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酣睡者

振华重工(600320,900947)长期跟踪帖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7-9-10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找翻十倍的大牛股 好公司的3大标准

【作者:张勇军】

  嘉宾精彩观点摘要

  ●优势行业、核心企业、更高估值、更高成长

  ●选股要有风险投资家投资Google的眼光

  ●企业竞争优势要看其技术、管理、品牌、营销、成本控制

   

 ●能把景气周期和成长性结合起来的公司是最好的

  ●像家电连锁业一样,专业类商业股也会产生大牛股

  ●主持人:上海证券报 张勇军

  ●访谈嘉宾:林少立—泰信基金权益投资总监、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先行策略基金基金经理。硕士,10年证券研究及投资经验。

  主持人:欢迎光临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上证第一演播室“理财总动员”栏目,在“如何寻找翻10倍的大牛股”的主题下,我们与嘉宾共同探讨价值投资将如何演绎。

  成长性公司在哪里

  主持人:您如何理解并运用价值投资手段?

  嘉宾:可以把价值投资简单概括为16个字———“优势行业、核心企业、更高估值、更高成长”。这里面是一个相对比较的问题,我们在20多个行业当中进行横向比较,有一些行业正处于相对增长较快的阶段,有的行业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比如1995年以来的十年中,全国港口吞吐量年均增长29%左右,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10年增长了8倍。

  核心企业是指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就是要做到行业的前三名。风险投资选择投资目标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一定是这个行业的龙头企业,或者将成长为这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当然,还要在合理的价格买入才可以享受高增长带来的收益。

  基金业绩速增的秘密

  主持人:您年初担任泰信基金先行策略基金基金经理以来,至5月中旬最高收益率达到61%,收益率迅速上升是如何实现的?

  嘉宾:好的业绩有赖于优秀的投研团队和正确的投资策略。整体上看,结合今年的行情,我们对组合作了调整,重点投资机械、食品饮料、商业、有色等,这些配置取得了不俗的回报。

  主持人:未来一两年,投资者是继续抓优势行业,还是再去关注其它机会?

  嘉宾:最近,特别在5月下旬开始出现了一些投机炒作,比如一些权证就出现了非理性的炒作。下半年我觉得市场还是会回归到价值投资的理性道路上来。所以,投资于估值合理具有成长性的公司才是战胜市场的唯一方法。从具体的投资方向来讲,我相信购并也是下半年一个很重要的投资热点之一。而一些价值型的白马股,经过了近期的调整后,又提供了很好的买入机会。

  好公司有3个判断标准

  读者:好公司判断标准有哪些?

  嘉宾:风险投资家约翰·杜尔(John Doerr)早期投资Google花费1250万美元,上市后总回报约为44亿美元,投资收益354倍。就投资法则,他强调三方面的标准:第一找到好的企业家,建立优秀的团队;第二定位于大市场,就是这个行业的空间足够大;第三有领先的技术。 如果我们用这种风险投资的理念来投资股票的话是一定会成功的。

  首先,管理层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管理层涉及到公司的治理结构。为什么有的公司生命周期更长,是因为有很好的治理结构,很好的团队。比如万科以前也发生过人员的变动,在经过那个事件后,万科的管理已经逐渐成熟了,现在可以同时管理上百个项目,这是不简单的。

  第二,就是刚才我谈到的行业,行业可持续增长的空间有多大,是否有很长的周期,这也是我们判断这家公司成长空间有多大的因素。

  第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龙头企业要在行业里获得更长久的发展,这家公司在这个行业里要看它有什么竞争优势,我觉得竞争优势体现在几方面:一是技术,二是管理,三是品牌,四是营销,五是成本控制,以及其他一些因素。我想强调的是,在中国需要对营销的重视,可能很多企业还是忽视了。

  综合地从这几个方面去评估,在一个合理的价位去投资。把同类型同行业的公司仔细分析,货比三家,还是可以看出一些问题的。

  读者:怎么选择成长股,周期性的股票怎么识别、操作?

  嘉宾:成长股、周期股要采取两种不同的投资策略。

  在中国周期类的公司主要是两方面的公司:一种是受全球经济景气的影响,或者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第二就是受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的,比如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工程机械行业那时候就很好;受全球经济或商品价格影响的,比如有色金属。

  如果周期类的公司能够把景气周期和成长性结合起来,就是最好的公司,比如宝钛股份,最近两年不仅产品价格上涨了,而且产能和销量都大幅增长;而中金岭南,去年的利润大幅增长,更多来源于产品价格的增长,产能增长并不是很快。

  周期类的股票如果遭遇商品价格回落,股价受到的影响会很大。比如钢铁、有色、水泥都是这样的。对于周期类的股票我们投资的安全边际是:在行业最不好的时候,企业能不能盈利,产能、销量能不能增长。

  费心选黑马不如骑白马

  主持人:在您看好的行业,比如商业连锁、资源类、机械制造、品牌优势中,会不会产生超过10倍的大牛股?

  嘉宾:我觉得优势行业里面肯定会有一些好的公司,但是可能会有一些差异。比如在未来出现增长5到10倍的公司,我想肯定会有。

  比如连锁商业,从行业的集中度来看是远远不够的。黄光裕成为中国的首富,是家电连锁创造了财富神话。专业类的商业里面,比如建材、医药、百货以及超市类的公司,一定还会产生大公司,可能这个过程需要中国上市公司里出现有远见的企业家。

  机械类,也是有一些价格低估的公司,比如合力叉车,现在增长也是很快的。工程机械虽受宏观调控的影响,但是合力叉车又是和物流联系在一起的,随着运输方式的变化,物流管理的革新,叉车作为物流配套的工具,其应用的比例会再提高。

  品牌类的公司,包括食品饮料、服务业或其他行业也好,品牌一定会创造价值,2005年,全国前10大品牌的平均市场占有率60%,每个行业都有这样的规律,行业集中度在提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7-9-10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找隐性冠军(二) --把指甲剪做"活的"梁伯强

本期主角
1.jpg

  梁伯强,中国“隐形冠军”形象代言人,聚龙集团董事长,中山圣雅伦公司总经理。1998年,他勇揭总理“皇榜”,开始生产指甲钳,将这个大企业不愿做,小企业做不来的“小不点”产品做成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巨无霸”,年销售额达到2亿元。他参与起草制定了“中国指甲钳行业标准”。

  6月12日晚,在五邑大学十友楼,记者第一次见到了这位广东十虎、全国隐形冠军代表之一——中山“非常小器·圣雅伦”总经理梁伯强。此次梁总是受五邑大学邀请,作为该校财智论坛的主讲嘉宾。由于当晚连绵大雨,匆忙赶过来的梁总比原定时间略微迟到,当他当着众多的邑大学生、江门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媒体人员,一瘸一拐走到演讲台时,许多人十分惊讶,然而这种惊讶随即被他的坦然和一句句精彩的“台词”抹去。究竟这位绝对务实的广东商人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他和那些芸芸的广东人有哪一点不同?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小器王国”,了解这位隐形冠军成功经验。

  什么叫隐形冠军

  “隐形冠军”通常是处在一种不为人关注的行业中发展,他们细分市场,在小商品里做大品牌,且往往在各自领域中占据全球市场50%到70%的市场份额。

  梁伯强6年时间里,走出了专一领域的王者之路。1998年4月老梁看到报道《话说指甲钳》,其后半年时间老梁来往各地“偷招”,两年之后,“非常小器”出山一战,拿下世界第一大单项订单,6年后,老梁拥有了全球最大的美甲用品生产基地。“非常小器”证明了一种力量,那就是“专一”。

  人物传奇

  1962年梁伯强出生在广东中山小榄的一个农民家庭,1979年高中毕业后,因为能够画几笔,写几句,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进了小榄镇制锁第二厂,但是,这一年,小榄镇开菊花展,他被抽出来搞宣传。回到工厂后,他原来的职位已经被人代替,被派到翻沙铸铜车间,年轻气盛的梁伯强无法忍受命运的捉弄,决定偷渡澳门。

  澳门不是天堂。没有身份证,他只能在一家洗牛仔布的车间里工作,每天从早到晚工作10多个小时,1个月只有30元,刚够买一点牙膏之类的生活用品。梁说,以前只听说过资本家是如何剥削工人,这时候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剥削。正当他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时候,一天晚上,警笛大作,他赶紧回到了中山。

  回家的日子并不好过。他卖过旧衣服,做过小买卖。1984年传来消息,澳门的临时身份证能够转为正式身份证,梁伯强又回到澳门。梁伯强进了一家香港人的首饰厂,作为不多的技术工人,他很快被任命为厂长,工厂很快发展到五六十人的规模。1986年,梁伯强被香港老板派回到中山小榄,成立了一家人造首饰工厂。在当地,他仿佛一下子成了英雄,领导着五六百人的工厂。24岁的梁伯强躇踌满志,却不知危机正在一步步靠近。直到有一天海关来查封了工厂,他又一次回到一无所有的境地。

  如何从头开始?这时候从前在工厂与他要好的师傅苏钢华说:为什么不自己干?从此,苏“炒更”为梁伯强做模具,而他在家请了几个工人,做一些来料加工。这种家庭作坊式的艰难创业终于给他带来了成功。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他在世界各地开了六家公司,行业涉及旅游纪念品、烟草、电镀等等。

  回望这10多年走过的道路,梁伯强自认做企业都是一点点摸索出来,遇到问题了,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经营模式,没少让他交学费,但是当企业做到一定的规模,不再为生存而发愁,当机会越来越多,选择也越来越多的时候,梁伯强反而困惑了,下一步企业应该向何处走呢?

