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发表于 2018-6-6 08:00

调研九家医药股及其他杂文

作者:医药代表只懂医药股

       其实也谈不上调研,就是走马观花似得参加了一些医药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因为真正的调研不是参加几个小时的股东大会就能了解清楚的,除了公告报告的内容,股东大会的内容,更多的是需要关注下游的销售情况,同行动态的情况,供货上游的情况等等等等,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搞清楚一个公司,可能需要几个月时间,而非几个小时。比如业绩加速,喔,原来是挖了一个强大的团队过来,联合专家搞了个指南;喔,原来是竞争对手出现一定问题等等,而反应到报表上可能往往滞后了。

      但我觉得走马观花似得的所谓调研,多多少少还是有一定意义的。主要还是为了看一个企业老板的状态,是攻还是稳,对医药的理解看法等等。因为老板是一个企业的魂,会影响企业的风格。当然,也可以看一看中高层的状态,对业绩和开拓也是有很大意义的。所以说,总体来说,谈不上调研,而是找感觉,就是是否确认过眼神。但是,很多人情愿几百元,几千元甚至更多更多的亏损,而不愿意亲自去公司找找感觉。当然,需要各种成本;也当然,看了后可能反而灯下黑了。

      去的企业中,大多数是药企,还有CRO,还有医疗器械,也有医药流通。以江浙沪为主,因为近,相对方便,成本也相对低。在这些企业中,能够明显感受到热度与冷度。热度高涨的是有带有研发的企业,还有生物公司,还有CRO等等,去的人多的要扑出来了,众多众多的各大卖方买方,包括目前主流的一些医药卖方团队都会出现,当然卖方们也不容易,估计这几个月是到处跑,既不能得罪上市公司,又得热推给买方。除了卖方,还有众多的买方大鳄,好不热闹,个人感觉热度要比2016年,2017年强很多。而冷度的地方却很冷,有的公司没有任何机构和个人去参加,只有我一个人去,真的有点不好意思,有些呢会委婉的表示没有外部股东来,所以我想想算了,大老远的,又问不出什么专业的问题,就不去了吧。

      在调研的过程中,有几个感受值得注意。一个是去一个公司时,我的目的是了解企业的基本面,包括产品,研发等等,但是战略投资者更专注的是市场上各类企业融资的资金情况,感觉国内去杠杆中,资金会比较紧张,包括目前的什么债市问题,商誉地雷,可能间接说明实体的不易,也看到一些公司迈的太快,资金链差点断,资本集中在医药和消费中抱团。第二个感受是众多抱团的资金中,感觉很多资金不是原来一直玩医药和消费的资金,他们是从其他板块而转战来的资金,这些资金是因为大家一起抱团医药而来,而不是真正的长线医药资金,他们是边抱边观望型的,不行了的话,他们应该就会撤了。因为假设从20元抱团到30元,再一个跌停出来也是大赚的。所以从2月9日上来的这波医药行情,是众多资金加配医药的结果,抱团的结果,和基本面,业绩等没有太大直接关系。第三个是股权登记日要登记好,免得没有登记而无法进入,虽然绝大多数公司都是不错的,会让你旁听一下,但是我还是遇到一家不让我进的,所以不要忘了登记。第四个是只要是生物,是研发,是CRO,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等,热度太高太高,泡沫太大太大,忘了失败的可能性,当然,没有办法,资金说了算。第五个感受,国企的体制可能真的是没有办法,但可能也是利弊都有吧,利的是只能说相对稳,弊的是真的激励,态度,热情等等无法提升。

      今年的股东大会基本结束了,可能最多还会参加一到二家股东大会。

   聊完调研,再聊聊其他的杂事。前几天稍微看了一下,机构基本抱团在50到60个最大市值的医药白马股中,这些股票的总市值超过3万亿,数据不一定准,可能炒的不是基本面,而炒的是流动性,因为很多资金原本不是医药和消费板块的资金,为了以后走方便,必须在这些流动性超好的大市值里面,而并非价值投资,并非成长等等,也可能没东西炒了,都来医药了,是不是这个逻辑我也不知道。但是泡沫其实很大了,资金凶猛,把医药股居然炒成类似2010年的医药股,但是大家看看2011,2012 年的医药股吧。2007年大盘牛市,2010年医药股牛市;2015年大盘牛市,过了3年的2018年又是医药股牛市,难道这就是所谓周期,所谓宿命?除了刚刚说的医药白马,还有一些资金是在医药次新和医药老次新里面有配置,有一部分有一定预期的比如研发类的,或者仿制药一致性的,或者有独特性的,基本是机构一开始一路拼杀在里面;还有一部分是游资玩耍的地方,和基本面无关。今年的医药行情有点像2015年疯狂时的大盘,只要你敢买,大多数个股都是赚的,只是预期足的涨的多,暂时套住也不怕,过几天又飞奔了,预期少的涨的少或跌的少,但是比比其他板块,要好太多了。各路资金来医药股淘金,来避险,但是炒的是K线不断突破,估值不断拉高。电台里时不时的有股神讲医药如何如何;打开老丈人的账号,八个股票中,二个医药大白马大赚,一个消费类的也是赚的,其他五个非医药股全部套牢;连朋友也要来问问哪个医药股好,生活中的朋友没人知道我有这个ID,虽然我水平也不高,但是足够看到各方对医药股的热情,也陡型加速了医药股巨大的泡沫,至于这次医药股是一重顶,还是复合顶,能维持多久,还是继续往上冲,我也不知道,能知道的是,可能是泡沫真不小了,可能更多的是需要用时间来降低估值,但是现实是资金说了算,筹码说了算。问题是如果离开医药,去哪里?继续去白酒?还是医药调整后再来医药?还是去其他版块?不得而知。其实股还是这些股,只不过是筹码间的博弈。

