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下半年翻五倍的标的查询只要觉得你的资源有价值,找我超长线翻倍股6个,299元想知识变现,点这里
广东线下聚会即将开始帮你配置仓位领五倍以上大牛不做制度的牺牲品
查看: 4883|回复: 48

《格雷厄姆投资指南》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9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格雷厄姆投资指南》读书笔记

来自:MACD论坛(bbs.macd.cn) 作者:价值与技术 浏览:4883 回复:48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格雷厄姆投资指南》读书笔记(策略篇一)
一、读书笔记前言
走过了2000-2001的牛,又品尝了2001-2005的熊,体验了06-07的快乐也正忍受着07年底至今的艰辛。慢慢地,习惯了K线的红红绿绿,也看透了股市的涨涨跌跌。怎样才能在股市中长期生存并生活的快乐幸福,这是摆在每一个投资者面前的实实在在的课题。有的相信价值投资,有的相信技术分析,有的相信趋势,有的相信基本面。

其实,投资就是投资,按邓总设计师的话就是“逮住老鼠的猫就是好猫”。在股市投资上总体上分为两派,一派是“格雷厄姆-多德”为代表的,一派是为道氏、汉密尔顿、爱德华和麦吉等为代表的。二者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道理,但随着实践的增加,竟发现二者有些地方是相通的。

那么哪一种方法能取得好的结果呢?两种方法的结合能取得好的结果吗?我们首先要深入的了解这些方法。而了解这些方法的最好的办法是学习创造这些方法和理论的人的著作。

那就先从所谓的“价值投资”谈起。

说起“价值投资”,其代表人物是格雷厄姆、费雪、巴菲特和林奇,但翻遍格、费、巴、林的书,这里指的是原著的书,如格的《证券分析》和《投资指南》、费的《怎样选择成长股》、巴的《致股东的信》和《资本家的成长》(这本不是巴写的,是记载巴的成长过程的)、林的《成功投资》等,都找不出“价值投资”的说法,由此可见,所谓的价值投资只是国内的投资者总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而已。

提起格雷厄姆,我想只要做股票的,都应该知道他在投资界的地位,呵呵,除非你在炒股票,唉,就是炒股票吧,好象也多少应该知道格老先生的。他的著作主要有《证券分析》和《投资指南》(又名聪明的投资者),尤其是《投资指南》这本被奉为华乐街人士的“圣经”,格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投资者,巴菲特也公开表明他的投资理念85%来自于格雷厄姆。可能是因为翻译的原故吧,这两本书读起来都悔涩难懂,但只要耐下心来好好的看,我相信,对个人的投资是很有裨益的。他的书我看了很多遍了,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越看越觉得自己不懂的太多;有时就是觉得明白了,但实践起来还是会有偏差。在此把个人的一点笔记公布出来,旨在探讨。(粗体字是格雷厄姆的原文)

Grahamr 的著作中反映的思想就象一座巨大的、晶莹剔透的但又神秘的冰山,我就象一只小蚂蚁一样,在努力地、并不懈地啃着它。虽然很坚辛,但这份艰辛每时每刻都被从这思想宝库中的获得而带来的喜悦所覆盖。我现在只是幸运的得到了从它上面掉下来的一点碎屑,而这已使我受益非浅。我将努力发掘它的全部,包括它隐藏在水下的那一部分。(本段摘自我07.3.2的个人笔记)

(因时间关系,尽量做到每周一篇,呵呵,财不入急门,把刀磨的快一些不耽误砍更多的柴)



