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492|回复: 27

证券投资策略方面的优秀帖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9-29 19:31 |

证券投资策略方面的优秀帖子

来自:MACD论坛(bbs.macd.cn) 作者:知行合一 浏览:4492 回复:27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空仓的智慧

2003年9月26日 

  炒股获利之道,除了要懂得如何战斗(炒作)之外,还要懂得如何休息(空仓)。善于空仓的投资者,既能在机会未出现之前以逸待劳,保存实力,又能在机会出现之后迅速出击,战而胜之。假如你的“主力部队”长年征战,导致疲于奔命,最后必然会吃败仗。特别市场处在长期熊市、系统性风险逐渐释放的环境下,保存实力比赚取利润更为重要。此时,掌握一些空仓的技巧、策略比掌握选股的技巧更为迫切。
  战略性空仓。投资股市,首先要明白目前市场所出的环境以及股价的整体趋势。总体来看,股票正如汽车、彩电等众多商品一样,供应量越来越多,价钱肯定是越来越便宜,我们持股时间越长,可能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越大。在钞票与股票之间,不妨把人民币看成是人民银行发行的“股票”,“人民币股”可能是走势最坚挺的个股了,即使在亚洲金融危机时仍顽强抗跌,近期更有美日等“主力机构”大力做多,升值前景广阔。因此,要使资产增值,必须多数时间持有钞票,少数时间持有股票,也就是做好战略性空仓的准备。什么时间适宜买股呢?在股市持续下跌、大跌之后。从历史经验看,没有大跌、深跌很难找到获利的机会。
  季节性空仓。国内股市,季节性非常明显,一般都是冬天(每年的12月、1月、2月)见低点,6月份之前见高点,且基本都是每年一波行情,错过在冬天“播种”、夏天“收割”的机会,其他时间很难赚到钱。特别是下半年,走势一般比较险恶,13年股市,有10年下半年是下跌的。因此,下半年最佳的策略是暂时空仓以回避风险。有人说,炒股要象农民种田一样,要看季节进行“播种”与“收割”,否则只会劳而无功。
  板块性空仓。在某一个阶段,总会有些个股机会大,有些板块风险大。对风险大的板块应尽量采取回避的态度,不轻易介入。一般来说,每年上半年热门的板块基本都是下半年走势最熊的板块,如2000年的科技股、网络股,上半年大升,下半年大跌;2001年上半年次新股是英雄,下半年成为狗熊;2002年的深圳本地股上半年领涨下半年领跌;今年上半年的汽车股、金融股风光十足,成为市场的“核心资产”,不料相关公司趁机大肆圈钱,吓得投资者落荒而逃。因此,对前期被暴炒的板块需尽量回避。
  波段性空仓。近年来,国内股市波段性行情特征明显,一般上半年都会出现一轮中级上升行情,行情会维持两三个月时间,升幅达30%左右,随后的下跌波段也会维持数个月,甚至长达半年以上。因此,一旦一轮中级行情出现之后,再持有股票的风险就非常大。判断一轮中级行情结束的标志有几点:股指已出现较大升幅,如近30%以上;主流热点退潮;部分个股出现大阳线、跳空缺口等加速上扬的信号,这都是告诉我们该是空仓的时候了。(黄家坚)

[ Last edited by 知行合一 on 2003-9-29 at 19:50 ]
 楼主| 发表于 2003-9-29 19:32 |
投机精髓:站在多数人的对面

  所谓投机,就是在被众人忽视的时机,对被众人忽视的对象进行投资,是少数人赚多数人的钱。因此投机往往带有钻空子的色彩,有愚弄众人的味道。这也决定了投机具有短期性、暴发性的特征。因而在历史上投机通常受到人们的贬损,许多时候成为主流社会打击的对象。事实上投机者一般都具有过人的智慧,能够发现被市场低估的价值和被众人忽视的机会。
  投机的经典含义是要在冷僻处掘宝,垃圾堆里寻黄金。如果按照投机的本义,对被市场所忽视的、有价值投资对象的挖掘,也应算着是投机之作,因为他们选择了被众人所忽视的对象。如在去年下半年,基金对汽车、钢铁、金融等"五朵金花"的挖掘,应该说也是一种投机,原因就在于整个股市处于熊市,其对这部分所谓有价值股票的投机,也是钻了整个市场的空子。而在今年四、五月份以后,当"五朵金花"名头叫响,中小投资者纷纷抢进之时,在这些股票上却出现了减仓,这也应该算是投机的杰作。现在,股市暴跌,机会就要来临,你准备好了没有!宏源证券(2003年9月25日 )
 楼主| 发表于 2003-9-29 19:34 |
震荡行情中的“宁可”与“决不”

  一、宁可不买,决不追涨。震荡行情的基本特性是:行情将在一定区间内上下波动。参与这种行情只宜高抛低吸,不宜追涨杀跌。如果大盘上涨了两三天,投资者认为趋势已经反转了,就贸然追高买入个股,往往将因此被套在波段高点。同样的道理,当股市正常下跌时,投资者也不要过度看空,而是要适量地低买。
  二、宁可错过,决不做错。震荡行情中除极少数强势股以外,绝大部分个股行情的涨升空间都比较有限。如果投资者发现行情已经启动,最佳的介入时机已经错过以后,就不要急于参与这轮波段行情。震荡行情中适当地放弃一些不适宜参与的炒作机会,反而容易把握住更好的市场机遇。
  三、宁可少赚,决不贪心。当投资者在参与震荡行情中有所赢利时,不要过于贪心,而是要注意及时地获利了结。震荡行情中的每一轮波段行情的持续时间都不长,获利空间也不大。如果因为贪心而犹豫不决的话,必将会错失卖出时机,使赢利化为乌有,甚至反而招致亏损。
  四、宁可少亏,决不大亏。投资者在参与震荡行情中出现一定的失误,或者市场趋势发生根本变化。例如,股市重新转入下跌趋势中,这时,投资者不论自己持有的个股是否出现亏损,都必须及时止损,防止亏损的进一步扩大。
  五、宁可休息,决不追逐微利。震荡行情可以区分为宽幅震荡和窄幅震荡,还可以分为热点明确突出的震荡行情和热点不明确的震荡行情。投资者参与震荡行情时,要注意选择宽幅震荡行情和其中的热点板块,对于窄幅震荡行情或大多数不活跃的板块个股不要轻易参与。否则,过于狭小的股价波动幅度,将会减少投资者的赢利空间,并且增加炒作难度。
●尹宏 2003年9月25日 
 楼主| 发表于 2003-9-29 19:37 |
震荡筑底阶段换股的四大法则

