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5033|回复: 8

《周易》思想体系与《说卦传》──论六十四卦卦序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 天

发表于 2003-5-11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思想体系与《说卦传》──论六十四卦卦序

来自:MACD论坛(bbs.macd.cn) 作者:王衡泰来 浏览:5033 回复:8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鞠 曦

内容提要

《周易》思想体系与《说卦传》这一论题,原是拙作《易道元贞》中的内容,在为出版所作的整理中,没有收入书中,其原因在“后记”中已说明。新世纪伊始,能有机会在安阳周易研讨会上发表这一内容,因此向段长山先生及安阳周易研究会、安阳周易学院的诸位先生多年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为适应在本次会议上发表,本文对这一论题的有关内容进行了改写,又补充了拙作《易道纂中》(该书尚未出版)中的部分内容,并简约为“论纲”的形式。本文主要讨论《周易》思想体系的相关问题。

如果说《周易》自成思想体系,那么,《周易》思想体系与六十四卦卦序就应当具有逻辑与形式的统一性,《易道元贞》的推定表明,《周易》是以《说卦传》为纲形成的思想体系。那么,把《说卦传》作为《周易》的纲领,就必须推定《说卦传》与六十四卦卦序的统一性。《周易》六十四卦承诺的思想原理及其六十四卦的卦序是以怎样的逻辑推定的?为什么是这样的形式?能否与《说卦传》“数往知来,天地损益”的思想形式统一?六十四卦卦序是否精妙圆融于《周易》的思想体系之中?显然,六十四卦是决定《周易》思想体系能否一以贯之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上述问题为理路,推定六十四卦与《周易》思想体系的统一性。所以,本文的副标题称为“论六十四卦卦序”。

本文的推定表明,“数往知来,天地损益”的思想形式与传世的两个《周易》版本形成了微妙的关系,因两个《周易》版本的整合性与“数往知来,天地损益”的思想形式具有同一性,所以,我所指称的传世本是指通行本与帛本。两个传世《周易》版本的整合将发现《周易》思想形式的历史和逻辑进路,笔者以《说卦传》为纲推定的《周易》思想体系,实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传世的两个《周易》版本的不同之处表现在卦序的形式和由卦序所承诺的思想原理上。在卦序方面,“数往知来,天地损益”的逻辑推定与帛本六十四卦卦序相合,与通行本《周易》六十四卦卦序不合;在思想原理上,“数往知来,天地损益”的思想形式与通行本的《系辞传》、《文言》、《彖传》、《象传》相合,与帛本《系辞传》、《要》、《易之义》、《二三子问》相合。由此可见传世本在历史上形成的复杂性,所以,以“数往知来,天地损益”的思想原理厘清传世的这两种本子,是易学研究的任务之一,限于篇幅,本文以六十四卦卦序问题为理路简要的进行推定。本文以《周易》思想体系的核心问题一以贯之,以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为逻辑进路,三个问题的逻辑进路是:《周易》六十四卦卦序问题、《说卦传》推定的卦序及《周易》思想体系的推定。

 一. 分阴分阳,迭用柔刚

《周易》思想体系的推定,关系到《周易》思想形式能否“一以贯之”、关系到群经之首的《周易》所具有的哲学和科学思想的体系性等重要问题。由于《周易》思想体系的推定,是对《周易》内容和形式的整体统一性推定,所以,其中必然包括对《经》《传》及其六十四卦卦序的形式与逻辑关系、六十四卦卦序承诺的核心思想,六十四卦卦序与《周易》思想体系能否一以贯之等问题的反思和推定。

关于六十四卦的卦序,易学史的逻辑进路为我们表明了多种形式,其主流形式中有代表性的是:“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卦序”、“文王六十四卦卦序”,通行本六十四卦卦序等;自《帛书周易》出土之后,现代学者又看到了“帛书六十四卦卦序”,帛书卦序是非常重要的发现,对易学之道的推定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无论何种卦序,生成六十四卦的基础都是八经卦,六十四卦是以八经卦相重所进行的推定,即以重卦为逻辑方法推定出六十四卦卦序。所以,使用不同的逻辑方法进行重卦,将得到不同的六十四卦卦序。重卦的逻辑方法暨卦序的推定原理,易学史上对此作出的解释众说纷纭而莫衷一是。在历史文献中,比较明确说明重卦的逻辑方法者是唐贾公彦,他说:“据《周易》以八卦为本,是八卦重之,则得六十四。何者?伏羲本画八卦,直有三爻,法天地人。后以重之,重之法,先以乾之三爻为下体,上加乾之三爻,为纯《乾卦》。又以乾为下体,以坤之三爻加之,为《泰卦》。又以乾为本,上加震之三爻于上,为《大壮卦》。又以乾为本,上加巽于上,为《小畜卦》。又以乾为本,上加坎卦于上,为《需卦》。又以乾为本,上加离卦于上,为《大有卦》。又以乾为本,上加艮于上,为《大畜卦》。又以乾为本,加兑卦于上,为《卦》。此是乾之一,重得七为八。又以坤之三爻为本,上加坤,为纯《坤卦》。又以坤为本,上加乾,为《否卦》。又以坤为本,上加震为《豫卦》。又以坤为本,上加巽,为《观卦》。又以坤为本,上加坎,为《比卦》。又以坤为本,上加离,为《晋卦》。又以坤为本,上加艮,为《剥卦》又以坤为本,上加兑,为《萃卦》。是以通本为八卦也。自震、巽、坎、离、艮、兑,其法皆如此,则为八八六十四。”(《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

