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0273|回复: 16

日本蜡烛图技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 17:28 |

日本蜡烛图技术

来自:MACD论坛(bbs.macd.cn) 作者:hefeiddddd 浏览:20273 回复:16

日本蜡烛图技术










前  言




有一种技术分析理论已经经受了数百年的洗礼,但是我们居然几乎一无所知;这种理论是一位多面手,能够与任何西方技术分析工具合而为一、相得益彰这种理论应用起来既充满乐趣,又得心应手、十分得力。阁下有意学一学吗?如果您已经心动,那么妙得很,本书讲的就是这门技术分析理论,日本蜡烛图技术。无论您的技术分析修养深还是浅,您都会发现它是一个无价之宝。



说起来,日本的蜡烛线图比西方的线图、点数图的辈分都老了许多、蜡烛图技术激动人心,蜡烛图技术充满力量,蜡烛图技术是有趣味、使用蜡烛图,能够增进您的市场分析技能。在本书中,我列举的例子主要来自美国的市场,但是,同样的工具、同样的技巧,对于任何市场基本上都是适用的。



借助蜡烛图技术,我们既可以进行投机交易,也可以进行保值交易。蜡烛图技术既可以应用到期货市场,也可以应用到股票市场、期权市场,或者适用的其它任何领域。通过本书,您将发现蜡烛图技术为市场分析添上了新一个空间维度。



如果您从来未曾见到过蜡烛图,也不必紧张.我在写作本书时,出发点就是假定您对这门技术还不了解。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美国和欧洲交易界和投资界的朋友来说,它确实是很新鲜的。


如果您是一位久经沙场的技术分析老手,那么您将发现一旦把日本蜡烛图技术与您的其它技术分析工具结合起来,就能造就一种强大的技术合成体。在本书中,关于将蜡烛图技术与西方技术分析工具融为一体的一章,可能激起您的强烈兴趣。



如果您是一位业余的技术分析爱好者,那么您将发现,蜡烛图技术单独作为一门图表分析技巧,也是极其有效的。为了便于您的学习,我在书末附录了两份术语表,包括本书用到的全部西方技术分析术语和日本蜡烛图技术术语。



日本的技术分析学问源远流长,经历了数百年的进化发展。然而,令人惊异的是,我们从不知道,日本人是如何用他们传统的技术分析工具——称做蜡烛图——来研究我们的市场的。面对这种现实,只要一想到他们在金融市场上厕身于最大型的交易对手的行列,那么您必然忐忑难安。日本人属于重量级的技术型交易商。如果您掌握了日本人使用蜡烛图技术分析我们的市场和他们的市场的诀窍,那么,无疑有助于揭开“日本人将做何动作?”的谜底。



日本人采取西方技术与蜡烛图技术于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市场,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如法炮制呢?假如您不打算学习日本蜡烛图技术,那么,您的竟争对手一定会得手!



要是您喜欢生动形象的技术术语。比如“上吊线”、“乌云盖顶”、“黄昏星”等用那么,这本书正是为您而作。目前,大多数资讯服务系统均提供蜡烛图资料,要是您已经订购了其中的一套,而且愿意学一学怎样使用这类图表,那么,这本书正是为您而作。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您将学会如何绘制蜡烛图,并掌握研读50种以上蜡烛线和蜡烛图形态的方法、这一部分将逐步地、明晰地为第二部分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第二部分,您将学习如何将蜡烛图技术与西方技术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



本书不可能使您对市场大彻大悟。然而,它将为市场研究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将擦亮您的双眼,使您看到日本蜡烛国如问能够“照亮”您的交易前程。



东、西方技术分析的融合——《日本蜡烛图技术》译者序


知行合一


当我写下这段话的时候。正值党的十五大闭幕。这次世纪之交的盛会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又有消息传来,我国将进一步大规模削减关税率。对以上内部、外部两方面的形势发展,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投资者和研究者,有两点感受。



一、我国的投资市场前程远大。虽然国内股票、债券、期货、外汇等市场极不成熟,无论市场还是投资者都存在不少尚待改进、提高之处但是,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或许在于一些人为的禁忌,一旦这些禁忌打破了,我们的市场必然更加快速地朝着健康的、符合规律的方向发展。起步晚,也不全都是坏事,我们也许可以充分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成长得更加顺利。应当说,国内市场充满了机遇,就看投资者有无足够准备。



二、全球经济融合发展的历史大潮滚滚向前、不可阻挡。由此正为我们带来两方面的巨大变化。一方面,国人分享世界经济成果的潜力不断增长,对于国内的企业、普通投资者来说,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成为一种必然的、而且至少从长远看肯定有利的选择;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差距必将愈来愈快速地缩小,绝不允许迟疑或等待。这无疑对国内市场的建设者和参与者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怎么办?



面对这样的历史转折点,认真学习、积极参与、深刻总结,这三点可能是我们最好的对策。坦白地说,从我们的市场现状出发,从国内投资者、管理者、研究者的水准出发,我认为认真学习应当是首要的。我总觉得自己懂得大少、见得太少、干得太少,心中常常涌起一阵强烈的紧迫感、朋友们肯定注意到,这本书竟然是一本西方人写的关于东方技术分析学问的名著。这是不是意味着,即使技术分析发达的美国,也应当不断地学习借鉴呢?



话说回来,认真学习、积极参与、深刻总结三点其实是一回事,实质上就是要“知行合一”,用而学,学而用。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这可能就是学习技术分析的最大的窍门。


您现在看到的,是我翻译的第二本西方技术分析名著。实际上,正是它给了我较为扎实的蜡烛图知识,使我从粗略的了解晋级到能够日常运用、我希望,这个译本能够帮助更多的技术分析同行在蜡烛图技术上登堂入室。



蜡烛图后面的东方思想



对于国内投资界的同行来说,蜡烛图恐怕是最主要的图表形式之一。事实上,在国内股票、期货、债券、外汇等投资领域,几乎所有的报纸、杂志、信息终端,都采取蜡烛图的形式来显示价格资料;几乎所有的市场参与者、研究者、管理者眼睛盯着的、心里惦记着的,都是蜡烛图图表。但是,当初我自已找遍了大街小巷,也未曾得到多少关于蜡烛图技术的资料。或许。还没有“唐僧”把蜡烛图的“真经”取回来。我猜测,一定有很多朋友与我一样摸不着蜡烛图的头脑。举个例子,蜡烛图形态中,有一种称做“流星线”的,可是常常听到有人把它说成“射击之星”、“星”怎样“射击”法?卖在无从想象,看来是“Shootingstar(流星)”的误译。




从视觉效果来说,蜡烛图技术的长处主要是鲜明生动。蜡烛线白与黑(或者红与黑)的反差将市场的涨跌渲染得淋漓尽致,价格变化的轨迹也就更加清晰。蜡烛图这一方面的优越性,恐怕没有哪种图表形式能够望其项背。这可能就是蜡烛图横扫全球的原因。并且,蜡烛图形态的名称一般均能画龙点睛,很好地提示自身的技术意义。这些优点,书中有很好的评述。



透过蜡烛图的表象,我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蜡烛图技术所包含的东方哲理。用黑白两色蜡烛线(即阴线、阳线)表征市场运动,暗合了天地之间阴阳消长的万千气象。看蜡烛图如观围棋,黑白子摆出了人生,摆出了大千世界。蜡烛图上黑白两色的选择,哪怕仅仅是一种巧合,也是东方思想的自然流露。西方的周期理论也宣称以大自然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参见《期货市场技术分析》第384页有关爱德华.R.杜威的部分,约翰.墨菲著,丁圣元译,地震出版社,1994年)。不过,蜡烛图技术更具有整体感,思植背景也更深远。而周期理论更具有西方传统的实证色彩,提取了大自然的一个方面。














译序图1 我觉得,通过这张太极图,一方面,可以很好地理解一定层次牛、熊趋势的发生、发展,及其相互转换(这便是图中的六个阶段、不过,重要的是一种市场观念,而不是对号人座地照搬图中的具体尺度,虽然这种尺度通常也具有参考价值)。这种认识大致应当经历三个循序渐进的境界:只见孤立的某个具体市场循环;建立图中有图、图外有图的市场趋势的整体观念;最后再落实到适合交易操作的特定层次的循环。艾略特波浪理论似乎走了前面的两步,但是,它对具体格式过于拘泥,往往沦为东拼西凑、矫揉造作,反为不美了。










[ 本帖最后由 hefeiddddd 于 2009-9-1 17:30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17:38 |
日本蜡烛图技术











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蜡烛图技术的哲学底蕴。具体来说,蜡烛图反转信号往往发生在阶段四(或者阶段一),它所追求的就是尽早地取得趋势生变的警告信号。比较而言,传统的西方突破信号人常发生在阶段五(或者阶段二),乃至阶段六(或者阶段三)。
大多数蜡烛图形态由一根到三根蜡烛线组成(也就是说,在日蜡烛线图上,是一两天),而它们的技术意义竟然是相对于当前趋势的(当前趋势既可能小到一两天,也可能长达数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正是蜡烛图技术所追求的境界。的确,无论多大规模的市场运动,总是从最微小的蛛丝马迹发展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谁能够最先正确地发现这些线索,谁的投资就有较大的把握;越晚发现市场趋势,则获利空间越小;等到市场趋势发展得极度火红,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够看出头绪的时候,实际上获利的余地已经不大,而风险却在无形地增长。这个时候,可能正是市场向相反方向运动的蛛丝马迹出现的时候。这种物极必反、阴阳相生、无始无终的过程,在道家的太极图——那两条首尾相衔的黑白鱼(如译序图1)上,难道反映得还不够一目了然吗?这就是蜡烛图这种东方技术分析的东方思想根基。














译序图2,为深圳股票综合指数日蜡烛线图。其中我们把主要趋势规模的一个完整市场周期,粗略地划分为六个阶段。在译序图1上,我们也标出了这六个阶段,两者是一个很好的对照。下面,我们对这六个阶段作一点示意性的简要解说。必须指出,这样的描述仅仅是一种概念性说明,与实际的市场演变过程当然不会完全相同。



阶段一:熊市发展到极至,市场快速下跌,达到低水平;看跌者均已入市,多头绝望斩仓,交易量扩张;但是,阴极而阳主,卖方后继乏力,蜡烛图反转信号出现(在译序图2上,大约从1996年12月,到1997年1月间)。


阶段二:市场继续维持在低位,转入横向延伸趋势;交易量收缩,市场渐渐尝试上方的水平(大约从1997年春节前到3月初)。


阶段三:多头积蓄力量,最终形成向上突破;西方技术信号出现,牛市进入第二阶段;空头且战且退,交易量逐步扩大(大约从3月初到4月下旬)。


阶段四:牛市发展到高潮,市场快速上升,达到高水平看涨者均已入市,空头终于绝望斩仓,交易量扩张;但是,阳极而阴生,买方后继乏力,蜡烛图区转信号出现(5月上、中旬).


阶段五:市场继续维持在高位,转入横向延伸趋势;交易量收缩,市场逐渐尝试下方的水平(5月中、下旬)。


阶段六:空头积蓄力量,最终形成向下突破;西方技术信号出现,熊市进入第二阶段:多头且战且退,不过在下降趋势中,交易量既可能逐步扩大,也可能逐步缩小。


译序图2  这是深圳股市综合指数的日蜡烛线图,时间为1996年底到1997年9月底、我们把这期间的主要趋势规模上的市场演变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这种划分虽然只是示意性的,因为这张日蜡烛线因没有显示1996年初至1997年中的全部上涨过程,但是,仍然不失为译序图1的良好脚注。







[ 本帖最后由 hefeiddddd 于 2009-9-1 17:40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17:44 |
日本蜡烛图技术











技术分析的角色



所谓市场技术分析,就是力求掌握市场透露出来的种种信号。尽可能抢占正面的、反面的先机。市场的信号错综复杂。从时间规模上说,每时每刻,市场上总是存在从几分钟到几十年、上百年的数不清的大小周期。这些周期一环套着一环,大的由小的组成,小的复由更小的组成;大的组合起来,又组成了更大的。从价格规模上说,每时每刻,市场上总是存在从几个最小的价格单位到翻天覆地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的价格运动。这些价格运动一环套着一环,大的由小的组成,小的复由更小的组成;大的组合起来,又组成了更大的。打个比方,市场的变化就像一颗人造卫星,它自转;围绕地球转;随着地球围绕太阳转;随着地球、太阳跟着太阳系转顺着地球、太阳、太阳系围着银河系转—一没有穷尽。





因此,在我们心中的“太极图”上,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循环,而是上升为包含着大小趋势组合起来的一个市场趋势整体,是一幅图中有图、图外有图的太极图。



实际上,时间和价格两个方面是分不开的。市场变化需要花费时间。即使市场在一段时间内停留在一个价位上不动,最终也必定酿成更大的价格运动。结果,时间换来了价格。另一方面,价格运动越剧烈,市场未来归入沉寂的时间就越久。结果,价格换来了时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价格与时间是市场两个对等的方面。人们常说的“盘得多久,跌得多深”,就是一个例子。





