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下半年翻五倍的标的查询只要觉得你的资源有价值,找我超长线翻倍股6个,299元想知识变现,点这里
广东线下聚会即将开始帮你配置仓位领五倍以上大牛不做制度的牺牲品
查看: 1110|回复: 0

[讨论] 陆俊龙:国内的MBO太“冠冕堂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3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陆俊龙:国内的MBO太“冠冕堂皇”

来自:MACD论坛(bbs.macd.cn) 作者:陆俊龙 浏览:1110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最近听说新浪的老总曹国伟和管理层进行了所谓的MBO,其实要说这是个MBO,不如说只是管理层借助了杠杆资金完成了第一大股东的转变更为合适。其实这也难怪一些媒体错误用词,因为从我国刚刚兴起MBO开始,国内就少有人懂得什么是MBO。MBO其实是一个公司治理领域的专有名词,本来很好理解,其实就是指管理层借用杠杆融资来买断企业90%以上的股权,这个概念本身很好理解,但是我们国内的公司在执行的时候却基本都不满足MBO得基本概念以及它所包含的三个基本要素。

1)如果是上市公司MBO,则MBO之前股票必须全流通,而且MBO之后必须退市。而我们大举兴起上市公司MBO的时候,很多国有股根本没有全流通,而且MBO之后也没退市,我想新浪经过这次所谓的“MBO”也不会退市。

2)MBO必须是买断至少90%以上的股份!新浪这次所谓的管理层收购只是收购了560万股,因为新浪本身股权分散度比较大,致使这点儿股份(远远不足90%)已经足以稳居第一大股东了。

3)MBO必须是杠杆融资,而且收购方不能以被收购方的资产作抵押借款!我相信这点新浪应该是满足的,凭借曹国伟的财力很难把1.8亿美金搞定,而且如果管理层自己出全部资金,这也不符合MBO的定义。所以管理层一定是通过战略投资者、私募基金来募集这笔资金,我想这可能是新浪成为中国首家网络MBO唯一符合的一点。相比之下,一些上市公司的MBO可是利用上市公司的资产作抵押向银行借款来进行MBO,这就是违反法律规定了。

因此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全国上市公司(包括纳斯达克上市的新浪)的MBO几乎都不太合格,因为他们很少能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因此以后还是改为管理层控股比较符合学术概念和通俗易懂一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12-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6-2 09:11 , Processed in 0.089544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