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3291|回复: 24

论“价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1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价格”

来自:MACD论坛(bbs.macd.cn) 作者:豌豆公主 浏览:33291 回复:2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从价格说起

任何一家企业都离不开从这里面赚取利润,除非它赚的不是利润。每一个企业的经营者,他们每天在想的,就是怎样制造市场价格差,好从中赚钱!

     我曾经把上述内容给一位教师看,他没有对这种解释发表意见,只是对我说,如果你能够解释得再清楚一点,它有可能成为本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否则,你只能糊弄外行人!

    “怎么赚钱多,就怎么定价!”
“只要能卖出去,价格越高越好!”

     所以,如果我们要搞清楚利润真正来源的话,恐怕还得从市场价格入手,了解一件商品的价格,是如何制定出来的。这样,我们或许能够明白,老板们为什么可以赚这么多的钱?他们的钱究竟是从哪能里赚来的?
     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宴会。同席有一位外企老板,在酒席上,多喝了一点酒,便发起牢骚来。他这样说道:

     “我付给工人的工资,比同行其他工厂的老板都要高,而卖出去的货,价钱却比谁都低,凭什么说我发财是剥削工人得来的?其他厂的老板,他们付给工人的工资比我的要低得多,但他们的工厂还是亏本,你能因此说他们没有剥削工人吗?我之所以能够发财,绝对不是因为剥削工人,而是我经营管理有方。我的钱是从外面赚回来的,甚至也包括工人的工资在内!我不把订单拿回来,不把产品卖出去,他们能有工作吗?还能拿到工资吗?”

     我们应该怎样去评价这位老板的这番牢骚?应该同情老板,还是同情工人?在企业任职的经历,让我既明白老板的心态,也了解工人的境况,他们各有自己的道理。显然,问题的症结,不在于老板是否剥削了工人,虽然,的确有这样的事实存在。但完全说老板赚的钱,都是来自他们剥削自己的工人,这对老板们似乎也不公!

     令我对价格特别留意的,却是另外一件事。有一天,我到证券交易厅了解股票行情。我发现,几乎所有股票的价格,每天都有升跌,甚至,上午与下午之间,股价也有很大的波动。显然,任何一家正常经营着的企业,它的股票价值,在一天这么短的时间内,应该是没有任何理由会发生变化的,完全不可能出于企业自身价值方面的原因,导致它的股票价格在一天的时间里面出现升跌。

     也许,读者你要把股票价格每天的涨落,归咎于市场供求变化。我倒不这么认为。如果一张股票的价值,本身并没有改变,为什么有人要急于出手,又有人要急于接手呢?你不见,同样也是反映价值含义的一张人民币钞票,在正常情况下,它在一天内所能够买到的商品数量会不一样吗?总不至于上午能买一瓶饮料,下午却可以买二瓶----事实上,它所代表着的价值也是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只是我们没有觉察而已,外币汇率就是一个明证!

     事例一:

     最近,我购置了一套住宅。在挑选房子的时候,看中了其中一个单元,它的方向好,户外景观甚佳,但价格却高得让我受不了。陪同在我身边的售楼经纪人看出我对价格有顾虑,便把我领到旁边另外一个单元。这个单元同我刚才看中的,无论间隔形式、面积大小完全一样,唯一不同的只是户外的景观大不相同。售楼经纪人告诉我,这套单元的售价比刚才那一套要低得多。我太太对我说:“我们买的是房子,又不是买外面的风景,要这一套就行了。”于是,我们买下了价格较低,景观也较差的那一个单元。但我的心里一直有气,外面的景观又不是发展商造出来的,凭什么让他们赚了这个钱!

     事例二:

     我打算为自己的新房子添置一台电视机。在一个休息日,我到附近一家私营电器商店挑选一个合适的机型。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商店的售货员最后报出一个价钱,无论我怎么说,他死活不肯再减了。无奈之下,我正准备付款。恰好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同我打招呼。原来,是我一位邻居的儿子,他正巧在这间商店当经理。他向我问明情况之后,转身对那位售货员耳语了几句,随即,这位售货员便以一个更好的服务态度和更低的折扣价钱把电视机卖给了我。在提货的时候,我特意询问这位售货员,为什么你开始不给我这个价。他告诉我,我现在的购买价已经是进货价了,商店完全没有赚我的钱,这是经理给我的优惠,而他是没有报这个价格的权限。

     事例三:

     我因公出差到外地,登记入住一家酒店。这是我每次到这个城市出差都光顾的酒店。以往,我总能拿到房间标价的六折。但这一次,酒店的服务生非要我按照标价付房租,说什么也不肯给我折扣。我生气地质问他这是为什么?向他表明自己是老主顾,一向都能享受折扣,并声言如果不给我打折,就要找他的经理投诉。服务生微笑着向我解释道,这个城市正在举办一项大型活动,有很多外地游客前来观光,令酒店的房间供不应求,所以,即使是长期光顾的熟客,也不能享受以往的折扣,能给我安排房间已经不错了。于是,我因为这个同我没有任何关系的城市活动,十分不情愿地多付了房租。

     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奇怪的是,为什么同样一种商品,它们的生产成本,应该是完全相同的。两瓶一样的饮料,它们的生产成本,有什么两样呢?为什么卖出去的价格,却常常不相同?

     例如,公园门口里面和外面出售的饮料,价格往往就不一样,虽然只是一门之隔, 也不过是同一种饮料!尽管它们的售价不相同,也未见得这两瓶饮料的味道、份量或者两家商店所提供的服务有什么不一样。

     可能,读者你从上面自己也曾似经历过的事例中,已经有所察觉,我们日常购买那些商品的价格,其实不是固定不变的,倒是有如股票那样经常在变化,而价格的变化,也不像是基于商品本身的生产成本发生改变所导致的,反而让人觉得它更似商家们手中的戏法,爱怎么玩就怎么玩。昨天还在声称已经亏本贱卖,今天却宣布为答谢顾客长期支持而进一步让利酬宾,令你丈八金刚,摸不着头脑。

[ Last edited by 豌豆公主 on 2004-11-1 at 18:57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5-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什么影响价格?  
  
     为什么商品价格中含有“水分”?这些“水分”从哪里来?价格的弹性幅度有多大?这恐怕要从价格的源头上寻找答案,因为,价格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有它的延续性和牵连性,这正是我首先要解释的内容。

     商品的最终成交价,是交易双方的事,不存在哪一方强迫另一方,现实的大部分情形是,消费者不存在改变价格的作用力,你到大型商场购买,只能按照商家摆在商品前面的价目牌付款。

     事实上,他们的商品价格同样在改变着,其中的原因依然是基于交易双方角力的结果。飞机票、水电通讯收费率、家庭电器、甚至劳动力价格,有什么不能变、不在变的?它们不都是这个原因而变吗?之所以大型商场实行明码标价,主要是为了让买卖双方都能够节省交易时间和成本。消费者对于价格的作用力,主要是表现在他们的购买选择权上,他们用脚来竞争!不购买商家的货,这就迫使商家考虑调整价格。
市场供求对商品价格有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也确实是巨大的,但它始终不是对价格起决定性的作用!同样的理由,商品的生产成本,也只是影响商品价格决定的一个基础或者说是底线,也不是商品市场价格的最终决定因素!----恕我斗胆挑战经济学中的核心原理。

     为什么我敢说,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都不是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我是从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作为根据的。究竟是先有市场供求、或者生产成本,还是先有价格?

     读者你可能要说,当然是先有市场供求,特别是先有生产成本,即是说,商品首先要生产出来,然后才有可能用作交易,由此才出现交易价格。假如你从产品交换这个方面来看,这也只能够勉强说得过去,如果从商品经营这个角度观察,事实就并不如此。我们不妨来个探讨:

     其一,受市场供求影响

     为简单起见,姑且把市场范围局限在你和我之间,然后,透过局部解析再转而对现实的大市场推而论之。

     假设,我现在手上拿着一块珍贵的宝石,问你:“这宝石你要吗?”

     读者你会要吗?

     这还用问吗?不用花一分钱,有什么道理会不要的呢?又不是傻瓜!

     傻瓜的人,恐怕应该是我!无缘无故地,怎会把一块能够换钱的宝石,白白送给陌生人呢?

     显然,在这个价格为零的场合,是有需求存在的。这么好一块宝石,怎会不让你心动?问题是,不存在供给。没有一点好处,我怎么可能愿意把宝石随便给你。即使我因为有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真的分文不要就把宝石送给了你。有这一次,也不可能再有第二次。所以,供给还是不存在,而需求仍然存在,既然是白送的,为什么要拒绝呢?多多益善才对。

     天下不会有这等好事。我们再走入另一个极端。我把宝石给你是有条件的,你需要为此支付一百万元。就像街头上常见的那些衣冠楚楚的骗子们惯用的伎俩。

     在这个时候,当然就有供给了。只要你真的愿意并且付得起这个价钱,想要多少,我跑遍全世界也为你找回来。问题是,在这个价格之下,能有需求吗?除非轮到你是傻瓜。即使你愿意,也未必拿得出这么多的钱。

     回到更为实际一点的中间地带。俗语有道:漫天开价,落地还钱!我们之间不妨来一番讨价还价,最后,以一万元成交。只有在这个价格上,才有真正的供给与需求,而且供求正好平衡。

     所以说,只有在一个既定的价格条件下,真实而且可操作、具有现实经济意义、能够量化的市场供求才可能出现。并且,我们也才可以对市场供求状况进行讨论。你能告诉我,今天的市场上,鸡蛋的供求各是多少吗?要回答这个问题,你是否应该先要明确市场上鸡蛋的价格,以它作为调查根据和答案中数字的依据。

     一旦鸡蛋的市场价格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大幅下降,不用费神去做调查,我们马上便意识到,市场需求一定是上升的。因此,你和我都有可能赶着去进货,担心的是,那些生产鸡蛋的人,可能因为亏本而减少生产,导致市场供应紧张。

     所以,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在先,供求在后----这里说的是真正由供应能力和购买能力决定的市场供求,而不是人们心里面的需要,那只是潜在需求而已。

     即使从我们自己身上,也很容易证明这种价格与供求先后顺序的合理性。你对汽车有需求吗?一辆还是两辆?这就要取决市场上汽车的销售价格了。像劳斯莱斯这种贵得要命的高级房车,对于我肯定不敢有需求。假如,现在的国产奥迪轿车售价只是一二万元,我会不眨眼就出手买两三辆。

     供给也是一样。你现在是某家大企业的一名高级经理,正在打算跳糟。如果有一家企业向你招手,欢迎加盟,你一定首先询问对方给多少报酬。假如对方告诉你,月工资是二百元,其他一切自负。试问,你愿意供给吗?