技术分析师所捕捉的信号,就是交易者人生所及的、资金所及的、与本人交易风格相适应的上述市场变化的若干环节。每一个规模的价格变化,都在或大声、或小声地向市场分析者倾诉(声音的大小自然也取决于分析者的听觉)。可想而知,这些声音汇聚在一起,乍听无疑是混饨嘈杂的,但是深究起来,却实在是一部无始无终的宏大和谐的交响乐。试想,我们身边的世界,无论是社会现象,还是物质现象,表面上从来都是漫无头绪,而实质上无不遵从客观规律的制约。技术分析者努力的方向,就是尽早从上述混杂的音响中,听到这部美妙的交响曲,听出何为主题,何为副主题,何为主旋律,何为谐和调,以及起、承、转、合的变化是如何发生、发展的。最终的目的,就是选择适合自己交易节奏的旋律,随着市场起舞。





现在就更明白了,虽然我们的太极图图中有图、图外有图,但是,我们应当能够挑出适合自已的唯一层次,然后紧紧咬定它。换言之,最后,我们心中仅剩下一张黑白分明的太极图。说穿了,无论蜡烛图技术,还是西方技术分析,都同于顺应市场趋势的学问,都不过是太极图所包含的深刻哲理的一点余泽。



蜡烛图的不利之处



由此看来,蜡烛图的信号必然相当灵敏。事实上,大多数蜡烛图技术信号确实先于西方技术分析信号。假定蜡烛图技术是一柄削铁如泥的宝剑,使用它的人往往能够最早地捕捉到市场趋势变化的最早信号,获取最大的利润。那么,反过来,佩带这把宝剑的人一定要是精通武艺的名将。不然,宝剑恐怕先会伤了主人。





蜡烛图的不利之处同它的长处是一对孪生兄弟——正是灵敏的技术信号,比较容易带来伪信号。照我的常识来看,一般人看看今天的天气,估计明天的天气或者还有几分把握,估计后天则差强人意,大后天恐怕就靠不住了。同样的道理应该适用于市场研究。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普通投资者要预测今后一天的行情,至少需要一天的历史资料;如果需要预测今后半年的行情,至少需要过去半年的历史资料。当然,随着市场技术分析经验的增长.我们的感觉会越来越敏锐,对币场的体察会越来越见微知著,这就是“悟”。




在蜡烛图运用到极端的情况下,有的朋友往往根据一根蜡烛线“测定”市场上买方与卖方的力量对比,“推算”出今后的市场走向。不信,就请随便听听电视、广播里的股市评论、期市评论,随便翻翻证券报刊的预测文章。这样做的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必然不尽人意。




分析市场,最好首先巨细无遗,把市场信息一网打尽。然后,才能够理清楚整部的交响曲,最后顺理成章,摘出适合自已的旋律。蜡烛图技术应当是我们分析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我们的手段应当不限于蜡烛图技术。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17:47 |
日本蜡烛图技术











不必厚此薄彼



实际上,蜡烛图技术也好,西方技术分析理论也罢,对我们来说,都是舶来品,没有亲疏之分。



这本书,好就好在强调东、西两个方面的结合。这中间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血缘关系远!东方的技术分析与西方的技术分析虽然有殊途同归之处,但是如果追究各自的理论背景,则很有区别。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蜡烛图信号与西方技术分析信号不谋而合,则比起两种西方信号的相互验证更有说服力。在运用西方技术分析的时候,一种常见的错误就是“近亲结婚”。有的朋友把几种本是同根生的技术信号堆砌在一起,比如说RSI、随机指数、MACD摆动指数等,作为一种相互验证的有力证据。再比如说,在一定的条件下,趋势线的突破信号与市场对移动平均线的突破信号几乎是一回事,究其实质,移动平均线不过是一种较为特别的趋势线而已。





在西方技术分析工具中,有许多信号只是从不同的侧面,或多或少地表达了相同的内容。如果蜡烛图信号与RSI信号相互验证,那么,完全是另外一种局面了。为了把问题说得更清楚,我们需要引入“信息量”的概念。分析市场、得出交易信号,就像提炼黄金的过程。我们尽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手段来提纯黄金。但是,千万不可以被花样百出的方法所误导——不论施用什么样的高妙绝招,含金量只有这些,这是金砂矿先天地决定了的一个客观极限;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都只是意味着您真正提取到手的金量更加接近于这一极限,却绝对不可能无中生有,超越极限。“信息量”的概念就对应着包含在价格数据中的“含金量”,第一,任何市场资料所自信息量均有极限;第二,任何技术分析手段所提取的信息量只可能少于信息量的极限,绝不可能多于信息量的极限;第三,对于相同的市场资料,虽然可能采取不同的技术分析手段,但是所得信息量均限于上述极限之内,因此,它们的结果有可能是相互重叠的。于是,即使多种手段并用,所得的信息量不一定成正比地增加,预测市场的准确性不一定能够提高。




译序图3是动力指数与趋势线的对照。动力指数反映市场运动的速度,而趋势线的斜率也能反映市场运动的速度,因此,它们的信号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重叠的。














译序图 3 这是上海股市综合指数的日蜡烛线图,时间从1996年底到1997年9月底。其中下半图的动力指数刷形图。L1、L2和L3是上图的三根支撑线,它们的科率代表了市场下降的速度。在下降趋势中,市场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不断地创造价格新低,因此,连接其低点而成的这类趋势线具有表征下降趋势力度的重要意义;反过来,上升趋势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不断地创造价格新高。因此,连接其高点而成的趋势线也有表征上升趋势力度的重要意义。同摆动指数相比,这类趋势线更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市场运动的速度变化。从信息量上说,它们几乎覆盖了摆动指数,在“血缘”上,摆动指数几乎是它们的直接后代、如图所示,从L1到L3,斜率由下倾变上倾,在动力指数图上,反映在L4的上倾上。





但是,趋势线的做法和选择,需要分析者的主观经验和注意力,需要选择、判断得当而摆动指数几乎是自动化的。因此,后者也有可取之处。为了说明两者的关系,我们打个比方:摆动指数如同汽车仪表盘上的速度计,它单单显示速度,不表达方向、路况等;图示的趋势线如同司机的感觉,有速度、有方向、有路面,甚至有路旁的景物,但是都不定量。由此,可以体味所谓信息量的问题、“血缘”关系的问题。顺便说一句,我觉得,在市场研究中,能够定量的、定量化以后效果更好的因素迄今并不多见。





关键问题就在于我们用来相互验证的技术信号之间,信息量重叠的程度如何,也就是“血缘关系的远近”如何。大致说来,这主要取决于技术手段分析市场的理论基础的异同、出发点的异同、所考察的市场侧面的异同。据我个人的经验,蜡烛图技术、传统的西方技术分析(包括一般的计算机信号)、江恩理论、周期理论、艾略特波浪理论大体可以看作目前技术分析体系内几个鼎足而立的部分,它们起源于不同的理论源头,观察市场的角度也大不相同,所以,它们各自得出的信息量必然较少重叠,它们的验证信号增加了信息量的总额,使我们更接近信息量极限。另一方面,这也说明,哪个单独的手段也不能够提取充分的信息量,因此,在预测市场的七巧板游戏中,不同形状的板块和谐地拼合起来的数目越多,我们把握市场动向的胜算越大。




本书作者是百分之百的西方技术分析师,由他来写这本书,减少了蜡烛图的东方玄奥色彩,增添了以西方之心度东方之腹的两种技术的对比和联系。对于差不多个个东学满腹的国内朋友来说,这岂非歪打正着吗?这是本书具有独特价值的一个地方。




翻译说明




国内现有的蜡烛图技术参考书尚不多见,如此一来,在翻译蜡烛图的技术术语的时候,就有不少麻烦。日本人广泛使用汉字,虽然其意思不等同于正宗的现代汉语,但我们还是应当尽可能地照顾这一特点。问题是,在本书原著中,作者已经挖空心思地把蜡烛图术语译为英文了,再返回来就不大容易。




我们的基本原则是,以中文的准确、简明、通俗为第一位的考虑,兼顾日文汉字。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方面,《K线图投资技巧详解》(侯本慧、郭小洲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年)为我提供了一定的帮助。该书出自东方人的手笔,如果同西方的这本书对照一下,还是挺有趣的,可惜该书有些粗糙的感觉.



致谢


感谢《经济日报》社的汪朗先生。在我的研究道路上,老汪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将令我终身受益。从《期货市场技术分析》到《日本蜡烛图技术》,他已经从国际部调到财贸部,我自己也从公司国际部调到证券部。我一直不敢松懈,深恐年负光阴,深恐辜负像老汪这样支持我的事业的朋友的厚爱。实际上我也不敢自大到以为这样的厚爱主要是冲着我个人的。如果不能对祖国市场建设有所贡献,就无颜面对他们。








[ 本帖最后由 hefeiddddd 于 2009-9-1 17:52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17:53 |
日本蜡烛图技术










目  录

第一章 引论
 交代一些背景
 我是如何学习蜡烛图技术的
 为什么蜡烛图分析技术赢得了全世界范围内交易商和投资者的青睐?
 本书包括什么内容?
 某些局限性
 技术分析的重要性
第二章 历史背景
第一部分 基本知识
第三章 绘制蜡烛图的方法
 蜡烛国线的画法
第四章 反转形态
 锤子线和上吊线
 吞没形态(抱线形态)
 乌云盖顶形态(乌云线形态)
 刺透形态(斩回线形态)
第五章 星线
 启明星形态
 黄昏星形态
 十字启明星形态和十字黄昏星形态
 流星形态与倒锤子形态
 倒锤子线
第六章 其它反转形态
 孕线形态
 十字孕线形态
 平头顶部形态和平头底部形态
 提腰带线
 向上跳空两日乌鸦
 三只乌鸦
 反击线形态(约会线形态)
 三山形态和三川形态
 数字3在蜡烛图技术中的重要性
 圆形顶部形态和平底锅底部形态(圆形底部形态)
 塔形顶部形态和塔形底部形态
第七章 持续形态
 窗口
 向上跳空和向下跳空并列阴阳线形态
 高价位和低价位跳空突破形态
 跳空并列白色蜡烛线形态
 上升三法和下降三法形态
 前进白色三兵形态
 分手蜡烛线形态
第八章 神奇的十字线
 十字线的重要性
 市场顶部的十字线
 出现在长长的白色蜡烛线之后的十字线
 长腿十字线和黄包车夫
 墓碑十字线
 构成支撑水平和阻挡水平的十字线
 三星形态
第九章 蜡烛图技术汇总
第二部分 多技术方法共同参照原则
第十章 蜡烛图信号的汇聚
第十一章 蜡烛图与趋势线
 蜡烛线图的支撑线和阻挡线
 破低反涨形态与破高反跌形态
 极性转换原则
第十二章 蜡烛图与百分比回撤水平
第十三章 蜡烛图与移动平均线
 简单移动平均线
 加权移动平均线
 指数加权移动平均线与MACD摆动指数
 移动平均线的用法
 双移动平均线
第十四章 蜡烛图与摆动指数
 摆动指数
 相对力度指数
 如何计算RSI
 如何运用RSI
 随机指数
 如何计算随机指数
 如何应用随机指数
 动力指数
第十五章 蜡烛图与交易量、持仓量
 交易量与蜡烛图
 权衡交易量(OBV)
 OBV与蜡烛图
 即时交易量(TM)
 即时交易量(TM)与蜡烛图
 持仓量
 持仓量与蜡烛图
第十六章 蜡烛图与艾略特波浪理论
 艾略特波浪理论的基本概念
 艾略特波浪理论与蜡烛图
 第十七章 蜡烛图与市场剖面图
 市场剖面图与蜡烛图
第十八章 蜡烛图与期权交易
 期权的基础知识
 期权交易与蜡烛图
第十九章 利用蜡烛图进行保值交易
第二十章 我是如何应用蜡烛图的
结语
术语表A 蜡烛图技术术语及示意图小词典
术语表B 美国技术分析术语
参考书目
索引
关于本书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17:57 |
日本蜡烛图技术









第一章 引  论



交代一些背景


或许有些读者朋友以前曾经听说过蜡烛图,还有不少朋友根本闻所未闻。1989年12月,我发表了一篇介绍蜡烛图技术的文章,谁知一夜之间,竟掀起了一场蜡烛图热。原来,虽然这门源自日本的技术已经有了几个世纪的历史,但是,当时全美国对其有所了解的可谓凤毛麟角,而我有幸正是其中之一。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我又是应约撰写后续的文章,又是主讲许许多多的讲座,又是在一个接一个的培训班中授课,全国各地的电视台、报纸也纷纷上门采访。90年代早期,我曾经为我的特许市场技术分析师资格论文摘要出一份简明的参考材料,内容正是关于蜡烛图的,虽然其中仅包含了非常基本的入门知识,但是当时在美国,这却是唯一的一份公开发表的书面资料。这份小资料居然大为流行。美林证券公司是这个小册子的发行人,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他们就收到了10000多份索取函。




