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926|回复: 1

2005年中国六大行业展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22 09:05 |

2005年中国六大行业展望

来自:MACD论坛(bbs.macd.cn) 作者:尖尖小荷 浏览:1926 回复: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证券日报  


  电力供应仍紧张由于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一轮景气循环,城市化和重化工业的高速增长必然带来电力需求强劲增长。全国的电力短缺已经从2003年17省扩展到2004年24省。我们认为,从2000年开始的电力增长率超过经济增长率的势头将能够保持到2008年。我们不同意在2006年电力供需能够达到平衡甚至过剩的预测。我们的理由是:(1)中国经济在2008年前依然会保持7%以上的增长速度,投资热情没有减退迹象,重化工业对电力需求非常大。(2)从电力设备交货周期以及定单特征分析(包括电力建设和施工周期),在2007年才能兑现目前85%的定单,而目前的定单已经排到了2009年。(3)电网和运力瓶颈在未来两年内不可能消失,甚至更加严重(因为火电新项目较多)。(4)2008年后,电力存在过剩的可能。那时的火电、水电项目将呈急速下降的趋势。而从2005年开始的核电建设将逐步成为主角。
  

  由于煤炭价格居高不下,以及电煤合同价格与市场价格背离较大,政府已经开始对煤电价格采取联动。但电力价格涨价幅度明显大于煤炭价格。我们预计,在未来3个月内,电力价格应有一次上涨机会;未来18个月应有2-3次上调的机会,涨价幅度为8-15%。最终,电力价格将会以煤炭价格先下降结束整个价格上涨周期。
  电力行业投资面临新的历史机遇,电力投资增长率已经超过全社会固定资产增长率1倍。我们认为电力投资应该理解为:(1)发电方式投资多元化(火电、水电和核电);(2)电力行业整个产业链条投资全面化(发电、设备、环保)(3)投资方式的多元化(股权收购、外资合作、电力基金)。电力地域化特点使得小型电力企业享受不到整个行业的成长效应,这是电力行业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特征之一。而电力设备则是完成能够受益于整个行业周期的发展。
  对于电力企业的风险,我们认为有两点:一是价格螺旋上升的压力。铁路、煤炭、石油和电力价格可能形成捆绑的情况,电力价格上涨还受到公众压力,北京居民用电涨价前出现民众排队购电的情形已经震撼了政府高层。因此,电力价格涨价不会一帆风顺。另外,电力设备原料价格上升也是推高成本的一个来源。电力价格非自主性不强是外资进入中国电力行业的最大障碍。
  二是升息周期所导致的电力资金成本不断推高是一个不可回避问题。据统计,电力企业近期负债率上升幅度较大,平均负债率为45.83%,同比上升5.81个百分点。未来两年电力建设又处于高峰期,因此资金成本压力非常大,我们认为,如果控制不好,电力价格上升有限,那么看起来风风火火的电力企业,在整个周期中将不是给自己赚钱,而是给银行、煤炭、铁路、公路、海运和钢铁等行业打工。
  需求状况:根据中电联统计信息部、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预测,我国2004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21650亿千瓦时,增长率14.6%左右。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需求增长缓慢,将达到605亿千瓦时,增长率1.6%;第二产业用电需求将达到16136亿千瓦时,增长率15.7%;第三产业用电需求将达到2459亿千瓦时,增长率16.6%;居民生活用电需求同第三产业用电需求基本相当,将达到2450亿千瓦时,增长率9.5%。预计第四季度用电需求增长速度继续减缓,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5842亿千瓦时,增长率在13.6%左右。在四季度,华东、华中、南方电网将缺少电力,东北、山东电网电力供应可以平衡,重庆、西北、华北、四川、福建电网电力供应吃紧。总体上来说,全国的电力供应仍比较紧张。  
  医药进入并购黄金期近年来,医药行业增长率始终超过国民经济增长率。我们认为,在2008年前,医药行业增长率依然将快于国民经济增长率,呈现出稳步持续的特征。医药行业在宏观调控情况下,局部受到些影响。但是,我们坚持认为,医药行业仍然是少数受经济周期和经济调控较小的行业领域。反而在医疗体制和医药流通改革背景下,展现出新的机遇和挑战。
  由于物价通货膨胀不断加剧,政府货币政策收紧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调整一定存在很大的变数。医药企业必须要做好相关财务和经营安排。特别是那些负债率较高和出口市场依赖性较强的企业尤为引起重视。
  1-9月,医药行业投资增长率只有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一半,说明医药行业发展比较理性。同时也反映出医药行业正在从前两年的投资高速增长向一个平稳速度过渡。
  我们认为,随着中国进入老年社会和新的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医疗体系的建立,以及医药领域逐步开放,将会有更多资金投入到医药领域。
  政府多次下调药品价格的政策出台以及药品的招投标制度的实行使得中国药品平均价格呈现出逐年下行的趋势。但是,我们认为,这种下降趋势可能在2005年结束。去年以来的维生素和青霉素工业盐价格大幅波动正是价格上涨前的预演。
  在今年7月1日,中国有2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因为没有通过药品GMP认证而停止生产。未来在执行过程中,这类企业中可能会有一些起死回生。但是由此逐步产生的医药行业产品集中的趋势将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因此,未来将是大型企业展开购并的黄金期。
  最近,发改委关于原研药的定价政策出尔反尔,说明在对外开放环境下,影响政策的制订因素非常复杂。因此中外企业未来在药品定价、知识产权问题的竞争和博弈将是极其激烈的。
