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由繁至简的炒股秘籍股票配资送值得信赖我出资你炒股赚大钱自己操盘配资财源滚滚
楼主: 清修

资深财务人士岁寒知松柏谈如何识别上市公司财务问题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7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会计假设是财报粉饰的前提-做客凤凰卫视资讯台

昨晚10点,本人再次做客凤凰卫视资讯台《新财富报告》栏目,一起探讨了会计假设与财报粉饰之间的关联关系问题。以下为本次节目的文字提纲,因为内容冗长,最后电视节目只能播出四分之一的篇幅。相关视频如下http://v.ifeng.com/news/finance/201209/b8b182cf-4331-4c72-a832-5a7c0d8f0311.shtml

=====================================================================

朱镕基对财务工作者有句著名的话:“不做假账”,但很多公司都备有二套账甚至多套账,不只是利润、成本、资产、负债、注册资本,甚至现金都可能被做手脚,似乎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做假的财务,据说A股90%的财务报告都有水分,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除了日益沦落的道德这种我们个人难以控制和改变的大环境问题外,会计的制度设计本身是不是有问题呢?今天我们请来了财务人士岁寒知松柏,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Q1:岁寒,你是做财务工作的,我听说财务人员专门有个诚信方面的教育,平常我们在和公司财务人员打交道时,发现做财务这一行的人,做事谨慎,说话稳重,性格内敛,思想也比较保守,感觉都应该是公司里最诚实的人,那为什么这些看似诚信的人反而成了最大的造假者呢?

岁寒:我做财务十几年了,根据我多年的观察,长期从事财务工作的人,都会形成一些职业毛病,比如说思想保守,行事循规蹈矩,过于谨小慎微,性格偏内向。我还发现做财务的女孩子一般都不爱化妆打扮,不穿时髦的衣服甚至不穿裙子,她们都是实力派,不靠外表美。从财务工作者个人的言行来看,我觉得绝大多数财务人员比较实在,做事一步一个脚印,不喜欢走捷径,做人讲原则,所以他们本质上都是很诚信的人。

大家应该看过伦敦奥运会羽毛球比赛,如果只有中国运动员打假球,那可能是中国运动员的问题。但韩国和印尼的运动员也在都打假球,那这个时候我们该反思一下奥运的规则了,因为规则本身有漏洞,而且钻漏洞有利运动员获得更好的结果。所以,如果看起来很诚信的财务人员阻止不了假账流行,我猜想唯一可能的并且合乎情理的解释就是:财务本身就是虚假的。

也就是说,财务理论和会计准则的设计,本身存在漏洞,而公司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因为各种需求,利用或被迫利用了这些漏洞,这些漏洞,我认为就是各种会计假设,这些会计假设是报表类粉饰的前提。

Q2:这些会计假设主要有哪些,它们对上市公司的财报有多大程度的影响?

岁寒:每个学习会计的人,在教课书《会计基础》的第一章,都会看到会计的“四大基本假设”,分别是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这些假设是会计理论和实务操作的前提条件。在4大假设之后的所有会计核算、会计分析的方法和程序,全部涉及到假设。可以说,没有这些假设,根本就不可能做出财务报表来。

会计人员在做账的时候,个人的假设不同,得出的结论都会有差异,这种差异有时会很大甚至相反。实际上,一家公司无论是生产、PMC、品质、市场、研发及工程部或是人力资源部,在做判断和决策时都是根据经验加数据,财务也不例外。企业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而财务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也同样具有这样的双重性。我认为只要是人做的判断和决策,就一定存在差异。

财务里的假设和判断有很多形式,如折旧、预提、分摊、递延、减值准备等等。如何使用这些方法往往决定了财务报告的质量,以及公司的命运。

我举一个例子,上市公司的名字我就不说了。某市有S和Y两家企业,S的CFO比较高明,他只是利用上市公司的业务,做熟所处的商业地段,从而提升大股东自己未上市的商业地产的价值。而上市公司的财报看起来很规矩,投资人很难抓到什么把柄。(过去2年为建设物流中心,资本支出大增,这里边可能有问题,但目前我们还找不到确凿的证据)大股东个人通过上市公司的影响力,不断杠杆放大自己的非上市的地产业务,据说目前已经圈地3000万平米;

