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558|回复: 14

2004年12月13号周一上市公司与经济政策消息专贴,欢迎添加,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13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盛高华加入中国市场

来自:MACD论坛(bbs.macd.cn) 作者:gszqhm 浏览:3558 回复:1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在中国市场,度过了难耐的2003年,高盛终于走出阴霾。
  
  2004年12月2日,高盛集团宣布,该公司已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在中国组建投资银行合资公司。权威人士透露,这家被命名为“高盛高华”的合资公司将由方风雷出任董事长,执行总裁由高盛选派一名美国人担任,其他重要职位双方还在进行磋商,新公司成员将主要由
  本土人士组成。由于刚刚获批,合资公司还没有正式成立,有关合资公司的规模、具体章程、市场定位以及业务细节都尚未出台。该人士预计,具体事务的明朗化还需要等待一到两个月,因为此前高盛对年内能否获批也没有十分把握,所以,事情的推进只能按部就班。该人士说:“毕竟人力有限,摊子不能铺得太广。”
  
  7日傍晚,记者与正在香港的方风雷简短通话,发觉方心情愉快。方的秘书徐捷说:“我们希望不那么被关注。”
  
  “高盛高华”是谁?
  
  今年9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称,已于8月11日批复同意组建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并原则同意设立后的高华证券与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设立一家外资参股证券公司。
  
  北京高华证券公司由方风雷为首的投资者团体及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创办,为综合类证券公司,注册资本10.72亿人民币,高华证券持有在中国境内经营全面证券业务的执照,可经营A 股及A 股可转换债券的经纪和交易服务以及其他经许可的业务。高华证券的参股方――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厚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高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德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均出资26800万元,各占25%的股份。
  
  公告发布后,有媒体记者从北京工商行政管理局查阅企业资料显示:北京德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厚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高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不仅注册资本同为26800万元,三家公司的注册时间也均为2003年10月28日,登记资料均标注注册资本“待缴“。这些企业的法人也都是自然人。北京德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查向阳(持股60%),另一个自然人股东为徐捷(持股40%)。北京高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自然人股东章星(持股60%),高望的另一自然人股东为熊云(持股40%)。北京厚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自然人股东分别为方风雷(持股60%)和李群梅(持股40%)。章星、查向阳、熊云和徐捷都曾经在中金、中银国际和工商东亚任职。李群梅现为高华证券的财务总监。
  
  与此同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方风雷等六人,向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借用国际商业贷款977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8.04亿元),用于缴纳德尚、厚丰和高望三家投资公司的注册资本。这是中国个人借用国际商业贷款的首例。有媒体记者采访发改委外资处有关人员
  时获悉,方风雷等6人首先进行了立项,然后由北京市发改委将立项上报给国家发改委,最后由国家发改委审批获得该项贷款的资格。
  
  12月2日获准成立的合资证券公司,是高盛与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组成,高盛将拥有合资公司33%的股份,而高华证券则拥有其余67%的股份。合资证券公司将命名为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简称“高盛高华“)。公司成立以后,高盛高华可以承销本地上市的A 股项目、人民币企业债券和可转换债券,也可提供国内金融顾问及其它服务。通过这一新成立的实体,高盛将首次为中国国内客户提供全面的投资银行服务。
  
  “高盛模式”独一无二
  
  接受采访的香港、内地业内人士几乎都相信,高盛拥有收购方风雷持有的高华证券股权的权利,一旦监管环境允许,高盛高华将与目前的高盛亚洲融合,成为其名符其实的全资子公司。银河证券首席研究员左小蕾博士认为,高盛以新颖的贷款协议以及股权安排,实质控制了合资公司,“高盛高华几乎相当于高盛在中国内地的全资子公司”。
  
  有海外媒体报道称,为了高盛高华顺利获批,高盛斥资6200万美元救助陷入困境的海南证券,而这家证券公司与高盛高华没有任何瓜葛。
  
  有曾经供职于高盛的投行人士说,贷款给个人并与之组建合资公司有悖于高盛传统,高盛历来走高层路线,与强势团体共荣,从它在全球从事政府私有化项目最多这一点即可一目了然。显然,高盛目睹了摩根士丹利与中国建设银行联姻的“七年之痒”,汲取先行者的经验教训,才做出如此惊人之举。高盛虽然支付了相对高昂的“门票”成本,但省下了协调成本,回避了文化冲突。
  
  里昂证券资本市场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全球协调人傅德礼早些时候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指出,“高盛模式”的难点是,中国究竟有多少“方风雷“?对于外资投行来说 ,是否能找到一个令其放心的,具有政府背景、国际投行背景的合作伙伴,并将1亿美元借给他,并不
  是容易的事。即使与方风雷相似背景相似经历的人并不少,但他们是否能有方风雷相同的胆量来接受这笔巨额的贷款也是问题。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以下简称“中金”)董事总经理毕明建说:“这个模式独一无二。”
  
  中信证券研发部总经理徐刚亦认为这个案例“绝无仅有”,但他的理由是,没有哪个外资投行肯像高盛那样高价购买“入场券”。
  
  中金有了对手
  
  一路“过关斩将”,先后获得国家发改委、中国证监会和国务院批准,高盛高华最终得以跻身中国资本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说明监管部门下决心要引入国际一流投行先进的经验。银河证券首席研究员左小蕾感叹:政府的支持力度之大显而易见!
  
  方风雷曾先后出任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副总裁、中银国际和工商东亚总裁。有曾经与方风雷共事的老友这样评价:此人虽然在投行业务上乏善可陈,但在政、商两界的人脉关系却令人望尘莫及。而人脉关系对投行来讲恰恰属“务实”范畴。亦有与方非常熟识的业内人士说:“方虽非科班出身,但在项目的把握上,其判断力和感觉很独特。”
  
  受访的业内人士对高盛高华的成立基本持积极而平静的态度,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方星海说:“高盛进入有助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他们对高盛是否能够将先进的理念,独特的文化和全新的机制带进来,有所期待,“它的模式可能是完美的,但还要看具体的运作”。
  
  海外舆论认为,这项具有开拓性的交易将使高盛在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给竞争对手造成巨大冲击。而这一观点并没有得到内地专业人士的完全认同。徐刚认为,高盛高华形成真正的冲击还要等三到四年。广发证券资产管理部负责人黄伟文认为,现在说高盛高华能给竞争格局
  带来什么变化,还为时尚早,三年后也许可以谈到这个问题,关键要看它的耐力。他认为,高盛高华也许会像当年的中金公司一样,“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成立于1995年的中金公司,其第一个项目是在1997年与高盛联合承销中国移动的香港上市,此案例在业界是有口
  皆碑的经典回忆。
  
