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rytomy 发表于 2014-1-8 10:36

低估分散不深研(注解)

我在2013投资总结中,提到了在港股中“低估分散不深研”的策略,在线上线下引起了一些朋友的讨论,这里做一个详细的注释。




不深研其实分为三种:
1、简单粗暴地把静态估值低的全买下来;
2、在低估分散的前提下,根据一些指标去选股,比如我文中提到的那些;
又一年过去了。2013年,上证指数下跌近9%,恒生指数上涨近2%,我的年收益为6%,绝对收益不高,但我基本满意。长期来看,大盘的基础收益率为7%—10%,只要持续获得对大盘的相对收益,最终的绝对收益不会太差。

今年的一些重大操作有:

1、民生AH换股。换股总共使股本增加约25%,目前AH股仍有十几个点的差价,不到换回来的时候。

2、增加转债比例。民生转债和平安债上市后,溢价率都不高,平安甚至一度接近零溢价,于是将平安的正股以及一些防御型的股票(如长电、大秦、封基、债基等),都换成了低溢价的可转债。这种转换是很有快感的,因为可以在不减少收益的情况下降低风险。

3、港股的一些增持及再平衡操作。将新天绿色能源换成阳光纸业,将匹克体育换成晨鸣H和中国资本。少量买入了PB仅0.15倍的盈大地产,以及有造假嫌疑但估值超低的通天酒业、中国绿色食品。

港股方面,我使用的基本是巴神的大师哥施洛斯的策略:低估分散不深研。两年下来,总结了一些该策略下的选股技巧,与大家分享一下。PE、PB双低的加分;股息率高的加分;审计机构是四大的加分;大股东或管理层大比例增持或回购的加分;跌破流动资产的加分;跌破净现金的加分。

过去两年,港股市场给我带来的收益远大于A股,但我一点也不感谢它。投资人,对市场是不能有感情的。

4、增加权证配置:2013年上半年,买入了安硕A50中国基金的权证23376,后来同类型权证14016价格比23376低了10%,我就进行了切换,跟民生AH换股的思路一样。目前14016相对于23376已有了2.6%的溢价,当溢价超过10%,就考虑分批往回换。

权证是分两批买入的,第一批价格是0.76,第二批是跌破0.4之后买入的,权证这种东西波动巨大,分批买入时绝不能像股票一样,跌个百分之二三十就下手。目前权证占资产比例为5.6%。

去年底意淫4000点,大盘看来不是很听我的话,今年就不瞎猜了。我的资产配置比例是基于市场估值而定的,不管内心对未来一年的市场波动如何预期。因为人的想法不重要,规律和概率才是投资的核心。但如果硬要猜的话,我还是很看好2014年的大烂臭。

历史收益情况:

07年入市,08受到熊市的洗礼,开始认真思考投资的问题,到2009年总算有所斩获。07-09年度总体收益约150%,但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导致初始投资回报率难以统计,可以确定的是初使投资回报率亦为正,但远低于总投资回报率。自2010年正式成为职业投资者之后,学会使用基金的净值统计方法,过滤掉资金进出的干扰。

2010-2012 : 30%
2013          : 6%

当前持仓

转债类:
民生转债
平安转债
中行转债
南山转债
徐工转债
债券债基

银行类:
浦发银行
招商银行
民生银行H
兴业银行
交通银行
南京银行

非银行金融类:
中信证券
惠理集团
金榜集团
中国资本

地产类:
万科A
金融街
首开股份
宝龙地产
中国建筑
盈大地产

乱七八糟:
中国神华
五粮液
*ST安钢
阳光纸业
晨鸣纸业
雨润食品
通天洒业
中国绿色食品
粤电力B

封基类:
基金普惠
交银添利(债基)
实盘实验类:

3、在低估分散的前提下,去跟投那些你认为水平很高的人。

方法1是最简单的,不需要太多研究能力。
方法2需要对市场和商业逻辑有一定的认知。
方法3需要至少是合格的企业研究能力,这样才能将研究方面的“高手”从茫茫人海中识别出来。(这里特别感谢一下管我财 sosme 我港股中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持股,是从这两位高人处得到的启发)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方法1、2、3在逻辑上并不矛盾,而且可以是递进的关系。比如:
只满足条件1的,仓位上限1%;
同时满足条件1、2的,仓位上限3%;
同时满足条件1、2、3的,仓位上限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低估分散不深研(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