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方圆王

2004年7月24、25日(星期六、日)政策消息面情况专贴,欢迎大家添加。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49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4-7-24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百亿境外游资入A股 台湾投机客透"投资秘籍"


    自去年下半年传言“人民币升值”开始,境外投机客为博“汇率收益”不断涌向中国境内,其中一部分即流入A股市场。

    在中国现行法律框架和市场、外汇监管规则下,境外投资者是无法在A股市场上开户参与股票交易的,这些境外游资通过怎样的渠道进入股市?它们的规模、收益怎样?最近,一位来自台湾的投机客张先生向记者透露了他的“投资秘籍”。

    投资栈道:“备用账户”

    “我们来到内地后,一般都是自己寻找大券商营业部开户炒股,因为觉得他们信誉比较好。”张说。

    “那这些营业部有什么方法能使你们以境外身份证在境内炒股呢?”记者问。

    “备用账号!”张直截了当地回答。“操作很简单,营业部给我们使用他们的备用账号。”

    所谓的“备用账号”就是券商营业部一直没人用的闲置账号。

    据一大券商营业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备用账号”其实属于历史遗留产物。在2002年以前,境内居民同一张身份证能在不同营业部无限制开户,也就是说,当时一张身份证能开100个甚至1000个账户;后来,登记结算公司系统升级,能够识别这种重复登记的账号,此后再开户的,根据相关规定,一张身份证就只能开立一个股票账号了。但过去同名多账号并没有被清理,仍旧存在着,并继续有效。

    “现在这些‘备用账号’已经成了营业部的一种资源。”该负责人说,“而且这一‘资源’基本都集中在大券商手中。大券商营业部里一般都有1000个至2000个‘备用账户’,上海江苏路上的一家营业部里的‘资源’最多,有1万多个。”

    该负责人还向记者介绍,目前这些“资源”的市场价格并不贵:“‘备用账户’也能卖,一般一个个人账户100元,一个机构账户800元。”

    境外投资者怎样用境内居民的这类历史遗留“备用账户”炒股?“我们在开始股票交易前同营业部签订一个《授权协议》,协议上明确写明我们的权利。”张向记者介绍。记者看到,这些协议上基本都写明境外投资者拥有的三项权利:资金的存取权、交易权和使用权。但协议未经任何公证,只是加盖券商营业部公章。

    虽然协议上明确境外投资者的资金处置权利,但张承认,由于这些操作本身属于违规,因此这些协议其实没有任何法律效力。一旦发生纠纷,境外投资者资金安全存在相当大隐患。但与可能获得的收益相比,他们觉得值得承担这样的投资风险。

    据张透露,他们这些来自台湾和香港的“炒股团”基本都是利用“备用账户”进行A股股票买卖的,并且他们更倾向于使用个人账户,“因为很多内地不少小券商因挪用客户保证金和国债而倒闭时,在弥补投资者损失时基本都是先补散户损失,因此我们觉得个人账户似乎比机构账户更安全些。”

    投资秘籍:“老鼠仓”

    据张透露,仅他知道的台湾人在国内炒A股的大约在700至800人左右,每人持有的资金从7000万元至6亿元不等,粗略估计大概有50亿至60亿左右来自台湾的资金在A股市场里游动。

    除台湾人以外,香港人也是A股市场境外资金的主力。张透露,据他所知,香港资金进入A股的规模也有70亿至80亿之巨,两块加起来总量超过100多亿。除此之外,还有来自日本和韩国的资金,具体规模不详。资金进入路径,除了地下钱庄、贸易壳公司虚假交易等,都能很方便地将外币输入境内并换成人民币。

    张还告诉记者,他们大部分资金介入是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也就是在1300点左右发动那一波行情的时候。”

    至于操作手法,他称基本是同香港的H股做“跷跷板”:港股不行了,就转战A股;港股好了,就再回港股。“其实大部分时候,我们还是比较看重香港市场的股票,因为那里的法制和监管都比较健全,股票比国内更有投资价值。”

    张认为,投资A股的最重要目的便是博“人民币升值”。因为国内股市缺乏投资价值,因此他们并不用价值分析的方法进行投资选择,而是根据某些“专人”的消息进行投资决策。所谓“专人”,张说,其实就是指一些基金公司的高层。“很多基金公司都聘请境外人士在高层任职,他们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经常能从他们口中得知一些消息,建‘老鼠仓’。”张颇为得意地说,“这样操作能保证我们在博‘人民币升值’的同时,也不会因为市场行情变化发生太多亏损。”

    “明知故犯”:券商无奈

    面对这么多境外资金的涌入,券商为什么明知违规而纵容下属营业部开展“业务”?某大型券商营业部负责人无奈地说:“总部对我们的管理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现在券商的盈利模式单一,历史包袱又重,日子不好过,我们有意违规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该负责人对记者分析,现在券商大部分收入只能靠经纪业务这一块,大约占到了整个收入的50%至60%。从今年上半年券商公布的业绩来看,有近一半的券商将面临亏损。“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营业部的‘创收’举措,总部也只能默许。”

    据悉,营业部给予这些境外大资金的佣金比率要比国内大资金高得多,一般在1.4‰至1.5‰,而国内大资金通常只有0.8‰至1.0‰。如果境外资金总规模以200亿计算,至少能为券商创收3000万元,如果这些资金经常进进出出,收入更多,“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9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4-7-24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制度差价产生7000亿黑洞 股市财富哪里去了?