     我们也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市场供求的确对商品价格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从本质上看,它仍然摆脱不了以价格作为先决条件。为什么生产商增加或者减少供给?显然是他们基于一个预期的价格走势判断之下,才决定自己未来的投产量。在没有任何价格参考依据的情况下,他们一般不会轻易投资这个行业。

     也是同样的道理,为什么市场需求增加或者减少?商品价格下降,你通常会多消费一点。即使商品价格没有改变,但你的收入增加了,这也会让你增加消费量。它们都离不开以价格作为前提。

     在股票交易所,这种现象更加突出。有谁不是盯住股票价格来决定买卖的?当有人问你,某只股票的未来走势怎么样?你往往要首先反问他:现在的价格是多少?

     其二,受生产成本限制

     至于说到,商品的生产成本(或者说其中包含的劳动价值)也不是价格的决定因素,只不过是它的决定基础。我说过,这要从经营这个角度去看。为什么呢?因为,经营毕竟不同于普通的农民生产。

     农村里的农民,常常是把产品生产出来,在满足自家消费有剩余的情况下,才将富余的产品拿到家贸市场上出售,然后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从这个角度看,当然是先有生产成本,然后才有市场交易价格。

     只要你留心观察他们,便可发现,他们出售产品的价格,不完全取决于自己的生产成本。当然,他们也希望卖出的价格能够收回成本,最好还有一点赚头。但是市场并不由他们说了算,往往只能按照现行的市场价格出售手中的产品,卖与不卖,主要地取决于他们对将要利用出售这些产品所得来的钱,购买的那些生活用品的需要程度,是否让他们愿意付出这个代价。

     从这一点上说,他们仍然处于产品交换阶段而远未达到商品交易阶段----这是我最近回家乡偶然发现的现象,很为他们由于这个原因,长期以来遭受工业文明的剥削而痛心!有关的内容,以后再详述。

     经营就不用了,经营是为利润而来的。那些经商做生意的人,他们必定要首先了解清楚,自己所处行业的产品市场价格是多少,然后,估计自己的生产成本将会是多少,当中有没有利润,这才决定投资经营。如果,市场价格不明朗、或者不稳定,令他们心中没有数的话,通常只会按兵不动。除了极个别的冒险家之外,他们之所以愿意冒险,也是基于指望将来的市场价格变得让自己有利可图。所以说,价格始终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中心。



     尽管我们还弄不明白其中的底细,但有一点应该是清醒的,那就是,它并不像我们以前在中学时代的政治经济学课本中所学的,商品价格是由自身的劳动价值决定,也不像西方经济学所说的,商品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至少,在商品的现行价格里面,包含着一些我们不知道的“水分”,从而价格更像一把橡皮尺,它是有弹性的-----这里所说的价格有弹性,是指在实际购买的时候,商品的交易价格存在一个变动的幅度,与经济学中的价格弹性不是同一回事,这只能怪我找不着合适的词句来解释。

[ Last edited by 豌豆公主 on 2004-11-1 at 19:03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5-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一头雾水,不过还是好文,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0-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什么影响价格?

  
     为什么商品价格中含有“水分”?这些“水分”从哪里来?价格的弹性幅度有多大?这恐怕要从价格的源头上寻找答案,因为,价格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有它的延续性和牵连性,这正是我首先要解释的内容。况且,我们自己就是商品的购买者和消费者,它必然地同我们有着解不开的关系。

     事实上,在平常购物的时候,一件商品的最终成交价,也并不完全是由生产厂商一家说了算。作为交易的另一方,应该给商家一个什么样的价钱,消费者也有一定的作用力。虽然,这个作用力从表面看上来好像微乎其微,其实从长远和广泛的角度来说,它一点不逊色于那些商家们。毕竟,交易是双方的事,既不存在哪一方强迫另一方,也不是哪一方离开另一方就必定活不下去!

     既然商品价格里面因为有“水分”而存在着弹性,正如我那位当老板的朋友所说,经营赚的钱,就是价格里面的差额!很可能,这个差额正是来自于当中的“水分”,而这些“水分”,可能就是因为消费者对于商品生产底细的无知,被厂商暗中“灌水”了,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它正是本篇需要解答的问题。

     另一些读者可能还要问,这种情形只会发生在个别的小本买卖行业当中。现实的大部分情形是,消费者不存在改变价格的作用力,你到大型商场购买,只能按照商家摆在商品前面的价目牌付款。

     事实上,他们的商品价格同样在改变着,其中的原因依然是基于交易双方角力的结果。飞机票、水电通讯收费率、家庭电器、甚至劳动力价格,有什么不能变、不在变的?它们不都是这个原因而变吗?之所以大型商场实行明码标价,主要是为了让买卖双方都能够节省交易时间和成本。消费者对于价格的作用力,主要是表现在他们的购买选择权上,他们用脚来竞争!不购买商家的货,这就迫使商家考虑调整价格。

     市场供求怎样影响商品的销售价格,现有的经济学知识足以让我们轻松了解其中的道理。难点反而在于,我如何才能把我所看见的,以及听行家们说的,关于商品销售价格的决定,向读者解释清楚明白,让你们作一个评判。

     我想要解释的是,市场供求对商品价格有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也确实是巨大的,但它始终不是对价格起决定性的作用!同样的理由,商品的生产成本,也只是影响商品价格决定的一个基础或者说是底线,也不是商品市场价格的最终决定因素!----恕我斗胆挑战经济学中的核心原理。

     为什么我敢说,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都不是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我是从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作为根据的。究竟是先有市场供求、或者生产成本,还是先有价格?

     读者你可能要说,当然是先有市场供求,特别是先有生产成本,即是说,商品首先要生产出来,然后才有可能用作交易,由此才出现交易价格。假如你从产品交换这个方面来看,这也只能够勉强说得过去,如果从商品经营这个角度观察,事实就并不如此。我们不妨来个探讨:

     其一,受市场供求影响

     为简单起见,姑且把市场范围局限在你和我之间,然后,透过局部解析再转而对现实的大市场推而论之。

     假设,我现在手上拿着一块珍贵的宝石,问你:“这宝石你要吗?”

     读者你会要吗?

     这还用问吗?不用花一分钱,有什么道理会不要的呢?又不是傻瓜!

     傻瓜的人,恐怕应该是我!无缘无故地,怎会把一块能够换钱的宝石,白白送给陌生人呢?

     显然,在这个价格为零的场合,是有需求存在的。这么好一块宝石,怎会不让你心动?问题是,不存在供给。没有一点好处,我怎么可能愿意把宝石随便给你。即使我因为有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真的分文不要就把宝石送给了你。有这一次,也不可能再有第二次。所以,供给还是不存在,而需求仍然存在,既然是白送的,为什么要拒绝呢?多多益善才对。

     天下不会有这等好事。我们再走入另一个极端。我把宝石给你是有条件的,你需要为此支付一百万元。就像街头上常见的那些衣冠楚楚的骗子们惯用的伎俩。

     在这个时候,当然就有供给了。只要你真的愿意并且付得起这个价钱,想要多少,我跑遍全世界也为你找回来。问题是,在这个价格之下,能有需求吗?除非轮到你是傻瓜。即使你愿意,也未必拿得出这么多的钱。

     回到更为实际一点的中间地带。俗语有道:漫天开价,落地还钱!我们之间不妨来一番讨价还价,最后,以一万元成交。只有在这个价格上,才有真正的供给与需求,而且供求正好平衡。

     所以说,只有在一个既定的价格条件下,真实而且可操作、具有现实经济意义、能够量化的市场供求才可能出现。并且,我们也才可以对市场供求状况进行讨论。你能告诉我,今天的市场上,鸡蛋的供求各是多少吗?要回答这个问题,你是否应该先要明确市场上鸡蛋的价格,以它作为调查根据和答案中数字的依据。

     一旦鸡蛋的市场价格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大幅下降,不用费神去做调查,我们马上便意识到,市场需求一定是上升的。因此,你和我都有可能赶着去进货,担心的是,那些生产鸡蛋的人,可能因为亏本而减少生产,导致市场供应紧张。

     所以,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在先,供求在后----这里说的是真正由供应能力和购买能力决定的市场供求,而不是人们心里面的需要,那只是潜在需求而已。

     即使从我们自己身上,也很容易证明这种价格与供求先后顺序的合理性。你对汽车有需求吗?一辆还是两辆?这就要取决市场上汽车的销售价格了。像劳斯莱斯这种贵得要命的高级房车,对于我肯定不敢有需求。假如,现在的国产奥迪轿车售价只是一二万元,我会不眨眼就出手买两三辆。

     供给也是一样。你现在是某家大企业的一名高级经理,正在打算跳糟。如果有一家企业向你招手,欢迎加盟,你一定首先询问对方给多少报酬。假如对方告诉你,月工资是二百元,其他一切自负。试问,你愿意供给吗?

