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richwood

知道的,不一定真知道,不知道,也不一定不明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6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认识问题已经很深刻了,看来经历了一个跨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价值研究,是企业商业特性,资产的质与量的研究,同时对于管理层运用资产的能力要求很高。
伟大的企业,好的企业是选择的目标。
而对于企业的分类则是进入视野的,进入不了视野的,无法精确了解的。

我一直对于投资者未来一书很喜欢,对于预期差值+股利来解答股市获利也认同。
芒格为什么说它精神错乱。
拿苹果与大象做比较。
我突然觉得像技术分析中,向左看清清楚楚,向右看两眼茫茫。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的是不同背景,不同平台,不同情况的企业,而不是抓住企业发展故事的主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9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汉时代的远洋航海,人们已开始自觉使用季风航海。中国人已掌握了西太平洋与北印度洋的季风规律,并已应用于航海活动。

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条件下,航海是靠山形水势及地物为导航标志,属地文航海;而以星辰日月为引航标志的,则属天文航海技术之一种。指南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发明,宋代将其应用到航海上,解决了海上航行的定向,也开创了仪器导航的先例。现代船上使用的磁罗经,是12世纪船用磁罗经传入欧洲后,由英国人开尔文改进了的海军型磁罗经。

在现代条件下,需采用现代导航设备,了解国际水运法规,世界各国海上交通管理制度。为保证人身、船舶、货物和海洋环境的安全,船舶上还需设置救生、防火、防污染设备和航海仪表及通信设备等。

大海航行,必须了解航路的地形水势,掌握航道的水深及暗礁浅滩,才能安全可靠地进行海上交通活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9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扯淡》
[美]哈里·G法兰克福  著
南方朔  译

什么是扯淡

在我们的文化里,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有太多的人在“扯淡”。这点谁都明白。每个人都有份。但我们却会认为这种情况是理所当然的。大多数人都相信自己有能耐分辨出谁在扯淡,不会被人糊弄,因而人们并不真正关注这一现象,也激发不了持久的讨论。

因此,什么是扯淡?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扯淡?扯淡究竟有什么作用?对这些问题我们并不清楚。换句话说,对扯淡,我们缺少理论。

因此,接下来我将从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传记里引用一些材料,替扯淡的核心特色做出初步而准确的聚焦探讨。

在过去,工匠做事不会偷工减料,他们做工仔细,注意工作的每一方面。产品的每个部分都精心设计,务求做得最好。这些工匠自我要求极高,纵使是在那些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依然如此。

那些看不到的地方,纵使做得不那么好,也不会有人注意,但他们会良心不安,因此,他们做事做到了地毡下也扫不出脏东西,人们即可说,他们做事不留“牛屎”(bullshit)。

因此我们可以自然地推断,粗制滥造的产品在某种方式上即等同于狗屎。但是什么方式呢?是不是扯淡(bullshit)本身就像这些产品一样是说话者漫不经心随口说出来的呢?从来没有认真打磨,不像朗费罗所提到的那样小心翼翼注意每个细节?是不是扯淡的人天生就是没有头脑的傻瓜?是否他的产品必然脏乱粗糙?

而对这些,我们还可进一步讨论,不论扯淡的人多么努力谨慎,他们却是在想方设法躲避某些东西。   

维特根斯坦曾以其哲学精力,专注于辨别以及反击他视为阴险狡猾并且具分裂破坏性的“无厘头”模式,而在个人生活上他也像这样吹毛求疵,有段他与朋友法妮亚·帕斯卡的故事可以说明一切。帕斯卡是十九世纪30年代他在剑桥大学认识的。帕斯卡后来在回忆录里说:我扁桃腺发炎肿胀,住进伊夫琳疗养院,觉得很不舒服,维特根斯坦来访,我发牢骚说:“我觉得自己像只被车碾过的狗。”他很厌恶地如此回答:“你根本就不知道一只被车碾过的狗是什么感觉的。”

有谁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帕斯卡的一句感想,居然有人很正经地唱反调,这实在是太奇怪也太不可思议了。帕斯卡用“病得像狗”这种很平常的比喻来说自己的感觉,它并没有刺激到会引致让人不快的反应。如果连帕斯卡这样的比喻都会惹人讨厌,那么,还有什么语言的比喻和暗指不会呢?那么,在帕斯卡这件事上,维特根斯坦到底反对的是什么呢?

让我们假设维特根斯坦说的事实是对的,即帕斯卡的确不知道被车碾过的狗是什么感觉,但纵使如此,当她这样描述时,她的确没有说谎;如果当她说自己很痛苦,但事实上则是身体感觉很舒适,这才是说谎。而不管她对狗知道得是多么有限,对帕斯卡而言,狗被碾过不会好过是再清楚不过的事了,因而如果她事实上很舒服,但却说自己像被碾过的狗,这才算是说谎。

帕斯卡认为维特根斯坦意图指责她,并不是指控她说谎,而是指控她做了另外一种错误的表述。她说自己“感觉像被车碾过的狗”时,她并不真的知道这个句子里所谓的感觉是什么。

当然,这个句子对她而言,并不算完全的无意义;我们也不认为她是在胡言乱语,她所说的有着她确实了解的清楚内涵;其次,则是她也的确知道这个句子所指的感受是什么。她至少知道这是一件令人讨厌的、不愉快的事,是一种糟糕的感受。

她的话之所以有麻烦,乃是她要传达出比她单纯的感受更多一点的东西。她把自己的感受定位成一种太少有的、太独特的经验,它不只是一种糟糕的感受,据她所说的,乃是一种像狗被车碾过的那种独特的糟糕感受。在帕斯卡所说的这个故事里,根据维特根斯坦的反应,帕斯卡就是在扯淡。

现在我们假设,维特根斯坦的确认为帕斯卡在述说自己的感受时是在扯淡,那么他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我相信,他认为帕斯卡所说,大体而言,根据就没考虑过真相。她的叙述并不符合描述真相的应有态度。除了以非常模糊的方式描述外,她甚至连自己如何知道被车碾的狗的感受这一点都没去想过。由此可见,她描述自己的感受其实只是随便乱诌。她从整体事件里编了这一段,或者她听别人这样说过,遂不假思索,也不深究地如法套用。

