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股市轮回

有关价值投资的经典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13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为精品帖,鉴定完毕!
:*19*: :*19*: :*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8-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3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08年的操作策略及构想

08年将使得单一的买入并持有的价值投资方式受到某种程度的挑战,因为市场本身处于高估中,且很多真正可以能成长20年企业在07年已经把近期的基本面成长有所透支了,所以如果你是真正的战略投资者和产业投资者那么对于这种情况你不必在意,你也不必为市场的结构性特征发生变化分心,你只是你投资企业的战略所有人,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真的买入并持有的策略不能获得特别好的成绩,你当然也不会改变你的持有,不会抛掉你的公司。如果你不是这样的战略投资人,那么你必需看一下市场结构所发生的变化。
    市场结构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演化成为价值稀缺、资金推动的热浪开始降温,同时全社会参与资本市场的势头还在进行中,以及中国将在08年有一系列的重大的社会活动,比如说奥运会等等。在这种综合因素的作用下,08年极有可能出现上不去,下不来,在某一个范围内反复波动的走势。凌通认为对于任何一个股市的走势不外乎就三种情况:上涨,横盘和下跌,就中国股市来讲,08年也不可能超越这三种形式,至于具体是哪一种谁也不知道,但可以有一点是确定的,不管上涨,横盘和下跌都不是单边性的,直线式的,都是一种较大幅度的波动。如果是上涨,08年不会复制07年那种单边上涨,更大的可能是涨幅不大,但波动性却很大,下跌也不会是01年那种下跌,也将是有限幅度的大幅波动下跌,至于横盘那更得波动了。波动是这一年的主要特征,波动机会大于投资机会,这一年从市场中挣其他投资者的钱要比挣公司的钱容易,凌通做为一个伪价值投资者(这个称号是很多自封的价值投资者们授予的,凌通认为对于投资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决不能不顾客观环境变化僵化教条,实事求是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活着的灵魂,也是理性投资的基本前提)。
    在这种波动为主的市场背景下,趋势交易、波段操作变得非常重要了,如果说公司选择是一种战略能力把握的话,那么08年决定收益的主要决定因素并不是这个战略能力,而是决定时机选择的战术能力,我们不能彻底扔掉战略能力,全面玩战术,那是不对的,因为战术的基础是战略,正确的做法是08年我们要把战术选时能力和战略选股能力结合起来,既重视战略又重视战术,在战略与战术平衡的基础上,适当向战术倾斜,我们要把价值和趋势结合起来,我们要把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结合起来,显然这是非常难得!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谁让08年的市场客观上就有可能比07年要难呢?
    08年恐怕大家得付出点心血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3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的竞争,以价格为最佳手段,我不挣钱,别人也休想轻松赚,大家一起赔,赔到大家都半死不活,有人倒下为止。
美国有可口可乐,也有百事可乐,也没见谁以价格战为唯一手段,不惜本钱。
国情不一样,结果看来也是不同,
在中国,巴菲特的策略,比较难适应,大多企业的股价都高估,何况好企业。看看金风科技,看看中石油,

[ 本帖最后由 东山老虎 于 2008-2-13 15:05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3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东山老虎 于 2008-2-13 14:47 发表
中国人的竞争,以价格为最佳手段,我不挣钱,别人也休想轻松赚,大家一起赔,赔到大家都半死不活,有人倒下为止。
美国有可口可乐,也有百事可乐,也没见谁以价格战为唯一手段,不惜本钱。
国情不一样,结果看 ...

以宏观角度讲,目前市场是高估的。操作策略要趋于谨慎。不是难适应,而是大家仍然用投机的眼光来看巴菲特的思想。

[ 本帖最后由 股市轮回 于 2008-2-13 16:10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4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对安全边际08年最佳赢利模式!

赵丹阳和但斌给了两种做法,我们看看是不是可借鉴。赵丹阳面对即不能成长投资、又不能做安全边际,还因为自己在巴菲特倍出的A股市场过低的收益率倍受非难,他急流勇退,挂冠求去,解散了自己的基金。这种做法反映了一部分价值投资者面对既无成长机会又无安全边际机会的现实,以退为进。
    再看但斌,既然看好企业未来30年的成长,企业毕竟还会成长,虽然在未来的几年企业成长只能用来补偿股价的高估,不能凭借成长推高股价,但只要企业是成长,它迟早会通过成长先把高估部分补偿掉,让估价不在高估,然后进一步企业成长必然会推高估价。因此,现在继续持有哪些具有长期成长性的优质公司,对中短期价格波动,以平常心态看待,让企业的成长和时间这两条腿最后夺取马拉松比赛的好成绩,是但斌的策略。凌通只能说以上两种策略都有某种合理性。但他们的策略都不是可以普遍推广的策略。因为:他们的策略虽然在形式上截然相反,但本质上都需要一种大舍大得的心态和定力。赵丹阳坚决地舍弃了市场中高估风险和高估中的某类机会,从而得到了安全。但斌舍弃了对过程的关注,希望得到最后的胜利。这种大舍大得对于大众讲不普遍具有这样的心胸和定力。另一方面两种策略均是传统策略,是对海外传统价值投资策略的简单复制。没有对中国市场的特征性进行过深思,没有把价值投资基本原理与中国市场特征相结合。没有对价值规律做过深刻地、全面的思考,这两种策略都比较被动。

    下面,凌通通过对价值规律分析找出最优策略。

    价值规律有两个关键点:一、价值决定价格,二、价格从来不是完全等于价值。价格在一定范围一定幅度上高于低于价格是价值规律认同的,是符合价值规律的,第二点对于现在的中国股市尤为重要。在价格和价值不一致时,价格必然向价值回归,但这种回归不是一下完成,不是一步到位的。从来没有发生过价格高于价值时价格瞬间回归的价值,如果有这种情况发性,那么价格就永远不会高于或低于价值,价格与价值永远是一样的了,事实不是这样的。

    价格高于或低于价值时回归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哪?价值规律没有详细说明(这表明价值规律本身也不是无所不包的)只是说价格是以波动的方式围绕着价值,排除了直线式的单边回归,否定了单边涨跌。至于怎样波动的,价值规律未提及。

    事实是回归过程是以波浪的方式完成,对这种客观的波浪式回归,道氏理论和波浪理论给出了详细描述。道氏理论和波浪理论认为,不管是股票还是商品价格的波动,都与大自然的潮汐,波浪一样,一浪跟着一波,周而复始,股价指数的上升和下跌将会交替进行,具有相当程度的规律性,任何波动均有迹可循。我们可以看到波浪理论的内容其实和辩证法波浪式前进的内涵是一样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4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续)

历史上人们总认为道氏理论和波浪理论是技术分析的基础与价值规律是格格不入的,是对立的。但凌通认为事实上,二者是互补的,波浪理论,道氏理论是对价值规律的补充,因为价值规律承认价格是以波动的方式围绕着价值变化,但价值规律没有说明价格是怎样围绕着价值波动的。价格围绕着价值波动,一定有一种客观地有规律的波动方式。如果价格的波动方式是无规律的则价格也不可能被价值吸附在身边。这种波动的规律正是波浪理论和道错理论的内容,两个理论描述出了价格如何以什么方式围绕价值波动,于是,价值规律,波浪理论,道氏理论,三位一体共同描述了一个完整的价值和价格的关系。价值规律重点解决谁决定谁,重点决定变化方向,而后两者重点解决价格的存在方式和变化方式,三者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价格和价值关系。历史上把价值规律和波浪理论,道氏理论对立,割裂是错误的,片面的。三个理论本来就是统一的,不是对立的,它们互相分工,负责描绘出了完整的价值与价格关系,即解决了谁决定谁,又解决了如何存在,如何变化。一个正确的完整的价格变化过程被三大理论联袂描述清楚,它们可以结合成广义价值规律:“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价格在波动过程按照波浪和趋势的方式展开的。股价指数的上升和下跌将会交替进行,具有相当程度的规律性。”