     我们也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市场供求的确对商品价格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从本质上看,它仍然摆脱不了以价格作为先决条件。为什么生产商增加或者减少供给?显然是他们基于一个预期的价格走势判断之下,才决定自己未来的投产量。在没有任何价格参考依据的情况下,他们一般不会轻易投资这个行业。

     也是同样的道理,为什么市场需求增加或者减少?商品价格下降,你通常会多消费一点。即使商品价格没有改变,但你的收入增加了,这也会让你增加消费量。它们都离不开以价格作为前提。

     在股票交易所,这种现象更加突出。有谁不是盯住股票价格来决定买卖的?当有人问你,某只股票的未来走势怎么样?你往往要首先反问他:现在的价格是多少?

     其二,受生产成本限制

     至于说到,商品的生产成本(或者说其中包含的劳动价值)也不是价格的决定因素,只不过是它的决定基础。我说过,这要从经营这个角度去看。为什么呢?因为,经营毕竟不同于普通的农民生产。

     农村里的农民,常常是把产品生产出来,在满足自家消费有剩余的情况下,才将富余的产品拿到家贸市场上出售,然后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从这个角度看,当然是先有生产成本,然后才有市场交易价格。

     只要你留心观察他们,便可发现,他们出售产品的价格,不完全取决于自己的生产成本。当然,他们也希望卖出的价格能够收回成本,最好还有一点赚头。但是市场并不由他们说了算,往往只能按照现行的市场价格出售手中的产品,卖与不卖,主要地取决于他们对将要利用出售这些产品所得来的钱,购买的那些生活用品的需要程度,是否让他们愿意付出这个代价。

     从这一点上说,他们仍然处于产品交换阶段而远未达到商品交易阶段----这是我最近回家乡偶然发现的现象,很为他们由于这个原因,长期以来遭受工业文明的剥削而痛心!有关的内容,以后再详述。

     经营就不用了,经营是为利润而来的。那些经商做生意的人,他们必定要首先了解清楚,自己所处行业的产品市场价格是多少,然后,估计自己的生产成本将会是多少,当中有没有利润,这才决定投资经营。如果,市场价格不明朗、或者不稳定,令他们心中没有数的话,通常只会按兵不动。除了极个别的冒险家之外,他们之所以愿意冒险,也是基于指望将来的市场价格变得让自己有利可图。所以说,价格始终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中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5-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价格由谁决定?


     在没有交易之前,就已经先有价格,看起来似乎有点荒谬,但事实就是如此,它正是经营的秘密所在,也是经营能够产生的主要原因。不过,读者应该有这样的常识,在这个世界上,是先有交易价格,然后才出现经营活动。所以我才说,要从经营这个角度去理解。不管怎么看,搞清楚价格的起源,是问题的关键,否则,讲不清楚为什么价格里面有利润。

     即使在从最简单的一般产品交换这个方面来看,正如上例提到的,农民到农贸市场出售农副产品,或者农民在自家同邻居交换产品,都一定是先确定交换价格,然后才最终完成交换的全过程,这在道理和事实上都是能说得过去的。

     哪怕回到原始时代,这个结论也同样能够成立。在之前虚构的远古故事当中,我们怎样去解释,两个古人是如何完成历史上第一次交换的呢?以他们的智慧,当然不存在有什么理论根据去指导他们交换产品应该用什么比例,反而是我从家乡看到现象,作为解释的理由来得更可信。

     延用之前的例子。农民以自家有余的产品,向邻居交换自己短缺的产品,他们未必是按照各自付出的生产成本,或者说是劳动价值作为交换的比例依据,尽管理论上可以这样分析。

     一来,现实生活中,进行交换的人,并不一定能够了解对方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实际付出了多少劳动量。况且,身材高大健壮的人,同矮小瘦弱的人,他们每小时的劳动量怎样折算?现在的理论家能够说得明白吗?更何况那个时代的人?

     二来,当时也不可能像现代企业那样,可以清楚地核算出各自的生产成本。所以,他们也不会在乎自己或者对方究竟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付出了多少成本或者劳动量,最关心的是能否换取到自己所需要的产品。

     至于用什么比例进行交换,只要双方都认为,自己在交换中所得到的产品,比放弃的产品更值得,就可以接受了。可见,从一开始,价格就已经是一个十分含糊的尽度。

     当然,出生的时候含糊,不一定就永远含糊下去。但事实上,商品价格的确一直都是这么含糊的。故此,它的里面从来就包含着“水分”,也从来都是有弹性。以前的价格含糊可能是来自于交换者的无知,但经营出现以后的价格含糊,却是出于人为有意制造的。为什么这样说?想搞清楚其中的原因,我们最好走到市场中去,观察价格是怎么形成的。

     首先要说明的是,所谓的商品价格,是指你购买商品的时候,真正需要支付的实际成交价。这应该不存在什么异议,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实际进行交易时的买卖成交价,才是这件商品的真正价格。在商店里面,各种商品价目牌上的标价,只不过是一个标示,不一定是真正的成交价。就像服装店里的价目牌一样,标出来的价格是一回事,最后的成效价可能是另一回事。

     为什么要特别地针对成交价?其中有它的作用和意义,透过成交价的形成,我们也许能够发现里面的奥妙。

     成交价与标示价之间的区别,在于你是否真正参与到交易中去。如果,你并没有打算购买一套家具,不过是在商场里面随便看看,浏览一番。你当然不会有多大的兴趣去注意它的标价究竟是高还是低,可能在几秒钟之后你就已经忘记了。这个时候,你和商家之间不存在任何的交易关系,因而也就不存在彼此之间的角力与影响。

     故此,要了解价格,我们就要亲身参考交易。一旦真正进行买卖的时候,你很自然地有一个身份,不是卖货人,就一定是个买货人。亲临其境,你就有所发现。

     本来,我们讨论的是经营,但是,我们有必要首先以一个消费者的身份,去搞清楚上述问题,找出其中的答案。因为,作为消费者,我们虽然未必了解经营,但一定对消费有认识。所以,从这样的角度去观察,我们可以更方便地透过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对以下我的答案作出你的判断,这是其中一个原因。

     另一个原因是,即使我们想成为一名经营者,期望能够发财致富,我们也必须先要了解,消费者是怎样在市场上购买的?交易是怎么一回事?交易价格又是怎样确定的?从而,我们才知道如何去赚他们的钱,明白利润是从哪个地方赚回来。

     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向对方支付钞票,这是再明白不过的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问题是:我们应该向对方付多少钱?换一种问法,商品的价格应该是多少?

     通常,向你提这个问题的人,如果不是他的神经有问题,就一定是幼稚得可爱!因为,一台电视机的价格是多少,一般是由商家定出来的,你想购买的话,照价付款就是了。

     其实,这只不过是一个假象。在你每一次购物的时候,表面上看,好像只是你同商家,或者更具体地说,是你同售货员两个人之间的事。而隐蔽在这个假象背后,还有着另外一个不能被忽视的真相已经存在。我们以你在到菜市场买鸡蛋作为例子,这样解释起来更方便一些。

     到菜市场上掏钱准备购买鸡蛋之前,你通常都会像我那位远亲买鸽子一样,对所有小贩出售的鸡蛋作一个质量和价格比较,然后,选择光顾所谓的“性价比”最高的小贩。

     也就是说,在你正准备向其中一个小贩付钱买鸡蛋的当下,其实,你已经是处于“以一对多”的态势面对着这个小贩,即是已经从众多卖鸡蛋小贩之中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光顾对象。你是运用了手中掌握的购买权,以及在菜市场上有着众多小贩供你选择这个有利的条件,无形之中对所有的卖鸡蛋小贩施加了价格上的压力,迫使所有的卖鸡蛋小贩们,不能不参考鸡蛋的现行市场成交价格和同行的竞争状况,据此调整自己的鸡蛋销售价,以便吸引像你这样有购买欲望的顾客选择并且光顾自己。

     同样地,卖鸡蛋的小贩,也是透过“以一对多”态势来“迎战”你近乎苛刻的价格要求。他之所以要这样做,与你的心态也是一样,无非是要在众多的消费者当中,吸引那些愿意按照有利可图的价格购买自己鸡蛋的顾客。

     他一般不会指望所有的消费者都能够成为自己的顾客。因为,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除非自己出售的鸡蛋“性价比”要绝对地高于菜市场上所有的小贩,但这不可能做得到,因为不存在垄断的条件。所以,他只能来一个折中,争取向“价性比”最高的顾客销售自己手中的鸡蛋。为此,他也有从众多顾客当中选择合适的顾客售卖鸡蛋的权利,以此争取自己的利润,如果你非迫他以不合理的低价把鸡蛋卖给你,他情愿不做你生意,毕竟,市场上不只有你一个顾客。

     假如,市场上真的只有一个卖鸡蛋的小贩,或者只有一个买鸡蛋的顾客,情况就不完全一样了。鸡蛋价格必然因为这种极端情形而被调整,直到其他的竞争者退出,只剩下一个卖鸡蛋的小贩对着一个买鸡蛋的顾客为此。所以说,鸡蛋价格要受供求影响,但不决定于供求。

     至于鸡蛋的价格怎样形成的,这就要劳驾你回忆一下,自己是怎样知道鸡蛋的市场价格。我们姑且设想你是刚刚组织家庭的新婚夫妇,第一次以家庭主持人的身份到菜市场上采购,以前从来没有过到市场上买菜的经历。所以,你根本不知道鸡蛋的市场行情,于是,随便地购买一点鸡蛋回家做菜。

     随着购买次数增加,为了节省家庭开支,你必定会记住这次的鸡蛋成交价,作为下一次购买时的经验和借鉴,防止出现高买而多花了冤枉钱,以至被你的另一半责怪不懂持家。

     在一般情况下,买鸡蛋的小事,可能你不会这么做。但如果选购的是高价的时装,你自然舍得花时间、不辞劳累同时装店老板讨价还价一番。作为普通的消费者,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将要购买的那套时装的生产成本,包括它的制造成本和销售成本是多少。所以,你与店老板讨价还价,往往只能凭着有关的经验和信息,或者在心里与同类型服装的购买价格作一个比较。例如,根据你以前购买同类时装的价钱加以对照,或者从朋友、同事的购买经验和心得介绍作为参考,又或者以目前你所了解的行情进行推测。

