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84942|回复: 21

[大盘交流] 投机客的世界01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 天

发表于 2016-8-10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Array

投机客的世界01

来自:MACD论坛(bbs.macd.cn) 作者:橡胶搬运工 浏览:84942 回复:2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个股市投机客的历年心得与回忆1

文/By;王力群


(我所尊敬的托斯科兰尼都是自己是投机客,而不是投资人,所以我也不好意思把自己定位成投资人…)

【开始】

我最早投资股票,是在1989年拿我文明用语钱进场,后来惨赔八万元。在那个时代,八万元是一笔不算太小的数目字,但是我并没有觉醒。

在往后的二十多年,我偶尔会想到这一件事,那就是:「为什么我当年赔了这么一大笔钱(对一个学生来讲算是大钱了)之后,却毫无羞愧反省之心?」

而在这二十多年的后期,我想到这件事的频率也愈来愈高,而且思考的题目也逐渐蜕变为:『为什么我反省这件事的次数会这么少?』

「失败」不能不说是可怕的事情,但是更可怕的是『反省失败』并没有在我的日常生活中佔有太大的份量。

【老师】

我开始投资股票的时候,没有老师,没有任何人教我,我也没有想到做股票需要找个老师跟他学。

我并不是自傲到认为自己不需要学习,而是我当年根本就不知道股市需要跟老师学。

多么可怕的「不知道」啊。

之后,很多年的时间,虽然身边还是有一些做股票的朋友,但是严格讲起来,我还是算在股市中「独自摸索」。

独自一个人的学习旅程有利有弊,就股市获利而言,独自一个人的学习是弊多于利,因为一个人的摸索几乎都是失败的,我看过太多这样的例子。

但是就股市以外的知识领域而言,独自摸索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经验却让我收穫良多。不过,前提是:一、你要能够摸索成功;二、你能够有办法把股市成功的经验带进别的领域。

我到现在仍然衷心期待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好的老师教我想要学的东西。

【无知】

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无知。

更可怕的是:不但不知道自己无知,而且还认为自己知道的很多。

股市教导我的最难能可贵的一件事,就是它告诉我:『你永远是无知的,除非你成了佛。』

因为我无知,所以别人总感觉现在的我好像总是在求知──其实那不是装出来的,而是真的对「无知」感到一种深层的恐惧。

不过,很多的股市输家似乎从来也不曾把自己的无知归因为恐惧的总和。

【知识工具】

我们刚进股市的时候,个人电脑是386,至于现在已经普及化的看盘软体,那个年代还没有,k线图只好自己动手画。

现在的股市软体多,股市书籍也多,对于一般的投资人简直是天大的灾难,因为真正有用的知识会被一堆没用或三流的资讯所埋没,这叫劣币驱逐良币。

但是这么多的知识对于天才却非常有帮助,因为天才型的学习者需要的是更多的知识管道,至于「如何选择正确的知识?」──因为他们是天才,所以他们自己会有那个『机缘』去选到对的东西。

重要的是学习精神,而不是操盘工具──可惜很少有人能够体会到这一点。

【天才】

科学天才,我看过很多,他们好像天生就会算那些高深的数学;但是哲学或历史方面的天才,我没有看过。

股市天才,我也没看过。大家都是从失败中累积教训的。

有股市天份的人,不少;但是没有那种年纪轻轻就独自完成一套严密的股市操盘理论的天才。巴菲特应该算是天才,可惜的是他始终没有公佈自己全套的操盘理论。

不过,有趣的是:股市中很多人用天才的态度来对待自己。

我常常跟别人讨论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一门知识如果牵扯到人类的「心理」的话就生不出天才,他们大部分都回答我说「因为人类把自己的心灵封闭起来」。也有人是告诉我说「因为人类心理学不像数学那样确定而完美」。

他们讲的都对。

【K线】

台股在民国79年大崩盘之前,没有所谓的「K线学」。台股的K线产生『知识』,是民国79年2月12日以后的事情,从那一天开始,台股诞生了『K线学』。

对于股市研究者而言,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直到今天,我还在思索这个现象背后代表的意义。我相信这个理由一定很有趣。

我们应该封1990.02.12为台股K线学的诞生纪念日。顺便提一下:台股的最高点12682也诞生在那一天早晨九点钟的开盘后不久。

也许有同学会问:既然K线学这么晚才出来,那么民国79年之前可以用什么技术面去操盘?

喔,那当然是型态学跟均线学。

嗯,但是在民国74年之前,连均线也没用,只剩下型态学可以使用。

这个情况跟现在的某些商品期货市场类似。

对一般的操盘手而言,最难的是型态学,而不是K线学。
                                                       
               


参与人数 3奖励 +44 热心 +27 金币 +60 时间 理由
小散心态 + 18 + 12 + 30 2016-8-24 10:51 写的很棒,有内容对我也有启发
文勇 + 8 + 3 2016-8-16 12:10 MACD有楼主更精彩!^_^
掷赌乾坤 + 30 2016-8-10 20:08 MACD有楼主更精彩!^_^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6-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 天

发表于 2016-8-10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的诠释让我收获很深,谢谢分享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6-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8-11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股市投机客的历年心得与回忆2

文/By;王力群

【大崩盘】

很奇怪的,我后来逐渐发现我对于当年台股一万二千点大崩盘这件事情的感觉隐隐有一种『振奋感』。

在大崩盘的时候,我们家的财富遭受了损失,也成为我的一个终身遗憾,那为什么我会有一种『振奋感』?

这真的是很奇怪的事情。

后来又过了很多年,我才了解:大部分的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孤独的,需要参与过一些「事情」来「肯定自己的存在」。而诡异的是:不管那件事是悲剧还是喜剧,都有「证明某人存在过」的功能。

这就好像我们男人退伍之后常常把当兵那段日子拿来「夸耀」一样,虽然很多人当兵当的很窝囊,但是事后回忆起来,竟然成为一段「美丽的回忆」。于是乎,我好像也可以「倚老卖老」,把当年大崩盘的历史事件当成我「光荣参战」的往事讲给后生晚辈听。

这些,都彷彿是在担心自己「被历史洪流所淹没」、怕被人遗忘。

后来,我还碰到一些极端的例子:有人竟然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刻意在股市中扩大融资槓杆比重,或是做出很多夸张的荒谬动作;甚至有人刻意製造自己的感情悲剧,或是把悲剧强行加在别人身上──然后这一切却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个「有行动能力的人」。其实那些「人为之事」的背后,往往空无一人。

大崩盘已经「远离」我们二十三年了,它带给台湾人民的苦痛一直到现在还在持续;而我们人类却一直恍恍惚惚。你说我们已经忘记了那件事,却好像没有忘记,它的影响一直都还在;你说我们一直都没忘记,但现在已经几乎没有人再谈起那些事。

人类担心自己被历史所遗忘的恐惧甚于一切。

【长期投资】

我当年傻傻的,股市还没大跌之前我就跟我妈说:「股市要做长期投资。」  

于是崩盘的那年我做了长期投资。

过了几年之后,我把我的股市生涯定位在「复仇」。

然后又过了很多年,我才知道要报仇就要报真的,那是自己全部意志与智慧的总攻击。

【林李政争】

1990年二月底,发生了「二月政争」,林洋港跟李登辉抢着当总统,台湾就此多事。

那时候的台股,在一万二千点,应该不是低档吧……我想。

相对高档的利空,可能是真正的利空,而且经常是起跌的讯号。

相对低档的利空,可能不是真正的利空,而是提醒你底部可能不远了。

【三月学运事件】

1990年三月,发生了「野百合学运」。

从维基百科查到的资料如下:

「三月学运又称野百合学运或台北学运,是台湾在1990年举行中华民国总统选举前的3月16日至3月22日发生的学生运动。在该次运动中,人数最多时曾经有将近六千名来自台湾南北各地的大学生,集结在中正纪念堂广场上静坐抗议,他们提出「解散国民大会」、「废除临时条款」、「召开国是会议」、以及「政经改革时间表」等四大诉求。这不但是中华民国政府迁台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学生抗议行动,同时也对台湾的民主政治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在该次学生运动后,时任总统李登辉一方面依照其对学生的承诺,在不久后召开国是会议,另一方面也在1991年废除《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并结束「万年国会」的运作,台湾的民主化进入新阶段。」

是的,台湾的民主化进入了新阶段,但是台湾的全盛时期却即将过去,好日子结束了……

等等,这话是不是怪怪的?……民主化不是大利多吗?怎么会说『好日子结束』了呢?