  一、换股一定要准确研判市场整体趋势发展方向,以及热点的轮换和分化现象,不要漫无目标的随意追涨杀跌,而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认清趋势并确认股指运行于上涨趋势中,而打算换入的股票价格离底部区域不远时,才适宜使用换股策略。在大盘处于下跌通道中,如果手中持有套牢的股,应该采取坐等和斩仓方式,切不可急于换股,只有等到股指确认企稳,才能考虑换股。
  二、换股需要准确的选股,因此要密切关注并选择主流热点板块个股。换股时需要注意留强换弱,投资者要根据行情的市场特点和个股的表现情况,卖出手中持有的非主流热点的个股,买入目前属于主流热点板块的强势个股;卖出手中持有的弱势股,把握时机,逢低买入前期明显有增量资金介入,近期能在大盘强势整理期间保持缩量抗跌的强势股,才能取得跑赢大势的收益。
  三、换股要注意个股的成交量,当个股成交量过度放大,入驻其中的主力获利丰厚时,个股往往容易见顶回落,这时往往不适宜换股。当个股成交量过小时,有的甚至一天成交仅数十或数百手时,一些资金较大的投资者不能急于换股,因为市场中根本没有足够的买盘或卖盘接手。
  四、换股不宜过于频繁。即使投资者对大盘后市发展方向有肯定的把握,也绝不能频繁换股;最有效的换股是一次成功的。多次换股是非常错误的操作行为,说明投资者存在选股思路紊乱,实施操作轻率等问题,这是很容易失误的。而且,多次换股还会增加交易税费,抬高持仓成本,减少未来的获利空间。
●尹宏  2003年9月24日 
发表于 2003-9-30 20:54 |
受益了
发表于 2003-10-1 16:20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3-10-6 13:30 |
经典好文
发表于 2003-11-1 06:03 |

ok

发表于 2003-12-11 18:10 |
good,Thanks
发表于 2003-12-16 09:07 |
好难!
发表于 2006-9-3 18:33 |

投资策略与验证

什么是投资策略?
  我们都同意在做任何重要的事情时,都应该要有计划、有原则且有方法。而且对于一般人来说投资应该都是件大事,毕竟赚钱不易,按理来说投资人应该会有谨慎的规划,谋定而后动才是。但若实际在投资市场上进行观察,我们会发现投资人的行为往往不是这么回事!一般散户投资人的操作模式往往只是做跟进跟出的动作而已!投资人普遍只能无助的跟着外资、法人、大户、投顾或甚至是股友社所报的明牌起舞!这种行为与其说是在投资,不如说是在盲目砸钱、飞蛾扑火。

  对于投资人,在进行投资时这一系列的计划、原则和方法就是所谓的『投资策略』。换句话说,投资时的『投资策略』就是要决定买卖什么、何时买卖及买卖多少的原则。而在台湾,买卖股票一直是一般投资人主要的投资工具之一,因此本文将仅探讨股票投资策略的基本概念。

股票市场交易的模式

  股票市场的买卖交易可以被简单的看成是市场买、卖双方对于公司未来价值的预期评价不同所产生的交易行为。买方(多方)认为公司价值被低估或未来仍有增值潜力,因此认为现在是低点,可以买入。而卖方(空方)则认为价格已被合理反应或已经高估,现在已是高点,未来可能下跌应该赶快脱手!所以在某特定价位上因为有人想卖也有人想买所以交易就被顺利促成了。

  但如果在某个价位上有人想买,但没人想在这个价位卖,就无法完成交易。此时如果买方的购买意愿真的很强,就只好出更高的价格买入,如此股价即会上扬。反之若卖方力道大过于买方,就形成了供过于求,则促使股价下跌。由此也可以看出,如果买卖双方对于『未来股价』的看法一致,则市场上的买卖就会自然萎缩!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大家都觉得A公司目前的股价被低估,未来会大涨,那么很自然的大家都想逢低买进,而没有人愿意逢低卖出了。此时只有人想买,没有人想卖,交易自然无法形成!反之如果只有人想卖,没有人想买时,也不会有交易!股票上市初期股价狂飙的蜜月期,或股价狂泄而下的轧空秀都是典型的市场看法一致而形成有价无量的例子。在价格波动一段时间后,供需渐渐恢复正常,市场又会重新出现对未来的多空看法分歧,于是买、卖意愿变得比较均衡,则交易机制便又慢慢恢复正常运作。

  因此有一位投资专家说「不管在那个价位买到或卖掉股票都不必太高兴,因为市场上永远有另一个人对于未来股价走势的看法跟你正好相反!」。不过事实上,公司未来价值(或者说是合理股价)并不容易被正确的估计,否则股价就会停在该价格上一动不动了!而且很有可能公司价值根本就是在不断快速改变着的,因此多、空双方的看法很容易就变得很分歧,而股价也反应着这样的分歧而高高低低的波动。

  既然股价的波动来自于公司未来价值的改变,或投资人对其发展潜力的评价改变,因此能预先掌握此一变动趋势就能事先猜测股价可能的变动方向。于是就衍生出从公司体质判断公司价值变化的『基本分析』,或是直接以数理方法从股票价量变动趋势来推测股票价格曲线未来走势的『技术分析』,等等不同的研究方法。但对于一般投资人来说,这些分析方法都太难了,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再加上市场上缺乏一套可以容易上手的辅助分析工具,因此随着他人的舞步起舞就变成了最多投资人采取的投资方式了。

您的投资策略是什么?