[ 本帖最后由 价值与技术 于 2009-2-16 14:13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格雷厄姆投资指南》读书笔记(策略篇二)
投资策略篇
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
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这两句真是太经典了,值得深思,并要深深地印入脑子中。但关于怎么解释才是合理的,只有仁者见人,智者见智了。只从字面上的基本含义中,我们会看到以下几点:
1、你来股市的目的是什么,说白了就是赚钱,呵呵,没有人认为我是来股市送钱的。这一点应是毫不含糊的。
2、为了赚钱就要客观、理性,从历史的经验去认识股市。不要搞什么你是资本主义我是社会主义之类的意识形态上的无用的东西,不要自动的给自己的投资套上一个枷锁,你是价值投资我是技术分析,你的就是好的,我的就是不好的,这些全没用。
3、明白股市上赚的钱是怎么来的,这一点很重要。首先,股市里的钱是上市公司这些实体经济的利润增长带来的,再就是利用了市场的波动赚的差价。
4、明白了股市上赚的钱的来源,呵呵,就应该明白,不要茫从于别人,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明白了吗?大家都在赚钱,那赔钱的是谁呢?呵呵,在这一点上和巴菲特关于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的理念是相似的。呵呵,老巴是格的学生,他的观点正是继承了格的思想,所以这不是老巴的原创,对此,老巴也很坦诚地说:我的理念85%来自于格雷厄姆。
5、注意第二句: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这是格氏关于投资的第一个主张,既理性投资,这也是对所有投资的一个基本要求。关于精神态度其实就是讲了一个心态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的文章讲解,但重要的上点就是好的心态应该是在做了充分的分析、对持有的公司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对市场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良好的心态,不是那种驼鸟式的、掩耳盗铃式的、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心态。)
这本书的目的是以适当的形式给外行提供投资策略的指导。其中的一些材料来源于著名的著作—Graham,David Dodd,Sidney Cottle 和Charles Tatham所著的《证券分析》,它主要是为熟练的分析专家和高年级学生写的。这本书中很少谈到分析证券的技术,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投资原理和投资者的态度方面。(投资说起来很容易,但时间越久越感到投资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只有先学了,才有可能致用,何况无学乎?读懂了此书,只是说明你的一只脚已踏在正确投资的门槛上了,还没有迈进去呢,不值得高兴,这本书是给外行看的,你想做到内行的程度,下大力气去读《证券分析》吧,但那本书更难读,首先要有很好的财务知识,再就是对市场的更好的理解和悟性)
这里所提出的策略是基于对过去50年证券市场的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积极参与的结果。在这一段经历中,许多新颖的思想已经发展成为著名的投资概念。的确,1914年流行的金融业务方面的规范著作今日读来是很奇异的。在这里我们必须指出,正像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经验总结出来的理念在后来的几年中很多已过时一样,我们现在的观点—基于1914年至1963年的经验,也可能经不起将来发展的检验。(这里是指投资指南这本书,过去的50年是指1914年--1963年。此段中好象格很谦虚的样子,其实他是充满自信的,客套客套罢了。但1963年以后的市场无数次的证明格的理念是正确的,就是以91年至今的A股市市场来看,他的理论也是正确的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风险不可能避免,但如果清楚地将其牢记在心,我们可以成功地减少风险。在过去的日子里,大多数投资格言失于概括的简单性或存在偏见与偏好。因此,如不仔细思考的话,它们在过去似乎是很有道理的。例如,“债券比股票更安全”,“铁路债券比工业债券更安全”,“第一抵押权债券比无担保债券更安全”,许多其他类似的陈词滥调,现在要么是不正确的,要么因例外太多而毫无用处。