而Y公司做的也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事,大股东也利用上市公司来扩张自己的地产帝国,目前圈地比S公司还要多。它早年还只是高位套现,会计手段激进,过去一二年大概因为自己的地产业失血严重,已经转为赤裸裸的直接挪用占用上市公司资源了,其造假的程度已经连傻瓜都能一眼看出。

可以说,S是充分利用了法律规则和会计假设;Y利用过度,已经演变成违法。所以,高明的会计只做一套账,光明正大的搞税收筹划和利益分配;低劣的会计搞几套账,违法违规,偷税漏税。有人说,请好律师贵,但请不好的律师会更贵。我认为每个行业都一样,包括会计行业。当然,CFO其实只是一个参谋,其幕后的决策者是老板。

Q3:能不能将这些会计假设展开,举例说明一下?

岁寒:那我们重点讲一下“会计四大基本假设”,先从“会计主体”假设开始。

会计主体就是我们看到的财报上的那个公司名称(公司内部核算也是会计主体的一种,此处不表),这个会计主体的假设,意思就是财报上反映的所有数据和信息,仅限于公司自身的经济活动,它能与其他经济实体完全区别开来。

比如上市公司和它的大股东或高管所发生的交易,必须像和其它无关联方一样,完全独立的区分开来,公开公平公正的反映在会计账薄上。尽管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交易披露制度,看似对这个问题有严格的规定,但实际上因为大股东掌控公司,平常很难被小股东的制约,所以往往把上市公司当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造成关联交易披露制度不可能100%的执行,甚至连关联方这一定义,也都可以绕过去,因为会计准则同样有很多的前提假设,会计人员人为判断的空间很大。

小股东不要说在平常的生产经营中监督和约束大股东,绝大部分小股东根本连公司的门都没踏进去过,只能依赖独立董事和审计师之类的第三方力量,但是,独立董事和审计师是大股东拍板聘请的,那这又能在多大程度上为小股东的利益说话呢?

所以关联交易操纵,成了上市公司最常见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报表粉饰手段。在上市和保壳、增发和套现、避税和与大股东自身进行利益输送时频繁出现。因为小股东的会计主体只是上市公司,而大股东内心中的会计主体可能包括了自己未上市的其它公司,就像前边提到的S和Y一样。

那些明显需要披露的关联交易我们不深入探讨,我举一个相对隐蔽的例子:

今年的酒鬼酒(000799(行情 消息 资金)SZ),股价逆大市从20多元/股飙升至50多元/股,市值增长近百亿;而与此同时,其营业收入同比上涨超过133%,净利润同比增幅超329 %。有媒体报道,部分酒鬼酒的经销商,大量采购酒鬼酒并折价30%亏本销售,表面上做“活雷锋”,实则是这些经销商在买酒之前曾大量买入的酒鬼酒的股票,其股票的投资收益远远超过卖酒的亏损。

其实酒鬼酒的这个游戏,不要说经销商折价赔本卖酒,只要经销商的持股比例能达到15%,那么,哪怕是把1000块一瓶的酒全倒进马桶里,他们照样可以通过股票上涨来获利。因为他们买酒贡献的利润,市场会以30倍的PE来杠杆放大。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假设酒鬼酒的净利润率有30%,经销商合计买入15%的股票,那么当经销商采购1亿元的酒后,上市公司将增加30%即0.3亿的净利润,然后市场给予这个成长股30倍的PE,那么上市公司的市值将增加9亿元,经销商持有的15%的股权将增加1.35亿元,已经超过1亿元的买酒钱。

由于单个经销商的持股比例较小,对上市公司不构成重大影响,所以它在会计不属于关联方,无需单独进行披露和特别处理。但很明显,这是利用会计主体这一假设而进行的股价操纵。如果说酒鬼酒的问题还是媒体的一种猜测的话,那么前几年香港上市的体育股,上市前往渠道里塞了大量的存货,现在又大规模回购这些存货,就已经是事实了。而这些手段,在会计上它不能被认定为造假。

