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8335|回复: 7

亚马逊入华,公有云服务正式落地中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9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亚马逊入华,公有云服务正式落地中国

来自:MACD论坛(bbs.macd.cn) 作者:shadai 浏览:8335 回复:7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对互联网公司、传统行业企业、政府机关等而言,运营网站就必须维护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和带宽,并独自解决计算和存储业务,存在硬件冗余、成本高昂、运营效率低下的诸多问题。近年来,云服务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通过时分复用的硬件、高效的管理和运维平台、与业务相关的解决方案,能较完美地解决海量数据存储、高并发访问、复杂业务的后台自动管理等功能。

3.jpg
$亚马逊(AMZN)$ 是美国领先的云服务公司,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公有云服务方面,客户包括知名的网络视频公司$Netflix(NFLX)$ 、图片分享网站Instagram、曾经火爆全球的游戏公司$Zynga(ZNGA)$ 、文件存储分享创业网站Dropbox.com,等。在私有云方面,GovCloud 产品为美国的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00余家州政府部门提供私有访问,大大节约了IT成本,并提高了效率。更重要的是,在2013年击败IBM获得了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提供的10年期6亿美元的云服务合约。从中国国内来看,小米公司、360公司、TCL、$金山软件(03888)$ 都在使用$亚马逊(AMZN)$ 的AWS云服务(Amazon Web Services)。

无论是对成本敏感的创业企业还是对性能需求迫切的上市企业以及对安全性有极高要求的政府机构,都采用了公司的云计算服务,可以预见未来$亚马逊(AMZN)$将会在云计算行业中落座一个最重要的席位。这也是美国资本市场给予近1000倍市盈率,市值超1700亿美元的原因之一。

AWS云服务的入华,将在国内建立数据中心和运营中心,笔者认为,将会大大培育中国的云服务市场,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同时,由于互联网行业强者恒强的效应,将对潜在的云服务提供商形成冲击。

从技术角度来讲,云服务作为一种应用,其技术难点在于海量数据的管理,包括虚拟存储、云端计算,以及安全认证、集中访问等。它依赖于底层基础设施和服务的稳定,数据中心(IDC)和网络内容分发体系(CDN)是其中至关重要的2个服务。在美国,由于云服务的客户足够多,大多数的互联网巨头和云服务公司,都自建数据中心和CDN网络节点。但是中国的这两个行业,并不允许外资直接运营,亚马逊公司要将一流的云服务落地中国,必须寻找国内的顶尖级供应商与之合作。

创业板的CDN服务厂商$网宿科技(行情 消息 资金)(SZ300017(行情 消息 资金))$ 和即将上市的IDC厂商 $光环新网(PRE382)$ ,分别被选定为独家的供应商。如果在未来的数年中该项目推进顺利,它将引领中国互联网行业下一个技术革命,正式引爆数千亿元的市场规模。因此笔者认为,寻找云服务产业链上的投资机会,必然成为2014年以后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笔者认为,这一事件极大地利好国内CDN行业新晋龙头$网宿科技(行情 消息 资金)(SZ300017(行情 消息 资金))$ 。

首先,在以前的合作案例中,公司要么作为互联网巨头自建CDN网络的补充供应商,要么要面临和竞争对手$蓝汛(CCIH)$ 分享同一家客户的局面,因此成为美国最大云服务提供商入华的独家CDN厂商,不仅仅会直接催化公司的业绩,更会从技术进步、市场份额提升上,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形成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

其次,之前市场担忧国内的中小企业客户流向各种低收费、处于初创期的CDN发布平台,分流网宿科技(行情 消息 资金)的客户,并且担心开拓中小企业、政府、传统行业的客户方面进展缓慢。亚马逊云服务平台进入中国,将以全新的云服务产品吸引市场的关注,并且以一步到位的服务,一揽子解决此类客户的核心需求。作为CDN厂商,便可“好风凭借力”,搭上这艘快船,免去了培育市场、开拓客户的艰难工作。

在短时间之内,我们无法预估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也担心在市场爆发的背景下估计保守,因此倾向于定性地分析其催化作用。最根本的原因是,对于一个处于发展空间巨大、占据竞争优势的龙头公司而言,设定短期的目标股价和市值是无意义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9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使用亚马逊云已经3年多了,还算是比较熟悉吧.

