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govyvy

消息贴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4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AI行业的发展迎来又一个政策东风。

7月20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我国在2030年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8月30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金融科技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7智能投资峰会”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钟蓉萨表示:“将数据驱动与知识驱动相结合,客观和理性的研究如何应用人工智能来提升传统金融的效率、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这应该是行业未来要努力的方向。”

在同场论坛的演讲中,源码资本投资合伙人、微软亚洲研究院创始人之一的张宏江表示,人工智能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并必将成为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AI最大的投资机会在应用层,这也是源码资本正在花很多时间看的。”张宏江从数据基础、潜在收益、风险可控三个维度分析了AI在交通、通信、零售、教育、金融等11个行业中的应用后指出,AI技术与零售、金融、住宿三大行业的结合具有较大的投资机会。

谈到AI对金融领域的影响,通联数据CEO王政分析说,未来机器人基金经理能够独立完成整个投资决策过程:投资者设置一个投资目标,系统就可以协助选择相应的投资标的,完成整个风险预算和收益预测,然后再实时监控投资的过程,进行投资决策的调整。

AI改变金融?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发布的《人工智能,下一个数字前沿》显示,AI 投资的竞争正演变成巨头科技公司对专利和知识产权 (IP) 的争夺。

根据麦肯锡的预测,未来3年中,高科技、通信和金融服务将成为主要应用 AI 技术的行业。以金融服务业为例,应用 AI 优化的欺诈识别系统能提高准确率和速度,预计在 2020 年市场将达 30 亿美元。

“这一轮的AI浪潮跟之前的不同在于,它不只是算法上的进步,也是计算能力的进步,更重要的也是大数据本身的推动。”张宏江说。

他认为,高质量数据密集的产业,显然是首先会被AI冲击的。“加上这又是一个‘钱多’的行业,所以,金融会是AI冲击的最早、最快,也许是最彻底的一个产业。”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收集到了越来越多的数据。分析处理这些数据越来越有挑战,但这同时也是一个机会。”王政指出。

过去的一年中,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发展非常迅速,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来了各个行业商业模式的变化,尤其是像“共享经济”这类商业模式的应用。

在王政看来,未来通过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知识共享,高效对接资金方与投顾方,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投资管理的效率。

“现在的机器人投顾仅仅是智能投顾业态中的初始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行业之间不同领域的磨合和创新,我们将有可能发展到真正的智能投资顾问的阶段。”先锋领航中国区总经理赵瞾表示。

先锋领航(Vanguard)是全球最大的公募基金公司,旗下智能投顾产品管理着近700亿美元的资产规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4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4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电改有望开启万亿级市场,售电侧放开可能成为本轮改革的最大红利。”在新电改启动后,万亿市场蛋糕的诱惑频频引发电力业界和资本市场的关注。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国电电力(600795,SH)、科陆电子(002121,SZ)、比亚迪((002594,SZ)、漳泽电力(000767,SZ)等超过20家上市公司进入售电市场,而全国注册成立的售电公司已有约6400家。

  近日,山西电力市场的交易价格纷争,也让售电公司的竞争环境和经营困局越来越受关注,售电公司似乎并不像此前预期的那样赚钱,甚至出现“烧钱”竞争导致出局的情况。

  “万亿大蛋糕的市场,可原来抱着蛋糕的人不愿意放下。”长期关注电改的电力行业研究专家展曙光认为,接下来一定会有大量售电公司出局。

  独立售电公司直呼钱难挣






  和那些以发电、电网企业成立的售电公司相比,一家民营售电公司负责人邱先生的公司属于基本上没有任何资产的所谓独立售电公司。在刚过去的山西省9月度电力直接交易中,邱先生几乎白忙了一场。

  “作为售电公司,我根据规则参与了交易,你不能说等我交易完了说不行(指安全校核没通过),然后就没我们售电公司什么事了。”邱先生告诉记者,在这个过程中,民营售电公司本来利润就薄,现在交易终止让他这个月不仅没能盈利还产生了损失。

  2015年,新电改方案出炉后,最为开放的售电环节,吸引了大批参与者。面对前景广阔的售电市场,社会资本竞相涌入。按照电改9号文件,政府支持多途径培育市场主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成立售电主体,允许其从发电企业购买电量向用户销售。

  然而,对于中小售电公司来说,赚取买卖差价的盈利模式,在实际操作时利润并不高。此外,第三方售电公司信息渠道相对闭塞,上下游都不占优势,在夹缝中难以盈利。

  “没有办法啊,售电公司很渺小的,尤其是像我们这样单独售电的。”另一家不愿透露名字的售电公司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家企业在山西9月份的交易中,有两个项目没能交易成功。

  售电市场争议不断,尽管有很多困难,但售电市场依然被行业和众多机构看好。有分析师就表示,在电力供给侧改革和电改红利释放等多重因素驱动下,电改在2017年将进入第二轮爆发期 。而目前,各省都在加速布局售电市场,超千家售电公司跃跃欲试,掘金万亿元售电市场。

  不过,面对这个万亿级市场,像上述邱先生这样的民营售电公司现在似乎难以看到。“原来觉得前景不错,现在做了几个月,觉得前景不好预测,钱难挣,已经赔不起了。 ”邱先生说。

  上市公司做售电多陷亏损

  实际上,电改9号文件发布至今不到两年的时间,售电公司数量出现了井喷。不过,如何在这个特殊的市场存活,考验着每个参与者。

  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的分析显示,9号文件的出台也带来了市场参与者数量的井喷,截至2017年2月10日的注册售电公司超过6000家,而在2016年5月时,这一数量仅为379家,12月底时这一数量为3512家。截至2017年2月15日获得市场准入的售电公司数量也已经达到了490家,预计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推进,获得市场准入的售电公司数量还会持续增长。

  对于售电市场的看好,上半年,三峡水利工程在重庆设立售电公司,爱康科技在全国的10个售电公司有的即将或已经公示阶段。记者粗略统计发现,包括国电电力、科陆电子、比亚迪、漳泽电力等已经有超过20家上市公司进入售电市场设立或者参股售电公司。

  虽然电改已经取得长足发展,但到底有多少售电公司开展了业务呢?展曙光认为,“1%的数字都可能太乐观,实际上很可能都不足1%。”

  记者查阅有售电业务的上市公司公告发现,很少有企业售电业务真正盈利。桂东电力(600310,SH)成立售电公司,当时称这是为了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可充分利用自身成熟的电力管理经验,有利于公司开拓新的用电市场,拓展用户群体,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不过,桂东电力旗下广西桂东电力售电有限公司2016年营业利润为负64.58万元,报告期无收入;2017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9.25万元,净利润负5.38万元。

  国电电力2017年半年报显示,其成立的国电江苏能源销售有限公司报告期内净利润为负35.9万元。该公司投资者热线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国电江苏能源售有限公司还没有实际开展业务,之所以亏损主要是前期投入大。售电公司尚在亏损还有广安爱众(600979,SH)等上市公司。

  “万亿大蛋糕的市场,可原来抱着蛋糕的人不愿意放下。”展曙光称,现有的售电市场的规则和监管都相对不完善,整体上不规范的操作比较多。“放了一批人进来,都没商量好,怎么玩的都有。”而对于全国近万家的售电公司的规模而言,展曙光称,接下来一定会有大量售电公司出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4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学家是一群被过度信赖但名不副实的名利之徒



01




经济学家预测对了房价了吗

几乎没有

经济学家预测对了金融危机了吗

几乎没有

经济学家的话你相信吗

几乎不相信


科技革命跟经济学家有关系吗

没毛关系

互联网的兴起跟经济学家有关系吗

没毛关系

如果说推动这个世界进步的

是一群企业家和科技创新者

他们当中有哪几个受益于经济学家?

几乎没有


那就奇了怪了

经济学家如此百无一用

为什么还招摇过市,老神在在

到处骗吃骗喝还拿高额出场费?




02


林毅夫与国内经济学家又撕起来了

凡是林毅夫支持的

他们就反对


林毅夫是支持政府作用的

他不好意思使用凯恩斯主义字眼

用了一块新招牌——

新结构经济学

就思想脉络而言

内核还是凯恩斯主义主张


国内许多经济学界是反感凯恩斯主义的

反对林毅夫主张就成为义务和使命了


林毅夫每次都站在风口浪尖

新结构主义经济学开张后

来了一位重要客户——

吉林省委省政府请他来开药方

东北振兴如何再出发


方案一经推出就被各种怼

怼的一方不用认真也不屑看方案的

刚好趁机对林毅夫主张一起清算

这就是国内经济学界状况


经济学家之间吵架姿势其实不好看

为了反对而反对

林毅夫至少有可取之处

他的方案是公开的

但反对一方除了理念上攻讦却从来不提方案


市场会失灵政府也会失灵

企业和行业可能死了好几波

进行了好几轮迭代了


经济学家还在用过去统计数据做模型

还在为市场与政府的边界做争辩


还在为要不要产业政策做争辩

而不是深入不同市场不同意区域

不同行业发展阶段与特点做研究


这样的经济学家是不是特别浪费粮食

这样的经济学家是不是越来越没用

这样的经济学家是不是不值得信赖





03


回顾仅有200多年历史的经济学

严格来说,有用的经济学

只有一种——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如果非要再举一个,那就是——

凯恩斯修正主义经济学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

劳动分工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资源禀赋说也就是

比较优势理论

他们两位说的其实是一回事

斯密更加形象李嘉图更加抽象


斯密和李嘉图理论

基本上可以解释此后二百年的经济发展

无论是工业、贸易还是产业转移

回答了一个主要问题——

国民财富是如何产生的


核心理论都被他们发明了,

马克思就只能另辟蹊径

问一个浅显但引发革命的问题

财富是有了,可是怎么分配呢


斯密和李嘉图会哭晕在墙角

按劳分配啊,按资源禀赋分配啊

No、No、No


为什么资本要拿大头

劳工累死累活却一无所有呢

马克思就这样傻傻地问,

他提出了无产者概念,

于是资本论横空出世


这下轮到全世界都傻了

后面的波澜壮阔的历史你们都知道了

一个傻问题可能引发腥风血雨


04


又过了一百年

有一位叫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剑桥教授

想必没事干天天去菜市场

看着菜市场里的绅士和淑女们

挥舞着两个手指头在砍价


马歇尔灵机一动,

市场不就像一把✂?吗

这一闪念,就是迄今著名的菜市场理论——

他给卖菜的绅士取了名字叫供给

给买菜的淑女取了个名字叫需求


菜市场理论和剪刀差的发现

也是石破天惊的

经济学就被规范化了

斯密和李嘉图理论也可以打包归为——

供给侧了


供给侧的核心含义是如何发挥

人口、土地、技术等要素资源的作用

这一派有一个好听的名字——

古典经济学派


古典经济学派就关心一件事

财富是怎么来的

来自分工、来自比较优势

是不是So So Easy?


林毅夫给吉林省开的药方

其实就是一个古典经济学药方——

吉林的比较优势大概也就剩一条路了

发展轻工业——东部沿海都不干的


因为结论如此简单

所以网上炸锅了——

这还用你说


不明真相群众总是如此

容易为高深莫测东西陶醉

也容易被更为漂亮的词语蛊惑

比如自由


倒也是,东北话在海南三亚

已经是三亚最标准普通话了




05


供给需求概念的横空出世

让经济学家们有的忙了

经济学本来只是政治学下

不入流的分支


有了供给需求概念

就可以画供给需求曲线

有了曲线就完全可以引入数学工具


经济学家由此摇身一变

具有了数学思维

就如搞企业要有互联网思维一样


经济学与政治学越走越远

与现实走得越来越远


与数学越走越近

只要离开了数据经济学就会瘫痪


这时发生了资本主义历史上

最严重的危机——大萧条

也就是资本家每天含泪倒牛奶时刻


大萧条宣告了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理论

供给侧发财梦想的失败

你不能每天只顾埋头生产啊

地主家余粮多了也发愁啊


资本家急死了

验证了马克思资本论的预见——

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就在身边

财富不能建立在普遍贫穷的基础上啊



更为不妙的是,

彼时苏联集体农庄正搞的如火如荼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重新在西方蔓延


危难之际,

一位白马骑士从天而降

这就是让后世经济学家爱恨交织的伟大的——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凯恩斯拯救资本主义的小册子名叫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通论的核心思想是——

别着急别着急别着急

有效需求不足,政府来买单啊


你得让人有工作才能有收入

有收入就会买更多面包和牛奶

资本家就不必费神倒牛奶了


问题是政府怎么买单呢

凯恩斯主义者喜欢讲破窗理论

一个形象的故事

窗户破了就会再买玻璃

玻璃生产商就可以开足马力生产了


这几天北京东三环又修路了

据说去年才刚修好

把路面挖了重新修一遍

你看这又得养活多少人对吧


至于政府买单的效率啊

那不是凯恩斯关心的

那是政治学者需要注意的


凯恩斯药方开了有点大

为了自圆其说提出了三条规律:

——边际消费递减规律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流动偏好规律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

——有钱人吃饭开支占比会越来越少

——工厂越大工人越多效率越低

——零利息借钱不要,负债太多累觉不爱


最后一条流动偏好,

许多人可能觉得匪夷所思

零利息的钱为啥不要啊

负债太多之苦只有日本企业懂


凯恩斯药方一出资本家都懂了——

就是把工人养肥了才能赚更多呗

嗨嗨嗨,

马克思百年前就提醒你们了还不听




06




凯恩斯把大家都惊醒了

并从此达成了共识——

政府和市场之间建立了一条

永久的秘密通道——

面干了加水,水多了加面


面就是需求侧——投资、消费、出口

水就是货币

至此以后,凯恩斯主义一统天下——

天下再无危机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中国依靠凯恩斯主义度过了危机

投资不足——开足印钞机修铁公基

出口不足——退税刺激出口导向产业

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四万亿如法炮制



凯恩斯主义已经成为经济危机起死良方


2008年金融危机后

林毅夫被遴选为世界银行副行长

兼任首席经济学家

世行履新期间他提出了

超越凯恩斯主义口号


为什么要超越凯恩斯主义呢

因为战后30年

是西欧北美日本繁荣的30年

也是凯恩斯主义横扫天下

声誉正隆的30年


但一系列事件的发生

险些让凯恩斯主义被扔进垃圾桶

一是石油危机全球通胀高涨

二是货币主义和自由主义崛起


饱暖思淫欲

人啊就是这么个贱贱的样子

日子一好就蠢蠢欲动无非两个字——

自由


有个奥地利年轻人叫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

二战时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上学

特别想撸起袖子甩开胳膊上战场

可是你一个奥地利人

英国人怎么可能让你加入

万一反水了怎么办


哈耶克于是就很郁闷

然后在图书馆里狂读书

把英国历史上自由主义书都看了一遍

看完一遍还不够

还勤奋做笔记


四年之后,

他把抄下来的内容集成一本书

取了一个注定十万+的名字

标题党都自愧不如啊——

通往奴役之路


核心思想就是:

政府别干预

集体农庄将是人类的灾难


通往奴役之路一经出版

非常尴尬啊


二战英雄丘吉尔正被本国人民抛弃

战后英国人对社会主义是相当向往


到了1970年代末撒切尔夫人上台时

在经济体制上,

英国已差不多社会主义化了

好到什么程度呢

如果工人参加罢工

家属也可以领取罢工补贴


哈耶克一看英国不对啊

然后就跑美国去了被英雄般追捧

从此以后

哈耶克就是凯恩斯主义死敌了


07


哈耶克压根不是经济学家

但他在1970年居然获得第二届

诺贝尔经济学奖


可见大家对凯恩斯主义多么不满

那也没奈何啊


此时另一位神助攻崛起了

此人五短身材一脸和蔼慈祥

他的名字叫——米尔顿·弗里德曼

他找到了凯恩斯主义的破绽——

通胀通胀通胀


政府一旦习惯了乱花钱

是绝对不会再过节衣缩食日子的

凯恩斯的三大定律堪称天衣无缝

但万万没有想到

政府花起钱来谁也控制不了


民主政体国家不是有议会吗

议会不就是限制政府乱花钱吗

Simple &Naive


议会才是花钱如流水背后推手啊

每个议员都想给自己的选区

或者给支持自己的财团好处


议员们团结起来更狠花钱

比政府更加不受节制

他们只需要通过巧立名目立法

钱就会源源不断花出去


要不然怎么解释

美国政府欠了那么多钱,怎么欠的啊

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政府和议会的贪婪

造成的后果就是货币哗啦啦出去了

弗里德曼就把凯恩斯主义

当作滞胀的替罪羊了


凯恩斯如果活着会说:

他们这样乱花钱,我也很绝望啊!


弗里德曼却说,

已经集聚起来的权力是不会再还回去的

通胀只有一个原因——

政府开足印钞机马力,哗哗哗印钞


无论是哈耶克还是弗里德曼

最想干的事,

就是斩断政府和市场之间

由凯恩斯撩拨起来的秘密通道


弗里德曼是芝加哥学派舵主

芝加哥自由经济学派的宣言是:

小政府大社会

政府别干预经济

让市场自由选择


自由派学者会质问——

身为芝加哥大学博士毕业的林毅夫

怎么可以支持产业政策

怎么可以让政府主导经济发展

为什么要背叛芝加哥精神呢?


残酷的事实是,

以芝加哥自由学派支撑的华盛顿共识

在南美试验破产后

芝加哥大学学派的影响力每况愈下


对于林毅夫来说,

真正信奉的是发展经济学的精神

也就是回归古典主义——

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和

大卫李嘉图的资源禀赋


08


回到1970年代的历史图景,

滞胀让经济学大爆发

但经济学从此走下坡路了


各种学派流派风起云涌

什么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

供给革命等等粉墨登场


经济学不再像古典学派那样

思想深刻清晰,

敏锐洞察经济社会肌体变革演化

被数学工具绑架之后

已经没有现实解释力了

这当然让人痛心


70年代之后,经济学已经死了


沦为经济学圈内自娱自乐

就如诗歌死了诗歌研还在

传统媒体死了新闻学院更加活跃一样


凯恩斯之于哈耶克和弗里德曼

正如林毅夫之于张维迎和许小年


张维迎许小年存在的唯一价值

就是狙击林毅夫

林毅夫名气越大

许小年和张维迎的出场费也越高


09


林毅夫给吉林的报告

就没有问题吗

当然有,而且非常大


但问题也绝不是那些反对者的扣帽子

巴尔扎克不说了吗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东北经济问题

一千个人可以说出一千条

每一条可能是结果但不一定是原因


要不然就问一个问题:

与底特律比起来

长春问题难道更严重吗?


底特律是没有市场自由吗

当然不是


林毅夫的报告

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梳理吉林官僚体系

没有梳理吉林整个财政和资金资源


吉林的出路可以学习黄奇帆

2000年的重庆会比现在东北好吗

黄奇帆到了重庆先干两件事

一是把中央转移支付但分散的资金集合使用

二是做了大量土地储备


第一条使得重庆大干快上修路成为可能

第二条使得重庆后续发展积累了长足资金


中央给吉林的转移支付不会少

尤其是涉农资金

可是为什么吉利没有大农业集团


长春是汽车城电影城

汽车产业链里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机会

怎么干


长春还有吉林大学得天独厚条件

用政府产业引导基金

孵化吉林大学的技术转化

就像斯坦福之于硅谷


东北振兴需要的是务实

需要的是有用的经济学工具

需要发挥已有产业基础的比较优势


让三分之一干部停薪留职下海创业

就像当年江浙发生的那样

干部不动

市场也不会动


东北就缺一个字:干

如果说缺两个字:干劲


林毅夫针对吉林报告里

没有将吉林的党政资源和

中央落地政策作为振兴源起

而仅仅是梳理自然社会资源禀赋

那当然是差评


你不把有形之手找出来

无形之手怎么跟你干啊


市场对产业和企业选择

依赖企业家精神

但报告既然是给政府看的

难道不给干部动手术吗


不要忘了东部地区经济发展

不仅仅是企业家努力

政府也很努力

干部状态动不动就是

白加黑、5+2


10


经济学的最大悖论是什么呢

如果是完全自由市场

政府什么都不干预

那99%的经济学家都没有存在必要

因为企业家比经济学家看得更透


如果是完全计划经济

那99%的经济学家也没必要存在

因为政府都给你干了


经济的最大悖论是什么呢

只要经济陷入危机

大家都会眼巴巴看着政府来拯救

经济学家就会设计各种拯救方案


自由派经济学家的最大悖论是什么呢

身价取决于凯恩斯主义者的努力

就如张维迎和许小年、田国强等

在每次批评林毅夫中

刷存在感一样


凯恩斯主义者最大悖论是什么呢

他们经常制定拯救危机方案

但自身却陷入信任危机


林毅夫的最大悖论是


他想政府和市场两边下注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11


很难对经济学家下定义

就如医生、老师


牙医、做心脏手术都是医生

幼儿园老师博士生导师也是老师


既然经济学家之间都吵得不亦乐乎

吃瓜群众就姑妄听之

他们吵架只是为了抬高身价

他们也是一群沽名钓誉名利之徒


有一点可以肯定

经学家可能总结了一些道理

那些道理未经经济学家总结

人们的行动和行为已经遵循


物理学家发现新的粒子

可能开启新的科技革命

经济学家的新发现

也许是菜市场大妈或广场舞大妈

早就玩腻的东西


包括费雪在内的著名经济学家

炒股没有不亏死的


既然全球大部分企业家创造财富

不依赖于经济学家

那你该听谁的不就很显然了吗


有一点需要明确:

解释经济现象并非是经济学家特权

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

企业家和消费者都可以解释

但不必戴着经济学家头衔

而且经常可以解释得更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4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A股并购重组显现回暖 价费双降“壳股”交易趋活跃






时间:2017年09月04日 06:20:35 中财网




  A股并购重组显现回暖 价费双降“壳股”交易趋活跃
  A股市场的并购重组在监管层加强规范监管后,从审核频率观察,目前已经逐步回归常态。数据显示,6月并购重组审核上会的公司数量达27家,过会24家。而7月并购重组审核上会22家,过会20家。

