罫像时空 发表于 2017-12-20 11:20

《史记。货殖列传》中天文占星术。。。。。

昔者越王句踐困於會稽之上,乃用范蠡、計然。計然曰:「知斗則修備,時用則知物,二者形則萬貨之情可得而觀已。故歲在金,穰;水,毀;木,饑;火,旱。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物之理也。六歲穰,六歲旱,十二歲一大饑。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末病則財不出,農病則草不辟矣。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末俱利,平糶齊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積著之理,務完物,無息幣。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財幣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國富,厚賂戰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飲,遂報彊吳,觀兵中國,稱號「五霸」。
--------------------------------------------------------------------------------------------------------------------------------------------------------

从前,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上,于是任用范蠡、计然。计然说:“知道要打仗,就要做好战备;了解货物何时为人需求购用,才算懂得商品货物。善于将时与用二者相对照,那么各种货物的供需行情就能看得很清楚。所以,岁在金时,就丰收;岁在水时,就歉收;岁在木时,就饥馑;岁在火时,就干旱。旱时,就要备船以待涝;涝时,就要备车以待旱,这样做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一般说来,六年一丰收,六年一干旱,十二年有一次大饥荒。出售粮食,每斗价格二十钱,农民会受损害;每斗价格九十钱,商人要受损失。商人受损失,钱财就不能流通到社会;农民受损害,田地就要荒芜。粮价每斗价格最高不超过八十钱,最低不少于三十钱,那么农民和商人都能得利。粮食平价出售,并平抑调整其他物价,关卡税收和市场供应都不缺乏,这是治国之道。至于积贮货物,应当务求完好牢*,没有滞留的货币资金。买卖货物,凡属容易腐败和腐蚀的物品不要久藏,切忌冒险囤居以求高价。研究商品过剩或短缺的情况,就会懂得物价涨跌的道理。物价贵到极点,就会返归于*;物价*到极点,就要返归于贵。当货物贵到极点时,要及时卖出,视同粪土;当货物*到极点时,要及时购进,视同珠宝。货物钱币的流通周转要如同流水那样。”勾践照计然策略治国十年,越国富有了,能用重金去收买兵士,使兵士们冲锋陷阵,不顾箭射石击,就像口渴时求得饮水那样,终于报仇雪耻,灭掉吴国,继而耀武扬威于中原,号称“五霸”之一。

罫像时空 发表于 2017-12-20 11:39

春秋后期出现的一种农业丰歉循环学说。《史记.货殖列传》: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据《越绝书》应为康);火,旱……六岁穰,六岁旱,十二歳一大饥。《]越绝书.计倪内经》:太阴三岁处金则穰,三歳处水则毁,三岁处木则康,三岁处火则旱……天下六岁一穰,六岁一康,凡十二岁一饥。太阴即木星,每十二年绕天空运行一周,木星运行至酉称岁在金,为穰,即大丰年;又六年运行至卯是岁在木,为康,即小丰年;运行至子是岁在水,为毁,即大荒年;隔六年至午是岁在火,又为旱年。这就形成所谓六年一穰,六年一旱或十二年一大饥的循环。这种主张反映了古人想掌握农业生产丰歉的规律,以便趋利避害,达到国富民足的目的。

罫像时空 发表于 2017-12-20 11:49

白圭,周人也。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夫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太阴在卯,穰;明岁衰恶。至午,旱;明岁美。至酉,穰;明岁衰恶。至子,大旱;明岁美,有水。至卯,积著率岁倍。欲长钱,取上谷;长石斗,取上种。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试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罫像时空 发表于 2017-12-20 12:14

