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下半年翻五倍的标的查询只要觉得你的资源有价值,找我超长线翻倍股6个,299元想知识变现,点这里
广东线下聚会即将开始帮你配置仓位领五倍以上大牛不做制度的牺牲品
查看: 3658|回复: 9

武艺二书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7-2-16 08:29 |

武艺二书

来自:MACD论坛(bbs.macd.cn) 作者:mcd 浏览:3658 回复:9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导读一/3
为什么日本商人遍及全世界
导读二/4
一本关于制胜之道的书
导读三/5
了解那个岛国
导读四/6
武士的精神
【武艺一】
五轮书
关于宫本武藏
宫本武藏:剑道之魂/16
佐佐木小次郎与宫本武藏/20
自序/25
地之卷
论兵法/30
用木匠的工作来比喻兵法/32
士卒之道/34
论本兵法书五卷之结构/35
论“二刀流”之命名/38
论兵法基本之认识/4l
论兵器的特点/42
论兵法之“节拍”/44
水之卷
兵法之心态/52
兵法之姿势/53
兵法之眼法/53
太刀握法/54
步法/55
五构/56
太刀之道/58
刀法五技/59
无构之构/6l
一击制胜/62
第二次跃出之“拍子”/63
无念无想斩/63
流水斩/63
机缘斩/64
石火斩/64
红叶斩/65
身刀合一/65
“攻”和“击”/65
猿猴之身/66
贴身战/67
比身高/67
粘刀法/68
撞击术/68
三种躲避之招式/69
剌脸/70
刺心脏/70
呼喝/7l
闪击/71
多敌刀法/72
决斗中的有利时机/73
一击必杀/73
直通之心/74
结语/74
火之卷
位置/80
三先/82
压枕/84
横越津渡/85
认清形势/86
剑之踩踏/87
论“崩溃”之认识/88
变成敌人/89
放开四手/90
移影/9l
抑影/92
感染/92
乱/93
威吓/94
缠战/94
攻其死角/95
迷惑/96
三吼/97
“之”字战法/97
击溃/99
山和海/99
攻心/l00
新开局/101
小和大/101
将敌如卒/102
无刀/102
岩磐之身/102
结语/103
风之卷
其他流派之大人刀的使用/108
其他流派的太刀之强击/110
其他流派之小太刀的使川/112
其他流派的各种剑招/113
其他流派的持刀架势/114
其他流派的眼法/116
其他流派的步法/117
其他流派之速度的使用/118
其他流派之“奥”和“表”/120
结语/121
空之卷
注释/127
【武艺二】
兵法家传书
关于柳生宗矩
柳生一族传奇/130
神秘的“影之柳生”/135
柳生十兵卫
柳生家及新阴流传承示意图
进履桥
个人与整体/146
兵法之核心/146
审时/147
远与近/148
军略/150
杀人刀
大学/155
情绪与意忠/158
表象和意图/l58
打草惊蛇/159
观敌之机/160
“攻势”和“守势”/16l
身体和剑的攻守原则/161
心、身的“攻势”和“守势”/161
而对进攻之敌时必须掌握的要点/162
与敌于对抗中必须掌握的要点/163
三种佯攻的心境/164
利用心态的变化/164
双观法/164
打和挨打通过挨打取胜/165
三种“节拍”/166
小节拍到大节拍,人节拍到小节拍/167
留意节拍/168
聆听风声和水声/170
论“病”/172
论“去病”之初级及高级阶段/172
平常心/174
恰似木人见花鸣/176
自由心/177
活人剑
察情/182
“有”和“无”的韵律及“有”
和“无”的并存/184
水月附其影/186
静止之剑/186
关于“静止”的解释/187
步子/188
第一原则——遭遇敌手时的心态,手无兵器时而对攻末的长矛时的反应/189
双方的一足之隔/190
“至要一击”——第一刀/190
何为水中月、静止之剑、疾病
之扰、身体与手足?/19l
出手/192
安全之间/192
走位/193
明辨“有清静止之剑”的三种层次/193
“心似水中月,彤如镜上影”/193
仓促之攻/195
收心/195
论“全部去除”、“空”、“见心”/197
典心和妄心/200
无刀
大机大用/209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212
兵法和佛学/214
是柱不见柱,非柱不见柱/215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216

[ 本帖最后由 mcd 于 2007-2-16 23:37 编辑 ]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7-2-16 23:37 |
下载12次.没有一个回帖
删除