  而从市场反馈的情况来看,“壳股”市场虽然有活跃的迹象,但出现了明显的“双降”,一是“壳股”价格走低,平价出售居多,甚至还出现八五折的价格。此外资本中介收取的财务顾问费用额也在降低。

  并购重组审核回归常态
  今年上半年监管层对于忽悠式重组、类借壳进行规范,市场并购重组放缓,不过在6月份之后并购重组审核步伐加快。在2017年6月,监管层对并购重组支持经济发展与产业整合持肯定态度,市场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并购重组的新动向。进入8月份后期,并购重组的审核频率恢复到每周两次约5家的常态,审核步伐加快。数据显示,6月份证监会召开了11次并购重组工作会议,7月份的召开次数为9次。

  从每月上会的公司数量来看,6月以来并购重组审核明显提速,截至8月24日,共有109家公司上会审核,其中6月上会公司数量最多,达到27家,过会24家,1家公司中途申请终止审查。7月上会公司数量高达22家,20家过会,值得注意的是,仅7月22日至7月28日一周时间,审核并发放了18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批文。而在6、7、8三个月合计上会57家,占目前全年总数109家的二分之一还多。

  此外在去年以及今年上半年,并购重组和再融资政策收紧之时,重组事项上会,以及项目过会后的批文下发,一度显得滞缓,一般而言,从上会到审结完毕的多在2至3个月内。但自从进入6月,当月审结并购重组申请21起,7月则包括豁免审核在内单月共审结43起申请。值得注意的是,7月多起申请从过会到审结下发批文的时间大大缩短,如云赛智能、汉邦高科是当月上会、当月审结。

  对此引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温鹏春告诉媒体记者,有效的并购重组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国企改革,加速资产证券化的重要途径。而证监会近日发文称并购重组已成为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式,凸显出监管层对并购重组的重视,而持续加强的监管也有利于并购重组市场行为向理性回归,对资本市场长期发展也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促进作用。

  壳交易活跃度提升
  在并购重组上显现出了积极信号,使得“壳股”交易的活跃度有所提升,不少实力雄厚的资金方跃跃欲试。近期媒体记者在私募群也发现,资本中介活跃起来了,出现了好几个咨询谁有卖壳的公司。实际上7月以来,已经有美尔雅、海虹控股、湖北宜化等超过10家公司发布实际控制人可能变更的公告,其中不乏万家文化、斯太尔等曾多次尝试重组的公司,这一频率明显高于前期。

  从市场反馈的“壳股”信息看,壳股的价格相比以前呈现出下降趋势,目前“壳股”转让很多都是平价,甚至出现“八五折”卖“壳”。此外资本中介也给予增值服务,服务项目也多起来了,而财务顾问费用相比此前也下降了不少。

  媒体记者注意到,近期私募圈有消息称,一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欲出售控股权,目前是40倍的PE,市值40亿元。第一大股东占股份比例为20%,含全部董监高,对价8亿元,平价转让控股权。同时还确保上市公司现金不低于6亿元,承诺2017和2018公司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无任何处罚诉讼情况。有中介给出的操作方案是,通过受让第一大股东控股权控制上市公司董事会,以上市公司目前的现金6亿元作为上市公司的劣后资金,发起成立一只30亿~60亿元的产业基金,在TMT行业进行收购整合。本次动用收购资金较低,可以找到三方质押资金,可7折质押,获质押资金约4亿元,实际动用现金3亿~5亿元即可轻松启动。

  此外还有中介消息表示有一中小板壳资源,目前市值75亿元,拟转让股份29%,大股东八五折转让控股权。而大股东为有限合伙,有限合伙部分股份可质押借款10亿元,所以买方只需要出资9.5亿元即可完成29%股份的收购。

  实际上今年以来,公布借壳预案的公司就有4家,包括江粉磁材等公司。对此温鹏春告诉媒体记者,伴随着IPO提速,市场“炒壳”行为出现了明显降温,就“壳股”价值来讲,核心在于借壳者的定位与市场平均公允估值。新价值投资罗伟广告诉媒体记者,近期的“壳股”反弹是阶段性的,短期的。从趋势上看,壳股的价值在降低,因为整个生态变了。首先是IPO多了,其次是政策也不支持,此外资产方也不愿意接受较高的“壳股”价格,所以从长期趋势来看,壳股价格会不断降低的。监管层打击“炒壳”,这是正本清源。不过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下跌很多的“壳股”还是有投资机会的,有一定的绝对价值。 (原标题:A股并购重组显现回暖 价费双降“壳股”交易趋活跃) (媒体)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4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郭施亮:中国房地产的十年与中国股市的十年






时间:2017年09月04日 07:36:40 中财网




   中国房地产的十年与中国股市的十年
   假如十年前,你手握100万的资金,并投放至北上广深乃至部分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那么如今你有望获得3倍以上的资产增值幅度。假如十年前,你手握100万的资金,但把资金投放至中国股票市场,按照绝大多数的股票价格来看,时隔十年的时间,你的本金可能仍处亏损的局面。

   2008年,全球经济曾经发生了一轮金融海啸的冲击,但在此之后,中国房价却出现了大幅攀升的走势。从以北上深为代表的一线房价的疯狂拉升,再到厦门、杭州等二线房价的大幅上涨。在此期间,虽然有各项限购限贷政策的先后出炉,但依旧难以抑制房价的攀升走势,而土地供应大小以及土地财政模式延续等因素,却未能让房价达到合理的调控范围之内。

   值得一提的是,从租售比的情况来看,部分地区的租售比却更为明显。其中,从全球市场的合理范围来看,基本上处于1:200到1:300的区域附近,而以北上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租售比却在1:700以上,更有部分城市的租售比超过1:900的水平。由此可见,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泡沫已经比较明显,但在涨价传导效应的推动下,部分三四线房价也开始加入到涨价的队伍之中,而在限购限贷的压力下,部分一二线城市资金也开始瞄准三四线的房地产市场,加速完成部分地区去库存的压力。

   系列的限购限贷政策,虽然打击了投机客,但同时也压制了刚需客的购房需求。然而,在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下,本来可以购买一线房地产的资金,却因价格不断攀升,迟迟不肯出手的投资者却只能用同样的钱购买二线房地产,而对于本来可以购买二线房地产的投资者,也只能够购买到三四线房地产的房子了,这也是在涨价效应推动下而造成了准入门槛的越来越高,最终结果也就是阶层固化现象越来越明显。

   十年前的投资选择,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十年前投资了房地产,如今可能已经成功晋升到更高的社会阶层,其子女也将会享受到相应的城市福利。但,如果十年前投资了中国股市,除了幸运投资到如格力电器、云南白药等长期牛股外,其余多数投资者却基本上处于市值持平,甚至处于仍然亏损的局面,而两者不一样的投资结果,也造成了不同的财富命运。由此可见,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加重要。

   时至今日,虽然中国房地产泡沫过大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的共识,但社会阶层固化现象日趋明显,却已经成为了现实。或许,相比于房地产市场,中国股市中长期的投资增值概率会更高一些,但无奈中国股市“政策市场”的特征,加上抑制资产泡沫的大背景,场外资金不敢轻易抬升股市,而杠杆工具更是不敢任性动用,由此导致中国股市的投资增值效果有所缩水,资产保值增值能力依旧不强。

   实际上,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黄金十年相比,中国股市里真正能够跑赢同期国内一二线房地产涨幅的股票却寥寥无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万科A,若以其复权后的价格计算,目前价格仅比2007年全年收盘价上涨约50%,但从2014年起,万科A自当年复权后的股价上涨以来,已经有近3倍的涨幅,但与同期一线房价涨幅相比,仍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

   纵观十年来中国股市的大牛股,复权后累计涨幅超过一线房价同期涨幅的股票,依旧为数不多。在实际情况下,即使投资者有幸筛选出这类股票,也未必能够持股到今天。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如格力电器,从2008年以来复权后股价累计涨幅近7倍。又如云南白药,自2008年以来复权后股价累计涨幅近6倍等。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多年来真正能够跑赢同期一线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中国公司股票,真的是寥寥无几。

   十年来,不同的投资渠道造成不一样的投资结果,对于投资者来说,当初的选择,也造成了不一样的结局。确实,有的时候,选择比努力更为重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4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午评:科技股爆发 创业板指数突破开启慢牛行情






时间:2017年09月04日 11:45:04 中财网




  沪深两市小幅高开,钢铁、煤炭等周期股开盘表现强势,受外围局势影响,军工、黄金股早盘也呈现上行的格局;另外开盘创业板虽表现较弱,但是随着盘中汉王科技和中科创达一度封板,人工智能盘中走强,创业板表现活跃,在两市中处于领涨的地位,市场跷跷板效应再次显现,创业板走强压制了沪指上行格局,沪指在开盘点位附近维持震荡运行的格局。市场个股涨跌参半,市场操作难度再次加大。两市均较上周五放量。

  截至收盘,沪指涨0.14%,深成指涨0.65%,创业板指涨1.18%。


  板块方面,人脸识别板块今日大涨,汉王科技、欧比特涨停,高新兴涨逾7%,新开普、苏州科达、大华股份涨逾6%,GQY视讯、神思电子涨逾5%,板块整体涨幅接近5%,十分强势。

  芯片替代板块走强,位居涨幅榜第二,其中富瀚微,全志科技,欧比特涨停,上海新阳,必创科技涨涨逾6%,紫光国芯,北方华创涨逾5%。

  钛白粉概念股走强,天原集团涨停,龙蟒佰利涨近4%,中核钛白、金浦钛业、安纳达等个股均有不错表现。

  跌幅榜上福建自贸区、石油矿业开采、白酒板块跌幅居前。


  消息面
  1、从绍兴染料界获悉,受环保督察压力等因素影响,绍兴部分染料企业9月4日再次调价。其中,分散黑ECT300%上调报价至4.5万元/吨,较8月18日市场报价涨5000元/吨。这也是染料近期以来第五次涨价。自7月27日以来,分散黑ECT300%价格已由涨价前的2.4万/吨,涨至目前的4.5万/吨,暴涨超87.5%。

  2、朝鲜宣布氢弹试爆成功,日韩股市下挫,避险资产急升。韩联社消息称,韩美联军将尽快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朝施加军事压力。

  3、据媒体报道,受环保监管限制,部分锗企以及原料供应企业面临限停产或环保拆迁,导致部分冶炼企业退出生产。产能的压缩加剧了锗供应阶段性紧张,业内预计2017年全年中国原生锗产量增幅将从低于7.5%降至低于1.5%。


  大盘分析
  今日大盘高开后中幅放量震荡,前指高点3382承压,然后大盘缩量缓行,构筑5日线短期底部支撑。创业板如期发动冲关攻势,今天突破1880点的概率大为增加。整个大盘处于弱整理,证调整接近尾声,而核心主力此时调仓密集进行,是为大盘持续上冲蓄势。金九银十时间窗加上十九大前提振以及经济面离底上行都为慢牛打下了基础。

  技术上,沪指再次呈现高位震荡的格局,成交量呈现放大的趋势,KDJ走出焦灼的态势。市场跷跷板效应再次显现,创业板走强压制了沪指上行格局。早盘上证指数在平盘线附近展开震荡运行。分时图上开盘半小时的那波拉升并未伴随成交量有效放大,说明市场量价背离,参与者逢高了结意愿不减。创业板再度上演强势格局,分时止跌后直线拉升,刷新四个半月以来的新高。日线上均线系统运行良好,支撑指数不断上行。

  展望未来,对于中期行情维持乐观态度,前期市场长时间的调整部分释放了累积的风险,而经济和货币政策均没有明显的转向信号,市场整体的下行风险已经不大。目前价值投资依然是主线,短期来看蓝筹行情调整的可能性并不大。市场焦点主要集中在成长股的反弹能否延续,我们认为中小创估值下修趋势可能还没有结束,主要原因在于盈利趋势性改善动力不足,出现系统性机会的可能性较小。另一方面,部分细分领域龙头业绩稳定,综合竞争优势开始进一步显现,战略上迎来配置机会。


  个股热点
  创业板今日大涨,主要由科技股带动,建议布局创业板高科技个股。

  辰安科技(300523),公司依托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的技术优势,致力于公共安全和应急技术的产业化,并立足于支持清华大学公共安全学科的长远发展,通过成果转化和社会实践,丰富公共安全科技内涵和产业链,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北京君正(300223),公司主营业务为32位嵌入式CPU芯片及配套软件平台的研发和销售。


【今日主要指数信息】

今日各大指数表现分别为:
其中涨幅最大的为:创业板指(399006)(1.18%),
表现最弱的为:上证50(000016)(-0.35%)
上证指数(1A0001)收盘3371.77点,上涨4.6点,涨幅0.14%;
深证成指(399001)收盘10951点,上涨70.4点,涨幅0.65%;
中小板指(399005)收盘7445.65点,上涨62.2点,涨幅0.84%;
创业板指(399006)收盘1887.22点,上涨22.0点,涨幅1.18%;
上证50(000016)收盘2700.76点,下跌-9.4点,跌幅-0.35%。


【市场涨跌统计】

今日A股上涨家数为1534家,下跌家数为1447家,283只股票停牌,非停牌股票中超过5成股票上涨,平均涨跌为0.34%,30只个股涨停,5只个股跌停
今日主板A股上涨家数为671家,下跌家数为935家,166只股票停牌,非停牌股票中接近6成股票下跌,平均涨跌为0.09%,13只个股涨停,2只个股跌停
今日中小板上涨家数为415家,下跌家数为357家,69只股票停牌,非停牌股票中超过5成股票上涨,平均涨跌为0.27%,4只个股涨停,无跌停
今日创业板上涨家数为448家,下跌家数为155家,48只股票停牌,非停牌股票中超过7成股票上涨,平均涨跌为1.12%,13只个股涨停,3只个股跌停

【最佳概念板块】


今日表现最佳的5大概念板块为:
人脸识别23家,成员股平均上涨4.23%,20家上涨,领涨股为:欧比特(300053)[10.01%]涨停,汉王科技(002362)[9.99%]涨停,高新兴(300098)[7.45%],
无人零售24家,成员股平均上涨2.62%,21家上涨,领涨股为:汉王科技(002362)[9.99%]涨停,新开普(300248)[6.62%],科蓝软件(300663)[6.21%],
中科院系8家,成员股平均上涨2.61%,7家上涨,领涨股为:中科曙光(603019)[7.01%],中科信息(300678)[5.98%],奥普光电(002338)[3.56%],
人工智能56家,成员股平均上涨2.59%,41家上涨,领涨股为:全志科技(300458)[10.00%]涨停,汉王科技(002362)[9.99%]涨停,中科创达(300496)[8.34%],
雄安科创16家,成员股平均上涨2.52%,13家上涨,领涨股为:中科曙光(603019)[7.01%],佳讯飞鸿(300213)[5.86%],科大国创(300520)[4.75%],

【最佳行业板块】


今日表现最佳的5大行业板块为: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24家,成员股平均上涨2.00%,21家上涨,领涨股为:炼石有色(000697)[9.99%]涨停,兴业矿业(000426)[5.78%],西藏珠峰(600338)[5.08%],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74家,成员股平均上涨1.83%,135家上涨,领涨股为:用友网络(600588)[10.02%]涨停,富瀚微(300613)[10.00%]涨停,汇纳科技(300609)[10.00%]涨停,
仓储业10家,成员股平均上涨1.74%,7家上涨,领涨股为:音飞储存(603066)[8.49%],飞力达(300240)[3.08%],保税科技(600794)[1.72%],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24家,成员股平均上涨1.30%,17家上涨,领涨股为:中环环保(300692)[10.00%]涨停,清新环境(002573)[6.69%],上海洗霸(603200)[6.56%],
仪器仪表制造业46家,成员股平均上涨1.27%,32家上涨,领涨股为:埃斯顿(002747)[7.15%],先河环保(300137)[6.42%],远方光电(300306)[4.30%],

【个股涨跌停统计】
今日开盘即封涨停的个股有5家:(000609)绵石投资,(000697)炼石有色,(601088)中国神华,(300198)纳川股份,(300613)富瀚微,
今日开盘即封跌停的个股有1家:(300134)大富科技,

【最佳概念板块(昨日)今日表现】
最佳概念板块昨日涨幅最大三大板块:人脸识别板块涨幅4.23%强于大盘;智能音箱板块涨幅2.28%强于大盘;中科院系板块涨幅2.61%强于大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4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董希淼:远离ICO骗局






时间:2017年09月04日 09:44:02 中财网




  在我国,绝大部分ICO项目是伪ICO,是披着金融科技外衣的诈骗行为。即便是真正的ICO项目,由于技术门槛高,资产不清晰,也不适合大众投资者。


董希淼:远离ICO骗局
  在我国,从“泛亚贵金属”到“e租宝”到“善心汇”,近年来各种“投资”新花样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其中大部分是骗局。

  比如,近期来,以ICO名义开展的非法融资活动盛行,部分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陷入彀中,可能引发较大风险,打击、遏制这样的骗局已经刻不容缓。

  所谓的ICO(Initial Coin Offering),是指“首次数字代币公开发行”。这是一种模仿股票市场的IPO(首次公开发行)的网络融资行为,即项目发起方通过区块链技术发行初始代币,吸引投资者投入比特币、以太坊等虚拟商品,然后发起方卖出这些虚拟商品获得资金,从而实现快速融资的目的。

  简单地讲,就是准备融资的发起方在网络上发行一个虚拟的所谓数字代币,提前让你拿钱去买比特币等虚拟商品,然后用比特币来换这个即将发行出来的代币。为了吸引投资,发起方往往宣称其代币未来很有可能像比特币一样值钱,价格翻个几倍几十倍不是问题。表面上你不能给人家人民币,但买代币需要投入真金白银,而且代币并非股权。

  因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自2013年7月首个项目实施以来,ICO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2015年全球融资额仅为1400万美元。但随着区块链技术发展及少数项目带来的造富效应,ICO近年来迅速成为投资热点。特别是在我国,今年以来ICO融资额预计已经超过数十亿人民币,而且还在继续膨胀之中,速度非常快。部分ICO项目在数小时内甚至几分钟内便完成募集,以“中国大妈”为代表的普通投资者纷纷跟风进场。受此影响,比特币、以太坊等价格更是连涨数百倍。

  与滥发虚拟代币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骗局有所不同,初期的ICO项目基本与区块链技术有关,且需要以比特币等流动性较好的虚拟商品来投资,这样使得ICO项目逃脱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嫌疑。然而,当前ICO仍然处于“无门槛、无标准、无监管”的“三无”状态,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隐患。一方面,ICO平台及相关项目发端于互联网,平台和投资者绕过监管机构,发布和参与境外ICO项目,其中违法行为难以监管。另一方面,比特币等交易平台买卖虚拟商品,没有记录、缺乏约束,且难以追溯,容易成为进行洗钱和恐怖融资的渠道。个人虚拟资产形式隐蔽,还存在逃避纳税的可能。

  更为严重的是,事实上绝大部分项目ICO项目并非真正融资,而是打着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等高大上的旗号,从事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发行方编制虚假的项目白皮书,项目从虚拟bocai、交友平台、开挖金矿、投注游戏甚至设立在开曼群岛的投资项目,五花八门,吃瓜群众根本无法进行查证。更为离奇的是,有些ICO项目连最基本的项目白皮书都没有,也能一两天骗取投资者数千万甚至上亿资金。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以虚拟货币、消费返利、私募股权投资等名义的非法集资暗潮涌动,其花样不断翻新,迷惑性很强,普通投资者辨别难度大,大量的ICO项目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毫无疑问,ICO野蛮生长,已经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并形成了较大风险隐患,还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打击、遏制ICO乱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打出治理的组合拳:
  首先,监管部门对此要加强监管。尽管国际社会尚未对ICO监管达成一致,但美国、俄罗斯、英国等多数国家要求在客户适当性和反洗钱方面执行已有的一系列规定,并对所有交易行为进行监控。我国可参照(P2P)的监管,尽快将ICO纳入到监管体系,涉及到非法发行证券、非法集资等行为的更应严厉打击和取缔。在这个过程中,中央和地方金融管理部门、司法机关要加强协调,形成监管合力。

  其次,投资者要保持清醒、远离骗局。在我国,绝大部分ICO项目是伪ICO,是披着金融科技外衣的诈骗行为。即便是真正的ICO项目,由于技术门槛高,资产不清晰,也不适合大众投资者。近期公开征求意见的《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将以虚拟货币名义筹措资金的行为列入非法集资调查范围,并且强调,非法集资参与人应当自行承担因参与非法集资受到的损失。吃瓜群众切勿去做很傻很天真的“接盘侠”。

  再次,相关平台应停止发行ICO项目。我国金融市场处于发展之中,大众投资者缺乏专业知识且风险承受能力不高,在ICO相关制度缺失、监管政策未定的情况下,交易平台应停止发行项目并停止相关服务,切断滋生非法行为的链条。行业协会要尽快介入,加强对相关平台的引导,提高平台的自律意识和合规意识。还要加强投资者的教育,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帮助他们认清本质,冷静判别,谨慎对待。

  最后,重要的事情只说一遍:当各种骗局来袭的时候,请千万捂紧你的钱包!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4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军民融合深入推进军工板块将迎双拐点
  近期军工板块迎来密集事件催化,主题性投资机遇凸显。

  分析人士认为,军民融合将为A股国防军工板块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下半年,军工板块将迎来海空军新产品列装和军工科研院所改制双拐点,这将提升市场的风险偏好。

  军民融合深入推进
  8月1日,记者从国防科工局网站获悉,国防科工局在7月31日召开的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上,围绕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全面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推进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建立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实施国防科技工业重大工程等的思路举措。

  国防科工局党组书记、局长唐登杰指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要突出强军保军这一首要任务,把做好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协调保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军工核心能力体系效能型建设;要突出军民融合这一必由之路,切实把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军民融合发展的排头兵和试验田。

