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由繁至简的炒股秘籍股票配资送值得信赖我出资你炒股赚大钱自己操盘配资财源滚滚
楼主: govyvy

逗逼传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两年的资本市场比较不平静,股市也经历了一些大起大落。在大起大落之后,我们静下心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投资的本质是什么?许多投资者在每年年初的时候都会算一卦,看看今年股市是什么样的风格,什么样的板块比较有机会,经济向好还是向下。每年都会算一卦,有时对,有时不对,下一年再继续尝试。这两周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从5178点到现在市场下跌了近40%,但是有些股票却平均涨了40%,比如白酒、家电,港股的汽车等。这批股票的研究难度并不大,商业模式简单,估值也很便宜,季报年报出来后业绩也很清晰。但是,为什么投资者在5178点的时候不愿意买这类股票,而在追逐一些所谓的概念、主题、故事?今天回头看,这些炒概念、炒主题、讲故事的股票下跌了70%。所以我觉得投资还是得回归公司的本质。



投资的本质是什么?无非就是希望今天付出一笔钱,能够在未来收回更多的钱,用5毛钱买1块钱的东西,或者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本质上还是希望买到低估的东西,买到将来能够超过大家的预期而成长的东西。我们看公司的本质从三个维度去思考。



首先是行业的维度。我经常说买股票看行业像买房子看社区一样,你可以装修你的房子但是没有办法改变小区的环境,是不是学区房、小区中庭大不大这些因素你是不能改变的。公司也一样,即便是很优秀的公司管理层,但是如果在一个很烂的行业,不管怎么敬业、挣扎,业绩都不好;而有一些行业你发现实在太好挣钱了,很典型的就是白酒,一把米、一斤水,有的可以卖你500元,有的卖你100元,哪怕卖100元毛利率都在80%、90%。2013年、2014年八项规定这么严,但还是很好赚钱。从行业的维度看,第一点是行业的生意模式,这个行业挣钱是否容易。



行业的生意模式研究完之后再去看这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如何。我们经常说格局决定结局,很典型的就是美的、格力。空调并不算很出众的行业,但是2005年价格战之后形成了格力和美的市场占有率具有绝对优势的格局。行业格局优化后即使整体行业增速下滑,格力和美的业绩增长也很快,股价也都涨了几十倍。



行业维度中的第三点,我们看行业空间。中国过去15年走了美国100年走过的路,美国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每个都用三五十年,而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加在一起15年完成了,我们变化很快,我们可以用三年时间使用了美国一个世纪用过的水泥量。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必定有一些行业的成长空间是有限的,有可能已经是夕阳的行业。我们在行业上要避免这些夕阳的行业,同时还要避免刚开始百舸争流的行业。一些新兴行业刚刚发展的时候,大家都认为这个行业好,有100家天使投资人往里面扑、50家VC往里面冲,公司之间打价格战,这样的行业你不知道谁是赢家。孙子兵法说,要胜而后求战而不要战而后求胜。所以看行业空间,我们要避免掉在夕阳行业的阶段,也要避免初期百舸争流的阶段,我们要的是成长期和稳定期,白电就属于在稳定期,其它有些消费品在成长期,这种阶段下特别好做投资,当然产品的生命周期也要去看。



行业维度中的第四点,我们看行业的门槛。中国是竞争无比激烈的国家,稍微ROE高一点的行业、净利润率高一点的行业,就会有100个人要山寨你、1000个人要抄袭你。所以门槛很重要,要么资源独占,要么有牌照限制,要么有技术优势,要么有品牌优势。从白酒行业来看,2012年、2013年有非常多的地产公司开发自己的白酒品牌,到2015年、2016年死掉了,这个行业是有门槛的,别人进不来。所以你要想清楚,一家公司为什么能够得到持续高的资本回报率和净利润率,这两个问题想清楚了这个行业就看明白了。



第二个维度是从公司的维度,我们找品类最优的公司。看一看公司内部的管理机制,看一看产品的定位。我总是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公司将来继续发展下去会越大越强还是越大越难?有些行业,公司销售规模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再往上走就超出了管理半径,可复制性就不强了,增长就非常难,这种行业就是越大越难,对这种行业要小心。中国有很多软件公司其实是做系统集成的,成长过程中大量依赖人海战术,最终虽然销售是增长的,但是人均利润不断下滑,没有规模效应。这点跟微软这种产品化的软件不一样。我们都想买行业龙头,要有规模优势,越大越强。



第三个维度是管理层的维度。看管理层分两个方面,一方面看他的能力,一方面看他的诚信度。能力分两个方面,一个是看战略上到底是否清晰是不是聚焦,A股是特别有意思的,很多公司会去转型到其它行业,这种随便乱转型的公司我们从来都不碰,老本行都做不好转型做一个新行业能够做好吗?过去两年各种转型的公司基本上做成功的很少。



还有就是战术上的执行力,对于中小公司我们关键看老板的个人能力和魅力,我们经常会调研中层干部,看他们是不是崇拜自己的董事长;对大公司会看考核,中层干部的KPI。我们曾经研究过装饰公司,装饰公司净利润率大概是7个点,但是普遍现金流比较差,因为质量保证金就5个点,还有应收账款,所以回款非常重要。在上市的五六家装饰公司中,其中有一家现金流的回款特别好,我们看中层的KPI,发现重视考核回款的公司现金流就比较好,所以大公司的管理能力要看KPI考核。



一般来讲我们研究的公司不多,但是我们会聚焦在那些我们看得懂、看得明白,商业模式简单又好挣钱的行业。我们静下心来把行业、公司、管理层这三个问题搞清楚,我们会在一个公司上面花很多时间,一旦重仓买入会持有很久。过去18个月我在A股和港股的第一大重仓都没有改变。因为买之前就很清楚,即使是在熊市中也有很强的超额收益。我们没有必要短期换来换去,这样做在长期来看累计回报并不好。一定要找到优秀的管理层、优秀的公司以及好挣钱的行业,通过时间的积累。刚才我谈了那么多问题,其实核心就是回答一个问题,时间是不是你的朋友。只是靠运气、胆量,短期靠市场赌一把,市场变脸怎么办?我们经常看到市场变脸比翻书还快。回归投资的本质,我们要找到好的公司,把握机遇,做时间的朋友,最终成为赢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和投资很像:都充满不确定性,又都有提升胜率的方法

2017-03-13 凤凰财经

  作者:水晶苍蝇拍



投资的两端分别是分析和交易,而连接这两端的是等待。投资分析的核心是商业理解力和概率思维,投资交易的核心是赔率和逆向思维,等待的核心是谨守能力圈和尊重常识。从长期来看,优秀的交易无法挽救糟糕的分析,优秀的分析却可能毁于糟糕的交易。然而相比之下,最难的还是学会等待(无论是持股还是持币)。

投资业绩都是后验的,但每一笔投资的中长期概率和赔率却是可以事先决定的。优秀的业绩只是结果,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才是本质。努力、天赋和运气可能是最重要的3个原因: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会给你一个成功的下限,天赋决定了成长的效率和时间成本,而运气总会给坚持正确的人以意外的惊喜。

成功的投资人与其说是精于计算和选择,不如说是他们更懂得放弃和坚持;与其说是能耳听六路眼光八方,不如说是始终心无旁骛的保持专注;与其说是天赋异禀见识超常,不如说是更能深刻看到自身的局限性,清楚知道市场中的可为与不可为。所谓的投资大神,不是他们获得了神秘的天启,只不过是忠诚于复利并永远践行罢了。

懂复利的人都明白,复利的可持续性与盈利能力是矛盾(这与ROE类似),高复利与长周期不可兼得,其中以巴菲特的50年近25%为人类目前的极限(那些只看高复利不看时间就称战胜巴菲特的,基本还没摸着投资的毛)。在高复利之后向着均值回归是必然的,这其中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投资生涯里最好的情景是:初期高复利,之后稳健但极强的持续性。

投资在某个阶段特别容易沉溺于“完美系统的构建”,然而这与终身致力于制造永动机的差别并不大。系统越是繁复、思维越是沉溺于细节,其实与投资的本质就距离越远。投资做得越久越能体会到,最可依靠的是质朴简洁却击中本质的方法论,最应重视的是大格局和战略上的成功。

对一个投资人来说,比较危险的一种情况是早早的拥有“真理在握”的感觉。如果同时再无聊点儿或者争强好胜些,对稍微不同道者就口诛笔伐,那基本上说明没啥进步的余地了。投资当然是有毫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但投资的不同要素的权重却没有什么“神圣模型”。当然这不是说见异思迁,而是保持思维的开放性,这其实也是一种能力。

集中还是分散好?如果从特定阶段性角度考虑,取决于鱼(弹性)与熊掌(安全性)哪个对你更重要。如果从长期常态来考虑,集中似乎代表了对公司挖掘和分析的高度自信。但转念一想,如果真那么自信,理应可以挖掘到更多优秀的标的并适度分散啊。当然这本质上是个度的问题,最终讲究的是研究深度与仓位效益的匹配、投资弹性与风险分散的适中。

投资决策环节涉及的要素很多,但如果精炼总结下可能有三点最关键:

1,大局观。就是清楚你处于整个市场周期的什么位置,是该恐惧、贪婪还是麻木;

2,价值判断。下注要瞄准在未来优势类别的对象上,与时间做朋友;

3,预期差。明确价值判断的假设和估值所包含的预期,当出现高度预期差的时机时保持敏感度。

投资神话里都是百战百胜的故事,但现实其实很骨感,即便是巴菲特都承认不断在犯错。然而为什么有的人一犯错就致命有的犯了错并不导致严重损失呢?区别在于:

1,主观上是否承认自己是会犯错的凡人?

2,客观上是否善于用安全边际保护自己?

3,是否分散了风险并用良好赔率弥补?所以损失是取决于错误的预处理。

从PB=PE*ROE这个公式来看,当ROE=8%的时候,即便PE是35倍但PB却只有2.8倍。若公司能够持续成长,ROE提升到25%,则届时的PE在25的时候,PB却反而提升到了6.25倍。由此可见,PE反映的是预期溢价,而PB反映的是资产溢价。通常预期的反映远早于ROE的实际变动,而PB则相对同步或者滞后于ROE的变动。

从其中还可以理解,ROE本身的变化趋势是估值的核心要素,估值的最大奥秘不是对指标的简单加减乘除,而是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前瞻性判断,是对公司经营阶段的准确定性。所谓模糊的正确,其实就是具体的PE和PB可以相对模糊(或者说可针对性分析),但ROE的趋势性判断一定要正确。

高ROE是公司盈利能力的体现,又高又可持续的ROE是公司强大竞争优势的体现。那么对这么好的公司市场绝大多数情况下必然给予资本溢价,也就是较高的PB。如果一个高ROE公司出现很低的PB,你要想想为什么?可能:1,市场是傻瓜;2,公司的本质是强周期且当前处于盈利高峰的拐点。这种矛盾偶然会发生,但经常性情景而言,高ROE与低PB本质上是矛盾的。

在投资这个领域,“带着镣铐起舞”有可能不是种限制反而是种保护机制。最典型的比如老巴说的“一辈子只打二十个孔”,又如最常见的定投指数基金。看起来这些行为被高度的限制了,但时间放长后经常发现“镣铐”居然变成了金手镯。这其实也是绝大多数人的“自由行动”总跑不过自己的虚拟盘的原因。

能不断带来新的预期的公司往往比较受到市场青睐。但这里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新预期都是围绕主业增强或者产业链升级,并且主要的预期都“说到做到”持续被证实,这就是优秀甚至伟大公司的好苗子;另一种的新预期跨度大且喜欢跟着风口走,又总是不断用新预期掩盖未实现的旧预期,这就是不靠谱甚至老千公司的种子选手。

就公司与价格的相对关系来说,用静态较高的价格买入公司虽不是上策,但也不是最可怕的。特别是这个公司如果未来不断的变得便宜,那还能反转为一笔上佳的投资。最怕的是买入的时候很便宜,但越拿越贵了,这说明买入的逻辑从根部就错了。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快速改错的能力,否则等错误坐实的时间成本都高的让人想哭。

高效经营类的公司初看上去很难有明显的壁垒,但这种高效经营可能量变到质变,进而形成真正的基于规模或者技术和客户粘性等方面的高壁垒,但等这一切确认时往往已经接近成熟期。对这种公司而言,在初中期阶段最重要的应是把握三点:1,长周期的需求扩张;2,专注并具有强烈产业抱负的团队;3,不断“说到做到”的执行力。

资产负债表的恶化从定性来讲不是好事,但引起其恶化的原因需要一分为二的看。一种伴随的是收入增速的明显下降,以及同期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异常;另一种是收入高速增长,但需要前期垫资或者规模效益不足而导致负债率大幅上升和现金流的恶化。前者往往预示放宽信用到极限后期收入端还将面临更恶劣结果,后者相反是由于需求爆发过于快速超过了当前资本的消化能力。

今天看到一句话:“什么叫局限?局限就是砍柴的以为皇帝都挑金扁担。”实在是太到位了!