让维特根斯坦恼火的显然不是帕斯卡在描述自己感觉的时候犯了错误,也不是她犯了无心之过。她的不严谨,或者说大意,乃是出于她不注意或者说一时疏忽,没有专注于事件的准确性,从而允许自己的言辞中有了差错。

在维特根斯坦看来,帕斯卡提供了一个对事情的描述,却不真正遵循现实对这个事件表达上给出的准确性的限制。她的错误不在于她没有把事情说对,而是她根本不打算尝试去正确地说。

维特根斯坦认为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无论她的话是否合理,他都并没有拿它当作玩笑,而是当作一段描述她感受的声明。他逐字解释,视其为区分真假时的关键举动,而不是对她所说的话是真是假毫不关心。

就这层意义来说,帕斯卡的陈述与事实是否如此无关。她并不在意自己那番话的事实价值。这就是不能把她看成说谎的原因,因为她并没有认为自己知道事实,因而她也无法刻意去宣扬她认为是假的事情。她的陈述并不是基于相信某事为真,她不是相信某事为假——相信某事为假是谎言的必要条件。她的陈述缺乏一种在乎事实的关切,这种认为无论事实真相如何都没有差别的态度,我认为就是 “扯淡”的本质。


扯淡与说谎

扯淡似乎包含了某种形式的故意糊弄。扯淡也比较接近糊弄,而并非接近说谎。那么,为何扯淡比较接近糊弄而非说谎?糊弄和说谎间又有什么主要的差别呢?

说谎和糊弄皆为错误表述或欺骗的形态。对说谎而言,它的概念里最主要的乃是虚假;说谎者刻意地去传播一种虚假信息。至于糊弄,也是要传达某种虚假,但它并不像纯粹说谎,更准确地说,是它不是在传播虚假,而是“以假乱真”(fakery),这才是它和扯淡比较接近的原因。

英国小说家安布勒在《下流故事》(Dirty Story)里,有个角色——辛普森回忆起他在儿童时代,父亲曾这样教诲他:

当我父亲被杀时,我只有七岁。我对他仍记忆犹新,也记得他常说的事……他最先教我的事情之一即是:“当你扯淡就能够蒙混过去的时候,就绝对不要说谎。”

这段话不仅表明,在说谎与扯淡之间有重大差异,而且人们在二者之间也更偏好扯淡,而不喜欢说谎。

当然,辛普森的父亲并不认为扯淡在道德上高于说谎,他也不认为对于达成目的而言,说谎的效果就一定不如扯淡。毕竟,一个聪明的谎言确实可能获得完全的成功,他可能只是认为,和说谎比起来,扯淡更容易逃避人们的指责。

或者,即使他认为说谎和扯淡被逮到的风险相同,但扯淡的人一般没有说谎的人后果严重。

事实也是如此,人们对扯淡的容忍度超过说谎,也许是因为我们不太把扯淡视为人身冒犯。我们可能会尽量设法和扯淡的行径保持距离,但反应可能仅仅是不耐烦或生气地耸耸肩,而不会像说谎那样,常常被激起遭到侵犯的感觉并为之震怒。

为何我们对扯淡的态度比对说谎温和?这个问题让读者们自己去思考。

然而,相关的比较并不是要比较说谎和扯淡的个别例子。上文中辛普森的父亲对说谎的另一种选择是靠扯淡“蒙混过去”,意思是不止一次扯淡,而是一个体系,用以炮制适应不同情形要求的各种扯淡。或许这就是他喜欢扯淡的关键所在。撒谎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行为,旨在于一个信念系统的某一点上塞入一个虚假的命题,从而避免该点被真相占据的后果。

说谎需要相当程度的技术水准,说谎的人会受限于他认为何为真相的客观条件,因此他无可避免地必须关心真假。为了编造谎言,他必须认为自己知道什么才是真相。而为了编造出可信的谎言,他必须在真相的指引下设计他的假话。

反之,一个企图借着扯淡蒙混过去的人,他的自由度就大得多。他的核心是宽泛的,不是特定的。他不会限定自己只在特定的观点上插入假话,因此他不会受限于这个特定观点周围交错的事实,他可以假造整个脉络。

相较于说谎者所受制的束缚而言,扯淡的人有着更多的自由,当然,这并不必然意味着扯淡比说谎容易。但比起说谎,扯淡不需要撒谎那么多分析和深思熟虑。它更开阔、更独立,有更多机会即兴表演、渲染和想象。

扯淡比较像艺术,而不像技术,因而有个人们熟知的概念“扯淡艺术家”。我猜想老辛普林教诲他儿子时,即显示出他偏好扯淡,并非因为扯淡的相对优点与效果,亦非因为说谎的要求更严厉,而是被扯淡这种模式所吸引。

因为扯淡不一定就是虚假的,它和谎话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歪曲真相的意图。扯淡的人可能没欺骗我们,不管是关于事实,或他如何看待事实,扯淡的人甚至没有骗人的意图。扯淡的人打算欺骗我们的地方在于他的企图。他唯一不可缺少的特征是在某种程度上歪曲了他想说的。

这就是区分扯淡者和说谎者的关键所在。二者都在假装自己要表达真相,而他们的成功取决于骗人们上当。不过,说谎者隐藏了这个关于自己的事实:那就是他企图引导我们偏离对事实的理由,我们不知道他要我们相信的,是他已知为假的事情。

而扯淡者所隐藏的事实,则是他根本不在意表述的内容是否有真实价值。我们不能理解的是,扯淡者的意图既不是叙述真相,也不是掩饰真相。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言语是无秩序的冲动,而是说指引和控制扯淡的动机并不在乎所述的事物真相到底如何。

除非一个人认为自己知道真相,否则这个人不可能说谎,但是扯淡没有这样的要求。因此,说谎在某个程序上还是尊重真相的。

当一个诚实的人说话,他只说自己相信为真的事情;至于说谎者,所说的就是自知为假的。然而对扯淡的人来说,上述这些赌注都不存在:诚实的人都把目光摆在事实上,而扯淡的人则根本不在意事实,除非这么做能符合他的利益,让他不受惩罚就逃过自己说过的话。他不在乎自己说的话是否正确地描述了事实,他只挑选或编造符合他目的的话。

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人整天扯淡?