还有著名的干支“”丙午,丁未“”的历史循环

《容斋随笔》 书中五笔卷十所记载的“丙午、丁未”
其文曰:“丙午、丁未之岁,中国遇此辄有变故,非祸生于内,则夷狄外侮。” 洪迈列举了从汉至宋的大量史实,证明中国每逢干支为“丙午丁未”的流年,就会有大的天灾**。宋人柴望在《丙丁龟鉴》里,统计了从秦昭襄王嬴氏五十二年到后汉天福十二年丁未年,共计1260年的时间,这中间干支为丙午、丁未的年份共出现了二十一次。 这二十一次丙午、丁未之年,国家都发生了动乱、天灾或**。
而宋以后,此律依然——
1846(丙午)年太平天国起义,
1666(丙午)康熙五年,鳌拜专权。
……1966,1967年是农历丙午、丁未年。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肇端于此!
其文曰:“丙午、丁未之岁,中国遇此辄有变故,非祸生于内,则夷狄外侮。三代远矣,姑掖汉以来言之。高祖以丙午崩,权归吕氏,几覆刘宗。武帝元光元年为丁未,长星见,量尤旗亘天,其春,戾太子生,始命将出征匈奴,自是之后,师行三十年,屠夷死灭,不可胜数,及于巫蛊之祸,太子子父皆败。昭帝元平元年丁未,帝崩,昌邑立而复废,一岁再易主。成帝永始二年、三年,为丙午、丁未,王氏方盛,封莽为新都侯,立赵飞燕为皇后,由是国统三绝,汉业遂颓,虽光武建武之时,海内无事,然勾引南匈奴,稔成刘渊乱华之衅,正是岁也。殇帝、安帝之立,值此二年,东汉政乱,实基于此。桓帝终于永康丁未,孝灵继之,汉室灭矣。魏文帝以黄初丙午终,朋帝嗣位,司马氏夺国,兆于此时。晋武太康六年、七年,惠帝正在东宫,五胡毒乱,此其源也。东晋讫隋,南北分裂,九县飚回,在所不论。唐太宗贞观之季,武氏已在后宫,中宗神龙、景龙,其事可见。代宗大历元、二,大盗初平,而置其余孽于河北,强藩悍镇,卒以亡唐。宝历丙午,敬宗遇弑。大和丁未,是为文宗甘露之悲,至于不可救药。佰宗光启之际,天下固已大乱,而中官劫幸兴元,襄王煴僭立。石晋开运,遗祸至今。皇朝景德,方脱契丹之扰,而明年祥符,神仙宫观之役崇炽,海内虚耗。治平丁未,王安石入朝,愲乱宗社。靖康丙午,都城受围,逮于丁未,汴失守矣。淳熙丁未,高宗上仙。总而言之,大抵丁未之灾,又惨于丙午,昭昭天象,见于运行,非人力之所能为也”

洪迈列举了大量的史实,想要证明中国每逢干支为“丙午丁未”的流年就会有大的天灾**。

lpqwaszx 发表于 2017-12-20 20:16

哎。。

罫像时空 发表于 2017-12-21 16:38

《娄景书》是我国最早预测天气的文献,相传为西汉年间湖南人娄景所作的一本以预测农业气象为主的古书。湖南民间称其为娄景先师,称其书为《娄景通书》。该书成书时间大概约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元年)前后。虽然《娄景书》说的是湖南一隅的天时变化,但本书运用干支周期进行天时气象预测的实际,探索出干支60年和60日周期的根据和气象变化相关联的事实。

罫像时空 发表于 2017-12-22 10:02

2026丙申,2027丁未。。。。。。

罫像时空 发表于 2017-12-22 12:03

河图与洛书,算是我国史上最富传奇神秘色彩的易图了,而这两张图正好与邵雍的师门的关系密不可分。道上有传言,正是邵雍的祖师爷陈抟老祖传下了河图、洛书和先天八卦图。不过但据邵伯温在《易学辨惑》中回忆,邵雍的师门渊源还不止于陈抟(871年—989年),最少可以上溯至王通和关朗。
  先说说王通。王通之名普普通通,但他的谥号“文中子”却是响当当的。《三字经》中就有“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此人何德何能,居然能够与大名鼎鼎的老子、庄子、荀子外加一个扬雄,并称为“五子”呢?更奇怪的是,此人居然在正史无传,反倒是托他孙子的福被顺便提到了几句。(若问这孙子是谁,初唐四杰之一,《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是也。)他的弟弟王绩也是《唐才子传》中的名人,然而若要论起才气来,王勃和王绩两人捆起来,估计也顶不上王通的一个零头的。因为据传说,他十五岁就开山收徒弟了,唐初名臣房玄龄和魏征也都是他的弟子。这样一个牛叉的人物居然没有在史书中挣到一席之地,唯一的解释是他犯了跟扬雄一样的毛病:自充圣人。他跟扬雄的想法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孔圣人不是传了六经么?好么,他照着六经的体例也来了一个《续六经》,这还不算,他还自称“王圣人”,手下的徒弟也纷纷自比颜回再世,子路二代。他死后,一堆弟子就把他的语录编了一本《中说》,不论从体例和语气都跟《论语》如出一辄,这跟扬雄写《法言》的用意是一样的。王通这么狂,确实有这个资本——他拥有河图和洛书。《中说》记载“内史薛公见子(王通)于长安,退谓子收曰:“《河图》、《洛书》,尽在是矣。汝往事之,无失也。”相比于曾经悲叹“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的孔子,王通轻松坐拥河图和洛书,难怪他敢跟人家叫板。而对于跟自己并列五子的扬雄,王通却颇有惺惺相惜的意思。他曾经与弟子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或问扬雄、张衡。子曰:‘古之振奇人也,其思苦,其言艰。’曰:‘其道何如?’
  子曰:‘靖矣’”
  对话中提到的张衡,同样也是一位扬雄的铁杆粉丝,暂且不表。先说邵伯温提到的另外一位:关朗。
  关朗,字子明,据说是关羽后人,乃北魏的易学名家,也是王通祖父王虬的好友。王虬对关朗预测未来的本事佩服得要死,不仅拜他为师学易,临死前还对儿子说:“关生殆圣矣,其言未来,若合符契。”王氏一脉的易学正是关朗所传,所以河图和洛书这两张易图,必然传自关朗。朱熹在《易学启蒙》中便说:“关子明云:河图之文,七前六后,八左九右;洛书之文,九前一后,三左七右,四前左二前右,八后左六后右。”可证邵伯温所言不虚:邵雍的河图洛书传自陈抟,而陈抟之图来历必然与关朗有关。
  关朗的河图和洛书是家传的。《河洛精蕴》云:“元魏太和时,关朗子明,述其六代祖渊有《洞极真经》。其《序本论》云:河图之文,七前六后,八左九右,……洛书之文,九前一后,三左右七,四前左二……”。由此可知,关朗的祖上曾经传下一部《洞极真经》,里面就附有河图洛书。关朗还亲自为这部《洞极真经》作序称:“朗业儒蓄书,积数世矣。自六代祖渊,会鼎国之乱,徙家于汾河,所藏之书散逸几尽,其秘而存者唯《洞极真经》而已。六世祖尝谓家人曰:‘《洞极真经》,圣人之书也。吾后数世当有贤者生,如得其用功不下于稷契,倘不时偶其颜渊之流乎,是经之蕴当可明也’。朗幸生其族,得闻遗言于祖父,敢不勉勉以发扬先祖之意乎?”
  在这段话中,关朗声称《洞极真经》乃是一部关家祖传的圣人之书,历经三国鼎立的烽火得以保全,而他的六代祖关渊曾预言,关家的后代中将会出现一位“贤者”,将这部书中所学发扬光大,即使达不到后稷和商契的水平,当个颜回也是绰绰有余的。总而言之,得此书者为圣人。(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王通也敢自称圣人了。)
  联想到扬雄也自许为圣人,亦深知河图洛书之妙——他是否也曾经是《洞极真经》的拥有者呢?《太玄》的思想是否也曾受到了它的影响?