Q4:接下来请说一下“持续经营”这个假设。

岁寒:持续经营的意思,就是企业在可以预见的期限内,会一直经营下去,不至于破产清算。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也就几十年,中国的普通企业平均寿命还不到10年,很多小公司甚至存续期不到一年就关门了。近些年出现的科网企业,由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导致很多科网公司的人员不断分合重组,公司的持续经营已经变得很难预计。

但是,如果没有这个持续经营的假设,会计就没法做账了,比如一项资产,正常经营和破产清算时的计价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清算会计关注的是实际变现的金额,正常经营会计一般以历史成本来计账,因为除了现金及等价物外,你很难去给资产表上的每个项目确定一个实际变现价格。

那么会计在做折旧、预提、分摊、递延、减值准备时,就只能建立在自己个人的判断和预计之上,很明显这些判断和预见,不可能保证100%正确。

上市公司有一种常见的人为破坏持续经营假设的形式,就是私有化退市。目前A股市场除了少量吸收合并退市情况外,还没有出现过大股东全额收购股权从而私有化退市的案例,但港股市场上,每年都有多宗案例。

比如阿里巴巴(HK1688),这个公司07年以13.5港元,超过100倍的PE上市,当时市场关注是的它的高成长,所以开盘价高达30元,250倍的PE。5年过去了,尽管阿里巴巴的利润翻了一倍,公司经营也很健康,但股价却一路下滑到6块多钱,投资者损失惨重。如果我们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持有,甚至越跌越买,以为业绩增长最终会带动股价上升,那你就错了。为什么呢?因为大股东并不怕股价下跌,它甚至喜欢下跌,今年2月,在股价极度低迷的情况下,大股东提出全盘私有化并退市。

香港市场经常会玩这种游戏,市道好时高价IPO,市道差时低价私有化,上市公司对于大股东来说,私有化前后都是持续经营的,但对小股东而言就不是持续的了。所以,就算是报表数据良好,价格低廉,在持续经营假设不存在的时候,小股东也是没法将价值变现的。

A股尽管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但还没有私有化案例出现,这也证明了A股的估值其实仍然不够吸引力。未来A股在转融通及全面做空机制形成后,加上本身的容量不断扩大,是可能出现私有化案例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Q5:那么“会计分期”这个假设的意思又是什么?

岁寒:会计分期其实是持续经营假设的技术延伸,我们需要了解一个上市公司一段时间内的资产状况和经营成果,那么我们就必须人为的把企业的生产经营划分区间,比如划成一个月、一个季度、半年和一年。

A股把会计年度统一划分成1月1号到12月31号,但港股里有不少公司的会计年终日期为3月31号,还有少量选择其它月份的。我发现一些美国的上市公司,它们不但有很多以其它月份为年结点的,甚至有一些还不是在月末的最后一天。

上市公司的会计在结账的时候,为了赶在税务局限定的时间之前报税,以及为了按时披露报表,它们的收入和成本实际划分日期并不是月末的31号,而很可能提前一周以上划断结账时间。

那么,当我们人为的进行分期后,就必须相应的划分不同期间的收入、成本,从而得出利润。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计量也同样会受到会计分期的影响,会计里有个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比如我们购买固定资产的支出,因为受益超过一年,我们会列入资产,但如果只是低值设备,我们往往直接列入当期的成本费用,不在资产上反映。比如同样是研发费用,金蝶会将部分研发投入计入资产,而用友则列入费用。金蝶、用友的做法都没有问题,但对比的时候容易让人误解,以为金蝶比用友更赚钱。

上市公司为了平滑业绩,可以人为的提前或延后收入,比如中国动向(HK3818)在上市前向渠道塞了大量的货,而现在又从渠道大幅回购,这种提前确认收入的方法很容易让人中招,但它又确实不算违法。

