酣睡者 发表于 2008-3-12 21:12

中集集团收购烟台莱佛士公司股权

中集集团收购烟台莱佛士公司股权,进入海洋工程领域,这可能和它先前在大连长兴岛建立的基地有关.
烟台莱佛士是国际领先的船舶及海洋工程设施建造公司,目前是中国最大、全球第三大半潜式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商。公司主要专注于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FPSO、FSO、平台供应船、铺管船、豪华游艇及其他工程设施的建造。公司专注于移动式钻井平台及其配套船舶,包括半潜式、自升式钻井平台、FPSO、FSO、平台供应船、铺管船、豪华游艇及其他船舶建造。
中集侧重于钻井平台,振华侧重于浮吊,表面上看不出太大的竞争.振华在浮吊桥吊有很大优势,在半潜船上有自己的技术力量,而中集应该也不会马上和振华进行竞争.只是中集无论进入哪一行业,都要做成行业第一,而振华也是同样.唯一的不同是中集借助于收购加快了速度,而振华主要靠自身发展.
希望是双赢吧,两个都是中国的优秀企业.

[ 本帖最后由 酣睡者 于 2008-3-12 21:16 编辑 ]

一腔热情 发表于 2008-3-13 10:24

谢谢酣睡兄,中集也进入海工了,真不知道该支持谁了,没记错的话去年老管还去考察了烟台佛莱士,哈哈,不知道该支持谁了,但希望竞争带来更大发展,你说呢?

酣睡者 发表于 2008-3-13 11:18

热情兄,是啊,我也很矛盾,我同时持有振华和中集的股票,虽然都看好,可如果两者撞车,还是不太好,我准备给小麦和小管打个联席电话,一来联络一下双方的感情,二来化干革为玉帛,哈哈哈.....开个玩笑.说实在话,我感觉老麦和老管都不是一般层次上的人,如果真得到那份上,他们自然有双赢的办法,都是中国最优秀的企业,理想又都是为中华之崛起,共同利益又很多.还有什么不能商量解决的呢:))

另外,我从振华员工普遍对中集进入海工的反应来看,振华不怕谁,振华一定行,他们对振华的将来充满信心.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凡是振华处于激烈竞争的阶段,就是振华加倍发展壮大,脱影而出的阶段.振华的性格就是如此,就怕没有竞争对手,那样他也许就会懈怠了
这样挺好,按shanmin兄的说法,这叫鲶鱼效应,哈哈哈:)

从振华股东的角度来看,应该尽快让海洋工程市场饱和起来,最好振华和中集各占一定比例,让其他的竞争者不敢进来.

[ 本帖最后由 酣睡者 于 2008-3-15 11:44 编辑 ]

股市轮回 发表于 2008-3-13 11:42

振华港机?中集的竞争对手。正如蒙牛和伊利。

一腔热情 发表于 2008-3-13 14:46

哈哈,身为两家企业的小股东,我敬重他们的过去、满意他们的现在、看好他们的未来。至少从目前看来他们的业务侧重点还是不同的,希望他们竞争,更希望他们能合作,为了中华大国崛起而奋斗。不知为何这次中集收购PE会那么高?是不是老麦特别看好?酣睡兄,你说振华和中集要是合作会怎样?那是世界第几?哈哈

liuhuilawyer 发表于 2008-3-13 15:17

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陈志武



    陈志武,出生于革命老区湖南茶陵,1983年获中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士学位,1986年获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硕士学位,1986年去美国留学,放弃了攻读7年的计算机专业,转而学习经济,并于1990年获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 ( http://www.tecn.cn )
   
    曾经获得过墨顿·米勒奖学金。现在是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陈教授是金融经济学、财务学理论、证券定价、新兴资本市场以及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方面的专家。陈教授在大量一流财经类学刊发表研究论文,涉及从股票定价和期权定价理论到有关外汇、资本市场发展、基金管理和投资战略的研究。最近几年,陈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转型过程中的市场发展和制度机制建立的问题以及其它新兴资本市场问题。“什么制度机制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必要的?”“金融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些都是陈教授研究关注的问题。陈教授的著作常被《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远东经济评论》、The Boston Globe、Barron's 所引用,也常发表于许多香港和大陆的报纸和杂志上。另外,他还是Zebra Capital Management 三位合伙人之一, 以及《新财富》杂志的专栏作家和学术顾问。 ( http://www.tecn.cn )
   
