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下半年翻五倍的标的查询只要觉得你的资源有价值,找我超长线翻倍股6个,299元想知识变现,点这里
广东线下聚会即将开始帮你配置仓位领五倍以上大牛不做制度的牺牲品
楼主: meng-h

万科企业0002、2002相关资料 长期跟踪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7-9-5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和西郊花园一起慢慢变老

劳 森

        西郊花园是万科1991年在上海开发的项目。2006年,上海万科协助业主委员会对该项目进行了较大幅度翻新和改造。
      随着时间的推移,万科早年开发的、已入住多年的小区的公共设施开始老化,如何维持并提高业主生活品质,成为一个新课题。在主流开发商中,万科最早研究并配合业主委员会进行小区环境改善工作。
      在西郊花园,小区大门监控系统更换为硬盘监控系统,避免因人为更换不及时而影响到录像资料的完整性,提高小区的安全防范系数。
      由于对讲系统线路使用年限较长,线路老化,后又因为虹许路段外围墙加高改造,使部分线路裸露于墙体之外,线路经常受潮受损,直接影响了住户的可视对讲通话质量,为住户带来诸多不便。上海万科对系统总线、分户线及室外弱电箱进行了整理,对讲系统运转正常,通话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小区外围墙颜色较浅,涂层较薄,使用年限长,墙面开始出现涂料脱落现象。另外,墙体为立柱和铁质围栏复合构造,铁质围栏老化锈蚀,锈水滴落造成立柱出现斑驳水痕。改造完成后,外围墙焕然一新。
      原主干道减速条已磨损断裂,部分设施管线从减速条下通过,影响到设施的运作完好性及小区品质。更换后,既确保了减速条的性能及美观,又能够将管线调整从地下管道穿越,在维护设施运作的同时克服了积水的形成。
      西郊花园原来是外销房,没有维修基金,后经万科与业主约定,按照每月每平米0.8元在物业费里加收。这次大幅度翻新维修,由万科确定施工方案极其管理,费用由业主承担,万科适当补贴,由于翻新维修不仅使房屋更加美观,更可能大幅度增值,因此业主普遍乐意参与这个方案——尤其是在房市长期看好的时期。
      与此同时,在深圳,万科最早的项目之一天景花园也进行了翻新改造,改造内容由深圳万科与业委会共同确定,包括外墙、管道、小区封闭管理、室内楼梯栏杆等。深圳万科负责招标,业委会参与评标和定标,费用则由深圳万科与业主本体维修基金共同支付,根据部位和责任的不同,深圳万科给予一定补贴。
      当然,对于万科来说,协助并补贴完成这样的翻新,可以说是一种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带有一定公益性质,而这样的方式也略显有些稚嫩。在国外,房屋的维修理应由产权拥有者来完成——如果政府不给予补贴的话。因此,持有老房产对于政府或私人而言,其翻新维护费用,总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但也有一些商家想出新的点子,比如香港有一家名为"大中华环境保护有限公司/香港环保节能有限公司"的机构,专门做商业化的旧住区改造,包括节能改造、加层等。他们投入资金,改造后的盈利,由公司与社区居民参与分成。
      房子作为一种价值高昂的资产,其持有费用也相对较高,具有典型的“可共富贵不可共患难”的特征。市场景气的时候,怎么做都不算错,一旦市场不景气,就会成为沉重负担,令人爱恨交织。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许多人不愿意承受老房子的维修费用,干脆一卖了之。而如今,由开发商与小业主直接融资参股进行老房改造,或许是一种颇为有利可图的双赢方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7-9-5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租房算解放区还是国统区

杨 阡

        当下大部分深圳人(也许是全国的城市人)都向往买房,买到房的心情肯定比解放区的天还要晴朗。我是属于本来已经到了解放区边上又陷进黑暗的人,所以教育作用肯定不小。
      我1994年来到深圳,曾经是南山区委的一个机关干部,而我从来就没买过哪怕是二手的房子。一个有将近三十年工龄的国家公务员一直租房住,说起来在深圳恐不多见。我第一次获得买福利房的机会是1999年初。从条件上看我能分到房子,但我的名字却不在分房榜上。所以我去找了当时的区长,对他说如果我是单身或者我的老婆是中国人我都有资格分房,但是因为我的妻子是美国人,我于是与房无缘。我解释说我们结婚并不意味着打算去美国定居,因为在中国呆着至少我舒服,如果有房子我更有理由说服太太留下来。我非常感谢我的区长,他竟批给了我一套房子。
      但是之后的过程就不那么顺利了,在办理贷款时房子被一分为二,以半数福利半数商品论价,理由是我妻子是外国人。当我按规定付了首期(大约6万元人民币,其中的一半是朋友送的)之后,却又被告知"必须一次交齐全部房款",因为没有对我这种家庭的贷款政策条文。在1999年一次拿出18万元人民币,对像我这样的人来说是天方夜谭。我不想向亲戚朋友转嫁危机,于是退掉了那个三室二厅的房子,连带朋友送的一半的首期。2002年我辞去了公务员的工作,揣着离职费2 万多元,告别了我半生赖以糊口的"铁饭碗"。我这时已打定主意做个"自由艺术家",个人理解这是比"混混"好听一点的词。
      买房的热情从上次那件事后就不高了,借口说当初这么便宜的房子都没买,现在这么贵再买不是有病吗?另一个难题依然没变,说来惭愧我现在真的拿不出首期,而我就是不想向亲戚朋友借首期的钱。"这可怎么活呢?!"我有一个朋友的太太曾经这么对我说:"我们现在有存款500万,没有自己的房子,我还是不踏实。你天天租人家房子,能踏实吗?"
      我问:"你再有500万和一套房子会踏实吗?"她说大概会了,她的野心大概就到那。我说我租房子开始是被迫,后来觉得这样做有很经得起推敲的道理:我现在租二室二厅8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每月租金2000元左右,一年25000元。就算在深圳再呆20年,房租也就是50万左右。这些钱根本买不起房子却租得起。而另一个原因是向银行贷款的风险,香港金融风暴之后,多少供楼的家庭经济破产,应该是前车之鉴。而从价值观上说,我看着那些刚出大学校门就张罗着贷款买楼,接着就要结婚生子的年轻人总是想问问:为什么你就这么心甘情愿地当了主流生活的人质,而没去想为什么要孩子?为什么要买楼?为什么工作?没人逼你这么做。
      我朋友的太太听了我的故事后这样感慨:"人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地方。"我说:"假如我们能够换个方式想问题呢?"她问:"比如?"我说:"把别人家当自己的家,如何?"她笑说:"你尽想美事。"我说:"存在决定意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7-9-5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八月万科销售收入298亿 纳税增一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5日 21:08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前八月万科销售收入298亿纳税增一倍

