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由繁至简的炒股秘籍股票配资送值得信赖我出资你炒股赚大钱自己操盘配资财源滚滚
查看: 4823|回复: 7

《周易》、中医和阴阳学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24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中医和阴阳学说

来自:MACD论坛(bbs.macd.cn) 作者:h555 浏览:4823 回复:7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周易》、中医和阴阳学说
    这里首先要解决一个思想方法问题:在易学发展的长河中,从画八卦的时候算起,是古人先提出了许多思想供后人采用,还是后人不断拓宽着前人的道路,增加着古人本来所没有的内容?
    这里有一种《圣经》模式:据《圣经》说,人类的始祖是亚当和夏娃,一阴一阳!现在的人们都是他俩的子孙。远古的人们画了一和--,后世凡是言阴阳、讲对立的,就都是一、--的子孙。
    在我们看来,易学是一条河。起初是一点点泉水,后来是涓涓细流。在流程中,水越来越多,最后,成为浩荡奔流的大河,汇入大海。
    当然,比喻总是有局限性的。地上河水的增多是由于许多源头不同的支流汇入,而易学之河的增大却主要是由于自身的膨胀,是由于人们在解释以往的思想资料时根据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做出了种种发挥。他发挥前人的,后人又发挥他的。他发挥的东西实际上是原来没有的,而被他发挥的东西也是原来的原来所没有的。就这样一代接着一代地发挥下去,易学之河就越来越大。然而,在易学之河的流淌过程中,易学家并不把他们的发挥叫作发挥,而叫作“解释”,“传”和“注”,似乎他们所说的就是本来固有的。许多人也就相信他们所说的就是原来固有的。至少人们相信,《易大传》的思想是对《易经》的解释,是《易经》所固有的。在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笼统谈论《周易》会造成怎样的思想混乱。
阴阳思想也是《易经》所没有的,而是《易传》给发挥出来的。
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说一、--就是一阴一阳的象征,甚至说它们就是由日、月的象形演化而来。所以,后世讲阴阳者都源于易,就像我们大家,无论是黄种人还是黑种人,都是亚当老爷爷和夏娃老奶奶的子孙一样。当今的世界,信基督教者尚多,信神的就更多,这也只好各听具便,自成一家之言。至于我自己,则认为阴阳概念是《易经》所没有的,是《易传》给发挥出来的,后世讲阴阳者有的源于易(《易传》),有的并不源于易。就象我认为有人是亚当、夏娃的子孙,而我不是,所以也没有原罪一样。中医讲阴阳,就并不源于易。
据可查的文字资料,是西周末年的伯阳父最早用阴阳二气的对立来解释地震的原因。后来是医和,用阴阳二气解释疾病的成因。论资格,中医援引阴阳比《易传》要早。
参与人数 1奖励 +8 时间 理由
雨都孟军 + 8 2005-12-26 20:32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4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末年,中医对阴阳的运用已经比较深入和熟练。据《史记·扁鹊列传》,扁鹊到虢国,虢太子死。中庶子告诉他,是因为“阳缓而阴急”,所以暴死。扁鹊说,他自己能“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太子的病是“阳入阴中”,“阳脉下遂,阴脉上争”,“阴上而阳内行”,“上有绝阳之络,下有破阴之纽,破绝阴阳”,看似死而实未死。而且一般说来,“以阳入阴之藏者生,以阴入阳之藏者死”。于是为太子针灸,太子当时就坐了起来。
    在扁鹊熟练地运用阴阳学说的时候,《易传》还没有形成呢。因此绝不能说是中医取之于《易传》。
    《易传》讲物分阴阳,卦爻是物的象征,自然也分阴阳。这样,全部《周易》就把自己的两只脚都站到了阴阳之上,一只是阳,一只是阴:“立天之道日阴与阳”,易“分阴分阳”。《易传》讲“一阴一阳”,讲“阴阳不测”,讲“阳奇阴耦”、“阴阳合德”、“观变于阴阳”,“阴疑于阳必战”、“阳气潜藏”,但不讲“阴阳相入”。就是说,《周易》中没有“阴阳相入”的思想,“阴阳相入”是中医自身的思想。
     阴阳学说把世界一分两半。但每一半的情形并不相同,又须进行区分。同是阴或同是阳,程度亦有不同。就象同是寒,凉水和冰又不一样;同是热,热水和烈火又不一样。于是有老阳、少阳、老阴、少阴之说。但中医从扁鹊起,就有“三阳”之说(见《史记·扁鹊列传》)。所谓“三阳”,《素问》的解释是:“手足各有三阴三阳”。即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名称和《周易》并不一样,且区分比《易传》又早又细,也不是来自《易传》。后来张仲景讲“六经辨证”,乃是中医固有的传统。今天我们称日为“太阳”,古代也称月为“太阴”,应当不是来自《周易》,而是来自《内经》。
