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下半年翻五倍的标的查询只要觉得你的资源有价值,找我超长线翻倍股6个,299元想知识变现,点这里
广东线下聚会即将开始帮你配置仓位领五倍以上大牛不做制度的牺牲品
楼主: 均线多头

均线多头---我的价值投资策略学习与实践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9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价值是基础这个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始终令我觉得困惑的还是到底要不要做波段,对于大资金来说,不做波段,怕丢失筹码这个好理解,对我们这些小散在流动性不是问题的情况下,明明知道有个调整,为什么不能抛掉一部分,低位再吃回来啦?如果怕丢筹码,抛掉以后,跌个几个点马上就吃回来好歹也还是降低了下持仓成本,为什么就一定要那么教条啦?当然指望抛掉之后再去找别的强势股吃一段再回来,始终让资金都处于强势上升状态中,这个想法还是太危险了,那样人是不是太累了,天下也没那么圆满的事吧。
持股不动看似慢了,实际快了,这个还是有大智慧的,但是偶还是不能完全说服自己这么做,哎,人性的弱点啊,没办法,贪婪。。。。。。:*27*: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9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lfast 于 2007-9-9 09:57 发表
说实话,价值是基础这个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始终令我觉得困惑的还是到底要不要做波段,对于大资金来说,不做波段,怕丢失筹码这个好理解,对我们这些小散在流动性不是问题的情况下,明明知道有个调整,为什么不能 ...


其实都是一样过来的,想通了就好了。可以问问自己你一定把握的住每个波段吗?当你卖了的时候看着股价一飞冲天的时候,那种心态很难正常的。一年中股票的主要上升仅仅在4%的时间里面完成,漫长的等待就是为了不错过这个4%,这个就是慢就是快的道理所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9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每一个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对价值投资更上一层楼。

希望每一个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对价值投资更上一层楼。我觉得这篇文章真的是极品啊。无论是对于投资,做人,价值方面都是很好的,,希望来到这里的朋友都重复看上10篇。


(在欣赏文章之前,大家可以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吗?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什么呢?
问题答案提示:如果你知道了这个答案,去做,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答案在文章最下面。(

