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4672|回复: 411

宏观面集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12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宏观面集锦

来自:MACD论坛(bbs.macd.cn) 作者:hwjlxy 浏览:44672 回复:41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记者昨日从各方了解到,5月份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幅度可能达到15.97%,创下了23个月以来的新高。对此,专家学者认为,如果这个数据结果属实,则表明一个月以来的宏观调控效果有限,后续紧缩性政策已经箭在弦上。
  与4月份相比,人民币贷款的增长速度不仅没有受到抑制,反而又有所提速。4月份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幅度已经高达15.5%,而在此基础上5月份又增加了0.47个百分点,达到了15.97%。信贷高速增长的趋势并没有出现降温的迹象。
  据了解,5月份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数额约为2094亿元,比去年5月份的1078亿元将近翻了一番。在结构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然是拉动信贷快速增长的主力。在5月份的新增贷款总量中,四大行就达到了1024亿元,占了半壁江山,相当于去年5月份全月新增贷款量。而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在新增的1.26万亿贷款中,四大行的新增贷款量就占了50%。与一季度相比,四大行在5月份新增贷款中的占有率并没有出现明显下降,显然四大行放贷的动力,没有得到削减。
  自4月28日,央行宣布上调27个基点的贷款利率启动新一轮宏观调控以来,调控政策的实施已经一个多月。在此期间,央行还曾面向包括四大行在内各放款量较快的商业银行发行1000亿元定向央行票据,并且继续通过以公开市场来发行央行票据以引导市场收益率提高,以抑制信贷增长。
  对于5月份的信贷增长数据,一些资深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这一增长速度已超过了预期,说明一个月来的调控效果并不理想。信贷是经济增长的先行指标,为了防范经济出现过热,货币政策仍有继续加大调控力度的必要。
参与人数 1奖励 +20 时间 理由
pass + 20 2006-8-21 08:38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2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年M2和信贷超出央行调控目标几乎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尽管如此,央行在5月31日公布的《2006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并未上调全年货币、信贷目标,与2003年存在一定的差别(2003年一季度信贷大幅投放后,央行在5月份公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上调了全年目标,并在后续报告中多次上调)。对此,我们的理解是央行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信贷超标问题,没有上调目标并不意味着央行将坚持年初的调控目标,我们更倾向于认为央行依然处于前期政策的观察期,并将视调控效果确定后续紧缩力度以及新的调控目标。
  从央行在《2006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有关表述可以看出,在执行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时,央行将加大调控主动性,继续维持收紧的趋势,而公开市场仍是近期最主要的调控手段。
  我们认为,由于目前美元基准利率已经上升至5%,并且存在进一步上升的可能,因此人民币和美元利差将进一步扩大;同时,由于目前国内外市场对人民币渐进升值的预期已基本形成,短期内升值预期的强度有所减弱,国际游资大规模内流的压力也会随之减轻。以上背景将为央行后续货币政策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
  进一步分析,由于一季度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快速增长和流动性宽裕是导致投资和信贷反弹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认为央行在后续调控中将主要从抑制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和进一步收缩流动性入手。前期央行已经开始对打捆贷款进行规范,其政策效果还有待继续观察。同时,央行将继续通过公开市场调控金融机构流动性,如果信贷和投资速度依然较快,央行继续发行定向票据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另外,在人民币升值预期趋于稳定、游资内流压力有望减小的背景下,央行也将逐渐矫正前期为配合汇改而明显偏低的市场利率,通过让市场利率逐渐上升起到提高银行收益、防止信贷过快增长的目的。因此,波动加剧和震荡上行很可能会成为6月份货币市场利率的主要运行方式。
  我们认为,6月份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在加大。从具体取向来看,在前期政策效果尚不明朗之前,央行将采取常规的调控方式,公开市场依然是最主要的工具,6月上旬之前再次动用诸如准备金率的全面紧缩政策的可能性不大。相对而言,6月中下旬至7月初应该是较为敏感的时期,因为届时5月份金融和经济数据将陆续公布,同时美联储是否暂停加息周期也会更加明朗,如果信贷、投资等关键指标增速继续上升,则可能诱发央行再次出台全面紧缩的措施,再次采用定向票据升值动用准备金率政策加大资金回笼力度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无影无棕学术交流家园十年十倍艾略特波浪看盘市场推演飞飞浪王波浪研究家园

