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govyvy

哎呦~~~·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中国人

无论你面对的是有钱有权有名还是男女老少还是俊帅美丑无论各个阶层,实际上想看穿一个中国人是件很简单的事儿。拔掉他身上一切的包装与光环,直视他的眼睛和他的内心,你会看到他的一切:

    1、道德观与价值观:中国人是无神论者,所以中国人骨子里都是现世主义者,其信奉的社会规则是弱肉强食胜者为王的丛林法则。中国人看人是分各种等级的,钱、权、名是中国人判断他人的标尺,比他有权有钱有名的他就认为你比他强,反之他就认为他比你高一等,所以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胜者为王,只要你有钱有权有名你就是成功者你就比他高一等,否则就是失败者就比他低一等,中国人内心是没有其他信仰只崇尚权钱名利的。道德本是内心的自我约束,作为现世主义者的中国人是属于我死后哪管那洪水滔天,所以中国人实际上做事是百无禁忌的,内心无任何约束可言,胜者为王的丛林法则是只讲结果不讲手段的,而见死不救肇事逃逸食物里下毒灾祸中哄抢等等在这个国家更是司空见惯。中国人本质上都是内心无任何约束无任何道德底限只信奉权钱名利,所以永远不要相信一个其内心其行为不受任何约束的人。

    2、精神世界:中国人精神世界实际上相当简单,黑格尔说过“但凡一切精神的,都离中国人很远”。中国人基本上都是感官动物,“食色”是其生活追求的目标,吃和SEX是中国人生活的终极目标。自然、生命、宇宙这些永恒的东西中国人是永远不会在意更不会去探索的,用中国人的话说这些玩意又不能当饭吃,所以中国人永远不会去反省更欠缺独立思考能力。反省是审视自己的内心精神世界,内心没有精神世界当然也就不需要自我反省。只有内心有独立精神的人才会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而由于缺乏自我反省精神所以中国人也就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中国人的生活乐趣不是来自于精神世界而是来自于攀比,比谁吃的好穿的好房子钱多女人多,所以炫富对中国人而言是一件乐事。无论什么阶层的中国人,其日常交流实际上是极其乏味的,所有交流的内容就是围绕吃SEX钱女人,而所有这些交流的目的只有一个,其实就是攀比就是为了炫。一个没有精神世界的人是不会有任何鉴赏力的,艺术于中国人而言只是一个攀比的道具而已。而因为缺乏鉴赏能力,中国人对于所有事物的欣赏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越贵的就好的。基本上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为零,其一切生活日常活动中心就是围绕着吃SEX,剩下一点精力就是用来攀比。

    3、中国式智慧:中国人的社会里面,所谓城府成熟老练听起来挺神秘,其实核心很简单,就是两个字“厚黑”。中国式权谋无非就是比的脸厚比心黑,所谓运筹博弈妥协双赢等等中国人是没可能理解的。中国人的观念是不是赢就是输,而不讲诚信出尔反尔在中国人看来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其实中国式智慧核心就是破坏规则的取巧式小聪明,什么诈降什么田忌赛马,无非就是不遵守诚信破坏游戏规则等等。所以实际上无论各种组织机构还是日常人际关系无非都是围绕这“厚黑”这两个字而已,再无其他可言。而中国人的阶层与输赢观念经常让中国人会有损人不利己的行为,那就是我不好你也不能好,因为你好了我就比你低了我就输了。

    基本上无论碰见什么人,抛开他身上的一切地位名气等包装光环骨子里就剩下这么点玩意,没有什么新意,所以中国人实际上是很乏味的,相互交往无非就是攀比攀比,谈谈吃喝SEX,而所谓的人际关系无非就是看看能否相互利用,而即使这样还不忘随时准备背后捅对方一刀。看清了这点东西就会很轻易的看穿一个中国人。

    “物竞天择胜者为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民以食为天、食色性也、好死不如赖活着。。。”--这就是进化论丛林法则的无神论者们所信奉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m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佩昌:“笨公司”让“德国制造”走向辉煌




德国企业往往偏安一隅,像是个稳重又充满活力的中年人,默默地坚持着自己的目标,稳定而专注地在一个领域发展。它们可能是“小公司”,也可能是“慢公司”,甚至还可能看起来是“笨公司”,但稳定的业绩和成长表明它们绝不是“差公司”。

透过罗兰贝格咨询公司的落地窗,汉堡港一览无余。高高低低的起重机在海港一字排开,色彩斑斓的集装箱有规律地叠放在海港两岸。每天这座德国第一深水良港吞吐着几百万吨的货物。在海港的游览区,游人如织,一座歌剧院正拔地而起,这里将成为世界第二大音乐剧院。

繁忙的汉堡港是德国经济繁荣的缩影。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洲经济一蹶不振甚至深陷债务危机,唯有德国率先走出泥潭,一枝独秀。2010年,德国GDP增长3.6%,在七大工业强国中位列第一,失业率也由2007年的8.6%下降至6.9%。

然而就在10年前,西班牙、英国和爱尔兰等国在国际金融领域大展拳脚,风光一时无两;德国却被滞涨所困扰,被讥讽为“古板的阿伯”跟不上新时代。

一场金融风暴后,形势逆转。西班牙和爱尔兰等国纷纷陷入债务危机,稳健的德国一跃成为欧洲经济火车头。2010年,德国占整个欧元区GDP增长份额的60%,在2000年时这个数字仅为10%。

德国企业在经济复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伦敦和华尔街沉迷于次级债和抵押债时,德国企业专注于制造业。不仅仅对诸如宝马和西门子这样拥有国际知名度的大公司而言如此,对成百上千不知名的中小型公司而言亦是如此。尽管德国产品的劳动力成本很高,但是因为发货期有保证、产品性能高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务,客户还是源源不断。2010年,德国出口增长14.29%,依然傲视其他发达国家。

德国企业的强竞争力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多年来,人们一直关注和学习美国企业,而忽略了德国企业。究竟是什么样的特点使德国企业能在全球经济危机中脱颖而出?中国企业又能从德国企业的经验中学习些什么?

带着疑问,我们历时三个星期,走访了德国五个城市、数家企业,探寻问题的答案。

产品专注创新,打造高附加值

还没出发,朋友们的代购清单就已到达:双立人的刀具、菲仕乐的炒锅、碧然德的净水器。虽然这些德国产品在价格上是中国同类产品的好多倍,但“德国制造”的高质量保障仍令生活在制造大国的中国人渴望拥有。

这就是德国企业成功的重要原因。德国人根深蒂固的实业观念造就了德国企业超强的制造能力。德国制造与中国制造的区别在于:中国制造依靠的是低劳力成本,德国制造依靠的是创造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

汽车制造业是德国高附加值制造的典范。无论是奥迪、奔驰,还是宝马、保时捷,一台德国车的价格都要比普通车高出5到10倍。在英戈尔施塔特城以北的奥迪工厂外,一群幸福的德国人正等着去提刚刚下线的新车。那里有一条绵延一公里的生产线,每周6天、每天生产2500辆车。“2010年是我们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年。别的企业想要超过我们或许很难。”酒店里的电视每天反复播放着奥迪总裁施耐德的话。

在威斯巴登州的陶努斯施泰因,净水器生产商碧然德出产的一个小小的净水滤芯就要近百元人民币。在西北部小镇固特斯洛,美诺出品的洗衣机,一台售价接近万元,是普通洗衣机的3倍多。

在慕尼黑机场里,几乎每个返程的中国游客都提着一套“双立人”牌锅具。这种锅具的价格是中国生产锅具的几十倍,但它优异的性能让擅长制造日用品的中国人都自叹弗如。很多人不知道,“德国制造”曾经就像今天的“中国制造”是廉价、低质的代名词。为了与德国商品做出区别,英国还特地要求德国产品在出口时打上“德国制造”的标签。但如今的“德国制造”已成为高品质的代言词。

强势的货币政策是德国企业创造高附加值产品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在罗兰贝格监事委员会主席施万克看来,德国企业对于产品的精益求精也源于一种独特的商业文化。他援引德国学者冉珊鹤(Ulrike Reisach)做的一项研究说:美国代表的是一种寻求短期利润和个人财富的商人文化;而德国则代表了一种努力创造持久永恒产品的手工业文化。

德国商业的手工业文化发源于德国企业的创始人们。如同西门子的创始人维尔纳•冯•西门子,德国企业的创始人大多是科学家或发明家出身,他们对于科学和创新有极大的热情。“从一开始,他们追求的就是科学的实际应用,而不仅仅是财富。”施万克说。

在慕尼黑市中心的西门子总部,西门子家族的第六代成员娜塔莉•冯•西门子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她说:“西门子公司依旧保持着我高曾祖父的性格特征,那就是对于创新的激情。他总是说他对于科学有着绝对的热情,但是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把科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手工业文化使得德国企业能够保持一种长远的眼光,专注于企业最初的目标,并一以贯之,即使在艰难的时刻,也不会忘记既定的方针。正如德国工商总会执行理事,北京分会总代表亚历山德拉•沃斯(Alexandra Voss)女士所说:“德国企业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致力于创造长期的产品差别,专注于创新,而非资本市场。”

员工培养技能,要求忠诚

风雨之中,我们抵达汉堡。在中心火车站附近的中餐馆,我们见到了通过微博认识的杜丹和寇莉。她们都是在德国生活已久的老华侨了。她们说,德国企业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员工,而打下这一基础的是德国职业教育系统一直沿袭的“学徒制”。

寇莉在汉堡附近一所学院任教务主任,她告诉我们,在“学徒制”下,选择职业教育的16岁学生必须当3至4年的学徒。在此期间,一半时间在工厂“做工”,另一半时间返校学习理论。工会在450个行业里也强制规定:劳工必须通过学徒制才能被公司聘用。因为训练完整、实际、专业,德国蓝领工人平均每小时的薪资也远高于英、法、美、日等国。

位于柏林市中心的KPM陶瓷厂由腓特烈大帝命名,已有250年的历史。在现代化厂房里,工匠们仍通过手工打造每一件产品。他们所生产的每一件瓷器都价值不菲,且至少要经过9道制作程序。只要一环出错,就要重头来过。所以,每个工匠都要从学徒开始,没有5年以上的经验是无法直接在产品线上工作的。