罫像时空 发表于 2017-12-22 12:35

周天二十四分法,是源于天文二十四节气,取其时间与空间的对应,便于时空应用的结合。
    早在《淮南子·天文训》中就有明确的天干地支加四维的周天二十四节分置的记载。只不过四维尚未用上卦名,而是艮位作“报德之维”,巽位作“常羊之维”,坤位作“背阳之维”,乾位作“蹄通之维”。虽未作图,已有明确的文字叙述。谓“日行一度,十五日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

罫像时空 发表于 2017-12-22 12:38

《史记天官书》“太史公曰:仰则观象于天,俯则法类于地,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三光者,阴阳之精,气本在地,而圣人统理之。” 观点一致,皆言“天有五星,地有五行”。
    “天有五星”者--“水星”,或名辰星;“金星”,或名长庚;“木星”,或名岁星;“火星”,或名荧惑;“土星”,或名镇星--这五星都是行星。
    “地有五行”者--圆者为“金”,直者为“木”,曲者为“水”,尖者为“火”,方者为“土”--都是静止的峦头。

罫像时空 发表于 2017-12-22 12:47

《青囊经》曰:“紫微天极,大乙之御,君临四正,南面而治。”
    “紫微”、“太乙”,均是古天文中的内容。隋丹元子《步天歌》曰:“中元北极紫微宫”,即是“紫微天极”。《简明天文辞典》“曰:'紫微垣’亦称紫宫垣,简称紫垣,又称紫微宫,简称紫宫,星官名。
    我国古代“三垣”中的“中垣”,位于北斗七星东北,相当于现今小熊座、大熊座、天龙座、猎户座、牧夫座、武仙座、仙王座、仙后座、英仙座、鹿豹座等,共包含37个星座,另有附座2个,正星163颗星,增星181颗。
    按《步天歌》:主要由15颗星组成,分东西两区,以北极为中枢,成屏藩的形状,犹如两弓相合,环抱成垣,紫微宫为“皇宫”的意思,各星给以适当的官名和其他名称---
    东藩八星,由南起叫:左枢,上宰,少宰,上弼,少弼,上卫,少卫和少丞。
    西藩七星,由南起叫:右枢、少尉、上辅、少辅、上卫、少卫和上丞。
    在东藩和西藩之间,好象关闭的形状,称“阊阖门”,有北极五星和勾陈六星,大多属于今小熊座,其中最为明显的“勾陈一”(今北极星)和“北极二”(即帝星)。”

