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下半年翻五倍的标的查询只要觉得你的资源有价值,找我超长线翻倍股6个,299元想知识变现,点这里
广东线下聚会即将开始帮你配置仓位领五倍以上大牛不做制度的牺牲品
查看: 2396|回复: 4

走出抑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19 15:00 |

走出抑郁

来自:MACD论坛(bbs.macd.cn) 作者:iimao 浏览:2396 回复:4

抑郁的社会呀,我们千万不能抑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5-6-19 15:08 |

 引 言

作者: Paul Gilbert  

译者: 宫宇轩 施承孙

目录

  
 

  当你的情绪陷入低潮,被抑郁所控制不能自拔时,遵循本书提供的科学步骤,你将迅速从抑郁的漩涡中摆脱出来,使生命重新焕发活力,再现人生光彩。
  本书从以下三方面指导你完全走出抑郁:
  一.认清自身的抑郁情况,了解抑郁的成因及表现形式,为全面挑战抑郁树立良好信心。
  二.确定困扰你的心理因素,以认知疗法为基础,为你全面克服抑郁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技术和心理支持。
  三.针对你的心理状况,设计科学的自助方法。每天坚持实施既定计划,你定能成功地改变消极地思维模式,塑造完美的心理品质。
  本书将帮助你进行心灵会诊,消除心理迷雾,摆脱抑郁阴影,走向健康人生!

  
  前 言
  第一部分 认识抑郁

  第—章 什么是抑郁?

  第二章 抑郁是如何产生的?

  第三章 负向思维方式与人际关系

  第二部分 学会如何应付

  第四章 走出抑郁的第一步

  第五章 思维与情感

  第六章 向消极思维与情感挑战

  第七章 消极思维的风格特点

  第八章 自我折磨及如何发出挑战

  第九章 自我谩骂:消极标识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第十章 挑战消极思维的其他方法

  第三部分 与抑郁相关的具体问题

  第十一章 赞许、顺从与折磨

  第十二章 面对羞耻

  第十三章 应付愤怒

  第十四章 从愤怒到自信到宽恕

  第十五章 应付挫折感、失望感及理想的破灭

  第十六章 完美主义与竞争意识: 为何说成功的秘诀在于敢于失败


 

  引 言

  为什么会产生和使用认知行为疗法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在心理治疗方面已产生了某种变革。弗洛伊德和他的追随者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治疗,在20世纪上半叶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对心理治疗理论的构建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精神分析治疗的着眼点是要在童年经历中揭示出个人问题的根源,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治疗过程,且费用昂贵。因此,只有能够担负得起此项费用的人,才能接受这一治疗。一些怀有公共良知的保健人员试图去修正这种治疗方式,如采用短期治疗或小组治疗以缩短疗程,减少费用,但这需要极大的扶持,以致这种努力几乎未有什么效果。此外,尽管一些人的治疗结果表明心理治疗确实对其有帮助,但从事这种治疗实践的人员,对于证实他给病人实施的干预确实有效,几乎毫无兴趣。

  作为对心理动力治疗独霸一方而又缺乏疗效证据的回应,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提出了一系列治疗技术,统称为“行为治疗”。这些治疗技术有两个共同的基本特点。首先,它们的治疗目标就是通过处理症状进而去除症状(如焦虑),而不考虑个人经历中深层次的原因。其次,它们是用一些可检验的术语精确阐述的治疗技术,与在实验室从事研究的心理学家所获得的有关学习 机制的理论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确,从事行为治疗的人员致力 于运用经证明确实有效,或至少可以接受检验的治疗技术。证实 这些技术确实有效的领域主要是对焦虑症的治疗,尤其是一些特 定的恐惧症(如害怕动物或恐高)和广场恐惧症,两者用传统的 心理治疗方法均难以处理。