  业内人士普遍认同,高盛高华将秉承高盛服务于高端客户的传统和优势,“他们不可能做中小型企业,没有那么大面积的网点”。
  
  目前,处于国内第一梯队的大券商中,中金、中银国际、国泰君安、中信的市场定位与之相似。事实上,中金公司以它各方面的优势在高端市场独占鳌头。业内人士评价,势均力敌的人脉关系,完全相同的市场定位,中金与高盛高华的竞争是在所难免的。左小蕾认为,中金
  需要一个竞争对手,垄断市场毕竟不是好事。她说:“国内的券商还没有意识到,还有两年金融业将全面开放,危机感和压力还不够大,引入一个强势竞争者,会促进国内券商自强。”
  
  早在8月,有海外媒体用“给决策层出了一道难题”来揣测高盛高华的命运,认为决策层如果开了先例,有了榜样,如何应对后来者的申请?目前看来,这种担忧是多虑的。决策者棋盘落子的智慧在于注重全局,擅长平衡,不会比操作“汉克项目”来的轻易。
  
  明年是中金公司成立十周年。截至2004年6月30日,该公司完成了约330亿美元的海外股本融资,约500亿元人民币的A股股本融资,约80亿美元的债券融资,约550亿美元的兼并收购交易。虽然从1999年起逐步获得开展国内业务的许可,但中金目前80%的业务仍为跨国业务。毕明建透露,中金已经开始在欧美布局,“走出去是必要的”,毕说:“可能将中金置于死地的真正对手是海外大投行”。
  
  2004年度内,高盛过去投资的平安保险、中国网通和中芯国际相继在海外或香港市场上市,融资额皆在10亿美元以上。同时,高盛完成了盛大、腾讯和中兴通讯等几个“特色”项目的上市。此外,高盛在发债、财务顾问和直接投资方面的表现亦可圈可点。
  
  熟悉高盛的人士说:“高盛高华的竞争优势可能来自于高盛全球知名的品牌,和对品牌的保护与建设,以及所提供的专业服务。” 有香港投行人士认为,此举是高盛的变相减价策略。他说:“第五大道的店卖高价, 重在打品牌,而真正卖货的是纽约郊区的平价店。”受访的内地业内人士普遍认同,高盛高华的国际化背景是它的一个好卖点,而是否能顺利开展业务,还要看站在方风雷团队背后的支撑力量有多强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4-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3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12月13号周一上市公司与经济政策消息专贴,欢迎添加,讨论!

高盛高华:中金公司棋逢对手
在中国市场度过了难耐的2003年,高盛终于走出阴霾。

  2004年12月2日,高盛集团宣布,该公司已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在中国组建投资银行合资公司。
  
  权威人士透露,这家被命名为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合资公司将由投行业界传奇人物方风雷出任董事长,执行总裁将由高盛选派一名美国人担任。由于刚刚获批,具体事务的明朗化还需要等待一到两个月。该人士说:“高盛没有十分的把握年内能够获批,所以,事情的推进只能按部就班。毕竟人力有限,摊子不能铺得太广。”

  12月7日傍晚,记者与正在香港的方风雷简短通话,发觉对方心情愉快。方的秘书徐捷说:“我们希望不那么被关注。”

  “高盛高华”是谁?

  在合资公司中,高盛将拥有33%的股份,而高华证券则拥有其余67%的股份。公司成立以后,高盛高华可以承销本地上市的A股项目、人民币企业债券和可转换债券,也可提供国内金融顾问及其他服务。通过这一新成立的实体,高盛将首次为中国国内客户提供全面的投资银行服务。

  目前,新合资公司还没有正式成立,有关合资公司的规模、具体章程、市场定位以及业务细节尚未出台。

  事实上,今年9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同意组建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并原则上同意高华证券成立后可以与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设立一家外资参股证券公司。

  北京高华证券公司由方风雷为首的投资者团体及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创办,为综合类证券公司,注册资本10.72亿人民币,高华证券持有在中国境内经营全面证券业务的执照,可经营A 股及A股可转换债券的经纪和交易服务以及其他经许可的业务。高华证券的参股方——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厚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高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德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均出资2.68亿元,各占25%的股份。

  公告发布后,有媒体记者从北京工商行政管理局查阅企业资料显示:北京德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厚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高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不仅注册资本同为2.68亿元,三家公司的注册时间也均为2003年10月28日,登记资料均标注注册资本“待缴”。这些企业的法人也都是自然人。北京德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查向阳(持股60%),另一个自然人股东为徐捷(持股40%)。北京高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自然人股东为章星(持股60%),另一自然人股东为熊云(持股40%)。北京厚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自然人股东分别为方风雷(持股60%)和李群梅(持股40%)。章星、查向阳、熊云和徐捷都曾经在中金、中银国际和工商东亚任职,李群梅现为高华证券的财务总监。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批准方风雷等6人,向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借用国际商业贷款977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8.04亿元?,用于缴纳德尚、厚丰和高望三家投资公司的注册资本。这是中国个人借用国际商业贷款的首例。有媒体记者采访发改委外资处有关人员时获悉,方风雷等6人首先进行了立项,然后由北京市发改委将立项上报给国家发改委,最后由国家发改委审批获得该项贷款的资格。

  “高盛模式”独一无二

  接受采访的香港、内地业内人士几乎都相信,高盛拥有收购方风雷持有的高华证券股权的权利,一旦监管环境允许,高盛高华可能将与目前的高盛(亚洲)融合,成为其名副其实的全资子公司。

  有海外媒体报道称,为了高盛高华顺利获批,高盛斥资6200万美元救助陷入困境的海南证券,而这家证券公司与高盛高华没有任何瓜葛。

  有曾经供职于高盛的投行人士说,贷款给个人,并与之组建合资公司,有悖于高盛传统,高盛历来走高层路线,与强势团体共荣,从它在全球从事政府私有化项目最多这一点即可一目了然。显然,高盛目睹了摩根士丹利与中国建设银行联姻的“七年之痒”,汲取先行者的经验教训,才做出如此惊人之举。

  银河证券首席研究员左小蕾认为:“高盛虽然支付了相对高昂的门票成本,但省下了协调成本,回避了文化冲突。”

  里昂证券资本市场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全球协调人傅德礼早些时候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指出,“高盛模式”的难点是,中国究竟有多少个“方风雷”?对于外资投行来说,是否能找到一个令其放心的,具有政府背景、国际投行背景的合作伙伴,并将1亿美元借给他,并不是容易的事。即使有与方风雷相似背景、相似经历的人,但他们是否拥有方风雷相同的胆量来接受这笔巨额的贷款也是问题。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以下简称“中金”)董事总经理毕明建说:“这个模式独一无二。”

  中信证券研发部总经理徐刚亦认为这个案例“绝无仅有”,但他的理由是,没有哪个外资投行肯像高盛这样高价购买“入场券”。

  一路“过关斩将”,先后获得国家发改委、中国证监会和国务院批准,高盛高华最终得以跻身中国资本市场。左小蕾感叹:政府的支持力度之大显而易见!分析人士认为,这说明监管部门下决心要引入国际一流投行先进的经验。