    在总的价格因为高估,以下跌的方式回归的过程中,虽然总体上是下跌的,但下跌过程中客观上必然地一定会包含着上升过程。下跌不是单边直线式的,这即是广义价值规律告诉我们的,也是人类资本市场上的普遍事实。

    市场中是有机会的。这种机会的性质虽然是整体下跌中的反弹和波动机会,但它与价格低于价值的上涨一样都是客观的,都是必然的,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都是不可改变的规律决定的。在这里凌通提出一个广义的价值投资定义:一切以客观地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变化为投资理由的投资行为都是理性投资,传统价值规律是理性投资的一种,但不是理性投资的全部,比如风险投资也是理性投资,但风险投资不完全是传统价值投资。价值投资定义扩大了价值投资的方式、内容和对象,它可以使我们在现在的中国股市获得成功!我们可以不像赵丹阳、但斌那样,在不违反理性投资的原则下,把握捕抓下跌趋势中的反向趋势。

    有人会说,不就是做反弹吗?不就是趋势交易吗?说来说去不就是放弃价值投资变化趋势交易吗?凌通说不是这么简单,我们认为趋势波动也是价值规律的一部分。价值规律中包含着趋势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趋势规律也是价值规律,这是前文的中心。同时把趋势波动和有相对价值的公司结合起来作波动操作就是相对安全边际的全部内涵。

    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谈谈凌通说的相对安全边际的内涵,如果有一些股票满足下面的条件,我们就认为它具有相对安全边际。

    一、长期的经济特征优势,它在行业里的龙头地位不可轻易被动摇,未来的发展确定性极高,这样的公司在A股市场上是较多的。但斌实际上就是买的这样的公司,但是有一个问题是这种公司的股价已经是优质优价了,价格已很高,如果我们直接了当地去买这类公司,根据前文大家可以看到,凌通认为中期回报不是特别好。

    二、这些基本面有优势的股票它的估值水平要明显的低于A股的总体估值水平,或者明显的低于同业公司的估值水平。

    三、市场按照广义的价值规律所描述的总体是波动的,因此所有的股票未来股价变化都是波动的,而且每当一个下跌波动结束后,必定是一个上升波动,那么在这个波动的低点我们买入满足前两个条件的股票。

    举一个例子:伊利股份从基本面上来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怀疑它的基本面优势和成长潜力,但是伊利股份目前的市盈率水平也就是30倍左右,(排除股权激励造成的亏损因素)同时伊利股份由于自己股权激励导致的形式亏损,以及指数大跌造成伊利的股价大跌,这时我们就认为很有可能这是一个相对安全边际机会。

    为什么说它是相对的呢?原因有两个:1、蒙牛乳业在香港的市盈率还不足20倍。2、二年前因为伊利独董事件造成的安全边际,我们买伊利的时候市盈率只有14倍,可以看出从估值的角度上讲,即使下跌也不便宜。但是由于从高估到合理估值是一个客观的波浪式过程,不是以跳楼方式实现的,所以现在以相对的优势买入其结果和绝对的估值优势买入,其结果是一样可以获利的。

    这就是凌通说的相对安全边际的内涵,凌通认为从传统价值投资者转变为理性投资者,或者说新型价值投资者是把握08年的关键,而相对安全边际则是具体获利手段。相对安全边际是需要看大盘的,是需要把握大盘节奏的,因此,它需要传统价值投资者改变观念。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5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中国真的有能长期持有的企业吗?——从身边的蒙牛谈起

这个题目也许是个伪命题,中国肯定有长期存在的企业,但是是否存在能给我们长期带来不菲回报的成长企业呢?如果能给这个长期下一个定义的话,我希望至少是三十年,终身不卖更好。

曾几何时,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看了几本价值投资的书,特别是有关巴菲特的,他购买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盖可保险等给他带来不菲回报的,声称是终身不卖的公司,更有西格尔《投资者未来》一书里,长期持有菲利普莫里斯,宝洁,辉瑞等等烟草,消费、医药公司带来16-24%的年复合收益率,也就是说,你若是有眼光买入菲利普莫里斯的话,长期持有,甚至能跨越生命周期。你就能做的和巴菲特一样好,财富以几何级数增值。这也不是仅仅在美国发生的,在中国,刘元生持有万科十几年,也是翻了N倍,看看,多容易的事,觉得找到了价值投资的真谛,简直是大道至简。财务自由不再是梦想。这也就是但斌先生所倡导的长期持有伟大的企业,最终实现财富不断增值的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理念。

怀揣着这样美好的梦想,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在中国的公司里找找,看是否能找到这样的宝马,骑上它带领我们通往财富的彼岸。烟草好是好,可惜没上市,自己本科是学药的,中国的制药公司就算了吧,换个名字就是新药,我们的新药可比美国多多了。只有非耐用消费品了,酒类我在上篇谈过了,是靠什么支撑的,啤酒和红酒要和国际巨头竞争,更何况红酒还要培育市场,不确定性较高。饮料就算了,健力宝倒了,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到处都是。其他的也没能很好扩张的品牌。乳制品,呵呵,就是他了,这个东西要天天喝,而且中国的人均消费量比国外有很大的差距,应该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何况这个东东国外的品牌还没什么机会,是个白马的样子。

中国的乳制品企业曾经有很多,现在做的比较好的有蒙牛,伊利和光明,光明的鲜奶以前主要以巴氏杀菌奶为主,需要冷链,难以长期保存,难以市场扩张。更何况上海的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品牌做得好的很少,看看昔日的凤凰,永久,英雄,就知道了。这里就不展开了,剩下的,蒙牛伊利都是来自内蒙古大草原,鲜奶产品以UHT(超高温瞬间灭菌)奶为主,保藏时间长,便于运输,方便销往各地,此外两家在冷饮市场还有很高的占有率,伊利在奶粉上也做得不错。

简单的说了一下两家企业的状况,不代表这两家就是好的投资标的,还需进一步研究。有一点我想大家都知道,好的企业未必是好的投资标的,但起码有成为好的投资标的的潜质,在伊利的阴影下,蒙牛短短几年从一间小厂发展成现在的一个现代化的乳制品巨头,简直就是奇迹。因此,个人对蒙牛更感兴趣,虽然它是在香港上市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5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之所以看好蒙牛,不仅仅是它6年增长292倍,投资收益率5000%。而且作为企业的的领导者,牛根生也是个传奇人物,尤其他将自己的股份全部捐出来,让人敬佩不已,虽然我已经不是毛头小伙,不会为所谓的中国伟大的***所折服,但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一般人难以做到的境界。看看这么好的企业,这么优秀的领导层,真是个好的投资标的呀。果然在香港大家给他的估值也很高,在我关注的时候是52倍的PE(次级债的时候)。

按彼得林奇的做法,从身边找到的好品种当然是要去考察的,原来我家里是喝光明的,现在我买了蒙牛,伊利,坦率地说,我个人认为,普通的UHT奶,蒙牛比伊利的口感好,主要是蒙牛的口感更纯正,高端的特伦苏和金典,口味都很好,相比普通的UHT奶,更香浓。在超市里,蒙牛比伊利卖得好,虽然他的价格略贵一点。

在国庆之前,我LP又像往常一样买了一箱蒙牛,箱子边有包赠品,像往常一样,先喝赠品,咦,怎么这么稀,像掺了水一样,难道是假货,或是赠品的问题,打开箱子里面一包,口味同样如此。怪了,难道是超市卖假货,不太可能,抑或是这个批次的问题。刚好前阵子买了本书,叫《蒙牛内幕》,是蒙牛的里的董事长新闻助理张治国写的,里面写到,蒙牛如何重视产品质量,上门服务的如何好?哈哈,这不正好是个研究企业文化的另一个机会吗?于是让LP打电话给蒙牛,由于国庆的原因,答应5或6号再联系上门,态度不错,好,到了6号,打电话来,说明天上门,7号上午,销售人员来了,令我惊讶的是,她并没有拿我买的研究,或是开包尝尝,而是直接了当地说,这个问题(牛奶很稀)已经有很多人反映了,她也没有办法,只能向上报了,作为补偿,送了6包250g的做补偿。我问她,难道蒙牛总部不知道这个问题?她的回答很无奈,没办法,如果你不满意,就换别的品牌吧。很多人都已经反映了。回想到当初刚买蒙牛UHT奶的时候,LP就说比以前喝到的稀,后来买了高端的特伦苏说和以前普通的UHT奶一样,怪不得大家都买赠,原来已降低品质为代价,以前自己一直喝光明巴氏杀菌奶,感觉口感也不稳定,特别是酸奶,口味差别很大,看来天下乌鸦一般黑呀,三大品牌都这样,我最看好的蒙牛都这样,真是无话可说,难道这就是占据香港乳品半壁江山的蒙牛吗?或是销往香港的品质和内地不一样,但我在上海,是光明的大本营,蒙牛和伊利好不容易杀进来的,能在上海站稳脚跟,那么全国应该没问题,因为上海的消费者以精明和挑剔著称,让他们满意可不容易。现在上海的质量都这样,我不敢想像全国会如何?