国内也有一系列的云服务,比如阿里云、新浪云、腾迅云、百度云之类的,我基本也都测试了一下,这里面阿里云相对成熟度更高一些,用户群也更大一些。

亚马逊在技术上是有优势的,毕竟是全球最大的,也是技术最成熟的,但是要说一统江湖?估计难度很大。

使用亚马逊云的中国用户一般都是做外贸的,但是中国域名管理有个问题,如果用国内的空间,需要审核,这个是很大的麻烦。

如亚马逊云上的router53、s3、cloudfront等等云服务都是要依靠域名的,如果域名上管理还是这么麻烦,很多技术上的优势是发挥不出来的。

现在云平台竞争的非常激烈,亚马逊有一定优势,但是不如想想得那么大。

毕竟国内的云平台都已经起步了,而且大部分的商业应用不需要亚马逊那么多太繁复的技术,当一个程序员已经很熟悉一个云平台以后,一般都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再试验量外一个平台,所以先做得都有一定的习惯壁垒。

并且亚马逊云本身并不怎么赚钱,而且需要大量的投入,亚马逊云已经运行5-6年了,其中的很多云服务还在测试版(beta)状态,比如SES服务、SimpleDB服务等。

我觉得还是概念大于实质吧,毕竟提供CDN或者基础硬件平台的技术含量很低,门槛也低,取得高利润估计是个挺难的事情。如果说保持业绩稳定,估计还有点作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股市捉妖记

发表于 2013-12-19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短期不能证伪的是候明显有利网宿股价。
直接让腾讯之类的开始重视了,重视的结果就是投入、降价、配套、快速响应,这些老外基本是搞不定的,比服务。。。
中期加速了网宿被替代的过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9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软王建:颠覆传统 云产品运营模式探讨

微软数据中心及云计算解决方案专家王建

  如下为演讲全文:

  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重磅消息,我们8号刚刚在全世界发布的Contect,是微软把我们公有云所有的运营经验封装成免费下载的封装包。用这到东西可以非常自信的告诉在座的各位,你们如果想做中国的亚马逊或中国的Windows Server。给大家一个提示,我们在讲IDC的时候,都讲技术创新。其实我个人在微软待了九年,以我的经验云计算不是技术创新,而是我们的业务能力创新。为什么这么说?今天外面有一些厂商做一些云计算的展示,包括客户信息的管理,登录到一个门户去看自己的信息状态,都有一点没有做到,就是客户的自我服务。

  我们在做绿色环保事情的时候,大家都讲POE,我个人不是反对POE,但是有一个想法。咱们国家GDP不是做GDP的绝对值,是看你的能耗跟GDP产出的比较关系。但是在中国,我们看到很多IDC还在追求POE,想想大家都是生意人,每千瓦时的IDC能耗产生的收入是衡量你的主要指标。我2万台服务器,上面的工作负载只有200个客户,只消耗2000个虚机,物理机开机,POE做的再好,对我来讲是亏损的。原因商业用电地区不一样,一台物理机每天12块钱的电费。机架位可是IDC最要命的生产资料,因为你的机架位是所有价值体现的载体,可是机架位的产生效率达不到一定的密度,你的电费会涵盖掉所有的利润。为什么?一个机架位2U一天就12块钱电费,一年将近4000块钱。为什么说IDC是非常大的能源大户,全世界碳排放量第一名是航空业,第二名是IDC,比钢铁都要厉害,因为面太大,点太多,消耗非常高。

  所有这一切当我们去要改变自己的运营状态,今天的主题叫做精细化运营,你要改变这个东西的时候,带来一个问题,我怎么精细。如果我们的每一个固定的资源节点,每一个固定的资源颗粒,它的产出率不能够弹性的去调整,不能最大可能的优化,那么我们无从精细谈起。现在的一个问题是,大家都讲云计算,我个人感受是卖虚机,卖带宽。卖虚机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这个虚机它的物理机箱所占用的资源比以及产生的密度,对于我们运营能力的挑战以及对我们营收的挑战,这都是很多问题。

