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思考的常见误区
来自:MACD论坛(bbs.macd.cn)
作者:东方骏卡坦岛
浏览:8943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作者:孜然
误区一:什么都学还不如专心学把一门学透
我经常看到一种个人简介——「什么都会一点,但是不精」。「十八般武艺样样稀松」的确不敌「一招鲜吃遍天」。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把重点搞错了,他们不明白,跨界的全部威力就在于形成共振效应(查理·芒格管它叫lollapalooza效应)。
比方说,一群人在桥上散漫的走,桥不会有事。而如果他们以相同的频率在桥上踏步,而这个频率恰好和桥的固有频率相同,那么这座桥就有可能倒塌。这就是共振效应。
对于十八般武艺样样稀松的人而言,他们的「十八般武艺」就如同散漫走在桥上的人。
跨界思考的关键就在于找到一种方式,把几个模型联合起来,你就能得到lollapalooza效应,这是两种、三种或四种力量作用于同一个方向,而且你得到的通常不仅仅是几种力量之和。就像物理学里面的临界质量,当你达到一定程度的质量,你就能引发核爆炸。
误区二:跨界就是要尽可能多的吸收各种领域的知识
有一句话叫「如果你手里拿着锤子,那么你看所有东西都像钉子」。很多人从这句话中得到的结论是,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形成自己的思维工具箱,箱子里面不只有锤子,还有扳手、 钳子、剪刀,可以帮助你解决各类问题。
乍看之下,这个说话非常具有说服力。但它有一个明显的漏洞——你是否每次解决问题都需要带上这么多的工具?本来只用一个铲子就能解决的问题,你开来了一台挖掘机……
而且人生有限,哪有那么多时间去准备各种工具?
所以我要在这里引入一个全新的概念——世界的基向量。它构成了MMT的筛选机制。
熟悉数学的人对基向量肯定不陌生,如果你找到了一个线性空间的一组基,那么你就可以利用这组基向量,通过线性组合找出这个空间内的全部向量。
同样的道理,这个世界纷繁复杂,但有很多现象都可以由最基础的理论模型推演出来,各个学科都有这样的基础理论,你掌握的模型越多,你手上拥有的这个世界的基础向量就越多,碰到复杂的事物,就可以用模型进行组合解释。另外,我们常说的看清事物的本质,通常就是看清楚它的支撑点。
所以,跨界思考并不在于多,而在于基……基础思维向量多且全面。工具箱里只需要放置必备的思维模型,轻装简行。
而且有了基向量,你就可以得心应手的做好下面五件事:
解释:碰到复杂的事物,就可以用模型进行组合解释。
创造:除了解释,我们还可以构建。这就是智慧的极致,即通过理论模型来创造出先于这个世界的东西。比如创造计算机。比如对气象进行预测。比如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的投资分析。我觉得格栅理论的一个用法就是组合不同向量,调整每个向量的表现值,得到一个新东西。
毁灭:以前看《大国的兴衰》里面提到的三种模型,科技速度、经济速度、扩张速度,能解释大部分王朝覆灭和兴盛的原因,我想,如果要毁灭一个国家,就把它的基础支撑单元给破坏掉,比如冷战时期苏联的经济被拖垮。
学习:为什么中国典籍浩如烟海,金克木却说书读完了,因为中国的很多书都是从最基本的书籍中衍生出来的,比如论语、诗经、春秋、礼记……人生有限,发誓穷尽有涯之生读尽天下书无异于愚公移山。不如读最基本的书,以不变应万变。这就是为什么要强调摒弃二手知识。二手知识确实相当于走了近路,但如果你没有从一手知识中构建出地图,下次走同样的路,你还是不知道怎么走。
谨记:回归基础!回归源头!
误区三:如果按照查理·芒格的做法,每次分析问题都把所有的模型用一遍,岂不是很麻烦?
答案是不麻烦。
虽然查理·芒格的问题检查清单可能有五十多项,他的模型也有100多个,但是跟他要思考的问题的复杂程度相比,还是九牛一毛。
查理·芒格的核心思想其实只有四个字:逆向思维。
某种意义上,查理·芒格和苏格拉底有相似的地方,虽然他们都不知道通向真理的路在何方,但他们都知道「自己不知道」。
不同于苏格拉底的是,查理·芒格有一整套经典或现代的多学科模型来帮助他解释「真相不是什么」。这么说吧,如果人生是连续不断的选择题,普通的聪明人绞尽脑汁解题,试图找到正确答案(实际上人生不存在正确答案),而查理·芒格每一次都是用排除法。他的问题检查清单就是帮助他尽可能的排除错误答案。
从小到大我们经历过各种考试,熟练掌握各种考试套路,我们都知道,有时候排除法是做选择题最高效的办法。
然而,在面临人生的选择题时却总是忘记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