贾公彦推定的卦序是以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为次序,经卦自重以后,再以上序为下体而循序相重,所得六十四卦之序。从其以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的经卦次序相重进行的推定可知,他是以“父母六子”的次序作为经卦相重的逻辑方法,作为六十四卦卦序的推定逻辑,从而附会“父母六子”在《说卦传》中的意义。《易》学上所称谓的“父母六子”,即《说卦传》中的:“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显然,所列次序按文字先后正是贾公彦推定六十四卦卦序的依据。《易》学史表明,关于卦序的推定逻辑,很多《易》学家都把“父母六子”作为重卦的逻辑方法。然而,以“父母六子”作为重卦逻辑方法的最大问题则是:所产生的卦序与两种传世本的六十四卦卦序都不相合。更深一层的问题则是,“父母六子”是怎样的思想原理?以其推定的六十四卦卦序又是怎样的思想原理?以“父母六子”为逻辑方法推出的六十四卦卦序,两者的思想原理是否实现了统一?显然,这是关乎《周易》思想体系的关键问题。

从逻辑的统一性而言,把“父母六子”作为重卦的逻辑方法,和所产生的六十四卦卦序应该具有思想原理的统一性。显然,贾公彦是为解释《周礼·太卜》而有上述推定,其没有对六十四卦的思想原理作出任何解释。显然,重卦之法和六十四卦的思想原理是必须厘定的问题。

《易》学史表明,对形成六十四卦的原理作出解释,以孔颖达的“二二相偶,非覆即变”具有代表性。孔颖达的解释是以通行本的六十四卦卦序为主体进行的,显然其是以象数学为基础作出的解释,然而这一解释同样存在着不能与《周易》思想体系统一的问题。因为,如果“二二相偶,非覆即变”是六十四卦的原理,那么,八经卦是否也是“二二相偶,非覆即变”呢?八经卦又是经过怎样的“二二相偶,非覆即变”而形成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的思想原理又是怎样以“二二相偶,非覆即变”说明了《周易》的天地人三才之道,即:“二二相偶,非覆即变”与三才之道的“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是否具有统一性?显然,“二二相偶,非覆即变”不能一以贯之的解释“兼三才而两之,是故《易》六位而成章”形成六位之爻、六位之卦及六十四卦卦理的思想统一性。既然用“二二相偶,非覆即变”的象数学原理不能正确解释《周易》的三才之道、六位之爻、六位之卦及六十四卦的思想原理,因此也就不能用“二二相偶,非覆即变”正确无误的推定《周易》的思想体系。

可见,由于贾公彦和孔颖达不理解《说卦传》“乾坤三索”承诺的损益之道,所以贾公彦以“父母六子”作为推定六十四卦的卦序,而孔融达则以“二二相偶,非覆即变”解释六十四卦卦序,但是,其推定六十四卦卦序的逻辑方法与形成的六十四卦卦序的思想原理,不但不能表达出《易》理的自在统一性,而且与《说卦传》、《系辞传》、《文言》、《彖传》、《象传》的思想原理不合。贾公彦和孔颖达的推定不但与“乾坤三索”承诺的思想原理不合,而且与六十四卦的思想原理也不相和。他们推定的六十四卦卦序之原理,是在卦序的序列表象上作文章,没有在《易》学思想的统一性、本质性中推定六十四卦卦序的思想原理,因此必然误解《周易》“穷理尽性以至於命”的思想体系。易学史表明,孔颖达以“二二相偶,非覆即变”的象数学理路解释六十四卦的卦序,是《易》学史中形成的六十四卦卦序的主要误区,这一误区广泛影响了后人。

孔颖达以“二二相偶,非覆即变”的象数学原理概括六十四卦的原理,是在解释《序卦传》时进行的。他说:“今验六十四卦,二二相偶,非覆即变。覆者,表里视之遂成两卦,屯蒙需讼比之类是也。变者,反覆唯成一卦,则变以对之,乾坤坎离大过颐中孚小过之类是也。且圣人本定先后,若元用孔子序卦之意,则不应非覆即变,然则康伯所云,因卦之次,托象以明义,盖不虚矣。”(孔颖达:《周易正义》)孔颖达取韩康伯“托象以明义”推定六十四卦的“二二相偶,非覆即变”,但其亦自知“孔子序卦之意,则不应非覆即变”。所以,孔颖达的解释是矛盾的,而“托象以明义”的“非覆即变”能否作为重卦之理,是其中最大的问题。