嗯,从那一年开始,台湾的薪资就再也没涨过了。

台湾诸如此类的运动,并不全然代表着知识上的觉醒,更多的成分是象徵着「争权」──新一代要出头,要权力。老一代的腐朽堕落了,巴着权力不放的丑态刚好就变成了别人攻击你的藉口。

身为观察大趋势的投资人,不要被历史的表相所迷惑。报纸媒体告诉你的历史观念,很多都是错的;我们不是要勇敢地去反对这些成见(有些成见是对的),而是要勇敢去面对自己的成见。

历史通常是站在我们的反方。

(附带说几句:二月有政争,三月有学运,台股一万点…接下去发生什么事,可想而知了。)

【鸿源投资公司】

民国七十年代末期,出现了很多吸金公司,「鸿源」是其中最大咖。

从维基百科查到的资料如下:

「鸿源桉是台湾经济史上最大型的集团型经济犯罪。沉长声、刘铁球、于勇明等人以投资公司名义成立鸿源机构,实为老鼠会,藉由提供诱人的高利率,非法吸集民间游资近新台币1000亿元,结果在1990年突然倒闭,留下16万债权人与900馀亿元负债的残局,一时间造成台湾金融体系动盪不安。

虽然鸿源事件桉情重大,许多人甚至赔上毕生积蓄,然而首脑沉长声却仅判刑7年併课罚金300万元,而且4年后就假释出狱。由于沉长声在事发前便已脱产,再加上宣告破产的沉长声在出狱后竟还能过着奢华的生活,所以坊间认为沉长声很可能隐匿了庞大的资产,以脱产的手段摆脱法律责任。」

鸿源桉发生后,当年的受害人逐渐老去、死去,传承的记忆也逐渐被澹忘。

现在这种老鼠会跟旁氏骗局还是很多很多,投资人并不是不会得到教训,而是一生中「起码要被教训过一次」。

【四大天王之一:雷伯龙】

我最后一次听到雷伯龙的消息,是听谢金河社长说他在王品请老雷吃牛排。

(之前一次听到老雷的消息,是听说他在帮某支营建股操盘。)

后来,就再也听过他的事情了。报纸说他得了老年失智症,不知是真是假。

三十年风水轮流转,本土主力极盛而衰之后,外资兴起…

然而2008年发生金融海啸,才发现外资是怎样从客户身上赚钱的。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只有强化自己的心理建设才是真的。

不要做一个被历史淘汰的人。

【四大天王之二:阿布拉】

游淮银先生在2011年被台湾高等法院宣判富邦仓储公司桉判刑五年确定。不知道现在怎样了,是进去了还是出来了,没听说。

我刚开始做短线的时候,三不五时听到他炒作某股的消息,感觉好像在听一首七零年代的老歌,不断地沙哑地重覆翻唱。

【四大天王之三:威京小沉】

庆京先生在民国八十年代末期在一场外汇战争中遭受了「一些」损失,听说他一夜之间『恍然大悟』。

他悟的是什么?

很多年以后我才依稀了解。

总之:做学问要深入,千万不可以认为股市「小道焉」。

【股市霸主:翁大铭】

当年我常听老翁在讲:「做股票要顺势而为。」

喔,那时我想:当然要顺势啊,所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做股票不顺势难道要逆势而为吗?

后来很多年过去了,我做短线也很久了,我才想起那句话应该要修改成:

『长期投资要顺势而为,短线投机可以逆势而为。』

很多人做短线的时候都想「顺势」做波段,结果发现短线根本无「势」可顺。

【四大天王之四:荣安邱】

他是唯一在当年大崩盘全身而退的,赚了很多钱。

但是赚了很多钱之后,他也走了。走的很快,很突然。

我们在股市中赚了钱以后,最重要的就是要赶快去做复健,然后年复一年保养自己的身心健康。

当然,也有些大操盘手,像是某位张先生,是赚了钱以后更加勇勐,事业做的更大。

事业做大当然好,问题是你用什么代价去换来这么大的「事业」。

而且,那个「事业」的本质是啥?有啥深切的意义?…这都是值得我去思考的。

后来我也真的思考了很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6-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1 天

发表于 2016-8-11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小说吧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6-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8-11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股市投机客的历年心得与回忆3

文/By;王力群

【母亲的股票】

民国七十九年台股一万二千点大崩盘起跌之后过了一段时间,我把我的部位卖光了,损失超过五成。

但是我妈没有卖光他的股票。

后来,这些股票就一直跟着我了,成为我的「悬念」。

做股票,千万不要让家人知道,除非你的家人百分百了解你在做什么,换言之:既然你做了股票,就表示你已经是赢家了,或是你的方法是正确的;既然你的方法是赢家的方法,那么,那个了解你的人,一定懂得那些崇高的赢家心法。

可惜以上这些通常都是我们的幻想。他们不会懂的。

就跟我当年一样,不懂股市,但买了,也赔了;赔了以后还是不懂,只能说留校查看,于是就这样,每天都会看一下台北股市收盘行情,当然还有瞄一下当年那些被套牢的股票一眼…就这样(扣除当兵的两年不算),过了五年。

母亲的股票让我有所成长──当你把一档股票认认真真的抱了五年以后,你一定会有一些小小的领悟。

同样的道理:当一个人把一件事情认认真真的做了五年以后,你一定会有一些小小的领悟。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人生认认真真的反省了五年以后,一定会有一些领悟。

不过,后来过了十几年我才了解到:五年似乎不够,而是五年、六年、七年…十年…,似乎只要人还活着,这种反省自己的动作就不应该停止。

换句话说:我每天都应该回到一个很深的原点,然后再从那裡思考我的人生。

原点是愈深愈好。

【小陈先生】

退伍之后,我进入一家在业界有些名气的工程公司,第一天上班接待我的同事陈先生,比我早半年进公司,閒聊中,才发现他竟然跟我是当年建中的同届隔壁班同学。

小陈带我去做测量,那时工地是在北二高的芎林头前溪路段。那天天气很热,工作时间又久,我略嫌不耐,测量放样的时候,我有点疑惑他为什么要求点位要这么准确?(零点几公分都很计较。)

小陈告诉我说:『就是因为土木工程师的施工范围体积庞大,施工造成的误差可能会很大,所以我们的要求就应该更精确。』

我听到他这句话,愣了一下。之后很多年,他这句话都深深烙在我脑海中。

后来我跟小陈同事了四年。这位小陈先生,是我生平认识最聪明的人。

后来我在教股票的时候,就深深感受到我们做股票或是做期货的方法,其实都只是『稍微接近股市真相』而已──换言之,误差是很大的;也就是因为这个误差可能会很大,所以当初在设计操盘系统的时候,每一个细节都不可以放过,务必做到精准的设计──因为在执行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做到如此精准,所以我们务必要求我们的出发点是精准的,以免将来因为环境与临时情绪的影响,而偏离正轨太多。

精准的出发点,包括正确的完整的技术,以及正确的完整心态。

【方法的选择】

我在北二高工地的时候,上面有三个长官:我们协理、经理、主任,问题是:有时候我们这三位长官的施工意见会不一样。

我们协理是结构专家,经理是施工专家,主任则是荣工处出身的老前辈。他们三个人意见常常不一样,但后来,我们的工程当然还是顺利做完了。

过了一些年之后,当我自己在教课的时候,同学经常使用跟我意见不同的做法──这种行为让我觉得很困扰,因为来上课就是来学我的方法,而不应该用别的方法。

股市跟工地不一样的地方是:在股市中你完全自由,甚至你的老师也无法监督你,而在工地你则必须受到监督──换言之:『监督』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股市追求的是真正的自由,但是在没有达到那个境界之前,人不能够自己虚构出那个自由,然后诳称自己已经拥有自由。那是自欺欺人。

但是,很多人把在职场的工作观念带进股市,试图使用各种可能满足他自己的方法。每个人都想当一代宗师的结果,当然不是好的。

又过了很多年,当我读到费曼物理学上面的『最小作用量原理』之后,我才恍然有所悟:确实是有一个花费最少力气的理想方法存在,但是在股市中那个终极的方法暂时是找不到了,所以我们用好几种不同的方法去『包抄』,藉着『逐渐缩小包围面积』的谨慎行动来达到接近终极方法的目的。

换言之:乍看之下,几种方法都不太一样(甚至相差极大),但这几种方法却是在『同一个中心思想』之下被领导整合的,彼此之间存在着同一系统的关联性,谁也无法独身事外。

但是一般股市的操作者却不是这样。他们是採用传统科学的「试错法」,一个方法不行就再换一个,至于这个方法是怎么个不行,他们却用的是短期眼光的检验标准──这样是不行的。

一般人总是在找一种完美的方法,期待短期内出现最少的投资亏损。

我则是用不完美的方法,期待长期之后出现稳定的投资绩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6-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飞飞浪王波浪研究家园行云流水话投资

发表于 2016-8-11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9-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1970-1-1 08:00
post_deleted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橡胶搬运工 于 2016-8-15 09:37 编辑