  《易传》讲阴阳,第一讲“分”:“分阴分阳”。一切事物都分别归入阴阳。第二讲“替代”:“一阴一阳”,“相推”,“迭用”,一个代替一个,运动不息。而替代或相推就是变,所以要“观变于阴阳”。而变又往往不测,所以说“阴阳不测之谓神”。总之,《易传》的思想是:阴阳一刻不停地在动,在变,在战斗。所以它强调“自强不息”,说“大德曰生”。但《内经》讲阴阳却强调平衡:阴阳均平的人是健康的,任何一方的亢进就是病态,是不正常。所以治疗的原则就是恢复阴阳的平衡。医学认为不正常的状态在《易传》中却正是天地问的正常状态:夏天,阳气极盛,冬天,阳气潜藏。人的身体能够这样吗?
    春秋时代,特别到末年,阴阳学说已被用于各个领域。《左传》僖公十六年,有六只鸟儿倒退着飞行,周内史叔兴说:“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所谓“阴阳之事”,是说阴阳的作用形成了风,使鸟儿退飞。这是用阴阳对立来解释风的成因。《左传》昭公二十四年,梓慎用阴阳说解释旱灾的成因;“日过分而阳犹不克,克必甚,能无旱乎?”周景王的乐官把阴阳学说用于音律学,说按照一定的规制作成的乐器,可以帮天地调节气候;“于是乎气无滞阴,亦无散阳。阴阳序次,风雨时至,嘉生繁祉,人民和利……”(《国语·周语下》)。古人非常相信音乐有这样伟大的作用,所以特别重视音律学。甚至认为音律是“万事根本”(《史记·律书》),是度量衡的标准,是历法的根据。阴阳学说通过音律学(而并不只是通过《周易》)对后世,特别是对汉代,曾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孙子把阴阳学说用于军事,认为一个高明的军事家必须懂得这个学说:“故经之以五事……一曰道:二曰天……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回来后对鲁肃说,为将者,不晓阴阳,是庸才也云云,根据就在这里。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4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到战国时代,形成了专讲阴阳的所谓阴阳家,其创始人为邹衍。
     《史记·孟子苟卿列传》载,邹衍后于孟子。他看到治国者淫侈昏乱,“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而且“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不经”就是没有什么书本根据。可见,并非根据《周易》,而是自己“深观”的结果,并且“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邹衍的学说当时不象孔孟一样,处处受到抵制,而是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所以他在齐国受到重视。到魏国,国王亲自到城外迎接。到赵国,平原君恭恭敬敬,不敢以普通客人对待。到燕国,国王拿着扫帚为他什前导,并象学生一样听他讲课。司马迁感慨地说:他这样受到诸侯们的尊重,和孔子在陈蔡饿饭、孟子在齐梁受困,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汉书·艺文志》载,阴阳家著作二十一种,三百六十九篇。现在已经全部看不到了。后人根据司马迁、刘向等人对阴阳家的描述,认为《吕氏春秋》中的《十二纪》、《圆道》、《音律》以下八篇,《召类》、《应同》等篇,保存着阴阳家的思想。
    阴阳家认为;“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吕氏春秋·大乐》)。这在《易传》里面,就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阴阳家说;“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浑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吕氏春秋·大乐》)。这在《易传》里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但丢弃了“浑沌”、一离一合这些内容。阴阳家认为,“天道圆而地道方”。所谓“天道圆”,是说一切事物都在作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日夜每天一循环,月亮一月一循环,气候一年一循环;事物有生有死,一生一死不停循环,等等。一年四季的循环,是由于阴阳之气的运动。据《吕氏春秋·音律》篇;“太蔟之月”(即立春之月),“阳气始生”。“蕤宾之月”(即夏至之月),“阳气在上”。“应钟之月”(即立冬之月),“阴阳不通,闭而为冬”。“黄钟之月”(即冬至之月),阳气潜藏,所以“土事无作”,不要兴土功,“以固天闭地”。假若兴土功,“阳气且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4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汉代,关于一年之中阴阳之气的运动学说又有了一些修正。认为在“黄钟之月”,冬至这一天,一阳初生,后来逐渐兴盛。夏至这一天,一阴初生,后来逐渐兴盛。到冬至,又开始同样的循环。