当然,我们无法确知现在的扯淡就一定多过从前。现在比从前已有更多种类的交流沟通,但扯淡的比例或许并未增加。也许,不必去揣测现在的扯淡是否比以前更多,我愿提出几点想法,希望对当今至关重要的问题有所帮助。当形势需要人们去讲他自己都不知所云的话的时候,扯淡就不可避免。

因此,当一个人有责任或机会,针对某些话题去发表超过了他对该话题的了解时,他就开始扯淡。

这种矛盾在公共生活里非常普遍,人们常常被迫高谈阔论一些他们自己并不熟悉的东西,不管是由于自己的嗜好还是应别人的要求。当今人们普遍相信,作为公民,有责任对所有的事或至少有关国家的任何事发表意见,这就导致大家纷纷扯淡。

序:扯谈与无稽之谈

赵汀阳

哈里·法兰克福教授写了《论扯淡》(On Bullshit)是因为“有太多的人在扯淡”而又还没有关于扯淡的理论。这篇引人入胜的哲学论文首先有个引人入胜的题目,讨论这样与众不同的题目很容易让人想到维特根斯坦、日常语言学派甚至后现代风格的哲学。“扯淡”显然不是一个正宗语境中的哲学问题,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生活中许多不太庄严的事情,同样是生活的重要问题;它们同样深刻地说明着生活,但却很少被深入讨论,比如像作者发现的:“对扯淡,我们缺少理论。”类似的问题非常多,而且都缺乏理论,比如说我自己曾经特别想知道“白日梦”的情况。精神分析试图指出,夜梦往往暗示了人们不敢直面的一些事情,那么,“白日梦”是否真的表达了人们确实想要的东西?人们又是否真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如此等等,如果忽视这些未被研究的问题,我们未必能够恰当地理解生活与世界。以扯淡为例,扯淡很可能构成了人们言谈的主要部分,因此,如果不理解扯淡,就恐怕很难正确理解人们的语言活动和心理活动。

法兰克福教授的研究其实也还没有真正给出关于扯淡的理论,而只是一种初步的分析,不过其中关于扯淡与说谎的区别的研究确实非常有趣,很有见识。他发现,扯淡与说谎虽然都是不真实的言语,但貌合神离,并没有相同的本质。谎言是真理的对立面,因此,谎言虽然拒绝真理的权威,反对真理,但毕竟承认存在着真理,它只是试图掩盖真理,谎言在反对真理时是严肃的,而扯淡根本无视真理,根本不在意什么是真实或者到底有没有真实,因此,扯淡对真理的态度是不严肃的,它不在乎真理是什么东西,甚至不承认存在真理,所以法兰克福说:“就影响效力而言,扯淡远比说谎更严重,是‘真实’的更大敌人。”扯淡的危害在于“这种‘反真相 ’的信条,渐渐蚕食我们的信心。让我们不再相信可以通过正直的努力来判断真假,甚至无法理解‘客观探索’这一概念”。这一分析是很深刻的。

在这里也许可以提到维特根斯坦对“无稽之谈”(nonsense)的分析,不过,无稽之谈与扯淡也有着根本的不同。按照维特根斯坦的说法,当科学和逻辑把 “可说的”事情全都说清楚了,就会剩下一些“不可说”的事情,如果强说那些不可说的事情,就会形成既不真也不假的无稽之谈,即没有真值的言论,典型的就像大多数的哲学言论,尤其是形而上学。不可说的事情超过了我们的知识能力,所以,只要试图去说就只能说出无稽之谈。维特根斯坦虽然反对无稽之谈,但并不反对那些不可说的事情,因为他发现,那些不可说的事情正是最重要的问题,比如生活的意义、世界、道德、美学观念等等。我们活在那些不可说的事情中,我们就是如此这般活着的,虽然谈论那些不可说的事情必定是无意义的,但那些不可说的事情却是有价值的,我们不得不对那些不可说的事情“心怀敬意”。不过,维特根斯坦并没有能够恰当地解决无稽之谈的问题。我们必须注意到,那些不可说的事情并非“本来如此”的生活事实,而正是由许多无稽之谈给“说”成的观念事实,就是说,正因为人们把某些事情说成是有价值的,所以那些事情才把生活变成有价值的,那些不可说的事情正是在言说中被制造出来的,是被人们说出来的,而不是先有那种东西后人们去说它,因此,如果不让说那些不可说的事情,就等于取消了那些不可说的事情,那些事情将不存在。这是维特根斯坦没有意识到的一个悖论性的问题。

我想说的是,哲学的那些无稽之谈并非扯淡,而是与人类生活意义密切相关的“大话”,人们需要大话以便把生活说得具有意义。法兰克福教授发现扯淡的反真相本质,这是很重要的,我愿意补充关于扯淡的另一个方面,扯淡不仅是反真相的,而且更严重的是它是反价值的,扯淡会消磨掉人类严肃说出的各种价值,进而解构各种具有价值的事情和生活,这才是扯淡的最大危害。

当然,生活需要扯淡,没有扯淡的生活是尴尬的。昆丁·塔伦提诺在他的影片《低俗小说》中提出过一个很强的问题:“为什么人在一起就非得瞎扯些什么,不然就会觉得特没劲?”片中人物最后发现,只有心心相印的人才能达到沉默也不难受的境界。可见,生活需要扯淡,如果不扯淡,各种宣传工作、各种作秀、酒会联谊、会议饭局,甚至朋友交往,就进行不下去。不过扯淡仍然传达重要信息,从人们如何扯淡、扯什么淡、特别是什么不被扯淡,可以知道人们的趣味、意图和他们真正严肃对待的事情。关键是,扯淡必须有界限,总有些事情是不能扯淡的,不能扯淡的事情就不能扯淡。在严肃的问题上进行貌似严肃的扯淡是无比可怕的,它会毁掉精神和情感,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教授和学者们以“学术规范”为名进行没完没了的“合法的”扯淡,以无聊琐碎甚至弱智的学术扯淡冒充高尚的精神事业,规范扯淡对思想学术的伤害几乎不亚于文艺晚会的小品对心灵的伤害。

是为序。

译者序:不雅的题目高雅的学问

南方朔

二○○五年,著名的伦理学家,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哲学教授哈里·G.法兰克福(Harry G. Frankfurt)出了这本篇幅极小,题目极惊人但也极重要,写法却极学术的《放屁!》(On Bullshit)。这本书在英美都引起广泛的讨论与肯定。

