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苏北人

梁老师好,听明朝老师说,你来MACD教我技术来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21:44 |
来看的每人交1金币阅览费,不给的是老鼠........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21:46
低碳经济时代的政策调整与制度创新   Post By:2009-11-9 9:44:14

低碳经济时代的政策调整与制度创新

作者:梅东海 祝雅辉





——第67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综述(3)?



  
         2009年10月31日~11月1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举办了以“后危机时代的新兴经济体——新挑战、新角色、新模式”为主题的第67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来自中央有关部委、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25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来自德国、俄罗斯、印度、巴西、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官员和学者300多人参加了本次论坛。与会专家围绕低碳经济时代新兴经济体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全球进入低碳经济时代?

  
         与会专家指出,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发展模式,是本世纪人类最大规模的环境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革命。进入后危机时代,低碳经济将成为全球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力。?
           低碳经济是人类发展唯一、现实和理性的选择。有专家指出,现在一年全人类生产生活、汽车尾气等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是272亿吨。有研究表明,温室气体排放如不能有效控制,10年之后北极冰川会融化,海平面急剧上升,一些小岛屿国家和地区将会永远消失。不久之前,马尔代夫内阁总理和全体内阁成员在海底下召开内阁会议,用直观和形象化的方式向人类展现气候危机的严峻挑战。
           低碳经济也将是后危机时代引领经济复苏的重要增长点。有专家指出,以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低碳经济将成为引领全球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力。美国于2009年2月通过总额达到7870亿美元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其中新能源为主要投资领域,将其作为后危机时代振兴美国经济的战略重点。欧盟委员会2009年6月底公布了一项发展“环保型经济”的中期规划。将筹措1050亿欧元,在2009年至2013年的5年中,全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和全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重构与“绿色能源”、“绿色电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绿色城市”等目标适应的产业体系,为后危机时代提供可持续增长的动力。
         低碳经济日益成为全球治理不可回避的时代主题。低碳经济将是今年十二月份哥本哈根会议的关键议题。本次会议将进一步讨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和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确定减排年份和减排额度的分配。2009年6月底,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规定至2020年美国有权对不实施碳减排限额的国家的产品征收碳关税。有专家指出,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可能会出现“清洁贸易机制”。如果减排难以达标,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有可能运用已经提出来的“碳关税”作为武器,对总体碳排放不合格国家出口的重工产品全部征收碳关税。一旦碳关税被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将使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产品出口将会遭受更加苛刻的“绿色壁垒”。?

?
   二、低碳经济时代新兴经济体面临严峻的绿色挑战?

  
         与会专家认为,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新兴经济体国家传统的高碳、高能耗、高增长的发展模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新兴经济体的高碳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有专家指出,1978年中国能源消耗是5.7亿吨标准油,2008年能源消耗已经达到28.5亿吨,而且从2000到2008年的八年时间里中国能源消耗总量翻了一番,预测2050年将达到60亿吨标准油。与此同时,1978年中国的碳排放量是13.8亿吨,2007年将会达到61亿吨。即使中国能效在未来达到德国和日本那样的先进水平,但是能源消耗总量仍然会很大,碳排放量也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新兴经济体国家气候和环境本身遭遇严峻挑战。越南专家指出,越南是新兴经济体中的一个小国家,过去20年气候变化对越南影响较大。越南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3度,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土地等各种自然资源退化严重,自然资源的成本估计每年达到GDP的2%,共约20亿美元。预测在70年后,也许20%或30%的陆地将会被海水浸没,大概将有2500万越南人丧失家园。?
           ?新兴经济体尚处在快速发展上升阶段,面临的减排压力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有专家指出,从1850—2002年二氧化碳排放的累计量占世界前十位的国家来看,美国占第一位,总占比重是29.3%;欧盟25国是第二位,总占比是26.5%;俄罗斯是第三位,总占比是8.1%;中国是第四位,总占比是7.6%。但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看,新兴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6年全球在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居前十位的国家的情况来看,中国排在第一位,美国排在第二位,俄罗斯排在第三位,印度排在第四位,前四位中有三个是新兴经济体国家。有专家认为,从发展阶段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实际上已经进入到了知识经济与后工业化时代,但是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工业化时期。新兴经济体现在是边发展边减排,与先发展后减排的发达国家一起转为低碳经济,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

   三、低碳经济时代新兴经济体的政策调整和体制创新?

  
         与会专家指出,新兴经济体应当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从战略上考虑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和体制安排,使得本国的发展目标能够与时代主题相符合。?
           ?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基本国策。有专家指出,发展低碳经济应当成为新兴经济体的基本国策,以适应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并与国际社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中国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就是要走出一条以低碳为基础的发展道路。有印度专家指出,印度一直以来十分关注能源和环境问题,并取得良好效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印度能源利用效率得到大幅提高。过去20年印度GDP增长都在8%以上,但是能源消费只增长4%,单位GDP耗量已经几乎减半。印度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较低,美国的人均排放量是19.1吨,澳大利亚是18.7吨,加拿大是17.4吨,中国是4.6吨,印度只有1.2吨。2008年印度政府还宣布了八项强制性的减排措施,如增强太阳能利用,开发风能、核能和生物制能等;改善建筑物、公共交通的能源效率;在城市地区对废弃物进行循环使用;加强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加强与包括中国在内的邻国合作,共同研究保护喜马拉雅山生态系统;开展绿色印度项目,大幅提高森林覆盖率;发展可持续农业,要逐步让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对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支持。??
           ?高度重视通过体制变革和体制创新减排。有专家具体总结了目前国际国内使用的四种节能减排路径:第一是技术减排,即通过技术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应用达到节能减排目的,比如以风能和太阳能替代煤炭发电等;第二种路径是政策减排,即通过优惠政策实现节能减排,比如对绿色企业实行所得税优惠、设立绿色经济发展基金、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业、中央财政专项补贴向可再生建筑能源企业倾斜;第三种路径是制度减排,通过法律法规等制度约束来限制高耗能行为,比如说提高环境准入门槛;第四种路径是体制减排,通过对现行体制机制调整来促进节能减排。专家进一步指出,这四个路径之间实际上存在密切的关系,后面三种路径对技术路径有着支撑作用。第四种“体制减排”路径尤其关键,如果体制障碍太大,即使技术减排或政策减排措施很多,也很难奏效。前三种减排途径在国际国内都运用比较多,今后要更加重视通过第四种路径来解决节能减排?问题。??
           ?实施人口与低碳相协调的新政策。有专家指出,人口规模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哥本哈根会议将把人口规模和二氧化碳排放作为非常重要的议题。到目前为止,世界人口是63亿,到2050年将要达到91亿。人口规模的增长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人口对地球的承载力是一个巨大挑战,将长期对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保护带来很大压力。在低碳经济时代,各国的人口政策需要和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协调。?
?

