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下半年翻五倍的标的查询只要觉得你的资源有价值,找我超长线翻倍股6个,299元想知识变现,点这里
广东线下聚会即将开始帮你配置仓位领五倍以上大牛不做制度的牺牲品
查看: 7339|回复: 44

现代物理学步入禅境 初达缘起性空境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7 20:41 |

现代物理学步入禅境 初达缘起性空境界

来自:MACD论坛(bbs.macd.cn) 作者:吹过一阵风 浏览:7339 回复:4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这篇文章是朱院长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句所讲说,但应该仍然会有不少人会看不懂,或应该多看几遍
  
  朱清时 院士 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
  
  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有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人类一面尽情地享受着自然科学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核能、镭射、电子技术,等等,一面却不了解甚至不接受它的一些基本观念。其实这些观念有大量严谨的科学根据,不过真正懂得它们的人太少,因此没有被人们重视和接受。
  
  下面这则消息就说明了这种状况:
  
  [中新网]北京8月19日消息:霍金在昨天的科普报告过程中只赢得了两三次掌声,全场几乎没有会心的笑——他的理论太玄奥,以至于大多数来自北大、清华的学子都说没太听懂。据北京晨报报导,昨天下午,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排起数百米的长队。门口有人私下兜售门票——最少500元一张。询问退票的人也不少,大家都期待着一睹霍金风采。但两个小时的公众科普报告尚未结束,已有人提前退场——实在听不懂。
  霍金这次讲的《宇宙的起源》,其基础是当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弦论。真正懂得这个理论的人,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敬畏、惊讶和震撼感。本文尝试用大家听得懂的语言,大致解说一下弦论的主要概念,以期让读者体会些敬畏和震撼,并一窥宇宙的奥秘。
  
  我们从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施太格缪勒(Wolfgang Stegmuller)在《当代哲学主流》[1]一书中写的一段名言开始。他写道:“未来世代的人们有一天会问:二十世纪的失误是什么呢?对这个问题他们会回答说:在二十世纪,一方面唯物主义哲学(它把物质说成是唯一真正的实在)不仅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成为现行官方世界观的组成部分,而且即使在西方哲学中,譬如在所谓身心讨论的范围内,也常常处于支配地位。但是另一方面,恰恰是这个物质概念始终是使这个世纪的科学感到最困难、最难解决和最难理解的概念。”这就是说,一方面以“唯物主义”为标记的哲学广为流行,而另一方面“物质”究竟是什么?却又说不清。施太格缪勒正是在这里看到了“二十世纪的失误”[2]。
  你可能会问,究竟什么是物质?它为什么是科学感到最困难、最难解决和最难理解的概念?
  
  早在古希腊时代,原子论者就猜想,物质是构成宇宙的永恒的砖块,万物从它所出,最后又复归于它,它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是世界过程绝对同—的起点和终点。物质作为普遍的、不变的东西,必然是绝对的实体和基质。实体者,“实实在在”的客体之谓也。物质及其性质必须独立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是客观的实体。
  
  后来,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继承了上述古代原子论的观点,把物质归结为具有某些绝对不变属性的质点的集合。质点概念本来是对作整体运动的固体的一种抽象,但它在液体、气体乃至热现象中的应用也获得了成功。对于所有这些能够具有机械运动的物质形态,物理学称之为实物。在当时的自然哲学中.又称之为实体。把物质归结为物体,进而把物质看成实体,这同品质在牛顿力学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有关。牛顿之所以把品质定义为“物质多少”的量度,就是因为在任何机械运动过程中,乃至在化学反应中,品质始终如一。品质被理所当然地看成是物质本身所绝对固有的,被看成物质不灭或实体不变原理的具体表现。

    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在十九世纪末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得认为物质是绝对实体的唯物主义成了在二十世纪处于支配地位的哲学,正如前面引用的施太格缪勒的名言所讲的。
  
  然而,二十世纪爱因斯坦发明的相对论开始揭示出了物质的实体观的谬误。首先,相对论证明品质与速度有关,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其品质就有不同的值。
  
  想像一个人在推一辆没有任何阻力的小板车,只要持续推它,速度就会越来越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品质也越来越大,起初像车上堆满了木柴,然后好像是装着钢铁,最后好像是装着一个地球……当小板车达到光速时,整个宇宙好像都装在了它上面——它的品质达到无穷大。这时,无论施加多大力,它也不能运动得再快一些。
  
  当物体运动接近光速时,不断地对物体施加能量,可物体速度的增加越来越难,那施加的能量去哪儿了呢?其实能量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化为了品质。爱因斯坦在说明物体的品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时,提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能量等于品质乘以光速的平方。不久后科学家们发现了核裂变和链式反应,把部分品质变成巨大能量释放出来。现在知道原子弹的人,都相信品质可以转化成能量。
  