  最近有一系列很成功的保险营销广告,以一句『您买保险了吗?』来唤醒大众对保险需求的省思。同样的我们不禁也想提醒投资人『您有自己的投资策略了吗?』

  一位投资大师对新手说:「我可以用两分钟告诉你我的投资秘诀,不过是低买高卖而已;但我用二十年恐怕也无法教会你什么是低点及高点」。

  我们都明白投资的利益来自于买卖间的价差,这是最浅显不过的商业运作原理。因此懂得应该要「低买高卖」的道理确实不难,难的是判断何时是低点、何时是高点。而且即便是投资大师,也未必真能有一套能准确找出未来股价高、低点的方法!

  每个投资人都想稳赚不赔,因此都希望能比别人早一步嗅出股价的未来趋势,而基本分析或技术分析又有一定的专业门坎。因此散户型投资人就只能依赖于消息面的打探。因此投资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多空噪声,再加上信息取得的不对称,一般投资人多半相信法人或外资等大户可能会有较好的关系、较早、较可靠的消息,因此多依靠听「明牌」买进、而听「谣言」卖出股票。如此一来不但无法「低买高卖」,还常常「追高杀低」,成为接最后一棒的牺牲品。

  因为每个人投资的目的都是想追求获利,而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大家如果对未来股价看法一致就会使买卖交易萎缩掉,那么不难想象掌握可靠消息的人是不会想让别人知道这个讯息的!这样才能悄悄买进或悄悄卖出!如此不难推知投资人可轻易取得的消息不是可靠度不足,就是为时已晚,更有甚者可能是刻意散播的反向不实讯息,来达成其顺利操作的目的!
因此,我们可以确定别人不可能把好的投资策略告诉你!因为好的投资策略只有静悄悄的默默使用才能管用!公诸于世后就会因市场机制而自动失效!因此投资获利的最重要的关键是投资人必需学会如何发展出自己的投资策略!

  然而,如果要使投资人能方便的发展出自己的投资策略,必需有赖于信息厂商开发出易学易用的投资策略发展工具,这样的工具若再搭配上长期累积的完整财经数据库,就可以进一步结合为投资策略验证平台。有了这样的投资策略验证平台后,可以让投资人在拟定了自己的投资策略后,先利用财经数据库中的历史股价数据来测试各种投资策略。先在过去的期间中作「纸上交易」,进一步了解各投资策略的投资绩效。等找到满意的投资策略后,再真的以此策略进场操作投资,如此不但可以提高投资报酬,也可以降低投资损失。

  由于每个投资人都会有自己的投资偏好和不同的财务状况,有的追求获利不计风险,有的强调低风险而只要求稳定的报酬率,因此所需采取的策略也势必不同。如果能藉由可靠的回测验证工具,就可以顺利找到专属于自己投资风格的投资策略。

  而教科书、坊间股票买卖投资书籍、分析师或股友社所说的投资策略到底管不管用?是不是只是在看图说故事而不堪长期使用?这些疑问只要有适当的验证工具就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来验证一下了!投资人不该只是一个口令一个动作的随波逐流,任人摆布!投资人至少应该在真的投钱进股市前,先测试一下如果真的拿这些策略去投资会发生多少获利或多少损失。有了一定的信心和把握后,再进入股票市场进行操作。

投资的3W

  如图一所示,其实一个完整的投资策略包括「选股」、「择时」及「资金配置」等三个子策略,而且三者缺一不可!「选股」是决定该买什么股票(what),「择时」是决定何时买卖(when),「资金配置」则决定要买多少(how many)。有了这三个子策略的规划,就可以依照这套完整的策略来进行操作投资了。

图一、投资策略架构图

  由图一可以看出,『选股策略』可以选出适合投资的股票,而择时的『交易策略』是找出进出场的买卖交易点。而『资金策略』则在决定该保留多少现金、各个股票各该投入多少资金等。当然这是一个比较简化的模型,实际上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要考虑的问题还要更复杂的多了!

  而前面谈到的「低买高卖」策略其实是只考虑『择时』问题的『交易策略』而已,也就是只决定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如此一来当然可以大大简化了投资人在投资时所需做的决策。因此『交易策略』是一般投资人应当最先学会的策略。
完整的『选股』、『择时』和『资金配置』三者间该如何搭配使用呢?

  一般的建议是先利用基本面数据选股、再以技术面资料择时,最后再根据信心度作资金配置。也就是不同时面对三者间复杂的互动问题,而将其前后串接,做比较单纯的组合策略来使用。

  因此如果能有系统化、信息化的工具,能提供以财务指标进行『选股策略』的设计,并提供以各种技术指标、使用者自订技术指标和股票价量原始值来设计『择时策略/交易策略』,再佐以资金配置规则所拟定的『资金策略』,最后结合上财经数据库来提供策略验证功能,即可形成完整的投资策略验证平台。让使用者可以在良好信息化工具的辅助下,轻松验证过去盲目听从的策略到底可不可靠?自己累积多年的看盘、操盘心得到底会不会赚钱?再进而藉由工具的辅助,进而发展出自己满意的投资策略!

为何要使用系统化的投资策略?

  简单的说,所谓的『系统化的投资策略』就是一套「可以讲清楚、说明白的投资步骤、顺序和方法」。也就是一套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和评估的投资策略。

  由于投资的目的是为了稳定且长期的获利,如果一个策略只能在极特殊的状况下使用,或者中间还需有分析师个人经验在内的特殊技巧,那么由于缺乏那些不为人知的技巧,往往使投资人即使顺利的在低点买入,却没有顺利在高点卖出,而是被套在反转后的下一个更低点。因此非系统化的投资策略事实上是不可依靠的!