我是如何学习蜡烛图技术的


称蜡烛图技术体系源远流长。实在是当之无愧。我常常暗自纳罕,“为什么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西方世界竟然对这门技术几乎毫无了解呢?”是因为日本人将它看作镇山法宝而严守秘密呢?还是因为美国社会耳目闭塞得不到应有的信息呢?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缘故,不过,我是花费了数年的心血,才将自己对蜡烛图技术盲人摸象般的印象拼合成本来的完整理论的。无论如何,从好些方面来说,我还算是幸运的。从我个人的特点来说,我既能够持之以恒,又独具挖掘宝藏的慧服,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也许恰巧就构成了一种他人没有的特质,使我最终能够完成这一番事业。





1987年,我结识了一位日本经纪人。有一天,我在她的办公室里和她一起小坐,当时,她正在翻看一本日本股票市场图表集(日本行情图册中的图表是蜡烛图形式的)。突然,她叫起来:“看,一个窗口” 于是,我问她这是什么意思。她解释道,所谓窗口其实与西方技术分析理论中的价格跳空是一回事。她进一步介绍说,西方技术分析师的术语是“回填价格跳空”,在日本人那里,说“关闭窗口”.她还谈到了其它一些术语,比如“十字星”、“乌云盖顶”等等。我一下子就着了迷。随后的几年,我把时间统统花在学习和探索蜡烛图技术上,碰上任何合适的市场对象,都要用蜡烛图技术来试一试。




事情并不一帆风顺。那个时候,首先的困难就是很难找到一本关于蜡烛图技术的英文出版物。起步的时候,好在一位日本经纪商帮了我一把,而我自已也刻苦地绘制、分析各种市场的蜡烛图,尽量从实践中揣摩体会。后来事情渐渐有了起色,多亏市场技术分析师协会(MTA)的图书馆,我在那里碰巧找到了一本书,是日本技术分析师协会出版的,名字叫《日本的股票价格分析现状》。它原来是一本日文的小册子,后来翻译成了英文。可惜的是,在这本书中,讲到蜡烛图技术的总共只有10页。然而,即便如此,也总算找着了一点英文的蜡烛图文字资料。





几个月之后,我又借到了另外一本书。这本书对我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谢利.莱贝克当时是市场技术分析师协会的办公室主管,这本书就是他从日本带回来的.书名为《日本的图表分析技术》,由格雷格.尼科尔森翻译成英文,东京期货交易出版公司出版。在这本书中,大约有70页是关于蜡烛图技术的、而且是英文的。对我来说.得到这本书,好像在沙漠中发现了甘泉。




这本书蕴涵着丰富的蜡烛图知识,但是我得承认,这门学问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极其新奇的,必须费些力气,花些时间,才能充分领会书中的概念。同时,我也不得不逐步适应和掌握其中带有日本风格的各种术语。另一方面,这本书的文笔有时有些晦涩难懂。这种现象的出现,一部分原因可能在于翻译工作的不足。原著出版于25年以前,并且本是为日本读者撰写的。后来,我也曾请人替我翻译了一些日文资料,我终于发觉,要把如此专业的题材从日文翻译成英文,实在是一桩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无论如何,至此我到底还是拥有了一些书面的参考资料。于是,这本书就成了我的“罗塞达石板”。




(译者注:1799年,在埃及尼罗河口罗塞达地方发现了一块石板,上面刻有希腊文、埃及象形文字及简体字。正是通过这块石板,埃及文字才得以推考。)



有好几个月,这本书我是手不释卷。我一边一遍又一遍地仔细阅读,一边写下了详尽的读书笔记,同时还动手绘制了十几种市场的蜡烛图,将书中的蜡烛图分析方法应用到这些图表中进行实际演练。我细细地咀嚼这门新学问,掰碎了再度成团地体味这些新概念。我之所以说自己是幸运的,不仅仅是因为上面所说的原委.我还幸运地结识了该书原著者,得到了他的指教,解开了许多疑团。作者并不会说英语,但是无巧不成书,这本书的译者,格雷格.尼科尔森热情地担负起中介人的重任,为我们的来往传真作了翻译。在我探究蜡烛因技术的过程中《日本的图表分析技术》一书起到了铺路石的作用。如果没有上述那本著作,那么,您就看不到手上的这本书了。





为了在蜡烛图分析技术上继续深造,提高自己的水平,我不断地向实际应用蜡烛图技术的日本行内人士讨教。只要他们既有时间,又有兴趣谈一谈这个话题,我就从不放过机会。我曾经遇到过这么一位日本交易商,他叫盛彦后藤,他一直使用蜡烛图技术分析市场。他慷慨地为我付出了不少宝贵的时间,与我分享他对蜡烛图技术的真知灼见。这已经足以令我欢欣鼓舞了,可是,您猜他还告诉我什么?蜡烛图技术竟然已经在他们家相传了好几代人了!我们在一起度过了很多时光,既讨论蜡烛图技术的历史,也切磋蜡烛图技术的应用,令我乐不思蜀。他的胸中藏着一个巨大的蜡烛图知识宝库。





另外,我也广泛地搜罗了很多日文原文的蜡烛图技术材料,请人把它们翻译成英文。这又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一方面,如何取得原汁原味的日文蜡烛图技术资料已经是颇为不易的了,而另一方面,如何将它们准确地翻译成英文又是相当困难的,根据一份估计材料,全美国,在职的、兼职的由日文到英文的翻译人员加起来可能不超过400位(其中包括业余的译者)。从这些为数不多的候选人中,我必须找到这么一位,他既能够翻译常规的材料,又能够在技术分析这样专业的领域里应付自如。在这一点上,我又是幸运的,因为我得到了纽约市语言服务无限公司的鼎力相助,该公司的总经理理查德.索尔伯格为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他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他是美国人,操一口流利的日文,而且懂得技术分析,也有技术分析的实际操作经验。理查德不仅在翻译工作上出类拔苯,而且他还帮助我发掘、搜求日文的蜡烛图技术资料原文、正是通过他的帮助,我才拥有了丰富的日文原文的蜡烛图技术藏书,其种类之多国内同行们恐怕难望项背。如果没有理查德,眼前这本书也许就要单薄得多了。




在1989年底我发表那篇敲门砖侧的文章之前,走遍全美国,您也找不出几家提供蜡烛图图表的资讯公司。如今,提供这类图表的资讯公司多如牛毛。其中有:



布隆伯格公司(纽约,NY)
商品趋势图表服务公司(北帕姆湖滨,FL)
ComPu Trac(tm)公司(新奥尔良,LA)
CQG公司(格伦伍德斯普林斯,CO)
旗帜软件公司(爱达荷福尔斯,ID)
期货信息源(tm)公司(郎伯德,IL)
奈特.里德商品透视公司(芝加哥,IL)



等您看到我们这本书的时候,很可能在上述提供蜡烛图服务的资讯公司的行列中还会添上新面孔。日复一日,蜡烛图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深入人心。如此众多的资讯服务商趋之若骛地开辟蜡烛图服务,不仅突出了其广为流行这一事实,也从一个方面证明了它所具备的实用价值。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17:58 |
日本蜡烛图技术










为什么蜡烛国分析技术赢得了全世界范围内交易商和投资者的青照?




人们从世界各个角落打来电话,发来传真,纷纷要求我对蜡烛图技术作出进一步介绍。为什么蜡烛图能够唤起如此广泛的关注?细究起来,原因自然不少,下面我们仅列举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L、蜡烛图的应用是颇为灵活的。从初学技术分析的人门者,到经验老到的专业选手,都能在蜡烛图技术上一显身手。这是因为蜡烛图技术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其它技术分析手段结合起来使用。采用蜡烛图分析技术有一条显著的优越性,这就是蜡烛图技术并没有取代其它技术分析方法,而是与之和平共处,为之锦上添花。我并不是在说服技术分析老手们,说这种市场研究体系比他们过去惯用的分析方法更加高明。要特别申明,我并无此意。我的本意是,蜡烛图分析技术为我们开辟了一片全新的天地。




2、一般来说,蜡烛图分析技术的应用在美国几乎是一块无人涉足的处女地。然而,这种技术分析方法在远东已经流传了数百年,它是从数百年的成功与失败中千锤百炼得来的。



3、在蜡烛图技术中,采用了一套极其生动的术语来描述各种价格形态。“上吊线”就是个不错的例子,不知这种说法能否激起您的兴趣?这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日本人在选择蜡烛图术语时,充分体现了他们独特的品味。从这个例子中大致可以窥见一斑。一旦您品出了个中的滋味,恐怕对这门学间就欲罢不能了。




4、很可能我们的日本同行通晓所有的西方技术分析方法,但反过来,我们对他们的却几乎一无所知。现在,也该轮到我们“拿来”他们的知识,从中汲取养分。日本人常常把蜡烛图分析技术,与西方的各种技术分析工具结合起来,进行市场研究.我们为什么不“即以其人之道,还冶其人之身”呢?



5、蜡烛图技术之所以受到广泛的关切,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当我们用蜡烛图的形式取代线图的形式时,或者两者兼用时,完全是一副双赢的格局,有百利而无一害。



第三章,我们将介绍蜡烛线图的绘图方法,届时您就会发现,绘制蜡烛图所需的数据,与绘制线图所需要的数据是完全一致的(即,开市价、最高价、最低价、收市价,四种价格)。这一点很有意义,因为这就意味着,凡是适用于线图形式的一切技术分析手段,也毫无二致地适用于蜡烛图形式。但是,远不止于此的是,蜡烛图本身的一些技术信号在线图形式下却是无从获得的。后面这一点可以说是要害中的要害。另一方面,有些蜡烛图价格形态虽则与传统的西方图表分析技术不谋而合,却有可能使您比后者争取到更早的先机,因而抢了上风。如果我们用蜡烛图形式取代线图形式,那么,我们不仅可以在新图表上把原来适用于线图的那些研究手段统统照搬过来,而且,还能够凭借蜡烛图另外开辟出一条市场分析的崭新大道,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18:00 |
日本蜡烛图技术












本书包括什么内容?




本书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蜡烛图的基本知识,包括作图方法、读图方法,讲解了50多种蜡烛图线和蜡烛图形态。第二部分研究了如何将蜡烛图与西方的技术分析方法融为一炉。这个方面,才是蜡烛图得以笑傲江湖的真正底蕴。本人正是这样来运用蜡烛图技术的。





在本书讲解的过程中,为了便于说明,我给出了许多蜡烛图形态的示意图。这些示意图仅仅是示范性的例于而已。诸位必须了解,不可以把这些示意图与它们的上下文割裂开来,两者结合在一起,才完整地解释了相应价格形态的分析要领和原则。实际的蜡烛图形态未必与上述示意图丝毫不走样,但是依然可能为我们提供有效的技术信号。贯穿全书,在许多图表实例中,我们都会反复强调这一点的。价格形态的变体也可能为我们把握市场的实际状况提供重要的线索,您将看到不少类似的实例。





如此一来,在实际应用中,当我们判断某个蜡烛图形状是否符合一定的分析要领,因而有效地构成一定价格形态的时候,就具有了某种程度的主观性。不过,在其它图表分析技术中同样存在主观判断的问题,上述主观性问题与它们的实质上完全一致。举例来说,假定400美元是黄金市场的支撑价格水平,是当交易日内价格跌过400美元算突破信号呢?还是以收市价格跌过400美元才算突破信号呢?是市场向下跌过400美元达到 399.9美元算突破信号呢?还是向下跌得更多才算突破信号呢?要回答上面这些问题,恐怕只能取决于您自己的交易风格、风险意识、以及您的市场哲学了。同样的道理,我也将通过文字、示意图和实例,为您提供识别蜡烛图形态的一般原则和技术要领,但是,您可不要指望现实世界的情况总是与理想的价格形态相吻合。






我认为,要说清楚某种技术指标的作用,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市场的实例入手。因此,我在本书中列举了许多实际图例。这些实例覆盖了所有的投资市场,其中包括期货、固定收益证券、股票、伦敦金属交易市场,以及外汇市场等。因为我主要从事的行业是期货市场,所以我所采用的大部分图例出自这一领域。另一方面,这些图例也照顾到了所有的时间尺度——从日内蜡烛图,到日蜡烛图、周蜡烛图,直至月蜡烛图。在本书中,当我描述蜡烛图线及蜡烛图形态时,一般都是就逐日的行情而言的。比如说,我会这样交代,如果市场能够完成某个蜡烛图形态,那么当日的开市价就必须高于前一日的最高价。不过。我们也不妨推而广之,在各种时间尺度下,同样的原则均是适用的。






本书的最后附录了两份词汇表。第一个词汇表包罗了各种蜡烛图技术的术语。第二个同汇表汇集了本书提到的所有西方技术分析术语。另外,在蜡烛图词汇表中,还包括了各种形态的示意图。



在任何技术分析方法中,都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成分。有时候,对同一个对象,经验不同、背景不同的分析者都有可能采用不同的定义。蜡烛图技术也不例外,有一部分蜡烛图形态也是莫衷一是。我就遇上过这样的情况。关于一个价格形态到底是由什么蜡烛图线组成的,按照我的不同的信息来源,可能就存在着不同的定义,尽管它们中间的差异通常并不十分重要。举例来说,有一位日本作者写道,乌云盖顶形态(参见第四章)的完成条件是,后一日的开市价必须高于前一日的收市价。但是,根据其他作者的文字表述和其他人口头的说法,这个形态的完成条件是,后一日的开市价必须高于前一日的最高价。