  既然品质不再是不变的属性,那种认为品质是物质多少的量度的概念就失去了意义。既然物质与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能量并非“实体”,物质也就不能再被看作是实体。
  
  与此同时,科学家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也迅速深入发展。在本世纪30年代以前,经典物理学一直认为: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砖块”。1932年,科学家经过研究证实:原子是由电子、中子和质子组成的。以后,科学家们把比原子核次一级的小粒子,如质子、中子等看作是物质微观结构的第三个层次,统称为基本粒子。 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马雷?盖尔曼大胆地提出新理论:质子和中子并非是最基本的颗粒,它们是由一种更微小的东西——夸克构成的。为了寻找夸克,全世界优秀的物理学家奋斗了20年,虽然一些实验现象证实了夸克的存在,然而单个的夸克至今未找到,人们始终不识庐山真面目。对此,粒子学家们的解释是:夸克是极不稳定的、寿命极短的粒子,它只能在束缚态内稳定存在,而不能单个存在。
  不仅如此,迄今人们所知道的300多种基本粒子中,除少数寿命特别长的稳定粒子(如光子、中微子、电子和质子)外,其他都是瞬息即逝的,也就是说,它们往往在诞生的瞬间就已夭折。例如,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的粒子有 20余种。其中,π±介子的寿命大致为2.6 ×10-8秒,即π±介子经过一亿分之一秒就衰变成了其他粒子。通过电磁相互作用衰变的粒子共两种,它们的寿命就要短得多了。π0介子的寿命是 0.84×10-16秒,η介子的寿命是3×10-19秒。比起π±介子来,它们的寿命竟分别要短8~11个数量级。寿命最短的,则要算通过强相互作用衰变的“共振态粒子”(如Δ粒子、Σ粒子等)。它们的伙伴特别多,占基本粒子家族成员的一半以上,共200多种。它们的寿命之短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以致于人们很难用确切的形容词来描述它们的衰变过程;粒子物理学家即使利用最优的实验手段也已无法直接测量它们,而只能用间接的方法推算出它们的寿命。它们只能生活一千万亿亿分之一秒左右,即寿命大致是10-28秒。

    为什么绝大多数基本粒子都如此短命?如何理解我们的物质世界就是建立在这些瞬息即逝的“砖块”上?
  
  在二十世纪的后期,物理学的一个前沿领域-弦论的发展又使我们对物质的看法更进了一步。
  
  什么是弦论呢?爱因斯坦在后半生中,一直在寻找统一场论,即一个能在单独的包罗万象的数学框架下描写自然界所有力的理论。他渴望以前人从未成功达到过的清晰来揭示宇宙活动的奥秘,由此而展示的自然界的动人美丽和优雅。爱因斯坦未能实现他的梦,因为当时人们还不知道自然界的许多基本特征。但在他去世以后的半个世纪中,人们已构筑起越来越完整的有关自然界的理论。如今,相当一部分物理学家相信他们终于发现了一个框架,有可能把这些知识缝合成一个无缝的整体--一个单一的理论,一个能描述一切现象的理论,这就是弦论。它正在实现当年爱因斯坦满怀热情追求的统一理论的理想。

  弦论可以用来描述引力和所有基本粒子。它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看起来像粒子,实际上都是很小很小的一维弦的不同振动模式。正如小提琴上的弦,弦理论中的宇宙弦(我们把弦论中的弦称作宇宙弦,以免与普通的弦混淆)可以作某些模式的振动。每种振动模式都对应有特殊的共振频率和波长。小提琴弦的一个共振频率对应于一个音阶,而宇宙弦的不同频率的振动对应于不同的品质和能量。所有的基本粒子,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都是宇宙弦的不同振动模式或振动激发态。每条宇宙弦的典型尺度约为长度的基本单位,即普朗克长度(10-33厘米)。简言之,如果把宇宙看作是由宇宙弦组成的大海,那末基本粒子就像是水中的泡沫,它们不断在产生,也不断在湮灭。我们现实的物质世界,其实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壮丽的交响乐(参见[3])!
  