是什么使人成就伟大?(转载)
What It Takes To Be Great


    是什么使Tiger Woods如此伟大,成为世界顶级高尔夫球手?是什么使Warren Buffett 成为“股神”?我们曾经认为:每一个伟大的人,他们都是天才,都天生就具有了成就他们事业所需的才能。就如Buffett在不久前告诉《财富》杂志说的“他是天生就具有管理资本的能力的。”这可是百万份之一概率的事情。要不,你拥有天才,要不没有。
    事情并没有这样简单。一方面,你没有拥有一种你注定适合做某项事业的天赋,因为既定的天赋并不存在。你不是天生的CEO,或天生的投资家,或天生的象棋冠军。你要成就伟大,就只有通过极大量的多年的艰辛努力。同时,仅有简单的艰苦努力还不够,还必须是持续不断的、甚至是痛苦的艰苦努力才行。例如,Buffett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出了名的有纪律,并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企业的财务状况。所以,好消息是,假如你缺乏天赋,那将没有关系——天赋与伟大很少有、甚至是没有关系。你能够进入任何领域,甚至使你自己成就伟大。科学家已经在广泛的领域进行研究,并得出了高度一致的结论:天赋并不意味着智力、能动性、或者个性特征的杰出。它只是一种潜在的能把某项事情做得特别好的能力。以英国为基础的研究人员Michael J Howe, Jane W Davidson和John A Sluboda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我们研究的事实。。。并不支持这样的观念——优秀是拥有天赋的结果。”
    让我们来看一看研究人员是怎样得出这样的结论的。事实上,每一个领域都有许多人开始时学得很快,然后变慢,再后,就完全停止了发展。然而,只有另外的少数人,能够多年、甚至几十年持续不断地在进步,直至成就伟大。令人好奇的问题是——为什么一些人能够持续地进步?或这些人是怎样持续进步的?弗罗里达州立大学的K.Anders Ericsson教授说,他们是通过对许多领域伟大的成功人士的持续观察来寻求答案的。自从1993年Ericsson教授以及他的两个同事发表了令人注目的论文起,世界范围的科学家已经进行了多个领域的广泛研究,许多研究专注在体育、象棋比赛等比较容易测量与评估的领域,但是,大量的研究同样在其他领域进行,其中包括商业。
    研究得出的第一个主要的结论是:没有任何人可以不经过艰苦的努力而成就伟大。如果你相信你找到了一个适合你的领域,并一开始就注定你会成功,这很好,但事实不是这样。没有证据显示,不经过实践与训练就能有高水平的表现。这更加证明: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道理在更广泛的领域同样适用。许多人之所以成就伟大,都是经过数十年艰苦的努力才达到世界级水平的,这种模式被研究人员叫着“10年规则”。Bobby Fischer在16岁就成为世界象棋冠军,“10年规则”适用吗?毫无疑问,他的经历正好证实了这一规则。在获得冠军时,尽管他只有16岁,但已经经过了9年极其艰苦的训练。南加利福尼亚大学John Horn教授和 加利福尼亚大学Hiromi Masunaga 教授经过观察研究,认为“10年规则描绘了一个粗略的评估,而且,大多数的研究表明,10年达到世界级水平只是一个最低的估计,还不是平均水平。” 在许多领域,如音乐、文学等精英们要达到他们的事业颠峰,大约需要20至30年的时间。
    因此,伟大不是上天赐予的。成功要求付出许许多多艰辛的努力。而且这样还不够,因为许多人尽管付出了十多年艰辛的努力,却没有通往伟大,甚至没有取得明显的成功。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呢?在许多领域表现得最好的人,都是那些花费了很多时间来寻求“精细训练”的实践者。所谓精细训练就是为了改善表现、为了超越现有的能力、为了对现有表现提供反馈并高水平的不断重复。比如,简单地击完一桶球不算是“精细训练”,这就是为什么许多高尔夫球手不能进步的原因。用8号铁杆击球300次,每次的目标是误差在20码内,而且追求80%的命中率,持续地观察击球的结果,同时不断地作出适当的调整,并且每一天都坚持这样的训练几个小时,这就叫着“精细训练”。坚持是至关重要的。正如Ericsson指出的“粗略地发现:不同领域的精英们,他们每一天,包括周末,都是进行这样的精细训练。”
    这种发现在不同的领域同样大量存在。Ericsson和他的同事们研究了20多岁的小提琴演奏者,最好的一队(由音乐学校老师们评判)在他们的演奏生涯中一般要1000小时的精细训练,比较好的一组一般需要7500小时,再次一级的一组需要5000小时。在外科、保险销售,甚至是每一项的体育运动都存在着同样的故事。更多的精细训练就等同于更好的表现。大量的精细训练就等同于造就伟大的表现。
    并不是所有的研究人员都完全同意才能神秘论的假设,不过他们的反对不适针对核心论点,其中一点,他们认为天赋这件事情是难于琢磨的。比如,两个运动员同样地辛苦训练,如何解析新英格兰爱国者队四分卫Tom Brady能够在比赛最后的两分钟表现出更高的水平?研究人员同样注意到,比如天才儿童在一个不寻常的早期能够讲话、读书,或者演奏乐器。但是,经过研究,这些例子一般地与他们的父母有着较高的相关。同时,许多天才儿童不能持续地在他们早期优秀的领域走向伟大,同样,许多伟大的成功者在他们幼年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特别优秀的天赋。当然一些重要的特性是来自遗传,如身高体重和智力,但这些因素对影响一个人不能做的事情要多过影响他能做的事情。一个5英尺高的人一定不可能成为美国国家联盟足球队员,一个7英尺高的人也一定不可能成为奥林匹克体操员。Ericsson指出,甚至这些限制也可能比你想象的要低,“一些国际象棋冠军的IQ只有90多。”研究进行得越多,精细训练可以成就伟大的设想就被越坚固地证实。