接着上面的话题,如果你想学成功的价值投资,千万别天天去背巴菲特口诀;如果你想创业千万别天天看各种成功学,你最需要搜集的是大家是怎么失败的!一个没有把各种失败案例研究透的人,不可能成功。那些只是天天告诉你“某某就是好,你做了某某就会焕然一新大获成功”的,不是书呆子就是骗子。

牛市里大家谈的都是高弹性,几轮股灾下来又开始关注“怎样避免净值波动”了。其实净值回撤本身是市场波动的附带品,完全拒绝回撤等于与投资为敌。但同样的波动在不同的背景下意义截然不同:泡沫环境下的倾向应是拒绝波动,低估环境下则反而需要拥抱波动,而绝大多数不可知的环境下你需要的是坦然忍受波动。

一本书里写到:“平庸的将军,在面对复杂环境时会给自己罗列一堆堆难题和问号,焦头烂额而找不到北。真正的将才,则快刀斩乱麻,从貌似平常的事态中一眼窥透本质和要害,并果敢行动。”这和投资决策其实也异曲同工,优秀的投资人无论对市场还是对公司都善于抓主要矛盾,并能由细节见整体并最终形成决策的“逻辑支点”。

从估值的角度而言,我个人第一怕的不是贵,而是价值难以衡量。难以衡量的核心要么是变量太多要么是距离能力边界太远;第二怕的还不是贵,而是便宜的陷阱。看起来便宜容易让人下狠手,而一旦证明是陷阱就是大亏。如果其他要素都较为确定,那么“贵”其实是一个很单纯的问题,至少易衡量。但估值的重要假设说不清或者被推翻就很要命。

很多事情你只要努力付出了,没功劳也有苦劳,勤奋会有个基本的收益保障。但投资这行既残酷又简单的特征在于,从来不问你付出了多少,而只看你对不对。这种类别的工作,努力是第二位的,第一位是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否则,方向不对,越勤奋越坎坷,越痴迷越疯魔。

同样是运气,投资新手大多是因为好运所以看起来正确,而投资老手则往往通过正确去取得好运。前者是随机和被动的,而后者是高概率且主动的。一个人的投资业绩,幸运一两次很正常。但如果看起来总是那么幸运,那其中肯定有种吸引好运气的因素叫“能力”。而投资开悟的一个标志,就是学会区分能力与运气的分水线。

前两天分答有朋友问如何向着职业投资努力。其实职业投资是一种高风险的选择,特别是在初期阶段的淘汰率会很高。投资职业不职业其实无所谓,专业不专业才是关键。另外开始职业投资最好是在熊市,残酷的环境下人能更理性的评估自己和体会投资的困难。熬不过去说明不适合,熬过去了再决定要不要继续走下去。

要在投资的世界里要活得长活得好,一要靠对风险的嗅觉,二要靠对机会的直觉。有个能闻到风险的鼻子是活得长的基础,留得住青山就不怕没柴。如果恰好还有对大机会的一点直觉,那就很难活的不好了。其实无论风险还是机会,本质上都是对不确定性的处理,而学会理解世界的复杂性和个人的局限性,是建立这种处理机制的基础。