对六十四卦的卦序以“非覆即变”进行概括,必然考量其生成六十四卦的思想原理。既然六十四卦为八经卦所重,而六十四卦是“非覆即变”,那么,八经卦也应是“非覆即变”,并且以八经卦的“非覆即变”生成六十四卦的“非覆即变”;既然“托象以明义”而“非覆即变”,“义”之所在,也应是“非覆即变”之理。然而,孔颖达解释《说卦传》“天地之逆数也”的内容却说:“此一节就卦象明重卦之意。易以乾坤象天地,艮兑象山泽,震巽象雷风,坎离象水火。若使天地不交,水火异处,则庶类无生成之用,品物无变化之理,所以因而重之。令八卦相错,则天地人事莫不备矣。故云天地定位而合德,山泽异体而通气,雷风各动而相薄,水火不相入而相资。既八卦之用变化如此,故圣人重卦,令八卦相错。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莫不交互而相重,以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莫不交错,则易之爻卦与天地等成性命之理,吉凶之数既往之事将来之几,备在爻卦之中矣。故易之为用,人欲数之既往之事者,易则顺后而知之,人欲数知将来之事者,易则逆前而数之,是故圣人用此易道以逆数知来事也”(孔颖达:《周易正义》)。由上可知,“此一节就卦象明重卦之意”而“重卦之意”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莫不交互而相重,以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莫不交错,则易之爻卦与天地等成性命之理,吉凶之数既往之事将来之几,备在爻卦之中矣”与“二二相偶,非覆即变”之理不能一以贯之,因为“就卦象明重卦之意”的“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莫不交错”与“非覆即变”没有必然性,而所明之“性命之理”与“非覆即变”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人的“性命之理”不能概括为“非覆即变”。既然“就卦象明重卦之意”与“非覆即变”没有必然联系,“非覆即变”就不是对六十四卦卦序思想原理的正确概括。因八经卦不是“非覆即变”,而重卦之理也不是“非覆即变”,以“非覆即变”之“象”不能说明六十四卦卦理,所以“非覆即变”不能正确解释六十四卦卦序的思想原理。

反思《周易》的思想原理,其承诺与推定应具有统一性。所以,推定六十四卦卦序的思想原理,其重卦之理和六十四卦思想原理应具有统一性。

我在《易道元贞》中已经证明,《说卦传》“穷理尽性以至於命”的价值承诺是以“数往知来,天地损益”的思想原理推定的,而损益之道是以六十四卦中的六个重卦即《恒》、《既济》、《损》、《咸》、《未济》、《益》推定的。既然这六个重卦在六十四卦之中,而不是单独的六个卦位,所以,六十四卦是否也承诺了损益之道,这是推定《周易》思想体系的核心问题,亦即能否以损益之道一以贯之《周易》思想体系的问题。因为“穷理尽性以至於命”是以“数往知来,天地损益”的思想原理推定的,所以,以《说卦传》的思想形式推定六十四卦的原理,使《说卦传》“穷理尽性以至於命”的价值承诺与《周易》一以贯之,这是由《周易》的思想体系所决定的。

这就是说,六十四卦的形成及思想原理应当与损益之道相合。所以,其重卦之理必然也是以《说卦传》的思想原理进行的推定。《说卦传》曰: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晅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我们已经知道,这段话是《说卦传》的中心内容,对于推定卦序的逻辑形式而言,也必然是以“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晅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的“数往知来,天地损益”为中心,而中心之中心者,是“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的推定逻辑。 (见《易道元贞》第 128-129页)。所以,六十四卦卦序也应按照《说卦传》的这一中心思想进行推定。

从“数往知来,天地损益”的思想形式已知,由于“成始之象”是“先天而天弗违”(《乾·文言》),“成终之象”是“后天以奉天时”(《乾·文言》)主体的行为方式是“中天而知损益”,所以,人做为主体,在“成始之象”和“成终之象”中均是无能为力的,主体所能为者,中和之象也。因为中和之象是成始之象和成终之象的对应和中,又是成始之象的必然发展,所以,成始之象以四像所象的形式形成中和之象,中和之象的八个经卦是以八个卦象所像的原理推定了损益之道,由于损益的卦理位于六十四卦之中,所以,中和之象的八个经卦的“八卦相错”以“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的逻辑进行推定,也必然是推定六十四卦的基本原理。

因中和之象推定的是损益之道,所以,对“中和之象”的“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晅之;艮以止之,兑以悦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推定的“数往知来,天地损益”,是顺逆两种推定的结果,并且与“分阴分阳,迭用柔刚”、“要之以上下”,“故《易》六位而成章”统一。显然,其以阴阳相分、柔刚迭用者,是以“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阴阳相分、柔刚迭用顺逆而成《恒》《益》;“雨以润之,日以 之”阴阳相分、柔刚迭用顺逆而成《既济》、《未济》;“艮以止之,兑以悦之”阴阳相分、柔刚迭用顺逆而成《损》《咸》;“乾以君之,坤以藏之”阴阳相分、柔刚迭用顺逆而成《否》、《泰》;由此而知人道之损益,(推定请见《易道元贞》)由于“《易》逆数也”承诺人道的益之道,因此,六十四卦卦序也必然遵循“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和“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的推定逻辑所形成。

这就是说,欲知六十四卦卦序,“八卦相错”,“知来者逆”也。“是故,《易》逆数也”,已经非常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易》之六十四卦,是由“逆数”所成。