  微软根据自己的运营经验,根据我们的一些总结,做出这套系统的目的是什么,比如里面有一些细节在演示之下隐藏的。资源池物理机不开,请求进来的时候,能不能部署虚拟机和资源供应,可能今天绝大多数设备做不到。关于密度问题,密度问题跟我们的运营能力和技术实践都是相关的。很多情况下我见过很多客户,最近两年拜访过很多运营商和IDC,发现的问题是大量的能源消耗,看上去不是IT技术所解决的,所能够解决的问题,大家都不以为然,但是它侵吞掉了我们IDC的利润。其实很多东西是可以用技术去解决的。

  比如说我们讲POE,作为活跃的资源供应节点的POE值。这就跟每千瓦时的利润产出,算一算可以发现,技术上可以做很多特别的东西。每一个IDC都有一个梦想,梦想是我们发财,我们产业扩展,我们的运营蒸蒸日上。所以,今天云计算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目标,就是想我要抓到“云”。每个人都想我成为一个云计算的供应者,为什么今天很多人去讨论云这样一个概念。看一下推动云计算发展的主要要素。

  这是我们跟很多做芯片的厂商同事沟通之后发现的一个问题,现在我们买物理机的时候中国有很多人当做物理机去使,但是再过两年,或者更快一些,一年多,绝大部分80%的应用消耗不起一台一颗CPU的物理机。为什么?摩尔定律大家都很了解,原来说是15个月,现在10个月就翻一番。现在看CPU主流频率,性能的提升最后的结果是人口基数没有爆炸式的增长,人产生的互联网行为也不会爆炸式的增长,但是计算能力爆炸式的供应,最后的结果是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消耗不了简单的一台物理机的计算能力。

  虚拟化技术是什么产生的,不是技术创新,是真正的数据需求催生出来的。说难听点,不搞虚拟化CPU就卖不出去了。粗放经营难以维系,你的电源的功耗,很多额外的负载,会侵吞掉你的越来越多的利润,怎么能够精细化。精细化衡量的目标是什么,用什么去测量,用什么手段去实现,POE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指引,通过各种各样的技术,各种各样新的东西去降低你的能耗。但是如果你没有产出,你的资源的供应颗粒它的产出的效率不够高,我们做这么多技术创新没有任何意义。最后落地是我们怎么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扩大和丰富我们的产品供应。越来越多的产业,国美和苏宁都开始开网店了,更多的制造业已经开始触网了。越来越多传统的产业跟网络的结合催生出来更多的是消费者行为人的行为的改变。另外一个问题4G时代越来越近了,会导致什么结果?人们消费内容的方便性大大增加。现在还要拿着电网有无线网,到4G时代任何一个终端设备都可以帮助一个人去消费内容,看视频、看新闻,发个博客。越来越多的中小应用产生,就会产生对计算资源和环境的要求。

  看左下角的数字,这是一个调查。中国我们不讲云计算,讲云计算最基本的资源逻辑化、虚拟化的技术,所谓虚拟化技术在中国和美国的比较。美国有将近53%用虚拟化的技术,基本上就是100份新的X86服务器的交互里面有53份是虚拟化,中国有23%。可以看到美国产业发展的趋势对技术的影响,中国技术跟随的脚步大概差了15到18个月左右。

  IDC的价值转型,我们转的是什么?其实任何一个东西我们讲价值链的时候,说白了无非是利润的分配过程。从最开始的原始利润到最终消费者他付出的成本之间的梯度,这个梯度就是我们所谓的价值链。在这个梯度里每一个角色每个人以前泾渭分明,技术供应IDC,电信联通IDC,大的托管服务商提供计算环境,再往下是所谓生意的拥有者,新浪、搜狐把他的机器和应用,有大的、有小的托管给计算环境的应用商。目标就是因为随着竞争的加剧,IDC的技术门槛看上去越来越低,只要你把机架、带宽、电源做好用户就能进来,你的TDL值非常漂亮,路由非常好,可能你的客户就会进来。但是很少有人愿意成为价值链的最底层,或很少有人愿意不在自己现有客户基础上去扩展业务。