回想我看《蒙牛内幕》,有个问题始终困扰我,在书中,讲到蒙牛成长过程中,遭到了对手的疯狂打压,手段及其凶狠,又是下毒敲诈又是在媒体上散布谣言,虽然文中没有明说,但大家都知是谁,我奇怪的是,这样一个被描述为手段卑劣的企业,为什么没有倒闭,也同样发展壮大。同样是竞争对手,对手同时也是面镜子,是否可以理解为有什么样的对手,就有什么样的你,从这个角度,蒙牛是否也同样不是那么完美呢?我生活中的遭遇,为这个结论给出了一个最好的注脚。

忘了在哪里看到一个例子,堪称是同行的典范。

20世纪70年代,在华盛顿经常采访白宫的报纸主要是《华盛顿邮报》与《华盛顿明星新闻报》。

1972年水门事件发生后,《华盛顿邮报》最早批露了这一事件,尼克松政府对此非常反感。此后,尼克松政府表示,只接受《明星新闻报》的采访,再也不接受《华盛顿邮报》的采访了。

尽管《华盛顿邮报》与《华盛顿明星新闻报》是竞争对手,但是,在处理这件事情上,《华盛顿明星新闻报》表现得相当有修养。《华盛顿明星新闻报》对此发表社论说,它不会作为白宫的泄愤工具来反对自己的竞争对手,如果邮报记者不能进入白宫,那么他们也将停止采访该机构。这一立场获得了全世界媒体的支持和赞扬,结果,尼克松政府被迫改变了原来的立场。

这样的对手,令人悠然神往,在中国,何时企业有这样的对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5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完

最近在看吴晓波写的两本书---《大败局》1和2,我觉得在中国做投资,首先要看的书不是彼得林奇或是巴菲特,而是这两本书或类似这种类型反思的书,里面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中国企业:秦池、三株、太阳神、健力宝、飞龙,华晨,顺驰等等,很多当时也是三好学生,什么最佳投资者关系之类的,但都倒掉了,很多起因是很小的问题,而且很多都是保健品、饮料、酒类等非耐用消费品行业,为什么,这些品牌当时也很有价值,却很难持久。这个问题我给不出答案了,但是,我给大家看一个我自己经历过的例子:

那是大约在94年我在西安的时候,当时西安的啤酒市场上有两大巨头,一个是中德合资的西安本地产的汉斯啤酒,一个是宝鸡啤酒厂产的宝鸡啤酒,基于当时西安的消费水平,这两家在西安市场的占有率最高,当时正值酷暑,汉斯啤酒真是供不应求,每天在厂门口提货的卡车排成了长龙,也许是卖的太好了,产能跟不上,也许是其他的什么原因,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为了加快产量,就在某一步工艺上缩短了时间,仍然出厂销售了了,结果当时买的人喝了以后觉得和以前的产品口味不一样,非常苦,当时反馈的情况并未引起汉斯厂的重视,结果大家就用脚投票,开始改买宝鸡啤酒,一下子汉斯的销量锐减,后来厂家发现了这个问题,在报纸上发表声明公开致歉,但是这时的市场已然是宝鸡啤酒的天下了,为了挽回颓势,汉斯采用了一个非常规的策略,通常啤酒的经销点是同时卖两种啤酒的,后来由于汉斯的销量不好,很多经销点就主要卖宝鸡啤酒了,汉斯为了重新占有市场,就采取给经销点补贴的策略,就是你这个点只卖汉斯,作为补偿,每个经销点我拿现金补贴,以达到阻碍竞争对手铺货的目的,虽然这个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汉斯啤酒不好卖,很多经销点拿了钱后还是偷偷卖宝鸡啤酒,因此并未对宝鸡啤酒造成致命的打击,同时宝鸡啤酒发现此现象后,在报纸上发表律师函,未点名的指责对手不正当竞争,并准备利用法律武器来保卫自己的利益,此事就此不了了知。后来汉斯在营销上做了种种努力,但始终没有回复昔日的神勇,市场上也日渐稀少。过了两年,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小条文字,称原中德合资汉斯啤酒厂被青岛啤酒兼并云云,这就是汉斯最终的结局。

不仅仅汉斯,想想当时很多风靡大江南北的产品,什么太阳牌锅巴,阿香婆辣酱,中萃方便面等等,现在还有谁记得,很多都是一时的辉煌后得意忘形,忽视产品质量,最终走向没落。

回到蒙牛,虽然它现在如日中天,但经历了这次的事件后,它头上的光环起码在我眼里是消失了,就像美女卸了妆,大家看看原来也不过如此,三好学生尚且如此,其他的呢?难道是国有垄断企业,像宝钢这样的员工平均工资远超社会平均水平的,你能相信它会把股东利益放在首位吗?我不敢想,也许在中国投资,只能矮子里面拔将军了,也难怪巴菲特面对高速增长的中国,也就买了一个中石油,现在还都卖光了。真就像中国优秀的私募基金经理但斌的投资理念---长期持有伟大的企业,果真如此操作的话,现阶段我还真替他捏把汗。当然,长期持有不行,短期还是可以的,价值投资不行,我们可以价值投机嘛,怎么办?我们就是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只好安慰自己,在美国这样监管严格,公开透明的环境里,不也有安然、世通之流吗?何况我们!!一家之言,姑妄听之,呵呵。(完)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6 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趋势来自于概率的非线性分布

趋势本身是小概率事件,而价值投资者能够以较大的概率把握趋势。

[ 本帖最后由 股市轮回 于 2008-2-16 14:10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6 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要发图的,不知怎么也粘不上来。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6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访谈

“一想到巨额的回报不是回到社会而是仅给予少数几个人,原因是这几个人正是从我太太的子宫里钻出来,这个念头会让我发疯。”


    沃伦-巴菲特(WarrenBuffett)是迄今最成功的资本投资人,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他运用自己逐渐完善的投资哲学利用钱赚钱,从购买股票到收购金融保险公司。根据《福布斯》杂志统计,他的个人财富目前在500亿美元左右,稳居全球富豪榜前3位。相比其他资产超百亿美元的富豪,他的赚钱方式不是专注于创新性的技术开发或者投资实业产生利润,而是利用资本增值,因此作为“全球最伟大投资人”他当之无愧。


    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如今他的众多外号中的一个就是“奥马哈的奇迹”。他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1941年,11岁的他购买了平生第一只股票,1947年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两年后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1956年,巴菲特回到家乡创办“巴菲特有限公司”,8年后他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亲手掌管的投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这点钱如今对于投资公司而言可能算不上什么,如今华尔街的投资人动辄操控几亿美元的资金,但是在40年前,这已经是很大金额。1965年,35岁的巴菲特收购了一家名为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Hathaway)、濒临破产的纺织企业,1994年底该公司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投资王国,由一家纺纱厂变成巴菲特庞大的金融集团,时至今日继续成长为资产达1350亿美元的“巨无霸”???旗下拥有各类企业约50家,最主要的产业系是以财产保险为主的保险业,此外还生产从油漆、毛毯到雪糕等一系列产品,该公司同时持有如沃尔玛、可口可乐和宝洁等许多大型企业的股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市值在30年间上涨了2000倍,而标准普尔500家指数内的股票在这30年间平均仅上涨了近50倍。