  有人会说,把物质世界看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交响乐,不正是与物质的对立面-意识有些相同了吗?是的。按照当前流行的观点,意识是完全基于物质基础(我们的脑)而存在,但意识不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实在,因为没有人在进行脑科手术时在颅骨内发现过任何有形的“意识”的存在。我们都知道贝多芬的交响乐,可以用一套乐器把它们演奏出来。但这套乐器本身并不是交响乐。意识是大脑演奏的交响乐。这个图像为理解“心物一元”,即意识和物质的统一,开辟了新途径。

    为什么绝大多数基本粒子都如此短命?如何理解我们的物质世界就是建立在这些瞬息即逝的“砖块”上?在二十世纪的后期,物理学的一个前沿领域-弦论的发展又使我们对物质的看法更进了一步。
  
  什么是弦论呢?爱因斯坦在后半生中,一直在寻找统一场论,即一个能在单独的包罗万象的数学框架下描写自然界所有力的理论。他渴望以前人从未成功达到过的清晰来揭示宇宙活动的奥秘,由此而展示的自然界的动人美丽和优雅。爱因斯坦未能实现他的梦,因为当时人们还不知道自然界的许多基本特征。但在他去世以后的半个世纪中,人们已构筑起越来越完整的有关自然界的理论。如今,相当一部分物理学家相信他们终于发现了一个框架,有可能把这些知识缝合成一个无缝的整体--一个单一的理论,一个能描述一切现象的理论,这就是弦论。它正在实现当年爱因斯坦满怀热情追求的统一理论的理想。

  弦论可以用来描述引力和所有基本粒子。它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看起来像粒子,实际上都是很小很小的一维弦的不同振动模式。正如小提琴上的弦,弦理论中的宇宙弦(我们把弦论中的弦称作宇宙弦,以免与普通的弦混淆)可以作某些模式的振动。每种振动模式都对应有特殊的共振频率和波长。小提琴弦的一个共振频率对应于一个音阶,而宇宙弦的不同频率的振动对应于不同的品质和能量。所有的基本粒子,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都是宇宙弦的不同振动模式或振动激发态。每条宇宙弦的典型尺度约为长度的基本单位,即普朗克长度(10-33厘米)。简言之,如果把宇宙看作是由宇宙弦组成的大海,那末基本粒子就像是水中的泡沫,它们不断在产生,也不断在湮灭。我们现实的物质世界,其实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壮丽的交响乐(参见[3])!
  
  有人会说,把物质世界看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交响乐,不正是与物质的对立面-意识有些相同了吗?是的。按照当前流行的观点,意识是完全基于物质基础(我们的脑)而存在,但意识不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实在,因为没有人在进行脑科手术时在颅骨内发现过任何有形的“意识”的存在。我们都知道贝多芬的交响乐,可以用一套乐器把它们演奏出来。但这套乐器本身并不是交响乐。意识是大脑演奏的交响乐。这个图像为理解“心物一元”,即意识和物质的统一,开辟了新途径。

    有人还可能说,无论宇宙弦多小,无论人们能否观察到它们,宇宙弦总归是客观实在,它们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因此物质世界也应该是客观实在。此话不准确。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是宇宙弦的各种可能的振动态,而不是宇宙弦自身,就像组成交响乐的单本单元是乐器上发出的每一个音符,而不是乐器自身一样。
  
  在弦论之前,物质的实在性体现在组成客观世界的砖块是上百种原子,这些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等基本粒子组成。这些基本粒子都被当作是物质实体,都是组成物质世界的“超级砖块”,因而可以把物质世界看作是物质实体。在弦论之中,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认为是组成客观世界的砖块的基本粒子,现在都是宇宙弦上的各种“音符”。多种多样的物质世界,真的成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物理学到此已进入了“自性本空” 的境界!

  有人会想,天啊!物质都不是客观实在了,那么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实在的吗?回答是,有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就是实在的。我们根据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进展,可以用关系实在来取代绝对的物质实体,即主张事物不是孤立的、由固有质构成的实体,而是多种潜在因素缘起、显现的结果。每一存有者都以他物为根据,是一系列潜在因素结合生成的。“现象、实在和存有被限定在一组本质上不可分离的关系结构中”[4]。
  
  哲学家们在论述“关系实在”时使用的哲学辞汇对你可能生涩难懂,我们还是用例子来解说。
  
  我们看见一束红光,这是一个事件,是一个“果 ”。这个果是由多种因缘聚合而产生的。首先是光的波长值,借用哲学家们熟悉的语言,这是“第一类性质”,这类性质还有如物体的广延性等,是物体自身内在所固有,它既不依赖于观察者,也不依赖它物,也就是说,它是无对而自行确立的。我们把这些第一性质又称为“因”。其次,我们还需要具备一些其他条作,如眼睛正好睁开,没有色盲,往正确方向看,以及眼与光源之间无障碍物,等等。我们把这些条件称为“关系参量”,又称为“缘”。这些因缘聚合产生了红光这个果。“ 红色”这类颜色性质是“第二类性质”,其存在至少部分地依赖于观察者。“关系实在论”就是说,关系参量是不可消除的,没有它们,就不会有“看见红光”这个果,因而是实在的。