罫像时空 发表于 2017-12-22 12:50

《淮南子·天文训》曰:“太微者,天子之庭也。紫宫者,太一之居也。”由此可知《紫微垣》是君主居住之地,《太微垣》是政府发号施令,治理天下者,故曰“太微南垣,旁照四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也。
    “四极”者,东南西北,四方无隅也。
    “四七为经,五德为纬”---
    “四”者,东南西北四正方也。“七”者,七宿也。“经”者,南北为经也。每方七宿,四七二十八宿,布满周天三百六十度

罫像时空 发表于 2017-12-22 21:54

《开元占经》,瞿昙悉达所作,这个人祖籍印度,其祖先不远千里来到中国,为了中国人民的封建迷信事业,不辞辛劳,写下了《开元占经》。
《开元占经》里面多引用《荆州占》,《荆州占》原书已佚,被归于后汉刘表名下。唐李淳风(也就是著名论文《推背图》的第一署名作者)在《乙巳占》中开列他自述“是幼小所习诵”之星占学参考书共25种,其第18种即“刘表《荆州占》”

罫像时空 发表于 2017-12-22 22:06

12律吕,为黄帝时伶伦所制,截竹为筒,阴阳各六,长短不一,音调各异。将竹筒埋土中,上面管口平齐,筒中装葭莩(芦苇茎中薄膜),外面筑室,布幔密遮,不留缝隙。随季节变化,竹筒中葭莩依次喷出,并发出不同的12种笛音。12音律分6阴6阳,6阳律为: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6阴律为: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其中,最长筒的黄钟一响,则必为冬至;最短行筒的应钟一响,则必为夏至。依此类推,各节气尽在其中,此“数在律吕纪”也。
在此基础上,古圣先贤们又以五日为一侯,每日12时,5日中天干、地支所配时辰为60时即一小甲子;三侯为一气,即15日、3个小甲子为一个节气;2个节气为1月,共6个小甲子,合360个时辰的小周天之数(此为修炼小周功法以月象为据的理论渊源);6个节气为3个月,即1时(季),4时为1岁,合360日一个大周天之数

罫像时空 发表于 2017-12-22 22:25

六十年是朔近月会合周期和回归年的会合周期。不过我国在东汉时才有近点月周期的记载,而六十甲子周期却远在殷商已经存在了。 从朔望月研究比较符合实际。
《内经》多处提到六十甲子历,如《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古人所谓的“日行”即今天文学上所说的“太阳视运动”。日行一周,指太阳在天体的视运动轨道——黄道上循行一周,就是一年,即太阳的周年视运动。由经文所述可知,太阳视运动是四年一小循环周期,四年积盈百刻,日数整数化为一日。十五小周期为一大周期六十年。六十年合21915整数日。一个朔望月为29.530589日。21915日有742.11184个朔望月,期间地球绕太阳公转六十年,月亮与日地连线相会742次,形成742个朔望月。一年有十二个朔望月,742.11184朔望月=60年+22闰月+3.3015日。按“三年一闰,五年二闰,十九年7闰”法,六十年恰有22个闰月。至此可知,甲子六十年原来是朔望月与回归年的会合周期,六十年只差3.3015日。
朔望月一回归年运行49月相特征点,比一年12朔望月48特征点超前1个特征点90度,4年超前4个特征点360度,朔望月位 相复原。所以《素问·六微旨大论》就以4年为一小周,15小周60年为一大周,成为著名的60甲子历。
。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有4特征点。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有冬至,春分,夏至,秋分4特征点。月亮在朔,望,下弦4特征点。不过日与年的4特征点一般人不宜直接观察到,只有朔望月的4特征点可以人人直接观察到。可知60年是日月运动的会合周期。日,月,年各周期的相同点是均为4特征点,不同的是个自特征点时间长度不一样。日周期一特征点长25刻,朔望月一特征点长29.53天÷4=7.3829天,回归年周期一特征点长365.25天÷4=91.3125天。运气的五位和六位周期的调谐周是30年,《内经》称“一纪”。两纪60年是一花甲子。运气的六位和七位周期的调谐周是42年,阴阳两周84年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不叫自回去”之年。

rikaihou 发表于 2018-4-5 17:06

20261204

罫像时空 发表于 2023-5-27 20:38

司马迁巨制《史记》中有一篇,也是唯一的一篇与众不同的奇文。奇文之奇,除了满纸数码,用的全是行业术语之外,还夹着一组有音无义需要破译的“密码”。暴看起来这本书像数命玄书,又像不让世人轻易破读的武功秘籍。其书名曰:《历术甲子篇》。 近世学者张汝舟苦守“二毋”书斋,潜心古代历法,集成果于其遗著《二毋室古代历法论丛》。张氏研究揭示:《历术甲子篇》竟然是由司马迁悉心、原貌、完整保存,幸得以留长传远的,属于古四分历的历术宝典。张氏称之为“遗世宝书”。

随便吃点 发表于 2023-5-28 07:29

理科生表示太难,眼晕,犯迷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史记。货殖列传》中天文占星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