     我们也可以从经营者的角度去了解价格的形成,毕竟商品价格主要是由他们首先提出来的。时装店老板其实也不知道你心目中真正愿意支付的价格是多少。他凭自己多年的销售经验和对顾客心理的掌握,以及根据你的表情来决定自己应该向眼前这位准顾客报出一个什么样的价格。这个报价可能被你接受,也可能把你吓跑,或者你们都不甘心,继续议价下去。

     最终,总会有一个结果,要么是成交,要么是大家白费一场心机!但事情并不一定就此结束。不管交易成功与否,你都可能因此改变了自己印象中有关时装的价格信息,至少也会从中吸取一点经验,为下一次能够成功交易、或者争取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总结经验。

     你有什么样的经验,这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时装店的老板,因为这次销售的成功与失败,往往要令他对服装的定价重新作一个评估。假如有很多进店的消费者都不购买他的时装,调低售价就成为他迫切要做、并且也是唯一能够做的事情,否则,他的时装永远都卖不出去。

     如果他真的把售价降低,显然,这是前面那些潜在购买者们努力的结果,为后来的顾客带来了效应,时装店老板愿意低价出售服装了。假如降价要令店老板亏本的话,那么就只有关门大吉,消费者从此再也看不见这间时装店的存在。

     在一条街道上,通常不会只有一间时装店。附近的时装店老板发现,自己的生意额最近减少了不少,而邻居则客似云来,他必定要去看个究竟。当他发现是因为别人降低了售价,把自己的顾客都吸引过去。你猜想他会怎么做?除了也跟着降价之外,他还能做什么呢?

     故此,不管交易成功与否,价格一定会对买卖双方以后的交易行为,甚至对其他人的交易行为发生影响,这个影响的后果正是反映在他们的交易价格上。所以说,交易表面上是交易双方两个人之间的事,但它的影响作用将涉及一大批购买者和时装店老板。

     即使你购买其他商品,情形也大致差不多,那些商家们通常也会出现类似的举动。由此可见,商品的成交价,既是你同商家之间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也要同其他的交易活动,甚至对整个市场交易产生间接的影响作用。你既要被别人所影响,也同样地影响着别人。

     为此,每一种商品的价格,或者说是每一次买卖的成交价,不仅仅只是购买者与售卖者两个人之间的事。可能你没有觉察,购买商品时的交易价格,每一次的成交价对市场的影响,都有一点像石头扔到池塘中,泛起的波纹传递到整个水面,区别在于程度和范围不同而已。

     这是一种很典型的市场现象,你每天都能够接触得到,只是没有注意罢了。对此,关于市场上商品交易价格的决定,我们有理由作出这样的结论:从本质上说,交易的价格首先是由买卖双方共同决定的,但它的形成,则是受到整个市场环境的强烈影响作用。

     在能够议价的情形下,如果你是一个精明的人,交易价格通常向有利于你的方向倾斜。推而论之,市场上的商品价格都是由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角力的结果,价格的变化,取决于他们之间的力量对比,而这个力量来自于整个市场。虽然,价格有一半由消费者决定,问题是,消费者个人的议价能力极之有限,他常常要利用整个市场的力量来发挥议价作用。

     这个结论,对于不实行议价销售的商品,同样成立,因为,不能议价主要是出于两种原因,一是存在特权性垄断,二是为了节省双方的交易成本。消费者运用手中的购买权,迫使商家改变价格。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5-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易成本变成交易价值(上)

     交易成本是每一个交易者,在每一次买卖商品的时候,都一定要支付的一部分,这应该不成为难以理解的问题。问题反而在于,为什么有交易价值存在?生意人又是如何赚取这个交易价值的?

     关于交易价值,是最让我难以解释清楚的内容,但它也确实出现在我们的经济活动当中。我相信,它是原来的物与物交换变成为利益而交易的原因,所以,它就是利润的来源。

     西方经济学有一个理论分支,叫做契约经济学,主要是以交易成本作为研究对象。但它没有提及同交易价值相类似的内容。我估计,这同它们的研究者所处的位置有关。他们常常站在顾客购买这个角度去考察交易问题,所以,他们看到的只是交易成本。

     从生产者的角度来说,生产一件产品所付出的投入和代价,当然被视为是一种成本。生产者投入成本生产它们,假如是用来满足自己消费的话,则是为了获得产品所带来的效用价值。

     种植一棵果树,为的是能够吃到它的果实。因此,果树有价值,它的效用价值是结出的果实当中的美味和营成份,而生产成本则是种植时候付出的投入和代价。一般来说,水果的效用价值要大于它的生产成本,为生产者带来利益剩余,否则,得不偿失,谁愿意做呢?别人送给你的水果,你通常不会在乎它的效用价值与获得成本之间的对比,一旦要你花钱购买,很自然你要往这方面考虑。

     一件产品已经生产出来以后,在人们的眼中,它是具有“生产价值”的。这个价值来自于获得它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如果损坏了,要想重新拥有的话,就得投入相应的付出。可见,产品的生产价值是由生产成本转化过来。免费的空气有效用价值但没有生产价值,因为得到它不需要付出。

     如果产品是用来出售,那么,它就具有一种能够交换其他物品的市场价值。市场价值的大小,由它的交易价格反映出来。生产者正是看中市场价值的存在,才愿意付出代价生产它们。显然,水果的交易价格并不等于它的生产价值,其中的差额,就是交易成本部分。交易成本是在买卖过程中,为了能够完成交易而需要付出的代价。

     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一件商品,是因为商品为自己带来了效用价值,能够满足生活上的某种需要,自然就认为它具有价值。正如人们认为水和空气有价值一样。与免费的空气不同,商品效用价值的获得,需要进行价格支付,以此作为代价。想吃到水果,你得要花钱。

     显然,水果的成交价一定小于它的效用价值,即是要物有所值,从而为购买者提供利益剩余,不然的话,没有人会购买。同样地,对于经商者,商品的成交价也一定要小于生产成本,为他们带来利益剩余。否则,经商者不会投身到这个无利可图的行业。

     经商者从市场上获得的利益剩余,实际上就是交易价值,它是由消费者所支付的交易成本当中的一部分转化而成。

     应该提醒读者注意的是,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具有操作性的经营,并非进行理论分析。所以,本书中提到“价值”这个词的含义,不同于学术上的抽象理解,即是类似“一张偶像明星的彩照,或者一块奇石,对我来说一钱不值,而你可能认为它们是无价之宝”这种模糊的,公公婆婆各有理的,取决于自我主观判断的非定量含义。

     我更喜欢用像一张钞票那样真实,有具体的衡量数值,能够定量化的表述方式。当我们说一件商品有某个价值,例如它的生产价值或者交易价值时,指的是它能够有数值可以计算,实际投入多少或者得到多少的明确性、可量化、能够为大多数人认同,可以追溯源头的意思。正如我的一位同事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不要老在嘴上表扬我,精神安慰对我来说一钱不值!要是真承认我的工作干得好,加一点工资作为证明!”

     因为,本书要解释别人是怎样赚钱的,而钱这个东西却是实实在在,在企业里面是有财务会计,通过帐本用黑色或者红色数字记录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谁也不会被它糊弄。

     我就吃过这个亏。曾经与人合作做生意,对方声称自己有相当的经验和能力,并且确实也付出一番努力,做了很多工作,却就是不见账上有盈利,令我不知如何去评价他的业绩!之所以要特别提到这一点,是因为经营和企业,是一个讲求实效的事情和地方,空谈不会出利润!

     至于,为什么交易成本当中会出现交易价值,它是由什么转化而成的,受什么因素所影响?我们最好回到价格中的“水分”这个问题上去。为了解释上的方便,在本书中,我尝试采用堕入的方式虚构例子,好让我们有一个亲身体会的效果。

     假设,你喜欢集邮,我也喜欢。你从邮局购买了多套纪念邮票,而我因为迟到,赶到邮局的时候已经售完了。正好我们在邮局门前相遇。假如我们是好朋友的话,通常,我们会互相交换,你把手上的邮票给我一套,而我也不能让你吃亏,按照邮票的票面价值返还你购买邮票所支付的费用。当中,我们各自得到了什么?你得到了友谊,而我得到了满足。

     问题是,我们并不打算相识。在这种情况下,你当然不会一点好处也没有就愿意同我这个陌生人交换。经我费尽唇舌,你才同意把邮票转让给我,并且提出一个要求,比如,你开出一个高的价钱,好让自己有一点赚头。

     当然,我也会在你的出价与我对邮票需要的渴望程度之间进行比较,选择是否接受同你的条件。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我们最终以一个价格进行交易。这个成交价肯定要高于邮票的票面价值,以及你因为购买这套邮票而付出的劳动价值,例如,你到邮局买邮票的路上所花费的车资。剩余的部分,就属于你在这个交易中得到的收益。如果,市场上有人同我争购你手上的邮票,那么,你的收益肯定更多。

     在我们这项交易当中,要是你没有一点好处,好象也就没有同我交易的必要,你没有义务非要满足我这个陌生人的需要。而我如果不舍得给你这点赚头,恐怕也没有可能得到邮票。

     透过中介机构出售房屋也是一个例子。通常,房屋售出之后,你要支付一笔中介费给中介机构作为对方的劳务报酬。其实,当中的一部分是他们的利润,虽然你心里明白,却不能不给人家,否则,你的房屋可能永远卖不出去。