  1998年4月的一天下午,梁伯强对这个日子记忆如此深刻,是因为这一天,在别人送来的一张包东西的旧报纸上,他意外地发现了《话说指甲钳》这篇文章,从而改变了他以后的人生轨迹。

  一条旧闻成就“小器王国”

  记者(以下简称记):说起那张报纸的确很神奇,它是怎样改变你命运的?

  梁伯强(以下简称梁):一切起因皆因一条“旧闻”:1998年在一张旧报纸上,我意外地发现了《话说指甲钳》这篇文章:1997年10月2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在中南海会见全国轻工企业第五届职工代表时深有感触地说:“要盯住市场缺口找活路,比如指甲钳,我们生产的指甲钳,剪了两天就剪不动指甲了,使大劲也剪不断。”我看了这则过时的新闻以后,非常兴奋。国家总理每天日理万机,而一个小小的指甲钳引起他这么大的关注,这说明指甲钳市场并不小。我原来就是做五金的,凭感觉我认为这里面有巨大商机。

  记:我想问一下梁总,你看到这个商机和这个消息的时候,觉得这里有商机,是不是真的适合你进入呢?

  梁:当然。你说完全没有也是假的,进入这个行业之后,开始对它感兴趣,展开了一系列的情报搜索,包括在全国范围内考察了所有的国营企业,也考察了五六十家的民营企业,也去过20多个国家进行考察。

  记:你当时跑了那么多同行业,准备进入这个行业,跑了这么多的市场调研,你当时觉得这个行业是怎么样的呢?

  梁:我稍微讲几点,这里牵扯到一些商业机密,指甲钳行业全球生产销售额是60亿元,在韩国是占有20亿元,在中国大概也占有20亿元,从这一点来考虑,就是说全球的指甲钳生产大国是韩国和中国,只要我们从技术、生产、管理上能把韩国企业击败,那么中国也就成指甲钳行业的巨无霸了,这是我对全球了解的数据得来的。另外,中国99.9%的企业都把指甲钳当成剪指甲的工具来做,这一点我认为是企业走入的一个误区。

  记:在你的“小器王国”建立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都是怎么解决的呢?

  梁:当然有。由于对指甲钳生产完全是门外汉,当时我们确实面临很多技术上、生产上的难题,所以,在考察完全国5家大型的指甲钳生产企业后,我将他们已经不在岗的技术厂长和技术人员聘请过来。

  但后来,又遇到了各种各样技术上的小问题,因为韩国“777”品牌的主要市场在中国,为了加紧研制中国的“777”,我多次以进货为名,到“777”偷艺。近一年的时间,我飞了韩国近20次,进货1000多万元,但是,韩国人仍然不让我靠近生产区半步。没办法,我只好一次又一次地挑产品的毛病。这一招果然灵验,韩国人被激怒了,让我参观了他们的车间和研发部门。就这样,我们遇到的技术问题一次次得到了解决。在这次“偷艺”中,我出了车祸,一条腿伤残了。

  记:后来总理是怎样说的?

  梁:在建国五十周年成就展上,当时的国家轻工总局局长陈士能把一套印有“非常小器”的产品送到朱镕基手中,向他汇报,朱总理给的一句评价是“这就像个样!”

  做细分市场的领袖

  记:如何成为所在行业的冠军?

  梁:做世界500强,不如做足500年,成为细分市场的领袖。我们开始生产指甲钳时,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这个低利润行业却存在着100%的利润空间,但中国生产的指甲钳多是便宜的地摊货,质量明显很差。我们要做有品牌的企业,有品牌的产品。第一才是唯一,让争第一的思想落实到员工的每一个行动中。

  另外重要一点是给指甲钳赋予全新的定位,不受多元化的诱惑,要做更专业、更精深、更强壮的指甲钳。我们不是卖功能,而是在卖文化,卖时尚。这是思维的关键,甚至能在某种程度上颠覆这个小产业的游戏规则,要跳出“剪指甲工具”的定位,如果仅仅是工具,可能一个人一辈子都买不了几把,而要注入适当的文化含量。这一点受到了一些日本生活产品的启发,就像女孩子的挎包、发夹,完全可能提升附加值并且出现普遍性的重复购买。卡通类产品引起了儿童和时尚女性顾客的青睐,顾客作出购买决定的一刹那,吸引她(他)的绝不仅仅是产品剪指甲的功能。

  指甲钳成“第六媒体”

  记:这么一件小器件却也存在低价耐用的“缺点”,您是怎样把它推向市场的,挖掘这么大的商机?

  梁:说起营销,要从我几年前在北京的一个经历讲起,当时为了推广产品,我邀请了12位行业人士吃饭,饭前我给这12位初认识商人派发了名片,当然是想他们能记住我,甚至记住我的产品,没想到饭后,有一半人把我的名片放入了口袋里,而有四分之一的人把它拿在手上,另有四分之一的人把它放在了餐桌上。当时我有点郁闷,但心情还过得去,至少超过一半的人拿走了我的名片,可是没想到,到了楼梯口,手拿着名片的人竟然随手塞进垃圾桶!没想到我花了2万多元请的一顿饭,效果竟是如此!

  当时我想,有什么方法让他们随时能想起我,想起我时又随时能找到我呢?就在那一瞬间,一个新的点子在我脑海中产生了,何不把名片印在指甲钳上呢!人平均每四至五天就要剪一次指甲,把名片印在指甲钳上,那他们不是每隔四五天就会想起我?这就是我把指甲钳名片定义为“第六媒体”初衷(其他五媒体:电视、电台、报纸、杂志和互联网)。社交活动丰富的人收到大量的名片,可能随手一放就不知丢到哪里去了,不过如果每次给别人递上名片的同时,附带送上一个刻有自己名字的、小巧精致的指甲钳,给对方的印象肯定更深刻。事实证明,产品推出后,订单源源不断。

  记:您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打通营销渠道的?

  梁:其实,通过小商品市场批发的渠道不符合圣雅伦的品牌定位,大面积地进商场在短期内还不太现实。我们主要做的是高端礼品市场。因此,我们一方面围攻韩国品牌,另一方面大力开拓礼品渠道和连锁专卖的经营模式。

  另外,我们现在正在实行一种叫做“315”的计划也就是在3年内投资1000万元,在全国各地招收高素质人才培养500个销售指甲钳的老板。参加者不仅免培训费,毕业了还可拿到10000块钱的创业基金。

  记:我很想知道“非常小器”的产品销到哪里去了怎么的销售对象和销售方式为什么我的生活中好像连它的影子都找不到

  梁:我们的渠道是以团购专卖的渠道比较多,并不是人们通常讲的在各个地方市场都有的,不是那种你卖一块我就卖八毛,拼得你死我活的。你说具体怎么走法,这里有一部分是商业机密。

  让员工“爱上”企业

  记:梁总用人理念是什么,怎么激励员工发挥最大价值的?

  梁:刚才也是说过了,都是为生活创造价值,而且我们公司所有的利益分配都是透明的,只要你有这个本事来拿,你一定能拿到。

  记:跟员工要建立亲密的关系,在制度的把握方面和奖罚分明上面,公司会不会因此制度混乱?

  梁:这个不会,因为我们公司有这样的说法,与其开会,不如开慧,就是与其去开会,不如自动开发智慧,很多人理解开会就是聚一帮人灌输一些东西或者是宣布一些东西,或者说是讨论一些东西。我们通常是饭前饭后,或者是共同吃饭,经常请一些专家教授来公司讲课,启迪员工的智慧,让他们懂得自动自发地琢磨问题、想问题。

  记:梁总在企业管理上,甚至鼓励员工跳槽,这个很多人不理解,您能不能跟我们解释一下?

  梁:其实对员工的管理,我经常会让他们自己问自己“你爱上了吗”,爱上企业,爱上产品,爱上工作了吗?只要他能跟企业谈恋爱、跟产品、跟工作谈恋爱,便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像我的员工,下午5:30下班,可能每到晚上8:00,我都得请保安把他们“赶”回去,这一切只因员工“爱上了”。

  如果员工在这家企业找不到爱,那还不如赶快跳槽,因为你不是为企业打工而是为自己打工,不爱不如离去。

  记:听说梁总在使用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据说美国的高科技企业也是最近一二年才开始的,您能不能也跟我们介绍一下?

  梁:呵呵,你说的是博客日志吧。我每天晚上回去都会把一天中感悟写下来,放到公司的内部网上,让员工了解我的理念,因为我一年365天其中有100天是在全世界讲课,除出搭飞机等旅途时间,所剩无几,员工很少机会能见到我,通过博客,他们可能了解我每天在想什么,我对公司发展的理念等等。

  记:企业家都叫“忙得要死”,为什么你恰恰相反,非常得闲呢,还能到世界各地去讲课?