  今日,万科公布了该公司今年八月份的销售数据。根据其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万科实现销售面积70.5万平方米,销售金额62.8亿元,同时,万科2007年1-8月累计销售面积达366.69万平方米,销售金额合计298.13亿元,其中包含收购富春有限公司股权包新增项目1至6月销售 15.65万平方米、销售收入24.06亿元。同时,万科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8月底,该公司前8个月缴税额已经超过2006全年24.2亿元的缴税总额,达约3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约110%。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7-9-6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万科的业绩来回应吧
作者: 王石
时间: [ 2007-09-06 01:00 ]

最近不少询问万科股价的帖子,作为万科董事长,不便对股价进行评论,能做的只能是用业绩说话。
已公布的数据:万科在过去的8月份实现销售面积70.5万平方米,销售金额62.8亿元。
2007年1-8月公司累计销售面积达366.69万平方米,销售金额合计298.13亿元(含收购富春有限公司股权包新增项目1至6月销售15.65万平方米、24.06亿元)。
截至2007年8月底,公司前8个月缴税额已经超过2006全年24.2亿元的缴税总额,达约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约110%。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7-9-6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科增发首日大跌
《财经》记者 杨彬彬《财经》网络版   [2007-09-06]
 房价、地价双双高企,地产类上市公司陷入“不断举债、不断拿地”的怪圈。“拿地是找死,不拿地则是等死”

房价、地价双双高企,地产类上市公司陷入“不断举债、不断拿地”的怪圈。“拿地是找死,不拿地则是等死”

   【网络版专稿/《财经》杂志记者 杨彬彬】9月5日,万科A(深圳交易所代码:000002)增发股正式上市交易。在大量抛盘压力下,万科股价从开盘34.14元一路下跌至32.15元,收于33.08元,跌幅一度超过5.8%。
    当天开盘后,万科股价一度微涨0.03%至34.50元,但随即遭遇了强大的抛售压力,开始下跌,至当日收盘时,共成交1117537手,换手率2.29%。
    在万科增发表现萎靡的影响下,两市其他地产龙头股也全线飘绿,其中保利地产(上海交易所代码:600048)下跌3.52%,金融街(深圳交易所代码: 000402)下跌2.12%,招商地产(深圳交易所代码:000024)下跌4.98%,金地集团(上海交易所代码:600383)下跌4.13%。
  增发后,万科在深成指的权重由16.51%提高到17.40%。万科与地产股的萎靡一度带动深圳成份指数下跌超过2%,最终深成指收于18002.001点,下跌0.27%。
  万科此次共增发A股股票3.17亿股,发行价31.53元/股,募集资金近100亿元。原A股股东有优先认购权,最终优先认购数占到了此次发行总量的 89.43%,包括公司董事长王石在内的公司高管全部行使了优先认购权。第一大股东华润股份也全额行使了5.5%的优先认购权,耗资16.53亿元。
    中金公司分析师白宏炜认为,万科增发股票首日上市即一路下跌,主要还是市场原因。万科此次增发的定价本来就比较高,不排除一些投资者出手套利的可能。
    他认为,在当前房价、地价双双高企的情况下,上市地产公司面临两难境地:拿地是找死,不拿地则是等死。对于万科这样的上市公司来说,参与地方政府的招拍挂竞争是其惟一的选择。虽然股本融资成本很高,但由于银行融资难度日益加大,地产公司别无选择。
    白宏炜认为,万科公司结构相对比较成熟,股权比较分散,这是它能在短短一年内三次在资本市场融资的主要原因。股价走势反映的是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虽然过多的增发融资,容易摊薄每股盈利,不过万科这几年来的ROE(净资产收益率)都在20%-30%以上,暂时的股价下挫,是由于近期地产上市公司都在通过增发进行融资,所以投资者比较敏感。
    自2006年8月以来,万科已连续三次启动融资,累计募集资金达200亿元。2006年8月,万科向相关机构非公开发行40亿A股,募集资金42亿元。 2007年8月30日,万科再次发布公告,计划发行总额不超过59亿元人民币的公司债券,期限为3年—7年,其中的15亿元将用于优化公司负债比例,剩余资金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去年以来,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增发势头迅猛。金地集团继今年6月首家成功定向增发融资45亿元后,8月22日再次发布公告,将增发不超过3.6亿股的A股,募集资金180亿元,以用于西安等地项目的开发建设和偿还借款。8月6日,保利地产也决定增发1.26亿A股股票,募集资金近70亿元。除此之外,栖霞建设、招商地产、上实发展等也都发布了自己的增发计划,融资规模在23亿—36亿元不等。
    而与之形成呼应的是,去年以来,各地不断出现的天价地王中,几乎都活跃着上市公司的身影。根据2007年中报,万科的土地储备已达2157万平方米,招商地产、金地集团的土地储备也已经超过了千万平方米。
  7月16日,万科以26.8亿元的重金拍得广东东莞市35.16万平方米土地。十天后,万科又以17.85亿元的价格获得南京市牛首山地块。
  今年以来,地产商拿地成本大幅攀升。在疯狂圈地的同时,公司现金流和融资能力受到挑战。以万科为例,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从去年第四季度的0.29元逆转为今年第一季度-0.74元。
  分析师指出,土地储备提升了投资者对地产类上市公司未来盈利的信心,刺激股价不断上扬;上市公司顺利融资后又进一步刺激了拿地冲动,形成了“不断举债、不断拿地”的怪圈,房地产业的泡沫风险也因此不断向资本市场扩散。■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7-9-6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6日 18:04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9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完)
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
次数
时间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幅度
18
07年09月25日
12%
12.5%0.5%
17
07年08月15日
11.5%
12%0.5%
16
07年06月5日
11%
11.5%0.5%
15
07年05月15日
10.5%
11%0.5%
14
07年04月16日
10%
10.5%0.5%
13
07年02月25日
9.5%
10%0.5%
12
07年01月15日
9%
9.5%0.5%
11
06年11月15日
8.5%
9%0.5%
10
06年08月15日
8%
8.5%0.5%
9
06年07月05日
7.5%
8% 0.5%
8
04年04月25日
7%
7.5% 0.5%
7
03年09月21日
6%
7%1%
6
99年11月21日
8%
6%-2%
5
98年03月21日
13%
8%-5%
4
88年9月
12%
13% 1%
3
87年
10%
12%2%
2
85年
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
1
84年
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
                                                               