碰到类似上述定义有分歧的情况时,我的取舍原则是,哪一种说法能够为相应的价格形态的预测结果提供更高的准确率,哪一种就是恰当的。举个例子,上节提到的价格形态是一种处于市场顶部的反转信号。所以,我选择后面那种定义,即市场的当日开市价必须高于前一日的最高价。在这个例子中,一种情况是,市场的开市价高于前一日的最高价,然后市场再回落。另一种情况是,开市价仅仅高于前一日的收市价,然后市场再回落;两者比起来,前者自然更显得疲软。





在我托人翻译的日文资料中,绝大部分都存在含含糊糊的毛病。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一部分可能在于日本人习惯于模棱两可的语言方式。这种习惯大约可以追问到日本的封建年代。当时,如果某个日本武士觉得哪个平民对自己无礼的话,他就有权砍下那个平民的脑袋。武士心里到底打着什么算盘,老百姓们当然并不总能揣摸清楚,于是他们只好借助这种含含糊糊的语言方式,来保住项上的人头、不过我相信,就我的资料而言,造成这种或多或少带有含混不清特点的语言现象的原因,归根结底更是因为技术分析本身还算不上严格的科学,而是一门艺术。在绝大多数技术分析学问中,您都指望不上板上钉钉的精确法则,有的只是一些大方向性质的经验总结。





坦白地说,正是由于存在上述不确定性,本书中交代的某些观点或许受到了作者自己的交易哲学的影响。举例来说,如果有位日本作者写道,作为看涨的信号,市场必须“向上超越”现有的蜡烛图线,那么在本书中,我便把他所说的“向上超越”对应地解释成市场以“收市价向上超过”。这是因为,我个人认为,市场以收市价格向上超越以前某个蜡烛图线,与市场以在交易日内的价格变化向上超越以前某个蜡烛图线,两者相权衡,前者的意义更为重大。关于主观性间题,这里还有个例子:在日文的技术资料中,许多蜡烛图形态只有处在高价区域或者低价区域的时候,才具有重要意义。显然,到底什么样的情况构成“高价区”,什么样的情况构成“低价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套。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18:34 |
日本蜡烛图技术










某些局限性



在所有的图表分析方法中,具体的价格形态到底如何解读,主要取决于分析者。蜡烛图形态当然也是如此。这一点应当视为蜡烛图技术的一种局限性。我们只有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提高自己在蜡烛图技术上的分析专长,正确地判别出哪些价格形态及其变体最具有预测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主观性问题倒也未必全然是不利的。随着您在蜡烛图技术上的日益老练,最终您将发现,在自己所关心的市场上,到底哪些蜡烛图图线的组合最能够说明问题。如此一来,同那些不愿意象您一样勤奋地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市场研究上的同行比起来,您自然就处在非常有利的地位上。






正如后面有关章节所介绍,绘制一根蜡烛图线,需要用到当日的收市价格。因此,有时我们可能不得不等市场闭市,才能获得蜡烛图的有效技术信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不得不采取预先安排收市时成交指令的交易方式,或者赌一把收市价格的水平,并在收市前的几分钟内发出交易指令。还有一个办法是,一直等到次日开盘时再发出交易指令。



蜡烛图这一方面的特点可能带来麻烦,不过,其它很多技术分析系统(尤其是那些以收市价格移动平均线为基础的技术分析系统)同样需要收市价格来产生信号。市场在临收市的最后几分钟里经常出现交易活动突然急剧增多的现象,这正是因为计算机比的交易信号是以收市价格为依据的,所以据之形成的交易指令往往在最后关头一涌而至。有的技术分析师认为,唯有收市价格向上突破阻挡水平才构成有效的买入信号,因此,他们不得不等到市场收市,以证实信号的可靠性。从上述讨论可见,等待市场收市这方面的欠缺并不是蜡烛图技术一家所独有的。





有时候,我可以充分利用小时蜡烛线图来寻求交易信号,而不是傻等当日交易活动的结束。举个例子。在日蜡烛线图上可能出现了潜在的看涨价格形态,但是照理,我应当一直等到市场收市,才能够确认蜡烛图形态是否大功告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当日的交易过程中,其小时蜡烛图也出现了看涨信号,那么,即使当时市场并未收市,我也建议买入(假定当前的主要价格趋势是向上的活)。





在蜡烛图线上,开市价格也是一项要素。对于股票市场的交易商来说,如果没有联网报价设备,就有可能看不到各种股票的开市价格,因为报纸上有可能不刊登开市价格。我希望,随着蜡烛图技术的日益普及,各家报纸会将各个个股的开市价一起刊登出来。



蜡烛图技术能够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交易信号。但可惜的是,它并不提供价格目标。当然,我们有其它办法来预测市场的价格目标(比如说旧的支撑水平或阻挡水平,百分比回撤水平,投射方法,等等)。有些日本的蜡烛图技术分析师采取的做法是,根据第一个蜡烛图信号建立交易头寸,然后一直持有该交易头寸,直到市场出现下一个与之意义相反的蜡烛图形态.才将这笔头寸对冲了结。我们必须始终将蜡烛图价格形态同它所处的市场大环境相结合,与其它各种技术分析信号相结合,才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它的真正意义。





本书列举了上百个图例。如果在其中的一些图例中,您看出我遗漏了某些蜡烛图形态,那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另一方面,从一些图例中您还会发现,有时候,有的蜡烛图形态并没有多大意义。因此需要声明,蜡烛图技术并不是一种万无一失的交易工具。无论如何,这种技术确实有其独特的价值,为我们的技术分析的调色板上增添了一种鲜活的新色彩。





在应用蜡烛图技术的同时,我们还可以一如既往地采用在线图形式下的全部技术分析手段。但是反过来,蜡烛图为我们所提供的信号,在线图形式下却是不存在的。那么,为什么还要死抱着线图格式不放呢?在不远的将来,蜡烛图表可能会与线国平起平坐,成为技术分析的一种新的标准图表形式。事实上,我还打算作出一个更大胆的预言随着习惯于采用蜡烛图形式的技术分析师的日益增多,线图终将被蜡烛图取而代之。作为一名技术分所师,我已经拥有近20年的从业资历了,可是现在,一旦体会到了蜡烛图的种种妙用,就非蜡烛图而不取了。我仍然沿用各种传统的西方技术分析工具,但是蜡烛图技术使我对市场拥有了一份独特的视野。





在正式钻研蜡烛图理论之前,我还要特地交代一点“题外话”,下面将要简要地讨论一下技术分析的重要性,作为一点补充练习。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为不熟悉技术分析的读者写的,其中强调了技术分析之所以重要的原因。不过,这里不想进行深入的研究。如果您对这一个题目怀有进一步的兴趣的话,我建议您读一读约翰.墨菲写的一本精采的著作《期货市场技术分析》。



如果您已经熟知技术分析的种种妙用,不妨跳过下面的部分。不必顾虑,如果您没有读过以下内容在以后学习蜡烛国技术分析理论的时候.并不会错过什么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18:36 |
日本蜡烛图技术











技术分析的重要性



技术分析的重要性大致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在基本分析中,虽然可能包括了对市场供求状况的评估,对股票价格与每股盈利之比的测算,以及对其它各种经济指标等各方面内容的研究,但是,并没有把市场心理方面的影响因素考虑进去。问题恰恰在于有些时候市场在极大的程度上是受市场情绪支配的。一盎司的情绪,足以抵过一磅的事实。诚如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所指出,“在一个非理性的世界里,再也没有什么比采取理性化的投资策略更能招致深重灾难的了”。针对市场的各种“非理性化”(市场情绪)的因素,技术分析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绝无仅有的衡量机制。





下面是一则趣闻,其中谈到了市场心理是如何在右市场方向的。这是从《新盖茨比如》一书中转录来的。故事发生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



大豆价格剧烈上涨、伊利诺伊州的大豆主产区发生旱灾,除非灾们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否则将会发生严重的大豆短缺......突然,窗户的玻璃上流过几滴水珠“看哪”有人高喊,“下雨了!”一下子,500双以上的眼(指500多位场内交易商——编者注)齐刷刷地转向那大窗户......雨,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越下越大,最后竟成了倾盆大雨。芝加哥的商业区笼罩在雨慕之下。




卖出、买进、买进、卖出,叫买叫卖自从交易商们的唇边炒豆似地飞出来,汇聚成轰轰然的一团嘈杂,压过了用外震耳的雷鸣。起先,大豆的价格慢慢地回落,后来,就像染上了某种热带传染病,大豆市场全线崩溃。



芝加哥确实下着瓢泼大雨。可是芝加哥并没有人种植大豆。在大豆生产区的中心地带,离芝加哥300英里之遥的南方,天空没有一丝云彩,阳光普照,干旱依旧。然而,尽管大豆地里没有下一滴雨,雨,却下在交易商们的头顶上。这些雨滴才最有发言权。对市场来说,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除非市场对它确实有所反应,否则它就没有什么意义。市场的游戏,是交易商们凭心智和情绪来进行的。




为了把人群心理学的重要性弄个水落石出,诸位不妨思索一下,当我们用一片人称“钱”的小纸头,去换取食品或服装等物品的时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张纸片自身并无内在价值,为什么我们可以用它换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呢?这正是因为我们对这张纸对拥有共同的心理。因为每个人都相信这张纸一定会为他人所接受,所以,这张纸片果然就拥有了这种神奇的力量。一旦这种共同的心理被打破了,人们就不再信任货币,在这种情况下,它将一文不值。





第二,在具备明确纪律约束的交易方式中,技术分析方法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的交易人员都逃不过情绪问题,这是我们天生的禀性,而严格的纪律有助于减缓其负面的影响。从您在市场上投入资金的那一刹那起,情绪主义便立即占据了司机的宝座,而理性主义和客观性原则则退避三舍,沦为车上的乘客。要是对这一点有怀疑,那么,请您先做做纸上交易,然后,再用自己的钱实际入市操作一番。马上,您就能亲身体验到,紧张、期待和焦虑等负面因素的影响力是何等的深切,实际上它们已经扭曲了您的交易方式,也打破了您看待市场的平衡心态,而这类影响的重要程度通常与您投入的资金金额成正比。技术分析方法能够将客观性原则送回司机的座位。技术分析提供了一套市场操作的机制,通过这种机制,我们可以选定入市和出市点,确定风险/报偿之比,以及设计止损出市的水平。通过采取上述各方面的措施,我们就能够建立起一套风险管理与资金管理的有效规范。





前面曾经提到,技术分析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客观地面对市场。不幸的是,人们往往戴着一厢情愿的变色眼镜来看待市场,而看不清市场的本来面目,这是由我们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下面这样的悲剧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我们身边上演吗?起先,某位交易商买进了。随后,市场便开始下跌。他会马上“壮士断臂”,止损出市吗?通常不会。虽然在市场的逻辑里从来就没有主观想象的地位,但是,这位交易商还是不遗余力地搜罗一切利好方面的基本面信息,一心将它们拼凑成一幅看涨的图画来给自己打气,巴望市场回到自己的方向上来。与此同时,市场的价格继续下滑。或许,市场正在使劲给他发来什么信号。是的,市场的确能够与我们进行交流。通过技术分析方法,我们就能够耳闻目睹这样的市场语言和神态。现在,市场正向这位交易商传递着自己的信息,但他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如果这位交易商能够退后一步,跳出自身的困局,冷静客观地研究价格变化,那么或许就能够找回准确可靠的市场感觉,设想一下,如果大家本以为一则消息对市场是利好的,但是当这则消息发布后,市场井没有上升,甚至反而下跌了,那么,这究竟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就说明,市场正通过这样的价格变化,十分强烈地揭示出当前的市场心理状态,并且对我们应当怎样操作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我记得,著名的交易商杰西.利弗莫尔曾经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只有离开研究对象一定的距离,才能更好地观察它的全貌。技术分析就是让我们退后一步来观察市场,如此才使我们对市场获得了一份不同寻常的,或许也更加贴切的观感。




第三,退一步讲,即便您并下完全相信技术分析的一套,遵循它的交易信号也依然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有的时候技术信号本身已经构成推动市场运动的主要动力。既然它们是推动市场运动的一种重要因素,那么您就得对它们心存戒备。




第四,随机行走理论提出,前一天的市场价格变化,对第二天的市场行情毫无影响。但是,在这种学院式的理论中却遗漏了一项重要的市场成份——人。今天的人当然记得昨天的行情,并且他正是依据他迄今所得的切身感受来采取行动的。换句话说,一方面,人对市场的反应的确会影响价格变化;另一方面,市场价格的变化也会反过来影响人对市场的反应。如此一来,在研究市场的过程中,价格本身,就成为我们必须考虑的重要的一分子。那些对技术分析吹毛求疵的朋友,大概忘了后面这个要点。