    再举一个更清楚的例子。要得到一颗苹果树, 首先要有一粒苹果的种子, 这是“因”。但是单靠这粒种子也不会长成一颗苹果树,比如把种子放在仓库里,无论放多久也不会长出树来,所以单有因是结不出果的。一定要将种子放在土壤中, 并且要有适当的水分、阳光、温度、肥料等等的配合, 种子才会发芽长大, 最后长成一颗苹果树,结出苹果来。这里的土壤、水分、阳光、温度、肥料等等, 就是“缘”。所以“因”一定要配合适当的“缘”,在因缘和合之下,才能生出果来。
  
   缘是许多的配合条件。 缘有好缘,也有不好的(“恶”)缘。因此即使是同样的种子,结出的果也就很不相同了。比如, 把种子放进贫瘠的泥土里,或者施肥不够,苹果树必然长得不大, 结出的苹果也不会好吃。 假如把种子放在肥沃的土壤中, 加上细心照料, 结出的果实就会香甜好吃。由此可见, 同样的因遇到不同的缘,结出的果便会很不相同。同时,由于缘是由很多条件配合而成的, 所以缘会不停地变化着。既然缘会影响果,而缘又在那么多条件配合下产生作用, 假如某个条件改变了, 甚至消失了, 那么果便可能不再存在。在苹果的例子中, 如果天旱缺水, 苹果树便会因之枯萎。所以当因缘散尽之时,果就会灭。换句话说:“因缘和合而生, 因缘散尽而灭。”

    有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 以上这些关于苹果的文字,是转述潘宗光《佛教与人生》[5]一书有关缘起法内容。所谓“关系”者,“缘”也,“关系实在论”其实与佛学缘起说的基本思想一致。
  
  总之,在二十一世纪开始的时候,以弦论为代表的物理学真正步入缘起性空的禅境了。回头再看一下本文起头的那则消息,不难明白为何人们难以听懂霍金的那么生动的报告,原因就是物质是实体的观念在人们的心中太执着了!
  
  佛学认为物质世界的本质就是缘起性空。藏识海(又名如来海)是宇宙的本体。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风缘引起的海上波涛,换言之,物质世界就是风缘吹奏宇宙本体产生的交响乐。
  
   《入楞伽经》云:“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风起。洪流鼓冥壑。无有断绝时。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
  
  这句偈语说:譬如一个大海,风平浪静,澄然湛寂,当阵阵烈风吹来时,使平静的大海,生起重重无尽的浪波,从此便如万壑怒号,天地晦冥,再没有停息澄清的时候了。宇宙的本体-藏识海(如来藏)本是澄然湛寂,随缘常住而不变的。因内外境风的吹荡,便使寂然清净的本体,随变为浪潮起伏,跟着生起前面七识的种种作用。由此波浪互相撞击,奔腾澎湃,便转生一切境界,而无有止境了。如经文所说:“青赤种种色。珂乳及石蜜。淡味众华果。日月与光明。非异非不异。海水起波浪。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转引自[6])。这句偈语说:须知世间种种色相,乃至如地下的矿物,林中的植物,与天上的日月光华等等,追溯根源,也都是由如来藏识一体的变相。这些物体和藏识,在本质上并非相异,可是当它们形成为万物之后,却不能说与心识的作用是无异的了。譬如海水既然转变成为波浪,波浪的形式与作用,和整个的海水便不同了;可是波浪的根本,还是由海水所转变而来的。由物的方面来说,万类的分齐差别(分化和归类)也都是从此一体所化生。由心的方面来说,七种识的分别作用,也都是由如来藏识所转生。又因心与物的和合,发生世间种种事情,于是本来澄清的识海,便永无宁日了。(按:青赤等种种物色,是指眼根色尘的对象。珂佩是指耳根声尘的对象。乳及石蜜,是指鼻根香尘的对象。淡味众华果,是指舌根味尘的对象。日月与光明,是指身根触尘的对象。)
  
  这里海水与波浪的关系,正是弦与音乐的关系。它们也正是物质世界与宇宙本体的关系。当我弄懂了这个道理的时候,心里充满了敬畏和震撼。读到这里,你可能感到:“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回帖)
无中生有,真是无法讲清。
  