  如果使用了可靠的系统化投资策略,其主要好处是这个策略它可以被量化及验证,而且其效果将具有一致性、稳定性及客观性。如此的策略才可以维持可靠而稳定的投资绩效。也才是可以倚靠的策略。
由于策略如果可以量化就可以被验证,因此可以先利用工具来测试投资策略,等找到好的策略后再真的投入资金进场交易。如此至少在消极面上能够降低风险,进而在积极面上达到提高报酬之目的。

  另一方面,由于系统化策略的一致性及客观性,可以顺利克服人性中不利投资的三个因素:『贪』、『怕』、『盲』。
『贪』会让人忽略风险,过度积极冒进;『怕』会让人错失机会,不能在适当时机建立部位;『盲』会让人无所是从,不知进退,而随波逐流。

  过去20年台湾加权指数的平均复利年报酬率约为10%,这表示用「射飞镖」的选股方式,长期而言,每年即可获利10%。如果「射飞镖」就有10%的年获利,利用好的计算机化投资工具可能达到的获利应该可以更高,除非您认为计算机比不上飞镖。
当然,这并不表示获得高报酬是件容易的事,但好的投资分析工具可以让您有信心、有纪律地执行自己的投资策略。

何谓『回测』?

  前面提到「系统化投资策略」的主要好处就是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验证和评估,而这里的科学化验证方法具体的来说就是『回测』。当制定好一套投资策略后,我们要如何知道这样的策略到底好不好呢?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到市场上去实际执行一次!看看一段时间下来,这样的投资策略可以带来多少报酬,或会造成多少损失。但这样一来如果策略会造成亏损不是也赔跟着进去了吗?

  因此,在评估策略是否可执行时,必需先进行虚拟交易,也就是不真的投入资金,而只看投资策略在执行一段期间所可能造成的损益而已!等到确实可行再实际进场交易!但是这样一来如果您每设计好一个投资策略或调整一个参数,就得等上三五个月才知道效果好不好,那等您发展出一套可用的策略时,您可能心力交悴了!

  因此比较好的验证方式是借助信息科技的辅助,利用长期累积的股票市场交易信息,每当投资人设计好一个投资策略时,就让时光倒流到某一个过去的期间!然后在那个期间中执行此一套投资策略,就可以在几分钟内就知道投资的绩效,既快速又可靠,更不会浪费您宝贵的资金!而且藉由在那段期间的交易明细,您也可以比较容易看出该如何修正您的策略。由于可以立刻看出策略调整的绩效变化,很容易就能令您灵感泉涌,发展出令您满意的投资策略了!

  所以『回测』就是带着您穿越时空,让时光倒流,回到您指定的过去一段特定的期间,实际去执行您的投资策略,再评估看看此一策略是否具有稳定、可靠的报酬且是否长期可用的策略验证工具。更可以评估看看您的投资策略在不同的期间,在多头市场和空头市场下,是否会有不同的表现?是否您的策略可以套用在不同的股票中?因此『回测』工具可以让你在时间轴上来去穿梭,更可以让您在不同的股票间水平验证。让您找到您专属且经过市场验证确实可行的优秀投资策略。

策略及纪律带来持续稳定的投资报酬

  在各种媒体所介绍的成功投资者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每个成功的投资者都各有自己的投资策略,并且严格地执行它」。Newsweek在1991年12月报导了一位68岁的退休教师的投资经验,他4年的平均年报酬高达37%,策略及纪律是他投资的秘诀。所谓的纪律就是确实的执行其投资策略,不再画蛇添足的自作聪明!具体的说就是藉由确实执行既定的投资策略,不贪、不怕、不盲!

  虽然股票买卖投资很容易就可以进行,但并不是每个投资人都能在投资上获得高报酬,只要您观察身边的亲戚朋友,长期投资下来也许多半是赚少赔多!

  但如果您再进一步仔细观察,这些人是否有策略,如果有策略,是否有纪律地严格执行其策略?还是他们就是先前提到跟进跟出的盲目一族?

  通常我们所见到的输家是既无策略也无纪律,他们通常靠「明牌」买进、听「谣言」卖出,于是常常「追高杀低」。也许具有成功投资专家的特质不是那么容易,但是至少可以先跨出第一步,洗去骨子里的输家特质,离开随波逐流的牺牲品一族!

  如前面所提的,如果大盘的年报酬率为10%,也就是你长期持有只要随便买就有10%的年报酬。那么若能利用充分的信息、功能强的分析工具及严格确实的执行纪律,那么我们实在应该可以期望获得更高的报酬。

  无疑地,利用分析工具发展自己的策略需要您投入一些时间及精力,但花几个周末学会使用工具及发展出有效的策略后,以后只需每天花15分钟追踪您持股的买卖点讯号,并且确实的去执行。如果这样做就能让您的报酬率达到20%或更高,是否值得呢?还是您仍坚持要把大把的资金当成学费给亏损掉?

  或许下面的数据能让您更容易判断长期稳定报酬的威力:

如果现在投资100万,以10%年复利计算,20年后的本利和为673万;
若以20%计算则为3,834万,约是10%的6倍;
若是以30%计算更高达1亿9,005万,约是20%的5倍。
  换句话说,如果您能比大盘的10%获利率再提升10%就可以获取多6倍的报酬,如果能更进一步提升20%到达30%,则本利和将能增加30倍!