而成本的归集和分配方式,则更具技术性和隐蔽性。会计上个费用配比原则,意思是当期的收入要和当成的成本费用配比,但这个配比要怎样才算合适呢?企业的生产经营是连贯的,但会计却要求将完工与未完工的产品的成本费用划分开来,要求将本月的产品和次月的产品的成本及费用划分开来,这些划分的方式选择有很大的人为判定空间。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上市公司的第四季度和第一季度的报表,业绩波动特别厉害,上市公司做出这种行为的动机很多,操作手法上一般都与收入的确定和成本的分配有关。也就是说,正是因为有了会计分期的假设,才造成了上市公司的短期业绩调节。预测短期业绩的投资者,往往会因为报表与自己的预期不符而全盘否定上市公司的基本面。

会计里有个权责发生制原则,或者说是权责发生制假设,意思是会计必须以取得现金收入的权利和产生支付现金的责任来做为收入和成本费用确认的依据,这个权责发生制正是会计分期的衍生品,当然它也成为了调节利润的源泉。

很多企业把利润表做得很漂亮,到最后却出现成长性陷阱而发生财务危机甚至资金链断裂并导致破产,这种例子在股市上经常看到,一些买成长股的朋友最后亏得很惨。所以近年来,大家越来越关注现金流量表,尽管现金流也进行了会计分期,但因为它是以实际的收付记录来做为制表依据,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现金流量表,来验证利润表的质量,看看公司的利润有没有转为真实的现金流入,以避免掉入成长的陷阱。

当然,也有反过来做的,比如大商股份(行情 消息 资金)(SH600694(行情 消息 资金))2011年第4季度亏损0.4亿,2012年一季度转为盈利4亿元,动态PE不足10倍,在百货股里一枝独秀。而过去几年,它的毛利率一直明显偏低,所得税率占税前利润比例高达60%,我认为过去隐藏利润和现在释放利润的行为,和大股东的利益诉求有关,和公司解释的收入不增长但利润剧增是经营改善的那套理由毫无逻辑关联。

Q6:“货币计量”这个假设又怎么理解呢?

岁寒:货币计量这个假设,意思是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用货币来进行准确计量。这个假设分成两层含义,一是假设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能用货币来准确度量,二是币值一直能维持稳定。

我们看第一层含义,我先问一个问题,同样是100亿的账面资产,为什么茅台一年可以有40亿的净资产收益,而武钢现在连1亿都赚不到,它正准备转行去养猪呢?我想,那是因为茅台有几百年的酿造工艺智慧,中国有上千年的白酒文化的沉淀(当然近代的历史对茅台的国酒地位影响很大),并且茅台还有特定的地理环境要求,别的地方和酒厂根本就无法复制出茅台来,这相当于茅台的资产里隐藏了一笔巨大的无形的资产。而武钢的产品就很容易被别人复制了,技术壁垒薄弱,它有的账面资产可能还要打个折呢。所以,这说明了货币并不能准确计量经济活动嘛。

同样的道理,我们看现在的科网企业,很多公司一分钱利润都还没产生,也没什么有形资产,就只有人,但市场却能给它们估值数亿甚至更高,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利润来源,根本就没有记载在财务账面上。因为创造价值的,并不是机器,也不是简单的材料组合,不是交换,而是员工的思想和智慧,而这种智慧是无形的,很难用货币去准确度量,我们对比富士康和苹果的利润,就能感受到这种智慧的差别。

所以,简单的去看一个股票PB的高低,是很难进行估值比较的。巴菲特早晚追随他的恩师格雷厄姆捡烟蒂,关注点主要是PB,后来他和芒格一起,改为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质的公司,其关注的焦点已经不在资产账面价值上,而在于这些资产背后隐藏的护城河。

第二层含义,我统计了一下,过去20年,中国的货币平均每年贬值10%,有些年份通胀率超过20%,也有些年份是负数。所以,那些拥有很多早期的土地和房屋的企业,它的重估价值会比账面价值高很多。而在通胀高峰期囤积存货的企业,其实际变现价值则可能大幅缩水,比如有色金属股波动就特别大。

在严重的通货膨胀环境下,企业可以采用通货膨胀会计,将资产调整成当前的重置价格,即不再坚持“货币计量”这一会计假设。

过去两年,那些以棉花、玉米等农产品为原材料的企业,以及那些金属矿藏材料占据成本大头的企业,其业绩就经历了过山车。因为当材料价格变化很大时,会计如果保持原有的成本核算方法不变,其存货的成本计量就会对利润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而这个影响与本期的生产经营却没有关系。如果上市公司想操纵利润,这里边的空间将非常大。所以,“货币计量”假设的局限性很大。

Q7:既然会计建立在这么多的假设之上,那投资者研究财报进行投资还有意义吗?