第二天,杜丹带我们参观了她所在的公司—Vision Tool。这是一家不到30人的小企业,主营演出设备租赁、销售和发行。老板斯蒂芬•史路特(Stephan Schlueter)从学徒做起,白手起家,已经成功创立了两家企业。

在史路特的口中,我们第一次听到了“Know-How”这个词。之后,每一位我们走访的德国企业雇主都向我们提到了这个词。“Know-How”的意思是专有的技术或技术诀窍。在德国企业主眼里,这些具有“know-how”的员工极其珍贵,掌握着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

对于美国的企业来说,“有需要就招人,有负担就裁员”稀松平常,但在德国这并不是传统的做法。在金融危机来临之时,与美国不同,大多数德国企业都通过减少工作时间或减少利润来保住多余的劳力。

在金融风暴期间,演出市场萧条,Vision Tool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但在最困难的2009年,史路特不但没有裁员,也没有降薪。那一年整个公司的人赚得都没有少,只有他的利润下降了。但他并不后悔:“让员工走,你会损失很多经验。”

因为对“know-how”的重视,“忠诚”成为德国企业主对员工最期待的品质。史路特以及之后我们采访的每一位企业主,都毫不犹豫地将“忠诚”列为最好员工应具备的第一条素质。他们都希望在艰难的岁月里,员工也能和企业不离不弃。事实上,在德国也不难发现在一家企业工作了一辈子的员工。

管理扁平化思维,双委员会制度保险

德国人守旧是出了名的。二战期间纽伦堡被炸得面目全非,战后,德国人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在废墟上建立起一片新城,而是用旧砖瓦重新将老城一模一样地建了起来。在企业管理上,德国人也一直坚守着双委员会制度的老规矩。德国企业法规定,公司董事会下必须设有执行委员会和监事委员会两个系统。进入德国企业之前,我们一度以为双重管理制下的企业必定等级森严,管理不灵活;然而在进入企业后,我们发现事实并不如此。

在德国西南部厄尔兰根西门子医疗总部,正当我们和和谐和谐总监马蒂亚斯•克雷默(Matthias Kramer)先生沟通时,总裁突然进入,对克雷默说:“你有时间吗?我要和你谈谈。”克雷默告诉我们,即使是在德国大型跨国企业里,等级制度也并不明显,德国人务实、注重效率,喜欢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德国企业更倾向于一种扁平化的管理模式。

慕尼黑北部奥林匹克中心边上屹立着慕尼黑市标志性建筑—宝马总部大楼。从1973年筹建开始,宝马就把“沟通结构”放在办公室建筑规划首位。在这座由四个圆柱组成的大厦内除了财务和总裁办公室外,没有单独办公室,员工们都在敞开环境下工作。“目的在于通过缩短距离,提高员工间交流与沟通的效率。”宝马博物馆的介绍上这么解释。

这座世界上最先进的企业博物馆以很大篇幅介绍了宝马扁平化管理理念。从宝马的经验里,可以看出扁平化的思维方式不仅使得企业高效,也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管理层与股东、员工以及客户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彼此间信任。

1959年当宝马遇到历史上最大的财务困难时,是股东、经销商和员工在年度大会上表现出的信任,使得公司放弃了奔驰公司的收购,坚持自主经营,最终渡过难关。宝马历史上销售最好的车—3系Touring引擎也是由一位普通员工在自家车库里研发出来的。

“相互之间的信任是宝马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这是展厅介绍的开篇。

在德国媒体上,很少有像乔布斯、扎克伯格一样的明星级企业家出现。克雷默告诉我们:这可能是因为德国曾经出现过像希特勒一样的集权领导者,人们对太过耀眼的领导人总是十分警惕。相较于“领导力”,德国企业家们更关注“管理力”。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施万克说,德国人更认同彼得•德鲁克的说法:“好的管理者首先问自己:这对公司有什么好处?而不是这对我有什么好处。而且他们总是说‘我们’而不是‘我’。” 威权并非德国企业领导者的荣耀,引领团队协作才值得骄傲。

润滑油制造企业卡尔倍可技术总监乌夫说:“我的成功在于创造团队,不是作为领导,而是团队中的一员。”卡尔倍可在世界7个国家有业务,到哪里,乌夫都会被夹道欢迎。但他享受的并不是一种“巨人”的感觉,而是一种和团队在一起的幸福。

十几年前,德国国内曾对德国特有的双委员会制度有过激烈争论,很多人都认为相较于美国单一的企业制度,这种制度在处理问题上反应较慢,内耗较大。但施万克却很庆幸德国人“因循守旧”地保留了它,他认为监事会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虽然,有时候它的存在会使管理层反应速度减慢,但这种减速能让决策者更清醒地认识到要执行的政策是否真正与公司长远利益相一致。

施万克说,双委员会体制的存在对德国家族企业的基业长青也至关重要。目前,在许多德国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都已离开了实际管理层,但在监事会中的席位确保了他们对企业的影响力,使企业不偏离最初的目标。

服务以客户为中心,为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利益

在汉堡市区的西部坐落着奥托集团总部。这家德国著名家族企业是世界邮购业泰斗,在全世界20个国家拥有123个企业,年营业额超114亿欧元。今年3月刚就任奥托中国总裁的邹果庆正在这里熟悉新公司的商业理念和运作方式。

短短3个月的工作就有一件事令他震撼。有人问公司创始人奥托先生:你的公司做得那么大,又很赚钱,为什么不上市呢?奥托回答:我不愿意我的员工为利润打工。“这句话的内涵非常深刻。”邹果庆说,“他是希望员工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利益。因为这个公司把员工和客户都放在第一,所以它能够长久。”

以客户为中心也是德国企业成功的原因之一。德国著名企业管理学者赫尔曼•西蒙说:“以客户为中心比以竞争为中心更重要。和客户之间保持常年的合作关系是德国企业的长处,这甚至比强大的技术竞争力更有价值。”

位于鲁尔区哈根小镇的卡尔倍可是一家有177年历史的润滑油制造企业。在竞争激烈的行业内,卡尔倍可一直保持着每年15%至20%的稳定增长。CEO汉斯 奥托 弗朗兹(Hans Otto Franz)说,在成熟的润滑油领域,各家产品性能都不错,卡尔倍可能够胜出在于服务。

卡尔倍可有一支专门为客户服务的工程师队伍。一旦客户遇到问题,一个电话、一封邮件,工程师就会马上飞到现场帮助解决。这种为客户提供的“一对一”服务是BP、Shell等国际大型企业做不到的。“它们太大了。”弗朗兹说,“今天这个负责跟进,明天又换另一个,流动率很高。我们的客服人员都是20多年的老员工,和客户是熟人,当他们提出建议或者新的需要时,沟通理解会容易很多。”每三年,卡尔倍可还会组织一次大型研讨会,邀请所有的客户、合作伙伴一起联谊、交流。

在弗朗兹看来,接近客户甚至比营销更为重要。他告诉我们,卡尔倍可的兴趣在于细分市场,而非BP、贝壳等大石油公司引领的原油市场。所以寻找特殊的润滑油解决方案是卡尔倍可的专长,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了解客户的需求,与客户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卡尔倍可为满足客户的不同需要,已经研发出800种产品,每一种产品的小小变化就可以有150种应用。为了生产出能满足特殊要求的润滑油,卡尔倍可每一条生产线都是自己研发、自己制造。

像卡尔倍可如此与客户紧密合作的企业在德国并不是少数。这令施万克对德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不仅有超强的制造能力,我们还有能力把制造和服务结合起来寻求新的解决方案。”他认为,许多专家所期望的建立在网络之上的虚拟型知识社会并没有实现,高价值的服务只存在于工业中心,而非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工业与服务之间的重叠在不断增长,德国企业在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环境

植根于社区,全球地方化 很多德国企业建立在远离市区的小镇,比如西门子医疗器械公司位于纽伦堡附近的厄尔兰根,奥迪总部在巴伐利亚名不见经传的城市英戈尔斯塔特,卡尔倍可在鲁尔区的边缘小镇哈根。这并非偶然。相比在大都市,员工在这里找到另一个工作岗位的可能性要小;另一方面小镇优质劳动力有限,所以企业也更依赖它的员工。这种情况创造了雇员和雇主之间的相互依赖,造就了相互认同,避免了对立关系。

对于当地社区来说,企业通常是最大纳税人,所以居民也很关心企业状况。“如果西门子咳嗽了,那整个厄尔兰根都不会好过。”一位西门子员工说。当地一半以上的居民都是西门子员工。社区尽力让这位“纳税人”心情舒畅,而作为回报它向许多协会、博物馆和文化活动提供赞助。施万克告诉我们,在经济危机期间,各地政府对企业都给予了很有力的帮助。

驻扎在小镇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避免干扰和精力分散。大城市对人的干扰实在太多,要创造出高品质的产品,人需要聚精会神,在安静的环境里更容易做到这一点。

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德国企业将植根于社区的理念发挥在海外拓展上。根据罗兰贝格咨询公司统计,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开发上要明显优于美国、日本企业。2010年,欧洲企业产品的40%销往欧洲以外国家;超过美国或日本企业30%。

任职奥托前,邹果庆是美国新蛋网的中国区总裁,帮助新蛋网开辟中国市场。在进入德国企业后,美国和德国企业不同的全球化方式令他感触颇多。

“美国公司进入中国时使用的是核心式的管理方式。他们的逻辑是我在美国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你在中国刚开始,没有经验,就必须照我的做。所以一般美国企业到中国还是由美国总部说了算。而德国企业—至少奥托集团—就不同。他们会很谦虚地问你认为在中国应该怎么做?经营理念是什么?”

以前邹果庆对德国企业的印象是一板一眼,现在他发现并非如此,在适应国际市场上,德国企业非常灵活。他说:“在德国,奥托有相当多的子公司,其中大多数都由集团直接控制,小部分也是集团占大股权。但在中国,管理层已经表态有一些公司我们没有办法做大股东,可以拥有小股权。这种做法让我觉得公司非常了解他们不能依照德国的做法,必须适应当地的习惯来做事。这样成功的几率会更高。”

中国企业向德国学什么?

