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govyvy

逗逼传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欢乐颂2》揭开了富人和穷人最根本的区别!






时间:2017年05月24日 09:41:02 中财网




  当下社会,鄙视似乎已经成为生活常态。买房的鄙视没买房的,富人鄙视中产,中产鄙视穷人,穷人在自嘲中终结这一轮鄙视链。

  没错,正因为有鄙视链的存在,让生活在其中的人,各有各的位置,有的人天生就该有优越感,有的人天生就是一幅穷人像。最近有一部剧大火,火的原因正是因为他揭开了很多人最难忍的痛点。

  你们应该猜中了吧,小编要说的就是《欢乐颂2》这部剧。

  首先来看代表富人阶层的两个人物:曲筱绡、安迪
  虽然同处富人阶层,但阶层内部还是要分割三六九等的,安迪和曲筱绡显然不在一个层次。如果说安迪是代表了高知类的华尔街精英,那么曲筱绡最多就是个没文化的暴发户二代。缺知识是曲筱绡最大的不安全感,所以她对有文化的安迪向来只有膜拜的份儿。

  不过也不是所有有文化的人她都膜拜,像关雎尔这种低她一个阶层的姑娘在她眼里就只能用来供她玩手段、耍心机。

  再来看安迪,看起来安迪是个人畜无害的高知富人,22楼姑娘谁有困难她无条件帮助,但别忘了她帮助这几个姑娘是站在上帝的视角。潜台词就是:我虽然不理解你们的困难,但是作为强者我还是来帮帮你们吧。帮助背后小编嗅到了高贵气息的施舍。

  中产阶层:关雎尔
  看起来关雎尔并没有明显的阶层标志,但她真的很中产。父母都是当地有身份的公务员,给介绍的对象不是海龟就是职场精英,做父母的最在意门当户对,从这一点看出来关雎尔的身份属于产二代无疑。

  所以在剧里面你可以发现,她没什么钱的忧愁。在工作方面她又很拼,这可能跟中产注重教育儿女的独立自强精神有关。但矛盾的是,父母又希望她找个好人家有个依靠。

  这个矛盾体可能就是当下中产最真实的写照——既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强大独立起来,买学区房、上贵族学校。等儿女长大了又希望能找个门当户对的家庭,不至于拖了原生家庭的后腿。一切的一切不过就是为了让儿女继承自己的中产身份,甚至有机会的话,超越父母晋升到富人阶层。

  穷人阶层:邱莹莹、樊胜美
  邱的家庭剧中多次有说明,爸爸靠着修摩托车的手艺,从农民进到城里,尽管勉强有个房,但再无余力和资源提供给邱,当邱感情、事业受挫想逃回家啃老时父亲及时拉住了女儿。

  因为邱的父亲很清楚,一旦女儿回家,就等于砍断了他对女儿在大城市里打拼的所有想象,女儿唯一的出路就只剩下继承他的那点家业,农二代的帽子算是彻底揭不掉了。

  所以,邱的父亲才会迫不及待从老家赶到上海,想尽一切办法挽留灰心的女儿。因为回去等于认命,但这个命,老父亲不想认。

  再来看剧中最苦命的樊胜美。大概是为了安慰既没颜值也没家庭背景的普通人,剧中最美的人却有最不堪的家。所以在看剧时我们除了看颜,还多了一份同情。

  但实话实说,像樊胜美这样的家庭出身,任凭樊胜美如何努力,即便日后年薪达到了50万,还是挽救不了坠入深渊的家。

  这根本就不是钱的事,而是穷人心态在撕毁这个家。哥哥嫂子因为穷又想迅速暴富,就去火车站拉人嫖娼,因为提成多来钱快,但实际上这两人有手有脚完全可以安安分分地去找一份服务员或者搬砖的工作。

  而樊的母亲更加不可理喻,把一家老小对女儿的剥削当做理所当然,而不是教育儿子自立自强。

  家里唯一挣钱的樊胜美呢?是不是能跳出这个家庭可怕的穷人心态?并没有,她自知有一个这样的家,她依靠不上,但她有美貌,她可以依靠男人来改变这个家。

  当家庭遇到困难,第一时间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而是打电话逼迫男友来出主意解决。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远大过我们的想象。

  所以樊胜美一家子陷入绝境的根源并不是没钱,而是穷人心态。什么时候一家人能够想明白这个问题,或许什么时候才能得到救赎。

  总的来说,这部剧看起来五个姑娘相亲相爱,亲如家人,但在嘉丰瑞德小编看来,背后是让人发冷的阶层鸿沟。他们虽然生活地很近,心却离得很远很远。  .嘉.丰.瑞.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5月24日,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穆迪(Moody's)将中国长城资产的信用评级从Aa3降低至A1,并将我国前景展望从“稳定”调为“负”。这是25年以来,三大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惠誉国际、穆迪)首次降级我国。




Aa3和A1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风险,Aa3表示信用程度较高,资金实力较强,资产质量较好,各项指标先进,经营管理状况良好,经济效益稳定,有较强的清偿与支付能力;A1则表示资金实力、资产质量一般,各项经济指标处于中上等水平,经济效益不够稳定,清偿与支付能力尚可,受外部经济条件影响,偿债能力产生波动,但无大的风险。




穆迪官方给出的原因是我国首都北京经济疲软,债务上升,金融体系混乱。信用评级下降带来的后果可能会提高国家企业、国家银行等国有机构的借款成本。在调整前,中国工商银行发布的5年期美元债券收益率为3.2%,而同评级的高盛发行的债券,收益率则为2.8%。





这次降级不能接受





2015年,我国的经济增长为6.7%,2016年是6.9%。穆迪认为,这两次增长是自1990年以来最低的,于是就成为了此次 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经济增长放缓不正是发展稳定的象征吗?此外,经济增长放缓,债务水平上升,这就是为了保持经济增长。那么穆迪降级背后的含义,其实就变得非常明显了。




第二点,因为一些你们都懂,但是我就不说的原因,北京经济在2017年年底是绝对不可能出现下滑的。这点我认为穆迪应该再清楚不过了,如果没有任何背后的原因,那么穆迪对北京的看法可能来自于我国平衡北京经济至全国水平时,而导致的大量制造业危机,如裁员、关停业务等。中国的商品进出口也位于世界的先列,同时这些制造业多为国有,或者准国有机构(比如X钢)。因此,才会对北京持负面态度。





说到这里,其实矛盾就很明显了。我国自开始信息产业改革,就已经诞生了大量基于传统商业的数字经济。这其中,也包含了大量国有企业参与的项目。可以说我国的经济正在从制造业、农业、原材料等转变成为信息业。而穆迪似乎没有看到这些,或者说故意不看。





第三,这次降级明显夸大了中国当下的经济困难。2017年,我国深化供应侧改革执行力以及我国扩大总需求能力,都不是穆迪在公开信中提到的。我国财政部门表示,这次降级“不合适”。





我没有什么证据,但是结合我国和世界其他大经济在2017年的经济状况来看,我认为这次降级的原因不会这么简单。一些专家认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这样突如其来的降级不合常理。





穆迪在2016年对我国的发展前景的预测是持乐观态度的,半年没到就变了张脸。难免会让人觉得,是不是有人在暗中捣鬼,亦或者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一个猜测,不一定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君安证券副总裁谢荣兴喊话刘士余:供需失衡致股灾常态化






时间:2017年05月25日 07:45:05 中财网




  律师、高级会计师、上海交大多层次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福卡智库首席专业研究员、上海财务学会副会长、上海红十字会监察员、上海市第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原万国证券黄浦营业部经理、交易总监、君安证券副总裁,国泰君安总经济师、国联安基金督察长。

  去年下半年以来,新股发行节奏明显加快,几乎每个星期在10家以上,比完全市场化、注册制且资本最充裕的美国股市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A股市场总市值大幅缩水,个股更是跌破股灾时的价格,作为最拥护股票市场的广大中小投资者财产更是血流成河。相比美国股市连续八年牛市,中国投资者常常心惊肉跳,因为股灾常态化,难道是美国经济连续八年比中国强劲吗?管理层必须反思。

  一、股票市场供需失衡是股灾常态化重要原因
  股票市场有两大功能,一是融资功能,为国企、为中小创企、为高科技企业融资,让其在企业的发展中利用资本如虎添翼,更上一层楼,这是无可厚非的,股票市场的第二个功能是投资功能,以吸引广大投资者吸引到股市上来,使股市能正常运行,如果说常年投资亏损还有人会继续把自己的钱放在股票市场上吗?据统计:剔除2016年1月26日以后上市的股票,总共有2806只股票,截止5月24日,其中有1393只跌破了2638点时的收盘价,占比49.6%,这种损失难道不是股灾吗?如果长期没有广大投资者增量资金入市,或者说资金纷纷出逃,股市还能健康的存在吗?

  现在市场的结果是中小创控股股东清仓式减持股票,和企业拜拜了,成为了几十亿的富翁,而另一面,广大投资者手上拿了一大堆亏损的股票,个人资产大幅缩水,这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供求决定经济走向,资金决定价格走向,在我看来,每年IPO的融资量加上上市公司增发的股份,再加上每年大小非减持的套现量必须要有同等量的增量资金进入股市,才能使股市资金保持最基本的平衡,这是最基本的因素,因此不能看不到增量资金而盲目大批量的新股上市,也不能对大小非减持视而不见,据统计,2015年IPO募资金额为1585亿,大小非减持4566亿,两者相加为6151亿元;2016年IPO募资金额为1498亿,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减持规模超3600亿元,两者相加为5098亿元,这里均不包括上市公司增发一年后的解禁减持金额,真心希望管理层也招几个数学博士建个模型,股市资金的供应量和需求量的平衡点在哪里?

  现在流行一种说法,说:加快IPO是脱虚向实,是支持实体企业最有力的行动,不错,但不能过,应该有临界点,然而事实又很残酷,大量企业上市就变脸,大量企业的创始股东,尤其是亏损企业的创始股东,往往可以将股票全部抛掉清仓,套现几十个亿,更有甚者设法将套现资金转移到国外,寻找移民的道路,将亏损的企业留给了广大投资者,这是本末倒置!股民帮忙帮成接盘侠。

  资本市场需要兼顾公平与正义 ,经历了股灾后的市场依然需要休养生息,否则保护中小投资者从何说起?笔者从去年1月开始,多次在媒体上发表文章,对创始股东减持的时间、数量提出异议,并提出了延后减持的建议,不妨今天笔者假设以发审委身份,编一段发审委委员向发行人、控股股东的问答,给大家推敲一下。

  问:你上市的目的是什么?

  答:我要利用资金把实业做大做强。

  问:你向往做百年老店吗?

  答:那当然。

  问:有人说你们上市的目的是为了圈钱,市值做大后把股票抛掉,成为几十亿的亿万富翁,然后走人?

  答:不会的,不过如果三年后我开始合法减持法律上是允许的。

  问:那么你减持了,当初为你要做大做强上市而拿出钱来投资人,也就是你的股民,是不是也可以把股票抛给你呢?

  答:这个好像不可以。

  问:你不干了,那么小股民怎么办?当初就是因为冲着你信誓旦旦要做大做强而掏钱出来的
  答:这个。。。这个。。。

  问:那你想明白后再来申请上市吧。

  下一位!

  问:有人说你们市值做大市值后,会把股票清仓减持,自己成为几十亿富翁,然后走人?

  答:不会的,我要做百年老店,长期做下去。

  问:那你上市后,到第七年才允许你减持,而且不能超过5%,你同意吗?

  答:当然同意。

  问:如果你不守信用,上市后第十年把股票全部抛掉呢?