  方风雷曾先后出任中金公司副总裁、中银国际和工商东亚总裁。曾经与方共事的老友这样评价:此人虽非科班出身,但对项目的判断力和感觉独特,在政、商两界的人脉关系令人望尘莫及。而人脉关系对投行来讲恰恰属“务实”范畴。

  受访的业内人士对高盛高华的成立基本持积极而平静的态度,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方星海说:“高盛进入有助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相形之下,他们更期待高盛能够将先进的理念、独特的文化和全新的机制带进来,“它的模式可能是完美的,但还要看具体的运作”。

  中金的对手

  目前,处于国内第一梯队的大券商中,中金、中银国际、国泰君安、中信的市场定位与之相似。事实上,中金公司以它各方面的优势在高端市场独占鳌头。业内人士评价,势均力敌的人脉关系,完全相同的市场定位,中金与高盛高华的竞争在所难免。左小蕾认为,中金需要一个竞争对手,垄断市场毕竟不是好事。她说:“国内的券商还没有意识到,还有两年金融业将全面开放,危机感和压力还不够大,引入一个强势竞争者,会促进国内券商自强。”

  海外舆论认为,这项具有开拓性的交易将使高盛在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给竞争对手造成巨大冲击。而这一观点并没有得到内地专业人士的完全认同。徐刚认为,高盛高华要形成真正的冲击还要再等三到四年。广发证券资产管理部黄伟文认为,现在说高盛高华能给竞争格局带来什么变化还为时尚早,三年后也许可以谈到这个问题,关键要看它的耐力。他判断,高盛高华也许会像当年的中金公司一样,“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成立于1995年的中金公司,其第一个项目是在1997年与高盛联合承销中国移动的香港上市,此案例后来成为业界有口皆碑的经典回忆。

  明年是中金公司成立10周年。截至2004年6月30日,该公司完成了约330亿美元的海外股本融资,约500亿元人民币的A股股本融资,约80亿美元的债券融资,约550亿美元的兼并收购交易。虽然从1999年起获得开展国内业务的许可,但中金目前80%的业务仍为跨国业务。中金董事总经理毕明建透露,中金已经开始在欧美布局,“走出去是必要的”,毕说,“可能将中金置于死地的真正对手是海外大投行”。

  2004年度内,高盛过去投资的平安保险、中国网通和中芯国际相继在中国香港地区或海外市场上市,融资额皆在10亿美元以上。同时,高盛完成了盛大、腾讯和中兴通讯等几个“特色”项目的上市。此外,高盛在发债、财务顾问和直接投资方面的表现亦可圈可点。

  业内人士普遍认同,高盛高华将秉承高盛服务于高端客户的传统和优势,“他们不可能做中小型企业,没有那么大面积的网点是原因之一”。

  熟悉高盛的人士说:“高盛高华的竞争优势可能来自于高盛全球知名的品牌和对品牌的保护与建设,以及所提供的专业服务。”有香港投行人士认为,此举是高盛的变相减价策略。他说:“第五大道的店卖高价,重在打品牌,而真正卖货的是纽约郊区的平价店。”受访的内地业内人士普遍认同,高盛高华的国际化背景是它的一个好卖点,但能否顺利开展业务,还要看站在方风雷团队背后的支撑力量有多强大。



摘自:中国经营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3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兆基:欲做“中国巴菲特”

全球企业都需要投资者,从12月15日起,在他们的客户名单上,要加上“中国巴菲特”、恒基地产(012.HK)主席李兆基的名字。

  日前,李兆基宣布私人全资拥有的、资产总值达500亿港元的“兆基财经企业公司”,将在全球找寻投资机会。  
  
  李兆基个人最为钟情国企股,特别是保险业股份,他已私人购入了中国人寿(2628.HK)及平安保险(2318.HK)的股份,账面获利12亿港元,他说日后还会留意相关的投资机会。

  12月6日,李兆基在召开恒基地产股东会后会见记者。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他表示,目前香港的地产业经营非常困难,“以前地产很少有人做,钱比较容易赚,现在的情况是僧多粥少,什么人都可以搞地产,赚钱很难。所以我们要在硬性投资(指地产)以外,增加软性投资”。

  “中国股神”钟情国企股

  李兆基所谓软性投资是比较灵活而多样化的投资。“我们将会在12月15日宣布,成立一家名为兆基财经企业的公司,将我过去分散全球的的私人投资项目,集中在一家公司内,资产总值约为500亿港元。”他说。

  他否认此举是为了未来要将公司上市:“以往投资项目很分散,现在组合成一家具规模的公司,主要是为了方便管理,减低管理费用。日后有好的投资项目,人家也会主动找我们。”

  李兆基不肯详细透露目前他的私人投资分布,只说包括中国内地、香港及全球的不同行业,而他个人比较看好中国的国企股:“国企股很好,特别是保险股,我买进了中国人寿及平安保险,日后有机会将再买。”

  在过去一年里,李兆基大手笔认购中国企业股,成绩甚佳,可媲美股神巴菲特。而与巴菲特最大的不同是,他的资金全是家族信托基金所有,可以随自己的心意投资,巴菲特则要向股东负责及交代。

  据本报统计,过去一年李兆基最少斥资28亿港元,购入5家中国企业的股份,当中有国企也有红筹股(见附表),账面盈利高达13亿港元。当中表现最佳的正是中国人寿及平安保险,分别为他带来9.6亿及2.5亿的账面利润,共逾12亿港元,难怪他食髓知味,对保险股特别有好感。

  李兆基虽然眼光独到,但他的投资也不是一帆风顺。其中平安保险便在2004年6月上市后破底,跌破10.33港元的招股价,曾见低至9.5港元,但近期股价已拾级而上,12月6日报收13.65港元,为“中国股神”收回失地。

  他另一次险些失手是同期认购中海集运(2866.HK)。中集同样在上市后破底,股价一度见低至2.6港元,其后该公司股价逐步反弹,李兆基的投资终于录得410万港元的账面微利。

  12月6日开始招股的领汇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2382.HK),是李兆基的最新目标。他说自己是最先联络包销商的大户,计划认购1亿-5亿美元,但他预计认购的反应将会很热烈,他最终分得的股数可能很少:“如果他们(包销商)肯给我,无论多少我都要。但现在的情况是,你将整家汇丰银行(资金)放下去也没用。”

  领汇是香港房屋委员会推出的信托基金,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买卖,由于第一年息率高达6.28厘,故受到机构投资者及散户欢迎。

  外姓董事林高演年薪千万

  恒基地产副主席林高演透露,“兆基财经企业公司”由李兆基家族基金持有,与上市公司无关。公司共有五名董事,分别是李兆基和他的两名儿子李家杰和李家诚,及李兆基的八妹冯李焕琼,惟一的“外姓人”正是林高演。被问及在兆基财经内有没有股份?林高演连声说:“没有!我为老板做事是分内事。”

  而李兆基的长子李家杰被问及林高演何以成为家族基金公司的董事时,则称:“林生(林高演)投资那么成功,没有他哪行?”