  与此同时,一些省份也加快了军民融合步伐。近日,江西省国防科工办印发《2017年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明确了今年8个方面30项军民融合重点工作。

  据介绍,江西省国防科工办下半年将编制出台《江西省军民融合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加速引导民口优势企业参与国防军工建设,推动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应用,扶持军民融合企业发展;促进军工开放合作,打造一批军民融合发展的龙头工程、精品工程。

  同时,江西省将重点推动航空产业突破发展、核产业平稳发展、船舶产业转型发展、民爆产业安全发展、军工电子产业创新发展、汽车产业绿色发展和兵器产业快速发展,培育发展卫星应用产业。同时,将加快江西国科等5家军工单位股改上市进程,借力资本市场助推企业发展。

  华商基金研究员表示,军民融合将为A股国防军工板块带来重大发展机遇,相信军民融合板块未来将是军工股的中流砥柱。

  下半年迎双拐点
  中信建投证券军工行业首席分析师黎韬扬认为,2017年军工板块整体行情将会好于2016年,下半年或好于上半年。今年上半年以事件性刺激带来的短期震荡行情为主;展望下半年,新装备列装拐点的临近和军改影响的逐步消除将提升产业链的业绩预期,军工科研院所改制、混改等军工体制改革下半年或将取得实质性进展,这将提升市场的风险偏好。

  他认为,今年下半年,军工行业将迎来双拐点。一是海空军新产品列装拐点临近,新增市场空间有望大幅提升产业链业绩。参照美国军工行业新产品列装对产业链的影响,我国海空军产业链相关公司即将步入持续增长的业绩兑现期。

  对此,华商基金研究员也表示,当前海军空军新型武器装备集中换装升级已经在部分军工上市公司2016年和2017年一季度业绩中有所体现,装备升级或仍将驱动军工板块业绩快速增长。此外,从近期调研情况看,军队改革对于装备采购的影响已经趋于尾声,2017年下半年后的业绩成长性或将逐步显现。

  黎韬扬认为,下半年军工板块的另一个拐点是军工科研院所改制,优质资产注入值得期待。目前军工科研院所改制初步分类方案、首批转制名单已基本确认,转制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政策有望陆续出台,军工科研院所改制或将实现突破性进展。科研院所改制是军工体制改革领域最大的基本面改善,有望提升市场对于优质资产注入的预期。(中.国.证.券.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4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度】投资高手的投资框架和逻辑思维2017-09-02 佚名 泰和投行圈

欢迎高端人士加入【遇见大咖】社群,添加微信taiheib888,注明姓名+工作单位+职务,为促进高层次交流,经严格审核满足要求方邀请入群。



前言:


一篇7年前的北大演讲最近火了。


演讲者不详,有人说是千合资本王亚伟,又有人跳出来说据考证是原鹏华基金投资总监李国飞,“聪明投资者”向鹏华基金求证,得到回复:“李国飞确实曾经在公司创立时短暂呆过,但早就不在公司了,也没听说有这个演讲”。


只好再去网上找线索,发现高毅资产邱国鹭2012年曾转发过这篇演讲,透露演讲者是“投资界一前辈高人”,并在评论中回复网友“不是王亚伟”。





不再纠缠演讲者,文章确实是好文章。作者结合自身投资经验,深入浅出地分享了4个重要议题,也指出国人对巴菲特的误解。


“投资是件很寂寞的工作,很多时候是自己对自己心灵的拷问,会遇到很多困难。”


如何“在困难堆积如山的茫茫前程中寻找一条坦途,尽可能回避一些非常痛苦的选择”,相信每一个聪明的投资者读完文章,会有各自的启发。


今天很高兴有机会能和北大的年轻校友们一起探讨投资的一些理论。我对投资理论研究一直就很有兴趣。95年进入这个行业,从操盘手到基金经理到出来自己做,感触和体会还是很多的。


投资是项很辛苦和很寂寞的工作。投资体系庞大而且复杂,就象一座很大的森林,我们要耗用一生去研究它,会发现有很多值得探索的东西。


很多年以来我都这么做,持续思考,但一直没有做系统性的总结。所以今天我也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全面的反思一下投资的一些重大领域的理论框架。


今天的讲座,我的想法是和大家交流一些东西,而不是我要教导大家什么东西。今天的分析框架分四个部分:宏观经济、股市波动性、公司经营和公司估值。


在投资这座森林里,这四个分支是比较重要的,对每一个分支我们都需要花很多心力去研究。以我认为,投资就是要不断建立一些理论框架,并在情况发生改变后有勇气不断打破它而重建。


我们看巴菲特、费雪等大师,都有非常清晰的理论体系,操作背后都有一套投资哲学在支持。


我们也是在努力学习和思考他们的投资哲学,所谓“有缘人得之”。我希望能够学习他们的精华,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自己的体系。


有一本很有名的书叫《黑天鹅》,它的主题是说,我们辛辛苦苦建立了很多投资模型,去管理我们日常的投资。


投资风险可以用一条高斯曲线来表达,大部分风险都在某一个区域里面,我们努力去规避最主要的这样一些风险,但是一次极小概率意外的出现,就可以颠覆一切,将辛辛苦苦建立的模型打破,很多财富从而化为乌有。


但我想,巴菲特从60年代做投资以来,经历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所谓黑天鹅事件,他不但存活下来了,而且活得很好,他是怎么做到的?


2008年《黑天鹅》这本书的出版,让投资界很震惊,都在反思。黑天鹅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关健是我们如何去应对,让我们的资产不断增值,活得更好。这是促使我去思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我谈谈研究的基本思路。


首先我认为,在市场的每个具体阶段,我所研究的这四个分支都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核心矛盾,有些非常敏感的因素。


如果我们不能挖掘出在这个阶段里最核心的矛盾是什么,那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还不够努力,我们还没有挖掘出本质和规律所在,所以要不断去探求。


过一段时间新的情况出来了,最核心的矛盾改变了,我们又要重新挖掘。我们始终要努力抓住最核心的矛盾。


其次,这四个理论框架里的每一点,我都希望与巴菲特的投资思想作一个印证。巴菲特对这些问题都有论述,零散地分布在巴菲特的年报和各种访谈里面。巴菲特在投资界的修炼已经达到非常高的境界。他的很多说法,我们要加以印证。


我自己感觉这几年我们国人对巴菲特的理解很粗疏。


中国人很喜欢以简驭繁,不少人把他的投资理念简单理解为不管宏观面、买了好股票就长期拿着不放就能赚大钱,这种绝对化的理解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所谓巴菲特的信徒在2008年都吃了很大的亏。


有些地方是我们误解了巴菲特的思想,以及有些地方是巴菲特讲的不清楚。



宏观经济分析

1、用“单一规则”分析经济周期


研究经济就是研究周期。我尝试用“单一规则”来分析经济周期。


“单一规则”是借鉴弗里德曼的说法,他认为,当代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信用形式,一切经济政策的调节都是通过货币的吞吐(扩张或收缩)来发挥作用。


一切经济的变量,都和货币有关系。货币推动力是说明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化的最主要因素,而货币推动力最可靠的测量指标就是货币供应量。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取决于货币当局的行为,因此,货币当局就能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整个经济。


政府只需要将货币供应的增长控制在既适度又稳定的水平上就可以了,方法就是将货币供应的增长率相对固定,这就是所谓的“单一规则”,除此以外,不应该也用不着对经济多加干预,市场会自己进行调节。这是弗里德曼最核心的思想。


70年代开始,美国采取这种方式成功解决了通胀和失业率较高同时并存的经济难题(这是凯恩斯主义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之后,这种货币主张被很多西方国家所接受,成为发达国家经济政策最重要的理论。


但是显然,我们国家并没有这么做。


2、一切通胀问题都是货币问题


一切通胀问题都是货币问题,这是弗里德曼最著名的论断。


通胀这个词语容易产生歧义,CPI并不是最好的指标,货币购买力这个名词可能更好,大家更容易理解。


最近几年货币发的很厉害,买房子越来越辛苦,教育医疗等支出也让老姓感觉很头疼,我们的购买力水平显然在严重下降。


我认为,我们可以用货币发行总量的变化大致估算货币购买力水平,具体到某一项资产价格,我们可以用供求关系来加以判断。我们可以用这种办法来分析房价、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


比如劳动力,高善文的一篇报告说,2007年下半年我们国家已经迈过了刘易斯拐点,农民工不仅仅要求满足最低生存需要就算了,他们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


劳动力供需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工人工资在上涨,农产品价格也涨得很厉害,由于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很困难,因此农产品价格上涨是不可逆转的,而且会长期维持,发改委说是有人故意炒作,这是推卸责任的做法。


CPI会长期比PPI涨幅高,这也是由于劳动力价格上涨引起的,韩国和日本在迈过了刘易斯拐点后,就是这种情况。


另外判断有色金属价格,全球量化宽松条件下,不仅中国资金起作用,全球资金都起作用,当然只有涨了。


怎么去衡量货币供应量呢?有很多指标,比如M1增速、M2增速、M1增速-M2增速、M2/GDP等,后面还有介绍。


3、对巴菲特的误解


很多人认为巴菲特教导我们潜心研究公司而不必关心宏观经济,这种认识是错的。


1968末他关闭合伙基金公司是很明智的,后来美国经济和股市都陷入长期的调整。


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长达三四年的时间,巴菲特的公司资产有四五百亿美元的现金,一直都没有做大的投资,直到金融危机之后,他才开始大规模投资,能用的现金都用完了,而且还采用发行新股方式收购铁路公司。他是这波金融危机最大的赢家。


巴菲特是真正研究宏观经济的高手。判断非常准确。


宏观面对股市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想做好投资,不花心思研究是不行的。


股市波动性

1、钟摆


经验表明,投资者的情绪总是从极度悲观到极度乐观,股市因此总是大幅波动。股市的波动性恰如一个钟摆,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有波动,就有机会,有大的波动,就有大的暴利的机会。


一方面我推崇价值投资,但另一方面,我认为选时远比选股更重要。


我们要作判断,在股市的低潮要尽量回避,在高潮时也要有减持的勇气。


有一个知名投资人赵丹阳,2007年3500点时就清仓了,后来股市涨到6000多点,利润最丰厚的一段他是完全没有享受到,我想他是不是建立了一个模型,认为3500已经估值到顶了,因此就不玩了。这很可惜。


股市的波动性非常复杂,也非常吸引人,我们要掌握其中规律。


2、股市和宏观面直接紧密相关


宏观面对公司业绩、整体融资环境和市场信心都有重大影响,直接影响股市。


我想股市大的波动有七八成的原因是宏观面的变化。经验表明,股市一般在宏观面见顶之前三至六个月见顶,在宏观面见底前三至六个月见底。


3、股市波动的本质是资金的运动


钱涌向哪个公司,哪个公司价格就会上涨。股价波动,最本质的的原因就是资金运动。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也是解释资金运动的其中一种理论,而不是相反,公司有竞争力,业绩不错,因此大家长远看好它,资金追捧它,因此股票价格就上涨了。


有很多不同的投资理念,实质都是解释特定情况下一些资金的运动规律。股市资金运动可由以下几个因素作出判断:


(1)货币增速


研究市场资金动向的指标,比较敏感的有M1增速,M2增速,M1增速-M2增速等。有很多实证分析,非常值得重视。


注:上图是“聪明投资者”根据文章内容从相应报告中截取,下图亦然


给大家展示两幅图,上面这幅图很有名气,是招商证券的研究员罗毅写的,叫《M1定买卖》,发表于去年11月份3300点左右的时候,当时M1的增速达到34%,他说市场很危险,是极好的卖点,市场可能会回调两成至2300点,不幸被他准确言中了。


他从数据推演出,从1996年到现在,如果每次M1增速接近10%就买入股票,超过20%就卖出,投资标的是深成指,从1996年到09年11月,投资收益率是95倍。


高善文也有一篇报告《钱多了,钱少了》分析M1-M2的剪刀差,判断股票市场资金的充裕性,从而做出买卖操作,也挺有见地的。



(2)PE PB


市场整体的PE、PB水平是衡量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比较好的指标,也是评判资金参与投资股市风险的一个很好的指标。


2001年最疯狂的时候,两市整体PE是70倍。2007年10月,市场6200点,历史新高,当时深市PE是69倍,上海是50.6倍。


目前全体A股PE以中报来计算22倍,去除银行股后是30倍,如果再去掉两油和煤炭,整体PE大概36倍。中小板55倍,创业板74倍。PB水平大概4倍,去掉银行股大概是3倍多一点。


毫无疑问目前创业板和中小板整体估值绝对是过高了。情形就像00年的网络股狂潮,估值高得不可议,但大家会说,公司业绩增长很快,股价还能涨。


类似的情形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每次泡沫发生前,都认为这次没事,因为这次和以往是“真的不一样了”,但结果呢,“每次都是一样”的。


目前创业板的泡沫是很明显的,是不可持续的,什么时候破掉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对比几个指数,恒生指数,以今年计算16倍左右,道琼斯是14倍,标普500大概15倍。历史上道琼斯平均是20-25倍,纳斯达克高一点,25-30倍左右。


这么看美国香港还可以,A股总体来看也不算很高,但也不低了,中小板和创业板很高,这个泡沫需要慢慢消化。


(3)资金成本——利率


利率和通胀率直接相关。利率的倒数往往是市场的价格中枢,即常态下可接受的PE水平。


如果利率不断下调,那合理PE也要调高。日本股市的PE有五六十倍,因为日元的利率将近零。


在美国,一个经验是,如果利率低于4%,即使利率再往下调,投资者可接受的合理的PE也就是25倍,哪怕利率降低到2%,市场PE也很难往上调到那里去,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从70年代起一个主流的观点认为,适度的通胀是有益的,3%-4%是合理的水平。


我查了一下1997-2008年金融危机未发生前11年的数据,美国的通胀率在3%左右。大家预期即使现在通胀高于4%,美联储也会想方设法压低通胀至4%以下,这就是利率低于4%之后,美市PE往上调整会出现钝化的原因。


今年10月19号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在一个重要会议上说,大部分货币官员认为核心通胀率应保持在2%或稍低的范围,这是伯南克在公开讲话中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把一个具体数字作为美国央行的通胀目标。


现在很多分析认为,美国维持这样的低通胀水平可能会持续多年。


如果市场普遍这样认同了,那我认为道琼斯指数可以有系统性的提升估值的机会,也许合理的PE水平就不是25倍了,说不定市场可以接受30倍左右的水平,现在道琼斯的PE只有14倍,所以我对美股挺乐观的,美股创新高相信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港股的利率也很低,也可能跟随美元利率长期维持,港股的前景也值得看好。


(4)换手率


市场能不能上涨,要看多空双方的力量比较,换手率非常值得重视。


在低点往往成交极度萎缩,因为想买的人少了,在高位,一般放天量,因为想卖的人多了。


虽然说买和卖的金额无论在什么点位都是均等的,但实际上决定方是不一样的。如果在比较高的位置换手率急剧扩大,是很值得警惕的信号。


我最近测算了一下,10月26号那一天,深沪总市值是31万亿,流通市值是19.4万亿,成交金额约5200亿,换手率(成交金额/流通市值)2.7%,成交金额除以总市值是1.68%。创业板和中小板的换手率分别都超过5%。


看看2007年10月份,平均总市值28万亿,流通市值8.91万亿,平均成交金额1951亿,换手率是2.18%,平均成交金额除以总市值是0.697%。


现在的换手率比当时的换手率还要高。成交金额除以总市值是当时的两倍以上。所以,这么高的换手率不是很好的事情,由此判断A股的上升空间可能有限。


现已经达到5000亿了,上到3500点就需要6000-7000亿,上升到4000点可能需要8000亿水平,能持续吗?


看看香港,10月26号,总市值20.8万亿港币,成交金额900亿,换手率0.4%,和历史上的高水平还有较大距离,从这个意义上看,香港股票向上走的空间大一些。


4、反射理论


反射理论是索罗斯提出的。我觉得没有比它更好的解释市场波动性的理论。


有人总结,在投资方面人类常见的情绪有16种,比如:


代表性效应:认为趋势会一直持续下去;


错误共识效应:高估与我们所见略同者的人数;


选择性认知:只愿意聆听有利于我们判断的意见,对不同的意见置之不理。


人类的这些情绪会影响股票市场的表现,索罗斯据此提出了反射理论。


反射理论的核心是指投资者与市场之间会互相影响。


投资者根据掌握的资讯预期市场走势并据此行动,而其行动事实上也反过来影响市场走势,甚至改变市场原本可能的走势。


一个大的趋势一旦形成后,二者会互相加强,互相巩固,直至“无可动摇”,索罗斯称之为“加速期”,当认知和真实差距很大时,形势就会失去控制,直至逆转。


这个理论,有点抽象,但很有意义,操作性也很强。他根据这个理论有过多次成功的操作,当然也有失败的。


他的做法是,冷静地研判市场会否出现一个大的趋势,先做一个假设,然后不断根据市场本身及投资者情绪的变化,看这个假设的趋势是否能够确立,从而进行布局。


这个理论里面,有一个“加速期”,我觉得是非常有价值的概念,可以据此研判市场是否在顶部或底部。我总结它有几个特征:


(1)市场形成高度的共识,包括分析师、基金等形成高度共识。


(2)在顶部时,总有些举足轻重的公司进行大规模融资,市场解读为利好,还要上涨。


我最有印象是07年8月的时候,万科以31元,一个很高的价格,配股融资大概约100亿元,消息传出之初,万科的价格从20多,一口气涨到36块钱去了。


真正实施时,股价直奔41元,市场把它解读为重大利好。之后,万科走势一落千丈,最低跌到三块多(除权后)。


(3)在底部时,一些举足轻重的企业回购股票,市场不理不睬,还要下跌。


我们看到04-05年的时候,这种情况很普遍,一些非常优秀的公司大量回购股票,但市场置若罔闻。


因为很多时候,公司比任何人都要了解他自己的实际情况,高位时,它觉得可能高估了,会考虑以增发的方式,拿到更多的钱,在低位时,它觉得,价格太低估了,这么好的价格,我为什么不买进它注销呢?


(4)在一个很短时间里,股指或者一些非常重要的公司,会出现突然间加速上升或加速下跌的情形,这要高度警惕,形势可能要逆转了。


黎明前的黑暗,会特别的黑,登顶之时,有人会发疯。


5、旁观者


下面我谈谈“旁观者”的问题。


基于反射理论,索罗斯认为,一般人很难判断股票市场的走势,为什么呢?


因为你本身就是市场,你已经和这个市场融为一体,互相影响,你的判断影响股市的走势,股市的走势反过来又影响你的预期。那我们怎么能够走出这个误区,研判市场大势呢?