    作为金融学家,陈志武教授应邀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多所大学和美国金融学会、欧洲金融学会、联邦储备委员会、世界计量经济学会等,以及加拿大、韩国、香港、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知名研究机构和政府机构举办过专场演讲。 ( http://www.tecn.cn )
   
    2000年,一项颇得全球经济学家首肯的世界经济学家排名出炉,在前1000名经济学家中,有19人来自中国,陈志武教授的排名是第202位。 ( http://www.tecn.cn )
   
    主要研究方向:市场监管、资本市场、证券投资管理、公司治理、公司财务与组织战略、股票定价等问题。
   
    陈志武:农家子弟在美学界展风采
   
    在美国的金融市场上,已有一批来自中国大陆的人士或是在证券分析领域或是在华尔街第一线崭露头角。而在金融教育与研究领域,能够取得如陈志武教授一样有自己舞台的专家则不多。 ( http://www.tecn.cn )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网页上是这样介绍陈志武的:经历:金融学教授、俄亥俄州立大学副教授/助理教授、威斯康辛大学助理教授。教育:耶鲁大学博士、国防科技大学硕士、中南科技大学学士。教授课程:金融经济与金融理论(博士),投资管理、期货与期权、投资理论与实践(工商管理与本科)。 ( http://www.tecn.cn )
   
    能够在著名高等学府讲坛上站稳脚步,一般人自然会猜想陈教授可能来自书香世家。但陈志武的家庭与此相距十万八千里,出生在湖南茶陵乡下的陈志武,父母都是农民,而他自己在1978年暑假之前,连县城都没有去过。按照他自己的话说,“我从小基本上是自己管自己。如果父母懂文化,按中国传统方式管我,或许我就不会是今天的我了。” ( http://www.tecn.cn )
   
    今年40多岁的陈志武表示,他能够在耶鲁大学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主要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做自己喜欢的事。在学术研究、特别是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没有什么理论是不能被挑战、不能问一个为什么的”。 ( http://www.tecn.cn )
   
    靠着这样的信念,陈志武在人生的路上走过了一程又一程,一步步迈向自己的目标。虽然陈志武谦逊的说,他自己没有什么成功可言,但他的奋斗历程、他所走过的“较为平顺”之路,对大家都会有所启迪。 ( http://www.tecn.cn )
   
    陈志武在纽约接受采访时说,他1978年高中毕业时曾经参加高考,但却名落孙山。“如果父母不是农民,或许我会感受很大的压力,但正因为他们没有管我,也没有办法管我,所以才能有一个自由的复读环境,第二年就考上了中南科技大学,选修当时还没有听说过的计算机专业”。 ( http://www.tecn.cn )
   
    大学毕业后,陈志武考取了位于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硕士研究所,攻读系统工程专业。但原本看来应该往理工科方向发展的陈志武,却充满理想主义,认为中国大陆很少有人从数理的角度研究政治机制,结果在1986年拿到硕士学位留校任教后,要求分到政治教研室从事社会科学研究,为该校第一个不是学哲学或政治经济学而进入政治教研室的老师,他还曾与别人合写文章,从数理的角度探索民主的规则和设计,研究怎样的规则才能真正体现民主的不同概念。 ( http://www.tecn.cn )
   
    陈志武说,虽然知道研究政治问题的风险,但或许是湖南人的倔强脾气,还是选择这条道路。而学理工出身,数学的严谨、科学的客观以及实验数据的准确,均对他自己从事经济与政治研究的方法与思维有很大帮助。 ( http://www.tecn.cn )
   
    工作半年后,随着出国留学风潮起,陈志武来到了耶鲁大学管理学院。他表示,选择金融经济学纯属偶然。本来是想研究数理政治学和经济学的他听朋友建议,该专业有两名著名教授以及该专业工作机会多,就作出了这一决定。1990年毕业后,陈志武开始了教育生涯,1999年重返耶鲁管理学院。 ( http://www.tecn.cn )
   
    在大学,陈志武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研究领域主要在资本市场、实体经济与资产定价方面,最近几年则主要研究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所必须依赖的法治、新闻媒体等制度环境,因为这更为接近他的理念。陈志武的许多论文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经济理论》(Journal of Econimic Theory)与《金融经济学》(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等杂志上。 ( http://www.tecn.cn )
   