中国企业向德国学什么?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德国企业的经验很少被提及。一是因为美国几乎主宰了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和规则制定。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德国企业故事大都平淡,没有惊心动魄的大起大落,不太受媒体欢迎。

德国考察一圈回来,德国企业的性格逐渐明晰。它就像是个稳重又充满活力的中年人,有长远目标、专业技能、精益求精的做事方式以及谦卑态度。

在罗兰贝格汉堡办公室里,我们问施万克:“中国企业能像德国企业学些什么?”

他说:“我不相信一个国家的成功因素可以简单地复制到另一个国家。学习也要适应当地情况。”

的确如此,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环境下,要照搬某国经验很难。我们不敢说,中国直接引进“学徒制”就能解决专业技能人员缺乏问题;或者直接复制双委员会管理系统,就能让中国企业少走弯路。德国企业之所以成功有它的历史和环境原因,而这些经验在中国稍有变形可能就不会奏效,甚至适得其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德国经验就不值得借鉴。那么中国企业究竟能向德国学习什么呢?

我们的答案是:德国企业提供了某些新的关于企业成长甚至个人发展的价值观。过去几十年,中国企业受美国商业文化影响较深,成功变得简单粗暴,似乎上市就是成功,进入全球企业500强就是伟大。在急功近利的社会大环境下,人人都想一夜暴富,希望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利益。近期出现的许多社会和商业事件就是这种思维方式造成的后果。

回头看看很多成功的德国企业,它们不像中国人所追捧的Google、Facebook能在一夜间迅速积累财富,也不像微软、GE那样富可敌国。它们往往偏安一隅,默默地坚持着自己的目标,稳定而专注地在一个领域发展。它们可能是“小公司”,也可能是“慢公司”,甚至还可能看起来是“笨公司”,但稳定的业绩和成长表明它们绝不是“差公司”。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5-6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时间4月30日,美国财政部发布了半年度外汇报告,在这份报告里,美国财政部大篇幅地说了一件事情,那就是:   
人民币兑美元,中长期还应该升值。
白宫亲自出面,确认了这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之战的胜果。
在这一刻,人民币VS美元的空头,中国的,美国的,日本的,统统都被出卖了!
真是情何以堪!
1、美国财政部,立场比中国官方的更红
与半年前那份报告,相对模糊的态度相比,这次美国财政部对人民币应该升值的态度,是很明显的。
  先来看看美国财政部最新的这份汇率报告,是怎么说的。
这份报告,点名了几个国家,包括中国、日本、德国、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其中,最大的篇幅,给了人民币。
  对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这份报告表示:
1、中国每年都有很高的贸易顺差。
2、中美之间贸易,商品贸易2015年相对2014年继续增长,2015年美方统计的数据是3650亿美元,比2014年高出200多亿美元,服务贸易中国逆差300亿美元。
3、支持人民币汇率的核心因素,依然存在:高储蓄率,良好的贸易盈余,全球商品与能源价格的走低。
所以,报告认为,考虑到中国经济的较高速增长,稳定的金融环境,人民币中长期应该升值。
若不看最后的结论的话,这份报告的内容,倒更像是前段时间,中国官方表态的英文版: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的条件。
而美国财政部的口吻,比中国官方的更红一些!
  2、白宫这么滑头,背后是迫不得已
我们知道,官方的明确转向,一般都是在深思熟虑之后,因为官方的表态,有非常强烈的引导市场的意思。
不妨回忆下,在年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之战空前激烈的时候,美国财政部长LEW的表态是什么呢。
他的几次主要表态就是,中国应该保持汇率政策透明,不要干预市场。那么,当时的市场是什么样的呢,是国内外空头认为美元将强势反转,美国加息将接踵而至,人民币对美元会继续大贬值。
国内就不说了,当时笔者身边都是一片抓紧换美元的声音,再不换就晚了,只能徒叹无奈,群羊效应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实在是太明显了。笔者只能告诉咨询的朋友,我是不换的!
国内最悲观的经济学者,认为人民币对美元要掉到20,若认为年底到7.5,那都是属于乐观派了;还有学者在担心,中国外储可能危险,保不住3万亿美元的底线云云(其实,有必要么?)。
美国大鳄们则认为,不说多了,人民币对美元贬值50%,是必须的。连日本央行行长黑田,都站出来了,给中国的央行同行建议,中国应该搞外汇管制,言下之意,不然人民币就大贬值!
索罗斯等美国对冲基金大鳄,则认为多美元、空人民币,是当前最确定性的交易,一些在其他市场亏损的美国基金,更是放出话来,要在空人民币上,挽回其他投资的损失,因为,人民币这块肉实在是太肥了,3万亿美元外储啊!
还不用尽一生中这唯一的一次大机会,使劲空?
那个时候,美国财政部的表态,则被市场认为,是阻止中国央行抛售美元支撑人民币的干预。
这可以说,是当时做空人民币对美元的资金,最大的信心来源之一。
短短几个月,就换了人间。
白宫这么滑头,背后是迫不得已!
  3、强势美元空城计,唱不下去了
在年初人民币兑美元大贬值论,压城欲摧时,政经纵横谈曾经多次谈到,人民币兑美元不会大贬值。
即使从交易行为角度而言,当所有人都一致看空或看多某种资产时,意味着接盘的已经没有了,物极必反。而从更大的政经与大国博弈角度而言,美国的强势美元政策,唱的是一出空城计,而这个空城计最大的对象,就是中国,中国若上当,人民币大贬值最后引起中国自己相互踩踏,那么空城计就会继续唱下去,否则,空城计就会放弃。
在此,引用2月4日政经纵横谈中的一段:
      诸葛亮的这个空城计能唱下去,皆因为诸葛亮深知司马懿,而司马懿不知诸葛亮。
       司马若是了解诸葛,杀进街亭,曹魏统一三国,将会早出至少50年。可怜多少英雄豪杰,因为司马错失良机,在此后的两代人时间里,再垒森森白骨,枉做春闺梦里人!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罗贯中今天若在世,他应该把这首诗,送给美联储!
        因为,一个17万亿美元的经济体,拖着一年2.3%的经济增长(这还是通过修改GDP算法,才得到的),产业前途无处踏足,资产堰塞湖不知如何和谐的情况下,竟然吓得一个11万亿美元的经济体,以1年6.9%的追赶速度,产业升级目的简明的中国资本,胆颤心惊。有人甚至断言,人民币对美元,还要贬值50%。
      
       其实,美国经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迷茫
       因为前无进路,后有追兵。
       前无进路,是因为美国的产业升级,看不到明确的成功方向。3D打印,新能源、生物技术,智能制造,现在看起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获得突破,而中欧日在这个领域,几乎是同步追赶,即使突破,美国也无法获得像当初IT技术那样的压倒性优势。
      目前看来,美国过去八年,最大的突破,最终反而成了自己的陷阱。这个突破就是油页岩技术的突破,让美国从能源进口大国,成了能源出口国,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页岩油产业,成为世界油价大跌的重要导火索,并有可能最终打掉石油美元,而石油美元则是美国资本市场的最大外部支撑之一。
        现在,美国股市与油价高度关联,油价跌美国跌,油价涨,美股涨。这个产业的突破,最终可能会摧毁美国资本市场,以及美元霸权,这恐怕是始料未及的。
  4、这花式打脸实在太疼
2个月过去了,美国经济2016年第一季度收获了比预料差更多的增长,年化只有0.5%,这么看来,美国经济全年的增长,也只有1.5%左右了,比预期的2.5%,要少一个百分点。
而这一切,正是美联储失败的空城计所致,因为在美国国内经济乏力的情况下,强势美元会削弱美国的全球竞争力,最终会给本来就复苏脆弱的美国经济,踩上一脚。
目前,标普500指数中的公司,总销售额继续2年下降,美股崩盘的可能性,比过去7年来的任何时候都要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没有中了美国的空城计,那么,强势美元改弦更张,也就势在必然了。
当然,美联储毕竟为强势美元造势了7年时间,并且在去年12月17日首次加息,打响了发令枪,现在却突然要掉头,颜面何在!所以,这将是一次痛苦的回头路。在上期的政经纵横谈中,笔者曾经谈到,美日罕见联手,斩杀美元多头:
“绝非巧合,而可能是一次无奈的抱团。
      它不仅意味着,缠斗近半年的人民币美元汇率之战,基本告一段落,人民币暂胜。同时也意味着,美日要重走回头路:也就是,通过资源与大宗商品的上涨,来避免金融危机!尤其是美国,随着其经济复苏假象的逐渐暴露,随着人民币挺过年初的鏖战,将不得不逐渐抛弃强势美元的幻想。
       这回头路,走得是一个,欲说还休,欲走还留。”
所以,这一次,美联储啪啪啪,对着所有的主要贸易伙伴,开出不得鼓励贬值的警告。言下之意,欧元、人民币、韩元、日元、澳元升值,都是美国愿意看到的事情。
就差直白地说:
美元该贬值,但不要逼我降息或者QE好嘛,这花式打脸实在太疼啊!
此刻,那些还在人民币对美元空头仓位上硬扛的大佬们,恐怕只能感叹时运不济了,这是不知趋势变化的必然结果。
真所谓,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5-10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日的 win10

兼容性那么差,很多软件都挂球了,

早知道不升级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5-10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日报再访权威人士:经济L型要持续几年,不能加杠杆硬推


 时隔四个月,权威人士再度发声谈论中国经济。
  9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在头版转二版刊登了权威人士专访《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指出,要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能也没必要用加杠杆的办法硬推经济增长。
  权威人士表示,中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
  这已经是权威人士自去年5月以来第三次以这种形式把脉中国经济了。第一次是2015年5月25日刊登的《五问中国经济》,第二次是2016年1月4日刊登的《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有意思的是,前两次权威人士观点见报之后,A股均出现一波下跌。第一次专访之后,股市在6月中旬见顶回落;今年1月4日文章发布当天,沪指暴跌6.86%,深成指跌8.20%。

  以下为人民日报文章全文: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一季度,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实现了经济发展、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较好开局,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对于调整中的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干?本报记者近日再次独家采访了权威人士,为中国经济问诊把脉。

  一、经济形势怎么看?