我想应该做个“旁观者”,和这个市场若即若离,才能“旁观者清”。


如果和这个市场离得很远,就很难发现本质、发现主要矛盾;走得太近,各种锁碎消息充斥市场,会让我们迷失方向,干扰我们对主要矛盾的判断。


我们要做一个bystander,以旁观者的心态看待市场,我们要离这个市场既远又近,始终把握主要矛盾,客观认识这个市场。如何做一个“Bystander”,这是一个重要课题,对我而言,始终这样要求自己。


这是成功投资的关键所在。


但是,非常难。


(整理演讲稿时,我想补充一点,就是“一个意见都不能提”。


我多年前做投资总监,年少轻狂,无知者无畏,经常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指手划脚,实际上公司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从来就没有因为你的意见发生过什么改变。


就如一个人是很难被改变的,一个公司亦然。企业经常环境非常复杂,不在第一线的管理层,根本很难根据形势改变提出对策。


我们提出的意见,99%不是废话就是错误的,1%也许有点真知灼见,但是,如果是一个好公司,它自然会意识到,对一个坏公司,再怎么提,也没有用。


如果我提出意见,我就会想,公司如果按我的意见这么去做,经营方面就会如何如何。这往往是一厢情意的,而且会严重影响对这个企业的客观判断。


我们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观察,持续观察!这是做一个“旁观者”的重要一部分。)


6、对巴菲特的误解


巴菲特说过,纽交所即使停市三年,对他都没有什么影响。


费雪也说过,在股市中有两种挣钱的方式,第一种是挣股市波动的钱,第二种是挣企业业绩增长所带来的钱。


听起来,他们似乎认为研究股市的波动性不重要,研究公司的增长就够了,价格波动和公司业绩增长是两件不相干的事情,很多人接受了这种说法,他们认为买进一个好公司,预期长期会有增长,就不管股市了,长期守着它。


07年高潮的时间,这种论调很流行,有人买了万科招行,就打算放个20年,结果是损失惨重。


实际上,巴菲特早就讲过:当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他说股市停市对他的投资没有影响,只是想特别强调我们选股时要立足长远,而不能太关心股市短期的波动。


很多人片面理解了他的话。公司上市后,就具备了双重属性。一方面,它是一家公司,要持续经营,另一方面,它是一个交易品种,就会有波动性。两个属性都很重要,都要研究。


巴菲特在高潮时会卖股票,在低潮时他很开心,因为买股票发财的时机又到了。


07年的时候,中石油,涨了5倍后,他卖掉了。08年,在金融风暴最激烈的时候,他不但把能买的钱都买了,而且还通过增发股票的方式收购铁路公司。


另外一方面,巴菲特个人的持股和他的上市公司(伯克希尔)的持股,不是一个概念。


在08年7月,他曾经接受过一个电台的采访。他说,我之前个人的投资100%是国债,现在开始是满手的股票。不久后还有一次,他接受采访时说,我的持仓里面大部分是富国银行。


大家可能认为他公司有什么股票,他的个人投资也是什么股票。公司持股在大跌时没卖,他自己的持股也不卖。


实际上,情况不是这样的。市场不好的时候,他自己也曾经空仓,彻底空仓。


而他的公司,目前股票仓位只占公司总资产的20%多,即使市场不好,公司的仓位也必须保持,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但是很多中国投资者并不了解这个情况。


另外我认为,投资股票跟做企业是不一样的。


做企业的时候,无论是高潮还是低潮你都要持续经营。不能说高潮的时候,就把它卖掉,低潮的时候再把它接回来,没有这种事情。一些伟大的企业,低潮的时候它要抓紧时间进行收购,进行扩张。


但是我们做股票不是那么回事,高潮时把它卖出去,低潮时把买回来,才是明智的选择。


而且,一个公司,在陷入低潮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告诉你它一定可以东山再起,因为不可预知的因素太多了,一些技术方面的变化,一些管理团队的变动,可能都会对它的持续经营造成致命的影响,有些坎可能过不去就过不去了。


我们死守一个公司,风险实在非常非常高。最近的一个例子是柯达,几十年的大蓝筹,现在一败涂地。但我所说的意思不是指普通意义上的波段操作。


我觉得中短期的波动,是难以预测的;但是一个长期的波段,周期方面重大的波段,是可以分析和预期的。我们一定要研究。


公司经营分析

1、公司本质:价值观和执行力


我认为,一个公司就是它的价值观加上执行力。


价值观,我的理解有三点:


第一点是它的愿景,它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公司,

第二点它如何定义和员工的关系,

第三点它如何定义和客户的关系。


这些就是价值观的全部。


讲个例子,万科,我很熟悉的公司。它的愿景是做一个纯住宅的公司,至少在08年之前是这样,后来做了一点调整,也做一点商业地产。而且它想成为一个令人尊重的公司,它整体的住宅设计、质量,尤其是物业管理都做得很好。


它如何对待员工呢?它每年都会请盖洛普做一个员工满意度调查,一直都很高。它有非常尊重员工的文化,希望和员工一起共同成长,经常做培训,并给员工不错的的待遇。


和客户的关系呢?我买过万科的房子,我觉得万科的物业管理在行业里是遥遥领先的。它的服务理念,它对住户的承诺真是非同凡响。


所以它不但有价值观,而且它是真正这样去做的。虽然我几年前就把它的股票卖掉了,但我仍然认为它有机会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问一个普通人,他的人生哲学是什么,他不清楚,甚至认为这是自寻烦恼。


只有最优秀的人,他会认真思考总结,他有一套完整清晰的为人处事的哲学,他就是这样做的。公司亦然。


执行力包括:


一是员工赏罚晋升机制,

二是质量管理,

三是客户关系管理,

四是研发和创新机制。


2、选股标准


(1)护城河


我评估公司是否优秀和强大的指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巴菲特常说的护城河,它的深度到底有多深。


除此之外,我认为无须第二个指标去评判。没有比这更核心的东西了。


护城河一般源于专利技术、服务质量或者产品质量。


Intel,它的护城河是技术专利,万科星巴克这些公司,它的护城河是它的服务和质量。形成很深的护城河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研究公司,看它的报表,只是研究的一小部分。感受它的价值观,评估它的护城河的深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一个公司“软”的东西,比“硬”的东西更重要。企业经营非常复杂,而且变化很快,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公司基本上是无法预测的。


从长期看,护城河很深的公司,总是不断会给人带来惊喜;护城河很浅的公司,就会不断给人带来坏消息。


你选择一家公司,它有一个好的团队,有很深的护城河,就行了,剩下的事情,你去预测它,其实是浪费你的时间,但你可以去跟踪它,观察它。我如此强调护城河,因为这是成功选股的关键。


(2)三点标准


我这几个标准是消费类公司的选股标准,其实稍稍修改一下,别的公司也适用。我自己是真的这样去选股的。


第一:善待客户。


对于消费类公司,我们一定要注重客户对它的产品有多满意,投诉机制是否顺畅。


这点非常非常重要。只有客户满意度很高的公司,才值得我们研究。如果客户对这家公司的产品不满意,那多好的财务数据都是没有用的。


第二:善待员工。


一些非常优秀的公司,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都是很高的。他们会为身为公司的一员为荣。


像万科,毕业生如果能去万科——地产界的黄埔军校,他觉得挺骄傲的。在互联网业,如果能到腾讯或者到百度,这个员工也觉得挺自豪的,能去这个公司很不容易啊,证明自己很优秀,他也愿意为这个公司有所付出。


我经常问他们员工工资收入水平,晋升是否主要是内部产生,每年是否有一定的淘汰,工作是否有成就感。


要了解这些,就必须和公司的各个阶层,包括高中低层都有接触。要了解员工的士气,最好的办法是问最前线的员工,看他们是否满意,斗志是否高昂,如果他们对公司诸多指责,那么就要小心一点。


我们要深入公司,和各级员工建立一些私人的关系。


第三:产品创新。


在超市,看一看公司有没有经常推出新产品,卖得好不好。


如果你是招行的股东,经常去他们的网点,看看他们的服务好不好;如果你是腾讯的股东,你可以下载他们的软件,看看有没有些很酷的新功能,和别的公司的产品性能上对比一下。要亲自体会。


商业竞争实在太激烈了,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是利润持续增长的保证。


最好的消费类公司的产品,不仅仅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我们有幸能遇到这类公司,就可以做为长期投资目标。


巴菲特当年投资的《华盛顿邮报》,美国中产阶级就读这份报纸,觉得是一种身份象征。你看凤姐,她读的是《故事会》《知音》这些,说明她品味很高,知识渊博,这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你在星巴克一坐,你会觉得自己是个小资了。


腾讯的产品,当然由于最近和360斗,名声不太好,你看很多年轻人,生活在QQ上,聊QQ、玩QQ游戏、QQ空间、QQ秀、听QQ音乐,偷瓜偷菜等等,当它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你就发现它的黏性特别强。


如果一家公司它的产品有这种特质,往往有机会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如果它的产品甚至能达到某种垄断的程度,那就更好了。


再举腾讯这个例子,这次名气受损得厉害。但是虽然你觉得不好吧,但最后大家还是要用它。垄断就是这么好的一件事情。虽然你不满意,但是又不能找到可以替代的东西,只要就用它了。


企业总会有些行差踏错的时候,不好的时候,垄断性的产品,就能始终维系和客户的关系,有巨大的抵抗风险的能力,在碰到顺境的时候,它会比任何对手都要增长迅猛。


所以碰到垄断型的企业,市场会给很高的溢价。像三一重工、中联重科这样的企业,基本是这两大寡头垄断了中国的某个细分市场,具有很强的提价能力、议价能力。


对投资而言,垄断是比较好的事情,是重要的战略投资标的。


从财务角度来看,简单谈谈,我们希望有好的ROE,有好的毛利率,少负债,最好不负债。依我的选股标准,如果公司的毛利水平没有40-50%,那根本连看都不要去看它。


毛利水平很低的公司,降价的时候,风险很大,抗通胀的能力很弱,不是一个好的长线投资的标的。


3、公司的生命周期


我把一个公司的生命周期分为:初创期,成长期,平台期和衰落期。


长期投资于不同周期的公司,获得的回报是完全不一样的。从一开始投资的时候,就要建立一个框架,它到底处于什么的一个阶段。


我最喜欢投资的公司,是处于成长期的公司,它已经脱离了初创期的危险,公司业绩开始大幅成长,那么我们有机会获得丰厚的利润。


处于平台期的公司,是不值得长期投资的,最多只有一些阶段性的交易机会。


整个成长期,我把它再细分成高速成长期、稳健成长期和缓慢成长期,接着进入平台期。


我先给大家介绍这个概念,到后面谈到公司估值时再和大家详细讨论,这关系到股票买点和卖点的问题。


那么我们怎样判断公司处于成长期的什么阶段呢?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大致可从四个方面判断:


首先,要看市场容量,有时候要看细分市场的容量,韦尔奇有个“数一数二”的策略,是指在细分市场里数一数二;


第二,看核心产品的市场份额,如果份额已经很高了,那就意味着成长起来就比较困难了,如果比较低,业绩增长的潜力就大些;


第三,要看公司新产品储备;


第四,要看它的并购策略,尤其对科技公司。


4、巴菲特的遗憾


巴菲特常有谈论选择公司的标准,他非常强调护城河,但是,很少谈论公司处于什么成长周期,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甚至误导了不少中国投资者。


实际上,从98年开始,他的股票投资做得非常一般,真正成功的投资只有中石油和比亚迪,但相对他管理的资金规模,金额都不大。


在98年之前,他有过非常成功的投资,例如吉利剃须刀、可口可乐、盖可保险、喜诗糖果、运通信用卡、富国银行,无一例外全都是消费类公司,而且都处于比较高速增长的阶段,股价都涨得很好。


98年之后,也许他公司规模太大了,或者他年纪太大了,以至于他很难体验一些新的产品,对消费产品的的敏锐性就不够了,所以就难以重演当年的神话了。


现在他投资了很多能源、公共事业类的公司,这些公司的成长能力当然不会很好。


因此,我们学习巴菲特选股,是指学习他在98年以前的选股,而不是现在。


可口可乐,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在的可口可乐股价,比98年跌了30%。他在02-03年的时候检讨过,说在98年的时候就应该把他卖掉,因为当时可口可乐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里的占有率已经很高了。


上个月,央视采访巴菲特,但斌向他提了这个问题,说你的可口可乐十年来跌了30%,你怎么看啊?巴菲特当时顾左右而言他,说公司很优秀啊之类的话,随便对付过去了。


我觉得挺很遗憾的。一个公司,哪怕它的护城河再深,它的管理团队再优秀,当它过了成长期,进入平台期,从长期来看,它给你的回报往往是不理想的。


万科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公司,我非常欣赏,但是可能最好的成长期已经过了,可能就不见得是很好的投资品种了。


公司估值

1、买点和卖点


巴菲特反复强调“安全边际”,好公司在较高折扣时买入,才有安全边际,才有好的收益。


如何给公司估值呢?他提出了一个现金流折现的模型,这个模型理论上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它要求预测公司未来五至十年的增长速度并计算其未来现金流,然后根据一个合理的折现率,计算出今天公司值多少钱。


例如现在公司每股值10块钱,当跌到5块钱的时候就买进它;未来当升到20块钱的时候,就卖掉。可见,这个模型不但是个估值体系,而且还是个操作模型。


但是我发现,根据这个模型去估值、去操作,非常困难。


首先,因为我们很难预测公司未来五年或十年的增长速度,折现率多少比较合适,也很难判断,因为折现率理论上和利率相关,利率理论上和通胀率相关,要判断通胀率谈何容易。


由于要计算的时间很长,增长速度或者折现率稍稍作些调整,计算出来的估值会出现巨大的差异。


我有些朋友在07年8月份40块钱买入万科,当时万科已经3000多亿市值了,他自己也用模型算了一下,觉得也不贵啊。


除了现金流折现这种模型,现在还出现了更多的估值模型,其实原理基本是一样的,同样问题很多。


根据反射理论,在股价涨跌的过程中,我们的预期会不断发生改变。大家如果多看看一些券商的研究报告,就会发现这个问题。


股价涨了,它的估值模型的参数就变了,目标价就提高了,股价如果超过设定的目标价后,分析师继续调整参数,目标价更高了。如果跌了,处理过程也一样。


今天是一个估值,股价大涨或大跌后,即使公司的经营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公司又是另外一个估值。在股市头部和股市底部,相隔几个月,一个公司的所谓估值可以相差几倍,尤其是一些周期类公司,分析师的报告看起来都很有道理。


07年7月份的时候,看看不同券商的地产研究报告,普遍将万科的目标价调到五六十元,甚至七八十元的,这都是市场上最有影响力的地产分析师的报告。是不是很可笑?


由于各种不同模型的参数设置的随意性很大,以至所谓公司估值,成了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实际上,不是分析师给这个公司估值,而是当时的股价给公司估值。这很有趣吧?


我越研究,就越发现,估值这件事情,很不靠谱。公司无所谓估值,你不能给它一个准确的估值。如果非要说有估值,那干脆说它有好几个估值。


研究买点和卖点,哪个价格值得买进,哪个价格可以卖出,比研究公司值多少钱更有意义,操作性更强,也许更符合股市波动性的特点。


那是不是我们就根本不要管什么主流估值模型了?不是,这些模型的假设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要了解市场的共识到底是怎么回事,然后才能利用它来发财。


我之所以说,所有的估值都不靠谱,是因为我了解市场上基本上所有的模型,这些模型都有些什么重大的缺陷。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判断买点和卖点。


2、市场中的主流估值方法


简单分类一下,市场有三种估值方法。


(1)成长性估值


第一种是成长性估值,我们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低速成长公司估值,另一类是高速成长公司估值。


给低速成长公司估值,有个模型叫做所谓的“戴维斯双杀”。


你以比较低的市盈率买入一些低速成长的公司,举个例子,比如说以10倍的市盈率买入一个公司,它每年的成长也不高,10%吧,持续3年之后,市场认为它的增长比较稳定,因此给它的合理PE从10倍提到了13倍。


你的回报是1.1*1.1*1.1*1.3,挣了超过70%的钱。这个模型可靠吗?见仁见智,我很怀疑。对于一些比较稳定的公用事业类公司,由于产能扩张引起低速增长,可能有些道理。了解一下吧。


对于比较高速成长的公司,情况会比较复杂,现实中它的波动性会非常强,价格容易大起大落,谈所谓估值基本没有意义,我们要讨论的是以下几个问题:


a. 卖点


我介绍过,一个处于成长期的公司,成长期又可以分为高速成长期、稳健成长期和缓慢成长期,然后进入平台期。


我认真研究过,在高速成长期的后期,或者是稳健成长期的中后期,市场会给公司一个很高的估值,PE会很高。在高速成长期的末期,市场往往会极度不理性地给它一个不可思议的PE。


我们看01年的时候,网络股泡沫就是这样吹起来的,有些网络公司之前可能以每年400-500%的速度在增长,市场就认为这种速度可以长期持续,一个没有任何赢利的公司也可以卖出一个天价,这当然是一个好的卖点。


高速成长期之后,到了稳健成长期,在它的中后段,市场给他的PE会稍稍回落,但仍然能维持一个比较高的估值水平,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卖点。


一旦进入缓慢成长期,价格往往会大幅下跌,它的PE水平就会大幅下滑。


看看Google,一家伟大的公司,稳健成长过去之后,现在的PE水平大概只有24倍。


微软也是,微软现在的价格是2000年最高价的一半不到,PE只有11倍,过了稳健成长期,公司价值可能大缩水,所以判断它现在处于什么成长阶段,是何等重要的一件事。


另外,涨不动的时候,也是一个卖点。怎么解释这个问题?


我们经常会琢磨,公司经营情况如何,这个公司的目标价是多少。如果有一天,发现它涨不动了,各种好消息都出来了,它还是不涨。那它现在是什么价格,那它就值什么价。


不要和市场过不去。这个道理听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


b. 买点


好公司碰到不好的时候,是最佳的买入机会。


或者是由于股市大跌,或者是行业遇上低潮,或者是公司碰到了一件倒霉的事情,导致价格大跌,那都是很好的买入机会。


巴菲特说过熊市是投资者的好朋友。每次碰到股市大跌的时候,都是好的买点,所以我们应该很High才对,而不应该愁眉苦脸。


当年他买运通,那时公司刚发生了色拉油丑闻,股票跌得一塌糊涂,但巴菲特认为这一事件并不影响公司长远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加码买进。


当年买万科也是,05年上半年,公司发展得很好,但行业受到宏观调控,市场如惊弓之鸟,一路暴泻,股价跌到你不敢相信为止。这种机会,太难得了。


另外,跌不动的时机,就是买入的时机。


举个例子,08年10月份的时候,金融风暴,跌得非常厉害,港股从32000点一路往下狂跌,当时的PE是25倍多,到底能跌到哪呢?是20000点吗?18000吗?不是,跌到10600点,PE是6.3倍,令人难以置信。


腾讯当时从70多块跌到40块,还曾经下探到过35块。


跌到40元的时候,按当年的业绩算,PE在23倍左右,仍然是香港,甚至全世界最昂贵的股票之一,还能跌吗?为什么就不能跌到20块钱,10块钱?如果跌到10块钱,就是6倍多的PE,和市场差不多。


那个时候,还连接发生了几件事情:


百度出了个“央视门”,央视爆光它的搜索广告里有假药广告,大家口诛笔伐,股价从400多元暴跌到102元;


腾讯广告部的一个领导出了一点丑闻,据说是一些广告费用不清不楚,那叫“广告门”,投资者很担心;


这还不算,马化腾在41块钱左右,出了大约1186万股,震惊市场,他为什么这么做,是不是对公司不看好了?大家吓坏了。


但是,这么多很坏的消息出来后,40块钱左右它就跌不动了,我们还能指望它能跌得更多吗?要不要再等等?实际上,跌不动了,就是一个最好的买点。


说来容易,做起来也很难。需要冷静分析公司业务,更需要勇气。


c. 和宏观面的相关性


有些公司的业绩和宏观面是强相关,有些是弱相关,还有些比较中性。


对强相关的公司,我们在判断买卖点的时候要有定力,要耐心等待周期的顶部区域或者底部区域。


对弱相关的公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公司本身基本面的情况,而不必太关心宏观面。


这有很多的教训,比如说一些消费类的公司,其实和宏观经济的走势相关度并不太高,很多人等啊等啊,总想在宏观面最差的时候才动手买入,这会错过很多机会。


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要建立一个框架,判断公司和宏观面是何种相关。


d. 对巴菲特的误解


很多人认为巴菲特买股票后就是“长线持有,一直不卖出”。


巴菲特也曾经讲过:“如果不想持有公司10年,就不要持有10分钟”,事实真是如此吗?


巴菲特从60年代开始至2008年,有数据可查的,他一共投资了200多只公司,持有超过3年的,只有22只。


可见,护城河的深度是需要经常作评估的。一旦公司的经营有问题,就要走人。或者认为未来增长空间有限,也要出货。


巴菲特在07年赚了五六倍卖出中石油就是一个好的案例。


(2)重组估值


重组估值,不是我的研究对象。但我觉得大家可能有兴趣。


我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大家可以百度一下。李XX的《展望’99股市:谁是重组大黑马?》。


注:上图非原文内容,为“聪明投资者”添加,摘自国信证券发展研究中心李文忠1999年的报告《展望’99股市:谁是重组大黑马?》


他是我以前的一个同事,99年写了这篇文章。他有严谨的思路,经过认真分析,筛选出20多只公司,事实情况是,他推荐的这20多只重组公司基本上都是后来一两年的超级大黑马。


直到现在,我都认为这是非常精彩、非常有深度的一篇文章,我们可以学习他的选股思路。


后来他自己做私募了,做得很好,收获颇丰。所以我觉得,一个人的财富,和他的深度直接相关。


(3)相对估值


还有相对估值,其实也并不是我研究的重点。刚好有一个朋友做了分析师,有时候向我请教,我就帮忙总结了一下。相信在座很多人,可能经常捕捉热点进行操作,可能也会感兴趣。


所谓的相对估值,它的特点是不在乎公司的好坏,而是在乎公司是否在中短期能够上涨。它现在是券商和基金主流的估值方法,讲究的是资产配置、板块轮动、博弈。


当然他们也做基本面分析,但不是最重要的,它的核心是敏感性分析,对经营指标、行业政策、经济指标(利率等)、资金喜好等,进行一些敏感性分析。


我在此抛砖引玉,希望能给大家开拓一下思路。


a. 总结一个行业里几类公司的盈利模式,各种模式之间的优缺点,核心的几个经营指标是什么。


对一个具体公司,什么经营数据的变化,可能对他的经营产生重大的影响。比如说连锁店的商业和百货类的商业,最重要的营运指标是不一样的。


地产公司,它的地储备和土地成本,对业绩的影响很重大,对股价影响也很敏感。


对网游类的公司,ARPU值、平均同时在线人数这些指标,就很敏感。当这些营运指标出现比较大的变化的时候,就需要你非常认真去关注了,可能会引起股票价格的比较大的波动。


b. 行业政策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比如行业标准、出口退税、税收政策的变动,对公司影响是怎么样的,哪些公司会受益,哪些公司不太好,提前要做好功课。


c. 宏观经济指标,例如利率上调对公司的影响。


简单而言,对负债率高的公司影响就比较大一些,对轻资产低负债的公司影响就会小一些。


d. 资金偏好的敏感性。


讲几个例子。一是市值,小市值的公司比较容易受到资金的喜爱。


在中国,中小板、创业板的估值比一般A股公司的高一些,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市值小嘛,我认为这是合理的事情,但也不能过高;


二是机构持仓的比重,如果机构持仓某只股票比例已经很高了,那么股价再涨就难了,如果持仓比例比较低,才容易跑出黑马;


三是在行情反弹的时候,行业内估值相对比较低的公司,比较容易受到资金青睐;


四是有代表性的新公司的IPO,其定价会影响已上市的同类公司,等等。


e. 一些公司经营情况很糟糕,股价很低,这种公司往往是敏感度很高的公司。


它经营方面稍稍有改善,就可能对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同进也存在一些重组、收购和资产注入的可能性,容易成为黑马。


f. 高度关注公司的增发和回购。


g. 关注管理层激励。


公司业绩是很容易受到操控的。我们要认真研究管理层激励的具体条款。它可能会对公司的未来业绩有所指引。


还有更多,希望大家不断总结。


此外,对于一个分析师,他的中心任务是持续地系统性地寻找黑马和回避风险,我们可以做两个测试和一个评估。


第一个测试叫股价强弱测试,还有一个是好消息坏消息测试。它们的理论模型是这样的,叫内部消息泄露模型,或者叫老鼠仓模型。


比如说一个公司已经公布季度业绩了,三个月之后才会再次公布业绩。我做一个假设,这三个月里面公司没有发生重大的事情,行业方面也没有发生什么重大的事情。


那么在这3个月里,能影响股价波动的,应该只有大盘整体的走势。三个月内股价的波幅减掉股指的波幅,按道理应该是一条直线,对不对?