人生和投资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本质上都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但又都具有提升长期胜率的方法;比知道做什么更重要的,是了解绝对不能做的事情有哪些;决定一生命运的往往只是几个判断和决定;各种短期的偶然性会被时间熨平,最终的结果基本是公平的;做什么事决定了高度,跟什么人决定了难度;最痛苦的不是错过了,而是明白的时候已太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集中与分散——投资的秘诀是对人性缺陷的容错】这涉及到仓位配置和资金管理,涉及到人的有限理性和市场不确定性。如果你有100%的确定性,当然可以一把满仓一只股。可惜,人的理性是有限的,黑天鹅是必然的,任何确信都是一种偏见,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能接近而不能穷尽真理。所以,正确的投资系统必须保证一定容错性,一满仓一只股叫赌博不叫投资。
个人风险偏好不同,所以分批建仓是对的,总之任何人都不可能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除非天天P交割单的骗子们。定投指数也是这个道理,特别是价投左侧建仓一定要用分批买入摊平成本。
其次,你必须学会建立组合,数量和比例按自己偏好决定,我是A股港股组合一般各有10只左右,一般根据资金量和能力圈大小建议3-5只即可,低于3只就跟赌一只股差别不大了。搭配就像老中医抓药方,多少弱周期 多少强周期,多少烟蒂股 多少成长股,讲究君臣佐使,守正出奇。这里头学问之深,你就慢慢琢磨吧!
通常只有5-10只证券就能做到这一点……(卡拉曼)人家的集中是指5-10只股票叫集中,上百只叫分散,按这个标准我也是集中投资,八大天王 十二圣徒,A H总共才20只股票。而按中国散户的概念,持有两只股票就叫分散了!
爱全仓一只股,爱一次满仓,都是小散新手的毛病,得治!这属于纯赌,一次下注猜大小,因为你无法100%保证这一只股是必赢的,风控不及格。组合投资,分批买入,使得投资系统具有弹性和容错性,这是职业投资者和老手的习惯。
不要满仓一只股,不要集中一个行业,你买十只股都在一个行业,跟买一只股没啥区别。这本质是一种世界观和认识论,世界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人类的理性能不能穷尽绝对真理?绝对论者认为股票100%在掌握中,一把定输赢;相对论者认为自己肯定在犯错误,认识的过程就是不断的试错和纠错。
苏格拉底说过,我知道的越多,越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多。你所接触到的股神级人物,本质都是第二种人,格雷厄姆、巴菲特、索罗斯……。巴菲特所谓的集中,宣称永远不卖的重仓股有四大金刚(后面实际也调过仓),在很多人眼里这都算分散投资了!老巴有四大金刚,老毛有八大天王、十二圣徒,都是一个道理。改掉赌徒的毛病,要靠养成好习惯,训练自制力,推迟欲望的满足。这不但是投资的心法,也是幸福生活的秘诀。
投资组合比全仓一只股会牺牲一定盈利,但同时也对冲个股风险,长期投资必须建立一个稳健的多样化组合,才能防范个股的黑天鹅,穿越牛熊,永葆不败。例如,$旗舰-十二圣徒 ZH001206(ZH001206)$ A股年初创投股虽因为注册证叫停而遭遇黑天鹅,但上半年白酒下半年地产的仓位早让组合整体创了新高;$港股-八大天王(ZH002007)$ 港股昨天因为外汇收紧而导致bocai股暴跌,但地产股融创的上涨又对冲了这个黑天鹅。A股H股组合均大幅跑赢市场,并跑赢同期96%以上的雪友,并且老毛君是在去年三全食品换的别墅里写下这段文字的~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人在股市上赚了多少钱,想低调也是低调不住的,网上吹牛逼的嘴炮党很多,有的连个组合也没有也敢吹,有的就会玩弄概念消费客户,真正敢把思路公开得到验证能赚大钱没几个,喷子们只顾喷,却不敢面对自己长期亏损累累的账户……而大V只会越被喷越强大,不但财富自由,而且扬名立万 (声明:本回复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释老毛
————————————————————————
【适度集中,深入研究】见什么好都想买点,我也曾经有过这个阶段,但是投资的目的还是要“解决问题”,随着能力的提高,还是要本着“少而精”的原则进行适度集中化。
我认为,100万以下的本金,持股不应当超过5只,甚至1000万元以下资金持有五只也未必不妥当。
当然,这也是个十分个性化的问题,也是个艺高人胆大的问题。
太具体的调整就不说了,也不好说,因为自己不深入研究,“关键时刻”也是拿不住的。
我认为当遵循以下原则进行优化:
1、行业可以跨三四个,如果着眼于长远,或者穿越牛熊,我还是更倾向于弱周期行业。如中信证券,我仅仅认为是牛市状态下的交易品种。
2、可以价值型、价值兼具成长型、成长型均予以配置。如格力电器可以当作价值型配置,老板电器可以当作成长股对待。其间也可以合并同类型,如复星医药与恒瑞合并至复星医药也未必不可的。
3、优化的标尺当估值为锚,将资金优化配置到估值低的品种上。而且一旦优化了,被丢掉的品种涨上天了,也不必后悔。
4、分散不深研,我认为并不是好的投资策略,我认为,个人投资者长期追踪三五家企业,并且尽可能地深入研究,还是能够做到的。(声明:本回复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闲来一坐话投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编者按:这篇分享不仅仅是邓晓峰对自己十几年投资研究经验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基金经理对行业研究员系统性研究方法的指导和交流,同时代入研究方法对汽车等行业作了深入的研究、讨论,是一份精彩的案例学习,敬请细品。
作者 | 高毅资产首席投资官邓晓峰
来源 | 高毅资产管理(ID:gyzcgl)
本文为高毅资产首席投资官邓晓峰和研究员团队的投研分享讨论会的部分纪要。讨论时间在2016年10月。
邓晓峰:
谈谈我的研究体会。
1、时间更多花在增长型行业、体量大的行业上,是投入产出比相对高的做法。
增量永远比存量好做,增长型市场的投资比存量市场的投资更容易、更轻松。体量大的行业,犹如大海,无风三尺浪,机会更多。
2、做研究时,需要经历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的过程。
刚接触一个行业时,资料会越看越多——需要了解行业发展的历史,了解发达国家先走过的路,发达国家现存的状态,了解我国处于什么状态、什么阶段。这方面,国外相关著名公司的传记、创始人的传记、行业的传记是最好资料。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我们代入当时的历史环境,去理解产业、理解竞争,建立对行业的总体认知。
随着对行业的积累越来越多,逐渐抽象和总结,把行业的属性定义出来,把自己对行业的理解提炼出几个指标或参数;与行业内人士探讨和请教,完善自己的体系;最后通过这些指标和参数去判断这个行业的发展、预测这个行业、根据现实的情况去修正观察体系和重点指标。先把行业变厚,再把研究变薄,这是我自己的一些体会和经验。
3、对优秀公司的长期跟踪。
成功的公司本身就是竞争选择的结果,成功是有原因的。观察成功公司的商业行为,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最优秀人智慧的阶梯上理解行业竞争、理解商业行为。世上的事情,知易行难。但作为投资人,纸上谈兵又是容易的,思维上的代入和演习是轻松的。我们可能做不到,但可以训练到知道怎么做。对优秀公司的长期跟踪是行业研究的捷径。
而且,优秀的公司在整个投资生涯中提供的投资机会更多。即使在某些阶段错过了,未来还会给你机会。对优秀公司的研究和跟踪是一种积累。
4、问题是研究的方向。市场永远有分歧,这些争议指出了研究的方向。如果研究能够回答这些问题,发现市场的偏差甚至谬误,机会自然就来了。
下面就谈谈汽车、家电。这是两个挺有意思的行业。
十年来,这两个行业的ROE都很高,利润持续增长。从投资回报来看,家电行业特别出色,美的、格力过去十年年化股东收益率约30%。汽车行业稍差,主要是标的的原因,因为国内汽车行业目前还没有走出像美的、格力这样具有竞争优势的公司,没有能够在产业上升的过程中一路走过来。汽车业是不同的公司在不同时间段提供不同的机会。这两个行业都是ROE高、估值水平低,盈利持续增长。从投资的角度,这样的行业容易创造超额收益。
家电行业最大的好处是竞争格局清晰,长期看更确定;弱点是行业基本成熟,成长空间受限。汽车行业的坏处是竞争结构问题,战场的胜者没有确定,并且参与者太多,中国整车企业目前还不具备竞争优势;好处是行业足够大,市场还在增长,未到达渗透率见顶的阶段,市场有空间,行业回报高。
汽车行业02、03年经历第一轮的快速发展,当时增速60-70%。但当时产能的增速比需求更快,导致04年到05年行业进入调整。机构投资者看这个行业非常负面,一是因为在中国没有优势的自主整车企业,二是简单地认为这是一个属性很差的周期性行业:
(1)汽车业重资产,巴菲特说过,四个轮子不是好生意;(2)美国三大汽车企业的市值都很低,中国的汽车公司的市值空间在哪里?(3)中国车价虚高(高于国际水平),行业盈利不具有可持续性。
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看汽车业的发展历史,观察美国、德国、日本汽车业发展的过程,最后发现,市场的共识存在很大的偏差。
第一点,这个行业资产很重,回报率不高的问题。上世纪初,美国汽车作为新兴行业发展起来时,外部配套不完善,大公司的主要零部件需要自供,早期的垂直一体化是一种优势。巴菲特观察汽车行业时,正好看到零部件供应社会化之前的状态,这个阶段其资产特别重。但是在中国,整车厂和零部件公司高度社会化分工,整车厂资产轻,零部件资产重,数据显示,整车厂的固定资产周转率能够做到5-8次甚至更高,这是一个很高的水平,但是零部件公司能做到2-3倍就非常不错,有的往往只能做到更低的水平。以周转率来观察,整车行业实质是轻资产。
第二点,这个行业的大公司尤其是美国的公司市值很小,这个问题如何解决?翻阅这些公司的历史,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从汽车行业诞生一直到60年代,这些汽车公司基本都是当时美国分红最高的公司,我们看到2000年的时候300亿美元的市值是残值而非公司的现值。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这个行业创造的回报是很高的,尤其是20年代至50年代,汽车行业的分红往往是排名第一。这也解决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公司是否有市值空间的问题。
第三点,中国车价高,毛利虚高,生产率低的问题。早期,我做了研究,把所有汽车行业的公司,那时候主要是合资厂,统计了00年至05年的数据,计算了所有公司的固定资产周转率、毛利率,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5年间,这个行业从高毛利率低周转率——高价格的盈利模式,转向了合理毛利率超高周转率——高生产率的经营模式。以上海通用为例,2002年当时别克的车价虚高,车价30万以上,毛利率超过35%。但是它的周转率低,当时60多亿固定资产,年销售不到200亿,固定资产周转率不到4次/年。到2005年,毛利率下降到20-25%,固定资产周转率上升到10次/年。车价的降幅超过30%,但固定资产周转率提高150%以上。扣除5%销售费用率、5%管理费用率之后,还有接近7-10%的净利率,这是可以持续的状态。在盈利最差的2005年,上海通用的 ROE仍有25%,好的年景ROE是50%以上,甚至有时候到100%,这是一个回报超高的生意。现阶段,中国车价与国外的差距,基本集中在税的方面,我们有17%的增值税、10%的消费税。
市场的共识与实际的情况存在明显的偏差时,这种认知的偏差会创造巨大的投资机会。尤其是这个行业本身的ROE非常高,企业持续创造的高利润,而市场给的估值水平又非常低时。行业估值不提升,企业的盈利和增长已经能为投资者带来足够的回报了。其实这几年家电和汽车的投资一直在走这个路线,这两个行业的估值都没涨,它们的市值和盈利在不断上涨。
汽车行业更麻烦些,因为很多公司之前都是一个很小的母体,随后逐步收购资产,因而延续性和可比性没有那么强,导致股东回报没有那么高。但是如果行业本身仍处于增长期,渗透率没有到顶的话,这种低估值反而会成为“长期饭票”。因为市场给的预期和估值是低的,但事实上行业的增长好于预期,部分优秀公司做的更好,经常出现爆炸式增长,机会就更突出了——低估值叠加高增长。我们研究员如果能够把这种大的行业跟住的话,你会发现有非常多的投资机会。
下面我们来总结如何对汽车这个行业进行跟踪。
汽车行业属性:
(1)纵观汽车产业链,从零部件到整车厂到4s店,整车厂是核心,它是整个产业链蛋糕的划分者。整车厂对零部件厂而言是甲方,可以占款。对销售端而言,4s店其实是汽车品牌的附庸。看这个行业这么久,4s店从生意模式上总体是很苦的生意。只有在需求超过产能供应、客户要加价买车的时候,4s店才有会过得好些。时间稍微拉长,这个生意一定只能获得一个相对比较差的回报,因为总体上它是受整车厂控制、利用甚至是盘剥的一个环节。完整看下来,整车厂是整个行业的核心,是整个产业链条的分配者。我们投资行业或者投资公司,首先把行业链条里的龙头或者利益的分配者找出来,然后再找到利益分配环节中最强的公司或者阶段性最强的公司。
(2)产能利用率是很重要的指标。全球来看,产能利用率基本在80%以下,一般70%多,车企往往盈利比较艰难,但是中国的主要车企产能利用率基本在90%-100%之间,这是全球一个例外的情况,因此在中国汽车行业回报率比较高。这个指标比较好观察,因为工厂的建设计划及产量较容易观察。
(3)经销商体系的库存水平。观察竞争强度在销售端有一个明显的指标,渠道的库存。如果库存高了,资金压力的存在,一定会导致4s店削价,即使整车厂有约束,也无法抵挡4s店主动的价格竞争。我们经常观察汽车4s店的库存水平,如果库存偏低或在正常水平,4s店压力不大的时候,整车行业的利润往往处于一个好的阶段。如果4s店的库存系数长期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比如超过2(库存相当于过去2个月的销量)的时候,终端往往会主动加大折扣卖车。零售渠道利益受损,为了让销售系统可持续,整车厂一般会通过种种方式扶持4s店,牺牲厂家利润帮助渠道生存。零售的库存是整个行业利润的先导指标。
(4)终端价格的折扣。终端的折扣是最直接的观察指标。从上面几个方面基本上可以把握行业的冷暖,不需要通过内幕消息即可把握行业的情况。从这个角度,我个人觉得汽车行业还是一个比较好观察的行业。
最近几年以来,卖方的汽车行业研究水平提升得很快。要从研究员上获得超额收益,赚alpha已经比较难。但是,专业机构对这个行业的偏见或者说误区一直存在,从我们的交易对手层面来看,alpha的机会依然显著。这是我对这个行业的生态体系观察之后的体会。
各位研究员本身的素质非常高,但是有没有达到一个极端的状态?我希望大家以后能达到这样一种状态,把一个行业通过几个指标提炼出来,抽象成一个简化的模型。如果能够把行业浓缩到简化模型的阶段,研究效率会提高很多,效果也会好很多。在研究过程之中,大家有问题有争议是最好的,因为所有的问题和争议都是研究的方向。当你把争议一步一步剖开,抽丝剥茧然后细化下来去判断对错的时候,你会对行业和公司的认识又更进一步。所以,大家平时争论更激烈一点可能更好,观点越“极端”越好,“极端”的过程是大家对行业的理解更深的过程,鼓励大家探讨公司时更加激烈。这个过程不是意味着我是对的别人错了,我胜利了别人输了。最好你能够失败,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其他人的质疑能够帮助你把问题研究得更清楚。尤其是我们选定的目标、选定的战场是一个很大的战场,是一个有很大空间的行业或者机会,你把问题想清楚,以后就能更好地把握投资机会。我们内部之间可以更坦诚一点、更激烈一点,讨论不要彼此照顾面子,大家相互之间都可以质疑,质疑是为了把问题研究得更清楚。所有争论的过程都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大家都各有所长,争论多了大家才能成长得更快。
问答讨论
(注:以下参与讨论的基金经理还包括:王世宏 高毅资产董事总经理;邱国鹭 高毅资产董事长等。)
1、王世宏:4s店的零售库存、行业产能数据如何监控?
邓晓峰:汽车零售库存系数是行业协会每个月发布,一般是除以过去一个月的销量。一般来说,数据显示中国的零售体系效率很高,欧美发达国家库存系数一般都是在2以上或者更高,中国的库存系数一般来说在比较低的水平,1.5以下一定是健康指标,2-2.5是比较麻烦的时候,2.5以上压力巨大。淡旺季要单独看,淡季(每年6、7、8三个月)是库存系数高的时候,旺季库存系数最低。中国到年底的时候发奖金,汽车是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居民通常年底买车,这是消费的自然季节性。尤其越是低端的车型,淡旺季波动越明显。如果目标是三四线城市偏低端的车型,波动越明显,反而是高端车型,全年销量总体而言波动没那么大,尤其是20万以上的车波动稍小。
产能数据更好统计,每个公司的工厂的产能、产量如何都是公开的,随便哪个研究员都能提供。乘用车肯定是走到中后期,新车销量的增长估计还有5、6年,之后将彻底变成周期性行业。但是新能源确实刚刚开始。从这个角度,我们明年一定要把零部件全部过一遍,哪些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中国的很多零部件供应商过去在全球的供应链体系的比例挺低(当然福耀是个例外),他们这次在中国本土的供应链做好之后,后面在电动化的过程中还有机会进入全球供应链,这里面机会是很大的。
王世宏:每一年很牛的汽车厂都不太一样,除了实时跟踪产销量外,是否有方法进行提前预判?