     可以肯定地说,在你每一次购买商品的时候,所支付的价格,都一定包含这两个部分,其一是商品的生产成本,即是厂家为研发、制造这件产品所投入的成本,或者是商家为取得、保管以及销售这件商品所付出的全部费用,也就是说,它包含了商品生产、销售过程的支出。

     其二就是同商品本身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在交易过程中,为了完成交易、取得商品,你一定要付出的交易成本,它是因为发生交易才出现。如果不是进行交易的话,你是不需要支付这项费用。

     透过一些特殊的事例,我们更容易看清楚价格中所包含的交易成本,是如何变成交易价值的。现时流行玩石头,一般来说,石头没有生产成本,如果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它根本就没有任何价值可言。之所以购买者须要花大钱才能成交,完全是基于两个条件:一是有需求,二是稀缺性。这些条件,同石头本身显然没有什么关系,它们的价格取决于交易一方的交易条件与另一方的需求程度。 我再用以下三个例子,好作进一步的解释:

     例一:

     我一位来自外地的朋友,想在本地租一套住房。在一个休息日,他到房屋中介公司翻查资料和现场考察,很快相中一套位置和装修都很不错,价钱也十分满意的房屋。经中介公司安排,他同房东进行了交易。正当他准备签约支付租金的时候,房东突然对他说,这间房屋不久前死过人,问我朋友介不介意?我这位朋友当场被吓个半死,马上逃之夭夭。

     在他向我讲述这段经历的时候,还心有余悸!我觉得好笑,安慰他说:

     “竟然让你遇上这样的霉头!其实也不必太过在意,有多少人家里死过人吗?不也照样住着,有什么好怕的呢?”

     本来,我说这话是为了安慰他,免得他被吓出心脏病。没想到,他倒认真了起来,对我说:

     “对呀!我家现在住的房子也曾经死过人,我爷爷、奶奶都是在家里去世。一直住了这么多年,也没见出什么问题,实在是自己吓自己!”

     说完,他死活要拉着我一起回中介公司,重新联络那位房东,详细问明死者的亡因以及与房东的关系。原来,死者是房东的先生,在一天夜间睡眠的时候,突然脑出血而死亡,房东为免睹物思人引起伤心,搬去与儿子同住,但又不想房屋空着浪费,于是打算出租赚点养老金。

     我的朋友也算得上是一个算盘打得精响的人,他硬是以这个为理由再压低房东的租金。最后,他们达成协议,我朋友以一个极低的价钱租下了房子,并且一直住在里面。但我就从来不敢到他那里去,怕的是自己被吓出心脏病!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5-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易成本变成交易价值(中)

    例二:

     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有一回,和同事一起出差到外地,路过当地一个中药材集市,看见路旁有人在兜售一种名贵药材。卖货人是一位衣着朴素、上了年纪的老人家,面相十分忠厚老实,不但显得友善,而且还很在行,不停地向我们介绍药材的功效和如何判别品质优劣,以及它稀罕的原因。并一再告诉我们,药材是他自己从山上亲手采摘回来,只此一件。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我们以一个认为也算合适的价钱从老人手上把药材买了下来。临别的时候,老人家还一再教我们怎样保存和如何食用。

     当我们回到酒店房间,向当地朋友展示收获的时候,没想到,朋友连看都不看一眼,便告诉我们,肯定是假货!我们怎么也不相信,这样一位老人家居然能够骗得了我们。于是,朋友提议,不如一起回药材集市看个究竟。

     很快,我们便找到了那位卖药材的老人,因为,他还在那里兜售这种“只此一件”的“名贵药材”。我们上前同他理论,这时候,我们发现身边马上围上几名大汉,叫嚷着我们在欺负老人。我估计,这些人多半是老人的儿子,因为相貌颇为相似。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唯有自认倒霉,赶快脱身。

     例三:

     以下这个事例更有一点戏剧性。二年前,我遗失了公文包,里面装着一些十分重要的公司文件,并且等着急用。正当焦急万分的时候,我的手提电话响了,对方告诉我,他捡到了我的公文包。可能是因为焦急和惊喜的原故,没有等对方说完,我就急不及待地恳求对方尽快归还给我,并许以酬劳。没想到,对方竟然不再说话便挂断了电话。

     几个小时后,我的电话又响了起来,再次传来对方的声音,他要求我支付一万元作为酬金。我同对方讨价还价一番,最后以五千元成交。其实,就算对方非要我付二万元,我也要给的,因为文件实在很重要。后来,对方还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就是让我先把钱汇入他提供的一个银行帐号,等他确认收到钱以后,才把公文包归还给我。

     我担心是对方的讹诈,给了钱却不归还我公文包和文件,便找来同事商量对策。其中一位同事偶然间发现,这个银行帐号其实是一个银行储蓄卡号码,并且同我们企业发工资的储蓄卡号码顺序十分接近,可以断定是同一家银行发出来的。

     于是,我们带上企业开具的证明,一起到当地银行查询,果然是这家银行拥有的卡,并且,领卡人就是我们企业里面的一名员工。至于卡主的姓名,银行以保密为由不肯提供。

     我的同事好捉弄人,他们建议不要报警,自己来处理,想个办法反敲对方一笔!于是,我们分别到财务部和人事部查找此人的姓名和住址,然后,带上企业保安人员直闯他的住处。果然,在房间里找到并抓获此人,而且当场缴回我遗失的公文包,里面的文件和东西一样不缺。

     原来,此人是我们企业的一位基层干部,平时没有同我打过交道,之所以知道我的手提电话,是因为我的公文包里面有我的名片,也因为了解一点企业的情况,知道公文包里的文件十分重要。公文包是他在员工餐厅里拾获的,我大概是在吃饭的时候遗失了。

     我们一干人等,威吓着要把他押送到公安局,上报企业公开除名和处罚。他被吓个半死,苦苦求情,希望私了。最后达成协议,对方赔偿我们二千元,并且马上自动辞职。

     我的公文包失而复得!既没有担误工作---如果真的遗失了,辞职的人恐怕是我!还意外地得到二千元的不义之财。当晚,我们狂欢了一夜,把这笔横财花个精光!

     以上三个例子,很能解释交易价值的存在。

     例一这是一个可以反过来两用的例子。房东出租房屋,非得要把房屋里面死过人这个事实一并租出去。我的朋友若想租此房屋,也得要承受房子里刚刚死过人的事实。因为附带着这个甩不掉的尾巴,房东只能收取低廉的租金----在正常情况下,房租远远不只值这个价钱。而我的朋友也是因为愿意承受房子里死过人这个让人有点心寒的现实,才检了便宜。

     对于我的朋友来说,他所省下来的租金,实际上就是他获得的一种利益,也可以看作是承担房屋死过人这个事实的代价。而对于房东,则由于存在着一个不利于自己的条件,令她为此付出交易成本。

     假如,房东不是一个诚实的人,为了多赚一点房租,她把房屋死过人的事情隐瞒下去,显然,房东因此多赚了租金。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她所赚的这部分钱,实际上就是因为交易条件或者说是信息不对称而赚取一种的利益----基于不诚实而获得了有利的交易条件,从中赚取了交易价值。

     透过例二中的情形,也许更易于发现,在交易中的确存在着一方支付的交易成本变成另一方的交易价值。
我们被奸诈的骗徒所欺骗,高价买了假货。我们所支付的价格,其中也包含了两个部分,一个是商品本身的生产成本。再劣质的商品,也应该有它一定的生产或者这得到它而要付出的成本;另一部分就是因为我们受骗而不能不支付的交易成本,在交易过程中被人欺骗,所以付出了代价。

     事后,我们甚至相信,这里面还应该包括,我们为避免受到暴力伤害而支付的代价,也算是其中的一项交易成本。不论我们还是对方,都十分清楚,老人卖给我们的东西,并不值这个价钱。在正常情况下,我们是不会以这个价钱去购买他的假货。但是,我们最终还是接受了交易。这是因为,我们相信,如果非要拿回这部分钱的话,肯定免不了要挨一顿拳脚!在这项交易中,之所以能够成交,是因为存在欺诈在先、威胁在后这些影响交易结果的条件因素。否则,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支付这部分价钱---如果我们精明一点,或者对方诚实一点,又或者有执法人员在场,我们肯定不必支付这笔冤枉钱!我们为承受欺诈和避免伤害而多付了钱;对方则因为欺诈和暴力而赚了不义之财。

     例三中的戏剧性变化,就更能免加以解释,是交易成本还是交易价值,取决于交易双方各自的交易条件对比。本来,公文包里面的文件,对于拾获者来说,是一钱不值的,即使当废纸卖,也赚不了几个钱。我有理由相信,此人当初的原意,应该是无条件把公文包归还给我,即使不是为企业好,也是出于他的善良本性,算是做了一件好事。因为,大家毕竟是同在一个企业工作,况且我与他也无怨无仇----这就意味着,我们之间本来是不会发生交易的,既然没有交易,也就不存在支付交易成本和交易价值这回事了。

     之所以他后来要敲我的竹杠,可能是发现我很着急里面的东西,并向他许以报酬,让他意识到,公文包对我很重要,占着这个有利的条件,他就有可能从中得到好处----从本质上看,这同做生意,其实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做得不那么道德罢了。有些做生意的人,不也同他一样地不那么道德吗?例如,市场上销售的那些其实没有什么功效的保健品。

     最后的结果,反而是他要付给我钱!原因是,在这个时候,我已经反过来掌握了比他更有利的条件,以此迫他成交。此人从中得到什么呢?除了空欢喜一场,再加上失去一笔赔偿金和一份工作!自始至终,我们交易的,实际上就是条件,赚的就是因为存在这些交易条件所带来的利益。

     谈论上述例子的时候,我们完全不理会当中谁是谁非的道德问题,仅仅以此它例证,从纯粹交易这个角度去观察交易价格构成。以便解释我们的日常购买行为当中,是否存在着交易价值这个成份。