    陈志武当初选择金融经济学时,中国大陆尚没有正轨的金融市场。而200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大陆金融市场的巨大变化之后,陈志武开始转入研究大陆的问题、法律以及媒体问题,并创办了该学院的中国研究项目。他说,大陆特殊的市场机制与全球其它市场全然不同,因此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并在大陆一系列刊物上发表了研究文章。 ( http://www.tecn.cn )
   
    与一般做学问的书生不同的是,陈志武还以所学作投资,与朋友于1998年共同创办了价值引擎公司(Value Engine),后来又建立了另外一家避险基金公司,自己的理论知识具体实践,相互补充。陈志武表示,从事有关中国金融研究,与不少富商和政府官员打过交道,自己在美国的公司能赚钱,就可避免别人怀疑自己的方案与建议是否背后有其它经济利益,从而增加研究分析的客观性。(赵仁方/来源美国世界新闻网) ( http://www.tecn.cn )
   
    《华声报》2004年3月22日

股市轮回 发表于 2008-3-13 18:57

原帖由 一腔热情 于 2008-3-13 14:46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哈哈,身为两家企业的小股东,我敬重他们的过去、满意他们的现在、看好他们的未来。至少从目前看来他们的业务侧重点还是不同的,希望他们竞争,更希望他们能合作,为了中华大国崛起而奋斗。不知为何这次中集收购 ...
看看三国演义,吴蜀联合起来了吗?

酣睡者 发表于 2008-3-14 09:24

注:网上得到的消息,不知真假,如想捐款,请事先搞清楚.

中南大学长沙铁道学院06级学生吴燕,女,今年22 岁,因突发   
亚急性肝衰竭,住院两周,病情严重,已报病危,目前急需0ML血液进行血浆置换,才可挽救。
但吴燕的血型被称为 > "熊猫血"的Rh阴性O型,属于非常稀有血型,医院和北京市
红十字血液中心都在积极联系,但目前都没有充足的同配型的血源。
  P.S希望大家
能在短时间通过网络等一切途径将这个消息发布出去,以寻求更大范围的帮助!万分感谢
大家!  你的一份爱心与贡献,可能拯救一个年轻的生命!  
联系方式:
seal_vbss@homail.com[ ]  
+86136016051鲁老师 
+8613269194947 黄老师
             铁道学院委员会   
请转发一下!  您的一次粘贴可能会挽救一个生命

tge123 发表于 2008-3-14 13:37

我也同时持有振华和中集. 是不是这个类型的人, 都会同时持有这两家公司?

中集关于收购新公司的报告中, 最后一句非常耐人玩味: "更重要的是, 为烟台莱佛士和中集集团的员工创造新的发展机会".

我实在是看不懂这句话的用意. 个人以为, 创造发展机会, 只是针对少数员工, 而不是大多数员工, 更与股东利益无关. 相比之下, 振华过年时送农民工回家过年, 更加合情合理. 无论是员工还是股东, 都会受益

中集这两年收购公司的速度很快, 对他能否整合企业, 实在是有点疑问.

酣睡者 发表于 2008-3-14 16:00

老麦给中集公司定的调子是"为现代化交通运输提供装备和服务".从这点上看,海工好像超出了这个范围,可能也超出了老麦当时的设想.否则应该定为"为现代化交通运输提供装备和服务,同时为现代化海洋工程提供装备和服务"才对.

这有两种可能,一是是中远系委托中集做出的收购,否则老麦不应该出价这么高.二是这个行业油水太肥,中集可能拿到的订单不少,所以只好赶上这趟不早的班车了.
无论如何,这对中集而言,是一次脱离主业的全新拓展.但不能称为脱离了能力圈,因为中集后面是中远系.可以肯定的事,老麦没有看到确定的钱,是不会做出上百亿的海工投资的.因此对中集而言,长远来看应该是好事.

相比而言,振华进入海工则是能力圈范围内的事,底气很足,而且实力在全球也没人敢小看.振华相比中集,缺乏的是确定的订单,但这样更符合振华的性格,对这一点我们可以放心.振华是值得股东们放心的.