“放屁”是一种语言现象,它充斥每个社会,在政客间最为常见。但如此重要的现象却始终未曾受到注意。法兰克福教授对这个问题加以研究,可算是第一次。而大师出手,果然不同。这本书的贡献,在于它以最严格的论证,指出了放屁之害大过说谎。单单这个结论,就足以震耳发聩,不但对人们的言语、道德有启发,对喜欢放屁的政客尤其有警示作用。

《放屁!》,书名似乎欠雅,但论政完全用学术规格,不雅也就变成了雅,由于它以严格的哲学分析方法切入,整本书读来,就让人难免有“说不难但却很难,说很难但又不难”的感受。

这本书必须慢慢阅读,细心体会,才可以进得去。

读这本书的好处是,它可以大大增强我们对问题的思辨能力,这样的书,读了之后一定会得到很多,从小问题可以延展成大论述,这本书不愧为高人手笔。

本书极小,译成中文不到一万四千字。我的建议是,拿到书后,立即通读一次,不能体会没关系,因为我们会读到许多重要且相互关联的片段,对它就会有一个虽不完全但也不会错的整体感觉,当有了这样的感觉,我们再去细细读时,就更容易心领神会。

《放屁!》是一本有硬功夫的小书,硬功夫的大著作皆一定重要,但却会把人吓到。而这本小书,题目惊人,但却功力十足。或者读过这本有趣的书以后,我们不但对言语现象会有更深的体会,甚至还可能勾起对硬功夫学问的兴趣。果而如此,那就更好了。


读趣一:洋人淘浆糊 
孙 涤    
一位挚友2005年初来北京讲学,临别时递给我这本小书,小小的开本,仿佛当年的袖珍版语录,不足七十页,至多一万言吧,很不起眼。老友嘱曰:细读此册,参照引申,定有收获。

小书名《论扯淡》(On Bullshit),是普林斯顿大学的荣休教授,哲学系前主任,著名的道德哲学家哈里·法兰克福二十五年前撰写的一篇讲稿,前年在学生与编辑的一再敦促下,刊印成册。怎料引起的反应是出奇得热烈,它在年度全美非虚构类十大热销书榜上蝉联了数十个星期。小书与其说是论文,不如说只是篇随笔 (essay),没有论文的旁征博引,几乎没有摘引书目,也没有谨严的结构,即使作为随笔,机智亦嫌不足。然而它遣词造句之精当,观念解析之精致,又令人赞服。

我对小书爱之甚切,曾动了把它汉译的念头,终作罢,恐力有不逮。首先是书名的翻译,“bullshit” 一词,殊不雅,常令人欲言还噤。英美女士故做文雅时常把 “shit” 发为 “shute” 的音。在正式的文本中,两个儿童不宜的四字词常被印制“s**t”和“f**k”。“shit”或可译为狗屎,“bull” 在英语词典里,有“大而充胖”一层意思,与我们的吹牛皮对应,因此“bullshit”似可直译作“糟糕的假大空”。根据法兰克福论述的要旨,它有更深一层的含意,也更邪门,与北方话的“扯淡”相近,而以沪语中眼下的流行词“淘浆糊”最为传神。

法兰克福在《论扯淡》里, 劈头就是一句结论:我们的文化中,扯淡充斥着一切;他接着就坦承,虽说扯淡无处不在,却没有一种学说、一个理论来剖析它,甚至未曾有一篇像样的论文来描述它,然而表示自己也无力提出一个理论模型来解析扯淡。

二十五年前的一则随笔,直到去年在内行人的力邀之下才付梓,却一炮而红,颇给社会带来了撼动。据美国畅销书排名,《论扯淡》挤入全美年度一百本畅销书,排名尚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和《达·芬奇密码》精装本的销量之上,人们一定有兴趣问一问,为什么?

法兰克福强调,谎话和扯淡的相同之处是两者都意存欺骗和误导,但是谎话的要害在于“假 ”(falsity),而扯淡的要害则是“伪”(fakery)。与其说扯淡错在“假”不如说它错在“伪装” (phony)。旨在误导他人而表达扯淡的人,不妨称为扯淡者,目的在于误导人们对他和他陈述的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撒谎者不一样,扯淡者所陈述的可能是真实,也可能是虚假,但这不是他所关心的。换言之,他对自己陈述的是真是假完全无所谓,他所要的是听者相信他和他陈述的事理之间的联系是真的。

这里随便举个例子。你的一个朋友看到你女儿在学钢琴,于是真诚地说:这个孩子天分非凡,努力之下可以成为李云迪第二。这位朋友对于钢琴可能一窍不通,只见了你女儿一面,至于李云迪是何人,也不过在闲时读报中略闻一二。其实,他根本也不在乎钢琴、李云迪、你的小千金,却能毫不迟疑告诉你他的想法,而且颇为诚挚。天才难道不是出自勤奋吗?眼下谁又能证明,阁下的女儿不会超越李云迪呢?于是朋友内心很充实,他的确在鼓励你女儿的琴艺飞升。起码,他有信心期待你对这类鼓励会欣然领受。

法兰克福进一步论述道,扯淡者的心理负担远比撒谎者要轻。一个撒谎者既要撒谎,对真相或者事实应该有所了解,只是为了达到目的而反其道言之;其次,撒谎者为了得逞,需要规划和设计,在一系列的情景中要能够自圆其说,也因此需要不少事实来充当绿叶,扶出红花——那个处在关键点的谎言。除了这类成本之外,撒谎者还得冒险:谎言被拆穿时的尴尬和责罚。因为既与真实对立,谎言就可以是被证伪的。

然而扯淡者却没有这种成本和风险。他不怕被证伪,因为他无意编造谎言,他甚至会调用不少常识、各种通行流行的说辞、伟人哲人的语录、《圣经》、佛经的故事,等等,又有谁有能力、有兴趣、有胆识来挑战那些“大家都认同的真理”呢?他的表白旨在驱使你相信,他和他所陈述的是一致的。你若能够轻信,他的目的就达到了;你如将信将疑,他则部分达到了目的,仍需努力继续扯淡。即便你心中觉得可笑,甚至暗骂“又是一套扯淡”时也无损大雅,毕竟他没有说谎啊。尽管他也许“淘了浆糊”,但是或多或少,大伙不都在干糊弄的事吗?!