  答:如果我要清仓式减持,你可以惩罚我。

  问:怎么惩罚你?

  答:我抛十股,只拿两股的钱,其余八股送给流通股的投资者,或者说,用缩股的办法,我只有将十股缩成两股才可以抛。

  问:当真?

  答:当然咯,说到做到,
  问:可以,你IPO通过了。

  在我认为如果第七年后才能减持,并且只能减持5%-10%,上市前作假意义就不大了,审批就可以简化,因为作假造成的短期虚假繁荣他不是受益者。

  对企业上市后,主要股东的减持作制度修改建议如下:
  1、控股股东上市后第七年才可以减持,第七年至第九年每年减持量不得超过10%。

  2、控股股东,第十年至第十二年每年允许减持10%,但必须支付50%的对价,方法是:将抛出的现金50%归己,50%当天分配给其他流动股股东,或每十股缩五股才能变现。

  3、第十三年至十六年,每年允许减持10%,但必须支付70%的对价,方法是:将抛出的现金30%归己,70%分配给当天的其他流动股股东,或每十股缩至三股才能变现。

  4、对资产重组卖壳变现其股份同样按上述比例支付给其他流通股股东。

  5、对亏损企业控股股东减持,在时间上按上述年限全部顺延一年或者两年才能减持,在对价上,在原有的基础上全部增加10%的对价给其他流通股东。

  6、对上市前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股份的约束不能因为辞职而允许提前减持,因为他们的股份什么时候流通,上市前已按法规进行了公示,进行了信息披露,因辞职而允许提前抛售,有欺骗投资人之嫌。

  7、对控股股东及高管等特别约定的股东的股份通过大众交易的减持,包括通过法院抵押物的债权转移,并不构成接盘人可以提前流通的理由,以前的减持约定对接盘者继续有效。

  以上1~7的措施,电脑完全可以锁定,不知道怎么会产生提前减持的违约呢?

  在当下,如果法规还不允许改,可以谁承诺延期减持谁优先通过上市,对已上市的企业如果法规修改来不及,可以谁承诺延期,谁可以优先享受证券市场上的股票增发、发债、配股、重大资产并购重组,也可以作为行业内企业评比的各种条件之一。

  △94年夏季,左起依次为:谢荣兴、刘纪鹏、尉文渊、韩志国
  二、对市场监管过于行政干预是市场不活跃的重要原因
  对目前市场运营监管在一级市场IPO环节主要是严格审核,防止带病上市、防止一上市就变脸。在二级市场上主要是严格信息披露,资金来源相对透明(关注过于交叉创新的金融产品入市),然而现在行政干预明显过多,比如:
  1、不准举牌
  2、不准炒题材
  3、不准炒次新
  4、不准重大资产重组(购并是证券市场永恒的主题)
  5、不准高送转(其实要管的是防止大股东以高送转为名借势减持)
  6、不准连涨3天(在有涨停板机制下有必要吗?)
  7、对市场重要的中流砥柱的保险资金过度打压
  8、允许国家队以集中资金优势巨量高抛低吸,把广大投资作为对手盘
  别说美国人说你不是市场化经济,就连习惯于行政干预的中国股民也认为这是非市场化监管行为,在这种非市场化监管的理念下,一个月后明晟MSCI指数公司是否会将中国A股纳入其中国指数及新兴市场指数吗?24号早间MSCI的高管对于A股的评论也值得市场参与者深思,一个没有太多赚钱机会的市场是不太容易吸引包括海外投资者在内的投资者群体的,这已经是A股2013年以来第4次冲击MSCI指数了,今天穆迪发布评级报告,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3下调至A1又耐人寻味,凶多吉少。

  前总理曾说过:在证券市场,信心比黄金还要贵。试问:如果大多数人对市场没有信心,大多数人想退出市场,这样的股市还能维持吗?已经没有活力的股市再如此干预将是死水一潭。(微信公众号荣兴下午茶 谢荣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24日,针对市场关于银监会发文重点检查信托违规拿地业务的消息,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记者表示:“银监会相关部门4月中旬制定印发了《2017年信托公司现场检查要点》,供具体检查时参考。印发检查要点是现场检查的一种通行做法,仅用于指导具体检查项目,并非发布监管政策。”
  近期,有媒体报道银监会向各银监局下发《2017年信托公司现场检查要点》,该文件显示:违规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被列入2017年信托公司现场检查要点。《2017年信托公司现场检查要点》包括是否通过股债结合、合伙制企业投资、应收账款收益权等模式变相向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规避监管要求,或协助其他机构违规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股+债”项目中是否存在不真实的股权或债权,是否存在房地产企业以股东借款充当劣后受益人的情况,是否以归还股东借款名义变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报道分析称,由于其他融资渠道受到限制,信托公司成为房地产商拿地融资的重要渠道。但监管层检查违规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以后,信托公司目前开展的拿地融资业务面临收紧。这就意味着,房地产融资又一条重要通道正在被收紧。
  对此,记者向银监会求证,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银监会2017年现场检查计划,监管部门将对部分信托公司进行例行检查。为提高检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银监会相关部门4月中旬制定印发了《2017年信托公司现场检查要点》,供具体检查时参考。印发检查要点是现场检查的一种通行做法,仅用于指导具体检查项目,并非发布监管政策。”(.经.济.参.考.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美联储公布的5月会议纪要彰显多数官员的鹰派立场,金银双双承压下滑。另外,受穆迪下调中国主权评级的影响,基础金属铜也有所下滑。目前市场聚焦于将在周四晚间公布的美国至5月20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

  · 期金延续颓势连续第二天收跌

  · 美联储5月会议纪要“鹰风阵阵”

  · 美国4月成屋销售总数年化公布值不及预期

  · 穆迪下调中国主权评级导致期铜承压下滑

  · 周四晚间将迎来美国至5月20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的公布

  由于美联储5月会议纪要彰显多数官员的鹰派立场,周三(5月24日)贵金属普遍收跌。纽约商品交易所6月份交割的黄金期货价格下滑2.40美元,收报1253.10美元/盎司,跌幅为0.2%;7月份交割的白银期货价格下滑2.2美分,收报17.117美元/盎司,跌幅为0.1%;6月份交割的钯金期货价格下滑10.79美元,收报761.65美元/盎司,跌幅达到1.4%。另外,受穆迪下调中国主权评级的影响,纽约商业交易所7月份交割的铜期货价格下滑1.3美分,收报2.584美元/磅,跌幅为0.5%。

  金银最大的利空消息莫过于美联储5月会议纪要的公布。纪要显示,多数美联储官员认为“很快再次收紧货币政策”将是合适的,近期美国经济数据疲软可能只是暂时性因素引起的。另外,纪要重申今年缩表是合适的,计划每三个月上调一次缩表额度。市场人士认为,这一表态显示美联储倾向于最快在6月中旬加息。

  美联储公布5月份会议纪要后,金价先是短暂上涨至接近1258美元/盎司的水平,然后在纪要公布大约半个小时后回落到1255美元/盎司附近。Gold Newsletter编辑伦丁(Brien Lundin)表示:

  “由于市场此前已经预测,美联储5月会议纪要将会显示多数官员的鹰派立场。因此,当这份会议纪要发布后,其所透露的‘鹰派’信号不足于让市场感到意外,所以金价对美联储纪要最初作出的回应是正面的。不过,由于这份纪要确认了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意向,因此金价随后依然下滑。”

  美联储5月份会议纪要公布后,交易员对美联储6月加息的预期保持较高的水平。CME“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美联储6月加息概率为83%,9月加息概率为88.7%,这与纪要公布前的83.1%及88.6%基本一致。

  虽然周三金银价格收跌,但当日也存在利好因素——美国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走软。周四晚间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4月成屋销售总数年化公布值为增加557万户,逊于预期的增加565万户,前值修正为增加570万户;美国4月成屋销售年化月率录得下降2.3%,预期为下降1.1%,前值为上升4.2%。

  除了贵金属普遍收跌,基础金属铜的价格也有所下滑。周三,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自1989年以来首次将中国主权评级从A1下调至Aa3;展望调至稳定,此前为负面。穆迪认为中国的金融实力可能在未来几年内有所减弱,并预测中国的财政状况在未来几年也会有所恶化,随着潜在经济增速下滑,债务或将持续增加。由于中国是基础金属铜的重要买家,因此铜价格承压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劳工部将于周四晚间20:30公布美国至5月20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目前预测值为增加23.8万人,前值为增加23.2万人。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是反映其国内劳动力市场状况的指标之一,同时也是除了ADP和非农之外,美联储又一重点关注的劳动力市场状况指标。届时市场将密切关注,旨在洞察美联储的加息风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觉得已经没什么机会了,但我不能这么说,昨天还有投资者打电话过来,我只能说继续努力!”张勇(化名)是一家A股公司的董秘,两个月前,公司的定增成功过会,虽然至今尚未拿到批文,但二级市场的股价已经比发行底价低了近20%。“现在还真不着急拿批文了。”
  张勇所在公司遇到的情况并不是个案。据上证报资讯不完全统计,随着二级市场持续调整,有约80家再融资方案已经过会的上市公司遭遇股价倒挂困境,其中30家公司已拿到核准批文,部分公司的批文甚至已经过期。惨淡的市况让这些公司进退两难:放弃吧,已经通过了监管部门的审核甚至拿到了批文,前期花费的成本及心血将付诸东流;继续推进吧,股价大幅低于当初设定的定增底价,谁愿意溢价上船?

  现象:批文到手股价倒挂
  在过会6个月之后,张家界昨日终于拿到了定增核准批文,不过公司股票的发行并不轻松,以公司昨日收盘价9.76元计算,较其此前锁定的定增底价10.31元仍有约5%的价差。比张家界稍早拿到批文的中钢天源和珠江钢琴,也都遇到股价“倒挂”的难题,最新股价较定增底价分别低了11%和12%。
  有些公司的价格倒挂空间超过30%,如中国电子集团旗下的中国长城,2016年以来,长城电脑和长城信息通过吸收合并组建“新长城”,除了换股合并、重大资产置换和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外,方案还计划募集不超过73.58亿元的配套资金,定增价格不低于13.04元,该方案于2016年9月2日获得证监会核准批复,但公司的最新股价仅为8.40元,相差35%据记者,二级市场的变化确实给公司的配套融资带来极大压力,但公司仍在继续努力。
  类似公司还有不少,包括深赛格、中南文化、国金证券、普邦股份、拓维信息、湖北广电、辉煌科技、光华科技、德豪润达等,尽管这些公司都已经拿到批文,但目前的股价较定增底价都有超过10%倒挂幅度,要顺利完成发行难度不小。以湖北广电为例,公司拟以16.31 元/股的价格向中信国安等8名对象定向发行不超过1.06亿股,已于4月7日收到证监会的核准批文,但公司最新股价仅为11.45元,有约39%的差价。
  面对股价倒挂,有公司已经选择了放弃,典型如新时达,公司今年3月21日披露,自2016年3月28日收到证监会的核准批复后,公司已完成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相关事宜的办理。但由于资本市场的变化,自取得核准文件以来,公司股票价格一直较配套募集资金的发行价格有一定差距,公司未能在核准文件有效期内完成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事宜,遵照证监会的核准文件,批复到期自动失效。据查询,新时达当初锁定的发行底价为19.71元,公司最新股价为10.66元。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在已经拿到发行批文的公司中,除新时达外,神州信息(2015年再融资方案)和新华联的再融资批文也已经到期,神州信息证券部相关人士介绍,此项目长期拖延主要是受券商(西南证券)的影响,由于此类事件并无先例,公司至今也没有完全放弃,仍在等待监管部门的决定。
  另据统计,2016年度即拿到批文但仍未完成发行的公司有中国长城、永太科技和天神娱乐,今年以来拿到批文但目前股价处于倒挂状态的公司有20家,这些公司从过会到拿批文的时间间隔最长不超过6个月,但少数公司的股价仍比定增底价低了30%。