下面,按照《说卦传》告诉我们的上述原理,推定《易》的六十四卦卦序。

因“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所以把“中和之象”即“损益之象”的“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晅之;艮以止之,兑以悦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以“三才”即三爻卦的形式循序列出,即为:《震》、《巽》、《坎》、《离》、《艮》、《兑》、《乾》、《坤》。

因“先天而天弗违,后天以奉天时”,中天而知损益,所以再把“中天之象”以“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也”为逻辑进行推定。因“中天之象”的“八卦相错”是两两相错而有损益之道,所以,把“中天之象”即“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晅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 坤以藏之”逆为两两相错,即成“乾以君之,坤以藏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雨以润之,日以晅之;雷以动之,风以散之”,所列八卦的次序为《乾》、《坤》、《艮》、《兑》、《坎》、《离》、《震》、《巽》,因是两两相对,阴阳相和,故称之为“中和八卦”。然后,把“中和八卦”按“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的逻辑形式,把“中和八卦”以阴阳相分,再以阴阳相分的位序柔刚迭用。阴阳相分者:“乾以君之,坤以藏之”阴阳相分,“艮以止之,兑以悦之”阴阳相分;“雨以润之,日以晅之”阴阳相分;“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阴阳相分;显然分的结果是阳卦四像和阴卦四像。阳卦四像为:“乾以君之”、“艮以止之”、“雨以润之”、“雷以动之”;阴卦四像为:“坤以藏之”、“兑以悦之”、“日以晅之”、“风以散之”;所以,四阳卦为:“乾”、“艮”、“坎”、“震”,由“乾以君之”;四阴卦为“坤”、“兑”、“离”、“巽”,由“坤以藏之”;可见,阳卦四像和阴卦四像通称为“四象阴阳”卦,分别由“乾以君之”和“坤以藏之”统之;把“四象阴阳”卦以阴阳柔刚的形式迭用,即把“阳卦四象”和“阴卦四象”分别与“中和八卦”迭用,因“四象阴阳”卦为经卦,所以“四象阴阳”卦为上卦,“中和八卦”均为下卦;因四阳卦为刚,而又“乾以君之”,列之为上,序成乾道卦序,即以四阳卦的“乾”、“艮”、“坎”、“震”与“中和八卦”的《乾》、《坤》、《艮》、《兑》、《坎》、《离》、《震》、《巽》为序相重而得三十二卦列之于上以示天道;因四阴卦为柔,而又“坤以藏之”,列之为下,序成坤道卦序,即以四阴卦的“坤”、“兑”、“离”、“巽”与“中和八卦”的《乾》、《坤》、《艮》、《兑》、《坎》、《离》、《震》、《巽》为序相重而得三十二卦列之于下以示地道。显然,“乾以君之”天道三十二卦,“坤以藏之”地道三十二卦,天上地下合为六十四卦。

上述表明,天上地下的六十四卦,正所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天上而地下,天道阳而地道阴,所以天道为阳为上,又谓之以乾道;地道为阴为下,又谓之以坤道。

由于“乾”、“艮”、“坎”、“震”为阳,因此属于天道,又因“坤”、“兑”、“离”、“巽”为阴,因此属于地道;所以,属于天道即乾道的四阳卦为“乾”、“艮”、“坎”、“震”;属于地道即坤道的四阴卦为“坤”、“兑”、“离”、“巽”。因此把四阳卦的“乾”、“艮”、“坎”、“震”相次为序与“中和之象”的“中和八卦”《乾》、《坤》、《艮》、《兑》、《坎》、《离》、《震》、《巽》相次为序柔刚迭用而得天道三十二卦。推定中,“中和八卦”中与四阳卦相同的卦象首先与四阳卦相重,其余类推。推定如下。

先把“乾”与《乾》、《坤》、《艮》、《兑》、《坎》、《离》、《震》、《巽》相次迭用,因“乾”卦为经,“乾”与“乾”首先相迭,形成《乾》、《否》、《 》、《履》、《讼》、《同人》、《无妄》、《 》八个重卦;第二把“艮”与《乾》、《坤》、《艮》、《兑》、《坎》、《离》、《震》、《巽》相次迭用,因《艮》卦为经,“艮”与《艮》首先相迭,形成《艮》、《大畜》、《剥》、《损》、《蒙》、《》、《颐》、《蛊》八个重卦;第三把“坎”与《乾》、《坤》、《艮》、《兑》、《坎》、《离》、《震》、《巽》相次迭用,因“坎”卦为经,“坎”与《坎》首先相迭,形成《坎》、《需》、《比》、《 》、《节》、《既济》、《屯》、《井》八个重卦;第四把“震”与《乾》、《坤》、《艮》、《兑》、《坎》、《离》、《震》、《巽》相次迭用,因“震”卦为经,“震”与《震》首先相迭,形成《震》、《大壮》、《豫》、《小过》、《归妹》、《解》、《丰》、《恒》八个重卦;以上相次为序共计三十二位重卦。因“乾以君之”和“坤以藏之”相重藏体化理,故把其相重的两卦列以前位,以示“乾以君之”的天道之《否》,《乾》、《否》以下为三十卦,列之如下:

