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2
返回列表
楼主: zhghost

吉林炭素 百炼成钢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7 21:46 |

8万吨/年煤系针状焦项目一期工程监理招标公告

8万吨/年煤系针状焦项目一期工程监理招标公告  
招 标 编 号:0740STCRNY616
加 入 日 期:2007.10.11
截 止 日 期:2007.10.30
招 标 代 理:中钢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地 区:北京市
内 容:投标人资格标准(需同时满足): (1)具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房屋建筑工程监理企业乙级(含)以上资质; (2)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并提供有效认证证书; (3)总监理工程师须持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总监资格证书,并具有担任过大型化工工程(投资大于50000万)施工总监理工程师、施工项目经理或设计总工程师的业绩。


日期:2007年10月11日
招标编号:0740STCRNY616
中钢招标有限责任公司受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委托,对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8万吨/年煤系针状焦项目一期工程施工监理项目进行国内公开招标。现邀请有意向的投标人参加投标。
1.招标内容: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8万吨/年煤系针状焦项目一期工程的施工监理。
2.本项目的监理服务范围:本项目中的39个建筑物及若干构筑物的施工监理;与项目相关的设备材料的招标、评标、技术谈判、合同谈判等相关技术服务;生产设备(露天)安装过程的监理。具体内容详见招标文件。
3.监理服务期:自签订合同之日起,至工程竣工验收后缺陷责任期(一年)满。
4.资金来源:企业自筹。
5.投标人资格标准(需同时满足):
(1)具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房屋建筑工程监理企业乙级(含)以上资质;
(2)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并提供有效认证证书;
(3)总监理工程师须持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总监资格证书,并具有担任过大型化工工程(投资大于50000万)施工总监理工程师、施工项目经理或设计总工程师的业绩。
(4)总监代表须持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并具有大型化工工程(投资大于50000万)全过程施工(土建、安装、调试)监理的业绩。
(5)投标人须提供社保单位出具的拟派项目总监和总监代表的社保缴纳情况证明。
6.招标文件售价:每本售价人民币 1000 元,招标文件售后不退。请按下述中钢招标有限责任公司的地址汇款,汇款单上应注明“RNY616标书款”字样,然后将汇款单复印件、购买单位名称、详细通讯地址、邮编、电话、传真及联系人传真给我公司,我公司收到传真后将尽快以EMS方式将招标文件邮寄给贵单位。
7.购买招标文件时间:自2007年10月11日起,每天上午9:30-11:30,下午13:00-16:00(北京时间,节假日除外)。
8.购买招标文件地点:中钢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大街8号中钢国际广场30层
9.投标截止时间和开标时间:2007年10月30日上午9时30分(北京时间)。逾期递交的投标文件恕不接受。
10.投标文件的递交:投标文件应派专人于开标当日投标截止时间之前直接送达开标地点。
11.开标地点: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8万吨/年煤系针状焦项目指挥部会议室(辽宁省鞍山市达道湾工业园区),届时请参加投标的单位派代表出席开标仪式。

招标代理机构:中钢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大街8号中钢国际广场30层
邮编:100080
联系人:马娟娟、陈俊
电话:010-62688223、62688251
传真:010-62688250
电子邮箱:majj@sinosteel.com
开户名称:中钢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开户银行:中行北京知春路支行
帐号:8024 1933 4608 091001
中钢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2007年10月11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7 21:51 |

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8万吨/年煤系针状焦项目一期工程-蒸馏塔、分液罐等设备采购

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8万吨/年煤系针状焦项目一期工程-蒸馏塔、分液罐等设备采购

招标编号:0840STCRNY267
所属地区:辽宁
受委托,对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8万吨/年煤系针状焦项目一期工程-蒸馏塔、分液罐等设备采购项目进行国内公开招标,现邀请符合条件的单位参加投标。
1.招标编号:0840STCRNY267
2.资金来源:企业自筹
3.招标货物一览表
包号品目号设备编号招标货物
名称数量(台)交货主要技术参数备注时间地点
01-1T-1001轻相蒸馏塔1
01-2T-1002重相蒸馏塔1
01-3D-1006燃料气分液罐1
01-4T-2003放空塔1
01-5D-2001/1,2原料缓冲罐2
01-6D-2002分馏塔顶气液分离罐1
01-7D-2003放空塔顶气液分离罐1
01-8D-2005火炬一级分液罐1
01-9D-2006火炬二级分液罐1
01-10D-2007火炬水封罐1
01-11D-2010净化风罐1
01-12D-2011非净化风罐1
01-13D-2012封油罐1
01-14D-2015燃料气分液罐1
★投标人必须对本表中的所有货物进行投标,不允许拆包投标。
★4.投标人资格标准(须同时满足):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2)必须是有能力履行招标内容要求和提供招标货物及服务的制造商,
3)具备一、二类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能力,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压力容器制造BR1级资质证书;
4)具有类似项目业绩;
5)用于本项目的所有投标货物必须为原厂正品;
6)投标人必须向招标机构购买招标文件并登记备案,未向招标机构购买招标文件并登记备案的潜在投标人均无资格参加投标。
5.招标文件售价:每包1000元人民币(含电子版及招标文件邮寄费),招标文件售后不退。如汇款购买招标文件,汇款单附言处请注明“RNY267”,并将汇款单复印件、购买单位名称、详细通讯地址、邮编、电话、传真及联系人传真给我公司,我公司收到传真后将尽快以EMS方式将招标文件邮寄给贵单位。
另:投标人在购买本项目的招标文件后领取图纸,同时向招标人交纳图纸押金2000元人民币,当投标人退回图纸时,该押金将同时退还给投标人(不计利息),仅当投标人退还图纸后,才可办理投标保证金退还手续。
6.购买招标文件时间:即日起,每天09:30--16:30(北京时间,周末及法定节假日除外)。
7.投标截止时间和开标时间:2008年3月25日11:00(北京时间)。届时请参加投标的单位派代表出席开标仪式。



联系人:杨开
电话:010-51953671/51953670
手机:13121373850
E-mail:ykai666@126.com
 楼主| 发表于 2008-3-17 22:40 |

特种石墨技术改造项目

特种石墨技术改造项目
一.实施地区  
二.项目内容   一、项目简介:

  1、项目建设背景:特种石墨是质量要求很高的广泛用于冶金、化工、石油、机械、有色金属、航空航天环保、核工程的高科技材料,是国防武器生产不可替代的材料之一;吉炭研制、生产特种石墨以近20多年。是国内唯一能够批量提供军用特种是,石墨及高档民用特种石墨的厂家,为我国的航天航空和国防军工作出的重要贡献,受到国家“三委”的肯定和奖励。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及国防科技发展步伐的加快,对特种石墨的需要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有明显增加。由于吉炭目前特种石墨的生产能力及装备水平已无法满足需要。因此吉炭决定利用已掌握的特种石墨生产技术和设备设计制作经验,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关键设备,改进更新在线生产设备,建设形成5000吨特种石墨生产能力。以代替进口,同时满足2005年以后国内特种石墨的需要。

  2、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年产各类特种石墨5000吨,其中:水平连铸250吨/年;铜水平连铸500吨/年;石墨转子250吨/年;电火花加工石墨1000吨/年;军用特种石墨500吨/年;冶金用石墨1000吨/年;挤压石墨棒1000吨/年;高温气冷堆核石墨500吨/年。

  3、经济效益预测:项目建成投产后,年销售收入18000万元,利润4000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306万元。

  4、项目总投资:20000万元人民币。资金来源:吸收外资14000万元,企业自筹6000万元。

  5、合作方式:合资合作

  6、需外方投资及构成:资金、设备

  7、建设地点:吉林炭素集团公司厂区内

  8、项目进展情况:正在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

  二、中方概况:

  1、企业名称:吉林炭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法定地址:吉林市哈达湾工业区法定代表人:李勇智

  2、企业概况:现有年产炭素制品10万吨,原料为国内采购石油焦,2002年产品销售收入80000万元。银行信用等级为A级。

  招商热线电话:0432-2026489

  联系人:何志孙洪丽张臣

  信箱:jlzs@jlzs.cn

  农副产品深加工

三.投资总额 0  
四.自有资金 0  
五.尚缺资金 0  
六.市场分析  
七.合作方式  
八.经济效益  
九.联系方式 发布机构:吉林市招商局
联系人:何志
电话:0432-2026489
传真:zsjh@jlzs.cn
地址:吉林市松江路65号;电子邮件:zsjh@jlzs.cn
邮政编码:132011
 楼主| 发表于 2008-3-21 00:14 |

中钢吉炭技改工程长春项目全面开工

中钢吉炭技改工程长春项目全面开工


--------------------------------------------------------------------------------

索取号:2007001  2007年05月17日  来源:长春宽城




  5月16日上午,中钢集团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技改工程长春项目开工仪式,在长春工地内串石墨化厂房隆重举行。宽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左毅在区内各局主要领导陪同下参加了开工仪式。

  中钢吉炭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张全吉在开工仪式上致辞,左毅作为工程所在地政府代表讲话,中钢吉炭副总经理、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姜伯涛宣布中钢集团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技改工程长春项目开工。

  中钢吉炭技改工程长春项目的开工,标志着中钢吉炭《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技术改造项目》和《阴极炭块技术改造项目》已经全面进入工程施工阶段。该工程项目总造价预计投资1.75亿元人民币,其中,在吉林本部建设投资近4000万元新建一条二次焙烧隧道窑。在长春分公司投资的主要建设项目有:一组内串石墨化炉、三台车底式炉、一组电极本体自动加工线、一台阴极炭块震动成型机和一组阴极炭块自动加工线以及以66千伏变电所为核心的电器、水循环等公辅设施建设。预计于2008年一季度全面竣工试车。此次技改工程在工艺及装备的先进性上能够保证十年内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与国际同行业保持比肩。届时,中钢吉炭的整体装备水平将有大幅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8-3-21 22:19 |
:*10*: :*10*: :*26*: :*26*: : :
 楼主| 发表于 2008-3-22 12:51 |

分享快乐

:*22*: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3-24 21:20 |

创新企业科普

以深化“讲比”竞赛、厂会协作和“海智计划”等活动创新企业科普。推广吉化“讲比”纳入技改和创新计划并实行课题制经验,组织企业科协研究会78个会员单位参赛。去年“讲比”竞赛312项,创效5.33亿元,同比增长20.66%。温家宝总理视察吉林炭素集团称赞军用碳纤维“讲比”项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致信感谢五二四科协“神五”、“神六”降落伞组件“讲比”项目。推广多种厂会协作模式,去年全市厂会协作22项,创效5000万元。市锅炉学会与桦甸市协作的油页岩综合开发项目,列入第二批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市科协被确定为全国“厂会协作”候选先进集体,市电子学会与华星集团协作的“半导体放电管项目”为候选优秀项目。启动海智计划,落实省科技咨询有关政策,发展咨询机构18个,建立专家组44个,组织专家完成吉化锦江油化厂年产1万吨异丁烯生产装置和工业硅电炉技术改造项目,帮助吉林化纤解决生产水循环再利用等技术问题,为吉恩镍业、吉林铁合金、夹皮沟金矿等企业提供节能咨询报告,为市热力总公司提供日行贷款项目咨询等科技咨询服务。向中国科协海智办申报两个项目,去年全市签订技术合同146份,认证额1386万元。
http://www.jlstnet.net/2007/05-15.htm
 楼主| 发表于 2008-3-24 21:21 |

碳纤维在制造大型飞机中的应用

[本网专稿]碳纤维在制造大型飞机中的应用
--------------------------------------------------------------------------------


