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1008|回复: 35

(ZT)中国会发生危机吗?大概在什么时间?看了本文相信对你有启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26 14:00 |

(ZT)中国会发生危机吗?大概在什么时间?看了本文相信对你有启发!

来自:MACD论坛(bbs.macd.cn) 作者:证监会大员 浏览:11008 回复:35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应豌豆公主之邀,特转此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

中国经济前景试分析(全文)
前言
  中国经济前景如何?这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上至国家领导和经济学家,下至平民百姓,各抒己见,煞是热闹,直把众人看的晕头转向,不知所以。本人观察这些文章,多有片面之感,经济学家高高在上,光看报上来的数据,拍拍脑袋就得出了结论,又不下去走走,拿些花哨论文糊弄领导骗碗饭吃,未必了解民间疾苦。平民百姓多从自己身边来看,难免偏颇,又对经济学理论不甚了解,结果大家是瞎子摸象,各说一词。小生不才,今日两杯小酒下肚,顿时豪情勃发,也要来上一篇,凑凑热闹。小生酷爱读书,三教九流平常人是吹不过我的,知识面自认为也够广泛的了。但不喜把文章写成满纸"之乎者也"的八股文,所以在此文里,尽量少说经济学术语,力求通俗易懂,本着相互探讨的原则,不想把本文写成太严肃的什么论文之类的,读者了解意思就行了,再者,懒于码字,多摘抄经典之作,也省了我的麻烦。
   关于中国经济前景的观点主要分为崩溃论和辉煌论,到底谁是谁非,吵的很厉害,本人先表一下自己的观点:中国经济在不久的将来,即使不崩溃,也将经历一次较大的危机或调整。持有这种观点倒不是我希望中国经济崩溃,而是历史趋势的必然,本人只是在这里大胆猜测而已。请看正文-------
一 从五个方面来为什么有危机
  多数文章所说的理由太杂,搞的读者不知所以然,过后即忘,其实并不麻烦,只要抓住重点下手即可把脉络理顺。其他的崩溃论多从银行呆坏帐、经济不合理结构、官僚腐败等等着手,小生则从大趋势讲来,这到不是说其他的不重要,而是相辅相成,小生力图换个眼光来说问题而已。本章并不是我谈论的重点,可为了后文又不得不多费笔墨,甚恼!有点经济学基础的朋友可直接看第二章即可。
(1)国际贸易的实质
国与国之间应该怎么做买卖?(其实也包括国内各地)很简单,就是用自己的高附加值产品去换对方的资源,例如西方发达国家对外出口CPU、汽车、软件以及好莱坞大片等等,进口则多是石油、煤炭、纺织品等不可再生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地球资源有限,一个国家若不从科技着手,仅靠卖资源发展经济是长久不了的,这方面的例子可以看看利比亚,光靠卖石油就过上了好日子,敢和美国叫板,但它的经济支柱也就是卖石油,其他产业不值一提,其储量估计只够采二三十年,西方专家断言:利比亚二十年前是零,二十年后还是零。中国呢,据说出口两亿条裤子能换美国一架波音飞机。而美国拍一部《泰坦尼克》就在全球卷走了十八个亿,更不要说什么微软、IBM 了,我国出口产品多以初级产品为主,高科技产品太少,就连走向世界的海尔家电在国外只是二流产品。例子不必多举,只是说明高科技换资源的极端重要,大可不必把逆差、顺差当回事。单纯以低价优势与世界竞争,就好象菜市场里的小贩,拼命的压价,迟早把老本输光,不在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上下工夫,终究是死路一条,这是人民币死赖着为什么不升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此再引申到能源消耗的问题,再来看看我们中国,若以单位GDP产出能耗来计算能源利用效率,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极大。有数据显示,日本为1,意大利为1.33,法国为1.5,德国为1.5,英国为2.17,美国为2.67,加拿大为3.5,而我国高达11.5。我国的耗能设备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普遍低30%~40%。每1000美元GDP排放的二氧化硫,美国为2.3千克,日本为0.3千克,而中国高达18.5千克。去年中国GDP仅占世界的4%,却消耗了世界1/4以上的钢产量、30%的煤和一半的水泥。 据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一项研究报告,未来20~30年内中国现有资源的供应将不可持续。看到这些,再想想国家领导关于中国在二三十年后赶超美国的豪言壮语,只好用相声演员马三立的话来说最贴切,那就是"逗你玩!"这说明以中国目前的发展模式是不可能长时间高速发展的,一些决策者们高呼"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结果只能是出口越多,资源就越少,污染就越重,老百姓就越穷。至于什么"千方百计扩大内需"的论调,老百姓根本就没有多少钱,怎么扩大?等着吧!
    有人说了:"我们不会进口资源吗?"我只能说,以中国的国情就决定了不太行,原因就是高消耗低产出,注定了中国是个超级打工仔,要不都说中国是世界加工厂嘛! 而日本和美国就干的好,日本是连骗带省(就是高效),美国是连骗带抢。想想2004年上半年世界原材料价格为什么爆涨吧,许多价格都翻了50%-100%,我们辛辛苦苦发展经济的成果就让别人拿去了,只留下一个梦幻般的GDP,加上国内官员追求政绩的低效投资和重复建设,造成了经济过热,害的中央连忙调控降温。小生斗胆认为,这样的闹剧未来还会上演。改革这么多年,我们已经成为一个以加工为主的出口拉动型经济,对外面的世界,依赖太大。而自已,并没有完备的造血功能和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很多时候其实是很被动的。
(2)WTO与经济全球化
    西方发达国家为了更加合法的夺取弱国资源,出台了一系列游戏规则,所谓的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其实质不过是泰森和幼儿园小朋友打拳击。这使弱小一方几乎处在任人宰割的地步,而且是名正言顺的。朱熔基曾言:"政府和全国人民都对加入WTO兴高采烈,我却非常担心"(大意)此语可为注解。加入WTO,对中国恐怕是挑战大于机遇,此危机爆发的外部土壤也。相关文章网上论述了不少,自己去理解,懒得多言。
3)虚拟经济 1929年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
先看高木先生关于一篇文章,全文转载《虚拟经济是人类文明的滑铁卢》