  ■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符合预期,有些亮点还好于预期。但经济运行的固有矛盾没缓解,一些新问题也超出预期。很难用“开门红”“小阳春”等简单的概念加以描述
  ■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
  ■“退一步”为了“进两步”。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即使不刺激,速度也跌不到哪里去
  ■对一些经济指标回升,不要喜形于色;对一些经济指标下行,也别惊慌失措
  问: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7%,仍运行在合理区间,好于市场预期。同时,其他一些经济指标也明显出现暖色。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实现了“开门红”,有人认为是进入了“小阳春”,更有乐观者认为中国经济已触底,将呈现U型反转。这是不是说明经济发展大趋势发生了变化?对于中国经济短期和中长期的走向,您的判断是什么?

  权威人士:总的看,今年开局的经济形势平稳。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符合预期,有些亮点还好于预期。但是,经济运行的固有矛盾没缓解,一些新问题也超出预期。因此,很难用“开门红”“小阳春”等简单的概念加以描述。到底怎么看?还是要坚持两点论,还是要结合发展阶段和国际背景来看。
  从一季度形势看,我们希望稳的方面,稳住了,有些甚至还出现意想不到的回升。一季度GDP增长6.7%,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平稳增长。经济金融风险总体可控,社会大局稳定。部分工业品价格有所回升,工业企业效益由降转升;固定资产投资加快,新开工项目大幅增长;房地产市场供销两旺,去库存明显加速。
  我们希望进的方面,也有了新进展。服务业比重继续提升,新模式、新业态竞相涌现,一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快速增长,居民消费不断升级,“五一”小长假国内旅游火爆,长三角、珠三角等主动适应新常态、注重需求分析、追求创新和质量效益的地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加强。尤其是各地区各部门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按照中央的要求主动开展工作,成效正在逐步显现。
  然而,不可否认,我们面临的固有矛盾还没根本解决,一些新的问题也有所暴露。“稳”的基础仍然主要依靠“老办法”,即投资拉动,部分地区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特别是民营企业投资大幅下降,房地产泡沫、过剩产能、不良贷款、地方债务、股市、汇市、债市、非法集资等风险点增多。一些市场化程度较低、产业低端、结构单一的地区,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就业问题凸显,社会矛盾有所加剧。因此,在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而不是周期性的情况下,“进”才是“稳”的根基。“进”,就是解决经济运行中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问题,这需要时间,目前还处在起步期,新动力还挑不起大梁。
  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
  我要强调的是,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今后几年,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难以出现根本改变,经济增长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一旦回升就会持续上行并接连实现几年高增长。“退一步”为了“进两步”。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即使不刺激,速度也跌不到哪里去。对此,一定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一些经济指标回升,不要喜形于色;对一些经济指标下行,也别惊慌失措。
  ■分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有的资源开始寻找新去处,这就产生了创新;有的比较迟钝,还停留在原处等着熬着,指望着什么时候“风水轮流到我家”
  ■在新常态下,我们最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动力、形成新结构,这意味着分化越快越好
  ■无论是地区、行业还是企业,总有一部分在“二八定律”的分化中得到“八”的好处,脱颖而出,前景光明

  问:在经济回暖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当前经济运行分化趋势愈益明显,东部沿海地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强劲,但东北和中西部地区一些资源型省份的经济依然比较困难,有外电称为“两个世界”。这种走势分化传递出什么信号?
  权威人士:分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往往向高收益领域集中,出现产业同构化趋势,一段时间后,就会形成产能过剩,产生过度竞争,超额利润消失。此时,有的资源开始寻找新去处,这就产生了创新;有的比较迟钝,还停留在原处等着熬着,指望着什么时候“风水轮流到我家”。这两种情况形成的分化趋势,是规律使然。
  在新常态下,我们最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动力、形成新结构,这意味着分化越快越好。无论是地区、行业还是企业,总有一部分在“二八定律”的分化中得到“八”的好处,脱颖而出,前景光明。还有一部分,尝到苦头,但也汲取了教训,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了。我看也不是什么坏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开始加速分化,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一批有活力的地区、有竞争力的行业企业、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分化加快,我国进入新常态,国内的经济分化进一步加剧。去年,中央在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时提出,凡是主动适应新常态、重视创新和质量效益的,发展态势都比较好;反之,压力都比较大。今年这个趋势还在延续,甚至在加剧,确实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在可预见的未来,在经济分化中,我国将不断冒出更有活力的地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和企业,但有些地区、行业和企业日子也会越来越难熬。与其苦熬,不如苦干。现在这些地区、行业和企业的干部群众正在抛弃幻想,自立自强,主动促改革抓创新,力争迎头赶上。

  二、宏观调控怎么干?
  ■促进宏观经济健康发展,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招数都要用,但在不同阶段,侧重点和着力度是不一样的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供给侧是主要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强、必须作为主攻方向。需求侧起着为解决主要矛盾营造环境的作用,投资扩张只能适度,不能过度,决不可越俎代庖、主次不分

  问:从一季度情况看,固定资产投资的回升,对于经济企稳发挥了关键引领作用。有一种观点认为,短期刺激仍然好用、管用、还要继续用。对此您怎么看?做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总思路如何把握?
  权威人士:这是大家议论比较多的一个问题,也是国际上高度关注的问题。能不能把握好这个问题,既影响眼前,又涉及长远。
  促进宏观经济健康发展,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招数都要用,但在不同阶段,侧重点和着力度是不一样的。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是正确理解中央提出的“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句话,也就是说,供给侧是主要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强、必须作为主攻方向。需求侧起着为解决主要矛盾营造环境的作用,投资扩张只能适度,不能过度,决不可越俎代庖、主次不分。
  做好经济工作,必须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当前,落实好以上新理念、总基调、大思路,宏观政策要突出三个要求:
  一是适度扩大总需求,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把握重点、节奏、力度。
  二是坚定不移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眼于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
  三是注重引导良好发展预期,增强各方面对经济发展的信心。
  在工作中要做到“两个确保”:
  一是确保中央已定的政策不走样、不变形。要全面、准确、不折不扣地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稳健的货币政策就要真正稳健,积极的财政政策就要真正积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就要更加突出。
  二是确保中央的政策落地生根。中央多次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把今年的经济政策真正落地。适度扩大总需求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得到各方广泛认可,只有扎实向前迈进,才能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问题,使经济形势不断朝着好的方向转化。
  ■树不能长到天上,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控制不好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负增长,甚至让老百姓储蓄泡汤
  ■不能也没必要用加杠杆的办法硬推经济增长。最危险的,是不切实际地追求“两全其美”,盼着甘蔗两头甜,不敢果断做抉择
  ■我们明确了股市、汇市、楼市的政策取向,即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作为保增长的手段
  ■保持战略定力,多做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事情,避免用“大水漫灌”的扩张办法给经济打强心针,造成短期兴奋过后经济越来越糟
  ■要把控好“度”,既不过头,也防不及。即使方向正确、政策对路,一旦用力过猛,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酿成风险

  问:一季度的成绩单显示,一些问题正在得到化解,另一些问题又露出苗头;经济工作面临“两难”“多难”和“一果多因”“一因多果”的复杂性。那么,宏观调控的着力点究竟应该放在哪里?
  权威人士:俗话讲,“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困难,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困难,这很正常。问题在于如何准确判断困难的性质,采取正确措施加以解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秉承“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理念,坦然正视困难、积极克服困难,勇于闯关夺隘、爬坡过坎,一点一点攻坚破冰,一年一年发展壮大,一步一步走了过来。
  当前,确实存在一些“两难”或“多难”的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一方面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另一方面实体经济高杠杆,如果急于克服下行压力,杠杆率就会进一步提高,怎么办?那就要具体分析问题的性质,看看哪个问题更是要害。
  我国劳动力总量逐年减少,产业结构在优化调整,即使经济出现较大幅度下行,社会就业也能保持总体稳定,何况我国经济也下行不到哪里去!所以中央一直强调不以增速论英雄。但是,杠杆问题就不一样了。树不能长到天上,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控制不好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负增长,甚至让老百姓储蓄泡汤,那就要命了。这么一比较,就知道工作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哪儿,就知道不能也没必要用加杠杆的办法硬推经济增长,“两难”也就成了“一难”。最危险的,是不切实际地追求“两全其美”,盼着甘蔗两头甜,不敢果断做抉择。比如,一些国家曾长期实施刺激政策,积累了很大泡沫,结果在政策选择上,要么维持银根宽松任由物价飞涨,要么收紧银根使泡沫破裂,那才是真正的“两难”,左右不是!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就明确了股市、汇市、楼市的政策取向,即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作为保增长的手段。股市要立足于恢复市场融资功能、充分保护投资者权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加强发行、退市、交易等基础性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严厉打击内幕交易、股价操纵等行为。汇市要立足于提高货币政策自主性、发挥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在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同时,逐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有弹性的汇率运行机制。房子是给人住的,这个定位不能偏离,要通过人的城镇化“去库存”,而不应通过加杠杆“去库存”,逐步完善中央管宏观、地方为主体的差别化调控政策。