(1、风险和安全。在这里格第一次引申出风险和安全的问题,纵观格的书,就象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向我们讲述一幕幕股市的历史、一桩桩血的经验和教训,全书中充满着辩证的思索和对风险的厌恶!
2、风险和安全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是此生彼长的关系,就象太极中的阴阳鱼,阴极则阳生,阳尽则阴至。而股市中的太极也是无极而生的,公司还是那家公司,因为有了方便的买与卖,因动而生极。参悟动静之机,知晓阴阳之母也是一门股市必修的功课。运用之方法首先要明白股市的根本,明白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的道理,做到立如平准,不偏不倚,无过而不及,随曲就伸,动急则急应,运缓则缓随,墨识揣摩,而渐至从心所欲。)
如果将数量或度量与证券而不是与人相联系,作为每一投资规则的一部分,我们现在的想法可能会逃脱同样的命运。例如,在1949年第一版中,我做了一个惊人的和大胆的断言,个人投资者买高等级的债券和优先股是愚蠢的,因为其投资于美国储蓄债券可以得到更好的回报。根据1949年得到的相当收益,这个忠告是好的和有益的。我补充说,如果在今后几年,买高等级的公司债券可能得到比美国储蓄债券高得多的收益,那么条件变化是策略变化的根据。在过去的15年中,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情况的变化正像我在第5章债券收益比较表中所示的那样。现在,你可以从长期的美国政府债券得到比储蓄债券更高的收益,还可以从一等公司债券得到更加好的回报。储蓄债券还具有一些可贵的优点,但是对个人投资者而言,它们不再像从1935年创立以后的大约20年那样,是惟一合理的债券投资方式。
1、数量和度量?这反映了格氏客观性的一面。将数量、度量排除了与人的联系,而只提出与证券本身的关系,体现了作者对数和度在证券分析中的重要性,也体现了证券分析策略的客观性,但全面的证券分析必须要考虑人的方面。数量解决了一个客观标准的问题,度量解决了安全标准的问题
2、第六行的相当收益应理解为相对收益或者相比较收益。
3、“条件变化是策略变化的根据”。???为什么格氏提出条件变化是策略变化的根据?这其实是对时下流行的所谓的价值投资的方法的一个响亮耳光!其在文中的是指购买不同债券的前提条件的变化,其意是要随机应变而不要拘泥于固定的影响一只股票或证券的已有的条件,要充分考虑影响一只证券的外部条件尽量地考虑全面,并由此制定个人的投资交易策略。(摘自于07.2的个人笔记)
4、归根到底是收益(投资收益率)的变化,这是投资于一个证券的标准(07.10)
5、本段虽说是讲的投资策略,其实作者重点讲了一个投资方向的问题,但提醒我们一定要客观地看待证券(注意是证券,而不只是股票),绝对不能以个人的主观好恶、感情去分析、买卖、持有或者摒弃。无论投资于哪一种证券,都要以客观理性的分析为基础,而分析的标准是投资收益率的高低。(07.2)
(待续)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7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10-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9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樓主這麼辛苦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3-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0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格雷厄姆投资指南》读书笔记(策略篇三)