    简单地说,虚拟经济就是钱钱交换,或者说是钱与帐单相交换,或者说钱生钱。其特征是钱的流动并不直接带动实物商品的生产流动和有实际效用服务的发生。可以说,人们到银行存款、到股市和债市购买乃至炒卖炒买股票和国债、购买保险等行为本身,以及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之间、中央银行与国家财政与金融机构之间、上市公司与股市股民之间发生的资金往来行为本身,都是虚拟经济行为!表面上,虚拟经济的功能是增加纸币的流动性,为实体经济运作和筹集资金,但实质上却是富人为富裕货币财富寻找保值增值的出路。虚拟经济超过一定规模以后,也无法间接带动或增大实物商品的流动和有实际效用的服务的发生,却会必然导致实体经济的货币短缺,从而形成需求相对不足,通货长期紧缩和金融危机伺伏,对经济发展虽有一利而更有百害!
① 虚拟经济增大了虚假的货币需要量
 人们把纸币存到银行里后,银行并不能及时把这些资金全部贷出去,会形成巨额存贷差;人们在股市,在证券市炒卖炒买股票和国债时都会设立资金帐户并储备大量资金以等待利好行情,这些资金就会形成巨大的纸币沉淀;银行、股份公司、财政部和保险机构获得资金后,在把这些资金投放到实体经济的过程中也会形成在途性延迟,从而规模不等的造成纸币沉淀。但是,只要虚拟经济运转一天,这些纸币沉淀现象就无法避免。为了补足虚拟经济运转所必需的货币量,央行就必须在超出实体经济的实际需要量之外,无章可循地、大规模地扩大纸币的投放总量。可是,这些超额发行的纸币,随时都有可能释放到实体经济中来而造成宏观的不稳定。因此,虚拟经济规模越大,对实体经济构成的威胁也就越大。人大委员长成思危先生指出"目前全球虚拟经济的总规模已经大大超过了实际经济。2000年底全球虚拟经济的总量已达160万亿美元,其中股票市值和债券余额约为65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工具柜台交易额约为95万亿美元,而当年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只有约30万亿美元,即虚拟经济的规模已达实体经济的5倍。全世界虚拟资本日平均流动量高达1.5万亿美元以上,大约是世界日平均实际贸易额的50倍,就是说世界上每天流动的资金中只有2%真正用在国际贸易上,其他的都是在金融市场中进行以钱生钱的活动、、、"。由此可见,天量的虚拟经济一旦发威,弱小的实体经济必不堪一击,全面瘫痪。
② 虚拟经济增加了货币需要量的测算难度
  为了让虚拟经济运转起来,国家需要再额外投放多少货币量才合适呢,这的确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可以说这是一个根本无法破解的难题。例如,随着股价的攀升,面值1元的股票,有可能数倍,数十倍地从实体经济领域里吸纳出资金来入市炒作。大量资金瞬间的蜂拥而至,局部实体经济就会瞬间失血休克。但是,谁能统计清楚这些冲着利好而来的货币都是从那里来的吗?谁能计算清楚这些货币的量是多少吗?谁能说清楚这些货币会在股市呆多长时间吗?谁又能说清楚实体经济总体乃至局部哪些环节需要补充货币、补充多少货币吗?一系列的未知数只能让中央银行的行长等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如黑夜履薄冰。
③虚拟经济增大了货币政策的调控难度
     从政策目标上来说,假如根据估算,粗略知道了货币政策的大致方向和货币的投收总量,但是在操作货币投放和回收政策时,虚拟经济仍然会给政策的执行设置出种种麻烦。因为基础货币、准备金率、公开业务、再贴现率等等这些间接的市场调控形式,根本无法作到精确到位。滑稽的是,市场经济搞了几百年了,可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位经济学家,都无法确切地告诉人们,自己国家的货币投放总量确切数据到底是多少!因此,货币的供应总量超过或少于商品服务的总周转次数、总规模、总价格所实际需要货币量的情况也就一直在出现着。市场要么出现需求过剩,要么出现需求不足,物价经常性地上下波动,也就不足为奇了。从政策的传导机制上说,实体经济在运转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无论是总量上还是局部环节上都有瞬间波动的可能,因此,这就需要国家的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快捷的传导下来,从而能够让货币投放和收回的量准确,动作上也能瞬间完成。但是,在虚拟经济环境下,政策的传导,很难作到有效快捷。例如,居民现金收入持续下降是造成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国家准备用投放消费信贷的方式刺激消费。但是在执行这个看似简单的政策时,由于各家银行都具有各自独立的经济利益,他们会理直气壮地打出防范风险的旗号,挑肥捡瘦地为消费信贷政策的执行设置层层障碍。可以说,任何好的,及时的政策,只要一进入虚拟经济这个物欲横流各自为政的汪洋大海中,也会变馊!
④ 虚拟经济搅动起了拜金主义狂潮
  虚拟经济发育起来以后,人们把对物质财富的渴望,舍本求末地移情到对货币虚拟财富的渴望上。
⑤ 额外增加了社会财富的生产成本。
  银行、证券等虚拟经济行业,并不生产一分一毫的商品,也几乎并不提供任何有实际效用的劳务,但是却拥有庞大的就业队伍和高等级的就业场所,造成了社会劳动的巨大浪费。
⑥ 虚拟经济成为世界战争的诱因
美国经济之所以持续了许多年的繁荣,主要得益于美圆体系下的虚拟经济的扩张成功。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泡沫吹的太大了就要爆裂。目前,美国政府迫不及待地悍然入侵伊拉克,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要为他的岌岌可危的美圆体系虚拟经济充血。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银行存款、股票、国债都是为了弥补纸币缺陷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产物。为了满足富人保值增值货币的特殊需要,促成了虚拟经济的产生和飞速发展。但是,搞资本运作的虚拟经济越发达,经济运行的成本就越高,宏观经济的可控性就越差,经济的泡沫就越大,金融危机的潜在可能性也就越大!要想克服虚拟经济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就必须革命纸币制度,代之以人本化电子货币!目前,国内很多人根本没有从根本上认识清楚虚拟经济的本质,仅仅看到了虚拟经济可满足少数富人寻求货币增值这一点好处,就盲目地大力推动虚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币的国际化。但是,这些人却不知道,虚拟经济的发展若离开实体经济的依托,将会成为空中楼阁,引发金融危机;人民币要国际化,就必须与美国等争夺世界霸权而最终挑起世界战争。