《乾》《否》

《 》《履》《讼》 《同人》《无妄》《 》《艮》《大畜》《剥》《损》

《蒙》《 》《颐》 《蛊》《坎》《需》 《比》 《 》《节》《既济》

《屯》《井》《震》 《大壮》《豫》《小过》《归妹》《解》《丰》《恒》

同理,以四阴卦的“坤”、“兑”、“离”、“巽”相次为序,与“中和之象”的“中和八卦”《乾》、《坤》、《艮》、《兑》、《坎》、《离》、“《震》、《巽》柔刚迭用而得地道三十二卦。推定中,“中和八卦”中与四阴卦相同的卦象首先与四阴卦相重,其余类推。推定如下。

 先把“坤”与“中和八卦”的《乾》、《坤》、《艮》、《兑》、《坎》、《离》、《震》、《巽》相次迭用,因“坤”卦为经,“坤”与《坤》首先相迭,形成《坤》、《泰》《谦》、《临》、《师》、《明夷》、《复》、《升》八个重卦;第二把“兑”与《乾》、《坤》、《艮》、《兑》、《坎》、《离》、《震》、《巽》相次迭用,因“兑”卦为经,“兑”与《兑》首先相迭,形成《兑》、《》、《萃》、《咸》、《困》、《革》、《随》、《大过》八个重卦;第三把“离”与《乾》、《坤》、《艮》、《兑》、《坎》、《离》、《震》、《巽》相次迭用,因“离”卦为经,“离”与《离》首先相迭,形成《离》、《大有》、《晋》、《旅》、《睽》、《未济》、《筮嗑》、《鼎》八个重卦;把“巽”与《乾》、《坤》、《艮》、《兑》、《坎》、《离》、《震》、《巽》相次“迭用”,因“巽”卦为经,“巽”与《巽》首先相迭,形成《巽》、《小畜》、《观》、《渐》、《中孚》、《涣》、《家人》、《益》八个重卦。以上相次为序共计三十二位重卦。因“乾以君之”和“坤以藏之”相重藏体化理,故把其相重的两卦列以前位,以示“坤以藏之”的地道之《泰》,《坤》、《泰》以下为三十卦,列之如下:

 《坤》《泰》

《谦》《临》《师》《明夷》 《复》《升》 《兑》《 》《萃》《咸》

《困》《革》《随》《大过》《离》《大有》《晋》 《旅》《睽》《未济》

《筮嗑》《鼎》《巽》《小畜》《观》《渐》《中孚》《涣》《家人》《益》

把天道三十二卦和地道三十二卦合到一起,“乾以君之”为君、为上,“坤以藏之”为藏、为下,列之如下:

《乾》《否》

《 》《履》《讼》 《同人》《无妄》《 》《艮》《大畜》《剥》《损》

《蒙》《 》《颐》《蛊》 《坎》《需》 《比》《》《节》《既济》

《屯》《井》《震》 《大壮》《豫》《小过》《归妹》《解》《丰》《恒》

《坤》《泰》

《谦》《临》《师》《明夷》 《复》《升》 《兑》《 》《萃》《咸》

《困》《革》《随》《大过》《离》《大有》《晋》 《旅》《睽》《未济》

《筮嗑》《鼎》《巽》《小畜》《观》《渐》《中孚》《涣》《家人》《益》

以上称为天地六十四卦卦序,简称天地卦序。

由天地六十四卦卦序可知,天道中的《损》卦位序十、《既济》卦位序二十、《恒》卦位序三十;地道中的《咸》卦位序十,《未济》卦位序二十,《益》卦位序三十。其中,非常重要的表明了《恒》卦是天地六十四卦之“中”,位序三十二卦,人道的推定,由《恒》而知。天道上,地道下,人道中,人道始于《恒》中。《恒》中而上,是为天道,《恒》中而下,是为地道;由于人作为主体,由《说卦传》的“数往知来,天地损益”可知,主体所行之道在“中和之象”,即“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 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顺逆而有损益之道;顺数推定即为《恒》、《既济》、《损》、《否》的上行之道,谓之天道,(见《易道元贞》201页)。所以,在六十四卦中, 由于天道上,地道下,人道中,《恒》中而上而《损》,《损》道为天道所行,下行为《恒》,“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中天而知损益,“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所以,天道上行,《恒》上而《损》。人道恒中,恒中而上,见以《恒》、《既济》、《损》的损道三卦,由此可知“乾以君之”的《乾》《否》之理。地道下行,恒下而《益》。人道恒中,恒中而下,见以《咸》、《未济》、《益》的益道三卦,由此可知“坤以藏之”的《坤》《泰》之理。天道恒上,地道恒下,人道恒中,“损上益下”此所出也。人道恒中而上为损道,人道恒中而下为益之道,损益之道恒中行之,“易有大恒”所以知也。

以上推定的结果,与帛书周易的六十四卦卦序完全相和。因《帛书易之义》中包括了《说卦传》中的主要内容,因此,应当认为,《周易》的思想体系在帛书周易中实现了统一。

由于损益之道与六十四卦卦序的思想原理实现了统一,过去对《系辞传》中的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也得到了正确解释。例如:“参伍以变,错综其数”者,“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也;“参伍以变,错综其数”而有天地六十四卦之序。有天地六十四卦之序,“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系辞传上》)“乾坤成列”,而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也;“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乾坤三索长中少之逆为少中长也,所以,“乾道成男”,《乾》、《艮》、《坎》、《震》四阳卦也;“坤道成女”,《坤》、《兑》、《离》、《巽》四阴卦也。