邓晓峰:提前预判挺难,这个行业确实是跟踪的做法。在几个转折点的时候多注意一点,每年2、3月份开始,前一年的旺季过后到第二年开始,如果此时库存系数比较高,之后行业压力就大了,因为跟着到年中的时候是淡季,这种时候就比较麻烦,如果淡季库存系数比较低,之后就不用担心,后面半年到全年整体的需求都会比较好。
2、王世宏:各个车厂的新车型和一些原有的车型,哪个会卖得好,如何进行判断?
邓晓峰:一般要月销1万辆以上,才能盈亏平衡。爆款车其实是比较容易找出来的,这个行业做得好一定要出爆款车,平庸的产品赚不了钱。爆款车往往都有特色,基本上你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个车卖得好,有很多在当时的环境中很突出的指标。我们来回顾一下爆款的过程,中国国产SUV的爆款。第一个,哈弗H6,10万左右的SUV,无以伦比的一个产品,性能很均衡,品质稳定小毛病少。当时其他的合资竞品都在15万以上,价差很大。5年的生命周期走下来到现在这么大的量。当时所有的自主品牌与长城都有质量和稳定性上的差距,它基本上是一枝独秀,这是爆款的一个例子。第二个,CS75,算半个爆款,是当时第二个出来合适的车,外形特像路虎,我觉得他的爆点就是特像路虎,很多人被这个爆点吸引,当然也正因为主要是这个爆点,它不能成为真正的爆款,没有到达3万、4万这样很惊人的月销量。第三个,传祺GS4,一看明显就不像是之前的自主品牌车,用料和零部件都是合资车的水平,价格低性能还很好,因为广汽做代工厂多年,具备这个能力。没见到前,我们确实不知道它会是爆款,但是当你看到这个车,你就会觉得确实是挺吸引人,外形类似,加之低价格,只有一些小毛病,这是它的特点。
研究员:后面几款爆款车相对来说容易判断,可能最难的是当年哈弗H6,国产,大家可能觉得中国人做不好。如果我们往后退几年,站在长城刚出来时去判断是比较难的,这两年可能会容易些?
邓晓峰:当时判断其实是很容易的。长城的战略是很清晰的,它的车性能很均衡,采用田忌赛马式的战略,它是用SUV去打合资的轿车,适应消费升级的过程,而且当时环境下没有替代品。轿车向SUV升级大潮,只有长城最早最坚定地把握,其他企业都在观望,这是它很幸运也一直很坚持的地方。大势如此,你抓住了风口。当时其他所有国产车SUV都做不到毛病这么少,性能这么稳定,竞品S6与哈弗H6是同时出来的,刚开始三个月销量就到8000辆,接着到10000辆,销售爬坡比长城还快,但是一年之后差别就出来了。
王世宏:听起来就一句话,性价比高。车的质量好、价格还这么低,为什么非得做出来、看到了、用上了才能感受到?生产的过程中如果预先得知东西好、成本不太高,还有利润,为什么车厂不能预先判断?
邓晓峰:从两个角度看。这个市场里真正有两个参与者,合资厂和自主品牌厂。合资厂没有做出来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想自相残杀,它所有的动作都是在打破自己原有的产品体系,所以它们一直不愿意这样做,原来有中级车、轿车这些体系,就不愿意把已有的基石挖掉。自主品牌面临的是能力问题,之前大家没有能力做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主品牌的能力越来越强。
3、王世宏:目前整车企业估值普遍偏低。是因为车型不确定性的问题给不了高估值,还是这个估值体现了市场存在比较大的偏见?
邓晓峰:汽车股的低估,从过去5年来看,主要是对行业认识的问题,过早担心行业见顶,进入红海,整个行业的利润会往下走。这个担心之前肯定是错了,10年前大家就开始担心,2005年那时就是这样子。那时港股市盈率低、A股市盈率高,A股从20-30倍市盈率降到5、6倍市盈率的过程中,港股市盈率就在5-10倍晃动,所以港股的回报率更高,因为没有PE压缩的过程。现在这个阶段,港股和A股的PE都已经压缩了,主要看什么时候行业整体的利润开始进入缩小的阶段,我觉得这个过程整体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时间,现在还没到时候。
研究员:过去那样高性价比的SUV车不是特别多,现在各个车系越来越多,大家可能会价格战、促销、费用增加,这些主流的长期高ROE的生产商有可能就会下去?毕竟竞争格局与空调没法比,不像空调就两家大的公司,汽车的车型迭代速度比空调快很多,这种竞争结构下产品的生命周期可能会短一些。这可能是压低估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邓晓峰:是。所以这个行业目前的竞争结构决定了它竞争格局比家电差,参与者太多。
邱国鹭:相比其他行业,这个行业的好处是,需要工信部的审批,中国汽车产能的扩张相对比较有序。
研究员:主要是行业的增速一直在,并且SUV渗透率的空间还存在,过去几年SUV渗透率的提升速度非常快,目前已有40%多,明年提升至50%左右可能就到天花板了。
邱国鹭:我认为核心的是,以后3-5年自主品牌的崛起,有可能会像小米、OPPO、vivo,到了一定程度然后爆发。第一点,合资不愿意在10万-15万价格上这么多产品,因为这样会打击自己25万元、30万元的车。第二点,车载电子设备要把价格降下来需要尝试一些新的供应商,而合资的供应链体系是不允许这样做的。第三点,合资的审批流程很长,遇到一点小事情就要跑到美国总部、德国总部去审批,所以在采用新设备方面永远跟不上自主品牌厂商。
邓晓峰:从SUV以及新能源这个大的转换周期来看,整个合资体系反应太慢了,决策链条长。尤其是自主水平提高后,竞争对手变了,他们跟不上节奏。
自主品牌发展的目标是不断往上打破价格天花板。如果不能打破价格天花板,这种公司就没有前途。因为社会的进步太快,其他自主品牌上来会把下面的利润池一个个都干掉,只有往上不断冲击合资品牌的价格带,把价格带捅破,用新的竞品去获得高利润。看全球汽车行业的特点,利润主要是在豪华品牌,20万元以下的车在一个成熟社会是很难赚钱的,大家都是赚到高端品牌的钱。
邱国鹭:丰田和本田在日本成长期间也是大牛股。而且丰田利润率长期高于宝马,宝马大多数钱是3系赚的,而不是7系赚的。真正高端车往往是入门级豪华车(轻奢品)容易放量,大概三四十万,是个比较好的利润点,既有利润可赚又有量。另外,也取决于自身的供应链体系和流程管理,丰田发展好时净利率长期能够接近10%,而宝马一直在5%左右。广汽学丰田、本田的制造工艺,在自主品牌如传祺的质量比其他要好。
4、王世宏:过去几年A股、H股汽车股的市盈率、市净率都和地产股差不多,但是感觉汽车应该比地产稍微好一点儿?
邓晓峰:汽车好很多。这些公司的净现金非常多。另外,大家弄错的一个原因是,人力成本占比在中国特别低,老美当年三大汽车工会搞得比较惨时,人力成本占比都能超过10%。
邱国鹭:很多退休金,很多退休工人需要养。
邓晓峰:中国人力成本占比非常低,劳动生产率提高得非常快。在挑选好行业坏行业时,我过去采用一个指标,增加值是如何分配的。发达国家国民收入的分配一般是劳动者报酬(包含税收)占2/3,资本占1/3。看一个公司的人力成本占企业利润及交税比例,如果人力成本比例比较低,生意模式相对好。如果人力成本比例很高,对投资来说,本身就是较差的生意。人力成本密集的行业,从长期看,资本的回报率相对较差。汽车和家电,生产率水平、人均创造的增加值很高,算是可以容忍劳动力成本上涨的行业。因为社会往前发展,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上升,人力成本提高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我自己看行业时,通常计算一下整个价值链的利益分配,先看人力成本多少、企业税收多少,然后再看后面空间是否大。如果公司本身人力成本占比特别高,说明对人力成本特别敏感,人力成本稍微涨一下,企业利润就没了。汽车行业的好处是,中国基本回避了德国、日本甚至美国的掣肘,我们一直保持着一个很低的人力成本结构。我们在利润好的时候,没有搞长期payment计划,最多只是当期多发奖金。美国特傻的是,一开始和你把未来几十年的条件谈好,成本刚性,不能适应行业成熟期的发展。这也是中国资本家比较“坏”的地方。
5、研究员:家电是个数据比较公开的行业,其他一些行业数据没有如此公开,该怎么办?
邓晓峰:那只能找相关性、找背后的驱动力在哪里。这几天和研究员讨论CDN行业,这个行业本质上是流量的生意,从电信运营商那里买来带宽,然后用统计复用的方式卖给下游客户,这个生意的特点大体上是这样。现有业务结构的成本是什么样取决于电信带宽的价格,中国电信业带宽价格还有一个特点是地区差异较大,譬如在上海1G的价格和嘉兴1G的价格可能是差异巨大的,这种节点本身成本上有差异化、存在可以套利的地方。很多下游的用户不是24小时在高带宽运转,不同时间段有不同带宽需求,如果不同时间段复用做得好,赚的是效率的钱,这是这门生意的一个特点。这个生意收入的增长来源于流量,如果统计的话,看一下每年流量的增速、电信运营商收入的增速,找电信运营商去了解一下是否有指标可以跟踪。找关键指标时,有时候可能要花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想不出来就先不想了,说不定哪天就豁然开朗了。
我个人的体会是,对行业的认识,可能要花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一边看一边慢慢培养感觉,某个时候豁然开朗。看行业的基础资料,参加行业的研讨,听别人是怎么讲的,培养感觉,至于什么时候自己豁然开朗急不得。
6、研究员:能否具体分享一两个过去成功投资的股票?
邓晓峰:我以前在公募期间赚钱多的其实是电力股,有一只股票,赚了二三十亿。当时为什么会觉得这个生意很好?公司下属的一个水电站大约在2002年建成,2009年准备注入上市公司。它是135万千瓦,投资80多亿元建成,当时我看公司报表突然变成总资产只有40亿,借的银行贷款还有十几二十亿,具体数据目前有些忘了。当时看到这个我就觉得很有意思,这个子公司运转这么多年,每年利润70-80%分掉,最后变成总资产不断缩小。我估算了下,到2012年左右时,子公司会把债务全部还完,成为一个没有负债的公司。想想这个生意,最开始20%资本金、80%负债,10年之后就没有负债了,不考虑分红,仅从投入资本的角度,至少可以赚4倍;如果总资产回报率挺高,比如到9%,目标只有6%,那么可以赚4*1.5=6倍。水电这门生意很简单,只需计算几年把负债还完,生意本质是项目资源 杠杆的生意,但是高回报。
邱国鹭:这有资源独占性。
研究员:高杠杆赚利差。
邓晓峰:赚的就是杠杆的钱。尤其如果这些项目在中后期进入,市场给价格的时候是按照EPS给价,不是按照DCF给价。前面几年培育的时候别人痛苦地承受,等到你进入时是直接享受EPS或者利润增长的过程。这些生意确实是时间的朋友,越往后就像茅酒一样,越酿自己越舒服。当时这个水电站还不算一个特别优质的项目,都能发展如此好,当然后来是因为运气,它的上游修建了一个大水库,结果它一年的发电量多了10亿度,按1度电2毛钱计算,即多了2亿元收入。
研究员:公司14年涨得很好,当时的催化剂是什么?
邓晓峰:主要是盈利增长,正好到盈利爆发的时候。如果按DCF计算早就应该出来,但是它的利润是那时候正好显示出来。
王世宏:这种生意如果系统性地做,就可以赚很多钱。所有的初期投资一个巨大的固定资产、产能利用率缓慢提升的生意,都有这个特征。前期投了很多钱,产能利用率低的时候涨一点,产能利用率升到60-70%的时候,有明显的盈利了,股价就开始涨,一直升到100%时,盈利到顶,股价也涨不动了。这种生意挺多的。
7、研究员:刚才邓总讲的电力和汽车都是当时市场给的估值特别低的行业,包括汽车虽然行业比较好但是这么多年估值都不高,想问一下,您这边是否有PE高于25倍买入然后获得较高投资收益的案例呢?
邓晓峰: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商业模式比较重要。一定不是把绝对的市盈率高低作为投资的依据,这只是一个参考指标。我更喜欢从企业自身的价值创造和发展的角度来看。06、07年时买了一家做金融IT的公司,当年它的市值是15亿左右,买了100万股,总股本1%,当时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想法:它作为基金公司独占性的IT服务商。遗憾是卖的太早,牛市一来行业本身的成长超出了想象。买入股票时市盈率并不低。投资是向前看的,尤其是当这个行业起来时本身拥有巨大的空间时。这种股票往往太早卖出去了,无法想象最后会成长成这样。
8、研究员:邓总您平时管理基金,还能跟踪这么多行业,主要是因为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简化模型、关键指标,还是有其他很好的方法?
邓晓峰:如果真的看到好的行业好的公司,就记录下来,隔段时间拿出来看一下。这是最有效的研究方法,让你过去投入的时间在未来有价值。特别是这些行业本身体量很大,又有一批不错的公司,这样你会变成一个总体上有积累的做法。即便这样,也是看不过来,所以还是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去看很多公司比较好。
如果真的找到产业的方向有巨大空间,并且行业内优秀的公司已经跑出来,就不要轻易放弃对这些公司的跟踪和研究,即使当时没有买也不要紧,如果这些行业真正有发展、有空间,以后迟早会有机会的。其实很多行业发展的第一波我没把握住,没挣到钱。对我来说,许多行业发展第一波属于学习的阶段,这个阶段要看懂、想清楚,只要产业的发展还有没有到顶,真正有空间的行业或者优秀企业一定会再次给你机会,而不是做完一轮就没有了。第一轮选出赛道来了,公司经过自然的发展也选出来了,这时候我希望能把握住。
做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最大的区别:一级市场怕买不到,因为这个市场是private市场,二级市场怕买错,根本不存在买不到的问题,只要你真正觉得有空间,随时都可以买。二级市场千万不要担心机会一旦错过,就再也赶不上而终身遗憾,根本没这回事。回过头分析,基本上所有的公司都会给你机会,只要这个行业这个公司是有前景的、仍在发展的。我做投资组合时,总体希望保持较高的胜率,整个组合里买的股票要保证赚钱的数量远远多于亏钱的数量,而且亏钱要尽量亏的比较少。万一错了,做好控制,这样长期下来回报会比较高。
9、研究员:您刚才讲解了很多对于行业、公司的分析,能否谈谈您对股票市场的波动有什么看法和认识?
邓晓峰:市场既有效率也无效率,主动管理的投资人要利用这个市场,无效波动时发现价值,市场有效时实现价值。通过研究可以获得超额收益。
10、研究员:请邓总分享一下仓位比较重的持股里面持股时间最长的标的。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因为市场的原因或者企业自己的发展周期的原因等会产生一些波动,这种波动什么情况下要把握,什么情况下不用考虑?
邓晓峰:早年管理组合时经验不多,也比较冲动,后来反思是有问题的。早期可能一发现某个公司很好,非常激动,一下子买很多,结果发现买多了、买早了。目前的做法是保持跟踪的状态,觉得不错就保有基本的仓位。发现基本面的驱动在之后半年、1年非常明显的时候再提高持仓比例,这可能是更好的做法。因为公司盈利或者基本面的驱动告诉市场,让它的价值被发现。总体上,希望我们能够先于市场发现机会,但如果领先太早会让人很煎熬。
过去几年,投资银行股,很多时候就处于煎熬的状态,我是逐渐理解了银行的商业模式,觉得确实有机会,但市场很多时候因为这个行业过于复杂,天然给其折价,因为大多数人都不懂。在选择这种特别复杂、常识上容易一拍脑袋就下个有偏见的结论,这类目标时,需要更关心基本面的驱动何时更强劲。
而消费品的投资总体还好,因为大家对这个行业的共识性比较强,所以做左侧或者反向相对比较容易,我们只需要观察到基本面稍微出现见底迹象的时候,可能都是投资很好的时候。但是有些行业,大家天然有负面看法,形成思维定式,我们需要在有效的信息更明显,让市场不断受到正面信息提醒的时候去做投资。
所有的企业发展过程中都有起伏,看是整体环境的变化还是自身的问题。如果是行业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甚至衰退期,必须要重新回顾基本假设、对企业的看法要调整,需要更多考虑商业模式问题。如果是自身的问题,看看为什么发生变化,是根本的竞争力问题,还是经营层面的波动。经营层面的波动可以更宽容些。
11、研究员:之前我们听冯总(注:冯柳)分享过他的投资方法和思路,和您的出发点有较大差别。您是否可以点评一下?
邓晓峰:冯总总结得比我好。研究员和基金经理有差异的,跨越往往很艰难。或者说,做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和做一个普通的投资人差别很大,好的基金经理都要有在市场生存的技能。我很佩服冯总有一套很好的适应市场的技能,往往冯总买的东西已经让市场自身化解了风险,即便发生意外对他的投资损失也比较小,如果一旦成功,回报比较高。这是我从冯总那里学来的,还要多向冯总请教这一块。
我是另外一个路径,人都是路径依赖的。当时我开始真正管理组合时,管理的是社保基金,模式上是关注业绩基准,找行业和个股的阿尔法,一个一个行业慢慢来。高胜率、广覆盖、低损失。做的决策更多的话,我积累的超额收益会多些。哪个战场不利,我就先退出来,然后找其他的战场。我喜欢花比较多的时间去积累比较多的基本盘,然后在不同的时间段用不同的基本盘去适应市场,当然要做有增量的市场、有机会的市场。
这是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的一套,但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路径。早年,组合管理和研究是体力活。05年刚开始管组合时,把公司年报、基金的季报年报等资料都全部看一遍,既观察市场又观察行业,这些看多了之后就会对生意模式有感觉,对比不同生意回报率有图谱。但这个过程会把也把自己弄得比较极端,太关注商业模式。TMT的公司我为什么投的少?因为我看多了之后觉得生意模式很差,回报率不一定高。后来反思为什么会失掉这些机会?因为忽略了增长本身的机会,所有行业在发展、渗透率不断提高时也会涌现很多机会,这个时候,增长是主要因素,商业模式退到次要位置。现在比过去,我会适当扩大范围。总体上,是盈利增长驱动导向,从基本面去寻找机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特朗普在竞选中一直拒绝公开的纳税申报单,被因报道美国税法而获普利策新闻奖的调查记者约翰斯顿(David Cay Johnston)公开了。