最后还有第五点.如果我们要观察总体的供给——需求关系,那么,观察价格变化显然是最直观、最容易进行的一种方法,有些基本面的消息,普通的投资大众可能根本无缘得知,但是您可以正确地预期,它们一定已经包含在价格信息之内了。如果有人先于大家掌握了某种推动市场变化的情报,那么,他极可能抢先在市场上买进或者卖出,直到价格变比抵消了他的情报才会罢手。如此一来,在有些情况下,这类消息可能早在当初事件发生的时候就被市场消化吸收掉了。一言以蔽之,当前的市场价格应当充分反应了当前发生的一切市场信息,不论这些信息是普通大众已经知晓的,还是仅仅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18:38 |
日本蜡烛图技术











第二章 历史背景





本章将要回顾一下日本技术分析方法发展的历史过程。如果您急于吃到本书的“馅儿’(即蜡烛图技术及其应用方法),可以跳过这一章。不过,这段历史倒是颇有些吸引力,着完全书后,您不妨回过头来再读一读。





在日本的技术分析先驱(即设法使用过去的价格来预测未来的价格变化的人)当中,最早的、同时也是最著名的,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名叫本间宗久。早在18世纪,他就通过在大米市场上的交易积聚了惊人的财富。在介绍本间宗久的事迹之前,先得大略地交代一下他发迹时所处的历史经济背景。下面的讨论所覆盖的时间,大概是从16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中.在这段历史时期中,日本从60个军阀割据的小诸侯国相互吞并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商业活动也兴旺发达起来。





大约从1500年到1600年,日本一直处在连绵不断的战乱之中,各家诸侯(称为“大名”,也就是封建藩主的意思)不断地相互征伐,争夺领地。这段历史就是所谓“战国时代”。在这一时期的最后40余年里,先后经过了三位杰出将军的努力,日本才终于在17世纪初得以统一。这三位不凡的将军分别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他们的赫赫战功和伟大成就.在日本历史以及民间传说中备受赞颂。日本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织田信长辛劳,车臣秀吉小康,德川家康享福。”如果说得更明白一点,那就是,虽然三位将军都为日本的统一作出了贡献,但是只有三位中的最后一位德川家康,才当上了幕府将军。从1615年到1867年,德川家康及其家族一直统治日本的江山,这一历史时期就称为德川幕府。





这场百年战乱席卷了逐个日本,因此,在蜡烛图的技术术语中随处可见它的影子。话说回来,如果我们仔细琢磨一下,那么不难发现,在参与市场交易的过程中确实需要运用许多类似于军事谋略的技巧和方法.在这些技巧中,包括了策略、心理、对抗、战略撤退,甚至还有运气(对,的确存在运气好坏的问题)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因此是不奇怪,在这本书中,您处处都能遇上原本出自战场行话的蜡烛图技术术语。在这样的术语中,有所谓“拂晓袭击和夜袭”,有所谓“前进三兵形态”,有所谓“反击线”,有所谓“墓碑线”等,不一而足。





在德川家康刨立的封建中央集权系统的统治下,日本度过了一段相对稳定的和平年代,于是百废俱兴,到处都是机会。农业生产日益发展,而更重要的是,国内商业活动有了宽松的环境,更加发达起来。截止到17世纪,日本已经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市场体系,取代了过去那些相互隔绝的地方小市场。这个统一、集中的大市场的诞生,间接地孕育了日本的技术分析理论。





丰臣秀吉认定大阪是日本的首都,便大力扶持它的发展,使之成为一个商业活动中心。大阪具有优越的港口条件,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陆地运输不仅缓慢,而且既不安全又需要极高的成本。如此一来,大阪就成了全国的物资集散地,渐渐演变成日本最大的商业和金融中心。大阪既拥有巨额财富,也拥有庞大的物资仓库,名符其实地成为所谓“日本的大伙房”。当各地的物资供应出现不平衡时,大阪能够即时地调剂余缺,从而为市场价格的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大阪的居民来说,生活就沉浸在追逐利润的欲望之中。(与此同时,其它城市却依然对商业渔利行为持传统的鄙视态度,与大贩形成强烈的反差。)当时的日本社会由四种等级森严的阶层所组成。由上而下,分别为武士、农民、工匠和商人。直到18世纪,商人阶层才终于打破了种种社会壁垒。甚至到了今天,在大阪当地,人们传统的问候语依然是“发财了吗,您哪?”





大阪市的淀渥是丰臣秀吉(统一日本的三位伟大的军事家之一)军需物资的代理商。淀握在大米的运输和分配方面,以及在制订大米的价格方面具有非凡的才能。淀渥家的前院竟然重要到了如此程度,以致于日本的第一家大米交易所就是从这里萌芽的。他本人也变得富可敌国,不过从结果看来,显然是富过了头。1705年,幕府(征夷大将军领导下的军阀政府)宣布,他所享受的穷奢极欲的豪华生活与他卑贱的社会地位不相称,因此,将他的所有财产抄没充公。随着商人们手中财富的增长,他们中间有些人的势力也日益膨胀,幕府对此心怀戒惧。早在1642年,就有官员与商人相互勾结,企图操纵大米市场。当局对他们进行了严历的处罚,商人的子女被处死,商人本人被流放,他们的财产全部被剥夺。





17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淀渥家前院的大米交易市场终于发展成大阪的一个正式机构,堂岛大米会所(大米交易所)。在这间交易所里,商人们制定了大米的等级标准,通过讨价还价来厘定大米的价格。截止到1710年之前,这间交易所所进行的一直是大米的实物交易。1710年之后,这间大米交易所开始受、授大米的仓库收据(即大米仓单)。大米仓库收据称为“大米库券”。这些大米仓单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期货合约。





大米生意的经纪业构成了大阪繁荣发达的基础。当时在大阪市,大米交易商的总数大约在1300人以上。在那一时期,由于没有可靠的货币标准(人们曾经尝试过以硬币作为硬通货来充当计价标准,但是随着硬币的劣化,这种尝试便流产了),大米便成为事实上的交换媒介。如果某位大名需要资金,那么,他就把富余的大米运抵大阪,将这些大米用他的户头储存在大版的仓库中。他将得到相应的大米库券作为这批大米的收据。然后,他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决定卖出这些大米库券的时机。事实上,许多大名在财政上都周转不灵,他们也常常将下一熟的大米税收(大名收取的捐、税是用大米的形式支付的——通常这些大米要占农民收成的40%~60%)提前作为大米库券卖出去。在有些情况下,他们甚至可能通过这种方式,把未来数年的大米收成统统抵押出去。





大米库券的交易非常活跃。这种大米库券是凭着未来的大米收成而提前卖出的,因此就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期货合约。堂岛大米会所从事了这类大米库券的交易,也就成为世界上第一间期货交易所。大米库券又被称为“空米”库券(‘空米’的意思是说,它不是具体的实物大米)。那么,究竟当时的大米期货交易盛行到何种程度呢?为了帮助您形成一个清晰的印象,请看下面这一组数字:1749年,大阪总共有110,000包(当时大米是用“包”做计量单位的)的空米库券在市面上交易,然而,当年全日本的实物大米只不过30,000包。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主人公、鼎鼎大名的“市场之神”本间宗久出场了。本间宗久在1724年(另据资料为1729年——译者注)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族。时人认为本间家族富裕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于是传开了这么一句谚语“这辈子一定能挣上领主的宝座,却休想象本间宗久家一样有钱。”1750年,本间宗久接手掌管他们家族的生意,在故乡的港口城市酒田的大米交易市场开始了他的大米交易生涯。酒田是大米的集散地。因为宗久是从酒田出道的,所以在日本蜡烛图技术的语言中,常常会听到“酒田战法”这样的用语。这一术语所指的就是本间宗久的交易之道。





本间宗久的父亲过世后,他开始经营他们家所有的财产,尽管他只是家里最年轻的儿子。(在那个年代,通常都是长子继承父业执掌大权的。)这可能是因为本间宗久具有过人的市场见识。宗久携带着这股雄厚的资本,跨进了日本最大的大米交易市场——大阪堂岛大米会所的大门,投身于大米期货交易。




本间家族拥有面积宠大的稻米种植庄园。由于他们家在大米现货上拥有雄厚实力,大米市场的有关信息通常也就逃不过他的耳目。不过,宗久并不以此为满足,他还逐年地记录了天气情况的资料。为了掌握投资者的心理,宗久深入地研究了大米价格的历史记录,并且一直追溯到了交易所还开在淀渥家前院的那个时期。宗久还创立了一套自已的通讯系统。从大版至酒田,宗久每隔一定距离便设立一个中转站,安排人员在约定的时间登上屋顶挥舞小旗,接力棒式地传递信息。




宗久就这样主宰了大贩的市场。之后,他转向江户(即现在的东京)的地方交易所进行新的征服。他凭借自己对大十市场深刻的研究,积聚了巨大的财富。据说,他曾经有连续100笔盈利交易的惊人记录。




他的声望如此值赫,以至于江户带头曾经传唱着这样一首民谣:“酒田(宗久的家乡)晴,堂岛(大阪的堂岛大米交易所)多云,江户臧前(江户的臧前交易所)雨纷纷。”这首歌谣的意思是说,当酒田的稻米赶上好年成的时候,堂岛大米交易所的价格就下跌,而江户的大米价格将暴跌。这支小调表明,本间宗久在日本大米市场上有呼风唤雨之能耐。





