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股市轮回

有关价值投资的经典讨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样发现成长股?

如何发现成长股,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很多投资者在追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有很多投资大师专门阐述过这个问题,今天凌通把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这实际并不是特别复杂的问题,在凌通看来,成长公司都有共同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我们在《你也可以成为巴菲特》第六章所阐述的:“一切成长股它们的成长规律和前提是:长期需求持续稳定增长,长期供给集中有限的少数公司手里,且长期生产经营简单,不易改变”。当我们认识了这一规律的时候,我们在寻找和发现成长股的过程中,只需要顺着以下由凌通所提供的思路就可以方便地发现成长股。对一个企业的成长判断只需明白它符合不符合“一切成长股它们的成长规律和前提是:长期需求持续稳定增长,长期供给集中有限的少数公司手里,且长期生产经营简单,不易改变”的规律,具体方法和程序是看:“企业是干什么的,企业在什么环境下干这项工作?企业是怎么干的,谁在领导着干,过去干的怎么样?企业所拥有的物质条件怎么样,去企业亲自看看,我有结论了”。这是一个口诀,只要你把这几个问题搞清楚了,你自然就会知道谁是成长股。

    下面我们来分别对这几句话进行分析:企业是干什么的?是你无条件需要知道的,只有知道它是干什么的,你才能把握它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企业是干什么的,决定了这个企业的很多重要经营特征,企业的经营管理复杂度,企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以及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实际上它们都是由企业是干什么的这个基础条件决定的。比如:港口、机场、就比超市、百货的经营难度低的多,同时港口、机场的竞争要比超市、百货弱的多,这种差异是由港口、机场、这种公司的产品特征所客观决定的,这是一种先天性的优势,只要你干的是机场、港口行业,那么你比其它行业有先天优势,这种优势不是后天努力得来的,是产品特征决定的。

    有很多成长企业它们的成长原因中,主要是由于企业所从事的产品本身固有的特点决定的,知道企业是干什么的,是认识企业有没有长期竞争优势,有什么成长的基础。而且这个认识中,非常容易,非常简单,只需要稍加推敲就可以得出。

    企业在什么环境下干,我们还是以港口做个比喻,虽然港口本身具有先天的产品特征优势,我们看一下,以下港口哪个公司更有成长性呢?盐田港、芜湖港,很简单,肯定是盐田港的成长性更高,因为盐田港是华南地区重要的港口,背靠珠三角,这个重要的基地,芜湖港是个内陆河港,它所依托的地区不如华南地区发达,因此未来成长性必然比芜湖港成长性强。同样具有产品特征优势,但出于不同的位置,企业的成长性就不一样。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例子,在《你也可以成为巴菲特》的这本书里我们举过一个汽车行业的例子:美国著名的汽车企业福特公司虽然声名显赫,但福特目前正在通过与工会谈判裁减工人来避免亏损,反观中国的汽车企业目前虽然在质量、技术和销售虽然远不如福特,但中国的大小汽车企业家家过的都不错,这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差异所导致的。产品特征完全一样,但美国的汽车业已经饱和了,但中国的汽车业才刚刚兴起,这种环境的差异表面上看是地理的差异,实际本质差异是两个地区的产业生命周期的差异,国际上常有这种现象,在发达国家已经处于衰落的产业,把它挪到发展中国家,就会迎来第二个春天,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一产业的生命周期有时间差。因此我们看产品相同下的环境的时候就很重要。要特别关注它,企业行业周期处于什么阶段。

    第三个问题是企业是怎么干的?这个问题也很简单,我们举个例子:失业工人张三为了生计去擦皮鞋,他置办了一些简单工具就在一个闹市开业了,这种擦皮鞋方式可以让张三解决温饱,但张三不可能用这种方式发大财,有人会问,难道擦皮鞋也可以发大财吗?当然可以。我们再来看一下,新毕业的大学生张小三是怎么擦皮鞋的,张小三设计了一个擦皮鞋连锁公司,他负责对这个公司的形象进行设计,公司只从事鞋油和擦鞋工具的订购以及对擦鞋技术的研究,然后对外招来加盟商。共同打造一个连锁品牌擦鞋企业,这种情况下张小三的擦鞋方式要比张三的擦鞋方式盈利能力强一万倍,显然,同是擦鞋,不一样的擦法,盈利能力和成长情况就不一样,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在《战胜华尔街》中就专门向读者推荐了一个美国连锁理发企业,显然林奇的推荐主要看重了这个企业连锁的方式。所以同一个行业不同的做法,不同的经营模式,最后的发展结果就会有天壤之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看企业是怎么干的这句话的含义。
在资本市场上有很多传统的老的商场,这些商场都是在计划经济所形成的当地最大的商场,但是这些商场现实的经营情况都不怎么样,而一些新型的连锁商场股价却连续上涨,这主要就是他们商业模式导致的,同一个行业,不同的商业模式,有的就先天有利于成长,有的就先天不利于成长。

    四、看谁在领导着干?我们还是举例在连锁擦鞋行业,张小三领导的公司蓬勃发展,不久另一个创业者李小四加入了这个行业,李小四为人真诚,勤奋富于管理能力,很快李小四的公司也快速发展,形成了张小三、李小四竞争的格局,在竞争过程中,张小三安于现状,自以为有先发优势,行为保守,而李小四积极进取,不断改革,后来的结果是什么呢,读者自然会知道。同样的行业,同样的经营模式,不一样的人结果不一样,谁在领导着干,结果非常重要,所以选成长股一定要选人。

    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相同的行业、相同的经营模式、不同的领导人导致公司发展不一样的最经典案例就是我们在《你也可以成为巴菲特》这本书里所谈到的乳业双雄蒙牛和伊利的例子。在书中我们认为蒙牛和伊利不仅是产品一样、经营模式一样,而且处于同一城市,两大公司的主要领导人过去都是一个企业的同事,蒙牛和伊利几乎是孪生兄弟,但后来的发展小兄弟蒙牛以不可阻挡之势超越了老大哥伊利,这里面的根本原因就是蒙牛的领头人牛根生要比伊利的前带头人郑俊怀的心胸、境界要高。牛根生和郑俊怀的差异导致了蒙牛和伊利的差异,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实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象稀声,和者盖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3 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有一句开场白,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ggg.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3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凌通:精彩的博弈,带来必然的行情!  