   四、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与战略?

  
         与会专家认为,作为最大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在低碳经济方面的表现举足轻重。2009年9月22日,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一揽子有力措施,明确了中国实施低碳增长和绿色发展战略的决心。作为人口规模、产业规模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如何建立适宜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战略成为本次论坛的重要议题。?
           ?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十二五”时期的战略重点。有专家指出,世界进入低碳经济时代,中国的大国作用和大国责任不断凸显。既要看到国际上的某些复杂因素,更要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低碳经济时代的责任和作用,主动应对减排挑战、发展低碳经济。“十二五”期间要尽快研究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
           ?确定有效的国家行动方案。专家认为,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需求端,中国分别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专项行动”,并且在各地采取相应的方案和行动。根据预测,2020年通过促进生活方式的变化,实现节能减排的贡献率为:通过控制民用建筑面积的增速,碳排放在这方面的贡献将会减少4.7%,通过控制私人汽车保有量和出行治理,在这个方面会降低6.5%;同时通过引导交通运输的需求、降低钢铁产品的峰值、降低水泥峰值、减缓有色金属、造纸等措施来降低碳排放,这几项总计能够达到38.7%。?
           ?在政策上大力支持技术创新。与会专家认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最大劣势就是缺少技术、资金和人才,以及新一代生活和消费模式仿美化倾向带来的压力。第一,应在供给端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降低经济发展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第二,在需求端建立“两型社会”,实现节能优先;第三,实现低碳经济外部成本的内部化,实行经济补偿以及公共社会监督,联合开发和运用先进适用技术;第四,促进公民参与和提高透明度,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等。?
           ?更加注重通过改革和制度创新解决问题。“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新起点和重要战略期,也是我国加快改革的战略期。有专家指出,应在经济核算体系和发展指标等方面考虑到低碳因素,改变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体系,改变现行的财政税收体制和干部体制,促进节能减排。有专家认为应当尽快推进四项改革:第一,推进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第二,推进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第三,推进环境产权制度改革;第四,推进碳交易体制机制建设。
         ?有专家提出,可以在海南建立环保特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绿色复苏、绿色增长。还有专家建议以成都为平台,在中国西部地区探索建设“低碳城市”,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21:46
低碳经济时代的政策调整与制度创新   2009-11-9 9:44:14

低碳经济时代的政策调整与制度创新

作者:梅东海 祝雅辉





——第67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综述(3)?



  
         2009年10月31日~11月1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举办了以“后危机时代的新兴经济体——新挑战、新角色、新模式”为主题的第67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来自中央有关部委、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25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来自德国、俄罗斯、印度、巴西、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官员和学者300多人参加了本次论坛。与会专家围绕低碳经济时代新兴经济体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全球进入低碳经济时代?

  
         与会专家指出,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发展模式,是本世纪人类最大规模的环境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革命。进入后危机时代,低碳经济将成为全球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力。?
           低碳经济是人类发展唯一、现实和理性的选择。有专家指出,现在一年全人类生产生活、汽车尾气等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是272亿吨。有研究表明,温室气体排放如不能有效控制,10年之后北极冰川会融化,海平面急剧上升,一些小岛屿国家和地区将会永远消失。不久之前,马尔代夫内阁总理和全体内阁成员在海底下召开内阁会议,用直观和形象化的方式向人类展现气候危机的严峻挑战。
           低碳经济也将是后危机时代引领经济复苏的重要增长点。有专家指出,以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低碳经济将成为引领全球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力。美国于2009年2月通过总额达到7870亿美元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其中新能源为主要投资领域,将其作为后危机时代振兴美国经济的战略重点。欧盟委员会2009年6月底公布了一项发展“环保型经济”的中期规划。将筹措1050亿欧元,在2009年至2013年的5年中,全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和全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重构与“绿色能源”、“绿色电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绿色城市”等目标适应的产业体系,为后危机时代提供可持续增长的动力。
         低碳经济日益成为全球治理不可回避的时代主题。低碳经济将是今年十二月份哥本哈根会议的关键议题。本次会议将进一步讨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和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确定减排年份和减排额度的分配。2009年6月底,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规定至2020年美国有权对不实施碳减排限额的国家的产品征收碳关税。有专家指出,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可能会出现“清洁贸易机制”。如果减排难以达标,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有可能运用已经提出来的“碳关税”作为武器,对总体碳排放不合格国家出口的重工产品全部征收碳关税。一旦碳关税被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将使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产品出口将会遭受更加苛刻的“绿色壁垒”。?

?
   二、低碳经济时代新兴经济体面临严峻的绿色挑战?

  
         与会专家认为,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新兴经济体国家传统的高碳、高能耗、高增长的发展模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新兴经济体的高碳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有专家指出,1978年中国能源消耗是5.7亿吨标准油,2008年能源消耗已经达到28.5亿吨,而且从2000到2008年的八年时间里中国能源消耗总量翻了一番,预测2050年将达到60亿吨标准油。与此同时,1978年中国的碳排放量是13.8亿吨,2007年将会达到61亿吨。即使中国能效在未来达到德国和日本那样的先进水平,但是能源消耗总量仍然会很大,碳排放量也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新兴经济体国家气候和环境本身遭遇严峻挑战。越南专家指出,越南是新兴经济体中的一个小国家,过去20年气候变化对越南影响较大。越南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3度,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土地等各种自然资源退化严重,自然资源的成本估计每年达到GDP的2%,共约20亿美元。预测在70年后,也许20%或30%的陆地将会被海水浸没,大概将有2500万越南人丧失家园。?
           ?新兴经济体尚处在快速发展上升阶段,面临的减排压力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有专家指出,从1850—2002年二氧化碳排放的累计量占世界前十位的国家来看,美国占第一位,总占比重是29.3%;欧盟25国是第二位,总占比是26.5%;俄罗斯是第三位,总占比是8.1%;中国是第四位,总占比是7.6%。但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看,新兴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6年全球在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居前十位的国家的情况来看,中国排在第一位,美国排在第二位,俄罗斯排在第三位,印度排在第四位,前四位中有三个是新兴经济体国家。有专家认为,从发展阶段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实际上已经进入到了知识经济与后工业化时代,但是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工业化时期。新兴经济体现在是边发展边减排,与先发展后减排的发达国家一起转为低碳经济,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

   三、低碳经济时代新兴经济体的政策调整和体制创新?