  在初始的热情过后,对行为治疗的不满开始增长。这有几方 面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这样一个事实,即行为治疗不顾人的内在 的思维活动,而这对于了解病人正体验着的苦恼显然十分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当行为治疗技术被证实在治疗抑郁症无效时,则 显示了对其进行大幅度修正的必要。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 初,针对抑郁症发明了一种治疗技术,称作“认知治疗”。这方面 工作的开拓者是美国的精神病学家A.T.贝克教授,他提出了一种 有关抑郁的理论,该理论强调人们抑郁性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他 还提出了一种新的专门治疗技术。毫不夸张地说,贝克的工作改 变了心理治疗的性质,这不仅针对抑郁症的治疗,而且包括对其 他心理障碍的治疗。

  近年来,由贝克倡导的认知技术,已同由行为治疗家先前提出的各种技术相结合,而生成了一种理论和实践体系,并逐渐被称作是“认知行为治疗”。此种治疗方式之所以在心理治疗领域变得如此重要,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针对抑郁症的认知治疗,正如贝克最初提出及其继承者对其进行发展中表现出的那样,即它容易得到严格的科学验证;另一方面,事实也证明,这一方法对很多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是非常成功的。不仅该种治疗方法经证明与其他非常好的治疗方法一样有效(除非一些特别严重的病案,对他们而言需要医学干预),而且一些研究表明:对于抑郁症患者。用认知行为治疗比其他治疗(如抗抑郁药物治疗)更不易复发。其次,人们清楚地认识到,特定的思维方式与某些心理问题的发生相联系,而且针对这些思维类型实施的治疗是非常有效的。因此,已提出一些针对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如广泛性焦虑症、特定的恐惧症和社交恐惧症、强迫症、疑病症(健康焦虑)。以及其他一些病症,如嗜睹、酒精和药物依赖,以及饮食障碍,如暴食症和厌食症。事实上,除了上述的这些心理障碍种类,认知行为技术还有着更广泛的应用,例如,它被有效地用于帮助那些低自尊和存在婚姻问题的人。

  无论何时,几乎都有占总人口近10%的人受到抑郁的困扰,而旦。有超过10%的人患有一种以上的焦虑障碍。另有许多人患有某些心理障碍或存在个人困扰。最重要的是,已经发展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尽管可提供的治疗已经很完善,但仍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就是治疗一次的费用很高,许多人无法得到有效治》许多自我救助者都可能遇到此种问题,而当他们力求使自己当前的状态改变时,他们的自然倾向常常使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加剧,甚至永久化。例如,一个患有广场恐惧症的人会选择呆在家中以防可能出现焦虑反应,而患有厌食症的人会拒绝吃一切可能使之发胖的食物。虽然这些策略可能解决了暂时的危机,但它们丝毫未触及深层问题,对于处理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不能提供真正帮助。

  因此,这就涉及两个紧密关联的问题:虽然存在有效的治疗方法,人们却无法得到,而当他们试图自助时却经常使事情变得更糟。近年来,认知行为治疗工作者协会对此种情形作出了回应。他们采取的措施,就是针对特定的问题制定出特定的认知行为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并将其列入自助手册。这些手册针对性地提供了系统的治疗方案,并建议每一心理障碍患者使用它去克服其受到的困扰。采用这种方式,被证实确有疗效的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可得到广泛的运用。

  然而,自助手册从未想到要替代治疗专家。许多人需要合格的治疗专家进行个别化治疗。事实也正是如此,尽管认知行为治疗取得了相当程度的成功,但有些人还是不适合采用该种方法,而需要借助其他方法加以治疗。不管怎样,虽然有关认知行为治疗手册的使用价值的研究肇始末久,但迄今的工作表明,对多数人来说,这样一本手册是可以协助其战胜自身的问题而无需求助于专业人员的帮助。

  多年来,许多人一直默默地不愿公开地承受着多种心理困扰。虽然他们试图寻找适宜的帮助,但这类帮助并未适时出现。有时他们对把自己的问题公开暴露给他人感到难堪或内疚。对于这类人,认知行为自助手册会给他们的康复和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提供一部生活指南。

 
参与人数 1 +4 时间 理由
雾锁寒江 + 4 2005-6-19 18:06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5-6-19 15:32 |