    以上这些说法都是学术性的研究,简单的事实也可以证明伟大是如何炼就的。举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如惠斯顿。丘吉尔是一位口吃病人,经过强制地练习演说,终于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演说家。Vladimir Horowitz 说“假如我一天不练习,我自己知道;假如我两天不练习,我妻子知道;假如我三天不练习,全世界都知道。”他无疑是一个极其严格的精细训练者。世界级的音乐家如Ignane Paderewski 和Luciano Pavarotti同样引证这一道理。许多伟大的运动员在常规的训练中都被传说为魔鬼式的训练。在篮球方面,Michael Jordan的强烈的训练超越于团队训练之上(假如Michael Jordon拥有巨大的打篮球的天分,那么他在中学时就应该不会被淘汰出校队了),在足球方面,一直拥有盛誉的Jerry Rice曾经被15支球队认为他动作太慢而淘汰。他训练极其刻苦,以致其他球员跟着他都被累倒了。研究发现,Tiger Woods是教科书式的经典例子。在他只有一岁半的时候,他父亲就带他接触了高尔夫,并一直鼓励他艰苦地练习,当Woods在18岁成为美国最年轻的业余高尔夫冠军时,他已经经过了至少15年的精细训练。研究还发现,Woods从没有停止过寻求进步,每天都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训练,甚至两次重新改变挥杆的动作,以追求挥杆比以前做得更好。
    各种事例,科学地或带有传奇色彩地都说明了“精细训练”是成功之源。那另外一个问题:做生意如何训练?事实上,商业的许多因素是完全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比如介绍产品、谈判、评估、财务报表的分析等种种技能,都可以经过训练获得。尽管如此,这些还不足以体现伟大管理的本质。在信息不完全的不确定的环境下,要求作出判断和决定,与人们互动,寻求信息,这些能力才是做生意最需要的,那么,这些能力可以训练吗?是的,可以。当然不是以训练萧邦练习曲的方式进行训练。
    相反,这些训练就是关乎你怎样做你每天都在从事的工作。在工作之中,不断地创造着训练,这要求你作出一些关键的变化。首先,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新的目标:不仅仅是完成任务,你的目标是使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做得更好。包括发现新的信息,分析信息和解释信息以及写任务分析报告——这些都是可以提高的技能。在主持公司董事会之前,你需要对公司的战略寻求一个深度的理解,对即将到来的市场变化形成一个连贯一致的观点,同时为讨论建立一个基调。任何人在工作中做任何事,从最基本的任务到最高位置的工作,都是一种可以提高的技能。
    由这种思维模式武装起来的人,将会以一种新的方式投入工作。研究表明:他们会更深入地处理信息,也更持久地保持信息。他们寻求更多的关于他们所从事工作的资讯,和更积极寻找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对未来采用一个更长远的眼光。在各种事物中,这种思维模式都持续一致。你不仅仅是正在做某项工作,从更深的意义上说,你是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这种对待工作的不同态度是非常重的。比如,一个业余歌手学习一节音乐课,他们以快乐来体验课程,作为紧张的宣泄。但是,对于一个专业歌唱家来说,情况正好相反:他们提升注意力,专注于课程的细节,以求提高表演能力。同样的活动,不同的用心,结果也就不同。
    反馈是至关紧要的,在生意上获得反馈应该是容易获得的。但是,许多人并不寻求反馈,他们仅仅在等待反馈,有一半的人是希望最好没有反馈回来的。高盛公司的领导力培训主管Steve Kerr说“在你做一件事时,假如你不知道自己可以达到怎样的成功水平,有两件事会发生:其一,你不会做得更好,其二,你不再关心结果。”在一些公司,像GE,经常的反馈是一种公司文化。假如你不能幸运地获得反馈,那么你就积极地寻找反馈吧。
    在整个过程中,你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所谓的“你的商业的精神模式”——指出怎样的因素适合集合在一起以及它们相互之间如何发生作用。你关注得越多,你的精神模式就越得到加强,你在商业上的表现也变得更加好。Andy Grove(Intel 的创始人)能够把整个世界正在改变的技术产业的模式保持在他的头脑中,以使Intel适应这种变化的需要。Microsoft’s 的创始人Bill Gates有同样的习惯:他能够看到PC的最终变化,因此他让每一个人的书桌上都有一台电脑的目标,也就创造了一个大得难以想象的市场。同样地,John D. Rockefeller当工业化正在改变世界时,石油作为一个新产业,他看得相当长远。Napoleon可能是最伟大的一个,他不仅能够把广泛的冲突的因素纳入自己的脑袋中,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当这些因素发生他所不希望的变化时,他还能够极快做出反映。所有这些,都得益于平常众多的精细训练——只有经常地这样做,精细训练才能在建立起有效的思维模式中发挥作用,否则,只是偶然地这么做,也是毫无益处的。
    对大多数人来说,工作已经足够辛苦,无须使它更加艰苦。那些额外增加的步骤是如此的困难和痛苦,以至于他们几乎不能做到。但是,这是成就伟大的必经途径。假如成就伟大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伟大就不稀罕。现在我们讨论伟大的另一个问题,即当专家们懂得,极大量的行为努力和精细训练可以成就伟大时,对于这些可以成就伟大的行为是如何产生?专家们却知道得很少。其中的一个研究人员总结到“我们仍然不知道哪些因素鼓励个体从事精细训练。” 正如Michigan大学商业学校教授Noel Tichy 在对管理人员进行了30年的研究后,他说“一些人会比另外一些人更加积极主动,但是,我不能回答为什么会这样。”现实是,我们对一些自然地赋予的天分没有足够的把握,这一天分隐藏这样一个假设——我们能够做到我们所希望做到的(假如我们足够努力的话)。奇怪地,这个想法并不普遍。相反,人们沉溺于另外一个假设——如果人们发现他们内在的才能,他们将会达到名誉与富裕的彼岸。但是,这个观点的条件被忽略了,因为在成功路上,人们必然会碰到无法回避的种种困难,在经受困难考验的过程中,人们会认为自己并没有拥有天赋,于是就放弃了努力。
    或许,我们不能期望大多数人都成就伟大。那是不现实的。但是,令人欣喜的消息是:伟大不是为少数人而预定的,你,乃至每一个人都可以成就伟大。