  
         与会专家指出,新兴经济体应当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从战略上考虑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和体制安排,使得本国的发展目标能够与时代主题相符合。?
           ?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基本国策。有专家指出,发展低碳经济应当成为新兴经济体的基本国策,以适应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并与国际社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中国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就是要走出一条以低碳为基础的发展道路。有印度专家指出,印度一直以来十分关注能源和环境问题,并取得良好效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印度能源利用效率得到大幅提高。过去20年印度GDP增长都在8%以上,但是能源消费只增长4%,单位GDP耗量已经几乎减半。印度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较低,美国的人均排放量是19.1吨,澳大利亚是18.7吨,加拿大是17.4吨,中国是4.6吨,印度只有1.2吨。2008年印度政府还宣布了八项强制性的减排措施,如增强太阳能利用,开发风能、核能和生物制能等;改善建筑物、公共交通的能源效率;在城市地区对废弃物进行循环使用;加强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加强与包括中国在内的邻国合作,共同研究保护喜马拉雅山生态系统;开展绿色印度项目,大幅提高森林覆盖率;发展可持续农业,要逐步让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对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支持。??
           ?高度重视通过体制变革和体制创新减排。有专家具体总结了目前国际国内使用的四种节能减排路径:第一是技术减排,即通过技术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应用达到节能减排目的,比如以风能和太阳能替代煤炭发电等;第二种路径是政策减排,即通过优惠政策实现节能减排,比如对绿色企业实行所得税优惠、设立绿色经济发展基金、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业、中央财政专项补贴向可再生建筑能源企业倾斜;第三种路径是制度减排,通过法律法规等制度约束来限制高耗能行为,比如说提高环境准入门槛;第四种路径是体制减排,通过对现行体制机制调整来促进节能减排。专家进一步指出,这四个路径之间实际上存在密切的关系,后面三种路径对技术路径有着支撑作用。第四种“体制减排”路径尤其关键,如果体制障碍太大,即使技术减排或政策减排措施很多,也很难奏效。前三种减排途径在国际国内都运用比较多,今后要更加重视通过第四种路径来解决节能减排?问题。??
           ?实施人口与低碳相协调的新政策。有专家指出,人口规模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哥本哈根会议将把人口规模和二氧化碳排放作为非常重要的议题。到目前为止,世界人口是63亿,到2050年将要达到91亿。人口规模的增长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人口对地球的承载力是一个巨大挑战,将长期对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保护带来很大压力。在低碳经济时代,各国的人口政策需要和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协调。?
?

   四、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与战略?

  
         与会专家认为,作为最大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在低碳经济方面的表现举足轻重。2009年9月22日,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一揽子有力措施,明确了中国实施低碳增长和绿色发展战略的决心。作为人口规模、产业规模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如何建立适宜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战略成为本次论坛的重要议题。?
           ?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十二五”时期的战略重点。有专家指出,世界进入低碳经济时代,中国的大国作用和大国责任不断凸显。既要看到国际上的某些复杂因素,更要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低碳经济时代的责任和作用,主动应对减排挑战、发展低碳经济。“十二五”期间要尽快研究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
           ?确定有效的国家行动方案。专家认为,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需求端,中国分别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专项行动”,并且在各地采取相应的方案和行动。根据预测,2020年通过促进生活方式的变化,实现节能减排的贡献率为:通过控制民用建筑面积的增速,碳排放在这方面的贡献将会减少4.7%,通过控制私人汽车保有量和出行治理,在这个方面会降低6.5%;同时通过引导交通运输的需求、降低钢铁产品的峰值、降低水泥峰值、减缓有色金属、造纸等措施来降低碳排放,这几项总计能够达到38.7%。?
           ?在政策上大力支持技术创新。与会专家认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最大劣势就是缺少技术、资金和人才,以及新一代生活和消费模式仿美化倾向带来的压力。第一,应在供给端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降低经济发展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第二,在需求端建立“两型社会”,实现节能优先;第三,实现低碳经济外部成本的内部化,实行经济补偿以及公共社会监督,联合开发和运用先进适用技术;第四,促进公民参与和提高透明度,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等。?
           ?更加注重通过改革和制度创新解决问题。“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新起点和重要战略期,也是我国加快改革的战略期。有专家指出,应在经济核算体系和发展指标等方面考虑到低碳因素,改变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体系,改变现行的财政税收体制和干部体制,促进节能减排。有专家认为应当尽快推进四项改革:第一,推进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第二,推进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第三,推进环境产权制度改革;第四,推进碳交易体制机制建设。
         ?有专家提出,可以在海南建立环保特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绿色复苏、绿色增长。还有专家建议以成都为平台,在中国西部地区探索建设“低碳城市”,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21:47 |
2009年10月31日~11月1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举办了以“后危机时代的新兴经济体——新挑战、新角色、新模式”为主题的第67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来自中央有关部委、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25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来自德国、俄罗斯、印度、巴西、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官员和学者300多人参加了本次论坛。与会专家围绕低碳经济时代新兴经济体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全球进入低碳经济时代?

  
         与会专家指出,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发展模式,是本世纪人类最大规模的环境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革命。进入后危机时代,低碳经济将成为全球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力。?
           低碳经济是人类发展唯一、现实和理性的选择。有专家指出,现在一年全人类生产生活、汽车尾气等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是272亿吨。有研究表明,温室气体排放如不能有效控制,10年之后北极冰川会融化,海平面急剧上升,一些小岛屿国家和地区将会永远消失。不久之前,马尔代夫内阁总理和全体内阁成员在海底下召开内阁会议,用直观和形象化的方式向人类展现气候危机的严峻挑战。
           低碳经济也将是后危机时代引领经济复苏的重要增长点。有专家指出,以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低碳经济将成为引领全球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力。美国于2009年2月通过总额达到7870亿美元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其中新能源为主要投资领域,将其作为后危机时代振兴美国经济的战略重点。欧盟委员会2009年6月底公布了一项发展“环保型经济”的中期规划。将筹措1050亿欧元,在2009年至2013年的5年中,全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和全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重构与“绿色能源”、“绿色电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绿色城市”等目标适应的产业体系,为后危机时代提供可持续增长的动力。
         低碳经济日益成为全球治理不可回避的时代主题。低碳经济将是今年十二月份哥本哈根会议的关键议题。本次会议将进一步讨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和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确定减排年份和减排额度的分配。2009年6月底,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规定至2020年美国有权对不实施碳减排限额的国家的产品征收碳关税。有专家指出,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可能会出现“清洁贸易机制”。如果减排难以达标,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有可能运用已经提出来的“碳关税”作为武器,对总体碳排放不合格国家出口的重工产品全部征收碳关税。一旦碳关税被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将使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产品出口将会遭受更加苛刻的“绿色壁垒”。?

?
   二、低碳经济时代新兴经济体面临严峻的绿色挑战?