2008 年 03 月 13 日


  去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大型飞机制造计划,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几十年的梦想就要实现了,人们受到极大鼓舞。现在,制造大型飞机离不开碳纤维,我国化学纤维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已将碳纤维列为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纤维首位。制造大型飞机将促进我国碳纤维工业的快速发展,发展碳纤维也必将为我国的大型飞机制造做出贡献,并促进我国化纤工业的合理化。
  1、大型飞机制造项目再次启动
  我国航空事业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其产业规模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制造大型飞机是我国40年的梦想,因为这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工业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从第一代领导人开始就有制造大型飞机的愿望。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我们是一个大国,世界上有的东西,我们不能样样都有,但是重要的东西,如飞机和汽车,我们就一定要有”。1970年8月,我国第一个大型飞机项目“运十”正式启动,并于1982年9月首飞上天,只比欧洲晚起步2年,遗憾的是以后搁浅了,没有继续发展。直到2006年2月9日,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大型飞机被确定为“未来15年力争取得突破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2007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上同意大型飞机立项,并批准了在2020年前开始制造大型飞机的计划。同年12月,温总理在西安视察时,再次表达了中国发展大型飞机的决心:“国家已经对外宣布了,就是说我们必要做(大型飞机),而且一定要成功!”。
  大型飞机是指起飞重量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包括军用和民用大型运输机,也包括150座以上的干线飞机。大型飞机制造工艺复杂,涉及行业门类众多,目前国际干线飞机市场一直被波音、空客两家公司所垄断。我国重新启动大型飞机制造计划,是基于多年来科学领域的预先研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机械、电子、冶金、化工、材料、能源、信息及计算机等许多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也说明我们已经具有了经验积累、经济实力和技术基础。特别是“运十”和ARJ21支线客机的制造成功等为我国研制大型飞机奠定了基础,我们的国产大型飞机将一定如期飞上蓝天。
  2、碳纤维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碳纤维主要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特种纤维,其含碳量随种类不同而异,一般在90%以上。它是由有机母体纤维(粘胶、沥青、聚丙烯腈等含碳量较高、在热处理过程中不熔融的化学纤维)经预氧化、碳化、石墨化等工艺制成。其主要用途是与树脂、金属、陶瓷、水泥等基体复合,做成结构材料。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为典型代表,其比强度、比模量等性能是现有结构材料中最高的。
  碳纤维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在20世纪50~60年代工业化,是应宇航工业对耐烧蚀和轻质高强材料的迫切需求发展起来的。目前,有粘胶基、沥青基和聚丙烯腈(PAN)基三种原料体系的碳纤维,粘胶基和沥青基碳纤维用途较单一,产量有限,PAN基碳纤维由于生产工艺较简单,产品力学和高温性能优异,而且兼有良好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发展较快,已成为高性能碳纤维发展和应用最主要和占绝对优势的品种,是当前碳纤维的主流,其产量占90%左右。碳纤维主要用于高性能结构及功能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兵器、船舶及核工业等国防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广泛用于体育休闲用品和产业领域,是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战略性基础材料。目前,主要产品是包括以美国为代表的大丝束碳纤维(48K~480K)和以日本为代表的小丝束碳纤维(1K~24K)两大类。日本不仅是碳纤维的主要生产国,而且是世界各国高质量PAN基碳纤维的供给国,垄断了小丝束碳纤维(标准产品为12K/24K)的生产,左右着世界的碳纤维市场。东丽公司生产的小丝束碳纤维其产量和质量居世界前列,代表了当今碳纤维的世界水平。
  2006年,世界PAN基碳纤维的生产能力为3.8万吨/年(其中小丝束2.92万吨/年、大丝束0.88万吨/年),生产量为2.7万吨。由于供不应求,一些生产厂家正在扩大生产能力,预计2008年世界碳纤维的生产能力将达到4.86万吨/年。从2005年开始,世界对碳纤维的应用表现出极大兴趣,特别是大型民用客机开始大规模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供求紧俏,价格上扬,2006年更是有价无市。第一波士顿信贷银行(CSFB)人士指出,未来几年,世界碳纤维需求将以年均两位数快速增长,市场供应短缺至少将延续到2009年,甚至有可能会延长到2012年。
  研制大型飞机要突破许多关键技术,其中之一是“先进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技术”,这就离不开碳纤维。碳纤维以其优异的性能已经广泛应用于飞机制造业,最突出的主要性能是强度大、模量高、比重小、质量轻。另外,还具有耐高温、耐疲劳、耐腐蚀、耐高导和耐稳定性等一系列优异性能,而且与其他材料的相容性高、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容易复合、设计自由度大等。碳纤维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它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体育休闲、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土木建筑等诸多领域。
  在航空航天领域,利用碳纤维的耐高温、比强度高和比模量高等力学特性作为航空、航天、飞机、飞船等的结构材料使用。如飞机的一次构造材料:主翼、尾翼和机体等;二次构造材料:副翼、方向盘、升降舵、内装材料、地板材、刹车片及直升机的叶片等。火箭的排气锥体、发动机(盖、壳体、燃烧室、喷管、喉衬、扩散段)、助推器壳体等;导弹武器的整流罩、弹体、端头、喷管、扩散段等;人造卫星的承力结构、热防护系统、太阳能电池基板、复杂曲面天线、连接架等;宇宙飞船的翼面板和支撑构件等。太空站和天地往返动输系统上的一些关键部件也往往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主要材料。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小型商务飞机和直升飞机上的使用量已占70%~80%,在军用飞机上占30%~40%,在大型客机上占15%~50%。
  世界碳纤维的需求在各用途领域都不断增长,特别是急速增长的航空航天领域拉动了碳纤维全体的增长。世界碳纤维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使用量,2006年为3775吨,占总用量的15.6%,预计2010年将增加到5389吨,占16.9%。我国碳纤维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量远远低于世界水平,2005年为120吨,占总用量的2.7%,预计2010年将增加到250吨,占4.1%。
  3、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大型飞机上的应用
  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具有质量轻等一系列优异特性,在飞机制造业广泛应用。首先战斗机的使用量增加迅速,如美国超级“大黄蜂”(F/A-18E/F)的CFRP用量占约19%、法国“阵风”的用量占约24%、英国“台风”(EP200)的用量占约40%。直升机也大量使用CFRP,如日本“OH-1忍者”的机身用量为40%,桨叶等也用CFRP制造。我国先进的直升机也大量使用CFRP。特别是近年来在大型客机A380和B787上的使用量增加更快,目前已占结构总量的50%左右,成为制造大型飞机的主体材料,已引起人们极大关注。如波音公司1982年波音767型飞机主要在垂直尾翼发动机上使用一些碳纤维,1架飞机使用CFRP为1.5吨,其中碳纤维的实际用量约1吨。1995年推出的波音777型飞机,除了垂直尾翼以外,水平尾翼、机身和里面的地板支撑材料等也开始使用碳纤维,1架飞机的复合材料用量为9.6吨,实际碳纤维用量6.5吨。预计在2008年制造的波音787型飞机,除上述部位以外,整个机身的主要部分包括流线型罩等都使用碳纤维,1架飞机使用的GFRP将达到30吨,实际碳纤维用量超过20吨。波音公司称,大量使用复合材料将减少更多的维修时间和费用,而且每架飞机可节省燃料约20%。空中客车公司估计目前1架A340/500和A340/600飞机使用的复合材料将近6吨,新的A380客机使用复合材料为25~30吨/架,其中85%是CFRP。中等尺寸的A350飞机预测到2010~2011年将充分生产,需用复合材料16~20吨/架,使飞机结构材料比例提升到41%左右。
  通用级T300碳纤维及其CFRP可用来制造飞机的二次结构部件,满足不了制造一次结构部件的要求。后来开发成功的高强中模型碳纤维使抗拉强度、抗拉模量、断裂伸长等性能有了大幅度提高,与韧性环氧树脂所制造的CFRP就可以制造大型飞机的一次部件和二次部件。目前应用的高强中模型碳纤维有东丽公司的T700SC和T800H、东邦人造丝公司的IM400和Im600、三菱人造丝公司的MR50及赫克塞尔(Hexcel)公司的IM7、IM7-500、IM7-600等。
市场需求是碳纤维发展的动力。1981年波音公司提出要求高强度、高伸长的碳纤维,促进了高性能碳纤维的研发。1984年日本东丽公司率先研制成功碳纤维T800,1986年又进一步研制出了T1000,。随后,日本东邦人造丝公司、三菱人造丝公司和美国赫克塞尔公司相继研制出同类型的高性能碳纤维,为大型飞机的制造提供了新型复合材料。从此,CFRP在大型飞机上的使用量直线上升,也促进了碳纤维工业的发展和先进复合材料技术的日趋完善。
  CFRP是制造飞机的最好材料,碳/碳复合材料(C/C)则是制造飞机刹车装置的优异材料。先进的C/C刹车装置可以有效地使飞机降落过程中的动能转化为热能,不仅刹车制动的安全可靠性提高,而且可以有效地减轻质量,在战斗机和客机上都广泛使用。
  4、我国碳纤维市场需求和生产状况
  我国对碳纤维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开始研究高强型碳纤维。多年来进展缓慢,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较快,安徽华皖碳纤维公司率先引进了500吨/年原丝、200吨/年PAN基碳纤维(T300),使我国碳纤维工业进入了产业化。随后,一些厂家相继加入碳纤维生产行列。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我国已有12家生产规模大小不一(5~800吨/年)的PAN基碳纤维生产厂家,合计生产能力为1310吨/年,产品规格为1K、3K、6K、12K。但由于一些企业没有原丝可烧,2006年国内碳纤维的总产量只有40吨左右,而且产品质量不太稳定,大多数达不到T300水平。可喜的是从2000年开始我国碳纤维向技术多元化发展,放弃了原来的硝酸法原丝制造技术,采用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的一步法湿法纺丝技术获得成功。目前利用自主技术研制的国产T300、T700碳纤维产品已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碳纤维的需求量日益增长,碳纤维已被列为国家化纤行业重点扶持的新产品,成为国内新材料行业研发的热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拟建和在建的碳纤维生产企业有11家,合计生产能力为原丝7100吨/年、碳纤维1560吨/年,其中在建企业为4家,合计生产能力为原丝1100吨/年、碳纤维470吨/年。
  尽管我国碳纤维生产发展缓慢,而消费量却一直在逐渐增加,市场需求旺盛。主要用途包括体育器材、一般工业和航空航天等,其中体育休闲用品的使用量最大,占消费量的约80%~90%。据业内人士预计,2006年,我国碳纤维的需求量已超过3000吨,2007年将超过3500吨,2010年将突破5000吨达到5800吨。主要应用领域为:成熟市场有航空航天及国防领域(飞机、火箭、导弹、卫星、雷达等)和体育休闲用品(高尔夫球杆、渔具、网球拍、羽毛球拍、箭杆、自行车、赛艇等);新兴市场有增强塑料、压力容器、建筑加固、风力发电、摩擦材料、钻井平台等;待开发市场有汽车、医疗器械、新能源等。
  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进展,在航天主导产品(弹、箭、星、船)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国体育休闲用品及压力容器等领域对碳纤维的需求迅速增长,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急需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市场需求更加旺盛。
  为了满足国内市场对碳纤维不断增长的需求,应尽快实现我国碳纤维工业的国产化和规模化。为此,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加速原丝技术开发,研制高纯度原丝;强化应用研究和市场开发,进一步扩大应用领域。碳纤维在我国大有发展前途,但应总结涤纶等化纤发展的经验教训,避免盲目发展,实现健康发展。
  为了大型飞机的制造和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我国还必须尽快地实现高强中模型碳纤维的产业化。但是,因为高性能碳纤维是发展航空航天等尖端技术必不可少的材料,长期受到以美国为首的巴黎统筹委员会的封锁。虽然 “巴统”在1994年3月解散了,但禁运的阴影仍然存在。即使对我国解除了禁运,开始也只能是通用级碳纤维,而不会向我们出售高性能碳纤维技术和设备。因此,发展高性能碳纤维必须要靠我们自己。我国化学纤维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从以增加数量为主转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纤维”,特别是把事关国家产业安全的高新技术纤维材料作为重中之重,而且碳纤维被列为首位,是国家迫切需要短期内突破的高新技术纤维品种,为我国碳纤维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自力更生、努力创新,发展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碳纤维,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5、结语
  21世纪是复合材料的世纪,碳纤维作为复合材料的首选原材料之一应用广泛,需求不断增长,发展前景看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碳纤维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特别是大型飞机项目的再次启动,碳纤维市场必将进一步增长,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必然促进碳纤维工业的发展。我国碳纤维工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一定能够为大型飞机的制造做出自己的贡献。(王德诚)(E09)
 楼主| 发表于 2008-3-24 21:26 |

中国大飞机将披国产完美“外衣”

中国大飞机将披国产完美“外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24 12:38:47   


  
国产大型军用运输机想像图。
  自诞生那刻起,飞机一直尝试着将自重与安全这对矛盾“摆摆平”。记者从昨天(23日)举行的“第90期东方科技论坛”上获悉,在我国着手建造的国产大飞机上,传统的铝合金部件将被大量轻而强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所取代,这件完美“外衣”将尽可能地实现中国制造。  

  与我们熟知的纺织纤维不同,碳纤维是一种主要由碳元素组成的特殊纤维,具有轻而强、抗疲劳、抗腐蚀等独特“秉性”——比重不到钢的1/4,抗拉强度却是钢的7至9倍。换句话说,两架同样自重的飞机,用碳纤维材料做“外衣”的那架载重量更大。  

  设计一件尽可能轻的“外衣”,正在成为世界飞机制造业的一。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教授益小苏向与会者展示了几幅大飞机的制造材料细分图:在出产于上世纪70年代的空客A300机身上,复合材料占整架飞机的比重只有5%;而在去年面世的超大型飞机A380上,复合材料的比重已达 23%;预计将于2010年问世的A350超宽客机,其高性能轻质结构将达62%,成为空客公司第一架全复合材料机翼飞机。  