  梁:我认为老板只有三个职能:第一职能是伯乐,找到行业痴迷者并为我所用,像我们的一位高级工程师,对指甲钳研究入迷,吃饭睡觉都想着指甲钳,有这种千里马,老板自然不用太操心;第二职能是当医生,企业发展中出现什么问题,要能诊断并治疗好;第三职能是维修工。

  而且我认为企业管理就是一种宗教管理,老板是释迦牟尼,工厂是庙宇,员工是和尚,产品是元宝,消费者是信徒,从来没听说,释迦牟尼、庙宇、和尚、元宝、信徒之间会有什么矛盾,这可以说是企业管理中最高境界。相信只要能把企业管理成宗教式管理,很多企业家都会很得闲。

  梁伯强名言

  一个人的成功,不叫伟大的成功;一个人的事业,不叫伟大的事业。老板是什么?老板就是知识资本的召集人,把一大帮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召集拢来,组成一个部落联盟,老板就自然成了这个部落的盟主。

  让身边的人“开慧”:

  “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向身边每一个成功人士人学习,把周边朋友都拉入一个共同的商圈。朋友身上都有可利用的关系,这是互相作用,在互相作用的同时能体现自身价值,用褒义来说是双赢,用贬义来说就是利用。有本事让人利用说明你有价值,你该感到高兴。

  用“禅”的心态去经营事业:

  别人卖产品就是卖产品,梁伯强也卖产品,却硬说自己是卖价值,卖文化。他说,为什么客户买别人的产品不买你的呢?得先问问你的产品为客户带来了什么价值!你卖给客户的是一种价值、一份情感,而产品是一份情感的寄托、情感的载体。

  钱永远是装在脑子里,而不是装在口袋里,因为装在口袋里的钱容易用完,装在脑子里的用不完。

  员工不是劳改犯,而是企业的主人。

  工资是员工凭着自己的智慧拿着老板的资本挣回来的利润


[ 本帖最后由 酣睡者 于 2007-9-10 23:32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7-9-10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选择成长股

  菲利普·A·费舍

        1、这家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有没有充分的市场潜力,至少几年内营业额能否大幅成长?
        2、为了进一步提高总体销售水平,发现新的产品增长点,管理层是不是决心继续开发新产品或新工艺?
        3、和公司的规模相比,这家公司的研究发展努力,有多大的效果?
        4、这家公司有没有高人一等的销售组织?
        5、这家公司的利润率高不高?
        6、这家公司做了什么事,以维持或改善利润率?
        7、这家公司的劳资和人事关系是不是很好?
        8、这家公司的高级主管关系很好吗?
        9、公司管理层的深度够吗?
        10、这个公司的成本分析和会计记录做得如何?
        11、是不是在所处领域有独到之处?它可以为投资者提供重要线索,以了解此公司相对于竞争者,是不是很突出?
        12、这家公司有没有短期或长期的盈余展望?
        13、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家公司是否会大量发行股票,获取足够的资金,以利公司发展,现有持股人的利益是否因预期中的成长而大幅受损?
        14、管理层是不是只向投资人报喜不报忧?诸事顺畅时口沫横飞,有问题或叫人失望的事情发生时,则“三缄其口”?
        15、这家公司管理层的诚信正直态度是否勿庸置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7-9-11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智者一得:“隐形冠军”追求成长的6大策略

--------------------------------------------------------------------------------

金羊网 2005-05-16 10:52:57



当全球聚焦在祖国大陆市场的同时,祖国大陆的各行各业近期也特别在意如何挤进世界百强之列。

祖国大陆称之为“隐形冠军”的小而精企业群,拥有非常独特的技术或产品,例如指甲剪有能力拿下全球市场占有率前5名,这些公司可能有自己的品牌、但一点也不知名,甚至只是挂别人的品牌,照样可以占有世界级的优势地位。在台湾,对这类公司称为“小巨人”,“经济部中小企业处”会每年选拔、颁奖表扬,是台湾经济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要角。

无论是隐形冠军或是小巨人,在当今经济快速变迁下,并不容易一直维持原来的发展模式,多少都会遇上企业持续成长的问题,为了员工的前途,也会主动地挑战企业的发展,要求经营团队拿出积极的开拓策略,否则没有留下来继续任职的诱因。

为了保住人才、也为了让自己在风浪中更茁壮,优秀的小型企业可以就以下6种策略,思考下一步的可行做法:

1、不断提升本业的能力:多数业者采取此一策略,认为固本是最好的方法。不过,有些企业由于规模受限,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上能够冲到40%、50%,通常已到了极限,再怎么深耕本业也不太有效果。

2、随着客户的成长而成长:由于这类企业掌握关键零件,一旦下游厂商出现大幅成长契机,本身就有可能跟着水涨船高。近来许多提供iPod零组件的供应商,因产品大卖获得大回馈。

3、以M&A并购其他企业:市场占有率30%的业者,可以并入拥有市场占有率5%的同业;可是,采取此一策略必须小心,曾有不少案例是反而在并购完成后拉下原先的30%。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是并购Know-how不一样、标的客户不一样的企业,后续的发展空间比较大。

4、延伸产业价值链:增加相同madule(元组件)上的零件掌控标的,从原先的A零件逐次延伸B零件、C零件,同时把不同的Know-how整合进来,甚至连半成品出厂前的测试都能完成。

5、多元化发展:把发展成形的Know-how运用到其他产业,以申请过智财及专利权的domainknowedge创新发挥,例如生产管理转用到医疗器材,若是能够同时充实医管知识与通路进入,可以期待将是另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综合过去经验来看,这是最成功的策略,也是让最多中小企业老板赚大钱的方法。

6、从A项优势跨向毫不相干的B项优势:例如亿丰窗帘从制造窗帘跨向产品设计、运筹配送、通路服务。虽然该公司经营有成,因而成长茁壮,但是此一策略我个人非常不推荐,小型企业实在不应贸然踏入不熟悉的领域,还是留在原来的产业,才是正确之道。

于卓民/台湾政治大学企管系教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7-9-12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振华港机招聘方向

上海振华港机招聘毕业生,职位如下:

上海振华港机招聘1名技术文档处理人员和大量软件人才和,要求如下,请有意者到实习就业网站投递简历应聘。截止时间:3月8日中午12:00。该公司的总体待遇还是不错的。

1、1名技术文档处理人员(03本俞一凡同学曾成功应聘该职位)
>    条件如下:
>    1、本科应届生,女生。
>    2、有较好的英语、中文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文字基础。
>    3、有毅力、有耐心、有团队工作精神、热爱本职工作。
>    4、能加班、公司早上7:30上班。

2、软件开发人员
   计算机基础知识好,最好有C#或者C++实际项目经验

振华港机的集装箱起重机等相关产品占领着70%的国际市场,是世界知名起重机和大型钢结构制造商。目前我院和振华港机也在开展滚与高效能智能型立体装卸集装箱码头的科研合作,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实习办公室
2006-11-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2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给股东的信(1958年)
  
  注:本系列──巴菲特早期给合伙人的信(1958-1969)中文版──为本博客版权所有,该系列文章由本博主精心翻译,以供巴迷们享用。任何对本文章的转摘,请注明出处。谢谢!
  
  一般网上流传的巴老早期给合伙人的信是从1959年开始的,幸运的是《巴菲特的真实故事》中有一节转摘了巴老1958年的信。巴老的合伙企业最早成立于1956年,如果有的话,巴老最早给合伙人的信应该写于1957年初。可惜我没有找到,只能从这篇开始了。本文主要内容摘自于中文版《巴菲特的真实故事》,本博主作了少量修改。说老实话,我对该书译者的水平表示失望。
  
  1957年股票市场的总体情况
  
  在去年写给有限责任股东的信中,我是这样说的:
  
  我认为市场总的价格水平高于其内在价值,这种观点从蓝筹股身上可以看出来。如果准确的话,这可能会造成所有股票───不论是估值偏低的还是估值偏高的股票──的价格大幅度地下跌。从任何一件事情看来,我认为五年以后,人们认为市场水平还会像现在一样便宜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即使是全面熊市,这种状况的出现也不会对我们债券的市场价格造成严重的影响。
  
  如果整个市场的资金收益率降到估值偏低的情形,我们会通过发行普通股来筹措资金,到那时还可能借钱来维持公司的运转。相反,如果市场价格大幅度上升,我们的政策就是减少普通股的发行,增加债券的投资组合。
  
  所有上面的分析并不都是想说市场分析在我看来是最重要的。我们应随时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发现那些估值过低的股票上。
  
  在过去的一年中股票价格有中度下跌。我之所以强调“中度”这个词,是因为通过浏览报纸以及和那些股票经验不丰富的人的谈话中,往往会产生股价下跌很厉害这样的印象。实际上,在我看来股票价格的下跌和目前商业状况、上市公司总体赚钱能力的下跌相比要小的多。这就意味着公众对蓝筹股和总的经济前景依然是乐观自信的。我没有任何对商业或股票市场做出预测的意图,以上所说只不过是想消除人们有关股票价格急剧下跌或整个市场陷入低谷的种种担心。我仍然认为,根据长期投资价值,总的市场价格将是偏高一些的。
  
  1957年我们的经营行为
  
  市场的下跌给价值低估的形势造就了很好的时机,所以,总的来说,和去年相比,我们的投资组合在价值低估的形势下相对于实业投资来讲比例是加大的。可能“实业投资”是用来解释较为良好的词汇,“实业投资”依赖于具体公司的赢利行为,而不是依赖于在价值低估的形势下股票价格的提升。实业投资是通过销售行为、公司合并、停业清理、投标等形式产生的。不论是哪种情况,都存在着打乱原有的步骤,放弃已计划好的行为的风险,而不是经济前景恶化和股票价格的普遍下跌的风险。1956年年底,我们总的证券投资和实业投资之间的比率为70:30。现在的比率为85:15。
  