  今天看阿里巴巴、盛大都已经做云主机的业务了,原因是左边是大量的客户,掌握了最大量的客户,掌握了更多的需求。他心想为什么我不再多赚一份钱,对于我来说成本的叠加可能微乎其微。反过来作为IDC来讲,它的优势在哪儿?有很稳定的营收,不管你的业务拥有者赚钱不赚钱,反正你在我这儿租带宽我就赚钱。但随着经济的环境不好,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欧债危机、美国金融危机的时候,最受打击的中国的产业是制造业,为什么?因为你处在价值链的最底层,你是汇聚最基础的原始加工的需求,当这些消费需求都没有的时候是最受打击的时候,而且跟客户之间是脱节的,无法感知客户的需求,只能盲目的生产。2008年、2009年发生金融危机,2010年增长率是非常往下下浮的变化,就是现实的原因,需求少了,所以供应就没必要那么多了。

  迫于这样的压力,我们所有的运营商也好,IDC也好,要不断的增长自己的业务。最后的方法只能是精耕细作,开发新的客户,这使得竞争越来越加剧,最后变成联合的格局。这种变化对我们今天产生的IT实现上的压力怎么去面对?大家都讲微软,刚才跟一个朋友聊天,大家一想Windows、Office这两个产品太响亮了,但在微软营收不超过50%。300万台PC机服务器的交货里面,商业应用Windows Server占了76%,基本上商用计算Windows Server是主流,给大家一个很重要了提示,所谓的Web应用,今天已经产生这么大IDC的规模,当网络的最后一公里或者最后一段瓶颈被打破的时候,产生的商业计算的需求是非常惊人的。这个需求里面对于微软技术良好的应用以及你如果能够快速的将微软最新的技术交付给你的客户,决定了生意上是否成功。

  最典型的例子亚马逊,亚马逊的一个业务部门AWS。4年前亚马逊都是开源的,不理微软的,亚马逊在微软是北美数一数二的合作伙伴。不是亚马逊主动的愿意去转型,是他的客户迫使他必须提供微软的东西。很多人看不到微软的价值,微软花了金山一样的钱,去影响和改善最终用户的IT使用体验,最后反作用力加到整个技术管道输出之中。

  这是一个客户,我王健或者谁张三,登录到一个云服务平台上的客户的登录过程。我登录进去之后,左边一侧显示是作为一个使用者能够创建什么样的资源,从虚机、Web站点,显示这个系统是开放的。这个系统是开放的,负责任的讲就是Windows Azure。我们把IDC或云业务里技术所涵盖的30%中的40%给你做完了,所以作为IDC来讲你可以更加关注你的业务,你的产品模型的搭建,市场的细分,客户需求的分析,最后产生你的产品的模板。这就是创建虚机的过程,这个过程比如分配带宽、服务器的模板到最后实现整个部署都是一个过程。

  从应用的角度来讲,当我要创建一个站点的时候,怎么从一个虚机变成一个应用。如果没有应用需求,虚机或者笼统的说计算资源和计算能力没任何价值,谁没事拿着电脑在家里放着,你不上网,不做PPT,电网还不如电暖气。同样的道理,虚机上如果不能快速的帮助一些IT能力比较薄弱的企业,快速的生成他所需要的企业应用,那么就不会产生聚集在一起的很庞大的资源的消费。从技术供应到企业需求之间有一个很大的断层,这个断层在大型企业来讲,他说我有钱,我可以雇人,我可以搞开发团队,覆盖到断层,但很多中小企业断层永远覆盖不了。我王健是个生产皮鞋的,全中国有300多家门店,作为老板皮革是我的成本,很多原材料和辅料这些东西都是期货,做到零库存我就赚钱了。这就是BI,但是我能不能做到?未必。所以云计算把很多企业的能力变成一种服务产品输出给消费者,这里所说的消费者就是企业对我们自己的IT实践的能力压力非常的大。

