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夕阳武士㊣

⊙⊙⊙⊙⊙ 2005年06月03日周末侃股交流专贴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3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看到的:D


守住1000点又能如何?购买股票等于购买冥钞!

--------------------------------------------------------------------------------
www.eastmoney.com   2005-06-03 09:07    有个人    东方财富网  


    编辑声明:东方财富网刊登此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提供一个百家争鸣的舞台,并不意味着本网站赞同或者否定作者的观点或内容。本文不作为投资的依据,仅供参考。

    本文为作者授权东方财富网刊登之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05年6月2日,在没有任何抵抗的情况下,沪综指盘中创出1008.75点的历史新低,距离1000点仅有8.75点……

    曾经被认为是牢不可破的1300点“政策底”被攻破,1200点和1100点整数位相继失手,现在又到了考验1000点整数大关的时候。在大盘创新低如家常便饭的时刻,谁能保证1000点就能守住呢?

    “历史上大盘在1050点以下形成的三个低点1047点、1043点和1025点将对大盘短期形成一定支撑,后市将首先考验5·19起点1047点。我们注意到,1997年以来,1025-1047点一线一直是多方冲不垮的钢铁防线:金融风暴没有砸穿,1998年特大洪水也没有冲垮。大盘这次如果跌破这条钢铁防线,无疑比洪水猛兽更可怕。”

    现在1047点跌破了,1043点失手了,1025点也沦陷了,1000点的“名义崩盘点”也不再遥远。我们真的有一道钢铁防线来守护这最后的自留地吗?很遗憾答案是没有,在政策始终不能明确之时,我们拥有的底部就是没有底部。历史必将证明:一切钢铁底都是纸糊的!

    不知道政府有关部门急不可耐是为了什么,在理论问题都未明晰之时便匆忙推出试点究竟有何居心。试点方案出台之后大盘一天一个新低,个股更是惨不忍睹,将股价不断拖向自然接轨之底,这就是某些部门的目的么?

    股权分置改革不同于其他问题,幻图用试点来一步一步推进的思路是极其可笑的。上世纪中后期发生的文化大革命以及其他运动,余毒已经开始蔓延。必须承认,现在正处于活跃状态的经济学家们,他们大多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经济学教育,也不要说那系统专业的金融学;更重要的是经历过历次运动后,整个民族的思想被完全禁锢,创新思维能力几近灭绝,一旦达到高尖领域面临新型难题,“创造性缺失”的后遗症便会一览无余。

    后人将会用事实告诉历史,解决全流通其实并不难,在排除了那些技术障碍和意识障碍后,再附加一些金融创新思维,运用先进的金融工程体系,全流通问题最终将会完美解决。思维已经被束缚了的这一代经济学家们,为什么非要执意在自己手里解决问题呢?难道你们会为不能亲手毁掉这个市场而耿耿于怀吗?

    在理论问题还未完全探讨清楚之时绝不能贸然开始实施,所有的试点都将以试错而终场,必须停止试错重新进行理论研究。如果理论研究仍旧没有结果,那就将这个问题留给后人。并非30年50年都不解决全流通问题,理论研究一刻都不会停止,直到找到能完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止。请相信脱离了思维束缚的下一代的智慧,也许根本用不了三五十年,甚至只需要三年五年或更少的时间,我们的下一代或者就是现在正处于活跃状态的一代,在突破某些定势思维后就能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

    必须首先明确预期,在理论处于混沌政策没有明晰之时,所有的钢铁底都是纸糊的。平准基金入市了又能如何,解放了机构解救了股民,被套牢的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而且用人民币来抄底更进一步地验证了“一切钢铁底都是纸糊的”,人民币不正是纸做的么?

    用“这些纸”糊住了1000点又能如何?你会相信这些纸有一天会变成钢筋吗?真正的底部是价值之底是信心之底,如果没有信心作依托,跌到700点了又能如何;在股民连娼妓都不如,在投资变为一种最卑贱的职业之时,购买股票等同于购买冥钞!

    不是说要保护中小投资者吗?不是想明确预期吗?不管是留待后人解决还是现在强行推进试点,应该首先将所有非流通股注销30%。将非流通股注销30%并没有超过最低支付对价标准,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明确预期稳定市场心态,在此基础上即使进行谈判也会更加公平公正且容易被通过。以这种方式确定最低预期,即可以马上让市场有一个钢铁底,最高决策层有这种智慧和魄力吗?

    据说国家很可能在6月4日或6月5出台实质性利好,其中最重要的利好就是让千亿平准基金入市。金牛座认为现阶段让平准基金入市是必要的,它可以暂时缓解市场压力,可以让投资者暂时喘口气。虽然平准基金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价值体系,我们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平准基金救市上,必须有根本性的制度变革才会有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平准基金是否有效需要事实来证明,但是否动用平准基金则是态度问题,还好国家并没有背弃陷入苦难的人民。

    希望传言是真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3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更好的上涨,现下跌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3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还是真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5-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3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股权分置改革不同于其他问题,幻图用试点来一步一步推进的思路是极其可笑的。上世纪中后期发生的文化大革命以及其他运动,余毒已经开始蔓延。必须承认,现在正处于活跃状态的经济学家们,他们大多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经济学教育,也不要说那系统专业的金融学;更重要的是经历过历次运动后,整个民族的思想被完全禁锢,创新思维能力几近灭绝,一旦达到高尖领域面临新型难题,“创造性缺失”的后遗症便会一览无余。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3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看到  现在的专家学者,在股权分至,全流通上跳梁表演了
分支前,很多名人,专家,教授  大叫  全流通,股权分支,股市才会走好
现在股市如何都知道了,那帮人全部不说话了。。。。。。。。。。。。