法兰克福认为,正因为扯淡者对事理的真假无所谓,而且对证实还是证伪自己所表达的内容全然不系于心,扯淡其实离真实更远,是追求真实的更大的顽敌。记不清是哪位前贤说过的,爱的死敌不是恨,而是冷漠。以此观照,真的反面虽说是假,它的大敌却是伪,伪对真横加利用,对真假之别却完全不在乎。

有点令人奇怪的是,教授并没有对扯淡和扯淡者做道德上的谴责。他仅仅简要地引用圣奥古斯丁在《说谎》一文,给扯淡做了归类。圣奥古斯丁把谎言分为八类,认为除了其中的一类以撒谎本身为乐,所谓纯粹的谎话和撒谎者,余下的七类都属于被动性的,都要通过形形色色的误导来达到为骗而骗之外的目的。

《论扯淡》的精彩段落出现在结尾的几页。法兰克福指出,扯淡充斥我们的社会,人们越来越习以为常,除了圣奥古斯丁在十二世纪提出的古典理由之外,民主社会和市场经济里的种种扭曲也推助了扯淡的膨胀,特别是在政治、道德和宗教等分配权益的关键领域,在那里既难以有真伪的判别,而追求真伪判别又有风险和麻烦。靠扯淡来搪塞、敷衍、扭曲、误导遂成为权宜之计,更有蔚为主流的趋势。美国在民主和市场的运作方面都相当成熟发达,然而各种所谓“政治上正确” (politically correct) 的说辞,以人权和公义的名目、以消除差别待遇和纠正种族歧视的理由、以发展和效率的理由、以反恐清剿邪恶的名义、以秉承上帝意旨替天行道的行为……往往不过是扯淡者的各种变奏,让自己浑身充满使命感,使别人相信他们在主持公道、倡导进步,是应和天意、崇尚真理的。对于扯淡的横行流布,美国人民日趋厌烦,日渐愤懑,日益感到无奈和无力,就像受到带着棉手套的拳头闷击,嘴里却被塞进棉球无从*。因此,二十五年前的一篇旧稿,刊发之后竟也让窝火的美国大众小小地透了一口窝囊气。

法兰克福对扯淡的批评,涉及了一个意义深远的课题,也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共鸣。由著名政论家和传媒人南方朔先生亲自翻译的中译本新近在台湾出版。在他和多位贤达的荐书评语里指明,台湾的民众,无论政客选民,受扯淡之毒以及用扯淡害人都极为猖烈,人民极有必要来正视和纠正这种极有危害的趋向。

“扯淡”充斥美国,引起了严重的不满,它在我国的状况又如何?曾有一段历史时期,国人的话语权被牢牢地绑定在意识形态的坚硬板块上,对错的准则极为生硬,唯我独尊的判定又极为僵硬。直到这些板块发生剧烈碰撞,在地震般晕眩过后,人们猛然省悟,相撞的板块中至少有一块,更多的时候是数块,都不过在扯淡而已。然而,取而代之的却未必是对真理的认同和追求的执著努力,人们今天所必须面对的是改头换面的扯淡,浆糊越淘也越显得柔性,越诉诸于人性,也更富于自由选择的迷象。

在小书的启发下,人们对扯淡至少能多了一层审视:假如有人在推介如何瘦身、如何壮阳,无论他是否确知方法能否奏效,目的是要你掏钱出来购买;假如有人在谈论股、经、房、市、民生国计时充满着为民请命的义愤,目的不过是要你相信他是个专家,然后开始兜售自己的私货;假如有人宣称他坚信西风压倒东风或者主张东风压倒西风(套用王熙凤的话),而又不愿意招致是否在弄潮使舵的猜疑,那么你尽可以面带微笑表示领受,就像笑纳对你女儿日后将超越李云迪的鼓励那般,不过暗中还应多思忖,这算不算扯淡?

那么我们,作为社会各行各业的成员,能否避免扯淡?从书里得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人性的易变、取巧、投机,即便我们真诚相信 “我能”,也不很靠得住。那么该怎么做呢?教授回避掉了,他确有难处,就像鲁迅先生的塾师。鲁迅在他的名篇《世故三昧》里讨教他在私塾的老师,如何能够说话既诚实又不扯淡, 老夫子可被问住了,只能“嘿嘿嘿…… ”

笔者自己的一个经历也许有助于理解扯淡。我已故的母亲非常令我敬重,她对我无限的母爱是我能够踏实地蹈践人生之路的主要支柱。妈妈又是一个优秀的中学化学教师,她八十寿庆时,有近百名学生从各地赶来祝贺。当看到那些六七十岁已经有孙儿孙女的学生们聚资分几批筹办宴会,推出硕大蛋糕向她道贺的时候,人们一定错不了,母亲做了不少善事义举。要知道,这种师生的情谊要熬得过三反五反、反右斗争、文革清洗和市态炎凉的种种劫难呵。记得在二十世纪的五十、六十、七十年代,母亲在每个学期开始和结束时必须写思想小结,也曾要我帮助誊写,她的报告开头总有些套话。当时我还幼稚,认为相当无聊。及长,才逐渐明白,这些典型的扯淡是用来展示她要求进步的立场、她接受知识分子改造、她忠诚教育事业,等等。无论母亲在内心怎么想,扯淡都是必须的:藉此她得到了一些空间,去做她在做和想做的事情,那些学生们一生都在感念鲍老师的事情。

法兰克福教授阅世极深,自然明白扯淡在人类社会的弊端是沦肌浃髓难以杜绝的道理。上文述及的扯淡的两类根源:一、为了润滑人际关系,尤其是充满了乡愿的人们的交往,就像朋友称赞你女儿将要成为李云迪第二之类。即西人所谓的“无伤大雅的谎话”(white lie);二、为了应付权势者的钳制和强行灌输而不得不曲意为之的。但它们都不足以说明扯淡何以能在当今社会大行其道。扯淡在现代社会里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在种种“市场暴力”(例如时尚)的强大压力之下,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用扯淡来敷衍、蒙混、媚俗,甚至在一些出入重大、必须明辨真假的题目上都是便宜行事。法兰克福对于这类“后现代主义弊端”的批驳并没有在《论扯淡》中进行,而是在他另一本小册子《论真实 》(On Truth)里展开抨击的。他痛切地指陈: 后现代主义式的思维认为真伪并无客观基础,而以为所谓真假的差异不过是感知层面的不同(perceived variation)而已的谬误,导致“责任推诿”的虚无,对于现代社会的危害是既深且巨。