(呵呵,看到还有人看,再从我的笔记里贴上几篇)
追溯到1914年的准则,我们发现,尽管许多已过时了,但还有一些是适用的。那么,有没有线索区别一组与另一组呢?我认为有。主要与证券类型相联系的准则没用了,而那些与人性和人的行为相联系的准则生存了下来。后者类似于陈腐格言,但是相当有用。以其中的三个为例:

①如果投机,最终你将(可能)失去钱。

②当大多数人(包括专家)悲观时,买;而当他们相当乐观时,卖。

③调查,然后投资。

这意味着,尽管交易条件可能变化,公司和证券可能变化,金融机构和规则可能变化,但人性基本是相同的。因此,慎重投资的重要和困难部分,与投资者的气质和态度相联系,而不太受过去的影响。

(1、1914年?距今天已96年了,好象那是很遥远很遥远的年代,但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不到一百年的时间确实有点短了。投资的智慧永远闪耀着光茫。

2、股道如商!

3、格所举出的三条,真的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每一条都能写出一长篇论文来,这里不展开写了。

4、注意“慎重投资”四个字,这是格对投资所表明的第二个观点。

5、注意格所说的人性,说明格的成功投资不只是充分地研究数量和度量的问题,他是在此基础上洞悉、把握、利用了人性。巴菲特操作中石油的成功案例充分论证了这一点。

因周六、周日参加了单位组织的寿光、临沂的考察学习活动,今天有点累,就写到这里吧。


[ 本帖最后由 价值与技术 于 2009-1-10 14:26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0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贴一个自己的感想--闲聊投资

闲聊投资(2008-11-23 20:25:26)

1、价值投资是对的,但要看你怎么样理解价值投资;趋势也是对的,也要看你怎么理解;技术指标也是对的,看你怎么运用......

   2、我们一定要客观地看待证券(注意是证券,而不只是股票),绝对不能以个人的主观好恶、感情去分析、买卖、持有或者摒弃。无论投资于哪一种证券,都要以客观理性的分析为基础,而分析的标准是投资收益率的高低,投资中买入和卖出也是以这个标准来衡量的。

3、本无所谓投资与投机之分,我们没必要硬给自己戴上一个帽子,就象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一样;关于所谓的“价值投资”只是一个幌子或者说是一个中国特色的名词,如果按其本意来说应该是“投资于价值”,精大博深的汉语言把其实意给“倒装”了。

4、投资--无论是从思想理念、投资策略还是具体投资标的上来说就象一棵树一样,要有根、干、枝、叶之分。树之生命的维持,需要根、干、枝、叶共同作用,缺一无可。其根干为本,枝叶为末;根干为旧,其枝叶为新。若无根干,枝叶则无依凭,亦无营养水分的供给,枯萎不待日落;若无枝叶,根干只为枯木朽柴,生机尽消,虽百岁而无变化之妙。且今日之干亦为往日之枝,今日之枝又为将来之干。生命的新陈代谢历历如是,股也如此。


[ 本帖最后由 价值与技术 于 2009-1-10 14:33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地鸡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9-1-26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d:1* *d:1* *d:1* *d: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0-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6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d:1* 鼓励一下,加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4-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格雷厄姆投资指南》读书笔记(策略篇四)