问题答案:--知与行。

大家看了这篇好的文章应该都明白了道理了吧,让我们现在就行动吧。

例如:看这个贴10篇先,用半年时间研究报告,每天看5个公司年报。。。。。。。。。。。。。

[ 本帖最后由 ambrose 于 2007-9-9 11:45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9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mbrose 于 2007-9-9 11:38 发表
希望每一个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对价值投资更上一层楼。我觉得这篇文章真的是极品啊。无论是对于投资,做人,价值方面都是很好的,,希望来到这里的朋友都重复看上10篇。


(在欣赏文章之前,大家可以回答一个 ...



朋友们可能感觉上这只是一篇励志类的文章,不屑一看,但就像投资一样,大道至简,这不是从什么“陈安之”励志大师转过来的,虽然我没有看过他的文章,但这是从东方港湾的“但总”BLOG转过来的,所以更值一读。

我想:付出和收获是正比的,但付出了不一定有收获,这就是真理,但如果我们怕付出了没有结果,就一定不会成功。

呵呵,好像离题,这里是企业股票投资贴,但我觉得先要明白道理,然后去做,才可以学好投资。对吧。

[ 本帖最后由 ambrose 于 2007-9-9 12:21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9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05 股市轮回 的帖子

个人觉得股市是消灭聪明人的地方,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改进,才可以战胜股票,我就是一个好好的例子,刚进股市,希望赚快钱,一日一个涨停板,呵呵,现在才知道基本是没有可能的,知道股票只有通过时间来换,慢慢来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9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ighterzheng 于 2007-9-9 10:11 发表


其实都是一样过来的,想通了就好了。可以问问自己你一定把握的住每个波段吗?当你卖了的时候看着股价一飞冲天的时候,那种心态很难正常的。一年中股票的主要上升仅仅在4%的时间里面完成,漫长的等待就是为 ...