  找到了着力点,在操作上还要把握好两点:
  一是避免短期化行为。全球经济要从国际金融危机中走出来,需要经历一个较长过程。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是一场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持久战。在这样的形势下,必须保持战略定力,要树立信心,坚定战胜困难的决心,保持滴水穿石的耐心,多做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事情,避免用“大水漫灌”的扩张办法给经济打强心针,造成短期兴奋过后经济越来越糟。
  二是避免不适度。无论是需求政策还是供给政策,无论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还是结构政策,无论是发展政策、改革政策还是社会政策,都要把控好“度”,既不过头,也防不及。即使方向正确、政策对路,一旦用力过猛,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酿成风险。比如,恢复房地产市场正常运行,去掉一些不合时宜的行政手段是必要的,但假如搞大力度刺激,必然制造泡沫,这个教训必须汲取。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推?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往远处看,也是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线”,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
  ■目前,一些方案已基本成型。接下来中央还要专题研究,并尽快推动贯彻落实
  ■“五大任务”是一个系统设计,每项任务都很吃重。从具体操作看,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问: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国内社会普遍关注。这项改革是否已形成一揽子成熟的工作方案?从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下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权威人士: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往远处看,也是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线”,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从全球看,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结构性改革才是走出眼前困境的根本之策,但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西方国家多党执政的痼疾,没几个政治家敢于真正付诸行动,结果是“心想”而“事不成”。我们有制度优势,一定要形成共识、狠下决心,马不停蹄向前走,千方百计抓落实,扎实作为见成效。
  去年以来,中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理论思考到具体实践,都作了全面深刻阐述,从顶层设计、政策措施直至重点任务,都进行了全链条部署。在今年1月份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专题研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提出了“五个搞清楚”,即搞清楚现状是什么,搞清楚方向和目的是什么,搞清楚到底要干什么,搞清楚谁来干,搞清楚怎么办。
  按照这样的要求,中央各部门紧锣密鼓,认真细致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目前,一些方案已基本成型,针对性较突出、政策措施较明确,可操作性也较强。接下来中央还要专题研究,并尽快推动贯彻落实。同时,各地也主动积极开展工作,广东、重庆、江苏、浙江、山西等陆续发布了本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不少企业已迈出实质性步伐,主动抑制盲目扩张冲动,收缩战线、突出主业,有的已从“减量提质”转为“量质双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是一个系统设计,每项任务都很吃重,各项任务之间有关联互补作用,都要统筹兼顾,动态优化,积极推进。从具体操作看,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各阶段也要有不同的着力点。年初以来,一些政策已陆续出台,比如,降成本的措施不断充实,补短板的力度不断加大。下一段,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等措施也会向纵深推进。这项工作的“减法”色彩较浓,不可避免涉及人和钱,即就业和债务问题,难度和要求都比较高。
  ■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更多地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好决定性作用。但“解铃还须系铃人”,减少行政干预离不开政府自我革命
  ■那些本身没有行政干预、市场机制发挥较好的领域,就别再去指手画脚了

  问:年初至今,去产能、去库存开始在一些地方初显成效,但行政干预在其中担当着重要角色,由此引发一些争论,甚至有舆论质疑“去产能”是“一刀切”“搞摊派”“计划经济老一套”。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行政手段是否必要?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应当怎么摆?
  权威人士:这里要厘清目的和手段的关系问题。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更多地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好决定性作用。但是靠什么手段能做到这一点?“解铃还须系铃人”,减少行政干预离不开政府自我革命。比如,减少对“僵尸企业”的补贴,不靠行政命令、单靠市场行吗?
  当然,那些本身没有行政干预、市场机制发挥较好的领域,就别再去指手画脚了。比如,消费品领域市场化程度高、竞争相对充分,市场能够自动出清,他们去不去产能完全可以依靠市场调节。一句话,不管用哪种手段,最终都是为了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把握好的关键点。
  完成“五大任务”,各级政府要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带头作为:
  去产能,各地要明确具体任务和具体目标,加大环保、能耗、质量、标准、安全等各种门槛准入、制度建设和执法力度;处置“僵尸企业”,该“断奶”的就“断奶”,该断贷的就断贷,坚决拔掉“输液管”和“呼吸机”。
  去杠杆,要在宏观上不放水漫灌,在微观上有序打破刚性兑付,依法处置非法集资等乱象,切实规范市场秩序。
  去库存,要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健全农民工进城的财税、土地等配套制度。
  降成本,就要把整体税负降下来,把不合理的收费取消掉,把行政审批减下来。
  补短板,就要注重脱贫攻坚的精准度,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钱从哪里来、投到哪里去”的体制机制。
  ■短期内,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可能存在矛盾。处理好“稳”与“调”的关系,关键是把握好“度”,掌握正确的方法论,把深化改革作为主要抓手
  ■依靠过剩产能支撑的短期经济增长不仅不可持续,而且承受的痛苦比去掉这些产能要更大、痛的时间会更长
  ■要加减乘除并用。在去掉无效产能的同时,也要增加有效供给,培育新的发展动力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相当多的地区包括一些中西部地区,让人感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问:现在对去产能、去杠杆有些疑虑,认为与稳增长存在一定冲突,会加大经济下行压力,这个问题怎么看?市场出清了,后面能否接得住接得好?
  权威人士: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处理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
  从长期看,稳增长与调结构是一致的,结构调整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和保障,去产能、去杠杆有助于结构优化和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对这一点,大家有很强的共识。但在短期内,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可能存在矛盾。例如,去产能或许会影响一些地方的GDP和财政收入,去杠杆会使一些风险显性化。但如果不去,不要说长期稳不住,短期效果也越来越差,“僵尸企业”会越来越多,债务越积越重,加剧财政金融风险。处理好“稳”与“调”的关系,关键是把握好“度”,掌握正确的方法论,把深化改革作为主要抓手。
  必须明确,依靠过剩产能支撑的短期经济增长不仅不可持续,而且承受的痛苦比去掉这些产能要更大、痛的时间会更长。比如,一些产能过剩领域的企业,亏损加大,拖欠的工资增多,银行很痛苦,职工也很痛苦,而且越拖越痛苦。怎么办?长痛不如短痛。对这些企业进行“清盘”,既可以释放出土地、信贷等稀缺资源,也使这些企业的职工在纳入社保、接受培训后走上新岗位,看到新希望。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减乘除并用。在去掉无效产能的同时,也要增加有效供给,培育新的发展动力。这既需要决心,也需要咬定青山的努力、实实在在的政策。实践证明,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相当多的地区包括一些中西部地区,在这轮发展中,孕育了一大批新动力,显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感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不过,个别地方旧的矛盾、历史负担较大,短期调整确实难以见效,但也得迈开步子,“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四、预期管理怎么办?

  ■稳预期的关键是稳政策,不能摇来摆去
  ■要善于进行政策沟通,加强前瞻性引导,提高透明度,减少误读空间,及时纠偏,避免一惊一乍,不搞“半夜鸡叫”
  ■我们的成绩和不足都摆在那里。对成绩不能说过头,对问题不能视而不见,甚至文过饰非,否则会挫伤信心、破坏预期
  问:这几年,对于经济发展前景的预期不是很稳定,乐观情绪与悲观论调并存。从中可见,对经济现状和市场行为的深入研究还不够,存在“观点偏执”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好社会心理预期?生有,也不是无关痛痒,它来自现实,又影响着现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本质上是预期管理。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更加复杂多变,导致预期不确定性加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注重加强预期引导。

  怎么稳预期?关键是稳政策。
  首先,大政方针不能动摇,核心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一点,中央从来没变过,而且多次重申,内涵越讲越清楚,各地各部门都要准确把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其次,宏观经济政策不能摇来摆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导向越明确,落实越有力,市场预期就越好。反之,如果我们还走需求刺激的老路,市场就会担心迟疑、无所适从。
  第三,要善于进行政策沟通,加强前瞻性引导,提高透明度,说清政策目的和涵义,减少误读空间,及时纠偏,避免一惊一乍,不搞“半夜鸡叫”。
  还有,提高舆论引导的可信度也很重要,必须实事求是,拿捏好分寸。我们的成绩和不足都摆在那里,适当的正面宣传对引导预期、提振信心是必要的,但是,对成绩不能说过头,对问题不能视而不见,甚至文过饰非,否则会挫伤信心、破坏预期。对学术上、专业性的不同意见,要允许各抒己见,鼓励从专业层面展开讨论,真理越辩越明,对稳定预期也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不但要肯干、敢干,还要能干、会干,这就需要更好地发挥三个“关键少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让企业家既有“恒产”又有“恒心”。建立“亲”和“清”的新型政商关系,把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在一些具体政策执行上,不要盲目翻旧账,使创业者有安全感

  问:在当前经济大环境下,人的作用更为重要,特别是“三种人”,即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在您看来,这些群体的积极性有没有激发出来?怎样形成全面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合力?
  权威人士: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不但要我们肯干、敢干,还要我们能干、会干,这就需要更好地发挥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现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大家有了方向,有了希望,工作积极性越来越高,能干、会干的人越来越多,成效也会越来越明显。同时,也要看到,不理解、不适应的现象依然存在,发挥上述三个“关键少数”的作用,还要做大量工作。
  企业家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供给体系适应能力的主导力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须发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包括面广量大的民营企业家。现在最关键的是通过保护产权、知识产权,使企业家既有“恒产”又有“恒心”。要建立“亲”和“清”的新型政商关系,把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在一些具体政策执行上,不要盲目翻旧账,使创业者有安全感。

  五、经济风险怎么防?
  ■今年伊始发生的股市汇市动荡,反映出一定的脆弱性。要避免把市场的这种“超调”行为简单理解成只是投机带来的短期波动,而要从整个金融市场的内在脆弱性上找原因
  ■在现实情况下,要彻底抛弃试图通过宽松货币加码来加快经济增长、做大分母降杠杆的幻想。对各类金融市场存在的风险隐患,监管部门要密切配合,摸清情况,做好预案

  问:去年至今,银行业利润下滑和不良资产率上升颇受关注。一季度资本市场也一度发生较大波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能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权威人士: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个核心出了问题会拖累全局,会拖累全面小康的实现。尽管我国金融风险整体可控,特别是银行体系总体抗风险能力较强,但今年伊始发生的股市汇市动荡,也反映出一定的脆弱性。要避免把市场的这种“超调”行为简单理解成只是投机带来的短期波动,而要从整个金融市场的内在脆弱性上找原因。其中,高杠杆是“原罪”,是金融高风险的源头,在高杠杆背景下,汇市、股市、债市、楼市、银行信贷风险等都会上升,处理不好,小事会变成大事。
  当前,最重要的是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去杠杆。在利用货币扩张刺激经济增长边际效应持续递减的情况下,要彻底抛弃试图通过宽松货币加码来加快经济增长、做大分母降杠杆的幻想。对各类金融市场存在的风险隐患,金融监管部门要密切配合,摸清情况,做好预案。目前银行坏账处于上升趋势,是经济问题在金融部门的必然反映。只要我们勇于面对,主动应对,不掩盖和拖延风险,结果就没那么可怕。
  ■对那些确实无法救的企业,该关闭的就坚决关闭,该破产的要依法破产,不要动辄搞“债转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组,那样成本太高,自欺欺人,早晚是个大包袱
  ■“保人不保企”,把人员的安置作为处置“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重中之重。能培训的培训,能转岗的转岗,确实不能转岗的要做实做细托底工作