--------------------------------------------------------------------------------


    过去一周的A股市场,象过山车一样剧烈波动,下跌时象脱缰的野马,市场恐惧井喷式爆发,一时间人心惶惶,几乎A股市场将要崩盘。然而在凌通看来,这只是一个现象,其背后实际包含着一场经过精心策划的,由主流资金主导的超级大博弈。在这场博弈中,最后以主流资金的完胜落幕。这场风波,或者说这次博弈,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人为发动的。表面上看,这次风波是由于增发所引起的,然而增发只是发动这场惊天大博弈的人所使用的借口,发动者制造了下跌后,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投资人和媒体的视线引到了增发上,让大众相信增发是这场风波的根本原因,而增发的主角是上市公司和管理层。于是增发引起的波动其责任自然是由上市公司和管理层来承担。
    在市场已经回暖的情况下,突然通过快速下跌制造恐慌,然后快速地引导舆论,把下跌原因锁定在增发上,把矛头和问题扔给了上市公司和管理层,即制造了下跌的事实,又马上制造了下跌的理由,这种策划显然是经过深入推算的,显然是早有准备。
    我们看到发动这场精彩博弈的主流资金,采取了与金正日一样的危机边缘战术。大家都想吃唐僧肉,唐僧一想:既然我一路随时都可能被吃掉,索性现在就死了算了,这样一来,如来、菩萨和大小妖魔鬼怪都着急了,拼命劝说唐僧别死,这就是危急边缘战术的内涵,是弱小方在博弈过程中摆出一副不行大家一起死的姿态实现战略利益的手段。金正日和美国博弈的过程就善于玩这一手。
    今天A股的主流资金之所以在4000点这个天堂和地狱的分界点上拼命往下打,他也实在没别的办法,大量的再融资,大量的新股上市,大量的大小非减持,大量的新的利益主体向市场倾泄筹码,而与此同时,主流资金却处于冻结申购的状态,长此以往,只有坐以待毙,于是放手一博。这一博,博出了真正的市场底,探明了政策意图,压制了大股东和上市公司对市场资金的占有欲望,可以说这场博弈真正的精彩之处并不是它的过程惊险,而在于它的结果几乎是为市场打开了阶段性行情的新空间。
    在这场博弈中,政策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反映连续四天发利好,几乎是一天一个利好,虽然很多投资人认为政策利好过于虚,但这个姿态已经足够了,它已经充分地反映了政策死守4000点的战略,暴露了政策对当前资本市场估值水平和底部区域的基本判断,这对于大资金来说,相当于是看了政策的底牌,具体的利多实际已经不重要了。而上市公司接二连三的澄清和公告也反映出那些急于融资的公司也已经被迫改弦更张,同时在这场惊天大博弈中不明就里以为真要崩塌的广大散户纷纷交出了自己的筹码,因此说这场博弈主流资金几乎完胜。
    现在政策底、市场底已经完全出现了,不管过程怎么样,一个新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地将会出现,也许我们该做一些必要的准备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 天

发表于 2008-3-3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好帖
收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2-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3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持续成长是投资的核心再读《怎样选择成长股》

股市投资的本质是投资未来、憧憬未来的游戏。

如果一个企业每年的利润始终维持不变,这在中国也是不错的企业了。但这样的企业让你以10倍的市盈率买下一直持有,你干吗?答案:一般人不会干。

那为什么会付出20倍甚至30倍的市盈率去投资一只股票呢?

奥秘在于企业内在的业绩的持续成长。

给出几组简单的数据,让我们看看成长(复利)的魅力。

第一家企业每年保持30%的增长,10年后利润增长到13.8倍。

第二家企业每年保持25%的增长,10年后利润增长到9.3倍。

第三家企业每年保持20%的增长,10年后利润增长到6.2倍。

第四家企业每年保持15%的增长,10年后利润增长到4倍。

第五家企业每年保持10%的增长,10年后利润增长到2.6倍。

第六家企业每年保持5%的增长,10年后利润增长到1.6倍。

假如我们用30倍的市盈率购买了第一家每年成长30%的企业,持有10年,即使以20倍的市盈率卖出,那么仍然可以获得9倍的利润。假如我们以10倍的市盈率买入第五家每年成长10%的企业,10年后以20倍的市盈率卖出,获利为5倍。

结论:时间是优势企业的朋友,是劣势企业的敌人。尽管短期看股价好像与业绩不匹配,这刚好给价值投资者介入的机会。长期看,股价一定与业绩是匹配的。

可以这么说,投资持续成长股是获取超额利润的最佳选择。

《怎样选择成长股》是一本世界闻名的经典投资书籍,作者费舍通过自己的投资实践,选择出了当年IBM、摩托罗拉、德州仪器等高速成长企业,并获得巨大成功。巴菲特在看了《怎样选择成长股》一书之后,专程登门拜访了费舍,并多次说过:“自己是85%的格雷厄姆,15%的费舍。”

怎样选择成长股

费舍在书中列出了选择成长股的15个要点,主旨就是寻找那些能够持续增长的企业,而不是那些短期爆发、随后又回归平静的企业。

这样优秀的企业是很难找到的,而一旦找到,就不要轻易卖出。这些企业大致有这么几种特点:

一是管理层诚信原则:

管理层要诚实可信而又具有出色水平。一个出色的、值得信赖的管理层,一定是把股东利益放在首位的。

二是优选快速增长行业的原则:

平稳发展的行业里有优秀企业,但在快速增长的行业里更容易找到。再优秀的管理层,如果不是在快速增长的行业里,也很难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就像F1赛车手,给他开夏利,就怎么也跑不过你开的奔驰。在目前的中国地产、银行业仍然处在快速增长阶段,而且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仍然会快速成长。

例如:银行业的华夏经营是非常一般的,但股东可以发现该公司业绩自2003年到2006年业绩增长了一倍,复合增长近25%。这在银行业里是平庸的,但在绝大多数公司里却是不得了的业绩。

三是行业龙头原则(包括细分行业龙头):

要选择行业最为出色的企业即行业龙头。他们往往比同行业第二、第三名的市值高出很多倍。

选择成长股,主要是依据企业的基本面,而不是依据股价的市场表现。在一般股民心里很常见的思维是,这只股票价格很高了,或者涨幅巨大了,不能再买了。但是,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近来总有朋友劝我抛出万科、招行,原因这两个股票去年涨幅已经不小,今年呢表现一直平平,让我错失了许多的机会。

但我认为:对于成长股来说,如果和未来巨大的业绩增长带来的股价升幅相比,目前的价位只是小巫见大巫而已。

但一个不容乐观的现实是:优秀的成长股是很难找到的。据统计,2000~2005年的5年间,每年业绩增幅在30%以上的企业只有5家,其中有2家是银行。我们常说的成长股大部分的成长周期不超过3年,然后就由快速成长企业转变成平稳增长的企业了。

如何选择买卖时机

买入时机选择。

一般事后诸葛亮式的思考是:在低点买入,高点再卖出,然后低位再回补。这种纸上谈兵的操作,至今还没有发现哪位神仙可以做到。如果有那位高人做到,那他的财富一定会超越巴菲特。

费雪告诉我们,没人能够知道高点低点,但是我们可以采取如下两个办法:

1、如果没有财务知识或没有时间研究,可考虑在特定的日子里购买股票,比如每月,或者每季度的某日去买,然后就一直持有。

2、 按照安全边际原则购买成长股票。

卖出时机选择。

用费舍的话讲,就是只要当初选择正确,卖出的时机永远不会到来。

少意味着多。(尽量少操作才可以多赚)

但如果发生如下情况,随时都是卖出时机。

1.一开始即买入错误,后来的情况越来越清楚;

2.公司经营情况发生变化;

3.有确切的把握发现了一家更好的企业。

除此之外,否则不要轻易卖出。
      

集中持股。少意味着多(集中持股才可获取大利润)。

社会发展历史已经证明,在优秀企业当中,能够成长为巨人公司的企业,只是极其少数的。我们只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把他们选择出来,然后长期持有,就可以获得超越市场的回报。

分散投资对人的能力是一种考验,没人有能力了解很多不同的行业和企业,而对不了解的企业来说,分散投资的风险反而很大。

分散投资其实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不要误读成长股

投资者很容易误读成长股。

一是把打着成长幌子的伪成长股当作持续成长股。

历史上著名的有蓝田、银广夏、东方电子;现阶段就更多了,譬如目前的杭钢,基本上可以断定伪成长股。

二是把短期暴发性业绩增长当成成长股投资,因而长期持有,导致获利平平甚至亏损。

三是为成长股支付过高的价格。好的企业业需要合适的价格,否则我们的投资收益仍然不会理想。譬如: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均是好公司,但是否好股票,市盈率达100倍,即使不亏,那也是赚未来的钱。