签到天数: 2293 天

发表于 2007-2-16 23:38 |
好书,谢谢了。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7-2-17 14:32 |
大机大用
------------

  “无刀”,不是要你夺走对手的刀,也不是要你为了顾及自己的脸面,有意做出夺刀的姿态,它是在无刀的时候,怎么保全自己、不被对手杀死的一种艺术,和夺不夺对手的刀倒没有什么关系。
  再有,有些东西,别人处心积虑不让你得到,你却不依不饶,要去得到,这也不叫“无刀”;相反,你能够不执著于它,不怕别人夺走它,才叫“无刀”。一个人,若专注于他的刀不被夺走,便容易忘记真正的目标,他念念不忘的只是手里的刀而已。于是,他就一个人也杀不死。
  不杀人,我们以不被杀为胜。这时,“无刀”并非一种空手夺白刃的艺术,而是你手里无刀,也能够保全自己,不被杀死。
  注意,无刀不是空手夺白刃的艺术,而是要你可以随心所欲,驾驭一切工具。试想,你手无兵器,却依然能够夺走敌人的刀,以为己用,那么手里究竟拿了什么又有何妨?即使只是一把折扇,也可以制服拿刀的敌人。“无刀”,要达到的就是这样的境界。
  譬如,你路遇强敌,手里只有竹杖防身,而他却是长剑在手。这时,你或者,凭一根竹杖将他的长剑夺下:或者,即使你没有夺下他的武器,却也没有让他的攻击得逞。两种情况,你都是胜者。这就是“无刀”的基本思想。
  所以,“无刀”不是要夺人之刀,也不是要索人之命。倘若对手一定要置你于死地,这时你才应该夺下他的刀。夺刀不是你的初衷,它取决于你对安全与危险的辨察,而这需要你仔细度量敌人与你的距离,不让他的刀伤到你。
  倘若你已经知道,多大的距离才是安全,你就不必担心敌人的刀剑了。一旦你已经置身在对手的攻击之下,这时,你需要迅速辨清形势。你手里无刀的时候,只要你没有进入对手刀剑可及的范围内,你就夺不走他的刀。要夺刀,你必须置身在他的攻击范围内;而这时,要夺刀,你就不得不冒被杀死的危险了。
  “无刀”的精髓就是,让别人握刀,而你只是用手作武器和他们交手。然而,因为刀比手长,你要赢得胜利,就必须靠近对手,走到他的攻击范围内。
  这里,必须注意对手的刀和你的手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手举刀要砍下来,这也正是你站在刀把底下要动手夺刀的时刻。这时候,你不要像泥塑木雕一样愣在那里;因为要想夺刀,你就必须靠近他,不能害怕。
  “无刀”是这一门派的最高秘旨。姿势、剑位、站位、距离、换位、劈刺、表象和意图,。这些都出自“无刀”的精神,“无刀”正是它的内核。
  大机大用
  一切事物都有“体”和“用”。比如,弓箭自身是“体”,当它张开、瞄准、射中靶心,这就是它的“用”;灯是“体”,光则是它的“用”;水是“体”,湿是“用”;杏树是“体”,色与香是“用”;刀剑是“体”,劈砍是“用”。
  “机”就是“体”,它所蕴涵的各种能力,表现在外,就是“用”。杏树因为有“体”,它可以开出花朵,散发出色与香。同样,“用”内含于“机”,而表现于外。比如,劈势砍势、表象意图、攻势守势等等,表现的都是外部的活动,而内部有一个“机”存在;它们都是“用”。
  “大”是一种美称。譬如,我们说“大神”、“大化”、“大贤”,这都是美称。大用源出于大机。禅师到了一种较高的境界,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身体,不受外界的控制,无论他说什么,做什么,都合于大道,这就称作“大神力”,或“大机大用”。
  “神力”、“奇迹”不是外界鬼怪精灵造出的异象,它指的是无论做什么,都从心所欲,不受羁绊。当你在所学的之外,实现了自己的独立之后,那么,各种剑位、虚招、骗招,各种兵器、上跳、下跃、夺刀、踢腿,各式各样的动作,都称作“大用”。不过,只有你自身有“机”,才会有这样的“大用”。在家里,要注意头顶、还有左右,看看是否会有东西落下。坐在门窗边上,也要注意它是否会掉下来。如果恰巧做了达官贵人的随从,要时刻提防意外之事的发生。即使只是进门或者出门,也要留意其他进出的人,时刻警惕。
  这些都是“机”的实例。由于“机”已经为你所有,水到渠成的时候奇迹就会出现,这就称作“大用”。
  如果“机”还不到火候,“用”就不能表现出来。一个人能做到全神贯注,并不断地练习,“机”就会慢慢长成,“用”也会自然显现。“机”凝固、硬化、失去弹性的时候,就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而它一旦成熟,就会扩展到整个身体,而“大用”也会通过你的四肢、耳目表现出来。
  如果你遭遇到这样有“大机大用”的对手,你平时所学的武术就全然无用了。遇到他,你甚至手都不能抬起来。有大机的人,只要他的眼睛一注视你,你就会被他完全迷住,只是毫无作为地站在那里,甚至刀都忘了拔出来。
  如果你稍有耽搁,哪怕是眨眼的功夫,你就已经输了。猫的眼睛一瞪,老鼠就会从天花板上掉下来——它是被猫眼睛里的神情迷住,于是记不得要逃跑,就掉下来了。遭遇有“大机”的人,一如老鼠遇到了猫。
  禅宗里有一句话:“大用无方”。它说的是,有“大机大用”的人,是不会受任何现成的学问、规则约束的。学问、规则在各个领域都存在,只有大师才能超越这些学问、规则,他们可以从心所欲,不受羁绊。打破一切规则,从心所欲地去做,就是实现了“大机大用”。
  “机”,意味着思考一切问题都要专注。所以,这种有明确思考方向的“机”一旦僵化、凝固,你就会为“机”所困,失去自由。这是因为“机”还没有长成的缘故。如果你能够进行有效的练习,“机”就会继续生长,直到遍布全身,可以收发自如、从心所欲去行动。这就称作“大用”。
  “机”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视环境的不同,而可将精神称为“机”。心是内质,精神是入口。心是全身的主宰,所以它是居于内的;精神是门,是在外面为主人——心服务的。
  心有善恶之分,这种区分正来自于“机”,因为它无论成善成恶,都是来源于“机”的不同状态。在入口处作为警卫的精神称作“机”;人们打开房门,走到户外的时候,无论他们行善行恶,抑或是创造了什么奇迹,这一切,都取决于他们开门之前心里有的思想。
  所以,这种“机”意义非常重要。如果它正常存在,就会显露于外,“大用”也会因之表现出来。无论什么时候,如果你懂得这就是精神,你就永远不会落在人后。至于它被称作什么,则要视环境而定。
  我们谈到了内质和入口,但其实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什么是内质、什么是入口,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我们用“内质”“入口”这样的说法只是一种比喻。譬如,别人发言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发言的开头称为“入口”,而结尾称作“内质”;就词语本身而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地方可以称为“入口”和“内质”的。
  