                                                                                                                                                        【发表评论 98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7-9-7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科增发股明上市 指数权重影响再加大

字体:  小  中  大  | 打印 发布: 2007-9-04 23:20    作者:

万科增发股明上市指数权重影响再加大

  全景网9月4日讯 明日,万科A(000002)增发31715.8261万股将上市流通,万科的流通A股股本将增加为520043.3817万股。以今日收盘统计,增发上市后万科的流通A股市值为 1666.0238亿,在深成指(399001)的权重将由16.51%提高到17.40%;在深证100(399004)中的权重将由11.42%提高 12.08%,深市第一权重股的地位更加稳固;而在深报指数(399351)与CBN珠江指数(399356)中万科的权重将超过招商银行,成为第二大权重股,仅次于中信证券,在深报指数中的权重由16.62%提高到17.51%,在CBN珠江指数中的权重由15.04%提高到15.86%。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7-9-7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科跨行业引进品牌总监
2007年09月04日11:41  来源: 和讯网  
发表评论(0)支持(0)反对(0)

    和讯消息近日,原万博宣伟国际公关公司(中国区)消费品及医疗领域负责人于玉光女士正式加盟万科,出任万科集团品牌总监,这是万科今年启动旨在引进高端管理人才的 “社会精英计划”以来,继聘入原百安居中国区执行副总裁袁伯银之后,引进的又一名具有跨国公司背景的管理人员。

  今年以来,万科总经理郁亮已多次强调,目前万科已经进入新一轮的高速成长期,为了支撑万科的快速发展,需要打造一个新的管理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万科需要有全球化视野,需要向制造业学习,努力提高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于玉光女士加入万科后,将充分发挥其在专业领域内的丰富经验,重点推动万科品牌策略的制定、执行以及企业品牌的宣传推广。

  据万科人力资源总监付凯介绍,万科的“社会精英”计划正在顺利推进中,今年下半年,将有更多来自跨国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加盟万科。除此之外,来自哈佛、麻省理工、牛津等世界著名学府的首批“海外新动力”也将在近期内陆续入职万科。

  刚刚披露的万科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万科销售收入超过170亿元,已逼近2006年全年,并远超过任何同行企业去年全年的销售金额,其在业内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面对业绩的高速增长,万科表示将更为重视成长的质量和财务的稳健,向管理要效益。

  附:于玉光女士简历

  于玉光女士,出生于台湾,1988年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汉语文学专业和大众传媒专业学士;1993年毕业于美国波士顿大学,大众传媒专业硕士。2000年到2002年曾任职于台湾中时网路科技集团公共关系总监,两年内带领团队推进公司品牌建设,极大提高了公司的国际知名度,获得了美国 2001年计算机世界史密森学会授予的——Search for New Heroes大奖。

  于玉光女士于2004年加入万博宣伟(中国),全面负责消费品及医疗领域的工作。在任的三年内,于玉光带领她的团队重建和维护了P& G, SWATCH, Nike, Bayer, Pfizer.等众多的知名跨国公司客户,为客户提供商务发展策略、财政策略、客户服务、客户市场研究、提升产品品质、媒体策略、企业声誉、产品规划管理等全方位的服务。于玉光在任期间,帮助万博宣伟(中国)大幅提升业绩,万博宣伟(中国)也获得了2004年亚太公关大奖和2006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国际金奖的荣誉。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8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几乎每个字都看了。受益匪浅。希望继续!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7-9-9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06年度纳税榜出炉 万科再获集团纳税榜冠军
http://bj.house.sina.com.cn 2007年09月08日09:19  新浪房产

  新浪房产讯 2007年9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2006年度中国纳税排行榜,按汇总纳税总额排名,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集团纳税总额24.2亿元,位列《2006年度企业集团纳税排名》第18位,再度获得2006年度房地产集团纳税冠军。

  而按独立法人纳税额排名,万科集团旗下共有四家子公司: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上海万科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苏州南都建屋有限公司进入《2006年度中国四十行业纳税百强排行榜》(房地产)纳税百强,是子公司入选数量最多的房地产集团。万科深圳子公司(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还以年度纳税5.4亿元进入《2006年度中国纳税五百强排行榜》,位居第346位。

  另据万科近日公告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8月底,万科前8个月缴税额已经超过2006全年24.2亿元的缴税总额,达约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约110%。 (李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7-9-9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科发债增发募资160亿 但遭圈钱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8日 15:03 华夏时报

万科发债增发募资160亿但遭圈钱质疑

  9月5日,万科(000002)A股增发3.17亿股正式上市,共募集资金100亿元。而此前的8月30日,万科抛出将募集59亿元公司债的议案,成为第二家发债的房企。

  但有人士认为,万科发债增发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却将风险分散给了投资者。而融资圈地的举动,也进一步抬高了土地价格。

  “融资还是圈钱”