[ 本帖最后由 酣睡者 于 2008-3-14 16:06 编辑 ]

liuhuilawyer 发表于 2008-3-14 18:21

中集只是参股海上重工,目前看烟台莱佛士公司手持18亿美元的订单,相对于中集的股本来说影响不大。不像港机。再说有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对双方的发展都有好处,只要不大价格战:*22*:

酣睡者 发表于 2008-3-14 22:47

liuhuilawyer,中集的长兴基地可不是参股,而是全部自己投资的.几十个亿,把莱佛士的加起来有近百亿了.

tge123 发表于 2008-3-15 00:03

原帖由 酣睡者 于 2008-3-12 17:03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tge123说的2次安全事故,我不是很清楚,但据我和振华职工有关的交流,振华在民工队的管理上尚有不少的问题.大部分问题就是出在这里.
你看一下长兴基地2007年6月的期刊,用红字标出的死人事故.所以,这类事故并不是这 ...

能够从您这里了解到振华的第一手资料, 我就放心多了. 谢谢啊.

投资振华, 就是相信老管.

除了现金流 和 资产负债率, 振华基本上无可挑剔.

tge123 发表于 2008-3-15 00:05

中集的长兴基地, 在它的年报中似乎没有怎么提到过. 酣睡兄有什么资料吗?

我现在只持有振华和中集, 真是找到组织了. :)

tge123 发表于 2008-3-15 00:11

就中集而言, 现在它的所有人让人有点搞不清楚. 到底是中远集团 还是 招商局国际呢?

中集这次的付款也十分古怪, 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是在 09年支付. 我甚至于怀疑是招商系搞的毒丸计划: 因为招商局国际现在是没有钱的. 也许到09年招商局国际就有钱了. 到时候中远因为大批新船交货, 可能现金不足, 招商局国际再借机定向增发, 来增持股份.

中集的这次收购, 我认为招商局国际主导的可能性比较大. 首先, 中集从历史上看, 是招商系的. 麦伯良也是招商系提拔的干部; 第二, 目前傅玉宁是董事长, 董事会也没有换血, 中远能说上话的可能性不大; 第三, 目前为止, 招商系还是第一大股东, 而中远是第二大股东.

如果招商系和中远系的关系融洽, 就不会出现招商系要抢董事长位置的事情. 我认为中远可能会增持更多的B股, 然后发起临时股东大会, 不等到2010年即夺取董事长的位置.

tge123 发表于 2008-3-15 00:16

关于中集收购莱佛士, 我认为从短期来看对海工市场没什么影响.

因为收购并不意味着扩产, 即使中集不收购莱佛士, 莱佛士每年照样要出那么多的产能, 接那么多的订单.

长期来看, 我认为中集未必一定会比原股东做得更好. 毕竟人家已经做到全球第三, 而中集只不过拿到人家的一个厂而已. 专利, 技术, 都是未知数. 不如振华做得有把握.

无论如何, 我认为中集从集装箱, 半挂车 一下子转型到 海工, 是有点急躁了. 今天中集B的股价也许就是一种反应吧.

酣睡者 发表于 2008-3-15 11:00

哈哈,tge123兄,麦总属于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也很懂得维护股东权益.和老管是一样的.现在咱们需要的是对振华和中集放心.

[ 本帖最后由 酣睡者 于 2008-3-15 11:29 编辑 ]

一腔热情 发表于 2008-3-15 14:12

tge123兄,有些意见不敢苟同。1,分3期付款可能是招商局的阴谋?如果真的是那样,招商局不可能拿不出那40亿。2,中远增持中集,我认为不太可能为了控股权,不然不会给自己设个增持短期上限。3,如果真的是为了控股权争夺,那短期对小股东来说也不一定是一件坏事。4,对收购,我认同你观点。但 我想主要是看中集下一步动作。如果仅仅是为进入海工而收购那么点股权,那个人也感觉不是很合算。

tge123 发表于 2008-3-15 14:23

原帖由 一腔热情 于 2008-3-15 14:12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tge123兄,有些意见不敢苟同。1,分3期付款可能是招商局的阴谋?如果真的是那样,招商局不可能拿不出那40亿。2,中远增持中集,我认为不太可能为了控股权,不然不会给自己设个增持短期上限。3,如果真的是为了控 ...

呵呵, 如果能抢控股权, 对于短期股价有好处. 一点美好想象. :)

这次进海工, 有点突然. 长兴那个基地, 中集以前也没有宣传过.

酣睡兄的说的好, 我们要相信管总和麦总.

股市活佛 发表于 2008-3-15 17:14

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查看完整版本: 振华重工(600320,900947)长期跟踪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