本间宗久晚年,曾担任幕府当局的财务资政,并巨被授予武士头衔作为荣誉封号,本间宗久逝世于1803年。他的市场研究著作(〈酒田战法〉和《风、林、火、山》据说成书于18世纪。他在大米市场上所采用的交易策略后来逐步演化成了现代日本投资者所应用的蜡烛图方法。(译请注:“风、林、火、山” 四字,典出《孙子兵法》“军争篇”。原文为—一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意思大致为行动迅速,如风之疾,行列整肃,其严整舒缓如林;攻击时如烈火燎原,防守时如山岳巍然。”)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18:39 |
第二章 历史背景
本章将要回顾一下日本技术分析方法发展的历史过程。如果您急于吃到本书的“馅儿’(即蜡烛图技术及其应用方法),可以跳过这一章。不过,这段历史倒是颇有些吸引力,着完全书后,您不妨回过头来再读一读。
在日本的技术分析先驱(即设法使用过去的价格来预测未来的价格变化的人)当中,最早的、同时也是最著名的,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名叫本间宗久。早在18世纪,他就通过在大米市场上的交易积聚了惊人的财富。在介绍本间宗久的事迹之前,先得大略地交代一下他发迹时所处的历史经济背景。下面的讨论所覆盖的时间,大概是从16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中.在这段历史时期中,日本从60个军阀割据的小诸侯国相互吞并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商业活动也兴旺发达起来。
大约从1500年到1600年,日本一直处在连绵不断的战乱之中,各家诸侯(称为“大名”,也就是封建藩主的意思)不断地相互征伐,争夺领地。这段历史就是所谓“战国时代”。在这一时期的最后40余年里,先后经过了三位杰出将军的努力,日本才终于在17世纪初得以统一。这三位不凡的将军分别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他们的赫赫战功和伟大成就.在日本历史以及民间传说中备受赞颂。日本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织田信长辛劳,车臣秀吉小康,德川家康享福。”如果说得更明白一点,那就是,虽然三位将军都为日本的统一作出了贡献,但是只有三位中的最后一位德川家康,才当上了幕府将军。从1615年到1867年,德川家康及其家族一直统治日本的江山,这一历史时期就称为德川幕府。
这场百年战乱席卷了逐个日本,因此,在蜡烛图的技术术语中随处可见它的影子。话说回来,如果我们仔细琢磨一下,那么不难发现,在参与市场交易的过程中确实需要运用许多类似于军事谋略的技巧和方法.在这些技巧中,包括了策略、心理、对抗、战略撤退,甚至还有运气(对,的确存在运气好坏的问题)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因此是不奇怪,在这本书中,您处处都能遇上原本出自战场行话的蜡烛图技术术语。在这样的术语中,有所谓“拂晓袭击和夜袭”,有所谓“前进三兵形态”,有所谓“反击线”,有所谓“墓碑线”等,不一而足。
在德川家康刨立的封建中央集权系统的统治下,日本度过了一段相对稳定的和平年代,于是百废俱兴,到处都是机会。农业生产日益发展,而更重要的是,国内商业活动有了宽松的环境,更加发达起来。截止到17世纪,日本已经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市场体系,取代了过去那些相互隔绝的地方小市场。这个统一、集中的大市场的诞生,间接地孕育了日本的技术分析理论。
丰臣秀吉认定大阪是日本的首都,便大力扶持它的发展,使之成为一个商业活动中心。大阪具有优越的港口条件,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陆地运输不仅缓慢,而且既不安全又需要极高的成本。如此一来,大阪就成了全国的物资集散地,渐渐演变成日本最大的商业和金融中心。大阪既拥有巨额财富,也拥有庞大的物资仓库,名符其实地成为所谓“日本的大伙房”。当各地的物资供应出现不平衡时,大阪能够即时地调剂余缺,从而为市场价格的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大阪的居民来说,生活就沉浸在追逐利润的欲望之中。(与此同时,其它城市却依然对商业渔利行为持传统的鄙视态度,与大贩形成强烈的反差。)当时的日本社会由四种等级森严的阶层所组成。由上而下,分别为武士、农民、工匠和商人。直到18世纪,商人阶层才终于打破了种种社会壁垒。甚至到了今天,在大阪当地,人们传统的问候语依然是“发财了吗,您哪?”
大阪市的淀渥是丰臣秀吉(统一日本的三位伟大的军事家之一)军需物资的代理商。淀握在大米的运输和分配方面,以及在制订大米的价格方面具有非凡的才能。淀渥家的前院竟然重要到了如此程度,以致于日本的第一家大米交易所就是从这里萌芽的。他本人也变得富可敌国,不过从结果看来,显然是富过了头。1705年,幕府(征夷大将军领导下的军阀政府)宣布,他所享受的穷奢极欲的豪华生活与他卑贱的社会地位不相称,因此,将他的所有财产抄没充公。随着商人们手中财富的增长,他们中间有些人的势力也日益膨胀,幕府对此心怀戒惧。早在1642年,就有官员与商人相互勾结,企图操纵大米市场。当局对他们进行了严历的处罚,商人的子女被处死,商人本人被流放,他们的财产全部被剥夺。
17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淀渥家前院的大米交易市场终于发展成大阪的一个正式机构,堂岛大米会所(大米交易所)。在这间交易所里,商人们制定了大米的等级标准,通过讨价还价来厘定大米的价格。截止到1710年之前,这间交易所所进行的一直是大米的实物交易。1710年之后,这间大米交易所开始受、授大米的仓库收据(即大米仓单)。大米仓库收据称为“大米库券”。这些大米仓单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期货合约。
大米生意的经纪业构成了大阪繁荣发达的基础。当时在大阪市,大米交易商的总数大约在1300人以上。在那一时期,由于没有可靠的货币标准(人们曾经尝试过以硬币作为硬通货来充当计价标准,但是随着硬币的劣化,这种尝试便流产了),大米便成为事实上的交换媒介。如果某位大名需要资金,那么,他就把富余的大米运抵大阪,将这些大米用他的户头储存在大版的仓库中。他将得到相应的大米库券作为这批大米的收据。然后,他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决定卖出这些大米库券的时机。事实上,许多大名在财政上都周转不灵,他们也常常将下一熟的大米税收(大名收取的捐、税是用大米的形式支付的——通常这些大米要占农民收成的40%~60%)提前作为大米库券卖出去。在有些情况下,他们甚至可能通过这种方式,把未来数年的大米收成统统抵押出去。
大米库券的交易非常活跃。这种大米库券是凭着未来的大米收成而提前卖出的,因此就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期货合约。堂岛大米会所从事了这类大米库券的交易,也就成为世界上第一间期货交易所。大米库券又被称为“空米”库券(‘空米’的意思是说,它不是具体的实物大米)。那么,究竟当时的大米期货交易盛行到何种程度呢?为了帮助您形成一个清晰的印象,请看下面这一组数字:1749年,大阪总共有110,000包(当时大米是用“包”做计量单位的)的空米库券在市面上交易,然而,当年全日本的实物大米只不过30,000包。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主人公、鼎鼎大名的“市场之神”本间宗久出场了。本间宗久在1724年(另据资料为1729年——译者注)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族。时人认为本间家族富裕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于是传开了这么一句谚语“这辈子一定能挣上领主的宝座,却休想象本间宗久家一样有钱。”1750年,本间宗久接手掌管他们家族的生意,在故乡的港口城市酒田的大米交易市场开始了他的大米交易生涯。酒田是大米的集散地。因为宗久是从酒田出道的,所以在日本蜡烛图技术的语言中,常常会听到“酒田战法”这样的用语。这一术语所指的就是本间宗久的交易之道。
本间宗久的父亲过世后,他开始经营他们家所有的财产,尽管他只是家里最年轻的儿子。(在那个年代,通常都是长子继承父业执掌大权的。)这可能是因为本间宗久具有过人的市场见识。宗久携带着这股雄厚的资本,跨进了日本最大的大米交易市场——大阪堂岛大米会所的大门,投身于大米期货交易。
本间家族拥有面积宠大的稻米种植庄园。由于他们家在大米现货上拥有雄厚实力,大米市场的有关信息通常也就逃不过他的耳目。不过,宗久并不以此为满足,他还逐年地记录了天气情况的资料。为了掌握投资者的心理,宗久深入地研究了大米价格的历史记录,并且一直追溯到了交易所还开在淀渥家前院的那个时期。宗久还创立了一套自已的通讯系统。从大版至酒田,宗久每隔一定距离便设立一个中转站,安排人员在约定的时间登上屋顶挥舞小旗,接力棒式地传递信息。
宗久就这样主宰了大贩的市场。之后,他转向江户(即现在的东京)的地方交易所进行新的征服。他凭借自己对大十市场深刻的研究,积聚了巨大的财富。据说,他曾经有连续100笔盈利交易的惊人记录。
他的声望如此值赫,以至于江户带头曾经传唱着这样一首民谣:“酒田(宗久的家乡)晴,堂岛(大阪的堂岛大米交易所)多云,江户臧前(江户的臧前交易所)雨纷纷。”这首歌谣的意思是说,当酒田的稻米赶上好年成的时候,堂岛大米交易所的价格就下跌,而江户的大米价格将暴跌。这支小调表明,本间宗久在日本大米市场上有呼风唤雨之能耐。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18:39 |
日本蜡烛图技术










第二章 历史背景




本章将要回顾一下日本技术分析方法发展的历史过程。如果您急于吃到本书的“馅儿’(即蜡烛图技术及其应用方法),可以跳过这一章。不过,这段历史倒是颇有些吸引力,着完全书后,您不妨回过头来再读一读。




在日本的技术分析先驱(即设法使用过去的价格来预测未来的价格变化的人)当中,最早的、同时也是最著名的,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名叫本间宗久。早在18世纪,他就通过在大米市场上的交易积聚了惊人的财富。在介绍本间宗久的事迹之前,先得大略地交代一下他发迹时所处的历史经济背景。下面的讨论所覆盖的时间,大概是从16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中.在这段历史时期中,日本从60个军阀割据的小诸侯国相互吞并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商业活动也兴旺发达起来。





大约从1500年到1600年,日本一直处在连绵不断的战乱之中,各家诸侯(称为“大名”,也就是封建藩主的意思)不断地相互征伐,争夺领地。这段历史就是所谓“战国时代”。在这一时期的最后40余年里,先后经过了三位杰出将军的努力,日本才终于在17世纪初得以统一。这三位不凡的将军分别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他们的赫赫战功和伟大成就.在日本历史以及民间传说中备受赞颂。日本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织田信长辛劳,车臣秀吉小康,德川家康享福。”如果说得更明白一点,那就是,虽然三位将军都为日本的统一作出了贡献,但是只有三位中的最后一位德川家康,才当上了幕府将军。从1615年到1867年,德川家康及其家族一直统治日本的江山,这一历史时期就称为德川幕府。





这场百年战乱席卷了逐个日本,因此,在蜡烛图的技术术语中随处可见它的影子。话说回来,如果我们仔细琢磨一下,那么不难发现,在参与市场交易的过程中确实需要运用许多类似于军事谋略的技巧和方法.在这些技巧中,包括了策略、心理、对抗、战略撤退,甚至还有运气(对,的确存在运气好坏的问题)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因此是不奇怪,在这本书中,您处处都能遇上原本出自战场行话的蜡烛图技术术语。在这样的术语中,有所谓“拂晓袭击和夜袭”,有所谓“前进三兵形态”,有所谓“反击线”,有所谓“墓碑线”等,不一而足。





在德川家康刨立的封建中央集权系统的统治下,日本度过了一段相对稳定的和平年代,于是百废俱兴,到处都是机会。农业生产日益发展,而更重要的是,国内商业活动有了宽松的环境,更加发达起来。截止到17世纪,日本已经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市场体系,取代了过去那些相互隔绝的地方小市场。这个统一、集中的大市场的诞生,间接地孕育了日本的技术分析理论。




丰臣秀吉认定大阪是日本的首都,便大力扶持它的发展,使之成为一个商业活动中心。大阪具有优越的港口条件,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陆地运输不仅缓慢,而且既不安全又需要极高的成本。如此一来,大阪就成了全国的物资集散地,渐渐演变成日本最大的商业和金融中心。大阪既拥有巨额财富,也拥有庞大的物资仓库,名符其实地成为所谓“日本的大伙房”。当各地的物资供应出现不平衡时,大阪能够即时地调剂余缺,从而为市场价格的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大阪的居民来说,生活就沉浸在追逐利润的欲望之中。(与此同时,其它城市却依然对商业渔利行为持传统的鄙视态度,与大贩形成强烈的反差。)当时的日本社会由四种等级森严的阶层所组成。由上而下,分别为武士、农民、工匠和商人。直到18世纪,商人阶层才终于打破了种种社会壁垒。甚至到了今天,在大阪当地,人们传统的问候语依然是“发财了吗,您哪?”





1705年,幕府(征夷大将军领导下的军阀政府)宣布,他所享受的穷奢极欲的豪华生活与他卑贱的社会地位不相称,因此,将他的所有财产抄没充公。随着商人们手中财富的增长,他们中间有些人的势力也日益膨胀,幕府对此心怀戒惧。早在1642年,就有官员与商人相互勾结,企图操纵大米市场。当局对他们进行了严历的处罚,商人的子女被处死,商人本人被流放,他们的财产全部被剥夺。
17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淀渥家前院的大米交易市场终于发展成大阪的一个正式机构,堂岛大米会所(大米交易所)。在这间交易所里,商人们制定了大米的等级标准,通过讨价还价来厘定大米的价格。截止到1710年之前,这间交易所所进行的一直是大米的实物交易。1710年之后,这间大米交易所开始受、授大米的仓库收据(即大米仓单)。大米仓库收据称为“大米库券”。这些大米仓单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期货合约。






大米生意的经纪业构成了大阪繁荣发达的基础。当时在大阪市,大米交易商的总数大约在1300人以上。在那一时期,由于没有可靠的货币标准(人们曾经尝试过以硬币作为硬通货来充当计价标准,但是随着硬币的劣化,这种尝试便流产了),大米便成为事实上的交换媒介。如果某位大名需要资金,那么,他就把富余的大米运抵大阪,将这些大米用他的户头储存在大版的仓库中。他将得到相应的大米库券作为这批大米的收据。然后,他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决定卖出这些大米库券的时机。事实上,许多大名在财政上都周转不灵,他们也常常将下一熟的大米税收(大名收取的捐、税是用大米的形式支付的——通常这些大米要占农民收成的40%~60%)提前作为大米库券卖出去。在有些情况下,他们甚至可能通过这种方式,把未来数年的大米收成统统抵押出去。






大米库券的交易非常活跃。这种大米库券是凭着未来的大米收成而提前卖出的,因此就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期货合约。堂岛大米会所从事了这类大米库券的交易,也就成为世界上第一间期货交易所。大米库券又被称为“空米”库券(‘空米’的意思是说,它不是具体的实物大米)。那么,究竟当时的大米期货交易盛行到何种程度呢?为了帮助您形成一个清晰的印象,请看下面这一组数字:1749年,大阪总共有110,000包(当时大米是用“包”做计量单位的)的空米库券在市面上交易,然而,当年全日本的实物大米只不过30,000包。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主人公、鼎鼎大名的“市场之神”本间宗久出场了。本间宗久在1724年(另据资料为1729年——译者注)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族。时人认为本间家族富裕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于是传开了这么一句谚语“这辈子一定能挣上领主的宝座,却休想象本间宗久家一样有钱。”1750年,本间宗久接手掌管他们家族的生意,在故乡的港口城市酒田的大米交易市场开始了他的大米交易生涯。酒田是大米的集散地。因为宗久是从酒田出道的,所以在日本蜡烛图技术的语言中,常常会听到“酒田战法”这样的用语。这一术语所指的就是本间宗久的交易之道。






本间宗久的父亲过世后,他开始经营他们家所有的财产,尽管他只是家里最年轻的儿子。(在那个年代,通常都是长子继承父业执掌大权的。)这可能是因为本间宗久具有过人的市场见识。宗久携带着这股雄厚的资本,跨进了日本最大的大米交易市场——大阪堂岛大米会所的大门,投身于大米期货交易。




本间家族拥有面积宠大的稻米种植庄园。由于他们家在大米现货上拥有雄厚实力,大米市场的有关信息通常也就逃不过他的耳目。不过,宗久并不以此为满足,他还逐年地记录了天气情况的资料。为了掌握投资者的心理,宗久深入地研究了大米价格的历史记录,并且一直追溯到了交易所还开在淀渥家前院的那个时期。宗久还创立了一套自已的通讯系统。从大版至酒田,宗久每隔一定距离便设立一个中转站,安排人员在约定的时间登上屋顶挥舞小旗,接力棒式地传递信息。