发表于 2006-6-12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7-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2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央行束手无策。这是一个政治问题,用行政手段比经济手段有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9-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艾略特波浪看盘

发表于 2006-6-12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3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CPI连续三月上涨 专家认为通胀没有依据
  虽然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的CPI显示已经连续三个月上涨,但专家认为,继续出台紧缩性的宏观政策应当缓行。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的报告显示,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涨1.4%,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但比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
  其中,城市上涨1.4%,农村上涨1.2%;食品价格上涨1.9%,非食品价格上涨1.1%;消费品价格上涨1.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而1-5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1.2%。
  从今年3月份以来,中国月度消费物价涨幅呈现逐渐加快的趋势,3、4、5月同比上涨画出一条0.8%、1.2%、1.4%的上涨曲线。
  此前,央行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指出,投资快速增长和工业生产加快会拉动上游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而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报告显示,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4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了5.5%。
  据此,央行在近日发布的货币政策报告中认为,未来价格走势总体看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整体通胀潜在风险需要关注。
  然而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不必"大惊小怪"。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袁钢明就认为,目前所有统计数据中,只有燃油价格和与居住相关的水电、物业的价格在上涨,"说通货膨胀没有任何依据"。
  巴黎百富勤总经济师陈兴动也认为,"本次CPI的上涨不属于需求拉升型,不必过于担心"。
  陈兴动认为,目前总体价格水平仍处于"可容忍"、"可接受"的范围,未来大规模、螺旋式上升的可能性不大。他特别指出,随着5月份国家针对房地产市场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释放,6月份以后的宏观数据将有所降温。"起码一个季度之内,央行不应该出台剧烈的紧缩措施---比如进一步加息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陈兴动说。(记者 贾林 男迟明霞)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3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06-13】
国家统计局:5月份CPI上涨1.4%
  本报记者 姜雪丽 安蓓 上官卫国
  国家统计局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涨1.4%,涨幅较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
  这一数字恰恰印证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观点。央行在近日发布的货币政策报告中说,未来价格走势总体看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整体通胀潜在风险需要关注。
  也有专家预计,未来一段时间,CPI将继续平稳运行,月度涨幅可能温和回升,但全年涨幅将在2%以内。
  3月份以来,中国月度消费物价涨幅呈现逐渐加快的趋势,3、4、5月分别上涨0.8%、1.2%、1.4%。
  5月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9%,非食品价格上涨1.1%;消费品价格上涨1.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
  在目前中国的CPI统计中,食品价格与非食品价格的权重约为3:7。由此分析,5月份食品价格影响CPI上涨约0.6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的影响约为0.8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中,主要是居住类及交通类价格涨幅较大。5月份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4.5%。其中水、电及燃料价格上涨6.1%。交通价格中,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上涨13.2%。
  1-5月份累计,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2%,较去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3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同比变动情况
  食品                                   1.9%
  其中:粮食                             1.7%
        肉禽及其制品                     -9.3%
        蛋                               -14.1%
        水产品                           0.8%
        鲜菜                             14.6%
  烟酒及用品                             0.4%
  衣着                                   -0.4%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0.8%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3%
  交通和通信                             -0.2%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0.1%
  居住                                   4.5%
  其中:水、电及燃料                     6.1%
        建房及装修材料                   3.6%
        租房价格                         2.5%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3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工业品价格上涨2.4%
  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2.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5%。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月度形势报告显示,5月份,在工业品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3.4%。其中,采掘工业产品价格上涨12.9%,原料工业上涨6%,加工工业上涨0.8%。生活资料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下降0.4%。其中,食品类价格下降0.8%,衣着类上涨1.2%,一般日用品类上涨0.5%,耐用消费品类下降2.1%。
  分品种看,原油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20.7%,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6个百分点。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25.3%。其中,
  铜、铝、铅、锌的出厂价格涨幅在9.5%-66.5%之间。但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下降7.4%。
  5月31日,央行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报告指出,投资快速增长和工业生产加快会拉动上游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3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CPI的上涨,属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即国际上游的原材料价格对国内下游产业的传导,这里有一个时滞效应。另外由于国内某些商品还属于政府指导价格,这是第二个时滞效应。
随着国际商品价格的回落,国内CIP的上涨没有持续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9-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3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3-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4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统计局:5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2%  
    中证网讯 国家统计局消息 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76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14.2%。
  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179亿元,同比增长15%;县及县以下零售额1997亿元,增长12.6%。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5232亿元,同比增长14.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829亿元,增长17%;其他行业零售额115亿元,增长0.9%。
  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吃、穿、用商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5%、20.8%和24.5%。其中,粮油类增长18.3%,肉禽蛋类增长12.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0.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9.2%,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3.5%,日用品类增长14.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6.6%,家具类增长40.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0.2%,化妆品类增长20.1%,金银珠宝类增长25.3%,通讯器材类增长24.8%,汽车类增长29.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6.4%。
  1-5月份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9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4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梦之子 于 2006-6-13 12:05 发表
国内CPI的上涨,属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即国际上游的原材料价格对国内下游产业的传导,这里有一个时滞效应。另外由于国内某些商品还属于政府指导价格,这是第二个时滞效应。
随着国际商品价格的回落,国内CIP的上 ...