  8月29日,万科公告增发结果公布。此次增发的数量最终确定为3.17亿股,发行价格为31.53元/股,募集资金总量约为100亿元。

  而在随后的8月30日,万科再次抛出将在中国境内募集59亿元公司债的议案。发债增发这两笔方案,将为万科募集资金160亿元。

  但万科以31.53元/股的高价增发,曾引来投资者“融资还是圈钱”的质疑,认为这次的公开增发,实际上是大股东及特定的机构投资者不愿意承受高市盈率发行的风险,而把投资风险转嫁给二级市场的投资者。

  “万科以天价增发,而且增发胃口如此大,与当前
房地产企业纷纷急于圈钱、圈地的形势不无关系,融资优势无疑决定着谁能在土地拍卖上拥有话语权。”京展担保副总经理、地产行业分析师代晓光告诉本报记者。

  资深财经评论人皮海洲则认为,以如此高的价格进行增发,显然不利于保护公众投资者利益。它加大了市场的投资风险,增加了市场的投机炒作气氛。

  高地价导致高
房价

  而就在万科A股增发上市的前一天,万科以总价1.9亿元拿下了武汉市江汉区马场角路一宗地块,楼面地价高达5287元/平方米。

  而这只是万科高价拿地的动作之一。“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万科相关负责人说。

  万科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1.4%,同比上升了7个百分点;净负债率为47.7%,上升了33个百分点;银行贷款占总负债比例为42.2%。

  “显然万科的财务压力加大了,而不管是公开增发还是发公司债,都有利于缓解万科目前的这一状况,并促进其土地储备及地产开发的步伐。”此负责人说。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中一指出,上半年土地成交价格涨幅达28.1%,反映了拆迁安置费用的提高和招拍挂地价的上涨,最终都将反映到房价上。

  据不完全统计,地产上市公司今年通过A股市场融资的额度已经突破1000亿元,而且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将筹集资金的投向确定为买地及发展项目。

  “这也是为什么‘地王’频仍的原因。在高地价推动高房价的上涨过程中,上市房企依靠融资手段来套现更多发展资金,不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分析人士表示。

  链 接

  万科“地王”频现

  7月16日,万科以26.8亿元价格拿下了
东莞市一宗土地,楼面地价达到1.5万元/平方米。短短10天后,万科又以17.85亿元购得南京牛首山地块,有媒体称楼面地价刷新了南京楼市纪录。

  王石麾下万科接连发债增发和高价拿地,引发了人们对这家房企标杆的质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95 天

发表于 2007-9-9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辛苦了,向你学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7-9-9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meng-h长期在万科帖子中发布的大量资料。对我帮助很大,更深入的了解了万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0-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7-9-9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7-9-9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巴曙松与郝福满对话:美国次按危机远未结束
对话:美国次按危机远未结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7日 18:51 21世纪赢基金

  主持人: 周 斌

  对话嘉宾: 巴曙松 本刊学术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郝福满 世界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次按危机的根源是流动性过剩

  《赢基金》:美国次级按揭贷款证券危机是如何引发的?

  巴曙松:从大的市场背景看,持续的流动性过剩,是引发次按的基本导火索。因为流动性过剩,促使美国的金融机构拓展原来视为高风险的次按业务,也吸引大量的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对冲基金以高风险的杠杆率,来投资于次按证券。同时,持续过剩的流动性带动的美国的房地产价格上扬,掩盖了美国的次按业务及其证券化中的风险,一旦房价逆转,以及流动性在市场冲击下出现突然性的紧缩,就引发了一场危机。

  从直接的导火索看,次按风波的起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美国商业银行在开展次级按揭贷款业务过程中降低了评审标准,有的银行甚至采取前两年零利息零首付,第三年起浮动计息的方式,结果次级按揭贷款的数额快速增长。第二个原因是美国房价的持续上涨掩盖了次按贷款人偿还能力不足的问题,他们可以在还不起钱的时候把房子抵押到银行借到更多的钱,银行因房价上涨也不担心会亏损。然而美国房价的下跌和美联储的加息破坏了这个链条,次按贷款人无法再进行抵押贷款,只好宣布破产,造成次按违约率大增,这成为次按风波的源头。

  郝福满:2001年后市场的低利率加上金融市场创新,使得对风险较大的借款人的信贷扩张得以发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债务证券化使得更好地分摊不同类型的风险成为可能。这些所谓债务抵押债券(CDO)总额据估计在美国有9千亿美元,全世界有1.5万亿美元。信贷扩张的市场之一是所谓次级按揭市场-就是给那些在过去由于收入低或者信用记录差而无缘贷款的人们提供按揭。最近以来,由于全球利率走高,次级按揭贷款的拖欠率出现上升,而次级按揭贷款证券迅速贬值。随之,大量持有这些证券的部分机构也陷入困境。由于对谁持有和持有什么的信息有限,因此,这种不确定性导致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抽干。这种情形导致了对风险的全面重新评估,风险也影响到新兴市场。此外,有些在其他资产上遭受损失的基金现在开始抛售资产为投资者的撤出融资。

  《赢基金》:次按风波是怎样的一个传导机制,它又是如何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振荡的?

  巴曙松:美国的商业银行发放次级按揭贷款之后马上以证券化手段把这些资产打包卖给投资银行,投行通过结构化设计,把资产池进一步划分为低、中、高风险资产卖给不同偏好的投资者,其中高风险资产除了卖给对冲基金之外投行自身也接收了很大一部分。这些高风险资产的收益率自然很高,而美国房价的上升支持了这样的高收益,因此投行开始购买更多的次按打包销售,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也开始购买这些资产,并卖给其他中小投资者,直到最后,次按贷款人和最终投资人之间至少经历了六个环节。但是当次按违约率上升时,次按支持债券开始变得不值钱了,像高盛的α基金单日跌幅 17%;随后基金投资者开始赎回,直到基金宣布暂停赎回,这才引发了市场的恐慌。进入今年8月份之后巴黎和澳大利亚的银行都宣布自己投资次按亏损,银行业不再(对基金)融资,引起了极大的混乱,也就是这时欧洲央行开始对银行系统注资。

  在这个链条中,次级按揭是基础的资产,是整个金融创新的基石,但是,经过频繁的包装与证券化,最终的投资者及其投资的证券,与基础资产隔离的越来越远,最终的投资者所投资的证券与基础资产的对应关系日益模糊,这就使得最终的证券投资者对于所投资的证券的风险评估难度加大,在不尽职的评级机构,投资银行等的操作下,投资者可能高估次按证券的收益而低估其风险。与此同时,当前的金融创新,基本上以风险的结构化设计与不同比例的杠杆融资为基本特征,任何杠杆比例,必然有相应的放大效应,在房价上扬时期,这种放大效应继续扩大了市场的流动性,也使得投资机构获得了高额的收益,但是在房价下滑和市场信心受到冲击时,这种杠杆比例也使得金融市场的冲击被迅速放大。同时,因为证券化市场的全球化,也使得这种冲击被迅速扩展到全球。

  危机远没有结束

  《赢基金》:美国次级按揭贷款证券危机与美国的房地产市场走势直接相关,美国房地产市场未来走势将会受哪些因素影响,变化趋势如何?