宗久就这样主宰了大贩的市场。之后,他转向江户(即现在的东京)的地方交易所进行新的征服。他凭借自己对大十市场深刻的研究,积聚了巨大的财富。据说,他曾经有连续100笔盈利交易的惊人记录。




他的声望如此值赫,以至于江户带头曾经传唱着这样一首民谣:“酒田(宗久的家乡)晴,堂岛(大阪的堂岛大米交易所)多云,江户臧前(江户的臧前交易所)雨纷纷。”这首歌谣的意思是说,当酒田的稻米赶上好年成的时候,堂岛大米交易所的价格就下跌,而江户的大米价格将暴跌。这支小调表明,本间宗久在日本大米市场上有呼风唤雨之能耐。





本间宗久晚年,曾担任幕府当局的财务资政,并巨被授予武士头衔作为荣誉封号,本间宗久逝世于1803年。他的市场研究著作(〈酒田战法〉和《风、林、火、山》据说成书于18世纪。他在大米市场上所采用的交易策略后来逐步演化成了现代日本投资者所应用的蜡烛图方法。(译请注:“风、林、火、山” 四字,典出《孙子兵法》“军争篇”。原文为—一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意思大致为行动迅速,如风之疾,行列整肃,其严整舒缓如林;攻击时如烈火燎原,防守时如山岳巍然。”)


[ 本帖最后由 hefeiddddd 于 2009-9-1 18:4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18:59 |
日本蜡烛图技术











第一部分  基本知识



第三章 绘制蜡烛图的方法



将线图与蜡烛线日放到一起直观地比较一下,其差别一目了然。图3.1是我们熟悉的西方式线图。图3.2是用图3.1同样的价格内容绘成的蜡烛图。在这张蜡烛图上,价格的起伏变地跃然纸上,给人一种“立体市场”的视觉感受。比较而言,蜡烛图把平面的二线线图提升为三维图像了。从这个方面来看,蜡烛图的视觉效果更令人振奋。




蜡烛图线的画法


考虑到对大部分西方的技术分析师来说,蜡烛图都是刚刚接触,因此,在本章的各个部分,我们都将借助西方最常用的图表形式线图作为参照,来讲述蜡烛图的绘制方法。











在绘制日线图的时候,每根图线需要开市价、最高价、最低价和收市价四种价格、线图的图线主要由若干竖直的线段组成,它们表示了各个对应时间段的最高价和最低价之间的范围。从每根竖直线段上,向左伸出一小段横线头,表示对应时间段内的开市价(最初价)。从每根图线上向右伸出一小段横线头,代表对应时间段内的收市价(最后价)。













在图3.3中,首先列出了一组数据,然后根据这组数据,分别作出了相应的线图和蜡烛图。虽然图示的日线图和日蜡烛图采用的是同一组数据,但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它们在作法上大异其趣。在蜡烛图的图线内部,有一段胖鼓鼓的部分,称为实体。它表示了相应交易日的开市价与收市价之间的价格范围。如果实体是黑色的(即,将之涂满黑色)测代表当日的收市价低于开市价。如果实体是白色(红色)的(即.将它保留为空白),则表示当日收市价高于开市价。




在实体的上方和下方十各有一条瘦瘦的竖直线段,称为影线。 这两条影城分别表示当日市场曾经向上和向下运动的极端价格。实体上方的影城称为上影线。实体下方的影线称为下影线。相应地,上影线的顶端代表了当日的最高价,于影线的底端代表了当日的最低价。或许您已经感觉到了,正是因为这样的图线在外形上与一根蜡烛及其上下出头的蜡烛芯相象,所以人们把这种图表称为“蜡烛图”。如果某根蜡烛图线没有上影线,那么这就是所谓的秃头蜡烛线。如果某根蜡烛线没有下影线.那么它就是所谓的秃脚蜡烛线。对日本人来说,在每根蜡烛线上,实体的部分代表了实质性的价格运动,而上下影线通常仅仅意味着无关宏旨的附属性价格变化。













在图3.4到图3.7中,分别例示了几种常见的蜡烛图线。图3.4是一根具有长长的黑色实体的蜡烛线,它表示市场的开市价接近当日最高价,收市价接近当日最低价,这是一段疲弱的行情。图3.5与图3.4恰好相反,因此,它表示的是一段坚挺的行情,当日的价格波动幅度很大.而且开市价接近最低价,收市价接近最高价,图3.6所示的蜡烛国线的实体较短,说明熊方与牛方正处于胶着状态,一时难分高下,这类蜡烛线称为纺锤线。纺锤线如果出现在横向延伸的交易区间中,就只有中性的意义.但是正如本书后面有关章节(在关于星形态和孕线形态的部分)介绍的那样,当纺锤线出现在特定形态中的时候,它就具有重要的意义。纺锤线既可能是白色的。也可以是黑色的.在图3.6中所展示的纺锤蜡烛线的上影线和下彩线都不大长,不过事实上,纺锤蜡烛线的上下影线到底是长是短是无关紧要的。正是因为纺锤线的实体非常小,纺锤线才成其为纺锤线。图3.7中的蜡烛图线甚至没有实体、在这种极端情况下,蜡烛线的实体实际上缩小为一根水平的横线了。该图所示的几种例子就称为十字线。






当某个交易日的开市价和收市价处于同一水平,或者当开市价与收市价的水平极为相近时(例如,在债券市场上,开市价与收市价仅有 2/32美元到 3/32美元的差别,或者在谷物市场上,开市价和收市价仅有1/4美分的差别,等等),当日的蜡烛线就变成了一根十字蜡烛线。在这类蜡烛图线中,上下影线的长短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十字线在蜡烛图技术中具有极端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需要单独花费一章来对其进行研究(参见第八章“神奇的十字线”)。





传统的日本蜡烛图采用红色和黑色的绘图方式,具有更丰富的色彩。在上面介绍的绘图方法中.我们只要用红色来替换现有的白色蜡烛线就可以了(当我们利用计算机来显示蜡烛图图表时,这样的绘图方式尤其有价值)。不过,选用这套色彩也有明显的缺陷,因为在为图表制作胶片时,以及在大部分打印机打印图表时,彩色是没有用武之地的 结果,所有的蜡烛图实体都印成了黑颜色的。




有些读者可能曾经听说过“阴线”、“阳线”的说法。这是中文称谓蜡烛线的术语。所谓阴线,就是黑色蜡烛线的别称,而阳线,就是白色蜡烛线的别称。在日本,黑色的蜡烛图线称作黑线,白色的蜡烛图线称作白线。




日本人认为,在每个交易日里,开市和收市两个时刻,承载着最沉重的市场情绪。因此,开市价与收市价之间的相对高低具有非同小可的重要意义。日本交易商有句格言:“头一个小时,引导一个交易日。”由此看来,开市行情奠定了整个交易日行情的基础。开市价为我们研判当日市场的方向提供了第一条线索.从时间上来看,正是在开市这一重要时刻,夜间发生的所有的新闻和小道消息,经过市场参与者的过滤、选择之后,全部融汇在一起了。





交易商心中越是焦急,就越渴望早一点入市成交。于是,就在开市的同一时刻,或许持有空头头寸的人争先恐后地抢着平仓,或许看好市场的潜在买家不肯后人地争着买进,或许保值商需要开立新头寸、了结旧头寸,等等。





经过开市时的一阵忙乱后,潜在的买家和卖家在估量自己的买卖价格水平时就找到了一个基本的参考点。人们常常把参与市场交易与投身战场相提并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开市价就最早向我们报告了战场局势的概况,也为我们识别谁是友军、谁是敌人提供了临时的依据。有时候,大户交易商在开市时执行一笔数额巨大的买进或者卖出指令,企图左右市场方向。日本人把这种情形形容为拂晓袭击。请注意,这个词也是从军事术语中借用过来的。在本书的每一部分您都能够看到,日本人使用了许多类似的军事术语或者准军事术语。





蜡烛图技术术语和市场情绪



人群情绪是市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技术分析方法则是衡量这种成分对币场的影响的唯一手段。日本蜡烛图技术的许多用语把这一事实揭示得淋漓尽致。日本人创造了一套活灵活现的命名体系,而这些名目所描述的、正是当对应的蜡烛图形态出现时,市场在情绪上的健康状态。如果您听到了上吊线”或者“乌云益顶”这样的说法,您还能觉得此时的市场情绪处于健康、正常的状态吗?——当然不能!这两种形态都是看跌的,它们的名称已经清楚地向我们昭示,此时的市场状态是不健康的。





当上述这些形态出现时,虽然市场的情绪或许正处在不健康的状态,但是,这并没有排除市场再度恢复正常状态的可能性。这番话的要领在于:一旦这类形态,比如说乌云盖顶形态出现,持有多头头寸者就应当采取防范性的保护措施;或者,根据当成市场的总体趋势,在综合考虑其它方面的因素之后,着手建立新的空头头寸。




本书将要介绍许多新形态和新观念。不过,好在日本人在蜡烛图技术中采用了形象生动的名称和术语,这就不仅使得应用蜡烛图技术进行市场分析成了一件饶有趣味的乐事,而且使用我们在记忆各种形态看跌或是看涨的技术意义的时候,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举例来说在第五章我们将要学习“黄昏星”和“启明星”两种形态。假如您现在仅仅听说了这两种形态的名称,但是既不知道它们的具体形状也不知道它们对市场走向的技术意义,那么您会在其中选择哪一个是看涨的,哪一个是看跌的呢?明摆着的,既然黄昏星出现在夜幕即将降临之际听起来它就同于看跌信号。事实上,也的确如此。那么,既然启明星出现在太阳即将升起之际 当然就同于看涨信号了。





除了开市价之外,还有一个关键价格,收市价。在期货市场上,是否追加保证金以及追加保证金的多寡,是根据当日收市价来计算的。由此我们可以断定,市场到底收市在什么样的水平,也是牵动市场参与者情绪的一大焦点。与此同时,对许多技术分析师来说,收市价格也是核心的价格参考点。为了确认市场对某个重要图表价位的突破是否有效,他们也许得等交易结束后才能下最后结论。许多什算机交易系统(比如说,移动平均线系统)也是以收市价格为基础的。如果在收市那一刻,或者在临近收市的时候,有人在市场上打出巨额买进指令或卖出指令,企图影响收市价格的水平,日本人就把这类行为称为夜袭。




从图3.4到图3.7可见,随着某个交易时间段的开市价(最初价)、最高价、最低价和收市价(最后价)的相对高低的不同组合,这根蜡烛图线也就具备了不同的外观。现在,让我们把注意力转向正题,看看怎样通过单根的蜡烛线.或者几根蜡烛线的组合,来获得市场走向的线索。






[ 本帖最后由 hefeiddddd 于 2009-9-1 19:15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19:20 |
日本蜡烛图技术










第四章 反转形态




技术分析师瞪大眼睛盯着价格的涨落,为的是及早发现市场心理变化和趋势变化的警告信号。反转价格形态就是这样的技术线索。在西方技术分析理论中,反转信号包括双重顶和双重底、反转日、头肩形、岛形反转顶和岛形反转底等各种价格形态。




然而,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反转形态”这一术语的用词是不准确的。听到反转形态这个术语,往往使人误以为现有趋势将会突兀地结束,立即反转为新的趋势、实际上,这种情况很少发生。趋势的逆转,一般都是伴随着市场心理的逐渐改变进行的,通常需要经过一个缓慢的、分阶段的演变过程。




确切地说,趋势反转信号的出现,意味着之前的市场趋势可能发生变化,但是市场并不一定就此逆转到相反的方向上,弄清楚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妨用行驶中的汽车来打个比方。一场上升趋势就相当干一辆以时速30英里前进的汽车。汽车的刹车灯亮了,汽车随后停了下来.刹车灯相当于趋势反转信号,它表明先前的趋势(相当于汽车向前行驶)即将终止。现在,汽车静止不动,那么下一步,司机是打算调头向相反方向行驶呢?还是停在那里不动呢?亦或是继续向前行驶呢?如果没有更多的线索,我们根本无从知晓。





图4.l到图4.3分别显示的是,当同一种顶部反转形态出现后,市场可能会经历的各种不同的变化过程。图4.1情况是,市场从之前的上升趋势先转化为一段横向调整的行情,然后再开始形成方向相反的新趋势。在图4.2中,市场后来重新恢复到原先的上升趋势之中。在图4.3中,市场原先的上升趋势突然掉转为下降趋势。











把反转形态理解成趋势变化形态,才是慎重可取的考虑。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本来我有心采用“趋势变化形态”这个术语,而不采取“反转形态’的说法.但是,为了与其它的技术分析文字协调一致,我还是忍痛割爱,选择了所谓的反转形态。因此请务必留意,当我说“反转形态”的时候.这个术语仅仅意味着之前的趋势将发生变化,但是未必一定会反转。





及时判别反转形态的发生,是一项极有实用价值的市场分析技巧。交易的成功,需要两个方面的保证,既要能够正确地把握趋势、追随趋势,也要能够正确地把握趋势即将发生变化的各种可能性。反转形态,便是市场以其特有的方式为我们提供的一种指路牌,牌子上写着:“当心;趋势正在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市场的心理状态正在发生变化、那么,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市场环境,我们就应当及时调整自已的交易方式。当反转形态出现时,如何建立新头寸,如何了结旧头寸,存在多种多样的选择。本书从头至尾所讨论的,就是相应的各种应对方法。