《恒·彖》曰:

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对应与天地六十四卦卦序而言,天道之终者,《恒》也,地道之始者,《恒》也,“利有攸往”,天道之终,地道之始也,是为“终则有始也”,“终则有始”而行益道,行益道而“利有攸往”,是故“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所以,天道恒上而损,地道恒下而益,“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人道恒中知损益,“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易有大恒,恒之妙用,由此可以知也。

二. 易有大恒,吉凶六业

我在《易道元贞》中曾指出,“不能正确推定损益之道,因此也就不能解释‘恒’的意义及其不知始于《恒》卦的损益之道”。(鞠曦:《易道元贞》第112页,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现在,我们已经以中和之象所像的中和八卦推定了六十四卦卦序,由此可在六十四卦卦序中推定《恒》的意义。

中和之象推定的损益之道与天地六十四卦卦序的损益之道的统一性都表明了恒的意义。把天地六十四卦卦序以“乾以君之”“坤以藏之”所成《否》《泰》之理,及损益之道,列之如下:

乾以君之─否


既济


坤以藏之─泰


未济


由此可见,“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系辞传下》)乾道倾之而“见龙在田”,所惧之者,由终而始,由恒而损。所以,“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群龙无首”而见龙在田。见龙在天则恒中而下,恒中而下,由咸而益,其要无咎也。此之谓《易》之道也。“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 者。”恒中之上, 易以知险,天道损也。恒中而下,易以知简,坤以简能,地道益也。

《帛书系辞传》曰:“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下中教不备。初大要,存亡知凶将可知矣。”通行本曰:“《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原始要终者,恒中上下也。“其初难知”者,恒中之始也。“其上易知”者,天道之行也。“本末也”者,天道为本而成之于末,恒中而下,中教之备,由咸而益也。

帛本中“太极”为“大恒”,“大业”为“六业”,与帛本天地六十四卦卦序具有承诺与推定的统一性。即:“易有大恒,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六业”。《说文》:“恒,常也。从心舟在二之间上下”、“二,天地也。”段玉栽注曰:“常当作长,古长久字,祗作长。”由此可见“易有大恒”之意。恒常于天地之间者,中也。恒中于天地之间者,常也。常者,中也。

“易有大恒”者,易之恒中之道也。天地六十四卦卦序,《恒》为三十二卦,恒中而上为天道,恒中而下为地道,是故:“《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系辞传上》)恒中上下,仰观俯察,原始反终,损益之道所以知也。

是故,“易有大恒”者,恒中而推人道也。人道恒中而上为天,人道恒中而下为地。“是生两仪”者,人道恒中而上为天,由《乾》所“仪”,人道恒中而下为地,由《坤》所仪。《说文》:“仪,度也”;段玉裁注曰:“度,法制也。”由此可知,仪者,知度之法也。人道恒中,恒上为天道,恒下为地道,人道恒中为天地所仪:人道之度恒上之损仪之于天,人道之度恒下之益仪之于地。

“两仪生四象”者,人道之度恒上之损仪之于天,人道之度恒下之益仪之于地。仪之于天地而有《乾》《坤》卦象。仪之于天而有阳卦四像:“乾以君之”、“艮以止之”、“雨以润之”、“雷以动之”,而有“乾”、“艮”、“坎”、“震”四阳卦为经;仪之于地而有阴卦四像:“坤以藏之”、“兑以悦之”、“日以 之”、“风以散之”,而有“坤”、“兑”、“离”、“巽”四阴卦为经。“四象生八卦”者,天地之仪、阴阳四象而生《否》《损》《既济》《恒》《泰》《咸》《未济》《益》之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六业”者,损益六卦也。恒中而上为损之道,恒中而下为益之道,是谓吉凶六卦,损益之道也。

所以,“易有大恒,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六业”与《说卦传》“数往知来,天地损益”的推定具有统一性。易道恒中而天地仪之,天地仪之而生先天四象:“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博,水火不相射”及中天之象的阴卦四象和阳卦四象。“四象生八卦”者,阴卦四象和阳卦四象的中天之象而有中天八卦,中天八卦之顺逆之用,而有否泰之理、吉凶六卦和损益之道。

以“阴阳”论之,“易有大恒”,二仪阴阳,是故“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仪道,而有二爻,天道为阳,地道为阴,恒中人道有阴有阳。人道中行于天地,成以三爻卦象。恒中人道阳行于中,所成天之三爻纯阳为《乾》,恒中人道为阴,所成地之三爻纯阴为《坤》;人道之阳下于《坤》,成《震》;人道之阴下于《乾》,成《巽》;人道之阳行于中《坤》,成《坎》;人道之阴行于中《乾》成《离》;人道之阳行于上《坤》成《艮》;人道之阴行于上《乾》成《兑》。人道所行天《乾》地《坤》有四,而各化四象,合为八卦。恒中、恒下、恒上为序所成八卦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相重,顺之由《否》而《损》,逆之由《咸》而《泰》。人道恒中有四,即恒中人道为阳,所成天之三爻纯阳为《乾》,恒中人道为阴,所成地之三爻纯阴为《坤》,人道之阳行于中《坤》成《坎》;人道之阴行于中《乾》成《离》;所以,《乾》《坤》《坎》《离》又为恒中四象。此与“乾坤三索”之理、天地六十四卦之理、“中天损益“之理、《乾》《坤》用九之理,易道一统,“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和而至也。