我永远记得“股潮”兄前面说过:抓得住的才是机会,失去的永远不是机会。

朋友,如果你从头到尾看这个贴10篇,你就会明白,不用问这个问题了,所以强烈推荐你先看看,再发表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9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P 楼主真神人也,看了3天,才看了60页,上来冒个泡,继续学习。感觉发现价值投资的真谛太晚了,错过了05年的好机会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9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眼中的船舶
有研究报告称600150的2007年利润为15亿,我也算了下:
1.原'沪东"部分:2007年1季度1亿,2季度1.993亿,那么,全年应为4亿.
以下按"广船"的业绩来推(广船的收入2006年33.2亿,2007年2季度24.1亿,全年应50亿,利润:2006年2.93亿,2007年2季度4.65亿,全年约为10亿.利润率:10%)
2,外高桥,去年利润超10亿,但不知是否是税后的,600150占100%,故按保守算15亿.
3,中船澄西100%股权,前面的同学说收入40亿,那么利润应4亿.
4,文冲54%的股权资产,起码1亿.
合计:24亿.
总股本为6.6255亿股,每股收益3.62元.搞好点可到4.3元(外高桥按20亿计,现价54倍市盈率).
请大师批评.

[ 本帖最后由 XMSL 于 2007-9-10 00:51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11-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9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价值是基础这个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始终令我觉得困惑的还是到底要不要做波段,对于大资金来说,不做波段,怕丢失筹码这个好理解,对我们这些小散在流动性不是问题的情况下,明明知道有个调整,为什么不能抛掉一部分,低位再吃回来啦?如果怕丢筹码,抛掉以后,跌个几个点马上就吃回来好歹也还是降低了下持仓成本,为什么就一定要那么教条啦?当然指望抛掉之后再去找别的强势股吃一段再回来,始终让资金都处于强势上升状态中,这个想法还是太危险了,那样人是不是太累了,天下也没那么圆满的事吧。
持股不动看似慢了,实际快了,这个还是有大智慧的,但是偶还是不能完全说服自己这么做,哎,人性的弱点啊,没办法,贪婪。。。。。。


您说的其实是两个问题,一是做波段,二是换股.先说换股,如发现另有能长期持有的好股,当然坚决换,如前一段,把张裕换成船舶.
如您拿的是最好的股(如船舶,锡业),我想您也不想去做波段了.结论.老惦记着做波段的人,一定没有选到好股.

[ 本帖最后由 XMSL 于 2007-9-9 22:46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11-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7-9-10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使选了股也要做波段。苏宁,茅台,船舶都有自身的股性,不会做波段只能说名自身的技术功底不够,那样即使分析价值投资,很多时候也是凭运气在赚钱的,因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好公司绝不是某些人说的只有10%不到。资本市场本身就是个优胜劣汰的工具。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明天依然(本论坛有他的帖子)分别操做了几个账户,其绩效之惊人可以说少有。价值投资安座不动是不可能达到那样的绩效的。

作为个人职业投资者,学会估值,学会研究公司的基本面是很必要的,但是要想提高绩效,唯有依照技术操做。在这方面,顺手黑马也是很值得学习的。只有患得患失的投资者才会坐等。换句话说,那些私募管理总资金不到1亿元,而操做绩效在牛市一年只有100%的人是不值得称道的。

估值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主观性,比如网络的估值。台湾的郑琨今关于估值也有很好的见解。

《专业投机原理》作者说过他不会按照单一的基本面或技术面操做,而是按照胜算操做。

中国去年以来的牛市诞生的很多大牛股,题材占了大部分,可以说股改以来追逐热点获得巨大财富的人很多。

另外作为个人投资者,估值的难度是非常大的,你的估值得不到市场的认可,结果当然是浪费了时间赚不到钱。

甚至知道内幕消息如果不会合理评估内幕消息的价值,而且该消息及时的反映到市场交易中去的话,也是赚不到钱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7-9-10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的楼主知识渊博,功课认真,但是其技术水平本身也是相当高的。我相信,这次牛市如果楼主同时做波段的话,操做绩效会更高,当然,为了实践自己的理念而作出取舍,精神可嘉。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0 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你错了。楼主的贴子反映了他从赌的角度完全转移到了股市本质的角度上(做的是企业本身而不是价格标的上)。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变。
企图吃尽股市里的每一份钱听起来是十分诱人,但真正去实施你就会知道结果是什么?在股市里,最忌讳的就是投资思路的左右摇摆。那样你将什么也得不到。

[ 本帖最后由 股市轮回 于 2007-9-10 06:48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7-9-10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mbrose 于 2007-9-9 11:38 发表
希望每一个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对价值投资更上一层楼。我觉得这篇文章真的是极品啊。无论是对于投资,做人,价值方面都是很好的,,希望来到这里的朋友都重复看上10篇。


(在欣赏文章之前,大家可以回答一个 ...