  探因:周期长叠加黑天鹅
  还有不少公司则是再融资方案已经过会、批文尚未到手,但公司的股价已显著低于此前锁定的发行底价。有市场人士指出,由于市场具有较强周期性,目前大环境又不好,发行周期拖延太长,已成为再融资的重要障碍。
  据上证资讯不完全统计,此类已过会但未拿到批文且已经股价倒挂的公司有50家,其中在2016年6月以前(以2016年5月31日为界限)通过证监会审核,至今仍未拿到发行批文的公司中,有6家公司的股价处于倒挂状态,包括普洛药业、广汇能源、恒宝股份、*ST松江、普路通和韶能股份,其中广汇能源和韶能股份的价格差都在30%以上。
  普洛药业是一个典型案例。据查询,公司拟以8.07元每股的价格定向发行不超过3142万股,方案于2016年1月14日通过证监会的审核,至今仍未拿到批文,公司最新股价为7.45元。“这个公司主要是受到了券商的牵连,西南证券违规,其辅导的项目都受到影响,正常情况下,这家公司的再融资是有机会完成的。”有接受记者采访的投行人士表示:“这属于遭遇黑天鹅事件了。”
  一些已经过会但尚未拿到批文的公司,在股价倒挂的形势下,反而寄希望于批文延迟。“我们现在是真不着急了,现在把批文给我们也发不了,再等等吧,行情好点再给我们。”一家正在进行再融资的上市公司证券事务代表表示,刚过会的时候公司还曾尝试和机构接触,现在股价倒挂的比较多了,和机构谈也没有意义。
  也有一些公司仍在积极采取措施,如太极集团,公司日前高调宣称其“冬虫夏草野生抚育研究及产业化示范过程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因此遭到交易所的问询。有市场人士认为,公司有较明显的提振股价意愿,其再融资方案于4月19日通过审核,但公司最新股价12.87元较其锁定的发行底价15.65元差距较大。另如华工科技,公司高管团队日前集体增持公司股份,一个重要背景是,公司的定增于日前获得核准,但股价较定增底价有约15%的差距。

  趋势:锁价模式逐步远去
  “再融资现在是相当困难,对有融资需求的公司,我们一般建议采用发债的方式,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选择定向增发。”某大型券商的一位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据介绍,该人士负责的一个项目,采取的是定向定价的方式,去年11月即已过会。“钱都准备好了,就等批文,结果现在股价跌破定增底价了,虽然公司还是希望能继续推,但如果继续下跌,机构是否还愿意参与呢?”
  “定增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现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只能说继续努力。”一家因股价严重倒挂而仍未能完成定增的公司董秘向记者表示,在定向增发过程中,股价本来就属于不可控因素,较长的发行周期,最终让不可控因素完全失控。
  在股价倒挂严重的情况下,这些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还有没有挽救的机会?
  “调价是不可能的,在发审会之前,有一次调价的机会,方案过会之后,就只能按照当初锁定的价格发行,如果价格倒挂得厉害,只能放弃。”有接受采访的投行人士表示,熊市中定增失败并不是新鲜事。“锁价本身也是有风险的,已经完成的定增中,机构也有被套30%甚至更多的。”
  “其实现在锁价发行已经很少了,一般都是选择市价发行,监管部门也是倡导上市公司以市价发行进行再融资,以发行期首日作为定价基准日,参与的机构盈亏自负。”一家大型投行的人士指出,“倒挂”的根本在于锁价,随着再融资政策调整和市场环境变化,锁价发行已不是市场的主流,未来将进一步减少,“倒挂”现象也将不再出现。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公司取消了定增,而改为配股融资。 (原标题:A股定增困境:拿到船票却无人上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26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志国:与刘士余主席吃饭达成三点共识 已落实两条
  5月25日,经济学家韩志国在微博上称,昨天商定的三大政策刘主席今天一早就落实了两个,第三条百分百会有,并称为刘士余点赞!韩志国在微博回复网友有关与证监会主席吃饭达成的共识有哪些,他表示,今天落实的两条是:1、停止对个股与板块的打压;2、大幅减少新股发行数量。今天本来发四只,减少到两只;明天的新股发行取消了。明天公布的每周核准数量后再印证一下。3、尽快推出大小非减持新规,这个已经启动。
公开资料显示,韩志国是经济学家、教授、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所长。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系,先后在国家计划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社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从事研究工作与领导工作。

  近几日韩志国在微博上接连多次对股市监管提出不同意见,此前网络中有传言称证监会主席刘士余邀韩志国共进午餐,他将应邀出席并系统阐述对股市和监管的意见。

对于证监会发行新股的问题,韩志国认为,每周10只的速度狂发新股,给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为未来留下重大隐患。他认为,一周10只新股,意味着有100人成为亿万富豪;一年500只新股,意味着有5000人成为亿万富翁。在成为全世界最大造富工场的背后,是投资者的累累亏损与监管者的肆无忌惮。造假者疯狂挑战市场底线又基本不承担法律风险,价值导向与制度保障就会被无情践踏并全部沦陷。

  韩志国表示,有序的市场必须是运行有制的市场。自由交易是市场的灵魂,没有自由交易,买卖双方的自由意志就无法体现,市场就不能称为市场。任何对个股和板块交易的直接干预都是在践踏市场灵魂,或者是把幽灵当作灵魂。买者自负是市场的原则,规则健全的市场,投资行为是市场的自我选择,剥夺了投资者的选择权,就是对买者自负原则的嘲弄,也是对市场运行规则的扭曲。在自由交易与买者自负的前提下,监管者才能有准确的自身定位,市场与监管才能各尽其职。管好市场的前提是管好自身,监管的手到处乱摸,市场就必然混乱无序。从2015年到现在,核发的新股已达682只,市场需要休养生息;大小非套现已近疯狂,特别需要严加规范;财务造假已成市场顽疾,需要修改《证券法》与《刑法》,予以重拳打击;只吃不拉的退市制度缺失导致垃圾股成堆,需要修法补缺;最少的市场干预和对投资者的最大保护,应该成为监管宗旨。对这些问题循序渐进地加以解决,就会重拾投资者信心,股市的财富效应也会在市场的规范中逐步显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26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不管谁当证监会主席都是熊市?刘士余被骂真相解读
2017-05-25 卫强 风吹江南
作者:卫强 来源:范范的江湖见闻(ID:fandejianghu)
01
随着股市指数继续下跌,大批股票创2015年股灾以来的新低,有的动辄几个跌停,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主席又被骂惨了。有个人可能还花了200多万,就为用股价数字痛快的骂一把。
昨天,经济学家韩志国以极其强烈的态度发微博称:“新股审批不能夹带私货,新一任证监会主席上任以来,以每周10只的速度狂发新股,给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为未来留下重大隐患。”
作为经济学家站出来公开发微博这么说,这是非常严重的舆论态势了。
炒股的也没闲着。这是今天一个跌停板上的公司新都的成交量,看下这些数字的谐音,就知道操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与情绪。今天是新都停牌两年来的第一个复牌交易日,这是个确定要退市的公司,跌停板卖单上压了179万手,正常的话是不会有人去买的。
这个情况还有人买,而且还是这个数字组合,只有一种解释,故意的,花钱就为了骂人爽一把。这可能史上是最贵的骂人方式,为了骂刘士余,这位土豪花了234万。
02
我觉得,真正的问题不是刘士余该不该骂,骂了他,换了刘主席,中国股市就能涨起来吗?
真正的问题是,从过去十几年历史来看,为什么不管谁来做证监会主席,中国股市都是熊市为主?就没有一个牛市超过两年的。
我们看下2000年到现在的证监会主席与上证指数。
2000-2002年证监会主席是周小川,2001年7月上证指数见顶2245点,持续走熊到2005年跌破1000点,这是最漫长的熊市。
2002年-2011年的证监会主席是尚福林,上任头三年都是大熊市。尚福林在任期间顶住压力干成了一件大事,全流通改革。
借着全流通,股市自2016年初走牛,从1200点左右起步,在2007年10月突破6000点,十年之后仍然可望不可即,这一轮牛市,依然不到两年结束。
2007年10月,股市崩盘,从6124年在仅仅在一年时间内又跌回2008年11月的最低1678点,这是下跌速度最猛的一轮熊市,虽然在2009年7月反弹到了3400点,但是从2009年7月一直在2014年6月,股市基本处于熊市状态,2014年5月又跌破了2000年。
也就是说,尚福林做了10年证监会主席,牛市不到2年。
之后是郭树清,2011年10月-2013年3月,股价在2200-2400点之间震荡,小熊市。
接着是前主席肖钢,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肖刚在任前期是十年来第一次大牛市,从2014年6月的2000点附近涨到了2015年6月份的5178点,之后是股灾暴跌,2016年2月跌到2687点。这一轮熊市中间有国家队的救市,否则的话,比2008年的崩盘会更加惨烈。
现在是刘士余,从2016年3月接任至今。
除了任期仅一年的郭树清,周小川,尚福林,肖刚,哪个主席不是都被骂惨?哪个主席任内没出过大熊市?哪个主席任内不是熊市时间大大多于牛市时间?这个才是中国股市的根本问题,这是中国股民的真正悲哀所在。
03
当时上证指数2678点,现在是3064点,上证指数从刘主席接任到现在,指数涨了10%,为什么他还被这么骂?
因为大票在涨,小票在跌。国家队布局的主要是大蓝筹,散户买的更多的是创业板等小市值公司股票。创业板指数从2016年的2238点跌到了现在的1778点,有上千家公司股价创出股灾以来新低。
上证指数还在涨,刘士余却被骂的真相呼之欲出,这与中国股市牛短熊长的原因也息息相关,这就是刘士余主席坚定推行新股发行常态化,达到了类注册制的状态。这样一来,根本上改变了中国股市的传统玩法和估值体系,让一批依靠壳价值支撑的公司价值崩盘,特别是很多小票的价值面临重估。
我认为中国股市牛短熊长的症结点在不够市场化,具体来说造成了两个恶果:
审批制导致供求关系极其不对称,新股发行严重供不应求。看看股民打新就知道,大家打新的时候有几个人会去看看这公司干嘛的?中新股就相当于中奖,然后连续十几个几十个涨停,多少股票,打开涨停之日就是它的历史最高价之时,新股的泡沫就让时间的熊途来慢慢消化。
审批制导致好的公司不容易进来,又没有退市制度,根子上就不健康。腾讯,京东,陌陌,微博,超级超级大牛股,按照A股的审批制要求,他们是上不了市的。中国最有活力的公司们都去海外上市了。股市走牛的根子还是上市公司要有成长型,最有活力的公司都去海外上市了,中国股民就享受不到中国经济成长最快部分的红利。
A股已经成为一个壳价值主导的市场。任何上市公司,无论业绩如何,只要上市了,这个壳就值几十亿。公司一上市,就都成了金融公司,以资本运作为主业,这样的股市,能长牛么?
04
明白了这一点,就会知道,为什么刘士余在任期间股指跌的不是最厉害的,却被骂的这么狠。因为他在改变过去20多年来这个市场一贯的玩法,如果真的这样下去的话,有一批股票可能会跌的非常惨。
首先是他坚持新股发行常态化,每周10家的速度在发,越来越走向注册制。
IPO加速与注册制,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根本不是融资金额抽血多少的问题,而是把壳价值体系打碎了。以前一个壳值个50亿,现在大家都预期注册制了壳不值钱了,可能就变成15亿了,那市值虚高了三倍,就得跌下来。我之前一篇文章就说,现在最要警惕的就是市值100-200亿的重组或概念公司,壳价一跌就根本不值这个钱。
其次,是严控重组并购,比如不鼓励跨界并购等等。A股的壳游戏,本身就是靠重组故事来支撑的啊。
这几个方面一结合,这个市场的规则,预期和估值体系就都变了,特别是对于小票来说,我相信这一年下来,很多庄家都被套进去了。
因为在一年以前,也包括现在,并没多少人真的相信,刘士余真的有这个勇气与担当把新股发行常态化,真的要把IPO堰塞湖去掉。要放以前的证监会主席,股市跌成这样,舆论反响这么强烈,早停IPO了。至于停了以后,管它。
改革,下跌,暂停,反弹,再改革,再下跌,再暂停,再反弹。这就是中国股市的常态。难怪一个段子说,我上幼儿园的时候,股市是2000多点,我上大学了,股市还是2000多点,如果不做本质的改革,等儿子上幼儿园了,股市还是2000多点。
来看看2001年7月到现在的上证指数走势图,漫漫熊途。
今天还有人跟我说,如果上证指数跌破2800点,刘士余该走人了吧,新股发行该停了吧。
这一次,可能真的不一样。
我在之前的文章说过,“”这一次,从整个国家金融系统来看股市,股市已经成为仅有的仍然非常有活力和输血功能的经济发动机,整个中国经济的转型需要股市的正常融资功能,未来五年A股走向注册制是挡不住的。”
在政治上,我认为刘主席现在最应该抓紧做的是,严查造假。最近都有自媒体爆出几个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只有在财务造假上下重手,才能为IPO常态化的政治正确性保驾护航。
对于理性的投资者来说,情绪化于事无补,不要与趋势作对。
正文结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26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耳濡目染中国文化长大的“私墓”基金经理,你让他崇尚科学精神、市场原则、法制精神、工匠精神以及逻辑思维很难,因为没有这个环境。
        但是你让他崇尚心灵鸡汤、丛林法则、官本位思想、投机思想,这个太容易了。因为我们一代一代人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你看卡拉曼、霍华德都是享誉世界的投资大师,从业三、四十年了,仍然谦逊的声称自己无法预测经济和市场的走势,仍然把防范风险作为投资的头等大事,仍然把自己定位于防御型投资者的位置。
        而反观我们A股市场的"私墓"基金经理,有的从业才几年,就咋咋呼呼地要比肩巴菲特了。
       证监会处理了几个老鼠仓,白酒家电创出了新高,有人就惊呼:市场风向变了,价值投资的春天来了!有必要这么矫情吗?骨子里的东西没变,表面的小清新都是暂时的。刑部逮了100多只大老虎,你就断言从此吏治清明,想啥呢?
        中国股民赌性太重,连芒格都这么说。我不相信一个民族的习性会因为证监会处罚几个人而彻底改变。有人说,要想在A股市场搞价值投资,就必须改变投资者结构,让机构投资者取代散户。这个建议很滑稽。你认为中国的机构投资者比散户更理性吗?哪次市场的疯狂不是机构买出来的?哪次市场的恐慌不是机构卖出来的?
        啥样的地长啥样的草。“私墓”基金经理都是咱中国人民的孩子,中国股民的投机本性怎能不在他们的思维中打上深深的烙印?
        霍华德多次提到运气在投资中的重要性,但这些“私墓”基金经理似乎不以为然,把某一次牛市中的高收益当成是未来业绩的自然延续。但是,正如SOS0ME所总结到的,这些人几乎逃脱不了一个“今年第一、明年垫底”的怪圈。
        在鲜花和掌声面前他们飘飘然了,他们忘记了什么是自然律,什么是概率,什么是均值回归,甚至忘记了什么是常识。所以,那几位在2007年风光无限的“私墓”基金经理(不点名了),随后10年的成绩实在是乏善可陈,只有头顶着私募大咖的帽子到处演讲、赚点出场费了。那位“时间的玫瑰”的作者,你认为他还有点价值投资者的味道吗?
        扎根于科学实证主义的投资大师,比如格雷厄姆,是以长时间、大样本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开展谨慎的投资。这样的投资过程很不激情,因为它剔除了想象的因素。当然,我不否认投资有艺术的成分。但问题是,我们A股市场的那些“私墓”们夸大了艺术的成分、预测的成分,把实用主义、保守主义、避险为主的证券投资变成了以理想主义、乐观主义、浪漫主义、算命占卜为主的“穿越”大赛。
        从我个人的感觉而言,我们这个民族有一种精神战胜物质的冲动。在战争年代这种冲动可能管用,但和平年代搞经济建设经常干出傻事蠢事。窃以为,证券投资还是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物质,尊重人性,不要搞“唯识论”。啥叫“唯识论”?我看到有人买入一支股票后,就认为它是茅台第二,就发誓守它一辈子,面对市场波动,就念“风动幡动,仁者心动”,活脱脱地把严肃的证券投资变成了道场,这就是“唯识论”。
        其实,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明天的事都说不准,你咋能就穿越到二、三十年的未来世界了呢?前几年移动互联网热的时候,有人断言,网上购物将消灭实体店。当时给我愁得个啊!以后上大街,没有大润发了,没有银座了,没有中百了,没有万达了,没有琳琅满目的小商店了,这该是多么清冷啊!可是过了三年,大商场依然人头攒动,小商店依然存在。我估计三年后依然如此吧?年轻人躺在家里叫外卖,可我们这些中老年人还是喜欢到商场购物,这种需求不会消失吧?
        投资是活在当下的事情,当然有时候也需要发挥点想像,甚至迸发发出一点激情。但走好梅花桩一定是建立在练好马步的基础之上的。巴菲特如果不师从格雷厄姆打下价值投资的坚实基础,很有可能要被芒格拉到阴沟里。
      中国的“私墓”们,如果你们不能用至少10年的业绩回报你们的客户,就不要寡廉鲜耻地声称自己是价值投资者了,好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26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前陷入“中年危机”的中国人,还有机会解套吗?