美东时间3月14日20时,约翰斯顿发推文预告,“我今晚九点将在The Rachel Maddow Show公布关于特朗普纳税的重大新闻。” (注:The Rachel Maddow Show是MSNBC的晚间时政新闻评论类节目)




有意思的是,白宫抢在节目开播前,发表声明并公布特朗普税单,称特朗普2005年收入超过1.5亿美元,纳税3800万美元。(注:约翰斯顿称特朗普纳税金额是3650万美元)同时,白宫指责了节目为了收视率,宁愿违法发布税单。




节目播出后,约翰斯顿在DCReport.org网站,公布了他对特朗普2005年的纳税单的分析:特朗普没有明显的偷税、漏税行为,但是他避税的能力却一流。




2005年特朗普收入1.52亿美元、缴税3650万美元,实际税率约24%。其中3650万美元税额中有530万美元联邦税,税率低于4%。




约翰斯顿称,特朗普的收入是美国民众收入中顶尖的0.001%中的一员,但他却像50%的美国低收入民众那样,缴纳低于4%的联邦税率。




特朗普纳税的金额中,有3100万替代性最低税(Alternative Minimum Tax, AMT)。所谓“替代性最低税”,是为确保富人不因种种税务优惠导致付很少的税。特朗普曾呼吁减少AMT数额。




“如果没有AMT,特朗普的纳税率将低于一个年收入少于3万3千元的穷人的税率,”约翰斯顿表示。并揶揄道,他生活的像一个国王,却想要像沃尔玛收银员一样纳税。

2016年10月,《纽约时报》曾公布一份特朗普1995年的纳税申报单。税单显示,地产大鳄特朗普1995年申报了高达9.16亿美元的损失。该报道称,这一申报数额足以让特朗普连续18年冲销联邦收入所得税。





公布的税单还显示,特朗普2005年仍在利用1995年申报的损失减免税款。而在当年,特朗普又申报了1亿美元商业损失以冲销税款。




约翰斯顿称,这份纳税单没有说出特朗普丰厚收入的来源,无论是有钱的高尔夫球员参加他的各种课程或俄罗斯寡头巨贾访问他的各种酒店。




但通过这份纳税单,约翰斯顿估算出,特朗普在1995年到2004年的10年间,平均年收入是8150万美元。




白宫对于特朗普纳税申报单的声明是:“当选美国总统前,特朗普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人之一,承担对其公司、家人和员工的责任,不会付超过法定金额的税款。”




约翰斯顿数十年来一直在坚持报道特朗普的商业行为,还出版一本关于特朗普的书《唐纳德·特朗普的诞生》(The Making of Donald Trump)。书中称特朗普“就是个骗子”。




节目结束后,约翰斯顿发推文称,特朗普粉丝电话骚扰他的妻子和孩子。“令人难过!让我们自由辩论,而不是威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时间周四凌晨2:00将公布FOMC利率决议,多数机构认为,美实施3个月来第二次升息概率达100%。
  对于美加息带来的影响,华鑫证券分析师严凯文、董冰华认为,美联储加息对大类资产的影响:对大宗商品影响有分化,贵金属或中长期偏空。长期看,美元的走强将利空贵金属。而短期来看,欧洲多国即将大选带来的不确定性将对贵金属构成短期支撑。华鑫证券认为除了贵金属之外,其他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仍然主要受供需关系影响,美元因素仅是影响因素之一。
  对于汇率影响,华鑫证券认为,美元指数料缓慢上升,“人无贬基”。美联储加息不止会带来美元走势的强势,在外汇市场上还意味着其他货币的相对贬值。就人民币而言,美国加息的影响将逐步削弱,但短期内市场化的导向将会更为清晰。
  对A股而言,华鑫证券认为美联储加息周期对A股影响并不明显。数据显示,上证指数在美联储加息后首个交易日并无明显影响,在2004年加息周期中上调了17次联邦基金利率,但其中下跌的仅有8个交易日,同样在2015年和2016年的两次加息也是无明显影响。
  对于配置建议,第一创业证券建议:资产配置上,权益市场中,H股市场建议投资者继续配置高股息蓝筹股、有较好的业绩支持估值水平不高的标的。A股市场看好估值合理,具有真正成长性的股票;一带一路、国企改革;电力改革主题等板块。期货市场中,看好贵金属和原油的反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时间3月16日凌晨2:00,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0.75%至1.00%水平,符合市场普遍预期。

  距上次加息仅时隔90天,美联储再次出拳,这也是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三次加息。

  除了加息,美联储还称。。。

  除了本次加息, FOMC声明还称,预计2017年加息3次以上的委员人数从11人增加到14人,有5位美联储官员预计2017年加息4次或更多。此外,美联储发布的点阵图显示,大多数联储委员认为2017、2018年各加息三次。

  FOMC声明预计2019年加息步伐将略微加快,2018年和长期利率预期维持不变。

  靴子落地,市场等到的正是美联储不及预期的“鹰”姿,各金融资产纷纷“逆天”,道指创六个交易日收盘新高,板块几乎全线上涨;美元断崖式下跌,创三周新低;期金及期油均大幅反弹。

  市场普遍认为,此次加息预示着经过一年多的预热,美联储加息节奏开始提速,而这必将对包括A股市场在内的全球市场带来重大影响。

  加息提速的理由
  虽然美联储今年还会加息几次仍有变数,但可以确定的是,相比2015年底至2016年底一年才加一次息,美联储的加息节奏已经提速。

  究其原因,市场普遍认为是美国经济强劲复苏。上投摩根认为,上周五美国劳工部公布了2月超越预期的新增非农就业数字,这个数据说明,美国经济复苏的进程仍在继续,而且基础非常坚实。

  美联储利率政策的风向对市场情绪会造成较大的短期影响,然而长期来看,基本面可能会是市场定价更重要的因素。而特朗普的财政政策和减税计划或会直接影响通胀这一可能决定市场长期走势的核心的基本面要素。

  换句话说,只要特朗普推行的财政政策和减税计划能继续把美国经济推起来,通胀水平逐渐提高,未来继续加息也是大概率事件。

  国金证券也认为,劳动力市场改善速度加快,通胀水平上升,制造业PMI扩张速度加快,消费者信心指数处于历史高位,金融市场环境改善,国际贸易环境改善,这些都是支撑美联储加快加息步伐的因素。

  当然,也有分析师较为谨慎,比如莫尼塔分析师认为,美国经济可能没那么强,美联储和资本市场对美国经济前景的评估出现了明显背离。加上美国和日欧之间的利差会继续存在,并压低美债收益率,因此,长期美债收益率依然会保持震荡低迷走势,即便美联储加息,长端利率也难以显著上涨,或涨幅远弱于短端利率。

  美元或成最大赢家
  多数分析师认为,如果美联储连续加息,那么美元可能是最大赢家。美银美林分析师Athanasios Vamvakidis就认为美元的涨势还没有结束。他认为,目前市场可能低估了美联储加息的步伐,美元未来还会继续上涨。

  Commonwealth Foreign Exchange首席市场分析师Omer Esiner也认为,任何对未来几个月货币政策进一步正常化的暗示都可能带动美元保持升势。

  相比较而言,汇丰晋信投资总监曹庆比较谨慎,他认为,美国过去三十年利率下行的长期结构性因素并未发生反转,眼下美国的货币政策转向和财政政策短期会提升需求,但很难定义为长周期拐点,因此反弹幅度有限,利率对美元的长周期支撑有限,美元并不存在长期走强的宏观基础。

  美股或被看好
  对于美股的看法,市场也偏乐观。比如,上投摩根比较看好权益类资产长期的表现,尤其是美国和亚洲地区。他们认为,只要联邦基金利率仍然低于通胀率,加息进程处于“上半场”,在这段期间经济增长仍维持健康,通常对权益类资产价格形成支撑。

  不过,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则认为,美股近期连创新高,更多的还是资金驱动性,企业利润的恢复速度并没有赶上股指上涨速度。美国企业利润占GDP的比重也没有达到历史最高值,然而股指却创了新高,这说明美股一定存在泡沫风险的。

  下图显示,从2015年底美联储加息至今,道琼斯指数已经上涨了17%多,而前几轮加息周期中,美股大多保持区间震荡态势。

  大宗商品走势待考
  对于加息之后大宗商品的走势,看空的观点似乎占了上风。有投资人表示,在美联储3月加息概率超过60%之前,多数对冲基金依然延续年初以来的套利交易策略——押注全球通胀预期上升而持续追捧大宗商品与黄金。但随着美联储官员持续抛出鹰派加息言论令美联储3月加息概率骤然超过80%,资本对大宗商品与黄金的态度出现逆转。

  “整个上周,多数对冲基金都在争相撤离铜、黄金、原油等大宗商品市场。”一家美国对冲基金经理表示,起初,他认为这仅仅是获利回吐现象,毕竟今年以来铜、原油、黄金涨幅不小,考虑到3月底对冲基金有份额赎回压力,不少同行很可能选择见好就收;但他很快发现,不少对冲基金同行几乎都在清空铜、原油与黄金多头头寸。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虽然美联储加息后,大宗商品的价格短期往往承压,但放到更大时间范围看,加息对大宗商品价格往往是利好。在前三次加息周期中,大宗商品均有不错的表现,比如在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的加息周期中,金价却录得52%的涨幅,原油接近翻番,铜价涨了200%。

  中国会否跟风加息?