  或许要骤然增加10%年报酬会让新手觉得有些遥不可及,但利用好的分析工具增加3%年报酬应该是合理的预期,从表一中可以看出,即使只能增加3%的报酬率,20年复利后的结果仍相当可观。

表一、年报酬率增加3%对投资本利和的影响

10% 13% 20% 23% 30% 33%
1 1.10 1.13 1.20 1.23 1.30 1.33
5 1.61 1.84 2.49 2.82 3.71 4.16
10 2.59 3.39 6.19 7.93 13.79 17.32
15 4.18 6.25 15.41 22.31 51.19 72.07
20 6.73 11.52 38.34 62.82 190.05 299.94

  因此如果能借助信息化投资策略分析验证工具的辅助,再搭配完整的财经数据库,绝对有机会让您的报酬率增加3%或更高!理想策略必需靠自己来挖掘。如果现在您只有20岁,您将有机会在40岁财务自主;如果您已40岁,您可能在退休时累积了上千万的退休金;如果你即将或已经退休,别忘了那位年报酬37%的68岁退休教师。事时上投资理财永不嫌晚!重要的是您是否拥有您自己的投资策略?您是否有纪律的严格执行您的策略?更重要的是,您是否定期检视您的策略是否仍持续有效?在信息化科技蓬勃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必需善用信息的力量,改善您的投资方法!

交易策略的基本架构

  在谈完投资策略的基本概念,以及系统化投资策略的优点后,本文将针对择时的『交易策略』进一步探讨其基本架构。
首先,一笔完整的交易应该包含了何时进入市场以及何时离开市场,因此一个交易策略至少应包含『进场规则』及『出场规则』;而为了保护获利或降低损失,也就是有效降低风险,则最好能再加上『停损、停利规则』。

因此如果多、空都考虑操作的话,一个完整的交易策略应该包含:
『作多进场规则』、『作多出场规则』和『作多停损停利规则』以及『作空进场规则』、『作空出场规则』和『作空停损停利规则』等六组规则。

  至于何时该看何组规则呢?这就和投资人目前的持股状态有关了!如图二所示,说明了投资人持股状态与策略规则触发之间的关系。

  首先,当投资人处于「空手」状态时,应先观看进场相关的规则,也就是留意『作多进场规则』或是『作空进场规则』是否被触发。若『作多进场规则』触发,则以多单进场,投资人此时的状态也就变成了「持有多单」的状态。

  反之,在「空手」状态时,若『作空进场规则』被触发,则以空单进场,投资人的状态也就由「空手」转变为「持有空单」的状态了。

图二、规则触发与投资人持股状态之关系

  当状态为「持有多单」时,此时由于投资人手上已有多单,因此应该留意是否有出场相关的规则被触发。换句话说,此时应留意『作多出场规则』和『作多停损停利规则』是否被触发,两者任一被触发时,则结束投资人手上的多单。于是投资人的状态就由「持有多单」重新回复到「空手」的状态了。

  同理,如果状态为「持有空单」时,则由于投资人手上已有空单,因此应该留意是否有出场相关的规则被触发。换句话说,此时应留意『作空出场规则』和『作空停损停利规则』是否被触发,如果两者有任一规则被触发时,则结束投资人手上的空单。于是投资人的状态就由原先的「持有空单」再度回复到「空手」的状态了。
当回复到「空手」状态时,就又恢复到先前留意进场相关规则是否被触发的状况,如此反复进行交易,状态也不断在「空手」、「持有多单」或「持有空单」间转换不息。

  至于每组『规则』则是进一步由多个『条件』所构成,因此必需再深入规范出多少条件同时成立下规则会被触发。如此规则的定义才算完备。

以下是一些常见于股票投资书籍的简单的「作多进场条件」:

5日移动平均向上突破20日移动平均。
6日RSI小于20。
今日收盘价高于昨日收盘价加昨日最高价最低价差之50%。
今日收盘价高于最近4日之收盘价。
  至于更复杂的条件则可以由类似的简单条件加以组合而成,或者进一步透过基本的原始价量数值或技术指标,再经过其它算术运算与比较判断也可以构成进阶的条件。也就是自己创造出自己专属的技术指针套用到规则条件中。

  而「作多出场条件」也以类似的架构呈现,通常和「作多进场条件」相对应,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作多出场条件:「6日移动平均向下突破10日移动平均」。同样的出场条件也可以透过和作多进场条件类似的方式发展出更复杂的进阶条件来。而且『作多出场规则』同样可以由多条「出场条件」所构成。再由投资人决定多少出场条件同时成立时要触发『作多出场规则』。

  至于用来降低风险的『作多停损停利规则』,则是具有比『作多出场规则』简单的架构。一个简单的作多停利停损条件是:「今日收盘价跌破买入后最高价之90%」,此条件的实际意义就是自买入后,不管上涨多少,若股价开始反转且累计下跌达10%时即出场避险。例如买入后累计上涨了40%,当发生反转下跌10%时即先停利,以避免后市可能继续看跌,把手上的获利也赔掉。而另一方面若买入后股票即不断下跌,当总跌幅达到预先设定的10%时,即应壮士断腕,停损出场等待下一个更好的获利时机。

  大部份投资人都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卖,而平白损失获利机会,因此出场与停损停利概念对一般投资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必需即早建立此一观念,才不会落入『贪』这个因小失大的陷阱中。

好策略真的存在吗?

  学术界普遍认为财务市场是无法预测的,因而提出了「效率市场假说」。也就是在效率市场中,信息是完全公开的,因此不存在因信息不完全流通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也就是不存在掌握内线消息所形成之超额报酬空间。所以在一个效率市场中,价格已经完全反应了所有信息,自然无法用已有信息预测未来价格。也就是所有的投资人因为都能充份掌握决策所需的信息,可以对股价做出相同的评价,因此没有高估或低估产生。然而完全效率的市场事实上是无法长久存在的,因为在完全效率的市场中,由于大家对价值的判断如果一致,则市场交易自然不活络,所以收集信息的回馈将是0,在这种情况下缺乏令人进场交易的诱因,投资市场终将消失。而且在台湾这种有涨跌幅限制的市场中,重大利多或利空消息事实上无法很快的一次就反应完,因此仍可能存在更多的操作空间。

  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为在一个相对有效率的市场中,唯一可以稳定获利的方式是利用充分的信息及优良的科技发展竞争优势。在投资市场中,您的竞争优势就是您的投资策略,以及严格执行此投资策略的决心和毅力。