但是情况一般并不是这样的,往往有波动,甚至大的波动。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发生了内部消息泄露。


一些内部人,比如说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或者销售总监等,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消息就这样泄露出去了,他的亲人,或者好的朋友,或者一些关系较好的基金经理,就会不断地买进或者卖出,导致股价有所波动。


股价强弱测试:就是周期性,如一周或一月,对同一个行业里的一批个股,或者找一批最有相关性的个股,比较彼此走势的相对强弱。


如果发现某个公司股价持续相对走强或持续相对走弱,作为分析师,应该打个电话或登门拜访了解一下情况了。


第二是好消息坏消息测试:就是当公司遇上好消息或坏消息时,对它的股价表现进行打分。


例如政府出台了一个地产利空,地产公司平均跌幅在5%,但某个地产公司只跌了1%,甚至还涨了,那就给它打个很高的分数。


或者,公司公布了一个重大利空,分析师猜测应该会下跌5%,但是它只跌了1%,甚至还上涨了,那也给它打个高的分数。如果这种情况持续的话,可能是由于公司经营方面起了某些变化,那么分析师就应该关注了。


坚持运用这两个工具,因为都是可以量化的,可能有助于系统性地分析公司情况。


另外,可以进行一个分析师评级评估。有份量的分析师对公司股价走势的影响会比较大。我们要了解他们是如何估值的,主流的估值模型是怎么样的。我们要分析其平均预期,也就是所谓的市场共识。


自己研究这公司后,如果发现公司业绩比市场共识要高得多,那可能是一个好的买点;如果远低于市场的共识,那就是一个好的卖点。


另外,如果发现很多分析师高度一致看多或看空的时候,往往是好的买卖点。


小结

现在我想做一个小结。市场里有很多种投资理念,每一种都有成功的案例,都有可取之处。我所坚持的理念,和大家分享一下。说简单也很简单。


首先,分析宏观周期,每三五年就是一个经济周期。我们要耐心观察;



其次,制定十分苛刻的选股标准,耐心等候合适的买点;



最后,既然公司是无所谓估值的,我们要和市场若即若离,关注市场的情绪。



投资的境界

和做人一样,投资也是有不同境界的。巴菲特的境界很高,高山仰止,我们应该有信心见贤思齐。


有一天我看《庄子》里的《庖丁解牛》,豁然开朗,觉得我们做投资能达到的境界,原来和庖丁没有分别。


《庖丁解牛》故事很精彩。文惠君要找庖丁讲讲他是如何解牛的,为什么水平如此之高,听完之后,文惠君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庖丁说,宰牛之初,“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下刀时,“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我的理解是,任何事物都有脉络可寻,对每一个重要节点,都要认真把握,掌握其规律。


例如投资,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宏观面、波动性、公司经营、估值体系这些节点都很重要,我们要全盘考虑,发现规律。


普通屠夫宰牛,一个月就要换刀,好的屠夫宰牛,一年就要换刀,因为他们总是猛割猛砍,当然刀很容易就折了。庖丁不一样了,十九年了,一把刀没换过。


他说,“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他对骨头关节这些地方,不是一轮猛砍,而是用非常薄的刀,游走于“有间”(空隙)之中,自然游刃有余。


我的理解是,投资是件很寂寞的工作,很多时候是自己对自己心灵的拷问,会遇到很多困难,股价的涨跌,也会对我们的心灵产生很大的压力和影响。


我们要力争发现一些重大的趋势,包括宏观面的、或者公司经营层面的,在困难堆积如山的茫茫前程中寻找一条坦途,尽可能回避一些非常痛苦的选择。


垃圾堆里找黄金,非常困难;大势很不好,有些聪明人横刀立马,火中取栗搏反弹,很不容易;


巴菲特一位很有智慧的好朋沃尔夫曾教育巴菲特:“沃伦,如果你在一个黄金堆里找一根黄金做的针,那么找这根针就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可是看一看周围,到处都是拿着放大镜去寻找这根针的聪明人。


简而言之,我们要去挣一些容易挣的钱,不要去挣一些很难挣的钱。容易挣的钱呢,容易挣很多倍。很难挣的钱呢,即使我们很努力,付出非常多,但还是很难挣钱。


庖丁解牛毕,“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这种感觉太好了,有志于投资的各位,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达至庖丁的境界。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4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边的曼彻斯特》:心破了,不要麻药,自己生扛

文章






最近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气氛。


8月23日台风“天鸽”登陆,广东中山坦洲镇那个叫周荣的54岁男子用身体支撑货车被压死。有人说,人间真的好苦啊。说“贫穷最悲哀的地方,是什么都值钱,就自己的命不值钱。”有人说,真不值啊,要钱不要命。


能不能在死亡面前,别再扯上钱、阶层……不要用这么大的概念,去覆盖每一个真实的小人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因为每一个“个人”考虑不周或是被什么给遮蔽了造成的意外。人从生下来开始,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未知的风险要一步步克服,自身的缺陷要实时自知或有人告知,谈何容易。所以,人们总是说,人的成熟,是因为知道敬畏天地和生命,知道自己的无知,并不断自觉自律学习。


有时候,上天派了个比较难过的命给你,你无法拒绝。比如,你不小心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海边的曼彻斯特》足以让你哭成泪人。


自己造成的?对,酗酒。男主人公Lee,这个爱尔兰裔的美国白人蓝领,出海喝酒,在自己地下室三更半夜还在跟朋友喝酒,一个人守着壁炉看孩子们时还在喝酒……发现酒没有了,出门近一个小时买酒,回来发现,家里着火了……因为粗心和自私,他家破人亡,三个年幼的孩子葬身火海,消防员只救出了已昏厥的妻子Randi。




不开暖气是为了让头疼的妻子睡得好些,给壁炉生火是发现孩子们太冷,出门买啤酒前还特地添了柴火,但是没有加防火板,出门后二十分钟发现了这个问题,没有及时折返去解决。人生的意外,还能更真实一点吗?黑格尔说,悲剧就是善的冲突。






欧洲首批移民的登陆地,就是美国的东北部。“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个地名,1989年,为了和英国的曼彻斯特区分开,小镇更名为 " 海边的曼彻斯特 "(Manchester-by-the-Sea),位于波士顿(Boston)以北。这个故事就像冰封在那里一样,即使解冻,依然会再冻。美国血统中,德国裔最多,爱尔兰裔次之,非洲裔第三、英国裔第四……1820年代,随着第一波欧洲移民潮的到来,大批爱尔兰人和意大利人移居波士顿;从20世纪初起,爱尔兰人开始在波士顿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肯尼迪家族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爱尔兰守护神是圣帕特里克(St. Patrick),每年的3月17日是圣帕特里克节,也是爱尔兰国庆节。这个节日的传统颜色是绿色。火灾那晚,Lee穿着绿色的印着酒吧名字的卫衣。而片中的Patrick是Lee的侄子的名字。Lee的亲哥哥Joe在心脏病猝死之后在遗嘱上委托Lee作为未成年的Patrick的监护人。




一个在无限期地惩罚自己的人,一个离开故乡漂泊、禁欲沉默放逐自己的单身汉,还有能力当监护人吗?Patrick不想卖掉父亲留给他的船,因为船的名字是“Claudia Marie”,是他祖母的名字,似乎隐喻着爱尔兰的根。当年的爱尔兰人失掉了自己原来的身份,只身来到新大陆,但却并不如意,也许他们的民族基因越来越少,所以他们固守着自己爱喝酒的传统。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是世界著名的吉尼斯黑啤(Guinness)原产地,全国的大小酒吧不计其数,据说面积不过45平方公里的都柏林就有2000多家酒吧。




Lee一直在喝啤酒,一直在看“凯尔特人”比赛(注:格拉斯哥的凯尔特人队就是爱尔兰移民的球队,魔法师队徽、三叶草标志、绿色、队名,都是爱尔兰的特征)……这是一个把价值观隐藏在悲剧里的故事。悲伤,硬伤,已经发生的事绝无可能改变,历史不会终结,人们只能扛着继续前行。

他想过自杀吗?尝试了,没成功。活下去么?每一秒都在接近死亡。什么叫心永远地碎了,大抵是如此吧。美国导演处理这种文艺故事片,绝不会加入阶层和钱的因素,他就只是展现这个普通小人物的淋漓尽致甚至布满哲学和文化意义的悲伤。什么时候中国也能有这样的编剧和导演,就这样安静地刻画一个小人物,什么时候中国人就不再焦虑、害怕和高欲望了。


小人物,不再是底层人物或者自我底层化的人物,而是一个个活在自己世界里,有充分的自觉自律意识,宁愿贫穷但还表露着一种自在的光芒,即使被命运击垮,也不麻痹自己的一个个具体人。


想起来上半年杭州保姆纵火杀人案中那死去的一个母亲和三个孩子。那个爸爸(@老婆孩子在天堂)依然没有走出悲伤,笔者经常去看他的微博,他身体经常出问题去医院。九寨沟地震发生后,他还捐了不少物资。




但在面对无可挽回、无底洞似的悲伤时,他写道:

以前不知道眼泪真的可以流干,肝肠寸断也没法让眼泪稀释了,原来这样子更痛。想到孩子们曾经生活的点点滴滴,撕裂就开始蔓延全身,我的心就揪到一起,心脏顿停难以呼吸,几秒后就像从深水挣扎出水面,大吸一口气,紧接着又一遍一遍周而复始。我的余生大概就要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了。太多人劝我介入心理疏导,可我不想。我知道这样让我痛不欲生,可我不想。心理治疗最终是让我放下他们吧,我不愿意。总有一天是不是对这个痛就免疫了,那时候也能跟他们天天对话了。

看电影的时候,朋友坐旁边喃喃“一场大火要来了”。果然一分钟后,就放映了火灾场景。他没有看过影片,他说,如果他是编剧,他会这么写,除了自然灾害,也只有火灾和入室谋杀才会这么快让人家破人亡,那么多人同时死去。







这两个案例的相似点是一个父亲面对三个孩子的死去。而Lee还要背负最强的负疚感。假设我是Randi我一定也非常恨Lee,让他下地狱千遍也不足以弥补我的伤痛。但是影片中的Randi又有了新的爱人,再重新生了孩子后,她选择了谅解。美国家庭的离婚率早已超过50%,而再婚率也很高,超过75%的人会选择再婚。人与人的相互影响和重新组合,是最容易改变人生轨迹的方式。女人有时候更坚强且柔韧,她们面对艰辛痛苦,可以熬着过去,就像《二十二》里的那些老人,让人动容的是她们的平和。而有些男人,至情至性,不需要救赎,该承担什么绝不推脱,心破了不要麻醉不要康复,就这样生扛着,像个英雄。Lee,他不需要救赎。我甚至认为,即使他自己缝合好自己的内心伤口,也只是为了活下去不忘记过去。


这是一场心灵手术。他随时可以死掉,也可以这样活着,他善良得不需要被原谅。这样的人做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理解他人的悲伤如此不易,这个时候,音乐担当大任。整部《海边的曼彻斯特》的音乐,推进和展现了那些细腻的情感。让剧情不必自己大起大落,就充满冲突和紧张。弦乐和钢琴,绵长蔓延的悲伤上有时浮现出几段安静的欲语还休的叙事,让人深切地感受到男主Lee的悲伤,但音乐明确地告诉你,他不需要被拯救。此片获得了奥斯卡原创剧本奖,但没有入围配乐奖,也许因为它缺少一段鲜明的让人一耳就记住的咏叹调。也许记不住,更好。《维摩经》有天女散花的描述,天女把花撒下来,落在大阿罗汉身上就粘住了,落到大菩萨身上,粘不住就掉下来了。




卡西·阿弗莱克饰演了Lee,他阴郁的眼神、毫无平仄感的嗓音,竟然能把行尸走肉感与丰富的灵魂感整合到一起,把Lee的一切全部展现了出来。他连腰间挂上钥匙这样蓝领感十足的铲雪动作,都充满了日复一日要活下去要面对无数次重新袭来的悲伤的承担感。悲伤那么重,怎么扛?雪铲去还会再下,劳动毫无意义,但即便时间流走,也带不走无止境的思念。什么叫“不思量、自难忘”,大概这就是这样了吧。有些人并不需要宗教救赎,宗教否定了自我可能拥有的终极性。而生而为人,也许可以一个人一直扛着沉重的一生,负重前行,不要救赎。




中国现在的大文体娱乐新闻媒体产业,发展路径都依赖IP化、集中化,所有焦点都在“大人物大事件”上。等到有一天,小人物的时代到来,大家关注那些细节里的“家庭和工作”,也许就不会那么浮躁了。现在的集体意志,太过正能量和大鸡汤了,追求最美好、最圆满的人生路程和经历,太累了,太愁了。




命不可能每个人都很好。在已经呈现的命运上,自己要像个哲学家、文学家一样处理好安排好接下来的每一分钟。救不救赎,跟自己和不和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事自己扛,自己的心自己铸。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4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行今日发布公告,称近期国内通过发行代币形式包括首次代币发行(ICO)进行融资的活动大量涌现,投机炒作盛行,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严重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为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等法律法规,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准确认识代币发行融资活动的本质属性
  代币发行融资是指融资主体通过代币的违规发售、流通,向投资者筹集比特币、以太币等所谓“虚拟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有关部门将密切监测有关动态,加强与司法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工作协同,按照现行工作机制,严格执法,坚决治理市场乱象。发现涉嫌犯罪问题,将移送司法机关。
  代币发行融资中使用的代币或“虚拟货币”不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二、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
  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等安排,合理保护投资者权益,妥善处置风险。有关部门将依法严肃查处拒不停止的代币发行融资活动以及已完成的代币发行融资项目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三、加强代币融资交易平台的管理
  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任何所谓的代币融资交易平台不得从事法定货币与代币、“虚拟货币”相互之间的兑换业务,不得买卖或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代币或“虚拟货币”,不得为代币或“虚拟货币”提供定价、信息中介等服务。
  对于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代币融资交易平台,金融管理部门将提请电信主管部门依法关闭其网站平台及移动APP,提请网信部门对移动APP在应用商店做下架处置,并提请工商管理部门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
  四、各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代币发行融资交易相关的业务
  各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直接或间接为代币发行融资和“虚拟货币”提供账户开立、登记、交易、清算、结算等产品或服务,不得承保与代币和“虚拟货币”相关的保险业务或将代币和“虚拟货币”纳入保险责任范围。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发现代币发行融资交易违法违规线索的,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五、社会公众应当高度警惕代币发行融资与交易的风险隐患
  代币发行融资与交易存在多重风险,包括虚假资产风险、经营失败风险、投资炒作风险等,投资者须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希望广大投资者谨防上当受骗。
  对各类使用“币”的名称开展的非法金融活动,社会公众应当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及时举报相关违法违规线索。
  六、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
  各类金融行业组织应当做好政策解读,督促会员单位自觉抵制与代币发行融资交易及“虚拟货币”相关的非法金融活动,远离市场乱象,加强投资者教育,共同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
  附:最新行情播报
  央行发布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后,火币网报价平台的比特币人民币报价大幅跳水;超级现金Hshare(HSR)跌超50%;OmiseGo(OMG)跌20%;Lunyr(LUN)跌17%;VeChain(VEN)跌20%。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4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标题:《不妨从资产端分析中国的债务问题》
作者:丁安华,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8月15日发布的国别评估报告中,大幅提高了对近期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预计今年中国的GDP增长将达6.7%,而之前的预测是6.2%;预计2018至2020年的平均增幅将达到6.4%,而之前的估计为6%。

不过,IMF在承认近期中国经济前景增强的同时,也认为中期面临的压力在上升。隐含的意思是中国经济之所以可以实现快于预期的增长,原因是政府不愿遏制“危险”水平的债务,其结果是到2022年中国的非金融部门债务将超过GDP的290%。IMF严厉地指出,“国际经验表明,目前中国的信贷发展趋势十分危险,出现破坏性调整和/或经济增速显著放缓的风险不断上升”。

IMF所说的国际经验,是根据非金融部门债务与GDP之比判断一国债务风险的高低。这个指标我们可以称之为宏观杠杆率。IMF测算中国的宏观杠杆率2016年底为235%,其中,国企部门74%,私人企业54%,广义政府46%,地方平台18%,家庭部门18%。国际清算银行(BIS)则认为是257%,其中,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66.3%,家庭部门44.4%,政府部门杠杆率46.4%。

这些年来,政策制定者和分析人员对债务危机和系统性风险的警觉性日益提升。而债务/GDP指标作为“国际经验”很自然成为我们借鉴的东西,很少有所质疑。这是很有趣的现象,值得刨根问底细细深究。一是为什么选用这个杠杆率指标?二是它具有什么样的分析意义?三是分析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经济体,有什么要留意的地方?四是还有什么其它指标可以辅助我们看清经济杠杆率的本质?

01

国际上为什么使用债务/GDP之比来观察宏观杠杆率?

国际间通常使用债务/GDP这个数据来判断宏观杠杆率之高低,其实是别无更好的选择。

我们知道,研究微观杠杆率最好的指标是债务/资产之比,即资产负债率。对于一个经济体而言,债务数据比较容易获得,而资产数据在统计上相当困难。资产有名义价值(nominal value)和市场价值(market value)之分,在资产负债的分析意义上,后者更加重要,却几乎不可获得。

另一个原因在于,分析杠杆率的核心是政府公共债务问题。从财务角度而言,债务与收入之比并不是很好的分析指标,更应该关注资产负债关系即债务/资产之比。但这里的困难在于,对于崇尚私有产权的自由市场体系而言,政府的赤字开支几乎全部都是消费性的支出,例如医疗、教育、福利以及国防开支。换言之,在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政府举债的目的并非投资性的,没有形成可观的资产。政府债务所对应的资产端规模很小,债务的偿还主要依靠未来的税收现金流,而非资产端所产生的现金流。从这种意义上,将债务与收入相比就有其合理性。而债务与GDP相比,在微观上类似债务与收入之比。所以,从分析政府债务的角度,这一指标有其内在的道理。

还有一个小问题需要解释:为什么国际间特别关注政府债务而不是全社会债务水平呢?这就牵涉到自由经济体系下,如何认识私人部门(企业和家庭)的杠杆率。在私利与理性假设下,私人部门的杠杆率可以在市场机制中自动调节达致均衡。对私人部门而言,一个单位的负债注定是另一个单位的资产,市场理性之下无须第三者操心。因此,我们看到的海外分析几乎都是围绕政府公共债务问题,例如欧洲债务危机、美国国债上限、日本债务问题等等,无不如此。政府虽然是私利的,但不适用于理性假设,预算软约束导致借贷行为并非理智,可能会做出出格的事情来,比方说过度借贷,借钱不还。根本上,政府与市场互相矛盾,政府债务不完全是市场行为,其合理性就值得怀疑。

02

宏观杠杆率分析的学术风波:存在触发风险的临界阀值吗?

很多国际组织和研究学者试图寻找宏观杠杆率与经济增长和债务风险的关系。迄今为止,这方面的努力收效不彰。直观上,以2016年底宏观杠杆率数据,日本高达371%,加拿大为298%,法国297%,英国280%,香港374%,新加坡292%,似乎都看不到即时的债务危机风险。学术界对经济宏观杠杆率高低没有多少研究,真正关心的是政府债务问题,几年前还发生的一场学术风波。

故事是这样的。2010年初,哈佛大学的两名经济学教授莱因哈特(Carmen Reinhart)和罗格夫(Kenneth Rogoff)联名发表了名为《债务时代的增长》(Growth in a Time of Debt)的学术论文,研究公共债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他们研究了44个国家200年来的数据后发现:第一,政府债务超过GDP的90%时,经济增长的速度就会下降一个百分点;第二,对新兴市场而言,外部债务(公共和私人)超过GDP的60%时,经济增长的速度下降两个百分点;第三,对发达经济体而言,通胀与公共债务水平没有明显的关系,但对新兴市场而言,债务水平上升会导致通胀上升。这份研究报告,特别是90%和60%的两个“阀值”,迅速成为那些主张紧缩公共财政的政客和学者的理论依据。特别在当时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背景之下,紧缩公共财政成为治理危机的主要药方。

遗憾的是,他们的研究出了点故障。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博士研究生赫恩登(Thomas Herndon)在一次功课练习中发现了问题,他无法重复这些运算,更无法得出同样的结果。重复性检验证明莱因哈特和罗格夫的研究有三大缺陷:一是数据计算错误;二是方法错误,某些数据被赋予更大的权重,而另一些数据却被忽略;第三,重新计算的结果是,那个导致经济增长率骤降的阀值(90%)是不存在的。后来,克鲁格曼加入辩论,通过他的财经专栏,连续发文严厉批评莱因哈特和罗格夫所倡导的紧缩政策观点,其嬉笑怒骂的行文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笔墨官司。

这场辩论的启示在于,虽然我们大致知道过高的杠杆率是危险的,但是我们不知道究竟多高(阀值)才会引发债务危机或经济衰退。在我看来,其原因可能就在于被忽视的资产端。从微观角度看,债务与收入之比是存量(债务)与流量(收入)相比,不能完全而准确地评价债务风险。正是由于政府资产端的规模和构成不同,导致无法单独依靠债务端的宏观杠杆率指标得出具有意义的分析结论。

针对宏观杠杆率仅仅关注负债端的不足,国际组织、政策研究部门和学术界开始思考如何改善分析方法。一种尝试是引入净杠杆率作为辅助指标:即考虑政府资产对杠杆率的影响,用政府净资产除以GDP得出净杠杆率来评价公共债务的风险。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净杠杆率,对日本、挪威、瑞士等国的影响特别大,因为这些国家的资产负债表上有相当多的金融资产,甚至改变了方向(拥有正的净资产);另一些国家例如美国、意大利影响较小,它们的政府资产负债表上只有少量的金融资产,因此它们的净杠杆率和总杠杆率相近(图1)。

图1:主要国家的政府总杠杆率与净杠杆率



资料来源:National Accounts at a Glance, 2015 (OECD)。中国政府净杠杆率根据李扬等《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狭义政府净资产6.4万亿计算与当年名义GDP之比。

03

中国债务问题的关键不同在于广义政府的资产端

在分析债务的可持续性时,债务/GDP之比的缺陷在于只考虑到债务一端,而没有考虑到资产端,至少只说明了部分问题。除了一般财政收入可以用于偿还债务之外,资产收入或资产出售也可以由于偿还债务。杠杆水平高但资产负债表上有大量资产,显然比杠杆水平低但几乎没有资产要好,包含资产端信息的资产负债关系是分析债务问题的一个更加关键的视角。理解这一点对中国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现阶段债务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特性,形成规模庞大的政府和国有资产,是与国际经验所不同的地方。

我们将焦点放在广义政府部门,因为这是目前中国债务问题的关键所在(图2)。根据IMF的估算,2016年底中国广义政府部门的杠杆率为138%(国企部门74%,广义政府46%,地方平台18%),这个数据从国际经验来看显然是偏高的。然而,如果考虑广义政府资产负债的资产端,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图2: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结构



分析总债务和广义政府资产债务问题,需要高质量的国家资产负债表数据。几年前曾有四个团队对中国的国家资产负债表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一是人行金融研究所课题组,二是博源基金会组织和资助的马骏团队,三是社科院李扬教授团队,四是中国银行曹远征团队。虽然数据结论有所出入,但是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的资产负债状况。根据人行金融研究所的数据,2013年底中国广义政府净资产92.3万亿元,占当年GDP的162%,这应该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可惜的是,这项研究工作没有持续下去,缺乏高质量高频度的国民账户数据一直是我们经济分析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

在探讨中国的宏观杠杆率和债务可持续性方面,以债务/GDP之比为核心的国际经验方法是有缺陷的,尤其是针对我们这个拥有庞大国有资产的国家,这一分析框架对中国的适用性存疑,可能形成误导。我们知道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的危险性,我们也知道广义政府的资产端收益率可能正在下降,但是不能对资产端视而不见。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经济去杠杆,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将降低杠杆率政策细化到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应该说,政策制定者对当前的高杠杆问题有清醒的认识。但是,我们不应该惊慌失措,更不应该受所谓“国际经验”的绑架。中国的债务问题是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现在迫切需要的是改进统计方法,提高数据质量,尽快启动中央和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制定工作。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印钞放水这十年:我们骂个不停,财富涨个不停!