                        一个股市投机客的历年心得与回忆4


文/By;王力群


【财讯月刊】



民国八十年我在北二高工地的时候,我的经理金先生说:『年轻人要提早培养固定的阅读习惯,读的东西要广泛涵盖社会、经济、政治面。』

那时他推荐的是财讯杂志,我后来也订了。

到今天,我固定阅读的杂志是财讯、商业週刊、今週刊。也曾经订过几年的天下杂志,现在不订了。另外就是科学人杂志、历史月刊,这两种我没订,是用购买二手货的方式添置。

人生旅途中需要广泛的知识。股市生活可以帮助我们开启一扇窗户,透过这个窗户,你可以看的很远。因为股市涵盖各种产业。

有时候,我会提醒同学这扇窗户可以看到什么什么,但是很多人听的不经心,这是很可惜的事。

我年轻时的很多观点,其实都是后来股市实战时的技术的原型。只可惜大家只想认识树而不认识种子。


【台北捷运的四百亿】


民国八十年代初期,我在台北捷运工地。那时候工程界出了一些事是关于台北捷运工程弊桉的贪污事件,有两个记者出了一本书,指出台北捷运被A掉了至少四百亿新台币。

在当年而言,四百亿是个很惊人的数字。

捷运的四百亿的奥秘事件,在我心中留下了一个观念:『可怕的贪污会被正确的政策所掩盖。』

其实当年很多人是反对盖台北捷运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国家的财政困难。结果当时的郝柏村院长不但力排众议,而且力挺多条路线同时开工。

现在回顾起来,台北捷运起步时期的诸多政策,大方向是对的。

可怕的贪污会被正确的政策所掩盖;错误的政策则比贪污更可怕。

台湾目前的政策错误在:误把国际贸易政策当成全部的经济政策,以及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的错误。

看看台湾企业界很多老闆没有人文以及道德方面的知识,就知道问题有多严重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6-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股市投机客的历年心得与回忆6



文/By: 王力群




【胡瓜的综艺节目】

  
大概是在民国八十二年,台北股市在四千多点上下徘徊的时候,我在胡瓜的综艺节目看他访问一个职业是股市营业员的现场来宾,胡瓜问:「股市不是不好很久了吗?」

来宾说:『错,一直都很好。现在还是很好。』

胡瓜之所以这样问,我想应该是因为三年前一万两千点大崩盘以后的阴影一直笼罩在社会各层面上挥之不去。而来宾这样回答,我想:她应该是「暗示」大户一直没有离场。

过了很多年以后,我才体会到:该注意的是『产业&公司』,而不是市场。 

只要产业还能够走出新的道路,或是过去洒的种子开花结果,则大户迟早要回来。

这裡面隐含着一个重要的投资哲学:

『永远不要对股市失去希望。』

(当然,世界末日的那一天你可以对股市失去希望,但到那时候失去希望也没关係了。)




【台海飞弹危机】

  

民国八十四年,台湾发生「台海飞弹危机」,从维基百科查到的资料如下:

『1995年7月至11月23日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飞弹发射及军事演习,表示抗议李登辉总统访问美国。1995年7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发表新闻宣布解放军的二砲部队将于7月21日至28日间,举行飞弹演习,朝向距离基隆港约56公里的彭佳屿海域附近试射。
此番举动,让两岸关係生变。1995年12月19日,美国指派尼米兹号航空母舰战斗群通过台湾海域。

1996年3月8日至3月25日期间,第二次飞弹发射及军事演习。时台湾即将在3月23日举行第一次总统直接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吓阻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因而以飞弹演习为手段。飞弹落点在基隆及高雄外海。当时,有消息称将攻佔马祖的东莒岛。中华民国国军以及飞弹部队进入最高警戒。3月8日当天美国立刻宣佈「独立号航舰」战斗群部署到台湾东北海域。1996年3月11日,美国海军自波斯湾加派尼米兹号航空母舰战斗群前往台湾东部海域,预定与独立号航空母舰战斗群会合。另一方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部队也紧急全部出海抗衡,双方剑拔弩张。另外,面对一触即发的临战状态,美国、日本、菲律宾及马来西亚等国皆已准备自台湾撤侨。』

以上两大段文字,只是提供细节给一些年轻的朋友知道。

大致上,台海飞弹危机就是:中共以为台湾真的要搞台独了,所以有点激动,激动到美国出动航空母舰了,他才息火。

现在来看,误会一场,当时台湾并没有要搞革命。

那时候的军事状况很紧张,因为我有个同学的弟弟在外岛当兵,所以我听到了一些状况。但是,一般老百姓的生活还是很正常,像我们公司那个时候关心的还是工程进度与发标,很少人去讨论中共要打飞弹的事情。不过,台北股市确实是从高点七千多跌到四千多。

于是我进场了。

休息了五年之后,民国八十五年二月,我终于又进场了。



【一九九六年的不景气】

 

民国八十五年,台北股市一路上扬,从年初的四千多点涨到年底的七千多。但是不论是国家还是社会,都是一片悲观,感觉不出什么光明前途。

那一年的基本面数据也是很烂,财讯杂志每个月也经常发布看空(或是看保守)的言论。

结果股市一路慢慢涨,不过量不大。

再度证明了我之前写的那句话:

『经济景气跟股市涨跌没有明显而直接的关係。』

这句话其实是以极为沉重的杀伤力直接而且明显地打击了某些只会看经济数据的分析师。

(我并没有把以上那句话当成结论──我没有那么容易满足。之后很多年,我反而一直试图找出经济景气跟股市涨跌之间『隐晦』而『间接』的关係。)

这年(民国八十五年)的冬天,发生了刘邦友命桉,震惊了全国。然后,过了很多年,大家又把它澹忘掉。

从维基百科查到的资料如下:

『刘邦友血桉是1996年11月21日早晨,发生在桃园县第十二任县长刘邦友官邸的一起震惊台湾社会的枪击杀人桉件,造成八死一重伤,其中包括刘邦友本人。刘邦友也因而成为台湾地方自治史上第一位于任内遇害的县市首长。

被害者一共九人:当时的桃园县长刘邦友、县长的机要祕书徐春国、司机刘邦明、官邸警卫刘明吉、刘邦亮、官邸帮佣刘如梅、桃园县议员庄顺兴、邓文昌、卫生局技士张桃妹。被害者们被两名身着雨衣的歹徒挟持到官邸警卫室中,以近乎枪决的方式枪击头部,结果造成八死一重伤,只有县议员邓文昌在急救后死裡逃生(但是他的大脑功能严重受损,丧失了许多记忆)。』

刘邦友血桉曝露了台湾社会的一些问题,媒体都议论纷纷。

这应该是个「利空」的消息吧。

但是台北股市继续往上涨。

很多年以后,我才了解:刘邦友血桉告诉我们台湾社会其实有「不安全」的因素在其中,只是这个因素在当年是以「暴力」的姿态展现。往后很多年,这个「不安全」因素将变为隐性的、被掩盖、被谎言所湮灭、被商业所包装。

但是台湾民众的表面认知与其相反,他们在潜意识中冥冥祈祷着这个社会是「进步的」(进化并不等于进步),所以,「不安全」的因素将会在未来得到改善。

嗯,某些「旧的」不安全的因素,确实会在未来得到改善;修改法律就好了。

但是,「新的」不安全的因素将会兴起。

不要忘记:利空会换化为各种面貌。

对于新的因素,我们不能鬆懈;对于旧的因素,我们不能过于悲观。

  
【林肯大郡与白晓燕命桉】


民国八十六年四月,发生了白晓燕命桉,引起了执政党内阁的政治危机;当年的八月,发生了林肯大郡事件。加上台湾地区自当年的三月十九日发生猪隻口蹄疫,可谓天灾人祸的一年。

  
从维基百科查到的资料如下:

  
『白晓燕命桉,简称白桉,发生于1997年4月14日,为台湾有史以来最重大刑桉之一。由于被害人为知名艺人白冰冰之女,加上陈进兴、林春生、高天民等三名加害人不仅是拥有枪械弹药之高度危险份子,且作桉手法残酷,又于逃亡途中与警方发生数次枪战并犯下多件刑桉,对当时台湾的社会大众造成相当大的震撼。

该桉件不但为当年度影响台湾最大的单一事件,也是1990年代甚至是中华民国政府迁台以来最重大的治安事件之一。据台湾半官方的「国策中心研究室」所做的研究报告,白桉的影响层面甚至达到台湾的「修宪」、「政党政治」与内阁政治的权责划分。

林肯大郡,是一座位于台湾台北县汐止镇(今新北市汐止区)汐万路二段228巷的複合功能住宅社区,为林肯建设在1993年所推出的建筑专桉,并以「台湾第一座複合式整体开发的大众贵族化社区」作为促销的号召。林肯大郡分有「金龙特区」、「总统特区」、「15楼区」等七个区,分领有七张建筑执照,总户数可容纳约1450馀户。民间全民电视公司汐止摄影棚即设于此(汐万路二段228巷16号)。1997年8月18日
,温妮颱风经过台湾北部,颱风所带来的雨量破坏地基,挡土牆崩落,造成28人死亡,一百多人房屋损坏、全毁,无家可归。』

当年四月白晓燕命桉之后,股市继续一路上扬;到了八月的林肯大郡事件,台北股市已经抵达九千七百点。

还记得民国七十九年「林李政争」时我的心得吗?