  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在两种状况下都达到了参与公司决策的预期目标,一种状况是在各种各样合伙公司的投资组合中已占到了10% ~ 20%的股份,另一种占到了5%。这两种在大约3年 ~ 5年后,但是,现在看来他们具有风险最低、年均收益率高的潜能。虽然不属于债券股票的分类,但是,它们几乎不依赖股票市场的总的运作。如果整个市场的价格大幅度上升的话,那么它们的收益将会逐步兑现。当然,我认为我们这部分的投资组合就会滞后于市场行为。
  
  1957年的经营成果
  
  1957年,成立于1956年的三家合伙公司比共同市场要好得多。那年年初,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是499,年底为435,损失64个百分点。如果一个人拥有道琼斯工业股票,那年,他将得到22个百分点的股息,把总的损失降到42个百分点或8.4%。损失几乎和投入到大多数投资基金的所得大致相等,据我所知,那一年在股票市场上投资的任何一家投资基金会都没有赢利。
  
  1956年成立的三家合伙公司那年都有赢利显示,1956年年终,资本净值分别达到6.2%,7.8%,25%。很自然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为什么最后一家合伙公司有如此出众的成绩,尤其是在前两家合伙公司的股东心里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这种业绩强调了短期经营中运气的重要性,尤其是关于什么时候把基金收回来。第三家合伙公司于1956年做了最后一笔投资,当时市场处于低谷,同时有好几种证券都特别吸引人。由于基金可用性、有效性、实用性,第三家合伙公司买进了相当数量的证券,但是,对于另外两家成立较早的合伙公司来讲,由于他们早已在其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所以,他们只能购买相对较少数量的证券。
  
  一般说来,所有的合伙公司都在同一种证券上进行了投资,并且投资量也大致相同。但是,特别是在初始阶段,人们在市场不同层次不同时间都能赚到钱,所以,表现在结果上的差异也很大,比起几年后可能出现的状况来,这种差异更加明显。这些年来,我一直对高于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10%的业绩而深感欣慰。所以,就那三家合伙公司来说,1957年是他们生意成功的一年,可能也是赢利高于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的一年。
  
  两家合伙公司于1957年年中开始运行,当年的收支差额和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大致相同,从1957年两家合伙公司开办以来,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下跌了大约12%。他们的投资组合以及整体的工作业绩在将来应更具有可比性。
  
  结果分析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业绩高于1957年平均值是因为大多数股票都不景气这一事实。相对来讲,我们的业绩在熊市状况下可能比在牛市状况下要好得多,所以,我们从上面的结果中得出的这个推论应结合这样一个事实,即在这种时候我们本应该做得相对更好一些。当共同市场有了实质性的上升时,我将非常满意地看到我们的业绩应跟得上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的上升。
  
  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我们的投资组合在1957年年底所呈现的价值要比1956年年底好得多,这取决于市场普遍较低的价格和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得到那些只有通过耐心等待才能得到的估值大大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证券这一事实。在前面,我提到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多种合伙公司10%~20%的资产。同时我计划把它作为多种合伙公司10% ~ 20%资产的等价物,但这事不能急于求成。很明显,在任何一个购置阶段,我们的主要兴趣是让股票无所为,或是宁愿让股票价格下跌而不是上升。所以,在任何特定时期,我们投资组合的合理比例可能还在“不赢利”阶段,这个政策,尽管需要耐心,但将给我们的未来带来最大限度的长期利润。我一直试图把我认为可能有趣的各个方面包含进去,尽可能多地透露我们的投资理念。如果对与我们经营过程相关的任何一个阶段有疑问的话,我将非常高兴收到你们的来信。
  
  1958年2月
  
  沃伦•巴菲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9-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2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给股东的信(1959年)
  
  注:本系列──巴菲特早期给合伙人的信(1958-1969)中文版──为本博客版权所有,该系列文章由本博主精心翻译,以供巴迷们享用。任何对本文章的转摘,请注明出处。谢谢!
  
  1958年股票市场的总体情况
  
  一个运作中等规模投资信托的朋友最近写到:浮躁易变的情绪是美国人的主要特征,而这一特征造就了1958年股票市场。1958年的股票市场,用“亢奋”这一词形容最合适。
  
  我觉得这句话——无论从业余角度还是专业角度——很好地概括了主导1958年股票市场的心理变化。在过去的一年中,几乎所有的理由都被找出来,以证明市场是可投资的。无疑,相对于以前的若干年,现在的投资者队伍中充斥了更多的浮躁人群。他们持有股票的时间取决于他们这样的想法:多长时间内企业利润可以快速且毫不费力地实现。越来越多的此种人群加入投资大军,股票价格不断地被抬高。虽然不太可能预测这种现象会持续多长时间,但是我相信:这些人群造访的时间越长,他们退出的动能也会越大。
  
  我无意于预测股票市场,我主要的精力是寻找被低估的证券。公众普遍相信,他们一定可以从股票投资中获利。然而,我深信这种信仰将最终导致麻烦。如果发生,被低估的证券价格(依我看而不是其内在价值)也将无可避免会受到实质影响。
  
  1958年的经营结果
  
  在我去年的信中,我曾写道:
  
  “我们的业绩,相对而言,可能熊市中表现比牛市中表现更好。因此,能有以上的结果,主要还是我们处在应当表现相对好的一年。如果哪一年市场总体有一个比较大的涨幅,能够赶上平均水平我就已经非常满意了。”
  
  后句正巧是对1958年这一年的描述,我的预测成为了现实。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435点上升到583点,再加上20个点的红利,总体收益水平是38.5%。整年运作的五个合伙企业获得了比38.5%略高的平均收益率。1957年底至1958年底的一年时间中,他们以市场价值计算的收益率在367.%至46.2%之间。考虑到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资产已经且仍然投资于证券之中,它们从快速上涨的市场得益甚少。我相信这些结果是相当好的。我仍然预测我们的投资结果在下跌或盘整的市场中将高于平均水平,但是在上升的市场中我们所能做的仅是跟上。
  
  一个典型的状况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操作方法,我想我最好回顾一下1958年具体运作。去年我提到我们最大持股约占我们各个合伙人企业资产的10%-20%。我得指出,我非常乐意这只股票的价格是下跌的或者是保持稳定,这样我们就可以建立更大的头寸。正是这个原因,这只股票也许会在牛市中拖累我们的相对表现。
  
  这只股票是位于新泽西的Commonwealth Trust Co. of Union City。我们开始购买这只股票时,保守计算,它的内在价值是每股125元。然而,尽管每股收益达到10元,它却有充分理由没有作任何现金分红。其中最大的理由是其被压低的价格仅有每股50元。我们拥有一个管理良好并且具有较强盈利能力的银行,但是交易价格远远低于其内在价值。管理层对我们这些新股东很友好,该笔投资最终损失的可能性很小。
  
  Commonwealth Trust Co. of Union City的25.5%的股权由一家大银行持有。Commonwealth 拥有资产约达5000万美元,约为第一国民银行或位于奥马哈的美国国民银行的一半。这家大银行一直想对Commonwealth Trust Co. of Union City进行合并。出于个人的原因,该并购一直被阻止。但有证据显示,这种情况不会无限期地持续下去。 因此我们有了这样的良好组合: ( 1 )很强的防御性特征; ( 2 )建立在一个理想步伐上的优良稳定价值; ( 3 )尽管可能是一年或十年,但是这个价值最终释放。如果后者属实,其价值大概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大的数字,即每股250美元。
  
  一年多以来,我们成功地获得了Commonwealth约12 %的股权,平均成本约在每股51美元左右。很明显,我们具有保持股价不动而增持股票的优势。我们所持股份将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张而增长,尤其是我们成为第二大股东后,就具有足够的投票权以就合并事宜提供征询建议。
  
  Commonwealth大约只有300名股东,平均每月约有两个交易商。所以你可以理解为什么我说这部分股权从快速上涨的市场得益甚少了。
  
  不幸的是,我们的确遇到了一些竞价对手。他们将股价抬高到65美元,而我们既不是买家也不是卖家。对于一个并不活跃的股票,很少的购买单子就有可以创造价格如此的较大变动。这就解释这样一个重要性:我们投资组合中的持股,不能作任何“遗漏”。
  
  年底,我们成功地找到了一笔特殊的交易,这笔交易可以使我们以一个富有吸引力的价格收购而成为最大的股东。所以,我们以每股80元的价格售出Commonwealth的股份,于此同时,市场交易的价格大约打了20 %的折扣。
  
  显而易见,我们还可以在50元左右的价格,耐心地、积少成多地收集股票。虽然我们相对市场的业绩表现可能因此而不太好看,但是我仍将很高兴地进行这样一项目。一旦Commonwealth实现了利润的大幅增长,我们将变得十分富有。因此,当我们基于业绩的长期结果而估计时,我们的业绩表现在任何一个单一年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过,我认为,投资这样一个低估且有很好(安全边际)保护的项目,是获得证券长期收益的可靠手段。
  