  轻质“外衣”不仅能有效克服自重与安全的矛盾,还能大幅降低飞机能耗。以A380为例,其首架飞机每位乘客的百公里能耗不到3升,比竞争机型的能耗低12%;而A350的百公里能耗预计只有2.5升/人,几乎可以跟现在的小汽车媲美。  

  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准相比,我国在碳纤维的核心技术与生产工艺方面都存在相当差距,这一差距反映在固定翼飞机结构复合材料上约有20年。为此,在未来我国航空工业优先发展的12项关键技术中,先进材料技术位列第二。  

  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703研究所研究员冯志海建议,材料、化工、纺织、装备等领域专家应抓住建造国产大飞机的契机,积极开展多学科交叉,在国产碳纤维的核心技术和装备上有所突破。益小苏认为,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中国碳纤维标准和技术体系,亦十分紧迫。他表示,我国应尤其重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国际适航认证(FAA),为将来国产大飞机进军国际市场做好准备。 

  据了解,“十五”期间,在国家863计划“碳纤维关键技术研究”专项的支援下,我国已建起了两条10-25吨级的碳纤维原丝中试线,有三家公司启动了百吨级碳纤维原丝生产线;“十一五”期间,我国又启动了相关973计划。(来源:文汇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5 21:23 |

中钢吉炭顺利通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审核

中钢吉炭顺利通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审核

--------------------------------------------------------------------------------

    2007年10月15日至17日,国防科工委带领吉林省国防工办领导和专家到中钢吉炭特炭公司、炭纤维公司就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进行现场审核。中钢吉炭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杨光、副总经理解治友热情接待了前来考核的领导及专家。
    为期三天的审核时间,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现场审核专家组对中钢吉炭特炭公司的生产、科研、设备、安全、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现场审核;对中钢吉炭炭纤维公司申报的一个科研和一个生产许可专业(产品)进行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现场审核。审核专家组一致认为:中钢吉炭特炭公司及炭纤维公司各项资质证明文件齐全、真实、有效,符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要求。中钢吉炭具有相应的技术优势、科研生产能力和管理能力,并对中钢吉炭特炭公司及炭纤维公司取得的高分表示了极高的评价,建议对中钢吉炭特炭公司及炭纤维公司发放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
    中钢吉炭特炭公司及炭纤维公司此次顺利通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现场审核,必将极大地推动中钢吉炭高附加值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中钢吉炭可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楼主| 发表于 2008-3-26 21:02 |

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忠民一行到中钢吉炭进行工作调研

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忠民一行到中钢吉炭进行工作调研

--------------------------------------------------------------------------------

  
3月24日,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忠民一行来到中钢吉炭进行工作调研。中钢吉炭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杨光,副总经理孙宝安、姚伟川、解治友热情地接待朱忠民副主任一行。朱忠民副主任在杨光董事长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公司样品室,炭纤维公司、压型分厂、焙烧分厂等部分生产工序。

随后在公司会议室,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忠民听取了杨光董事长关于中钢吉炭2008年重点工作的介绍后,感到十分高兴。他讲到,中钢吉炭一直以来都是省市重点扶持企业,自与中钢集团重组后,企业经济实力增强,发展前景广阔,工作思路更加明晰,公司的经济发展也为吉林省的经济建设和促进吉林市经济总量翻番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一步中钢吉炭要继续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力度,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的主导地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凭借自身优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依托中钢集团的整体实力,面向市场,突出精品,完善产业链,把企业做强做大,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和谐的发展。

中钢吉炭董事长杨光首先对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忠民及省市领导在百忙之中来到中钢吉炭进行工作调研表示热烈欢迎,并对省委省政府多年来一直关注和支持中钢吉炭的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讲到,中钢吉炭作为大型国有企业,一定会肩负起企业经济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任;中钢吉炭领导班子一定会倍加努力、锐意进取,与全体员工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企业跨越式发展,为振兴吉林省工业及经济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楼主| 发表于 2008-3-28 21:11 |

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规划

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规划



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3.04  


  (2004年2月6日吉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原则批准,2004年10月25日经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同意)

  党的十六大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继东南沿海开发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之后做出的又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吉林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吉林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全省人民要抓住和利用好这一机遇,齐心协力,努力奋斗,加快吉林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步伐,为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国家大力支持下,经过“一五”、“二五”时期大规模的集中建设,吉林成为国家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老工业基地不断发展和壮大。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2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2243亿元,居全国第18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644.4亿元,居全国第17位;实现净利润99.7亿元;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244.9亿元,居全国第21位。

  产业结构得到调整。2002年,三次产业结构由1995年的26.9∶42.5∶30.6调整为20.3∶43∶36.7,形成了以汽车、石化为支柱,食品、医药、电子为优势,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产业结构框架。支柱和优势产业产值占全省工业的70%以上。

  国企改革日趋深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积极成效,国企改革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国有经济布局得到初步调整。全省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分之二以上完成了公司制改造。所有制结构发生积极变化,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发展,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2002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7亿美元,其中出口1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6亿美元,其中吸收外商投资3.4亿美元。各类开发区GDP和出口额分别占全省20%和50%以上。

  基础设施全面改善。2002年,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4.1万公里;铁路营业总里程3470公里。电网建设逐步完善,电力装机总容量878万千瓦。供水能力达到117亿立方米。全社会邮电业务总量112亿元,电话普及率达到35.5%。城乡信息化建设全面起步。城镇化率达到50.88%,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和区域经济特色明显。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2002年,人均GDP达到8322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6260.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60.8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人均储蓄存款居全国第10位。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5.88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7.6平方米。

  (二)比较优势。

  加工制造业优势。2002年制造业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89.2%,近五年年均增长14.8%,高于全国4.9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年均增长21.1%,食品加工制造业年均增长15.3%,医药制造业年均增长19.2%,分别高于全国9个、10个和4.8个百分点。一汽是全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拥有重、中、轻、轿等六大系列产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能力,汽车销售占国内市场份额18%,居全国领先地位。吉化公司是全国重要的化工原料基地,现有乙烯生产能力53万吨,每年可提供超百种近600万吨石油化工产品。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人才和科教优势。2002年,全省现有普通高校41所,各类科研机构678个。每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人数、拥有科学家、工程师、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均居全国第6位。全省人才资源总量143.2万人,占人力资源(就业人口)比重为12.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39个百分点。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物理所、应化所等国家重点科研机构和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和熟练的产业工人队伍。

  生态与自然资源优势。我省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环境系统完整,整体可恢复性强,是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省。2002年,全省森林覆盖率为42.5%。长白山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优质的矿泉水资源,油页岩、硅灰石等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位。吉林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素有“黄金玉米带”和“大豆之乡”称誉。耕地面积558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21公顷,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50亿斤的阶段性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出口量等连续十几年居全国首位。

  (三)主要矛盾和问题。

  吉林老工业基地既有历史形成和积累的矛盾,也有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集中表现在六个方面:

  1。市场化程度较低,经济发展内在动力不足。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较低,对外开放程度不高。2002年,全省民营经济比重28.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贸依存度为13.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6.5个百分点;我省实际利用外资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占全国比重仅为0.5%左右。

  2。国有经济比重过高,企业历史包袱沉重。2002年,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拥有资产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不良贷款率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和20个百分点。有40%的企业承担办社会职能,每年至少支付35亿元的费用。

  3。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任务艰巨。2002年,第一产业比重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低于全国8.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的新兴产业比重低于全国14.8个百分点。原材料及初、中级产品多,产业链条短,重化特征明显,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0%;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较小。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村二、三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5%,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三农”问题突出。

  4。企业工艺装备水平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全省工业企业工艺装备水平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的为15%,属于70、80年代水平的为60%,还有15%属于50、60年代或以前的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不足5%,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于20%。

  5。就业和再就业矛盾突出,社会保障能力较弱。到2002年末,全省下岗失业人员累计超过100万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和就业再就业面临很大困难,失业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加大。全省离退休人员125万人,每年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自然缺口近30亿元。全省城镇纳入动态管理“低保”对象149.7万人。未来5年城镇约有230万下岗失业人员和新生劳动力需要就业,农村还有200万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6.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困难,发展接续产业难度较大。全省资源型为主的城市有辽源、白山、通化以及珲春、舒兰、蛟河等18个,受资源枯竭和资源保护等因素的制约,煤炭、森工两大产业发展困难,需整体转型和发展接续产业。全省4个采煤沉陷区沉陷面积为113平方公里,涉及矿区居民5.7万户,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不稳定因素增多。

  此外,小农意识、计划经济思想和“官本位”观念的束缚和影响仍较严重,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工作方法及发展环境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发展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创新不够。

  二、总体思路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在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历史条件下,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产业大规模转移的新形势下进行的。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吉林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不是简单的填平补齐,也不是仅仅调整几个产品、上几个大项目、救活几户企业,而是整体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因此,必须与时俱进,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2003年11号文件精神,以改革开放促调整改造,着力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立足现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省、科教省、生态省建设,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推进和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把吉林建成国家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为全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做出新的贡献。

  (二)指导原则。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突出体制创新和产业创新。创新是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灵魂。体制创新是调整生产关系的中心环节,产业创新是调整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把体制创新和产业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调整。

  ---坚持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正确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发展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通过技术跨越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跨越。发挥科教和人才优势,以引进域外资金、技术和管理为主,注重在较高的起点上直接采用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先进科技成果,突出发展低能耗、高产出、少污染的环保型产业。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把握吉林省情,立足于加工制造业优势,整合资源,扬长避短,集中力量加快重点地区、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发展,避免盲目重复建设和产业趋同化,走吉林特色的振兴之路。

  ---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调整改造的优先目标。把解决就业问题与产业结构调整、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在发展壮大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坚持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把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与解决粮食主产区“三农”问题结合起来,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发挥生态和自然资源优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坚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立足于自力更生,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既着眼于长远的发展,又要着力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社会承受能力,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使吉林2700万人民在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得到实惠。

  (三)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2003年至2010年或稍长一段时间,把吉林老工业基地建成国家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实现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目标,形成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完成产业布局和基地建设任务;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全社会就业矛盾有效缓解,社会保障制度较为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到2010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预期达到48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预期达到17300元,实现在全国位次前移;三次产业结构预期调整为13∶50∶37。城镇化率力争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达到14300元,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预期达到4500元,年均增长7%以上。全社会累计新增就业270万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1万亿元。滚动实施600个重大项目。

  第一阶段:2003年至2005年,调整和改造初见成效。产业基地建设全面展开,农产品加工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国内生产总值预期达到30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工业增加值预期达到125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在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基础上,绝大部分国有企业改制任务基本完成;重点资源型城市和地区初步形成1至2个有发展前途的接续产业;全社会累计新增就业110万人,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基本结束。

  第二阶段:2006年至2007年,调整和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总量实现提前翻番,产业基地形成规模。到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达到37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工业增加值预期达到165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重点资源型城市和地区的接续产业初具规模;全社会累计新增就业64万人。

  第三阶段:2008年至2010年或稍长一段时间,调整和改造任务基本完成。新型工业基地基本建成,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达到4800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工业增加值预期达到225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重点资源型城市和地区的接续产业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民营经济比重达到50%;全社会累计新增就业96万人。

  三、产业布局

  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服务业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和优化第二产业,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主要任务。结合吉林实际,立足于现有支柱、优势产业基础,产业结构向轻型化发展,产品向消费领域靠拢。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以扩大内需为主,以国内市场为主,围绕做大做强加工制造业,建设五大产业基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接续产业,构造具有吉林特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加快建设五大产业基地。

  1。汽车产业基地。

  依托一汽,支持一汽,服务一汽,加快发展汽车工业,扩大整车规模,增强零部件配套能力,促进汽车贸易和服务,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产业基地。到2010年,全省汽车产量预期达到150万辆;汽车工业销售收入3200亿元;工业增加值1000亿元左右;地方汽车零部件配套产值占总配套比重达到50%左右。

  做强做大一汽集团。按照“规模百万化、管理数字化、经营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建设中重型车、轿车、轻微型车三大体系。适应市场消费需求,大力开发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民族品牌。扩大与德国大众、日本丰田等跨国公司合作领域和规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分工。加快建设长春一汽整车扩建工程,尽快建成一汽大众66万辆轿车、一汽集团10万辆轿车和10万辆卡车等整车制造基地。到2010年,一汽汽车产量预期达到260万辆,其中省内120万辆。