  微软做自我品牌的公共云,怎么还要把能力输出出去。在商业社会没有通吃的,没有一家独大的。我们标准的Windows Azure市场定位清晰明确,但非常狭窄。但需求是多样性的,所以我们需要拓展,把我们成熟的和技术相关的做个输出。

  刚才讲到那个平台是开放的,但是基于微软自己的产品,我们自己的技术或者说我们自己的服务能力,我自己分成五大块。这五大块是可以相互融合,也可以单独供应的。第一块,虚机,不用多说了,卖虚机。很多人对于微软的虚拟化技术的概念还停留在Windows Server 2008这个产品上,现在发展到Hyper—V。两个物理机不共享任何东西做虚机的在线迁移,这个能力相当的有意思。可以再灾备,存储的虚拟化,我们可以把任何一个Windows节点变成存储的节点,从网络服务的文件协议到块IO。如果有一个客户打电话跟你说我马上需要一个TB的磁盘,我的业务升级需要做一个快速的磁盘备份,就用两天时间,你能不能供应,如果不能,另外一个客户能,能力是可以随便供应的,可能这两天客户就搬家了。因为他要的是及时性、便捷性和方便性。

  很多的东西都在我们的Hyper—V3.0上。我们做站点应用的时候就有数据业务托管形式的存在,无非是给你一些实例做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你们有没有开发,我曾经讲过一个笑话,在座的各位如果用微软的技术,不说版权问题,一定要把技术榨干,压榨到一滴水分都没有。

  应用和网站托管有一些混合地带,我们把Web应用叫应用,比如邮箱等等。今天我们有各种各样的云,有人讲桌面云。桌面云对于很多企业和政府单位带来的好处是极其快捷的、低成本的、最容易使用的桌面端标准化。桌面端标准化对企业的意义我不多说了。桌面云在企业客户落地的时候带给企业的好处以及它对一个IT投资,或者IT的规划,可以算一笔账,每一台PC机多少钱,加上其他的软件,租一个虚拟的PC机,售一个客户端成本是多少钱。

  在今天微软hoster上已经有了非常多的合作伙伴,亚马逊、HOSTWAY。我个人觉得让这些公司付钱肯定不干,谁愿意掏钱,但客户说我要微软的技术,逼着他不得不进行技术创新。我们以后微软所有的产品,不管是SQL Server,都可以支持完全的自动化部署,通过脚本或者其他自动化包。完全自动化部署的前提是OS,OS是Windows Server 2012。如果自带了Hyper—V功能,把所有虚拟机的部署到中间件的部署到最高层应用的部署完全自动化。如果大家对这个东西感兴趣或者想咨询欢迎打我们合作伙伴和辰的电话。

  我非常欢迎大家有各种问题来问我,也希望帮助大家在IDC的业务上进行拓展。谢谢大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9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IDC产业迈入黄金发展期