:*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4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民银行14日发布的报告显示,5月份货币信贷增长较快。
  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银行放贷过猛、部分领域投资过热,人民币各项贷款仍然增加较多。5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本外币并表余额为22.43万亿元,同比增长15.1%,增幅比去年同期高2.7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2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比去年同期高3.6个百分点,比上月末快0.4个百分点。
  当月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2094亿元,同比多增1005亿元。从结构上看,新增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663亿元,同比多增222亿元,其中,票据融资减少192亿元,同比少增297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1360亿元,同比多增727亿元。
  广义货币M2增长持续加快。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1.67万亿元,同比增长19.1%,增幅比去年同期高4.4个百分点,比上个月快0.1个百分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4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次调控之箭如何出弦
2006年06月14日
  下一步宏观调控是继续引而不发,还是有的放矢?显然,这是一个亟待决策的问题!而在作出决策之前,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的性质又是一个必要前提。
  在本轮宏观调控中,有两个时点具有特殊的意义。第一个时点是2004年第四季度,在经过近二年的宏观调控,曾经犹如脱缰之马的国民经济终于驯服地放慢了它的增长节奏,从此踏上了一年之久的回归路。第二个时点是2006年第一季度,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尤其是括GDP和固定资本投资的增长,都出现了明显的反弹,引发了历史上少见的(在一轮调控周期中)"二次调控"的出现。
  经济强劲反弹的步伐并未为预警信号所动
  记得上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宏观数据之后的短短的一周内,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外汇管理局和人民银行等多家政府职能部门纷纷出台了不同的调控政策。然而,这些政策内容新意不多。即使是最受关注的调息政策,由于幅度较小,其作用也被央行领导解释为---发出"二次调控"的信号。
  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经济虽然出现了反弹,但由于为时较短、幅度有限,其性质还难以判定,因而需要给自己留一段观测期,以免出现误诊,开错药方;二是先发出信号,以测试各界反应,为下一步行动提供依据。
  但从目前的情况,经济强劲反弹的步伐并未为有关部门发出的预警信号所动。5月份,出口增长继续高位运行,外贸顺差高达130亿美元,创下近8年来单月贸易顺差最高记录。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4.2%,处于近10年来较高水平和近10年来5月份的最高水平。尽管至关重要的投资和工业数据还没有出来,但从一些部门有关调查的数据看,5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长速度依然将保持强劲势头。
  面对如此现状,下一步宏观调控是继续引而不发,还是有的放矢?显然,这是一个亟待决策的问题!而在作出决策之前,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的性质又是一个必要前提。
  消费和物价指标不会对进一步宏观紧缩构成明显压力
  从国内指标看,已经公布的两个主要方面的指标,即消费和物价。笔者以为,其态势都良好,不会对进一步宏观紧缩构成明显压力。
  消费的快速增长正是今年宏观调控政策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前期的宏观调控政策发挥积极作用。
  消费持续增长的意义在于,既可以缓解国内存在的投资与消费严重失衡的矛盾,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产能过剩的矛盾。具体地说,5月份消费的快速增长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这些年来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家庭购买力已经累积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再加上低水平存款利率的刺激,人们消费倾向有所提高;二是这几年房地产的快速发展,许多居民购买了新的住宅,因而对家用电器、家具和家居装潢的需求相应增大。从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这三类需求是拉动5月份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三是物价水平的触底回升,刺激了一些居民购买欲望。
  另外,在上述三个原因中,第二条也许又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房地产政策调控也正在发生作用。
  同时,PPI和CPI传导机制出现疏通苗头,表明今年以来的价格改革起得了一定成效。
  5月份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双双出现回升,这种现象为多年来所罕见,这使得通货膨胀的压力有所加剧。但笔者以为,对此现象不应太过敏,物价上涨背后有着一些客观原因在起作用:一是能源制度的改革,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仅是成品油价格就上调了两次。5月份成品油中的汽油、煤油和柴油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升幅都达二成或以上。二是国际初级市场价格已经持续出现5个月的上升,对国内市场形成一定的传导作用。三是社会总需求的持续扩张对国内市场价格产生拉动作用。
  实际上,不管是PPI,还是CPI,都还是从阶段性底部开始温和回升,上升幅度小,绝对水平低,相距人们所担心的通货膨胀还甚远。而且在上述三个原因中,能源价格改革的因素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物价上涨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换句话说,5月份的物价如果不上升,我们反而需要担心:国民经济是否是已经太冷了?是否该为即将来临的通货紧缩做准备了?!另外,CPI的上涨在较大程度上是因为能源价格改革带来的成本推动,白色家电价格的上涨背后反应的就是,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PPI到CPI传导机制不畅的困境开始出现了缓解。这一现象应该所是值得关注的。