  事实上,林高演不但是恒基地产的发言人,同时是李兆基私人投资的代言人,李兆基多次以私人名义入股中国公司,都是由林高演出面。

  李兆基也没有亏待这名绰号“太傅”的老臣子。恒基地产刚于10月底公布的年报中(恒地为6月年结),最高薪的董事年薪介乎1000万至1050万港元,第二高薪的董事年薪也达950万至1000万元,市场相信当中一人为林高演。至于林高演在李兆基私人公司出任董事再收取多少酬金,就不得而知。

  李兆基是香港最资深的地产商之一,他决定分散投资,除了因为地产业利润见薄之外,近期的“钟丽帼事件”,也是原因之一。

  “钟丽帼事件”风波未平

  近日,恒基向传媒推介集团竞投“西九龙文娱艺术区”项目计划,并邀请行政长官董建华参观毕加索名画《巡游》在国际金融中心展览活动。此次展览由恒地赞助,意在强化恒基地产的艺术形象。

  整个活动均由钟丽帼协助参与。她曾在香港政府担任房屋署副署长及市政总署署长,退休后出任恒基地产属下的香港小轮(050.HK)业务发展董事。

  其后舆论及立法会议员均质疑事件有“官商勾结”之嫌,指钟丽帼将会运用她在政府的影响力,助恒基击败另外两名对手而中标。另外两个入选财团,分别为长实集团(001.HK)伙拍新鸿基地产(016.HK),及太古集团(019.HK)属下的太古地产。

  香港的公务员事务局局长王永平于12月3日表示,早已提醒钟丽帼不可参与有关西九龙文娱艺术区的竞投及宣传活动,如证实违规,将会停止向她发放每月7万元的退休金。钟丽帼在政治及舆论压力下,宣布不再担任恒基地产的西九文艺顾问工作,但强调自己并未违规。

  为此事,12月6日,李兆基说:“我在香港地产算是最老资格了,可以说身经几百战,全香港做地产最多最久的肯定是我。所以我自问不需要钟丽帼教我做地产,我也从未问过她有关地产方面的意见。”

  林高演承认,钟丽帼曾协助与巴黎蓬皮杜中心联络,为展览在今年10月借出毕加索名画《巡游》。但他说自己及恒地很多人员,与蓬皮杜中心都有联络。

  另外钟丽帼也曾为西九龙项目提出文化方面的意见,虽然这与她出任市政总署署长时积累的人脉资源有关,而她自1999年已离开市政总署,已经完成“过冷河”(高官离职后的过渡期)。

  他强调说,“在聘用钟丽帼时,并无计划由她负责西九项目,所以她不再担任西九顾问影响不大。”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3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机构投资者面临新投资机会

上海证券报 许少业 章智明

    2004机构投资者论坛认为明年股市有望走出低谷

    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出现新的格局,在新的市场格局中如何把握新的机会,不仅关乎机构投资者的生存状况,也与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息息相关。这是12月11日在湖南长沙召开的"中国资本市场高级研讨会------2004年机构投资者论坛"上形成的共识。

    此次研讨会是上海证券报与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的,来自证券公司、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期货公司、QFII的近400名专家学者与会,中国资本市场的七大市场主体首次在同一平台上对话。湖南省政协主席胡彪、湖南省政府经济顾问陈德铨出席了会议。胡彪在致欢迎辞中对研讨会的召开给予高度评价。中国证监会湖南监管局局长杨晓嘉、湖南省国资委主任莫德旺也在会上发表了讲话。

    上海证券报社长严文斌在代表主办单位的致辞中说,本次会议是2002年春季上海证券报与证券公司首次联合举办"中国证券市场季度高级研讨会"以来的第12次。本次会议首次将"中国证券市场高级研讨会"改为"中国资本市场高级研讨会",传递了两个信息:一是会议的外延扩大了,不只是研讨证券市场,而是涵盖证券、银行、基金、保险、信托、期货等多个领域;二是与会者的主体增多,除了证券研究人员,还引入了机构投资者。这是因为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机构投资者不仅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而且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学荣在主持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本次论坛,是在大金融背景下首度由中国资本市场的各方参与主体共同举办的一次盛会。论坛的主题是新市场、新主体、新机会,对这个主题进行深入研讨,有助于我们获得新的价值判断。

    与会的专家学者认为,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出现新的格局,主要体现为市场的主体结构由过去的单一化向多元化、多层次转变。2004年是基金业超常规发展的一年,QFII、社保基金的入市规模也不断扩大,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直接入市紧锣密鼓。这一切都表明,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重要,由此也将带来证券市场价值投资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更会带来价值理念下的多元化投资思维。

    整个研讨会充满了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交流。一些专家指出,2004年沪深股市运行态势告诉我们,如何进一步推动股市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话题。要解决当前股市面临的问题,需要市场参与主体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统一思想,用科学发展观来研判新的市场格局并作出正确的抉择。当务之急是提升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扭转股市持续低迷的现状。不仅股指要止跌回稳,而且要让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树立良好的预期,使股市出现一个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相适应的长期稳定的慢牛行情。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统一思想首先要防止某些错误舆论的误导,如估值标准问题。现在有些人一提股票投资价值,就把发达国家和地区股市的市盈率硬套到沪深股市上,得出的结论是沪深股市的估值标准太高了。

    其实,这样的舆论对资本市场的危害是深远的。且不说国际上并不存在统一的估值标准,更不存在所谓正确的标准。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行业、不同制度下,其估值标准是根本不能强求一致的。况且,目前上证50成分股的平均市盈率仅有15倍左右,已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分指数样本股的市盈率;上证综指加权平均市盈率也仅22倍左右,已低于国际成熟股市。沪深股市有没有投资价值,恐怕不用太多争论。

    当然,在新的市场格局下,机构投资者对新的投资机会也有自己的判断。他们认为,2005年我国资本市场新的投资机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策面积极向好背景下的投资机会,优质、稀缺资源的大盘股以及具有地域优势和重组优势的沪深两地本地股的投资机会不容忽视;二是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给"煤电油运"等瓶颈性行业以及具有防御性的消费概念行业带来的投资机会;三是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带来的投资机会,那些在国际视野背景下也极具投资价值的公司,其长期投资价值将进一步凸现。

    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在会上发布了2005年投资策略报告。

    该报告对2005年我国证券市场整体的判断为中性偏好,认为我国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背离的局面不会持续太久,明年股市有望走出低谷,预计沪综指全年大致会运行在1300--1750点的大箱体中。在有限的股指波动中股价结构调整将加剧,精选行业、公司仍是机构投资者获利的主要手段。