在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供应链的环节越来越多,对协同的要求尤其是各个环节的信息真伪的依存度越来越大。一言以蔽之,对社会合作的诚信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所以扯淡导致的蒙混、敷衍、推诿,对风险、责任、法规的扭曲,及其产生的假药、假工程、假商品、伪合约、伪学术、伪承诺所造成的危害也越可怕。

因此,我们不得不认为,法兰克福教授对扯淡的恶质比“真实的谎言”更要不得的判断,是极有见地的。

读趣二:斗 牛 士

苏友贞

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哲学系的法兰克福教授(Harry G. Frankfurt),出版了一本只有六十多页的小书,这书有个十分令人侧目的题目:On Bullshit (中译本《 论扯淡》)。出人意料的是,这本“哲学论述”大为畅销,并被译成二十五种不同的文字,成为了出版史上的一个异象。它那哲学内涵与营销纪录与常理不符,它瘦 小且无法在书架上站立的体形比其引进的畅销金额,以页数为单位计算利润,必已创下某种史无前例的纪录。
“Bullshit”虽然日日被使用,却终究是一个脏字(所以当在图书馆借这本书时,我敏感地看到馆员嘴边那一抹不怀好意的讪笑)。至少,这字是不能在公 共电台里播放,偶尔出现,也规定要被人造的哔哔之声洗去,若在报章杂志中刊登(如我以下所引的《纽约时报周刊》),则必要改印为“bull****”(删 去四个字母),在口语中非讲它不可时,文雅一点的人就说B.S.。中文里与它意思最为接近的有两个表达,一是“吹牛”,一是“放屁”。二者各有其在翻译上 的长处,前者与原文碰巧都有“牛”意,能给译者一种惊喜,但它却太过于雅致,在精神上没有后者与原文较为接近的粗野与淋漓;且又不像后者,涵括了原文中有 关消化器官排除废物的指涉。可惜的是“吹牛”与“放屁”二者都是动词,与作为 “bulll****”的名词在用法上不能完全切合(英文中强把bull****作为动词用时,必要转化为分词,如“Are you bull****ing me ?”)。因此,我们说一本书或一句话充满了“bull****”时,不能说它充满了放屁或吹牛。要转化为中文里的名词,“bull****”的直译应是 “牛粪”,但牛粪在中文里所指的仿佛是另一种不自量力的僭越,却无关言辞上的不逊。也许是不同文化对不同动物的偏见,英文中的“牛粪”似乎较近中文里的 “狗屁”。
在斟酌这个词的妥当中译时,我在网上查到台湾已有这本书的繁体中译本,是由南方朔先生译成,题目就叫《放屁!》。果然是痛快淋漓的译笔。但这火辣辣且十分 过瘾的戏剧性手势,却可能牺牲了原书哲学冷静挂帅的反讽意境。也许译成《 论放屁》,把“论”这么个高眉与堂皇的字眼与“放屁”并用,才更能点出原作者以严肃的哲学方法解析放屁症候的初衷。
On Bullshit一书脱胎于一篇文章,原文发表于由洛格斯大学(Rugers University)出版的Raritan杂志上(1986)。主旨在探讨现今社会何以史无前例地充斥着言不由衷的鬼扯,所谓的狗屁横流。文中,作者以 哲学的辩证方式,开宗明义地区别了“放屁”与“说谎”之间的分野。“说谎”的人虽然歪曲真理,但他说假话时,心里却知道真理为何,而开口就“放屁”的人, 却对真理有着全然的冷漠,他们并不在乎何者是真,何者是假,他们所放发出的狗屁言辞,目的全在操纵听众或读者,并以取得自身的利益为依归,这些利益包括了 政治的权势,商业的利润,或是学院里的地位及升迁,因此与“说谎”者相比,“放屁”者反而是真理更大的敌人。至于狗屁横流的现象何以会在现今社会中如此昌 盛,法兰克福教授将之归罪于兴起于上世纪末的后现代理论,后现代主义否定客观真实的存在,而以解构的方式从一己的角度“话说”世界。此外,现代社会亦提供 着种种制造狗屁的文化氛围,在政治、社会与学术的格局里,人们常被要求一抒己见,因此不管他们对所讨论的话题有无研究心得,也必要演绎一番,为维护私己的 颜面与地位,他们就必然要假作权威,之乎者也一大顿,平添出大量与真理挂搭不上的狗屁。
继On Bullshit一书的成功后,法兰克福教授再接再厉,新近出版了另一同样短小的姊妹作On Truth (中译本《论真实》),此书特别集中火力,对学术界的摆谱,尤其是后现代理论所衍生的各种空无内容却洋洋洒洒的厥辞予以痛击。十月底《纽约时报周刊》有一篇对他的专访,人如其文,法兰克福教授在访谈中精锐简短地作答,毫无一句废言,由于太过精彩,我不得不大量将访谈内容摘录于下:

问:你写的On Bullshit这本书在去年意外地成为了一本畅销书。
答:什么叫意外?难道买书的人不知道他们买的是什么书吗?

问:你一共卖了几本?
答:四十多万本。译成了二十五种语言,包括克罗地亚文、韩文这些不是欧语系的 语言。

问:葡萄牙文的书名是“Sobre Fala Merda”,意大利文是“Stronzate”, 法文是“De I’ Art de Dire des Conneries”。这些是你原来的意思吗?
答:这书被译成的语言中,有许多并没有与“bull****”相当的词,这使我觉得非常困惑。

问:你觉得如果这本书的题目不是那么引人注目,比方说叫《论说谎》,它会卖得那么好吗?
答:当然这书名的颠覆性与它的成功有点关系。但从我所得的反应看来,还有别的因素存在。这个国家显然有着某种对真理的饥渴。

问:在你的新书里,你对学院派及他们各种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挞伐尤烈。后现代主义将所有的真理视为人的建构而不是独立存在的现实。
答:我在耶鲁大学教过书。耶鲁大学一度是后现代文学理论的中心,德里达(Derrida)在那里,德曼(Paul de Man)也在那里。“On Bullshit”那篇文章也是在耶鲁写成的,有一位物理系教授告诉我,这是非常合宜的,那文章非在耶鲁写成不可,因为耶鲁是全世界的放屁大本营。

问:与学术界相比,政治界及娱乐界难道不是存在着更多的狗屁?
答:希望如此!

