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信 发表于 2013-7-10 10:41

不一般的大众经济学————《王二的经济学故事》(郭凯)

第1章如何看待收入分配不均

导言

收入分配问题,也许是当下中国面临的最重大的政治和经济问题。收入分配的不均,正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体现其在人群中产生的张力。

  比如说,每到春运时节,火车票价该不该涨就成了一个话题。对于任何一个了解经济学的人而言,供需产生矛盾的时候通过价格来调节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春运期间,要回家的人多,火车运力少,要平衡这种缺口,选择车票涨价似乎是很自然的。这也是不少经济学家——很多是非常有名而且充满了善意——所支持的方式。《王二施粥和春节火车票的分配》就问了一个问题:如果僧多粥少,而且所有的人都在挨饿,是不是出价最高的人吃饱肚子、出不起钱的人继续挨饿就是合理的?虽然,这样来作类比很自然地会让人觉得我更倾向于不提火车票价,我真实想要表达的意思没有那么“民粹”(对了,民粹也是我极力反对的)。我只是在善意地提醒:不是简单地用价格把供需弄平衡就完事了,座位分配给谁同样重要。

  《富人吃肉和收入分配不均》则在一个更大的层面扩展了火车票的事情。贫富差距不是简单的“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也不是简单的富人锦衣玉食,穷人小家碧玉,大家不相往来就是了。一些人甚至觉得,如果中国人能像美国人那样不“仇富”,事情就简单了。“仇富”确实没必要,这点我下面还要谈,但是贫富差距的一个结果就是,富人会挤出穷人,不是用刀用枪,不是横行霸道,而就是通过最简单的市场机制:价格。请不要误解,我完全没有反市场或者反对用价格分配资源的倾向,我只是在说,贫富差距正在用各种方式形成张力,其中就体现在价格上。这件事情的危害在于,当人们对这些张力无法容忍的时候,他们会去反对他们最直接能看到的东西:价格。这样可能会造成很多改革的倒退。我在《一碗水端平和收入分配差距难题》里就说了一个很具体的担心:我们的不少收入分配差距不是因为市场经济的结果,而恰恰是因为我们还不够市场经济。比如说,文章里提到,我们的利率是管制的,汇率也是。这些看起来对所有人都一样的政策,在无形中其实偏袒了一部分人,同时让另外一些人受损。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不应该是加大政府的角色,人为地去再分配,而是应该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力度,在这里就是利率和汇率的改革。

  《王二的财路和收入不平等的治理》试图消除一种过于简单的看法:中国的贫富差距拉大都是***、奸商以及***导致的,收入差距拉大本身一定就是坏事。这种简单的看法作为茶余饭后的牢骚话可能无所谓,但如果演化成了“仇富”和反对市场,那可能就有害了。一个成功的社会必须要有成功的人,必须要给成功的人应得的回报。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中,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有人成功了,有些人不那么成功,这样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是自然的。但是,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又不是那么彻底,所以才有了***、奸商以及***这些事情,这也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这种拉大是不应该发生的。这篇文章想要更加强调的一点是,这两种力量可能发生在同一批人身上,换句话说,中国的成功者或者富人,其财富里可能既有其应得的部分,也有其不应得的部分。因此,简单的“仇富”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强力的再分配也不是,去区分好人坏人也不是,因为黑白分明的好人和坏人很少。应该消除的是不合理致富的土壤和环境,而不是富人或者收入分配差距。

  《王二的水井和中国的油价》看起来讲的是油价,但和收入分配是密切相关的。社会上对油价上涨存在普遍的反感,认为这是压榨老百姓,把钱转移给已经很有钱的石油公司,因为很多人看到的只是石油公司的巨额利润。但石油公司的利润中是有不同部分和来源的,这些利润有些是合理的,更多的则是不合理的,不能混为一谈。这篇文章想要说的是,你得把不合理的利润给挤掉,但是应该保留合理的利润。成品油价随着原油价格上涨和下调,恰恰是属于合理的部分。而且,更高的油价还有利于环保。仅仅是看到石油公司利润高而反对油价上涨,虽然也许能起到降低利润的效果,但这种做法本身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源,而且还会让正确的改革发生倒退。王二施粥和春节火车票的分配

   某地发洪水了,道路被阻断。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也进不来。不久,就有不少人断炊了。

   王二是个开粮店的,所以手里有点粮。王二决定开始施粥行善,解决灾民一时的困难。王二面临的问题很现实也很严峻:有1000个人需要吃饭,但是王二只有100个人的粮食。

王二为此事感到很苦恼,100个人的粮食分给1000个人,给谁还是不给谁?王二的儿子学过一点入门的经济学,觉得此事很容易。他说:爸,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价格越高需求越少。最好的方式是,你不应该施粥,而是应该卖粥,卖给出价最高的那100个人。这样事情不就简单了?大家也不用排队,也不用打架,你也不用担心分给谁不分给谁,看不见的手都替你搞定了,人家亚当·斯密几百年前就把这件事情想通了。你看,还是学点经济学有用吧?

  王二觉得此事不妥,说:你这不是让我在赚黑心钱吗?而且,这样一来,最后粥不都给那些家里富裕的买去了,穷人不就只能挨饿?