  
         与会专家认为,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新兴经济体国家传统的高碳、高能耗、高增长的发展模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新兴经济体的高碳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有专家指出,1978年中国能源消耗是5.7亿吨标准油,2008年能源消耗已经达到28.5亿吨,而且从2000到2008年的八年时间里中国能源消耗总量翻了一番,预测2050年将达到60亿吨标准油。与此同时,1978年中国的碳排放量是13.8亿吨,2007年将会达到61亿吨。即使中国能效在未来达到德国和日本那样的先进水平,但是能源消耗总量仍然会很大,碳排放量也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新兴经济体国家气候和环境本身遭遇严峻挑战。越南专家指出,越南是新兴经济体中的一个小国家,过去20年气候变化对越南影响较大。越南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3度,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土地等各种自然资源退化严重,自然资源的成本估计每年达到GDP的2%,共约20亿美元。预测在70年后,也许20%或30%的陆地将会被海水浸没,大概将有2500万越南人丧失家园。?
           ?新兴经济体尚处在快速发展上升阶段,面临的减排压力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有专家指出,从1850—2002年二氧化碳排放的累计量占世界前十位的国家来看,美国占第一位,总占比重是29.3%;欧盟25国是第二位,总占比是26.5%;俄罗斯是第三位,总占比是8.1%;中国是第四位,总占比是7.6%。但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看,新兴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6年全球在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居前十位的国家的情况来看,中国排在第一位,美国排在第二位,俄罗斯排在第三位,印度排在第四位,前四位中有三个是新兴经济体国家。有专家认为,从发展阶段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实际上已经进入到了知识经济与后工业化时代,但是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工业化时期。新兴经济体现在是边发展边减排,与先发展后减排的发达国家一起转为低碳经济,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

   三、低碳经济时代新兴经济体的政策调整和体制创新?

  
         与会专家指出,新兴经济体应当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从战略上考虑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和体制安排,使得本国的发展目标能够与时代主题相符合。?
           ?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基本国策。有专家指出,发展低碳经济应当成为新兴经济体的基本国策,以适应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并与国际社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中国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就是要走出一条以低碳为基础的发展道路。有印度专家指出,印度一直以来十分关注能源和环境问题,并取得良好效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印度能源利用效率得到大幅提高。过去20年印度GDP增长都在8%以上,但是能源消费只增长4%,单位GDP耗量已经几乎减半。印度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较低,美国的人均排放量是19.1吨,澳大利亚是18.7吨,加拿大是17.4吨,中国是4.6吨,印度只有1.2吨。2008年印度政府还宣布了八项强制性的减排措施,如增强太阳能利用,开发风能、核能和生物制能等;改善建筑物、公共交通的能源效率;在城市地区对废弃物进行循环使用;加强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加强与包括中国在内的邻国合作,共同研究保护喜马拉雅山生态系统;开展绿色印度项目,大幅提高森林覆盖率;发展可持续农业,要逐步让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对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支持。??
           ?高度重视通过体制变革和体制创新减排。有专家具体总结了目前国际国内使用的四种节能减排路径:第一是技术减排,即通过技术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应用达到节能减排目的,比如以风能和太阳能替代煤炭发电等;第二种路径是政策减排,即通过优惠政策实现节能减排,比如对绿色企业实行所得税优惠、设立绿色经济发展基金、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业、中央财政专项补贴向可再生建筑能源企业倾斜;第三种路径是制度减排,通过法律法规等制度约束来限制高耗能行为,比如说提高环境准入门槛;第四种路径是体制减排,通过对现行体制机制调整来促进节能减排。专家进一步指出,这四个路径之间实际上存在密切的关系,后面三种路径对技术路径有着支撑作用。第四种“体制减排”路径尤其关键,如果体制障碍太大,即使技术减排或政策减排措施很多,也很难奏效。前三种减排途径在国际国内都运用比较多,今后要更加重视通过第四种路径来解决节能减排?问题。??
           ?实施人口与低碳相协调的新政策。有专家指出,人口规模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哥本哈根会议将把人口规模和二氧化碳排放作为非常重要的议题。到目前为止,世界人口是63亿,到2050年将要达到91亿。人口规模的增长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人口对地球的承载力是一个巨大挑战,将长期对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保护带来很大压力。在低碳经济时代,各国的人口政策需要和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协调。?
?

   四、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与战略?

  
         与会专家认为,作为最大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在低碳经济方面的表现举足轻重。2009年9月22日,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一揽子有力措施,明确了中国实施低碳增长和绿色发展战略的决心。作为人口规模、产业规模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如何建立适宜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战略成为本次论坛的重要议题。?
           ?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十二五”时期的战略重点。有专家指出,世界进入低碳经济时代,中国的大国作用和大国责任不断凸显。既要看到国际上的某些复杂因素,更要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低碳经济时代的责任和作用,主动应对减排挑战、发展低碳经济。“十二五”期间要尽快研究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
           ?确定有效的国家行动方案。专家认为,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需求端,中国分别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专项行动”,并且在各地采取相应的方案和行动。根据预测,2020年通过促进生活方式的变化,实现节能减排的贡献率为:通过控制民用建筑面积的增速,碳排放在这方面的贡献将会减少4.7%,通过控制私人汽车保有量和出行治理,在这个方面会降低6.5%;同时通过引导交通运输的需求、降低钢铁产品的峰值、降低水泥峰值、减缓有色金属、造纸等措施来降低碳排放,这几项总计能够达到38.7%。?
           ?在政策上大力支持技术创新。与会专家认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最大劣势就是缺少技术、资金和人才,以及新一代生活和消费模式仿美化倾向带来的压力。第一,应在供给端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降低经济发展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第二,在需求端建立“两型社会”,实现节能优先;第三,实现低碳经济外部成本的内部化,实行经济补偿以及公共社会监督,联合开发和运用先进适用技术;第四,促进公民参与和提高透明度,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等。?
           ?更加注重通过改革和制度创新解决问题。“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新起点和重要战略期,也是我国加快改革的战略期。有专家指出,应在经济核算体系和发展指标等方面考虑到低碳因素,改变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体系,改变现行的财政税收体制和干部体制,促进节能减排。有专家认为应当尽快推进四项改革:第一,推进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第二,推进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第三,推进环境产权制度改革;第四,推进碳交易体制机制建设。
         ?有专家提出,可以在海南建立环保特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绿色复苏、绿色增长。还有专家建议以成都为平台,在中国西部地区探索建设“低碳城市”,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21:47 |
一、全球进入低碳经济时代?