  问:伴随“去产能”,部分地区和企业出现人员下岗,这在钢煤行业更突出,甚至有一些地方出现群体性事件。请问“去产能”是否会给就业带来冲击,进而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应该怎样妥善处置?
  权威人士:稳定和扩大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就业形势总体是稳的,没出现大的波动。同时,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结构性问题,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高技能人才短缺,技能较差的简单劳动力有所过剩,劳动力市场正发挥调整功能,但更要紧的是加强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当前就业领域最突出的问题是,对“僵尸企业”的处置、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会引起下岗压力显性化。这轮下岗的行业和地区较集中,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其中很多是40—50岁职工。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相关政策,讲究工作方法,稳妥审慎地去产能:
  一是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人不保企”,勇于处置“僵尸企业”。我们强调要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但对那些确实无法救的企业,该关闭的就坚决关闭,该破产的要依法破产,不要动辄搞“债转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组,那样成本太高,自欺欺人,早晚是个大包袱。
  二是要把人员的安置作为处置“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重中之重。能培训的培训,能转岗的转岗,确实不能转岗的要做实做细托底工作。要有人文关怀,带着感情,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既帮他们解决好生活困难,又助他们提高再就业能力。这次产能过剩带来的一大教训是,距离上一轮国企改革10多年后,国企“人浮于事”仍很严重,职工“下不来”“裁不掉”,企业办社会、政企不分、企社不分的问题依然突出。本轮国企改革一定要在这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真正把国企建成能面对市场竞争、以质量效益为导向的现代企业。
  ■社会上认为通胀的人在增加,认为通缩的也不少,各有各的理由。还不能匆忙下结论
  ■保持警觉,密切关注价格的边际变化,尤其是工业品、消费品、资产的价格及其相互作用。对部分食品涨价问题,既要加强调配、保障供给,也不能反应过度,干扰价格信号

  问:今年以来,肉价菜价走高,老百姓很关注,也有担忧。如何既防范可能出现的通胀风险也注重防范通缩风险?
  权威人士:处理好物价问题,是宏观调控的永恒主题。
  从全球经济看,美国开始警觉通胀的迹象,而欧洲、日本都在全力反通缩,新兴市场国家的情形各不一样,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从我国来看,价格形势也趋于复杂。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下降的过程中,钢材、煤炭等价格明显反弹。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总体稳定的情况下,猪肉、鲜菜价格大幅上涨且在春节后仍居高不下,这段时间鲜菜价格已大幅回落,猪肉价格受“猪周期”影响可能还会延续一阵。此外,一二线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较快,部分服务领域价格持续上涨。面对这样的形势,社会上认为通胀的人在增加,认为通缩的也不少,各有各的理由。
  依我看,还不能匆忙下结论。一方面,产能过剩依然严重,工业品价格总体下降的趋势一时难以根本改变,物价普遍大幅上涨缺乏实体支撑;另一方面,市场流动性充裕,居民消费能力旺盛,出现严重通缩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是,我们必须保持警觉,密切关注价格的边际变化,尤其是工业品价格、消费品价格、资产价格及其相互作用。对部分食品涨价问题,既要加强调配、保障供给,也不能反应过度,干扰价格信号,对城市低收入群体,各级政府要及时跟进补贴政策,做好托底工作。(华尔街见闻 祁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5-10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来了 雷曼就是这么破产



 股神巴菲特曾经说过,“金融衍生品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什么是金融衍生品,为什么是金融衍生品
  “超级银行集团与其他公司通过衍生品合约交易风险并在其资产负债表上保留大量的秘密资产。这可以帮助银行绕过资本要求限制从而放出更多的贷款。反过来也可以让银行进行更多的交易,但是这同样意味着一旦市场出现任何动荡,那么银行将会迅速破产。雷曼兄弟就是这样破产的,其借贷规模要超过其自身储备的30倍。在这样的情况下,仅仅3%的损失就会让雷曼兄弟损失全部的储备,公司轰然倒塌,完全破产。雷曼兄弟的衍生品杠杆水平是不可理喻的。他们的杠杆高达30倍,这简直是疯了。”

  谁是雷曼兄弟,他们发生了什么?
  雷曼兄弟有着悠久的历史。德国移民Henry Lehman在1844年于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开了一家小杂货店。1850年,Henry Lehman和他的兄弟Emanuel和Mayer建立了雷曼兄弟公司。

  随着美国经济逐渐成为全球第一强国,雷曼兄弟也随之快速发展。发展过程中,雷曼兄弟经受了很多次挑战:1800年代的铁路破产,1930年的大萧条,两次世界大战,1994年从美国运通独立出来之后的资本短缺以及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倒闭以及1998年的俄罗斯债务违约,雷曼兄弟都安然度过。但是尽管从前几次的危机中全身而退,但是雷曼兄弟却倒在了美国次贷危机中。当年毫不犹豫的一头扎进次级贷款市场被证明是灾难性的决定。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6390亿美元的资产和6190亿美元的债务,雷曼兄弟的破产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破产案件,其资产规模远超之前的世界通讯和安然公司。破产时雷曼兄弟是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拥有25000名员工。

  雷曼兄弟是全球最大的衍生品交易金融机构。金融衍生品是一种从资产,例如股票和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获得收益的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基金经理、企业和政府使用衍生品来管理他们相对敞口下的资产波动性。雷曼兄弟破产时,公司的名义衍生品投资组合达到了35万亿美元。

  从2004年至2007年,雷曼兄弟和德意志银行疯狂的投资金融衍生品。两家公司通过金融衍生品敞口迅速扩张。当雷曼兄弟和德意志银行因为上万亿的金融衍生品交易而出现问题时,所有人都陷入了麻烦。雷曼兄弟的股价经历大跳水,从2007年的25美元下跌至2009年初的10美分,雷曼兄弟破产。此外,今天雷曼兄弟的股价仅为12美分。德意志银行灾难性的衍生品敞口使得其股价从2007年的135美元暴跌至今天的17美元,跌幅高达87%。因为德意志银行对于衍生品的巨大敞口,其股价似乎正在复制雷曼兄弟的道路


有趣历史:当雷曼兄弟破产后,其持有35万亿美元的衍生品敞口。将这一数字与今天德意志银行高达75万亿美元的衍生品敞口相比,这就会明白为什么德意志银行当前的股价是毫无意义的,并将在近年中逐步下跌。事实是,5月3日,德意志银行股价在纽约交易所早盘交易中下跌已经超过6%。

  事实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说,“金融衍生品就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全球范围内这种金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规模有多大呢?


全球金融衍生品规模比较图:美国货币供应量15万亿美元,全世界GDP总量50万亿美元,全球股市和债市总值100万亿美元,衍生品规模1500万亿美元。

  全球衍生品达到了1500万亿美元的规模,这就是个定时炸弹。

  151,500,000,000,000,000,相当于地球上的每个人拥有20万美元的衍生品。

  传奇的雷曼兄弟金融帝国已经消亡,埋葬于华尔街墓地之中。而德国的金融巨头——德意志银行却仍在复制雷曼兄弟当年毁灭的神话。

  现在应该担心德意志银行么?

  “72.8万亿美元的全球衍生品敞口为全球最大规模,” 这不是摩根大通或是其他机构所给出的预测数字,而是德意志银行自己给出的预测数字。



德国GDP总量2.7万亿欧元,德意志银行衍生品敞口为55.6万亿欧元
  金融世界末日正在接近:美国银行拥有247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敞口。

  以下是美国各大银行的数字:
  花旗集团:总资产超过1.8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品超过53万亿美元;
  摩根大通:总资产超过2.4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品超过51万亿美元;
  高盛:总资产不到1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品超过51万亿美元;
  美国银行:总资产超过2.1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品超过45万亿美元;
  摩根士丹利:总资产不到1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品超过31万亿美元;
  富国银行:总资产超过1.7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品超过6万亿美元;
  今天,全美6大主要银行的杠杆高达24倍(237万亿美元的衍生品对仅为10万亿美元的总资产)。更疯狂且致命的是德意志银行,1.6万亿美元的总资产却拥有75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敞口。可悲的德意志银行杠杆达到了47倍。这简直就是自杀。

  指出这一情况是疯狂的是有原因的。假设这些衍生品投资损失达到4%,这可能就意味着美国6家主要银行将会全部破产。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是不可理喻的,完全是自杀行为。德意志银行的问题更大,如果衍生品投资损失达到不到3%,那么德意志银行将会立刻破产,就像雷曼兄弟一样。

  可以肯定,如果那一天到来将绝对是金融世界末日。

  股神巴菲特的警告就是福音:“金融衍生品就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一天,我这个逗逼新的一天,哈哈哈哈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1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6-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5-13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股票没有A片好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95 天

发表于 2016-5-13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govyvy 发表于 2016-5-13 15:33
股票没有A片好看,

角度不同,视觉也不同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1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vyvy 于 2016-5-15 20:32 编辑

来源 |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作者 | 彼得·林奇

令人吃惊的是投资者情绪转变之迅速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甚至即使事实根本没有任何改变。投资者不断地在三种情绪之间变化:担心害怕、洋洋得意、灰心丧气。

投资的窍门不是要学会相信自己内心的感觉,而是要约束自己不去理会内心的感觉。只要公司的基本面没有根本的变化,就一直持有你手中的股票。

这是所有问题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我认为股票投资成功所必须的个人素质应该包括:耐心、自立、常识、对于痛苦的忍耐力、心胸开阔、超然、坚持不懈、谦虚、灵活、愿意独立研究、能够主动承认错误以及能够在市场普遍性恐慌之中不受影响保持冷静的能力。

要想取得股票投资的成功,一个非常重要的个人素质是要有能力在得到的信息不完全,不充分以及得到的信息不完全准确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策。华尔街的事情几乎从来不会十分明朗,或者说一旦事情明朗化时,再想要从中谋利已为时太晚,那种需要知道所有数据的科学思维方式在华尔街只会一再受挫。

最后,至关重要的是你要能够抵抗得了你自己人性的弱点以及内心的直觉。绝大多数投资者内心的一个秘密角落都隐藏着一种自信,觉得自己拥有一种预测股票价格、黄金价格或者利率的神奇能力,尽管事实上这种虚妄的自信早已一次又一次地被客观现实击得粉碎。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每当大多数投资者强烈地预感到股价将会上涨或经济将要好转时,却往往是正好相反的情况。