    如今的巴菲特已经77岁了,时间和传奇般的投资生涯将他塑造成一个偶像级人物,几十年间在飘忽不定的股票市场中能保持常胜不能说没有秘诀,他从不对这秘诀保密,相反乐于和所有追随他的人分享投资哲学。他的慷慨还表现在捐款和对慈善事业的热情投入。到目前为止,他是全球慈善捐款最多的人。2006年,他许诺会将个人总资产的85%重新投入到社会,随即他以股票形式向“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捐款300亿美元,这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1000万股B股普通股股票,计划分期交付,每年支付5%.巴菲特承诺即使他过世仍将继续履行这笔捐款。得到这300亿美元的捐款后,“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成为全球最富有的慈善基金会。


    巴菲特的个人生活非常简单,他住的房子是老家几十年前盖的老房子,就连汽车也是普通的美国车,用了10年之后才交给秘书继续使用。他也经常吃快餐店汉堡包,喝可乐,几乎没有任何奢侈消费。很多人不理解富可敌国的人为什么不过其他富豪、明星过的奢侈日子,好像俄罗斯的年轻富豪一下子能买几艘游艇,那些中巨额彩票的人同样款式不同颜色的豪华跑车也能买上好几辆。为什么“股神”看上去仅有赚钱的乐趣却没有随之而来消费的激情呢?他的投资理念对很多人来说是《圣经》,而花钱哲学就是《天书》。和巴菲特对话后你或许能理解点滴他的个人境界,那是已经远远超越了一般人的境界。


    记者:去年你作出了重大宣布:在有生之年将所有资产的85%捐献,请问你对这个决定是否后悔过,是否在夜里曾醒过来问自己:“我到底做了什么?”


    巴菲特:没有,我睡得像婴儿一样甜。这个决定对我而言非常坦然,在财富如何分配问题上这正是我想要做的,因此我不会改变这个决定。


    记者:你主要捐款给5个基金会,其中金额最大的给了“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你是否设想过计划B,因为你曾经开玩笑说有足够的钱雇1万个艺术家在有生之年天天给你画像,当然你肯定不会这么做,但是在你的脑海里是否曾有其他计划呢?


    巴菲特:最初我考虑我太太一定比我活得长,一方面她更年轻,另一方面女性比男性长寿,因此当时我设想遗产多半由我太太支配,很有可能成立一个名叫“沃伦?巴菲特基金”的慈善基金。对此我非常放心,因为我太太乐于助人,她喜欢将财富捐献给那些真正需要的人,在这方面她做得非常好,我完全没有顾虑。可是现在这个基金会的名字是“苏珊?巴菲特基金”,我自己必须来完成这项任务了,因为从未想过太太会比我早亡,因此也就根本没有计划B.


    记者:你已经决定不会将全部财富留给子女。


    巴菲特:是的,我会留给他们足够的钱使他们还能做其他事情,但不是太多的钱让他们不会做任何事。


    记者: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决定呢?是不是因为看到了其他富人的孩子的境况?


    巴菲特:我认为这(将巨额财富全部留给子女)对社会不好,对孩子们也不好,不过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我的意思是我是个格外幸运的人,在合适的时代出生在合适的地方,要是我早出生几千年,我一定会成为某种动物的午餐,因为我既不比别人跑得快也不比别人跳得高;如果我出生在孟加拉国或者是其他地方,也不会成为现在的我。我能得到现在所拥有的,很大程度上说是这个社会的结果,因为我出生在一个巨大的资本主义社会,而且时机正确。和我的付出相比,我得到的物质财富多到不成比例。但是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是良民,他们或者前往伊拉克战场服役,或者在自己的社区中辛勤服务,但是都不像我一样被“疯狂”回报,我已经拥有了生命中想要的一切。一想到巨额的回报不是回到社会而是仅给予少数几个人,原因是这几个人正是从我太太的子宫里钻出来,这个念头会让我发疯,我绝不相信某一个人的子宫具备这样的“神圣性”。


    记者:你是否也认为把巨额财产留给孩子会造成“毁灭性”结果?


    巴菲特:的确,有些时候会造成这样的后果,这并不是没有先例。我将给孩子们留一定的钱,其实已经给了他们一些钱,但是相比我拥有的,这些钱算不了什么。他们有的优势是能接受最好的教育,平均而言在基因上也有一定的优势,最重要的是和我一样,他们在正确的时机出生在正确的地方,这样他们就有了一切优势。如果让他们在钱堆里生活,认为自己能无限支配社会资源,这对社会无益。在选择奥林匹克运动员时不会因为某人的家庭出生,同样在享受对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支配权时也不应当根据某人的姓氏而获得特权。美国要在这个世界上竞争就必须相信机会平等的道理,如果有人因为自己的姓氏就能轻易得到几百亿美元,何来机会平等可言?


    记者:你赞成遗产税吗?


    巴菲特:绝对赞成,否则会形成很多个财富王朝,我们视根据血统而形成的王朝为“愚蠢”,那么根据姓氏而形成的财富王朝更加愚蠢。


    记者:赚钱和花钱之间,哪个更有乐趣?


    巴菲特:赚钱非常有趣,就好像参与一个擅长的游戏,这样能保证腿脚灵活,耳聪目明。尽管这个游戏对我来说并不需要手眼的精密配合,像很多其他的工作那样,但是我想像不出更有趣的游戏了。当然,知道这些钱能帮助那些需要的人也是很不错的感觉,我经常收到人们的来信,不仅是感谢我的捐款,他们还在信里详细告诉我因为这些捐款,他们的生活如何被彻底改变。当想到可能有数百万人因为捐款而免于患上疟疾,或者站在小一点的角度,某个人的私人问题因为我的捐款而解决了,这都是非常美妙的感觉。


    记者:从捐款角度说,你是世界上最慷慨的人;同时也是最贪婪的人,那是从赚钱角度说,如何看待这个矛盾?


    巴菲特:我只是非常幸运而已,获得了疯狂的回报,但即便没有这么多回报,我还是会做我做过的一切,因为我喜欢投资。我不是那些赚到100万美元就高兴收手的投资人,赚得越多我越开心。


    记者:你从来不将自己的名字贴在医院墙壁上,也不曾在慈善聚会上坐在最前排的显眼位子上,你是否觉得类似的东西很无聊,或者……


    巴菲特:我的确觉得有点无聊。如果我的名字占据了某个医院墙壁上的位置,就不会有其他人为此捐款了。如果一家医院找我捐款,能获得的不会因为我的名字是否在墙上而有所不同,因此他们最好将这个机会“卖”一个更好的价钱。在慈善捐款方面也有一个市场体系,将自己的名字放在建筑物上有一定的价格,总有人愿意比我出更高价格。


    记者:为什么选择将自己的财富给其他人的基金会?你完全有能力成立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来管理巨额财富。


    巴菲特:这是因为我受权的基金会是由善良的人在管理,我亲眼看到他们工作的态度、他们的责任心、他们的工作效率以及他们的成就。如果成立自己的基金会,我无法保证当我被埋在土里,70多年后,那时候的人能有同样的责任心和道德感做他们应该做的事。


    记者:很多人或者公司捐款之后获得在慈善晚宴上的一个座位,而这种场合里,像你这样的人物通常被邀请作为发言人……


    巴菲特:你说的完全没错,类似的邀请函从来没有断过。很多人对我说,一旦退休所有活动都将停止,唯一不会停止的就是慈善晚宴的邀请函。


    记者:在你的慈善捐款后,公司股东会不会有损失,毕竟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公司有责任向所有股东报告每一分钱的去向,同时保证他们的收益,捐款之后如何保证股东们的收益呢?