  佛说此世界乃众生业力所成,这世界就是我们自己构筑的牢笼。
  
  你之所以能看到、知道、经历到这一切,不过是自己历劫以来妄想造作的结果。所以看来“我”才是世界 的源头。但是,“我”也是虚幻的,佛教三法印就有说“诸法无我”之说。
  
  还有,在这里讨论的物质概念,还没没有赶上佛学的高度。
  
  因为物质的描述,只不过是色界和欲界才有的,在佛教的描述里,三界除了我们所处的欲界、色界以外,还有无色界这一说呢,无色界就是没有物质了,那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发表于 2009-12-18 10:45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2-18 19:34 |
佛学是一门严谨的哲学,而不是宗教,他看到了某些真相。佛教试图普度众生,却不知道众生自有其使命,自然会达彼岸。打个比方,一个电脑病毒,自然会,在一切登陆的电脑上,完成自身的复制和功能。现在有人对它说你只是我编制的一个程序,你做的一切都是徒劳。就是这个意思。人类和人自有其使命。释迦摩尼晚年也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儒家道家其实是一家,起源于古老的中国文化,好像易的思想是核心(不是周易,周易是文王推演的,只是易的一种,也是唯一留存下来的一种。易比周易早的多)。道家思想和佛学差不多,所以佛教入中国有其基础。因为有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佛学在中国得以保存和发扬光大(佛学在印度早消亡了),佛学的真正精神和核心,在中国结出了禅学这个果实。儒家是关于人类自身的规范。本来和佛教格格不入,宋朱熹站在儒家立场,初步把佛学和儒家结合起来,应该是说把佛学引入了儒教。或者说是改造了儒教。也有人说是偷梁换柱。因为结合并不完美,或者说过分强调心学,消弱了儒教的经济性(经世致用)。因为朱熹的儒家成了正统,很多知识分子只知座谈心性,不知经世致用。被人批为在文化上导致宋和明灭亡的原因。我认为真正完美结合和统一的是王阳明。他弥补了佛学的不重现实,而且和儒教的经世致用有机的结合起来。
综合来说佛学是哲学,和科学当然有区别,佛教在指导社会学方面,有很大的不良作用。
当然也有积极左右。个人认为,王阳明把佛学和儒学真正完美结合。
在物理学方面,佛学,和中国的易学都让现代物理学家惊叹不已。计算机就是起源于易。
这个人类会越来越发现其中的神秘性和前瞻性。
发表于 2009-12-19 00:39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2-19 02:00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2-19 11:21 |

爱因斯坦等名人谈佛教

楼主的贴很好啊,我也续一篇,呵呵<br />
<br />
我们看看名人对于佛教的评价就知道佛教到底是理性还是非理性的,到底是谎话连篇还是实证的。

马克思说:辩证法在佛教中已达到很精细的程度。恩格斯说: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辩证思维才成熟。辩证法最初来源于佛教。

尼采说: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注重和依据实证的宗教。

爱因斯坦说:“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佛学是一切真正科学的原动力”。爱因斯坦所写自传的谈论中谈到,他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他是的话,他愿成为一名佛教徒。爱因斯坦还说:“未来的宗教是一种宇宙宗教。它将是一种超越人格化神,远离一切教条和神学的宗教。这种宗教,包容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意义的统一体,必定是建立在由对事物的——无论是精神,还是自然的——实践与体验而产生的宗教观念之上的。佛教符合这种特征”。(出自1954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Albert Einstein: The Human Side》一书)。爱因斯坦还说:“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瘸子,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瞎子”。“空间、时间和物质,是人类认识的错觉”。

孙中山说:“佛学乃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

康有为:“佛学之博大精深,虽有圣哲无所措手”。章太炎:“佛教的理论,使上智人不能不信”。

鲁迅:“释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答的问题,他居然早已明白的启示了”。

谭嗣同:“佛教大矣,孔次大,耶为小”。

著名物理学家威斯柯夫认为:“在科学上,几乎每件事都是超过你直接经验的。世间人往往仅以自已的见闻和经验来评判事物,但他不知道,我们的感觉和经验经常在欺骗自已”(此与佛教类同)。

早期马克思哲学宣传者李石岑:“我认为佛学的提倡,不特于对科学毫无抵触,而且能使科学的方法上加一层深密,科学的分类上加一层正确,科学的效果上加一层保证”。

梁启超:“佛学广矣,大矣,深矣,微矣,切于人事,证于实用,实天地间最高尚圆满,深地著名之学说也。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