  
         与会专家指出,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发展模式,是本世纪人类最大规模的环境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革命。进入后危机时代,低碳经济将成为全球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力。?
           低碳经济是人类发展唯一、现实和理性的选择。有专家指出,现在一年全人类生产生活、汽车尾气等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是272亿吨。有研究表明,温室气体排放如不能有效控制,10年之后北极冰川会融化,海平面急剧上升,一些小岛屿国家和地区将会永远消失。不久之前,马尔代夫内阁总理和全体内阁成员在海底下召开内阁会议,用直观和形象化的方式向人类展现气候危机的严峻挑战。
           低碳经济也将是后危机时代引领经济复苏的重要增长点。有专家指出,以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低碳经济将成为引领全球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力。美国于2009年2月通过总额达到7870亿美元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其中新能源为主要投资领域,将其作为后危机时代振兴美国经济的战略重点。欧盟委员会2009年6月底公布了一项发展“环保型经济”的中期规划。将筹措1050亿欧元,在2009年至2013年的5年中,全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和全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重构与“绿色能源”、“绿色电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绿色城市”等目标适应的产业体系,为后危机时代提供可持续增长的动力。
         低碳经济日益成为全球治理不可回避的时代主题。低碳经济将是今年十二月份哥本哈根会议的关键议题。本次会议将进一步讨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和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确定减排年份和减排额度的分配。2009年6月底,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规定至2020年美国有权对不实施碳减排限额的国家的产品征收碳关税。有专家指出,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可能会出现“清洁贸易机制”。如果减排难以达标,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有可能运用已经提出来的“碳关税”作为武器,对总体碳排放不合格国家出口的重工产品全部征收碳关税。一旦碳关税被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将使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产品出口将会遭受更加苛刻的“绿色壁垒”。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21:48 |
二、低碳经济时代新兴经济体面临严峻的绿色挑战?

  
         与会专家认为,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新兴经济体国家传统的高碳、高能耗、高增长的发展模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新兴经济体的高碳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有专家指出,1978年中国能源消耗是5.7亿吨标准油,2008年能源消耗已经达到28.5亿吨,而且从2000到2008年的八年时间里中国能源消耗总量翻了一番,预测2050年将达到60亿吨标准油。与此同时,1978年中国的碳排放量是13.8亿吨,2007年将会达到61亿吨。即使中国能效在未来达到德国和日本那样的先进水平,但是能源消耗总量仍然会很大,碳排放量也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新兴经济体国家气候和环境本身遭遇严峻挑战。越南专家指出,越南是新兴经济体中的一个小国家,过去20年气候变化对越南影响较大。越南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3度,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土地等各种自然资源退化严重,自然资源的成本估计每年达到GDP的2%,共约20亿美元。预测在70年后,也许20%或30%的陆地将会被海水浸没,大概将有2500万越南人丧失家园。?
           ?新兴经济体尚处在快速发展上升阶段,面临的减排压力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有专家指出,从1850—2002年二氧化碳排放的累计量占世界前十位的国家来看,美国占第一位,总占比重是29.3%;欧盟25国是第二位,总占比是26.5%;俄罗斯是第三位,总占比是8.1%;中国是第四位,总占比是7.6%。但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看,新兴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6年全球在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居前十位的国家的情况来看,中国排在第一位,美国排在第二位,俄罗斯排在第三位,印度排在第四位,前四位中有三个是新兴经济体国家。有专家认为,从发展阶段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实际上已经进入到了知识经济与后工业化时代,但是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工业化时期。新兴经济体现在是边发展边减排,与先发展后减排的发达国家一起转为低碳经济,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21:49 |
来看的每人交1金币阅览费,不给的是老鼠........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21:49
三、低碳经济时代新兴经济体的政策调整和体制创新?

  
         与会专家指出,新兴经济体应当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从战略上考虑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和体制安排,使得本国的发展目标能够与时代主题相符合。?
           ?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基本国策。有专家指出,发展低碳经济应当成为新兴经济体的基本国策,以适应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并与国际社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中国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就是要走出一条以低碳为基础的发展道路。有印度专家指出,印度一直以来十分关注能源和环境问题,并取得良好效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印度能源利用效率得到大幅提高。过去20年印度GDP增长都在8%以上,但是能源消费只增长4%,单位GDP耗量已经几乎减半。印度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较低,美国的人均排放量是19.1吨,澳大利亚是18.7吨,加拿大是17.4吨,中国是4.6吨,印度只有1.2吨。2008年印度政府还宣布了八项强制性的减排措施,如增强太阳能利用,开发风能、核能和生物制能等;改善建筑物、公共交通的能源效率;在城市地区对废弃物进行循环使用;加强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加强与包括中国在内的邻国合作,共同研究保护喜马拉雅山生态系统;开展绿色印度项目,大幅提高森林覆盖率;发展可持续农业,要逐步让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对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支持。??
           ?高度重视通过体制变革和体制创新减排。有专家具体总结了目前国际国内使用的四种节能减排路径:第一是技术减排,即通过技术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应用达到节能减排目的,比如以风能和太阳能替代煤炭发电等;第二种路径是政策减排,即通过优惠政策实现节能减排,比如对绿色企业实行所得税优惠、设立绿色经济发展基金、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业、中央财政专项补贴向可再生建筑能源企业倾斜;第三种路径是制度减排,通过法律法规等制度约束来限制高耗能行为,比如说提高环境准入门槛;第四种路径是体制减排,通过对现行体制机制调整来促进节能减排。专家进一步指出,这四个路径之间实际上存在密切的关系,后面三种路径对技术路径有着支撑作用。第四种“体制减排”路径尤其关键,如果体制障碍太大,即使技术减排或政策减排措施很多,也很难奏效。前三种减排途径在国际国内都运用比较多,今后要更加重视通过第四种路径来解决节能减排?问题。??
           ?实施人口与低碳相协调的新政策。有专家指出,人口规模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哥本哈根会议将把人口规模和二氧化碳排放作为非常重要的议题。到目前为止,世界人口是63亿,到2050年将要达到91亿。人口规模的增长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人口对地球的承载力是一个巨大挑战,将长期对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保护带来很大压力。在低碳经济时代,各国的人口政策需要和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协调。?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21:50
三、低碳经济时代新兴经济体的政策调整和体制创新?