  美联储加息之后,中国是否会跟风紧缩?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美联储加息会增大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压力,国内或被动加息。他认为货币政策在2017年将边际收紧,新货币政策框架下的加息周期启动。

  不过,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中国货币政策并不会随着美联储3月加息的到来而进一步收紧。原因在于,中国的货币政策具有独立性,更多的是依据自身的经济环境而定。

  央行副行长易纲在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人民币加息与否,要看中国的经济,要“以我为主”。

  “至于2017年中国的货币政策,我们维持之前的观点,由于全年CPI中枢大概率不会超过2.5%,存贷款加息并不可能到来;货币市场利率可能会修复2015-2016年的过低水平,但上调节奏会相对缓慢适宜。”邓海清表示。

  大A股怎么走?
  美联储加息之后A股怎么走可能是最难琢磨的。大多头前海开源杨德龙预计,大家对美联储加息,已经有充分的准备,加息相当于靴子落地。A股有可能借机出现比较好的上攻,延续春季攻势。

  邓海清也认为:“我们依然坚定看多中国股市长期健康牛,维持2017年债券市场震荡市的看法,以及黄金与美元走势相反的观点。”

  还有不少人认为,业绩是决定A股走势的更重要因素。在货币政策边际收紧的情况下,股市的机会可能更多来自于盈利的增长而非估值的抬升。

  而回顾最近几次美联储加息周期A股的走势,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小小的规律,那就是美国开始加息之后,A股都会先下跌后反弹。包括2015年底至今的加息周期,A股中美国加息的次月(2016年1月)就出现暴跌,然后慢慢反弹。这一规律还会延续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股市当中我们都知道,最终的博弈结果一定是多数人在这个市场中输钱的。而输钱的主要原因不仅仅因为市场的变化无常,更多的方面还是在于参与市场交易的人存在“从众心理”。有这么一个故事就是讲的是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后来的石油大亨了。这时,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



其实这个故事说了生活中的“从众心理”,其实很多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因此在这个市场中要想摆脱多数人输钱的命运,一定要克服“从众心理”。而反向行为是绝大多数成功投资策略的核心所。当大家的方法或者使用的投资工具与多数投资者不一样的时候,已经注定了大家在市场中获得胜算的可能性大幅度提高。



登录博尔的官网,大家可能都会看见这么一句话,“因为不同,胜算更大”。博尔系统中有很多特色的量化数据,并且这些特色的量化数据与传统的投资方法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简单来说:



1、看市场的角度不同

传统方法:多数投资者都在看上证指数等官方指数,但这些指数受权重股影响,有水分、不真实,并且经常被操纵。



量化方法:博尔用户看博尔系统独有的博尔指数,因为博尔指数剔除权重股的影响,所以能够看到市场最真实的一面,避免错误操作,胜算更大。


2、看资金的角度不同

传统方法:多数投资者都在看资金的流入或流出,但市场有买就有卖,有流入就有流出,因此经常陷入自相矛盾中。



量化方法:博尔用户看博尔系统核心功能之一的主导动能数据,因为主导动能数据关注的是主导股价的资金性质、目的和意图,而只有看清主导股价涨跌背后的资金性质和意图,才能把握机会,规避风险。


3、看涨跌的角度不同

传统方法:多数投资者都关心股价的涨跌幅度,但却忽视或是根本看不到股价上涨或下跌的概率有多大,因此经常在股价上涨或下跌后才看到机会或风险



量化方法:博尔用户关注股价在关键位置上的涨跌概率,提前把握机会,规避风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去产能还要扩大到煤电领域,新旧动能转换也为传统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昨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17年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KW以上,以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提高煤电行业效率。
  “去产能要和产能利用率结合起来,2016年数据显示火电产能过剩逾20%,严控新增并淘汰过剩产能将有效提升煤电行业整体的利用效率。”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彭玉镏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提高煤电行业效率,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腾空间。
  日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指出,煤电行业今年采取多种方式去产能,包括淘汰、重组、改造等方式。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表示,坚持“成熟一户、重组一户”的原则推动央企重组,聚焦重点领域搞重组,加快推进煤电行业、重型制造装备行业、钢铁行业等领域的重组整合,推动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
  光大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张文朗对记者表示,我国产能过剩问题比较普遍,除了钢铁,煤炭之外,水泥、建材、船舶、有色、火电等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问题。这两年政府对去产能问题十分重视,去年钢铁、煤炭去产能取得很好成绩,钢铁价格得以回升,不但淘汰了低端和过剩产能,也稳定了企业盈利,相关行业的员工收入也有所改善,有利于社会稳定。从多方面来看,今年政府去产能的决心十分坚决,不但继续在钢铁、煤炭领域推动这项工作,还会推延到其他产能过剩领域。这会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也有利于环保,对经济健康发展十分关键。
  “电力行业央企数量多,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较大。”申万宏源表示,102家央企中拥有发电业务的能源类企业共有12家,相对于5家钢铁、2家煤炭和1家水泥的央企数量。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李永刚对记者指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中国经济新旧发展动能转换,通过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创新型企业来引导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国家发展战略,应该坚持不懈地贯彻推行下去。 (原标题:今年去产能剑指煤电行业 电力央企重组步伐将加快) (.证.券.日.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vyvy 于 2017-3-16 20:07 编辑

做股票和做人有些地方是相同的,

有些时候,筛出几只票票,但是手里的钱只够做一只,

这个时候就要选择了,这也是最难的,看着那个都好,选择放下,这个真难

做人也一样,看着好,但是却不愿意放下,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得到,

这个世界真有趣,越是喜欢的,越是得不到,在佛教这叫“求不得苦”

人这一辈子,学会“放下”,这两个字挺不容易,

做股票和做人的道理是一样的,寻求自我解脱,就是学会放弃,

放下就是解脱,呵呵呵呵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3-17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荀玉根】A股港股化还是港股A股化? ——香港路演感悟
原创 2017-03-16 荀玉根 荀玉根-策略研究
(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荀玉根-策略研究”)
A股港股化还是港股A股化?
——香港路演感悟
上周我在香港路演了一周,整体上R/QFII对中国经济和A股算不上乐观,但情绪比3个月前和半年前已经有所改观。16年8月路演时普遍担忧中国经济还有个悬崖,11月路演时大家认为悬崖没了,但还在沙漠中,什么时候会见到绿洲不知道,这次似乎看到一点绿洲,但能持续多久心里没底。其实,这种心态的变化与大陆投资者基本一样。交流中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是,随着沪港通、深港通深化,未来A股港股化还是港股A股化?自16年12月5日深港通正式开通后,A股和港股两地资金流动更加顺畅,行情联动性也更强,两个市场未来会怎么融合?
1、目前两地市场仍存在明显差异
估值水位不同,结构更不同:港股龙头有溢价,A股龙头却折价。在香港路演时,聊A股一定会聊到港股,两个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也很容易对比。虽然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了,但两地估值差异仍很明显,恒生AH溢价指数目前仍为116,06年以来均值为118。单纯看两个市场,港股PE更低,全部A股PE(TTM,下同)为22倍,港股为12倍,上证综指16倍、恒生指数13倍。深入分析,其中两个差异更有意思:第一,如果比较各自PE处于自己05年以来的历史分位数,上证综指为48%,恒指为66%,上证更低。第二,上证综指PE整体法为16倍,但成分股PE的中位数为52倍,可见大市值的龙头公司PE更低,而恒生指数分别为13倍、7倍,说明大市值的龙头公司PE更高。
投资风格迥异:A股人多的地方别去,港股人少的地方别去。在香港见到很多两地同时投资的基金经理,大家都反馈两个市场的投资风格差异大。A股散户占比高,注重预期,PE的贡献远大于EPS,机构与散户博弈,盈利预测有明显优势,稍高稍低不会太在意,有预期股价就先涨,数据出来有时反而是兑现的时候。港股机构占比大,机构之间博弈,对EPS扣得特别细,股价往往在基本面数据出来后才涨。最典型的个案是中国联通,16年10月10日公司发布公告称联通集团参加了9月28日发改委的混改专题会议、正在研究讨论混改方案,受此消息提振联通A股迅速上涨,至今涨幅高达79%,而联通H股却表现平平,至今涨幅仅为2%。再如腾讯控股,自04年上市以来股价涨273倍,每股EPS增长10.6倍,PE提升2.4倍,盈利贡献81%,估值贡献19%。正因为A股重预期,港股重数据,所以A股人多的地方往往预示着预期比较满了,要小心,而港股人少的地方隐含着基本面可能不行,有雷,要小心。
2、制度环境和投资者结构不同是根源
两个市场制度环境不同。《别人家的孩子——由美国路演谈两个市场差异-20170221》中,我写过在美国路演时就回答过美国投资者对AH价差的疑问,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是制度环境不同,二是投资者结构不同。A股实行核准制发行,股票发行数量受限,但资金入市没有限制,资金的潜在力量大于股票。而港股发行实行注册制,当上市申请取得港交所批准及香港证监会发布出“不反对有关上市申请”的通知后,申请人即可获得注册,发行门槛不高,资金和股票的潜在力量没有偏差。虽然2001年证监会就推出以盈利指标为标准的退市制度,14年又推强制退市制度,但实际上退市率很低,16年仅博元退市,全年退市/上市家数为1:227,所以壳价值一直存在。港股的这个比值为1:1.2,港交所有权在认为发行人不再适合上市、缺乏足够业务或财务运作条件等情况下,决定该证券摘牌。
两地投资者结构不同。A股自由流通市值中散户持股48%,公募、私募、保险等机构投资者持股25%,一般法人持股19%,国家队持股6%,R/QFII持股仅2.2%,外资对A股影响很小。A股成交额中散户交易占比达85%,一般法人为3%,专业机构为12%,风险偏好高和换手率大的散户对A股影响很大。港股成交额中散户占比仅27%,本地机构投资者占比19%,外地机构投资者占比31%,交易所参与者占比为22%,其中由沪港通和深港通投资港股的成交额占比仅2.2%,目前南下资金对港股的影响力也有限。两个市场虽然有互通,但定价仍取决于各自的当地投资者,而两地投资者结构差别很大。
3、终将走向融合:人流和资金流是核心
越来越多的大陆投资者参与港股。虽然两个市场差异还很大,但终将融合,人流和资金流决定了这是趋势。这次到香港路演,新办了一本因公港澳通行证,距离我第一次到香港路演整整五年。回想五年前到香港路演时,遇到的客户基本上一半讲中文,一半讲英文,即便讲中文也多是港式中文,听起来有点费力。而现在,在香港路演,中文畅通无阻,而且基金经理中大陆人占比越来越高,偶尔碰到一两个老外,居然能讲中文!港股作为中资股的第二大阵营,未来必定吸引更多的大陆投资管理人参与,随着人流的融合,两地投资者的习惯和和偏好将逐步趋同。
两地资金互通对港股影响更大。16年8月16日证监会宣布沪港通取消额度限制,深港通不设额度限制,加之9月8日保监会宣布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试点,资金南下速度已经明显加快,8月16日之前南下资金月均为102亿,此后达243亿,目前南下资金累计已达3784亿。A股总市值为港股的1.2倍,16年A股成交额为港股的7.7倍,南下资金对A股的边际影响小,但对港股影响大。沪港深基金也开始兴起,成为配置港股的新生力量,截止到16年11月已成立且有业绩的沪港深基金已有80只,基金资产规模合计为568亿元。随着制度环境和投资者结构逐步趋同,两个市场都往中间走一走,最终融合,从市值和资金体量看,也许港股要多走两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3-17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美联储2017年首次加息后全球楼市有何反应

原作:龚蕾

  

   紧随昨天美联储决定提高短期利率25个基点后,全球各国房地产市场有何反应呢?咱们挑选几个国家市场进行分析。

   1、美国楼市。

   美联储加息后,美元走低。据美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美国通胀逐渐上涨,现在,租金和住房成本上涨,而美联储通过加息来遏制通胀过高,据重量联合报告,美联储此次加息0.25%,幅度与2016年12月幅度类似,美国特朗普将要推出刺激计划可能会鼓励美联储加息与利率常态化步伐,即使财政刺激方案在明年年初前不通过,市场共识美联储今年至少加息三次,2017年晚些时候,美联储利率将要达到1.5%至1.75%之间。由于通胀回升,投资者把购买房屋作为对冲通胀的资产类别,然而,在调整过程中,债券成本上升可能会挤压投资者短期现金流。美国十年期债券收益率较为稳定,投资者可能会进而细分债券,股票投资回报率可能更具吸引力。美元走低,海外投资者购买美国房地产或推升美国楼市达到繁荣峰值。

    2、澳大利亚。

    目前澳大利亚商业地产估值具有吸引力,据仲量联行,美联储加息后,澳元可能会因传输机制而缩小汇率差,美元走低,而有许多因素可能会有助于澳元上涨,澳元计价的资产随澳元上涨而升值,随着大宗商品市场逐渐复苏上升,澳洲铁矿石价格可能会上涨,美联储加息为避免通胀过高,而澳元升值,却可能受益于澳大利亚商业地产,预期商业投资者可能到澳洲写字楼与租户需求增长。

    3、日本。

    美国加息,美国债券收益率跌破2.5%而价格上涨,日本债券收益率从去年年初以来处于负数区间,而美国债券收益率下降,恰好缩小了美债利息与日债利息的差,日元下跌却有助于日本股市上涨,股市上涨支持楼市上涨。

    4、新加坡。

    新加坡推出调整三项房地产措施,调低了卖方印花税和小范围放宽总债率,通过股权转让进行买卖住宅交易征收额外转名印花税,新加坡房地产股价上涨。而美联储加息后,新加坡借贷利率保持在较低,房地产投资的借贷资金成本较低。随着楼市投机需求减少,新加坡也可能会逐渐放宽房地产降温措施,新加坡投资楼市借贷成本不高。

    5、中国。

    美联储加息,对于咱们中国房地产市场影响最小。据重量联合报告,由于咱们国家较为稳健货币政策,人民币计价债券市场受到海外投资者欢迎,美联储加息后,美元走低,而人民币昨天上涨,随着进一步限制了资金外流与资本管制,国内市场资金流动充裕,中国经济资本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房价不可能进一步上涨,新一轮楼市调控促进楼是稳定健康地发展,在国内资金流动充裕下,预期房地产市场价格保持。