四是随便买入一只自己都搞不懂的企业,也当成成长股,长期投资,后果十分可怕。

五是买入之后,没有经常性跟踪反馈信息,不管不问,企业基本面发生了变化也毫不知情。
      

在文章的结尾,让我们重温大师的教导。

希望费舍的谆谆告诫也能使你茅塞顿开:

  1、投资想赚大钱,必须有耐心。换句话说,预测股价会达到什么水准,往往比预测多久才会到达那种水准容易。

  2、股票市场本质上具有欺骗投资人的特性。跟随他人当时在做的事去做,或者依据自己内心不可抗拒的呐喊去做,事后往往证明是错的。

  3、不要过度强调分散投资……买进一家公司的股票时,如果对那家公司没有充分的了解,可能比分散投资做得不够充分还危险。

  4、在股票市场,强健的神经系统比聪明的头脑还重要。沙士比亚可能无意间总结了普通股投资成功的历程:“凡人经历狂风巨浪才有财富。”

  5、我一直相信,愚者和智者的主要差别在于,智者能从错误中学习,而愚者则不会。

  6、短期的价格波动本质上难以捉摸,不易预测,因此玩抢进杀出的游戏,不可能像长期抱牢正确的股票那样,一而再,再而三,获得庞大的利润。

  7、集中全力购买那些失宠的公司。

  8、抱牢股票直到:(a)公司的性质从根本发生改变,或者(b)公司成长到某个地步后,成长率不再能够高于整体经济。除非有非常例外的情形,否则不因经济或股市走向的预测而卖出持股,因为这方面的变动太难预测。绝对不要因为短期原因,就卖出最具魅力的持股。

  9、真正出色的公司,数量相当少。那样的股票往往无法以低廉的价格买到。因此,当遇到有利的价格出现时,应充分掌握时机和情势。资金应该集中在最有利的机会上。

  10、卓越的普通股管理,一个基本要素是不盲从当时的金融圈主流意见,也不应只为了反其道而行便排斥当时盛行的看法。

  还是用费舍的话作为结束吧:“大部分投资人终其一生,依靠有限的几只股票长时间持有,就可为自己或者后代打下成为巨富的基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称"好日子没了"

  次贷危机拖累保险业,巴菲特称"好日子没了"
  巴菲特在写给投资者的信中说:"好日子没了。保险业的利润率, 2008年肯定会有显著下降。"图投资大师巴菲特也没能避开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他的旗舰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该公司去年四季度实现利润29.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8%。
  尽管公司去年全年的利润还是增长了20%,达到132.1亿美元,但这位公认为"股神"的投资大师还是对公司的前景表示担忧。
  "好日子没了。保险业的利润率, 2008年肯定会有显著下降。" 巴菲特在写给投资者的信中说,"请为未来数年内保险业的低收入做好准备。"
  保险业务盈利下降46%
  一直以来,哈撒韦公司有一半的收益来自保险业。哈撒韦公司2月29日的声明称,公司净收益由一年前的35.8亿美元下降至29.5亿美元,每股由原来的2323美元下降至1904美元。
  排除从出售中国石油股票中获得的收益和其他一次性项目收益,公司每股下降至1518美元,低于外界预测的每股1613美元的平均预期值。
  由于出售旗下汽车保险公司GEICO获利下降了49%,以及再保险业务出现下降,哈撒韦公司保险业务去年第四季度承保盈利下降了46%,跌至4.65亿美元。
  基于此,巴菲特预计,保险行业利润率可能会缩减4个百分点。如果遭遇飓风或地震等自然灾害,结果可能会更加糟糕。
  受到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加利福尼亚大火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影响,KBW保险业指数中的24家公司中,21家公司去年第四季度利润出现下降或附带性的损失。华盛顿美国保险代理商和经纪人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商业保险费用下降12%。全球第四大再保险经纪商韦莱集团控股有限公司(Willis Group Holdings Ltd)表示,再保险的价格在1月份下跌15%。
  巴菲特旗下有76家企业,尽管大部分都能避过去年金融市场的波动,但亦有小部分业绩欠佳,基本都与房地产有关。比如砖、地毯和地产业务都面临挑战。
  世界上最大的地毯制造商Shaw Industries利润下降了17%,达到1.09亿美元。Acme Brick和Johns Manville公司的收入也在下降。业内人士都认为,这种情况以前在巴菲特的公司中是很少有的。
  现年77岁的巴菲特在一年一度致股东的公开信中谈到,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已经经历了严重的问题。所有美国人都相信房价会永远上涨,这一信念使得借款人的收入和现金资本有多少对放贷人似乎都不重要,他们相信房价上升会治愈所有的问题。也因为这种错误的信念,美国正经历着广泛的经济阵痛。当房价下跌的时候,巨额的财务问题就暴露出来。
  "当潮水退去后,你就知道谁在裸泳,我们因此看到了以往那些大的金融机构的丑陋的一面。" 巴菲特说。
  寻找新的增长点
  不过,对于目前的经营状况,巴菲特认为,目前经济大环境对他的公司的影响是轻微而短暂的,他的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依然强劲。
  "有意思的是,当原来亏钱的路数还在继续的时候后,人们就已经找到了新的亏钱办法。"巴菲特引用Wells Fargo的CEO John Stumpf分析说。
  因此,总体说来,2007年对哈撒韦来说仍然是丰收的一年,业绩报告显示企业资产净值上升了11%,达到123亿美元;全年的利润上升了20%,达到132.1亿美元。
  目前,巴菲特积极到国外寻求合作伙伴,因为非美国的业务可以帮助伯克希尔抵御美元下滑的风险。
  在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暗示可能再度减息以支持美国经济之后,上周美元汇率对欧元下跌至创纪录低点。
  巴菲特为推动利润增长而展开对外投资的国家包括中国、英国和以色列。如今,巴菲特也正在扩大债券保险业务。(第一财经日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好投资的五项原则:
741.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4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别注意:巴菲特弃8000亿美元救市计划 断言美经济陷衰退

  “我已经决定放弃拯救涉及8000亿美元的资产,”“股神”巴菲特美国时间周一公开表示,美国经济“从任何标准”来看都已处于衰退之中。

  巴菲特周一在接受美国CNBC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即使从常识角度而言,美国经济当前处于衰退状态也是很清楚的,“但本轮衰退的程度有多深,目前还很难判断”。

  巴菲特表示,尽管目前的经济形势和1973、1974年左右的那次大规模经济衰退并不完全一样,但投资者不应完全排除这是一次很严重的经济衰退。

  此前,无论就市场还是美国政府的主流判断而言,美国经济目前只是“放缓”或至多“存在“衰退风险”,而巴菲特明白无误的“衰退”判断也使他成为了截至目前对美国经济最为悲观的财经界大佬。

  事实上,按照美国经济界长久以来的看法,必须处于连续2个季度以上的经济负增长才能定义为衰退,而最新的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去年4季度只微增了0.6%,并未具备上述条件。

  但对于一向以思想独立的巴菲特而言,这一套复杂的定义系统完全可以被“常识”所推翻,“由于房价的下跌,无数人事实上已处于负资产状态”。

  最接近巴菲特悲观程度的可能要数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了。

  伯南克上周曾表示,在应对经济放缓方面,美联储当前较2001年的处境更加困难。市场人士认为,伯南克的讲话,几近承认美国经济已陷衰退。

  或许正是出于衰退悲观判断,原先准备出手救市的巴菲特也犹豫了。

  2月初,巴菲特曾公开宣称,有一个拯救陷入困境的债券保险业者的计划。

  市场人士当时认为,巴菲特此时出手,代表近来重创国际金融市场的美国次贷危机可能已接近尾声。

  然而,巴菲特昨天的决定却又让市场大吃一惊。“我已经决定放弃8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巴菲特宣布。

  “目前的股票价格并不便宜。”巴菲特当天同时指出,经过一轮大跌,美国股市目前的购买机会比“半年或一年前”要多出不少。但就债券市场而言,“市场环境正发生着更为剧烈的变化”。

  当地时间周一,欧洲股市闻声全线下跌。至截稿时,英国金融时报指数下跌1.3%,德国和法国主要股指都下跌了1.5%。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5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令人困惑和难以捉摸的“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空间)被格兰姆视为价值投资的核心概念,在整个价值投资的体系中这一概念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格兰姆曾写到---要为价值投资做最好的诠释,大概只有“安全边际(空间)”这几个字最合适吧!
  