  郝福满:在次级按揭贷款困境之后,有一部分人要取得住房信贷将会更加困难。其结果,新建住房就有可能减少,现有住房的房价可能会降下来。事实上,这种情况已经在出现,其影响可能不仅仅在建筑行业,而且也在整个消费行业。原因是很多美国人通过转按揭趁机从房产中拿出一部分本金用于消费。

  巴曙松:由于贷款标准提高以及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NAR)8月8日下调了今明两年对美国房地产市场的预期。

  另外,30年期固定利率房贷的利率2007年第四季度将从目前的6.16%升至6.5%。投机者在低资金成本下在过去5年将房价推至历史高位,资金成本的提高也会促使部分资金撤出。在美国整体经济形势依然向好的情况下,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消化次按风波,还需要一段时间,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流动性不足的问题,还反映了整个美国经济体系中所一直存在的储蓄率低,过度消费,以及持续低融资成本导致的过度负债问题,这些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的解决,可能不是仅仅依靠注资或者降低利率所能够短期内迅速消化的。

  从次按的利息支付等设计看,2008年是低息到期规模最高的一年,大约在6000亿美元,这些低息贷款在前两年的低息阶段结束之后,就需要支付更高的利息,加之房价的下滑,次按的违约比例还可能会出现上扬,也使得次按的冲击波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消化.

  郝福满:整个9千亿美元的CDO市场与美国的金融资产总额相比仍然是很小的,美国的金融资产总额据估计超过45万亿美元。据市场研究人士估计次级按揭贷款的损失约在2千亿美元左右,应该是比较容易吸收的。一种风险是市场上的流动性紧缩持续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带来其他信用工具的损失。进一步的风险是在CDO上遭受损失的金融机构会被迫抛售其他资产来弥补这些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对其他资产市场产生连锁反应。这种情况8月中旬已经发生,这就解释了世界各地股市出现下跌的原因。

  《赢基金》:不少乐观的看法是,次按风波已经过去,事实果真如此吗?

  巴曙松:总的来说,我对次按风波下一步的影响持偏悲观的态度,我的依据主要是三个不确定性。

  第一是全球金融机构损失的不确定性。由目前的情况来看,宣布自己因投资次级债亏损的金融机构都是世界一流的,比如高盛、汇丰、巴克莱等等。但是还有一些中小金融机构没有浮出水面,甚至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损失了多少。这些中小机构有可能比大机构的损失还要严重,造成的影响比大机构还要恶劣。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应对损失,一旦宣布破产,那么将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广泛且严重的威胁。

  第二是美联储对加息态度的不确定性。当前金融市场的投资者都预期伯南克会降息,毕竟降息可以减小老百姓的支付压力,降低次按的违约率,有效缓解当前的严峻形势。但伯南克只是降低了再贴现率,真正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有影响的联邦基金利率反而没动,这说明伯南克对市场的判断还是谨慎的。甚至还存在另外一个可能,就是美国经济增长比较强劲,或者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直接或间接造成美国物价上涨,伯南克为抑制通胀反而采取加息的手段,这就可能引发次按风波后的第二次大动荡。

  第三是中国市场反应的不确定性。中国市场与次按风波关联最大的是贸易市场与资本市场。贸易市场的影响取决于美国的消费情况,一旦当前美国消费过度的情况得到校正,那么中国的出口和国内大量的产能将受到极大的冲击。资本市场的影响取决于国际金融机构全球范围内的资金调动,我们可以回想两周前为应对次按风波造成的欧洲和美国股市下跌,国际金融机构从香港抽调资金救市导致港股单日跌幅达1200点,这加大了中国上市公司 A股与H股的溢价,也是A股短期调整甚至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应当汲取教训

  《赢基金》:美国次按危机传入中国的直接接路径是中国的机构购入美国次级按揭贷款证券而引发的直接亏损,如何评价这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巴曙松:在中国的金融机构中,中国银行(6.19,-0.20,-3.13%)、中银香港、工商银行(6.81,-0.14,-2.01%)、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次级按揭贷款,但由于我国国内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从事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管制仍然比较严格,这些银行的投资规模并不大。

  根据最新披露的资料显示,建行持有10.62亿美元美国次级按揭贷款支持债券, 中行投资于美国次级住房贷款抵押债券89.65亿美元,工行投资于美国次级住房贷款抵押债券的金额为12.29亿美元,,三家合计持有112.56亿美元次按。这些银行的管理层也表示,由于涉及次按的资金金额比重较小,带来的损失对公司整体运营而言,影响非常轻微。

  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们也看到不同的商业银行在次按业务中的不同表现。招商银行(35.98,-0.99,-2.68%)骄傲地宣称,在次按风波爆发之前,已经对次按风波进行了平仓,获得了良好的收益,这究竟是一种运气,还是确实有高超的市场把握能力,还需要继续观察。