    本次研讨会还得到上市公司株冶火炬和岳阳纸业的大力支持。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有关领导和专家也在研讨会上做了精彩的演讲。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3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沪证交所将降低会员席位年费

证券时报  

  深沪证交所将降低会员席位年费席位年费市场化改革方案今日推出并将于年内正式实施将根据市场情况研究进一步降低收费标准的可行方案
  本报讯(记者  李巧宁)沪、深证券交易所今日将公布交易所席位年费收取方式改革方案。方案的基本要点是调整收费方式,改固定年费制为申报流量计费制,从而建立起市场化的收费方式。业内人士指出,此举有利于降低会员席位年费,减轻会员及其他持有交易所席位机构的负担,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据悉,新的席位年费收费模式改革方案将于年内正式实施,今年的席位年费按新办法收取。席位年费改革方案实施后,沪、深证券交易所还将根据市场情况研究进一步降低收费标准的可行方案。
  据了解,在确定席位年费收取方式改革思路的基础上,沪、深证券交易所共同开展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走访部分会员,了解会员对本次席位年费改革的意见,测算、论证降费空间,设计并反复修改席位年费收费办法,最终确定了目前的席位年费改革方案。
  ●相关链接
  根据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有关规定,“席位”指证券交易所向证券商等会员和特别会员提供的在交易大厅设置的用于报盘交易的终端或用于交易的电脑远程通讯端口。一般前者称为“有形席位”,后者称为“无形席位”。而“席位费”指购买证券交易所正式席位所付出的一次性费用。
  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为例,按照自1994年底开始施行的深交所席位管理暂行规则,深交所所有有形席位费和无形席位费均为60万元。凡席位使用者,需向深交所支付席位管理费。有形席位与无形席位的管理费均为每年3万元,由深交所在每年度元月份从清算头寸帐户中扣除。临时席位不收席位费,只按每个交易日2000元收取席位管理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3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沪证交所将降低会员席位年费

证券时报  

  深沪证交所将降低会员席位年费席位年费市场化改革方案今日推出并将于年内正式实施将根据市场情况研究进一步降低收费标准的可行方案
  本报讯(记者  李巧宁)沪、深证券交易所今日将公布交易所席位年费收取方式改革方案。方案的基本要点是调整收费方式,改固定年费制为申报流量计费制,从而建立起市场化的收费方式。业内人士指出,此举有利于降低会员席位年费,减轻会员及其他持有交易所席位机构的负担,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据悉,新的席位年费收费模式改革方案将于年内正式实施,今年的席位年费按新办法收取。席位年费改革方案实施后,沪、深证券交易所还将根据市场情况研究进一步降低收费标准的可行方案。
  据了解,在确定席位年费收取方式改革思路的基础上,沪、深证券交易所共同开展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走访部分会员,了解会员对本次席位年费改革的意见,测算、论证降费空间,设计并反复修改席位年费收费办法,最终确定了目前的席位年费改革方案。
  ●相关链接
  根据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有关规定,“席位”指证券交易所向证券商等会员和特别会员提供的在交易大厅设置的用于报盘交易的终端或用于交易的电脑远程通讯端口。一般前者称为“有形席位”,后者称为“无形席位”。而“席位费”指购买证券交易所正式席位所付出的一次性费用。
  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为例,按照自1994年底开始施行的深交所席位管理暂行规则,深交所所有有形席位费和无形席位费均为60万元。凡席位使用者,需向深交所支付席位管理费。有形席位与无形席位的管理费均为每年3万元,由深交所在每年度元月份从清算头寸帐户中扣除。临时席位不收席位费,只按每个交易日2000元收取席位管理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3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华晨中国四金刚阵营瓦解

京华时报  

    12月10日,华晨金杯的控股公司、在香港上市的华晨中国发布公告,苏强以及他的同伴何涛辞去了华晨金杯的董事长和行政总监,这也给从今年8月起有关华晨高管与辽宁省政府不和的传言一个彻底的答案。
  12月9日,有着国有背景的蔺晓刚在沈阳华晨金杯公开露面,他的身份是华晨集团(华晨系的国有控股公司)副董事长、总裁,华晨中国总裁、行政总监,华晨金杯董事长、总裁。至此,职业经理人“四大金刚”控制华晨系的时代成为历史。
  苏强何涛离职
  12月9日,一份英文文件出现在沈阳华晨金杯部分中层的桌上。文件的内容是:华晨集团的副董事长、总裁蔺晓刚接任华晨金杯董事长、总裁职务。“之前有一点风声,但文件下达后还是有一点突然。”华晨金杯的一位中层说。
  文件下达的同时,蔺晓刚开始在华晨金杯公开露面。12月10日,华晨金杯公关经理吕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前一天他第一次在华晨金杯看到蔺晓刚。
  12月10日,在香港上市的华晨中国发布公告,苏强辞去了华晨中国总裁、行政总监和华晨金杯董事长职务;何涛辞去了华晨金杯行政总监职务。担任华晨中国董事长的吴小安、副董事长的洪星与离任的苏强、何涛被称为控制华晨系的“四大金刚”。公告显示,苏强和何涛所辞职务全部由蔺晓刚接替。苏强和何涛目前与华晨惟一的关系是,他们俩人还保留了华晨中国执行董事的职务。
  苏强最后一次以华晨金杯董事长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是一周前在北京出席某个CEO论坛。
  期权博弈终败北
  苏强等人为何辞职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华晨中国给出的理由是,苏强、何涛受邀出任华晨集团的行政管理职务,没有时间和精力兼做下属公司的管理工作,这显然是个托词。新到任的蔺晓刚同样在华晨集团兼任高管职务。
  而更能让人信服的理由,还是今年8月份就传出的苏强等人与华晨的大股东———辽宁省政府发生了决裂。
  “四大金刚”都是华晨创始人仰融时代华晨系的创业元老,2002年在华晨产权归属问题上,仰融与辽宁省政府发生了严重分歧,后辽宁省政府把华晨归为国有,仰融出走美国。在得到辽宁省政府有关股权等的承诺后,“四大金刚”留任华晨。
  按照当时承诺,“四大金刚”以职业经理的身份完全掌握了华晨系;并且4位高管可按行使价每股0.95港元分别认购共3.5亿股华晨新股,占总股本9.446%。每份认购期权可全部或部分自2003年2月6日起3年内任何时间行使。如果该期权顺利兑现,按照华晨中国平均股价,苏强等4人将每人获得1至2亿多元港币的财富,但辽宁省政府一直没有同意“四大金刚”行使认购权。
  从2003年10月到2004年7月底,“四大金刚”尽数售出手中持有的华晨中国股票。他们除持有由辽宁省政府曾售出的认股权外,几乎不再拥有华晨中国任何权益。8月初,市场传出“四大金刚”将集体辞职,并且演化成“华晨面临倒塌的危机”。仅8月2日一日,华晨中国在香港和纽约资本市场就蒸发掉10亿元人民币以上市值。
  而当时的一种说法是,因为辽宁省政府没有同意“四大金刚”行使认购权,“四大金刚”用抛售股票和舆论向辽宁省政府施压。
  双方斗争的结果是暂时的妥协,8月中旬苏强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华晨不会倒下,没有回答任何问题离开现场。内部消息称,当时,苏强与辽宁省政府达成了协议,同意苏强继续留任华晨中国的职务到年底。
  蔺晓刚入主华晨
  从12月9日起,蔺晓刚的到任结束了华晨“四大金刚”主导的时代。
  现年44岁的蔺晓刚在华晨集团任职前,曾担任辽宁飞机工业集团副总经理、辽宁省国防科工委办公室主任。
  有消息称,蔺晓刚是代表辽宁飞机工业集团进入华晨集团,在这次人事变动前,辽宁省国资委已经把所持有的华晨股份转让给了同样是国有背景的辽宁飞机工业集团,但这个消息未得到有关方面的证实。
  蔺晓刚进入后,身兼几乎所有华晨方面的要职,表明辽宁方面有意彻底从“四大金刚”手中收权。而“四大金刚”中的另外两人吴小安和洪星,因为主要负责华晨与宝马的合作事宜,可能是考虑到合作伙伴的问题,暂时留任。
  蔺晓刚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如何重振“四大金刚”留下来的华晨。华晨目前正面临着巨大的销售危机,“今年的销售的确不好。”华晨金杯公关经理吕强说。
  数据显示,华晨系最主要的车型中华轿车今年的销售不尽如人意。2004年1-10月,中华轿车的销量同比下降了83.25%。在刚刚过去的2004年10月,中华轿车的全国总销量仅为175辆,而2003年10月还是1045辆。
  蔺晓刚正是要从销售入手重振华晨,记者得到可靠消息称,本月15日,蔺晓刚将在华晨中华新车北京上市仪式上首次公开露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3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只新股询价 元旦恐难顺产