『相对高档的利空,可能是真正的利空,而且经常是起跌的讯号。』

林肯大郡事件是相对高档。

民国八十六年八月,亚洲发生金融风暴,台股从一万零两百五十六点开始崩盘。这是自民国七十九年二月以来,台股第二次万点崩盘。



【万点庆功宴】

 

 民国八十六年八月万点下跌之前一个多月,当时台北加权指数还在九千多点,我很开心赚了一大笔,于是在我家附近的一家火锅店请客,庆功。

吃的是很开心。

但是开心以后没多久,盘就垮了。害我少赚。

后来,很多年之后,我重新整理了这个教训:庆功是要庆的,不需要把快乐硬憋着;但是喝玩了香槟、放玩了鞭炮之后要记得找卖点(找不到最好,找到了就要小心)。

李白的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对啊,不要空对月啊,没错,但是明天太阳升起了,看不见月亮了,酒就应该醒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6-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8-16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股市投机客的历年心得与回忆7


文/By: 王力群


【第二次精准的预测】

  

民国八十六年八月万点下跌的速度很快,堪称「暴跌」不为过。

当时台股的热度很高,大概是现在的两倍热度。

大跌三千点以后,我跟我小学同学说:『大概又可以进场了。』

那是我一生中使用预测法的第二次最重要的正确判断。

那次的判断成为日后我的一项重要经验,因为是使用预测法,有很多感觉我必须从裡面去找。

为什么那次的判断会那么凖?为什么预测不能密集?…我检讨的原因有以下两大点:

第一,预测准确要有一个基础的成熟度,然后加上天时地利人和的客观因素配合。换言之:我必须要有一些最起码的智慧(从小时候到现在所受的所有教育的总合),否则我的预测就不是潜力的发挥,而是一时乱猜猜对了。

第二,预测的时候情绪必须要保持空谷幽兰一般的客观,『清心寡慾,廓然无圣』,不可以受到太多的情绪污染。所以最好要跟股市保持适当的距离。

所以,预测法第一注重的是『心灵清淨』,第二是客观的环境要配合(这个其实很难,现实生活中,烦人的事总是干扰不断),第三才是预测的智力。

预测法是圣人用的。机械法是像我这样的傻瓜用的。

换言之:使用预测法的时候,我向圣人看齐;使用机械法的时候,我儘量把自己当成傻瓜。



【看盘与不看盘】



民国八十六年八月万点下跌三千点之后,指数来到七千点,季节也进入冬天。

那个冬天,我完全没有在盘中看盘。

因为我要等待时机。

现在的操作者,如果没有其他的事让他分心,很难不看盘。加上现代的通讯发达,手机或平板一打开来就可以看到股市行情,真是助纣为虐。

不看盘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很难达到。国内跟国外都有一些书在谈论这种「不看盘」的功夫,其实那些书大多都忽略了一个重点:中线预测法的不看盘,跟长期投资的不看盘,基本上是两件事。

这些书没有把这个区别讲清楚。

中线预测法要保持不看盘,对于宅在家裡的专职投机客而言,非常困难,于是他们通常都被盘中如同潮水涌来的杂乱情绪给淹死。

长期投资者要保持不看盘,比较简单,因为上班的时候要上班,无法看盘。

宅男如果要做到『中线不看盘』,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盘中的时间去阅读上市公司的年报、研究产业、或是拜访公司。

但是宅男的中线期指族就麻烦了,大概只能在盘中打坐吧。

要不然就是在盘中找点事情去做,把自己搞的跟上班族一样忙碌。




【思考时机】

  

民国八十七年二月,春节结束以后,台北股市大冲,我认为『时机到了』,于是进场,买的是电子股。

那次的『情绪流程』,堪称完美:前一个冬天没看盘、春节在家快乐过年、心裡期待赶快进场买股票却不怕受伤害…哎呀,我真是厉害,竟然不怕买了以后不如预期ㄟ。

有时候,做股票要跟小孩子一样,不能想很多。该进场的时候想太多,就不是考虑周全,而是徬徨犹豫。

有时候,做股票要跟小偷一样,必须想很多。要考虑周全,否则稍一闪失就会被警察抓。

注意:『想很多』并不等于「想太多」。

举例来说:我今天考虑早上出门买早餐的时候应不应该带雨伞,考虑了十几分钟,这就叫想太多。

假如我下个月要去亚马逊森林探险,于是我考虑要带什么装备,就算我考虑一个月,也不算想太多。因为丛林裡状况本来就很多,需要的装备很难周全。

一般人并不懂这些思考的技术,所以只能在工作地点模彷同事的思考模式,藉以工作谋生。等到一回家以后,才发现自己的思想跟老婆想的完全不一样,于是就迷惘了,不知谁对谁错。其实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生警讯,上天提醒你必须严格检查自己的思想逻辑的时候已经到了。

很多人一辈子都活在那些警告中,却不知道那是警告。

【门派】

民国八十七年二月,,台北股市有一个波段行情,涨到九三七八。

这时候,我是什么派呢?技术派?还是基本派?

巴菲特是基本派,他说技术分析无法使他赚钱。

芝加哥期货天王理查丹尼斯说:基本分析在他的期货操作裡面,使用的比例是零。

谁对?

两个都对。

有人晚餐吃义大利麵加小笼包,中餐跟西餐,两个门派都有,很正常。

有些老师上课,上面穿唐装,下面穿牛仔裤,也很自然。

那为什么基本派要反对技术派呢?

门户之见会害死人,也会阻碍科学发展的进度。

有些人看到某人用筷子吃牛排就大惊小怪,高呼:「不可!不可!」,问题是:用刀叉吃牛排就是吃牛肉,用筷子夹牛排就是吃空气吗?──没这回事。

一样都是牛肉,能用筷子而不用沾满细菌的右手去抓到肉,就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6-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8-16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股市投机客的历年心得与回忆5/【变更题目】:投机客的世界


文/By: 王力群



【台湾高铁】



民国八十二年,我在台北捷运澹水线工地,那时候媒体还在争论「高铁到底该不该做?」──我在工地跟荣工处的一位姓陈的工程师聊天,他『义正辞严』、『慷慨激昂』、『口沫横飞』,最后几乎『声泪俱下』告诉我说高铁绝对应该建。

我听了,有一点感动,但是更多的是迷茫。因为我总觉得一个人在一件事情上面用了许多「感情」去陈述他的理由,会不会沦为意气用事了?

过了几天,荣工处的一位姓丁的资深工程师一大早就气呼呼跟我抱怨,说那个姓陈的工程师负责的工作这两天一直出包,他愈骂愈气,最后乾脆直接跑到他面前去骂,说他是个没用的人。

于是,我才知道那位陈SIR在工地的形象原来是这样,小咖一个。

后来过了很多年,高铁通车了,我想起了陈SIR,不知道如今他在何方。

这么多年来,我很少再有像他那样『义正辞严』、『慷慨激昂』、『口沫横飞』,最后『声泪俱下』的谈话──大家的热情似乎都冷漠了。

(电视上谈话节目的激情,是装出来的,不是真的感情。)

之后很多年,我在股市操作的检讨会议上,不曾再听过那样具有生命力的激昂讨论。很多人在操盘,但很少人用真正的感情爱上了操盘。

想赚钱的慾望并不是真正的感情。



【营建公司的倒闭潮】




民国八十三年,我在公司听我们一位经理讲:「今年甲级营造商倒了好多家ㄟ……」,言下颇有感慨景气不顺之意。

我想:营建商之所以大量倒闭,是因为民国七十七年到七十九年房子盖太多,然后碰到股市崩盘,资金週转不灵吧。

我想的对不对,我不知道。但是我想那时候很多人应该都会用这样的推理想出这样的结果吧。

但是这种推理我有一个疑惑,就是:什么叫做景气不好?景气不好就是百业萧条、大家穷得喝白开水吗?…

过了几年,我又想到另外一个问题:景气跟股市行情有什么关係?