前言:

自2008年四万亿放水始,至今已有十年,期间有通货膨胀、有房价暴涨、有贫富分化……我们有时过分着眼于其负面消极影响,而忽视了其正面积极意义——这十年,无论国家经济还是个人财富都有了翻倍上涨。是的,跟自己的以前相比,我们过得更好了,前进的不是一步两步、上行的不是一两个台阶。


我们需要对印钞刺激经济、放水激发劳动、货币调控增加财富有一个再认识。

1
放水十年,社会财富涨十年


先看两张图,一张是中国GDP数额变化图,一张是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变化图:





中国GDP在2016年为74.4万亿,是印钞放水前的2008年31.9万亿的2.3倍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2016年为3.36万,是印钞放水前的2008年1.58万元的2.1倍


由图可知,我国GDP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呈现连年大幅上涨的走势,并有着几个明显的节点:1978年改革开放、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2001年加入WTO、2008年开始的货币刺激。其中广受诟病的是2008年四万亿开始的货币放水,在某些时期几乎成了全民讨伐反思的对象。


但数字却真真切切的反映出这十年中国过得并不差。2008年中国GDP为31.9万亿,2016年增长到74.4万亿,后者是前者的2.33倍;200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1.58万,2016年增长到3.36万,后者是前者的2.1倍。也就是说在国人的声讨和埋怨中,财富水平却稳步上升,这确实具有一定的反讽——一边大口吃肉,一边大声骂娘。


如果你觉得数字冰冷而又不接地气,甚至会说数字统计做假,那你可以结合自身及身边的亲友扪心自问几个问题:这十年有多少买房的,并改善了自己的居住条件?这十年有多少买车的,并改善了自己的出行条件?这十年吃穿玩乐/娱乐休闲的体验,是如何一步步提升的?


如果觉得没有对比性,那可以看看国外。这十年间,如果你有机会接触外国人,或时常出国世界旅行,或有亲友移民/留学/海外置业等,通过观察交流,你就更能感受到中国变化的天翻地覆——因为这十年间,国外很多国家的变化可以用龟速来形容。


我承认近十年中国发展延续了其一直以来的独特优势——国民的任劳任怨/吃苦勤奋而不断的创造出财富、单一种族占绝对优势就没了种族冲突内耗、世俗化的社会就少了宗教的羁绊干扰,但也得承认这十年货币放水所起的积极作用。


那印钞是如何“逼迫”全民进入一场投钱出力的创富运动中的呢?

2
印钞“逼迫”全民投钱出力创富


我们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住的房子、用的电脑、享受的医疗/教育/娱乐等等这些商品和服务都是财富,而这些财富都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



所以增加社会财富的本质就是:

1.提高劳动的数量和强度,即能让更多的人劳动或让人劳动更长的时间;
2.提高劳动的效率,即能在单位劳动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商品或服务。


这十年印钞放水,意外的让全民卷入一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劳动创富运动中。


对有钱人(准确的说是货币持有者)来说,国家就是“逼迫”他们把钱花出去——投资或者消费,以此带动经济创造就业。不花钱也可以,那国家就“强制收缴”不花钱人的财富——通过印钞放水稀释货币购买力,以铸币税的形式把钱聚集起来,由国家来投资铁路/公路/机场/桥梁等基础设施,拉动经济发展。


对普通人来说,没有钱或者钱较少,那国家就鼓励他们负债加杠杆——通过贷款买房/买车/装修/培训/旅游……提前享受生活、体验美妙的人生。是的,也因此背了一身的债。正因人人重债压身,大家才不得不拼命的工作加班/研发创新/劳动生产,而这客观上创造出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


当大家都逐渐意识到负债是对抗货币超发的有利武器,并纷纷贷款买房想躺着就能享受货币放水的红利时,国家开始了越来越严的限购/限贷,这个Bug正在被修复,其目的就是抑制被动分配存量财富,“逼迫”大家劳动创造增量财富。


欲望产生赚钱的冲动,赚钱激发劳动的热情,劳动创造出了社会财富,而这十年的中国,印钞放水就是在为劳动提供条件。国民的特性(欲望/勤劳等)、国家的特性(集权体制/国家管控力强等),让印钞放水成了财富创造的催化剂。


有人会反驳:我们确实富了,生活更好了,但我们更苦了啊。我回答是:这世界上每一个发达国家,都必须经历自我牺牲、甘愿奉献、勤劳苦干的一代人!不巧,被我们赶上了。

3
货币手段下的经济刺激接力棒


我们来看三张图,分别是:企业债务杠杆率变化图、居民债务杠杆率变化图和政府债务杠杆率变化图。


▼企业部门的负债杠杆率变化图


▼居民部门的负债杠杆率变化图


▼政府部门的负债杠杆率变化图



所谓债务杠杆率就是指债务总额跟GDP的比值、占GDP的比重。



由图可知:

企业债务杠杆率在2010年之前一直比较平缓,可在2010年有波涨幅并平稳了近3年,却在2014年后陡峭上升;

居民债务杠杆率在2008年有波快速上升,2010年至2013年缓慢攀升后,却在2013年后开始大幅升高;

政府债务杠杆率在2008年之前一直缓慢爬升,之后却突然暴增,到了2014年,竟意外的跟企业/居民的债务杠杆率出现了相反的走势——数值突然直线下跌。


不同的人对这三幅图会有不同的解读,而从货币的角度却很能反映近十年中国刺激经济的特征:2008前的近十年,中国经济是全要素驱动增长模式——资本/劳动(表现为企业和居民)的资源要素配置优化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2008年后的近十年经济却是政府/企业/居民三方轮番刺激的结果。


首先上场的是政府和居民,各地政府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城投公司/城建公司等)贷款负债加杠杆,加大铁公基等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居民同样在贷款负债加杠杆——主要是买房/买车,也因此带来了2009年的楼市火爆和2010年前后的车市行情。这就是图中显示的在2008年后政府和居民的债务杠杆率突然上升。


政府负债刺激经济终有时日,可要想经济不停增长依旧,那就得有后续力量跟上——就像接力赛一样,必须传递下一棒!于是我们看到了:从2014年始,政府杠杆率直线下降,而企业和居民杠杆率直线上升。是的,刺激经济的下一棒传到了企业和居民手里。


放水就是印钞,印钞来源于信贷,信贷就是负债加杠杆,信贷、贷款、印钞、放水、债务、加杠杆是前后一体的,是同一样东西在不同的时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的描述和表达。所谓的印钞放水刺激经济就是贷款债务刺激经济,现在是企业/居民开始加大贷款负债刺激经济的时候(表现为居民的买房/买车/借贷消费和企业加大投资),而政府开始退居二线。


这正是印钞放水激发劳动创造财富的优势体现:当经济下行时,政府扛起大旗贷款负债拉动经济,当政府动能开始衰竭时,就让企业或居民拿起接力棒。

4
比特币损害而不是保卫社会财富


劳动创造财富,货币激发劳动,而货币之所以能激发劳动就在于货币的数量可人为控制——可多可少、可大可小,根据需要适时增减。于是问题来了:黄金、白银、甚至比特币到底能不能保卫财富?答案是不能!


它们若充当货币只会损害社会整体财富,并最终损害到个人的财富。为什么呢?前文说得很清楚了——因为它们数量固定(比特币,设计时总共2100万)、或数量相对固定(金银,其开采增加数量有限),并不能人为增减数额,所以也就不能通过调控数量来刺激劳动,进而创造财富。


金银曾经作为世界各国通用的货币,可为什么最终退出了货币的历史舞台?就是因为它们的增幅太缓慢(金银的开采受储量的限制/被发现的限制/开采技术的限制),远远跟不上财富(即商品和服务)的增长,其结果就是市场中的财富很多,但财富交换的媒介(就是货币)太少,紧接着就是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带来的后果就是企业不愿意投资——当负债进行投资时,归还借贷需要卖更多的商品或服务;居民不愿消费——企业不投资不能增加就业机会就没钱消费及预期商品价格更低就进一步延后消费。而这会抑制整个社会财富的创造。


比特币之所以能保卫财富,就在于其数量有上限而不像主权国家货币一样能无限的超发,也因此其对应的社会财富(商品及服务)是相对不变的,并由此保卫了财富。这纯粹是一种刻舟求剑的一厢情愿。


它的假设前提就是错误的——社会财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能增加(经济发展向上),也可能减少(经济危机就在毁灭财富),所以总量固定的比特币对应的财富就是上下浮动的。当经济危机毁灭财富时,比特币对应的财富就在减少,个人的财富当然就在减少;总量固定的比特币会造成通货紧缩,而通货紧缩同样会阻碍劳动及财富的创造,也是在毁灭财富,手持比特币对应的个人财富当然也要减少了。


金/银/比特币都不能保卫财富,都是一场庞氏投资,也不可能再成为货币,只有可以人为控制数量的货币才能激发创造财富并保卫社会整体财富。



后记:

如果以国家实力是否强大、社会财富是否增加、个人生活是否提高等结果来论证的话,近十年的印钞放水积极作用远大于消极影响,也确实需要一个客观的评价。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管他什么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货币M2的,只要是让工作机会足够多、生活水平在提高的政策就是最好的政策。


我们就是要以结果论英雄!以结果论成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年前狠下心贷款买房的人,现在过得怎么样?






时间:2017年09月01日 08:48:47 中财网




  10年前,上海浦东一套房或许只要150万,可在10年后的2017年,已经达到了1100万,换句话说,如果当初你选择了买房,那你的财富便每个月增值7万多。可是,时光无法倒流,即便是给个机会,当年的你也未必有勇气买房。

  十年之间,北上广深的房价涨幅跑赢了收入和房租。为什么一线城市的房价超越了普通人的承受范围,却依旧有人在买房?
  现在不买,以后疯涨了更加买不起了;即使现在当了高位接盘侠,十年之后再回首,当年的房价还是低谷,房子早买就是赚到。这是大多数人十年前选择买房的心路历程。

  1
  十年间,一线城市的房价发生了什么变化?
  市场自我调节,房子供不应求,价格高涨
  中国加入WTO,国际资本蜂拥中国抢占市场,众多跨国企业在华建厂,以及本土民族工业的崛起,大量劳动人口挤满北上广。一线城市占据了资源优势,大量人口的涌入,就有了对房子的渴求。十年前的中国已取消福利分房,楼市开发进入市场自由竞争,人多房少,物以稀为贵,住房需求暴涨,房价被推高。

  货币超发,房产成了财富保值的坚挺后盾
  十年前,逐年增高的超发货币引发货币贬值,老百姓担心财富缩水,私人资金可投资的项目不多,大概有理财,股票,房产等几个渠道,炒股是有门槛的高智商投资,理财收益不稳定,唯有房产是傻瓜闭着眼睛都会做的投资。尽管十年间楼市有过短暂下跌回调,站在十年的历史长河来看,房子的投资回报率还算稳健,甚至出现了靠炒房赚钱的投资客。

  国际热钱涌入中国,人民币升值,外资抢滩楼市红利
  中国走向全球市场之后,外汇储备增多,人民币升值,国际热钱通过投资人民币资产(比如:房地产)获利。当时中国股市还太年轻,尚不健全,投资还需要勇气。

  与此同时,在当时中国资产荒背景下,中国的制造业多以低端制造为主,出口到国际市场,挣得都是血汗钱,还不如开发一个楼盘挣得多。十年之间,许多央企也涉足楼市,主业低迷,楼市利润来凑,投资房地产被认为是资金获利和避险的好去处。

  数据显示,2016年银行新增贷款大头都给了房贷,制造业萎靡了,如今在一招比一招狠的重磅楼市调控之下,银行也知趣地收紧房贷了。但房地产在银行眼中仍然是基础的优质资产,银行理财更是为其做嫁衣。

  中国推动城镇化,农民进城买房,在读学生也加入买房大军
  随着外资涌入中国以及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工业代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比如富士康在东莞的工厂,曾招纳过上万的流水线工人,还将触角深入到中国内地,建立很多分工厂。进城务工的农民用辛勤的汗水建设了一个又一个城市,也会想在城市买房安家,进而激发住房需求。曾经,沈阳一度为了鼓励农民工进城买房,还推出了零首付的优惠。

  高考之后,是否要去读书的城市买房成了热门话题。随着一线城市房价高涨,如今在一线城市买房的门槛越来越高,完全靠自己的能力(不需要家里帮忙出资),首次置业时间都在30岁之后。有人调侃,人生不止有诗和远方,还有买房。尚无经济能力的大学生买房最大的障碍是什么?网上总结为家里不给钱或者家里没有钱,归根到底,钱才是买房的关键因素。

  曾经有功成名就的人物劝说年轻人,别在读书的时候想买房,应该将大好的青春年华用来学习和提升自己,未来靠自己的能力去创业。买房和创业永远是一场博弈,不如让年轻有年轻的模样,其他功利的事情,顺其自然。

  当社会上升的通道被打开,房价也迎来上涨的十年
  随着经济发展,高等教育已变平民教育,人口频繁涌向大城市寻找机会,社会有了向上流动的通道,买房需求被激发,拉动了楼市的上涨。

  每年,大量的毕业生留在一线城市工作,主要是就业机会多,这是现实。十年前买房的那波年轻人如果足够努力,也许差不多能混迹中产阶层了;十年前没有在一线城市买房的年轻人,很多体验过大城市的奋斗岁月后,回到家乡或者去了二线城市,过上了有车有房,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安宁生活,他们会反问在一线城市买房的年轻人:难道不在一线城市CBD的房子就不叫房子吗?
  2
  十年前选择了买房, 十年后会发生什么?
  如果很多年前,你有幸在上海,让时光回到2007年,以150万的总价(可以贷款)买了上海浦东的房子,2017年以1100万成交。十年之间,涨价了950万。我们来计算一下你的赚钱速度:
  这套房子一年涨95万,一个月涨79166元,每一天涨:2638元。每小时涨:110元,平均每分钟涨:1.83元。所以即便你在睡梦中,这套房子还是以每分钟1.83元的速度在增值,比把钱放在余额宝里都强多了。十年前又没有限购,如果你有勇气买下三五套,真等于买了一台印钞机,毕竟在上海一个月能挣7万的人还是凤毛麟角。

  时势造英雄,无数人在高房价的重压之下感叹:如果时光倒流十年,我们肯定会囤一大波房子。可是,时光无法倒流,即便是给个机会,当年的你也未必有勇气买房。

  因为很多人没想明白,十年前买房与十年后买房的区别:
  十年前买房,上海房价大概1万一平米,你的月薪才3千,咬咬牙买了房,即使是十年之后,你当年的房子价格会永远停留在1万一平米,而你的月薪会达到1万以上,供房毫无压力。

  十年后买房,上海的房价5万一平米,你的月薪就算高达2万,连凑齐首付都困难,买房压力山大,有人黯然神伤离开一线城市。

  十年之间,楼市如同一场精彩的大戏,或许没有真正的赢家。

  3
  未来三年,应该卖掉所有“投资性房产”吗?
  最近,经济学家金岩石多次发出这样的投资建议:未来三年,卖掉所有投资性房产!

  从公开资料看,金岩石的逻辑大致是这样的:??
  中国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人口和土地错配,未来人口将集中在几大城市圈,一些地区将接近于无人区,这些无人区的房产还以资产抵押在银行,银行坏账短期还没有浮出水面。但这些鬼城、鬼区不断曝光,风险就不不断暴露,金融海啸可能会拔地而起,北上深的豪宅价格或将一夜腰斩。

  所以未来三年,卖掉所有投资性房产,不问价格。

  对于家庭资产配置,金岩石建议,弃房、持股、全球化,家庭财富的配置从房地产未来五年转向全球配置,证券投资主导。

  说实话,对于一切简单粗暴、过于肯定的投资建议,我都会产生天生的反感,在心里嘀咕一句:骗子吧。

  要知道,金岩石此前一直是楼市的死多头,你百度一下“金岩石+30万”,就可以发现他的很多名句。比如在北京演讲,他会说“北京房价卖不到每平30万是开发商的耻辱”;在深圳演讲,他又会说“深圳前海房价涨不到每平米30万是开发商耻辱”。

  但似乎在一夜之间,他转向了。有媒体使用的标题是,他“投降了”。

  金融风暴和中国房价的关系,金岩石也没有弄明白。其实,绝大多数谈论中国楼市的人都没有弄明白。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整理一个表格,带着大家回顾一下2000年以来中国房价的演变历史。



  从上面表格可以看出,2000年至今中国楼市经历了3个降息周期和2个加息周期。亚洲金融风暴全面爆发之后,中国曾陷入了几年通缩,所以不断降息。当时中国增长模式仍然是“制造业+出口”,2002年之后逐步向“城镇化+房地产”转移。

  2004年,中国房价出现第一次大幅上涨。这轮上涨,是此前亚洲金融风暴带来的“挑战—应战”激发的。期间经历多次降息,以及M2的中高速增长,2013年M2增速达到了19.6%。

  2005年和2007年房价上涨也很快,这时候加息周期已经启动,但M2增长仍然偏快,中国出现了第一轮全民炒房潮。

  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的爆发,让中国的炒房游戏戛然而止,当年房价出现了2%的跌幅,非常罕见。当时沿海地区经济断崖式下滑,大量农民工失业。接下来的“桥段”大家都熟悉,“四万亿”来了,央行大放水,2009年M2增速达到了令人震惊的27.7%,2008年央行4次降息,其中一次的降息力度就是平时的4倍。

  于是,2009年中国房价出现了暴涨,官方的统计数据是上涨了24.7%。2010年,M2增速仍然达到了19.7%,推动房价继续上涨。

  由于放水过猛,2010年到2011年,国家开始调控。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出台了限购限贷政策,全面收紧了房贷。发明了不给开发商预售证的调控方式。但房价在巨大惯性作用下,仍然在2012年到2013年出现了较大涨幅。真正管住房价,已经是2014年,那时新一轮降息周期已经开始。

  接下来,就是这一轮房地产政策牛市。基本情节是一样的:经济下滑压力巨大,为了保就业,降息、降准、刺激房地产市场,放松限购限贷,然后楼市大涨。这一轮大涨从深圳率先开始,最终在2016年出现了全国性上涨。从2016年9月30日开始,政策再次逆转,收紧限购、限贷。从官方数据看,2015年和2016年房价只上涨了9.1%和11.3%。但事实上,这一轮上涨肯定超过了2009年的大救市。

  回顾这16年的历史,是想告诉金岩石们:金融风暴、经济严重下滑,不仅不会造***民币计价模式下的房价大跌,反而是房价上涨的契机。

  2000年以来三轮房地产大涨,分别跟亚洲金融风暴、全球金融危机和2014年到2015年的经济下行压力有关。

  在中国城镇化见顶之前,希望通过经济危机来让中国房价在“人民币计价模式下”暴跌,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且恰恰相反,经济一不行,房价必须雄起。至于2008年那种暴跌,反而成为抄底的千载良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证监会副主席聊监管新要求:不信投行人员看不出忽悠






时间:2017年09月05日 09:30:42 中财网




  上周,证监会组织《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培训会。

  会议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二是讲解《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另外就是布置下半年的工作,迎接党的十九大大胜利召开。

  出席会议的代表有:中国证监会党委委员,副书记李超,中国证监会机构部,债券部,私募部,北京证监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全国股转系统公司,证券基金业协会的有关领导和同志,在京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和合规负责人,其他的证监局,上海深圳交易所的领导同志,以及其他证券基金公司的领导和同志,董事长总经理和合规负责人,通过视频方式参与当天会议。