虚拟经济的福兮祸兮,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再看看何新的一段:70年代初,二战后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瓦解,货币脱离黄金,世界货币体系开始进入到不受物质生产增长约束的时代,加上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虚拟经济急剧膨胀,并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主体。例如,1970年,在美国的货币交易中与物质生产和流通有关的货币交易还占到80%,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仅仅5年,就演变成"倒二八",即与生产流通有关的交易比重只剩下20%,根据有关资料,到1997年已经只剩下0·7%。1985~2000年,美国的物质生产只增加了50%,但是货币却增长了三倍,即是说,货币增长率是物质生产增长率的6倍。从全球看,1997年国际货币交易额高达600万亿美元,而其中与生产流通有关的货币交易只占1%。此外根据有关资料,目前全球的货币存量已相当于全球GDP年总值的60倍。这些情况都说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主体已经从物质生产部门转移到非物质生产部门,由此引出资本主义经济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也许可把这个新阶段叫做"虚拟资本主义"。 摘至《世界大冲突的前夜》。
为什么这一节长篇引述?因为极其重要,两位先生完全说到点上了,不亏为大手笔,眼光果然犀利。小生以为1929年大危机不过是实体经济中一次危机大爆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只是虚拟经济的牛刀小试,2000年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大崩溃,充其量也只是虚拟经济的一次小感冒。就如火山总爆发之前,有几次轻微的小喷发一样,本人认为:一旦虚拟经济垮台,临界点到来,将是引爆下一场全球性的大灾难的主因。中国置身于其中无法避免,这是大环境决定了,经济不是全球化吗?谁也跑不了!虚拟经济垮台的导火线是什么?极有可能是美元崩溃!
(4)美元实质
再看看高木先生的另一篇文章《为什么美国不欢迎美元入境?!》
近些年以来,国内弥漫着一种"出口第一"的思想,这种思想认为,只要千方百计扩大出口,象西方国家在起步阶段的 16 、17 、18世纪进行大规模的世界贸易一样,资金就会越多地流入本国,就越能增加国民财富,就能克服国内经济的不景气,就能让中华民族昂头天外!但是,这些朋友忘记了一个大前提,忘记了美圆是个什么身份。
1 虽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起步阶段的 16、 17、 18世纪的确是进行了大规模的世界贸易,但是,他们进行的不仅仅是奴隶贸易、鸦片贸易等等非公平的野蛮贸易,更重要的是,哪个时候的贸易是用黄金白银等硬通货做交易的。单从经济意义上讲,的确是出口越多,获金银越丰。
2 但是,随着金本位的世界货币体系的被打乱,纸币美圆偷梁换柱,基本充当了世界货币的角色。目前是出口的顺差越大,虽然获得的纸币越丰,但是风险也越大。
3 按理讲,纸币只能是金属货币的符号,一个国家货币的发行量应该与它的金属货币量相当,每一元的纸币都应对等着实际的法定的含金量。但是,大家如果读读美圆的历史就会发现,美圆不仅早就与含金量脱节,而且在赤字财政,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等的长年影响下,美圆的理论购买力已经远远的低于了它的表象价值。也就是说,美圆纸币的发行量已经没有了标尺,已成为一个纯粹的被政府操纵的心理概念。假如,世界上所有的美圆持有者同时按照目前的价格购买美国的有使用价值的实体商品,那么,就极有可能卖下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美国。
4 美圆的实际购买力只所以表现的还不弱,主要得益于世界各国对美圆的迷信和由此形成的庞大的美圆资本虚体。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各国政府形成了储备美圆、购买美圆债券的惯例,各国的民间也普遍地形成储备美圆的习惯,同时,美国国内的美圆也在股市等环节大量沉淀,这种世界范围天文数字储备和沉淀美圆虚体资本而不是去购买美国实体商品的行为,极大地助长了美圆的泡沫性扩张,有效地掩盖了美圆的头大、脚轻、腹中空的真实情况。这就是美国虽有贸易巨额赤字但币制依然坚挺,财政赤字巨大但没有引起通货膨胀,股市市值虚高不下而美国政府也不出面干涉的结果和原因。
5 小孩子间最常玩的一个游戏就是叠纸钱换糖块,美国政府也正在玩这个游戏。最知道美圆秘密的人就是美国政府自己,他们知道,要掩盖这个精心策划的弥天大戏,就必须维持全世界对美国的信心指数。为了维护这个指数,美国政府就在世界面前不楞装楞、不横装横,歇斯底里维护大国形象,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为美钞镀金,欺骗全世界!有分析家指出,如果世界各国一旦对美元丧失信心,各国政府和民间大规模抛售美元、美元债券或持美元入境购物,那么美元的霸权就会瞬间丧失,美元贬值将如黄河决堤一泻千里。而美国经济一旦丧失美元霸权的支撑,美国市场也就同步地丧失掉贸易逆差的供养,那么,美国的物价也将一路上扬,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就会一泻千里,很有可能会与目前的阿根廷比肩看齐。此前美国不顾世界的反对,孤注一掷要对伊拉克动武,其目的其实早已经昭然若揭。只不过国内某些对美国抱有坚定的天真幻想的人,致死不认半壶酒钱般地不愿意承认就是了!
  6 如果美国人有能力一直把这个泡沫维护下去,那么世界经济还有可能在虚假中苟且地"繁荣"下去。但是,要想让骗局维护一天,就得要付出一天的成本。消费信贷、债券发行、贸易赤字、军火购买、政府投资等等这都是有极限的,虚假的气球越吹越大,负担必然越来越重。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尤其是美国国内居民最终消费减缓的前提下,气球的膨胀就接近了极限值。目前,美国经济出现的种种迹象已表明,气球离爆裂不远了。事实上,美圆的贬值,已经开始。
7 美国的要想维持世界对自己的信心指数,就必须在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全面出击,也必然会在世界各个角落处处树敌。9月11日,世界贸易大厦被撞、五角大楼被炸事件严重地挫伤了美国不可一世的硬汉形象。盛产石油的阿拉伯国家,不用发动战争,只要对美国实施石油禁运,美国经济的衰退必将加速,美圆跌势很有可能就此就会一泻难收!