  下一步将会进一步加大外贸结构的调控力度
  在已经公布的指标中,毁誉参半的可能是外贸。海关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进口和出口分别增长了23.6%和25.1%.一方面,外贸出口的高速增长,有利于缓建国内产能过剩的矛盾,增加国内就业。但另一方面,外贸出口的高速增长,可能表明我国粗放型的外贸格局依然没有得到改变。
  这不仅可能给我国带来更多的外贸磨擦,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的继续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难度也将进一步加大。
  初步分析,下一步宏观调控政策如果出台,除了继续落实既定的一些方针,如控制固定资产过快增长、调控房地产市场、抑制产能过剩、减少货币流动性等之外,根据当前的情况,采取对应措施,进一步加大外贸结构的调控力度,应当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战略规划处处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4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2006年06月14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应继续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坚决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进一步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突出抓好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
  据新华网6月14日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部署近期经济工作。
  会议认为,当前经济情况总体是好的,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工业持续快速增长,煤电运供需状况好转,企业效益继续提高;财政收支良好;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消费增长加快;消费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特别是结构性矛盾突出,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
  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工作重点放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和深化改革开放上来,坚决改变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盲目扩大投资规模的做法,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落实中央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用经济手段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坚持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适度微调。近期,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抓好夏收、夏种、夏管,扩大秋粮播种面积,力争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抓好防汛抗旱救灾工作。正确引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是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坚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尊重农民意愿,力戒形式主义,防止急于求成和盲目攀比,防止乱占耕地和增加农民负担。
  二是坚决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坚持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严格执行技术、环保、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坚决制止违法违规用地行为,严肃查处重大土地违法案件。从严控制新上项目,特别要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严格控制城市建设规模。认真落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各项措施。
  三是进一步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继续引导商业银行合理把握中长期贷款投放规模和节奏。加强对农业和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四是突出抓好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抓紧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狠抓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节能,对高耗能行业实行差别电价,加快实施重大节能工程。加大对高污染行业的环保监管和执法力度。
  五是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进一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扩大国内紧缺资源性产品、先进技术及设备的进口。
  同时继续做好改革开放各项工作,努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4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宏观调控又掉进了“狗咬尾巴”怪圈
2006年06月14日  
      很明显,中国的宏观调控又掉进了"狗咬尾巴"的怪圈。
  130亿美元,五月份中国的贸易顺差,足以让任何一个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眼睛"发绿"。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创历史新高的顺差,也将把中国近期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推到风口浪尖。