  会议上,李超发表主题讲话,解读了全国金融会议对于证券基金行业发展提出的要求,梳理了行业存在的几大风险现状和相关监管新规,同时脱稿透露信息:“开会之前,我晚来了几分钟,就是在签流动性的管理规定。”

  讲话全文如下:
  今天的会议主要内容就是合规,合规为什么现在非常重要也应该是有共识的。当然合规问题实际在我们行业中间的状况怎么样,应该说大家心里还是有数的。包括从以往的状况看,合规在相当一部分机构的管控、业务中间的地位是不高的。更多地有不少还是停留在口头上的、书面上的,实际的重视程度实际的效果应该是不够的。考虑到我们前期出台的《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这也是经历了反复的讨论,斟酌,所以这次会议也是针对这个合规管理办法做一次系统的培训。

  这次之所以召开这么大规模这么大范围的这个会议,强调合规的重要性。各家机构千万不要认为把合规做好了是要证监会高兴,不是这样的,合规工作对于我们行业整体的长期发展意义非常重大。一定要打消,合规是给证监会做的这个念头。行业要想走得长走得远,提高核心竞争力,合规问题必须重视,必须上层次上台阶。

  首先我还是跟大家一起整体回顾一下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今天参加的部分机构直接参加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这在以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不常见。当然不是说所有的机构我们都参加了,这次的金融工作会议是相当重要的,我相信直接参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同志是有深刻体会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金融改革等方面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金融工作的各项工作作出了充分的肯定,同时站在历史的高度充分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金融体系,怎样建设好这样子的金融体系等重大问题。全面分析了我国金融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包括风险。明确提出了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这四个重要元素。明确提出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这三项重要任务。所以我们行业要充分领会这次会议精神,特别是要高度理解深入领会资本市场在今后一个时期,机构转型,金融改革等一些战略性的问题。要知道机构能做什么,需要做什么。要用专业的服务和更加多元的产品,落实好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深化改革这三项重大任务。这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当前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八个方面的风险,实际上这些对照我们的行业都是有所体现,所以我们要学习好、贯彻好,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

  这次金融会议对金融机构做了专门的论述和要求,同时提出了金融机构对防控风险的主体责任。所以我们要全面领悟落实金融工作会议。同时对监管的条件做了提前的布局,采取了些措施,到包括整治私募资管项目,子公司的无序扩张,切实守住了文化底线,我们这个阶段应该采取的措施,工作方向,也契合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说我们的加杠杆去通道,从去年我们就开始做这样子的事情。

  整体杠杆水平全面下降,截至今年6月底,分级基金业务管理指引实施前一个交易日下降了31%,截至6月底偏股型的结构化,资管产品规模一万亿,较2015年年底降低了22%。杠杆率1.94倍,也下降了20%,战略性资管产品的融资杠杆也从15年底的1.32倍,下降到了1.2以上。二级机构自身两融的杠杆率有所下降,融资杠杆也比2016年年底下降了百分之十几,两融的余额基本上稳定在9000亿左右,比2015年高峰时期的2万多亿相比,相差幅度很大。另外通道业务去年反复提到的,可能一开始机构还不理解,也不是真的支持,应该说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通道业务在今年已经出现了拐点,由增到减,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现象。

  表现二,经济乱象得到了初步的遏制,牌照的操作情况得到了及时的制止,这里既有销售机构的开展,咨询机构的开展,也有我们个别的证券公司,由于过去的政策要求把拆分出来的牌照进行纳入,过去我在其他的会议上也提到过这件事情。牌照不是想拍就可以拍的,这是我们行业在基本的合规的规矩上要讲究。还有出租牌照或者变相出租牌照,要我判断,或者你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人才来做这项业务,那牌照需要收回,还要靠出租牌照赚点钱,那样对股东的资质的要求宽松,那岂不是都可以设证券公司了,大家都拿证券公司牌照租不就可以了吗?还有相关子公司架构有所下降,去年我们针对行业乱设子公司、孙公司,乱拓张业务的现象出台了相关的规定,这里就不细说了。6月底行业全部78家去整改的证券公司,频繁按照规范要求制定并报送了整改方案,其中48家已经基本完成了组织架构的调整,11家已经完成了制度体系建设和合规风控人员的工作。

  三是资金池得到有效控制,证券公司具有资金池大集合产品的规模已经控制在6000亿以下。如广发证券,在我们行业中做大集合是比较有名气的。规模已经从1300多亿下降到1100多亿,虽然成效显著,那还不够。去年我们明确提了不能做资金池业务,八条底线明确提出不能做资金池的业务。资金池业务的危害绝对不能小看,这是以往金融发展中血的教训,千万不要以为资金池业务风险可控,就认为资金池业务可以做,这个概念就不对。限制资金池业务过程中,希望有一个过程,过去实践的时间很长,也到了一定的规模。行业涉及到这方面业务的机构,自己要清楚。我记得前一阶段市场上有一些传说,对大集合以及类资金池业务有所规定一些问题,议论纷纷,希望这都是舆论界市场上跟我们不沾边的说的,希望不是从我们机构这里说出来的,如果我们对金融,对他的规律、本质真正有认识的话,应该机构自身就意识到不能做这项业务,而不是监管部门三令五申反复提醒限制不能做;
  第三方面表现是合规风控能力有所提升,资本实力得到了新的提升,六月底证券公司的净资本已经达到了1.5万亿,基金公司子公司一部分已经得到了增资。风控体系逐步完善,证券公司按照去年发布的风控办法,在首席风险官、人才、制度、信息系统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11家规模较大的证券公司积极参与并表监控试点,逐步实现风控体系的全覆盖。整个行业合规经营的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高管层对合规的认识更为深刻,行业普遍对合规从高层做起,全员合规这方面的理解的认识加深,合规审慎经营理念有所体现,有的公司主动压缩,合规方面的瑕疵,风险方面有问题的业务。

  社会责任方面也有新的进展,包括扶贫,前几天证券业协会在宁夏召开了座谈会,交流行业各证券公司在扶贫方面作出的贡献,基金业协会也召开了会议。应该说我们行业在扶贫方面做的还是有声有色的,这也是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证券公司针对贫困地区的IPO已经有了几家,另外还有13家证券公司发行绿色债等规模达到了数百亿。虽然起步难,赚不到钱,但是确实是对经济发展、创新战略是有益的。积极参与投资者交易基金建设,在特殊的时点对稳定市场方面起到积极地作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整个行业合规的问题。风控合规结合起来讲,两者有很大联系,也有不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到了八个方面的金融风险。对此我们行业都要去学习,我们行业对具体的风险要梳理一下。

  第一是部分机构的资本金风险比较大,股票质押业务规模持续攀升,已经超过6.5万亿,其中证券公司自有资金出资超过7000亿,保本类、类资金池规模为2800亿和5800亿。存在潜在的刚性兑付压力。基金子公司,按照新的规定,净资本缺口很大。同时基金子公司项目出现风险的数量越来越多,延期兑付项目已经超过了200个,偿付风险仍然比较大。去年在限制基金子公司业务过程中,实际上我们监管部门压力很大,当时的基金子公司是赚钱,有的项目的业务风险还没有暴露。整个基金子公司风险项目从数量上来讲还是还是个位数,所以不仅基金子公司不理解不支持,母公司也不欢迎,认为证监会瞎操心,但是事实证明幸亏我们控制早,否则子公司的风险要按照以往的势头发展下去,不仅子公司会毁灭,母公司也会被拖下去。

  第二是资管产品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仍需关注。货币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五万亿,金融机构持有比例份额比较高。去年12月货币市场基金已经出现了不小的流动性风险,这个事件发生了之后,部分机构确实是在反思在调整在加强改进流动性管理,但还有机构完全没有吸取教训。忽视了货币市场基金自身就存在的重大的流动性压力。今年上半年货币市场基金,仍然比较快速增长,尤其七月份就增加了7000多个亿。虽然说目前市场环境、资金环境下,问题不大,但是货币市场基金自身的结构、规律,决定了市场风吹草动,特别是出现特殊情形下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巨大。我们总说学国外的经验,国外的教训也得学。不能光学人家“单骑闯关”辉煌的时候,那些“走麦城”的经验也得学,这都是血的教训。包括美国在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规律,那些预料的风险,包括相关的规定、监管,如何改进等。不仅监管机构要学,各机构自己也要学,否则货币基金出现流动性风险的时候,我们可能引发系统性问题。那时候对我们整个行业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开会之前,我晚来了几分钟,就是在签流动性的管理规定。提前跟大家说一下,因为这个规定前期在行业内,各方面反复征求意见、反复讨论,已经持续了几个月了。应该说大部分大家都能达成共识,只有在极个别问题大家认识还稍有出入,但总体上问题不大。这个规定目的就是要管控货币基金可能的潜在的流动性隐患。从单个机构来讲,问题不大,而且对投资的期限、品种等方面我们把控的好,流动性准备的充分,但是从我们的视角看,就是看整个市场货币基金,看全方位而且货币市场基金出了问题结果极容易传染,就像流感的病毒威力极大。同时呢,有个别货币基金,规模巨大,不用点名大家都知道是谁,你这个规模已经超过了比较大的银行的个人收益。对此,不仅要适用普遍的流动性管理规定,为此对你还得适用特别规定,为什么呢,因为你太大了。别的规模小的,不一定对整个行业构成不大的影响,但是你要有点闪失,你一家也能构成系统性的事情。所以呢对系统重要性的机构,要特别的严格遵守要求。机构本身要高度关注自己的流动性风险,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千万不能抱侥幸心理。此外,固定收益资管产品在市场里超过10万亿,里面的低等级的占有比较大,这方面流动性压力也不小。

  三是去杠杆、降通道的压力仍然存在,也初步遏制住了增量,也在下降,整体讲市场的杠杆比通道业务更多。从统计的数据看,资管方面通道业务规模比较大,三分之二,比三分之二还强。去年就提出压缩通道业务,一方面通道业务本身就有风险,千万不要说通道业务没风险,那是因为过去,大家都在大跃进的时候,钱满大街都是,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都认为通道业务两头在外,,合同在那摆着,没什么问题。事实证明呢?真没风险吗?有风险,特别是在我们还承担一定管理人的职责的情况下,怎么可能不承担风险。

  四是内控不严,违规经营问题仍然严重,有些机构监控不力,放任投资者异常交易,有的机构人员违规销售代客理财飞单问题。这几年银行飞单就没杜绝过,为什么银行的飞单大家都清楚呢,量大,10亿八亿甚至几十亿。但不是说我们证券基金行业没有这种情况,也有,去年就有一家,今年也有。充分暴露了内部管控上存在问题。此外,非常重要的行业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还不够。自身要明确认识。比如,对券商来讲,非常重要的投行业务,我们的尽职履责还不到位。包括IPO、增发、发债,等等,随处可见。

  日常生活中,社会交往中,我们在座的所有的同志,也都会憎恨假冒伪劣。但我们不能总对别人的假冒伪劣气愤,自己却造假。投行到底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我们履职尽责了没,应该发现的是否发现了。更别说有的人员配合造假。我就不相信我们这么有经验的投行人员就看不出忽悠?那你还干这个呢?还跟着一起忽悠?投行是怎么管控的,项目的决策呢?我们资管业务的主动管理,深度广度不够。合规风控水平不高,基础合规制度不健全,合规管理整体宽松,部分部门风控存在盲区,比如投行。子公司没有纳入监测范围。我们有些机构的部分业务实际上是独立王国,所有应该外部有约束,全都放在业务内。这不就是承包吗?有的更过分,就是大包干。把改革开放初期的有句话学的这么快,这方面不学国际经验了?这时候不学特色了。大包干,赚的钱70%都在这,这种机制怎么可能不出问题?再好的人,放在那个机制里头,大概也会出事,诱惑太大,刺激太强了。做一两单,一辈子衣食无忧了,拿到钱是第一的,项目好不好那都没关系。公司高层怎么能纵容这么干?还是公司高层自身就没有创业感在,自身就是短期经营,一进三年,捞足走人,会不会是这样?希望不是。说到底啊,我们这个行业,合规风控实质上是比较差的,也不怕自曝家丑。合规风控说白了更多的是部门间的监管。但是我不是说的全部,部分机构的这几年风控合规的水平还是有很大的提高。

  我说的这些不一定有人都信,这都是我实实在在接触的。我们知道交易得有人管理吧,我们机构出了事一看,还真没有外部管理,什么人都能做,什么人都敢做。这就是我们的真实水平。而且不是一家,话说出来丢人那。金融机构稍微有常识的人,上了大街就敢找不认识的人借钱吗?那怎么公司的钱你就敢呢?这不该有个基本的了解吗?更别说我们金融机构了,天然的就应该在风险管理上要高度重视行业这块。更别说我们,为了打开业务,有的公司打着大旗,甩出去,每年给我交多少钱就行。这种高管太好做了,要知道行业这个状况,我也不当证监会主席了,我也弄个高管玩玩,玩个三年五年,啥钱都有。太简单了,不需要本事啊,没干过的也能干。既要肯定大家的成绩,同时也说到问题,确实也面临很多合规风控方面基础薄弱,重视不够的问题。我们再强调一点,合规风控不是做给证监会的,不是给证监会看的,更不是讨证监会高兴的。

  这是各家机构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不是全部,但是重要部分。连这个都做不好,天天说创新,我怎么放心,怎么踏实让你创呢?

  我们贯彻落实好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在工作实践上,要把握好几个方面的关系,今天参加会议的不仅有行业机构的,各证监局的部门。行业利益和全局利益有关系,行业利益能促成大局,服务全局。行业利益不能损害全局利益。我们过去是发展壮大我们行业,贪多求快,业务扩张没有底线,没有边界。看似捞到了一些快钱,看似跑到别人家的地盘上刨了点食,但是对全局是不利的。甚至是对合规方面干扰,扰乱政府监管体系。

  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当然考虑行业的利益,但是我们行业利益要放在全局利益之中考虑。实质上,证券基金行业按照这次金融会议要求,围绕资本市场如何服务好实体经济,发展做强主业务。金融市场发挥什么作用。切实加强行业核心竞争力。非主业该收的收,该压缩的压缩,特别不靠谱的业务该停的停。在中央制定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文件中,切实做好金融市场的工作。

  二是股票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关系,资本市场内涵非常丰富,但是不能说提资本市场就和证监会划等号,也不是这个概念。还有些资本市场的业务并不是证监会。按照常规意义上,资本市场说的多的是这个,但实际上还有债券市场、衍生品、场外市场。都是金融的组成部分。过去我们行业,包括监管部门,在这方面是存在比较牢固的股票思维。一说资本市场就是股票,除了股票还是股票。在这种惯性思维下,视野不够开,思维不够活,研究的不够,自身的开发也不够,带来了合规风控的问题,债券屡屡出事,跟这个也有关系。我们有些机构对债券,高管层不是太清楚,就让团队干去。高管不清楚,不知道怎么管理。这种思维造成我们行业和基金行业,对实体经济的工具不够。资本市场的深度广度都受到了限制。希望我们监管部门在这方面开阔思路,行业机构在这方面也不要只盯着股票,业务不仅仅只有股票,还有其他的。

  第三,处理好个体与信用的关系。以往我们关注机构个体关系,监管部门基本思维来讲,机构出事就警告。不能说错,但是很大问题。金融行业必然的带着很强的管理性,有些机构自身出风险,还把风险释放出去,释放出去的风险,有些可能是合理的,共同如何去判断这个风险,怎么分配。也有一些释放出去的风险,不管别人死活的。这一放,要完蛋,会造成市场的大风险。比如说,2015年异常波动,我们两融的突飞猛进,对我们机构来讲风险不大,因为都是从上压着你,大不了把股票一平就行了,问题不大。至于外面接的什么homrs系统等各种系统接到我这,出了问题都是他们的事,我不用花真金白银的。

  所以对我们机构个体来讲,风险是控住了,但你这种行为是把风险释放到整个市场,最后市场出了大问题,还比如,投行业务没有勤勉尽责,造出假产品,你把钱赚走了,风险留给了市场,留给了投资者。交易业务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你作为经纪商,对你的客户要有基本的了解,对他的信用要有基本的约束,过去在这方面我们基本不做。过去我们只管自己赚钱,管它市场,扰乱市场。所以从监管的角度来讲,不仅要关注机构个体的影响,同时也要关注市场风险溢出对系统的影响,对机构来讲,千万不要想着我把风险传给别人,就没事了。你要考虑你的业务拓展方面对市场、对整个系统是怎么影响。说穿了就一点,不能只顾自己而损害别人、损害市场。

  第四,认清机构自身责任和监管责任的关系。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来,金融机构是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而且是主体责任人,我说的不一定是原话,是这个意思。当然对监管部门来讲,监管的第一要务是监管,第二重要任务还是监管,第三重要任务还是监管。这当然是我们的主业,也是我们的责任。但同时,我们券商、基金公司等等一定要清楚你们是主体责任人,稳定行业,增加自我约束的意识、能力,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全员合规,全面合规的制度安排,自我纠偏、自我纠错,切实承担主体责任。

  第五,处理好个案的表象和内生机制的关系。过去监管部门也比较重视,出了问题,解决个案,核查也好,立案也好,就案子说案子,但是,我们对出现这些风险案子背后潜藏的机制问题重视不够。比如说,投行业务,为什么那么多假的,不靠谱的,过去个案例子很多,过去基本就事说事,背后什么样的机制才产生这么多问题,没人重视。过去就一个人说了算,没有约束,质控也好,风控也好,决策也好,全部在一个团队事业部搞定,完全凭这个团队的良心,赌这个团队有良心,赌不好就是不尽责,甚至是造假。从监管部门的角度,不仅要关注个案个体风险,同时要更加关注这些问题背后的机制问题,要看看这个机构是不是健全,是不是到位,是不是玩真的还是仅挂在墙上。我见了重庆市的领导,谈到他的地方的一个券商,去年投行方面连续出事,同样的事情再三再四,这背后是机制问题,监管不到位,相关机构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不断改进,对我们机构来讲,出了事不可怕,但可怕的是我们自己不操心背后的机制不健全。

  我们也比较重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更加重视背后的机制,对我们机构来讲,出了事了不可怕,但可怕的是我们自己操心背后的机制。这很可怕,刚刚讲的最后一个方面的问题,切实提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1.完善合规风控体系,自我约束的机制,着力抓好合规新规定的落实,加快组建完善合规管理制度,实现合规管理的全覆盖。清晰界定董事会、监事会、高管人员合规负责人的合规管理职责,严格选任合规负责人,切实保障其独立性、权威性、知情权和薪酬待遇。我知道《合规办法》颁布之后,我也听到了不同的意见,包括对合规负责人的合规用人权限、薪酬待遇方面的一些安排。我知道个别的安排行业内可能认为你们伸的手太长了,本来是我们自己的定的事,结果怎么监管部门有一些硬性的规定。国际上好像也不是这么玩儿的,怎么您李某人就这么玩。我说啊我也没有办法,因为合规的基础太薄弱,大家普遍不遵守,我也不想把手伸那么长,我手伸长了你们又不给我工钱,但话说回来,在中国,在现阶段为了尽快提升我们的合规水平、合规能力,有些事情必须得做。当然了我们赋予合规负责人、合规部门这样一个权限、待遇,目的是切实屡责。最终目的也是能够保障机构的健康发展,目的还是这个目的。

  2.认真贯彻执行风控指标规则,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3.不断完善发展实力机构,加强公司股东资格和行政管控,确保权属清晰,不得存在违规代批,违法行为。过去我们的风险管理的一些规定不够清晰,同时呢也有个别的钻空子。有些要求虽然不是规定,清晰到多大程度,但是原则是有的。我们确实有一些通过代持、绕弯子然后进行实际控制,突破规定,甚至违法。所以今后机构的股权,机构部正在出台相应的规定,要严格起来。只要你是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股东资质的,以后你光明正大的给我披露出来,该赚钱的你赚钱,不能再偷偷摸摸的躲躲藏藏的干那个违法的事情了。新的规定出来以后,各家机构对于股东,特别的是实际控制人必须如实向监管部门报告。如果今后再发现报告的和你真实的实际控制人是两样的话,我们将按照证监会的法规相关的要求限制股东权利。这不是吓唬大家,有些之所以绕来绕去做,实际上说把我们这些情况当作一个资格运作的平台,危险很大,潜藏的风险也很大,这就是行业的毒瘤,所以这种现象不仅是行业监管的不允许,我们行业的各家机构也要有维护行业利益的意识。不仅自己不能做,发现别人做了也要制止、检举。

  4.着力回归本元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要立足于证券机构的职能定位,做强做优投行业务,完善投行的内控体系,提高执业水平。

  5.立足脱虚向实,推动资管业务发展,消化心理债券通道业务规模,提高主动化盈利能力,支持大家做资管,但是要做真正的资管业务。

  6.立足居民的长期投资需求深化金融产品服务。实行差异化,价格清晰的产品。再就是养老金、公积金,加大PPP资产证券化等等,实际上我们这个时期对于券商也好金融公司也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务院金融工作会议也讲了,投行是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的。比如房地产有十几个城市在试点租房问题,我们券商可以深入做一些研究,跟踪,那么呢我认为是大文章可做,只租不卖,对于开发商来讲自己恐怕就有问题了,那我们投行在中间做什么呢,一个是资产证券化等等。我们这个创新啊,业务发展啊完全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很好的机会。不是说我们服务实体经济就不让大家赚钱了,利益都让给实体经济了,要有机的发挥职能,附近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我们自身也要做到有效的发展。