  我可能提到,在80元左右收购的买家多年后也将做得不错。毕竟,80元相对于内在价值135元而言的低估程度,与50美元相对内在价值125元的低估程度比较,是不同的。在我看来,我们的资金应当在更好地形势下动作,所以决定以80元卖出再以50元慢慢收集。这种新的动作力度要稍微大一点,Commonwealth占我们合伙企业的资金总量达到了25 %左右。它的低估程度并不比我们现在持有的证券低估程度大多少,但是由于我们是最大的股东之一,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更快地修正低估状态。正是因为这一特别的持股,我们确信在我们持股期间内,我们的业绩一定会优于道琼斯指数。
  
  现状
  
  股指越高,被低估的证券就越少。我越来越感觉很难找到足够数量的、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我宁愿增加获利了结(work-outs)的比例,但很难找到正确的时间。
  
  因此,尽可能地,我试图通过在几个低估的证券上获得较大仓位,以创造获利了结。这种政策将会导致实现我早先预期:熊市或盘整中业绩高于平均水平;牛市中业绩处于一般水平。 我希望基于这样的基础被评价。如果你有任何问题,请随时提问。
  
  沃伦 巴菲特
  
  1959-2-1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9-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2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给股东的信(1960年)
  
  1959年股票市场的总体情况
  
  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无疑是被最广泛使用的指数,我们用它来描述1959年某种程度错误的情景。该指数从583涨至679,年回报率为16.46%。如果加上已经发放给股东的红利,总回报率将达到19.97%。
  
  尽管这显示了强劲的市场,然而纽约交易所中下跌的股票要多于上涨的股票数量,分别是710比682。无论是道琼斯铁路平均价格指数还是公用事业平均价格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大多数投资信托同工业平均价格指数相比,表现要差得多。Tri-Continental 公司,全国最大的封闭式证券投资公司,总资产达到4亿美元,仅仅获得了5.77 %的收益率。 其董事长弗莱德-布朗(Fred Brown)在最近一次分析师协会中的演讲中透露了该数据,并以此来描述整个市场特征。
  
  “不过,即使我们喜欢我们的组合中的股票,但Tri-Continental 公司1959年的市场表现仍然令人失望。投资者的信心和热情对1959年市场表现发挥了大部分的作用,对于训练于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的投资经理来讲很难琢磨。也许我们没有将我们的步伐调整合适,但是,我们认为这样我们可以将风险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而这个风险是Tri-Continenta公司投资者的钱所可以承受的。有一个限度的风险比投资的一个机构,例如三,大陆应采取与其股东的钱,而且我们认为该组合是对未来年份的反应。”
  
  马萨诸塞投资者信托(Massachusetts Investors Trust,),是全国最大的共同基金,总资产十五亿美元,在当年取得了约9%的平均回报率。
  
  你们大都知道,我已经对股票总体水平表示担忧好几年了。迄今为止,这种谨慎看来还是不必要的。按以前的标准,新闻界普遍宣称的蓝筹股,其价格包含了大量的投机成分,存在造成相应的损失风险。也许还有其他估值标准正在进化,将永久地取代旧的标准。但是我不这么认为。也许我是错的,但是我宁愿接受因为过度保守而招致的惩罚,而不愿因为相信树木将长至天空外这样的“新时代”哲学观点而造成的错误结果。后者的错误将可能给资本带来的永久性损失。
  
  1959年的经营结果
  
  在以前的信中我一直强调过,我建议使用新的考核业绩标准来检验相对业绩(相对于一般市场指数和流行投资信托基金),在下跌或盘整的股市中是否有好的相对经营结果,而在迅速上涨的股市中可能拥有不是让人印象深刻的结果。
  
  在1959年我们很幸运地取得相当好的成果,六个合伙企业已取得了总体约在22.3 %至30.0 %之间的收益率,平均是25.97 %。这些合伙企业的投资组合现在有80%的可比较性,但仍然存在一些差异是因为获取证券或现金的时间、支付给合伙人的资金不同。在过去的几年中,没有哪一个合伙企业持续地站在业绩的最前或最后。而当投资组合变得可比较时,合伙人之间的收益差异正在缩小。
  
  总收益的计算基于年初至年末的市场价值,并针对资金的支付或获取进行了修正。该收益率并不是当年实现盈利除以年初资金,这样将有利于衡量不断流动的资产价值变化。该收益率是支付合伙人红利之前的收益率(已在合伙人协议中特别说明),也是支付普通合伙人(巴菲特本人)盈利提成前的收益率,还是扣除营业费用之后的收益率。
  
  主要经营费用扣除准则基于的是Nebraska 无形资产税法(Nebraska Intangibles Tax ),该税额所有证券市场市值的0.47%。去年,也就是成立的第一年,这种税已经有效地执行。这样也意味着我们失去了资产的0.47%。
  
  投资组合现状
  去年我曾提到涉及各个合伙企业大约25 %的资产一项投资,现在该投资已经上升到约35 %。这是一个非常大且非正常的比例,但我有强有力的理由。实际上,这家公司是一个拥有约三十或四十其他高质量证券的投资信托基金。我们以保守的方法来评估该企业的价值,在资产价值的基础上大打折扣的市场价格上买入。
  
  沃伦 巴菲特
  
  1960-2-20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9-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2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给股东的信(1961年)
  
  注:本系列──巴菲特早期给合伙人的信(1958-1969)中文版──为本博客版权所有,该系列文章由本博主精心翻译,以供巴迷们享用。任何对本文章的转摘,请注明出处。谢谢!
  
  1960年股票市场总体情况
  
  一年前,我曾根据1959年从583点上升到679点,即上升了16.4%的道琼斯工业平均价格指数对有些不完善的市场形势做出了评论。尽管实际上所有的投资公司当年都有赢利,但其中不足10%的公司能够跟上或高于道琼斯工业平均价格指数。道琼斯公共事业平均指数甚至还有轻微下跌,下跌很大的是铁路行业平均价格指数。
  
  1960年,经济形势倒转过来了。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从679点下跌倒616点,下降了9.3%。算上拥有道琼斯工业股票所带来的股息,总损失为6.3%。另一方面,公共事业平均价格指数显示良好的获利纪录。尽管现在不能得到所有的结果,我估计大约90%投资公司的业绩要好于道琼斯工业平均价格指数。大多数投资公司大致看起来都在上升5%和下跌5%之间。在纽约股票交易所,653只股票亏损,只有404只股票盈利。
  
  1960年的经营结果
  
  我在管理合伙基金方面目标是:长期来看,收益率高于工业平均价格指数。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我相信工业平均价格指数总是和最好的投资公司的收益率不相上下,如果我们不能达到高于工业平均价格指数的话,我们的合伙公司没有任何理由存在。
  
  但是我还是要指出:我们可能达到的任何一个优秀纪录,其相对工业平均价格指数的超额收益都不太可能总是稳定的。如果这种纪录可能被实现,那么我们尽可能这样做:在股票市场稳定或是下跌的情况下,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投资业绩;而在股票市场上涨的情况下,获得与平均水平持平或者略低的投资业绩。
  
  如果有一年我们下降了15%,而市场平均下降了30%,这与我们和市场都上升了20%相比,就算是业绩非常突出的一年。日子久了,我们总会碰到好时候和坏时候,投资并不因为好时候非常热情或者坏时候非常沮丧而有所得。就像打高尔夫球一样,重要的是以低于标准杆数的成绩去打赢某个球道。在一个标准杆数为3杆的球道上,如果你的成绩是4杆的话,那么,你的成绩就不如在标准杆数为5杆的球道上你用5 杆击球入洞的成绩。假设我们把标准杆数是3 和标准杆数是5的两个成绩平均起来是不现实的。
  
  以上是我的投资哲学,我把它再次告诉大家,是因为今年我们有许多新的股东成员,我想确保他们能明白我的奋斗目标、我的衡量标准以及我的认知极限。
  
  了解这一点,就不难预料在1960年我们应当获得高于平均值的业绩。和工业平均价格指数5.3%的总损失率比起来,1960年我们七家整年运作的合伙公司平均盈利达到了22.8%。我们合伙公司整整四年的投资业绩如下:(该业绩扣除了营业费用,但未扣除应当支付给有限责任股东的红利,亦未扣除应当支付给一般合伙人的报酬)
  
  合伙公司的运行状况
  
  年份 整年运营公司数 合伙公司利润率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涨跌幅
  1957年 3 10.4% -8.4%
  1958年 5 40.9% 38.5%
  1959年 7 25.9% 19.9%
  1960年 9 22.8% -6.3%
  
  在此再次强调,这是合伙公司的最终结果。有限合伙人的最终结果将依据合伙公司的相关协议而定。
  
  总的赢利或损失是以市场价格为根据计算出来的。考虑到增加投资或撤回投资的金额后,盈利结果略有不同。后一个结果是基于年末相对年初对合伙公司资产的清算来实现的。 当然,这不同于纳税结果的计算,因为纳税结果可以从成本上对证券进行估价,只有当证券真正售出后才能知道是赢利还是亏损。
  
  混合起来,累计结果如下:
  
  年份 合伙公司利润率 道琼斯工业指数涨跌幅
  1957年 10.4% -8.4%
  1958年 55.6% 26.9%
  1959年 95.9% 52.5%
  1960年 140.6% 42.6%
  