《投资者的智能》(Investor’s Intelligence)通过追踪时事通讯对投资者的情绪进行了跟踪调查,根据这项调查刊登的文章表明,在1972年年底股市即将大跌时,投资者的情绪却空前乐观,只有15%的投资顾问认为熊市即将来临。在1974年股市开始反弹时,投资者的情绪却空前低落,65%的投资顾问都担心最糟糕的情况即将发生。1977年在市场将要转为下跌之前,只有10%的人认为熊市将至。在1982年大牛市行情开始时,55%的投资顾问预测是熊市行情,而就在1987年的10月19日大跌前,80%的投资顾问却预测大牛市行情即将再次来临。

问题并不在于投资者以及他们的投资顾问长期以来一直非常愚蠢或者反应迟钝,而在于他们得到信息时,原来的信息所反映的事实现在可能已经发生了改变。当大量的正面金融消息慢慢传播开来,以至于绝大多数投资者对未来短期内的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时,其实经济已经很快就遭受严重打击。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能够解释为什么投资大众们对股市最为担心时,股市往往表现最好(例如: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而在大众对股市最为乐观时,股市表现反而往往最差(例如: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及最近发生在1987年秋天的这次下跌)。

令人吃惊的是投资者情绪转变之迅速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甚至即使事实根本没有任何改变。在1987年10月股市大崩盘前一两个星期,那些商务旅行者驾车穿过亚特兰大时,看到新建的高楼大厦雄伟壮观,他们彼此之间高声赞叹:“哇!真是一片欣欣向荣啊。”股市大崩盘发生才几天之后,我敢肯定同样是那些旅行者看着同样的高楼大厦时却会这样说:“哎,这个地方一定有许多问题。他们怎么可能把这些公寓全部都卖出去,怎么可能把所有的商业办公楼全部都租出去呢?”

人类内在的本性让投资者的情绪成了股市的晴雨表,投资者不断地在三种情绪之间变化:担心害怕、洋洋得意、灰心丧气。

在股市下跌后或者经济看来停滞不前的时候,这些股票投资者就会变得对股市非常关注,由于过于担心股市进一步下跌,以至于他们没有胆量趁机以低价买入好公司的股票;在股市开始上涨时,他们以较高的价格买入股票,他们的股票也会随着股市上涨而上涨,于是他们就开始洋洋自得起来,而其实这个时候他们更应该对公司的基本面给予充分关注,但他们却并没有这样做。最后,他们的股票不断下跌直到跌至买价以下时,他们开始灰心丧气,决定放弃投降,慌慌张张地就把股票给低价卖掉了。

一些人自诩为“长期投资者”,但是一旦股市大跌(或者是稍微上涨)他们马上就从“长期投资”变成了短期投资,在股市大跌时宁愿损失极大也会恐慌性全部抛出,或者偶尔能够得到一点点小利时也会迫不及待地将股票全部抛出。在波动不定的股市中,投资者很容易陷入恐慌。从我曾经掌管过麦泽伦基金以来,这个基金在8次熊市时期基金单位净值曾下跌过10%~35%,1987年8月这个基金的净值上涨了40%,而到11月份又下跌了11%。经过这一番折腾,一年下来我们的投资收益只有1%,这才勉强维持了我从不亏损的投资记录——上帝保佑但愿我总有这种好运。

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说,平均每年一只股票的平均价格波动率为50%,如果这是真的,显然在这一个世纪中这种情况都是真的,那么目前任何一只卖价为50美元的股票在未来12个月中都有可能涨到60美元或者跌倒40美元。换言之,这只股票这一年中的最高价(60美元)将比最低价(40美元)高50%。如果你是这样的投资者,忍不住在50美元的价格时将股票买入,在上涨到60美元时又买入了更多的股票(“看,我说对了吧,这只股票将会继续上涨”),然后在令人绝望的40美元价位时讲股票全部卖出(“我想我错了,这只股票将会继续下跌”),那么阅读再多的如何进行股票投资的书籍也没有用。

一些人把自己想象成逆向投资者,认为当其他的投资者都向左转时他们采取相反的做法向右转就能大赚钱一笔,但其实他们总是等逆向投资已经非常流行以至于逆向投资成了一个被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时,才会变成逆向投资者。真正的逆向投资者并不是那种与人人追捧的热门股对着干的投资者(例如卖空一只所有人都在买入的股票),真正的逆向投资者会耐心等待市场热情冷却下来,然后再去买入那些不再被人关注的公司股票,特别是那些让华尔街感到厌倦无聊的公司股票。

当投资大亨E.F.赫顿(E.F.Hutton)讲话时,每个人都洗耳恭听,而这恰恰正视问题所在,这时每个人应该做的反而是赶紧躺下睡觉,在听到有人预测市场走势的时候,最重要的技巧不是静静聆听,而是打起呼噜睡大觉。

如果你不能这样做的话,那么你让自己财富净值不断增加的唯一希望是采纳石油大亨J.保罗·格蒂(J.Paul Getty)的成功秘诀:“早起,努力工作,找到油井,你就会飞黄腾达。”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5-19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思考:克服种种“锚定心理”

   闲来一坐s话投资

(2016年5月11日)



    何谓锚定心理?
    查了一下百度,——本来,近期因为魏则西事件影响,在我看来很纯洁的“度娘”原来也受到了铜臭的玷污,因此想放弃不用她了,不过,还是隐忍不住地用了一下,可见“度娘”虽污,但还是有些客户黏性的,只要她以后洗心革面,痛改前非,还一个清白身子就是了。当然,这是一点闲话。
    百度解释:
    是一种思维机制。人们在做预测的时候,内心中往往充满了对事物不确定性的恐惧和不安,因此,通过设想一个具体的数字可以明显降低这种不安,并且坚定自己的信念。这种思维机制,称为“锚定”;
    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    不确定心理学的鼻祖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特沃尔斯基,早期在进行关于启发式思维和认知偏差的研究中发现了这种效应。
    他们的研究是这样进行的:
    先让接受测试者启动未来之轮(一种上面有很多数字的转盘),受试者先看轮子上的数字,他们知道这些数字是随机的,然后估计另外一个事件(比如,加入联合国的非洲国家)的数量。结果,卡尼曼和特沃尔斯基发现,面对具有较小数字的轮子,受试者估计了一个较小的数量,而面对具有较大数字的轮子,受试者则估计了一个较大的数量。
“锚定和调整启发式”是人们在作决策和判断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即先把自己“锚定”在某个事物上,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整。

   
    对照以上解释,再分析分析股市投资,原来我们投资者如果不小心,就有意或无意地受这种锚定心理的影响做出投资决策,甚至有时这种影响还是“致命”的,所以,不可不察焉!
    譬如,股价经过一段调整,从50元下跌至25元,而这个价位差不多正是以前的一个相对低点,于是这个价位就容易让人产生这种锚定心理,觉得差不多下跌至底部了,于是做出介入的决策了,结果,可能股价从25元进一步下跌至15元、10元。
    再如,某只个股股价经过一段调整,估值已经接近历史市盈率最低水平,于是这个价位又容易让人产生这种锚定心理,觉得差不多调整到位了,于是下大决心买入,结果以为买入了个“地板价”,没有想到下面还有“地下室”在等着!
    以上种种,原来就是这种锚定心理惹得祸!
    在股市呆久了,自己以为还有一种锚定心理不得不防,这种锚定心理有点类似于我们中国的那个古老的“守株待兔”这个寓言,因此自己称之为守株待兔式锚定心理。
    守株待兔这个寓言当是人人皆知吧?
    就是说有个人在一株树下拣到了一只撞死的兔子,于是天天在这株树下等着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撞死的兔子。其结果当然是世人都知道的,这只有愚人才做的事儿。
    自己说过,股市常常是容易将聪明人变成傻瓜的地方,那么,在股市上是不是也有这种想守株待兔的人呢?我想是有的。
    比如,中国股市由于过往的上市审批制造成的拥堵,因此造成壳资源一向极度爱宠,因此,这些年来让炒壳资源的人赚了个盆满钵满。比如,本人的一位朋友以前就曾说过,在中国股市若想赚钱,就得要炒壳儿,撞上大运弄个重组,一下子就大赚一笔。这确实代表了一部分投资者的心理。这是不是由此也造成一些投资者这种守株待兔式的锚定心理——专炒壳资源呢?
    再如,中国股市一向是深度患有“小盘宠爱症”的,似乎只要是小的,就是美的;似乎只要是小的,有一天就会长成参天大树。因此,我们看到神小创这几年可谓演绎到疯狂至极,也由此让专注于神小创投资的人赚了个数倍、数十倍的利润(当然,前提是你能够拿得住,比如100多倍市盈率以上仍然不动摇,然后在高点跑出来)。爬得高就容易摔得重。以至于今天许多神小创下跌50%、60%左右,仍让人看不到尽头。尽管如此,有的投资者可能仍然不能从这种习惯之中改变过来,甚至对于超过200亿市值、100亿市值、或者超过50亿市值的企业连看的兴趣都没有!
    以上等等,不一而足,是不是也是一种锚定心理呢?
    特不知,世界上的事情没有记永恒不变的,更何况是风云变化莫测的股市呢?!
    比如,壳资源可能会随着国家的改革被打破,最后变得不再值钱;
    再如,所谓的小盘,也未必一律是将来能够成长这参天大树,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地,将来是不是这种见小就炒的局面也会有所改观呢?
    一个人在投资之中初始的“成功”,最容易让人产生锚定心理,甚而影响到自己以后的投资理念、投资体系的构建。所以,最应该警觉,也更应当深入思考的是,自己的这种成功模式、赚钱模式是否可持续。
    仍以“小盘宠爱症”为例,其实如果我们细细观察,今年以来中国股市似乎“风口”有些变化,比如,贵州茅台、五粮液、双汇发展、伊利股份、美的电器(格力电器如果不停牌,估计也差不到哪去吧),这些所谓“老”的、“成熟了”的、较大市值的消费股,似乎又给今年一直仍处于熊市泥淖的股市带来了些许亮色,至少与深度调整的一些神小创们比起来,坚挺得多!
    投资有时重要的是于微知著,洞悉未来。这些变化是否预示着中国股市将来向“真正的股市”回归呢?当然现在说这话为时尚早,万不可草率结论。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我们中国股市过往因为体制等原因,生出来了很多”怪胎“,然而“怪胎”终究是怪胎,是不会健康成长、茁壮成长的。对此,自己倒是深信不疑。
    一个人,一家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股市,有正确的价值观(至少目的端正)才容易走得更远。我想,无论是盘子大小,无论是壳资源,还是啥概念,最终均离不开“价值”两字,而坚守“价值”两字,似乎才是投资的本真与本源。
    约翰聂夫曾套用别人的话说过:“笨蛋,你要看的是价值!”自己认为,破解这种种迷惑人的锚定心理,也离不开“价值”两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5-19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股市捉妖记股指家园超短俱乐部结构深研究