     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概念,与这里说的不完全相同,只是我把别人的名词偷来借用。两者之间,在意思上和所指的内容上,有一点相似之处,不同则是以下的地方。

     对于买卖的其中一方来说,为了完成交易过程,取得交易的成功而要支付的代价,称谓交易成本,这同经济学中的意思大致相通。不同的是,对于另一方来说,则有可能从对方支付的交易费用中获得利益。

     日常的商品买卖活动,极少遇到像以上例子中那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但也一定如它们那样,总是要附带一些类似的交易条件,影响着你的购物成交价。这些交易条件,与你所购买的商品本身,其实并没有内在的联系----死人与房屋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呢?----它只是在你进行交易的时候才会出现,最终受影响的,不是商品的生产价值和效用价值,只是对商品交易价格发生影响。

     从这个角度上说,商品的生产成本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交易的其中一个条件。如果消费者不愿意支付这笔费用,谁愿意生产商品供他们消费呢?你可以拒绝购买商品,但你没有理由在购买的时候拒绝支付这笔费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5-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易成本变成交易价值(下)


    所以,商品的价格,首先以市场价格为条件,然后以它的生产成本为基础,这是经营者是否从事经营的最主要考虑。除此之外,还取决于以下三个同买卖双方都有关的因素,仍然以我们之间的邮票交易为例:

     一是欲望程度

     价格取决于我想得到这套邮票的欲望程度,以及你想保留邮票的欲望程度。我越是渴望得到,越愿意支付的价格越高。而你越是想保留邮票,我要付出的价格则越高。

     二是市场供求

     市场上愿意出让的人越多,我为得到邮票需要付出的价钱应该就越少。相反,市场上想得到这套邮票的人越多,我需要付出的价钱就越高。

     三是议价能力

     如果你是一位炒卖邮票的老手,很会讲价钱,而我则是一个新手。显然,在交易行为上,你比我占有优势,交易的结果显然对你有利。

     交易当中存在交易条件,由此产生交易价值,这是交易意愿所决定的。它是基于以下的原因而出现:

     第一,发生交易就一定存在交易条件,如果是无条件的话,也就等于说可以白拿了,何须多此一举进行交易呢?

     第二,买卖双方之间的交易条件,包括自身对物品的要求和渴望,以及支付能力和外部可选择性,不可能完全一样。至少,两者的需求程度和交换物品之间就不相同,如果彼此的交易条件完全一样,好像也就没有交易的必要。

     第三,由于交易是一种获利手段,双方都有从交易中获得更多利益的意向,并且也要为此付出代价,在存在模糊的情况下,如果有可能的话,为什么不乘机多得一点,至少也争取少付出一点呢?

     大概可以肯定的是,不存在交易条件上的差异,也就不可能发生交易,更加不会出现交易价值。正是因为有交易价值的存在,才会让交易者有可能从中赚到额外的利益。

     这是肯定的吗?我们不妨来看看事实。

     在每一次我们同别人交易的时候,交换的总是两种不同的东西,没有人会做用一张十元钞票去交换另一张十元钞票、或者用一瓶汽水去交换另一瓶同样的汽水这样的傻事!我们之所以要同别人交换,是因为我们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自己欠缺的东西。之所以能够同别人实现交换,是因为对方也希望自己身上获得他们欠缺的东西。

     彼此都有各自己的需要,而对方也正好拥有,并且,各人的需要一定是不相同的。如果大家需要的是都同一样东西,也就不可能成交。你手上拿着的是钱,我手上拿着的也是钱,但你需要的是电脑,而我需要的是面包,显然,我们之间不会发生交换。

     任何一项交换,都一定是在两种不相同的物品进行,问题在于它们的差别有多大。对于交换者来说,既然不存在一个客观准确的计量标准,去衡量两个物品之间,应该按照多少比例交换才合适。你用一辆自行车,同我交换一台电视机,我们谁能说得清楚,怎样交换才算合理?有依据吗?

     在西方经济学中,他们是运用商品的生产成本概念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其实,这种解释也是相当的模糊。比例,你向一个客户购买一批材料之后,出于巩固彼此的关系,为日后打交易建立基础,即是所谓的客户管理,你宴请对方,或者向他赠送一件礼物,这究竟属不属于采购成本的一部分?如果,你渗入了私人感情而使用公款,或者提高宴请、送礼的规格,这又怎么计算呢?

     我们留意观察两个小孩子之间进行的交换,就能够发现其中的道理。

     两个小孩互相交换,他们以什么作为交换的数量比例?显然,他们是按照自己的心理感觉,决定愿意放弃多少去换取对方多少。他们对于交换数量的决定,一方面是考虑所交换的两种物品对于自己的效用比较,他们断然不会用心爱的玩具去交换自己并不喜欢的课本。尽管,在我们成年人的眼里,这种交换在价值上是十分合算的。

     另一方面,他们也会考虑到自己同对方的关系,好朋友之间进行交换,是不会过多地计较以多少换多少的,重要的是让自己以及对方都开心,他们注重的是交换之后的心理体验。这就明显地反映出交易条件在交易过程中的份量,我们大人也不过是长大了的小孩。

     所以说,虽然交易的是物品,但交易首先是体现在交易条件之上的交换,交易为的是获得需要的满足,然后才是能够带来满足效用的具体物品之间的交换。也正因为存在交易条件,物品的交易价格,不仅仅取决于交换物品之间的价值对比,同样地也要反映出交易条件之间的价值对比。

     我们继续上述例子,以便了解得更透彻一点。

     在两个小孩进行交易的时候,如果有第三者加入,便形成了一个市场。新加入的小孩,一定会对交易发生影响,例如为某一方出谋划策,甚至参与竞争。由此,原本发生在两个小孩之间的交易条件,随即发生了改变,最后的成交结果,肯定不同于没有第三者出现时的情形。

     在以物换物的交易方式下,交易条件所能够改变的,是物品之间的交换数量。在使用货币作为媒介的现代商业社会,改变的显然就是商品的交易价格,通过价格来反映交换物的数量对比。

     在现实的经济社会里面,确实没有提供一把像尺子那样客观和明白的尺度,去衡量交易的物品,究竟包含着多少真正的价值。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决定了双方的交易,存在极大的随意性。出现了货币成为中间媒介之后,显然更增加了模糊的程度。

     交易双方的需求不相同,所交换的物品不相同,各自对于交易的有关信息掌握也不相同和不对称,以及存在着影响各自交易行为的其他差异,例如:各人的心态和需要、各自的习惯喜好、物品的供求与竞争、外界的影响因素等等,这些原因导致了在交易的时候,双方都拥有各自的交易条件、交易要求和交易目的。

     你有对方需要的东西,你也需要对方的东西;你知道一些对方不知道的事情,对方也掌握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你拥有交易的自主性和选择权,对方也同样拥有自主性和选择权;你想从这项交易中多得一些好处,对方也同样想多得一些利益;对于交易,你有自己的看法、心得、感受和期望,对方也有他自己的看法、心得、感受和期望;另外,交易本身也要受到外界的交易环境所影响,例如:可供参考的同类物品市场价格、商品供求以及买卖竞争状况、个人的支付能力、交换物品的替代品及其替代程度,等等。

     所有这一切,成为交易双方各自拥有的交易条件,这些条件显然要被交易双方所利用,体现为对交易价格进行影响,这种影响作用最终在交易价格上反映出来----也只能从交易价格上反映。事实上,交易双方在一定程度上都懂得利用自己掌握的这些条件作为筹码,争取从交易这个存在模糊性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利益。如果你没有、或者不懂得发挥自己的交易条件,吃亏就不出奇了。

     由此,交易的条件自然而然地成为交易中的一部分成本(对于获得的一方来说是价值)转移给了对方。你想要成交,就得付出这个成本;如果掌握有利条件,你就能够从中得到相应的价值。

     我们经常以为,供求才是决定价格的真正原因。其实,在你没有发生交易之前,与你没有多少关系的市场供求,只是影响着你将要交易的价格,而不是铁定地已经决定你只能按照这个价格进行交易。它不过是给你一个参考,影响有所你而已,有价无市的情形也并非没有出现过。

     当然,对于个人来说,市场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人的能耐极为有限,这也说明了外界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你的交易价格。一旦进入交易,交易价格首先取决于各自的交易条件,因为,交易者的需要第一重要,然后才是交换物品的价值比较。即使这个交易价格不合理、不公平,却也并非就一定不可能成交,强买强卖、欺行诈市的事情屡见不鲜,这也是取决于环境对于交易者的约束作用,有多公道的社会,通常就有多公道的交易。

     用如此的篇幅解释交易价值,其实并非是我的本意,实在出于无奈,一来因为,在其他我读过的书籍或者文章里面,还没有发现类似的提法,故此属于一种另类。二来,我须要首先解释清楚这个价值的存在,不然的话,也就没有办法告诉你那些做生意的人曾经告诉我,他们之所以能够赚钱的原因。

     在商业活动里面,是否真的存在交易价值,经济学没有这方面的论证。所以,对于应不应该提出这种解释,我曾经犹豫过。是否合理、能否被读者接受,心中没有底。但如果不借助于它,我又想不出其他更好的办法说明其中的意思。

     我认为,所有的价值,都不过是你对物品效用的一种心理判断,或者是抽象的理论解释而已。所以,它在市场上进行实际交易的时候,也就没有多少参考作用,在交易价格的有关量值方面,更加不能提供标准尺度的作用。现实当中,我没有见过有谁以自己的心理价值判断作为交易价格的,最多也只是作为是否买卖的参考依据。

     不错!劳动有价值,空气也有价值,阳光同样有价值。正是因为存在这种基于效用的心理价值判断,才令它们出现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提供了可能性。制造一件没有用的东西,尽管付出了劳动,不被承认是有价值的,只会认为是一种毫无意义的行为或者纯粹的浪费。没有价值的东西,应该是不可能出现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谁愿意花钱购买一件对自己没有用处的东西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5-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9*:通读后,感触颇深:
价格,这个商品价值的外在表现.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
如果最终是由商品中所凝聚的劳动(体力的和脑力的),那么我们这个市场中的股票最终有那么一天,迟早都会"暴跌"!因为这个价格要向价值靠拢,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好像没有谈到"股票"?