  虽然四年只是短短的一瞬间,不足以让我们得出某种推论,但是,从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在股票行情有所下跌或是静态的市场状况下,我们的经营结果会相对好得多。在这个意义上,事实确实如此,这表明我们的投资组合相对于我们拥有“蓝筹股”的情况下可能要保守的多,尽管确实是不太符合常规。在蓝筹股急剧上涨的市场行情下,在赶上他们的业绩方面我们可能确实存在困难。
  合伙公司的多样性
  上面的图表显示我们的合伙公司在不断地壮大,和我们合伙公司群的平均值相比,还没有任何一家合伙公司的业绩一直高于或低于我们,虽然我们努力让所有的合伙公司在同一种股票上投资相同的数额,但是,每年的经营结果都存在着一些差异。当然,这种差异可以通过把现有的合伙公司并入到一家大的合伙公司的方式来消除。这样的措施同时还会消除太多细节性的东西以及相当一部分费用。
  坦白地说,在未来的几年,我有意沿这个方向发展。问题是各位合伙人对合伙公司的运行方式各有所偏爱。没有合伙人的一致同意,什么事情也干不成。
  预付款
  好几位合伙人都曾问过是否能增加投资,虽然有此先例,但在经营过程中要想修正合伙公司的经营协议也是很难的一件事,尤其是当有限合伙人中不止一个家庭时更是如此。所以,在混合型的合伙公司中附加利息通常要等到年底才能拿到。
  我们确实在每年的经营过程中接受预付款,和合伙公司的利息,利息率是6%。当时,按照合伙人对经营协议的修正,预付款加上利息被添加到合伙公司的资本金上,此后,预付款放入公司的损益表中。
  桑伯恩地图公司
  去年,有人提到占到我们净资产35%的一笔数额很大且不同寻常的一项投资,同时,人们还议论说,我希望这项投资包括在1960年度投资中。这种希望被物化了。可能你对这么大数目的投资历史感兴趣。
  桑伯恩地图有限公司从事出版以及美国所有城市详细地图的不断修正工作。比如说,仅奥马哈的地图册就可能重达50磅,对每一处的建筑都做出了仔细而准确的说明。通过用糨糊粘住需要修改的地方对原地图进行修正,在涂过糨糊的地方标明新的建筑物的名称,业主的变换、新的消防设施的配置,建筑材料的变换,等等。这种变动几乎每年都要在地图上标出,当地图不能进一步通过用糨糊粘住需要修改的地方时,新的地图就要重新出版一次,地图每隔20年 ~ 30年就要更新一次。对于奥马哈的消费者来说,每年花在修正地图上的费用大约有100美元。
  详细的信息表明街道下面总水管的直径,消防栓所在位置,屋顶的构成等,所有这些对火险公司至关重要。位于中央办公室的保险业的各个部门,可以通过遍及全国的代理人对企业进行价值的评定。其理论是“一幅照片顶得上一千句话”,这种价值的评定方法将决定风险是否得到正确的估价,这个地区大火灾发生的频率,合理的再保险程序等。尽管地图也出售给保险业以外的顾客,比如说像一些公用事业、抵押公司和评税权威人士,桑伯恩公司大部分的业务对象是大约30家保险公司。
  75年来,桑伯恩公司一直以一种多少有些垄断的方式进行经营,每年实现的利润几乎全然不受经济衰退的影响,不需任何销售方面的努力就能达到。在公司的早期经营阶段,保险业担心桑伯恩公司如此高的利润,会使得许多保险公司的重要人物进入到桑伯恩公司的董事会,担当公司的监察人员。
  20世纪50年代早期,保险业一种被称为“梳理”的竞争性方法对桑伯恩公司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得地图业从20世纪30年代的后期年平均50多万美元的税后利润,下降到1958年和1959年的不足10万美元。考虑到这个阶段经济向上偏压的特点,这种竞争性方法使得这家规模大,且具有稳定赚钱能力的大商业几乎全军覆没。
  然而,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桑伯恩公司开始积累证券清单。这对商业来讲没有资金要求,所以,任何未分配的利润都可以被用于这个计划。一段时间之后大约投资了2 500万美元,一半投资于债券,另一半投资于股票。这样特别是在最近10年,在地图业经营不景气的时候,证券清单却赢利丰厚。
  下面让我解释一下这两个因素间极端的分歧。1938年,当道琼斯工业指数在100 ~ 120之间的时候,桑伯恩公司的股票以每股110美元的价格售出。1958年,当道琼斯工业指数在550左右时,桑伯恩公司的股票的价格只有45美元。但是与此同时,桑伯恩公司的证券清单从每股20美元上升到每股65美元。实际上,这就意味着,1938年购买桑伯恩公司股票的人在商业和股票市场萧条低迷的状况下,为报纸业90美元一股的股票上添加了积极价值,在1958年强有力的经济气候下,对同一家出版业股票的估价则是股价不足20美元股票,购者不愿意多付70美分,因为投资出版业的证券清单参加合伙经营却没有任何收益。
  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不论是1938年还是1958年,桑伯恩公司拥有很多对于保险业来讲有实际存在价值的信息。再现这么多年来他们收集的详尽信息,将花费他们上千万美元。尽管保险公司实行了“梳理”政策,5亿多美元的火灾保险费由“制图”公司承担。但是,出售、包装桑伯恩公司的产品、信息的手段多年来一直未变,最后这种惯性从收益中体现出来。
  证券清单经营得如此成功这件事情,在大多数董事的眼中对出版业东山再起的必要性减少到最低限度。桑伯恩公司每年的销售额大约在250万美元,同时还拥有价值700万美元的可销售债券。来自证券清单的收益是丰富的,公司没有任何经济上的后顾之忧,保险公司对地图的价格感到非常满意,股东们依然在分红。但是,这些股息在8年的时间里削减了5次,尽管我可能永远都不会找到任何适合削减员工工资和董事们以及委员会费用的建议纪录。
  在我进入到董事会以前,14位董事中有9位是保险业中身居要职的人,在10.5万股已公开发行的股票中他们只拥有46股。尽管他们在一些大公司里都担任重要职位,公司还是建议用金融手段使他们至少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在这个群体中拥有股票最多的是10股。在几种情况下,与他们所拥有的投资组合相比,保险公司所拥有很少的股票数量仅仅是象征性的一点投资。在过去的10年中,在任何和桑伯恩股票相关的交易中,保险公司都是惟一的卖主。
  第10位董事是公司的律师,他持有10股股票;第11位董事是一个银行家,他也拥有10 股股票,他清楚地意识到公司所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地把问题指出来,后来他又购买了一些股票。接下来的两位董事是桑伯恩公司的高级职员,他们拥有大约300股股票,这两个高级职员有很强的工作能力,他们意识到了公司中存在的问题,但是,董事会只安排他们担任一些辅助性的工作。最后一名董事是桑伯恩公司故去的总裁的儿子,总裁的遗孀拥有15000股股票。
  1958年后期,故去的那位总裁的儿子对公司的趋势感到不满意,要求担任公司的第一把手,在他的要求遭到拒绝后,他向公司递交了辞职书,公司准予了他的辞职。随后我们出价购买他母亲所拥有的股票,我们做成了这笔交易。当时另外还有两笔数量很大的股票,一笔大约有1万股,另一笔大约有8000股。这些人对当时的情况很不满意,非常希望撤出他们在报纸业的投资,我们也是如此。
  最后,通过市场公开购买的方式,我们拥有的股票数量达到24000股,以三家为代表的总量上升到了46000股。我们希望能把这两种商业分开,实现有价证券的公平价值,努力工作以重新恢复出版业的赚钱能力。看起来这是一个真正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利用桑伯恩公司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再加上利用电子技术把这个数据转换成顾客利用率最高的形式来增加地图的利润。
  董事会中对于任何形式的变动,都会有很多人表示反对,尤其是当这种变动是由一个“局外人”发起的时候,情况更是如此,尽管公司的管理完全符合我们的计划,管理专家布斯、艾伦和汉密尔顿为我们推荐了一个类似的计划。为了避免代理人之间发生争论,以及由于桑伯恩公司大部分的资金都投入了蓝筹股而造成时间上的拖延,按照当时的价格,我们对蓝筹股并不看好,我们制定出这样一个计划,即所有想撤出的股东都按照公平的价格结清。证券交易委员会对这一计划的公正性表示赞同。桑伯恩公司大约70%的股票,其中涉及1600名股东的半数,都按照公平价格转换成了有价证券组合。最后,出版业只剩下125万美元的政府及市政公债作为准备金。公司潜在的100多万美元的资金收益税被免除。留给未走的股东们的资产名义价值也有所上升,每股股票的赢利额有大幅度提升,股息率也得到了提高。
  有必要说一下,上面这个小小的情节剧对这项投资经营做出了非常简短的描述。但是,考虑到我们的有价证券运行情况以及在短时间内,比如说一年的时间,检验我们的运行结果的无效性,它却强调了保守秘密的必要性。这种“可操纵性局面”是非常罕见的。我们基本的生意是买入估值偏低的债券,然后在估值偏低的行情被调整过来,再加上在“特殊情况”方面的投资,即利润的获得是依靠大家的努力而不是市场行为的情况下再把股票抛出去。在这个意义上,合伙公司的资金继续上升,在“可操纵性局面”中能够得到更多的机会。
  大约在一周之内,审计师将把你的财务决算以及税款信息寄出去。如果你对他们的报告或是我的信有任何问题的话,一定要告诉我。
  
  沃伦 巴菲特
  
  1961-1-30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9-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7-9-12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优秀企业成长的烦恼--接班危机

长荣,面临了接班危机。2004年底,当时78岁的台湾“运输业大王”长荣集团总裁张荣发(左图中)兴致勃勃地宣布:“青春正当时,决定交棒给儿子,游山玩水去。”
  但两年半间,四位儿子先后离开集团,当初规划的接班蓝图瞬间破局。哪个家庭没有争吵?关起门来吵是家族恩怨,但豪门恩怨影响到整个事业布局,也就放大成为与投资人息息相关的接班危机。

  15年来,张荣发与四子一婿几乎都吵架翻脸,原定接班布局一再流产;张荣发强悍依旧,老帅独自领军,身影益发孤单,80岁生日之际,难享天伦之乐,也让长荣面临接班难题。

家庭纷扰 王朝接班陷空窗

  六月,盛夏的台北市暑气逼人,但台北市民生东路的长荣集团总部气氛却堕入冰点;尤其是位在十五楼的总裁办公室,进进出出的人无不小心翼翼,深怕一个不小心误触地雷、惹祸上身。

  这个长荣帝国的核心重镇,才刚爆发过一场激烈的口角,主角不是别人,正是总裁张荣发,与首席副总裁、三子张国政。当日两人对吵了起来,气氛绷到最顶点,张荣发大怒:“叫伊走!”(台语,即叫他走),话传到办公室就在一墙之隔的张国政耳中,随即也吼了回去:“要我走!叫我爸自己来跟我说!”