成都一男子在商场里跳楼自杀 生前患抑郁症(图)

成都一男子在商场里跳楼自杀 生前患抑郁症(图)
http://news.163.com 2005-06-19 05:44:00 来源: 成都商报   网友评论 40 条

http://news.163.com/05/0619/05/1MJATBUL0001122B.html


跳楼现场--商场大厅(王天志摄)




跳楼现场--商场大厅(王天志摄)




在商场跳楼的男子(林小明摄)




在商场跳楼的男子(林小明摄)

昨日,在人流如织的总府路边的一大型商场,一名男子在购完物后,突然从商场五楼翻出栏杆、纵身跳下,摔落在一楼一饰品专柜前,此时,随他一同前来逛商场的妻儿和老父正在五楼上卫生间。这一突发的惨剧,将一楼的一名促销小姐当场吓昏,而该男子也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本报记者林小明何先菊李亚玲为您报道


事发当时:刚购完物翻过栏杆跳楼

昨日上午11时30分,总府路旁一大型商场内顾客如织,人声鼎沸。突然,一楼传来一声闷响,接着传来一女子的惊声尖叫:“妈呀,有人跳楼了!快点来人啊,这里摔死人了!”当时,本报一名员工正好在商场购物,她赶去一看,只见一名男子面朝下倒在一楼一家手机饰品专柜前,鲜血正不停从他的头面部溢出……10分钟后,记者赶到现场,只见110已将现场隔离保护,几名120医护人员正在对跳楼男子做急救。

据目击者称,该男子是从位于五楼的“LEE牌”专柜旁的天井栏杆处跳下。记者来到五楼,看到商场护卫人员守在这里,禁止人员靠近。几位售货员正在议论此事,很多人都不敢相信眼前突发的一幕。

“我根本没想到他会跳下去。”正对跳楼处的一位售货员说,当时这名男子携带妻儿以及父亲,正在逛商场,该男子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在跳楼前还购买了一件衣物。当时该男子的家人去上卫生间,这名男子就慢慢踱到了天井边缘的栏杆处,无声无息地翻了过去。当护卫人员发现后,急忙问他:“你爬上栏杆干啥子?”而“LEE”牌营业员周小姐也发现了该男子的异常举动,也吃惊地问他:“你在干啥子?”该男子回头看了她一眼,什么话也没说,双手一松就纵身向外跳了下去。大家都惊呆了,还没反应过来,该男子已从眼前消失,紧接着,楼下传来一声闷响———商场一楼天井处随即引起一片混乱。

现场目击:轻生男子吓晕促销小姐

当该男子的妻子从卫生间出来不见丈夫后,还以为丈夫也上卫生间去了,就径直去卫生间寻找———她根本没料到悲剧已经发生。目击悲剧发生的顾客彭麒麟也证实说,该男子的确是陪家人来逛商场的,不知为何会突然跳楼自杀。

据一位穿黑裙子的女士透露,当时她只觉得一个巨大的黑影从她头上罩落,随后就什么也看不见了:“我还以为是被子啥砸中了头,眼睛突然瞎了,我吓坏了,拼命睁大眼睛,想看看是什么砸在我头上了,好一会儿才看清,原来是一个男的躺在我面前的地板上……”而在事发现场,突然降临的惨剧让1楼的一名促销小姐当场吓得昏倒在地。

记者看到,轻生男子高约1.75米,左侧头面部已严重变形,伤势十分严重。该男子的父亲异常悲痛,根本无法接受这残酷的现实,呆立在儿子身边不知所措。至于儿子为何轻生,悲伤的老人已无力说话,只能摆摆手。

医院抢救:全力抢救未能创造奇迹

上午11时40分,伤者被送抵市一医院急救室。据当时参与抢救的医生介绍,此时伤者的瞳孔已经散大,呼救和心跳十分微弱,濒临死亡边缘。伤者的父亲和妻儿全部守在抢救室里,压抑着极度的悲伤,看着抢救台上一动不动的伤者。上呼吸机、心脏复苏……一连串的抢救没能创造奇迹。12时15分,医院宣布伤者因抢救无效死亡。一纸死亡证明上留下了该男子最简单的生命痕迹:王怡宏,现年45岁。