然而,我从一开始就必须处理写这本书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它与刚才给出的第二个一般化格言相联系。基于“买低卖高”思想的投资策略,一般是指在悲观时期买入普通股而在乐观时期卖出,它还可行吗?(1、格在这里提出了“买高卖低”的概念,呵呵,谁说价值投资就不是低买高卖?
2、但要注意怎样的买高卖低,往下看,看看格老先生是怎么说的。)
自从1949年以来,证券市场的行为一般根本不适合应用如此策略于普通股。我们似乎已经进入了投资和投机的“新时代”,从而替代了感受明显的牛、熊市场的变换—这是几十年金融历史的特点。它可被描述为“连续的和永久的牛市,经常被短期的可变振幅的下降所打断”。那些按照老的、既定的规则,按照过去的判断,在似乎是高点的地方卖出他所持有的普通股的投资者,别指望有机会以可观的利润重新买回它们。从1949年以来,在大多数情况下,他面临着尴尬的选择—要么完全离开证券市场,要么以高于他卖出的价格重新买回它们。
(1、注意格对“新时代”的描述,经历过01、06、07大牛市的人绝对少不了这样的想法,而这样的想法很快会被沉重的下跌所击碎!
2、所以格对新时代的描述前加了“似乎”两个字,这表现了格对新时代的冷静思考,也充分肯定了买低卖高策略的支持和认可。
对将来的策略,这意味着什么呢?像几乎每一个其他地方一样,这里有两个主要可能。其一,我们现在仍然经历着历史上最长且最强的牛市,的的确确的牛市,其注定将走以前牛市走过的路,紧接着一个非常深且持久的熊市。根据这种观点,不可避免的事仅仅是被推迟,而长时间的推迟使得其很少被预计到且更加不可避免。上面置于“新时代”上的引号是一个提示—这是20年代后期前所未有的牛市给出的受人喜爱的特点,随着我们历史上最大的崩溃和最严重的萧条而结束。在那些引号中含有的警告,任何慎重的读者都不可能忽视。
(1、“上面置于“新时代”上的引号是一个提示—这是20年代后期前所未有的牛市给出的受人喜爱的特点,随着我们历史上最大的崩溃和最严重的萧条而结束。在那些引号中含有的警告,任何慎重的读者都不可能忽视。”格对这个观点已表述的很清楚了,我们所能做的是谨记、谨记再谨记!
2、在此段中,格又提出“慎重”二字,这和他前面提出的“谨慎投资”的观念是吻合的。)
但是,我们现在的经济气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系列影响证券市场繁荣和衰退的经济气候是不同的。以我的观点,最主要的不同在于,我们的联邦政府委员会(首次在1946年采取行动)干预经济以避免大规模失业和大萧条。虽然我不知道这样的干预是成功还是失败,但我的确知道,当必要时干预仍将会进行。其结果可能是一系列巨大的联邦赤字,接下来可能迅速产生通货膨胀—这与我们在过去10年已经看到的缓慢变化形成鲜明的对照。
带给我们证券市场的第二个大的可能性是其有效地减缓了美元购买力进一步大量地丧失。如果这是真的,或有某些可能证明这是真的,那么投资者持有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可能会像出现危险的高价位时持有普通股一样有很大的危险。
坦率地说,我不知道这两个可能性的哪一个将会成为现实,但是我认为投资者必然会遵循适合于这个不确定性的理智的程序。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提出金融策略和心理上的态度—其可以避免证券市场崩溃或无法控制的通货膨胀所带来的灾难,并且使投资者在金融市场未来的“急流和暗礁”中取得相当满意的结果。
(1、难道政府不应该救市吗?难道不应该救经济吗?呵呵,那还要这个政府做什么?!
2、其实,格并不是反对政府的救市、救经济的。做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没有必要去争论政府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那是所谓的经济学家们的事,自己只要做到知道政府会怎么做不怎么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够了。
3、注意格所说的两个可能性一是可能产生一系列巨大的联邦赤字,接下来可能迅速产生通货膨胀—这与我们在过去10年已经看到的缓慢变化形成鲜明的对照。二是有效地减缓了美元购买力进一步大量地丧失。如果这是真的,或有某些可能证明这是真的,那么投资者持有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可能会像出现危险的高价位时持有普通股一样有很大的危险。好象前段时间巴菲特也这么预测过。他们预测的对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闲云出岫 --对投资的一点思索

本文原作于08年12月7日,贴出来与志同道合者探讨。
有些问题对着电脑、看着股价的时候是不容易想清楚的,还是闭上眼睛去慢慢的去思考吧。


以下权作无聊之思,如闲云出岫,想到哪是哪。

1、慢即快,少即多,机会总会垂青于智者。


2、离开公司的价值谈炒作是无根之木,离开炒作谈价值是无花之果。

3、“屁股决定脑袋”。
从一个企业来说,一个人坐在什么位置上,所考虑的事情的广度和深度是不一样的。你可能是一个优秀的操作工,你主要想的是把操作的工作做好,当然,因为你了解企业的基本流程或具体细节,你可能对一些方面具有更深的认识;你可能是一个优秀的财务人员,对企业的数据了如指掌,但对企业整体的大势把握可能不在行。一个优秀的经营者,要从大处着眼,从而把握企业的方向;从小处着手,从而把握企业的脉博。

而做股票,尤其不容易。

首先,你对应的是一个公司,你要把握这家公司的方方面面:外围环境如行业、国家政策、国际环境、竞争对手、上下游情况等等,内部环境如产、供、销、人、才、物,进而企业文化、品牌......