 儿子的回答很简单:爸,你怎么就想不明白?你不卖高价,人拿去了之后,照样能转手高价卖出去,最后还不是一样?这就叫黄牛。再说,你卖粥的价格公开透明,又没有公开歧视穷人。穷人要是真饿了,一样也会愿意出高价;不出高价,说明人还没有饿到非吃不可。你不用觉得有什么不安的。

  王二还是觉得不妥,说:我还是先来先得,免费施粥吧。这样,我觉得更公平一点。

  王二的儿子立刻说:爸,这一点也不公平!凭什么先来的就是最需要喝粥的?先来的都是那些时间最不值钱的。而且,这样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很多人都要排上一晚的队,这不是浪费时间吗?最后,你还是不能阻止人拿到粥之后再转手卖掉,最后粥不是还会落在愿意出高价的人手里?你想违背经济规律,最后不解决问题,还增加麻烦。

  王二说:麻烦就麻烦吧。我觉得先来先得更合理,你别多说了。

  每年到了春运时节,火车票该不该涨价就成了一个热门问题。需要看明白的是,火车票价问题实际上是有限的火车运力如何在人群中分配的问题。有1000个人想坐火车回家,铁路系统只能提供800个座位,谁上车谁不上车就成了一个头疼的问题。事实上,给定供不应求这个基本的矛盾,火车票的分配是不存在“完美”的解决方案的,因为无论怎么解决,最后都会有200个人不能坐火车回家。任何觉得自己有绝妙方案解决车票问题的人恐怕都得虚心承认,其实不存在绝妙的方案。

  面对供不应求的情况,最经典的解决方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正确的解决方案,就是提价。物以稀为贵,火车票稀,所以贵,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所以那些主张提价的建议是完全有其合理的一面的。

  但我们必须意识到的是,火车票提价是有分配后果的。这里面有两层不同含义的分配后果。如果整个人群的收入都是完全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只是他们坐火车回家过年的意愿,那通过提价,可以有效地让那些最想坐火车的人最终买到票,这样的分配后果恐怕无可厚非。问题是我们的人群收入不完全一样:有些人很有钱,有些人一般有钱,有些人没什么钱。在我们很轻松地提出通过价格手段挤出200人的时候,我们必须得意识到,这被挤出的200人不会是一个随机的群体。因此,第一层次的分配含义是,通过提价,我们挤出的是不是恰恰是社会里的弱势群体?这就像王二所担心的,如果他让价高者得,会不会最后没粥吃的都是穷人。

  还有就是,即便是那些可以最终买到票的人,提价之后,他们都必须得付更多的钱才能回家。因此,提价的另一个分配含义就是,乘客要给铁道部交更多的钱。和王二一样,铁道部确实得回答是不是在赚黑心钱的问题。

  因此,反对火车票提价的人也是有理由的,而且他们的理由没有在任何意义上比支持提价的人更弱。

  有人会说:等等,反对提价的理由似乎适用于任何商品。难道说任何时候提价都得考虑分配后果?从某种程度上说确实如此。这也是通货膨胀是经济面临的一个大敌的原因之一。不是所有人都在通胀的时候受损的,通胀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更大,所以通胀往往会有严重的政治后果。但应对通胀的办法当然不应该是限制提价,而是从根源上消除通胀,比如说收紧货币。

  回到春运火车票的问题,春运火车票至少有4点使得它很特殊,使得它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一是春运回家的需求是一种弹性很小的需求。虽然说春运是一种刚性需求恐怕过度了,刚性需求是指人们会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回家,但一般人大概都会同意,春节团聚对绝大多数中国人很重要,因此不会因为票贵一点就不回家。这意味着,如果通过提价来抑制客流,那价格必须提得很高才可能奏效,这就加剧了前面提到的分配问题。二是春节回家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回家或者不回家。房子也是必需品,但房子贵了,你还可以选择买得小一点,住得远一点,而不是完全没有房子住。回家不一样,你不能选择回一半家,只能是回或者不回。因此,火车票提价和比如说水价提价的后果是不一样的,水价提价的结果是所有人可能都会少用一点水,最后达到节水的目的。火车票提价的结果是硬硬地用价格挤出200人,而不是说1000个人每个人少坐20%,这还是加剧了前面的分配问题。三是铁路的供给是不对价格敏感的,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正常的商品,如果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很快供给就会上来,然后把价格拉下去,因此价格的上涨是一个正确的价格信号,可以拉动供给。铁路是个垄断部门,铁路运力的增长恐怕和价格没有关系,全是按照计划来的。四是春运票价的水平并不直接影响经济效率。水价定低了,会造成水的浪费;电价定低了,会造成电的浪费;春运票价定低了,不会造成运力的浪费——没有人会因为火车票便宜就多坐几次火车的。

  归根结底,春运票价的辩论不只是一个价格问题的辩论,更是一个分配问题的辩论。我在后文第三章《房地产的那些事儿》里花了很大的篇幅想要指出的一点也是:房价也有着类似的特征——不仅仅是价格问题,更是分配问题。

  用非价格手段解决分配问题往往会有各种负面的影响,就像王二的儿子列出的那些理由一样,我本人在绝大多数时候也是反对这些做法的。照顾低收入群体的最好做法当然是想办法提高他们的收入,而不是压低菜价、水价和电价,还有火车票价。但是给定我们的分配现实,给定我们还没有给低收入群体和民工群体发放火车票补贴,给定我们火车的运力不可能在短期发生大的改善,给定政府确实还掌握着车票的定价权,火车票不提价或者少提价可以是一个折中方案。我喜欢这个结果吗?一点儿也不。提价会带来更好的结果吗?我觉得非常不一定。

  不同的人对王二和王二儿子的看法可能有不同的认可程度,但是清楚一点很重要:他们看重的东西都不是可以轻易置之不理的。双方都应该尊重对方的观点。

fislp 发表于 2013-7-11 15:4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一般的大众经济学————《王二的经济学故事》(郭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