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089|回复: 1

当前我国金融风险的总体评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2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我国金融风险的总体评估

来自:MACD论坛(bbs.macd.cn) 作者:可口乐 浏览:2089 回复: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 高伟
  当前,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特点是:融资结构扭曲,在金融体系内风险向银行集中;金融机构风险向央行转移;金融体系的潜在风险不断暴露和扩张;分业监管体制下控制金融风险的能力薄弱。
  一、融资结构扭曲,在金融体系内风险向银行集中
  我国间接融资比例过高,增加了银行贷款风险。从企业融资看,最近几年,间接融资比重增加。从2001年、2002年到2003年,银行贷款占企业融资的比例分别为75.9%、80.2%和85.1%,2004年第一季度上升到93.8%。这种单_的融资结构导致企业资本金不足,全社会投资杠杆率非常高,孕育着非常大的金融风险.
  衡量金融体系金融风险的另外一个常用指标是M2/GDP。2003年底我国的M2/GDP比率为1.87,2004年6月末上升到2.00,几乎是世界上最高的。这﹁指标过高,往往蕴藏着较为严重的金融不稳定因素。这一指标的持续上升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信贷推动特征,而且信贷资产的运用效率趋于下降。
  在直接融资中,债券市场发展缓慢,债券市值不足股票市值的30%,债券品种结构不合理,国家财政债券比重高,企业债券比重低,市政建设债券几乎空白。
  二、金融机构风险向央行转移
  截至2004年6月底,人民银行对农发行再贷款6500亿元,已形成挂账,贷款本息很难收回;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再贷款余额为7662亿元,预计本息不能收回,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主要是农行)再贷款余额1924亿元,其用途作为政策性专项贷款,这部分再贷款还款期限无法确定,已经实行零利率;对中行和建行注资450亿美元充实两家国有银行资本金;年初南方证券公司被行政接管后,人民银行再贷款65亿元用于化解南方证券公司流动性风险;截至2002年底,经国务院批准的地方政府向中央专项借款余额为1109亿元,一些地方政府采取拖欠、躲债等手法拒不归还;中央银行再贷款的财政化,使再贷款的收息率降低,中央银行的人民币业务连续亏损,2000~2002年亏损额分别为131亿元、297亿元、320亿元,央行的财务状况恶化,可交易资产减少,调控货币供应量的能力受损。
  三、财政风险随时都有可能转化为金融风险
  尽管我国显形财政赤字不是很高,但财政综合负债数额较大。2003年我国政府财政赤字达到2916亿元,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为2.5%。我国连续几年依靠发行国债拉动投资和促进经济增长,从整个经济的承受能力看,我国国债发行的余地很小,2003年当年的债务收入占全国财政支出的25%,已高于国际公认的安全线(15%~20%);2002、2003年当年的债务收入与当年的中央财政支出之比分别是83.9%和82.9%,大大高于国际安全线(25%~30%)均超出国际公认的安全线。目前,整个国家财政有1/3以上的支出、中央财政有3/5以上的支出需要靠发行国债来维持。
  四、抵御外部传导风险的压力加大
  我国应对外部传导风险的防火墙是资本账户管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管制有效地保证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但在我国对外贸易高度开放,资本市场逐步对外开放,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相互融通的情况下,资本账户管制措施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汇率改革将逐步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在汇率改革的过程中可能刺激资本大规模流动,导致汇率大幅波动,严重偏离其合理均衡的水平,并有可能造成国内信贷过度膨胀,增加金融体系的风险。由于存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可能过度举借外债进行低效投资。截至2004年3月末,我国外债余额2023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823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比重为40.7%。如果短期外债用于长期的国内投资,由于企业的收入是人民币,容易出现币种和期限的双重错配,一旦汇率预期逆转,汇率大幅波动,容易引发债务危机。