有那么简单吗,现在真做了,才发现,不是那末简单的,这个很复杂的大系统工程。。。

一帮只会卖弄嘴巴,舞文弄墨的狗屁学者,如果它们不是只会纸上谈兵,就是别有用心了


[ Last edited by 夕阳武士㊣ on 2005-6-3 at 17:24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3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盘还在千点附近挣扎,虽然在金融股上率先发力,但未能得到市场的认可,股指稍经反弹后很快又重新走低,并在午后开盘不久再次逼近千点关口。最低下跌到1000.52点。离千点仅有0.52点的距离之时,在中国石化、、长江电力等指标股、及反复下挫的蓝筹股板块以烟台万华为首的领跌品种开始超跌反弹,股指明显回升,迅速从1000点回到了昨日收盘点位之上。1000点是1996年大盘走牛以来反复试探没有被跌破的点位,在这个点位多空双方必然有相当程度的争夺但最终跌破已成为必然。理由一:大盘下跌过程中始终未能放量,因此说明多方在低位介入的意愿并不踊跃;理由二:虽然今日以中远航运烟台万华民生银行为代表的机构重仓股有所表现,但是一些中低价位的品种再度出现杀跌动作如:黔源电力、惠泉啤酒、桦林轮胎、华联控股攀渝钛业、苏常柴以及部分科技股等,欣网视讯为首的跳水表演也没有停歇。说明部分个股依然没有调整到位。随着近期市场的持续回落,目前市场市盈率已经处在15倍附近,激发了部分场外资金抄底的欲望,这只能是解释近期股指盘中不时有强劲反弹的理由了。
     总体而言,千点会有反复,但是千点实在无险可守。市场自己已经没有力量,或者说,在这个层面上,已经没有招数了。要说希望,希望寄托在以上的层面上。在千点这一敏感的心理点位,既容易引发快速下跌,但也容易吸引多头的绝地反攻,我们应做好两方面的准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2-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3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夕阳武士㊣ at 2005-6-3 17:23
可以看到  现在的专家学者,在股权分至,全流通上跳梁表演了
分支前,很多名人,专家,教授  大叫  全流通,股权分支,股市才会走好
现在股市如何都知道了,那帮人全部不说话了。。。。。 ...

假设:如果您做为一个基金经理,会怎么办?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3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出处:财富论坛——江南七怪      2005-05-09 08:22



先想说一句,如果大家看的好请大家顶一下,让更多的人看见,如果有什么看法请大家讨论,谢谢!
十年一场梦
作者:但为君故

  毕业后就来到这家机构,沉浮了这么些年,心中的感觉就像标题所示。但也留下了一些观感,看到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名为机构投资者如何看市场的评论,总觉得陌生,还是说说我这样的机构投资者怎么看这个市场的吧。
  1、所谓机构盈利模式
  吴老先生说的没错,这就是一个赌场。我想这点大家都心知肚明,也不用太多费口舌。而市场一直在聒噪所谓的盈利模式,说白了就是怎么把人家的钱掏到自己口袋里。这里当冤大头的是谁?舆论一边倒地都说是散户,其实散户口袋里那三瓜俩枣怎么喂的饱。如果散户自己损失惨重,人家也是无心之失,不是存心要算计你的,现在看那么多人要上诉,索赔,真是有点啼笑皆非。
  中国改革20多年,就是一个国有资产不断流入私人腰包的过程,证券市场又怎么能例外。其实所谓的盈利模式,就是自己建好老鼠仓,用公家的前往上打,简单得很。那一个个坚决的涨停,拉起来气势如虹,毫不哆嗦,是什么让里面的资金如此兴奋,难道是上市公司业绩良好、分配优厚、题材独特,这些都是给别人看的,真正让他们勇往直前的是想到自己的小金库正在跟着不断膨胀,香车豪宅指日可待。后来市场看到许多大盘股都有大机构入住,欢呼什么“蓝筹时代”。其实是因为几年的发展,老鼠仓规模已经太大,小盘股已经容纳不下了,用大盘股做做波段,倒也有滋有味。
  那国家亏空了也不好交待啊,放心,国家不会亏的,只要把股价高高的顶在上面,账面一堆浮赢。到年末做帐的时候,把筹码倒一遍,浮赢变实赢,当然是会计上的,然后明年接着顶,许多人都注意看年底拉尾盘,其实年底突然放量对倒才是主要的,不信去看看k线。许多人看到一些大机构控盘度太高,还替人家担心怎么出货。不用担心,过两年,张老总高升了,李老总接任,张老总就算出货给李老总了,李老总好好干,只要不出篓子,会有机会出给王老总的,就是这么简单。
  
  接着上面的话题再说几句。机构所采用的会计方法会极大地影响所操作个股的盘面。为什么这么说呢?每个机构每年都有一定的利润指标,在完成今年的利润指标的同时,必须为来年的利润做点储备。但是有些股票又必须在今年出掉一部分。这样兑现出来的利润岂不是让今年超额,而明年少了储备了吗?现实情况是,许多机构采用卖出后不计收益,直接冲减成本的办法。这样有的股票成本就被冲得很低,我们有一个股票的成本是0,外人确实很难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市场惯用的技术分析手段根本派不上用场,你觉得好象所有的筹码都是套牢盘,但卖单还是源源不断,因为它的成本是0,不明内情的人你能想得到?。之所以现在可以公开的来谈论这个问题,是因为去年估计所有的机构都把老本吃光了,这种会计手法也没有用武之地了。呵呵。