  
         与会专家指出,新兴经济体应当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从战略上考虑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和体制安排,使得本国的发展目标能够与时代主题相符合。?
           ?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基本国策。有专家指出,发展低碳经济应当成为新兴经济体的基本国策,以适应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并与国际社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中国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就是要走出一条以低碳为基础的发展道路。有印度专家指出,印度一直以来十分关注能源和环境问题,并取得良好效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印度能源利用效率得到大幅提高。过去20年印度GDP增长都在8%以上,但是能源消费只增长4%,单位GDP耗量已经几乎减半。印度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较低,美国的人均排放量是19.1吨,澳大利亚是18.7吨,加拿大是17.4吨,中国是4.6吨,印度只有1.2吨。2008年印度政府还宣布了八项强制性的减排措施,如增强太阳能利用,开发风能、核能和生物制能等;改善建筑物、公共交通的能源效率;在城市地区对废弃物进行循环使用;加强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加强与包括中国在内的邻国合作,共同研究保护喜马拉雅山生态系统;开展绿色印度项目,大幅提高森林覆盖率;发展可持续农业,要逐步让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对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21:51 |
?高度重视通过体制变革和体制创新减排。有专家具体总结了目前国际国内使用的四种节能减排路径:第一是技术减排,即通过技术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应用达到节能减排目的,比如以风能和太阳能替代煤炭发电等;第二种路径是政策减排,即通过优惠政策实现节能减排,比如对绿色企业实行所得税优惠、设立绿色经济发展基金、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业、中央财政专项补贴向可再生建筑能源企业倾斜;第三种路径是制度减排,通过法律法规等制度约束来限制高耗能行为,比如说提高环境准入门槛;第四种路径是体制减排,通过对现行体制机制调整来促进节能减排。专家进一步指出,这四个路径之间实际上存在密切的关系,后面三种路径对技术路径有着支撑作用。第四种“体制减排”路径尤其关键,如果体制障碍太大,即使技术减排或政策减排措施很多,也很难奏效。前三种减排途径在国际国内都运用比较多,今后要更加重视通过第四种路径来解决节能减排?问题。??
           ?实施人口与低碳相协调的新政策。有专家指出,人口规模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哥本哈根会议将把人口规模和二氧化碳排放作为非常重要的议题。到目前为止,世界人口是63亿,到2050年将要达到91亿。人口规模的增长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人口对地球的承载力是一个巨大挑战,将长期对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保护带来很大压力。在低碳经济时代,各国的人口政策需要和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协调。?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21:52 |
四、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与战略?

  
         与会专家认为,作为最大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在低碳经济方面的表现举足轻重。2009年9月22日,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一揽子有力措施,明确了中国实施低碳增长和绿色发展战略的决心。作为人口规模、产业规模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如何建立适宜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战略成为本次论坛的重要议题。?
           ?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十二五”时期的战略重点。有专家指出,世界进入低碳经济时代,中国的大国作用和大国责任不断凸显。既要看到国际上的某些复杂因素,更要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低碳经济时代的责任和作用,主动应对减排挑战、发展低碳经济。“十二五”期间要尽快研究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
           ?确定有效的国家行动方案。专家认为,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需求端,中国分别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专项行动”,并且在各地采取相应的方案和行动。根据预测,2020年通过促进生活方式的变化,实现节能减排的贡献率为:通过控制民用建筑面积的增速,碳排放在这方面的贡献将会减少4.7%,通过控制私人汽车保有量和出行治理,在这个方面会降低6.5%;同时通过引导交通运输的需求、降低钢铁产品的峰值、降低水泥峰值、减缓有色金属、造纸等措施来降低碳排放,这几项总计能够达到38.7%。?
           ?在政策上大力支持技术创新。与会专家认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最大劣势就是缺少技术、资金和人才,以及新一代生活和消费模式仿美化倾向带来的压力。第一,应在供给端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降低经济发展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第二,在需求端建立“两型社会”,实现节能优先;第三,实现低碳经济外部成本的内部化,实行经济补偿以及公共社会监督,联合开发和运用先进适用技术;第四,促进公民参与和提高透明度,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等。?
           ?更加注重通过改革和制度创新解决问题。“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新起点和重要战略期,也是我国加快改革的战略期。有专家指出,应在经济核算体系和发展指标等方面考虑到低碳因素,改变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体系,改变现行的财政税收体制和干部体制,促进节能减排。有专家认为应当尽快推进四项改革:第一,推进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第二,推进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第三,推进环境产权制度改革;第四,推进碳交易体制机制建设。
         ?有专家提出,可以在海南建立环保特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绿色复苏、绿色增长。还有专家建议以成都为平台,在中国西部地区探索建设“低碳城市”,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21:53 |
来看的每人交1金币阅览费,不给的是老鼠........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21:54 |
我认为要分五步走:

  一是把“低碳化”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并把相关指标整合到各项规划与政策中去,结合实际情况,探求不同地区的低碳发展模式,努力控制碳排放的增长率。

  二是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把低碳发展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点内容,纳入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具体实践中。

  三是利用国际金融危机的契机,充分利用碳减排、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先进技术,不断提高我国低碳技术与产品的竞争力。

  四是积极参与国际上关于低碳能源和低碳能源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理念、技术和资金,通过新的国际合作模式和体制创新,促进生产与消费模式的转变。

  五是积极参与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和低碳规则的制定,为我国争取合理的发展空间。通过承诺符合国情与实际能力的自愿减排行动,提升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同时,坚持要求发达国家率先大幅度减排,并建立“可计量、可报告、可核实”的技术转让与资金支持新机制。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21:55 |
最重要的措施有5项:

  一是政府主导,摸清家底,立足实情,确立目标,制定规划,有序发展,避免一哄而上。

  二是鼓励“产学研结合”,加快开发低碳产品和低碳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制高点。

  三是加快研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国家监测考核管理标准,财税、价格等金融政策措施(如开征碳税、试行碳交易等)。

  四是立即着手开展行业(工业、建筑、交通)、企业、城市、社区的低碳发展试点。

  五是加强宣传引导,使各级领导和公众了解什么是低碳经济,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怎样发展低碳经济,以推动全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大转变。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21:56 |
来看的每人交1金币阅览费,不给的是老鼠........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21:57 |
低碳经济转型关键在提高能效
——访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能源研究室主任史丹




■聚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6)■刘慧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强化节能减排,而我国是一个高能耗国家,如何摒弃巨大的社会浪费,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能源研究室主任史丹。

   中国经济时报:你是怎么看待发展低碳经济的呢?

   史丹:发展低碳经济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目标的重大调整,也是对人们生活观念和文明富裕理念的调整。低碳经济是把人类的生存环境与每个人行为、每个经济体发展方式直接联系在一起。根据中国的国情,发展低碳经济关键要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强化能源节约,倡导简约生活。

   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是造成碳排放的主要原因。当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而85%的二氧化碳排放都是燃煤造成的,未来20年,煤炭的消费比重可能会有所下降,但仍会占有相当高的比重。因此,煤炭的清洁利用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意义重大。

   中国经济时报:当前国内很多城市,包括上海、深圳、南昌、保定等市都在进行低碳生态试点,你认为在搞试点时应注重哪些方面?

   史丹: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各地要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低碳试点城市在大力发展交通的同时,考虑强制推行一些节能标准,比如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与节能产品制造与应用领域,有些地方政府可考虑征收碳税,结合消费税进行试点。

   中国经济时报:如果在中国采用低碳经济的战略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会对环境发展和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改变吗?