  安全边际(空间)的定义非常简单而朴素:实质价值或内在价值与价格的顺差,换一种更通俗的说法---安全边际(空间)就是价值与价格相比被低估的程度或幅度。根据定义只有当价值被低估的时候才存在安全边际(空间)或安全边际(空间)为正(+),当价值与价格相当的时候安全边际(空间)为零,而当价值被高估的时候是不存在安全边际(空间)或安全边际(空间)为负(-)。价值投资者只对价值被低估特别是被严重低估的对象感兴趣。安全边际(空间)不保证能避免损失但能保证获利的机会比损失的机会更多。
  
  我不得不再次遗憾的承认,所谓的安全边际(空间)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比如仅从定义我们不能确定实质价值或内在价值与价格的顺差达到什么程度才能说安全边际(空间)足够了呢?或者说价值与价格的背离程度或幅度达到什么水平才能断定安全边际(空间)足够了呢?对安全边际(空间)的理解与应用也完全是一个个性化的问题。
  
  在理解与应用价值投资的过程中面临很多难题:比如对实质价值或内在价值的评估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当然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结论,而且价值与价格一样也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之中,价值与价格都是变量---它们的背离关系只能是一个更复杂的变量!而安全边际(空间)这一概念正好能有效的解决价值投资中的这些难题,特别是在以下三个领域特别有效:
  (1) 稳定的证券,比如债款和特别股;
  (2) 能够运用这一概念或工具进行比较分析;
  (3) 如果公司的股价与其实质价值或内在价值之间的差价足够大,那么安全边际(空间)就能够用来选择股票。
  安全边际(空间)较大将使投资者能充分的感觉到对时间变迁的防备,而且能对投资者的误判所造成的损失进行弥补,所谓的投资信心完全来源于较大的安全边际(空间)!比如当以实质价值或内在价值的七折或六折购买一家公司或其股票,但在随后的发展中该公司的价值下跌了10%,投资者起初的购买价格仍然能为他带来适应的报酬率。
  
  那么安全边际(空间)到底多大(比如是七折、六折或五折呢?)才算较大或足够大呢?这完全因投资者的偏好来决定,理论上说安全边际(空间)当然是越大越好,但面临的问题是可能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投资对象,对那些有强烈保守趋向的投资者来说预期的安全边际(空间)较大反而会错失很多投资良机。也许具有可操作的途经是进行比较分析,对价值投资者来说那些具有相对较大安全边际(空间)的对象总是比那些具有较小安全边际(空间)的对象更有吸引力。
  
  安全边际(空间)总是基于价值与价格的相对变化之中,其中价格的变化更敏感也更频繁而复杂,对一个漫长的熊市而言就是一个不断加大安全边际(空间)的过程,常见的程序是:安全边际(空间)从(-)到0再到(+),当安全边际(空间)足够大时总有勇敢而理性的投资者在熊市中投资---这才是没有“永远的熊市”的真正原因。
    (特别注明:此文写于2003年9月)
转完这一段文字,我的结论是:目前没有安全边际,完全没有买入的必要!

[ 本帖最后由 股市轮回 于 2008-3-5 09:16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5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有一个误解:认为安全边际就是低买高卖,那就回归到波浪理论上去了。安全边际是动态的,不是人为的计算出来的。以后要好好阅读上市公司的财务年报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5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价值投资作为参考而已,全力进行趋势投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6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选股标准
  
  我的选股标准可以用苛刻来形容,能令我真正满意的公司寥寥可数。
  行业的挑选已经淘汰掉90%的公司,以下行业被我排除:
  1.周期性股票
  2.科技股
  3.大部分的公用事业股
  4.航空股
  5.大部分的运输类股
  6.化学、生物医药股
  7.大部分的银行股
  
  剩下的股票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会作为备选股:
  1.拥有特许经营权。
  2.净资产收益率持续在15%以上,20%以上最理想(三年以上,因为新上市或者刚进行融资股票净资产收益率会快速下降,可以参考上市前或融资前的净资产收益率,以及之后的净资产收益率是否快速回升)。
  3.稳定的经营史。
  4.较高的净利润率(10%以上,越高越好,当然不同行业要区别对待)。
  5.历史净利润增长率持续10%-50%以上(三年以上,若期间有大起伏可以研究是否与基本面有关,20%-30%是最理想的)。
  6.清晰的发展前景,将来至少五年以上的净利润增长10%以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6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是一种观点,权作参考

寻找确定性!越确定越好!  
来源:(寻找tenbaggger的博客)

     这些天看了上百篇的文章,感觉其实现在的伪价值投资着好多。一个股票拿不到1年就卖了,这也是价值投资?充其量价值投机!但是其实股市是不相信价值投资的,股市信什么?很简单,赚钱就是硬道理!所以林园才能这么火!一个把8000元变成4亿的18年中国股民!


    但是林园是不可复制的,为什么?因为每个人性格不同,到了关键时刻的决定也会不同,同一件事对于你是风险,对于他不是风险。


    因此,林园就是林园的风格!不是什么价值投资,也不是什么长期投资!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每个人的投资风格都不同呢,巴菲特,林奇,林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我们能做的其实只有一件事:把它们的共性找出来,结合自己的性格悟出一套自己的方法!


    林园买的股票,我一个都没买!但是林园的风格我学了好多!其实在投资这件事上,根本无须创新,你只需要老老实实的做一些别人做过的事就行了。


    本人的性格是属于偏懒型,所以实在不原意像林园那样抓市场的热点,所以本人的策略很简单,在合适的价位买进10个中国股市的超级大牛股,然后就可以等待了。以前做过很多很无聊的事,老去分析哪些是股票可能转型成功,全都是在消耗精力,浪费青春,老老实实的买入superstar,放个10年,岂不是更省力?


    但是,等待不等于无为。功夫在盘外!





    给出几条股市真规则,也许大家能受益吧:


    1。股市谁赚钱了?谁亏钱了?谁赚谁的钱?


    大家总以为股市是赌场,你亏得钱是别人赢的钱。


    但是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赌场是零和游戏,钱的总量是不变的。但是为什么股市的总市值在上升?总量在变大?很简单,因为上市公司在赚钱。他赚得钱提高了股票的价值,因此总市值上升。


    所以结论就有了:投资股市第一条:你赚的钱是上市公司赚的钱,然后分一些给你。不是别的散户的钱!





    2。股市赚钱赚多少你满意?


