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ong886 发表于 2015-4-30 13:30

当年那些让人流口水的语文课文

http://mmbiz.qpic.cn/mmbiz/3aQd6d1tGnV0GokkKheo6Y528vd7bVzAx9afXaD2eMa6II9tEJDdhAdQ5nW1uqMmXuCB5ibVkiaTC1fE4icAmQibfA/0

上学时候最无奈的就是:第四节课是语文本来已经饿得前心贴后背老师还绘声绘色的给你讲课文里面描写食物的桥段。和食堂的午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你说老师他怎么就不饿呢……
当然,因为老师已经被气饱了!

xindong886 发表于 2015-4-30 13:31

本帖最后由 xindong886 于 2015-4-30 13:40 编辑

让我们先从小学找起

这是 88 年的五年级小学生的语文书哦!当年全要求包书皮,压根就不记得封皮长什么样。
http://mmbiz.qpic.cn/mmbiz/0zO54OfArjyoRvwllY52LuLk1ibXcjghibJV3sxRYULkCJDlm9oggSSk4SFgVNDFtlfbnx8iapvMyelvabnrdTAsg/0



xindong886 发表于 2015-4-30 13:35

本帖最后由 xindong886 于 2015-4-30 13:42 编辑

http://mmbiz.qpic.cn/mmbiz/0zO54OfArjyoRvwllY52LuLk1ibXcjghibMBibjEgMyHGFBnDH5noTKbsPPylRLfMzvglvm568tA9ngMvSLa86Picw/0

《金色的鱼钩》
节选于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班长鱼汤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他这些天瘦得比我们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xindong886 发表于 2015-4-30 13:37

初中时的语文书 还是古老的 32 开的书呢
http://mmbiz.qpic.cn/mmbiz/0zO54OfArjyoRvwllY52LuLk1ibXcjghibxrHsrq4OTNe57iasojW4oqAeeIFCwVXiby9XCYt8PIDq6Okndovguc5g/0

xindong886 发表于 2015-4-30 13:39

莫泊桑《羊脂球》
节选于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二册
http://mmbiz.qpic.cn/mmbiz/0zO54OfArjyoRvwllY52LuLk1ibXcjghibKXDNicOtCxG3oORq2uMia9q2ldMg0iaYxONbPYprlkJIia6jtJsbKHzibVQ/0
▲鸡肉罐头
3点了,这时候,车子走到了一片漫无边际的平原中央,看不见一个村子,羊脂球活泼泼地弯下了身子,在长凳底下抽出一个盖着白饭巾的大提蓝。她首先从提篮里取出一只陶质的小盆子,一只细巧的银杯子,随后一只很大的瓦钵子,那里面盛着两只切开了的子鸡,四面满是胶冻,后来旁人又看见提篮里还有好些包着的好东西,蛋糕,水果,甜食,这一切食物是为三天的旅行而预备的,使人简直可以不必和客店里的厨房打交道。在这些食物包裹之间还伸着四只酒瓶的颈子。她取了子鸡一只翅膀斯斯文文同着小面包吃,小面包就是在诺曼底被人叫做“摄政王”的那一种。

xindong886 发表于 2015-4-30 13:43

鲁迅《社戏》
节选于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一册
http://mmbiz.qpic.cn/mmbiz/0zO54OfArjyoRvwllY52LuLk1ibXcjghib5sYG5oNVba0rZ6GVOzYwOkd3g2ZjFgp5dBfJ5iaxW9445nFeASnmvDA/0
▲罗汉豆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xindong886 发表于 2015-4-30 13:45

刘坚《草地晚餐》 节选于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一册
http://mmbiz.qpic.cn/mmbiz/0zO54OfArjyoRvwllY52LuLk1ibXcjghibicicjFrklG34hPgpGuia7QanPYQXRjIBduSdCRTqI55HXdmGwzOpZWBGA/0
▲牦牛肉
人群沸腾起来,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总司令也激动得和大家一道使劲地鼓掌。接着,总司令又报告了两个好消息:我们已经渡过了最艰难的水草地,而且有了一条牦牛。
“牦牛!”很多人惊喜得叫起来。在这个渺无人烟的草地上,哪来的牦牛呢?经过总司令的解释,才知道是先头部队送给我们的。最近一个星期,我们每天两餐,每餐只有二两左右的炒面泡水充饥,再过几天,二两炒面也会发生困难。现在居然有了一条牦牛,怎么不叫人高兴呢?“把牦牛杀了,美美地吃一顿。”我们都这样想。但是仅仅一条牦牛,怎么够好几百口人吃呢?
总司令一下就把我们的心思猜中了,他笑着说:不能一顿吃了呀,最困难的时刻还没有到来哩。同志们,过日子要有个长远打算,不能光看到鼻子尖上。宁愿顿顿缺,不愿一顿无呀!我们四川有句俗话,“有了一顿充,没有了敲米桶”,我们可不能那样啊!
听着总司令的话,我们顿时觉得脸上有些发烧,内心感到很惭愧,大家纷纷议论要把这条牦牛留到最困难的时候。
总司令说:我的意见是把牦牛杀了,留下牛皮牛肉做干粮。牛骨头炖野菜,营养好的很,是我们今天最好的晚餐。等一会,大家去扯点野菜吧,他说罢,用征求意见的眼光向四周看了看。
“好!”“同意!”大家喊了起来。    ……临时伙房设在草地上,几口行军锅成“一”字形排列着,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内热气腾腾,一块块巴掌大的牛骨头,被沸腾的水卷起来又按下去。一阵微风吹来,香喷喷的牛肉气味直钻鼻孔。大家谈笑着,赞美着,都说今天的晚餐是一顿丰盛的“牙祭”。

xindong886 发表于 2015-4-30 13:46

王润滋《卖蟹》 节选于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六册
http://mmbiz.qpic.cn/mmbiz/0zO54OfArjyoRvwllY52LuLk1ibXcjghibgoqNHfkqDe6e60pyZGbP7EdBD7hzZ9ILCSBXggJAicVUTyd3oJLKq2Q/0 ▲大梭子蟹