8 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国,对美贸易维持着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因此,这就更应该认清美圆的真实面目,千万堤防自己国民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糖块别被别人的花花纸给骗了。2001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就称,中国外汇储备已达1900亿美元,而截止到2002年10底,中国外汇储备已高达2586亿美元,此外,香港的外汇储备也达到1100多亿美元。由于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是以储备美元和美元债券形式存在的,因此中国的金融资产有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危险。这必须引起政府的高度警惕!
9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政府是只喜欢输出美元,只喜欢输入中国的廉价商品,而坚决不欢迎输入美元和输入人民币的,因此中国腐败官商外逃的资金,必然会热脸贴个冷屁股般地碰得头破血流。这并不是因为美国政府本意愿意帮助中国反腐败,而是因为美元泡沫已经膨胀到了即将崩溃的边沿,美国政府已经到了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危险境地。今天,在新华发展论坛上看到天南海北先生《美国反洗钱,将影响中国稳定》,颇有同感。但是我发现众多网友对这种真知灼见却不以为然,似乎对美国政府的反洗钱举动却感恩戴德起来了。当然我理解大家痛恨腐败的心情,但也千万不要被形形色色的狼外婆给蒙骗了。因此仅从金融风险这一个角度说,把中国经济的出路押在"出口第一"这个宝上,也绝非是上策。只有积极努力,在扩大内需上做足做够文章,才能柳暗花明春灿烂。
但是,又必须十分清醒地看到,即便是美国政府挽救美圆的努力失败,美元发生了崩溃,但是美国仍然有利可图。因为中国、香港、台湾、日本、韩国、中东诸国等政府的外汇美元储备,以及世界各国民间和企业储备的美圆,实际上就是美国的外债。这个数字极其庞大,美国政府却从来不愿意向世界公开这个数据。并且,美国人在世界各国用美圆投资和收购建立起来的企业,无论美圆崩溃与否,其产权仍然归美国人所有。如果美元支撑不住而大幅度贬值或彻底崩溃,那么美国政府的这些外债也就一笔勾销了,中国和世界各国老百姓用血汗换来的数万亿美元将化为真正的泡沫而打了水漂。美国人开开印刷机印刷些废纸就可以打发中国和世界各国了。到那时,各国政府数年来的心血,数十亿人的劳动、各国有限的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消耗,都无偿地奉献给了伟大的美利坚合众国!从趋势上看,美国政府早就做好了两手准备:一是尽最大可能防止美元崩溃;二是一旦纸币美圆发生崩溃,就用石油本位建立新的世界货币霸权。美国政府要想一石二鸟达到这个目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控制住一种最大众,最稀缺,最容易流通,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20世纪中叶以前,这种商品是黄金白银,当今这个时代就是石油。
伊拉克拥有世界第二的石油储量,加上尚待探明的储量将更加可观。如果美国征服了伊拉克,沙特等产油大国也就更加无可奈何地拜倒在美国强权的石榴裙下,欧佩克也自然不在话下。到那时,美国就很有可能推出以石油为本位货币的世界货币--石油货币,以取代美圆。或者是不取代美圆,而是宣称每单位美圆所对应的含油量,以堵众人之口,胁迫世人恢复对美元的信心,一种更不公平的世界货币体系--石油美圆霸权就会由此成型。 石油美圆充当世界货币后,不仅更具有欺骗性,还将具有威胁性。现在越来越多的世人不是指责美圆是没有保值保证的泡沫吗,美国人就可以点油成金的说,储藏在地下的石油就是美圆保值的保证,我发行多少纸币美圆都不算多。由于中东石油埋藏浅,开采成本抵,因此俄罗斯等其他产油国永远都无力与美国竞争,从此后,阿拉伯世界将永远失去和平安全和自由,美国就会长久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沙皇,世界多极化将永难梦圆。
短短一篇文章,真叫人有豁然开朗之感,把美元的实质说的太清楚了,现在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量是多少呢?截止2004年6月,达到了4700亿美元,还没算上香港的呢,真是烫手的山芋。瞧瞧,楞让老美把包袱压在中国头上,那么政府只好往我们老百姓身上甩了,至于中国银行呆坏帐、人民币升值问题,也极其重要,好在网上这类文章不少,读者自己慢慢看,我不列出来,并不是不重要,只是限于篇幅,懒得再论述了,一句话,非常严重。
(5)政治与经济
    光谈经济,不谈政治原因,永远只能不及格。
   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质是什么?只不过是财富和权利的重新分配而已,所谓的改革是一种温和的方法,战争则是一种暴力的方法。这种分配必须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否则社会就将推倒重来,历史循环规律无人能阻止。中国历史上的改革,真正成功的只有一次,那就是商鞅变法,其他的什么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法都是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更糟糕是是戊戌变法,竟然是想让皇帝变法来革**者的命。商鞅变法的成功,实际上是法家的一次得意之作,就是说利用严格的法律制度来实现政治和经济目的,秦朝由此具备了统一全国的经济实力,它覆灭很快的原因其实是缺了另一项至关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民主。中国这次改革到底会成功吗?只需看看民主与法制,呵呵,就此打住,言多必失!想必大家心中自然有数,小生也就不多说了。
    发展经济是为了什么?最终目的就是要人民富裕国家强大,小生不是看不起一些所谓的精英和经济学家,他们不要说以一个中国人的标准来衡量,简直是连一点人性都没有了!近几年,什么"腐败有利于发展经济"、"牺牲一代论"、"国有资产私有化"、还有以前的"水灾有利论"各种论调,千奇百怪,真是数不胜数,伪经济学登上了大雅之堂!目前国内各级政府发展经济,几乎纯粹是为了显示政绩,美化增长数字,完全违背了经济学的初衷,这样的经济发展,迟早要出问题!
   罗嗦了那么多,只是想说,经济危机的全球因素已经具备,中国的内因也具备了,时机尚未成熟,反正危机是必然要来的。它不已个人意志为转移,信也来,不信它还来,本章要谈的内容网上可是汗牛充栋,不少了,我所做的,只是铺垫一下而已。
二 对未来几年经济发展趋势的一些预测
以下是本人做出的一些预测:

1.GDP未来几年仍将高速发展,但代价非常巨大。若不高速发展,就无法解决庞大的就业问题,若高速发展,则资源严重浪费,污染加剧。真是左右为难。
2.户口制度不会取消,因为这有利于把庞大的农民阶层固定住,继续为中国和世界提供最最便宜的劳动力。广大农民的处境不会有根本的改变。返贫人口有递增的可能,三农问题不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减税计划而减轻。
3.国家将加大对是私企和个体的剥削力度,确保国企的垄断地位。而不争气的国企前途并不太好,仍旧是高投入,低产出,将面临私企、个体和外企全面围攻。民营和私企会千方百计偷税漏税,否则很难生存。 三角债会越来越严重,对国企发展极其不利。
4.为了吸引外资,就算加入了WTO,国家尤其是地方政府会继续给予外企相当的优惠政策,从而使民族资本面临强大的压力。而外企会偷税漏税,甚至假报亏损。
5.在教育、房地产、医疗几个使百姓不得不消费的所谓产业,国家不会减轻民众多少压力,广大人民少的可怜的存款将填到这几个黑洞之中。
6.内需不可能扩大多少,因为老百姓本来就没有钱,任何方法都是徒劳,直至危机爆发。
7.腐败更严重,无法也无力解决,资金外逃逐年递增,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8.每年可能有10%-20%的通货膨胀,尤其以生活必须品为主,广大百姓深受其害。
9.若不出台物业税,房地产价格可能在高位盘整震荡,直到危机爆发时将雪崩。若出台物业税,广大民众可能买的起住不起。
10.贫富差距、南北差距、内地和沿海差距继续加大。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危机的基础已经打下。社会暴力案件也会越来越多。
11.各种信息渠道会封锁的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互联网和影视,国家的愚民政策不会丝毫放松。开放言论只是空话。
12.能源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石油等资源,对外贸易摩擦增加,但多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13.政府机关不会减员多少,效率还是低下,人浮于事。
14中国企业不太可能在高端产业占据多大优势,继续徘徊在中低产业,发挥着所谓的低成本优势,关键部件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
15实际耕地面积会减小,公开资料上决不会说少了,粮食总产量随之减少,进口则逐年增加,粮食危机悄悄潜伏下来。
17.银行呆坏帐不管怎么转移、冲销,其实质不会有任何好转,加入WTO后面中国金融面临外资控股的危险。
18.股市方面,新股发行最终使中国变成世界上最大的股市,但上市公司质量无法保证,在权贵圈钱的过程中会有几波较大的行情。外资也会兴风作浪。但结果一定会是普通股民遭殃,全社会套牢,外资满载而归。而外资出逃就是危机的开始。
如果大家看到这些现象越来越多,那么就说明危机离我们就越来越近了,我真不希望这样,但我更尊重事实。
三  危机爆发的时间
危机什么时候爆发?想必大家更关心,其他文章说的不多,我倒是多说两句,给朋友一个总结。
1.中国存在一个逢九必乱的规律,请看: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9年,西藏大暴乱,达籁喇嘛出走。同时由于经济决策失误,发生了三年席卷全国的大饥荒,至少有三千万人饿死。1969年,中苏战争。1979年,中越战争。1989年,北京暴乱.1999年,邪教事件,数千邪教人员包围冲击中南海。下一周期聚焦在2009年。
股市不亏为经济的晴雨表,分析一下股市的规律,想必帮助不小。因为危机爆发最先反映的就是股市和汇市,当然也是最剧烈的。
2.1987年和1997年发生了两次全球大股灾,引发了巨大的金融动荡,这个10年周期仍旧可能在2007年发生。
3.从外资参与资本市场来看。以日本和台湾股市为例,外资从大规模进入到最高点出逃,时间大概有5-8年,中国外资进入在2003年,那么出逃也在2008年-2010年左右,正好与逢九必乱的规律吻合。
4.拿目前中国和一千年前的北宋比较一下,两朝在经济和军事、外交上有惊人的相似!建国仅误差11年(公元960-1949)。北宋国家机构臃肿不堪,现在的也不次,都是税收多如牛毛,两极分化严重。宋有王安石,今有朱熔基,但老朱可是差的太远,两朝都是军事软弱,对外卑躬屈膝,对内敲诈勒索,外交死要面子暗吃亏,不多说了,读者有兴趣自己领悟吧。
综合多种因素,2007年以后将是危机爆发的高危期。导火线有可能是1.台海战争2.国有股减持失败3.外资大规模出逃。4.不可预测的其他因素。危机爆发后3年左右才可能见底。
四 危机爆发会是什么情况?
先看看1929年大危机,要多恐怖就有多恐怖,道琼斯指数下跌历时34个月,跌幅89%,5000万人失业,银行倒闭11730家,企业倒闭252000家,无数人流离失所,上千亿美元财富付诸东流,生产停滞,百业凋零。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想必大家还记忆犹新,恒生指数两周跌幅50%,房地产也崩溃。那么中国危机爆发会怎样?参照一下外国的即可。本来不想多浪费时间,一笔带过,但为了加深一下认识,还是罗嗦一下吧。免的一般人觉的我党是万能的,到时可保百姓平安。(恐怕那时自身难保)
再看一则报道:委内瑞拉民众挤兑银行囤积食品 2002年中新网12月11日电  由于委内瑞拉反对派策动罢工导致全国石油工业瘫痪已长达9天,担心食品和燃油短缺的委内瑞拉人,10日开始在银行抢提现金并囤积食品。据***消息,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各大银行门前"人声鼎沸"。由于提款者太多,一家银行甚至将每人提款上限规定为100万玻利瓦尔(约合760美元)。除了银行挤兑风潮外,委内瑞拉人也开始囤积食品和燃油。正在排长队的工程师梅伦德斯说:"人们都想把钱拿在手里。已经9天了。我担心会发生暴力冲突。"
  阿尔巴尼亚储蓄银行近来发生储户争相挤兑的风潮,阿有关部门已经呼吁人们保持镇静,不要参与其中。根据阿政府制定的计划,阿储蓄银行将在不久后被私有化。消息传出,该银行的储户大为惊慌,他们担心自己的存款在私有化后无法取出,纷纷前往各地的储蓄银行挤兑。在费里、培拉特、都拉斯等城市都出现了人们排队取款的现象。一些在希腊打工的阿国人听到消息后,还坐飞机回来取款。
   银行挤兑、物价飞涨那是免不了的,股市崩盘,失业剧增,想来中国绝不会比外国差,极有可能诱发政治危机和动乱。
五 应对措施
先看一下另一位网友怎么说的:最后,解答如何保值的切身问题。我看在上一帖里,大部分网友都不约而同地达成了共识,在隐约的危机感下大致找到了出路。我在此将自己的观点融合进去,梳理一下次序,供善良的人们参考,以维护正当收益换来的财产安全。前提是,你现在正有一部分富余的人民币现金,但不要存款,更不要国债、股票、期货、保险、房地产这些玩意。
   一、短期保值:
  1、 保证正常的生活需要和适当超前消费。提高消费质量,扩大消费数量,提前消费额度,但不要变成浪费、消耗、超支。
  2、 尽量储备流动资产。包括必需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
  3、 增加健康的精神消费。体育、文艺、旅游……
  二、中期保值:
  1、 投资购置固定资产(房地产除外)。主要是指生产资料。
  2、 向国家银行贷款、负债,利用远期债务来抵消通货膨胀的风险,在投资概念中,相当于平盘的作用。当然在此所指的贷款是正当的善意的贷款行为,如扩大生产的合理资金需要且有能力归还的,合理的各种消费贷款且有能力偿还的。
  3、 投资收藏各种贵重物品包括珠宝黄金。
  4、 最好是兑换成美元或欧元,还要切忌存入银行。这实际上是我向所有人推荐的第一方案!
  三、长期(根本)保值:
   说来说去,大家不要忘了根本。我们之所担忧的经济危机的到来是政治体制的腐败必然导致的,反过来,经济危机也必然导致政治危机,一旦危机爆发,那么上述的财产保值措施就只有理论上的相对意义和技术上的相对价值。因为严格来说,我们在这种体制下,连生命安全和人身自由都从来没有得到过保障,又何谈身外之物的保值呢。所以,要长期(根本)保值,唯有:有条件的连人带钱一起出国,彻底逃避风险。
   本人还是很欣赏这位网友的观点。对于普通民众,多余的钱买黄金,手头留上一点应急的钱足矣,不要等危机来临时再买,恐怕那时已涨的很高了,同时未必买的到。危机爆发前一定要有敏感的洞察力,及时把银行的钱取出来,也可提前,反正不在乎那点可怜的利息。要是你没有多少钱,及时储存一些生活必备品,对付一下吧,要是你什么也没有,好好,我没法子了!抢领导吧!
 楼主| 发表于 2004-8-26 14:02 |
经济学家的预测为何招来一片反对声?