国际金融报  

    中国证监会于12月10日发布的《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正式宣告新股询价制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但有迹象显示,首只采用询价制发行的新股却未必能于明年年初同步亮相。
  根据《国际金融报》此前两天的采访,业内普遍认为首只新股可能无法于元旦———新股询价制实施当日推出。一些投行人士12月12日接受采访时认为,首例新股询价发行,不但在元旦很难亮相,甚至于整个1月份都很可能不会有新股IPO(首次公开发行)的身影。
  据悉,业界作出如此推测的主要考虑,是询价制发行的一些技术性因素,新股业绩报表的制作周期以及询价制实施初期可能遇到的问题。
  深圳一家券商投行部老总表示,他个人预计新股IPO在明年一月推出有一定的难度,“当然也不至于迟至一些人猜测的明年5月份。”作为IPO市场化定价的标志,股票询价制的实施影响深远,牵涉很多,这些工作都未必是2004年仅剩的十多天里能够完成。
  他预计,监管部门接下来可能会发布或更新一系列文件、细则。以及对相关机构人员进行培训,对询价机构名单进行审核并公布。它们会占用相当的时间。而至今业内机构尚未收到这些工作的具体安排。
  同时,在明年1月1日后发行的新股,照例应该包含2004年度的业绩状况。
  投行人士认为,即使监管层不要求报表全部重新审计。单单就是补充材料,再封卷上交也需要时间。
  此外,根据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的规定,新的股票IPO流程将包括,公告招股意向书—推介—初步询价—累计投标询价—公布发行价—对社会公众公开发行等步骤,发行周期相对过去会明显拉长。根据上海一位保荐人的预计,其中涉及的发行天数可能会因此翻倍。
  “而且,这要机构和发行人都配合。如果机构对发行方案不满意,或者是上市公司对询价产生的结果不认可,都会增加沟通调整的时间,拉长发行周期。”该保荐人表示。
  这样的状况并非不可能发生。据透露,此前已有一些过了会的上市公司,在发行暂停期间对部分基金进行了预询价。
  预询价结果显示,发行人与投资机构的预期差异很大。而这种差异势必会体现在未来的新股发行时,并增加双方沟通协调的时间。
  不过,见惯风浪的投行人士普遍认为,新股发行的真正节奏仍旧把握在监管机构手里,“最终的决定权在监管层手里。只要它点头放行,新股发行随时可以展开。”
  而在今后一个来月内继续主导发行市场的仍将是上市公司的再融资。
  据悉,目前尚有6家公司增发的方案处于过会待发状态。
  绝大多数增发方案已经排上了档期,或已完成了最后的准备工作。这些公司大部分将在明年1月内完成融资。在此之后,新股IPO的询价之路或许会随之展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3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利宏观形势》1213

《开利宏观形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5-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3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经济》

《每日经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5-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3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金融》

《每日金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5-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3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启新股发行 年初会有几家企业登陆A股市场?
------------------------------------------------------------------------------

  上周五,证监会公布了《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及配套文件《股票发行审核标准备忘录第18号———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询价对象条件和行为的监管要求》,宣告新股发行询价制在明年初将正式登场。
  市场人士认为,新股发行重启对市场具有利空效应,今日股指将考验1300点附近的平台支撑力度,市场的短线风险不可不防。
  新股停发了4个月
  为推行询价制,证监会已经停止新股发行近4个月的时间。
  今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公司法修正案、证券法修正案均删除了新股发行价格须经监管机构核准的规定。按照规定,股票溢价发行将无需再经国务院证券监管机构批准,股票发行价格应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形成。
  随后,在此基础上,中国证监会拟推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并于8月30日晚间发布了相关征求意见稿,同时宣告暂停新股发行。
  由于新股停发减小了市场资金面所承受的压力,8月31日,大盘在利好刺激下迎来反弹,当日股指大涨23点,成交量也较前几个交易日有明显放大。
  短期利空不可忽视
  对于新股发行询价制推出后对大盘的影响,市场人士有不同的看法。
  部分市场人士指出,由于暂停新股发行被市场理解为暂停扩容的利好,因此新股发行试行询价制意味着扩容的恢复,加之传言有中石油、交行等超级大盘股发行上市,将对市场资金面形成严峻考验,因此该消息对投资者的信心是不小的打击。市场的短线风险不可不防。
  不过,也有另一些市场人士认为,由于目前市场最担心的扩容问题已经水落石出,新股发行试行询价制将限制质差公司发行上市,加之目前市场处于较低位置,因此今日大盘即使出现低开,出现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
  1300点~1315点很关键
  记者发现,巧合的是,证监会两次出台关于新股发行有关政策时的大盘点位几乎重合。
  8月30日,证监会宣布新股暂停发行时的上证指数收在1319点。12月10日,证监会宣布新股将于明年初发行消息时,当日上证指数收在1317点,与8月30日的收盘点位仅差两个点。
  市场人士深入分析认为,从技术上分析,目前指数正运行在大三角形整理的末端,三角形下边线的支撑在1315点附近,一旦跌破该点位,大盘还有继续下行寻找支撑的动力。而8月30日的收盘点位1319点和12月10日收盘点位1317点也正好位于1315点附近,因此,1315点被有效跌破,后市将面临较大的系统风险。
  另外,大盘在1300点附近做了长达半个多月的平台整理,其间股指有5次跌破1300点整数关口后又立即被收起,且有成交量放出,因此1300点附近应有一定的支撑力度。
  综合来看,1300点附近今日将再受考验。
  48家企业等待融资
  新股发行开闸后,年初会有几家企业登陆A股市场?
  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共有48家企业通过发审会审核而没有发行上市,其中包括6家再融资的公司及42家公司新股首发。
  从1999年~2004年6年间每年1月份股市融资额的统计来看,除2001年1月市场融资额达到246亿元的近几年天量外,其余几年的1月融资额均在40亿~80亿元之间。而近三年来,个股的发行家数也维持在5家~9家之间。
  市场人士估计,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判断,明年1月A股市场的融资额很可能不会超过去年的水平,因此,市场扩容压力不会太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48家企业中并不包括中石油、交通银行等超级大盘股,不排除这些公司通过“绿色通道”挤进明年1月新股发行名单的可能性。(记者刘锋 郑宏) 
  成都商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3-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3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宏观动态