    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大部分人的回答是越多越好。其实我想说的是,大家对于赚钱的概念很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没有清晰的目标意味着你不知道什么时候罢手。很多人在股市里混了好多年了,奇怪的是每次赚得钱似乎又被股市拿回去了。总体来说赚得不多。


    其实这个心态完全是不对的,赚得多不多是需要比较的,就像女孩子漂亮不漂亮,你心里没个参照,你怎么判断?所以多和少完全是比较出来的。怎么比较?


    和其他的赚钱机会比!但是不要忘了,同时考虑风险!


    比如钱放在银行才3%利息(大概,我们只要明白大概,不需要精确。模糊的正确远比精确的错误好)


    比如投资房地产,前期资金30%首付,每年房产增值20%,加上租金减去房贷的净收入,你可以小算一笔帐受益的帐的。


    比如投资邮票,如果你懂得话。


    或者开个小店。


    所以如果你股市每年赚20%(股票上涨),其他的方法都只能低于这个数字的话,你就应该完全心满意足了!


    而不是想着:别人赚50%,我为什么赚得这么少呢?


    这是大方向:人要知足!在所有的选择中找出最优选择后要知足!然后你就能享受赚钱的乐趣了,不会整天提心吊胆的想大盘何时跌!

    3。如何规避股市风险?


    我觉得这个话题可能是大家最关心的了,毕竟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听了无数遍了。


    其实股市的风险是无法规避的,为什么?


    因为股市走势不是由你说了算的,是所有参与这个市场的人的杂乱无章的行为的总合!类似于布朗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


    这里有两个关键点要注意:


    一,很多人说,我把握趋势,赚一段就走!钱从股市拿走,落袋为安!


    听上去很有道理吧?其实完全没道理,如果你抛了,他又涨怎么办?而且是大涨怎么办?你的受益是不是缩水了?如果你不抛,跌了怎么办?前期的获利都还给市场了。所以别以为你抛了就规避损失的风险了,其实你承担了更大的机会损失,抛得股票可能再创新高!你可以说我不要后面的获利了,但其实这不是理性人的行为!因为我们永远无法预测股票的走势,因此基于走势判断的买点和卖点就是非理性的,换句话,完全没有道理!


    那我们如何规避风险?答案还是回到原点:你在股市赚得谁的钱?


    你赚的钱是上市公司赚得钱分给你一部分(按照你的股权比例)!所以你要研究一件事:公司到底有多大可能性赚钱?解决了这个问题,你就真正走上投资之路了!换句话说,如果公司100%赚钱,那么你在股市100%赚钱,如果公司100%亏钱,那么你100%亏钱,怨不得别人!


    所以如果茅台赚钱的概率是99.99%,st股(两续两年亏损股)赚钱的概率是0.1%,那么你买入st股亏钱是应该的,很正常的!谁让你买一个亏钱的买卖?


    所以结论就有了:投资股市第二条:公司赚钱的可能性就是你股市赚钱的可能性!





    二、投资的本质就是做生意!做生意亏钱很正常,赚钱也很正常,关键的是我们要提高生意的成功性!


    你开个小杂货店,你要核算进货价,出货价,周围邻居喜欢买哪类东西,哪些店(超市)是我的竞争对手,


    大概多少时间收回投资。你研究的详细地不得了,因为你希望提高成功率。


    那为什么买一个股票之前你不调查一下这些情况呢?


    显然大家都没有把股票看成一个生意,而是看成了一个赌博工具!





    所以我投资的最核心得思想就是:寻找确定性!越确定越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6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 :)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 天

发表于 2008-3-6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很强大的一贴,要做一个价值投资者,首先,要让自己始终处于环绕着价值投资的氛围中,不停的对自己熏陶,甚至洗脑。
很多人,只要市场一个轻微的波动,就让他把价值投资抛置脑后了。
价值投资是需要你,用一生来坚守的阵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6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

  证券投资已经成为百姓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大多数中小投资者不是专业人员,缺乏必要的财务常识,很多投资者因为不懂报表而错失买卖股票的良机。因此,如何正确地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挖掘真正具备投资价值的公司,是广大投资者的当务之急。

  一、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上市公司会计期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报表。通过资产负债表,能了解企业在报表日的财务状况,长短期的偿债能力,资产、负债、权益和结构等重要信息。

  (一)对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科目的分析

  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的科目很多,但投资者在进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时重点应关注应收款项、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和递延资产四个项目。

  1.应收款项。(1)应收账款:一般来说,公司存在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这是因为在会计核算中设有“坏账准备”这一科目,正常情况下,三年的时间已经把应收账款全部计提了坏账准备,因此它不会对股东权益产生负面影响。但在我国,由于存在大量“三角债”,以及利用关联交易通过该科目来进行利润操纵等情况。因此,当投资者发现一个上市公司的资产很高,一定要分析该公司的应收账款项目是否存在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同时要结合“坏账准备”科目,分析其是否存在资产不实,“潜亏挂账”现象。(2)预付账款:该账户同应收账款一样是用来核算企业间的购销业务的。这也是一种信用行为,一旦接受预付款方经营恶化,缺少资金支持正常业务,那么付款方的这笔货物也就无法取得,其科目所体现的资产也就不可能实现,从而出现虚增资产的现象。(3)其他应收款:主要核算企业发生的非购销活动的应收债权,如企业发生的各种赔款、存出保证金、备用金以及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并非这么简单。例如,大股东或关联企业往往将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挂在其他应收款下,形成难以解释和收回的资产,这样就形成了虚增资产。因此,投资者应该注意到,当上市公司报表中的“其他应收款”数额出现异常放大时,就应该加以警惕了。

  2.待处理财产净损失。不少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挂账列示巨额的“待处理财产净损失”,有的甚至挂账达数年之久。这种现象明显不符合收益确认中的稳健原则,不利于投资者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3.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并无实质上的重大区别,它们均为本期公司已经支出,但其摊销期不同。“待摊费用”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而“递延资产”的摊销期超过一年。从严格意义上讲,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并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但它们似乎又同未来的经济利益相联系,而且在会计实务中,不少人也习惯于把已发生的成本描绘为资产。

  (二)对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科目的分析

  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科目的分析中,重点应关注其偿债能力。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指标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即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是衡量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常用的指标。一般来说,流动资产应远高于流动负债,起码不得低于1∶1,一般以大于2∶1较合适。其计算公式是: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但是,对于公司和股东,流动比率也不是越高越好。因为,流动资产还包括应收账款和存货,尤其是由于应收账款和存货余额大而引起的流动比率过大,会加大企业短期偿债风险。因此,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应收账款及存货的情况进行判断。(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即用于衡量公司到期清算能力的指标。一般认为,速动比率最低限为0.5∶1,如果保持在1∶1,则流动负债的安全性较有保障。因为,当此比率达到1∶1时,即使公司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也不致影响其即时偿债能力。其计算公式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剔除了应收账款及存货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影响,一般来说投资者利用这个指标来分析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比较准确。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1)资产负债率、权益比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这三个比率的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的资产中有多少负债,一旦企业破产清算,债权人得到的保障程度如何;所有者权益比率反映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所占份额,所有者权益比率与资产负债率之和为1;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反映的是债权人得到的利益保护程度。投资者在看财务报表时,只要看一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无形资产总额这几项,便可大概看出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状况,这三个比率只有在同行业、不同时间段相比较,才有一定价值。(2)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其公式为: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资产总额-流动资产)/(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该值应该低于100%,如果高于100%,则说明企业动用了一部分短期债务来购置长期资产,这样就会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其经营风险也将加大,实为危险之举。

  二、对利润表的分析

  在财务报表中,企业的盈亏情况是通过利润表来反映的。利润表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经营成果的分配关系。它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集中反映,是衡量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的主要尺度。投资者在分析利润表时,应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润表结构分析

  利润表是把上市公司在一定期间的营业收入与同一会计期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得到该期间的净利润(或净亏损)的情况。由此可知,该报表的重点是相关的收入指标和费用指标。“收入-费用=利润”可以视作阅读这一报表的基本思路。当投资者看到一份利润表时,会注意到以下几个会计指标。它们分别是:“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在这些指标中应重点关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尤其应关注主营业务利润与净利润的盈亏情况。许多投资者往往只关心净利润情况,认为净利润为正就代表公司盈利,于是高枕无忧。实际上,企业的长期发展动力来自于对自身主营业务的开拓与经营。严格意义上而言,主营亏损但净利润有盈余的企业比主营业务盈利但净利润亏损的企业更危险。企业可以通过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将当期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作成盈利,可谁又敢保证下一年度还有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呢?