时间:2017年05月26日 08:58:21 中财网




  我认识的不少年轻人都染上一种“中年人气息”。二十五到三十岁,大学毕业后在公司混了个职位,钱不多不少,前景不上不下,但是却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房子、车子、妻子、孩子、票子,这“五子登科”让他们整天殚精竭虑,惶惶不可终日,久而久之便成为了一群没有安全感的职场年轻人。

  本应该是大把前程的年纪,却似乎周身都是原本中年人才有的危机感,眼神涣散、唉声叹气、混吃等死成为了现在一部分年轻人的特征。

  近期的日本某周刊以“中国社会年轻人面临中年人一样的压力”为题,报道了中国社会未老先衰的问题。年轻人的生活和心灵在沉重的压力之下扭曲变形,导致没有奋斗的动力,缺乏朝气。有不少人的想法竟然是:反正奋不奋斗都一样,没有出头之日,那又何必奋斗呢?还不如整天好吃好喝,不思进取,去追去所谓的小确幸。

  据这篇文章分析,中国人提前到来的“中年危机”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经济和收入的问题。在目前中国的一二线城市里,月入万元是很平常的事情,这比起二十年前中国人的平均收入,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但是现在的人却感觉比以前过得更苦,生活更穷。月入一两万,但是各项开支明显增大,尤其是与房产相关的开支,导致能存下的钱越来越少。这种收入赶不上生活成本的感觉,正在向中国广大的年轻族群蔓延,由此形成了“25岁中年危机,35岁财务崩盘”的困局。

  中国人何以走到这一步呢?这需要我们分析下人们的收入被什么稀释掉了。

  网上曾经有人以20年前和今天路边面馆的一碗面卖多少钱作为对比,来形容这些年物价上涨为普通人带来的经济压力。但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参考一些统计数据来了解“中年危机”背后的收入与生活成本的关系。

  根据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的数据:今天中国家庭人均财富为169077元,与2015年相比,家庭财富增长幅度为17.25%,然而,看似不低的财富增长完全赶不上房产的增值速度。

  2016年,中国城镇居民2016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但全国人均房产净值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48倍,房产升值幅度达61%。看来,财富的增值主要是被房产抬起来的,收入增加只是很次要的因素。

  收入增速远低于房价增速的现象并不是只出现在去年。回顾过去,2001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6987元,2010年上升为19109元,此后每年的增加值都保持在百分之十几以上,2013年增加到26955元,至去年增加到33616元。预计,2020年的居民收入会比2010年翻一倍。

  然而,房价从2000年到今天上涨幅度远远超过薪资收入增长的幅度。

  具体来看,在2001年的时候,北京、上海的房价为每平米3995和3326元,而全国平均房价与一线城市差距并不大,约为2170元。房价一路涨到2010年,全国均价来到5220元,但是上海、北京的房价已涨到了2万左右,差距明显。

  至2016年,根据某房仲数据,一线城市房价在之前基础上又上涨三成,现在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房屋均价早已超过五万每平,核心地段价格更高到离谱。

  也就是说,和2001年相比,我们的平均收入增加了不到4倍,而一线城市的房价增加了至少十二倍。也就是说,收入每增加一块钱,房价就会增加不止三块钱。这个收入与房价差距比,便是造成今天年轻人越来越失去斗志、陷入“中年危机”的重要原因。

  当我们社会的劳动收入与资产收入(尤其是不动产收入)的增速之比差距巨大之时,每个职场人士都会切身感受到,不管怎么努力,收入的增加都无法赶上房价的增速。而房价增加会带来地租成本的增加,地租成本又会在无形中分摊到商品的价格中,这也就是我们所说资产价格膨胀造成的“输入性通胀”。

  “输入性通胀”的潜台词不仅仅意味着人们的收入赶不上生活成本的增加,它其实直接意味着经济萧条的来临。地产的畸形兴旺,带来地租等成本的提高,使得企业只能提高商品价格来转嫁升高的成本,这造成了商品售价变高,但价格变高后的商品利润,并没有流进企业的资金库,而是被地产一方拿走了。

  这造成两个后果,一是造成企业利润无法迅速增加,因此员工的工资增速也有限,但不断提升的地价租金却大大提高商品价格,减少了人们实际消费的次数。

  不要盲目相信官方统计数据里边,普通居民消费逐年增加的讯息。那很可能是因为成本涨价造成的账面消费增加,实际上,人们消费的次数在减少,商品由此积压在仓库中。统计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的各类商品,从纺织品到钢材,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目前的很多品类都是库存量非常大。

  要想这些商品能够去库存,从而彻底解放企业的成本压力,恐怕比房地产去库存难度更大。如果不是因为商品库存量太大而老百姓消费能力太低,那么就不会大量出现网上的各种商品折扣,以及淘宝上的各类降价便宜货。

  房产独大之下,中国的制造企业多年来在不断的被边缘化,成本增高而利润减少,其结果就必然是裁员减薪。而且由于企业越来越雇用不起全职的员工,几个月到一年左右的短期工合同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职场上。

  现在,正值大学毕业季,当我们的大学生离开校园投向就业市场的时候,会失望的发现大部分职位都是工资低、合同短的情况,并且雇佣他们的单位可能也具有诸多不确定性。

  这种短期雇佣、朝不保夕、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工作方式,必然会让职场年轻人陷入永恒的“贫穷怪圈”当中。由于就业市场提供大量的短期工多为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可替代性很强,因此你能听到老板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不干,后面还有一万个人等着干”。如此,员工永远不可能有资本向雇主索要更高的工资。工作的低技术含量和临时性,让大多数的年轻人陷入了经济的危机和对生活的焦虑。

  更严重的是,目前为就业市场提供70%职位的,是成立约三到五年的创业公司,而这些公司本身的平均寿命,不会超过五年。雇主自己的稳定都很成问题,职员又怎么能指望有一个稳定的收入呢?