    巴菲特:伯克希尔?哈撒韦作为母公司是不会捐献一分钱的,所有的捐款都是子公司的行为,这些公司的经理人在取得投资者的授权后进行慈善活动,很多情况下是公司经理人和投资者在一起开会,投票选择3个最希望投入的慈善机构,然后商量捐款的金额,最后按照每一股应该捐款多少在投资者身上分摊。如果你翻看1981年以及1982年的年度报表就能发现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捐款将近2亿美元。每年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的所有公司向超过4000个慈善机构捐款,有趣的是投资者们最喜欢的捐款对象是教堂,众所周知,一般的企业不喜欢向教会捐款,因为通常不会得到回报。


    记者:但是一定有些公司到各个慈善晚宴上去买座位,以公司的名义,这样花钱是否是对投资人利益的损害呢?


    巴菲特:我只能说我自己不会这么做。我可以告诉周围的人如何赚钱,如何经营公司,却不能指使他们如何花钱,那是他们自己的事。很多人说我现在走上错误的道路,但是我如果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做,那么早在我只有200万美元的时候,我已经把所有钱都花光了,世界也不可能从我这里得到更多的钱。因此在如何花钱、如何支配财富方面我从来不听取别人的意见,这也正是我不会在这个话题上对别人说三道四的原因。


    记者:对于一个工薪阶层但是稍为富裕的人而言,如果他希望对慈善事业加以支持,你的建议是先投资然后捐献,这样能捐献更多,还是直接捐献但是金额有限?


    巴菲特:我有很多很多学生,有31个大学邀请我上课,其中大部分在美国,一些在加拿大,因此同样的问题我的学生们曾不止一次问过我。我的回答一贯是,做你自己想做的。从来没有人能断定苹果比梨好吃或者梨比苹果有营养,因此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想法。如果你想捐款,这完全是你个人的事情,应该自己体验,很多人在体验之后会改变想法,对于慈善事业,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忠实于自己的想法。


    记者:很多时候慈善事业被认为是富人的奢侈品,富人才享有通过金钱改变他人命运的专利。


    巴菲特:我不知道,但是在美国如果深入统计数据,你会发现国民生产总值的2%都进入了慈善领域,而中产阶级的捐款相对他们的收入其实比富豪更加慷慨。犹他州的捐款比率在全美国是最高的,因为有摩门教,但这并不是因为摩门教徒更加有钱,原因是他们的信仰支持捐款行为,于是他们贯彻信念。另外在美国,对教堂捐款占所有慈善捐款中很大部分比例,在这方面我没有具体的统计,但是我相信教堂获得的捐款中绝大部分来自中产阶级。在大众关注和受益的领域,例如医学研究的投入上,中产阶级的捐款所占比重最大。总体而言美国人是非常慷慨的,如果按照收入衡量,在全球富豪榜前400名的人恰恰是最不慷慨的。


    记者:很多人注意到你的仁慈和低调,你的生活非常俭朴,你经常以别人的名义捐款,对于你来说仁慈是轻而易举的还是你努力想做到的,毕竟在这样巨大的财富前,诱惑是难免的。


    巴菲特:在这方面父亲对我的影响很大。很多人批评我说应该在更早的时候就捐款,但是我自己知道应该做什么,要如何做,因此不会受到困扰。对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所取得的业绩我从来都不谦虚,但是对于我的名字是否出现在捐款名册上或者某个纪念碑上,我认为毫无意义。这并不是谦虚或者仁慈的表现,而是从心里我根本就不在乎。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投资取得骄人财富是一项成就,但是利用这些财富在建筑物上刻上名字或者让别人感激你、赞美你则谈不上是成就,对我来说这些东西丝毫没有意义。


    记者:能具体说说来自父亲的影响吗?


    巴菲特:我总是以父亲的标准来衡量言行,做一件事情之前会想想父亲会给我打几分?我的所作所为一定要是父亲能够接受的。


    记者:在个人婚姻和家庭方面,你也非常成功。


    巴菲特:的确,这方面我也非常非常幸运。


    记者:对于你的家庭、孩子以及特别亲密的朋友,你格外努力经营还是仅仅因为幸运而完满?


    巴菲特:我认为是幸运,我有很多亲密的朋友,每年定期见面,当你有交心的朋友时绝对不会感到不快乐。


    记者:之前主要是花钱的话题,现在我们谈谈赚钱的话题吧,你曾经说过不太重视利率因素,而聪明的投资者也不用过分关注利率。但是我们现在生活的北美社会,负债都涌到了牙齿上,几乎所有人都随时受到债务威胁,因此利率的上下调动关系到很多家庭的存亡,是我们做错了还是你说错了?


    巴菲特:20世纪是美国经济最成功的100年,在这期间美国和加拿大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都稳定增加。但是在这期间我们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萧条,美联储的基准借贷利率最高时达到21%,最低时达到1%,因此对于利率这样的浮动因素我并不十分看重,对于个人来说,利率的增减当然很重要,但是不要忘记了,任何时候你身上的债务也正是你拥有的资产。


    记者:在选择股票的时候,你到底有什么具体的诀窍呢?


    巴菲特:第一,去学会计,做一个聪明的投资人,而不要做一个冲动的投资人。因为会计是一种通用的商务语言,通过会计财务报表,聪明的投资人会发现企业的内部价值,而冲动的投资人看重的只是股票的外部价格。第二是阅读技能,只投资自己看得明白的公司,如果一个公司的年报让你看不明白,很自然就会怀疑这家公司的诚信度,或者该公司在刻意掩藏什么信息,故意不让投资者明白。第三是耐心等待,一个人一生中真正投资的股票也就四五只,一旦发现了,就要大量买入。


    记者:在上世纪70年代,机构投资者受名牌商学院学术理论的影响,普遍认为决定以什么价格买卖股票与企业的价值关系不大。


    巴菲特:如果投资者能够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并能发现5到10家具有长期竞争优势、价格合理的公司,那么分散投资就毫无意义,只会降低投资的收益率并增加风险。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越来越确信,正确的投资方法是将大笔的钱投入到有所了解的企业以及完全信任的管理人员中。认为一个人可以通过将资金分散在大量他一无所知或毫无信心的企业中就可以限制风险,完全是错误的。一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绝对是有限的,因此在任何特定的时间里,很少有超过2或3家的企业我认为值得完全信任。


    记者:你是否有失败的投资经验?


    巴菲特:失败的比成功的多得多。


    记者:很多人说巴菲特不可能被复制,因为你是投资天才,有一种独特的禀赋,这是许多人无法学习到的,在自己的成功事业背后,你认为这种独特禀赋是否存在,又或者是智商、技术因素成就一切?


    巴菲特:我觉得“从不让个人感情影响我对市场的判断”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我幸运地在恰当的时机出生在正确的地方。


    记者:那么所谓的神奇的禀赋呢?


    巴菲特:可能有一点吧,有的人天生就是科学家,有的人天生就是艺术家,这些人的才能在某个市场体系中都会得到回报,往往是正常的、恰当的回报。我的思想结构不适合当国际象棋的世界冠军,但是却适合做我喜欢做的投资,而我的才能在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意外地获得了非正常的、过多的回报。


    记者:这么说你认为自己有作为一个“投资技工”的禀赋,那么你是否认为自己具有成为历史上最伟大慈善家的禀赋呢?这两方面哪个你认为更重要?


    巴菲特:投资是技术上的禀赋,慈善是情感上的禀赋,任何人都需要两者。我相信每个人生下来都具有某种禀赋,但是很多人所做的事情不能发挥这种禀赋,如果你觉得自己完全没有任何禀赋,那么你就不会在这个社会获得成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6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价值投资的精髓!(转载)

  本文转载于李驰的博客,之所以转载是因为它一针见血的揭示了价值投资的精髓

  在李驰的博客上,看到了“sw”的留言,关于巴菲特、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我认为很有见地,遂整理了一下,放在这儿与大家共享。

  许多人动辄巴菲特,动辄价值投资,其实对巴菲特、价值投资又了解多少呢?