  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如果外贸顺差延续这种升势,中国下一步经济走进维谷的步伐也非常清淅:银行结汇量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外汇占款节节高升、银行流动性泛滥、金融机构贷款冲动再起,固定资产投资反弹,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宏观调控前功尽弃。当然,这是在央行未能充分对冲外汇占款的情况下。
  劳动力价格低廉、加工贸易比重较大、全球产业的转移,中国贸易顺差虽然有很多原因,而且中国确实没有追求贸易顺差的目的,但归根到底,中国巨额顺差的背后,就是国内内需的不足,尤其是消费的不足。事实上,中国五月顺差再创新高,和目前实施的宏观调控不无关系,本专栏此前早已预料:货币紧缩,投资下滑,国内需求减少,进口缩窄,出口增加,顺差加大。
  将人民币升值进行到底?还是通过改革实现经济的内外均衡?中国经济政策必须重新作出抉择:要么听从国际上的呼声,彻底将人民币汇率,让人民币升值来自动调节经济的运行,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要么就在稳定目前的汇率波幅下,采取措施并推关相关的改革以推动国内消费拉动的内需。
  基本可以肯定,在目前中国经济结构还比较脆弱、并缺乏一个成熟的远期外汇市场的情况下,中国放开汇率或将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中国央行一旦放开汇率,整个外汇风险将从央行转移到民间,从目前情况看,中国的企业、商业银行、居民肯定是不堪其任,中国央行目前承担汇率风险,无论是对中国经济还是对全球经济来说,都是百利无一害。
  对于中国来说,目前经济政策的最佳选择显然就是,在保持汇率稳定的情况下,采取一切政策拉动内需,尤其是消费内需。毕竟,在目前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这是唯一的选择。
  事实上,中国在启动内需方面已经殚精竭虑,并不遗余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全面免掉农业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政策的相继出台,以及最近全国瞩目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拉动内需无论在中国的政策或规划中都是浓墨重彩。
  中国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中国的消费虽然仍不愠不火,但已明显好转,5月份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2%,比此前的月度数据明显提高。
  更为重要的是,配合内需政策,中国还开始在养老、医疗、教育等顽症上积极开刀,而中国的消费能否顺利启动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这些改革的成败。事实证明,近年来,中国居民储蓄的节节高攀,都是碍于这些拦路虎而被迫进行预防式"储蓄"。
  不可否认,巨额的贸易顺差对近年来的中国经济增长起着了积极作用,但是,在目前全球资本自由流动、中国汇率窄幅波动的背景下,这些外部动力开始左右为难中国的国内经济政策。而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无论如何,以改革促进消费的政策成本都将远低于放开人民币汇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4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市的基础因素在变
    本轮行情的核心推动力
  按目前的主流观点,本轮行情的核心推动力是股权分置改革、对价支付及相关的政策支持。不过我们认为,本轮行情的核心推动力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及过度充裕的流动性。但是目前,这两个核心推动因素正在发生一些变化,主要理由如下:
  其一,人民币升值。我们一直认为人民币升值只是一个相对的、理论上的说法。7月21日汇改后,人民币虽改盯一篮子货币,但由于美元权重太大,人民币仍是一种变相的盯住美元的汇率体系。因此,人民币随着美元的贬值,并形成贬值20%、升值2-3%的格局,结果是人民币不是升值而是贬值了;同时,我们展望未来,人民币也不存在大幅升值的可能。虽然目前包括适当以汇改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等各个方面的考虑而对汇率调整幅度的态度略有松动,但我们的基本判断是,对于一个外贸依存度高达70%的国家,任何政府、无论在何种压力下均不敢让其本币大幅升值,这将给整个国家的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其二,过度充裕的流动性。我们一直认为过度充裕的流动性,是本轮开始于2002年底、2003初的全球股市牛市及开始于2005 年中我国股市牛市的根本性推动因素。但是目前该因素正在发生一些转折性改变。一是低通胀环境正在发生改变。4月份美国的核心CPI的加速,上升0.3%,高于市场预期的0.2%的升幅,使得年核心通货膨胀率达到2.3%,这已高于普遍认为的美联储可以接受的2%的界限。二是全球央行已开始收缩银根,充裕的流动性将被逐步收紧。3月9日日本央行解除“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并预计将于年底加息、4 月27日中国央行将贷款基准利率提升0.27、5月10日美联储局第16次加息,联邦基金利率增至5%(达到中性的利率水平)、6月8日欧洲中央银行加息0.25达到2.75%(同日韩国央行、印度准备银行及南非准备银行均进行了升息)。
  对未来股市走势的判断
  基于对以下情况的判断:1、随着全球流动性过度充裕的金融环境的转折性变化,推动本轮牛市的核心基础条件将不断削弱。2、通货膨胀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推高利率水平,降低估值的基准水平,同时侵蚀企业利润,最终从两个方面推低企业股价。这也是历史上历次滞胀期股市均遭遇熊市的根本原因。
  我们以为,在滞胀环境下,本轮开始于2002年底、2003初的全球股市牛市应该已经接近尾声;中国股市由于有股改等利多政策的些许帮助,可能会有数月的滞后,但是,面对上市公司利润正在不断下降的现实,如果失去了由于过度充裕的流动性所带来的所谓“价值重估”的支撑,滞后时间应不会太长。可能面临的反而将是合理流动性下,对前期超额流动性下不合理定价的“反向的价值重估”。
  对于未来股市走势,我们的观点是,未来2个月预计将保持目前的调整态势。然后,会有一个持续2月左右的比较强劲的反弹,如果能击破本轮高点1695.58,行情尚能延续数月,形成一个尾声行情,空间我们以为已不会太高;如果不能击破本轮高点1695.58,则应标志着本轮行情的结束。
  总之,无论出现哪种情况,如果判断推动本轮牛市的核心基础因素已经减弱,作为大资金运作的基金等机构,未来可能出现的反弹行情仅是这一轮行情的尾声。
  (作者为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高级投资经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5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信贷快车屡刹不止 央行发话要"釜底抽薪"
2006年6月15日6:32
      昨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特别是结构性矛盾突出。
  昨日央行也公布了最新一次“窗口指导”会议内容,会上央行要求各家银行要高度重视贷款过快增长可能产生的风险,合理控制贷款投放等。