  有的银行在对次按提取了一定比例的准备金,为可能出现的损失进行了准备,但是所提取的准备金的比例也是相对低的,目前提取的准备金一般低于 10%,但是,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如果这些持有次按的金融机构要卖出所持有的次按证券,损失可能远远超出10%.也有的银行基本不对次按证券投资提取准备金,反而还强调自己所投资的次按证券是评级机构评出的AAA级,这实际上反映了这些机构对于次按风波的形成及其原因依然还缺乏清晰的认识,次按证券风波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冲击,就是因为这些原来被评级机构所评出的AAA级,在缺乏流动性的状况下,在短期的市场冲击下,根本不可能以AAA级别的价格卖出,次按证券风波爆发之后,还依赖外部的评级机构的评级来对复杂的金融产品进行风险定价和评估,显示了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的薄弱。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正是在次按风波逐步酝酿的时期,有的金融机构的次按证券投资正是在这个阶段大幅增长,显示出对国际市场波动的极差的把握能力。

  郝福满:间接来看,正如前面所讨论的,建筑行业和居民消费可能会受到影响。这可能会导致经济增速放慢。在一定程度上这实际也许正是所希望的,因为这样可以部分减少美国存在的经常项目严重失衡问题。

  次按风波是否会对新兴市场产生间接影响不仅取决于美国经济,还取决于他们现在经历的金融效应是否会产生实际后果,目前做出判断还为时过早。不过,事实是,如今大多数新兴市场抵御冲击的能力都比譬如说十年前要强得多。对于中国来说,在现阶段一定的增速放缓甚至可能是理想的。

  《赢基金》:次按风波对中国有什么借鉴意义?

  巴曙松:次按风波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我尝试总结了三个方面。 第一,加强中国按揭贷款业务的管理。 第二,加强中国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能力。 第三,加强中国金融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7-9-9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业内人士称北京下月可能提高房贷首付比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8日 11:04 21世纪经济报道

  北京报道 本报记者 荆宝洁

  市场上再次传出提高房贷首付比例的声音。

  2007年9月6日,我爱我家房地产经纪公司副总经理胡景晖在参加新浪网某论坛时说,今年10月份,北京将提高房贷首付比例。"我们现在也在跟客户讲,如果买二手房的,尽快办理签约手续,一旦政策有变,买得起的可能就变成买不起了。"胡景晖说。

  随后,胡景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0月份提高首付比例可能性很大。"跟我们合作的银行有十五家,有些银行已经做出了反应,在深圳已经开始实施了。"

  事态究竟会如何发展?

  2006年5月,市场惊现首付比例将提高到4成或5成的传闻时,引发了市场的强烈震动。有
房地产业内人士称,如果该政策真正落实,将是最猛的一剂宏观调控政策。但随后,监管层澄清传闻,称房贷政策不会在短期内发生重大变化。

  2007年8月,针对市场传闻,中国银监会新闻处负责人再次向媒体澄清,银监会近日并未就房贷政策做过任何表态或者下发任何文件。当监管部门做出澄清后,一些深圳的商业银行仍旧开始出现提高房贷首付的迹象。一时间,市场上存在着种种猜测和传闻。

  9月7日,记者致电银监会监管一部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暂时还不知道此事。

  "事实上,在监管层内部关于提高房贷首付比例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这一次也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一位国有银行房地产信贷部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现在还没有正式的文件下发。目前,各家银行负责人也未接到通知,参加相关会议。

  光大银行总行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此事尚无定论,仅限于决策层的讨论范围。"监管层要在商业银行务商和房地产调控的精确打击之间寻找平衡点。提高首付比例还只是一种市场预测,主要是各家银行根据市场情况自我调节。"他说。

  据了解,光大银行将启动区域性政策。"主要是针对深圳,我们判断北京房价涨幅仍处于合理范畴。"这位负责人说。"深圳两个月涨50%太夸张了, 尽管有一部分合理需求,例如一些来深圳购房的香港人,但是炒房、投机的成份比较多,风险太大了。"光大银行已经从总行向深圳分行传达意见:不管一手或二手房,对于个人第三套或者第四套住房贷款,首付比例提高四成至五成。"据我所知,深圳不止一家银行这样做,其它银行也开始提高房贷门槛了。"他说。

  对于近期房价涨幅凶猛的北京,是否会有更严厉的措施出台?北京伟嘉安捷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总经理康胜表示听说了关于首付比例提高的传闻,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传闻还未被证实,但是目前贷款审核条件变得更加严了。"他举例说,以往借款人借100万,只要出示单位提供的收入证明,现在还必须提供税单,贷款金额较大时,还需要出示其它的财产证明。相对深圳,在北京对于第三套住房或者第四套住房首付比例规定相对宽松。"90平方米以下的,仍旧可以贷到七成或者八成,但是不享受利率优惠了。"康胜说,对于一些房龄较老、超过20年的二手房,首付可能将会在四成以上。

  前述国有银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无论房贷政策如何调整,居民第一套住房的首付比例政策不会发生改变。"否则将与国家解决人民住房困难的方针相违背。"他说,"政策是为了打击投机性需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7-9-9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顺驰收购案再起波澜 孙宏斌欲告香港路劲
http://bj.house.sina.com.cn 2007年09月09日14:15  中国经营报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2007年8月底的那一天,当融创集团董事长孙宏斌匆匆走进顺驰地产天津公司的大门时,那些颇感惊讶的老部下们,也许最能体会他五味杂陈的心情。

  这位特殊的不速之客显然有备而来。此后发生的“冲突事件”颇具戏剧性,至今只有零星片断传到外界,真相到底如何,仍然是一个谜。

  老孙“大闹”天津顺驰?