  中国新闻网8月20日以《经济学家预测2030年我国经济规模有望赶上美国》为标题,报道了中国制度经济学派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在沪的大胆预测:2030年左右,中国经济规模有望赶上美国,但必须建立在一定条件基础上才有可能。他是在此间开幕的全球首次“世界中国学”论坛上向数百名海内外学者、官员发表以上看法的(2004年8月20日中国新闻网)。

  林毅夫的预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巨大反响。笔者初步统计,仅仅十几个小时,网友发表评论就达300余条。但是,从总体上看,是一片反对声,有的甚至是漫骂声。这引起了笔者的思考,为何林毅夫的预测会招来一片反对声呢?

  笔者认为,除了林教授的预测引起大家怀疑外,一定还有其他深层次原因。目前,我国的所谓经济学家在国人心目中的威信与地位下降了,人们对于一些经济学家所说的话,所发表的观点不信任了。一些经济学家已经不是在实事求是地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表谈话了,不是代表广大人民在说话,而是代表能给自己带来利益、对自己有好处的一方在发表观点,有些观点甚至是在逢迎、吹嘘别人。敢于站在人民一方,敢于实事求是地说真话的经济学家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如何相信经济学家,经济学家又如何在人们心目中有地位呢?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学家在市场经济中蜕变了,利用人民和国家给予的地位,利用其知名度,利用其学术权威,追逐个人名利,追逐金钱利益。前段时间发生的“独懂”事件,以及刚刚发生的“郎咸平孤军奋战没人支持”现象等等,都是明证。笔者曾经听过一个国内著名经济学家的讲座,那真是慕名高兴而来,然而却扫兴而去。一个不到三个小时的讲座,这位经济学家接连说了六次“对不起了,因为时间问题我不能展开了,我马上要上飞机,还有另一场讲座”,整个讲座,讲的听众一头雾水。后来得知,不到三个小时的讲座,给了他好几万元。这些经济学家,已经不像经济学家了,而像演员一样,为了金钱在“走穴”。一些经济学家不顾股市的巨大泡沫,一味地吹气球,结果使许多股民至今还被深套其间。

  经济学家追逐自身利益和金钱其危害性是十分巨大的。过分追逐自身利益,就会使自己的学术观点扭曲,就会使自己的人格出现问题。作为特殊阶层的经济学家,如果观点扭曲、没有良知,对公众的危害性远远大于一般人。经济学家往往是政府的智囊和被咨询人,如果过分追逐金钱与名利,就会出现站在自己立场或站在自己利益集团立场给决策人提供意见,这样的意见如果实施,对人民将是巨大的危害。

  我们呼吁,经济学家要珍惜自己的地位,要有责任感和良知。你的地位和学术权威是人民给予的,你要真正以事实说话,为人民说话,为人民服务;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只唯真,这样人民才能够相信你、信任你,你的话语、你的观点才有分量,才能得到人民的赞赏。你不要嘲笑人民不懂经济学,但是,你的经济学观点在实践中的效果如何,人民看的最清,感受最深,人民是最终的鉴定人、试金石。
 楼主| 发表于 2004-8-26 14:03 |
房地产“要挟” 国家经济宏观调控将更严厉?



房地产“要挟” 国家经济宏观调控将更严厉?
          有人说,宏观调控可以实现软着陆了。但是,对于当前房地产来说,宏观调控保持怎样的“度”,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并不是一个可以轻松回答的问题。
  8月9日,央行公布的2004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房地产宏观调控效果显著”。但该报告又特别指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开工面积增速的继续回落,可能导致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的预期,推动价格上涨”,“必须高度关注房地产价格”。显然,二季度房价上涨10.4%、地价上涨11.5%的数据,令央行颇感不安。
  而更令业界不安的是,宏观调控何时结束以及是否还会出台更为严厉的措施?
  滞后效应
  央行的报告中,列举了“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增速出现下降”、“全国土地开发面积增幅下降”、“房地产投资增幅回落”、“开、竣工面积增速明显放缓”等诸多宏观调控成果。
  但有关专家提出,宏观调控有一个滞后效应,对于房地产来说,调控的滞后性有可能在后几年逐步显现。
  7月29日,北京市发改委主任丁向阳在北京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13次会议上作报告时,介绍了该市今年5月以来清理固定资产投资,实行宏观调控的有关情况。按国务院规定,北京市对现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了清理,停建或取消项目53个,暂停建设、限期整改项目554个,涉及总额1640亿元,并停止审批高尔夫球场,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培训中心等项目。同时,组织开展土地利用和耕地占用专项检查,全面清理整顿开发区,全市开发区数量由原来的470个减少到28个,撤销442个,减幅达94%。
  一系列数字表明北京市宏观调控效果明显。但是,丁向阳提醒说,近几年北京房地产投资比例过高,增长速度过快,结构不合理,时间分布不均匀,在信贷紧缩和土地政策调整的情况下,使得潜在的风险可能显性化。另据初步测算,暂停农用地征用、停止协议出让土地、开发区和投资项目清理等,约影响全市投资1200亿元左右,这将对今后几年经济增长平均每年影响约2-3个百分点。
  一方面,北京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过大,必须继续对房地产实行宏观调控;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实施的“暂停农用地征用、停止协议出让土地、开发区和投资项目清理”等措施,实际上主要是针对房地产业的,对今后几年北京的经济增长将带来影响。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在必须实施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如何把握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度”,使之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北京市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丁向阳说,今年下半年,北京市将按照“控制当期、着眼未来;控制增量、扩大存量;控制市区、培育新区;控制高档,发展中档”的总体思路,积极调控房地产市场规模和结构,以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保持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
  然而,调控之维的选择,不仅仅关系到地产的“痛”。
  双刃剑
  房地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去年8月底下发的国务院18号文件已有定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样,放到宏观调控的大背景看,房地产的重要作用依然不可忽视。而这种重要作用有可能是一把双刃剑。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字,今年上半年全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82亿元,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924亿元,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约18%。但是,上半年北京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56%,上海、广州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均约为36%。显然,这三个城市的房地产投资均超过全国同一比重的一倍以上。
  早在2002年,建设部领导就已对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过大的问题发出了警告。当时相当一部分城市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30%左右,个别城市甚至接近60%。幸运的是,近两年来,全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上呈健康发展态势,商品房供销均十分旺盛,房价也随之上扬。
  但是,就在这种欣欣向荣的凯歌声中,响起了不和谐的音调。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最近的一篇研究报告称,目前全世界2/3的国家和地区或已经产生房地产泡沫或正面临产生房地产泡沫的危险,而即将到来的货币政策调整将给全球房地产和世界经济带来巨大风险。史蒂芬.罗奇进而指出,中国新建房屋的销售,自1998年以来已增加4倍,价格也攀升约20%。单是上海和北京已占全国销售量的14%,也是地产价格升幅最急的地区。中国收紧银根加上预期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正常化两个因素对资金的流入可能造成致命的影响,使中国房地产市场看似接近爆炸的边缘。
  另一个声音来自国内。最近一篇名为《谨防房地产业要挟整个中国经济》的文章引起了许多业内外人士的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发展研究室主任易宪容在这篇文章中说,在这次宏观调控中,尽管房地产业关注的方面,如对土地整顿、对房地产企业的信贷收紧,但房地产在这次宏观调控中所受的影响则是微乎其微。其他行业的增长在放缓,但房地产无论是投资还是商品房的价格都照升不误。甚至于全国的商品房价格上升了一成以上。
  他认为,国内的房地产业调控之所以困难,就在于国内房地产业挟持着中国大陆经济、挟持着各地方经济。如果国内房地产崩盘,整个国家经济就可能发生危机。易宪容此前还认为,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发展几乎完全是银行信贷支撑的结果,无论是房地产开发贷款、建筑企业流动性贷款、土地储备贷款还是个人住房消费贷款,都是通过间接或直接的方式把银行信贷资金集中到了房地产业。如果让国内房地产的泡沫任意地吹大,泡沫的破灭不可避免,而最后承担这种泡沫破灭的只能是国内各银行。他认为,房地产业已经把地方政府、国家经济及民众利益捆绑在一起,房地产正在要挟着整个中国大陆经济。
  史蒂芬.罗奇和易宪容的话不无夸张,但它也表明了一点,房地产业及其综合效应在整个经济中占有极大的权重。实际上,这也是为什么央行没有指出房地产是过热行业,国家这次却将房地产作为这次宏观调控的重点的重要原因。
  在这里,房地产充当着一把双刃剑的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说,调控之维,不仅痛在地产,而且有可能痛在整个国民经济。
  谁能作出牺牲?
  国内外众多经济学家提醒,在科学的发展观并未成为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的情况下,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有可能在地方走样。
  据有关人士透露,中部某重要中心城市一个经济相对不发达的郊区政府,居然对开发商称,他们可以继续以协议方式出让土地,哪怕是上万亩的土地也可以分批圈出且无须经过市土地公开交易市场。而此时,国家几部委正在对全国土地市场进行全面清理整治。
  摩根士丹利首席分析师斯蒂芬.罗奇先生认为,信贷泡沫及通货膨胀的存在,促使中国经济必须减速以换得持久地平稳发展。
  中央政府决定实施宏观调控,显然是愿意以减缓GDP为价。但是,在地方政府仍以经济增长为主要考核指标的今天,它们也愿意付出同样的代价吗?
  具体对房地产而言,由于房地产投资和住房消费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和国民消费中占有极为重要的权重,多年来,房地产及相关投资和消费在北京、上海、广州这类城市的经济增长中,至少起到拉动GDP几个百分点的作用,而对房地产的调控,正如北京发改委主任丁向阳所言,几乎是必然意味着GDP每年减少几个百分点,有几个城市愿意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两相权衡,地方政府会选择毫不犹豫地调控,还是继续规避中央政策?
  然而,地价和房价的持续上涨,部分地区房地产过热的苗头,可能高达2万亿元的房地产贷款余额,都对银行构成了巨大的潜在金融风险,这些风险很有可能危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专家是这么建议的,为了减缓房地产对整个经济过于强大的影响,防止真的出现房地产“要挟”整个经济的现象,必须对房地产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坚决把房地产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中过高的比例降下来,或者将其不合理的结构调整过来,哪怕是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令房地产强行硬着陆,哪怕是暂时牺牲每年几个百分点的GDP增长,也比到时候危及整个经济要有利有益得多。但各地方政府果真愿意这么做吗?(李纪)
 楼主| 发表于 2004-8-26 14:03 |
摩根士丹利:中国房地产泡沫临近爆炸边缘!
《世界商业评论》ICXO.COM ( 日期:2004-08-17 11:46)