  经济结构性问题再次成为决策层关注焦点,昨日从国务院、央行透露的消息来看,近期出台进一步控制投资过热和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的信号清晰传达出来。

  昨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部署近期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特别是结构性矛盾突出。

  会议还指出要用“经济手段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坚持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适度微调,“坚决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坚持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

  央行“窗口指导会议”要求

  合理控制贷款投放

  昨日央行也公布了最新一次控制贷款投放的“窗口指导”会议内容。在13日召开的这次会议上,央行召集了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及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下一阶段货币信贷工作作出四大部署。

  央行要求,一是各家银行要高度重视贷款过快增长可能产生的风险,合理控制贷款投放;二是要优化贷款结构,合理控制中长期贷款比例。既要严格控制对过度投资行业的贷款,又要加强对经济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

  第三,央行强调各银行机构要强化资本约束机制,实现稳健经营,资本充足率已达标的银行要制定切实可靠的资本维持计划,未达标的银行要注意控制风险资产规模,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最后,央行还要求防范票据融资风险,促进票据市场规范发展,尤其要注意承兑环节的风险防范。

  前5月新增贷款

  占全年目标85%

  央行行长周小川行长日前表示,央行会否实施进一步的紧缩政策“要看5月份的金融数据”,昨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货币信贷增长依然迅猛,截至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已达31.67万亿元,同比增长19.1%,而当月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2094亿元,同比多增了100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头5个月新增贷款达2.12万亿元,已经完成了央行全年目标2.5万亿元的85%。

  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昨晚在中央财经大学演讲时还明确表示,“控制贷款扩张最好的办法就是收流动性,要收到商业银行没有能力继续贷款”。吴晓灵强调,目前收缩流动性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发行定向票据,谁贷款多,就给谁多发。”

  对此,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向上海证券报表示,“决策层已经传递出清晰的信号,进一步的紧缩政策正在紧锣密鼓当中”。

  他还表示,在货币政策的紧缩政策上,央行不大可能采取继续加息的手段,“定向发行票据是最可行的方法,此外,提高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也在加大。”