  上海证券报《预测报告显示 明年GDP预计增长8.5%》“上海证券报今日与国家信息中心联合发布《2005中国经济十大预测报告》。报告预计,考虑到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经济景气的持续性,明年GDP将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回落至17%左右、登记失业率为4.3%、CPI在4%左右,金融与资本市场将在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平稳健康运行,并 


 


寻求突破。”“明年宏观调控将在推进体制改革、引导结构优化方面体现得更为明显,在调控力度和市场化手段的运用方面将更趋柔性、灵活。其中土地政策、产业政策、农业政策等五大政策重点影响全局,尤为值得关注。”“报告预计,明年货币政策取向将视经济运行情况由偏紧转向中性,M1增速在17%左右,利率和汇率面临上调和升值压力。在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前提下,管理层将会更加注重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明年国债发行规模将继续减少,财政赤字将继续下降,财税改革将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潜在资金充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3-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3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基金关联交易再鸣警笛

中国证券报  

    伴随着价值投资理念的深入人心,其倡导者基金也罩上了专家理财的光环,对敲、利益输送这些“基金黑幕”中惯用的词语似乎也离我们远去。

    但种种迹象,仍让我们对其保持警惕。而最近,监管层负责人明确表示,基金关联交易的规范问题,将成为明年的监管工作主题之一。

    内部利益输送仍有空间

    “国外发展经验证明,关联交易是中性的,既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作用,也有违规操作、自谋私利的弊端。”业内人士介绍,基金的关联交易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基金管理公司与外部当事人,如股东、托管银行及其他机构或个人之间的交易,二是基金公司不同基金品种间和不同业务间的关联交易。

    “正是基金业发展初期在这两方面出现的诸多不规范问题,如基金为自己的控股股东券商高位接盘,封闭式基金为开放式基金接盘等等输送利益的行为,让投资者一想到基金的关联交易就认为是负面的。”业内人士分析说。

    某券商研究员分析说,从技术层面来讲,现在的关联交易输送利益在基金公司内部应该没有可能,因为基金公司引进的交易系统对其实行了实时监控,旗下一只基金卖出的股票,另外的基金不能够买,所以关联交易输送利益现在主要存在于基金和外部之间。

    果真如此吗?经过记者向多家基金公司求证,发现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在2002年以前,基金公司对公司的交易实行人工监控,希望发现内部对倒的痕迹,但这种方式比较被动,而且效率低下。2002年以后,基金业开始逐步引入恒生等类别的电脑监控系统,对交易实行实时监控,通过这种系统设计的参数,可以做到:基金公司一只基金卖出的股票,如果没有外部买盘介入,那么旗下的其他基金就不能买。但是,这种锁定最长也只能为一天,因为没有成交的卖盘第二天就要在交易所的系统重新排列。

    “所以,虽然在技术上减少了对倒的可能性,但是,基金公司想托高一只股票的话,在一段时期内还是有可能的。当然,因为基金公司内部的监控系统无法监测到外部,所以基金公司与外部的不正当关联交易可能更应引起关注与防范。”业内人士分析说。

    环境之忧

    对于国内基金关联交易不规范行为的担心,属于近忧远虑,而这来自于基金生存的环境和竞争的压力。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在2003年“美国版基金黑幕”中,美国一些共同基金之所以冒着风险,让对冲基金进行盘后交易以及滥用择时交易,原因在于,2001年以后,因为股票价格常常出现“自由落体运动”,基金业绩难有表现,其管理资金的规模也不断下降。因此,他们期望,获得择时交易和盘后交易特权的对冲基金,能向其投入巨额资金,保持管理资金的规模。

    担心首先来自基金生存的环境。当初在基金发起之时,一些券商都是其发起人和重要股东,但目前在券商风险接二连三暴露之时,券商持有的基金股权这块优质资产,被视为变现的首选。基金股权动荡之际,也是人员急剧变动之时,在此时,基金管理人员能抗拒新股东“钦点”的股票吗?恐怕很难。关于这方面的质疑其实已不断见诸报端。

    封闭式基金为开放式基金接盘,是业内一直密切关注与防范的老问题。但就在采取各种手段防范老问题的同时,业内人士又提出了新的担心,“基金公司品种多起来之后,基金关联交易冒出新的表现形式,这就是‘以大护小’,因为规模较大的基金业绩不容易做上去,而小基金操作灵活,因此有的基金公司会产生‘以大护小’的想法,即全力以赴地把规模小的开放式基金业绩做上去,成为基金公司营销宣传的标本,在这过程中,存在着大规模基金为小的开放式基金托盘的可能。”

    业内人士进而提出了另外一层担心:基金业推出开放式基金之后,蓬勃一时的封闭式基金成了“后娘的孩子”,迅速被边缘化,折价率从10%扩大到40%,主要的原因是开放式基金有赎回压力,必须举全公司之力来保住开放式基金的业绩。而现在有消息表明,在社保基金之外,基金的定向理财范围将更加广阔,有望成为基金管理公司的一项主营业务。但值得注意的是,定向理财将让基金更加如坐针毡,因为其管理费的提取将不会像开放式基金这样旱涝保收,而是按业绩高低来收。“当初的封闭式基金为开放式基金高位接盘的现象会不会再次重演呢?”业内人士如此反问。