  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以一汽集团为龙头,整合现有零部件企业资源,加快对外合资合作和技术改造,引进国外零部件企业和技术,提高关键零部件整体竞争能力,形成汽车电子电气、发动机附件、底盘、转向及传动等七大配套系统,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的企业。适应国际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参与主机厂的产品开发,促进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形成专业化、大批量生产和模块化供货能力。建设长春、吉林汽车工业园区和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提高四平、白城、辽源等地区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2010年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预期达到900亿元。

  努力开发专用车。整合现有改装车生产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开发自卸车、水泥罐车、厢式车、清雪车、垃圾车、环卫车等专用车。

  积极发展汽车贸易和服务产业。运用信息网络平台,建设长春、吉林汽车储运、批发、零售中心,形成全国汽车物流集散地之一。鼓励发展汽车金融保险业,扩大汽车消费信用贷款规模,开发汽车超市、租赁和二手市场。面向国内配套和维修市场,建立和完善汽车技术、售后服务体系,形成维修养护、服务连锁网络。

  2。石油化工产业基地。

  以吉化、吉林油田为龙头,优化结构,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发展精细化工、高性能合成材料和特种材料,提高加工制成品比重,逐步改变长期形成的基本化工原料基地产品结构,建设国内重要的综合性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到2010年,石化工业销售收入预期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

  围绕吉化乙烯扩能改造和炼油、烯烃、合成氨、芳烃四个领域,加快建设百万吨乙烯扩建及其配套工程,改造ABS、聚乙烯、丁苯橡胶、有机硅等装置。加大支持探区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油、气稳产、上产步伐,突出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整体规划部署分步落实,实施“油气并举”,保证勘探开发的连续性,确保稳中求进,实现资源储量,产能建设保持持续增长的良性循环。

  积极为吉化配套,大力开发地方精细化工和合成材料新产品,面向最终消费,延长产业链。加快以原料生产为主向加工制成品为主的转变,提高产品加工深度和附加值,建设吉林市化工深加工工业园区,推进长山化肥厂扩建等项目。扩大碳纤维等新产品规模,发展生物农药、生物肥料。

  积极推进化工原料多元化。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建设油页岩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项目,开发和引进天然气,逐步提高天然气利用比重。

  3。农产品加工基地。

  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玉米大豆精深加工、畜禽乳精深加工、长白山生态食品三大产业,建设生态型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把农产品加工业建成第三个支柱产业。到2010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预期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粮食加工能力预期达到粮食产量的60%。

  加快发展玉米经济和大豆产业。玉米加工围绕材料、原料和能源三个方向,发展赖氨酸、高果糖、L乳酸、聚乳酸等淀粉深加工系列产品、饲料、燃料和食用酒精。支持华润集团对玉米深加工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加快建设华润生化集团40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和长春大成400万吨玉米加工项目。实施大豆振兴工程,重点发展大豆磷脂、分离蛋白等精深加工产品,加快发展保健食品源。实施德大、东高科技和辽源裕龙等大豆综合加工项目。到2010年,全省玉米加工能力预期达到1200万吨,大豆300万吨。

  大力发展畜禽乳深加工产业。重点发展冷鲜肉、肉制品和奶制品等终端食品,实施德大2亿只鸡、吉发实业1000吨鹅肥肝、吉林华正180万头猪、长春皓月50万头肉牛综合加工、广泽乳业30万吨乳品加工等项目,建设白城科尔沁精品牧业园区。到2010年,全省畜禽肉加工能力预期达到400万吨。

  创立长白山品牌,发展长白山生态食品产业。深度开发“吉林人参”,提高科技含量,发展产业化经营。积极开发矿泉水、山葡萄、山野菜、林蛙等生态可食资源,发展园艺林地特产业和森林食品。建设“百万吨长白山生态食品开发工程”,实施白山西洋参、双阳梅花鹿系列产品、泉阳泉和农夫山泉矿泉水、林蛙油和安图速冻山珍食品等项目。“吉林人参”和“长白山矿泉水”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到2010年,长白山生态食品产量预期达到800万吨,其中矿泉水600万吨。

  4.现代中药和生物药基地。

  依托长白山中药资源和我省在现代中药、生物制药技术、人才及产业方面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现代中药和生物药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切实提高新药研发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加强标准化和规模化建设,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质量控制指标、方式和方法,建立从中药种植、新药研发、临床实验、规模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条和标准化产业体系;加快与国际接轨,提高和扩大中药和生物药产品的出口能力;壮大通化、敦化两大药城,建设长春、吉林医药产业园区,培育产业集群,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扶持和发展吉林修正、通化东宝、延边敖东、长生基因等10个大型制药企业集团。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新品种50个,全面完成企业GMP改造。到2005年,全省医药工业销售收入预期达到220亿元,到2010年达到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

  现代中药产业。采用生物技术、化合物提取和筛选技术、标准化检测技术,集中力量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高技术含量的国家一、二类中药新药;大力发展疗效显著、产品附加值高的中药新产品;扩大一批量大面广的传统中药产品。加快推进中药材种植GAP、中成药生产GMP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10个中药材种植基地、10个中药饮片加工基地。加快现代中药产业化,实施一批产业化示范项目。

  生物药产业。围绕生物技术制药和生物制品制药,加快开发和引进基因重组技术、单细胞融合技术、酶工程和现代生物发酵技术,重点发展生物疫苗、基因工程药和生物中药,扩大人胰岛素、人生长素、干扰素、干细胞等生物药品生产。建设通化东宝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工程、长春生物制品所生物制品高技术产业园区、吉大通源公司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利用吉化医药中间体的优势,不失时机地发展合成药。

  5。光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以长春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为核心,发挥信息技术的先导作用和产业化基础,重点发展光电子信息及软件产业、新型材料产业、现代农业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形成国内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和生产制造基地。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预期超过1800亿元。

  光电子信息及软件产业。围绕信息显示、光电子器件与材料、光电仪器仪表与设备等产品系列,发展液晶显示产品、发光二极管及其上下游产品、光电编码器、光电子通讯器件和光学材料与电致发光材料;发展汽车光电子产品,光电医疗仪器设备;发展光电跟踪与测量设备等。实施长春北方彩晶集团TFT-LCD工程、长春联信彩色STN显示器等一批重大项目。建立液晶显示工程研究中心,形成“长春光谷”。推进长春软件园建设,重点开发教育、农业信息、企业管理、自动识别等软件产品。

  新材料产业。适应产业升级需求,加快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积极开发新材料,加强产业体系建设,提高工艺装备和检测技术水平,向轻量化、功能化、复合化和产业化发展。围绕高性能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和非金属纳米材料等,发展聚醚酮系列、聚苯胺等新材料产品,扩大产业规模,建设形成长春、吉林、辽源等特色明显的产业群。组建特种工程塑料工程研究中心。

  现代农业领域。运用生物技术、旱作节水技术、工厂化农业技术,以优良种质资源繁育为突破口,加快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培育现代农业科技型企业群体。建设农业、畜牧业、林业优良种质资源繁育及产业化示范基地,大力推广大豆杂交种等一批优质良种,创造条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建设现代农业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形成长春、松原及公主岭等现代农业生产样板区。

  (二)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环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按照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遵循先改制后改造原则,加快有一定基础的重点行业、优势企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

  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抓好200户重点企业管理信息化试点,选择50户重点企业,推广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逐步实现计算机对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控制和优化,对企业内部的系统化管理和通过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全面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增强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积极探索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在石化、钢铁等重点行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的试点和示范工程。大力推进政务、教育、粮食销售管理等社会信息化。

  装备行业。依托长春客车厂,研制生产高速铁路客车、电气化铁路客车、新型地铁客车和出口专用客车,积极发展城市轻轨车,建设我国重要的轨道车辆制造中心。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电气成套设备、石油机械设备、通用机械设备、装载机等。发挥我省模具、铸锻造技术工艺和加工优势,形成东北重要的模具、铸锻造加工中心,为东北及全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搞好配套。大力发展光机电一体化产品,努力扩大仪器仪表设备、专用设备以及环保设备生产。

  冶金行业。适应汽车、石化等产业需求,大力开发专用钢材、特种钢材,提高板管比、优钢比、合金比。建设通钢集团百万吨热轧、70万吨冷轧薄带钢项目、临江3000吨金属镁等项目。发挥国家级炭素技术中心的优势,开发研制核石墨研制品、炭素复合材料、碳纤维及制品,建设吉林炭素集团高功率石墨电极等项目。立足铁合金品种和技术优势,积极推进对外合资合作,加快开发高纯净度、多元复合合金的特种铁合金制品,建设吉林铁合金特钢项目。依托吉镍集团,扩大高冰镍、硫酸镍生产能力,积极开发钼矿资源,开展钼系列产品深加工。

  建材行业。整合省内水泥生产企业,重点发展亚泰、冀东两大水泥集团,建设亚泰日产8000吨和冀东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项目,积极发展特种水泥。重点建设福耀集团700吨级优质浮法玻璃、300吨级压花玻璃和100万套汽车玻璃项目。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建设九台光大新型墙体材料等项目。

  轻纺行业。围绕开发新产品、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有重点地发展造纸、塑料加工、皮革加工和汽车配套等行业。推进延边石砚白麓纸业与中竹纸业的资产重组,加快吉林纸业、白山嵩华纸业的改制改造,实施延边、吉林、白山年产84万吨林纸一体化项目,2010年全省造纸能力预期达到100万吨以上。建设四平纳爱斯洗涤剂二期工程。发展壮大吉林化纤集团,加快4万吨差别化腈纶改造、粘胶长丝总体改造项目建设,尽快形成20万吨腈纶生产能力。加快建设松原2万吨聚四氢呋喃项目,扩大辽源得亨差别化氨纶及熔法氨纶产品规模。开发白城纺织高档面料和无纺布、延边金龙高档亚麻等系列产品。

  建筑行业。以集团化、专业化、机械化为方向,依托骨干企业,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加快改革步伐,推进国有大型建筑企业转制。大力发展民营建筑企业和建筑市场中介组织,立足省内市场,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围绕居民住宅、重点工程和城乡公用设施等领域,努力扩大建筑市场份额。

  (三)突出发展资源型城市和地区接续产业。

  以煤炭和森工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和地区,按照“主业接续,转型替代,多业并举,分类实施”的原则,在加快培育接续产业和接续企业的同时,抓紧修复自然环境,加强工矿废弃地的复垦利用工作。以辽源、白山、延边等市(州)为重点,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接续和转型模式,建立劳动力转移援助机制。全面治理采煤沉陷区,妥善安置下岗职工。到2007年全部完成治理任务,转岗的职工80%实现再就业。

  以煤炭资源为主的辽源、白山、通化以及舒兰、蛟河、九台、珲春等城市,根据资源枯竭程度、后续资源状况和现有产业格局,分类发展接续产业。积极搞好新煤田勘探开发,开采探明储量新区,加快长白、梅河等7个新的重点勘探区块开采建设,尽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做好主业的接续发展。辽源市重点发展新材料工业,舒兰矿务局以桦甸油页岩综合利用为主,白山市发展煤电联营,蛟河市建设以北药为主的药材种植基地,九台市发展非金属矿和建材工业。加快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同时,充分利用煤炭伴生资源和现有基础,积极发展非煤产业,实施洗煤厂、煤矸石发电、空心砖及水泥等项目。到2010年,全省煤炭产量达到3000万吨。

  加强矿产资源勘察,保障资源接续。加大地质勘察资金的投入力度,积极引进商业性矿产资源勘察,为矿产资源开发提供资源保证。充分发挥油页岩的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加快资源开发进程。加强硅灰石、硅砂、硅藻土等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发展非金属矿产品精细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矿产品的附加值;充分利用矿山废石、尾矿和新型建筑材料矿产,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工业。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发展绿色矿业。

  森林工业。积极培育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地经济,壮大森工集团等骨干企业,转型发展接续产业。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开发林区多种资源,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林产品加工业,发展森林旅游等第三产业。整合现有木材加工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技术创新,实现集团化经营,以现有骨干企业为龙头,加快林纸、林板一体化工程原料林基地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2010年全省实木复合地板生产能力预期达到300万平方米,人造板年产量达到50万立方米,形成国内重要的木材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基地。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巩固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地位,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内容。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和发展农业,加快农村工业化步伐,在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满足国家粮食安全需要的前提下,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优质、生态、安全的效益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进一步扩大优质、专用、高产农作物种植面积,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大力推进农产品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集中布局,培育良种,优化品质结构,形成规模效益。推进长春市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完善四平、松原国家级商品粮基地。用5至7年时间,完成5000万亩标准化优质高效基本农田改造,粮食生产能力达到500亿斤阶段性水平。

  大力发展优质畜牧业。加快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推行集中规模饲养,提高畜禽产品质量,扩大畜牧业规模,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建立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选育和引进优良品种,加快良种化进程。加强动物防疾防疫体系和无规定疫病区建设。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大对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民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条,扩大农产品出口。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提高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防灾抗灾能力。切实加强水利建设,积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建设节水井灌工程和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工程。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机械化,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加大农村和林区公路网建设力度,提高县乡村通车能力,到2007年,全省所有乡镇和65%以上的行政村实现沥青(水泥)路。