------------
兵法和佛学
------------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
  大禅师摩怒罗尊者有偈语曰:“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
  这句偈语说的是禅宗的秘密,我在这里引用它,因为它正好也道中了兵法的奥旨。不习禅宗的人们也许会觉得这句话很费解。
  在阐释兵法的时候,“境”指的是对手的各种举动;你的心紧紧随着对手的每一个动作而改变。比如,对手举剑向你的时候,你的心转向剑;如果他向右侧急速移动,你的心也转向右侧;同样,如果他移向左侧,你的心也向左转。这就叫“心随万境转”。
  “转处实能幽”,这是兵法的要旨所在。在任何场合,你都要全神贯注于对手当前的一举一动,把已经发生的事情置于脑后,任它们如船尾的水纹那样自行消失,不要再在心中有任何挂牵,这就可视为“转处实能幽”。
  “幽”就是幽微神妙、难以觉察;它指的是心不凝滞于任何一点。在与敌交手的时候,如果你的心在某个点上停留,你就一定会被击败;如果你的心在应该动的时候有丝毫迟延,你就会被杀死。
  心无形无状,所以它是看不见的;但是,如果它注意于一点,耽延不前,这时的心就能够看见。不妨举素丝为例:用红色染素丝,它就变成红色;用紫色染,它就变成紫色。人心如果受到外物的吸引而凝滞,就好像素丝染上了颜色,变得能够看见了。譬如,如果你是个对男孩非常有吸引力的女子,时间一长人们自然会慢慢注意到。
  在和敌人交手的时候,你必须紧紧地盯着对手的一举一动,如果你的心稍有迁延,你就要败北。我在上文引用那句偈语,要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那句偈语下面还有两行,但我这里没有引用(下两句为: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编注),修习禅宗的人需要知道整首偈语,而我们这里谈的是兵法,知道前面两句就足够了。
  兵法和佛学
  兵法与佛学,尤其禅宗,有许多共通的道理,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在任何事物上都破除执著之念、避免凝滞之心。这一点至为关键。无论修习佛法还是兵法,破除执念都是根本要义。
  有一位歌伎,为了回应西行和尚的偈语,而写了下面这首诗:
  君今既离家,
  欲问意如何。
  但去莫复问,
  心无恋旧居。
  修习兵法的人应当深刻体会最后两句,看看我们是否做到了这一点。在和敌人交手之际,无论你内心有怎样微妙的变化,无论你采取了什么动作,如果你的心停留在自己的动作上面,那你就一定要输了。你一定要培养不系念于任何事物的态度,无论那是敌人的举动、你自己的武艺,还是劈砍的招式。
  是柱不见柱,非柱不见柱
  龙清大师曾经对一群信众说:“是柱不见柱,非柱不见柱。是非意已去了,是非里存取。”是一位老师告诉我的这段话,我由此想到了它和兵法是相通的,所以在这里引用它。
  是柱非柱和见柱非柱,指的是对是非、好坏的判断,肯定和否定就像挺立的柱子,在心中屹立不倒。只要判断某事为“是”的念头在心中盘踞,所有的一切都会变成一个沉重的负担;如果判断某事为“非”,则这个负担就更为沉重。因此,格言教导我们不要去看“柱”,它的意思是你不要系念于肯定和否定、是和非的判断。
  对好坏的判断都是心的病障。如果不排除这些病障,你什么都不可能做好。所以格言教导我们要在去除了肯定和否定之念后,获得对肯定和否定的理解。它的意思是,当你去除了肯定和否定之念后,再把对肯定和否定的理解化入内心,在肯定和否定之中达到更高的境界。
  即使你对佛学有很好的理解,不系念于肯定和否定的判断,仍是非常难以达到的境界。