  行事出人意表已成为这位传奇企业家的“商标”

  事发前数天,即8月22日,香港路劲基建(1098.HK)发表公告称,已根据今年1月签订的协议,由顺驰A“按代价2港元代独立第三方行使顺驰B购买期权”。也就是说,继一年前启动全面收购并最终由路劲拥有超过88%权益的顺驰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即顺驰A)之后,孙宏斌间接全资拥有的顺驰地产投资有限公司(顺驰B),也已尽数落入他人之手。

  就像电影大师黑泽明的著名作品《罗生门》一样,关于当日“冲突事件”的描述,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版本。

  有一种说法称,孙宏斌在天津顺驰公司逗留期间,路劲派驻该公司的香港管理人员发现某些重要文件丢失,主动向公安部门报案。另一种说法是,孙宏斌坚持要把上述香港管理人员“请出去”,又派人把守大门,不让他们再进入,混乱中不知是谁报了案。记者暂时未能联系到当地公安部门人士证实以上说法。

  还有一种更为详尽的描述是:孙宏斌进门之时,天津顺驰中高层干部正在开会,神情激动的孙夺过话头,披露了他与路劲之间争执的详情,称路劲未经他本人及顺驰其他相关股东签字认可,便擅自行使了顺驰B的购买期权,他会向香港联交所提出路劲涉嫌违规的投诉,并报国内有关主管部门。

  据说孙还声称,路劲一高层曾就此事打电话给他,希望洽商解决分歧,被他拒绝,而路劲方面的代表律师日前也专程来过天津。

  另有消息透露,此前不久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天津顺驰COO(首席运营官)杨哲便对员工表示,近期公司股东之间出现了纠纷。杨曾是孙宏斌麾下得力干将,2004年5月前后一度离开顺驰与北京知名房企亿城股份(000616);合作主持其天津市场业务,后又自行创业。2006年3月,孙宏斌由大股东身份复任董事长,意欲重整风雨飘摇中的顺驰之时,将杨召回负责管理天津公司。半年后,路劲入主顺驰,杨仍留任。

  9月4日午后,记者来到位于天津市区西南部“时代奥城”(融创集团开发的大型社区)的顺驰天津公司,希望向杨哲了解事件内情。记者表明身份后,身材壮实的杨看上去颇为警觉,仅留下一句话:“我们这没什么事!老孙的事你直接找他去”后,便转身走开。随后记者被请出公司大门,门外多了个穿便服的保安模样人员值守。

  当天记者曾数次致电约访事件主角孙宏斌,均未获回应,在与天津顺驰同一栋楼办公的融创集团孙的办公室外守候多时,也无功而返。直到傍晚时分,才在“时代奥城”商业广场一角偶然见到这位已经一年多未曾公开亮相的焦点人物。但他连连说“我有事”,婉拒了记者的询问并很快离开。

  9月5日,记者联系在北京的顺驰地产集团总部,该公司人力及公共事务中心负责人称,顺驰B按年初协议行使购买期权一事已发公告,今后公司工作重点将放在内部管理架构调整等事宜上。至于外界种种传闻,该人士表示与事实不符,一切应以路劲基建上市公告为准,其他问题目前“无可奉告”。截至本报道发稿时止,仍未收到顺驰地产及香港路劲方面对此事的进一步回应。

  两个男人之间的“较劲”

  从柳传志到王石再到单伟豹孙宏斌总是江湖恩怨不断

  时间总是喜欢开开人们的玩笑。刚好一年前,即2006年9月5日,孙宏斌在香港与路劲基建签订协议,向后者出让顺驰中国控股有限公司55%的股权,作价人民币12.8亿元。

  开弓没有回头箭,不到半年之后,即今年1月26日,路劲基建发布公告称,已与孙宏斌及顺驰方面签订协议,将于年内继续收购顺驰中国其余股权,收购完成后,路劲及其合作伙伴总持股比例达94.7%,孙宏斌仅保留约5.3%。

  在整个收购行动中,顺驰中国及其所有项目资产被分为顺驰A和顺驰B两部分。按路劲基建董事局主席单伟豹的说法,前者是历史遗留问题少而且是独资的部分,后者则很多是合资项目,问题比较复杂。

  今年5月16日首次亮相北京时,单伟豹宣称,顺驰A收购实施后,业务和管理已逐步走上正轨,顺驰B的欠款(土地款、银行借贷和工程款)及现有人员重新组织安排等事宜正在逐步梳理解决,收购预计在8月份左右实施。

  他如期兑现了诺言。8月24日,即顺驰B行使收购期权公告发布后两天,单伟豹写了一封数百字的《致路劲集团全体员工信》,信中强调“集团遵循内地和香港相关法律及程序的要求,于2007年8月23日完成了并购顺驰地产集团的程序”,同时透露,“为解决顺驰地产集团历史遗留问题及令其能够继续正常运作,集团已向顺驰地产集团注资超过港币25亿元”。他还特别“感谢集团所有员工,包括原顺驰员工为这次并购所作出的努力和辛劳的工作”。

  不过,如果“大闹”天津顺驰那天,孙宏斌真的说过质疑路劲收购程序不合法的话,其中的矛盾之处就很令人费解了。

  “单伟豹和路劲基建作风一向稳健,公司上市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不至于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吧?”一位密切关注此事的天津圈内人士表示怀疑,“何况冒这么大的风险,动机是什么呢?”

  还有一种未经证实的最新说法是:路劲董事及高管每周会在香港开一次工作例会,在近期某次例会上同意了行使顺驰B购买期权的安排,但孙宏斌未参加此次例会。孙是顺驰小股东。

  根据种种线索判断,现在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老孙与老单及路劲之间确实因为收购过程中的某些问题发生了比较激烈的争执。至于孰是孰非,恐怕只有他们二人心里最清楚。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

  跟沸沸扬扬的达能娃哈哈之争类似孙单矛盾未必是一时意气

  在长达一年的路劲收购顺驰案完成的最后时刻,当事双方突然发生冲突,虽然让人感到意外,其中的根源并非完全无迹可循。

  在今年5月北京那次公开活动上,单伟豹面对众多媒体直言,收购顺驰的整个过程中“遇到那么多困难,比我想象中最少多3倍,资金也多投入了20% ~30%,这是我们吃亏的地方”。外界对此的一般解读是,在交易双方前期的谈判和摸底过程中,孙宏斌一方可能有意无意地掩盖或淡化了经营管理和财务收支方面的某些问题,以至于路劲接手之后才发现,顺驰远不像当初想象的那么价廉物美。

  在上述表态及后来数次公开场合的讲话、受访中,单几乎都要提到收购整合顺驰之困难和付出代价之大,又在企业内刊中撰文分析顺驰的败因,对孙宏斌引以为傲的“核心价值观”、经营管理模式和用人政策等多有批评。