  话题越扯越多,看来以前老师教导的写文章要先拟提纲是很有必要的。写到这里发现自己有可能没有把主要的思想表述清楚,会将大家带入一些误区。这个市场上不是只有一类机构,最起码我们还应该来谈谈私募基金和基金。我在这里谈盈利模式,其实是在说这个市场的生态环境,大家在这里怎么混饭吃。吴老说这是个赌场,非常对,赌场里进行的是负和游戏。上面说过,冤大头是国家。我是不是太罗嗦了?但是有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谁?就是这些所谓的私募基金。先看看所谓的私募基金是怎么出现的吧。有这么一些人,做股票挣了钱了,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等等,如果言语冒犯了某些同志,请见谅。于是就开始为别人理财,想用杠杆多挣点,也许资金大了,觉得坐庄很容易,想自己做一把。看看,他们已经开始走入误区了。在这个赌场里,你要挣钱,就要找到那个输钱给你的人,这就是盈利模式。主流机构的盈利模式很稳定,就是赢国家的钱嘛。原来你跟着这些主流机构挖墙角,挣到了一些钱,你就误认为是自己厉害,要单干了,做私募了,你的灾难开始降临了。你也要找那个输钱给你的人,你以为他应该是那些散户。庄家吃散户,大家不都是这么说的吗?呵呵,全国散户就那么多,资金就那么大,好嘛,突然出现那么多庄家要吃他们,实在是有心无力,喂不饱啊。有些私募还是比较聪明的,继续跟着挖墙角,0048之流。而那些想单干的,以为学到主流机构的操作手法了,吸筹、拉高,很顺利,该出货了,怎么好像不一样了,出给谁啊?每天只有自己的单子在对敲,散户呢?散户在哪里?所以去年灭了那么多私募,不知道他们痛定思痛之后,想明白没有,如果觉得是市场不好害了你,那下次你还要再被灭。你在开始单干的时候,就决定了你必将灭亡。现在看到许多所谓的私募基金代言人,隔三差五的在那里写评论,说我们私募的动态如何,准备发动什么行情了,看来还是执迷不悟,还想吃散户?所以大家注意了,如果你想跟庄,首先要搞明白你在这个食物链中的环节,你是愿意做帮凶,一齐挖墙角,还是愿意做人家的食物。为什么有的散户挣钱,有的亏钱,主要的原因不是水平高低,是他们在这个赌场中不自觉地站到了不同的位置。


  该谈谈基金了。大家都知道基金黑幕,黑幕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基金充当了赌场中冤大头的角色。这个角色本来是由国家充当的,但是当时封闭基金的性质决定了自身的命运,15、20年的封闭期,圈了钱相当于不用还,市场中的大鳄是不会放过这块肥肉的。当然基金当时的一些锁仓行为也做了不少好事,至少客观上也充当了一起挖墙角的角色。而且每年通过打新股的优势也分了不少红。但基金的这点钱和庞大的国家资源比起来还是太渺小,因此他无法获得源源不断的补充,这就决定了他净值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就很难再动了。当时我对做基金的朋友开玩笑说,买基金其实很简单,他从舱位轻到重的过程就是净值不断提高的过程,你就挑个舱位轻的,没什么重仓股的买进去,等他舱位重了后再出来就行了。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一开始的基金明星是安系、裕系,后来是同系,再后来大家舱位都重了,也爆黑幕了,一个叫泰和的哥们因为没有黑幕舱位特别轻,结果他开始冒出来了,大手笔不断。解释一下,我所说的舱位不是一般的什么50%持仓,是指有没有重仓股。后来发开放式了,这绝对是中国基金业的里程碑,也可以算证券市场的一个小里程碑。因为开放式,基金公司的人开始认真做基金了。现在的开放式基金中存在着中国未来机构投资者的雏形,尽管希望还是很微小,但不能忽视。不知道大家感觉到没有,基金已经从大家很不屑的一个冤大头,逐渐转变为一个谁也无法忽视的角色。这次的反弹,主流板块大部分是基金在主导,而且他们的理念也得到了不少正在转型的机构的认同。我记得好像有一次某私募基金代言人撰稿大骂基金的手法耽误了行情的发展。这已经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态,大家可以揣摩一下。
  在现在的基金公司里,我唯一佩服的是博时。我不是做广告,也不建议去买他们的基金。我建议如果大家以后有机会,可以和他们交流一下,从总经理、投资总监到基金经理,给我的印象非常好。不多说,再说真成广告了。对了,闽发有许多做数据分析的朋友,如果有机会去看看博时的数据分析系统,相信你会垂涎三尺的,他们的数据是直接从交易所拷的。也就是看了这个公司后,让我有一个感觉,他们在做的是专业化,也就是我觉得的希望所在。当然也许我看到的只是表象,毕竟不在其中,说的没那么深。
  还想罗嗦一点就是,基金公司的分化已经很严重了,从开放式的发行可以看出来。如果有机构朋友在选择开放式进行投资,有几点心得可以告诉你。首先,如果他宣称他们的优势是时点判断,看大盘很准,有多种工具,然后以分散组合来跑赢大盘,那你直接可以cancel掉他。这是个大散户。其次,让基金经理不要看材料,把这个基金的招股书给你讲一遍。因为许多基金都是糊弄事,研发部弄出一堆名词,基金经理并不了解,也许也不认同,以后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
  这个贴子太象广告了,不多说了。