其次因为是在二级市场购买,所以一定要考虑价格。

这是一个投资系统的问题。

4、(看李嘉诚财富大幅下跌及巴菲特市值大幅缩水有感)不同的坐标决定了不同的看法。我想,纵使股价再跌50%,李嘉诚也不会卖掉和记、长江,人有小聪明和大智慧之分,李嘉诚如果只想着市值的变化,那他就做不成今天的和记、长江了。

    应该基于一个真实的公司去做股票。有人说:“如果你有100万,一年前只能买一个企业,而现在可以买10个企业”,呵呵,早知三天事,富贵一千年!一年前为什么去买呢?再好的公司也要有个合适的价格才行。


自觉不自觉的要以投资于企业的收益率来衡量股票市场的投资,并且与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比较。所以要非常关注净资产收益率和市净率,原意很简单,即一个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为20%,如果以1倍的净资产倍率去买,理论上你将获得20%的年收益,如果以10倍的净资产倍率去买,将获得2%的年收益,呵呵,我们不是慈善家,还不如存银行或买国债呢。明白了这些,就要去考虑影响净资产收益率的因素,一个企业的净资产是不容易变化的或者说变化相对较小,就要关注影响净资收益率的分子,即收益的变化。


5、谁能确切的知道一个企业的未来?每个人都希望测得准公司的真实价值、内在价值、股价,我想,既便是一个企业的老总也不可能拍着胸脯说自己能保证这个企业以后会怎么样怎么样,也绝对不可能知道这个公司的价格明天是多少钱!不确定的因素太多太多,但我们可以从这些不确定里找出相对具有确定性的东西并为之努力,要在测不准中生存,并生存得很好......

6、关于了解一个企业。我记得费雪极力推崇的是“闲聊法”,林奇用的是“走访法”,巴菲特用的是“报表法、考察法”。这些方法都是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的。要探知企业的秘密,从财报开始,以公开信息为主,兼顾券商投资报告、行业、政策......很简单也很专业。没有基础财报知识,只靠以打听小道消息、所谓的内部消息来对企业认知,不长久,也没前途.....

7、关于大盘股和小盘股。呵呵,说这些好象背离了“价值投资”,唉,这要看对价值投资怎么理解了,如前文所述。这两者应该分别对应50ETF与中小板ETF,大盘股和小盘股经常出现跷跷板现象,这是事实,真正的价值投资正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经常观察他们的走势。

    以上是今天、本周的感想,刚才写到第五条的时候,去接孩子下晚自习了,走在路上,忽有感触,权当第八条。

8、做股票如开车,要掌握基本的车辆驾驶技术和规章制度,还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丰富驾驶经验。起步,一二三四五档、倒档,停车,不能乱的;车辆情况、周边环境不能不考虑......因事制宜、因势制宜、因时制宜、因天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法制宜......

档位如仓位,起步时挂个五档还不憋死你,高速跑起来时挂个一档还不闷死你;下坡末段要想着挂高档冲车,上坡顶部要想着减档带车......无论怎样,都要以安全、高效、谨慎、理性为前提。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格雷厄姆投资指南》读书笔记(策略篇五)