  扩大农民的增收领域,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加快发展园艺特产经济和多种经营,积极发展草业经济,扩大劳务输出,鼓励在国外建立农畜产品种植和加工基地,积极拓展农村就业空间,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的速度,消除农民进城务工的体制性障碍,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建立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就业制度。减少歧视性政策,妥善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和劳动保护问题,维护其合法权益。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工作站)工作,积极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建立与农业产业带相适应的跨区域、专业性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支持农业大中专院校参与农业技术的研究、推广。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土地管理和农田保护,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建立高效绿色通道,支持鲜活农产品运销。深化供销社改革,促进农民进入市场。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做好对农民直补试点工作,切实保护粮农的利益和积极性,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和保护水土资源,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为实现农产品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创造良好环境。

  (五)积极发展服务业。

  大力发展服务业,是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在调整中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以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为契机,积极推进服务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深化服务业体制改革,积极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服务业集团,注重发展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小服务业企业。改造提升商贸、交通、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培育旅游、房地产、社区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预期达到178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从业人员达到500万人。

  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和专业化配送,在商贸流通领域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的试点和示范工程。合理布局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大型物流基础设施,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长春、吉林两个现代物流平台和7个区域性物流中心,以及汽车、化工、农产品等专业物流中心和综合性区域批发市场。重点建设吉林省农产品物流中心、吉林省农村药品物流配送中心、长春铁北物流园区、吉林越北物流中心、长春欧亚卖场配送中心、梅河口长白山物流园区等现代物流中心。加快国有商贸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连锁化步伐,加大商贸企业公司制改造力度,加快配送中心建设。引导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等企业,强化服务功能,拓展服务范围,逐步形成网络化经营。

  旅游业。以冰雪、生态、边境、民俗和文化旅游为特色,构建以长白山为龙头,长春、吉林为重点,延吉、通化、白城为外围三角的旅游发展格局。以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民族精神为宗旨,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重点和依托,发展“红色旅游”景区。积极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净月潭、松花湖、查干湖、向海、莫莫格等旅游资源,每年建设2-3个重点旅游景区或景点,大力开发新、奇、特旅游产品。扩大旅游宣传,开展大型旅游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大型雾淞旅游和冰雪旅游等节庆活动。

  信息、金融、房地产、会展、中介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建设现代化信息服务网络体系,推广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信息网络服务。重点建设数字电视服务平台,推进广电网络整合及企业信息网建设。促进银行、保险、证券金融体制改革。研究建立产业投资基金,组建投资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加快省农村信用联社组建步伐。推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百亿基金计划,积极引进金融投资者。建立股份制银行,改善金融资产质量。创新和改善金融服务,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特别是加强对信贷人权利的保护,发展电子货币、银行卡等新型业务。健全房地产交易体系,搞活房地产市场。实施土地置换,促进长春、吉林等中心城市“退二进三”。建立健全会展业中介机构,发展汽车、农业、影视、教育、花卉和雕塑等大型会展,推动长春、吉林两市会展业向国际品牌和国内名牌方向发展,形成多功能、多层次、全方位的会展设施体系。培育经营策划、管理咨询、产权交易、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组织,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能力的咨询队伍及智力服务网络。

  社区服务业。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省标准化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全覆盖。放宽社区服务的市场准入,鼓励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向社区,不断拓宽社区服务的新领域。以社区医疗、养老、娱乐、连锁配送和家政服务为重点,实施一批产业化项目,形成社区服务产业化。推进社区管理社会化,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社区管理服务功能。

  培育形成住宅、教育、文化娱乐、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创造条件加快金融、保险、律师等领域对外开放。扩大信贷消费规模和范围,积极发展教育助学贷款、商品住宅等高价值耐用消费品信用贷款。整顿流通秩序,改善消费环境,维护公平竞争,打击假冒伪劣,保护消费者权益。细分农村消费市场,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和信息网络,努力提高农民消费水平。

  四、重点任务

  按照建设新型工业基地的要求,从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局出发,围绕体制改革、结构调整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一)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

  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消除不利于经济发展和调整改造的体制性障碍,增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内在动力,是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和前提。进一步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以长、吉两市国有企业和省直属企业为重点,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改组。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继续推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深化劳动用工、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三改一加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以长春市产权交易中心为龙头,以各地区产权交易机构为基础,建立全省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促进企业产权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用2年左右时间,完成国有中小型企业多种形式改制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制改造;用3年左右时间对符合破产条件的国有企业,尽快列入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工作计划,实施政策性破产。发展壮大一汽、吉化、油田、通钢等大企业集团,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优、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创造条件,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到2005年,完成重点企业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任务。

  (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活力。

  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是振兴老工业基地、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活力的关键所在。消除各种障碍,着力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制定积极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以及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凡是对外商开放的投资领域,非公有制企业进入不受限制。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组和改造,盘活国有资产,参与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项目建设。以资产为纽带,密切与大企业的合资、合作关系,培育一批经济实力强、技术水平高、有特色的大型非公有制企业。建立政策支撑体系、服务体系、信用制度体系和资本市场体系,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建立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机制。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股票上市、发行债券等方面给予非公有制企业平等的机会。

  (三)全方位扩大开放,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化进程。

  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大力优化投资环境,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途径。适应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对外经贸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引资、引智为主,在更大的范围、更宽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扩大对外开放。

  推进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发挥”三资“企业的外贸出口主体作用,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质量,扩大规模。培育和壮大出口主体,组建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集科工贸银为一体的国际化机电企业集团,延长区域内产业链并强化配套能力,形成出口生产基地。积极培育汽车及零部件、农畜产品加工、以光电子信息及生物制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三个出口基地。鼓励发展加工贸易,鼓励外资企业实现本地配套,提高加工贸易区域内配套水平,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东南亚和港澳市场,深度开发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等周边市场,积极开拓欧盟、美国等潜力较大的市场。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跨国投资与经营,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带动商品、技术和劳务出口。利用政府公共资金的示范、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与自主品牌产品出口,积极推动大型和成套设备出口。扩大对外劳务规模,组织对外承包工程。加强外贸企业国际认证,推行国际贸易标准,努力破除技术、贸易壁垒,建立反倾销、反补贴工作机制。

  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鼓励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参与老工业基地改造和产业优化升级。以重点外资项目为载体,积极引进嘉吉、丰田、中信、华润及国际金融公司等战略投资者,巩固壮大一汽大众、德大等一批骨干企业,发展一批新的合资、合作企业。鼓励外资以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或处置不良资产。加快外资进入服务业领域,在商业零售、物流、科研、教育、文化、卫生、旅游、信息咨询等服务业领域提供准入和投资便利。创造条件提前开放金融、保险、会计、律师等领域。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充分运用市场化运作,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快公共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投资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经贸合作网站、网上展会和网上招商等,促进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工作。加强开发区建设,增强服务和开发开放功能,发挥长春、吉林、珲春等国家级开发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整体招商引资水平。

  加强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推进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建设沟通渠道,建立促进区域性贸易与投资制度,以珲春合作区为窗口,推动与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等周边国家经贸、科技、资源等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加快口岸环境建设,大力发展边境贸易、互市贸易和转口贸易。

  大力推进对内开放。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外省、市的各类所有制企业、各类生产要素进入我省市场,积极吸引域外资金参与投资建设。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保障能力。

  水利、能源和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保障。针对水资源承载能力,科学配置水资源。积极发展资源水利、效益水利和生态水利,突出解决缺水和水污染问题,全面提高防洪能力,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保护,大力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建立节水型社会。通过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宣传等措施,推进水的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和观念,在全社会建立节水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用水安全。全面完成第二松花江、嫩江、松花江干流等主要江河整治工程,加快推进中部城市松花江调水工程、引嫩入白工程和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等供水工程建设。到2010年,全省供水能力预期达到160亿立方米以上,基本实现供求平衡。

  合理开发能源,加快能源建设,优化能源结构,促进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发展,降低高耗能行业能耗水平。实施长春二热二期、珲春二期、浑江五期二道江热电厂等电厂扩建工程,做好长山、九台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金宝屯煤矿、龙家堡煤矿等新建工程,大力推进风电、小水电、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积极开展核电前期工作。到2010年,全省发电机组装机总容量预期达到1300万千瓦以上,形成电力供应良性循环。新增煤炭生产能力1800万吨。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路网建设和机场布局,提高等级和标准,增强对外通道和出口的通行能力。新建江密峰至珲春高等级公路,扩建长春至四平高速公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加强边防、旅游公路建设。到2010年,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预期达到5.5万公里,二级以上公路比重达到25.5%。深化民航体制改革,建立机场属地化管理和企业化运行机制。建成投运长春龙家堡机场、长白山旅游机场。加快建设东边道铁路,形成纵贯东北东部地区新的出海通道。建成靖宇至辉南地方铁路和长双烟地方铁路,完善省内铁路路网建设,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大力推进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建设,解决干线铁路运输紧张矛盾。改造对俄贸易铁路通道和边境口岸设施。完善邮电通信网络布局,推进数据传输等新业务,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

  加快城市供水、供电、排水和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社会公益事业和住房建设,提高环境质量和城市功能。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建设一批重大污染治理、综合利用和与居民生活相关的环保设施项目。积极引入非公有资本,加快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加快公共卫生建设,切实提高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快实现农民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力争到2010年,完成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五)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全面实施人才兴业战略。

  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类专业人才,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支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竞争优势,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实现全省科技发展水平的整体跃升。推进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加快省属开发型科研院所完成企业化转制。加快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和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整合科技资源,构建创新体系,围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等领域,增加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引进和消化,突破和掌握一批对经济有较强带动作用的核心技术,形成持续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着力培育企业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在支柱、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中,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中心作用,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名牌产品,实施一批产业化专项。

  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保持教育发展适度超前。适应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需要,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积极调整高校学科和专业结构。加强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快发展中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形成终身学习系统,增强全民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到2010年,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以上,大中城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城市新生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预期达到14年。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长影集团、省出版集团等文化企业重组改制,推进长影世纪城和省广电中心建设。整合文化资源,完成省博物院选址和论证工作。加强文化遗址保护。做好高句丽遗迹和渤海国遗迹文物保护工作。力争2010年前完成我省渤海国遗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快体育设施建设,办好2007年长春亚冬会。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每年建成20个以上县(市、区)的全民健身广场或体育公园,以及40个以上乡镇室内外体育健身设施。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创造人才脱颖而出和有利于创业发展的新体制和环境,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实现党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协调发展,构建人才高地。加快分配制度改革,采取持股、技术入股等更加灵活的政策,吸引国内外各类人才和技术,建设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重视培养高级技术工人和技师队伍。加强高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各类急需的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人才市场建设,完善人才市场服务网络。足额提取和合理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积极开展多层次的职业培训和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

  (六)努力扩大就业、减少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减少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保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就业再就业方针和政策,创造有利于就业的体制和机制,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逐步建立健全创业和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创业辅导、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努力开发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鼓励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容量。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坚持岗位开发与政策扶持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就业中的基础性作用,做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工作,有步骤地剥离重点大企业办社会职能。采取切实措施,综合运用相关政策,探索建立妥善解决煤炭、林业、冶金等就业困难行业再就业问题的新机制。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更多地安置”4050“人员再就业。建立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加强技能培训和创业、再就业培训,提高就业和再就业能力。规范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兼并、改组改制,坚持职工安置方案须经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通过,规范就业登记和就业统计。通过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切实加强失业调控,防止失业过快增长。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再就业扶持政策,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力争2005年底前完成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逐步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完善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征缴、扩面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逐步扩大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搞好城市扶困和农村扶贫,探索建立健全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积极推进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建设。

  (七)加快推进城镇化,全面实施县域突破战略。

  适应调整改造的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城镇化,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有效载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改善城乡经济分工,积极调整城乡经济布局,统筹建设城乡综合生态系统,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坚持大中城市和重点城镇并举的发展方针,建立和完善城镇体系,优化城镇结构。促进生产要素和人口的合理聚集,增强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功能。加快发展长春、吉林两个特大城市,实现优势互补,发挥集聚辐射效应,促进中部城市群发育。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形成。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供水、供电、供热、供气条件和交通网络,强化整体功能,促进各类经济要素、资源、产业和基础设施的互补和渗透,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加快发展区域中心城市,适度扩张城市规模,加快产业发展。到2010年,5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达到3-4个。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大力发展区域中心镇,加快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城和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经济发展和就业功能,推动一批小城市向中等城市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以城镇化为重要载体,加快发展县域工业,促进县域经济突破。结合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加大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培育一批竞争能力较强的骨干企业。围绕产业基地建设,加强协作配套,开发配套产品和下游产品,搞好贸易服务。发挥比较优势,强化资源转化和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发展有特色的产业与产品。