这里有一条重要原则:仅当反转信号所指的方向与市场的主要趋势方向一致时,我们才可以依据这个反转信号来开立新头寸。举个例子,假定在牛市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顶部反转形态。虽然这是一个看跌的信号,却并不能保证卖出做空是有把握的。这是因为,市场当前的主要趋势依然是上升的。无论如何,就这个反转形态的实质意义来说,它构成了了结既有多头头寸的交易信号。如果当前主要趋势为下降趋势,那么,虽然还是这个顶部反转形态,但是它就足以构成卖出做空的凭据了。



关于反转形态这一主题,我们将进行详细深入的探讨,因为在蜡烛图技术中,大部分形态均属于反转信号。现在,就让我们把注意力转向蜡烛图反转信号的第一种类型,锤子线和上吊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19:25 |
日本蜡烛图技术











锤子线和上吊线




如图4.4所示的蜡烛图线具有明显特点。它们的下影线较长,而实体较小并且在其全天价格区间里,实体处在接近顶端的位置上。在本图上,我们同时列出了黑白两种蜡烛线。有趣的是,这两条蜡烛线都既可能是看涨的,也可能是看跌的,具体情况要由它们在趋势中所处的位置来决定。在这两种蜡烛线中,不管是哪一个,只要它出现在下降趋势中,那么,它就是下降趋势即将结束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这种蜡烛线称为锤子线,意思是说“市场正用锤子夯砸底部”。请看图4.5。在日语里,这类蜡烛线原来的名称是“深水竿”。这个词在日文中大体的意思是“试一下水的深浅。”






在图4.4所示的两种蜡烛线中,无论哪一种,如果出现在上冲行情之后,就表明之前的市场运动也许已经结束。显而易见,这类蜡烛线就称为上吊线(如图4.6所示)。上吊线的名字是从它的形状得来的,这类蜡烛线看上去就像吊在绞刑架上双腿晃荡的一个死人。





形状相同的蜡烛线,有时是看涨的,有时又是看跌的,看起来或许有些不合常情。但是,如果您熟悉西方技术分析理论中的岛形顶和岛形底,那就不难看出,在这个问题上.东西双方的思路如出一辙。对岛形反转形态来说,既可以是看涨的,也可以是看跌的,取决于它在市场趋势中所处的位置。如果岛形反转形态出现在长期的上升趋势之后,则构成看跌信号;如果岛形反转形态出现在下降趋势之后,则构成看涨信号。





我们可以根据三个方面的标准来识别锤子线和上吊线:



l、实体处于整个价格区间的上端。而实体本身的颜色是无所谓的。
2、下影线的长度至少达到实体高度的2倍。
3、在这类蜡烛线中,应当没有上影线,即使有上影线,其长度也是极短的。




在看涨的锤子线的情况下,或者在看跌的上吊线的情况下其下影线越长、上影线越短、实体越小,那么,这类蜡烛线就越有意义、虽然锤子线或者上吊线的颜色既可以是白的,也可以是黑的,但是,如果锤子线的实体是红色的,其看涨的意义则更坚挺几分;如果上吊线的实体是白的,其看跌的意义则更疲软一点。如果锤子线的实体是白色的,就意味着在当天的交易过程中,市场起先曾急剧下挫,后来却完全反弹上来,收市在当日的最高价处,或者收市在接近最高价的水平上。这一点本身就具有小小的看涨的味道。如果上吊线的实体是黑色的,就表明当日的收市价格无力向上返回到开市价的水平。这一点或许就有潜在的看跌意味。





当上吊线出现时。一定要等待其它看跌信号的证实,这一点特别重要。为什么呢?当中的缘由要从上吊线的形成过程说起。通常,在出现这种蜡烛线之前,市场充满了向上的冲劲。突然,上吊线出现了。在上吊线这一天,市场的开市价就是当日最高价(或者当日的开市价接近最高价)。之后市场一度剧烈下跌,后来再上冲,最后收市于最高价的水平,或者接近最高价的水平。从上吊线的价格演化过程本身看来。未必令人联想到顶部反转形态。然而,这个价格变化过程预示着,一旦市场遭到空方的打压,就会不堪一击,迅速引发市场的向下突破。





次日,如果市场开市在较低的水平,那么,凡是在上吊线当日的开市收市时买进的交易商,现在统统背上了亏损的头寸,被“吊”在上面。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就得到了关于上吊线的一条普遍原则;上吊线的实体与上吊线次日的开市价之间向下的缺口越大,那么上吊线就越有可能构成市场的顶部。在上吊线之后,如果市场形成了一条黑色的实体,并且它的收市价低于上吊线的收市价,那么,这也可以看作上吊线成立的一种佐证。





图4.7所示的实例颇精采,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样一种蜡烛线既可以是看跌的(如7月3日的上吊线),也可以是看涨的(如7月23日的锤子线)。尽管在这个实例中,上吊线和锤子线的实体都是黑色的,但是它们实体的颜色并没有太大意义。




图4.8是另一个实例,也显示出了这类蜡烛线的双重特性。如图所示,4月中旬有一个看跌的上吊线,它标志着市场先前的上涨行情的终止,而且这轮上涨行情是从4月2日的一条看涨的锤子线开始的。3月中旬。出现了另一个上吊线的变体。虽然这条变体上吊线的下影线也比较长,但未能达到实体高度的2倍。不过,另外两项标准它还是满足的(即它的实体位于当日价格区间的上端。并且它几乎没有上影线)。再往后看,次日的收市价低于这根蜡烛线的收市价,因而构成了它的验证信号。综合起来,尽管这条蜡烛线不是理想的上吊线,但它也是成立的。如图所示,这条蜡烛线确实成功地标志着起步于1个月之前的上涨行情的结束。蜡烛图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图表分析要领,这一点与其它回表分析技术或者其它形态识别技术是一致的。然而,我们应当清楚地了解,这些要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定律。





前面曾经交代,对上吊线和锤子线形态来说,特定的图形特征能够加强它们的技术意义。但是,正如本图3月中旬的上吊线所示,上吊线下影线的长度并不是非得达到实体高度的2倍不可,才足以构成反转信号。一般说来,在这类形态中,不影线越长,形态就越完美。





在图4.9所示的实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看涨锤子线,我们用从1到4的数字给它们作了记号(锤子线2虽然有一段小小的上影线,但我们还是把它看作一根锤子线)。本例的有趣之处是这张图表于1990年初发出的那个买入信号。在锤子线3和锤子线4上。市场曾经两度向下越过了锤于线2处的7月份的低点,两度创出新的低价位(新低)。然而,熊方没能乘机扩大战果,继续把球控制在己方脚下。他们失了手,球丢了。这两条锤子线(3和4)表明,牛方重新执掌了市场的主动权。锤子线3并不是一条理想的锤子线,因为它的下影线达不到实体高度的2倍。但是,这条蜡烛线确确实实地显示,熊方没有能力维持新低价格水平。紧接着,下一周又是一根锤子蜡烛线,这就再度强调了如下的结论:很可能即将发生底部反转过程。






在图4.10中,锤子线1和3都属于底部形态。锤子线2标志着先前的下降趋势的结束,于是市场趋势从下降转为自向延伸。锤子线4未起作用。这条锤子线就引出了关于锤子线形态分析的一项重要的注意事项(其实,这也是我将讨论的所有其它形态的一个关键点)。只有把价格形态与它之前的价格变化相结合,进行通盘的考虑,才能准确把握价格形态的意义。带着这样的全局观,再来观察一下锤子线4。我们注意到,在这条锤子线的前一天。市场走出了一条极其疲软的蜡烛线。这是一条长长的、黑色的秃头秃脚蜡烛线(全秃蜡烛线,就是说,开市价位于当日最高处,收市价位于当日最低处)。这条蜡烛线清晰地说明,市场具有强劲的向下动力。此外,锤子线4也向下穿透了市场过去在1月24日建立起来的支撑水平。再考虑到前面所分析的看跌因素,那么,当锤子线4出现时,稳妥的做法是,先等一等其它验证信号,看看牛方是否确实已经重新占据了上风,然后见机而作。比如说,如果在锤子线4之后,再出现一根白色的蜡烛线,并且它的收市价高于锤子线4的收市价,那么,后来的这条蜡烛线就可以看作是一个验证信号。







我们也可以采用蜡烛图形式来绘制日内时间单位的图表。在这种情况下,蜡烛线显示的是相应时间段内的最高价、最低价、最初价和最后价(如图4.11所示)。举例来看,如果我们以小时为基本时间单位,那么,每根蜡烛图线将采用相应一小时的最初价和最后价来绘制其实体,而用这一小时的最高价和最低价来绘制上下影线。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这张图表,就会看到,在4月11日的头一个小时,市场形成了一根锤子线。与图 4.10中的锤子线4一样,在这根锤子线处,市场也形成了一个向下的价格跳空。但是与之不同的是,在本锤子线之后,跟随着一根白色的蜡烛线,并且这根白色蜡烛线的收市价高于本锤子线的收市价。这对证实市场底部的形成是很有帮助的。







再看4月12日的第二根小时蜡烛线。虽然它的外形同锤子线有相似之处.但它并不是一根真正的锤子蜡烛线。锤子线后于底部反转形态。在锤子线的判别准则中,其中有一条是,在锤子线之前,必定先有一段下降趋势(哪怕是较小规模的下降趋势),这样锤子线才能够逆转这个趋势。这条蜡烛线也不是上吊线,因为上吊线必须出现在一段上升趋势之后。在本图所示的情况下,如果把这根蜡烛线提高到前一根黑色蜡烛线的顶部附近,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它判定为上吊线了。






在图4.12中,4月初有一根锤子线,它成功地预示了一轮持续数月的主要下降行情的终结。这根蜡烛线下影线很长(其长度是实体高度的许多倍),实体很小,又没有上影线,于是就成了一条经典的锤线。






图4.13显示的是一例经典的上吊线形态。在上吊线出现的这一天。市场向上跳空开市,并由此创出了新的高价位(新高)。第二天,市场向下跳空,于是凡是在上吊线的开市或收市时买进的新多头,都被高高“吊起” ,处于亏损状态.





在图4.14中我们看到,自2月初开始的上升行情随着两条连续的上吊线的到来而宣告破产。在上吊线出现后,还需要其它看跌信号的验证。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在本图例中也得到了体现。在上吊线的看跌验证信号中,有一种情况是,次日的开市价低于上吊线的实体,这是为上吊线求得证实的第一个办法。请注意,当第一根上吊线出现后,次日市场是以较高的价格开市的。但是,在第二根上吊线之后,第二天市场终于开市在这条上吊线的实体之下,于是,市场便掉头下行了。






如图 4.15所示,如果在上吊线之后,是一条具有黑色实体的蜡烛线,并且它的收市价低于上吊线的收市价,那么,这种情况也构成了上吊线的看跌验证信号。这是我们为上吊线求得证实的第二个办法。在本图例中,蜡烛线1、2和3形成了一系列上吊线。在上吊线1和2之后,均没有发生看跌验证信号,这就意味着在这两处,上升趋势依然处在照常发展的状态之下。





请注意上吊线3。接踵而来的那条黑色蜡烛线,为这条上吊线提供了看跌验证信号。在上吊线3的次日,虽然市场的开市价几乎没有变化,但是到收市的时候,那些在上吊线的开市或收市时买进的多头,已经统统给“上吊”在亏损状态了(在本例中,在次日这根长长的黑色蜡烛线上,市场的抛售过程激烈到了日热化的程度,以致于凡是在上吊线当日买进的人,不仅仅是那些在开市和收市买进的人,统统被套牢在亏损头寸里)。





图4.16所示,是橙汁市场的一个实例。从1989年底到1990年初,在本图上出现了一段触目惊心的上涨行情。请注意这场上升行情是在何处结束的。1990年的第三周是一根上吊线,挡住了上述涨势。本实例充分说明了下面这个要点:反转形态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市场必定向相反的方向逆转。这一点,我们在第三章曾经做过研究。准确地说,反转形态的出现,预示着之前的趋势即将发生变化。本图例中的情形,正是上述分析的现实体现。在图示的上吊线反转形态形成后,之前的上升趋势就结束了,市场演变成了新的横向延伸趋势。





在本图例中,7月里出现了另一条上吊线。这一次,市场很快就从上升反转为下降。但是,正如我们前面曾经反复强调的,当遇上顶部反转形态时,我们不应当总是期待这种情景的出现。





在图 4.17中,5月里显示出了一个经典的上吊线形态。从这个蜡烛线的形状来看,其实体极小、没有上影线、下影线很长。次日的黑色实体证实了这根上吊线的可靠性,提示我们,现在是出清多头头寸的时候了(请注意,在本图上,4月初有一个看涨的锤子线)。
发表于 2009-11-18 20:55 |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5-4 09:19 , Processed in 0.092324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