  聊完这个市场的所谓盈利模式,附带说了说各色机构,声明一点,以上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更不要到处散播,权做饭后谈资吧。
  接下来想聊一聊我对技术分析的一些看法。

  我对技术分析的看法是,一对我没用,二如果沉迷其中就成不了大器。
  我不能说技术分析没用,这样太托大了,大的道理我也不想说太多,就举一个例子,说一说技术分析的主流之一形态分析。我刚入行的时候,和现在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觉得技术分析神奇有效,值得好好学习,而且也乐此不疲,如饥似渴。后来有一次,我们在讨论一个股票,从a点要拉到b点,怎么个走法。然后我就在纸上画了许多可能性。画着画着,我觉得无论我怎么画,最后一笔总要画到b点,而且看看我画好的几幅图,什么旗型突破,楔型突破,三角整理突破,上升通道,箱形整理突破,或者往下做个双底再突破,等等,都被我画出来了。怎么都是教科书上的经典图形阿?至此我明白一个道理,形态分析里的各种形态都没错,凡是上涨的股票都会走出其中一种形态来。但是哪个是本?哪个是标呢?不是因为走出这样的形态才使股价从a点到b点,而是因为股价必然会从a点到b点,然后其运动轨迹出现经典形态。形态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而想通过形态分析,得出股价会从a点到b点,逻辑上就是错误的。实际上效果也不好。效果好的时候是因为你正好碰上了。其实很多评价技术分析的文章都谈过这个问题,我只不过是说一个实际的例子,现身说法。形态分析是如此,那波浪理论呢,太高深了,不敢评论。
  其实我想告诉一些年轻朋友的是,如果你把投资当作一项事业,那沉迷于技术分析是成不了大器的。经过严格的技术分析训练,我相信你会变得敏感,对细节把握很好,但无论你怎么去缩小k线,或者换成周线、月线、年线,你都无法跳出其中的起起伏伏,以更大的气魄和眼光去看市场。你对技术分析运用的越纯熟,你对投资的认识越接近自身的局限,你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匠”,但成不了“师”。这说的还是好的情况,糟糕的情况就是你浸淫几年后,脑袋里越来越迷糊,最终被市场淘汰,你最后发出的感叹是,我不适合做股票。这些东西要靠你自己领悟,还有些话,我在后面的内容中会补充。

  从技术分析延伸开去,再说点别的。
  近几年散户受到的专业化教育中,最深入人心的我觉得是两个字,“止损”。这两个字被不断强调,重要性日益提高,最后俨然成了投资中头等重要的大事。有一次我面试一个学生,他说,只要做好止损,做股票挣钱很容易,我亏了10次都止损了,一次挣个够。cut the lose shor,let profit run。中毒太深。
  我不否认止损的重要性,但要时刻牢记,止损只是一个辅助的手段。如果你买一个股票,让你心安的是,大不了我止损,那你最好不要动,你这是给人送钱去了。
  还是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给几个交易员每人500万的额度,让他们自己做做看。后来都亏了。我看了看他们买的股票,不应该亏损阿。原因是他们都在波动中止损了。问他们为什么止损,他们说心里没底,对这个股票又不了解,单纯从技术分析的角度看,破位就应该止损。
  所以,投资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不是止损,是选一个好股票。要在深入了解这个股票的基础上再来谈风险控制,谈止损。否则你会越止越瘦。
  大家很奇怪,觉得我后面写的和前面写的风格好像不一样,有点投资的味道了。在一个赌场里谈这些干么?后面我会谈到。