  (二)通过分析关联交易判断上市公司利润的来源

  上市公司为了向社会公众展现自己的经营业绩,提高社会形象,往往利用关联方间的交易来调节其利润,主要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

  1.增加收入,转嫁费用。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分析时,一定要分析其关联交易,特别是母子公司间是否存在着相互关联交易,转嫁费用的现象,对于有母子公司关联交易的,一定要将其上市公司的当年利润剔除掉关联交易虚增利润。

  2.资产租赁。由于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从母公司剥离出来的,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资产主要是从母公司以租赁方式取得的。从而租赁资产的租赁数量、租赁方式和租赁价格就是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可以随时调整的阀门。有的上市公司还可将从母公司租来的资产同时转租给母公司的子公司,以分别转移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利润。

  3.委托或合作投资。(1)委托投资。当上市公司接受一个周期长、风险大的项目时,则可将某一部分现金转移给母公司,以母公司的名义进行投资,将其风险全部转嫁到母公司,却将投资收益确定为上市公司当年的利润。(2)合作投资。上市公司要想配股其净资产收益率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公司一旦发现其净资产收益率很难达到这个要求,便倒推出利润缺口,然后与母公司签订联合投资合同,投资回报按倒推出的利润缺口确定,其实这块利润是由母公司出的。

  4.资产转让置换。一般来说上市公司通过与母公司资产转让置换,从根本上改变自身的经营状况,长期拥有“壳资源”所带来的配股能力,对上市公司及其母公司都是一个双赢战略。通常上市公司购买母公司优质资产的款项挂往来账,不计利息或资金占用费,这样上市公司不仅获得了优质资产的经营收益,而且不需付出任何代价,把风险转嫁给母公司。另外上市公司往往将不良资产和等额的债务剥离给母公司或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以达到避免不良资产经营所产生的亏损或损失的目的。

  三、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及其净额的报表,它主要说明公司本期现金来自何处、用往何方以及现金余额如何构成。投资者在分析现金流量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金流量的分析

  一些公司会通过往来资金操纵现金流量表。上市公司与其大股东之间通过往来资金来改善原本难看的经营现金流量。本来关联企业的往来资金往往带有融资性质,但是借款方并不作为短期借款或者长期借款,而是放在其他应付款中核算,贷款方不作为债权,而是在其他应收款中核算。这样其他应付、应收款变动额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就作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而实质上这些变动反映的是筹资、投资活动业务。这样当其他应付、应收款的变动是增加现金流量时,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就可能被夸大。

  (二)注意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的状况

  现金股利分配有很强的信息含量。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往往能够连续分配较好的现金股利,有一些上市公司虽然账面利润好看,但是利润是虚假的,财务状况恶劣,一般不能经常分配现金股利。

  (三)“每股现金流量”这一指标反映的问题

  “每股现金流量”和“每股税后利润”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有的上市公司有较好的税后利润指标,但现金流量较不充分,这就是典型的关联交易所导致的,另外有的上市公司在年度内变卖资产而出现现金流大幅增加,这也不一定是好事。

  现金流量多大才算正常呢?作为一家抓牢主业并靠主业盈利的上市公司,其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不应低于其同期的每股收益。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其获得的利润没有通过现金流进公司账户,那这种利润极有可能是通过做账“做”出来的。投资者最好选择每股税后利润和每股现金流量净额双高的个股,作为中线投资品种。

  总之,进行报表分析不能单一地对某些科目关注,而应将公司财务报表与宏观经济一起进行综合判断,与公司历史进行纵向深度比较,与同行业进行横向宽度比较,把其中偶然的、非本质的东西舍弃掉,得出与决策相关的实质性的信息,以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与准确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6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投资心理学

 巴菲特法则是沃伦•巴菲特42年成功投资生涯一直秉持的不二法则,核心精髓包括价值投资、边际安全原则、集中投资组合、长期持有股权等,秉持巴菲特法则的投资者如凯恩斯(Keynesian)、芒格(Monger)等都获得超越大盘的投资回报。考虑到美国股市在过去20年增长10倍的大牛市背景下,仍然有90%的投资者未能盈利的严峻事实,长期获得超越大盘的投资回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历史证明巴菲特法则是投资界的黄金法则。
  然而,尽管巴菲特法则为广大投资界人士所熟知,但成功应用巴菲特法则获得成功的人还是凤毛麟角。其原因到底何在?
  
  巴菲特法则执行的最大难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人类本性的理解与超越,二是对投资价值判断的专业性。前者涉及人类心理的奥秘,后者涉及对股票背后商业运营的洞察力。任何投资市场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在推动,因而对他们心理的研究是洞察投资市场的独特视角。
  
  直觉判断与四大错觉思维
  
  “我和查理还没学会如何解决公司的难题,我们的成功在于我们集中力量于我们能跨越的一尺栅栏上,而不是发现了跨越七尺栅栏的方法。”
  
  巴菲特还坚持投资于自己所熟悉的行业,他承认自己不投资于高科技公司的原因是自己没有能力理解和评价它们
  
  心理学的一个重大发现就是人类的直觉,正如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所说:“心灵活动有其自身原因,而理性却无法知晓。”人类的思维、记忆、态度都是同时在两个水平上运行的,一个是有意识和有意图的,另一个是无意识和自动的。我们的所知比我们知道自己所知的还要多。
  
  直觉是人类在长期进化中基因优化的结果,是人类反应及处理问题时的心理捷径。股市中恐惧、贪婪、乐观、悲观等情绪均是无意识的自动的直觉反映,是人类的本性。为什么人们会疯狂地追涨(贪婪)、杀跌(恐惧)?为什么股市不断重演非理性繁荣与非理性萧条的循环?就是因为直觉和本性的原因。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直觉判断一方面节省了人类的心智资源,另一方面也为人类带来了错觉思维。由于直觉存在敏感性、即时性、既定模式反应等特征,直觉在进行判断与决策时有着明显的局限性,从而使人们产生了事后聪明偏见、过度敏感效应、信念固着现象、过度自信倾向等错误思维,这在股市投资决策中充分反映了出来。
  
  1.事后聪明偏见
  
  所谓事后聪明偏见是指人们往往倾向于利用事件发生之后的结果去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过程。“事后诸葛亮”就是指这一现象。人们往往会忽视事后理解的天然优势,而进一步贬低事前决策的复杂性与难度。事后聪明偏见是普遍存在的,是人性的一部分,这一错觉思维使人们倾向于高估自身的能力,而低估他人的能力。
  