  我不是说学习巴菲特的理念有什么问题,巴菲特确实值得学习,问题在于我们该学习巴菲特什么。大部分人仅仅是学习了点巴菲特的皮毛,对于精髓部分根本就没悟到,或者说曲解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假如仅仅是把巴菲特的理念倒背如流就可以在证券市场生存,炒股票是不是太简单了点儿?我们更重要的是学习他的心态与分析、发现、判断能力,这个可不是容易学到的。

  巴菲特的精髓是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的比较结果,而不是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长期投资。也就是说,巴菲特的精髓是“价值”投资,而不是“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不等于长期投资,长期投资不等于价值投资。说起来很简单的理念,就那么给搞错了,我只能一声叹息。

  巴菲特的精髓在于了解经济的运行,了解企业的内在价值,假如你没能力进行企业内在价值的分析,谈什么价值投资?

  巴菲特的精髓在于拒绝噪音,拒绝所谓的内幕消息。寻找未来的成长股,寻找被市场错杀的未来的好公司,而不是市场公认的好公司,因为被市场公认的好公司就不会有好价格。

  巴菲特的精髓在于本金的重要性,所以在初始投资的时候就该慎之又慎,所以就有了“你不想持有十年的股票五分钟也不要持有”的话题。

  巴菲特的精髓在于当投资标的物的市场价格超过了内在价值、出现了一定的泡沫以后就应该毫不犹豫的卖出,而不是继续持有。如没有、或者说找不到标的物,那么就等待,等待也是一种投资方式。巴菲特的账面上经常有着几百个亿的资金在等待机会。

  巴菲特长期持有的那几个股票,严格说是不得已,而不是巴菲特的本意。有人喋喋不休地说巴菲特长期持有的股票赚了多少多少钱,实际上根本没去计算这些股票的复合增长率。其实,巴菲特长期持有的几个股票的复合增长率是低于他的全部资本的复合增长率的。它持有的90%以上的股票,不到一二年就卖了。你怎么解释这个结果?

  当然,巴菲特创造的高额复合增长率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巴菲特的运用资金大大高于自己的本金。也就是说巴菲特的增长率是负债经营的结果,而不是全部本金的投资效益。奇怪的是关于这个运用资金与本金的关系却没人说起过。

  巴菲特的精髓是以长期投资的态度去选择价值低估、在下跌之中的股票,不求买在最低,安全就好;在价格上涨、不值得长期投资以后卖出,不求卖在最高,赚钱就好。比如他最近卖出的中石油。

  巴菲特的精髓,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因为市场是非理性的,我就利用市场的非理性,寻找价值低估的公司买进,在价值相对高估的时候卖出,然后耐心等待另一个价值低估目标的出现。

  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我们尽可能的不要成为理论上的巨人,实践中的侏儒。我们需要的是灵活与悟性,需要拿来主义,需要学习别人的经验与教训,但应该尽可能的不要拘泥于某一种理论,需要寻找一个适合于自己的操作模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6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个思考的节点,我由此发散开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8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辞职套现 上市公司高管难抵诱惑

 
  思源电气的原董事杨小强离职后套现约9000万元
  
  
  
  是选择数十万的年薪继续留在公司,还是辞职准备套现市值数千万的股票,这是诸多上市公司高管面临的选择。在高薪与“巨额套现”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已经有不少高管选择了主动辞职。从最近的公开信息看,有些“主动离职”的原高管,已经实现数百万,甚者数千万的套现,最高套现金额已接近亿元。
  
  日前三花股份(002050)披露的2007年年报表明, 2006年3月份辞职的该公司原副总裁、董事任金土、以及董事王剑敏2007年分别减持了所持有的全部三花股份88.83万股和50.10万股,按照三花股份120日均价21.77元/股计算,两位原高管套现金额分别达到1933.83万元和1090.67万元。
  同时年报信息还透露,该公司原董事长张亚波也于2007年4月辞去三花股份董事长及董事职务,其以“高管股份”形式锁定的565万股股份自2007年11月9日也已自动解除锁定,获得上市流通权。
  
  其实,持有所任职公司大量股份的高管人员“主动辞职”并减持套现现象并非三花股份一家。2006年8月3日辞去董事职务的思源电气(002028)目前第四大股东杨小强,在离职半年后2007年3月和4月份连续两次减持思源电气股份近200万股,套现金额达到9000万元。从公开信息分析,其后杨小强仍有减持动作,截至2007年9月杨小强仍持有思源电气358.82万股股份流通股。
  
  除了第四大股东外,思源电气第二大股东李霞也于2006年12月27日辞去其所担任的董事、副总经理职务。资料显示,李霞持有思源电气1556.27万股股份,截至2007年9月30日,上述股份中的795万股已经获得上市流通权。目前尚无减持信息披露。
  
  记者收集的资料显示,其他存在持有大量任职公司股份的高管“主动辞职”现象的还有新和成(002001)、德豪润达(002005)、科华生物(002022)、山河智能(002097)、天邦股份(002124)、海翔药业(002099)等公司。
  
  虽然还不能断言上市公司高管辞职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减持股份套现。但是本报记者通过其它渠道了解得到的信息是,那些拥有大量上市公司股份而又不具有控股权的高管确实存在减持套现的强烈动机。因为只要减持套现就可以立马兑现千万、甚至亿万现金收入。这相比于每年十几万、或者几十万的年薪来说,诱惑实在太大。
  
  但《公司法》第142条规定:“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票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票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
  
  为了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高管买卖股份的行为,2007年4月9日中国证监会出台《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对转让股份基数的确定、短线交易禁止期的计算、交易窗口的选择、股份变动的及时披露等多个事项做了明确规定,以遏制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超比例转让所持公司股份或在六个月内进行短线交易的违法行为。
  
  在高薪与“巨额套现”不可兼得的情况下,选择主动辞职,绕过《公司法》和证监会“严控高管买卖股票”的相关法规,就成为部分高管的“最优选择”。
  
  不过,记者也发现,虽然一些公司出现了高管主动辞职并且减持公司股份的现象,但是这些公司的股价并没有因此出现明显的下跌,相反部分公司的股价甚至出现了股价大幅攀升的现象,如三花股份和思源电气。
  
  业内人士分析,这一方面是因为高管减持的股份相对于总股本并不算太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些中小板公司的基本面在改善之中,同时部分公司的控股股东控股权也在进一步增强。这一点在三花股份、思源电气、山河智能等公司表现都比较明显。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就是一种收藏

“投资,就是一种收藏。”这句话在他心中已深深扎根,这个理念不仅被他广泛运用于生活领域,更让他在投资领域里游刃有余。他就是平安证券资产管理事业部总经理———封树标。
  当过十几年兵的封树标有着军人的豪爽。在他认真地和别人探讨问题的时候,他严谨的态度总是让人肃然起敬;而休息时间里他却谈笑风声,又让人倍觉风趣幽默、平易近人。
  投资,是一种坚持成长理念的收藏
  选股票其实和选收藏品一样,总是要选择那些极具成长性的公司,这是封树标经常跟别人说的话,他在投资中也坚持着成长性投资的理念。
  “尸横遍野的市场是最有机会的市场,所有的投资经理们能处在现在这个位置,能活跃在这个市场,其实是十分幸运的。”封树标在2005年底的一次座谈中如是说。2006年股市开始复苏,并大幅上涨;2007年,中国证券市场成为全球最火爆的市场,国内几乎全民皆股。上证指数迅速攀升,创下历史纪录,曾一度站上6124点。截至目前,封树标仍然认为中国是全球经济最有活力的区域,中国的证券市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当前的市场调整,为投资者提供了很好的买入机会。
  中国GDP连续多年一直保持10%左右的增长,上市公司业绩则基本上保持20-30%的复合增长率,其中最优秀上市公司的增长率甚至高达50-60%,寻找和投资这部分上市公司,成为平安证券资产管理事业部的目标。而封树标一直坚信平安有足够的实力抓住这些年利润增长50-60%的上市公司。
  平安证券一直坚持敬业专业的理财理念,以优秀的业绩回馈客户。6年来,他所带领的资产管理事业部投资团队业绩优异。与牛市的皆大欢喜相比,熊市更能体现平安证券资产管理部的理财优势。投资如同长跑,不但要最后成绩优异,而且要争取每一圈都跑得很精彩,封树标就是这样,一直在努力实现着理财业绩与规模的同步增长。
  谈到今年的投资观点,封树标对于备受争议的房地产业仍旧乐观,另外,酿酒、零售商业均是他十分看好的行业。在封树标心中,若按照偏好的高低排列,前三位则是贵州茅台、苏宁电器、万科,分别为酿酒业、商业和房地产行业的三大龙头。
  封树标还提到,最近刚刚获批的平安“年年红1号”集合理财计划,是平安证券资产管理事业部首次推出的集合理财产品。这只产品希望能成为平安证券理财产品中一个响当当的品牌。他指出,这只产品的最终目标是获取高收益率而非大规模。平安证券将该产品的首发规模限定为3亿份,开放期规模上限为15亿份。这与一般集合理财产品较大规模相比,明显偏小。平安证券“年年红1号”理财产品的参与金额最低为20万元,也实现了与其他集合理财计划门槛(5万元或10万元)差异化。基于客户的风险偏好特征,这只产品定位为那些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中高端客户。另外,可灵活配置0-80%基金、0-60%的股票的特点,也使其成为为一只风格显著的混合宝产品。此外,产品长达一年的封闭期,降低了投资管理人的赎回压力,将为投资管理人获取更高收益奠定基础。
  投资,是一种经过“选择”后的收藏
  收藏讲究独特的选择过程,投资也要执行严谨、科学的投资流程。在平安证券资产管理事业部投资管理能力的提升过程中,其严谨、科学的投资流程、业务制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众所周知,西式的管理理念、制度化的管理模式是平安证券在整个业界中最鲜明的特点。平安证券严谨的投资流程和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也为其一大特色。在借鉴了平安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流程的基础上,平安证券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投资流程,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有效保障了投资过程的安全。