  回顾不远的过去,类似的情况在1990年代经济泡沫崩溃后的日本曾出现过。在这些年的日本职场上,有一大群整天忙的昏天黑地,但是却越忙越穷,越忙越焦虑的年轻人。日本年轻人工作很累却不挣钱的原因在于,日本的企业利润越来越低,消费市场低迷。

  老百姓这十几二十年来的消费习惯是节约到极点,尽量不花钱。还有关键的一点是,日本的生育率在全球的发达经济国家中最低,最新的生育率仅为1.44。只要不养孩子,家庭又会减少一大笔消费开支,这对于经济增长来说,并非好事。

  总而言之,日本的问题在于“消费市场的通货紧缩”,这和中国有某种类似。中国的消费市场,目前是表面上通货膨胀而内在本质是通货紧缩。假如你把商品价格中的房价和税费相关成本去掉,其实商品价格不仅没有涨甚至还略有下跌。因此,中国的消费市场可以说是存在通货紧缩的现象。

  并且,由于国内企业本身的不稳定,造成了所能提供的薪资与合同年限都不理想。你能指望这些朝不保夕的年轻人有多少消费能力?他们又怎么可能不会提前进入绝望的“中年危机”呢?

  中国人提前进入的“中年危机”,实际上是国家经济面临的危机。中国的GDP增速从20年前的两位数,降到如今的不到7%,之后的增速还会持续走低。GDP放缓的情况下,你压根不可能指望社会薪资收入有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房价的畸形增长却一点没减缓,依然维持着过去二十年以来的高增速。

  资产恶性通胀,消费低迷通缩,这两者增长的速度差距,全部由职场中的底层人士来买单。如此巨大的压力之下,别说什么中年危机感,甚至连患上抑郁症也应该是普遍现象。

  提前陷入“中年危机”的中国人,还有机会解套吗?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现在就终结萧条》一书中曾说过,经济萧条的原因,在于萧条发生以前,稳定增长的经济削弱了人们的风险意识,于是投机者们利用杠杆吹大泡沫,人们习惯于负债生活,直到收入不再支撑得起债务,一切便会滑向深渊……
  最直接的解决之道,在于把之前“表面通胀,实质通缩”的泡沫打掉,实现经济上真实的适度通胀,即是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工资同时增长,让制造企业和职工有钱可赚,同时控制资产价格的增速,不让地产商和金融投机者把所有的钱赚走。只有这样,才能刺激大多数人的消费意愿,从而逐渐令经济复苏。

  目前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似乎是在朝着这个方向走,这是好事。然而,能走多远,能走得多稳,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假如我们无法妥善解除资产泡沫对于实体经济的绑架,那么人们的“危机感”还将继续随着低收入、低稳定的现实不断蔓延。年轻人所追求的“小确幸”,最后也可能会演化为不可救药的“大确丧”。  .商.业.见.地.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26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导读:
  中国货币乘数创纪录新高 政策拐点即将到来
  新一轮热议话题:货币市场利率走高向实体传导的风险
  银行大额存单上浮42%揽客 资金价格半年上涨四成
  央行将进行400亿逆回购操作 净投放200亿

  中国货币乘数创纪录新高 政策拐点即将到来?
  4月,代表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货币乘数创下有纪录以来的新高。

  央行资产负债表显示,4月末基础货币余额29.9万亿,同比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但环比已经连续五个月下滑;而4月M2同比增速10.5%,回落至9个月低位。

  M2增速虽然有所回落,但基础货币同期减少,导致货币乘数(M2/基础货币余额)进一步上升。4月货币乘数连续4个月上升至5.33,前值5.29,创下1997年有纪录以来的新高。


货币乘数被认为是领先经济的一个重要先行指标,其数值代表央行创造一单位基础货币,能使货币供给量增加的数额。

  分析观点认为,货币乘数接近极限,或许意味着政策拐点即将到来。央行可能结合压低M2、投放基础货币来压低货币乘数,而流动性管理和真实流动性之间的关系也有待观察。

  货币派生途径发生变化
  M2增速放缓,但货币乘数却不断上升,央行收紧基础货币投放是关键原因。而这也是4月份流动性“极度紧张”的原因。

  」央行4月份在公开市场投放2540亿元,尽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央行4月转为“扩表”,预计主动投放的规模也只是对冲了外汇占款,按照财政存款增加规模估计4月份基础货币仍下降约4000-5000亿元。

  所以,M2虽然有所回落,但由于基础货币的减少,导致货币乘数在4月进一步上升,出现“紧货币、紧信用”的情况。这也可以解释为何4月份流动性极度紧张。」德商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指出,中国的货币乘数在过去的数年中快速上升,这反映出金融系统自身的货币创造能力开始明显上升,传统上所谓的由央行增加货币货币来增加整体货币供应的说法,在某种程度上“过时”了。
中国货币乘数(来源:微信公众号“周浩宏观外汇”)
  港交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亦提到,央行控制基础货币的发行,但货币乘数上升的幅度非常显著,因影子银行体系的货币派生功能明显增加。

  」货币的供应量在低利率的环境下,保持相对宽松的状态,货币的整个派生途径实际上正在发生非常重要的变化。

  2015年以来,基础货币余额同比增速在降低,从央行控制基础货币的角度来看,它的增速是下降的,但是整个货币乘数上升的幅度非常显著,这就直接导致了M2同比的增速相对比较高,货币的派生途径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现在我们看到影子银行体系的货币派生功能在明显的增加。这是大的货币环境。」流动性的未来:央行和市场的微妙博弈
  中银国际指出,4月货币乘数应该已经接近极限,信用扩张有继续放缓的压力,政策拐点逐步临近。

  」4月份货币乘数应该已经接近极限水平,信用扩张有继续放缓的压力。

  目前不管是从流动性缺口来看,还是考虑债务压力方面,货币政策的空间和投放流动性的中期压力逐渐上升,尽管暂时尚未有明确信号出现,但政策拐点已逐步临近。」安信固收罗云峰此前提到,预计未来央行抑制货币乘数的方式或转向压低M2与投放基础货币相结合。

  周浩则指出,央行对M2有12%左右的控制目标,银行开始从存款带动贷款演变为贷款带动存款,“增资产不增存款”。因此央行的流动性管理和真实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就变得非常微妙:
  」在杠杆条件下,杠杆率的状况与风险偏好,对流动性的影响可能更大,而把目光放在央行身上,则让人愕然。

  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一旦出现流动性紧张,市场总是高呼要降准,但很多金融机构已经将手中的资金用到极致,降准的真实效果如何,让人怀疑。而传统上贷款几乎是银行唯一的资产,在75%的存贷比要求下,总是有25%的存款是不能用于发放贷款的,因此商业银行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放在央行,另一部分则用作债券和同业需求等等,降准事实上释放了这些被锁住的存款。

  而现在大家手中的资金利用效率大大提高,那些被锁住的准备金即使被释放出来,是否就意味着银行手中多出了余钱,而这些所谓的余钱是否早就被资产匹配(甚至过度匹配),而即使流动性缓解,商业银行的各项流动性指标以及资本充足率指标如何,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华尔街见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26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经济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不可逆转
  4月份,部分经济指标增速有所回落,引发一些人对经济稳中向好态势可持续性的担忧。事实上,经济数据的短期波动是正常的,对比基数、工作日变动等非经济因素都可能引致同比增速的变化。因而,判断经济运行状况既要看增速,也要看其与就业、物价、收入等指标的匹配性,还要看质量、看结构、看后劲、看空间。综合分析,今年以来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同时出现了质量提升、结构优化、后劲增强、动能壮大、空间拓展等更多积极变化,支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因素进一步增多,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步伐更加稳健。