    深港通不仅吸引内地资金进入香港市场,也吸引海外资金进入香港市场,美联储加息后美元走低,投资者谨慎海外资金涌入香港楼市或推升房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3-17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认为创新分三类:基础性创新、应用性创新、综合类创新。
         上市公司中做基础性创新的很少,有实力做基础类创新的也很少,主要原因在于投入产出效益不明显,企业自身的技术积累不够。
         所以中国上市公司之中80%甚至90%以上的创新属于应用性创新,主要申请一些低层次的专利,比如外观功能性专利,简单抄袭一下竞争对手产品再进行模仿。比如各种专车、单车、团购类app,从长远来说,这类企业的护城河极浅,价格战层出不穷。
         投资重点应该关注的是第三类综合性创新,既重视基础性研发,又重视普及性应用,通过专利、用户数、消费体验、品牌服务等多层组合形成更宽广更深的护城河。比如微信,表面看起来是简单的一个app,但是因为叠加庞大的用户交互分享(红包、公众号、朋友圈、游戏等),商城、消费、支付、信用、物流,已经是世界最大的手机应用平台。再一个简单的例子,光伏空调,世界上能做光伏的企业很多,能做空调的企业也很多,但是能通过光伏直流驱动空调、并能实现最低损耗及商业应用的企业只有一家。这些企业的产品家家户户人人都在使用,看起来波澜不惊,但其实护城河极深极广,竞争力越强市场份额将越来越大,是投资的极佳标的。在上市公司的细分市场里面,还有一些这样的企业,值得我们思考、研究、投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3-17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精准医疗的行业龙头,华大基因其实力自然是不需要多质疑的。2017年3月14日晚,华大基因更新了IPO预披露。对于行业以及市场来说,华大基因这一举动无疑不引发了概念股的大地震。昌宏科技和ST天仪直接涨停,达安基因和安科生物涨幅则超过了大盘。



在这停顿



一切显得那么美好,所以我想到了两个“凡是”:凡是临近IPO前的,我们都应该停下思考;凡是涨幅超过预期的,我们都应该谨慎对待。怀揣着两个“凡是”再去看精准医疗行业的时候就会发现,其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华大基因核心业务为:剩余健康类服务、基础科研类服务、复杂疾病类服务、药物研发类服务。收入最高的是生育健康,2016年该把那块收入达到了9.29亿人民币,占总营收比54.62%。接下来则是一个简单的科普,我国2015年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市场规模20亿,同时该产业渗透率连5%都没有到。



综上考虑,即使推测华大基因2017年能有超过100%的增长都不足为奇。然而我们需要先从最底层开始考虑,基因检测是一件极其庞大的工程,需要极高的计算量支持以及通道技术。一些来自外界的声音认为,第二代基因检测技术发展迅速,已体现成熟态。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单次检测超过1天的时间并不能满足行业以及后市场需求。



另外一点,计算量和通道技术更依赖于社会整体形态,并非单一行业推进。那么我们合理地认为,精准医疗对应算法可能是行业发展重点。目前高性能异构平台GPU以及FPGA发展速度也就变相影响了精准医疗行业,也有一些创业者提出了内存阵列计算技术。然而并没有一家能够拿出一锤定音的实力,不过我们也可以说,基于行业算法的创业公司诞生是侧面考量行业形态和市场进程的一种方式。



催热以及过热



2017年1月12日,发改委发布《“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将实施生物产业惠民工程,推广基因检测、细胞治疗等新兴技术应用。这直接推进了华大基因、贝瑞和康等基因测序公司的上市进程,而且华大基因还具备生产基因测序仪器的资质。对于国内行业,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



华大基因的竞标公司,像是达安基因,贝瑞和康等,都是采取合作生产的方式。拉回整个A股基因测序板块来看,几乎都是中下游,以提供基因测序服务为主的公司,而华大基因这种能覆盖全产业链的公司少之又少。



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华大基因被捧热实属必然现象。问题就在于该企业,甚至说该行业,都有可能像是2015年的VR一样被吹到了不属于他们的层面。同样也遇到了VR产业的问题,那就是其真正成熟态以及结合医疗领域的时间可能会比想象中的晚。也许等到2020年,或者是2021年的时候才能看到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医疗行业毕竟也属于传统领域,新技术的融合对于该行业来说将会是一件很漫长的事情。医疗行业是否愿意接纳这样的新生势力,从医者是否愿意接纳,以及受众是否愿意接纳。医疗行业几乎贯穿了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体,因此它的发展形式必须要得到多方认可。



到了文章最后,从我个人角度出发:提前祝贺华大基因上市。华大基因将会是我国对外技术输出中非常重要的企业之一,代表了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在世界的影响力。且行且珍惜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3-18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楼市调控的靴子重重落地。3月17日下午,北京市住建委、市规划国土委、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市银监局、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升级版调控政策。

其中包括,购买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购买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80%;在确定购房套数时,采用“认房又认贷”的原则;暂停发放贷款期限25年以上的个人住房贷款(含公积金贷款);企业购买的商品住房再次上市交易,需满3年及以上。

结合已有的限购、限价等措施,北京楼市调控的力度堪称“历史最严”。

这一措施是在近期北京二手房交易升温、房价上涨强烈的背景下产生的,但其影响力绝不限于北京楼市。近期,热点城市调控加码的举措不断推出。业内人士表示,北京调控新政的出台,不仅将这轮调控推向高潮,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示范意义:楼市调控仍然存在较大的空间——这对于不断升温的楼市来说,不啻为一种威慑。

同日晚间,环京区域的石家庄便率先跟进,出台《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意见》,在该市的5个区域提高限购门槛,并将公积金贷款购买二套房的首付比例提高到60%。

供需两端“双管齐下”

就在此次政策落地之前,业界就有对相关措施的传闻,如“认房又认贷”、“三年内限售”等。但当二套房最高首付比例被提到80%时,市场仍然吃了一惊。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认为,再次加码后,目前北京的楼市政策可谓“史上最严”:一是恢复到了2014年“930新政”以前的认房又认贷;二是普通二套房60%、非普通二套房80%首付比例迄今最高。

据悉,目前实施“认房又认贷”的,仅有上海、深圳、南京等少数城市。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这两项措施将使得购房门槛大幅提升,投资需求暂时抑制,被挡在市场门外的还会有不少,但也影响首次改善、置换类改善型的需求。

“暂停发放贷款期限25年以上的个人住房贷款”一项,同样会给购房者带来较大的压力。中原地产按照平均贷款300万的标准测算得出,若贷款期限从30年降至25年,首套房(基准利率的0.9倍)的月供将从15040元提高至16522元;二套房(基准利率的1.1倍)的月供将从16827元提高至18226元。

此外,按照规定,“企业购买的商品住房再次上市交易,需满3年及以上,若交易对象为个人,按照本市限购政策执行。”该政策被认为将堵住企业炒房的漏洞。

北京此轮政策并非仅针对需求端。在当日北京市住建委发布的一份新闻资料中,还列举了今年的其他调控思路。如今年加快、加大商品住房土地供应,“三季度末完成全年土地供应计划,是去年全年实际供应量的2.5倍”。

同时,督促“1300万平方米已拿地未开工、950万平方米已开工未入市”的在途商品住房项目加快开发进度,尽快形成商品住房供应。

算上正在实施的“限购令”、“限价令”等措施,这一系列政策,已使北京成为当前全国调控最为严厉的区域。

上述新政出台的背景在于,今年2月中下旬以来,北京二手住宅市场的实际交易量再度爆发,恐慌性购房、跳价、抢房的现象有所抬头,房价在企稳之后又出现了上涨趋势。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去年10月至今年1月,占北京楼市交易规模8成的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分别为1.1%、0.2%、0.2%和0.8%。虽然缺乏2月的数据,但仍不难看出,在去年的“930政策”之后,北京房价涨幅曾一度得到控制,但近期有再度扩大的势头。

从业者普遍对此轮政策的效果看好。胡景晖认为,在目前的政策力度下,非急迫性的、支付能力较弱的购房需求将被延迟,楼市交易量将会下降。虽然目前的政策还主要集中在货币信贷方面,但在缓解市场恐慌情绪、稳定市场、平抑房价上已经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3-18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3-18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被监管层重点“照顾”的场外配资问题,料在2017年将被继续关注。

3月17日,中国证监会例行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证监会对2017年度专项执法行动进行了总体部署,杠杆收购与增持、场外配资等行为,将成为首要被关注的对象。

此外,邓舸亦同步表示,证监会今年还将同步拓宽违法线索发现路径等四项工作,进一步深化依法、全面、从严监管,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的发展。

太平洋证券策略分析师王雨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次部署的2017年专项执法行动,体现了刘士余从严监管的要求和精神,与前期政策口径一致,也对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树立监管权威具有推动作用。”

杠杆问题成关注重点

在证监会最新发布会上,邓舸表示,2017年专项执法行动将在继续严厉打击虚假陈述、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等传统违法违规行为的同时,全面筛查可能产生系统性风险、影响市场稳定、干扰改革发展的各类违法案件。

这其中,在事关市场风险防范和市场与舆论关注的重点、热点案件上,场外配资和“杠杆问题”被首要提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近两年来,尽管杠杆举牌、杠杆增持等行为遭到监管层严格监管,但仍然时有发生。无论是早前“宝能系”接连举牌万科A成其第一大股东,还是近期明星赵薇原拟收购万家文化,资金来源均涉及杠杆。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A股接连出现两笔实控人持股比例颇高,但仍杠杆增持上市公司的案例。

3月12日晚间,海南海药公告称,实控人刘悉承拟发起要约收购,欲以14.50元/股收购公司1.34亿股股份(占总股本10%),耗资最高达19.37亿元。

对于收购资金来源,刘悉承坦承来自自有资金以及信托融资,而在该笔要约收购完成后,其将控制海南海药44.08%股份。

3月9日,新湖中宝亦公告称,实控人黄伟拟在半年内增持公司3亿-10亿股,涉及资金高达15-50亿元。对于资金来源,黄伟亦表示除自有资金外,其它来自于资管计划,且该资管计划融资额度上限为80亿元。蹊跷的是,在此增持计划发布前,黄伟已实际控制新湖中宝超52%股权。

而除证监会外,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样表态近期密切关注高杠杆增持和高杠杆收购。

上交所发文称,股东通过杠杆实施收购或增持,通常会进行股份质押,股价出现波动时,过高的杠杆比例容易造成集中抛售,危及市场稳定运行和投资者交易安全。

“同时,由于融资主体存在后续还款能力,也容易诱发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违规减持股份、不当市值管理等违法违规行为。”上交所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新湖中宝发布上述增持计划后,上交所即连下两道问询函,要求披露杠杆比率和风险,公司最新的回复则是黄伟一旦触及补仓线的情形,其将使用自有资金追加保证金、补充质押、提前还款等措施应对,不会主动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募集所需追加的保证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3-19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简而言之,一国货币的升、贬值是以其购买力为标尺,等量的货币能买到的商品越多,货币越是升值,反之贬值。
房子是商品,基本上是国民所购商品中最大最贵的商品,房子越是涨价,货币能买到的房子越少,即货币越是贬值。
房子涨价意味着早买房的人其个人财产市值、浮盈的增加。
一面货币大贬值,一面房价大涨,似乎国民都随着房价上涨而富裕了,是不是真富了?不是梦吧?老邪小学没毕业,数学补考都不及格,搞不懂,请专家高手们算算。(富人、多套房产者不算)
假设一位北京市民,2005年时手上有60万,他用30万买了朝阳区的房,30万现金存银行,按极其保守的统计房价至今涨了10倍(据报道2005年朝阳区约7000每平,现在约90000每平),他的房子现在就当它值300到400万,他当年存银行的30万现金加上利息今天值多少钱?房子升值与现金贬值(不算他期间生活中由于货币贬值被稀释而多支付部分)两者之差是多少?这位北京市民这些年的收入有没有涨10倍?如果他今天想享享清福,把朝阳区的房子卖掉,一半买房一半供生活,按今天帝都的房价,能买到哪个区、市?他必然要放弃曾经拥有的资源,无形“资产”遭受损失,而剩下的那半现金在加速贬值的未来会值多少钱?