  巴菲特在投资中尽量避免犯这样的错误,事实上20世纪60年代对伯克夏•哈撒韦的投资(当年主要以纺织业为主)给了巴菲特非常大的教训,20世纪80年代他被迫将持续亏损的纺织业务关闭。这形成了巴菲特非常重要的投资准则,即投资于保持一贯经营原则的公司,避开陷入困境的公司。不要高估自己,指望自己比该公司的经营者做得更好,能够扭亏为盈。“我和查理还没学会如何解决公司的难题,”巴菲特承认,“但是我们学会了如何避开难题,我们的成功在于我们集中力量于我们能跨越的一尺栅栏上,而不是发现了跨越七尺栅栏的方法。”
  2.过度敏感效应
  
  过度敏感效应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倾向于高估与夸大刚刚发生的事件的影响因素,而低估影响整体系统的其他因素的作用,从而作出错误判断,并对此作出过度的行为反应。敏感能使人们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并加快对此的反应速度,但也会加大反应的幅度,使反应过分。
  
  以美国“9•11”事件为例。“9•11”事件后,恐怖分子劫持飞机撞毁纽约世贸双塔的情景极大刺激了美国公众的神经,于是人们大大高估了航空旅行的危险性,倾向于选择其他旅行方式,美国航空业随之进入大萧条期。然而,数据统计显示,即使考虑到“9•11”事件的航空灾难,航空旅行也是所有旅行方式中最安全的,其事故率是火车旅行的三分之一。过度敏感效应在股票市场投资中反映得淋漓尽致,在股市上涨时,人们往往过分乐观,倾向于相信大牛市是永无尽头的,于是过分推高了股票价格;而股市下跌时,人们往往过分悲观,倾向于相信大熊市是不可避免的,于是过分打压了股票的价格。巴菲特认为正是人们的非理性行为使得股票价格围绕其价值进行过分的波动,为投资带来机会。他认为好的投资者应当利用这一现象,在别人贪婪时恐惧(1969年当巴菲特发现股票市场中人们已经陷入疯狂时果断抛售了所有股票,并解散了投资基金),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1973、1974年美国股市大幅下跌进入熊市后,巴菲特又逢低分批建仓成功抄底)。巴菲特认为,“股票市场下跌在某种情况下不是坏事,投资机会正是从投资退潮中显露出来。”
  
  3.信念固着现象
  
  信念固着现象是指人们一旦对某项事物建立了某种信念,尤其是为它建立了一个理论支持体系,那么就很难打破人们的这一看法,即使是相反的证据与信息出现时他们也往往视而不见。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越是极力想证明自己的理论与解释是正确的,就越是对挑战自己信念的信息封闭。
  
  信念固着现象是股票投资中非常重要的心理现象,股票投资者往往倾向于预测股市的涨跌与股票价格的波动,各类证券分析机构也通过预测股价波动获取收益。然而,人们往往会落入信念固着的思维陷阱,在满仓时忽视下跌信号的出现,而在空仓时忽视上涨因素的累积。巴菲特看透了这一思维误区,主张理解投资与投机差异,认为应理性投资而不应非理性投机。应当说,这就是巴菲特法则的思想精髓——价值投资。
  
  凯恩斯、格雷厄姆及巴菲特都曾解释过投资与投机的差异。凯恩斯认为:“投资是预测资产未来收益的活动,而投机是预测市场心理的活动。”对格雷厄姆来说,“投资操作就是基于透彻的分析,确保本金的安全并能获得满意的回报。不能满足这个要求的操作就是投机。”巴菲特相信:“如果你是投资者,你所关注的就是资产——在我们这里是指公司——未来的发展变化。如果你是投机者,你主要预测独立于公司的价格变化。”以上述标准来看,中国股市目前还是一个投机气氛浓厚的市场。
  
  4.过度自信倾向
  
  过度自信倾向是指人们在对过去知识进行判断中存在智力自负现象,这种现象会影响对目前知识的评价和未来行为的预测。尽管我们知道自己过去出过错,但我们对未来的预期仍然相当乐观。造成过度自信倾向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往往倾向于在他们完全正确的时刻回忆自己的错误判断,从而认为这只是偶然发生的事件,与他们的能力缺陷无关。
  过度自信倾向几乎影响了每一个人,约翰逊的过度自信造成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陷入了越南战争的泥潭,尼克•里森的过度自信造成了百年巴林银行的倒闭。可以说过度自信倾向是人类理性决策的最大敌人,这一倾向还容易使人们产生控制错觉,就如赌徒,一旦赢了就归因于自己的赌技与预见力,一旦输了就认为“差一点就成了,或偶然倒霉”。而从理性角度来看,进行赌博与购买彩票从概率上来说是一场必输的游戏,然而还是有无数赌徒与彩民由于控制错觉而沉迷于此。
  
  真正摆脱过度自信倾向,超越自己是非常不容易的事。绝大多数的股票投资人都坚信自己能够判断出大盘的涨跌趋势,并通过“逢低买入与逢高卖出”来获取收益,自己的收益将远远超出大盘指数的涨幅。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据统计90%的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投资收益落后于大盘指数的增长,尽管这一统计数据是如此明显的证据,人们还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成为那部分10%的投资者,而拒绝接受傻瓜似的股指基金组合,认为这是对自我智力的羞辱。巴菲特清楚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认为大盘是无法预测的,能够把握的是对股票背后公司价值的评价与未来收益的预测,因此他从不期望于通过预测大盘来获益。
  
  此外,巴菲特还坚持投资于自己所熟悉的行业,他承认自己不投资于高科技公司的原因是自己没有能力理解和评价它们。在伯克夏•哈撒韦公司1998年年会上他说:“我很敬佩安迪•格罗夫和比尔•盖茨,而且希望把这种敬佩通过资金支持他们转化成行动。但是说到微软与英特尔,我不知道十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而且我也不喜欢玩那种对方占优势的游戏。我花所有的时间考虑技术,但我仍然可能是分析这个行业的第100、第1000甚至第10000个聪明的人。确实有人能分析这个行业,但是我不行。”
  
  从众与群体极化
  
  他不仅在投资决策中坚持独立思考,还在被投资公司中重用抵制行业惯性的经营者
  
  从众是指人们受他人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与信念。旅鼠行动是经典的从众案例,这种生长在北极的小动物每当种群繁殖到一定程度就会集体跳海,自杀身亡。社会心理学家所做的从众研究试验中,人类也表现出了强烈的从众倾向。
  
  从众可以引发群体极化效应,即群体成员的相互影响可以强化群体成员最初的观点与信念。群体极化效应的产生原因有两条,一是群体成员倾向于与其他成员保持行为与信念的一致,以获取群体对他的认可及团体归属感;二是群体成员在对需要决策的事件拿不准的时候,模仿与顺从他人的行为与信念往往是安全的。
  
  从众与群体极化效应在人类的投资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出来。人们的投资行为往往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当大多数投资者都陷入贪婪的疯狂而拼命追涨时,很少有投资者能冷静而理智地抵制购买的诱惑;而当大多数投资者都陷入恐惧之中而拼命杀跌时,也很少有投资者能抵制抛售的冲动。这种从众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然而,明智的投资决策往往是“预料之外而情理之中”的决策,大家都看中的热点板块的投资价值通常已经提前透支了,而聪明的投资者一般会不断观察与跟踪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当它的股价下跌到合理的区间范围之内时(被大多数投资者忽视),就会果断吃进。很显然,这样做不仅需要专业的价值评估水平,更需要抵制从众压力的坚定意志与敢为天下先的巨大勇气。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曾经教导他要从股市的情感漩涡中拔出来,要发现大多数投资者的不理智行为,他们购买股票不是基于逻辑,而是基于情感。
  如果你在正确的判断基础上获得符合逻辑的结论,那么不要因别人与你的意见不一致而放弃,“你的正确或错误都不会是因为别人和你不一致,你之所以正确是因为你的数据与逻辑推理正确。”巴菲特遵循了老师的教导,他不仅在投资决策中坚持独立思考,还在被投资公司中重用抵制行业惯性的经营者,并将抵制行业惯性作为他所归纳的12条最重要的投资准则之一。在对NotreDame商学院的学生发表演讲时,他归纳了37家投资银行的失败原因:“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结局呢?我来告诉你们,那就是愚蠢的模仿同行的行为。”
  