  (八)加快生态省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保护环境,合理开发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条件。按照生态省建设纲要,有步骤开展生态省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整治重点污染源及局部生态环境脆弱区。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加强现有森林植被的保护,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和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加大中西部沙化土地治理力度。加快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保护查干湖、向海、莫莫格湿地,搞好水土保持,加强封育保护,加快水土流失治理,保护黑土地,综合治理西部盐碱地和辽河流域、松花江流域污染,加强地下水超采区生态治理。建设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和工业、医疗废弃物处理等环保项目。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4%;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率达到75%;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55%;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5%;城镇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65%。

  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发挥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比较优势,合理运作生态资本,开发环保、安全、健康型产品,发展壮大生态经济产业,培育绿色品牌产品,努力拓宽市场营销渠道,扩大绿色消费空间,提高市场占有率。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实施绿色生态食品、环保汽车、环保建材、绿色农资、生物质能等一批生态经济项目。到2010年,新增绿色品牌100个。支持和推动企业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普及和提高全民资源节约意识,开展和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努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普及生态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全民生态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建立健全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生态文明法律法规体系。

  五、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第二次创业“的社会氛围。

  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举措,各项工作要有新局面“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理清发展思路。坚决破除小农意识、计划经济思想和”官本位“观念,牢固树立主要靠改革开放、靠市场机制、靠自力更生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强化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弘扬创业文化,营造敢于创新,善于创意,精于创利,勤于创业的氛围。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和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以”第二次创业“的精神状态投身于吉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

  (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和发展环境。

  坚持”为民执政、科学理政、依法行政、从严治政“的施政方针,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政府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机制。实行政企分开,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着力点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政策、法律环境上来。正确发挥政府作用,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协调发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法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实现行政审批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建立健全各种应急机制,增强政府应对和处理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增强社会服务功能。集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诚信制度,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和发展环境。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重大项目管理。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面向国际国内资本市场,创新投融资观念和方式,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和外资参与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创造良好的投资和金融环境,关注跨国公司产业转移和直接投资动向,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质量和水平。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经营性的公益事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落实和扩大企业投资决策权。在严格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筹集资金,增加企业债券品种。依法规范股份公司,促进在国内主板市场和香港创业板市场上市。多方式筹集资金,发展银团贷款、融资租赁、项目融资、财务顾问等多种业务方式,加大对调整改造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和引进股份制银行,加快设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机制。

  注重培育合格的项目法人投资主体,加强宏观研究和市场分析,超前谋划和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科学论证,完善咨询论证制度,实行”三审一总结“,即市州、行业部门初审,专家评审,省综合评审,定期和不定期总结通报。建立和完善项目库,强化项目储备,为社会提供项目资源和信息。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增强发展后劲。

  (四)实施优惠政策,促进调整改造和振兴。

  认真落实和用足用好国家各项政策,制定和实施地方配套措施,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形成政策体系,为国有企业改革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创造条件。

  1。财税支持政策。

  对重大产业结构调整、重大装备本地化、高技术产业化等科研、攻关设计,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体现区域特色、有出口潜力的核心技术给予必要扶持,鼓励企业使用先进适用的国产装备进行技术改造,为发挥区域优势、扩大机电产品出口培育新生力量,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对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冶金、汽车、高新技术和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允许新购进机器设备和新购进的用于研究开发的设备所含增值税税金予以抵扣。

  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和缩短无形资产摊销期限;贯彻落实好国家有关扩大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提高计税工资税前扣除标准。对部分企业历史形成的、确实难以归还的历史欠税,经国家批准后给予豁免。争取中央在一般转移支付时,充分考虑对老工业基地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造成地方财政减收的因素。

  精心组织实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社保资金。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简化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审批程序。适当增加农业、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卫生、计划生育、文化、环保等专项资金。

  切实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通过预算内外各种资金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

  对纳入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的项目和企业,对下岗失业人员、乡镇转岗干部和复转军人创办的就业潜力大的社区服务企业和农业服务企业依法给予税收政策方面的扶持。

  2。金融信贷政策。

  坚持市场化原则,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和企业表外欠息。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信贷资金优势,支持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造。培育安全高效的市场环境,积极引进外资银行,做好金融机构改革、改组和改制工作。全面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抓好长春、辽源中小企业贷款试点城市工作。

  改善信用环境,调整信贷投向,确保银行信贷对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产权改革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3。企业减负政策。

  妥善解决厂办”大集体“问题。对老工业基地符合破产条件的企业,争取优先列入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工作计划。

  有步骤剥离重点大企业办社会职能,中直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的费用,争取中央财政予以补助。加快地方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剥离所需的资金,过渡期内,按企业隶属关系,由企业和政府共同负担;过渡期后,由当地政府负担。

  继续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凡是不符合法律法规、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涉企收费项目一律取消。原有涉企收费标准不再提高,对有高低限的实行按低限标准收费。

  4。接续产业政策。

  对资源开采衰竭期的矿山企业,以及对低丰度油田开发,在地方具备承受能力的条件下,适当降低资源税税额标准。

  争取国家提高对采煤沉陷区补助资金比例。对资源枯竭地区和城市,争取给予产业替代和下岗职工安置的资金补助。争取妥善解决中央煤炭企业下放前的历史遗留拖欠工资和安全生产欠帐。

  妥善安置森工企业内部”混岗“的集体所有制职工,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

  5.人才科技政策。

  设立”吉林省人才开发基金“,用于引进开发高层次人才、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和培养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设立”吉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主要奖励对吉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高层次人才的政府特殊津贴。

  鼓励现有人才带成果、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进”孵化器“创业。对进驻”孵化器“创业的人才,在市场准入门槛、项目支持、地方税费、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

  从速从简办理引进人才的有关手续,并对其配偶、未婚子女优先解决落户、就业、入学等问题。省级财政每年安排应用技术研发资金(原科技三项费用)的比例,不低于年度财政预算支出的1.5%,市级和县级不低于1%。

  对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比上年增长10%及以上的(含10%),当年发生的研发费用可以全部进入管理费用,经税务机关审核,可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五)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调整改造任务顺利实施。

  振兴老工业基地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用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统领各项工作。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形成统一领导、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协调运作的工作机制。振兴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是研究确定重大政策、协调决策重大事项的领导机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按照调整改造任务的要求,设立专门机构,负责产业发展、企业改制、环境建设、社会保障、招商引资及舆论宣传等专项工作。各地区根据需要建立相应机构。加强东北三省省际合作与交流,建立协商沟通机制,搞好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优势互补,寻求增强东北整体竞争实力的空间。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加强正确的宣传和舆论导向,开展全民第二次创业教育,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特别重视解决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中下岗职工和特困群体的生活困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努力化解各种矛盾和隐患,保持社会稳定。



附件: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进入资源论坛  



   
  
   

   
  相关文章
   你有绝活绝技 我给施展舞台    解读《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特点
   宜昌市质量振兴规划    自砸家宅基地之后
   国家级开发区成为带动西部地区    美官员:基地新领导层逐渐走向前台 富作战...
  
   

   


       国家海洋局 国家测绘局 地质调查局 国家环保总局 金融界 政府采购网 融资网 中国土地整理网
中国矿业网 矿产资源网 中国能源网 石油信息网 煤炭网 中煤网 联合金属网 有色金属网
上海金属网 非金属信息网 土地市场网 搜房网 长江有色金属网 中国房地产网 中国设备网 地质资料馆
中国地籍网 发现资源网 中华商务网 中国煤炭新闻网 旅游资源网 环境法网 我的钢铁 土地整理网
金属咨询网 环球能源 石油化工网 中国企业新闻网  中国政务商务 国研网  中国经济信息 产业竞争情报网
      

  投稿启事 开通仪式 节日博览 法律公告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网站导航 主办单位 人才合作 网上调查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电视节目 网上地图 机票预定 火车票务 北京公交 旅游专线 新车报价 报刊订阅 股市 汇市  
Copyright? 2005 lrn.cn All Right Reserved 资源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40127号 mailto:zywlrn@163.com
网站策划: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楼主| 发表于 2008-3-28 22:11 |

国家鼓励炭素企业跨行业整合

国家鼓励炭素企业跨行业整合
时间:2006-12-7 16:08:43 来源:  

    国家发改委在日前发布的《“十一五”期间我国炭素工业发展展望》中明确提出,鼓励利用资本市场,跨行业、跨地区整合现有炭素企业。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有关人士表示,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等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可参与炭素企业的重组,力争迅速形成几个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有关人士表示,组建大型炭素企业,有利于控制新增产能,使企业生产能力与市场、资源实现合理配置;有利于产品专业化分工,实现品种结构调整;有利于形成合理的生产规模,实现设备大型化和现代化,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有利于遏制市场无序竞争。因此,炭素企业应结合国有老企业的改制,加快推进企业重组,转换经营机制,提高产业集中度,调整产业结构,避免重复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要打破行业界限,利用资本市场,跨行业、跨地区地整合现有炭素企业。

    据了解,日前中钢集团对吉林炭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重组和方大集团对抚顺炭素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炭素企业的重组,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国家发改委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炭素工业的市场需求空间仍十分广阔。“十一五”期间,我国炭素工业的市场需求将从原来的持续高速增长转向适度平稳增长,预计平均年增长率约在4%至5%。

    据介绍,“十五”期间,我国炭素行业还存在增长方式粗放、企业创新能力偏弱、产品结构不合理、产能扩张速度过快、企业竞争力不强等一系列突出问题。一方面低端产品如普通功率石墨电极、电极糊、铝用阳极和阴极炭块等产能过剩、市场供大于求;另一方面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如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核石墨、航空航天用石墨和各领域用特种石墨及碳石墨复合材料等又有相当数量的缺口,需要依靠部分进口才能满足需求。因此,“十一五”期间,炭素行业要在加快整合的同时,加大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力度,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并把节能降耗、提高环保水平作为发展前提。
 楼主| 发表于 2008-3-28 23:10 |

特种炭素材料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

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一五"期间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现生产能力年产15万吨,产品有石墨电极、炭纤维、特种炭素材料等,主要用于冶金、军工、医疗、航天等领域,销售覆盖国内各省、市、自治区及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炭素行业新产品研究开发中心、新技术应用中心、产品检测和出口产品检测中心,是集生产、经营、研发于一体的国际化大型企业,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1999年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
    吉林炭素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炭素制品企业,位列世界第四,现有的生产工艺、装备水平和技术指标保持国内炭素行业一流水平。主导产品石墨电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尤其是Φ700㎜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的成功生产,打破了国外对中国大规格超高功率市场的垄断地位。
    夯实传统产业规模效益,积极构建新型产品布局是吉林炭素做大、做强,实现企业未来发展的基本目标。公司正逐步加大新产品开发立项工作。目前积极运作的两大主要项目分别是:特种炭素材料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石墨阴极炭块工程项目。
    吉林炭素凭借自身的规模优势、产品技术研发能力及良好的品牌信誉度,遵循国家经济运行整体趋势,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机遇,调整产品,实现多元化经营。坚持做优做强的经营理念,走招商引资,寻求战略合作伙伴之路,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跃居世界炭素企业三强,建设新吉炭。
    吉林炭素真诚希望与海内外战略投资伙伴进行多元化合作,共谋吉林炭素 "创建百年企业"目标。

《特种炭素材料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

    特种炭素材料在尖端技术领域应用具有其他材料所不能替代的特性,长期以来一直受发达国家封锁。近年来虽有所放松,但是仍受制约。吉炭已经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生产技术,有一支较强的研发队伍,经产业化形成生产规模后,可以取代进口满足国防和尖端技术的需要,如航空、航天、核反应堆用石墨等。 
    在民用领域,吉炭已能生产出高纯石墨、高密石墨、高强石墨用于精密铸造的石墨模具,用于各种金属连铸的结晶器材料,用于电子工业的高纯石墨材料,用于锂电池的负极材料以及用于生产人造金刚石的原料,用于电力机车滑板和特种冶炼、烧结的石墨发热体和坩埚等专有技术,并掌握了这些材料的生产工艺和装备。为此,吉林炭素将借助外资、招商引资,寻找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利用自身优势开发新产品,满足国内对特种炭素材料的需要。经济效益预测:项目全部投资收益率为18.83%。