I13年11月04日来源:人民邮电报
     [导读]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满足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促进我国数据中心,特别是大型数据中心的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2013年1月11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作为海量数据的承载实体,数据中心已经成为计算、存储、流量吞吐的核心。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应用的发展,数据中心的重要性更是日渐凸显。当前,我国的数据中心产业正在飞速发展,据相关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IDC市场规模已达到210.5亿元,增速达到23.2%;预计到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502.3亿元。在美好的市场预期下,在更加开放的政策指导下,在运营商的引领下,在产业界的积极参与下,我国的数据中心产业正在阔步向前。
       伴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中心正在我国蓬勃发展。一方面,新型IDC技术不断涌现,为高效、节能的新型IDC建设提供支撑;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一市场,包括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服务商在内的企业正在积极展开IDC建设。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对于IDC的重视也在提升,IDC牌照申请开放等政策的出台正在引导IDC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促进下,IDC产业正在步入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
       市场竞争格局日渐清晰
       目前,在IDC市场的竞争中,有三股主要势力,分别是电信运营商、广电企业以及社会IDC企业。
       电信运营商是IDC产业的主导者。在IDC领域,电信运营商具备基础网络资源上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而且其本身的资金能力也非常强大,不论在机房的建设、服务器的购买、对电力成本的承担能力、IDC的运营经验以及机房维护经验上,优势都很明显。从目前IDC的市场构成来看,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行情 消息 资金)所占的份额约在60%以上,是不折不扣的行业主导者;中国移动虽具有网络资源,但受制于互联互通网间结算,市场份额远低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行情 消息 资金)。
       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广电领域的IDC建设已经势在必行,而且广电拥有基础网络资源,具有发展IDC业务的先天优势。但目前由于IDC主要建设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行情 消息 资金)的网络中,电信和联通之间通过网间流量互相抵消的办法结算,广电只有很少的IDC资源因此无法与电信之间的流量进行抵消,广电需要向电信支付大量的网间结算费用,同时广电没有国际出口等因素也严重制约了广电宽带网络的发展,故目前广电IDC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社会IDC企业作为国内IDC市场的拓荒者,最早发现机遇,进行了市场拓展和培育工作,一度取得市场优势。但电信运营商很快成为IDC市场的跟进者,并凭借自身优势迅速超越了民营IDC。目前社会IDC服务提供商依赖于电信运营商,需要从电信运营商那里购买带宽和线路开展业务,从而直接受到电信运营商发展战略的影响。
       未来,伴随着IDC产业竞争格局的不断演变,将可能形成四大阵营:以电信、联通公司为主的第一阵营,广电和移动公司将会形成第二阵营,以世纪互联、中国万网、网宿科技(行情 消息 资金)等为代表的专业IDC运营商企业形成第三阵营,其他社会IDC企业则是第四阵营。
       三大政策引导市场有序发展
       国家和行业政策的发布往往会对市场产生影响。目前,包括IDC牌照申请放开、数据中心布局指导意见出台以及“宽带中国”战略的出炉,都将对IDC市场产生积极、深刻的影响。
       IDC牌照申请放开
       2012年12月1日,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和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市场准入工作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预示着冰冻五年之久的IDC市场终于破冰。
       在通告发布后不久,工信部又发布了具体实施方案(工信部电管函[2012]55号),实施方案中要求企业若单独申请IDC牌照,需要通过网站备案系统、接入资源平台、机房安全和信息安全系统四项评测。这意味着市场准入机制更加严格和规范,IDC牌照的申请门槛提高,需要先测评后申请。
       目前,通过单项测评的企业约有50家,但同时通过四项评测而申请到IDC牌照的企业仅有两家: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从已经发布的相关政策来看,国家对IDC牌照申请测评保持慎重的态度,牌照申请必须按照步骤有序进行;对于市场而言,大量企业申请IDC牌照,意味着后续将有更多公司通过测评,将促进民营资本进入IDC行业, 推动IDC产业规模进一步增大;对于外资,国家保持开放和谨慎并存的态度。