  回到这个市场。这个市场为什么会成为赌场?这方面的论述太多了,该说的大多也说到了。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市场最大的问题是股权分割,3/4的股权不流通。这样的造成的结果是,大股东不关心流通市值,这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比尔盖茨会拼命的蹂躏公司刮钱吗?不会,因为他世界首富的地位和微软的股价息息相关。所有市场化的措施都应该建立在全流通的基础上,否则南辕北辙。这些问题大家都看到了。但为什么迟迟无法解决呢?
  02年初曾经出台了全流通的征求意见稿,结果市场以暴跌来回答,这个方案收回去了。可是流通股东们,你们可知道,这是唯一可能有利于流通股东的一个全流通方案,现在在提的许多全流通方案要么不切实际,要么都是那个方案的翻版。但是机会已经被市场自己放弃了。博弈论里有一个著名的“囚徒困境”,现在的管理层和市场就是一对囚徒,博弈的结果就是那个效果最差的均衡。流通股东很难再有什么补偿了,国有股正在流到各个利益集团手里。
  2001年6月开始暴跌不久,2100点左右,5个号称经济学家的跳出来炮轰吴敬链,市场反弹了一下。后来市场跌去近千点,你还看见过他们这么大的仗势吗?没有。为什么?利益使然。当时情况太紧急,好多人都来不及出,于是会气急败坏地说“如果让吴敬链得逞,将是中国股市的灾难”,其实是某些人荷包的灾难。据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所有的舆论都是为利益集团服务的。不知你看到没有,现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利益集团的力量正在改变。许多资金撤出流通股市场,大肆收购法人股和国家股。过不了多久,你会发现所有的舆论开始一边倒地告诉你全流通是多么有必要?(这倒是真的),流通股东不该有补偿,应该立刻全流通等等。这一天快要到来了。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热切盼望全流通到来。波浪理论我虽然不精通,但我觉得它用来解释问题是个很好的工具。我这么认为,一个完整的波浪形态都可以看作更大一个波浪形态的1浪和2浪。所以我很简单的数中国市场的浪型。2001年6月以前都算1浪,这个时期中国股市创立,发展,确立了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之后是2浪,这个时期股市问题暴露,人们开始痛思制度改革的必要。然后就是中国股市的大3浪。20年经济高速增长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这时候全流通实施了,股市恢复了本来的面目,不再是个赌场,可以反映经济的面貌。
  全流通会让流通股东利益受损,我觉得这是必然的。但难道因为这样我们就拒绝它吗?我曾经和一些朋友说过,钱亏了,哪怕腰斩了,都可以再赚回来。但我们的青春失去了,就永远回不来了。我们的青春多么短暂,而我们在这么美好的时光里都在干些什么,在一个赌场里赌博?为了我们的青春年华、我们的事业,为了我们的孩子不会拿着中科创、银广厦的报道对我们说,爸爸你的工作是不是和他们一样?为了让我们的孩子不再遭受我们这样的痛苦,为了他们能够在一个真正的市场中展现他们的才华。我们需要做出牺牲。常常听到有人说,要是当时戊戌变法成功了,中国会怎么怎么样,但如果当时大多数的人肯做出牺牲,戊戌变法会不成功吗?现在时代把我们推到了这样一个十字路口,把选择的权力交到我们手中,何去何从啊?
  不好意思,有点激动了。



  上面有个朋友说,证券市场的本质是什么?股票的本质是什么?股价为什么必然会从a点到b点?在股价出现波动的时候你凭什么去决定是否止损?在追涨杀跌中,很多人已经不愿意承认,买股票就是投资企业,股票的价值就是企业的价值。这条简单的道理会有那么多的争议,只能说是人性使然。
  长期稳定盈利的基础必定是企业价值的增长。寻找好的股票就是寻找好的企业。这样简单的道理不需要再有更多的论述。
  做任何事,最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其次是在此信念下的策略,然后才是更具体的东西。比如你首先是有中国股市大调整不可避免的信念,才会有做反弹市的策略;你首先是有投资股票就是投资企业的信念,才会有不断逢低吸纳优质企业,长期持股的策略。
  而信念如何而来,如何而坚定?你是否认为它会来自于你对一些技术指标的加减乘除,一些形态的分析,或者数浪?或许你这样认为,但我不这么看。我觉得它应该来自于一些更广阔、更深刻的东西。而且应该来自我们更刻苦的努力。为什么这么说?再此我无意贬低许多技术分析者的热情和努力。但就我自己而言,我觉得满足于技术分析是一种懒惰的做法。而认真去研究一些基本面的东西则要辛苦得多。
  许多人对技术分析已经研究的相当深入,悟性也很高。这个市场到目前为止,可能给技术分析者的机会更多一点,但它正在慢慢改变,我相信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如果你觉得投资是你想从事的一项事业,建议你将你的智慧、汗水投入到对经济、对行业、对企业的研究中来。更大气、更磅礴一些。这个市场会慢慢走向成熟,价值投资的空间会越来越大,这是我的信念。但也不要忘了,市场是由千万个你我组成,市场在改变着你我,你我也在改变着市场。


  为什么会想写这么一些东西。是因为看到很多热情的年轻人正在走我们走过的路。“有人漏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总有人在谈论机构如何如何,上次还看到一个年轻人在问有没有机构愿意要他。也许是所谓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我希望能用我所经历的以及我所感悟到的,告诉这些热情的年轻人,不要将你的智慧和青春投入到那些根本没有价值的事情中去。如果你想做这行,你首先必须将它当作一项事业,一项和其他事业一样需要刻苦努力和扎实投入才会有成绩的事业。沉迷于那些线和指标中是绝对成不了大器的。如果我碰到这样的应聘者,这就是我的回答。(完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9-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3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看不懂,但是看懂的部分够震撼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9-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3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搞不搞全流通,都会跌下来的

不搞白不搞

这就是时机成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2-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3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夕阳武士㊣ at 2005-6-3 17:23
可以看到  现在的专家学者,在股权分至,全流通上跳梁表演了
分支前,很多名人,专家,教授  大叫  全流通,股权分支,股市才会走好
现在股市如何都知道了,那帮人全部不说话了。。。。。 ...



文革时代出身的呀!
年邻刚好可以以老买老,其实狗P也不懂!
要么年轻点的,毛还没长满,就出来表演表演一下,就被人把唯一刚长出来的那根毛拔掉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3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绊马索 at 2005-6-3 17:31

假设:如果您做为一个基金经理,会怎么办?