发表于 2016-5-19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mao,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1-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5-19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呀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5-19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年7月13日,泛亚出事,骗了22万人,坑了400亿,涉及全国20个省!  2015年11月24日,一纸公告打破7万人的平静,华中最大线下理财武汉财富基石出事,涉及50亿!
  2015年12月10日,e租宝轰然倒塌,上线505天,吸金747亿,涉及90万投资人!
  2015年12月15日,大大集团4名高管被羁押,目前追缴已远超2.6亿!
  2016年1月11日,武汉盛世财富14家线下门店,全部无法兑付本息,涉及近20亿!
  2016年1月30日,过年前夕,重庆最大互联网金融平台易九金融出事,涉案近6000万!
  2016年3月24日,逾期3个月的理财邦人去楼空,牵连10万人,涉及12亿!
  2016年4月5日,上海中晋突然出事,20多名高管全部抓获,牵连13万人,涉及300亿!其中60岁以上的投资人超过2万人!
  2016年4月10日,又曝出一百亿级平台出事,一分公司被查封。
  都是一群什么人在搞金融?
  e租宝实际控制人丁宁大专没毕业就出来打拼的80后,在e租宝之前干过销售,卖过螺丝,你很难想象,他居然用500天吸了740亿!
  e租宝董事长张敏80后美女总裁,据爆料e租宝几乎不安排她出席太多公众场合,因为她根本不懂金融。
  e租宝首席运营官殷飞这更是一位大美女,还是一位小明星,曾经为e租宝演唱《e租宝点亮梦想》!
  e租宝的美女高管团均来自一个高端聚会圈,这里面聚集了富二代、创二代、都是一些非富即贵的人!
  当天财富总裁程静悦80后美女。和上面张伯伟帅哥分别执掌了集团下两大金融平台!
  中晋资产国太控股董事长陈佳菁年仅29岁;总裁助理姜琳璘年仅31岁;中晋资产旗下很多负责人都是“年轻貌美”,更有多名专业炫富的美女经理。
  漳州汇霖投资控制人90后,卷款3亿嚣张跑路;四川铂利亚老板滕海川22岁卷款7000万跑路;一对高中文化的夫妻合开投资理财公司,非法集资8000万!送快递的、开餐馆的、炫富搞三陪的,今天都进军了金融!我们以互联网金融最具代表的P2P为例,2012年只有110家,2013年只有523家,2014年达到1575家,2015年飙升到3859家,今天则已接近4000家!4年间,平均每天成立近3家平台。而且这只是公开的数字!
  他们都是来解决金融问题的吗?显然不是,大部分都是“互联网+金融骗子”的模式,频繁跑路!90%的平台要倒闭,这句话并没有危言耸听,因为至少90%的平台都不是真正的P2P。他们只是把老式的集资诈骗搬到了网上,开了一个赌场!
  浮躁的不止是一些“平民”,还有更多所谓的大企业,一个做外卖的连牌照都没拿到就急着进军金融、一个搞地产刚刚高调进军金融,第二天就被曝光涉嫌自融,这些都是“有趣”的现象。
  所有人拼命地追逐虚拟经济,都想赚快钱,都想玩快钱,都想空手套白狼。实体经济下行,钢企大面积亏损、沃尔玛关店、长虹一年巨亏20亿、两桶油日亏超4亿、就连银行和移动联通等巨无霸也觉得日子难熬!然而我们的理财公司,动不动就15%、18%利息,钱从哪儿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5-20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让那帮散户天天叫唤,很无聊,

还说什么为国护盘,连自己都保护不了,一帮SB

等待,还是等待,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核心提示:彭博周二(5月26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透露,中国官员计划在下个月的年度中美对话期间,询问美国同仁美联储6月加息的概率。以“阴谋论”来推敲,央行近期的贬值,会否是央行提早做好管理预期,减轻一旦美国真正加息时的冲击?从而先“自贬”求“自保”。

  中国代表团将试图确认美联储更可能在6月或7月哪个时点加息,中国决策者已经准备了应对6月加息对市场和人民币汇率潜在影响的预案。由于相关讨论并未公开,知情人士要求匿名。知情人士还称,与6月份加息相比,中国更希望美联储能将加息决定推迟至7月份。中国人民银行一名负责媒体事务的官员稍晚否认了中国计划询问美联储打算何时加息。

  传中国已做好美国加息预案
  外媒昨日引述知情人士消息,中国官方或于六月初在北京举行的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向美方确认美联储是否在六月加息。该人士称,中方希望得悉美联储将选择在六月还是七月加息,以便在汇率等政策方面做出更好应对。目前,中方已准备了应对美联储六月加息对市场和人民币汇率潜在影响的预案。但与六月加息相比,中方更希望美联储将加息推迟至七月份。

  在英国财政部工作期间曾参加过英中政府会议的凯投宏观驻伦敦首席亚洲经济学家Mark Williams表示:
  中方会要求称,美方在收紧货币政策时应谨慎行动并避免出现任何意外。美联储只会根据它认为对美国经济最好的方式做出决策,但对于中国的担忧已经影响到了它对美国经济所面临风险的判断,这一点也很清楚。

  一年一度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定于6月6日-7日在北京召开,离美联储下一次政策会议只剩一周出头的时间。当前的利率期货走势表明,今年7月加息的概率超过了50%达到至53.8%,6月加息可能性也从上周联储纪要公布前的12%攀升至34%。

  中国“相当焦虑”
  瑞穗证券首席亚洲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
  中国官员对美联储感到相当焦虑,如果6月份加息的话--虽然市场尚未完全消化这一可能性--可能会带动美元升值。这可能会带来风险并加大人民银行维持人民币稳定的难度。美联储的立场不那么激进的话更符合中国的利益。

  虽然美国代表团由财政部和国务院领导带队,但美联储主席通常也会出席。自2014年接掌美联储以来,耶伦两次都曾与会。近年来,美联储决策者日益强调其政策决定的国际影响力--过去三年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联合成果情况说明都直接提及了这一点。

  美联储许下的承诺
  “美联储高度关注其政策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维持国内和国际的金融稳定是美联储的一项关键目标,”美国财政部网站贴出的2015年联合成果情况说明如是说。

  就决策进行沟通正是中美双方作为G20成员国所作出的承诺。2月份在上海的G20财长会议上,各国承诺将就宏观经济和结构性政策行动保持密切、清楚的沟通以降低政策不确定性并最大化地控制政策溢出效应。

  美国驻华大使馆未立即就美联储是否将参与北京对话置评。

  央行提前展开行动
  在中国对即将到来的美联储行动表示出关切之前,市场已经相对稳定了一段时期。去年8月人民币意外贬值,把中国和全球股市双双推入动荡。耶伦在去年9月表示,中国相关担忧是促使美联储推迟加息的因素之一。中国也在去年消耗了创纪录规模的外汇储备应对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

  今年1月市场波动再度加剧,当时人民币贬值,市场认为中国未能明确传达其意图。中国决策者反复保证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决心,到2月份时就帮助打消了担忧。另外,此前由于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降温,美元下跌,也令中国受益。

  人民币本月兑美元已走贬约1.2%,与印度、巴西及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一同经历了本币兑美元汇率的贬值。周三,在中国央行将中间价降至5年低点之后,人民币汇率徘徊在近3个月低点附近。

  中国央行周三将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降至2011年3月以来最弱,提前释放贬值压力。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降0.34%,跌225个点,报6.5693元。上个交易日人民币最后成交于6.5590元,之前16:30分官方收盘价为6.5567元。

  试探
  年初,人民币看空气氛浓厚,汇差一度达到1400多点,给跨境套利带来了空间,逼迫央行出手干预。境内外人民币利差最近在收窄,这有可能是监管层想在美联储于6月做出是否加息的决定之前,先提前释放一部分人民币贬值压力。当然,如果有恐慌性的美元买盘,中国央行还是会出手干预的。

  汇丰高级外汇策略师王菊称,汇差收窄是中国决策者的目标。预计美元兑在岸人民币近期或进一步上涨,到二季度末达到6.6元。另外,她指出,欧美股市上涨提振了新兴市场的走势,目前是中国官方缩小人民币差距的好时机。一旦中国央行看到下跌压力传导到亚洲各资产类别,将阻止在岸人民币下滑。

  麦格理银行外汇及固定收益策略主管Nizam Idris就警告称,周三的人民币中间价或许传达出了人民币贬值进程重启的信号,这对于亚洲货币和澳元而言依然是一个很大的风险。令吉、韩元、台币、巴西雷亚尔和澳元对人民币的涨跌最为敏感。

市场人士的另一关注焦点是中间价对人民币一篮子指数的影响。与以往不同的是,周三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贬值的同时,兑一篮子也出现下跌。

  之前我们看到的是人民币兑美元下跌、兑篮子升值。这可能说明当前市场没有恐慌性购汇需求,央行有自信让市场力量来引导人民币走弱。

  今年前四个月,美元指数走弱,人民币则出现了对美元相对稳定且对一篮子货币走软的相对背离走势。对此,中国社科院和招商银行[1.04% 资金 研报]的分析人士此前均指出,因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仍存在高估,中国仍然存在出口乏力和资本外流压力,中国央行当前不愿意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升值,而更倾向让美元贬值带来的压力通过人民币一篮子汇率缓冲。

  华侨银行驻新加坡经济学家谢栋铭亦表示,从模拟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升高来看,在隔夜美元大涨的情况下,央行有意减少人民币兑美元波动性。如果篮子不调整下去,中间价下调幅度可能会更大,这对市场会有负面冲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4-24 12:32 , Processed in 0.068920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