阵阵悲泣声从病房里传出。大约20分钟后,王的母亲被亲人搀扶着来到医院。“我只有一个儿子呀……”老人涕泪横流。王怡宏年幼的儿子被亲人们带出了抢救室,他睁着含泪的大眼睛问:“我爸爸是不是死了?”没有人回答他。王父只喃喃地说了一句:“早晚都会发生的……”随后就泣不成声。

调查走访:轻生男子可能患抑郁症

据警方透露,初步调查表明,王怡宏系自杀身亡,可能有精神抑郁症,曾多次表露出轻生念头。

意外发生后,商场方面应对迅速,现场很快恢复了正常,原定在事发现场举行的某化妆品牌促销会也照常进行。该商场还派出了几名女职员一直陪同轻生男子的亲属,协助料理后事。该商场负责对外宣传的赵先生表示,对这件事他们“不方便”发表看法:“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这事与商场毫无关系。据当事人的家属说,此前该男子已有过几次自杀行为,幸好都被及时发现制止,未料到最终还是未能挽回他的生命。而该男子把自杀地点选择在商场,让我们非常尴尬。不幸中的万幸是,没有砸伤别的顾客。事发后,我们已经尽力协助当事人的家属处理后事,真希望类似事件再也不要发生。”

下午3时过,记者走访了一些熟悉王怡宏情况的人士,府青路某宿舍区是王的父母的住处,王怡宏此前经常出入该小区。小区的邻居们告诉记者,王有一个妹妹在美国工作,其本人及其妻子均有一份不错的职业,夫妻感情也很稳定,真想不通他为什么会自杀。平时,王给人的感觉很随和,很“知书达理”。一位女邻居称,她的母亲和王的母亲是同事,她的丈夫与王的妹妹是朋友,对王还是很熟悉,他会突然跳楼自杀,让她非常意外,“太吃惊了,一想到这么熟悉、这么好的一个人就这么不在人世了,我腿都软了”。本报记者王天志摄

抑郁症可防可治要重视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灵感冒”,抑郁症患者的情绪低落,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没有愉快感觉,常常感到自责和内疚,产生厌世的念头,甚至采取自杀的手段离开人世。

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孙学礼介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在中国约有3~7%的人患有抑郁症,有抑郁情绪的更是占到了20%,其中男女比例为1:2。导致抑郁症产生的有社会、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的因素,比如遗传、童年经历、曾遭受过重大打击等,个性缺陷、躯体疾病、药物的依赖等也成为患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抑郁症将给其家人、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治疗抑郁症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其中70%抑郁症患者都能治愈。“目前整个社会对抑郁症的正确认识还有待加强。”孙主任表示,有的家属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整个社会环境对这种疾病的看法也让患者带有某种羞耻感,使他们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精神问题,从而贻误了治疗最佳时期。抑郁症患者还需要家人、朋友和同事的精神关怀,经常谈心,给予鼓励,也是辅助治疗时的良药。

近3年来,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门诊寻求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人数以每年2万人的速度增加,其中大部分是具有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患者。孙主任表示,对抑郁症的预防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之中,专业人员的数量在逐步增加,同时对相关知识的传播也在扩大。本报记者何先菊

新闻链接

抑郁症患者服药率不到10%

据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目前,中国有超过2600万人患有抑郁症,但只有不到一成的患者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周东丰教授呼吁全社会正确认识抑郁症,重视抑郁症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提高抑郁症患者的就医率。据有关调查,在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到5%。在这些抑郁症患者中,有10%到15%的人最终有可能死于自杀。与高发病率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目前全国地市级以上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到20%。而在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
发表于 2005-6-19 22:19 |
班长是什么意思,怕偶们自杀吗,哈哈,偶可坚强着呢。不过还是下来看看,谢谢!^^
发表于 2005-12-10 13:25 |
thanks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5-23 08:14 , Processed in 0.103252 second(s), 1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