麦黄蟹,豆黄鳖。
麦子黄梢儿的时候,蟹子顶盖儿肥。公的满膘,母的饱籽,肢脚尖里都是肉。把刚下网的新鲜蟹放锅里一蒸,清汤白脑儿,紫盖红螯,剁下姜,浇上醋,谓之姜汁蟹,实在是一盘下酒的佳肴。
在这座滨海小城里,蟹市是远近闻名的。近年来,由于来歇伏、疗养的人多了,这“横行将军”的身价也跟着陡增。上年卖到两角钱一斤,今年一开市就涨到五角了,还在涨。再贵也有人买,据说那东西不光肉嫩味美,营养丰富,还能治什么病。
六月二十九,逢集,蟹子上市早,下市快,日头冒红,就不见货了。那些没买到蟹子的人,有的失望而去,有的翘首而待。常有这种情况:出海远的,靠岸晚,上市也就晚。这是经验之谈,常走蟹市的人,不会不知道。

xindong886 发表于 2015-4-30 13:46

杨朔《荔枝蜜》节选于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二册
http://mmbiz.qpic.cn/mmbiz/0zO54OfArjyoRvwllY52LuLk1ibXcjghibM1ryywxyjrZZbImicQ3GqgqGYxlG47ncmcNftPyoYgRWUb5eKsJ9XXw/0
▲荔枝蜜
荔枝也许是世上最鲜最美的水果。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荔枝的妙处。偏偏我来的不是时候,满树刚开着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新发的嫩叶,颜色淡红,比花倒还中看些。从开花到果子成熟,大约得三个月,看来我是等不及在从化温泉吃鲜荔枝了。
吃鲜荔枝蜜,倒是时候。有人也许没听说这稀罕物儿吧?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养分多。住在温泉的人多半喜欢吃这种蜜,滋养精神。热心肠的同志为我也弄到两瓶。一开瓶子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味儿。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xindong886 发表于 2015-4-30 13:47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节选于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五册
http://mmbiz.qpic.cn/mmbiz/0zO54OfArjyoRvwllY52LuLk1ibXcjghib4N3ib0icEff1icxymxJciarh126yE4PPwoU3fnVbKllFp6s5RJpYlib5Cjg/0
▲牡蛎
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得漂亮的太太吃牡蛎。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
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我只好留在母亲身边,觉得这种不同的待遇十分不公道。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xindong886 发表于 2015-4-30 13:49

终于熬到了高中

那时候,还有阅读欣赏课文,是不用仔细讲的,只要读一读就好,当然内容就讨喜的多。
http://mmbiz.qpic.cn/mmbiz/0zO54OfArjyoRvwllY52LuLk1ibXcjghibiabgcCU3HiabfgicPYTJ4f5AyTtDG12UqedZbeB80ic5ly2mEicyoiaZGia4A/0

xindong886 发表于 2015-4-30 13:50

栗良平《一碗阳春面》节选于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一册
http://mmbiz.qpic.cn/mmbiz/0zO54OfArjyoRvwllY52LuLk1ibXcjghibvValHC8PBy5u10KSFlGSzH12QMcficVv5icdxT1SFZCxflPeKBZynAGA/0
▲阳春面
就在最后一位顾客出了门,店门要关门打烊的时候,店门被咯吱咯吱地拉开了。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走了进来。六岁和十岁左右的两个男孩子,一身崭新的运动服。女人却穿着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的短大衣。
“欢迎光临,”老板娘迎上前去招呼着。
“……唔……阳春面……一碗……可以吗?”那女人怯生生地问。
那两个小男孩躲在妈妈的身后,也怯生生地望着老板娘。
“行啊,请,请这边坐,”老板娘说着,领他们母子三人会到靠近暖气的二号桌,一边向柜台里面喊着,“阳春面一碗!”
听到喊声的老板,抬头瞥了他们三人一眼,应声道,“好——咧!阳春面一碗——”
案板上早就准备好的,堆成一座座小山似的面条,一堆是一人份,老板抓起一堆面,继而又加了半堆,一起放到锅里。老板娘立刻领悟到,这是丈夫特意多给这母子三人的。
热腾腾香喷喷的阳春面放到桌上,母子三人立即围着这碗面,头碰头地吃了起来 。“真好吃啊!”哥哥说。“妈妈也吃呀。”弟弟夹了一筷面,送到妈妈的口中。不一会儿,面吃完了,付了150元钱。“承蒙款待。”母子三人一齐点头谢过,出了店门。“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老板和老板娘应声回答着。

xindong886 发表于 2015-4-30 13:54

以上这些课本,这是我们80后的永远的记忆,希望能唤起大家心底那一丝小小的涟漪,感谢引起我们思想共鸣的人们。

歪歪d 发表于 2015-5-1 00:27

学习永无止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年那些让人流口水的语文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