岁寒:上市公司确实有很多财报粉饰的问题,但我们应该做一些质的区分,有些公司只是会计政策激进了些,或者保守了些,这种行为只要是在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就不能说是作假。而另一些公司为了预算和考评,进行了短期的业绩平滑,做一些暂时性的差异调节,这种行为确实不诚信,但长远看总量和大趋势没有变化,大的方面我们能基本确定。还有些公司作假是为了保壳,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它垃圾股的性质判断。当然,如果我们发现大股东有挪用甚至侵占上市公司资产,那肯定就得完全否决了,甚至还可以借机做空它。所以,看财报能帮助我们规避风险,也能发现机会。

Q8:那么投资者该怎么判断公司的基本面呢?

岁寒:我们对公司的基本面和估值的判断,其实只需要一个模糊的正确,所以,如果我们能对会计有一些基本的理解,纵向观察企业多年,那么就可以确定出公司的发展趋势。同时,我们应该了解企业的竞争力和行业格局,多做一些同行业的横向对比,来判断企业所处的行业地位。通过这种纵横交叉,就能给公司的基本面一个正确的定位。

会计往往与会计人员的判断有关,一个客观的世界在每个人的眼中往往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同一个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不同的解释。而且人对于客观世界的主观解释往往还被情绪、压力、经验和背景文化所左右。同样当我们看到同一份财务报表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解释。要规避作假,就需要不停地积累知识和经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找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财务报表。

所以,要提高投资的确定性,我觉得还应该学习培养芒格所说的普世智慧,形成多学科的思维模型,学习包括会计在内的物理、数学、统计、经济学以及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养成栅格思维、交叉验证的习惯,多一些逆向思维,多从大股东的角度来思考,那样我们就能避开绝大部分财报地雷和投资风险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6 天

结构深研究股市捉妖记缠学

发表于 2013-3-27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敬仰专家,我这样半路出家的理科学生想问下基础性的问题,如何入手看财务数据,财务分析无止境,从股票投资角度关注哪些财务数据合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马鲁克斯 发表于 2013-3-27 13:24
关于自由现金流的问题,能否再讲一下各个行业的不同算法,特别是一些特殊行业,如银行,地产等。你如何看待 ...

我现在特别关注现金流量表,自由现金流不好的企业,特别是经营现金流不好的企业一般都选择回避。真的是吃亏吃多,中雷中怕了。

一般来说,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企业,自由现金流都不好,因为资本的前期投入很大。如果行业很阳光,那么这种投入就是合理的,这方面可能要做一些定性的分析。这里边是可能参生超级大牛股的,所以不能一棍子全打死。

而银行和地产,我曾写过很多帖子分析行业和宏观形势,认为这两个行业的规模是明显畸形的,所以这两个行业里的股票,如果自由现金流不好甚至是负数的话,那我认为只能投机,没有长期投资的价值,说白了就是个庞氏骗局的游戏。

书上的自由现金流,一般就是经营现金流(大约是净利润+折旧-存货和应收应付相抵后的增加额)-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支出。地产和银行经营的产品比较特殊,我们应该根据其实质来判定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支出的范畴。会计本身就应该实质重于形式,关注重点。

有些长周期的行业,现金流计算时要特别注意截取的时间段。比如公速公路、铁路、发电企业之类的,一次投入后可以折旧好几十年,所以如果你只是从中间截取三五年的话,会把它们错判成印钞机的。当然,经营得好的这种重资产行业,也确实可能成为印钞机的,老巴就大手笔买了伯灵顿铁路。

另外,现金流计算时,我觉得可以重点分析下CCC(现金转换周期)这个指标,从中我们可以判断生意模式的好坏,与波特五力相印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车场 发表于 2013-3-27 13:25
敬仰专家,我这样半路出家的理科学生想问下基础性的问题,如何入手看财务数据,财务分析无止境,从股票投资 ...