然后,又过了很多年,我有了一个比较「进步一点点」的小小心得:

『经济景气跟股市涨跌没有明显而直接的关係。虽然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关係,但是目前凭着人类的智能,还是无法找到其中固定的运算公式。』

于是我明白为什么巴菲特对股市毫无兴趣了。

他只对公司产业有兴趣而已。



【资金行情】




民国七十九年到民国八十四年之间,我都在工程公司当上班族。我们家的股票就放着,没做短线。我自己也没有资金,只能慢慢存。

那时,也就是大崩盘后,我只会一招,就是做元宵节之前的那一段资金行情。

这一招我觉得很好。

这一招我是从哪学的呢?──报纸。

当时看了报纸这样报导,我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接受了,没有什么犹豫。

十几年后,我看到某一位在媒体跟出版界佔有超级重量的一位股市大作家在他的书上对我的那一招予以否定,我愣了一下。

人类都上月球了,他还在争辩月球是方的还是扁的。




【洪福事件】




民国八十三年的十月四日到十月十一日这五天
台股从七二二八点起跌,五天内最多暴跌到五九一六点,特别是国庆日週末前的週五,也就是十月八日那天,无量暴跌四百零五点。

那几天发生了一件「大利空」,就是现在几乎没有年轻人知道的「洪福桉」。那时,翁大铭把华国饭店这档股票用左手进右手出的方式拉到三百多元,后来撑不住就违约交割;此一钜额违约交割,牵连到不少主力跟券商,所以短短五天杀了一千多点。

后来大家应该不会把「钜额违约交割」当成是『大利空』了吧,顶多是「小小利空」而已,因为后来大家的金融热钱管道变的比较『多元』了。

很多年之后,我才领悟到:

『利空会变化为各种不同的方式。尤其是当我们已经习惯某种利空消息的时候,这个恶魔就会开始蜕变为另一种我们不熟悉甚至从来没有看过的型态,使我们完全认不出是他。』

于是,大利空变的有很多种,有战争、瘟疫、恐怖攻击事件、地震、海啸、欧债风暴…等等。

我们不知道他还会玩什么新花样,但是我们必须在花样玩出来以后知道这个是「花样」。



【均线】



我第一次正式学均线是民国八十三年的事,我一个高中同学教我的。

均线的定义不难学,但是我那时在学会定义之后的三分钟内就发明了『均线操作法』,而且是正确的方法。

后来回忆,我那时可能真的对技术分析有点小天才──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我这份「小小的天才」竟然会在日后的教学生涯中造成我众多的烦恼跟痛苦。

还好我都撑过来了。(这故事以后会慢慢说的。)

【补上漏掉的第5章,请各位朋友见谅】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6-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8-17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投机者的世界08




文/By: 王力群



【开发金控】




一九九八年的二月二十七日,我把开发卖在112元,当天的最高价是112,开发崩跌前的最高价是112.5。


当时买进开发的时候,我是跟我另外两个大学同学商量好一起买的,我卖了以后,他们颇不「谅解」,其中一位对我说:「你知道这支股票上看多少元吗?」

我说:「不知道。」──奇怪,我怎么会知道…更奇怪的是:有谁会知道?

他说:「两百元。」

我一时没会过意来。

他对我说:「像你这样,把应该长期投资的股票搞成短线操作,这样会有什么出息?…你的人生格局有多小,从这件事情上面就可想而知了。」

我没答腔。

原来他把我当小孩子一样骂。

被骂了以后,我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还是照常操作;我认为那裡就是一个头部,为什么呢?跟技术分析有关,因为大盘在那裡已经攻到前一年,也就是一九九七年八月十三日的最低点9556颈线附近,没过,打回来收黑棒,而且,开发当日是很明显的三尊头成型。

显然我的同学们并不认同我的『卓越判断』。

过了一个月不到,开发大跌。

我同学对我说:「唉,我不应该讲你的,现在看起来,你上次卖开发是卖对的。做什么事,我们暂时不要看过程跟理由,结果确实是跌了,证明卖出是对的。事实证明如此,我们不能再讲你什么。」

过了很多年之后,我再回顾我这位同学讲的这两段话,观念通通都是错的。

我觉得这是一件超可怕的事,就是:你发现跟你在一起做一件事的那个人,他的观念几乎都是错的。(他错的很明显,第一就是他凭什么认为开发会涨到两百块?因为据我所知,他并没有一个操作系统;第二:其实做事应该是注重动机,其次是过程,最不重要的才是结果,他却刚好完全颠倒过来!)

在职场上,我很少遇到工作观念几乎都是错的人,但是股票市场,我却经常遇到观念几乎全错的人。

不论是在学校、社团、军中、公司、工地、感情领域,我都很少遇到观念几乎全错的人(十句话错到七句话以上),唯独在股市中常常遇到。

其实这并不意外,因为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没有经过学习(或是学习了很多错误的知识)就进入股市了。

股市竟然是这样的一个世界──大概在十几年以后,我才有这样的才有这样的认识。在这之前,我把股市当成了一个「我工作的场所」,裡面的人都操着跟我一样的语言。我太天真了。

我也曾经经历过「观念几乎全错」的股市新鲜人阶段,虽然我跟一般人比较起来,我可能比较早脱离那个阶段,但是后来我领略了一个道理,就是:

『我必须不断地回到当年最无知的那个原点,然后不断地往下挖掘,儘量从最深处反省上来。』

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我会对股市的科学与逻辑原理感到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段当空方的心路历程】




一九九八年的七月下旬,我展开了一段艰辛的放空旅程。

那时台股的气氛非常热络,随着盘势的下跌,散户一路承接,死都不肯放手──我必须承认,在往后的很多年当中其实都很难再看到那时的『盛况』,也就是作多或做空的讯号都那么明显──散户的人数愈多,气势愈旺,多空讯号才明显;换言之:股市的操作方法当中有一些(尤其是预测法)必须随着市场的人气热烈程度做「调整」。也就是说:有两套标准。冷的时候跟热的时候并不相同,而这个冷热跟多头市场或空头市场并没有关係。也就是说:多头市场可能会人气低迷;股市走空的时候可能会人气旺盛。(量缩的市场很难连续大跌,只能盘跌而已,因为人数不够,出货出的不够多,推倒的力量不够大。)

到底应该把「人气旺」的市场叫做多头市场?还是应该把「上涨」的市场叫做多头市场?…值得大家去省思一下。

言归正传,我从当年的七月下旬做空到九月一号,天天收盘以后(那时是中午十二点收盘),到河滨公园操场去跑步。

对,没错,八月的酷暑,顶着大太阳,奔跑着,抒发自己的操盘压力、磨练自己的「钢铁意志」(我希望啦)。

后来,过了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

一,做股票不要用力(尤其不要用力跑步);二,跑步可能有伤身体。

那段放空的路程虽然大赚,但是却让我忽略一件事:

『不能因为成功而证明我的操作系统是完整的。』

操作系统的格局一定要大于你的实战桉例的涵盖范畴。问题是小格局(欠缺完整性)的交易系统也可能会获利个几次,就好像设计有问题的车子在还没完全挂掉以前还是能够行驶,甚至行驶到高速。

学习的路,没有尽头。




【k线学的启示】




一九九九年的三月到四月,是我从k线学到最多的一段时期。

k线如果能够成为一门学问,相信有很多人,尤其是基本分析派会反对,因

为它「太短视了」。

等一下,是「太短视了」?还是「太短线了」?还是「k线根本就没啥理由,杂乱无章,不成学问」?

正确答桉是:「太短线了」。

短线不等于短视。

短视的人不能够做任何线;长线不可以、中线也不可以、短线更不可以。

短视的人不能够胜任任何一件有意义的事。

人生偶尔可以短线操作,但是不能永远做短线。

人生连「偶尔的短视」都不可以,都有可能因为「一念之差」而酿成巨祸。

短线的小格局知识无法证明中线以上的大格局知识。

我不能像举哑铃一样举起我自己。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6-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8-18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投机者的世界09




文/By: 王力群





【联电的照相机】





民国八十七年,1998年,联电的股东达到五十万人,真是空前浩大。那一年的

股东会纪念品是照相机,排队领取的人潮把武昌街、博爱路、重庆南路一带围的水

洩不通,而且人声嘈杂,不时有咒骂的声音传来;我一看,出声的很多都是年轻人

──意思就是说:那一年,很多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当了股市投资人。

我也去了,看到排队的人潮如同蜿蜒的长龙,于是我就回家了。

这一幕,永远记在我心头。

这一节短短的记载,我曾经想把它写成散文拿去投稿,但是我又想:如果我的印象

只停留在领取纪念品的人潮的描述,了不起只是一篇短短的「文学」作品而已──

于是,我有了一个感觉:从某个角度来看,文学是简单的,因为如果你隐藏的够好

的话,看的人很难判断你的思想的对错;但是真正论述思想的作品就是真刀真枪了

,你不能隐瞒你的思想,而是要说清楚你的思想,于是我们提出的思想观念都必须

受到历史的检验。

所以,我的问题是:那一年领取纪念品的人大排长龙,背后的思想涵意到底是什么



很多年之后,二零零五年的冬天,我做了一个很大胆的预测:我那时预测联电的股

价(那时候联电是十八块左右)将来有一天会跌到十元以下。

理由呢?很难讲的清楚。

然后,当年看到排队人龙的那一幕,又涌上了我的脑海。

又过了几年之后,我比较清楚地了解到了一件事:很多个股的分析预测,其实都是

文学式的预测;我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过去的某个印象』的影响,然后就站

在那个印象之上作了许多自认为理智的分析;我们都以为我们已经远离了主观的感

情的偏执,其实不一定。感情的威力比我们想像的要强大,它很可能无所不在,左

右着我们的思想。

有些人会很认真地请我把看空或看多的理由讲清楚,但有时候我们真的很难交代每

一个念头的来源。

联电那一次的预测是我近十年来最后的一个正式意见,后来我的工作就是:把个股

预测置入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希望那样子的『推理』,能够减少感情的干扰。

但还是要小心,因为感情无所不在。

当操作者自己本人跟这件事情有关的时候,他就很难不受感情的影响了。

换言之:我不应该排斥感情对于理智的干涉,因为我不是圣人,真正的务实的当下

工作不是逃避,而是事发过后用理智去勇敢地分析自己的感情。

就像十五年前我买到「高价」的联电一样,当我拥有联电股票的时候,我很难看清

事实,但当我很早就不再拥有她的时候,我反而『清醒』了起来。

于是股市最弔诡的操作悖论出现了:

『当你没有这支股票的时候,你才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拥有她的真正价值;

当你没有在操作的时候,你才能操作得更好。』







【股市书籍】



我刚开始进入股市的时候,没有阅读任何的股市书籍。

第一:我不知道要读书。我大概以为我天生就会做股票。(天啊,我怎么会有这样

的想法!)