罗素:“我觉得不论智慧或人格,佛陀都远远超过其他宗教创始人”。

陈独秀:“佛法之广大精深,余所素信不疑者也”,不过后来他错误认为基督教比佛教高级而批判。

沈家祯博士说:“我本人是科学家,但对佛法同样感兴趣。我认为佛法与科学是一而二而一的”。
发表于 2009-12-19 11:26 |

爱因斯坦只是验证了佛学的时间和空间观

两千多年前出来的佛法告诉大家,天道和我们人道的时间、空间都不一样。佛陀(释迦牟尼)以神通去到天道(这次去的是忉利天,也就是三十三天,其天主是帝释天,也就是西方人所信仰的上帝。由于处于六道中的天道,也没有脱离轮回)为他往生到天道的母亲摩耶夫人及众天人说法。他先将身体高度增加到一由旬(忉利天天人的标准身高,相当于我们的19.5公里高。当然,质量肯定也增加了许多),为专心说法不被弟子们打扰,还以神通力隐藏身行,使人间有天眼神通的人也找不到他。

接着,佛陀坐在石座上,母亲摩耶夫人领着许多天女们来礼见佛陀,释提桓因(也就是帝释天)与许多三十三天的天众,也都来礼见佛陀,围坐在佛陀的四周,准备听闻佛陀说法。佛陀的说法,先让他们生起欢喜心,接着说布施、持戒等人天善行,再说欲贪是大祸患,是不清净的,应当舍离。待他们能接受这些道理,有了听闻佛法的基础后,便开始宣讲苦、集、灭、道等佛法核心的四圣谛。说完四圣谛后,在座的天众们,有许多即证得了初果。

说法完毕后,帝释天请问佛陀:

“世尊!我应当以什么类的食物供养如来呢?用人间的食物呢?还是天界的食物?”

“释提桓因!用人间的食物。为什么呢?因为我生于人间,长于人间,在人间成佛。”

“是的,世尊!又,吃饭的时间,是以天上的为准呢?还是以人间的为准?” (人间百年,相当于忉利天的一日一夜,而忉利天众的寿命,约为天道时间的千年,相当于人间的三千多万年。)

“释提桓因!以人间的时间为准。”

“好的,世尊!”

这样一来,释提桓因就以人间的食物,人间的时间供养佛陀。三十三天的天众们,因此老是看见佛陀在进食,而议论纷纷。

佛陀知道了,只好再展神通,在想见诸天时,才让诸天众来,要诸天离开时,他们就离开。释提桓因也向诸天解释,佛陀是依人间的时间进食,而不依三十三天的时间。

才过了一会儿,佛法还没说完,人间已经过了3个月,国王及众弟子们都找不到佛陀,着急了。直到有一天,一位三十三天的天子告诉佛陀的助手阿难,大家才知道,原来佛陀在三十三天为母亲说法。于是,大家公推神足神通第一的尊者目犍连,到三十三天请求佛陀返回人间。

尊者目犍连到了三十三天,看见佛陀被众多天子围绕,心想:佛陀在这里一定不得安宁。

佛陀告诉他说:

“目犍连!你刚刚心想:如来在这里一定不得安宁,是吗?其实不会的。我每次说法,都不会占太多时间,而且只有我想见诸天时,诸天众才来,不想见他们时,他们就不会来。你先回去,七天后,如来会在僧迦尸国的大池边回人间。”


佛经中的这段记载,很多人以为只是个神话故事,只有修行高深的佛门弟子知道是真的。其中有两个问题很重要,第一,天道的时间和我们人间的时间不一样,忉利天一小会儿,人间已经过了几个月。他们的一天一夜,相当于我们100年。第二,天道的空间和我们人间的空间不一样,他们的身高近20公里,我们却只有一米多。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所谓一天一夜,是我们地球围绕太阳自转一周,那么,忉利天所处的星球,自转速度应该是非常缓慢(相对于我们来说)。现代天文学知识告诉我们,各个星球的自转速度的确是不一样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又告诉我们,时间与空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而变化,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这种变化就非常显著了。如果你真的能以接近光速运动,你的质量会变得巨大,长度也变得巨大,你才运动了一会儿,人间已经过了很多年了(所以,如果40岁的你爱上了一个10岁小女孩,又不希望在人间等待漫长的8年才能和她结婚,最好的办法是以乘坐接近光速的飞船去太空旅行,你去玩一会,胡子还没长长,你的爱侣已经长到了18岁,你们可以合法结婚了)。

有兴趣的可以计算一下忉利天的星球相对于我们的运动速度(我们假设其时间和空间的不同是由于其相对于我们的运动速度巨大所致。但不排除时间和空间的差异还有别的原因)。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计算公式如下:

运动时的质量m=m0/(1-(v/c)^2)^0.5

运动时的长度l=l0/(1-(v/c)^2)^0.5

运动时的时间t=t0/(1-(v/c)^2)^0.5

其中,v是物体运动速度,c是光速(300000000米/秒)