我觉得看财务数据时,逻辑很重要,只要符合逻辑,指标可以不拘一格。分析方法我自己喜欢用杜邦分析法逐步拆解,同时结合一下现金流量的分析。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奥良运动 发表于 2013-3-27 13:25
如果在发现了公司有重大财务造假嫌疑的时候,市场又允许做空的前提下,您会怎样选择时机进行做空的操作。可 ...

我想首先要评估一下大股东的实力,一般来说,严重做假的公司都是民企,而国企特别是央企,没有严重做假的动机,最多是为了政绩做短期平滑,或是资金挪用,多数是不作为窝里斗无效率。民企的老板如果实力雄厚,那他可能在短期内托住股价,这对做空应该会很不利。

二是做空时机的选择,最好是在业务和市场的拐点处爆料,因为做假的证据掌握在做空者手中,你可以等待和选择在任何时点曝光。做空时,你应该要先借入股票谈妥条款之类的,时间就是金钱,选时不好逆大势而为的话,风险可能是无穷的。

三是做空的证据要硬,让大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人没有反驳的余地。多数时候我们都是怀疑人家做假,我们可以选择回避它,因为我们不是公司内部的人,很难的到确凿的证据。但你要做空的话,没有证据就不行,不但起不到震憾效果,还容易被公司反咬一口。毕竟你是希望股价下跌的,下跌得原有的小股东抛掉手中的股票,而一般人都会有禀赋效应,宁愿做斯德哥尔摩症患者,也不会轻易认错割肉出局。

我没做过空,所以只能纸上谈兵,让兄台见笑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13-3-27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修 发表于 2013-3-27 13:27
我现在特别关注现金流量表,自由现金流不好的企业,特别是经营现金流不好的企业一般都选择回避。真的是吃 ...

如何解释民生的经营现金流为负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2-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成本计算法 发表于 2013-3-27 13:25
你好,请问当应收账款的增长大于收入增长的情况出现时,反映了企业的什么情况?是不是可以说有收入造假的嫌 ...

应收款增速快过收入,即应收账龄增长,这表明公司对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减弱,但不见得是收入造假,得从产品和行业的实际情况来判断。

除非企业原本资产实力很强,想通过放宽信用来快速扩大市场占有率,清洗竞争对手,否则我认为应收账龄增加是利空的信息。

如果应收账龄长得离谱,或者是金额过大,与同行明显有很大的差别,那么有可能收入造假。比如最近被曝光的773中国金属再生资源就有这个问题,我们知道做贵金属生意的,一般都是现货交易,甚至是要预付款。所以如果这类企业的应收款过大,那么就与正常的生意模式就不符,可能存在收入虚增,应收款虚增。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成本计算法 发表于 2013-3-27 13:29
CCC,现金周转周期指标,包含哪些部分,是如何计算的?刚搜了一下不是一个现成的公示表达,而是包括了应收 ...

我举个实例:苏宁国美前些年为什么一直扩张却不需要太多的钱,相反是近两年才显得很缺钱?原因是它们的生意模式决定,他们销售时收的多数是现款,应收款很少,而购入时得压供应商的贷款至少三个月以上,电器摆在苏宁国美那可能只有一二个月,这就相当于供应商在借钱给苏宁美国做生意。销售越多,哪怕利润率是0,它们的现金就会越多,有现金就能继续开新店,开了新店等于销售更多,这就是苏宁国美的模式,用CCC看得非常清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鲁克斯 发表于 2013-3-27 13:30
所以说现金流量比较难造假,所以癌股上对现金流量的报表附注披露也少,都披露了,大家都没法玩了。

记账查账看账,可以改为记钱查钱看钱。:D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27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如何识别收入造假?谢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川衡 发表于 2013-3-27 13:31
如何解释民生的经营现金流为负呢?