现在回到“买低卖高”的格言。根据一般的市场运行,它似乎不再适用。但是,我认为对那些我称之为“进攻型投资者”而言,其可能是一个可行的策略,当选择特殊的普通股和有价证券时,他们总是改变态度。现在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定义出这本书所讲的内容是对谁的和不对谁的了。
(1、格说:“一般的”市场运行、“似乎”不再适用。那格对低买高卖的态度到底是什么样的?从此表述可以看出,他是持支持和肯定态度的。
2、一个可行的策略,说明了格的认可,但他又加了可能二字,说明了格对此策略的慎重。这从格所定义的三类投资者上可以看出来。
3、在这一段中格第一次提出了“进攻型投资者”的概念。呵呵,千万要注意:此进攻非彼进攻。同是“进攻”二字,但意义是不一样的。关于格所说的进攻的意义在后面的文章中会有详细的讲解。)
无论是一般的各种上市证券还是特殊证券,这本书都不打算写给投机者,他们的目的是期望证券市场变动。但是有一些类型的投机购买,其聪明地度量了证券本身方面的得失因素而被证明是正当的,则落在我们的研究范围之内。   
(1、投机者的目的是期望证券市场变动。这好象是格所排斥的,他所认为的是“如果你投机,你将失去钱”。但市场的波动是每时每刻都存在的,难道格是傻子吗?错了,绝对错了,格精明的很,其实格对投机的目的定义为“期望”变动而不是拒绝变动,并进一步地应该利用市场变动。
2、摘本人上一博文中对“期望变动”的认识:对股价的期盼有时比预测还要害人!期盼只是一种纯粹的主观心理活动,预测不管预测的对不对,但起码是走过了一个对事物的感受、认知再到主观的心理的完整的过程的。
3、心中充满了希望是对的,是好的,但千万不要把这期盼放在股价上,整天盼着、想着股价上涨或是下跌是没有用的!)
这本书主要直接写给两类人:“防御型投资者”和“进攻型投资者”。它将有助于防御型投资者保存资本,避免严重的委托失误,得到相当的收益回报,在某种程度上防止通货膨胀。另外,它可使进攻型投资者利用许多经常发生的机会,借助于足够的分析,以低于公正价格或内在价值的价格购买证券。
对第三类投资者—将注意力放在工业和公司预期重大变化的人,这本书可能只有很少的用处。例如,他可能是航空运输股票的购买者,因为他相信这些股票比现在市场标准反映的趋势更辉煌。对这类投资者,本书的价值在于更多地警告潜伏在这种投资方式中的陷阱,而不是提供有助于沿着他的路走的任何建设性的技术。
(1、把这两段放到一起来分析,有助于理解。
2、格在这里提出了三类投资者:一是“防御型投资者”,二是“进攻型投资者”,三是“将注意力放在工业和公司预期重大变化的人”。关于这三类投资者的具体情况,将在下一二章中描述。
3、应该注意到的是格所认可的研究对象或研究范围:一是“防御型投资者”,二是“进攻型投资者”,三是“聪明地度量了证券本身方面的得失因素而被证明是正当的投机购买”。呵呵,“价值投资”的老祖宗也会鼓励投机购买吗?其实这和格所主张的“全面分析”、基于“数量和度量”的思想是一致的,这也为他最后提出“安全边际”的概念和操作策略打下了伏笔。
4、格并不是反对航空运输之类的股票,只是举了一个例子,不要简单化。
5、格对第三类投资者的反对,是一种对“预期”的反对,也就是说“不要炒概念”,要老老实实地分析公司、老老实实地分析市场状况、老老实实地分析影响股价的各种因素。
航空业的毛利润一直是迅速和连续地增长,但它们的净收益有很大的波动。在1961年出现赤字;而从1945年至1957年,在所有的业绩中,这些股票的标准·普尔指数是很低的,但综合市场指数有很大上升(一些相关数据参见表1)
这个业绩对我给出的警告有个清晰的认识。航空工业成绩的改善开始于1962年,其反映在股票改善的指数水平高于平均恢复指数水平。

以下是附图:表一,本人用Word制表
表1航空运输的收益及股票的平均价格水平(1945-1963)
(以百万美元为单位)

时间\数值\项目
毛收益
净收益
航空运输业股票标准.普尔指数
标准.普尔综合市场指数(500家公司)
1941-1943年平均
10.0
10.0
1945年
464
-10.1
高34.5
高17.7
1948年
696
1.1
低10.0
低10.8
1955年
1634
79.0
高37.0
高46.4
1957年
2128
44.0
低17.6
低39.0
1961年
3064
-37.8
低57.6
1963年
3755
84.1
高47.3
高75.0