  就业扩大、物价稳定、收入增加,提升了经济增长的质量
  从五大宏观经济指标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增速回升、就业扩大、物价稳定、居民收入增加、国际收支改善的良好格局。经济增长稳中有升。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比上年四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连续7个季度保持在6.7%—6.9%之间,增长的稳定性不断提高。就业形势稳定向好。1—4月份城镇新增就业465万人,比上年同期多增22万人。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在5%左右,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左右,均比上月和上年同月下降。物价水平温和上涨。1—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涨2.1%,呈温和上涨态势。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0%,分别比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加快0.5和0.7个百分点,快于GDP增速0.1个百分点。国际收支状况改善。我国货物进出口回稳向好,综合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经常项目继续保持顺差,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总体稳定。4月末,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8931元,比上月末升值0.09%;外汇储备余额30295亿美元,比3月末增加204亿美元,连续3个月回升。这些情况充分说明,我国经济不仅持续运行在合理区间,而且民生保障能力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经济发展可持续性提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实体经济趋好、产业优化升级,强化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今年以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不断取得新进展。1—4月份,全国新退出钢铁产能3170万吨、煤炭产能6897万吨;4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7.2%,降幅比3月末扩大0.8个百分点;3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2%,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25元,同比减少0.15元;1—4月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水利管理业等短板领域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0.4%、28.4%、16.1%,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速。“三去一降一补”扎实推进,促进市场供求关系继续改善,带动企业经营状况和预期持续好转。1—4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2%,在调查的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4个行业产品价格上涨,价格同比上涨的行业面在扩大。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8.3%,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0.9个百分点。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2%,高于上年同期1.1个百分点,连续9个月处于扩张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0%,高于上年同期0.5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保持在54.0%及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与此同时,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推进,财税、金融、价格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首批试点稳步实施,“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成功举办推动我国对外开放向更高水平跃升,这些举措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效优化市场环境,提升市场活力,促进企业转型发展,重塑我国竞争优势。
  在上述因素综合作用下,三次产业在调整中发展,在转型中升级,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得到加强。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更趋合理。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比上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稳中有升。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增长6.9%,加快6.7个百分点;铁路货运量增长15.4%,上年同期为下降7.9%。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4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1%,今年以来一直保持在8%以上较高水平。旅游、体育、健康、文化、养老和教育培训等幸福产业欣欣向荣。在三次产业中,服务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占据半壁江山,对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5%,比第二产业高17.8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7%,比第二产业高25.6个百分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消费为主、出口加快、投资跟进,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
  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全国上下始终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深入发掘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推动需求结构升级转换,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一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95.8%,高于外需91.6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突出,消费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初显。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2%,比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高出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58.6个百分点。消费增长稳中有快,1—4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1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相比之下,虽然投资增势略缓,但结构优化改善的特征日趋明显。1—4月份,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2.6%和12.1%,均快于全部投资平均增速,为先进产能注入新动力。同时针对薄弱环节“点穴”发力,生态环保、公共设施、水利、交通运输等短板领域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有效纾缓了经济发展的后顾之忧。从外需来看,回稳向好态势明显,1—4月份全国进口、出口同比分别增长20.3%、14.7%,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消费成为稳定内需的压舱石,外需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从今后一个时期看,这一动力格局仍会不断地得以巩固。我国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收入稳定增长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将持续释放消费和投资潜力。世界经济稳定复苏,也将为外贸回稳向好创造有利条件。4月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40.7,环比回升0.5,预示下阶段外贸将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科技成果加快产业化、创业创新蓬勃发展、新动能快速成长,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今年以来,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并茁壮成长,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快部署实施,国家实验室建设顶层设计出台,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工程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军民融合稳步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完成发射并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对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成功首飞,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在我国问世,全球首次试开采可燃冰成功,成为世界第一个实现稳定开采海洋超级能源的国家。科技成果产业化效果明显。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5个百分点。1—4月份,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1%和11.5%,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4和4.8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3%、15.9%和11.6%,均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创业创新势头良好。1—4月份,全国新登记企业181万户,同比增长15.2%,日均新登记企业1.51万户;专利申请量95万件,同比增长6.5%。新业态新模式茁壮成长。“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线上线下加快融合,以网络销售和快递业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快速增长。1—4月份,全国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19180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商品零售额14618亿元,增长25.9%。完成快递业务量106亿件,同比增长29.8%。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新模式不断涌现,正逐步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新产品新服务快速增长。1—4月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51.7%,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增长21.7%,太阳能电池增长18.2%,智能手机增长10.9%。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快速发展,分享经济广泛渗透,跨境电商、在线医疗、共享单车等新服务模式层出不穷。新动能不断积聚壮大,有利于掌握未来产业布局的主动权,占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三大战略稳步推进、四大板块良性互动、新的增长极蓄势崛起,拓展了经济发展新空间
  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下,“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深入实施,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协调发展,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三大战略协调推进。一季度,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6.2%,增速比全部进出口快4.4个百分点;对沿线43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9.5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14.4%,比上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雄安新区正式设立,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进展顺利。长江经济带支撑力度加大,下游产业向中上游有序转移,合理有效的产业分工协作格局逐步形成。“四大板块”良性互动。东部地区转型升级、开放创新走在前列,对全国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突出。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继续发挥,主要发展指标增速明显快于全国。1—4月份,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快于全国1.2和1.0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快1.4和2.1个百分点。东北地区经济运行有所企稳。1—4月份,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上年全年为下降3.1%;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18.7%,降幅比上年全年收窄4.8个百分点。区域之间协调发展,使得产业合理梯度转移,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分工协作更加深化,有利于将不同地区发展差距所产生的“势能”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能”,形成新的增长极和增长带,不断拓展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总之,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组合拳的作用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结构在调整中优化,动能在转型中升级,发展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预测全年我国经济能够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的预期目标能够实现并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展望未来,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后发优势依然突出,长期积累的物质基础雄厚,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正处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和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当前国际市场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困难和挑战依然不少。下阶段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大力深化创新驱动,有效引导社会预期,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巩固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人.民.日.报 .郭.同.欣)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26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媒体:金融去杠杆须攻克同业存单堡垒
  在今年迎来爆发式增长的同业存单业务,成为监管整顿的重点。从3月28日以来,在银监会发布的文件中,有三个都提到要加强对同业存单的监管。银监会日前发布的《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再次明确提出,对于同业融资依存度高、同业存单增速快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重点检查期限错配情况及流动性管理有效性。监管机构发文严管同业存单,旨在降低金融杠杆,规范机构行为,将存单纳入统一监管体系。
  同业存单是指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全国银行间市场上发行的记账式定期存款凭证,于2013年年末推出,被视为中国存款利率市场化的一个突破口。从发行结构来看,同业存单发行人以股份行和城商行为主。而同业存单的持有人以商业银行、广义基金、政策性银行为主。
  同业存单推出后迎来爆发式增长。统计显示,同业存单2016年年末存量为6.3万亿元。目前已有333家银行公布了2017年同业存单发行计划,发行量高达14.18万亿元。
  同业存单的爆发,与衍生出“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委外投资—债券配置”的资金流转链条有关,正是这条资金流转链促使同业存单需求增长旺盛。在这条流转链上,多个环节都存在正利差。因而,银行有动力在负债端发行同业存单获得资金,在资产端去购买同业理财;而同业理财的投向,则通过委外投资或自主投资进行债券配置。在流动性宽松、资金成本低的市场环境下,每个环节都可通过加杠杆做高收益。
  这一链条也促使同业存单变成加杠杆的捷径,但资金却没有进入实体,而是在金融机构内循环。也就是说,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追求收益,将资金在自身体系内空转,比如通过同业存单的方式将资金从国有大行和股份行流向城商行,而后者通过债券杠杆投资的方式来实现盈利,整个过程基本没有实现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比如2016年同业存单发行量翻番,但2016年企业债融资量与2015年基本持平,都在3万亿元左右,可见银行体系并没有增加对企业债的配置,也就没有通过债券投资的渠道实现信用投放。
  随着央行缩短放长,市场整体资金利率水平抬升,同业存单利率也水涨船高,股份银行一年期同业存单利率从2016年初的3.2%提升至目前的3.8%。在加强金融监管的大背景下,加强同业存单监管成为央行倒逼机构去杠杆的又一措施。目前仍处监管真空的同业存单也成为金融去杠杆必须攻克的一个堡垒。攻克这一堡垒并不容易,2017年一季度MPA评估正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的范畴,但在2017年一季度考核到来前,同业存单“量价齐升”再现,3月同业存单实际发行量更是超过2万亿元,突破了2月1.97万亿元的记录,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与同期限同业理财预期收益率甚至出现息差倒挂。同业存单如此“疯狂”,如不痛下猛药,杠杆难去,实体经济难兴。
  需要注意的是,在抑制同业存单对高杠杆滋养作用的同时,不能对同业存单全盘否定。同业存单本质是利率市场化过渡期应运而生的金融工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当前问题主要在于金融机构过度依赖同业杠杆筹资套利,因此需要加强“穿透式”监管,规范机构行为,将存单纳入统一监管体系,实现金融去杠杆。 (原标题:金融去杠杆须攻克同业存单堡垒) (.经.济.参.考.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26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神雾双雄"遭质疑引多方交战 重仓机构称"有信心"
  神雾展示的变生物质垃圾为"能效油气煤田"的技术模型。
  尽管有券商行业分析师第一时间跳出来反驳"叶檀财经"自媒体文章的质疑,但5月25日开盘后,明星上市公司神雾环保(300156)(300156)、神雾节能(000820)低开低走,均放量跌停,1天之内两公司市值共计蒸发约57亿元。
  无辜被殃及的哈空调(600202)(600202)5月25日也报收跌停。5月17日,哈空调披露公司控股股东拟转让控股权,而神雾集团是竞购方之一。
  5月25日,神雾环保证券部方面人士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表示,叶檀文章质疑的各个要点,都是不真实的,招商证券(600999)的文章已经一一反驳了。
  另一面,两家神雾系公司仍受券商力撑。5月25日晚间,招商证券、国信证券(002736)、光大证券(601788)等券商均组织电话会议,邀请神雾两家公司高管就"自媒体文章的误读进行回应并就公司经营情况与投资者沟通交流"。
  在25日晚间的电话会议中,神雾环保董秘卢邦杰表示,与交易所商议之后,明天(26日)公司股票会先停牌,针对关联交易相关的详细内容进行核查与澄清公告,公司有必要在假期进行完善,争取节后复牌交易。

  卖方研究员
  "迎战"自媒体
  5月24日晚间,微信公号"叶檀财经"发布了一篇对神雾集团的质疑文章,称神雾环保利用关联交易实现业绩增长、质疑神雾节能毛利率过高等问题。
  5月25日早晨6点,招商证券环保行业首席分析师朱纯阳通过微信公号主动"迎战":"叶檀哗众取宠可以,但不好意思,你惹到的是我!"对于"神雾双雄"的质疑,招商证券分析师列项逐一反驳。
  5月25日晚间,卢邦杰对自媒体文章主要质疑的关联交易进行回应称:神雾环保的关联交易,在重大合同公告与年报中都有介绍,公司的商业模式也在年报中有详细论述。神雾环保目前接单的项目金额都比较大,单纯依靠一家民企实在很难完成。神雾集团在项目前期投入阶段,需要建立一个项目公司,进行前期的审批等流程,到后面手续办完之后,需要寻找产业投资人,神雾环保作为总包承包商,地方政府、投资商等都希望公司能参与其中,所以神雾环保会在项目中有20%的参股。这种模式对于环保公司而言是有行业特征的,所以公司会出现阶段性的关联交易。这带来的是公司大订单与业务上的飞跃式发展,神雾环保认为这对于上市公司的发展是有利的。
  针对"叶檀财经"所质疑的神雾节能印尼项目毛利率偏高的问题,神雾节能总经理雷华也在25日晚间的电话会议中回应称,神雾节能的创新技术与独创性保障了公司在竞争中的优势,毛利率主要集中在设计与设备供应,印尼大河项目在考虑到汇率、工期等原因之后,毛利率高于平均毛利率,同时这个项目享受了综合退税14%的税收优惠,所以毛利率超过70%并不算高,质疑的毛利率偏高是不存在的。
  招商环保团队则称,"神雾环保+神雾节能是我们小组在2017年最为看好的节能双雄,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对其广阔的长期空间和持续成长坚定看好。两家拥有独家革命性技术的企业,各自独享万亿级别工程大市场,2017年两家公司累计市值超千亿,未来分别市值超千亿将是长期必然。"
  以神雾环保5月25日的收盘价29.84元/股看,目前总市值301.39亿元;神雾节能报收33.27元/股,总市值为212.01亿元。也就是说,招商团队认为2017年两家上市公司股价均有近一倍的上涨空间。

  重仓机构
  回应称"有信心"
  华夏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阳琨据记者透露,该公司跟踪神雾环保、神雾节能已有较长时间,上市公司本身从未否认过关联交易,所以不存在隐藏和欺骗关联交易的情况。
  神雾环保、神雾节能一季报显示,华夏回报、华夏领先、华夏优势增长三只基金均进入神雾环保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分别持有神雾环保771.97万股、753.34万股、612.72万股,三只基金合计持有2138.03万股。华夏领先、华夏红利、华夏大盘三只基金则是神雾节能前十大流通股东,分别持有神雾节能581.48万股、336.30万股、331.24万股,三只基金合计持有1249.02万股。
  在跌停面前,阳琨表示,华夏基金目前对神雾集团上市公司各个方面的情况有信心,持积极态度。
  对于神雾集团的技术,相关政府部门鉴定为"国际领先",属于原创技术。华夏基金从2016年上半年开始投资神雾环保和神雾节能这两只股票,核心的投资逻辑,是神雾集团内蒙古港原项目从去年年初开始投产,至今项目运行稳定,证明了神雾集团核心技术的实业效益和稳定性都不错,技术本身是经过验证了的。
  "我们只是从财务投资的角度来投资这两只股票,至于技术,从纯粹科技的角度,我们是无法判断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技术和实业相结合产生的结果来判断。"阳琨认为,原创性的技术在项目推广初期,公司承担垫资或者共同投资都属于正常的商业模式,上市公司对此也做了信息披露。
  5月25日盘后龙虎榜则显示,仍有机构看好"神雾双雄"的价值,但亦有分歧存在。根据深交所龙虎榜,神雾节能买入前5席位中,有4个为机构席位,合计买入金额高达1.08亿元;卖出前5席位中,也有2家机构身影,合计卖出4881万元。神雾环保买入前5席位中,2机构席位合计买入3623万元;卖出前5席位中,有1机构卖出2073万元。(证券时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26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导读:
  我国首部网络安全法6月1日实施 重视度再提升
  我国将大力强化用户信息保护 创新防范拦截技术
  新型蠕虫病毒入侵引发网络安全担忧
  勒索病毒袭击史无前例 网络安全再获全球关注
  比特币勒索病毒席卷全球 网络安全概念迎主题性投资机会
  信息安全7只概念股价值解析