敢问公主:一楼中的"事例"是你的亲身经历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赚的就是交易价值(二)

     在现实当中,我们并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理会对方出于什么原因,非要同我们进行交易不可。事实上,我们既很难、更加没有可能,在每一次交易中,都了解对方的情况以及所有的交易信息,或者说是同交易有关的事情。

     有时候,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才向对方购买“知情权”,信息交易就属于其中一种。不让别人赚一点钱,谁会有闲功夫,专职为你传播小道消息?他们也看中的正是这个经营商机,有如互联网。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是很自然的事。

     透过这个虚构的例子,或许能够让读者相信,我们的每一次购买,一般都要或多或少地因为交易条件不对称而支付比商品本身的生产价值要高的价格。----企业能够生产出你所需要但自己制造不出来的产品,或者生产的成本不一样,这就是最明显的不对称,一切都是对称了,市场交易还要来干什么?

     我们可以再用一个更真实一点的例子来证明,经商者赚的就是交易价值。这也是那位生意做得贼精的朋友告诉我的。

     他开了一家服装店。通常,服装的标价,是他进货价的三倍,理由是,一来顾客不知底细,二则留下讨价还价的空间,二者不同的顾客条件不相同。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就把进货价当作他的全部生产成本——所谓的生产成本,也可以理解为是他的经营成本,至于他为采购、销售衣服所付出的劳动和费用,以及其他例如店铺租金、工人工资和水电费等等,姑且忽略不计。

     现在,有一位顾客进来购物。这个顾客属于老实的一类,所以,我的朋友并没有费多少功夫,就以标价九折的价钱把衣服卖给了他,朋友因此狠赚了一笔。

     随后,又进来一位顾客。这个顾客精明多了,他硬是要我朋友以五折的价钱把衣服卖给他。双方讨价还价了大半天,费尽唇舌,最后才以各让一步而告终,按标价六折成交。

     
之后,再来了一位顾客。更要命,看来是个老手,他一口咬定非要四折才肯买!彼此费了比上一个顾客更多的时间去争持,最后,顾客竟然什么也没有买就走了,气得我朋友直骂他娘。

     从以上的事例,我们可以比较出来,显然不是我的朋友凭他的劳动赚来这些钱的,虽然,他也确实付出了一点劳动。当然也不是冒险所赚的钱,虽然也总带有一些风险的成份;更加不是因为创新让他赚了钱,也确实有那么一点创新的味道,比如,他有一套自创的推销技巧。

     因为,在第一个顾客身上,他所花的力气最少,赚到的钱却是最多!读者自己也可以尝试去证明这个事实,就是“买的不如卖的精”!

     你到一间个体时装店购买衣服,多一点耐心同店老板讨价还价,权且作为一种体验。你会发现,花的时间越长、费的口舌越多,衣服的售价就越能够让你压低,视乎你们之间各自的谈判耐性、技巧和毅力。即使谈好了一个价钱,如果可以的话,你还是不要急于购买,走出店门游览外面的世界,稍过一会儿再回头重新议价,你可能得到一个更低的价钱。

     当然,如果你正在购买一件抢手货,并且有很多人在场同你竞争的话,以上那种方式肯定要误你的事。因为,这时候的交易条件不同于上例的情形,对于售卖者有更多的有利之处,而且因为供不应求和存在众多竞争者,让你没有多少讨价还价的机会。

     一般来说,所有的生意人大都是利用了自身比顾客优胜的交易条件,透过交易的方式从对方身上赚取交易价值,也就是说,交易价值来自于对方在交易中所付出的交易成本。

     但是,在一般买卖行为中赚取交易价值,只是用来解释经商做生意的人---是否所有做生意的人赚的都是交易价值的钱,我既没有条件和能力做这方面的考察,不过,在我所认识的生意人中,也没有发现谁是例外的----之所以能够赚钱,以及利润从何而来的基本原因,并不等于说经营者们日常的经营活动就是以这种方式来完成他们的获利过程。

     经营有自己的独特活动方式,这种方式首先在于它具有可行的操作性,也因为这种方式而体现出经营行为的独特性,所以才称谓是经营,更是由于以这种方式催生出来的经营,才被充分地发挥了竞争与互利两个自然法则的作用,所以为人们、社会所认同。

     只是一般的生意人的赚钱方式,不是经营者们的主要赚钱方式。所以说,正如以上错版钞票例子已经说明的,并不是所有的交易价值都全部来自于交易另一方的交易成本。如果是这样的话,经营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财富创造功能和社会意义。

     这是我解释利润来源的关键,忽视这个方面,恐怕对经营者们不公平。在关于经营的含义当中,那位时装厂老板特别地提到“获得并利用外界条件”这一内涵,正是经营活动的特殊之处所在。故此,经营与一般的谋利方式,有着本质的不同,尽管它们都要经过交易过程,赚的都是交易价值,但是他们主要地透过市场价格差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我们之所以能够看见,在经营活动里面,常常出现诸如剥削、冒险、创新,甚至瞒骗这些现象,本质上也是在于透过、利用、或者创造出市场价格差,从中赚取这个差额里面的交易价值。它们是基于这种市场价格差的继续延伸所造成的后果。

     经营是怎样赚钱的?

     虽然,在经营这个行当里面,的确有不少丑陋的方面,或许,这是它生来就带在身上的一份“原罪”。这也正是它令我们疑惑的地方,为什么它这么“丑陋”,却能够在社会上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为什么消费者明明知道经营者要赚自己的钱,还容忍他们这么做,甚至在法律上保护他们的利益?为什么他们能够赚到如此之多的钱?

     以下对于这些问题的解释,都基于市场价格差的存在,经营就是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并且,为了不断地赚取当中的利润,经营者们千方百计地制造出价格差,在这个作用之下,生产效率得到提高,生产成本趋于下降,由此,社会财富才大量涌现。

     商家们赚消费者的钱,虽然手法五花八门,点子也层出不穷,但万变不离其宗。一般情况下,他们总要提供一些有益于消费者的好处,我们才会购买他们的商品。这就回到了我们之前提到的竞争与互利两个自然行为法则上了。

     首先,看一看经营者是如何实现互利这个经济效果的,由此,消费者才会光顾他们。要解释清楚的话,我们还是要再回到经营出生的地方,考察经营究竟能够提供一些什么样的互利作用。

     其实,我们已经十分幸运,最近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经历,让我们有机会亲眼看到西方市场经济社会二百多年的历史缩影。也就是说,西方市场经济发展史上经历过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规律,我们大部分都能够亲身经历过,即使有一些还没有出现的,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都有机会见得到。

     因为,二十多年前,我们从一个完全没有市场经济的环境,一下子进入到市场经济氛围里面,直到今天,我们已经大致地融入了世界市场经济体系之中,以加入WTO为代表。基本上,西方发达国家现在有的东西,出现过的问题,我们也都遇到了或者开始出现了,即使没有亲身经历,我们也从他们的身上有所了解。例如,证券交易、股票市场、国营企业私有化、互联网、资本经营、甚至失业问题、经济周期、市场管理、产业调整、三农问题、商业道德、环保问题、法制问题,等等。

     从社会观察的效果来说,二十年与二百年之间的对比,不仅仅是一个压缩了十倍时间的问题,而是同样的历程,我们能够亲眼看得见。现在的西方人,如果要想体会这段历史的话,只能听自己的爷爷讲述他的爷爷的爷爷的故事。

     我认识一位回国谋发展的“海归”人士,在一家规模不算不小的民营企业担任一个相当高的职位,我一直现他有接触。却还不到一年时间,被他的老板给辞退了。对此,他很是忿忿不平,为自己争辩,国内的经营秩序混乱,法规也不健全,企业内部更是漏洞百出,所以,不具备合适的条件让他施展在国外学到的本领。尤其抱怨老板没有给予他充分的信任和权力,更没有接受和执行他的管理思路和经营策略,导致大家都不愿见到的后果。

     他以上所讲的意思,是我后来在饭桌上偶然谈论起这方面的话题时,不经意间告诉他的前任老板,这并不是我要做传声筒,却不想引来老板以下一番话。他说:

     “我也常出国,外国企业接触、参观过不少了,对他们也大概有一点了解。说什么条件不适合他发挥?你问有什么本事?在我看来,根本不是我们的环境不能让他们一展才华,而是他们远远不具备对企业的经营过程进行把握这种能力。

     “外企的经营管理、市场秩序已经相当完善、正规和稳定。作为一个来自于落后国家的学生哥,人家断然不会像我这样,授予那么高的职位和权力让他们去实践。但凡上了规模的外企,你想进入核心经营管理层,至少也要有十年八年的经验,何况是一个外国人,有没有这样的机会,还很难说。在外面混得好,他们也未必愿意回来。

     “当他们回到国内企业之后,面对的是一个飞速发展着、工作空间突然扩大了许多倍的环境,与他们在国外那个小职位里面只能循规蹈矩、按章办事、小打小闹、官僚制度的工作方式,怎么可能同日而语?

     “在外国,他们就像是在人家设计好的电子游戏机上玩赛车,即使玩得再好,闯关再高,也不能同在国内这个根本没有路的真正赛车场上竞技作比较。至于他的水平,我承认并不低,这正是我要用他的地方,不过,他的那些治企方略,我实在不敢恭维,虽然,出发点是好,目标也不差劲,问题是,既不符合企情,更不切合商情,有可能做得到吗?我不敢冒这个险!