古人说的好:知行合一、知易行难就是这个道理。
均线兄说的从十万到亿也就是说的知行合一:人的一生中有三次牛市,买一种股票从十万到百万、从百万到千万、从千万到亿,每次资金到十倍后就休息,到熊市再买,到牛市中再卖。
这个方法确实有效,但天下人有几个能够做到。这就是知易行难的道理。
我是在有天晚上十二点看了这段话,仔细抄下来,仔细想了多少天,直到今天还在想,可能也就是这段话让我走入了价值投资的大门。持续学习,思考中。
另:建议均线兄能告诉我们一下您收集、学习资料的方法,让我们也学习提高,例如:每天到哪些网站上查找资料;对一个公司从开始到初步决定投资的前后研究经历,可能要求太高,涉及投资机密,也就作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7-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0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分析都是滞后的,新股民才信,否则,股评家都饿死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11-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0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22 九州飞扬 的帖子

我想均线兄没有投资机密的,他会很慷慨地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学习的。:*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0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18 XMSL 的帖子

我的意思其实是一个,就是选中了好股,要不要结合一些技术分析的东西在里面,技术分析的东西也不是一无是处的,最少顺大逆小,买在上升趋势的下轨,风险最小还是有道理的。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如果你发现你手里的股票逆向波动的小趋势已成,到底要不要减少仓位,回避一下。当然这里最大的风险就是丢失筹码,但是如果你很有9成的把握,而且一旦你发现错了,丢失筹码也有勇气高位追回,为什么就不能试一试啦?
这里不涉及换股,我说的意思就是一直在一支股票上的操作。
其实我的困惑就是价值和技术有没有可能结合,是不是坚持价值为本就一味排斥技术,如果灵活地运用技术,有没有可能改善绩效,但是这个想法我觉得应该是因人而宜的,根据各人性格,心理,技术分析能力而定,如果个人不擅长,还是老老实实持股不动吃大波段最保险。如果个人有能力,要不要主观能动性?
其实我知道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你没有实证数据,你无法判断你100次这样类似的操作,持股不动的绩销和折腾来折腾去的绩销到底那个更高,而且人和人也是不一样的,我只是谈谈我的想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0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PEG比较有意思

但我想用更便宜一些的价格买到股票,因而我希望以低于ROE的市盈率水平购买股票(即如果ROE是14%,那么,穆伦坎普希望以低于14倍市盈率的价格买到股票。事实上,这就是目前在美国十分流行的PEG指标,即以市盈率除以公司的增长率即ROE, 如果该值大于1,则一般认为定价有点偏高,而如果该值小于1比较多,则认为价格很便宜——编者注)。

==================================================
这和研究员用的PEG完全不同,我认为这个更合理一些:盈利增长并不稳定,净资产的增长才是稳固的基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0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行情,大思路。一旦坚定方向,就要认真贯彻到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0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kq3344 于 2007-9-10 00:14 发表
即使选了股也要做波段。苏宁,茅台,船舶都有自身的股性,不会做波段只能说名自身的技术功底不够,那样即使分析价值投资,很多时候也是凭运气在赚钱的,因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好公司绝不是某些人说的只有10%不 ...

明天依然的帖子我也看了很久,你还没有理解透彻,股市王道还是价值投资,这是无数先烈的经验教训得出来的。再说明天依然的组合1、2都是模拟盘,组合1收益很高,但他自己的实盘却更像组合2,还是中长线持有。真正要比收益,也未见得孰高孰低。

[ 本帖最后由 dillonliu 于 2007-9-10 15:32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1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是在这里大谈特谈如何选股的,其实在整个过程中如何坚守自己的理念才是重中之重。有些人是选到了很好的股票,但真正做下来的没几个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6-2 17:22 , Processed in 0.346442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