   史丹: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来源于工业,而中国工业生产消耗的能源占总量的70.4%,降低工业耗能是提高能效的关键,其中既包括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也包括新能源及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另外,低碳经济可能改变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以需求引导来推动低碳产品和低碳服务的发展。比如,我们鼓励使用公交、地铁、自行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能走路就走路,平时尽量少开车,提倡简约的生活方式。在达到基本生活要求的情况下,物质观和价值观要重新有个评价标准,以达到减少能源的消费和碳排放的目的。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该如何提高能效,用比较少的碳排放来达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史丹:中国人口数量众多、经济增长快速、能源消耗巨大,来自能源、环境的压力也十分巨大。节能是最绿色的能源,而且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还有较大的改进余地。

   减少碳排放的途径是提高能效和实施能源替代,而提高能效有三种途径,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业。二是加快技术进步,推广先进的生产和节能技术,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与技术标准。三是加强节能工作。例如,仅使全国1/3的人口使用节能灯,就相当于三峡大坝的发电量。

   中国实现转型的最大潜力来自于节能,大概能占到65%左右。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减少40%—45%的目标,那么低碳经济的转型能否引发以新能源、环保产业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革命?

   史丹: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新能源市场存在着巨大的需求,政府也加快了结构调整,发展新能源和低碳经济,以太阳能、风电、生物智能来替代化石能源,这种低消耗清洁能源的发展将创造很大的市场空间,政府也给予了优惠政策,但目前新能源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技术不成熟,没有达到大规模商业化的程度。

   从全球角度看,新能源还不成熟,通常比常规能源在价格上贵一些,现在还处在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价格上没有竞争力,实现大规模替代在一二十年内都不能完全实现。对于中国来说,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清洁能源技术还存在一定差距,应加快技术研究,积极培育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待技术成熟了价格自然会降下来。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22:00 |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与战略



在“后危机时代的新兴经济体

——新挑战,新角色,新模式”

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

张燕生

2009年11月1日



      非常感谢各位!

今天我将就低碳经济发表一点自己的想法。第一个问题我想讲一下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我们胡主席在气侯变化的峰会上提到,中国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在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国家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应对气侯变化国家方案》,并且明确提出各项约束性指标。从2006年全球在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居前十位的国家的情况来看,中国是排在了第一位,美国排在第二位,俄罗斯排在第三位,印度排在第四位,我们发现几个新兴经济体的大国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都是居世界前列的。从2008年中美高耗能产品的进出口比重来看,我们也会发现水泥、矿燃料、肥料、钢铁、钢铁制品、铜、铁、铅、锌在中美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达到了6.7%,金额达到了12%,从历史上来看,1850—2002年二氧化碳排放的累计量占世界前十位的国家来看,美国是占第一位的,总占比重是29.3%;欧盟25国是第二位的,总占比是26.5%;俄罗斯是第三位,总占比是8.1%;中国是第四位,总占比是7.6%,从一个工业化的历史上的累计来看,中国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占到了第四。

目前,从中国主要的能源产品煤炭的情况来看,从2000年以来,煤炭的产量增加的斜率是比较陡峭的,我们的发电量也呈现出跟煤炭一样的变化,我们发电量的增加形也是非常陡峭的。从中国的能源结构来讲,2000年随着中国的重化工业产业的发展加速,中国煤炭和电力的消耗呈现一个快速增长态势。从石油的增长情况来看,国内生产的斜率是非常平缓的,但是进口的增长在这个时期明显加速,2008年的进口是2000年的2.64倍,天然气的增长在这个时期增长也非常陡峭。

这个时期看,发展低碳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很大程度也是中国目前发展阶段需要发展低碳经济。在1978年,中国能源消耗的标准是5.7亿吨,但2008年已经达到了28.5亿吨,而且我们会发现1981到2000年能源消费的年均增长率是经济增长速度的一半,也就是2000年比1981年翻了一番,但是在2008年我们的能源消费总量达到了19.9亿吨,八年时间我们的能源消费翻了一番。从这个角度来讲,即使我们的能效在未来达到了德国和日本的水平,但是我们的能源消费总量仍然会超过整个地球的承载力,同比计算预测2050年将达到60亿吨标准油。从排放的角度来讲,1978年中国的碳排放量是13.8亿吨,2007年达到了61亿吨。2007年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篇研究成果表明,我们的能耗所产生的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对人体健康的损害,电力行业所占的份额是第一位的,高达26%,非金属矿质制品是第二位的,高达12%,交通是第三位的,所占比达到了10%,化工制品和金属冶炼业所产生的影响分别达到了7%和4%。从这个角度来讲,低碳经济在中国成为基本国策是有着迫在眉睫的需要的。

    第二个问题,我想谈一下中国的战略和政策。发展低碳经济目前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实际上也是适应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跟国际的行动是一致的,这里列出了1988年以来国际社会在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所作出的共同努力。从发展阶段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实际上已经进入到了知识经济与后工业化时代,但是发展中国家仍然是处于工业化的时期,而中国仍然是工业化的中后期。因此,我们提出的经济发展道路是要走一条新型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在传统行业要走出一条以低碳为基础的,能够不断的提高我们能效的发展道路,同时建立一个以创新科技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新型农业和新型服务业的新兴工业化发展道路。从目标来讲,发达国家目前主要的目标是减排,但是期待不降低现有的生活水平;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现在一个方面是要减排,另外一个方面是还要不断的提高我们现有的生活水平。因此,对新兴经济体来讲,我们所面临的节能减排的压力会更大。从国家发展阶段过程来讲,发达国家是经历了先发展后减排,先高碳后低碳的发展阶段;而对于新兴经济体现在是要边发展边减排,与发达国家一起转为低碳经济。显然,我们面临的节能减排所面对的结构调整的压力,技术更新的压力,管理创新的压力都是非常大的。

从减排措施来讲,发展中国家向低碳经济所推进的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全球的合作,对于新兴经济体和中国都是非常关键的。从优势来讲,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有着明显的技术、资金、人才的优势,而新兴经济体有着比较明显的后发优势和需求。从劣势来讲,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所面对的最大劣势就是缺少技术,缺少资金和人才,而且我们现在还面临着新一代在生活和消费模式方面存在着模仿美国的这种倾向。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期明确了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即万元GDP能耗从05年1.22吨标准煤,要下降大1吨标准煤,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降低10%,二氧化碳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295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到达到60%以上。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供给端来讲,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就需要降低经济发展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需求端,就是要建立两型社会,实现节能优先。在这个方面,我国分别制定了“应对气侯变化的国家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专项行动”,并且在各个地方采取相应的方案和行动。根据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预测,2020年通过促进生活方式的变化,实现节能减排的贡献率为:通过控制民用建筑面积的增速,碳排放在这方面的贡献将会减少4.7%,通过控制私人汽车保有量和出行治理,在这个方面会降低6.5%;同时在引导交通运输的需求、降低钢铁产品的峰值、降低水泥峰值、减缓有色金属、造纸等措施能够降低碳排放,这几项总计能够达到38.7。