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时,全世界只有3个人能懂。佛法发表到现在,无数的人也还在怀疑。必须说明一下,狭义相对论是只限于讨论惯性系情况的相对论。牛顿时空观认为空间是平直的、各向同性的和各点同性的的三维空间,时间是独立于空间的单独一维(因而也是绝对的)。狭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并不相互独立,而是一个统一的四维时空整体,并不存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在狭义相对论中,整个时空仍然是平直的、各向同性的和各点同性的。狭义相对论将真空中光速为常数作为基本假设(但据说现在超光速在理论上已经可能,因此,爱因斯坦这个公式还有修改的可能,一旦光速成为变量,函数形式又将大为不同)。


天文学只是在不断验证佛学

研究现代科学发现的宇宙与佛学描述的宇宙,你会惊奇地发现,在没有望远镜(更别说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更别说电子显微镜)的2000多年前,佛祖已经揭露了宇宙(包括宇观、宏观、微观)的真相。

我们先来看看宇宙和星系。

现代科学发现的宇宙(20世纪后有了大型天文望远镜才逐步发现):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目前太阳系内只有地球发现有高级生命。而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恒星,直径约140万公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的一个小星系,大小约120亿公里。

银河系中有2000多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每个恒星又有行星围绕,形成小星系(可能有智慧生命,但无法证实)。银河系中大部分恒星和星际物质集中在一个扁球状的空间内,从侧面看很像一个“铁饼”,正面看去则呈旋涡状。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1光年:光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走一年的路程,约为94605亿公里。也就是说,光以如此巨大的速度去穿越银河系也得走10万年,这是多么巨大的范围!目前人造宇宙飞船的速度只是每秒十几公里,不到光速的万分之一,即便有足够的燃料,要穿越银河系也得20亿年以上),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中,距银心约3万光年。

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常简称星系。目前已经观测到的大约有10亿个。星系也聚集成大大小小的集团,叫星系团。平均而言,每个星系团约有百余个星系,直径达上千万光年。现已发现上万个星系团。包括银河系在内约40个星系构成的一个小星系团叫本星系群。若干星系团集聚在一起构成更大、更高一层次的天体系统叫超星系团。超星系团往往具有扁长的外形,其长径可达数亿光年。通常超星系团内只含有几个星系团,只有少数超星系团拥有几十个星系团。本星系群和其附近的约50个星系团构成的超星系团叫做本超星系团。目前天文观测范围已经扩展到200亿光年远的地方,整体被称为总星系(目前人类观察到的宇宙范围)。

宇宙中有物质、暗物质、反物质。

佛学描述的宇宙:

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说,这个宇宙有多大呢?有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的广阔;有不可思、不可议、无量的世界。(世界上其它各大宗教,没有一个能够指出,这个宇宙拥有无尽的时空。他们的宇宙观,都限制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面,只有佛陀告诉人们,这个宇宙是无量无边的。佛教讲的宇宙是浩瀚无边、无奇不有。)

在佛经中,宇宙不止一个。在每一个宇宙中,存在着像恒河里的沙子数目一样多的、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天体。这些天体都在经历着成住毁空的过程,有的天体上有光,有的无光,有的天体上有生物,有的无生物。以一个太阳系来做划分,1000个太阳系是一个小千世界;1000个小千世界叫一个中千世界,1000个中千世界叫一个大千世界,又称为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有10亿个太阳系。

佛经中称,一个大千世界中会有一位佛,因而称这个大千世界为佛土。大部分的佛土都有欲、色、无色三界,但是不是每一个佛土都有这样的三界。但我们现在所处的娑婆世界具有这样的三界。这个大千世界中,在《俱舍论》里,如前面计算,共有10亿颗类似地球这样的星球。三千个(这只是一个大约的数目)这样的大千世界,构成一个更大的宇宙。在《华严经》中的描述,认为10000亿个三千大千世界宇宙系统组成一个“华藏宇宙系统”。华藏宇宙系统也只是更大的宇宙系统——大雪海遍照佛(佛教认为有的佛本身就是一个宇宙系统)手心的一个微尘团。可是,还有无数个像大雪海遍照佛这样的宇宙系统,这样成立的大佛宇宙系统,就是由无数像华藏宇宙系统这样的宇宙天体系统组成,其大小以未成佛的人类的智慧,是永远搞不明白的。

按佛教划分宇宙的说法,我们这个娑婆宇宙中包括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我们人类处在欲界中。欲界的下三道(三恶道)是畜生、饿鬼、地狱道。善道是人、阿修罗和天。