  7.再一个问题是加强风险防范,包括杠杆方面的问题,包括吸钱之后的业务问题。还有我们这个机构自身的组织体系比较庞杂比较混乱,什么都敢干,子子孙孙后都分不清了,一定要与防控能力相匹配,一定要能够聚焦主页,要补缺口包括我们的合规方面的、风控方面的这个缺口要补上。同时要重视主体利益规范。实际上最近呢风险在陆陆续续的暴露,应该要给予新的重视。要着重防范流动性风险,还有就是加大对债券风险的防控,不仅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债券业务对我们这个行业大部分机构而言是新业务。个别的机构在银行间通道一些业务,这方面的一些人才储备,多数的机构在债券业务方面是能力不足的。所以债券的承销、交易等等方面希望我们各位机构的高管层花点功夫。各机构强化内核管控、切实的防范违规的代持、强化底线意识严谨通过行贿、变相行贿达成目的。我们过去有个习惯性的错误,搁到现在还能不能干。可不能十年前这么干现在我还这么干,他不一样了。严禁通过违规代持过券倒券、低买高卖的方式进行利益输送所以这方面的问题很多。

  8.建立社会责任,加大投资者权益保护力度。实际上各家机构平常讲社会责任,实际上我们最大的社会责任是本职工作。投行业务切实做好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把我们的客户、投资者合法的权益保护好也是我们的社会责任。同时十九大今年也讲召开,希望各个机构提高大局意识、担当意识不能成为市场的不稳定因素,市场是我们大家的不是证监会一家的。加强对于研报的管理,不要说一些不沾边的危言耸听的一些东西,同时要要进行化解一些矛盾纠纷。

  9.强化行业的党员建设,这次金融内核会也就是加强党对金融领域的集中统一领导,提除对金融机构的以下要求,所以在国有控股的金融机构里面,党组织的作用要按照群众工作会的要求要明确、要履行。对于非国有的公司也要把党建工作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给予有必要的条件和支持。我讲的最后的一个问题是就是全面监管问题,实际上我们年终监管工作座谈会做了全面的布置和论述,这个我就不再重复了。下一步一定要完善监管规则体系,现在若干的工作规则正在征求意见之中,相应的机构应该积极参与到讨论和征求意见之中使得我们的办法更加的适格。

  10.加强会员监测,提高会员能力,做好压力测试一定要做成真的,不要凑几个数做成假测试那就失去意义了。势必加强对资产管理、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回购、债券交易等重点领域的监测。及时总结这些案件的经验教训,加强机构监管综合信息系统的建设。

  11.加大现场检查力度,监视问题导向在现场检查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个案、表象,更要关注最后的基准,机构是不是最后是建立了,是不是落到实处了。没有的要尽快督促机构落到实处。

  12.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触碰监管底线的行为,坚决采取有效措施,不姑息迁就,不怕事不能手软,我们的目的是达到公开透明、公开竞争、高效有序的行业发展环境,所以我们容忍那么多乌七八糟的事,实际上这个行业,那就不是竞优,那就是竞劣了,那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是不利的、有害的。同时,我们对各家机构的高管,我也衷心的希望大家,在其位理其政,真正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我知道我们的高管来源和构成比较复杂,这个是中国特色,有根本过去没干过这行的,这都不怕,但就怕你不学习,过去不精,但这干几年之后仍然不精,那你就是祸害这个行业,你这个高管能力很强,但也有部分高管能力、水准确实不敢恭维,希望大家既然在这个位置,收入还不错,那你就珍惜这个位置,同时对得起这个位置。推动行业的稳健发展,继续深入推进改革,进一步推动、支持合法的股权激励制度的试点,不断丰富金融产品的体系。

  要稳步扩大创业开发,大家都知道国务院前一段时间对于开放提出了新的意见。对于证券基金行业,我们要按照总体部署,采取一定的措施,这个是可控的。这个并不可怕,只要可控,对于行业提高竞争力,特别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学点人家好的东西,这是有帮助的。另外咱们十九大马上就要召开,希望大家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年终要出来开监金融管工作会议,按照这次会议合规方面的一些具体要求,做好全面的落实,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维护好这个市场的健康稳定,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氛围,谢谢大家。(.微.信.公.众.号.山.石.观.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8月行情收官,2017年行情已过去2/3,基金年度业绩排行也将进入最后一个阶段的冲刺期。从前8个月的排行榜来看,主投港股和美股的QDII基金成为今年前8个月最赚钱的基金,4只QDII基金收益超40%。主投国内市场的基金中,两只基金收益率达44%,其中国泰互联网++暂时夺得主动权益类基金冠军。

  QDII基金集体领跑
  WIND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QDII基金强势领跑。嘉实全球互联网美元现汇及嘉实全球互联网美元现钞以46.49%的收益率名列第1位。从地区来看,该基金整体重仓美股,前十大重仓股中有7只来自美股市场,同时配置了一定程度的港股,如腾讯控股、舜宇光学科技等。从板块看,该基金重点配置了人工智能、在线直播、教育、电商等领域个股。其人民币份额累计涨幅则为39.36%。

  仅次于该基金,华宝兴业中国成长、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分别以46%和45.5%的收益率名列第2、第3位。华宝兴业中国成长则是重配港股的典型。截止今年二季度末,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全部为港股,其第一大重仓股吉利汽车今年以来涨幅已超过200%。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则跟踪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该指数的成份股涵盖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国内的互联网巨头。

  除此之外,QDII基金中易方达中证海外互联ETF收益率也达到42.23%。国富大中华、上投摩根中国世纪美元现钞、上投摩根中国世纪美元现汇、华夏全球精选(000041)、广发全球精选美元现汇前8个月收益率超过30%。

  不过,QDII基金的分化也异常显著。今年前八个月,跟踪大宗商品、尤其是油气类的基金表现较差,部分油气类基金的亏损幅度达到30%。QDII基金的首尾差异为76.6%。

  2只权益类基金收益超4成
  主投国内市场的基金中,重仓消费、有色金属、金融的基金仍然暂时是领头羊。从主动管理的权益类基金来看,国泰互联网+成为唯一一只收益率超过40%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率为44%。截止今年二季度末,该基金就重点配置了有色金属、白酒和金融股。包括天齐锂业(002466)、赣锋锂业(002460)、诺德股份、中国平安、贵州茅台(600519)、华友钴业(603799)、宏发股份(600885)、中信证券(600030)、工商银行、农业银行(601288)。

  华安策略优选(040008)、光大中国制造2025、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上投摩根新兴动力H分别以39.15%、38.40%、38.24%、38.19%的收益率紧跟其后。其中,华安策略优选重点持有了金融、家电白酒以及水泥等部分周期股,其第一大重仓股招商银行股价已经于近期创出历史新高。此外,该基金还持有宁波银行(002142)、中国平安、华夏幸福(600340)、格力电器(000651)等。

  此外,国泰新经济、上投摩根新兴动力A、创金合信资源主题A、易方达消费行业、中欧明睿新常态、富安达新兴、创金合信资源主题C等收益率在36%以上。而今年上半年整体表现出色的东方红系列已掉队。东方红睿华沪港深、东方红沪港深收益率分别为35.83%和35.44%。

  跌幅榜上,2只基金亏损幅度超过20%,金鹰核心资源、中邮创新优势前8个月分别亏损24.41%和21.08%,
  被动管理的权益类基金方面,招商中证白酒一枝独秀,累计涨幅为44.02%。信诚中证800有色、建信央视财经50、方正富邦中证保险、国投瑞银中证上游收益率在30%以上。跌幅榜上,跟踪体育、军工的基金表现较为落后。

  整体看,主投国内市场的基金首尾差异达到68.43%。  .金.融.投.资.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联储新主席卡位战峰回路转 大热门科恩濒临出局?






时间:2017年09月05日 09:10:40 中财网




  美国知名金融博客零对冲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称,特朗普的首席经济顾问、高盛前任总裁科恩(Gary Cohn)接替耶伦成为美联储下一届主席的概率下滑。目前,市场预计科恩成为美联储主席的概率小于耶伦(Janet Yellen)和沃什(Kevin Warsh)。


  耶伦和科恩
  科恩掌舵下一届美联储已没戏?
  据FX678了解,上个月,特朗普对夏洛茨维尔(Charlottesville)暴力冲突事件发表的不当评论,再次将其推向全国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特朗普称,夏洛茨维尔冲突中双方均存在暴力行为,双方都有责任。


  耶伦和科恩
  然而,科恩近期在接受英国本报采访时直言不讳地批评了特朗普的“多方”谴责言论,称特朗普政府在谴责新纳粹主义分子和白人至上主义者方面的新政管理工作必须做得更好。并且,科恩还坦言称,在夏洛茨维尔发生暴力事件之后,他因去留问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履行代表美国人民工作的承诺。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有传言称,美国总统特朗普仍在对科恩发表的这些言论表示不满。该知情人士还表示,特朗普认为科恩不够忠诚,但却没有解雇他。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科恩与美国财政部长努钦(Steven Mnuchin)均是特朗普政府税改的代言人。

  零对冲称,目前市场预计,科恩接替耶伦成为美联储主席的可能性已降至20%。并认为,若美股因投资者对科恩的未来感到担忧而下跌的话,那么特朗普可能会在推特上表达对科恩的支持。

  不过,鉴于特朗普行事风格的不可预测性,耶伦和科恩在美联储下一届掌门人的提名赛中同时出局也不无可能。据汇通网《特朗普钦点耶伦留任美联储主席?分析师表示不敢苟同》一文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今年7月曾表示,他认为耶伦和科恩都有可能成为下一届美联储主席。但分析师认为,特朗普看好耶伦或为“烟雾弹”,科恩成为下一届美联储主席也并非胜券在握。

  美联储政策路径会否发生剧变?
  一些市场分析师认为,美联储正处于逐步加息,并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轨道上。无论最终是否由科恩来接替耶伦的美联储主席之位,但美联储下一届掌门人很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同的思路。美联储加息和缩表节奏的变化,可能会为美国经济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但据汇通网《美联储两大迷局:谁将接掌宝座?加息之路行至何方?》一文报道,管理着超过1万亿美元的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投资机构普遍认为,无论特朗普提名科恩担任美联储下一届主席,还是让耶伦继续担任美联储主席,美联储的政策路径都不太可能发生巨大变化。  .新.华.金.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3成定增股破发:部分浮亏逾30% 机构告诉你如何抄底






时间:2017年09月05日 06:13:59 中财网




  按定增股份上市日期计算,今年以来,共有339只定向增发股票上市,截至最新收盘价来看,其中106只已经破发,三维丝、方直科技、蓝色光标、中国长城等7只股票浮亏逾30%。

  跌破增发价的定增股被一些市场人士视为价值洼地。

  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人士指出,不少定增项目实际上是有上市公司兜底的,今年以来减持新规出台,拉长了定增资金的退出周期,机构参与定增的热情骤降,兜底条件也随之水涨船高。一些资质不太好的上市公司定增兜底条件甚至达到了8%的前端保底利率和30%-50%的后端分成。从这个角度来看,上市公司有动力通过提升业绩、市值管理等方式来支撑股价。

  此外,定增股破发也让普通投资者有机会用比大股东、机构投资者定增价更低的价格买到股票,同时还不必受定向增发锁定期的限制,这也将吸引一部分资金介入此类洼地。

  破发率高企
  Wind数据显示,按定增股份上市日期计算,今年以来,共有339只定向增发股票上市,截至9月4日收盘,其中有106只股票已经跌破定增发行价,三维丝、方直科技、蓝色光标、中国长城等7只股票浮亏逾30%。

  从板块上看,定增破发的股票来自创业板的有36只,中小板38只;沪市主板18只、深市主板14只。破发幅度高的股票以创业板为主,如排名前三的三维丝、方直科技和蓝色光标均是创业板股票。这与今年创业板的行情十分一致:创业板指数今年以来跌幅为4%;同期沪综指涨幅为8.89%。

  由于中小盘股的调整,定增发行的破发率有了显著提升。据长江证券统计,在定增发行2个月内,2013年-2016年期间破发率的平均水平约为24.5%。而2017年初至今,定增股票破发率已达31.27%。

  “跌破增发价的股票可以说是市场的一个价值洼地,一方面,普通投资者可以以低于大股东、机构投资者定增的发行价买到更便宜的股票,另一方面还不受定向增发锁定期限限制。”业内人士陈女士表示,自己就新近介入了一家定增破发股。

  兴业证券金融工程研究团队指出,定增破发的原因有很多,如市场出现下跌或投资者对该项目不看好等。但对于上市公司来讲,如果股价在预案阶段跌破发行价,认购方可以通过二级市场以更低的价格增持股份。如果破发持续,该定增很可能最终无法实施。如果在实施后发生破发,增发认购方将面临亏损。这两种情况下,都使上市公司有动力维持股价。

  破发催生投资良机
  上市公司定增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董事会预案阶段、发审委核准阶段、定增实施阶段和定增解禁阶段。

  兴业证券统计历年来情况发现,定增实施后出现破发的占比最高,达40.00%, 而且在市场下跌时,破发次数会相对较高。

  兴业证券任瞳、麦元勋指出,根据统计,我国A股市场定增出现破发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如果在预案阶段发生破发,定增的认购方可以通过在二级市场增持以更低的价格获得相应股份,导致发行失败。因此,上市公司为了保证增发的顺利实施,通常会抬升股价。

  而在实施阶段发生破发时,上市公司为了保护增发认购方的利益,有拉升股价的动力。所以,一旦定增出现破发,会催生一定的投资机会。

  中国证券报记者此次统计的情况,属于第二类,即在定增实施阶段发生破发。据申万宏源统计,2007-2008年实施的增发破发最严重,其次为2010-2012年。而定增股破发后大概率回补,且回补幅度大于30%的概率过半,回补幅度大于10%的概率超八成。

  天风证券分析师吴先兴、张欣慰此前在研究报告中表示,由于定增项目仅有少数投资者参与,且可能有大股东的参与,以及锁定期的约束,使得上市公司股价破发后仍有大概率回到增发价格,以保证投资者的利益。

  抄底亦有技巧
  根据传统的投资思路,当定增股票在锁定期内出现破发即买入并持有到解禁日卖出,这样便可与一级市场的定增参与者同享收益。这种投资策略是否能够获得较高且稳定的收益呢?

  天风证券吴先兴等统计了2012年至2016年间所有存在破发的股票信息,通过对破发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
  相对于无大股东参与的股票,大股东参与的股票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率,但持仓时间略长;
  相对于1年锁定期的股票,3年锁定期的股票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率但持仓时间略长;定增股票市值越小破发收益率越好且持仓时间也越短;增发比例越高,破发收益率越高,但同时持仓时间越长;距离解禁日越远,越可以获得更高的破发收益率但持仓时间也略长,而距离解禁日越近,仍可获得一定破发收益率,同时持仓时间较短。

  招商证券叶涛指出,除了2007年和2008年最大浮亏幅度较大外,其他年份的最大浮亏均值在20%左右。接近80%的破发案例,其锁定期内最大浮亏在40%以内,也就是说,多数情况下,当破发股市价达到增发价的0.6-0.7倍时,大概率已经接近于最底部。因此,推荐破发后向上突破0.85倍增发价时抄底买入。

  而在温和震荡市中,增发价对定增的支持作用更显著,更容易获得超额收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3.09亿元!

  在上半年行业整体经营承压的情况下,有券商又摊上了巨额诉讼支出。

  券商是怎么惹来这些麻烦的?

 据记者梳理多家券商半年报发现,近年来,券商诉讼案件多集中在股票质押回购、两融纠纷、以及投行保荐失职被罚等方面。

  股权质押业务麻烦不断---
  牛市中如火如荼的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在市场下跌过程中风险加大。由于存在客户无法履行合同约定而带来的损失,证券公司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

  通过梳理券商中报据记者发现,东吴证券、西南证券、东海证券、申万宏源证券等四家券商,仍在进行股票质押回购交易纠纷的后续处理。

  1东吴证券
  东吴证券已在苏州中院向张跃飞就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违约提起诉讼,诉讼涉及金额5000万元及相应利息、罚息、费用等。该案尚未开庭审理。

  资料显示,张跃飞为飞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为积成电子第一大股东,共持有积成电子1950万股,占总股本的5.15%;后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东阳市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据悉,张跃飞所持积成电子股份市值约为3.159亿元,所持股份已被多个法院司法轮候冻结。

  2东海证券
  东海证券在2013年为练卫飞提供股票质押回购交易业务,初始交易金额为人民币2亿元,以练卫飞持有的2500万股零七股份作为质押,到期未能赎回。

  2017年6月7日,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东海证券的申请,裁定“拍卖练卫飞持有的3750万股零七股份”(因分红配股原因,质押的2500万股零七股份现为3750万股)。8月25日,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淘宝网发布拍卖公告。

  3西南证券
  西南证券在申请执行蔡开坚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纠纷案,以实现蔡开坚质押给其的3700万股中捷股份的优先受偿权。

  此前,西南证券已经申请执行铜陵市三佳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中发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陈邓华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纠纷案。双方已达成还款和解协议。

  4申万宏源证券
  申万宏源因股票质押回购之融资方王涛违约,于2017年7月5日,接到委托人指令,提起三项诉讼并申请财产保全。

  此前有统计,自2016年以来,A股合计发生1.4万多笔大股东质押融资,1700多家上市公司牵涉其中。据民生证券策略估算,截至2017年5月23日,跌破股票质押警戒线的市值规模接近3000亿,跌破警戒线的个股平均跌幅达5%。

  国泰君安等多家券商研报表示,根据目前券商股票质押部分的业务政策,对已触及平仓线或接近平仓线的股票,协商解决是普遍的出路。

  两融业务是纠纷高发地---
  融资业务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带来的不是收益,而是风险。

  两融业务也是纠纷高发业务,方正证券、光大证券、东海证券都在中报中披露了两融业务纠纷进展。

  1
  方正证券昆明三市街营业部客户刘冬成融资买入分级基金B后,因分级基金B下折,导致信用账户维持担保比例不足130%,被强制平仓,产生纠纷。

  2016年6月7日,刘冬成就本案向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提交变更后的起诉状,将本案案由变更为融资融券合同纠纷,并将诉讼请求变更为要求方正证券赔偿2587.4916万元。

  2017年1月,长沙市天心区法院一审判决驳回刘冬成的诉讼请求。刘冬成不服一审判决,向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017年6月26日,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审理本案,目前尚未收到法院判决。

  方正证券上半年在“打官司”上花销巨大,中报显示,其诉讼支出为3.09亿元。

  这不禁令人发问,如此庞大的诉讼支出从何而来?

 据记者注意到,方正证券上半年身涉多宗业务诉讼官司中,如山东东营中拓诉公司合同纠纷案、政泉控股纠纷案、航天科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诉公司及火箭公司债权转让纠纷案等。此外,方正证券子公司民族证券也陷入诉四川圣达债券交易的合同纠纷中。

  除去多宗诉讼案件本身产生的诉讼费用外,2017年4月,方正证券收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终身判决书,需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返还航天科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1.4亿元及其利息。

  “计提的预计负债也将构成诉讼支出的一部分。”一位财务专业人士告据记者。

  方正证券2017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9.68亿元,同比下降33.86%;实现净利润8.24亿元,同比下降61.71%。

 据记者注意到,在整体经营业绩承压的情况下,巨额的诉讼支出占到了方正证券上半年营收的10.41%,净利润的37.5%。

  2
  光大证券于2016年1月26日收到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发出的应诉通知书。公司某客户称光大证券违反了融资融券业务中有关暂缓平仓的约定而致其损失,遂将光大证券诉至法院要求赔偿人民币3939万元,并承担相应诉讼费用。

  2016年11月30日,静安区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原告不服一审判决,并上诉至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2017年4月28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维持原判。

  3
  东海证券也被融资业务纠纷拖累。因春和集团到期未能兑付面值总额为1个亿的短期融资债券,东海证券作为分销人承担连带责任。

  2017年4月17日,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了要求东海证券承担连带责任的诉讼请求。

  上海一位券商人士告据记者:“因为有较为全面的法律条款,券商多数在此类诉讼中有胜算。”

  相对于券商的游刃有余,投资者在此类业务中却要小心谨慎。在签署两融业务风险揭示书时,投资者是否明白可能承担的后果呢?以券商强行平仓是否妥当为例,有分析认为,如果该券商与两融客户的合同里说明了可以视情况调整强平时间,客户在签字时意味着已经同意和接受证券公司拥有此项调整权力。

  投行业务成潜在高危区
  2016年7月,欣泰电气因欺诈发行被证监会重罚,其保荐机构兴业证券设立了5.5亿元先行赔付专项基金,赔付金额约为保荐收入的46倍,也成为了监管部门对券商的最大罚单。

  2017年上半年,兴业证券继续推进欣泰电气欺诈发行先行赔付工作。然而,麻烦事却接连不断。

  2017年2-3月,赵大伟等26名欣泰电气投资者因欣泰电气IPO申请文件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向沈阳市中院提起26宗诉讼,要求欣泰电气赔偿其损失合计约294.72万元,兴业证券作为保荐机构和主承销商,承担连带责任。沈阳中院已正式立案。

  2017年3月至6月,侯海波等18名欣泰电气投资者,向福州市中院提起18宗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诉讼,要求兴业证券作为欣泰电气的保荐人及主承销商赔偿因欣泰电气虚假陈述给其造成的损失382.66万元。

  同时,兴业证券向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裁决欣泰电气赔偿公司因其违约行为而遭受的损失3600万元,并支付公司因签字保荐代表人职业资格被撤销的补偿金360万元。

  然而,欣泰电气却提出反申请,要求兴业证券赔偿因违约给欣泰电气造成的损失1972万元(包括保荐费用1200万元和772万元行政罚款)及相关合理费用。

  伴随2016年“最严监管年”序幕拉开,监管层对券商IPO等多项投行业务加大核查力度,并公开对多家券商的投行业务进行了处罚或立案调查。投行业务或将成为引发诉讼纠纷的潜在高危区。

  2016年以来,信达证券、西南证券、新时代证券就分别踩雷了振隆特产、大有能源、登云股份IPO,并遭到了监管层处罚。

  其中,\*ST大有及为其违规定增事项提供服务的西南证券双双收到证监会罚单。这意味着,在当年违规事件中受损的人们,也已获得了诉讼索赔的必要条件。  .国.际.金.融.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4-16 16:58 , Processed in 0.594341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