道之以阴阳,律之以柔刚,本之于形中,要之以上下,理之于损益,尽之以恒中,用之于中天,数之于顺逆,中和之道至矣哉。

显然,天地六十四卦卦序,是否与“中和之象”的逻辑形式与承诺的价值统一,要推定这一点,只要把“中和之象”的“损益之道”的卦序列出,与“天地之道”六十四卦卦序相比较,即可以知也。我们已经知道,“损益之道”的卦序是由“数往知来”分为损道三卦和益道三卦,损道三卦是《恒》《既济》《损》,其中所藏《否》卦之理。益道三卦是《咸》《未济》《益》其中所藏《泰》卦之理。中和之象推出的损益六卦始于“雷以动之,风以散之”,为损道之《恒》,所以,在“天地六十四卦卦序中,《恒》为中心,位以恒中,是谓人道,人道置以天之下,地之上,所以,位以恒中之人,“仰之观象于天”,是为《恒》《既济》《损》,“俯则观法于地”,为《咸》《未济》《益》也,天地六十四卦卦序之损益之理,“中和之象”损益之道,中和八卦阴阳迭用,使《周易》成为一以贯之的思想体系,由此可以见矣!易之道大矣哉!

天地六十四卦之序,“要之以上下”,天道恒上而损,地道恒下而益,其与“损上益下,其道大光”、“数往知来,天地损益”具有承诺与推定的统一性。

在“天地卦序”中,可以“五五相得而各有和”推定“数往知来,天地损益”的损益六卦。十数为合,五五为得。天数有和者,十位之《损》,二十之《既济》,三十之《恒》;地数有和者,十位之《咸》,二十之《未济》,三十之《益》,由此可见损益之道、损益六卦、中和之卦、中和之象、吉凶六业的统一性。

值得注意的是,天地六十四卦卦序表明,“乾以君之”之《乾》《否》为六十四卦之首,以成君临天下之意。由此可见,君临天下之《否》,《乾》元用九,群龙无首,与老子的无为而治,具有理论承诺的统一性,孔子之道与老子之道岂有相绌之理,后儒之误,可以知也。

《周易》的思想体系表明,“生生之谓易”,《易》之道有三,天道人道地道,形上形中形下,先天中天后天;《易》之道有益,益者生生,二仪恒中,人道中行。天地仪,定形中,中天行。《易》之天道有损,人道中行,恒上而损,成以《恒》《既济》《损》的损道三卦;《易》之地道有益,人道中行,恒下而益,成以《咸》《未济》《益》的益道三卦;《易》之体以形,“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中者谓之人,形而下者谓之器”;《易》之用以恒,易有大恒,天地两仪,人道恒中。《易》之道至矣哉!

三. 卦序的哲学反思

《周易》研究,古往今来,莫衷一是,其原因就是因为各取所需,不能在思想体系的推定上一以贯之,使之易道广大,却统续无宗。虽然有些学者力图打通《周易》的思想理路,使其一以贯之,但是由于对《说卦传》的解读之误,使之对《经》《传》的解读,不惜牵强附会。用《系辞传》的概括即是:“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系辞传下》)。

六十四卦的逻辑组合具有规律因此能承诺天地人大化流行的道理,才是六十四卦应承诺的价值。如果不以这一价值承诺推定六十四卦的组合原理,六十四卦的组合就可以有多种形式。也就是说,不以统一的思想原理一以贯之,就绝不可能形成能够承诺天地人大化流行的卦理和卦序组合。

卦序的推定及与《周易》其它内容究竟是怎样的思想原理?以《周易》的思想体系而言,传世本的两种卦序究竟孰是孰非?显然,这些是《周易》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关乎《易》学之道的推定、关乎《周易》思想体系的推定,从而关乎中国学术思想理路及历史进路的诸多问题,所以,推定《周易》的思想原理及六十四卦的卦序,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前提。

因《易》原为占筮之用,故每卦皆可独立占验,以卦爻辞论筮即可占验结果。所以,每一卦皆自成章法,使其能自圆其说。所以,用六十四卦一以贯之的逻辑形式表明天地人大化流行的道理,使卜筮性的《周易》既能转化为“穷理尽性以至於命”的哲学性和科学性的思想形式,又要保存卦中原有的“古之遗言”,显然,对《周易》进行的转化工作,其任务之艰巨,工作量之大,就可想而知。理解了这些,也就能理解孔子“行则在囊,寝则在席”、“韦编三绝”的深刻意义,也就能理解孔子“《易》可以无大过矣”的理想化要求。显然,为实现这一目标,首要的工作是确定易学思想的总纲领,然后以这一纲领形成推定逻辑,进行对卦理与卦序的推定,再与易学思想的总纲领反复印证,不断修正,辅以必要的解经文字,从而形成了易学之道及《周易》的思想体系。关于易学之道,笔者在《易道元贞》中指出,孔子是在《说卦传》中推定的,因此《说卦传》是《周易》的纲领,是《周易》思想理论的核心,所以,对《说卦传》解读正确,理解《周易》也就必然正确。对《说卦传》解读错误,理解《周易》也就必然错误,这是易学研究的关键所在。