《石墨化阴极炭块工程项目》
    我国电解铝行业的发展近年异常迅猛,其中最主要的拉动因素是与发达及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占有铝用量相比存在近8倍的差距。人均占有铝用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国家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和进程。未来几年,我国电解铝行业是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热点。据有关资料显示,至2004年末,我国实际电解铝产量为510万吨,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1100万吨的水平。未来电解铝行业的发展,必将要走低能耗、低成本之路。因此提升电解铝冶炼技术含量,降消耗、降成本是今后电解铝行业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电解铝槽,绝大多数属炭素砌筑材料,尤其是阴极底块还采用普通质或低水平的(石墨含量低于30%)半石墨质炭块,无论是吨铝耗电及槽子的寿命,都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以槽龄为例,发达国家已经达到10年以上,而我国仅仅是3.5年左右。这一症结现已引起铝行业界及设计研究机构相当的重视。高端炭素材料的使用,成为解决这些症结的重要突破口。而改变现有普通炭块及低水平半石墨质阴极炭块为高品级半石墨质(石墨含量30%以上)炭块及石墨化炭块是未来电解铝建设的必然选择。
    据有关信息表明,欧盟国家的电解铝槽子砌筑使用的阴极底块,已全部采用全石墨质或石墨化炭块了,因而在国际电解铝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相当明显。我国的铝行业状况是: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因此未来高端阴极炭素材料的发展,前景是大有可观的。
    吉林炭素具备国内独有的高端阴极底块技术研发优势。因此,吉炭新增优质石墨质炭块和发展石墨化阴极底块是必要而可行的,而且未来的投资效益看好。目前我国高炉新建、大修用高导热炭砖基本靠进口解决,大型炼铁高炉用高导热炭砖石墨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预计工程投产后,销售收入13600万元/年,利润3110万元。
 楼主| 发表于 2008-3-30 21:31 |

前兩個月吉林省商務各項指標全面增長

前兩個月吉林省商務各項指標全面增長

2008-03-18 09:20  文章來源:省商務廳
文章類型:原創  內容分類:新聞

  今年前兩個月,吉林省各項商務指標全面快速增長。全省累計實現進出口額180184萬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9%;其中出口62394萬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8%;進口117790萬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9.3%。實際利用外資28181萬美元,同比增長25.9%,其中外商直接投資10387萬美元,同比增長34.4%。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4522萬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2%;新派勞務2682人,比上年同期增長14.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67.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8%。

  前兩個月吉林省商務運行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進口、出口增幅全部回升,重點企業發展態勢良好。

  骨幹出口商品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今年前兩個月全省機電產品出口15138萬美元,高新技術產品出口8658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46.3%和11.8%,佔全省出口總額的比重分別為24.3%和13.7%,機電產品出口比重比上月末提高1.4個百分點。農產品(剔除玉米和大米)出口15642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2.9%。輕紡產品出口11372萬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醫藥產品出口2121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0.5%。木製品及傢俱出口6647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8%。出口規模居前的20種商品中有12種商品出口比去年同期保持增長,其餘8種商品出口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食用油籽、辣椒幹與煤等3種商品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一倍以上,其中食用油籽出口1715萬美元,同比增長153%;辣椒幹出口469萬美元,同比增長338%;煤出口419萬美元,同比增長782%。其他增幅較大的商品還有:汽車與汽車底盤增長70.4%、膠合板與類似多層板增長32.1%、鐵合金增長49.3%、汽車零件增長36.1%、蔬菜增長51.6%。鋼材、旅行用箱包、紡織紗線及製品等3種商品出口降幅較大,其中紡織紗線及製品出口1292萬美元,同比下降37.4%;鋼材出口1090萬美元,同比下降58.5%;旅行用箱包出口726萬美元,同比下降50.1%。2月份較1月份出口增速加快的主要原因是:穀物及穀物粉出口降幅減小,由上月的下降28.4%減小為本月的下降10.5%;鞋類、服裝出口由降轉升,分別由上月的下降33.9%和36.9%轉為本月的增長0.2%和26.7%。2月份當月出口增長較快的大品種還主要有:服裝增長86.3%、汽車和汽車底盤增長139.4%、膠合板與類似多層板增長34.5%、食用油籽增長143.9%、汽車零件115.9%。

  對主要出口市場保持穩定。前兩個月我省對各大主要出口市場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全省實現對俄出口842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8%,由1月份的下降轉為增長。對美國、歐盟出口持續穩定增長,出口額分別為6679萬美元、11739萬美元,增幅分別為28.8% 和29.8%;對日本出口8026萬美元,同比增長31.9%;對朝鮮出口2869萬美元,同比增長43.7%。對東盟出口4415萬美元,對韓國出口7922萬美元,同比分別下降15.7%與11.4%,降幅較上月均大幅減小。

  民營企業出口轉降為升,外資企業、國有企業出口平穩增長。前兩個月全省民營企業出口21037萬美元,外商投資企業出口19372萬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6.1%和增長29.6%,佔全省出口總值的比重分別為33.7%和31%,國有企業出口21156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8%,佔全省出口總值的比重為33.9%。

  重點企業出口增減互現。前兩個月,一汽集團、琿春融通貿易公司、大成集團、吉林鐵合金、西門子威迪歐、吉林炭素、延邊海華、吉林鷹皇果仁、琿春興家地板等公司出口較去年同期均大幅增長,其中一汽集團出口增79.5%,融通貿易公司出口增長66.8%,西門子威迪歐出口增長67.9%,吉林炭素出口增長97.3%,延邊海華出口增長254%,興家地板出口增長2081%。而通鋼集團、省糧油公司、吉糧集團、延邊晨光、琿春華源世通等公司出口則較去年同期出現較大下降,降幅分別為63.2%、77.2%、14%、60.8%和19.4%。出口額排名前十位的企業除華源世通、吉糧集團外出口全部保持增長。

  進口強勢轉降為升,主要進口商品大幅增長。汽車零件進口23916萬美元,同比下降6%,降幅較上月減少50個百分點;汽車與汽車底盤進口額19685萬美元,同比增長321.8%,增幅比上月提高一倍以上;黃大豆進口5318萬美元,同比增長104.3%;鋼材進口2331萬美元,同比增長82.7%;錳礦砂進口2550萬美元,同比增長832.8%;鐵礦砂進口1621萬美元,同比增長132.9%。超千萬美元的13類進口商品中,僅有3類商品進口下降,其他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二是外商直接投資增勢強勁,合同外資金額降幅較大。

  前兩個月,吉林省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9戶,同比下降39.6%;合同外資金額12329萬美元,同比下降39.1%;吸收外商直接投資10387萬美元,同比增長34.4%。間接及其他投資17794萬美元,同比增長21.4%。
前兩個月我省利用外資的突出特點是:8個地區外商直接投資有外資到位,實際利用外資增幅較大。其中外商直接投資增長勢頭較強,主要集中在農副產品加工業、醫藥製造業和風力發電領域。同時,受國家政策影響,我省新批外商投資企業個數及合同金額同比分別下降39.6%和39.1%;農副產品加工和汽車零部件領域降幅較大。

  三是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兩項指標扭轉下降局面,雙雙實現增長。

  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1份,合同額240萬美元;完成營業額2586萬美元,同比增長16.8%;派出人數924人,同比下降19.8%;期末在外4188人。正在執行的項目26個,其中中油化建與阿爾及利亞煉油廠項目完成營業額1040萬美元,阿爾及利亞油田項目完成營業額161萬美元,阿爾及利亞凝析油項目完成營業額318萬美元。吉林油田在蘇丹的九個石油化工項目完成營業額272萬美元;在伊拉克的六個石油化工項目完成營業額205萬美元。

  對外勞務合作新簽合同額8份,合同金額1154萬美元;完成營業額1936萬美元,同比增長17.7%;派出人數1758人,同比增長47.1%;期末在外49807人。正在執行的項目46個,其中吉林農業蔬菜種植項目新派人數580人,中油化建沙特阿拉伯的兩個項目新派人數438人,吉林海外合作新加坡項目新派人數141人。

  全省承包工程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和新派人數增幅均兩位數增長,扭轉了一月份下降的局面。值得關注的幾個特點:一是日本、新加坡兩大市場首次成為我省第一、二大對外勞務合作市場;二是韓國市場新派人數大幅下滑,降幅接近50%;三是阿爾及利亞承包工程項目雖然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但由於項目已經處於收尾階段,對全年對外經濟合作目標任務的貢獻不會太大;四是中油化建沙特阿拉伯的兩個項目開始啟動。

  前兩個月,吉林省新批的境外企業和機構共9家,總投資額為14387萬美元,其中中方投資額為3205萬美元。主要投向朝鮮、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的礦產開發、進出口貿易等行業。

  總體看,今年前兩個月全省商務工作依然保持了穩步發展的勢頭,外貿進出口重抬升勢,直接利用外資快速增長。各市州商務局要抓住增長機遇,保持增長勢頭。對部分進出口骨幹企業和商品出現較大降幅,合同外資及新批外商投資企業大幅下降等問題要高度重視,及時制定有效措施,儘快扭轉下滑勢頭。要緊緊圍繞全省商務工作目標,進一步落實責任制,主動深入基層、深入企業,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全力以赴,加快發展,確保完成全年工作目標任務。


  (首發子站:吉林省商務之窗)
 楼主| 发表于 2008-4-3 18:22 |

“十五”我国冶金炭素工业发展回顾与“十一五”发展展望

“十五”我国冶金炭素工业发展回顾与“十一五”发展展望时间:2006-12-25 08:33:23  来源:  作者:一、“十五”期间我国冶金炭素工业发展的简要回顺

字串5


1.生产发展基本满足了钢铁等行业的发展需求 字串3

2001年至2005年,我国炭素工业在广大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调整产品结构、加强企业管理,生产得到了很大发展,适应了我国钢铁工业和其他相关行业发展的需要,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炭素工业的主导产品是电炉炼钢用石墨电极。近几年,我国电炉钢产量由2000年的1457万吨迅速增长为200 5年的41 7 9万盹。与此相适应,我国炭素工业2005年生产了40.48万吨炼钢用石墨电极,是2000年19.68万吨产量的2.06倍,5年上升20.8万吨,年均增产石墨电极4.16万吨,年均增长1 5.5%,基本满足了电炉炼钢产业的发展需求。 字串5

据中国炭素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01年至2005年炭素制品产量情况见表1和表3。 字串1

表1    2001—2005年主要炭素制品产量    单位:万吨

字串1


品种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炭素制品总产量 42.31 41.07 53.26 61.52 62.53
比上年增长(%) 18.41 -2.93 29.68 15.51 1.64
其中:石墨电极 21.87 22.84 27.97 37.04 40.48
炭 电 极 7.51 5.88 10.27 10.37 9.37
高炉炭块 1.94 2.02 3.3 3.79 3.26
石墨阳极 0.08 0.24 0.03 0.03 0.15
特种石墨 0.21 0.19 0.23 0.19 0.15
炭素纤维(单位:吨) 15.3 25.67 30.6 26.92 23.25

2001年至2005年我国炼钢用石墨电极国内市场销售量与国内石墨电极需求同步增长,具体情况详见表2。 字串7

表2    2001—2005年石墨电极国内销量与需求情况

字串9


项目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石墨电极表观消费量(万吨) 18.05 18.17 20.95 27.02 27.79
比上年增长(%) 10.53 0.66 15.3 28.97 2.85
国内销售量(万吨) 15.79 16.19 18.92 24.96 25.69
比上年增长(%) 11.17 2.53 16.86 31.92 2.92

2.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绩

字串3

近年来,我国炭素工业通过加大研发的投入、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步伐,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优质高档电极——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在石墨电极中所占比重逐年加大,适应了炼钢电炉大型化的要求,具体情况见表4和表6。

字串1

表3    2001—2005年炭素制品总产量前10名企业及产量    单位:吨

字串9

排名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1 吉林炭素 吉林炭素 吉林炭素 吉林炭素 吉林炭素
95626 88703 95293 120082 131285
2 兰州炭素 兰州炭素 兰州炭素 兰州炭素 兰州炭素
52483 58063 65366 63668 53096
3 晋阳碳素 晋阳碳素 晋阳碳素 晋阳碳素 晋阳碳素
23390 28370 42055 36701 36500
4 新余炭素 新余炭素 新余炭素 新余炭素 新余炭素
19019 25349 29220 31200 35544
5 上海碳素 上海碳素 上海碳素 上海碳素 上海碳素
15787 16415 27121 30733 30299
6 南通碳素 南通碳素 南通碳素 南通碳素 南通碳素
14096 16403 23041 27857 26488
7 长城长电极 长城长电极 长城长电极 长城长电极 长城长电极
13712 15050 22584 23068 24918
8 巩义市炭素 巩义市炭素 巩义市炭素 巩义市炭素 巩义市炭素
13607 12118 16759 22376 23103
9 抚顺炭素 抚顺炭素 抚顺炭素 抚顺炭素 抚顺炭素
10283 11826 15830 20646 21206
10 松江炭素 松江炭素 松江炭素 松江炭素 松江炭素
10084 10774 15678 20018 20006