    再紧规范之弦

    “如果出现不正当关联交易,对基金公司以及基金业的打击将是巨大的。”基金人士表示,因为基金业是委托理财的行业,其核心是要将持有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如果侵害持有人的利益,那就是触犯了‘天条’。持有人可以原谅投资失误,但却绝不能原谅利益输送等违规行为。”

    据了解,正是因为不正当关联交易后果严重,所以一直都是基金业监管的重点,而基金公司本身也在证监会的监管指导下,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一是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基金公司努力遵循健全性、有效性、独立性以及相互制约原则,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公司的各部门有明确的授权分工,操作相互独立,努力防止不正当关联交易、利益输送和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发生;二是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我们注意到,今年以来,信息披露的规定陆续出台,按照中国证监会去年《关于开展2003年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控制执行情况检查的通知》中的规定,一些基金公司也在今年陆续引入第三方的会计师事务所,对自己的财务状况和投资状况进行监督,力争使基金的信息披露更加透明,提高公信力。但这种效果究竟如何,一些专家表示还有待观察,“会计师事务所都是基金公司请来的,他们能否严格监督‘东家’,这是对他们的职业操守的严峻考验。”

    业内人士指出,要规范关联交易,一方面要引进先进经验,继续完善内控制度。欧洲养老基金协会荣誉主席马克-巴约特介绍说,“今年7月份,拦?ぜ嗷嵩黾恿嘶?鸸?纠锒懒⒍?碌谋壤??釉?吹?0%增加到70%,董事会主席也要由独立董事来担任。”有关人士还建议推行“独立投资模块”方式,即每一个基金品种或独立投资模块为其基金持有委托人负责,形成二级投资委托关系,避免不恰当的行政干预导致内部基金品种间的关联交易。

    业内人士还指出,防止不正当关联交易,还必须加强外部的监管,这首先是证监会以及交易所对基金业关联交易要加强监管查处工作,这是最根本的监管制约力量。在外部监管中,媒体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中证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3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基础电信领域正式对外开放

新京报  

    昨起同时取消对外商在华从事商业零售、保险等的地域限制
  记者从商务部获悉,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从12月11日起,我国正式对外开放基础电信等服务贸易领域的相关业务。
  从12月11日开始,我国将有限度地对外开放基础电信业务。外资可以在上海、广州和北京设持股30%的合资企业,并在这些城市内及其之间提供服务。深圳、杭州等14个城市明年年内开放上述业务。
  12月11日起,对外商在华从事商业零售、分销业务不再有地域限制。对钢材等五类物资的指定经营从11日起废止。在保险、证券、银行及金融、旅游、运输、仓储等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商的相关地域限制和业务范围限制也从即日起取消。
  商务部部长助理易小准分析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由于全球电信业处于低谷,许多国际电信运营商的经营状况受到很大影响,对大举投资中国采取了审慎的态度。开放基础电信业务后,外商仍会保持审慎态度。
  他说,在商业零售开放方面,国内在放开经营地域限制之前,外商已提前进入该领域。今年7月1日我国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提前半年兑现了放开贸易权的承诺。
  -"入世"影响
  新华社发表述评文章指出,"入世"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入世"未严重冲击国内相关产业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电今年12月11日是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三周年。三年过去,人们担心"洋货"潮水般涌入、国内相关产业遭受严重冲击的局面并未出现。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上下应对工作得力有效。加入世贸组织加快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修订2500多个法律法规
  加入世贸组织三年来,我国大幅修订了包括外资法、外贸法在内的2500多个法律法规。各地清理了19万多件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国务院先后分三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1806项。各地政府也取消了数十万件行政审批项目,特别是取消大量内部文件,实行阳光政务。通过将世贸规则和中国承诺转化为国内法律、法规,推动了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完善,对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透明度和依法行政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三年实现外贸总额翻番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政府全面履行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贸易壁垒,开放国内市场,使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经贸环境,促进了外经贸的发展。我们运用世贸组织的规则和机制,妥善处理国际贸易争端,有效维护了中国的进出口公平贸易环境,改善了对外贸易环境。加入世贸组织三年间,我国进出口总额每年增加2000亿美元,三年实现外贸总额翻番,这种速度在世界外贸发展史上十分罕见。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也由2001年的第六位提高到2004年的第三位,每年提高一位。
  全球450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三年来,我国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为以服务业外包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提供了一个产业转移的投资热土。过去两年,我国每年实际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都超过500亿美元,今年有望首次突破600亿美元。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已有450家在华投资,来华设立地区性总部、采购中心和研发中心的日益增多。
  加入世贸组织三年,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
  以信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继续大规模向中国转移。国内汽车工业在竞争中加快战略重组和结构调整,今年汽车产量有望超过500万辆,三年增长一倍。通过在服务贸易中开放新领域、新市场和新业态,带动了国内服务业的发展。
  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好处
  加入世贸组织三年,国家三次下调了进口关税,开放国内市场,中国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短短三年间,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能够给国内消费者提供上百种型号的轿车,汽车价格大幅下降。最近三年,国内新增轿车500多万辆,其中大约400万辆为私人购买。三年间400万中国家庭用比以前少得多的钱,圆了他们的家庭轿车梦。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外资零售巨头在国内大中城市建立了许多连锁超市,并带动了国内连锁经营的兴起。这些效率高、规模大、价格便宜、购物环境舒适的超级市场,为数以亿计的中国老百姓提供了消费便利,节省了开销。
  -相关新闻
  自2005年起汽车、农业、银行等重点行业将进一步扩大开放
 ∶髂旯厮白芩?浇抵?0.1%
  记者从商务部了解到,2005年以后,我国主要产业的过渡期将到期,市场开放水平将达到承诺的终点。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5年我国关税总水平将降至10.1%,其中工业品平均关税降到9.3%,农产品降到15.6%;所有非关税措施都将取消;银行、证券、保险、分销等重要服务部门所享受的过渡期将逐步结束。
  汽车:2005年1月1日起取消汽车的配额、许可证管理,汽车关税降到30%,汽车零部件关税降到13%。2006年7月1日,汽车关税将降到25%,零部件平均关税降到10%。
  农业:2005年,农产品关税水平降至15.35%,关税配额数量达到最高点,其中小麦和玉米的关税配额量达到国内生产量的10.7%和6%。
  银行:2006年,我国将取消对外资银行所有权、经营和设立形式,包括对分支机构和许可证发放进行的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向中国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即给予外国银行国民待遇。
  保险:2005年后,我国将取消对保险业务的地域限制,允许外国保险公司提供健康险、团体险和养老金/年金服务,取消再保险的强制分保规定,降低对外资经纪公司的总资产要求,允许设立独资的保险经纪公司。
  电信:2007年,我国将取消基础电信的地域限制,外资股份将允许达到49%。
  除上述服务贸易领域之外,2005年后,建筑、旅游、运输等行业也将允许设立外商独资企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5-6 12:24 , Processed in 0.075001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