(1、这个业绩对我给出的警告有个清晰的认识,要分析公司的业绩,忽然想起老巴的一句:最愚蠢的购买是看到股价在往上涨!
2、其实格在找一种确定性或可估算性,即行业、公司的确定性,或者可以理解为行业、公司的非周期性,从这一点上来说,航空运输类的股票不大符合格的标准。
3、这一点是和巴的理念相通的,其实巴的大多数理念来源于格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5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d:1* *d:1* 很好看,写的不错,我的理解1.股市会波动2.会产生价格高于价值或低于价值的情况.3.低买高卖.判断准确后.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5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说这本书的翻译有点问题,不知你怎么看?1.价值投资就是低买高卖,2.投资者的气质和态度,我想他指的是性格.3.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可见有时还是要做一做的,比如在2007年初你要和大家一样买股票的,也就是说趋势正在形成或正在运行时,应该和大家一样行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5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志雄写过篇投资不简单——《智慧型股票投资人》导读,也可看一看.不过他写的没你写的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5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是“聪明地度量了证券本身方面的得失因素而被证明是正当的投机购买”。
其实不止在股票市场上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以前见过一个买彩票的人,他拿了10000块去买,一般人都会认为他在投机或是赌博,其实不是,是经过计算,那时是实物摸奖,还剩下5000张票,每张2元,但是大奖还未出来,头奖是辆QQ车,所以他买光所有的剩票,总会得到QQ车的.也就比他的投入多的.这可能就是他说的这种情况.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baibait50 的帖子

1、关于本书的翻译:初读此书的人很容易会形成这样的观点,呵呵,我刚读的时候也是这样,有时一句话要读很多次,要反复的想,在我的书上曾经对原书的很多地方的很多词依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给他改动过,但后来越读越顺了,又把大多数的改动改回去了。关于这一点,我是这么想的:个人对投资的经验和认识不一样,对本书很多观点的认识也不一样。(呵呵,我并没说格是全部是对的)
2、关于价值投资就是高低买高卖:请看后面的帖子。

3、气质和态度的问题:性格是一方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但绝对不是全部。

4、“2007年初你要和大家一样买股票的,也就是说趋势正在形成或正在运行时,应该和大家一样行动.”。呵呵,现在的趋势是怎样的啊,是在正在形成还是正在运行?是在形成顶部还是做成底部?所谓的趋势是市场的价格形成以后走出来的。我并不是不赞成趋势,趋势还是可以参考的,就象其他的技术指标一样。关于这一点,请参看6楼和11楼的讨论。投资也要分根、茎、叶、枝的。

5、欢迎讨论,谢谢。

[ 本帖最后由 价值与技术 于 2009-2-15 23:35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6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象您所说,翻译是好的,那只能说我读的次数还不够.多谢,要不然我还在不停的找寻台湾版呢.

(市场倾向于欢迎每一次收入的减少,似乎它预示着完全结束.)不如改成下跌幅度的减小
1.气质和态度的问题:气质不知何解,态度:格老用了超然和警惕,对待一时的涨跌,要超然,对待超过价值的价格要警惕,因为要卖了.
2.就我目前的理解,应该是底部,但不一定就会上涨.一个下跌了72%的股市,美国最多也就是跌了85%.(历史上),中国不太可能象冰岛一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baibait50 的帖子

(市场倾向于欢迎每一次收入的减少,似乎它预示着完全结束.)不如改成下跌幅度的减小。
呵呵,我想,你对这句话理解的有偏差。格是站在股市波动之上来看股市才写出这样的话的,这和巴菲特关于对市场先生的论述是一致的(其实格是最早提出市场先生的概念的,巴阐述的比较详细一点)。这充分说明了市场的无常,要么认为前景一片光明;要么认为完全结束的死寂。格这句话的主语是“市场”,这么分析就相对比较容易理解。
关于气质,真的很难讲,在此贴出前几天的博文中的几句话,希望能说明一下:心境上常有“居于泰山之上垂钓东海”之念,操作上常作“我家门前的鱼塘”之想;初识股市太极之要义,深明价值理唯一贯之根本。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6-19 18:48 , Processed in 0.119212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