  家电通讯业期待技术变革家电:(1)国内企业依然在产权改革方面艰难前进,海尔和TCL在2004年有所进展,但是由于政府干扰,客观上耽误了这个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时间,使得国内家电企业不能集中精力在技术、海外市场等方面扩展。特别是在同一时间内,海外家电企业企图借助数字电视和液晶显示器方面的技术和产品变革卷土重来。我们已经在数字相机、数字摄像机、MP3等电子家电产品上已经看到了这种威胁。令人担忧的是,商业网络方面,外资也在搭建过程中,之后可能出现外资商业与外资家电企业唱双簧的局面。
  (2)我们对于最近国内家电行业多元化以及与外资联手的产业整合活动给予正面评价。但是,我们认为,在如冰箱、洗衣机方面,在厂家市场格局已经明了的情况下,部分国内企业企图通过与外资合作达到重新打乱市场格局举动是很难成功的。从市场目前的条件而言,这些行业不可能出现黑马。
  通讯电子:(1)在2005年,通讯电子行业值得注意的是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影响国内市场的环境。(2)在政府打击电信行业腐败问题的同时,有可能就此开启3G牌照的发放,这是导致通讯行业可能下滑的唯一动力。
  (3)3G可能刺激设备和投资市场,但是是否能够激发电信运营市场呢?我们认为,可能会出现预期和热情“脚踢钢板”的效果。从中国移动和联通的人均每户消费额?ARPU?不断下降的事实可以看出,中国出现日本和韩国那样的3G消费热潮是不可能的。因此,在中国,3G不是什么技术和标准之争,而是消费的问题。因此,目前在中国的3G推广不过是一次设备制造商的盛宴。  
  乳业同业竞争加剧(1)整体的行业增长率将出现逐步下降的趋势。(2)同业竞争加剧,并且可能出现无序状态,恶性事件、相互攻击等不良现象可能抬头。(3)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向品牌企业集中,而资源控制和资金成本控制成为了最为制胜和度过惨烈竞争期的关键因素。(4)质量问题引起的突发事件导致企业信誉风险将在2005年成为最大行业隐患。(5)外资阶段性撤出,如同5年前彩电行业一样,外资不愿意参与非理性竞争。但是,当中国乳业残酷竞争的产业整合完毕后,外资在关税进一步下调的环境下,3年后必然卷土重来,利用资本的力量收购乳品企业。(6)我们相信,在未来三年中,乳业行业会出现“赢家通吃”的局面,而资本后台和财务管理能力将是支撑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是否“活下去”并“活的更好”的关键资源。(7)企业管理和战略协调性成为2005年的关键。全国市场的合理网络布局、区域市场协同和配送资源综合效应、区域市场深耕后品牌和产品青睐度和忠诚度则是考验点。  
  酒业“赢家通吃”白酒:(1)企业之间业绩和成长能力的分化将在2005年被进一步强化。(2)此行业产生产品和企业黑马的环境已经不复存在,品牌和产品集中度将进一步加强。(3)产品价格仍有提价空间(5%-7%)。(4)企业之间的竞争环境应该净化,否则会出现有损整个行业形象的问题出现。(5)再经过三年的行业整合,白酒市场规范性成熟性将把市场带入新的发展时期。(6)在酒业多元化和非酒业多元化的背景下,部分原有白酒知名企业可能继续进入其他行业。医药、农业深加工、餐饮连锁和金融行业则是其涉足的主要领域。
  啤酒:(1)行业已经出现“赢家通吃”的局面,经过前些年的行业整合之后,目前已经进入了“幸存者”们的收获期。其他投资者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已经被完全封闭。(2)产量和市场需求增长的矛盾、进口原料成本上升、产品价格的刚性特征都是这个行业目前面临的问题。(3)国内企业最大的风险就是骄傲自满。行业竞争已经从“巷战”向“持久战”转移,因此,企业的耐力是关键。而保障企业耐力需要企业制度变革。
  葡萄酒:(1)由于关税将从44%下降到14%,因此,此行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排序和品牌认知度都将有一个重新的过程,目前的市场正是一个较为混乱的时期。(2)经过前些年一轮不大不小的一个热潮后,能够坚持下来的企业成为市场赢家的可能性较大。(3)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实质性启动还要假以时日。在国家领导人都曾经出来为行业兴旺鼓动最终都没有起到应有效果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冷静审视中国葡萄酒市场和消费者的状况。(4)海外葡萄酒依然占有先天优势,特别是在葡萄酒高端消费的人群中。  
  汽车业陷入低迷基本观点与预测(1)2005年的轿车产量可能出现负增长。(2)下一个轿车消费热可能在2009年出现(考虑到换车周期和消费周期)。(3)华北地区城市的出租车换车、治理超载后的大吨位载重汽车、农用车和特种车是新的行业增长点。(4)低档车制造企业面临非常大的生存压力。(5)电动、混合燃料车依然不会有什么市场,节能概念、款式新潮的轿车可能成为“卖点”。(6)虽然有大众公司这样的外资厂商决定减少在华投资,但是不会形成群体效应。而非常值得重视的是:日资企业在华有后发制人的潜力,并且会在广州一带形成日资汽车产业链。(7)中档车的价格风险较大,也是市场注意力所在,但是高档车价格下降空间反而不大,需要密切注意外资在这方面的动向和操作方式。(8)由于中国市场和生产效率问题乃至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汽车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并不明显(区别与电子、纺织、轻工)。但是,中国政府将会用极大的努力促使其转移成功,目前处于比较微妙的时期。(9)关税和配额政策的取消效应已经被市场消化,在2005年,不一定会出现车价大幅下降的局面。因为消费市场已经处于下降状态,它不是简单地用降价手段就能刺激起来的。通过这次行业波动,人们就会知道,任何产品消费都是有周期概念的。否则,怎么说大家都不会相信.
发表于 2004-12-22 09:58 |
已阅!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5-13 14:12 , Processed in 0.171957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