    正是这种阴阳之气的运动,决定着一年四季的变迁。阴气极盛时是冬天,阳气极盛时是夏天。阴阳各半时就是春秋。这样一种思想是秦汉时期人们的普遍认识。东汉末年,赵爽注《周髀算经》,看到《周髀》中说太阳离地的远近决定着寒暑的变迁,觉得很不理解。
    关于阴阳之气周年运动的学说,在《易传》中仅“阳气潜藏”一句而已。
阴阳之气的运动是天道。人道应该本于天道。阴阳之气的运动既然决定着寒暑变迁,而在一个农业社会里,人们又必须根据季节安排生产活动,生产活动归根到底又决定着政治等活动,因此,可以说,阴阳之气的运动决定着人事。按照天道去行动,就万事如意;违背天道,就大祸临头。所以,阴阳之气的运动又决定着人们的吉凶祸福。直到这时候,人们才想起来应该把阴阳学说的这一内容纳入易学,于是他们就在这种学说的外面贴上八卦或六十四卦的标签。这就是汉代流行且传之久远的“卦气说”。然而,时间已经晚了,这种学说无法再和《易传》一样地受到尊崇。
    朱伯昆先生说:“道家和阴阳家的阴阳说……为易学家所吸收,用来解释《周易》和筮法中的变化法则。”这个论断是正确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4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末年著名的医生张景岳说:天地之道,以阴阳之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之气而长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日: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也”(《医易》)。
    张景岳说的是“医易同源”,但在我们不少同志那里,则成了“医源于易”,即易是医的渊源。
    医易同源的“源”,就是自然界的变化。易要解释天地人之道,医要说明疾病的成因,也要研究自然界的运动,他们面临着共同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天人共通的阴阳之理。但是医偏重于“阴阳消长之机”,而易却具有“阴阳动静之妙”,它们各自侧重于阴阳说的某一方面。
    在我们看来,医易同源还有另一层含义:它们的阴阳说都源于当时普遍流行的阴阳学说。而且,论其资格来,医还要早于易。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4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再引申一步,那么不仅医易同源,而且政治、军事、经济、道德伦理、农学、天文学、音律学、古代化学,甚至数学,都可以说与易同源,甚至可以有根有据地说源于《周易》。在同一个社会条件下生长出来的学说,不能不有某些共同的思维方式,而《周易》所讲的又是一般的思维方式,所以,当时社会活动的一切领域,只要涉及稍带一般性的思维问题,都可以和《周易》,和《周易》中的阴阳学说套上关系。比如文学理论,当我们读完《文心雕龙》,我们就会有更充足十倍的理由说:文学与易同源,甚至说:文学源于易!不过,文学家们不大屑于注意他们这个光荣的过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25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与其发多个贴谈中医与易学的关系。不如综合一贴内长期发表研究相关可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26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篇很有启发借鉴的文章

“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
“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
“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浑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
“天道圆而地道方”。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一阴一阳之谓道”。

。。。。。。

[ 本帖最后由 afafaf 于 2005-12-26 20:10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3-29 16:05 , Processed in 0.073680 second(s), 1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