  就像在科技领域的创新发明可以获得专利的奖励一样,在财务策略上的创新发明所获得的报酬就是财务市场对其努力的合理奖励。不同的是,财务创新发明仍无法申请专利,因此它的保障获利期远比科技创新发明短。因为只要大家都知道这样的策略,都采取相同的决策,则市场交易就会停摆,结果是大家都无法享受到优良策略所带来的高报酬。

  此一事实对投资者的意义是:『好的策略公开后若有足够多的人开始采用,则此策略终将失效』。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也没有不劳而获的好策略,策略必需要靠自己找,不要期望别人平白送你好策略。

  反过来看,当您找到好的策略时,也必需要适度保护您的策略,否则过多人采用后,您的策略也将逐渐失效。由此读者不难想象,那些在传播媒体上大肆宣扬其买卖交易策略者是何居心了!

  另一方面,投资也没有唯一的最佳策略,因为每个人的财务状况不同、投资偏好不同、专业领域不同,最重要的是风险承受力不同。再加上投资标的众多,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发展出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

  而且事实上也不需要非找到绝对的最佳策略才能开始投资,只要有让自己满意而且稳定的策略即可,别忘了表一中的长期稳定获利所带来的惊人复利报酬率。稳定的报酬要比上下剧烈震动的报酬令人安心、愉快的多!而有了理想的策略和买卖交易点的提示,您就可以回归正常的生活,只要每天花几分钟依交易提示进出场即可,不必再盯着实时盘、揪着心脏忐忑不安了。

  再次强调,因为每个人对报酬及风险的相对趋避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必需依据自己的投资性格,为自己设计合适的个人化投资策略。而且没有人会把好的投资策略告诉你!因此您需要的是协助您发展出独特投资策略的工具,而不是不知葫芦里卖得什么药的『明牌』!

如何找到好的交易策略?

  除了试着更换进场、出场、停损停利规则中个别条件及参数外,以下是我们的建议:

先不考虑交易成本,以观察策略的基本获利能力。
试几个不同回测期间,以确定策略的稳定性。
如果结果不理想,换股再测试,直到结果让人满意。
考虑交易成本,如果扣除交易成本后结果变差了,可能是交易频率太高了!可以尝试同样策略于周或月数据,减少交易次数以获取较高的报酬。
将满意的策略及股票存盘并列入交易提示清单,追踪此策略之绩效并定期验证微调、更换策略或套用到不同的股票。
如何分散风险?

  有一个铁的事实就是「投资虽是为了获利,但却必要承担风险」。而且往往预期的获利越高,所要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因此从某个角度来看,风险的存在提供了高报酬的机会,否则就没有人愿意承担风险了。有些投资专家因此说「投资报酬是用风险写成的函数」,这正说明了投资与风险间的连动关系。

  投资人要有「高报酬必然伴随高风险」的基本认知,但是高风险并不必然保证能有高报酬!很多人往往因为「投资报酬是用风险写成的函数」这句话,而过份勇敢的面对高风险!这样的投资方式实在是太危险了!因此要特别提醒您在追求投资报酬时,仍需有风险意识。适当的风险、合理的报酬才是您可以期待的长期投资策略。

  一般而言,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及『非系统性风险』两个部份。其中『系统性风险』是由影响所有证券的因子(如政经情势、天灾)所造成,也就是影响的范围是全面性,简单的说就是会令股市全面下跌或全面上涨的因素。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是绝大多数的股票因此也就不容易规避。而『非系统性风险』则是由影响个别证券的因子所造成,因此可以藉由分散投资标的来规避。

  而除了证券有风险,同理策略也同样会有风险,因此建议同时采用数个策略以分散策略的风险。此外,也建议同时采用不同交易频率的策略以分散变现性的风险。

结论

  要保障投资的获利,必需有良好的投资策略,并且确实的去严格执行策略。而且由于交易市场的特性使然,拥有好策略的人是不会将策略分享给他人的!必需自己去发展专属自己投资风格的投资策略才行!

  有了投资策略后,必需藉助『回测』工具,先验证评估策略在过去期间的投资绩效,并且评估在不同期间、不同股票上是否仍然适用?而且只要是投资就会有风险,那怕是已经千锤百炼的策略,都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因此进行投资必需量力而为!先衡量风险再期待报酬!

签到天数: 4 天

发表于 2006-9-3 19:05 |
看贴回帖
发表于 2006-9-3 19:07 |
--> 经典好文
发表于 2006-9-3 20:07 |
感谢
发表于 2006-9-3 20:42 |
静下来在macd总可以找到好帖子···········吼吼
发表于 2006-9-4 06:52 |
如此
投资策略约等于交易策略
发表于 2006-9-4 12:06 |
--> 謝謝分享
发表于 2006-9-4 18:39 |
顶之
发表于 2006-9-5 13:14 |
收藏,慢慢品味
发表于 2006-9-5 13:55 |
行为金融理论与证券投资策略研究

王家琪/林日其

【摘 要 题】金融市场

【正 文】

现代金融理论由于忽略了对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模式的研究,造成了理论与实证的背离。行为金融理论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社会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证券市场的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框架,建立了行为投资决策模型。在对证券市场的大量统计研究基础之上,行为金融理论家们已获得了关于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大量实证研究结论,从而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证券投资策略。因此综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用行为金融理论深入探讨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策略,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作一些初步研究已显得非常必要。

一、行为金融理论与投资决策模型

大量的事实证明,投资者的行为方式及其深层次的心理特征对投资活动的结果具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在研究复杂的金融市场时,我们必须考虑人类自身行为所具有的复杂多变性特点。在借鉴行为科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投资活动当事人的心理因素为基础的行为金融理论体系。对应于现代投资理论的假设,行为金融理论给出自己的理论假设:(1)人是有限理性的;(2)非完全市场的存在;(3)投资者的投资具有群体行为特征。行为金融理论基础主要有:(1)期望理论(prospect theory 1979);(2)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3)行为金融资产组合理论(behavioral portfolio theory 1999)。在此基础之上构造的行为金融投资决策模型有:(1)bsv模型与dhs模型;(2)统一理论模型(unified theory model);(3)羊群效应模型。