欲界众生有十二种。一者地狱,二者畜生,三者饿鬼,四者人,五者阿修罗,六者(以上为天人)四天王,七者忉利天,八者焰摩天,九者兜率天,十者化自在天,十一者他化自在天,十二者魔天。色界众生有二十二种:一者梵身天,二者梵辅天,三者梵众天,四者大梵天,五者光天,六者少光天,七者无量光天,八者光音天,九者净天,十者少净天,十一者无量净天,十二者遍净天,十三者严饰天,十四者小严饰天,十五者无量严饰天,十六者严饰果天,十七者无想天,十八者无造天,十九者无热天,二十者善见天,二十一者大善见天,二十二者阿迦尼咤天。无色界众生有四种。一者空智天,二者识智天,三者无所有智天,四者有想无想智天。

欲界、色界、无色界这样一套架构,被认为还不是“法界”的实相。法界实相更在三界之外。三界迷妄的众生在生死变化中流转,称为生死轮回,而三界迷苦的领域如大海无边际,故又称苦界、苦海。

欲界:具有淫欲、*、色欲、食欲的有情众生所居住的世界,因男女参居,故称欲界。欲界的人出生是“胎生”,欲界中上至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中间包含人界所居住的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等。共有二十种各类生命形态的居住处所。

色界:远离欲界淫欲、食欲而仍具有清净色质的有情众生所居住的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无有欲染,亦无女形,众生的出生方式是“化生”。色界的众生所居住的宫殿非常高大,都是由色化生,一切都非常的殊妙精好。但因为尚有色质,所以称为色界。色界又依禅定的深浅粗妙而分成四级,从初禅的梵天到四禅的阿迦腻吒天,共有十八天。

无色界:只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没有物质的有情众生所居住的世界。此界没有任何物质之物,因此也没有身体、宫殿、国土,只有心识住于深妙的禅定之中。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又称四无色、四空处。

三界的果报虽有优劣、苦乐之别,但都是属于迷惑的世界,众生在其中生生死死,称为轮回,为圣者厌弃。《天台四教仪》说三界中有三种苦:l、苦苦对欲界:欲界诸境逼迫,比其它二界要受的苦更多。2、坏苦对色界:乐坏散时就产生苦,称为“坏苦”。色界虽受禅昧之乐,但福报享完后,出禅定时,还是要堕在五道中受生死苦。3、行苦对无色界:无色界中虽然没有质碍之色,但也会因为心识的生灭变化而受种种苦。《法华经》的譬喻品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司怖畏。”《法句经》卷上世俗品:“世皆有死,三界无安;诸天虽乐,福尽亦丧。”劝勉众生,莫以三界为安,当勤求解脱,脱离三界苦海,得证无生无死的涅槃真实乐。三界皆由一心所变现,称为“三界唯心”,心为万物之本体,凡三界生死都是众生的妄想心所变作。《六十华严经》卷十:“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诸佛悉了知,一切从心转…心造诸如来。”修行则可脱离出三界之外。


当然,佛祖说的一杯水中有无量众生,那是小宇宙的微观世界了,一直到电子显微镜问世,人类才知道佛陀所言非虚。

世界上其它各大宗教,没有一个能够指出,这个宇宙拥有无尽的时空,拥有无尽的各道众生。他们的宇宙观,都限制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面,只有佛陀告诉人们,这个宇宙浩瀚无边、无奇不有。

然而,以上所说,只是佛学中九牛之一毛,佛学的博大精深远非我们所能想象。
发表于 2009-12-19 14:04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2-21 09:40 |
物理学的发展,不是为了研究佛学提供论据。
人类经历的痛苦,正是人类奋斗和努力的原因。没有痛苦,也就没有快乐,这是人类的宿命。
不能理解真正的大快乐,就不可能脱离痛苦和快乐的循环。
没有经历过足够的痛苦和快乐,就不可能认识到人生的无常。
发表于 2009-12-21 13:57 |
呵呵,都是高手。
发表于 2009-12-22 04:14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2-22 14:55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2-22 15:53 |
如果你不了解佛学,你就没有批判的根基,你的言论更是空洞

有时间想一想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为什么那么说,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为什么那么说吧。

蒸汽机和历史上的四大发明都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哪国人没有必然联系,再说英国人还信奉他们的宗教呢,难道你还要分出哪个宗教更好吗? 如果非要分,我倒是觉得佛教对于因果和了生死来的更加透彻。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12-22 16:41 |
佩服佩服佩服
发表于 2009-12-22 18:12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2-22 18:20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2-23 00:28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2-23 00:50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2-23 08:47 |
u,难道非得自我标榜才是其本来面目,你何时看到强盗脑门有标签,你何时看到贪官自我标榜?你这个逻辑,很有问题

你是反对佛学还是一切宗教,你可以遍举古今中外,一切发明创造有多少是由纯粹的无宗教信仰人士做出的?
发表于 2009-12-23 11:36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6-14 08:22 , Processed in 0.101820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