这么多年政府、央行放了多少水,人民币贬了多少值,天知地知你知我不知。
老邪知道有句话:统治者剥削人民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印钞票令货币贬值。

周同志做央行行长多少年?任上一直大水漫灌,虽然背后是老大们拍板,但他毕竟是央妈呀!前些天他轻描淡写的话,是在为这么多年来的国内人民币贬值辩护吧!听了周行长的话,俺感觉话的背后意思是:货币贬值好!央妈是祖国的功臣。

附: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个人住房贷款通过个人购房到售房,就是地产,带动一系列产业链的供给,也会反哺到相当大的产业链上,带动家用电器等等产业链。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3-19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巨龙:黄金败家与房地产败国
  
  以前,有个懂风水命理的朋友告诉我,黄金败家。一个人家里存了太多黄金的话,往往容易家庭败落。我算是唯物主义者,对这说法也就听着一笑。对他说,你说黄金败家,送我点黄金,我保证过得好好的决不败家。
  
  【“黄金败家”再思索】
  
  后来读了不少书,发现很多古代社会的官员富豪,因为对前途的担忧,都在家里囤积不少黄金白银。历史上查抄的大贪官比如和珅,比如魏忠贤,家里都能查抄出一大堆的金银来。
  
  沈万三家族是元末明初时期的江南巨富,良田万顷富可敌国。为求平安,捐了很多款给朱元璋,仍不免流放云南的命运(差点被砍头)。关于沈万三的很多传说,据历史学家考据未必真实。但是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以后,收拾了很多的富豪,这个是真实的。
  
  明朝末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自杀,明朝覆亡。在最后的日子里,崇祯为了挽救江山社稷做了最后的努力:他放下皇帝的架子,哀求大臣和亲戚们捐款,给防守北京城的士兵发军饷。——结果很不理想,大家都装穷,募不出什么银子,堪堪二十多万两白银。及至李闯王攻下北京城以后,对文武百官进行残酷拷掠,共得银7000多万两,让工人重新熔铸银板,后来运往西安。整整7000万两白银,如果崇祯皇帝知道文武百官有这么多的财富,把这些文武百官杀头抄家,明朝会不挺过来呢?
  
  历史当然不能假如,有朝不过三百年,明朝当时气数已尽,任何改革都已经很难推动——参见如今的美国。但是,历史倒是有相似之处,这些年反腐查处的贪官,据报道说很多家里藏的现金,甚至高达上亿,报导说的是点钞机都烧坏了好多台——总觉得是新闻记者搞的夸张噱头,国产的点钞机质量应该没有那么不堪。
  
  这些贪官富商,把大量的财富都沉淀在自己的家里。那么整个社会的财富都会出现流动性枯竭。特别是在古代,贵金属金银铜本来就稀有,又大量集中在这些富豪和贪官的家里,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就会出现困难。社会上正常的贸易很难进行,商业运转起来就很吃力,社会活力就会严重下降,走向快速的衰败。
  
  另一方面,财富大量集中在私人手上。国家和政府也缺乏资金,那么必然会加重对底层老百姓的税赋,同时削减国家和军队的正常开支。积累几十年,国库空虚国防废驰,基本上国运也就快到头了。
  
  所以我们看到一个王朝的末年,土豪地主家良田千顷,家有娇妻美妾,同时还金山银山堆积。而平民百姓,居无片瓦,耕者无田只能当佃农。遇到灾荒之年,大量的饥民流民游荡在社会上,遇到像陈胜、吴广、李闯王这样的人物,很快就是各地揭竿而起。
  
  【“黄金败家”的再思索】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黄金败家”有其深刻的道理。这个黄金并不是指黄金本身,而是指那些土地、金银这些沉淀的财富,一个社会上大量的财富都沉淀下来,并且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失去了流动性,那么这个社会就进入了阶层固化的阶段,这样暮气沉沉的时代,距离改朝换代就不远了。
  
  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当一个社会发生动荡的时候,那一句所谓的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又真的能发挥作用吗?说不定还是取祸之源。乱世之中,越是富豪越是有钱人,越容易遭贼匪惦记,越会遭到杀身之祸。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二战时候的欧洲犹太人。犹太人善于经商,不少犹太人很富有,很多人都会镶一颗或几颗金牙。德国人每杀一个犹太人的时候,都会在他的身上搜刮值钱的东西,自然不会放过嘴里的金牙。《辛德勒名单》里面有一个小细节,奥斯维辛每月会有20公斤金牙。可见在乱世之中,那些黄金也没有给犹太人保命。
  
  国民党在大陆溃败之前,整个国统区的政府大小官员,还有很多富商,都在做黄金的交易,但凡有点能力的,都在忙着把钱换成黄金硬通货,那时候金圆券已渐成废纸。蒋介石从大陆撤离的时候,还把国库里的黄金都搬到了台湾。——这么多搬到台湾的黄金,到今天连国民党也保不住。
  
  所以仔细想起来,盛世古董乱世黄金这句话,其实有点靠不住。寻常百姓有少量的黄金白银,逃难路上有一点随身的硬通货,这可以理解。但是整个国家的官员富豪,都在疯狂囤积黄金,收购田地不动产,那么这个社会的财富,就会渐渐失去流动性,真的到连乱世时候,黄金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韩国人上下一心,很多人要捐出金银首饰来挽救这个国家,可是改变得了什么呢?那些大公司的股份,到最后还不是纷纷廉价变卖掉。
  
  当然,我不反对国家储存大量的黄金,在这个国际金融乱世的时代,黄金的确是国家金融稳定的定海神针。但是我始终认为,发展生产力,发展高科技,建好基础设施,提升国防水平,提高国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比囤积黄金重要的多,人民币不一定需要黄金来绑定,用中国的生产力的绑定更加合理。
  
  【从“黄金败家”到“房地产败国”】
  
  现在再说黄金古董,其实已经过时了,现代人的观念,其实是盛世房地产。因为耕地不允许买卖,大家都把房地产当成了土地,有个几套房子收租过日子,是很多人向往的生活方式。——现在的贪官和富豪,对黄金古董的兴趣已经不大,独独对房地产情有独钟,被抓获的贪官往往有很多套的房子。
  
  再这个时代,有钱人和穷人的鸿沟就是房子,特别是一二线城市的房子。类比一下的话,我们现在城市的房地产就相当于古代的耕地,如果大量的房地产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其实就相当于古代的土地集中在地主手上,房地产收租的方式,就跟古代农民缴纳地租的方式差不多。以前叫做佃农,现在叫租户。
  
  最近国家提出来的说法:“房子是拿来住的,不是拿来炒的”。回味起来,和“耕者有其田”其实有几分相通的道理。
  
  如果地主租给佃户的租金,还算合理的话,那么问题还不是很严重。但是人心的贪婪是没有止境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主租给佃户的租金会越涨越高,因为佃户没有什么话语权,不种地就得饿死,或者去当流寇当土匪。同样的道理,在现代条件下,房东租给房客的租金,随着经济的发展也会越涨越高,因为租客往往没有什么话语权。
  
  所以在房地产价格高涨,房租越来越高的城市,就会逐渐地丧失活力,这和古代土地集中以后,地租越来越高,佃户们种地已经无法养活自己只能逃跑,效果其实是差不多的。
  
  无论是黄金也好,房地产也好,都属于沉淀的财富,财富沉淀下来以后,首先会失去流动性,同时也会影响人的心理——我有这么多财富在手上,就不需要奋斗了。每个月去收租,日子就过得很好,何必去艰苦奋斗了?这会浪费社会上很多潜在的能力。——比如我要是现在有几套房子收租,我多半就不会每天码字写作。
  
  【房地产是社会活力的杀手】
  
  对于整个社会来讲,这些房地产财富,会加大这个社会的运行成本,让这个社会丧失活力。我前两天读了一篇文章,讲的是北京2016年已经陷入了一个相当萧条的状况,一方面是反腐让很多灰色收入降低,消费减少。另一方面北京高企的房价,加重了整个社会的运转成本,让很多小型商业都难以生存,整个北京丧失了很多活力。
  
  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国的确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如果能够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那当然是很好的,就像华为,每年投入那么大的科研经费,的确需要雄厚的财富积累。然而,当一个社会的财富,大量都集中在房地产上面,反倒会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负担,它对促进生产力作用不大,反而是用来剥削生产者的资源。
  
  当某个首富随随便便说出小目标一个亿的时候,有时候我就在想,这一个亿,其实大部分都是靠收铺面租金来的,这个小目标里边的每一分钱都会作为商业成本,转嫁给商户,转嫁给劳动者,转嫁给消费者。
  
  如果我们国家的财富,绝大多数都是这样的形式沉淀下来,那么早晚我们的社会有问题。每个社会,当然允许食利者存在,但是当这些食利者已经膨胀到影响社会活力的时候,其实整个社会,就会走入暮气沉沉的阶段。食利阶层,自然没有什么上进心,你让搞房地产的转型搞科研,肯定搞不来。而劳动阶层也会对这个社会丧失信心,房地产的鸿沟,让很多奋斗变得毫无意义,你在北上广深奋斗一辈子还不够一个小房子,不如找个小地方,随便份工作混吃等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黄金败家和房地产败国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我去年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讲述的是日本当年红极一时的三洋,在日本高企的房地产泡沫中,在日本国内的卖场很难赚到钱,就把部分产业转移到中国,最后还是难以为继,消失在日本的泡沫经济中。
  
  在这个问题上,不要相信市场的万能调节功能,我在北京看到很多大楼宁肯空着,也不肯降价出租。因为这些房地产持有者,都有充足的财富可以支撑,他们宁肯空着,也不会降价。
  
  我们国家已经在为过去的房地产繁荣支付代价,而且代价非常大。想起来一句名言:如果说我们从历史中学会什么,那就是我们从来没有在历史中得到教训。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3-19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线城市卖真货,二三线城市半真半假,四五线以下县市卖假货。”在化妆品行业多年的业内资深人士张微(化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道出了化妆品行业的“潜规则”。张微还指出,现在电商已经成化妆品假货的重灾区。

随着化妆品消费的日益增长,化妆品假货问题愈发严峻。近年来警方亦查出多个化妆品涉假案。2017年1月广州警方查扣假冒国际知名品牌香水共11万多瓶;2月南宁海关查获1080件假冒CHANEL粉饼、唇釉、口红等单品;同在2月,浙江警方则查获一件8.27亿级化妆品造假案。

从上述多个案例分析看,化妆品售假甚至演变成了一种“黑产业链”,细分出了“假货生产商、包材提供商、渠道批发商”等。一位公安执法人员亦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指出,目前假冒化妆品主要有三大特征,生产和批发源头多集中在东南沿海日化工业发达地区;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售假逐渐增多,而且很难监控;假冒化妆品的品牌和种类,随着潮流而快速变化。

而这些假货很多因质量问题,影响消费者健康。与此同时也影响了正规品牌的发展。早在2014年,爱茉莉太平洋集团董事长徐庆培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就曾表示,品牌屡遭有关假货问题的困扰,导致消费者受到损失;一位国产品牌总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假冒商品出了问题但最后消费者或被打假的经销商都来找(公司),给我们也带来了很大困扰。”

化妆品售假“黑产业链”

在一些县城有个“奇特”现象,即当地人会请在外地的亲朋从北上广甚至香港带洗发水、洗面奶、口红等日化产品,在他们看来,大城市的效果更好。

“我们在当地买的洗发水感觉洗不干净,有时候洗完还会痒。当县广场举办展销会的时候,我们会去买一些,各个摊位上有多种洗护用品,价格也便宜,不过,上午卖完下午就撤了,发现质量不好也没办法找到人。”江西某县城的一位退休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江西某县城城乡结合部的一位小型经销商何民(化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道出了其中的缘由。“正品一般会由厂家委托的总经销开车直接到我们店里来送货,没有折扣,按照拿货的数量进行返点,比如拿5000元的货返8个点,他们也不会返钱而是对应的货。但如果到省城进货,就大不同,价位也有多种。”

奥妙即是在这不同的价位中。“在省城经销一个化妆品的有很多家,有些价格低至四五折。比如正常的一瓶洗发水20元,但仿制假冒的只需要8块、10块。在我们小地方,消费者买东西都会砍价,要求价钱低的就会给仿制假冒品。”何民介绍说。

何民透露,这些批发商有的从正规企业出来或者与企业相熟,产品的外包装与正品一模一样,若不一样也只有细微之处,县城或者农村的消费者也看不出来。“他们有技术,也有原料来源,做的产品也跟正品差别不大,我们小地方也没有监管。”

何民只是化妆品售假的一个环节。有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目前化妆品售假甚至成了一种“黑产业链”,延伸出了“假货生产商、包材商、批发商、渠道商”等,公安局破获的各案例亦可以佐证。

2017年2月,浙江台州椒江公安分局破获一起跨越多个省市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国际知名品牌化妆品的大案,摧毁生产窝点2个,存储、销售窝点5个,查获假冒安利、兰蔻、雅诗兰黛、香奈儿、迪奥等知名品牌化妆品、日用品1200多箱,涉案货物按正品估值约8.27亿元。

在上述造假案中,涉案人员在假货产业链中各有分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3-29 19:10 , Processed in 2.056670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