     “你要说,我们现在的市场环境并不完善,这正是我们现在能够生存的空间和原因。已经像外国那个样子,还有我们做老板的机会吗?还有他回来发展的机会吗?正因为我们不如他们,才学习他们,赶上他们,不然的话,花钱聘请他来干什么?”

     事后,我又再做了一次传声筒,这次我是有意告诉他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想帮他一把,因为,从前他也曾经帮过我,本书的很多内容,都是受他的启发。另一个目的则是我想看一看他对此有什么反映。但他听了之后并没有说什么,显出一副略有所思的样子,好像还有一点认同,至于他心里怎么想,我就不得而知。后来,再没有他的消息,不知他现在发展得怎样,在此祝愿意他能够取得成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5-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赚的就是交易价值(五)

    追溯中国的历史,我们有过多少举世闻名的发明创造?扳指一数,有著名的四大发明!除此之外呢?我相信应该还有不少,但也不多!也许,我们关心的不应该是它们的数量,更重要的,它们曾经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过什么作用。

     以我的常识,在中国古代,罗盘通常只是算命先生手中的道具,火药则更多地变成小孩子喜爱玩的焰火。到了西方人的手上,却变成远涉重洋,打开中国门户的利器。至于其他的呢?例如,古天象仪、地动仪、流牛木马、孔明灯等等,不是成为古董摆设,就是早已经灰飞烟灭。

     西方国家之所以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层出不穷,领先于世界各民族之前,我不认为他们的人民比我们要聪明得多,或者归咎于他们的国家体制、文化背景、思维习惯等等作为理由。这样去理解,反而禁闭了我们自己的智慧,至少也有看低自己之嫌。也许更应该从这个角度去考究,是否正因为经营的作用,为它们的出现提供生长的土壤,当中的理由有以下三个:

     其一,有价值的发明创造被迅速、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或者成为创造经济效益的社会产品,从而为发明者带来了经济利益,至少也令发明者获得社会荣誉和成就感。由此,激励更多的发明创造不断涌现。瓦特的蒸汽机和爱迪生的电灯,就是典型的事例。而这个转化过程的完成,非经营者莫属,当然,从事经营的可能是他们自己,但更多的则是别人。

     其二,发明创造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既鼓励更多的发明家投身于这个领域中来,也激励更多的经营者乐于担当发明创造的生产转化功能。尽管,其中的风险可能令人生畏,却也不乏有受利润驱动的前仆后继者,千方百计地从它们身上找到利润的空间。导致社会上的发明创造被最快地、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商品,从而让更多的人享受它们所带来的生活水平、便利和乐趣,既然有这样的好处,为它们支付一点合理的利润又何妨呢?

     其三,经济效益为发明创造者提供了物质和经济条件,令他们有更大的能力和更充足的资源开创新的发明。也是基于经营的作用,发明创造不再是个人单独进行的活动,在有效的组织和协作下,令集体智慧得以形成并发挥个人能力无可比拟的成效。导致多学科、不同创意的综合运用成为可能,个别的、不同领域的最新技术能够整合在一起,又是一个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恐怕也是神舟五号能够把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的原因。

     之所以利润归企业老板们所有,关键的原因在于,经营是一个不能缺少“输入——转化——输出”这个循环过程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作为企业的一般职员,你是没有条件掌握这个完整过程的所有环节。企业里面的职务分工,决定了你只能在某一个环节上发挥作用,尽管你在这个甚至几个环节上有极好的创新。但是,要把你的创新从真正的市场交易价值上体现出来,即是要从产品的销售价格上体现出来,是离不开整个经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参与进去,并且承担各自的价值贡献,最后以一个完整的商品形式来实现其市场价值。你很难从一个产品的销售价格中分出来哪一部分是属于你的创新价值,即使你做得到,最终的价值实现,都必然地归属于整个企业有所,也就是属于企业主所有。以上关于创新带来利润的例子,是一个很好的说明。除非你把一项创新作为商品卖给有需要的人,这样,也就已经不再是一个企业内部的创新行为,而是一种市场交易行为了,这与卖商品,其实是同一个道理。

     第一,你通常很难向老板提出要求,把由你创新所带来的价值,完全归属于你。一来,老板掌握着企业收益的所有权,他未必愿意这样做,你又奈何得他什么?二来,老板也许会对你说,没有整个企业的支持和配合,你的创新怎样能够实现得了价值?他说的也是事实,如果你的创新能够独立实现市场价值的话,恐怕你早就自己拿到市场上同别人交易赚钱了,正如发明一项专利那样。

     第二,同样因为存在职务分工的原因,即使你对经营、生产环节中的某一部分有很好的创新,作为一个权力有限的职员,如果没有其他环节的配合,没有相应的资源投入,使之能够真正地转化为有实际市场价值的产品,你也不可能做出什么来。即是说,一般的创新者,是没有能力独立地完成创新的价值转化过程。这就要靠企业老板来发挥他的主导作用,通常也只有他才有能力、权力去支配,运用企业的资源和主导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引领一项创新转化到经营、生产活动中去,并最终在市场上通过交易实现它的价值。

     正如以上例子中提到的,生产主管要调整生产线布局,以便实现他的创新意念,如果不是得到老板的支持,他能够做得到吗?即使他做得到,他又怎么同老板争取自己的利益呢?不断地创新和改进,本来就是他的工作职责内容,如果他没有创新的贡献,谁又会聘用他做一个管理人员或者技术人员呢?

     第三,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在企业当中,除了企业老板之外,其他职员是难以达到这样的高度,他有足够的能力和条件,来主导作为一个活动整体的企业组织去完成所有的经营活动环节,最终在市场上实现这个创新价值。所以,一般的创新者,也就无法得到因为创新而带来的市场利润,这是经营过程的完整性所决定的,也是经营活动的性质所决定了的。

     对企业有认识的人都应该明白,经营最重要的环节是销售,即是要取得交易成功,其余所有的一切企业活动,都是围绕这个中心来开展的。采购原材料,为的是能够生产出商品来卖;生产制造,是为了把原材料变成顾客需要的产品;同样地,创新也是为了让制造出来的东西卖得出去或者卖个更好的价钱。经过市场交易成功之后的收益,只能进到老板的银行帐户上去,然后由老板支配。这是国家法规和市场机制赋予他的权利,最多你就是同老板讨价还价而已。

     作为经营者或者企业的老板,他们自己是不是一个创新者,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担当一个创新的运用者。他们不一定要亲自去实施某一项创新活动,只要他们支持创新在自己的企业里面发挥功效,并且愿意投入资源去推动创新转化为经营内容,甚至甘愿承担因为创新可能失败所带来的风险。

     成功的经营者往往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吸取者和运用者,他们明白创新的意义,知道如何判断什么样的创新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并且把它们吸收过来,运用到自己的经营行为当中,创造出新的交易价值提供给消费者----其中也一定包含着消费者价值在内,否则,消费者不会向经营者支付这个交易价值的。

     就我所见,若干的经营失败者,他们往往无视于来自别人的创新,固步自封,或者害怕运用创新所带来的风险,最终因为落伍而丧失殆尽了自己的全部交易价值,导致亏损被淘汰出局。

     也不是因为经营者、企业老板有什么特别的能耐,令他们能够成为创新的运用者,而是他们的位置,决定了他们必然地要成为创新的运用者、主导者或者担当者。除了他们,企业里面的其他人,以及企业外面的其他人,都不可能担当这个角色——他们不是没有这个条件,就是没有这个权力。最多也只能做一个创新的发明者!

     读者可能也有这样的体会,你或许曾经有过不少很有创见的赚钱点子,就是苦于没有条件、资金去把它们的价值在市场上得到实现。于是,要么是十分惋惜地埋没了你的智慧之光,要么就是白白贡献给了别人或者你的老板,最多也就得到一番赞许或者一点奖金而已。如果你有生意头脑的话,可能会像曾经名噪一时的点子大王那样,把点子卖给有兴趣的人,而运用了你的创新的那些人,他们可能因此发了大财。

     说到创新的价值,发明专利可以作为一个例证。如果不是有专利权保护,新发明的技术因为有其极容易被模仿的特性,发明者是很难通过交易从中赚取交易价值的。一旦受专利保护,便人为地设置了模仿障碍,为交易创造了条件。至于发明者能够赚到多少交易价值,取决于这项新技术所能够带来的预期收益,以及在交易的时候双方交易条件的对比。不懂行情的发明者,常常在这方面吃了亏。

     所以才说,经营既不是天使,也不是恶魔!经营者们既不是救世主,也不是窃世大盗!他们的特征就是利用了社会资源,首先为自己创造了财富,同时不自觉地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基于他们这种经营活动已经远远不只是个人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也远远不只是局限于个人范围,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与社会利益密切相关,他们的利润也来自于社会。他们的行为要么是有利于社会,要么就是危及社会,随着他们手上掌握的社会资源越多,其程度则越甚。所以,他们应该承担比一般人更大的社会责任,也必须更要受社会所监督。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5-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看来以后有什么问题直接问公主好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需要多学习研究一番。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分析家钱倍 at 2004-11-1 15:09
:*9*:通读后,感触颇深:
价格,这个商品价值的外在表现.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
如果最终是由商品中所凝聚的劳动(体力的和脑力的),那么我们这个市场中的股票最终有那么一天,迟早都会"暴跌"!因为这个价格 ...





一楼的事例部分亲历过。--------豌豆公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5-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22*::*22*::*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gngdgn at 2004-11-1 15:36
好贴,需要多学习研究一番。
同感:*22*::*22*::*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97 天

发表于 2004-11-1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讲故事,说道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主的打字速度惊人,我的"瓶颈"就在这,影响了交流.郁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把价格搞透了,有助于加深对市场的认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5-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0-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4-26 19:48 , Processed in 0.088864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