   
    十几年来中国股市迎接进来了几千万的股民,熙熙攘攘的股民到底拿了多少钱进入了这个结构与制度存在严重缺陷的股市?这是一个无法精确统计的数字。但无法精确并不意味着不可以通过经济学理论测算。因为股民的钱都是通过“股票”这个媒介置换进入这个市场的,并通过“股票”这个媒介使这些钱流向了市场的各个方向。

    制度差价产生7000亿黑洞

    我们可以先从微观角度来测算。中国股市现在是由1300多家上市公司组成,新近设立的中小企业板在发行、上市等环节照抄了主板的规则,实际表现也是沪深老股市场的翻版,所以可先以中小企业板前八只股票为例计算。八只股票从一级市场发股票融资合计约为23亿元,但这只是中签股民的支出,二级市场投资者从市场买入股票的支出要远远高于实际融资。当天买入的投资者资金付出为35亿多元,按累计100%置换完原中签股计算,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资金投入约在45亿元左右。企业融资1万元,而市场的终极资金付出却高达近2万元。这种投资者从市场投资买入股票与融资企业实际获得的资金差距之大,用经济学语言表述就是,这种融资系统的“效率低下”和“存在制度黑洞”。当然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现在笔者已经搞清楚了——这是多年来中国股市存在的特有的股权分置问题,存在特有的市场二次超溢价问题,以及市场结构单一层次的垄断管制。

    由中小企业板的数据可类比测算得出中国股市发行上市的1300家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在这十几年为此付出了多少资金?中国股市这十几年共发行股票融资9000亿元左右,市场投资者承接买入这些股票的实际资金付出就相应高达16000亿元以上。这其中存在的制度差价6000亿元~7000亿元资金已经被过去的新股申购资金主力和现在的市值配售在结构黑洞中吞噬了。(市值配售只是近两年的政策,所以这部分利益股民分享的不多。)

    十几年来随着股市的潮起潮落,几千亿股流通股股票在千万股民手中循环往复,几千万投资者交纳的印花税累计为3000亿元,券商手续费为2500亿元,这些真金白银的市场运行成本资金当然也都来自投资者群体。再加上过去多年中,一部分庄家获利离场获得的资金1000亿元~2000亿元,也是来自股民。

    挤压泡沫导致10000亿亏损

    由此可知,中国股市几千万投资者大的资金账目就比较清楚了,投资者的资金付出应该在23000亿元左右。再看看所得,所得东西只有两样:一个是流通股股票,一个是分红派息的收入。其中,分红派息十几年的累计只有700多亿元,少得可怜!

    股民花钱买的股票价值,即两市流通市值就是另一所得,现在算来大概是在13000亿元左右。如果我们再深入分析看一下,其中还存在“时间累进挤压效应”。所谓“时间累进挤压效应”是指高扩容市场,不断加入新的股票市值,若总流通市值不变,则原有流通股市值必然被挤压减少,也就是新股上市增加市值、老股下跌市值减少。从表面统计数据看流通股市值不变,但反映在真实的原有投资者身上,其财富是有损失的。这几年笔者写文章总是发现流通市值在13000亿元左右,但每年又都有将近1000亿元的新上市流通市值,2001年13000亿元市值的股票,现在只有10000亿元不到;去年13000亿元市值的股票,到今年就要打接近9折了。所以整体看,投资者持股时间越长亏损越大,只要看以上宏观经济分析数据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这是淘汰产生幸存者的模式。

    投资者的实际损失是远远高于表面市值数据的,我们就非常清楚地看到了股市投资者至少已经出现了10000多亿元资金损失。

    股票亏损并不可怕,如果所买的股票有价值的话总有价格回升的时候。但恰恰这个已经被“挤出泡沫”的10000多亿元的股票,还是没有投资价值的股票,还是“市盈率高企”的股票,还是市净率极高的股票,还是不能承受“国有股减持”之重的“东西”!这一切不能不让人产生疑问,几千万投资者用23000多亿元人民币买到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有人轻易得出判断说股价高是泡沫,那就要问一问股民真金白银的人民币怎么就变成了“泡沫”?是谁将“泡沫”卖给了股民?请“泡沫论”者来回答这个问题。

    单向金融食物链难以维系

    几千万投资者从前门进入中国股市而买入的流通股股票,亏损严重,真金白银的人民币变成了“泡沫”。就在社会财富被扔进中国股市这架庞大机器里在“狂挤泡沫”的同时,与此形成明显反差的是从中国股市后门进入市场的一大堆利益阶层却笑逐颜开:国税部门收税3000亿元人民币,券商若不沾惹二级市场也是稳获抽头收入2500亿元。但获利最大的还是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赚的更是盆满钵满。谁说中国股市有风险?非流通股股东对这个市场的投入,整体是3800亿股,平均每股资产折价为1元多,合计为4500亿元资产投入,(注:这些非流通股未上市前的转让价格为净资产左右)。但上市后这部分股票如果按净资产计算都增值为10000亿元了,更别说按市场价值算了,若按市价计算恐怕怎么也值3、4万亿元。这许多的钱,还银行账,还大股东,还承销券商的承销费,甚至有给个别人的上市好处费……

    从生态系统看,中国股市是一个单向的金融食物链,提供这个系统运行的资金都来自与下层的千万股民,而其他诸多利益团体都从这个群体汲取金钱。维系这个系统一拨一拨行情运行了13年的原因,是不断有投资者拿大量金钱从前门进来。但是,投资者却永远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中国股市总将“泡沫”披上股票的外衣卖给股民而后就挤泡沫。长此以往,谁还愿意,谁还敢再进入呢?一旦没有人进场了,一旦单向金融食物链断裂了,中国股市将何去何从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4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7-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5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谁将“泡沫”卖给了股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5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言中石油A股上市,估计不会是空穴来风。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5-7 06:00 , Processed in 0.065930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