       数据中心布局指导意见发布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满足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促进我国数据中心,特别是大型数据中心的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2013年1月11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了数据中心建设和布局的基本原则,即市场需求导向原则、资源环境优先原则、区域统筹协调原则、多方要素兼顾原则和发展与安全并重原则。同时根据能源、气候、地域等综合因素,将地域划分为不同等级,并将数据中心规模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建议企业在建设中注意统筹规划IDC中心的布局,在合适的地方建设数据中心。
       指导意见明确了资源导向布局的理念,建议不同类型的数据中心分别建设在合适等级的区域,并且数据中心布局应统筹考虑。不过,市场导向布局的情况也需得到考虑,因为企业的IDC布局往往不完全适应文件中的布局建议,从而增加了维护成本,同时经济发展较好地区仍然存在旺盛的IDC建设需求。同时,PUE(数据中心效率)值也并非越小越好,需考虑PUE与投资的匹配。
       “宽带中国”战略正式出台
       2013年8月17日,国务院发布了“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部署未来8年宽带发展目标及路径,意味着宽带战略从部门行动上升为国家战略,宽带首次在我国成为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战略指出,到2015年,要实现宽带接入用户2.5亿户,在宽带接入能力上,城市家庭平均达到20兆以上,农村平均达到4兆以上。截至2020年,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宽带信息技术设施将覆盖城乡。
       当前,电信收入增长点正在发生变化。在语音收入增长有限的趋势下,电信收入主要增长点已聚焦在流量、IDC、IPTV三大板块,这将使电信企业更加重视IDC业务发展及建设力度,促进IDC产业增长;同时,“宽带中国”战略出台将加快宽带网速、提升宽带用户数,进而产生对接入网和互联网设备的大量扩容需求,最终直接促进对数据中心的需求。
       技术创新步伐持续加快
       伴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推进,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应用的发展,IDC技术的创新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业界涌现出诸多新的技术和优秀的解决方案。
       绿色IDC一直以来都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在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中,建筑的规划设计是一个重要内容。绿色数据中心建筑规划设计不仅需要根据数据设备要求,结合土建、消防等各类设计标准和规划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当地地价和土建成本等因素。“最优单体规模确定理论”的提出为绿色数据中心建筑规划设计提供了理想的解决之道。
       “最优规模单体理论”认为可通过建筑高度控制和合理的地下空间利用节约土建造价和提高建筑面积利用率,通过科学的室内平面布局节约后期建设成本和降低传输损耗。总体而言,绿色数据中心建筑的打造不应盲从各种民用建筑评价体系,应充分结合数据中心特点,由规划开始,从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有效运营角度出发,进行全专业一体化绿色设计和管理。
       门窗是数据中心节能中不可忽视的环节。研究发现门窗往往是建筑围护结构节能中的薄弱环节。对民用建筑而言,空调建筑中门窗热损失占整个围护结构热损失的1/3。传统设计中,机房建筑通常通过减少外窗的面积甚至不设外窗,提高机房密封性,降低空调能耗。但实际上,机房与民用建筑不同,常年仅有散热需求,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机房门窗的散热对于降低机房空调能耗反而具有积极作用。
       针对数据中心门窗节能的需要,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研发了机房保温节能窗,外形美观,适用于有大面积外窗的通信机房。在夏季室外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关闭节能保温窗,可以有效减少室外热量传入室内;在过渡季节和冬季,当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打开节能保温窗,可以将室内的热量通过窗户传到室外。
       未来,IDC产业发展将呈现三大新热点:一是基于云计算的云主机产品的大规模上市,部分业内人士甚至预测云主机系统可能会逐步代替租用空间等传统业务。二是高标准大规模的IDC基地的兴建,体现出IDC行业对市场的信心。三是运营商以及主管部门对IDC行业的重视,工信部以及各地管理部门都对行业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而鼓励民资进入IDC和ISP运营范畴政策的发布,也将大力推进IDC产业快速发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9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纪互联肖峰:数据中心建设由粗放型转精细化