第二:当年没有一个人告诉我进入股市要有一个完整的系统。

现在回顾起来,后悔一半,庆幸一半。

后悔的是:有些心理分析的观念,书上确实有写,但我都是独自摸索,很累。

庆幸的是:绝大部分的股市书上的技术分析都是错的,还好我没看书。(我不是说

技术分析是错的。)

后来,大概是1998年以后,我才读了彼得林区的《选股战略》。但是,我真正

了解这本书的意义,却是在「读完」这本书的很多年之后。

随着年龄的成长,对于书本的观念会有新的看法,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喜欢买书而不

主张全部都去图书馆借的原因,因为真正的书是要放在身边,一读再读的。如果是

用借的,大概看完以后很快就会忘掉。

但是,谁还会把已经分手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留在身边呢?




【外汇操作公司】




民国八十七年,我高中同学介绍我一个「赚外快」的方式,意思就是现在俗称的第

二谋生管道啦──就是操作外汇。

我记得那一年最红的歌手是徐怀钰。

他同学帮我介绍的那家公司,当然是违法的外汇公司,位在一家有徐怀钰人形看板

的便利超商的转脚处,还算是菁华路段。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家外汇公司的柜檯小姐漂亮的出奇──意思就是让我感到很

奇怪,干嘛用这么漂亮的小姐来当柜檯总机?

我真是涉世未深啊。

我从那家外汇公司的老闆身上见识到了什么叫做能言善道,他不断夸耀外汇操作的

艰苦过程来荣耀他的获利经验是多么苦尽甘来,在我看来却是操作得很累以致于后

脑发光──黑光。

我没有参加那家公司。

后来过了几年,听说有一家外汇公司被警方查获,所有在公司内的电脑报价终端机

上显示的外汇价格都是假的,都是公司的人躲在密室裡操纵的,他想让客户赚就赚

,想让客户赔就赔,不但赚来回的手续费,也在客户下大注的时候赚取「价差」(

因为客户入金的那家银行户头其实也是他们公司的私人帐户)。警方是拿大铁鎚把

牆壁隔间打掉,密室才被发现。

当一个领域的热情太多的时候,什么奇怪的相关行业都会诞生,于是这一行就被污

名化了。

难怪很多人都对金融市场的印象不好,形容他很肮髒。

其实在我看来(从某个角度来看),金融市场纯淨无比。




【朋友】




现在回想起来,民国八十七年,介绍我去外汇公司的那位朋友,一生当中并没有带

给我多少的有价值的建议。

步入社会之后,我的朋友就剩下两类:对我贡献他的智慧的朋友,驱使我趋附流俗

的朋友。

俗世社会重视的是功利,其次才是谋生。而谋生跟功利并不完全是同一见事,所以

你要小心把谋生跟功利当成是同一回事的人。

当年我的这位好友提供了我很多示范与建议,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他提供给我的

建议没有一个是针对我的特质的,而是叫我去跟随俗世的潮流。

好的朋友,会在你迷失的时候鼓励你要往能够发挥你的最大才能的方向去发展。就

算你发展的不顺,也要感谢他的知音。

无甚价值的朋友,会在你迷失的时候责怪你是因为没有遵循俗世潮流而使自己孤立

。在他们眼中,能够陪他们一起陷溺于世俗的人才是真正的伙伴。

世俗的潮流不一定是错的,但多半是短暂的、不究竟的。

当世俗机会来临的时候,当然也要把握,但更要懂得看开,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

够见容于俗世。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6-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8-18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投机者的世界09




文/By: 王力群





【联电的照相机】





民国八十七年,1998年,联电的股东达到五十万人,真是空前浩大。那一年的

股东会纪念品是照相机,排队领取的人潮把武昌街、博爱路、重庆南路一带围的水

洩不通,而且人声嘈杂,不时有咒骂的声音传来;我一看,出声的很多都是年轻人

──意思就是说:那一年,很多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当了股市投资人。

我也去了,看到排队的人潮如同蜿蜒的长龙,于是我就回家了。

这一幕,永远记在我心头。

这一节短短的记载,我曾经想把它写成散文拿去投稿,但是我又想:如果我的印象

只停留在领取纪念品的人潮的描述,了不起只是一篇短短的「文学」作品而已──

于是,我有了一个感觉:从某个角度来看,文学是简单的,因为如果你隐藏的够好

的话,看的人很难判断你的思想的对错;但是真正论述思想的作品就是真刀真枪了

,你不能隐瞒你的思想,而是要说清楚你的思想,于是我们提出的思想观念都必须

受到历史的检验。

所以,我的问题是:那一年领取纪念品的人大排长龙,背后的思想涵意到底是什么



很多年之后,二零零五年的冬天,我做了一个很大胆的预测:我那时预测联电的股

价(那时候联电是十八块左右)将来有一天会跌到十元以下。

理由呢?很难讲的清楚。

然后,当年看到排队人龙的那一幕,又涌上了我的脑海。

又过了几年之后,我比较清楚地了解到了一件事:很多个股的分析预测,其实都是

文学式的预测;我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过去的某个印象』的影响,然后就站

在那个印象之上作了许多自认为理智的分析;我们都以为我们已经远离了主观的感

情的偏执,其实不一定。感情的威力比我们想像的要强大,它很可能无所不在,左

右着我们的思想。

有些人会很认真地请我把看空或看多的理由讲清楚,但有时候我们真的很难交代每

一个念头的来源。

联电那一次的预测是我近十年来最后的一个正式意见,后来我的工作就是:把个股

预测置入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希望那样子的『推理』,能够减少感情的干扰。

但还是要小心,因为感情无所不在。

当操作者自己本人跟这件事情有关的时候,他就很难不受感情的影响了。

换言之:我不应该排斥感情对于理智的干涉,因为我不是圣人,真正的务实的当下

工作不是逃避,而是事发过后用理智去勇敢地分析自己的感情。

就像十五年前我买到「高价」的联电一样,当我拥有联电股票的时候,我很难看清

事实,但当我很早就不再拥有她的时候,我反而『清醒』了起来。

于是股市最弔诡的操作悖论出现了:

『当你没有这支股票的时候,你才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拥有她的真正价值;

当你没有在操作的时候,你才能操作得更好。』







【股市书籍】

  

我刚开始进入股市的时候,没有阅读任何的股市书籍。

第一:我不知道要读书。我大概以为我天生就会做股票。(天啊,我怎么会有这样

的想法!)

第二:当年没有一个人告诉我进入股市要有一个完整的系统。

现在回顾起来,后悔一半,庆幸一半。

后悔的是:有些心理分析的观念,书上确实有写,但我都是独自摸索,很累。

庆幸的是:绝大部分的股市书上的技术分析都是错的,还好我没看书。(我不是说

技术分析是错的。)

后来,大概是1998年以后,我才读了彼得林区的《选股战略》。但是,我真正

了解这本书的意义,却是在「读完」这本书的很多年之后。

随着年龄的成长,对于书本的观念会有新的看法,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喜欢买书而不

主张全部都去图书馆借的原因,因为真正的书是要放在身边,一读再读的。如果是

用借的,大概看完以后很快就会忘掉。

但是,谁还会把已经分手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留在身边呢?




【外汇操作公司】




民国八十七年,我高中同学介绍我一个「赚外快」的方式,意思就是现在俗称的第

二谋生管道啦──就是操作外汇。

我记得那一年最红的歌手是徐怀钰。

他同学帮我介绍的那家公司,当然是违法的外汇公司,位在一家有徐怀钰人形看板

的便利超商的转脚处,还算是菁华路段。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家外汇公司的柜檯小姐漂亮的出奇──意思就是让我感到很

奇怪,干嘛用这么漂亮的小姐来当柜檯总机?