    回到医药实体来看,和医药资本的热度还是差异非常大。医药大企业的虹吸效应非常明显,不管是研发,立项,营销,ZF关系,团队,专家资源,ZF有意倾斜等等,但是随着药品审批加速,其他公司的产品也在加速获批,同时,进口产品也在加速获批,随着时间推移,竞争会加剧,可能会出现边际效应递减现象,就是假设原来你是抗生素领域的前几位,但是现在新产品多了之后,专家可能也会为难的跟你说,人家好不容易获批一个还不错的抗生素,你们都四五个产品在用了,人家也要吃口饭啊,而且都是某某某打了个招呼的,你看这次就让给他们吧,以后的产品再帮你打报告吧。所以说,未来,这些专家资源会越来越有重要性,临床试验,打报告,出指南等等都需要这些资源,当然光搞定中高层资源也是不够的。

    再来看2018年各种医药Q1的数据,好像说不错,但是数据只是数据,光看数据的偏离度可能会比较大,Q1数据中可能存在众多假象,就如一些谈判目录的产品,数据销售额增长很好,但是利润也没有大幅增长,原因在于失明性的忽视以前大量的增药情况。同样的,为何说Q1数据有些失真,特别是招商为主的公司,各种终端情况其实是下降的,但是报表反应是增长不错的。原因是出在哪里了?是因为两票制。因为两票制,对于招商型医药企业来说,费用是需要从它这里出去的。但是,两票制会让很多大体量的招商型医药公司无法顺利及时的把费用处理掉,导致大量的资金躺在公司的账上,那怎么办呢?只能把业绩先做上来了。所以会出现表面业绩不错,实际是费用处理有障碍,业绩也并不好,而且时间久一点的话,代理商对厂家的担忧会加重。当然,可能也讲的不一定对,但是不影响医药股的上涨。有些公司的产品,我也问一些朋友,他说原来卖一万支,现在卖3千支,当然是辅助用药,也当然不影响股票上涨。有些行业继续促销中,各个系列都促销了,但也不影响股票上涨。所以,医药实体和医药股完全不同。可能医药股短期无法证伪,证伪需要时间,就算被证伪了,股价从20元已拉到30元,一个跌停出来还是大赚的。其他的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也是医药实体所关心的,但是执行还需要政策大力支持,否则还是有很多问题的。首先这个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肯定是好的,但是利益博弈是多方的,是否能真正替代大部分的原研进口药是不确定的,老干部们如果吃不到进口药会不会吵也是不确定的,当然有可能我被洗脑了,假设我要用氯吡格雷,起码前半年我只会用进口的;假设我要用阿司匹林,我只会吃进口的。但是,总体的方向是对的,是好的,但医药资本对这个预期打的太足了点。另外的话,医疗器械两票制未来应该还是要推的。还有的话,超级医保局也出来了,幸亏没有詹某某,但是到底会如何?到底会不会强压药价?不知道了。

    但是,医药的未来还是好的,多看看目前全球排名的100强或200强的药品排名,虽然我们现在的排名和他们的还有一定差异性,但是未来,目前全球排名的这些产品,包括仿制和类似物,或将占有国内药品市场不少排名,当然,需要时间,也当然,需要合理的医保支持。

    吹了不少了,也不一定对,纯胡扯。hong mao事件大家都看到了,也亲眼见过好几千人散步,无解,不想给自己添堵,所以真真假假都当娱乐吧。大家都不容易,上市公司为了股价,卖方有行业的生态,小散为了跑赢CPI。最后推荐3个电影给大家,无问西东,芳华,驴得水。以上纯胡扯,文章有点滞后,不做投资思路。

9981664 发表于 2018-6-7 09:09

{:7_317:}{:7_317:}{:7_31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调研九家医药股及其他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