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求学 发表于 2020-12-31 10:24

四款国产PD-1齐聚医保,挺进医保对国内新特药企业有多重要?

在2019年的医保谈判中,大家讨论的核心话题就是有关PD-1单抗能否进医保。最终的结果是四款谈判产品,只有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一款通过医保谈判。而在2019年,冲击医保谈判的PD-1/PD-L1单抗大军中,出现了四位新面孔,分别是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阿斯利康的度伐利尤单抗和罗氏的阿替利珠单抗。除了信迪利单抗之外的七款产品均出现在了通过形式审评目录中,但是最终的结果却发生了明显的两极分化。三款国产PD-1单抗均顺利进入医保,但是未披露最终价格;而四款进口PD-1/PD-L1单抗悉数落选。
进入医保对于国产新特药有多重要,从几款已经上市的产品走势上就可以大致看出。
同样在2018年底获批的拓益(特瑞普利单抗)和达伯舒(信迪利单抗)在上市的一年半中走出了不尽相同的销量走势。
2019年2月下旬,君实生物和信达生物的PD-1单抗几乎同时开出第一张处方正式进入市场。尽管二者适应症有一定差异,但是在2019年上半年的第一波上市销售中,拓益和达伯舒跑出的销量基本一致。而医保谈判之后,达伯舒销量迅速增长,不仅显著超过君实,甚至2020年上半年几乎逼平自己2019年的全年销量。
销量的变化自然会受信达生物的营销策略影响,但是医保支付在其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微芯生物的爱谱沙早在2017年的医保谈判中就顺利进入医保目录,2019年也成功续约。虽然经历了两次谈判,两次降价,但是爱谱沙的销量在过去几年中却保持稳步前行。对于一款已经上市5年的新药产品来说,临床用量逐渐趋于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继续增长,医保起到的支撑作用至关重要。
而另一方面,歌礼制药的情况则恰好相反,其核心产品戈诺卫在2019年的医保谈判中失利,未能顺利进入医保。到2020年上半年,在医保失利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下,再加上抗艾药物复杂的市场环境,戈诺卫的销量一落千丈。在今年的医保谈判中,歌礼制药的两款产品,戈诺卫(达诺瑞韦钠片)和新力莱(盐酸拉维达韦片)又接连失利。
因此对于国产新特药来说,国产产品大多还只在国内获批,没有进入海外市场。医保作为国内最强有力的支付方,挺进医保几乎已经成为了这些国内新特药企业面临的“死命令”。所以此次四款国产PD-1单抗齐聚医保,基本还是在预料之中。
对医保局来说,将这些同靶点产品悉数纳入医保,一方面与国家促进新特药产业发展的大方向一致,另一方面,也为这些产品未来的进一步谈判争取空间。
同样在2018年底获批的拓益(特瑞普利单抗)和达伯舒(信迪利单抗)在上市的一年半中走出了不尽相同的销量走势。
2019年2月下旬,君实生物和信达生物的PD-1单抗几乎同时开出第一张处方正式进入市场。尽管二者适应症有一定差异,但是在2019年上半年的第一波上市销售中,拓益和达伯舒跑出的销量基本一致。而医保谈判之后,达伯舒销量迅速增长,不仅显著超过君实,甚至2020年上半年几乎逼平自己2019年的全年销量。
销量的变化自然会受信达生物的营销策略影响,但是医保支付在其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微芯生物的爱谱沙早在2017年的医保谈判中就顺利进入医保目录,2019年也成功续约。虽然经历了两次谈判,两次降价,但是爱谱沙的销量在过去几年中却保持稳步前行。对于一款已经上市5年的新药产品来说,临床用量逐渐趋于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继续增长,医保起到的支撑作用至关重要。
而另一方面,歌礼制药的情况则恰好相反,其核心产品戈诺卫在2019年的医保谈判中失利,未能顺利进入医保。到2020年上半年,在医保失利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下,再加上抗艾药物复杂的市场环境,戈诺卫的销量一落千丈。在今年的医保谈判中,歌礼制药的两款产品,戈诺卫(达诺瑞韦钠片)和新力莱(盐酸拉维达韦片)又接连失利。