  我国首部网络安全法6月1日实施 重视度再提升
  “永恒之蓝”勒索病毒感染事件刚刚过去,社会各界对网络安全的关注仍在持续。我国首部网络安全的专门性综合性立法《网络安全法》将于6月1日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我国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和保护已上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媒体记者了解到,在此次勒索病毒感染事件中,国内多个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中招”,只有国内金融企事业单位鲜受到波及。业内人士表示,此次事件给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行业敲响了警钟。《网络安全法》将为这些关键行业的网络安全防控搭建法律框架,并引导和强化这些行业平时就加强对网络安全和可能存在的风险的关注。

  威胁 关键行业网络安全警钟再鸣
  5月12日晚,全球爆发“永恒之蓝”勒索病毒感染事件,近100多个国家受到感染。此次病毒感染事件突发性强、波及面广,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巨大恐慌。业内人士表示,此次事件给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尤其是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行业的网络信息安全敲响警钟。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指面向公众提供网络信息服务或支撑能源、通信、金融、交通、公用事业等重要行业运行的信息系统或工业控制系统,这一领域长期以来就是黑客攻击的重点目标。360威胁情报中心统计数据显示,长期以来,按照机构内设备感染专用木马的数量统计,企业是第一大疑似黑客攻击目标,占比为35.2%。在针对企业的攻击中,攻击者重点关注的领域依次是:通信网络、电子电器、海洋与港口、能源化工、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和网络安全,疑似攻击目标的企业以网络运维、工程建设和制造业企业居多。

  此次勒索病毒感染事件中,沦陷的企业也多来自于这一领域。据360威胁情报中心监测,我国至少有29372个机构IP遭到攻击,覆盖了我国几乎所有地区,多个政府办事终端及公共服务系统无法正常使用,部分工业设施也“中招”,遍布能源、交通、医疗、教育科研等各大领域。

  在诸多关键行业中,金融行业几乎未受此次勒索病毒感染事件波及。媒体记者了解到,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网络金融安全分析室对国内500强金融机构的14573个IP进行了检测,经远程监测、检测、应急响应、数据综合研判以及与360威胁情报中心联动,未发现被检测的金融机构感染“永恒之蓝”勒索病毒案例。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也告诉媒体记者,5月13日凌晨以来实施的组合应急处置措施取得明显效果,至5月15日18时全行计算机正常开机,未发生一例受感染事件,网络和信息系统运行平稳,办公秩序未受到影响。

  目前“永恒之蓝”勒索病毒感染事件已经平息。不过,5月24号,国外安全专家又发现了另一种病毒——“永恒之石”开始传播。这种比“永恒之蓝”更加复杂的病毒,利用了NSA(美国国家安全局)泄露的七个漏洞利用工具。据了解,目前“永恒之石”在国内已经有少量感染,还未出现大规模爆发的情况。

  “面对‘永恒之蓝’病毒突发事件,网络安全界普遍认为勒索病毒的爆发不是第一次,更不是最后一次,各类新型病毒及变种病毒将以更加隐蔽的方式进行传播,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升级 法律重器祭出 护航网络安全
  即将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网络安全法》被业内人士认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网络安全的专门性综合性立法,提出了应对网络安全挑战这一全球性问题的中国方案。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副主任杨合庆表示,中国是一个网络大国,也是面临网络安全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的法律制度,提高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安全的保护水平,使我们的网络更加安全、更加开放、更加便利,也更加充满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安全法》第三章专门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也表明我国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上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网络安全法》规定,国家对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等重要行业和领域,以及其他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实行重点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具体范围和安全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杜霖则表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与其配套的法规办法等也需进一步制定与完善。他建议,应尽快出台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作为承上启下的基本行政法规,对上承接网络安全法并将法案中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提出的安全保护要求落地,对下统领金融、能源、电力、通信、交通等重要行业的安全保护工作,将更多的操作性制度进行规范和明确。

  防护 “风控前置”才可扫除安全盲区
  据悉,《网络安全法》特别提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当自行或者委托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对其网络的安全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评估。

  媒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病毒在部分国内关键行业中快速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部分单位网络安全意识淡薄,平时对于风险的评估和准备明显不足。360企业安全公司一线应急响应处置的100余家机构抽样统计表明,超过一半的单位近一年内未对系统进行过全面风险评估及定期补丁更新工作。此外,所有受影响的主机均未在近三个月内做过补丁升级操作,也未部署终端安全监控与处置工具。业内人士分析称,安全工作存在的盲区为大规模网络安全事件的爆发提供了可乘之机。

  而未受感染的行业和企业几乎都是进行了风控前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息中心连续多年开展重要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测评和安全检查,探索形成内外部技术资源相结合的互联网应急处置协同工作机制,确保快速落实一系列应急措施,如切断病毒传播的可能渠道,在网络层、客户端层封堵危险端口;实施病毒防护,启用勒索病毒及其若干变种的黑名单防护机制,及时更新病毒定义码;提升源头免疫能力,第一时间自动分发并确认打齐微软操作系统补丁;实施域名内部牵引,避免极端情况下受感染终端的不良后果等。

  中国建设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资深高级经理郭汉利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建行全行未发生一起病毒感染事件,各信息系统运行稳定,各业务正常开展。“除了在第一时间组织安全技术团队开展应急措施之外,更重要的是,很多工作都是平时做的。”他表示,实际上,微软在今年3月就发布了此次病毒攻击所利用系统漏洞的补丁,4月初建行就通过终端安全客户端向全行办公终端推送了该补丁。在4月14日网络黑客组织宣布泄露NSA黑客工具后,又立刻部署防控工作,排查、封禁高危端口。

  业内人士也表示,除了风控前置外,在进行风险评估时,“网络隔离是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最有效的方式”这一看法也需要转变。一位网络安全业内人士对记者坦言,有些单位信息安全工作人员仍旧简单地以为,只要隔离就能安全解决问题。但事件证明,隔离不是万能的,内网不是安全的避风港,没有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内网一旦被突破,瞬间沦陷的危险更大。(.经.济.参.考.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盘和林:读懂“呼吁中纪委叫停新股”的“谬论”






时间:2017年05月26日 09:48:03 中财网




  本文作者为知名青年经济学者,著名财经评论员 盘和林
  5月23日,创业板指在这一天报收1758.23点,下跌了1.67%。尽管指数并未创出近期新低,但是很多个股的股价已经创出了新低。据记者统计,有1404只股票的价格比2016年1月27日大盘创下2638点近期低点时还低,在3238只股票中占到了四成以上。其中,中小创股票跌幅更大,有449只创业板股票的股价比2638点时还低,在640只创业板股票中占到了七成。

  与此同时,一篇《经济学家韩志国建议中纪委叫停新股发行,并调查证监会在新股发行中的以权谋私行为》的文章近日在微信朋友圈中、新媒体上被纷纷转发。文章认为,以每周10只的速度狂发新股,给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为未来留下重大隐患,但证监会置市场的强烈质疑于不顾,并且接连祭出了一系列光怪陆离的奇葩监管举措,使得市场无所适从。

  股票下跌就由“中纪委介入叫停新股发行”,显然是一个不值一驳的“谬论”,股市下跌就“调查以权谋私”更是一种“莫须有”罪责,中纪委虽然在深入开展金融反腐风暴,但必然不会直接去干预“新股发行”。作为经济学家的韩志国,本应该推崇市场经济由市场化监管解决,但现在却企图呼吁中纪委来干预,更显荒诞不经。

  透过问题看本质,我们更要读懂“呼吁中纪委叫停新股”的“谬论”背后的合理诉求,某些监管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给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使得市场无所适从”,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前不久,新华社甚至发文呼吁,“不能发生处置风险的风险”,央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先后也出来表态:“切实防止处置风险的风险”,安抚市场对监管政策所造成的“误解”。

  金融去杠杆、挤泡沫,规范金融市场于金融安全、金融风险防控有利,这一点毋庸置疑,也是各界的共识。在过去的“金融大繁荣”时期,高杠杆、各种金融市场乱象极具了较高的风险,如果不提前对金融风险进行适度释放,对潜在的风险视若罔闻,迟早都会局部暴露较大金融风险甚至是导致系统性风险。因而,无论是证监会近期对资管通道业务“痛下杀手”,还是银监会对理财等委外业务进行“密集整治”,或是保监会对险资脱离实际、盲目“举牌”并购等保险市场乱象“重拳出击”,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对金融市场进行“强监管”,也是市场的共识。应该说,金融监管不是该不该的问题,而是来的“太晚了一些”,毕竟积累了这么繁杂的金融风险点。但值得关注的是,金融监管不能造成金融市场的“大起大落”,监管的节奏和处置的方式应该顾及市场的担忧。

  “一行三会”在作答“防控金融风险”这一大课题时,颇有“竞争式监管”的味道,一行三会几乎同时发力监管,在很短时间里看谁的监管力度大,下药猛,“新账旧账一起算”,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金融乱象”“金融风险点”一一整治好。韩志国在文章中称“一年多来,共发行新股并上市445家(这个全世界真没有!)”,监管部门的发新股速度令市场短时间内承压过大,也确有值得商榷之处。

  欲速则不达,金融去杠杆等监管政策几乎都提到了“服务实体经济”,但或事与愿违。根据民生策略估算,截止5月23日,跌破股票质押警戒线的市值规模接近3000亿(只包含2016年以来的股权质押,假设折价率四折,警戒线150%)。今日跌破警戒线个股平均跌幅5%,在警戒线价格附近的个股出现大批跌停。仍在警戒线以上,但是距离警戒线不到1块钱的市值规模高达3500亿左右。

  监管部门认为这是市场过度反应,毕竟从每个监管政策来看并无不妥。以银监会为例,正如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所说的,“这些制度、规定、要求过去都有,散落在不同的办法、文件里,这次是系统地归类、系统地重申。”

  这是源于金融领域“合成谬误”与“动物精神”。因为金融业相互之间的关联度高,金融机构的风险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放大性、内在脆弱性,加上信息不对称,“市场信心”(即“动物精神”之一)会导致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例如发生股灾、银行挤兑风波往往就是“信心不足”进而放大、传染所致。金融监管也是如此,本来就单个政策而言都是对的,但经过“合成”并放大、传染,加总之后就有可能引发不小的宏观波动,并有可能导致“处置风险的风险”。