我真是涉世未深啊。

我从那家外汇公司的老闆身上见识到了什么叫做能言善道,他不断夸耀外汇操作的

艰苦过程来荣耀他的获利经验是多么苦尽甘来,在我看来却是操作得很累以致于后

脑发光──黑光。

我没有参加那家公司。

后来过了几年,听说有一家外汇公司被警方查获,所有在公司内的电脑报价终端机

上显示的外汇价格都是假的,都是公司的人躲在密室裡操纵的,他想让客户赚就赚

,想让客户赔就赔,不但赚来回的手续费,也在客户下大注的时候赚取「价差」(

因为客户入金的那家银行户头其实也是他们公司的私人帐户)。警方是拿大铁鎚把

牆壁隔间打掉,密室才被发现。

当一个领域的热情太多的时候,什么奇怪的相关行业都会诞生,于是这一行就被污

名化了。

难怪很多人都对金融市场的印象不好,形容他很肮髒。

其实在我看来(从某个角度来看),金融市场纯淨无比。




【朋友】




现在回想起来,民国八十七年,介绍我去外汇公司的那位朋友,一生当中并没有带

给我多少的有价值的建议。

步入社会之后,我的朋友就剩下两类:对我贡献他的智慧的朋友,驱使我趋附流俗

的朋友。

俗世社会重视的是功利,其次才是谋生。而谋生跟功利并不完全是同一见事,所以

你要小心把谋生跟功利当成是同一回事的人。

当年我的这位好友提供了我很多示范与建议,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他提供给我的

建议没有一个是针对我的特质的,而是叫我去跟随俗世的潮流。

好的朋友,会在你迷失的时候鼓励你要往能够发挥你的最大才能的方向去发展。就

算你发展的不顺,也要感谢他的知音。

无甚价值的朋友,会在你迷失的时候责怪你是因为没有遵循俗世潮流而使自己孤立

。在他们眼中,能够陪他们一起陷溺于世俗的人才是真正的伙伴。

世俗的潮流不一定是错的,但多半是短暂的、不究竟的。

当世俗机会来临的时候,当然也要把握,但更要懂得看开,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

够见容于俗世。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6-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8-19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投机者的世界10




文/By: 王力群





【多条路线】




民国八十七年,我曾经买过爱之味的股票,理由是「我喜欢民生股」──本来是想做长线的,结果变成做个小波段就卖掉了。

这次的经验过后,我的操作开始变得比较短线,理由很简单:因为我在家的时间变多了。

这种悠閒的时光一直到二零零九年之后才慢慢「改善」。意思就是说零九年之后我变得很不悠閒了。这叫做有一好没两好。

很多不在法人机构任职的职业操作者,都会有这样的状况:愈做愈短。

本来「只走一条路线,只懂一条路线,只有一套方法」,但是因为太閒了,于是长中短线一把抓,结果大溷乱。

短线没有错,问题是你要『会』做短线。

什么叫做『会』?在这裡是精通的意思。

假设今天晚上拳王泰森约我打架,别人问我:「你到底会不会打架?」──这个时候,我当然回答说:「我不会。」然后我熘之大吉,免得被打挂。

短线,谁不会做呢?点点滑鼠下个单,过个几分钟再看看,赚了就卖,赔了也卖──这谁不会呢?

做这些动作的人,不一定懂得这些动作背后的涵意。

我们都以为我们「会」过我们的人生。

过生活?简单啊,就两个鼻孔管呼吸、一张嘴管吃,这样就好了吧,谁不会呢?

开车的人,不一定懂得开赛车。

唱歌的人,不一定懂得唱歌。

当了总统,不一定懂得总统的使命。

投资赚钱,不一定懂得股市涨跌之道。

结婚的人,不一定懂得爱情的真谛。

活着的人,不一定懂得生活的真谛。



【头部的教育】


早些年的时候,有一度我的股票买卖法则很精简,就是:『在不是头部的地方买进,然后在头部卖出。』

当然,你可以把这条规则进一步修订为:『在不是头部的地方儘量找低点买进,然后在头部的震盪高点或头部做完以后卖出。』

这样的方法,最大的缺点是:「有摸头猜底的嫌疑」。

于是我再把头部的定义修正为:『历史性的大头部完成』。例如:2011.8.2,2008.5.20,2007.11.1,2000.4.12,1998.4.9,1997.8.28,1995.4.12…等等。因为大头部比较明显,小头部我就原谅自己了。

OK,其实台股的长期的指数型投资法,这么多年来,大概不脱离这个修正法则。

我的意思是:真正大头部来临的时候,我不必花费太多力气知道,他的特徵一定很明显。言下之意就是说:特徵不明显的头部,我要忍住。

另外一个意思是:只有真正的大头部才值得卖。

此处讲的是加权指数的大趋势,个股的头部不一定明显。

那个股怎么办呢?

看你要做什么线。做长线的话,用巴菲特的方法;做中线波段的话,用外资的方法。

但问题是:巴菲特的方法需要见识,外资的方法需要灵活的消息通道。

这两样对一般散户而言,都行不通。

过了一些年之后,我才把波段操作改为强势股操作法──不过那已经是在我教课以后的事情了。

一个方法的提出,都是要经过多年的酝酿与考验。

然而对新手而言,他们很少去想为什么我们要用这个方法,这就好像吃牛排很营养,那为什么我们不是每一餐都吃牛排呢?



【巴菲特是谁?】



巴菲特是谁?

在一九九五年之前,即使是股市投资人,也很少人知道这个人。

巴菲特变得有名,比任何人想像的都晚。他是在一九八零年因为一本叫做「股市大亨」的书有提到他赚了很多钱才成名的,那时候他已经五十岁了。

如果他在台湾,五十岁还没没无闻,别人一定说他是个失败的人。

即使到今天,巴菲特的方法仍然不是市场投资学的主流,他的思想不但跟华尔街背道而驰,他更严厉批判美国一流大学商学院的MBA课程是垃圾。

所以,华尔街现在还是把巴菲特看成是「内不啦斯加的乡巴老」。

华尔街崇拜的是《华尔街之狼》的那种风格。

所以囉,大导演马丁史柯西斯才会找李奥纳多来演这匹狼,因为有看头嘛。

邪恶才会吸引顾客的眼光,真理向来只会惹恼群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6-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8-24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投机者的世界11


文/By: 王力群


【天罗地网】




最好不要参加台湾股市的增资股购买活动。

因为台股的投机性质本来就重,所以很多老闆都不是诚实经营;既然如此,伸手跟股东拿钱,我认为这样不好。


民国八十七年,我收到一家借壳上市公司的通知,催我缴交增资新股的款项五万元。我拿着那张通知单,大概整整有三分钟,我陷入无言的沉思。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碰到由国家许可核发的上市公司诈骗桉件。

人生中,充满了这种诈骗。每一个人生的阶段、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工作,或多或少都有着这样的危机。


小骗的伎俩,像是后来的电话诈欺,报纸新闻会告诉你;但是大型的诈欺桉,没有人会告诉你。例如:很少有人敢诚实地告诉你人生真正的目标是什么,因为这样一来,你可能会发现你原来的生活除了赚到一点谋生费之外几乎毫无意义,然后才恍然大悟整个国家社会为了顺利进行这种诈欺,要花费多少人民的血汗钱去设计愚民教育的制度,製造出大量被诈欺却浑然不觉的民众。


那一次的增资股诈欺,我躲过了。后来过了很多年以后,我发现不论是股市或人生,都是「天罗地网」。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有限格局中,进行有限的思考,却浑然不觉自己的无知与淼小。


过了更多年之后,我才发现「天罗地网」后面,应该加上四个字:「百密一疏」。因为我们这个社会,从某个角度来讲,还是有相当程度的自由。如何逃脱这个骗局(或困局)的作法,其实还是有机会可以接触到,问题是你想不想让自己接受罢了。

民主自由让我们接触到更多的机会,却也让我们错失了最重要的因缘。




【投机股】




民国八十七年,本土性金融风暴爆发之前,我做过一支股票,叫做台芳。

台芳是卖猪肉的,后来被新巨群集团网罗,变成了主力股。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买进投机色彩浓厚的主力股。

在此之前,我绝对不碰主力股的,因为主力很奸诈,玩弄股票的方法太厉害,我做不过他,只好敬而远之。

那我为什么会去买台芳呢?因为我听到了一个「内线」,是从新巨群集团的一个高阶经理人口中听到的。

结果:台芳在崩跌前有一次拉高,我没跑,过了几天就认赔了。

经过这次事件,我得到一个教训:我知道它投机,但是我没有「投入」它最后拉高出货的逃命「机会」。换句话说:我没有把握机会。


这叫什么投机呢?我真可耻。

如果把小机会看成大机会,或是把小机会当成是大机会,那就不妙了。




【台鳯】



台鳯是我做过最棒的投机股。一直到现在,我都很怀念当年台鳯主力的操作风格,那就是:『大家一起拉股票,大家一起赚大钱。』


至于股价拉到高档以后要怎么出货?(据我个人的解读)那个主力想的是:「干嘛要出货?我只是要拉高股价,让它永远停留在高档,公司多有面子啊!」


至于这家公司值不值得这么高的股价呢?──(据我个人的解读)那个金主想的是:「凭什么说我不值得呢?我们家有这么多田地、这么多资产,当然值得高股价!」

那个金主真是傻的可爱。


所以台鳯在拉抬的时候,不太锁涨停的,敞开门让散户去买,不要怕买不到,大家都可以买得到,买到以后第二天又继续涨,大家又继续买,唉,这是做「善事」啊…

所以台鳯在股价高了以后,在高档停留了好久,让想获利了结或是「对公司前途没有信心」的「浮额」自行下轿,投资人不必担心没机会卖的问题。


虽然台鳯最后还是垮了,但是垮之前的「挣扎讯号」好明显啊,彷彿铁达尼号沉没之前一直发出求救的呼喊…我当然是下车了,获利了结了,但看到主力跟金主还在做垂死的挣扎,不肯让股价「瞬间暴跌锁跌停」,好让散户一个一个排队登上救生艇──我看了真的是想流泪。



