股票3219 发表于 2014-4-24 13:42

本次开放垄断行业具有显著项目导向

事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的政策措施,决定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部署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工作。在铁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重大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工程,油气管网及储气设施、现代煤化工和石化产业基地等方面,首批推出80个符合规划布局要求、有利转型升级的示范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建设营运。下一步将推动油气勘查、公用事业、水利、机场等领域扩大向社会资本开放。

民资放开的“36条”与“新36条”。2005年2月国务院颁发“非公36条”(《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表示将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允许非公资本进入这些垄断领域,允许非公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参与军工科研生产任务的竞争以及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非公36条”颁布后,并没见相关配套设施出台,民资参与不了了之。2010年5月,国务院又颁布“新36条”来推动非公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六大领域: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国防科技工业;同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

配套政策跟不上是民资进入垄断行业的核心障碍。从目前改革进度来看,民间资本主要集中于房地产、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制造业等一般竞争性领域。除专门政策(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推进的金融行业外,在铁路、通信、能源、基建等垄断性行业参与程度较低。核心的原因是许多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制定国家标准与竞争规则,民资在进入市场后,并没有公平的行业地位与市场话语权,“金刚门、玻璃门、弹簧门”现象严重。民间资本难以进入垄断行业的深层次原因是相当大部分的资源配置权力掌控在政府及其部门手里,资源配置并不能按照市场机制进行,民资在准入、参与以及退出都没有完备的细则与政策,这是导致民资进入垄断行业担忧的核心问题。

民间资本的确是激活市场的鲢鱼。从2013年的数据来看,从民营企业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来看,2005年是35.58%,而这一数据在2013年为62.95%,第一、二、三产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高0.4、3.3和4.4个百分点,而同期国有及其控股企业与私营企业盈利增速分别是6.4%和14.8%。显然民营资本具有更高的投资热情与盈利能力。如果能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对民资放开垄断行业,对提高全社会投资水平与提升投资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次对民资开放垄断行业具有显著项目导向性。本次国务院会议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在铁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重大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工程,油气管网及储气设施、现代煤化工和石化产业基地等方面,首批推出80个符合规划布局要求、有利转型升级的示范项目,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建设营运。这种通过单个项目参与的运作机制,可以有效避免垄断性行业尝试放开时,行业立法与执行过程中的不透明性与隐性垄断造成的民营资本参与的难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本次开放垄断行业具有显著项目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