3.产品出口规模增长较快

字串5


表4 2001—2005年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在石墨电极中所占比重

字串5

项目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产量(万吨) 1.86 2.54 3.25 5.57 6.44
产量比上年增长(%) -5.31 23.39 38.76 60.23 17.31
在石墨电极中所占比重(%) 8.5 11.12 11.62 15.04 15.91

2001年至2005年我国炭素制品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出口量大增。据不完全统计,主导产品炼钢用石墨电极2005年出口14.79万吨,是2000~:出口5.55万吨的2.66倍,5年上升9.24万吨,年均出口增长l_85万吨,年均增长21.65%,在占领国际市场、出口创17L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具体情况详见表5。 字串6

表5    2001—2005年炼钢用石墨电极进出口情况

字串5


项目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出口量(万吨) 6.08 6.65 9.05 12.08 14.79
比上年增长(%) 9.58 9.38 36.09 33.48 22.43
创汇额(亿美元) 0.68 0.7 1.06 1.49 1.94
比上年增长(%) 5.03 2.94 51.43 40.57 30.2
进口量(万吨) 2.26 1.98 2.03 2.06 2.1
比上年增长(%) 45.81 -12.39 2.53 1.48 1.94
用汇额(亿美元) 0.57 0.43 0.42 0.47 0.56
比上年增长(%) 41.95 -24.56 -2.33 11.9 19.15
净出口量(万吨) 3.82 4.67 7.02 10.02 12.69
比上年增长(%) -4.45 22.25 50.32 42.74 26.65

4.装备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字串3


“十五”期间,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大型骨干炭素企业普遍加大了技术改造步伐,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在压型工序,电极挤压机向大吨位发展,现全行业已有2500吨及以上吨位压机43台,大吨位压机的压型产能比2000~F增长约30%;在焙烧工序,以节能环保型环式炉代替落后的倒焰窑和地坑炉已是企业的普遍选择,先进的环式炉、车底式炉、隧道窑的产能占焙烧工序产能的比重已从2000年的约70%提高到现在的约90%;在石墨化工序,内串石墨化生产线从无到有,目前已建成约40条,10000KVA及以上大型直流石墨化机组已投入生产约50台套。吉林炭素、海龙科技、南通炭素、上海炭素、八三炭素、河南三力炭素、抚顺炭素、辽阳炭素、广汉士达炭素、长城长电极、晋能炭素、开封炭素等一大批企业的主要生产技术装备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同时,他们不断采用先进技术、改进工艺、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使我国石墨电极炼钢单耗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 字串1

表6   2001—2005年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主要生产企业及产量    单位:吨 字串5

排名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1 吉林炭素 南通碳素 南通碳素 南通碳素 南通碳素
7755 8423 12553 19889 23891
2 南通碳素 兰州炭素 吉林炭素 吉林炭素 吉林炭素
5761 8024 9976 14613 17331
3 兰州炭素 吉林炭素 兰州炭素 兰州炭素 兰州炭素9564
4721 5892 5954 10132   
4 抚顺炭素 朔州三元 晋能炭素 晋能炭素 晋能炭素
156 2046 3089 5754 8145
5 茂名苔素 晋能炭素 抚顺炭素 广汉士达 广汉士达
136 440 541 2843 2159
6 晋能炭素 抚顺炭素 茂名碳素 抚顺炭素 抚顺炭素
71 375 285 747 1294
7 陕西炭素 茂名碳素 合肥炭素 八三炭素 八三炭素
10 182 40 669 744
8    陕西炭素 湖南炭素 合肥炭素 三力炭素
48 35 457 455
9    合肥炭素 陕西炭素 茂名碳素 上海炭素
19 2 227 302
10          成都蓉光 成都蓉光
148 274

5.经济效益情况

字串8


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至2005年我国炭素企业共实现利税72628万元,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但由于近年来炭素工业用原材料价格连年暴涨(5年前国产优质石油焦500元/吨,沥青800元/吨,进口针状焦400美元/吨,目前三者分别约为1200元/吨、3300元/吨,1000美元/吨)以及体制、产能过剩等原因,致使全行业在2001年至2005年间总共亏损2826l万元。具体情况见表7。 字串3

二、“十一五”期间我国冶金炭素工业发展

字串9

表7  “十五”期间炭素工业实现利税情况    单位:万元 字串1

项目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实现利税总额(万元) 21924 15027 6536 26443 2698
比上年增长(%) 185.51 -31.46 -56.51 3.05 -89.8
实现利润总额(万元) 6127 -1968 -14338 -1542 -16540
比上年增长(%) 172.91 -132.1 6.29 -89.25 -972.6
上交利税总额(万元) 21132 14783 22011 26624 30751
比上年增长(%) 7.06 -30.04 48.89 20.96 -15.5

展望及建议 字串5

1.“十一五”期间发展展望 字串5

从国际上看,在2l世纪前叶,炭素制品仍将是国民经济若干领域不可缺少的难以替代的功能材料,其市场潜力仍然很大。

字串5


从国内看,2005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700美元,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钢铁以及有色金属、电子、机械、化工、核能、航空航天等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炭素制品的数量、品种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字串7

就近期来看,据多家权威机构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年平均增长率将在7.5%以上,虽然比“十五”期间的增长速度将出现小幅回落,但仍然可以肯定,炭素工业的市场需求空间仍十分看好。可以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炭素工业的市场需求将从原来的持续高速增长转向适度平稳增长,预计平均年增长率约在4%至5%左右。 字串7

2.促进炭素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字串2

“十五”期间,我国炭素工业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但是,与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相比,我国炭素工业还存在增长方式粗放,企业创新能力偏弱,产品结构不合理,产能扩张速度过快,企业竞争力不强等一系列突出问题。要解决我国炭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炭素工业更好地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转变增长方式,把过去注重数量的粗放发展模式转移到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增加品种、提高质量、注重效益的集约型发展轨道上来,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之路。 字串2

(1)结合国有老企业的改制,加快推进企业重组,转换经营机制,提高产业集中度,调整产业结构,避免熏复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要打破行业界限,利用资本市场,跨行业、跨地区地整合现有炭素企业。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等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可参与炭素企业的重组,迅速形成几个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组建大型炭素企业,有利于控制新增产能,使企业生产能力与市场、资源实现合理配置:有利于产品专业化分工,实现品种结构调整:有利于形成合理的生产规模,实现设备大犁化和现代化,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有利于遏制市场无序竞争。在这方而,我们欣喜地看到,中钢集团对吉林炭素的 字串4

重组和方大集团对抚顺炭素等4家炭素企业的重组,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并必将取得更大成效。

字串9


(2)加大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力度,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科技进步水平。当前我国炭素工业发展中,一方面低端产品如普通功率石墨电极、电极糊、铝用阳极和阴极炭块等产能过剩、市场供大于求,另一方面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如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核石墨、航空航天用石墨和各领域用特种石墨及碳石墨复合材料等又有相当数量的缺口,需要依靠部分进口才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虽然表现为炭素产品结构不合理,但其深层原W在于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产业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能力弱,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因此,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在品种、质量、成本、服务上全面提高竞争力,已成为解决我国炭素工业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出路。 字串9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首先是作为微观绎济主体的炭素企业的内在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技术投入和技术创新的主体。把技术创新纳入到企业的发展规划中去,结合企业自身技术装备情况和产品定位,确定技术创新的主攻方向、重点内容;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的创新机制和与高校、科研单位相联合的创新体系。其次要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对于重大的技术攻关项目,企业往往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独自承担,因此需要政府的支持,支持的方式除政府直接拨款外,还可采取政府为之提供财政税收与信贷方面优惠政策的方式,行业协会可以在这方面协助企业争取政府的支持。 字串7

(3)把节能降耗、改善环保水平作为企业发展的前提,重塑绿色炭素。要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过程中资源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使炭素工业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为此,.是要淘汰落后生产设备。要坚决按照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能耗高、污染大的蒸汽加热混捏、倒焰式焙烧炉、交流石墨化炉、3340KVA石墨化炉及其并联机组、最大输出电流5万安以下的石墨化炉。二是要树立清洁生产观念和意识,树立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预防思想,把清洁生产作为提高企业整体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来对待。三是要强化科学管理,改进操作。实践证明,资源浪费和工业污染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生产过程管理不善造成的。只要改善管理,改进操作,不需花费很大的经济代价,便可获得明显的避免浪费和减少污染的效果。主要方法是:落实岗位责任制,杜绝跑冒滴漏,防止生产事故,使人为的资源浪费和污染减至最小;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和运行率;开展物料、能量流程审核等,都可以减少炭素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 字串4

对我国炭素工业而言,“十一五”期间既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预示着新的挑战。“十一五”期间足我国炭素工业加速结构调整、主动适应市场、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炭素企业和业界同仁应抓住这个机遇,开拓进取,励精图治,为使行业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为炭素行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而不懈努力。

本篇文章来源于 苹果iPhone|www.myiphones.com.cn 原文链接:http://www.jgcarbon.com/html/xwzx/xgzx/2006/1225435_2.html
 楼主| 发表于 2008-4-3 18:23 |

2007年吉林市外贸创历史新高

2007年吉林市外贸创历史新高
http://www.jlsina.com 2008-01-14 11:17:16 江城日报吉林市政府网
 
  2007年吉林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92000万美元,同比增长23.32%,完成市目标的141.53%,其中出口54008万美元,同比增长18.82%;进口37992万美元,同比增长30.35%。各项外贸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据市商务局分析,去年吉林市外贸呈现五大特点。一是吉林市出口企业积极应对和克服国家出口政策变动对企业的不利影响,全力扩大出口。二是进出口主体进一步扩大。三是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市场客户不断增加。四是贸易方式进一步多元化。五是在国家鼓励进口的优惠政策支持和吉林市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拉动下,进口大幅度提高。

  吉林市企业通过开发新产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通过内部挖潜改造降低成本,通过与客户协商适度提高出口价格,通过开发新的国际市场扩大出口渠道。经过努力,吉林铁合金实现出口12274万美元,排在全市出口第一位。吉恩镍业实现出口6778万美元,吉林炭素实现出口4730万美元,吉林化纤实现出口3742万美元,鹰皇果仁实现出口3151万美元,富康木业实现出口2752万美元。这几户重点企业出口增幅均有较大提高。

  在原有外贸企业扩大出口的同时,去年吉林市外贸主体不断增加,民营企业成为出口的新增长点。去年,吉林市当年备案登记进出口企业125家,累计外贸企业总数达到575家,其中民营企业503家,占外贸企业总数的87%。吉林市民营企业有出口业绩的111户,出口11257万美元,同比增长26%。其中有80多户民营企业出口有较大幅度增长。增幅较大的是松江炭素出口884万美元,同比增长48.6%;舒兰合成药出口1204万美元,同比增长42.4%;荣升木业出口658万美元,同比增长34.5%。

  从贸易国和地区看,去年吉林市出口到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同比均有上升。排第一位的是美国,对其出口10238万美元,同比增长14%;排第二位的是日本,出口额8228万美元,同比增长32%;排在第三位的是韩国,对其出口4904万美元,同比增长1%。此外,吉林市与欧盟、东盟等经济体间的贸易也有较大增长,对其出口分别为9214万美元、968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6%、16%。

  从贸易方式看,去年吉林市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较快。一般贸易进出口累计实现78843万美元,同比增长52%。加工贸易进口增幅明显,实现4655万美元,同比增长13%。在加工贸易中,来料加工进口1878万美元,出口2395万美元,分别增长6.6%和17.6%,进料加工进口实现2777万美元,同比增长18%,加工贸易的增长提高了外贸企业的效益。

  进口方面,吉林市企业积极开发欧美等技术、设备先进和稀有资源丰富的国家市场,加大国外矿山开采和森林采伐,带动进口增长。吉恩镍业积极开发加拿大矿产资源,实现进口1672万美元,同比增长91%;吉林富康木业加大从国外进口木材资源,实现进口782万美元,同比增长34%。

  此外,去年在投资和大项目建设的拉动下,吉林市进口呈较大幅度增长。其中进口额较大的企业有:吉林铁合金进口12885万美元,同比增长87%;吉化进出口公司进口5516万美元,同比增长44%;吉林炭素进口3520万美元,同比增长7l%;吉林奇峰化纤进口1053万美元,同比增长38%;吉林艾卡粘胶纤维进口1394万美元,同比增长176%。

  进口的大幅提高优化了吉林市的贸易结构,促进了吉林市经济向重效益、重质量的方向发展。
发表于 2009-12-23 17:19 |
顶贴是种礼貌,回帖是种美德,发帖是种奉献。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4-19 18:02 , Processed in 0.074164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