--------------------------------------------------------------------------------

【ICXO.com编者按】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在最近的一篇研究报告中称,目前全世界2/3的国家和地区或已经产生房地产泡沫或正面临产生房地产泡沫的危险,而即将到来的货币政策调整将给全球房地产和世界经济带来巨大风险。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在最近的一篇研究报告中称,目前全世界2/3的国家和地区或已经产生房地产泡沫或正面临产生房地产泡沫的危险,而即将到来的货币政策调整将给全球房地产和世界经济带来巨大风险。

  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的地区包括:中国、澳洲、英国、韩国等。上海和北京已占全国房子销量的14%,也是地产价格升幅最快的地区。中国收紧银根加上预期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正常化两个因素,对资金的流入可能造成致命影响,使中国房地产市场看似接近爆炸的边缘。

  “房地产泡沫”论我们并不陌生。2002年底,当国家发改委王小广先生郑重其事地发出这一警告后,招来一些不同的意见。有一位著名开发商说:近两年来,全国房价照升不误,而且销势很好,哪里有半点泡沫的影子?然而,史蒂芬·罗奇说,中国房地产到了“爆炸边缘”!

  那么,我们现在是不是也可以说一声,这个史蒂芬·罗奇,他懂什么中国房地产?

  倘若史蒂芬·罗奇看到了国家统计局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全国房价上涨11%,想必他会耸耸肩加上一句:果然不出我所料。

  最近有不少媒体转载了经济学者易宪容的一篇叫“谨防房地产业要挟整个中国经济”的文章。易宪容在文章中说,近几年来,房地产业不仅是国内经济增长的动力,也是企业获得暴利最好的行业。在这次宏观调控中,其他行业的增长在放缓,但房地产无论是投资还是商品房的价格都照升不误。国内的房地产业调控之所以困难,就在于国内房地产业挟持着中国大陆经济、挟持着各地方经济。如果国内房地产崩盘,整个国家经济就可能发生危机。

  如果我们把史蒂芬·罗奇和易宪容的警告放在一起,就会得出以下结果。史蒂芬·罗奇说,中国的房地产已出现泡沫,并且到了“爆炸边缘”;易宪容说,房地产业挟持着中国大陆经济、挟持着各地方经济,如果国内房地产崩盘,整个国家经济就可能发生危机。

  在中国经济可能成功实现“软着陆”、中国房地产可能成功实现“软着陆”的“主流”声音中,史蒂芬·罗奇和易宪容的警告是如此的刺耳。

  7月初,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刚刚宣布了它们不良资产比率大幅度下降的消息。但是,倘若史蒂芬·罗奇和易宪容所言成真,这些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将大幅度上升。在目前各类房地产贷款余额可能超过2万亿元的情况下,哪怕其中只有1%的不良贷款,也足以令这些商业银行不堪重负,并进而危及整个宏观经济。我们知道,10年前的宏观调控同样是由房地产热(泡沫)引起,并导致宏观经济的急剧下挫,而10年过去,银行沉淀于积压房地产的巨额不良贷款又收回了多少?值得提醒的是,10年前房地产贷款余额尚不及目前的1/10。

  假如认定房地产已出现泡沫,甚至接近“爆炸边缘”,那么,就必须毫不犹豫地打压房地产,迫使其着陆,“软着陆”不行,“硬着陆”也要,越快越好。
 楼主| 发表于 2004-8-26 14:04 |
宏观调控科学发展 预防房地产崩盘

2004-8-11 15:30
人民网房产城建频道特约评论员 章林晓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否则本频道将依法追究责任。