  据业内人士介绍,央行昨日在公开市场面向建行、农行和工行等商业银行发行1000亿元以上的定向央行票据,发行利率2.11%左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5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信贷增速创出新高 升值与加息一个都不能少
2006年06月15日 05:42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郭凤琳 实习记者 周明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坚定了市场对央行将进一步紧缩货币政策的预期:

  5月广义货币M2增长达到19.1%,信贷增速更是创出22个月来的新高,加上固定资产 投资增速超过30%,物价走势温和而坚定的上扬……这一系列数据都指向高位运行的经济,宽货币宽信贷的局面进一步发展。央行4月28日提高贷款利率的效果几近无迹可循。

  如何从根源上尽快控制过高增长的投资和信贷,成为摆在央行等宏观调控部门面前的头等大事,而专家们给出的建议是:升值和加息这些紧缩措施,一个都不能少。

  信贷:加息效应尚未显现

  央行4月28日提高贷款利率后,最新出炉的信贷数据显然没有体现多少加息的效应。

  专家认为,虽然从环比看实际增长额下降了1000亿元,但是,新增贷款主要集中在中长期,而且1-5月每月贷款都同比多增的趋势没有得到扭转。因此,5月份的信贷增长无论总量和结构上,还没有实现央行的意图。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都认为,完成股改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约束大为减轻,追求最大限度的股本回报导致了商业银行深层次的放贷冲动,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流动性过剩对银行资金运用带来压力。两者结合后,今年以来信贷增长便突飞猛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发放贷款比较厉害的是资本充足率达标的上市银行,这使得传统的对冲工具央行票据面临挑战。针对流动性在不同银行之间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应该进行结构性紧缩。

  国泰君安固定收益分析师林朝晖认为,每季度末都是信贷投放的高峰,6月份又是一个信贷投放的高峰期,所以6月份数据出来之前央行还会继续观察,采取窗口指导、定向票据、常规操作等方式,来看控制信贷的效果。不排除6月份后如果信贷还是控制不了会祭出动准备金率等重量级工具。

  不过巴曙松预计,到6月份信贷数据可能就下来了。这是因为,现在商业银行的行为模式往往是上半年多贷、下半年少贷。他认为,今年面临的情况与2004年很接近。2004年上半年信贷投放比较快,但经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宏观调控后,到了年底信贷的月度增长降到很低水平。

  他预计,全年信贷将达到3.1万亿元,超过央行年初制定的2.5万亿元的目标。

  宽货币局面进一步发展

  根据海关日前公布的数据,5月我国贸易顺差达到130亿美元,成不断走高之势;与之对应的,就是为对冲大量外汇占款而带来的M2增速居高不下,即宽货币局面的进一步发展。

  专家们认为,19.1%的增速对于15%的目标而言太高了,这说明货币政策目前依然比较宽松,如果6月份这些指标还比较高的话,央行应该加息。

  升值与加息一个都不能少

  面对宽货币宽信贷局面的进一步发展,巴曙松称,需要创新对冲流动性的工具,仅仅依靠央行票据可能效果有限。可以将包括加息在内手段与央行票据结合起来。

  哈继铭更是鲜明表示,前期的调控政策效果还不很明显,货币政策还有必要进一步紧缩。问题的根本在于外贸顺差比较大,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大量外资流入导致的资金面宽松。如果上半年经济金融指标出来还是很高的话,应该会有进一步调控政策,包括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加快升值幅度等。而且,通货膨胀有所上扬缓解了因利率上涨可能导致通货紧缩的担忧。他认为,利率提高和货币市场利率都有必要提高,要更加重视市场利率提高和存款利率提高。否则,如果市场利率不提高,企业又可以通过票据贴现和短期融资券来规避贷款利率的提高。

  他还表示,目前对升值有一定的担忧,但也要看到,人民币从去年到现在有一定升值但顺差依然很大。一个原因是周边国家的货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比人民币要大一些,所以人民币对这些国家的货币还是贬值的。因此,加快升值对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保证经济可持续增长都是有利的,也会降低未来的经济风险。

  聚焦五月金融运行数据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4-19 12:12 , Processed in 0.074870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