毫不犹豫,抛空。。。。。。。。。

现在股权分支什么的,会到底如何,都是未知数。。。。。。。。。。。。
和政策真空差不多,犯不上赌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3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美证交会主席被迫引退 激进改革惹怒政商界大腕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一年半之前纽约证交所主席格拉索被迫辞职的情景尚历历在目,而如今,又一位美国证券界的大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唐纳森也遭遇了同样的厄运。在度过了短暂而不平凡的28个月的任期后,74岁的唐纳森本周三正式宣布辞职,并将于本月30日离职。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初正是因为唐纳森在监管方面的种种努力,才间接导致了格拉索的下台。所不同的是,格拉索是因为攫取巨额薪酬而引咎辞职,而唐纳森的离职却显得


   


壮烈了许多,相比近期曝光的SEC巨额预算缺口而言,唐纳森在大力推行改革时触怒了相关利益群体才是他被迫引退的主要原因。

  受命于危难之际

  进入21世纪以来,华尔街遭遇了史上罕见的丑闻危机,安然、世通事件的爆发,使得民众对政府监管部门的信任降到了最低点。作为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看门狗,SEC因未能及时发现问题而备受各方指责,当时的SEC主席哈维·皮特不堪巨大压力而辞职。

  就在此时,有着丰富学术底蕴和商业经验的唐纳森进入了布什的视野,他也很快在2003年2月走马上任。就任伊始,唐纳森很快以其广开言路和当机立断的作风赢得了下属和上司的支持。

  在很短时间内,唐纳森就取得了令投资者竞相称道的成绩。在打击公司违规方面,SEC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对共同基金行业,SEC大力推进基金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对于对冲基金行业实行对冲基金经理人注册登记制度;要求经纪商在处理客户买卖指令时必须遵循最优成交价格原则等等。这些措施无疑对重塑市场信心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唐纳森在推行新政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激怒了基金公司和其他利益群体。

  栽倒在和平年代

  在赢得荣誉的同时,唐纳森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他在推进改革时的铁面无私以及与SEC内部部分共和党同僚的不和,让他遭受了不小的非议,这些指责有的来自上市公司和基金公司,有的来自行业协会,还有的来自政府部门。

  去年年底,美国商会将SEC告上了法庭,称后者要求共同基金引入更多独立董事的做法有越权嫌疑;美国财长斯诺也在公开讲话中提醒SEC要注意监管过严的问题;甚至连格林斯潘老人家也不顾与唐纳森的私交,在公开场合指责对冲基金经理人注册登记制度。

  唐纳森最终离职,与他和两位共和党同僚保罗·阿特金斯和辛西娅·格拉丝曼的意见相左也有很大关系。作为SEC五人管理团队的成员,他俩一直认为唐纳森的监管理念过于严厉,但由于还有另外两位民主党委员的支持,阿特金斯和格拉丝曼在很多重大问题的表决上都以2比3的劣势失去发言权,这也坚定了他们要扳倒唐纳森的决心。

  可以说,唐纳森已到了腹背受敌的绝路上,而最近曝光的SEC巨额亏空只是加速了他离任的步伐。

  正如美国商会主席托马斯所言,唐纳森的离职只是为了(在过去一段时间实施的严厉监管之后)找回一些平衡,毕竟,美国投资者的信心已有所恢复。但不管是对布什政府,还是对已经被提名为SEC新任掌门的共和党人克里斯托弗·考克斯而言,要处理唐纳森留下的摊子,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既要稍稍放松监管,又不能给市场太多好说话的暗示,以免违规行为死灰复燃,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者:记者 朱周良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3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龙门阵 at 2005-6-3 17:33


搞不搞全流通,都会跌下来的

不搞白不搞

这就是时机成熟


正解,支持 :*9*::*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9-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3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经济过山车已处在周期顶端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长江证券博士后工作站 殷剑峰

  作为一个劳动力极其富裕并且农业就业人口占比过半的大国,中国的经济周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投资来驱动的。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这种由投资驱动的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两类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周期——真实周期和金融周期。其中,真实周期表现为步调一致的GDP周期、投资周期和劳动力转移周期;金融周期表现为外汇占款周期和信贷周期。目前,我们已经处在真实周期、信贷周期的下行段和外汇占款周期的顶点,如果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及早转向,在未来的几年中,我们可能会坐在飞速下滑的过山车上。

  真实周期:GDP周期、投资周期和劳动力转移

      周期真实周期,或者不太严格地称之为“长周期”,持续时间约在10年左右,周期赖以产生的根本因素在于驱动经济长期增长的供给面因素的变化。在中国,供给面因素的变化包括体制改革、产业结构升级、行业管制放松以及劳动力就业政策变化等,所有这些因素最终都直接反映在就业人口由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上,因此,这种周期实际上就是劳动力的转移周期。

  从人均GDP增速的变化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两个完整的GDP周期。第一个周期自1981年始,至1989年止,历经9年,而拐点发生在第四个年头(1984年),当年人均GDP增速接近14%。第二个周期自90年始,至2000年止,历经11年。不过,第二个周期与以往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人均GDP于1992、1993和1994年连续三年比较平稳地运行在10%以上的平台上,直到1995年后才开始迅速下降。

  与人均GDP类似,投资也经历了两个完整的周期。无论是从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比增速看,还是从资本形成占当年GDP的比重看,投资周期的长度、拐点同GDP周期基本保持一致,但投资的波动幅度较后者大得多。

  人均GDP和投资的这种长达约10年的周期同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口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密切相关。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变化也经历了两次完整的周期,而且,劳动力转移的周期长度、波动幅度以及拐点都同GDP周期和投资周期完全重合。在90年代初的第二次GDP和投资周期中,之所以会出现连续三年的景气,其主要原因就在于1993、1994和1995年非农产业就业比例一直处在上升势头。