  “呼吁中纪委叫停新股”的“谬论”也是一种市场诉求,监管者仍需对这种“谬论”加以正视,比如对既往的风险缓慢释放,风险释放的方式,尤其是从宏观审慎监管的思维出发,避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统筹协调监管的时间强度和跨度。毕竟,资本市场的“大起大落”于实体经济乃至宏观经济运行都是一个不小的风险,也就是新华社提醒的“不能发生处置风险的风险”。(金.融.界)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耳濡目染中国文化长大的“私墓”基金经理,你让他崇尚科学精神、市场原则、法制精神、工匠精神以及逻辑思维很难,因为没有这个环境。
        但是你让他崇尚心灵鸡汤、丛林法则、官本位思想、投机思想,这个太容易了。因为我们一代一代人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你看卡拉曼、霍华德都是享誉世界的投资大师,从业三、四十年了,仍然谦逊的声称自己无法预测经济和市场的走势,仍然把防范风险作为投资的头等大事,仍然把自己定位于防御型投资者的位置。
        而反观我们A股市场的"私墓"基金经理,有的从业才几年,就咋咋呼呼地要比肩巴菲特了。
       证监会处理了几个老鼠仓,白酒家电创出了新高,有人就惊呼:市场风向变了,价值投资的春天来了!有必要这么矫情吗?骨子里的东西没变,表面的小清新都是暂时的。刑部逮了100多只大老虎,你就断言从此吏治清明,想啥呢?
        中国股民赌性太重,连芒格都这么说。我不相信一个民族的习性会因为证监会处罚几个人而彻底改变。有人说,要想在A股市场搞价值投资,就必须改变投资者结构,让机构投资者取代散户。这个建议很滑稽。你认为中国的机构投资者比散户更理性吗?哪次市场的疯狂不是机构买出来的?哪次市场的恐慌不是机构卖出来的?
        啥样的地长啥样的草。“私墓”基金经理都是咱中国人民的孩子,中国股民的投机本性怎能不在他们的思维中打上深深的烙印?
        霍华德多次提到运气在投资中的重要性,但这些“私墓”基金经理似乎不以为然,把某一次牛市中的高收益当成是未来业绩的自然延续。但是,正如SOS0ME所总结到的,这些人几乎逃脱不了一个“今年第一、明年垫底”的怪圈。
        在鲜花和掌声面前他们飘飘然了,他们忘记了什么是自然律,什么是概率,什么是均值回归,甚至忘记了什么是常识。所以,那几位在2007年风光无限的“私墓”基金经理(不点名了),随后10年的成绩实在是乏善可陈,只有头顶着私募大咖的帽子到处演讲、赚点出场费了。那位“时间的玫瑰”的作者,你认为他还有点价值投资者的味道吗?
        扎根于科学实证主义的投资大师,比如格雷厄姆,是以长时间、大样本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开展谨慎的投资。这样的投资过程很不激情,因为它剔除了想象的因素。当然,我不否认投资有艺术的成分。但问题是,我们A股市场的那些“私墓”们夸大了艺术的成分、预测的成分,把实用主义、保守主义、避险为主的证券投资变成了以理想主义、乐观主义、浪漫主义、算命占卜为主的“穿越”大赛。
        从我个人的感觉而言,我们这个民族有一种精神战胜物质的冲动。在战争年代这种冲动可能管用,但和平年代搞经济建设经常干出傻事蠢事。窃以为,证券投资还是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物质,尊重人性,不要搞“唯识论”。啥叫“唯识论”?我看到有人买入一支股票后,就认为它是茅台第二,就发誓守它一辈子,面对市场波动,就念“风动幡动,仁者心动”,活脱脱地把严肃的证券投资变成了道场,这就是“唯识论”。
        其实,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明天的事都说不准,你咋能就穿越到二、三十年的未来世界了呢?前几年移动互联网热的时候,有人断言,网上购物将消灭实体店。当时给我愁得个啊!以后上大街,没有大润发了,没有银座了,没有中百了,没有万达了,没有琳琅满目的小商店了,这该是多么清冷啊!可是过了三年,大商场依然人头攒动,小商店依然存在。我估计三年后依然如此吧?年轻人躺在家里叫外卖,可我们这些中老年人还是喜欢到商场购物,这种需求不会消失吧?
        投资是活在当下的事情,当然有时候也需要发挥点想像,甚至迸发发出一点激情。但走好梅花桩一定是建立在练好马步的基础之上的。巴菲特如果不师从格雷厄姆打下价值投资的坚实基础,很有可能要被芒格拉到阴沟里。
      中国的“私墓”们,如果你们不能用至少10年的业绩回报你们的客户,就不要寡廉鲜耻地声称自己是价值投资者了,好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28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群30岁退休的人 重新定义了财务自由
时间:2017年05月27日 09:10:59 中财网        
  美国,有这样一群人,30多岁就提前退休了。

  30多岁退休,可能吗?看到这篇文章时,我心里是有个大问号的。

  有人采访了7位顺利在40岁以前结束职业生涯的神人。

  这些受访者说:实现财务自由不光需要做足预算,更重要的是,要重新考虑你的核心价值。

  你可能并不赞同他们的生活方式,但我想,这至少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

  削减“三座大山”

  能省就省
  想实现提前退休其实很简单,就是省钱、存钱、投资.
  省钱没有别的大招,关键在于减少大头支出——也就是住房、交通、吃喝这“三座大山”。

  很多同事入手了新款宝马SUV,而我把车卖了骑自行车上班。

  别人花5万刀重新装修厨房,我们全家则搬进了一个适合散步的老小区。

  我老婆的厨艺精进后,连在外面吃饭都很少了。

  受访的雅各布森和温妮两口子抓住了省钱的精髓,已经提前退休好几年了。

  你仔细观察日常开支的主要方面就会发现,吃住行的开销接近总量的三分之二。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地方最能省下大钱。

  如果能减少大额支出,剩下来的存款可以赚更多钱。

  懂些投资伎俩当然会帮大忙,但讲真,妙投资不如狂省钱。

  现年46岁的保罗38岁就从电子工程师的岗位上退了休,和妻子妮娜住在房车里。

  他的观点是,想赚大钱储备养老金就想错了,投得多不如花得少。

  一种生活方式
  一种圈子认同
  你可能在心里犯起了嘀咕:为了省钱这么为难自己何必呢?

  可有的人就是愿意,甚至把节省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过上这样的生活,需要一个全面的、细致的计划——住拥挤的地铁线和便宜的小区、在家吃饭、带着便当上班、出门儿小黄车、不买新衣服、不喝星巴克、不惯着孩子。

  做到这些之时,就是你提前退休之日。

  但同时这也意味着,你的生活方式焕然一新。

  谁都知道这种生活方式在这个消费主义的社会里不是主流。

  但在太平洋彼岸,这群提前退休的人们找到了一个好方法——在网络上寻找志趣相投的小伙伴。

  也许正是这种找到了“圈子”的感觉,这种有点自虐的生活方式也不难坚持了下来:
  我们有些很熟的朋友,是在网上相识的,因为我们的想法很像。

  很多极“俭”主义者只是单纯喜欢削减开支、自给自足、掐着预算过日子。

  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都自给自足,这种生活方式被称为“完全内供”。

  自己剪头发、自己修车、在垃圾桶里寻宝,娱乐方面更是零开销。

  “花钱玩乐像是对生活认输。”一对退休10年的夫妇在博客里这样写。

  极“俭”的生活方式
  意味着打破传统设定
  要提前退休,最重要的是打破社会的传统设定——长久以来人们认为必须吭哧吭哧干个四十年,到了65岁才能退休,过上幸福充实的“正常”生活。

  然而这些提前退休的人却一针见血——他们的生活大多数人都能过上,但问题是很多人从来没考虑逃出常规生活这种可能。

  世上可能有70亿种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有的人喜欢“正常”的那种,有的人害怕体验前无古人的这种。

  其实适合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是不存在的。

  几乎人人都是聊起来一肚子抱怨,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为一周7天24小时的分配头疼,但你要想让他做出点改变,接受新的生活方式,没门儿。

  完全是心路历程的转变,我不再担心别人怎么看我,真正充满自信。

  说这话的珍妮已经16个月没买过东西。

  不再化妆的她得到的是“脱胎换骨的改变”,因为她完全甩掉了社会给女性设置的双重成功标准。

  在减少对金钱关注的同时,她对外表的关注也少了,而更关注内心自我。

  “说实在的,极‘俭’更在于忠实于内心,而不单纯是勤俭节约,”她说。

  我找到让自己面对现时所有感到更自信、快乐的方法,还减少了对外表的关注。

  这让我为人更自信。

  跟以前相比,我是个更好的人,这也更让我快乐。

  做到“提前退休”的
  到底是哪些人 ?

  当然了,能提前退休,有些人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因为你要是拿着一份高薪,就自带优势了。

  “年轻时你得有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如果没有,这条路永远走不通。”36岁退休的诺威尔说得直白。

  如果没有好的教育背景,也没有超越大多数人的高工资,个人责任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劣势——有能力控制资金和生活,懂得理财、养生,任何人都可以比想象中更轻松实现提前退休。

  在这方面,做到极致的是程序猿这个迷一般的存在。

  自带“极俭”的思维方式可能是他们天然的优势。

  当然程序员的工资通常高于平均水平可能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根本问题在于,工作内容重复单调,也使得他们调整生活轨迹的愿望比一般人更加强烈。

  在省钱这件事上,理科生思维可能也有点帮助——他们习惯找到最优的方式实现长期目标。

  “在工作中,我会花很长时间把网页响应速度提高100毫秒,这种最优化分析套路同样应用于省钱。”

  退休不是结束
  是另一个开始
  如果“提前退休”没什么吸引力,我可以换个方式来形容这件事:
  比其他人提前几十年告别上班下班的生活,追求自己的完美人生。

  其实很多提前“退休”的人最后都重新投入了工作,但显然不是传统意义上为了维持生计的工作。

  他们带孩子、做公益、攀岩、玩艺术、开源编程、写作……甚至比以前更忙。

  他们只是把更多、更自由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在他真正热爱的、不以维持生计为目的的事情上去。

  选择提前退休,原本就是因为他们觉得其他活动要比工作来的有意义。

  从物质上来说,他们未必过上了比退休前满足的生活,但他们乐在其中,因为这是他们为了获得精神满足所要付出的代价。

  现在,我想我们可以重新定义“财务自由”了:
  从挣扎于赚钱、攀比的怪圈挣脱出来,过上对自己来说有更有意义的、更自由的生活。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通过极“俭”生活提前退休是可接受的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5-28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钱”、“真的没钱”,这是多位银行人士的抱怨。

这些话出现的场景大概有以下几种。去银行办业务,经常遇到客户经理拼命拉存款,细问他原因,他八成会说银行现在存款指标压力大得不得了;去银行借钱,要么额度紧张、要么放款周期长,问原因,也是没钱;同业间,出钱不难,收钱有时候会很难,求东家找西家,利率越炒越高。

若说银行是真的“没钱”陷入流动性紧张,并不符合事实。银行有钱,只是没有之前又便宜量又大的钱。所以更准确的说法,银行不是没钱了,而是“钱贵”了。

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多位银行人士,试图还原在负债端成本上升后,资产端的利率走势,而一个千奇百态的贷款投放情况展现了出来。

银行提“贷款要敢要价”

某城商行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行内对于贷款的放款口径已明确转向。行内指导邮件指出,“贷款方面,要敢于向客户要价。国企、市政、上市公司这些之前对价格敏感的企业,现在均已在价格上松口了,6月份发放贷款价格一定再提价,大家要有收益观念。”

某股份制银行公司部负责人王先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贷款端的利率普遍呈现上涨的趋势。比如,他所在银行,原来对央企等的大客户利率一般下浮10%,现在都调升到基准,这些大客户也会暂时不提款,持观望的心态。如果是中小客户,基本都在基准上浮20%以上。

某城商行公司业务负责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则表示,行内并没有明面的上调利率要求,但是实际执行却有上涨。“基准利率贷款和折扣都需要行长审批,所以目前基本所有贷款利率都是上浮的,涨幅不定,20%-30%比较常见。”该人士补充。

“从年初开始,额度就紧张,现在都是5家客户比较,在风控要求类似的情况下,贷款给能承受更高利率的企业。”西部某城商行一位支行行长表示。

贷款“价高者得”的现象并非个案。

某股份行同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企业的贷款需求很大,但是额度却不够用。“我行本就实行白名单制,白名单内的客户都是资质较优的。同样的贷款项目,难免出现价高者得的情况,银行占有一定的主动权,敢于报价了。”该人士指出。

但银行定价策略也并不尽相同,一家城商行北京某支行的的行长黄先生就表示,近期银行业的贷款价格普遍都在上涨,涨幅在50-60个BP。“而我们的策略却恰恰相反,我们希望贷款的价格保持稳定,这样就能在同行普涨的情况下,只要我们还有额度就能吸引到更多客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4-19 15:05 , Processed in 0.099134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