二、行为金融对投资者行为的实证研究结论

1.过度自信。人的心理中往往有过分高估自己能力和知识的倾向,表现为投资决策中过分相信自身的判断和决策,而忽视了客观情况变化造成决策失误的可能性。由上交所组织完成的《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研究》指出,我国股市6500万投资者中无业者占较大比例,有理由相信这些无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人,由于无事可做,也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就想到股市赚钱,由此可见我国投资者过度自信之严重程度。

2.抛锚性错误。人们在对某件商品的价值进行判断时,通常需要一定的信息锚作为判断的参照标准。同样,投资者对于证券价格的变动预测也需要一定信息作为参照的锚。抛锚性往往导致投资者对新的、正面的信息反应不足。我国投资者往往是利用类似行业、板块、股本大小、经营业绩等的股票价格来衡量其投资股票的价格的。但是锚并不能长时间一直保持准确性和有效性,即锚会使投资者判断出错。

3.羊群行为。股市中的“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由于受其他投资者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其关键是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并对他的决策结果造成影响。我国股市中存在的大量“跟风”、“跟庄”、投资基金的投资组合类同等都是典型的“羊群行为”。孙培源(2002)通过构造股票收益率的横截面绝对偏离和市场收益率的非线性检验,实证了中国股市羊群效应的存在。

4.噪声交易。非理性投资者把与价值无关的信息认为是与价值有关,或者某些投资者人为地制造虚假信息,而其他投资者无法识别其真伪,这两种信息被认为是噪声,相应产生的交易称为噪声交易。我国股市近400%的年换手率中至少300%可以归因于噪声交易。施东晖(2001)实证研究表明,由于技术分析方法在上海股票市场被广泛使用,当某此技术信号显示“上升”或“下跌”趋势时,将引发大量的买卖行为,从而强化现有的股价趋势。

5.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过度反应是由debondt和thaler(1985)最早发现的,他们发现投资者对于近期的好消息不是做出正确的贝叶斯反应,而是过度反应致使股票价格超过其内在价值。我国王永宏(2001)运用dt的方法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现象证实了中国股市存在着明显的过度反应现象。反应不足是指投资者对自身的判断过度自信,或是一味依赖过去的历史经验作为判断的参照标准(犯抛锚性错误),对市场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变化反应迟钝,丧失了获利的良好时机。我国股市中存在的“轮涨效应”就是一种“反应不足”。

6.处置效应。“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长时期持有套牢的股票而过早抛出赢利的股票的现象。这意味着当投资者处于盈利状态时是风险回避者,而处于亏损状态时是风险偏好者。赵学军(2001)等人的研究结论是:与国外相比,我国投资者更加倾向于卖出盈利股票,继续持有亏损股票。我国股市的处置效应在年末相对增强,个人投资者的处置效应强于机构投资者。

7.动量效应。在一定持有期内,平均而言,如果某只股票或某些股票组合在前一段时期内涨幅较好,那么,下一段时期内,该股票或股票组合仍将有良好表现。通过对我国股市历年大盘及个股的统计分析,我们认为无论是在大盘还是在个股上,我国股市都存在动量效应。大盘的动量效应以日为时间单位比较明显,而一些典型个股无论是以日、周还是以月为时间单位都非常显著。

8.过度恐惧与政策依赖性心理。当股市虚假消息满天飞、股市暴跌时,投资者不计成本的大量抛出股票,表现出十足的恐惧。在股市暴跌时,我国投资者往往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政府的救市政策上,这种对政策的依赖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9.遗憾。遗憾理论认为投资者为了回避曾经做出的错误决策的遗憾和报告损失带来的尴尬,可能避免卖掉价格已下跌的股票。还有,即使决策结果相同,如果某种决策方式能减少投资者的后悔心理,对投资者而言,这种决策方式就优于其它决策方式。因此,投资者有从众心理,倾向于购买本周热门或受大家追涨的股票,因为当考虑到大量投资者也在同一投资上遭受损失时,投资者可能降低其情绪反应或感觉。

10.暴富心理与赌博心理。中小投资者短线频繁操作,其目的是为了快速致富。面值1元的股票炒到100多元还有人敢去追涨;公司亏损了几亿元,已经资不抵债还有人敢去接盘;st现象是指那些被冠以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其股价在特别处理消息公布后不跌反升的现象。明知上市公司巨额弄虚作假还有人敢去炒底,这些都充分暴露了我国投资者实足的赌性。

11.轮涨轮跃效应(补涨补跌效应)。在一次行情中,如果某些股票没有上涨(下跌),那么它们就具有补涨(补跌)的潜力。没涨的要无条件补涨,没跌要五条件补跌。长期以来我国股市个股轮番炒作就是一例。

12.小盘股、新股效应。我国股市对小盘股、新股独有情忠,逢小必炒、逢新必炒已是我国股市的惯例。我们统计分析发现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小盘股、新股的收益率显著高于大盘股和老股。但自2001年6月中国股市长期下跌及证券投资基金大量发行以来,这一状况有所改变。

  三、行为金融理论指导下的证券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意义在于确立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在投资决策行为以及市场定价中的作用和地位,否定了传统金融理论关于理性投资者的简单假设,更加符合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行为金融学的实践指导意义在于投资者可以采取针对非理性市场行为的投资策略来实现投资赢利目标。在美国证券市场上,目前有数家资产管理公司在实践着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其中有的基于行为金融的共同基金取得了复合年收益率25%的良好投资业绩。考察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行为特点,我们总结出我国金融市场的投资策略:

1.针对过度反应的反向投资策略。反向投资策略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行为金融理论认为,由于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决策中,往往过分注重上市公司的近期表现,从而导致对公司近期业绩情况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绩差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最终为反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机会。

2.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意义上的动量交易策略的提出,源于对股市中股票价格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

3.成本平均策略。指投资者在将现金投资为股票时,通常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地进行,以备不测时摊低成本,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的策略。

4.时间分散化策略。指根据投资股票的风险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降低的信念,建议投资者在年轻时将其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重投资于股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将此比例逐步减少的投资策略。

5.小公司效应策略。小公司效应是指小盘股比大盘股的收益率高。banz(1981)发现股票市值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而减少的趋势。siegl(1998)研究发现,平均而言小盘股比大盘股的年收益率高出4.7%,而且小公司效应大部分集中在1月份。根据小公司效应而采用的投资策略称为小公司效应策略。

6.组合投资策略。行为金融学认为,证券市场并不是有效的(一般指半强式有效,semlstrong efficient)。这就意味着传统的证券组合投资理论中,“在有效市场中,投资者不可能获得与其所承担风险不对称的额外收益”的提法在实践中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通过选择合适的组合投资策略,投资者将可能获得额外收益。

7.针对羊群行为的相反策略。由于市场中广泛存在的羊群行为,证券价格的过度反应将是不可避免的,以致出现“涨过了头”或者“跌过了头”。投资者可以利用可以预期的股市价格反转,采取相反投资策略(contrarian strategy)来进行套利交易。中国的股票市场素有“政策市”之称。考察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走势,我们会发现在重要的顶部或底部区域,在消息面上总是伴随着一些重要的股市政策的出台。不同的投资者对政策的反应是不一的。针对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反应模式,投资基金可以制定相应的行为投资策略——相反投资策略,进行积极的波段操作。

8.购买并持有策略。个人和机构投资于股票应执行几种能帮助控制认识错误和心理障碍的安全措施。控制这些心理障碍的关键方法是所有类型的投资者都要实施一种严格的交易策略——“购买并持有”策略。投资者在为组合购进一只股票时,应详细地记录购买理由,而且要制订一定的标准以利于进行投资决策。长期采取“购买并持有”策略,通常业绩将超过高周转率的短期交易策略。

9.利用行为偏差。心理学和决策科学提出,在某种情形下,投资者并不是尽力使财富最大化,并且在某些情形下投资者还会在智力方面犯系统性判断错误,这些行为偏差将导致证券定价的错误,合理利用这些偏差将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行为型投资人则尽力寻找由于行为因素而被市场错误定价的证券从而获取超额利润。可见,对人类行为偏差的正确把握是获取市场超额利润的来源之一。

10.st投资策略。上市公司被宣布为特别处理,意味着公司陷入严重困境。但同时,st公司也成为潜在的并购目标。考虑到壳资源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稀缺性,st公司的价值无疑是巨大的。作为一种投资策略,st公司是可以被纳入证券投资组合之中的。

总之,行为金融理论寻求并确定投资者可能对新信息产生反应过度或反应迟钝而导致证券定价错误的市场情形。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的目标就是在大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前,投资那些定价错误的股票,并在股票价格正确定位之后抛出获利。

  四、应用行为金融理论指导证券投资要注意的问题

行为金融学的科学性在于它始于公理并寻求建立在公理上的理论能解释金融市场的行为。它试图理解和预测心理决策过程的系统的金融市场意义。如上所说,中国股票市场中存在着普遍的运用传统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金融现象,而用行为金融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之,并由此导致了许多有价值的行为投资策略,但在具体运用这些投资策略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行为金融理论本身也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行为金融理论的投资策略是:在大多数投资者尚未意识到错误时投资于某些证券,随后当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错误并投资于这些证券时卖出这些证券。一旦证券市场的绝对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相同的策略,那么结果又会怎样?我们相信随着行为科学的深入研究、证券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会进一步发现更多的行为金融问题,并且一些已有的行为金融现象可能会淡化甚至消失。因此在应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时,要防止教条化。

2.要切忌对国外现有行为投资策略的简单模仿。现有的行为金融理论主要是在发达的金融市场产生的。我国证券市场同成熟的证券市场比较,还是一个新兴的证券市场——历史短、不规范。中国金融市场与发达的金融市场的共性与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运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时,不是对国外现有行为投资策略的简单模仿,而应当掌握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方法,对中国证券市场的行为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适应我国证券市场运行特点的我们自己的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

3.行为投资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监管的深入及投资者结构的改善,我国金融市场行为金融现象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小公司效应现象就不如过去明显、庄股由于监管的加强从而动量效应也明显减弱。我们预言随着管理层对股市认识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的st现象迟早会消失。

4.不同投资者需要有不同的投资策略。将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中,可以合理引导投资者的行为。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要通过教育来使其趋于理性化,提高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能力和市场的运作效率。对于机构投资者,要提高其投资管理水平。投资者决策中的心理偏差是与生俱来,而这些认知偏差可以通过学习、训练等手段得到有效缓解,因此,不同投资者应该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只有呼吁所有各层次的投资者共同参与探讨我国行为金融问题,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才能在我国有用武之地。

【参考文献】

[1] 阳建伟.蒋馥.行为金融:理论、模型与实践[j].上海经济研究,2001,(4).

[2] 杨胜刚.金融噪声交易理论对传统金融理论的挑战[j].经济学动态,2001,(5).

[3] 孙培源.基于capm的中国股市羊群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2,(2).

[4] 王永宏.中国股市“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1,(6).

[5] 施东晖.中国股市微观行为:理论与实证[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

[6] 赵学军.中国股市“处置效应”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1,(7).

[7] 宋军,吴冲锋.基于分散度的金融市场的羊群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1,(11).

 


【原文出处】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原刊期号】200302

【作者简介】王家琪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林日其 中国科技大学商学院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5-5 20:32 , Processed in 0.059483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