问:那你还在教授的哲学界呢?
答:哲学界也有相当多的狗屁。很多人强要假装自己有重要的理论,于是制造出一些无法穿透的语言来掩饰其中并无大义的真相。

问:你认为什么是追求真理的必要条件?
答:辨视真理要求无私。你必须把自己置身事外,以期发现事物真正的运作方式,而不是事物在你看来如何,或是你对它们的感受,或是你想要它们成为的样子。

………

问:让我们再来谈谈你的新书。这本书为什么这么短?——只有一百零一页?
答:嗯,On Bullshit更短。我喜欢这样。

问:因为短书较不容易装得下学院的 狗屁?
答:我认为短书可能也有很多狗屁,但是一本长书几乎必然有着很多的狗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发表于 2008-5-29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ichwood 于 2008-4-19 09:48 发表
我在学习的过程中,选择学习投资大师或者是最成功的长期投资家的理念和方法。有朋友说我现在是照本宣课,但实际情况是什么样呢?
我知道这些大师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东西必有用意,我虽然天天念着可能还是不会用,但终有一天,在我的实践过程中,会出现顿悟的情况。
大家都知道学习别人的失败和教训长成本领是最好的,但我要说,没有自己痛苦的反思和费力的思索不太可能真正从别人那里得到经验。因为你领会不到那个深度,也是只学了个皮毛。
我们也知道,挫折锻练人,谁都不愿有挫折,但这又是无法跨越的栏杆,所以幸福的人生就是小挫折不断,不摔大跟头的人生。
也就会明白巴菲特所说为什么是安全第一保本第一,芒格说避免当笨蛋就好。

积累-》顿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30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先生的这几篇文章很有意思。
说谎是全错捏造的,扯淡则是有一定基础,但事实是错误或毫无意义的。
投资者实际都在做什么,寻找赚钱的方法,扯了这一堆一堆的东西,蛋呢?
钱呢?
呵呵,庸俗点。但实际上,我们为什么要向那些成功的投资家学习,就是像那些手里有蛋的人学习,听他们扯谈总比听没蛋的人说谎强。
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有用的东西出来,哈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30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扯淡,是中国民间文化的经典造词,根据地域不同有各种叫法,比如:白呼,忽悠,夸白等,又因为各地的文化差异,很难给予准确的定义,只能求大同定义为:没有根据的闲扯、没事干胡说八道。下面具体的解释一下:
  
  先说淡字,淡本来应该是指味道,比如说"这水太淡",本是个形容词,但也可当动词用,《水浒传》里的黑旋风李逵同志就常说"这些日子没沾一点荤腥,嘴里都淡出个鸟来了";再比如"淡出江湖",这里的淡字都是动词。而扯字跟淡字,无论如何也没有扯到一块的理由。但如今既扯到了一块,则必有其来历。它们两字用婚姻来形容的话,它们是二婚,这扯字的原配其实本应是"蛋"字。"蛋"字本意是卵,比如鸡蛋、鸭蛋、龟蛋等等。
  
  扯淡一词出现在书面的历史并不长,据考是五四时期。扯蛋原本是民间俚语,市井之言,后被文人借用,却又嫌蛋字不雅,有隐指男人裆下的意思,便自行把蛋字改成了淡字,以示清高,后沿袭下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31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过这本五星级的书。
学以致用一下,进化心理学的原因来看,没有真实意义的话为什么被这么多人用而继续留给后代呢。如果原始人为猎取猎物只需要简单的交流显然没必要废话。
从先生给的资料中来看。
显然我感觉扯淡或者所谓屁话有时是交流所必需的。人每天的交流中屁话多,但如果从屁话中思考中问题来那就能带来一些副产品。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牛顿说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呵呵,这难度不是屁话吗?而且超级屁,不掉下来还能飞天上啊!
另一个先生举的例子中,屁话或多或少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思想或者是性格。
所以我认为屁话不单是有用,而且必将伴随人类一直存在,因为屁话(有些是想像的翅膀),古人可能说,哪天也去月球找神仙姐姐约会,他的后代们不断实现他的屁话。
我不敢相信一本书全是真实内容没有一句屁话,我是否还看的懂,或者认为是正常人写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我来说产业趋势最重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9-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8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产业分析对于谁都很重要。
但与长期稳定获得良好收益没有正相关。
计算机革命中,投资IBM的赚的很多,但买了其他电脑公司赔的人更多。人们只看到赚的,忘了赔的。因为那些是笨人,我们很聪明一定能买到IBM。
事实就是如此。
但结果是我们绝大多数人才是真正的傻瓜。
我们怎么能真正看明白看清晰呢?我们需要跟随而不是创新,我们需要真实而不是虚幻。
做一个生意人。
不为创新而创新,是为了应对现实的一点点转变或者改变自然积累成创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8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更多的是哲学问题,不是数学问题。这点太重要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8-7-8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ichwood 于 2008-6-8 15:58 发表
投资更多的是哲学问题,不是数学问题。这点太重要了。

说得好!太经典之语了!!谢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0-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 天

发表于 2008-7-12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ichwood 于 2008-4-19 14:13 发表
呵呵,轮回兄!财务出身帮不了什么帮,应试教育的结果就是学了忘,忘了学。
建议您看看(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和(卖竹杆的小贩为什么不会倒)
对于投资帮助颇多。
巴菲特介绍的企业价值链价值的高质量财务报 ...

最爱林奇的《战胜华尔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58 天

股指家园

发表于 2008-7-22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来慢慢看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发表于 2008-7-27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卖竹杆的小贩为什么不会倒:mad: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7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ichwood 于 2008-5-13 00:24 发表
巴菲特天天在谈企业,在谈商业,呵呵。正是你说的这些东西。你在追求什么,谁都想在从低迷转好的阶段买入,但通常是做不到,其码是超出一般人能力圈的。
看过你选的股,都很牛。你坚持下去,肯定巴菲特,前提是 ...