  根据合理的数据与逻辑得出的理性判断,从不为他人的观点所动;他只投资于自己搞得懂的产业与公司,在公司调研上亲力亲为,从不借助他人的判断。他将投资活动比喻为打棒球,他认为投资比打棒球容易,打棒球是没有选择地击打投过来的每一个球,而投资只需要选择击打那些最有把握击中的球就可以了,合适的球没投过来之前你只需要躺着休息就可以了。可以说,巴菲特是少数有理性与勇气爬出虚假信息洞穴获得理性光明的人。
  
  信息洞穴与事实真相
  
  他从不阅读华尔街的所谓权威证券分析,也不热衷到处收集影响股市的小道消息
  
  国外一些研究伊拉克问题的专家指出,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出身平民,精明能干,通过奋斗夺取了国家最高权力。但他作出了两次关键性的重大决策失误,导致付出生命的代价。一次是入侵科威特,这是基于美国不会武力干预的判断;第二次是在核武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这是基于对自身武装力量的过高估计。为什么像萨达姆这样精明的人会犯这种错误呢?专家分析,萨达姆实际上是一个信息洞穴人,他所接触到的信息都被伊拉克高级官员所垄断,而这些官员往往或是依据自身利益来歪曲、加工与屏蔽信息,或是投其所好,报喜不报忧,以此保住官位。于是萨达姆呆在虚假信息的洞穴中,看不清洞穴外的事实真相,作出基于错误信息的错误判断与决策也就理所当然了。
  
  投资者是典型的信息洞穴人,投资市场上活跃着交易所、上市公司大股东及管理层、公募与私募基金、证券公司、普通股民、投资咨询机构、媒体、银行、律师及审计事务所等主体,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每个个体都处于食物链的某一个环节,为了各自的切身利益,时常有意识或下意识地发布、制造、夸大、歪曲信息。由于信息发布者“裁剪”信息的内容,不少人被虚假或片面信息所操纵,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典型的事例是上市公司高管与庄家相互勾结,配合庄家对股价的操纵而制作财务数据、发布虚假消息,最终受损的是普通散户。此外,普通投资者对庞杂信息的识别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持,更容易受到愚弄。例如前一阶段我国拟发行1.55万亿特别国债的紧缩效应就被高估,而我国今年上半年看似不高的CPI指数(3.2个百分点)使普通投资者低估了通胀的可能性,这主要是由于我国CPI指数的构成比例不合理所致。
  
  巴菲特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从不阅读华尔街的所谓权威证券分析,也不热衷到处收集影响股市的小道消息,同样不天天紧张地盯着盘面的变化,这使得他的投资工作非常轻松,他有时甚至在家中一边享受天伦之乐、一边工作,美国股市上世纪80年代末崩盘的那一天他甚至无暇关注股市。巴菲特只相信自己。
  如何应对人性的弱点
  
  在可能的情况下延迟投资决策的时间,避免一切冲动情形下的决策行动,应当是保持理性与明智的有效方法。
  客观地说,直觉、从众等人类本性并不是绝对的缺点,我们的主观体验是构成人性的材料,它是人类对艺术和音乐、友谊与爱情、神秘性与宗教体验的感受源泉。但必须承认,上述人类本性会造成错觉思维、错误判断和错误行为,这一现象在投资活动中充分表现出来。巴菲特法则的核心并不是他所创立的12条投资法则,任何所谓投资真经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灵,只有其背后的真正原则与规律才会永恒,巴菲特在投资活动中对人性心理弱点的克服与利用正是这种永恒的法则与逻辑。人性之所以被称为人性,就是因其源自于自身并难以克服,但仍然有应对之道,人们可以从态度、反思、试错与时间四个维度来修炼自己,克服人性弱点,获取满意的投资收益。
  
  首先,正确的态度是克服心理弱点的基础。
  
  我们应当正视与承认人类具有局限性这一事实,这种对人类能力的自谦与怀疑是科学与宗教的核心所在。社会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对此有精彩的论述,“科学同样包括直觉和严格检验的相互影响。从错觉中寻找现实需要开放的好奇心与冷静的头脑。以下观点被证明是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批判而不愤世嫉俗,好奇而不受蒙蔽,开放而不被操纵。”在投资活动中树立这一态度同样是至关重要的,这需要保持中庸避免极端。如果不能保持好奇与开放的心态,就不能最大限度获取投资决策相关的信息,也就不能及早发现环境的转变与新的规律的形成,也就不能抓住转瞬即逝的投资机会;而如果不能以批判的态度对待一切信息,就容易受到他人的蒙蔽与操纵,从而陷入无数的投资陷阱。
  
  其次,反思是克服心理弱点的方法。
  
  正如苏格拉底的旷世名言所说:“不加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反思与总结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也是提升投资活动与投资决策成功率的重要方法。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认识到,“任何一个单独的真理都是不充分的,因为世界是很复杂的。任何一个真理如果脱离了和它互补的真理,就只能算是部分真理而已。”世上没有绝对正确的事情,在做任何投资决策之前,不要先入为主与过分自信,务必从反对这一投资决策的角度进行思考,试着提出反对的道理与理由,或是咨询其他投资人的意见,尤其重视反对者的意见,这种反思与多重思考会极大地完善、丰富与修正你的投资决策,提高投资决策的质量。
  
  再次,试错是克服心理弱点的手段。
  
  人类是有限理性的,而投资市场是错综复杂与不断变化的,人们不可能穷尽投资决策所需的一切信息与规律,因此有效检验投资决策正确与否的手段就是试错,对可能的投资方法与对象进行尝试性投资,将投资手段与方法放到实践中进行检验。对试错的批评可能在于两点,一是认为试错的代价过于高昂,二是投资的时效性,当发现投资机会时该机会已丧失。对第一种批评的对策是将降低试错筹码,当确认投资决策有效时再进行大笔投资;对第二种批评的对策是试错检验对象的选择,不是具体的投资对象(如具体的股票),而是投资的规律与哲学的检验(如高科技股票的投资规律)。
  
  最后,掌握投资决策时间是克服心理弱点的补充。
  
  人类的心理本性具有极强的时间敏感性,在理性与感性的斗争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性往往由强变弱,理性往往由弱变强。人类大多数的错误都是出现在一时冲动的情形下,人们常常会在一时冲动下做了某种行为,事后又追悔莫及。
  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在事情刚刚发生之时,会夸大导致事情发生的因素,而忽视其他因素的重要性,造成思维偏见与决策失误。这在人类投资活动中也很常见,大涨与大跌都会在发生之时极大地刺激人们的神经,调动人们的情绪,使人们产生买入与卖出的冲动,而冲动情况下作出的投资决策往往是不明智的。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延迟投资决策的时间,避免一切冲动情形下的决策行动,应当是保持理性与明智的有效方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4-19 11:13 , Processed in 0.081706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