    据媒体报导,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对中国三十五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查显示,二季度房屋销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百分之十点四,土地交易价格上涨百分之十一点五,房屋租赁价格上涨百分之一。二季度与一季度相比,房屋销售价格上涨百分之二点三,土地交易价格上涨百分之四点一,房屋租赁价格持平。
    面对这样一则消息,我们冷静分析,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以人为本,宏观调控实为必须之举
    当前,中国房地产业最大的症结是什么?每个熟悉房地产业的人都知道是越涨越高的房价和望尘莫及的社会购买力,这“两根铁轨”的渐行渐远。我们具体举上海为例,可以看出这个症结有多大。
    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消息 —— 二季度,中国房屋销售市场供需两旺,全国有八个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涨幅超过十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大涨百分之二十一点四居首位,宁波涨近二成列次席。
    而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测算的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表明:5月份,上海的平均房价依然高居全国首位,每平方米达到5381元,高于北京和广东的每平方米5156元和3877元。
    在这里,我们粗略一点(影响应该不大),将就着用5月份上海的平均房价作为其二季度的平均价格,由“上海大涨百分之二十一点四居首位”,经演算可以知道,从去年二季度到今年二季度,上海房价每平方米从4432元上涨到5381元,整整上涨了949元。如果一套房子按100平方米计,则一套房子从去年二季度到今年二季度整整上涨了94900元。
    而据国家城调总队反馈资料:今年一季度,收入水平最高的是上海市(4610元),……。在这里,我们同样粗略一点(影响应该不大),以今年一季度的收入,作为上海人自去年二季度至今年二季度的全年人均收入,那么,上海人全年人均收入应该是13830元,以三口之家计,则全年户均收入为41490元。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千百年来人们的理想。由41490元与94900元的差距可知,如果不加以宏观调控,且不说过热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已存在一定泡沫的危险,并成为引起去年以来宏观经济过热的一个重要原因,单就“民生”这个角度来说,如果听任房价在如此高的价位上,继续以这么迅猛的势头涨下去,那么,对于绝大多数上海市民来说,即便是不吃不喝,想“居者有其屋”,那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果断有力,宏观调控已取得明显成效
    在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对中国三十五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查所显示的这个数据里,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信息是 —— 二季度房屋销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百分之十点四,土地交易价格上涨百分之十一点五,……二季度与一季度相比,房屋销售价格上涨百分之二点三,土地交易价格上涨百分之四点一 ……
    在这里,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二季度同去年同期相比,“房屋销售价格上涨”比“土地交易价格上涨”小一点一个百分点;而今年二季度比一季度相比,“房屋销售价格上涨”比“土地交易价格上涨”小一点八个百分点。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同去年是大相径庭的。据2004年04月14日“华商报”的一篇文章《房价看涨不能只怪地价高》报导:从总体上来看,2003年的各大城市地价水平及变化趋势符合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变化规律。大多数城市的地价水平和房价水平总体上均呈上涨趋势,但地价增长幅度普遍低于房价增长幅度。在几个重点大城市中,上海市2003年平均房价达到5118元/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2%,其平均地价水平为2164元/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34%,地价增幅约为房价增幅的五分之一……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在房地产市场,价格传导机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说明,通过 “严把信贷” 这一宏观政策果断有力的实施,“炒房”等投机性的“泡沫需求”正在被逐步挤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已取得明显成效。
未雨绸缪,及时防范房地产崩盘威胁
    我们知道,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产品——房屋,最终是供人使用。虽然,在房地产市场上,普遍存在着投资者和投机者,但是,这并不影响房屋在本质意义最终供人使用的结果。因此,房价最后应该是由最终真正使用者的消费能力决定的。所以,最能真正真实反映房价的应该是房屋的租赁价格,这在房地产投资或投机盛行的地区更是如此。
    为看得更加直观、清楚一点,我们可以将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就中国三十五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查显示的数据表达顺序稍作调整,由“ 二季度与一季度相比,房屋销售价格上涨百分之二点三,土地交易价格上涨百分之四点一,房屋租赁价格持平”改变为“二季度与一季度相比,土地交易价格上涨百分之四点一,房屋销售价格上涨百分之二点三,房屋租赁价格持平”。
    这样,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房价处于高价位的条件下,一旦“炒房”等投机性 “泡沫需求”被挤出,我国房地产市场也就立即面临完全类似于其他市场一样的,最终有效消费需求不足的制约,价格传导机制的重大变异也同样在房地产市场出现,即上游产品价格上涨不对下游产品价格产生传导,在房地产市上就是地价不对房价传导,房价不对房屋租赁价格传导——“房屋租赁价格持平”。
    由价格传导机制的原理可以知道,价格传导机制的不畅,自然会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缩小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对于房地产企业这种高负债率的企业来说,甚至有可能会带来资金链断裂的直接威胁,从而引发房地产崩盘。
    而房地产崩盘将带来的严重后果,较之其他行业,则是更加让人难以预料的。统计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在我国17万亿元贷款总量中,房地产相关贷款有2.5万亿元。而在这17万亿元贷款中,以房地产及土地抵押的贷款,要占到50%的比重。也许,只有从这个角度来认识,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要同时“严把信贷”和“严把土地”这“两个闸门”的真正意义。
    那么,是不是对房地产行业不作宏观调控就可避免“房地产崩盘”这个威胁呢?显然不是。恰恰相反,因为泡沫是不可能永远吹下去,并且越吹越大的;如果现在不对房地产业加以宏观调控,那么,将导致更大的泡沫,将孕育更大的金融风险。因此,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是必须的。而当务之急,就是要未雨绸缪,积极采取应对之策,来防范房地产崩盘的威胁。

来源:人民网房产城建频道
发表于 2004-8-26 15:51 |
好啊,非常值得一看!!!
发表于 2004-8-26 15:54 |
中国还没有经济危机,不知什么时候来一下
发表于 2004-8-26 16:08 |
有深度啊,慢慢看。
楼上说得不对,大炼钢铁之后是什么!

签到天数: 1106 天

发表于 2004-8-26 16:12 |
Originally posted by 坦洲 at 2004-8-26 03:54 PM:
中国还没有经济危机,不知什么时候来一下
发表于 2004-8-26 16:19 |
哈哈,又见童子尿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4-8-26 16:25 |
光谈经济,不谈政治原因,永远只能不及格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4-8-26 18:03 |
非常值得一看!!! 光谈经济,不谈政治原因,永远只能不及格 !!
发表于 2004-8-26 18:33 |

ok

发表于 2004-8-26 19:03 |
有深度
发表于 2004-8-26 19:23 |
回帖几位中有人是猪脑啊,竟然没看到楼主言论中的政治意味.
发表于 2004-8-26 19:28 |
听君一言简直震耳发奎,有理有据,值得一看,时刻留意阿
发表于 2004-8-26 19:54 |

ok

发表于 2004-8-26 20:07 |
Originally posted by 冰雪寒香 at 2004-8-26 07:23 PM:
回帖几位中有人是猪脑啊,竟然没看到楼主言论中的政治意味.
发表于 2004-8-26 20:19 |
看了本文很有染的很现实 ,很深刻,顿时增加了危机感
危机何时发生?何因发生?有了初步的认识
谢谢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4-8-26 20:24 |
论坛的朋友花点时间!!值得一看呀!!!!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5-2 08:11 , Processed in 0.069710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