银行的现金流都不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马鲁克斯 发表于 2013-3-27 13:33
推荐几本比较实用的阅读年报书籍吧

不好意思,我没看过专门用来阅读年报的书籍,不清楚有没有这类书。我自己的感受是熟能生巧,看多了年报,不懂的多问问前辈高人,多百度搜索,慢慢就能提高阅读能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股市捉妖记

发表于 2013-3-27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修 发表于 2013-3-27 13:35
不好意思,我没看过专门用来阅读年报的书籍,不清楚有没有这类书。我自己的感受是熟能生巧,看多了年报, ...

有本 明明白白看年报。基础性的,袁克成写的,还挺好。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之证券大讲堂有视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27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修 发表于 2013-3-27 13:35
不好意思,我没看过专门用来阅读年报的书籍,不清楚有没有这类书。我自己的感受是熟能生巧,看多了年报, ...

对,多读上市公司的年报、招股说明书,慢慢就懂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管于悠 发表于 2013-3-27 13:38
对,多读上市公司的年报、招股说明书,慢慢就懂了。

招股书的信息量大,比年报丰富多了,很多机构的研究报告都是复制招股书。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6 天

结构深研究股市捉妖记缠学

发表于 2013-3-27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看了一个视频,我觉得还可以,PPS上面的对外经贸大学-企业财务报表分析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27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企业生意模式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招聘人 发表于 2013-3-27 13:34
岁寒兄,能否简要说说我们在对照母公司和合并后的报表差异时,该注意哪些事项?哪些数据的异常隐含着财务造 ...

说实话,我一般也是看到母公司的报表就直接跳过去了,所以资本兄问的母公司与合并报表差异隐含的财务造假可能,还真没有经验。

我想,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的出入,主要在于子孙公司的规模及持股结构。由于合并报表主要是抵销收入和存货、内部往来款、投资与权益等内部关联的交易,所以如果母公司的现金、存货、应收及其它应收款、固定资产等金额过大或过小的话,我们可以判断出整个上市公司的股权架构与生意模式是否匹配和合理,以及可能的风险。

另外,对于那种少数股东权益占比过大的公司,意味着可能会因为关联交易而影响非常大,这种公司我一般都不喜欢。

当然,对有些行业来说这会是正常的现象,比如汽车,中外合资的企业非常多,中方的持股很多只有51%,少数股权占比很高,如果出现下边的一些零部件公司效益非常好,但上市公司持股比例只有51%,但持股比例高及100%全资的子孙公司效益不好甚至大幅亏损的情况,那么就可能出现少数股东权益的利润比上市公司股东应占的利润还要多的情况,这种情况就不是财务造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摇式 发表于 2013-3-27 13:34
请问老兄,在读年报时,应该如何读才能了解公司年报的真实的内容和一些假的信息?哪些是首先要掌握的信息? ...

我也不知道有哪些权威的书籍用来看年报,有本叫《财务是个真实的谎言》的书,我觉得写得很好,深入简出且生动有趣,会计专业与非专业的都适合看,也许能让你有所收获。

我自己看财报时,首先会看一下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如果持股不到3成的话,那就意味着控制权有点悬,上市公司的整体利益与大股东可能会不一致。

我们可以从做假的动机上分析一下,做假都是为了一个利字,所以无非是一些关联交易,或者想增发圈钱,或者想拉高派现,另外就是管理层股权激励之类的,这涉及到股权变动的事项都是大动作,往往是股价和业绩的拐点,有时也可能是利好事项。

粗看三张财务报表,我认为主要的项目有数字金额就可以了,其它项目空栏位越多越好,说明业务简洁明了。如果每个栏位都有数字,甚至金额还都不小,显得业务很复杂,难看懂。老巴不是说了,不懂的股就不要买嘛。

在看数字的时候,要注意看一下它的趋势变化,最好是同行看5年的数据,这就好像技术分析派看K线一样,趋势一旦形成就会有一个惯性,如果发现拐点出现,那么就细读一下报表附注和相关的公告信息,判断一下影响。

另外,最好是与同行对照一下,同行意味着生意模式相似,所以在数字金额的绝对值和相对比例关系也应该类似,如果差别很大,又没有合理的解释,那么报表就可能有问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3-29 16:34 , Processed in 0.082511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