封树标认为,这个投资流程中,最关键的是核心股票池和核心基金池,这两个池中分别有十多只备选品种。投资比例达到一定标准的单只品种,必须在二级池和核心池中选取。那如何从上千家上市公司中挑选出这寥寥无几的几只股票呢?封树标给我们这样介绍:以2008年的投资思路为例,平安证券资产管理事业部认为,内需激增和财富效应是2008年中国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据此确定了投资的主要方向,即能同时受到内需激增和财富效应这两个有利因素影响的上市公司。故2008年的投资思路中,地产、酿酒业、商业零售则被纳入重点关注的主要行业中。
  按照这种标准精心挑选出的股票和基金方能进入一级股票池、一级基金池;其中更具成长性的投资品种,经过充分论证和研究过后,才有望逐步升级到二级池、核心池。各投资品种从一级池进入二级池,从二级进入核心池,都要经历一个严格的审核流程。对于基金的选择,在选择之前,资产管理事业部会还将首先确定核心的基金管理公司,在从这些公司管理的基金中挑选核心基金。平安证券会根据自身的投资理念来分析基金的行业配置,对基金的重仓股进行评级,对与自身投资理念一致的基金进行重点配置。
  在风险控制方面,公司“内控协调人员”将全程监控包括交易员、投资经理、投资决策小组、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资产管理投资决策委员会的五级决策链。对于股票从一级到二级股票池的升级,也需要有足够的理由,能说服该完整的、实时监控的五级决策链,获得一致同意后方能通过。“如果一个投资经理看好某只股票,想提升到核心股票池,那么请你去实地调查,找到充分的论据来说服大家。如果未获通过,那么请你再回到实地进行更充分的调查,直到大家一致通过。”封树标解释道。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要求,对于即将发售的平安“年年红1号”集合理财计划,也力争风险经理当面向客户提示风险点、亏损责任承担方式等等,以避免销售人员误导客户。
  收藏:投资在生活中的延伸
  封树标有一个爱好在朋友圈中人尽皆知,这即是“收藏”。封树标总喜欢对周围很多朋友及部门下属的员工给出同样的建议———收藏茅台酒。他坚信“这应该比买茅台的股票更容易增值”。而收藏茅台酒早已成为封树标的一大兴趣爱好,他的家中不同年代的茅台酒琳琅满目。他这样坚信,如果当前拿出10万元买茅台酒,20年后,可能价值已达上千万元。
  “投资,就是一种收藏;买股票,实际上就是买它的产品”。如果你买产品时,关注的是产品的价格而不是品牌,则生产这个产品的公司就不是我们股票投资的重点。反之,则可能成为我们投资的重点。“生产没有差异性产品的公司,往往不会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封树标笑谈。正是坚持这样的理念,在投资领域,他挑选了最具成长性、拥有高品质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寻找到高成长的公司,然后长期持有,或者称之为收藏,不失为一种更好的投资方式。”封树标反复讲到万科、苏宁的原始股东成功的投资案例。
  在生活中,他也总能出其不意,淘到颇具价值、升值潜力大的产品。当他去巴厘岛旅游的时候,他不远千里,采购回了一个一人高的木雕,上面雕刻着一匹栩栩如生的马,因为他坚信黑檀木的增值潜力。而国内接机的朋友惊呼,误以为带回来一个冰箱。这是封树标此行的最大收获。
  封树标在对员工培训的时候,口头上经常挂着的一个案例则是,在1987年,超市中100元一个的汽车玩具,在今年,价格已经降到80元。而1987年买的茅台酒,存至今年,价格可能已经翻了几十倍。他坚信不管是在收藏中还是在投资中,都要选择那些极具潜力,且拥有良好成长性的产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缺少制衡机制是股市非理性波动的根源

春节期间,媒体出现了许多讨论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文章。水皮先生就在股市爆跌的时候提出了政府应该救市,认为不救市就会使市场出现重大危机。经济学家华生提出了政府以市场化的手段调控资本市场,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经济学家谢国忠则坚决地认为下跌是中国股市唯一的归属。凡此种种,凌通认为均属真知灼见。然而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股市的根本问题出在,没有互相制衡的机制和互相制衡的主体。

制衡是一切市场的基础,制衡是资本市场上健康发展的核心。中国股市不断地政策救市和政策打市过程中大起大落,根本的问题不是政策调控的水平低,关键是市场内部没有建立起互相制的平衡发展机制。关键是市场没有创造一种自我平衡的逻辑和结构。

股票市场最常出现的一个词是博奕,博弈是什么意思呢?从宏观和整体上讲博弈就是几个不同的主体基于不同的判断来共同决定市场的估值水平,从微观和具体来讲博弈就是几个不同的主体基于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对具体公司估值定价,博弈的核心是大家共同决定。市场内部不同主体的充分博弈是市场形成合理估值的前提,要想通过充分博弈形成合理估值,基本前提是必须要有几个势均力敌的不同主体,如果没有这样的主体那么实现博弈是不可能的。道理好比世界拳王争霸赛一样,拳台上如果是泰森和霍利菲尔得在博弈,那么不管谁输谁赢这必定是一场精彩公平的比赛。如果拳台上是泰森和一个小孩在进行比赛,这首先不可能是一种精彩的比赛,其次不管这场比较在多么公平的规则基础和多么公正的裁判监督下,这都是一场绝对不公平的比赛。

目前A股市场的投资主体就存在着单一化的情况,这种单一化使得势均力敌的博弈难以出现。投资主体单一化同时导致了市场失去了内部互相制衡的主体和机制。使得政府成了重要的市场角色,不得不不断地干涉市场,政府并不是不能干涉市场,不过这种干涉必须在市场机制失灵的时候才是必要的,现在的问题是中国资本市场内部就没有互相制衡的力量-,从而就产生不出现自我制衡的机制。所以现在A股市场就变成了基金和政府博弈来维持平衡。政府本来是裁判,当市场内部没有平等的主体进行博弈,被迫由政府来制衡某一个过于强胜的市场力量,当一场有裁判参加,裁判是主角的比赛出现时,这个比赛一定是没有精彩可言的。

    目前A股市场上一基独大已经成为客观事实,这个问题已经成为A股市场健康发展的严重威胁。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则A股出现某种危机和困难带有必然性。发展多种投资主体是解决这一问题最必然手段。