    最后,我想讲中国也包括我们其他的新兴经济体共同发展低碳经济,我个人认为有这么几点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应当改革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核心是促进低碳贸易自由化,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第二,实现围绕着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核心是低碳经济外部性成本的内部化,经济补偿以及公共社会监督;第三,对新兴经济体发展低碳经济,核心是要联合开发和运用先进适用技术;第四,是公民的参与和提高在这个领域的透明度;第五,要建立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社会责任;第六,希望能够在这个方面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合作,进行发展低碳经济的知识和技术援助,以及新兴经济体的人力资本的开发。

谢谢大家!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22:02 |
来看的每人交1金币阅览费,不给的是老鼠........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22:04 |
未来10年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型与改革



在“未来10年中国经济走向”高峰论坛暨

《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

首发式上的演讲

中改院院长  迟福林



2009年11月15日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十二五”的五年中我们能做些什么事,会做成些什么事。在这里,我就“十二五”发展方式转型与改革提出三个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十二五”发展方式转型与改革到底面临哪些约束性条件

判断未来十年的经济走势,有一个趋势性判断,即:支撑过去三十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外部、内部条件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变化?

1、“十二五”内外发展环境变化的基本判断

第一个判断是,未来十年我国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外部市场的萎缩恐怕是一个中长期的趋势,即使在总量上有所恢复,恐怕也将伴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在这样一个外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我国长期实行的以出口为导向的增长模式应当终结。

第二个判断是,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最重要的是需求结构发生战略性的变化。在总体上解决基本生存问题后,全社会的需求结构发明显变化。突出地表现在从私人产品的短缺转变到公共产品的短缺;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居民消费结构从以生活必需品为主转变到以耐用消费品为主;从对物质的追求到对人自身发展的追求。这三方面需求结构的战略性变化,是伴随着我国发展阶段历史性跨越带来的,即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开始由生存型阶段进入到发展型新阶段。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这些年事实上形成的以总量扩张为目标的增长主义应当终结。

2、“十二五”发展方式转型的三个基本问题

在这两个根本性的约束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基础上,“十二五”发展方式转型是大势所趋。这里,提出以下三个观点:

    第一,我国“十二五”发展方式转型既有一个外部因素的作用,更有一个内部因素的作用。而且,更需要重视的是内部因素变化这样一个基本的现实。由此,不能把很多问题简单地归到外部因素上。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很难达成发展方式转型的基本共识。

    第二,“十一五”提出了以扩大内需为重点的推进发展方式转型的目标。但是现在看,大部分目标的实现程度都非常有限,“十一五”提出的目标可以说相当一部分要落空。从今天的情况看,这种部分落空所造成的影响,从表面上看还是有限的。可是,“十二五”如果再继续这种态势,发展方式转型滞后带来的严重影响就不可能是有限的了。“十二五”很多问题已经不能绕过去了,如果还像“十一五”这样提出好的目标,但在实践中不能落实,就会对我国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

    第三,“十二五”正处于内外环境变化这样一个历史性的转折阶段。“十二五”如果在发展方式转变与改革上有某些大突破,就会形成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起点,我国就会再有三十年的持续较快的发展。



    二、“十二五”发展方式转型和改革到底涉及哪些重大问题

这里,我想至少有四个问题需要提出:

    1、消费主导时代的转型与改革。乐观地看,未来五年左右,我国消费率提高10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提高15个百分点,应当说是有可能的。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的体制改革进程。比如说,第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第二,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第三,财政和金融转型;第四,投资体制改革,尤其是投资结构要由生产性投资向消费性投资转变。消费主导时代的转型与改革,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改革的突破。

2、城市化时代的转型与改革。有人说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已经过去,我的看法相反。未来5~10年,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体制与政策到位,城市化率从现在的45.68%提高到55~60%左右,可能性很大。从改革的角度来看,关键也是取决于体制创新和制度安排。尤其是以下两个方面的改革:第一,打破城乡二元制度结构,能不能在未来五年左右有实质性突破;第二,行政体制改革能不能按照城市化发展的趋势有一个大的突破。现在无论是城市群、大城市发展还是省直管县,都涉及到行政体制如何适应城市化发展趋势而做出重大调整的问题。

3、公共产品短缺时代的转型与改革。我国从私人产品短缺时代进入到公共产品短缺时代,这个变化是形成后十年、二十年我国消费主导发展方式转型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条件。在这方面,有三个基本认识问题需要提出来,以取得各方的共识:

    第一,是不是可以说,公共产品尤其是基本公共服务,不仅涉及到改变消费倾向、提高居民消费率的问题,更涉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问题。

    第二,是不是可以说,公共产品不仅涉及到一个发展水平的问题,更涉及到一个制度安排的问题。

    第三,这个制度安排的实质和基础性作用在哪里?现在看来,事实上是一个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4、低碳经济时代的转型与改革。低碳经济是一个新的发展模式。碳排放正逐步成为国际上的“硬约束”。对我国来说,这不仅是指标承诺上的“硬约束”,更重要的是低碳经济发展体制上的“硬约束”。比如说需要我们在“十二五”中尽快推进资源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环境产权制度改革、碳交易体制机制改革等。



   三、“十二五”发展方式转型与改革的关键性因素何在

1、“十一五”提出的一些比较好的思路在实践中落空的原因究竟何在?应当说,“十一五”规划当中,把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作为一个基本出发点、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这个思路特别好。现在看这些目标尚未实现或者难以实现。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认为,地方政府主导型的增长方式不仅没有实质性转变,而且还有进一步强化的势头。地方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几个主要的特点,比如说:以追求经济总量为目标;以扩大投资规模为主要途径;以土地批租和发展重化工业项目为主要特点;以行政干预和行政推动为主要手段,等等。所以,“十一五”确立的好的目标没有、或者在多方面难以实现,重要的根源在于地方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改变。

    2、我国2003年开始提出要推进政府转型,为什么到了今天还没有实质性进展?这里有一个中央与地方的职责分工、及其财税体制改革的问题,但是更有一个政府转型和政府的自身利益问题日益紧密地捆绑在一起的问题。从最近一个时期的一些事件来看,政府自身利益倾向的形成不是局部的、而是具有某些全局性;不是个别的、而是具有普遍的倾向。这加大了新阶段政府转型的难度。

    3、“十二五”以发展方式的转型和改革为重点,需要确立以政府转型为主线的结构性改革思路。“十二五”发展方式转型与改革重要特点是结构调整和结构性改革。结构性调整和结构性改革有没有突破,或者说制定好的规划能不能够实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把政府转型作为主线,并且在这方面有实质性的战略性的突破。

   

总的观点是: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推进“十二五”发展方式的转型和改革,对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而要实质性地转变发展方式,关键在于推进政府转型。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22:06 |
来看的每人交1金币阅览费,不给的是老鼠........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5-8 08:29 , Processed in 0.060913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