因此对于国产新特药来说,国产产品大多还只在国内获批,没有进入海外市场。医保作为国内最强有力的支付方,挺进医保几乎已经成为了这些国内新特药企业面临的“死命令”。所以此次四款国产PD-1单抗齐聚医保,基本还是在预料之中。
对医保局来说,将这些同靶点产品悉数纳入医保,一方面与国家促进新特药产业发展的大方向一致,另一方面,也为这些产品未来的进一步谈判争取空间。
对此,我们经过一番统计后发现,实际上在2017-2019年医保谈判成功给的药品中,进口产品的平均降幅要显著高于国产产品的平均降幅。考虑到医保谈判的流程,药企的前两次报价不能高于医保局期望价格15%以上,才有机会进行进一步的价格协商。很可能医保局对于进口产品的降幅期望本身就普遍高于国产产品。这也可能是导致进口产品医保谈判难度偏高的原因之一。
医保局的期望价格偏高,与进口药品本身价格偏高的问题脱不开干系。这些进口药品大多数是新特药产品,造成这些产品高价的原因,除了基本的关税和运输成本之外,主要有三方面:
1.回收研发成本:新特药产品从早期研发到临床研发,需要大量的资本支持。因此在产品成功上市后,药品的后续销售除了要覆盖自己的生产和营销成本之外,还要覆盖药品研发过程中产生的成本,甚至包括部分研发失败药物的成本支出。而一款新特药的最佳销售期,也就是从药品上市到专利过期之间的数年时间。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回收大量成本,几乎只有高价一途。
2.支付方议价能力低:大多数新特药产品都切入目前缺乏优质解决方案的治疗领域,是患者的刚需性产品,形成了类似于“垄断”性质的解决方案局面。在这样的环境下,患者对于治疗方案是几乎没有议价能力的。药企即使开出天价,患者也不得不接受。当然药企会综合考虑受众群体的支付能力和药品销售的净利率来设计产品价格,但是决定权最终还是在药企手上。
3.平衡全球价格:医药市场是全球化的市场,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药价也是最高。药企在考虑国内价格的同时,需要平衡全球市场的产品价格。国内产品的定价可以稍低,但是不能低的过于夸张。肿瘤药品在国内经常使用的“患者援助计划”,也是考虑到国内患者的支付能力,用赠药的方式争取定价空间,平衡全球价格。
几点原因综合考虑下,新特药虽然生产成本并不算高,但是出于多方原因考虑,药企仍然要以高价对外销售。这也意味着跨国药企在参与医保谈判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在部分药品的定价问题上很难与国家医保局的期望达成一致。而且这种情况在短期内很难得到缓解。
仍以PD-1/PD-L1单抗为例,PD-1单抗还有国产产品可以替代,但是两款PD-L1单抗的落选,还是影响到了很多患者的治疗选择。尤其在全球新药大量涌入国内市场的态势下,如何解决这些产品的医保支付问题,可能会是国家医保局下一步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以上提到的三点主要原因中,研发成本和全球价格都无法从药企外部调控。因此想要让药企就新特药让利,提高支付方的议价能力几乎是唯一的途径。
单个患者自然是没有议价能力的,但是涵盖了大量患者的保险,在与药企谈判的过程中,就具备了一定的议价能力。以价换市这种市场策略,在保险与药企的合作中再次展现。
医保手握全国超过95%的人群,在议价上自然是最有竞争力的。医保谈判,正是国家医保与药企之间的议价过程。正如2019年底流出的“灵魂砍价”视频中所说的,“现在是我们整个国家,在跟你进行谈判”。国家医保正因为巨大的覆盖面积,才有了与药企谈判的资本。
在这一点上,专攻新特药的特药险实际上与医保谈判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特药险的保障范围更窄,覆盖人群更精准,并且价格相对低廉,为患者的新特药支付,提供了另一条路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款国产PD-1齐聚医保,挺进医保对国内新特药企业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