    除了缺少势均力敌的多元博弈主体之外,还有一个问题是,市场上也缺乏博弈工具,缺少像股指期货这样的博弈工具,使得获利手段只能单边做多,从而不利于形成多空平衡的局面。开放股指期货同时允许发个股的看沽权证,从而使市场内部出现充足的多空博弈工具,使得做空做多都可以体面地获利,这样才能够在市场内部自然生成自我平衡机制。当主体多元化出现,当市场上多空博弈工具广泛存在之后,市场必然会按照价值规律理性地运行,政策成为了职业裁判,只负责对极端情况进行干涉,而不必频繁地参与市场。换句话说,市场健康的标志是政策很少干涉市场,如果政府不仅频繁地干涉市场,而且一旦政策不干涉就出现问题,这种情况表明市场内部严重出现问题。解决之道不在于加强市场干涉,而在于完善市场机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凌通:真正的战略家不会轻易弃守4000点


     凌通认为4000点不会轻易被弃守,因此4000点现阶段也不会轻易被击穿,4000点附近具有采取安全边际操作的条件。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如下:
    一、4000点是不可控局面发生的临界点,股市有一种特性,当指数突破了某一个状态的时候,不论你采取什么样的利空打压,你总是控制不住它的上涨。同样,当股市跌破了某一个区域的时候,无论你采取什么样的利多刺激都抑制不住下跌。这种情况在中、外的资本市场上普遍发生,因此它是一种规律性现象,在这种规律中存在着一个重要的不可控临界点,这个临界点一旦被突破或者跌穿,市场会进入不可控状态。关于不可控临界点在战争中表现的最突出,战争的进程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被双方控制住,但是突破了某一个界线,双方任何一方都没有办法控制,一些小的边境冲突,双方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达成停火。但是像日军侵华这样的事情最终不是由日军主观意图所能主导的,日军本来是想通过优势兵力快速让中国屈服,但是当中国全民抗战兴起后,战争已经完全不由日军主观意图所能控制了。很多军事家都提到战争突破了一定的范围,就完全按照战争自身的规律在演化了,人为干涉难以控制战争进程。因此,对市场的调控一定要在这个不可控临界点到来前进行。
    凌通认为4000点是中国股市当前一个重要的不可控零界点,所以在这个点位上会有一系列重要力量必然会严防死守。
    现在A股附近之所以是一个不可控零界点,原因在于当从最高点下来,产生30%以上亏损的时候,人们这时候一方面能承受这个损失,另一方面人们的心理还没有完全垮掉,希望还没有完全破裂,但一旦快速突破30%的损失,市场大部分投资人会立即失去信心,绝望情绪立即快速漫延,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能扭转市场趋势呢?人的这种心理特征是大自然给予的,不同的人有差异,但整体上都受这种心理规律支配。所以必须不能让绝望情绪同时在大众中同时快速释放,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问题就严重了。
    二、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上利益关联方已经扩大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经不在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基民和股民的总人数已经基本覆盖了所有的城市家庭,资本市场上已经和企业界、金融界、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形成了深刻的内在联系,资本市场的重大变化其实已经超越出了经济范围,实际上是个不小的政治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放任A股市场自由运行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三、因为核心战争有毁灭人类的功能,所以核战争不会轻易发生,甚至不可能发生。春节期间,经济学家谢国忠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A股市场在逻辑上具有暴跌的可能,并且基金有大崩盘的危机,基民们将会遭受重大损失。从逻辑上、从常识上看谢教授的说法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其带来的损害和问题对中国社会的负面影响不亚于一场核战争。由于这种后果太严重了,因此,凌通有理由相信这种情况反而不会发生,那些可以让中国股市崩盘的矛盾和问题,必将是以一种缓慢的逐步的方式来消化,集中释放几乎完全不可能,就像核战争具有毁灭人类的功能,所以不会轻易发生一样,其中的道理是相同的。
    四、目前在4000点附近,实际已经形成了社会利益,投资者利益,国家利益,共同需要来维护这个点位不被突破,现阶段不跌破4000点几乎是所有关联方共同的需要。现时在这个点位下也符合波浪理论和道琼斯理论的反弹条件。因此,能影响中国前途命运的战略家们不会轻易弃守这个点位,在4000点不会轻易的被击穿。(凌通在这里所说的战略家不是指庄家和机构,而是指真正能推动中国历史进程人)
    综上,凌通认为在4000点附近,具有采取安全边际操作的条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9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0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立高标准的投资体系讨论

【 · 原创:我是土人王  2007-10-03 08:06 】    
  laoba1老师请教个问题:
  1、如果从年度财务指标的角度进行初选,下列几个指标您会按重要性怎样排序?
  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率
  个人感觉净利润增长率最能反映成长性,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应当与资产负债率综合考虑,尤其在高利率时期,高资产负债率下的高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风险是比较大的。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率好象要在行业内的比较,如果前两项指标比较好,而后两项又在行业中最好,应该可以进入初选。你的观点呢?
  2、巴菲特好象有个观点,在规模低增长的前提下(应该指低总资产或净资产增长增长率),高净利润增长率的公司是优秀的。
  对这个不解,只要负债率不提高,总资产或净资产增长如果能带来相应幅度的净利润增长,公司发展不是更快吗?难道公司股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总资产的增长与理论上的合理股价没有对应关系?
  3、老巴所指的复合增长有没有一个直接对应的财务指标呢?
  我对财务一窍不通,问的问题如果太低级,请多包涵。
【 · 原创:laoba1  2007-10-08 07:44 】    
  土人王兄
  客气了,欢迎一起交流。
  
  净资产收益率
  我最看重的是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是净资产为股东创造价值能力的体现,也是能真正如实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指标。投资的本质就是赚钱,投入多少钱,每年能赚多少,是最直观的。所以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最重要的指标。另外,高净资产收益率表明企业具备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这种情况如果能持续,说明企业拥有一定的壁垒,ROE越高表明壁垒越强大,未来持续获得超额利润的可能性也越大。无论什么行业,ROE的标准都应该是统一的。若行业整体ROE都低,则表明这个行业不值得投资。
  
  净利润增长率
  净利润增长率是反映企业成长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但高净利润增长率并不代表股东一定能获得高回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成长要依靠不断融资才能实现,而ROE不能保持或同步提高,则表明股权的稀释降低了成长为股东创造的价值,投资者未必能获得高回报。另外要考察成长的质量高不高,是否能持续等。所以净利润增长率并不能很直观地反映企业真实本质的情况,要结合其他基本面才能较好地进行判断。否则很容易掉进高增长陷阱。
  
  净利率
  净利率比较综合地反应企业盈利能力,是影响企业实际营运绩效的主要指标。通常净利率越高越好,但不同行业净利率应有不同的标准。有些行业净利率很低,但资产周转率高、营业收入高,则一样很有投资价值,家电连锁业就是典型代表。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是我最不看重的一个指标。只有高盈利的收入才能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若增收不增利,则毫无意义。所以这个指标只能简单地从销售收入的角度情况反映企业的成长性,并没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此外我比较重视下面两个指标:
  
  毛利率
  毛利率是考察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不同行业毛利率差别较大,当然越高越好,象茅台这样毛利率高达50%以上的企业,很可能就是好的投资标的。由于净利率可以通过费用控制或其他手段进行调整,不能直观地反映企业产品的竞争力,而毛利率避免了这些影响,能直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高毛利率通常是拥有壁垒的特征之一。高毛利率不代表高的净利率,如果企业费用控制不当或者行业的特殊性会造成高毛利率低净利率的现象。如服务性行业一般毛利率都较高,但具体企业净利率却千差万别,这与企业的经营效率和费用控制能力有较大的相关性。
  负债率
  负债率过高意味着高风险,企业的负债支付的能力很重要,一旦周转出现问题,可能牵涉到企业的存亡。有时高负债率不一定代表高风险,深入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若应付帐款很高造成的高负债率有时还是好现象,表明企业可能对供应商处于强势地位,当然这个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你说的也许是轻资产、高净资产收益率的企业吧?这种企业依靠内生性增长和盈利再投资就能获得高成长,是最优秀的投资标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4-26 01:09 , Processed in 0.074630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