------------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在这句话中,“法”指的是真实正法。一旦你悟到了正法,就不应再让它在心中停留——这就是“法尚应舍”这句话的意思。
  悟到正法以后,如果你让它在心中停留,它就会污染心灵;正法尚且如此,如果让虚妄的念头盘踞心中,那它对心灵的污染会多么严重!即使正法,也需要破除,更毋论那些妄念了,你的心里不应该有任何念头存留。这就是开头那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
  一切“法”尽皆抛去,不要在心中存一丝痕迹。将它们一扫而空,让心灵保持空明开阔,以平常、恬淡的心态做事。如果不能达到这个境界,就不能称为兵法大师。
  因为我生于军事世家,所以我的讨论侧重于兵法,但上文所说的原则并不仅仅适用于兵法;所有的艺术和科学,所有的生活之路,也都应该这样要求。研习兵法的时候,如果你一心想着兵法,就是“病”。射箭的时候,如果你一心想着射箭,就是射艺不精。
  如果怀着平常心去射箭,你就会觉得弓箭得心应手;如果怀着平常心决斗,你就能自如地挥剑。如果有不受任何外物干扰的平常心,做什么事情都会很好;反之,就要出问题。比如你要开口讲话,不论说什么,声音就会发颤;你要在别人面前动笔写字,手就会颤抖。
  平常心就是心中空无一物,轻轻拭去一切过去的痕迹,这样,心灵就能保持虚空明净,这也就是平常心。读儒家典籍的人只关心“敬”,所以很难理解“让心灵虚空”这样的道理。“敬”不是认识的最高境界,它只是第一步的训练而已。
发表于 2007-2-27 21:41 |
可恨啊
发表于 2007-6-27 13:44 |
怎么没有了,好恨!!!!!!!!!!!!!!!
发表于 2007-6-27 19:13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7-8-5 23:54 |
哈哈我回贴了啊还有吗别删啊!
发表于 2007-8-6 13:34 |
今天真正见识了世上最大公无私的人,搂住就是阿

签到天数: 13 天

发表于 2007-9-27 10:24 |
希望楼主不计前嫌,布施于大家吧!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6-2 05:18 , Processed in 0.079110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