反思表明,贾公彦推定的六十四卦卦序,不但与通行本不同,而且也与帛本不同,与其它卦序也不尽相同。按照贾公彦的推定逻辑,是以“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的顺序进行八卦相错的结果。如果不以“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的顺序进行八卦相错,而以这八经卦任何一种顺序进行八卦相错,也能推出六十四卦,因八卦的内容没变,只是相错的次序改变,所以,结果是六十四卦的卦象相同的,卦名也必然具有与卦象的统一性。所不同的是六十四卦的卦序因经卦相错的次序的不同而不同。这就表明,六十四卦卦序可以有多种形式。然而,只有能够使六十四卦卦序与《周易》的思想原理一以贯之,从而使《周易》具有思想体系性,才是《周易》六十四卦卦序意义之所在。贾公彦推定的六十四卦卦序,虽然以“父母六子”相次为序进行的八卦相错,也具有“思想”性,但推定的六十四卦卦序不能使《周易》的思想形式一以贯之。因为,既然是以所谓“父母生六子”为形式进行八卦相错,就应该在推定的六十四卦卦序上也应以“父母生六子”的形式及思想原理统一,并且应以“父母生六子”的思想使《周易》的《经》《传》统一。显然,以“父母生六子”所作的解读,不能使《周易》的思想形式一以贯之,因此是解读之误。

近年来,学界也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帛书六十四卦的卦序问题,但是,因为受宋儒以《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博,水火不相射”推定“先天卦序”的影响,以《帛书》中的“天地定立,山泽通气,火水相射,雷风相博”作为推定帛书六十四卦的卦序,因不解其中之深蕴,所以百思而不得其解,牵强之处,溢于言表,正所谓“中心疑者,其辞枝”、“失其守者,其辞屈”矣。(《系辞传下》) 

对《周易》的研究,如果因崇信“圣人”而为以研习,或对其中的只言片语感兴趣,或因古人把其列为群经之首,这样的研究理路都不足取,唯有在《周易》思想体系的整体统一性上证明其具有的“恒久不已”的价值,进而推定《周易》所具有的人类学意义,才是《周易》的根本价值之所在。如果不能证明这一点,即使《周易》在当代尚能受到关注,《周易》终将经不住理性的检验而被淘汰。

正确的易学研究理路是对《周易》之所以形成我们见到的这样一种思想形式的反思,反思《周易》是由怎样的思想原理所推定的,而先不要推定《周易》是否在当代具有那些价值。如果以现代的思想原理和价值附会《周易》,或者以《周易》的某种文字意义推定与现代某种知识的逻辑同一性,这些都不是正确的《周易》研究,这样的研究终归都是“其辞崭”、“其辞屈”的表现。只有把《经》《传》的思想形式及原理一以贯之,从而与“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价值承诺统一,才具有根本意义。例如,《系辞传》认为,其理论形式“与天地准”,故能“祢论天地之道”,那么,其以怎样的形式“与天地准”?其“祢论天地之道”的形式又是怎样推定的?其与“穷理尽性以至於命”是否具有思想体系的统一性?显然,本文的推定已经证明,“中和之象”是由天地的成始之象和成终之象中和而出,恒中而有损益之道,是谓“与天地准”也;天地六十四卦卦序天上地下而“天尊地卑”,天道恒上而损,地道恒下而益,人道恒中知损益,与《说卦传》“数往知来,天地损益”、“乾坤三索”一以贯之,是谓“祢论天地之道”也。由此可见《周易》一以贯之的思想体系。

《易》曰“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是故“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是故“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坤以简能”,由《咸》而《益》,“简则易从”。恒中而下,益道三卦,“成位乎其中矣”!易学之道,“允执其中”,真善美之至矣!

行文之末,作《周易》赞,录之于下:

《周易》赞

中和八卦损益理,阴阳柔刚迭三才;

六十四卦要上下,易有大恒仪中排。

乾以君之成否理,坤以藏之泰自在;

中恒之道知六业,原始反终逆数来。

地道知咸益众生,同途殊归精义开;

易道贞正知性命,穷理尽性形中徊。

周易经传尽一统,开物成务中道裁;

生生之易保大和,盛德大业至矣哉。

2001.9.24 第十二届安阳“周易与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3-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0 天

发表于 2003-5-11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6-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5-12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7-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5-20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但到底运用起来就不易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8-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0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2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94 天

梅花小孩金融易学家园

发表于 2005-1-22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
9_1568_50.gif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7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xiexie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7-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29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以奉天时
多谢先生领路。。。。。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4-17 07:49 , Processed in 0.077983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