  气氛愈闹愈僵,张国政原本二话不说,当下就要收桌子走人,最后是在周围老臣们极力安抚下,才勉强化解一场太子出走的危机,心灰意冷的张国政,按捺下心中怒火,接受发配边疆的安排,转任中央再保险公司副董事长。

  长荣集团6月22日悄悄地发布了一则人事令,集团总裁张荣发惟一钦点的接班人、三子张国政,由首席副总裁一职除名,转任集团子公司中央再保险公司副董事长,偌大的长荣集团再度进入“接班空窗期”。

  其实这对父子的心结,至少已潜藏半年以上。去年下半年,张国政的母亲、张荣发的元配张林金枝,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双腿行动不便,出入须坐轮椅;只是张荣发多年来钟爱二房太太李玉美的陪伴,出国或见客,都带着人称“李阿姨”的二房在身边,也很少回去探望大房。

  今年过年前,张国政得知父亲又要带李阿姨回家,便决定不带老婆、孩子,独自一个人回去吃年夜饭,他私下跟友人说:“我不知道该如何跟小孩解释这种关系。”当晚两人虽没隔桌吵起来,但导火线已悄悄埋下。

  没过多久,张国政实在看不过去,曾出言提醒张荣发,要父亲“多回家陪陪妈妈”,不耐唠叨的张荣发听不下去,盛怒之下,爆发这场撤换接班人的冲突。

  2004年底,张荣发宣布交棒给两个儿子:将年方34岁的四子张国炜,扶正成为长荣航空总经理;三子张国政则升任集团首席副总裁。此举等于昭告全世界,将长荣发迹的核心事业——长荣海运,以及集团的指挥全权交给张国政。张荣发说:“我将完全放手,充分授权,即使失败了也没关系。”

接班布局 曾让各界皆赞叹

  人人都夸:“张老板这一手做得真是漂亮!”甚至比经营之神王永庆的十年接班布局,来得有过之而无不及。

张国政与张国炜分别以接班人之姿亮相,言谈间并小心翼翼地以张荣发为尊,言必称父亲……毕竟长荣能打下今日庞大帝国规模,功劳簿上只有张荣发一人,无人敢排上第二名。


  交棒之声言犹在耳,但短短两年半之内,先有四子张国炜因婚姻问题怒辞长荣航空总经理;今年又有三子张国政,再因家事被拔除首席副总裁,即将迈入四十周年的长荣集团,再度进入“接班空窗期”。

众子皆为巨人身影所蔽

  6月底听闻张国政远离接班核心,几乎所有长荣员工的反应都是:“喔!又来了,他们父子吵架不是新闻了……反正长荣永远是一人天下,只要张荣发还在一天,就不可能真正放手不管。”

  可是换个角度来看,连儿子们都无法充分获得创办人支持,哪位专业经理人有本事接得起来,能在董事会上摆平所有张家股东?不管哪位儿子未来重回核心,曾被罢黜的太子,又如何重拾统帅全局的威信?

  张荣发有两房太太,与大房张林金枝相亲结婚,育有长女张淑华(夫郑深池),与三位儿子张国华、张国明、张国政;二房李玉美则生了四子张国炜。

  张国明身体不便、少时曾被绑架,张荣发亏欠感较深,未赋予接班重任;张国明曾自创凯明计算机,后并入长荣电算部门,经手长荣集团信息、采购等事宜。

  张荣发与儿子们吵架不是第一遭,十五年来,他与几位儿子,甚至包括女婿郑深池都闹过意见,不过张国政却是第二代中,头一位公开和父亲闹翻的。

违逆父意 马上被拔权警告

  今年47岁的张国政,美国波士顿大学企管系毕业后,就被父亲安排回集团历练。不过早年张荣发一心栽培长子张国华成为接班人,对张国政来说,“公司向来都是爸爸哥哥管事,从来都轮不到我。”进入集团工作后,却也是战战兢兢地力求表现,张国政说:“妈妈影响最大,从小就教我们三兄弟不能相争、不准吵架。”

  但1991年3月酒店正式开幕那天,当时31岁的张国政与父亲起了争执,开幕典礼硬是躲着不肯出席,为此,张荣发很生气,长荣员工也首度见识到这位小老板的硬脾气。

2000年,张荣发仿效当年扩张船队的大手笔,一口气订了二十六架飞机陆续到位,长荣航空却苦于没有航线可飞;当时任职长荣航空企画本部协理的张国政,几乎一整年都在国外谈航权。1992年10月中旬,张国政人刚从菲律宾谈完航权回国,却发现被老爸调离原职务,不用再负责航权的谈判。


  原来,先前张国政未征求张荣发同意,擅自接洽另一条欧洲航线,触犯重大决策皆须经张荣发同意的大忌。结果欧洲航权未谈成,张荣发也不留情地做出惩处。年轻气盛的张国政得知后,当天就递出辞呈走人,连交接也没有办理。

  张荣发是出了名的硬脾气,接班人出走,对张荣发来说是家常便饭;儿子们却又几乎是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性格,到最后,干脆下台一鞠躬,大有“这碗饭难捧,大不了就不捧”的味道。

  “从创业以来,从来没有亏损过。”张荣发自豪得有理,没有他,没有今天的长荣。只是老板超凡入圣,能人所不能,共事起来就辛苦了。老员工说, “总裁凡事有主见,很难说服。”每个案子往往要沙盘推演好久才敢跟张荣发提案,可是进去报告不到五分钟就被赶出来,总裁一句“听我的就好了!”就打死了。

  他怪脾气多,曾有员工在他面前不小心把模型飞机摔到地上,张荣发觉得被触霉头,当事人立刻被降级……

  去年第一次国共论坛时,五十位台湾企业家中,hujintao与代表长荣出席的张国政握手时间最长,还轻声要他代向张荣发问好!认了张国政犹如认了张荣发,也是长荣集团往来中国最佳通行证。只是张国政离开后,张荣发四十年下来累积的人脉,有谁能两三下接得上来?

  接班空窗期的影响不仅于此。年初,继任的首席副总裁林省三、次席副总裁柯丽卿开始列席集团内各重要会议;不过,儿子不在,员工私下觉得,“气氛真的有些差,明显感觉决策速度变慢”。以前,张国政与张国炜分别主管海运与航空两大事业,有什么要紧事,都能够直接向总裁反映。讲白一点,儿子能与老爸直接讲上话,很多事也只有儿子们敢说。

王朝睥睨全球 东宫却仍空虚

  这样的危机,张荣发显然心知肚明。今年上半年,主要公司董事改选,赫然又见张荣发列名其中。他又重披战袍,亲自督军。市场变化这么快,总裁不可能事事都管,层层上报的结果,就是很多事都议而不决,反应跟不上变化。

  张荣发在10月6日即将过八十大寿,长荣也即将在明年迈入四十年。船长出身的张荣发,为集团陆海空各军团培育无数资深专业经理人,但却无人能强得过张荣发自己。十年前,张荣发曾经说过,“我不会退休,要向松下幸之助(日本松下电器创办人)一样,一直做到死。“果然老帅奋战,说到做到。

  只是偌大王国,空有老王与一班朝臣,却无能带兵打仗的统帅,放眼全球资本市场,还是会引起众投资人的关切与恐慌。“经营之神“王永庆在八十岁的当时,着手开始布局接班大计,历时十年有成。交棒后的台塑集团,名副其实地成为新台币三万亿元市值的龙头。

  反观长荣,投资人同样赋予无限的期许;不然,只有王国,没有接班人的寿宴,会不会真的有点孤单了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7-9-12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

谢谢米人提供的资料.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2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P :*22*: :*2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7-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7-9-12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签2.5亿美元海外大单

来源: 全景网 发布时间: 2007年09月12日 21:04 作者: 曹昱


    全景网9月12日讯 继前期接连签下迪拜和香港海油工程有限公司大单后,振华港机(600320)又有喜讯传来,公司与新加坡港务局于9月12日在新加坡签订了31台大型双40尺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采购合同,合同总金额约为3.7亿新元,折算美元约为2.5亿元,上述订单将在2008年3月至2009年1月按合同规定时间分批交付客户。(全景网/曹昱)  
--------------------------------
振华每有新订单,一定大跌,大家做好准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2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ggggggggggggggg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3 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 中国证券报 9月12日文章:《9只机械股是投资“金三角”》
http://stock.hexun.com/4862_2496876A.shtml