  五、金融体系的潜在风险不断暴露和扩张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积累的问题多,潜在较大风险,主要表现在:银行业集中度偏高,影响银行业的竞争,公司治理普遍薄弱;按照国际通行的五级分类口径,2003年底,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约为20%,给银行带来沉重的包袱和隐患,影响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增加了经营风险;按照我国目前的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测算,2003年底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有所提高,为7.62%,但如果严格按照国际审慎资本监管方法计算,资本充足率还比较低,银行负债经营,支付不足风险还很严重;我国银行业人均盈利2.15万元,成本收入比率高达86.07%,资金运营效率不高。
  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模糊,业务范围迅速膨胀,2003年底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的负债总额为11904亿元和1139亿元,分别为资本金的24倍和23倍,与资本金比例极不相称;开发行虽然与地方政府签订了信用担保协议书,但各级地方政府诱因较多,使用开行的贷款类似于使用地方政府债券,偿还欲望不强,加大了无补偿风险;农发行不良贷款率偏高,管理链条过长,每年运营成本高达50多亿元;开发行贷款周期长,贷款行业集中度高,贷款回收不容乐观;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亏损严重,实际支付能力不足。从2001年成立到2003年末,该公司累计亏损13.6亿元。
  农信社改革取得一定进展,但财务风险仍很严重,2004年6月末,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4720.76亿元,不良贷款率达24.38%,历年挂账1347亿元;呆账准备金余额258.17亿元,与实际风险资产总量相比严重不足;有价证券投资余额2233.77亿元,部分国债投资资金被券商挪用,投资风险开始暴露。
  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严重,占总风险的50%以上。国有股减持问题悬而未决,政策无法预期,市场结构和体系存在很大缺陷,缺乏针对投资者的利益保护机制,市场诚信程度较低,监管制度尚不完善,严重打击了投资者信心。上市公司素质不高、经营不善、违规活动的问题比较突出,动摇了证券市场基石;券商生存状况恶化,盈利模式单一,不良资产超过51%,一些券商违规经营造成的风险正在逐渐暴露出来;投资者结构仍以中小投资者为主,投资者的资金杠杆指标值高,风险承受能力较低。
  当前保险业的社会信誉度不高,内部人控制问题比较严重,中资保险公司产品单一且雷同,恶性竞争问题严重。寿险公司资产负债期限匹配风险较高,资产平均期限与负债平均期限相差10~15年,随着寿险业的迅速扩张,各寿险公司若再不重视资产负债的匹配,在偿付高峰到来时期可能集中爆发流动性风险,严重的会引发偿付能力危机。
  六、分业监管体制下控制金融风险的能力受到削弱
  混业经营发展迅速,不断有金融创新产品推出,各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流动增多,关联风险增大。银行资金通过各种渠道进入证券市场,国债回购、委托理财、质押贷款均存在较大风险,银证通增加了监管的难度;金融控股公司在缺乏任何法律法规或监管条例的情况下不断涌现,在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金融控股公司持不置可否的态度,这种法律真空状态使金融控股公司长期处于灰色地带。在金融控股公司内部风险管理水平较低,股权结构复杂,内部关联交易规模较大,很多公司违反“金融业和工商业相分离”这一国际通行原则,甚至违法融资、帮助非法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存在着大量的风险隐患,也造成了巨额损失,新疆德隆集团就是一个例证。
  我国目前的金融风险监管仍主要以行政手段为主,监管的重点放在市场准入、业务范围、资本充足性等一般性的合规审查上,对监管对象的日常监管偏重于事后处罚,缺乏事先预防的有效手段,政策不协调,金融风险监管能力有限。当然,法制不完备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金融风险监管。目前我国已经出台的有关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并不少,但在具体金融风险监管中仍感觉法律规范不足,原因之一就是许多制度的制定往往是从当时的市场局部需求出发,缺乏系统考虑和论证,同时某些条款又过多地涉足业务细节,挂一漏万。
  我国严重的金融风险现在没有演化为金融危机,主要是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政权的稳固和国家信用担保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金融风险隐患积聚的时间越长,解决问题的难度也越大,一旦金融危机爆发不仅会影响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也会危及社会的稳定。
参与人数 1 +3 时间 理由
苏州活梅 + 3 2005-1-13 15:34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3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提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9-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4-19 18:32 , Processed in 0.065780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