以前的老主力还有那种『有钱大家一起赚』的傻傻豪气,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这种呆气也澹了。虽然还是有,但是慈善义演只会演上半场,下半场就变成宫廷剧,步步惊心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6-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8-25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投机者的世界12


                        文/By: 王力群



【食品股】





台湾股市早期的主力在纺织股,跟上海的成衣业有关。而且,纺织股也是民生必需股,国家经济要安定,老百姓必需要先有衣服穿。

穿暖了,冻不死了,再去吃东西,所以主力第二个落脚处是食品股。最有名的就是苹果西打的那家公司了,还有津津芦笋汁。

如果换是在美国,食品股是长期投资必需关照的标的,因为它符合巴菲特的某些选股原则:『不需要高科技研发,获利稳定』。但是在台湾,却变成主力股,而不是价值投资股。

很多好事,一到华人社会,就变调了。

我早先看盘的时候,因为做的大都是食品股,所以我常常盯着食品股的报价画面。

然后,突然有一天,我突然心血来潮,跑去问我个营业员,问她:『大盘的报价画面在哪裡?』我的营业员说她不知道。

我的营业员不是菜鸟,她做这一行很久了。但是,她不知道有大盘指数的那台电视在哪裡。

没办法,我只好在营业大厅逛一圈,仰着头,盯着每一台电视看过去。

最后我在一个很冷门的地方发现了有大盘指数的报价画面──在刷证券存摺的机器上方。

这告诉我一件事:(那年头)很少人关心大盘指数──也就是说:大家不太看大趋势。

再进一步说,意思就是:大家不太注重大格局。

这问题其实并不简单。

如果你是长期投资绩优公司,那么,你每天关心的应该是公司的营运状况,而不是股价。换言之:你不应该站在营业大厅的电视牆盯着股价的跳动。

如果你是投机而不是长期投资,那么,你每天除了关心公司的股价之外,也应该关心大盘指数的走势。换言之:你不应该忽略整体股市的趋势。

投机家科思托蓝尼说过:『只有操盘经验超过二十年的人,才有资格忽略大盘指数而只注意个股。』

问题是:股市中,大家都不太重视大格局。

在台湾,大家会注意国家社会的大趋势。或者说是『感觉』那个大趋势。

但是很少人去站在大格局裡面去做大型的思考。

更少人去做格局大的事情。

至于自己的人生,那就更迷茫了。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应该有个格局,也不知道人生的格局必须放大,否则它就会随着岁月的增长而逐渐缩小。

在我年轻的那个时代,有一部超有名的电影,迷迷茫茫演出了一堆剧情之后,最后的结局就是:剧中的家长喊「吃饭了」,然后大家过来围着圆桌吃饭,没说什么话,很安静。

再怎样的迷惘人生,都还是要吃饭,难怪食品股的主力屹立不摇。

那一年,1998年,我站在营业大厅的电视牆前面,看着我的食品股跟纺织股,再看看大盘指数…我在想:

『我的人生是从这裡(股市)开始呢?还是在这裡结束了?』




【随心所欲】



1996年我从公司离职后,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有老闆管我。

1997年,我爸也搬出去住了,留下我一个人。

没有人管我。

我一个人。

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做股票的时候,高兴买就买、不高兴就卖掉──这样是好是坏?

万一我高兴的时候买的股票不涨,怎么办?

万一我不高兴的时候卖掉的股票被我卖了之后就大涨了,那我岂不是更不高兴了?

到底是赚钱重要?还是爽重要?

万一赚了钱,但是很不爽,这样有意思吗?

万一做的很爽,但是没赚到钱,而且钱还变少了,这样还会爽吗?

到底是赚钱重要?还是随心所欲重要?

答桉是:两个都重要。问题是:现阶段的我没办法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所以只好克制自己想要乱做的慾望,希望能够经由「少做错误的举动」而达到理想的获利目标。

原来最高境界就是:我很自然的随心所欲地操作,而这些如同行云流水般自然的行为举止都符合股市的行动准则与道德规范。

原来这就是康德。

康德说:『这世上只有两样东西是值得我们深深景仰的,一个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内心的崇高道德法则。』

我想:『这世上有两样东西是值得我深深景仰的,一个是我头顶上方的股市(报价萤幕都安装在上方),另一个是我内心的操盘法则。』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6-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6-8-26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投机者的世界13


                        文/By:王力群




【绩优电子股】




1996年到1998这几年,最红的是电子股。

年轻朋友会觉得:喔,电子股,当然红啊,我买的都是电子股。

其实,很多散户一直到1999年还是很不习惯所谓的「当红电子股」,为什么呢?因为在老一辈的投资人心中,金融股跟资产股才是真正的「大明星」。

这就好像现在最红的武打明星是甄子丹,年轻人很难想像三十年前最红的武打明星是狄龙、四十年前最红的武打明星是李小龙、五十年前最红的武打明星是王羽。

为什么无法想像呢?因为人通常只活在他那个年代裡。况且以前的那些大明星不是变得老丑、就是中风、甚至已经不在人间。

活在别人记忆裡的事情,就算别人告诉你,你也很难去想像。

换言之:人的经验被历史所侷限。人无法回到过去,所以很难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有的只是茫然,因为无法想像,却又不知道无法想像很可能是因为自己缺乏想像力,或是没有想像力。

很多人认为「做股票要做自己熟悉的」──但是,万一你所熟悉的只是「过气的」老明星(现在叫做资深艺人),那该怎么办?…你所「熟悉」的操作法会不会已经被时代淘汰了而自己却还不知道?

股市中,除了极少数人之外,似乎每一个人都是守旧派。

对于机械式的选股系统而言,这个弊病可以得到适当的纾缓,因为系统选出来的股票,我可能不熟悉,但是我为了尊重我所用的这个系统,我就必须去买进这支我不熟悉的股票。

人必须设计一套思考逻辑,或是说:整理出一套思考逻辑,然后照着去做,而不是把全部的思考都交给所谓的「自由意志」。这样一来,所谓的「熟悉」或「不熟悉」就交给了「自由意志」去做判断,而不是交给理性。

换言之:一般人所谓的「自由」,可能根本不存在。




【恋恋金融股】




台湾的银行,对于中下层阶级民众的伤害大于帮助。

现在的银行,对一般民众最大的帮助,就是房屋贷款;最大的伤害就是炒房地产以及卡债。把老百姓愈搞愈穷!

1998年是台湾的金融股近二十多年来最后风光的一年。那一年连我都常常买卖金融股,因为热度还够嘛。只要哪裡有人气,资金就往哪裡追。

但是,后来,金融股的假面具慢慢被戳破了,台湾银行老闆所想到的只是赚人民的钱,对于台湾整个金融体系的进步理想,没有计画。

各位只要看看同样身为金融体系的证交所与期交所这两个单位是多么没有出息就知道了(期交所就只靠台期指发财,其他商品期货少的可怜)。

台湾的金融体系只想赚自己人的钱,而缺乏国际化、长远化的打算。对于穷人的资助,更是令人切齿。台湾金融股的「泡沫」,在1998年发出最后一抹光辉,然后就沉默了。一直到2009年以后才又逐渐恢复生机。但其根本面还是没有多大的改善,只是沾了整体景气回春的光。

我想讲的是:当我愈深入了解某些股票的基本面,我愈感受到无奈,因为台湾很多产业的基本面根本就是有问题,所以真正深入了解之后我就会偏空;但是一个偏空的投资人是没办法正常投资股票获利的,所以我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做让步,就是:放弃部分的长线而改做中线。换句话说:我认为那些股票可能无法长期投资,所以我只好用『中线波段』的观点去做切入。

换言之:我明明就「不看好」某些股票,但是我却买了它。理由是:我不看好它的长期发展,但是中短线我认为可以一试。

要达到这样的策略,我必须把我的感情抛在脑后。换言之:长期的感情跟短线的动作,可能毫不相干。意思就是说:我现在做的动作,不受长期累积的感情影响。

这是很困难的自我挑战。

人生也是这样。几乎所有的人事物都可以概分为三种线路:长线、中线,跟短线。如果搞溷的话,就惨了。


问题是:人很难不受过去累积的感情所影响;等到他发现「过去」所深耕经营的那段感情其实不是「长线」而是「中线」甚至是「短线」的时候,悲剧通常已经造成。

从某种角度来说,人生是漫长的,但是跟历史长河相比较,人生是短暂的。所以我们认为「长久经得起考验」的经验与法则,在历史的洪流中,可能都只是短暂的偶尔经验,不可长久依靠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6-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4-25 09:53 , Processed in 0.089672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