  劳动力转移周期同投资周期和GDP周期之间的密切关系非常易于理解: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意味着持续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而这种进程显然同基建、交通、设备等投资项目的增加相辅相成。根据投资乘数原理,作为总需求的主要组成部分,投资的上升将带动GDP成倍的增加。除了投资产生的总需求效应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增长效应——不仅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具有较高的生产率和收入,而且,农业产业本身也会因富余劳动力的撤出而提高效率。

  虽然劳动力转移周期、投资周期和GDP周期吻合得非常好,但是,GDP构成中的另外两个成分——对外贸易和消费却同GDP周期基本无关。就前者而言,这一方面是因为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中国GDP要远高于按照美元计算的GDP,以至于对外贸易占GDP的实际比重要比我们感觉的小得多,另一方面,对外贸易还受到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影响。就后者而言,同生命周期理论所预言的一样——居民会努力平滑其一生的消费开支,我国居民的消费一直相当平稳,甚少有大起大落的现象。

  金融周期:外汇占款周期、信贷周期

      同真实周期不同,由于政府部门在国民收入最终分配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只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才让位于居民部门,也由于单一、有管理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只是到90年代初才逐步形成,因此,金融周期的重要性在上个世纪90年代才体现出来。

  与我国金融系统的两大特征——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和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相适应,金融周期表现为外汇占款周期和信贷周期。其中,外汇占款周期相对较长,它同中国的汇率政策和中美经济的互动密切相关。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之后,外汇占款周期对中国真实周期的影响越来越大。信贷周期在长期趋势上同真实周期和外汇占款周期有关,在短期内则同宏观政策当局对信贷的控制力度有关,而抑制信贷的行为也会强有力地影响到短期的投资增长。

  从人民币汇率并轨前的1993年算起,直到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崩盘,由国际直接投资和短期游资驱动的外汇占款变动经历了一个完整周期。该论周期的顶点在1994年,在人民币事实上的贬值措施刺激下,国际直接投资大幅度增加,当年几乎每个月的外汇占款同比增速都在100%、甚至200%以上。此后,外汇占款增速虽然逐月下降,但直至1997年底都维持在40%以上的平台上。与这段时间的真实周期结合起来可以看到,1993、1994和1995年劳动力转移速度和投资率的上升,无疑是受益于当时国际直接投资的迅速增加。然而,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尽管国际直接投资和经常项目变化不大,但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误差与遗漏”项却显示出大量游资在加速外逃。这种游资外逃现象一直持续到美国新经济泡沫破裂后的2000年。与此对应,我国外汇占款增速也从1997年直线下滑到2001年。由于外汇占款周期和真实周期同时处于下行阶段,不仅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如同坐上了过山车,而且,以银行呆坏账为代表的各种金融风险因素加速暴露,以至于包括美国人在内的几乎所有人都在等待中国爆发金融危机。

  在90年代的真实周期和外汇占款周期中,信贷增速至少经历了三波小周期:第一波从1991年开始到1993年下半年,在政治形式逐步稳定的情形下,贷款增速从1991年缓慢上升到1992年;第二波从1992年底到1995年底,在邓小平南巡和汇率并轨的刺激下,贷款增速在连续上升了12个月之后才回落;第三波从1995年8月开始,尽管当时宏观调控的力度已经加强,其他经济指标都已经“软着陆”,但是,受外汇占款持续增加影响,贷款增速直线上升到1996年7月,与前两波至多只有25%的增速相比,1996年上半年几乎每个月的贷款增速都在40%以上。亚洲金融危机后,虽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直在积极施力,但是,在外汇占款周期和投资周期同时下降的情势下,贷款增速依然是迅速下降,直至2001年。

  90年代经济周期的一些特点

      总结90年代的那轮经济周期,我们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就真实周期和外汇占款周期看,人均GDP、投资、非农产业就业等真实经济变量和外汇占款基本上是步调一致的,两类周期都受到90年代国内的两次政经改革的强烈影响:一次是1993年邓小平南巡后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推动,一次是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不过,外汇占款周期也存在明显不同于真实周期的特点,表现为:第一,在真实周期明显过了拐点之后的1996和1997年,外汇占款依然在高位运行;第二,外汇占款周期大起大落,波幅很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真实周期和外汇占款周期同美国的货币政策操作似乎存在着某种神秘的关系:从1990年1月份到1993年12月,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一路下行,而这段时间正是中国经济周期的上行阶段。此后,美联储进行了两轮加息,一轮是在1994年1月到1995年5月,一轮是在1999年1月到2000年8月。在前一轮加息期间,中国经济周期已经到了拐点;后一轮加息期间,中国经济周期处于快速下行的低谷。这种巧合似乎表明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形势具有相当有效的影响。当然,这在理论上也是可以解释的:采取盯住汇率制度的国家,如果资本项目同时放开或者无法有效管制,其经济形势必然同被盯住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密切相关,而国内货币政策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资本项目管制的程度。所以,与美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相比,姗姗来迟的中国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看来难以阻止经济的迅速下滑。

  从嵌入在真实周期和外汇占款周期中的若干个信贷周期可以看出,在前两者的上行阶段,它比较容易受到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是信贷管制)的影响。但是,当真实周期和外汇占款周期同时处于下行阶段时,扩张的宏观政策措施却无法扭转信贷的迅速下滑。简言之,可以用“收缩易、扩张难”来形容当时的宏观经济政策。