其中讲到振华港机的一段,为大家摘一下:
“振华港机  
公司增发已获证监会通过,融资将用于建设长兴岛陆域的三个项目和南通的齿轮箱项目。我们预计,明年年初公司的产能紧张状况将开始改善。新业务海上重型和钢结构近期开拓力度也较为显著,为公司未来几年业绩增长提供保证,维持“谨慎增持”的评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1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5 shanmin 的帖子

shanmin同志休息太晚了,注意身体!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3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
:)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7-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3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振华港机 世界级的公司,2008年市场定价80元以上

几项世界第一,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是中交集团直属上市公司,一基地项目扩建成功,产能瓶颈即可打破,产值利润大幅翻番,将是第二个中国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3-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找隐性冠军(三)--浪莎:世界袜业帝国之梦

浪莎:世界袜业帝国之梦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 13:55 《中国电子商务》杂志

  公司名称:浪莎控股集团
  创始人:翁荣金三兄弟
  主要业务:袜子生产、销售

  市场占有率:16-17%
  成长路径:建立品牌,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
  翁荣金的目标放到了全球市场上,他要做世界袜业大王
  杨晓宇/本刊记者

  “我们没有对手!”浪莎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翁荣金回答得非常迅速。3月18日,星期六,浪莎的高层例会。刚从会议室出来的翁荣金回到浪莎的超大办公室角落处的董事长办公室。
  浪莎几乎所有的部门都在这间超大的开放式办公室里,没有隔间,没有职位的分别。因此当翁荣金走出办公室,他所直接面对的就是一个“吵翻了天”的紧张世界。他喜欢这种气氛,也喜欢随时停下来跟员工交谈,这种气氛显然很容易让他感觉浪莎这个袜业帝国的速度。
  他期望浪莎能够以“翻番”的速度扩大,这种气氛便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原动力。
  从鸡毛换糖开始
  在义乌袜子市场外有一个“敲糖佬”的雕像。20多年前,挑着敲糖担子,沿街叫卖是义乌人最主要的职业。1980年,高中毕业的翁荣金是也投入到古老而传统的“贩卖行业”,和弟弟翁荣弟一起在义乌与新疆间来回。6年后一次饰品生意的失败,使翁荣金兄弟亏损1万多——这是他事业中最大的一次挫折。
  而后,他开始和其他很多义乌人一样,转战于袜业。
  90年代初,翁荣金取得了一个广东品牌袜子的总代理权,开始了原始积累过程。5年后,他建立了自己的全国性批发网络,原始积累结束。1995年,翁荣金决定联合两个兄弟开办袜厂。1995年10月,三人合伙在义乌经济开发区与港商合资创办义乌浪莎针织有限公司,翁荣金任董事长。至今,三兄弟与港商的股权比例依然为3:1。
  几年的市场经验和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使浪莎迅速壮大。工厂成立一年后,就由最初的10亩地、120台袜机、几十个员工,发展到300台袜机的规模。
  尽管有一些冒险,但历史证明了他的正确性。浪莎品牌的知名度迅速提高。
  不打价格战
  第一次冒险成功地建立了浪莎品牌。很快,“浪莎,不只是吸引”就被全国的消费者熟悉了。因此,浪莎避免了低价竞争的恶循环。
  而浪莎的第二次冒险,为它带来了品牌的核心内容——品质保证,同时也解决了一直困扰着几乎所有袜业厂家的“交期”问题。1997年,翁荣金耗资300万从意大利迅速引进了袜机,这是企业几乎所有的流动资金。面对竞争剧烈的袜业市场,浪莎却反其道寻求扩张。如果失败,风险足以致命。但是,这次冒险成功了。
  品牌影响力逐渐提升让翁荣金尝到了更大甜头,2004年宏观调控时,他用“浪莎”这个品牌作为无形资产拿到了贷款。
  10年来,浪莎从来没有打过价格战。因此,那些当年和浪莎竞争的企业最终退出了市场,浪莎却还存在,并且越做越大。“就像海尔与小天鹅,价格竞争在他们之间是不存在的。海尔品牌已经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来,没必要进行价格竞争。所以浪莎的袜子定价1块钱,没企业敢定价1.1元。消费者信的是浪莎这个品牌。”翁金荣拥有一股傲视群雄的霸气。这一刻,你看到的是一个掌握浪莎命运的、强有力的管理者形象。
  翁荣金说,“对于企业来说,近亲繁殖不好。”因此,从建立开始浪莎就引进了职业经理人。而且直到现在,浪莎的管理层中除了翁氏三兄弟之外,没有一个义乌人。三兄弟的分工也很明确:大哥分管销售与公关事务;老二翁荣金是董事局主席;老三翁荣弟分管行政以及财务。公司各个部门则以事业部的形式存在,例如“棉纱一部”、“棉纱二部”。清晰的公司体系是浪莎能够有效运作的保证。在相对完善的企业培训、选拔制度下,十年来,浪莎的员工流失率仅为2-3%。
  事实上,浪莎真正让翁荣金觉得“天下无敌”的核心,就是从他原始积累时期建立起来的销售体系。目前,浪莎是第一个在中国组建袜业专卖网络体系的企业,拥有1000多家专卖店、50000多家商场终端销售点,从每一个毛细管为浪莎输送销售额。这种“排他性”的方式保证了浪莎销售网络的稳固。
  而在技术上,浪莎一直 “引领潮流”,这依靠其强大的“品牌”研发能力。尽管袜业是一个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创新”依然反复被翁荣金强调:“没有研发能力就没有创新能力!”
  2006年3月,浪莎再次引入了10名外国专家。“他们在行业内都是多年的资深人士,至少都是在国外大型企业里担任过总裁、副总裁的人。”翁荣金对此非常兴奋。
  目前浪莎占地1000亩,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美、日、意等国全电脑织袜设备5000台/套,6000多名员工,80多大类、1000多个品种的浪莎袜子,同时还有3个诞生只有几个月的内衣,衣服、日用品的新品牌正在招商中。

[ 本帖最后由 酣睡者 于 2007-9-13 23:34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1987年股灾片断回放

时间:1987年10月19日
星期一地点:美国
镜头回放: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当天,道琼斯指数大跌508.32点,跌幅为22.6%,一天之内总市值损失5000亿美元,并创下历史上日跌幅最大的记录。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大萧条)后,由罗斯福总统下令设立的,它的成立是为了防止股市再度遭受更多的股灾和欺诈性证券活动的感染。然而,SEC可以带给投资者正确的信息,却不能代替投资者思考。20世纪60年代初及70年代,投资者尚未看到公司的投资价值,于是许多上市公司开始过度吹嘘的行为来吸引公众的眼球。始于1982年夏天的大牛市,一直持续到1986年和1987年。这一轮大牛市是在对手接收、杠杆收购及合并浪潮的推动下升温的。实际上,许多公司是通过违规筹资来进行收购交易的。在那个年代,公司通过不断地收购其他公司而简直呈几何级数成长。在杠杆收购中,通过销售垃圾债券给公众来筹措巨额数量的资本。垃圾债券是一种损失风险很高的债券,因此,它的利率很高。通过卖垃圾债券筹资以购买想要得到的公司。IPO(公司首次新股发行)也变成了市场的一种时尚。“微型计算机”也是一个成长最快的行业。人们开始注意到作为一种革命工具,个人计算机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创造美妙的利润机会。投资者被吸引到这种传染性的兴奋中来,类似于历史上任何其他泡沫和股灾一样。这一种兴奋再一次使人们相信“市场总是向上的”。尽管经济增长很强劲,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仍无法防止不规范的IPO及内幕交易。1987年初,SEC展开了众多的有关违规的内幕人交易的调查。这带给当时的投资者一种警觉。同时,由于过头强劲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开始抬头并受到人们关注。美联储迅速提高短期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压力。不幸的是,它对股市构成了直接的威胁。许多机构交易公司开始利用组合保险来防止股市下跌所带来的损失。组合保险是一种业务,它利用期货合约当作一种保单。当股灾发生的时候,持有期货合约的人能获得一种收益,以抵补持股的损失。在利率上升后,许多大机构公司几乎同时开始采用组合保险。于是,期货市场在几分钟内成交数十亿美元,从而引起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剧烈振荡。再加上股票持有人几乎同时竞相抛售,市场几乎不能处理如此庞大而集中的卖出指令,大多数人因无买者而根本卖不出手中的股票。一天之内,5000亿美元从道琼斯指数中蒸发掉了。全世界各国股市几乎同时暴跌。当个体投资者听说巨大的股灾发生时,他们纷纷慌乱地给经纪人打电话,众多的顾客电话让经纪人无法应对,最终导致大批指令无法成交。许多人瞬间损失数百万。一些财产蒙受损失的投资者甚至偏激地冲向经纪人办公室开枪泄愤,还有几个经纪人被他们开枪打死,尽管如此,他们并未阻止市场下跌。大多数投资者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抛售股票,唯一的理由就是“别人都在卖”。这一非理智行为直接导致巨大股灾的发生。大多数期货及股票交易所被迫关闭一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4-25 09:13 , Processed in 0.079118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