不知RICHWOOd兄看了帕波莱的《投资创富》没,他把投资分为:高风险 低不确定性
                                                                                                      高风险 高不确定性
                                                                                                      低风险 低不确定性
                                                                                                      低风险 高不确定性
帕波莱认为,对投资人最有利的情况是“低风险 高不确定性”,按其说法就是亏只亏一点,赚能够大赚。
我想“低风险 低不确定性”肯定不失为好投资,但真正能使我们取得超额报酬的应该是“低风险 高不确定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7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赢家思维模式——成功投资之路

说到赢家,就出现了一个大问题,赢家有许多种,但真正的赢家是生活与投资中的强者,特别是需要在人的性格中,加入耐心,恒心,勇不言败的精神,没有精气神的人。永远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真正的赢家。

投资其实非常非常之难,但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你学习谁,那些真正在市场中取得了数十年成功的人,你如果不学习,是不是不理性呢。我们不是要复制别人的成功,因为那是不可能的,你不拥有人家的心态视野更不会有人家那样的机遇。但你有你自己的“命运”,你需要了解前人,明白事物的真像,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投资亦然。

总结一下构成赢家思维的九大模式:

一.    专注于收购现有企业

   当帕特尔决定成为企业家时,他并没有建立一个全新品牌的企业,而是购买具有成熟商业模式的现成企业。有年头的营动历史可以提供丰富的材料供他分析,这可比建立一家新企业的风险小很多。

二.    在变化缓慢的行业中购买简单的企业

早在1970年,帕特尔先生是不可能听说过巴菲特的,虽然成长的环境不同,但他们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在变化缓慢的行业中购买简单的企业。

我们视变化为投资之敌。。。所以我们寻找一成不变的企业,我们不喜欢损失金钱,资本主义是残酷的,我们只寻找人人需要的现实产品。  ―――沃伦。巴菲特

(在迅速变化中的行业也存在这种企业,IBM的以科技为中心的子公司变化非常快速,但它的IBM全球服务公司的业务则几乎保持在静止状态,人生和经济意义几乎未曾改变。)

三.    在麻烦的行业中购买廉价的企业

永远不要憧憬产品畅销。一个有吸引力的购买价格应该是即使在销售平平的情况下,也能取得好的回报。 (巴菲特)

进入策略要比退出策略更重要(艾迪,兰帕特)

受市场不利困扰和人性的恐惧共同作用下,业主基于短期悲观的预期急急地以极低的价格出售。

  马尼拉勒在911后介入旅游业,米塔尔在萧条国家和地区,在萧条的行业中购买萧条的企业。三重萧条,带来巨大财富。

如何才能变富,请先关上门

简单的真理(当人们贪婪时,你要恐惧:当人们恐惧时,你要贪婪)

他们只是本能地认识到,买入企业的最佳时机就是从短期来看前景一片黯淡,企业正处于失宠和招人憎恨的阶段。在这种环境下,才有很大的机会以相对于内在价值很高的折扣买入资产。

四.    购买的企业须拥有牢固的竞争优势——护城河

投资的关键不是评估行业对社会的贡献,或者它的未来规模,只需确定任何给定企业的竞争优势,尤其是这个优势的牢固度。由宽宽的,可持续的护城河保护的产品和服务才会为投资人带来顺报。(巴菲特)

低成本优势,可以比竞争对于费用低得多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合理的利润率,但服务或者产品需要高质量的保障。

护城河可以部分来自品牌拓展,部分来自真正的创新的产品设计,剩下的部分可以来自英明的执行。

(不管因为幸运而有能力,还是因为有能力而幸运,都并且有高度的执行管理能力)

   最好是宝刀配英雄,护城河城堡主人非常诚实,工作勤奋和有能力。护城河多种多样如低成本。



五.    如果熟知的机会出现时,下重注。

“中了,我就赢了,没中,损失得不多”这个模式很重要。

芒格认为:

对我们而言,投资相当于在和一个按注分彩系统对赌,我们寻找那些胜率是50%而赔率是赢3赔1的马匹。你就是在找这种定价失当的赌博,这就是投资的本质。当然,你不得不知道得足够多,以便分辨出哪些赌博是定价失当的,这就是价值投资。

六.    专注于套利

套利的原始定义是企业利用某个特定的或相似的金融产品的价差来牟利。当然,套利者的这种行为将使两地的价差缩小,导致套利机会消失。

而且今天的套利概念大大扩展了,包括利用资源更好的发挥效用都算在套利里面了。

这方面,布兰森的套利空间来自于在他所进入的行业中提供创新型产品,米塔尔以极低的价格买入资产并使流程合理化,从而成为无懈可击的低成本供应商。第二种套利更耐久的优势——基于劳动力,原材料,能源成本和销售价格的全球套利。

七.以远低于隐含内在价值的价格购买企业

帕特尔先生没读过聪明的投资人,也不知道安全边际,但他本能地懂得在爬上山顶之前,先要确保不跌入深渊。如果你买入资产时得到了很大的折扣,即使未来结果不尽如人意,永久性损失资本的可能性还是很小的。

  从本质上讲,安全边际的功能就是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不必精确预测未来。

八.寻找低风险,高不确定性的企业。

低风险和高不确定性是一对强力组合,特别是在如同按注分彩系统的股市中,它们常常导致企业的价格严重受压。精明的企业家首先考虑减少下降的风险,在低风险的状态下,继续下滑的趋势也低。对付高不确定性的办法是对可能的回报作保守的折扣。最终结果将验证那句名言:中了,我就赢了,没中,损失得不多!

九.    跟随者比创新者要好

创新是有风险的事业,而将创新的想法提升和规模化所承受的风险较少而回报较大。

总结一下。

投资于现有企业

投资于简单企业

投资于麻烦行业中有麻烦的企业

投资于牢固护城河的企业

少品种,下重注,等待时机。

专注于套利

安全边际必不可少

投资于低风险,高不确定性的企业

跟随者比创新好。

看完这么多你会发现什么,投资不是数字游戏,一个哲学游戏。更是对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考验。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7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低风险 低不确定性(这种方法过于理想化,低风险又低不确定,很难有出色的价格,对于投资者来说不一定是很好)
低风险 高不确定性(确实是最佳选择,但学提是有识别风险的能力和适合的对于不确定性的分析。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7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险可以看做是资本永久性损失的大小。对不确定性的分析是个难点,没有实际经验判断比较困难。同时对概率和预期值的正确判断很重要,很多人都不能正确给出答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4-20 06:25 , Processed in 0.091685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