  本轮经济周期中的真实周期和金融周期

     同以往两次经济周期相同,自2001年以来的本轮经济周期也是在劳动力转移、投资增长的驱动下开始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本轮经济周期所依赖的劳动力转移进程同以往有较大的差异:第一,在本轮经济周期中,劳动力转移主要依靠的是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可以看到,在非农就业人口中,第二产业占比一直处于下降态势。从1995年开始,第三产业占比稳定地超过了第二产业,2003年前者已经达到了近58%。这种现象表明,我国工业化已经完成了初级阶段,开始进入资本替代劳动的重化工业阶段。第二,本轮经济周期显然同城市化有关。可以看到,在以往两次周期中,城市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例的变化与投资和GDP周期大体无关,但是,从2000年开始,在投资和GDP恢复景气的过程中,城市就业比例也呈现显著的上升态势。这种上升事实上也反映了第三产业在本轮经济周期中吸纳劳动力的主导作用。由于以上两个不同于以往的特点,本轮经济周期中的投资也同以往有所不同:表现之一是房地产、城建投资增长迅速;表现之二是重化工业投资的增长远快于轻工业。

  在宏观经济进入新一轮真实周期的同时,金融周期也开始启动。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增加、特别是不明游资由外逃转为回流,外汇占款再次进入上升通道。在经历了一年的低迷之后,2002年初外汇占款增速突然加快,当年大体在30%的平台上变化。2003年,美联储继续通过降息来刺激美国经济,而我国经济增长启动的态势业已完全明朗,这导致外汇占款增速逐月上升。至2004年6月份之后,随着美国经济的逐步复苏,美联储开始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加之我国宏观调控措施的相继出台,外汇占款增速连续几个月呈现下降态势。但是,2004年10月底的加息再次挑起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以至于当年11月迄今的外汇占款始终保持着50%的超常高速。所以,本轮外汇占款周期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有效性”进一步加强;第二,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影响很大。

  在外汇占款增速依然维持在高位运行的同时,信贷完成了一个由低谷到顶点、再到低谷的周期。可以看到,这次信贷周期自2000年底开始,到2003年9月达到近24%的最高点,此后在一系列紧缩政策的压力下,一路下降至2005年的10%强。2003年9月以来的贷款增速下降一方面反映了政策当局能够通过有力的信贷管制达到紧缩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美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如果不考虑去年11月份后外汇占款的突然增加,本轮信贷周期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它同外汇占款周期已经完全同步。

     本轮周期的未来趋势

     自2000年开始的本论经济周期已经历了四个年头,根据以往拐点一般在第三至第五个年头出现的经验,以及几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GDP增长情况,2003年底、2004年初就已经达到了本次周期的顶峰。换言之,真实周期的拐点已经过去,投资和GDP已经处于、并将继续处于下滑态势。尽管这种下滑多少属于正常的周期性现象,但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我们可能会像1997至2000年那样坐在飞驰急下的过山车上。

  首先,在城市化进程放慢的情况下,特别是考虑到交通、电讯、信息、金融等关键性的第三产业受到严格的准入限制,第三产业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的能力非常值得怀疑。事实上,尽管1995年以后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就超过了第二产业,但是,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只有25%左右,而后者对GDP的贡献率一直是前者的2到3倍。

  其次,由于信贷控制,投资增长已经受到可贷资金的约束,并且,这种约束很可能还会因外汇占款减少和银行改革等外力因素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到政策当局无法控制的地步。有些观点认为,考虑到“地下金融”这类银行贷款以外的资金的影响,依然要防止固定资产投资抬头。为此,在对2000年1月份迄今固定资产投资的四种主要资金来源(财政资金、银行贷款、外资、企业自筹资金)进行了测算之后,我们发现,尽管企业自筹资金占到50%左右,而银行贷款资金只在20%到25%之间,外资更是在10%以下,但是,银行贷款的变化会在未来10个月中对企业自筹资金产生越来越强大的影响,而外资的变化同时会对银行贷款、企业自筹资金产生显著、强烈的影响。至于财政资金,与其他融资渠道基本无关。

  最后,在所有指标中惟一处于高位的外汇占款可能在至多半年的时间里急转直下。根据以往的经验,外汇占款周期会在真实周期经过拐点之后的一段时期里维持高位运行。考虑到解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方案目下还难以出台,因此,未来几个月里外汇占款的同比增速可能还会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然而,在美联储已经持续加息的态势下,如果不是2004年10月29日央行加息政策的影响,外汇占款周期早就平稳地进入了下行区间。由于目前外汇占款处于高位完全是投机资金使然,因此,只要解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方案出台,而无论是升值亦或贬值,是继续钉住还是转为浮动,预期的稳定将促使短期资金迅速回流到吸引力越来越大的美国证券市场。

  总而言之,关于宏观经济过热与否的讨论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相反,我们不仅要防止经济的急剧下滑,更要防止经济急剧下滑导致的金融动荡。无论如何,按照10年一周期的经验,能够奢侈到讨论经济是否过热的机会至少要等到2008年前后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7-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3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thanks,......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3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夕阳武士㊣ at 2005-6-3 17:35



毫不犹豫,抛空。。。。。。。。。

现在股权分支什么的,会到底如何,都是未知数。。。。。。。。。。。。
和政策真空差不多,犯不上赌博。。。。。。。。。。。。。。。。。。。

大家都一样,对救市心存幻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3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看 老左的节目

比较激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3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给自己加一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3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嘉宾谈的比较有趣,出一批试点,跌100点,出5批,跌。。。。。。不知道哪里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4-27 21:13 , Processed in 0.071016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