近日,国内最大的电信中立第三方数据中心企业世纪互联高级副总裁肖峰在“2013年度中国优秀数据中心评选颁奖典礼”上指出:未来三年中国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产业将发生深刻变革,2014年成为变革起始年。具体呈现以下特征:

  1. 数据中心建设模式由粗放型的工程建设转变为精细化的大规模工业生产

  2. 缺乏技术研发能力和核心资源的转售型IDC企业将逐渐失去竞争力

  3. 10MW(或1000个机柜)以上的中大型低能耗数据中心成为未来建设主流

  肖峰认为,促使IDC产业变革的直接推动力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这是全球呈现的共同趋势。为了应对这一势不可挡的浪潮,中国的IDC行业需要全面提升建设速度、降低能耗、并且储备能够应对互联网客户突发数据流量峰值的服务弹性。

  肖峰认为即将发生的变革对整个IDC产业是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它要求整个产业尽快调整经营思路和模式,确切地说从提供标准化机柜+带宽的单一服务模式走向可定制化的细分产品服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9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istock]华泰证券(行情 消息 资金)[/istock]《新股投资手册》之重点跟踪-2类--光环新网

光环新网(通信—创业板)



      公司拟发行16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6180万股。

  主营业务占比及成长性

      主营业务为向客户提供宽带接入服务、IDC 及其增值服务以及其他互联网综合服务。宽带接入服务和 IDC 及其增值服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其中宽带接入2011年占比50.7%;IDC占比46.1%。目前我国和发达国家相比宽带渗透率尚存较大差距,和传统运营商相比公司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预计将保持较快增速;IDC方面我国05-10年CAGR高达49.3%,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建设力度的加大,企业对IDC印度舞的需求将不断增长,IDC业务将保持较高增速。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目前公司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istock]鹏博士(行情 消息 资金)[/istock]、世纪互联、方正宽带、[istock]网宿科技(行情 消息 资金)[/istock]。

      宽带接入方面:公司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网络设施,涵盖 IDC/ISP、互联网增值业务、网络系统集成、楼宇系统集成、客户服务中心、工程技术服务等多类业务。近几年,公司深入挖掘商企用户的宽带接入需求,整合各类用户资源,下大力气构建优化数据通信网络,着重建立健全增值业务体系,在数据通讯及增值服务领域塑造了线路体系优势、网络资源优势以及综合型高新技术应用业务优势。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北京地区面向商企用户宽带接入的主要服务商之一。经过近十年来的建设,公司已经拥有自己的光纤城域网资源,节点分布于北京市繁华商业区和重要科技园区,在市场上具有较明显的竞争优势。赛迪顾问对 2010 年前三季度北京地区面向商企用户宽带接入的专业运营商做了综合评价对比,公司综合排名第一 。

      IDC方面:公司自建 IDC 机房参照电信级机房的标准设计、施工,其中电力保障、空调、消防、监控、网络安全等系统均达到相关行业标准的最高级别,在北京地区专业 IDC市场具有较大的影响。赛迪顾问对 2010 年前三季度北京地区自有机房专业 IDC运营商做了综合评价对比,公司综合排名第二 。

      竞争优势:1、成本优势。带宽成本是宽带接入服务和 IDC 及其增值服务的主要成本,但宽带接入服务和 IDC 及其增值服务对于带宽上行、下行流量的需求具有较大区别。宽带接入服务用户对带宽下行流量的需求远大于对上行流量的需求,而 IDC 及其增值服务用户对带宽上行流量的需求远大于对下行流量的需求。因此,公司同时运营这两项业务可以大幅提高带宽的使用效率,降低公司业务运营的带宽成本。公司目前运营的 6,812 平方米 IDC 机房均为自建机房。长期从业经验使公司积累了丰富的 IDC 机房建设和管理经验。公司现有机房的规划设计、设备采购,施工监督管理,全部由自有的队伍完成,并且持续在多期工程中改进优化方案,保持最佳的投入产出性价比。这种突出的综合能力,相对于行业内普遍的租用物业、租用机房,外包设计和工程建设的做法,明显降低了总体投资成本。2、资源优势。公司具备较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公司拥有 2,600 多公里的光纤城域网资源,公司网络分布于北京市繁华商业区和重要科技园区;公司光纤城域网以两个网络核心节点为中心,连接分布于北京的 56 个一级节点,24 个二级节点,进而辐射到 357 个三级接入点,这不仅成为公司独特的网络资源,也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品牌客户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在北京地区已经形成较高的品牌认知度,拥有3000多家忠诚度较高、消费能力较强的企业客户。公司拥有如亚马逊中国、当当网、凡客诚品等知名客户,这些高端客户的认可和加入,大幅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形象,并形成极强的示范效应,为公司带来了更多的优质客户。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优质稳定的客户资源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和新业务的拓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 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当前国内IDC市场空间巨大,发展前景较好,同时国家对于宽带反垄断等政策的推动将较大利于公司宽带业务发展,公司业务之间存在协同优势,具备一定跟踪价值。

  不确定性及风险点

      竞争对手进行价格战导致公司宽带业务利润下滑过快。

5.jpg
6.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9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信息安全来考虑,亚马逊在华业务不会有多大空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4-27 03:54 , Processed in 0.080491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