  今年7月底单接受本报专访时,透露了将顺驰归入路劲旗下原有的隽御地产集团统一管辖的计划,并称今后会力推隽御上市。在外界看来,顺驰被内部“降格”已成定局。

  “我们相信路劲是一家成熟而优秀的公司,但你既然把顺驰买过去了,好好把它做成功就是了,过多的公开抨击和否定,我们听了都不好受。”一位已离开的前天津顺驰中层干部坦言。

  对前些年那段火红岁月怀有感情的顺驰旧部尚且如此,可以想象作为顺驰“教父”的孙宏斌听到这些话、读到这些文字、看到这些动作时,会是一种什么感受。

  “双方好像都憋了一口气,收购方认为自己给蒙了,要设法出出气,被收购方曾经的辉煌让新主人几乎全盘否定,颜面何存?”一位与原顺驰长期合作而不愿披露姓名的地产界资深人士说,“这次总算给老孙找到机会反戈一击了”。

  但也有人相信,此次冲突的根源,绝不是新旧两位老板之间的意气之争。尤其是早年经历了常人难以体味的曲折磨难的孙宏斌,虽然还不到45岁,胸中城府却已甚深,不能以普通人心态度之。

  有圈内人士分析,路劲实施收购顺驰计划的这一年来,国内房地产市场继续高歌猛进,各地地价楼价疯涨,路劲所得顺驰的数百万平方米储备土地价值自然水涨船高,收益大大高于当初预期,孙宏斌可能会觉得,以前谈下来的交易价钱和条件对自己不合算,想要多分一杯羹。

  而对路劲单伟豹一方来说,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付出可能远远超出预算的25亿港元之后,若不能及时而合理地化解此次纠纷,那刚刚有所起色的顺驰地产业务,恐将再受波及。

  “这只是一盘生意,与个人恩怨无关。”好莱坞经典电影《教父》中的这句台词令人印象深刻。现实生活中的商场周旋争斗,永远比电影来得更扣人心弦。 (作者 谭洪安)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7-9-10 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水与火焰/恐惧与贪婪
作者: 王石
时间: [ 2007-09-10 00:18 ]

“受央行再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的影响,沪深股指呈振荡回落之势,权重板块整体杀跌。9月7日×××、×××、×××三大人气龙头股均呈现破位杀跌走势,分别带动银行、证卷、地产三大权重板块大幅调整,卷商板块全天跌4.03%,房地产板块跌2.93%,银行板块跌2.09%。 一天市场总市值蒸发4984亿。 走势依然振荡。”——引自晶报财经。

当股市振荡时,贪婪和恐惧交织着。

贪婪想象着股指创新高;恐惧又担心暴跌的血本无归!“每个人都有贪婪和恐惧”,巴菲特说“我不过是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罢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7-9-10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科股价透支未来三年业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0日 10:56 股市动态分析

万科股价透支未来三年业绩

  新浪提示:本文属于研究报告栏目,仅为分析人士对一只股票的个人观点和看法,并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新浪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一切有关该股的有效信息,以沪深交易所的公告为准,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股市动态分析

  现在万科PE为60倍,年均增长率30%,按照DCF简单评估一下。年合理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约4%+风险溢价约6%=10%。按照PEG法则30倍PE是合理的,若算上市场预期值,我们放宽到40倍。3.3%~2.5%的收益水平,30%的年均增长速度,每3年收益翻番,即3年业绩增长2 倍。也就是说以30元的股价来看,已经透支了公司未来三年的业绩,换言之,2007~2010年,投资万科的收益将低于正常水平,好企业只有在好价格时才有投资价值,高估时为什么还要长期持有?不论价格只知道持有,这本身已经背离价值投资的初衷。

  有人死板的去遵守巴菲特“只要买入价格合理,卖出几乎永远不会来”的教条,但价值投资=长期持有吗?显然未必。投资于某企业是因为该企业可以提供超越平均水平的回报率,一旦该企业无法提供超额回报,投资人为什么不可以平仓?照绍春兄对投资的理解:如果一个公司以3年周期考察,而没有新的因素动态调整你的价值评估,以3年的公司价值衡量已经无法取得满意回报了,股价在短期内到达了目标价格,就该卖出了。而如果股价虽然超越了1~2年的静态价值而未到3年的价值,此时如果没有更好的目标,应该继续持有。所以,万科在20元时,我仍在朋友圈里推荐,但30元以上就看空了(详见8月初本栏文章《石化尚有力,万科已高估》)。当时个人的操作即是抛售万科,加仓中石化。

  99年12月巴菲特的“心水股”
可口可乐PE 为59倍,企业成长为15%左右,正常预期回报10%,对应20倍PE是合理的,这样要求企业5年业绩增长2倍,可口可乐基本透支了至少5年增长,即使按照永续持有的话,99年12月的股价起码5年没有满意回报的,应该就是卖出时机了。如果考虑的卖出后,资金可以投入4%的无风险回报的国债,这样其实透支的更厉害。如果要取得15%的长期回报的话,高估的更厉害。当年巴爷未抛出可口可乐是不够明智的投资决策。我们没有巴爷的资金量,在流动性方面更不必顾及。相反,巴爷曾经持有大量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的
股票,90年代全部出清,在巴爷卖完后该股继续上升,直至去年才下跌,之后MBS风暴爆发。若过分强调获利+持有才是投资,就根本无法理解巴爷的所作所为。

  投资,通俗的说就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入物超所值的企业,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企业要是好企业,就是说企业本身价值要能按照满意的速度增加;二是要付合理的价格。现在流行的所谓的投资,多只看前者,而忽视了后者(甚至对前者也是似是而非)。我们认为后者从某种程度上更重要。对平庸的企业如果以非常大的折扣买入一样有不错的收益,而对一个公认的好企业如果以夸张的价格,结果一样是悲惨的。价格是我们所付出的,价值是我们得到的,如果以N倍的价值买入个好企业,也需要企业价值增长N倍才能抹平我们们的成本。所以以合适的折扣价买入好企业是必须的,这就是安全边际的概念。一旦我们确定了企业价值,我们至少以不超过企业价值的60%买入,这样折扣带来的收益是66%,而企业价值如果继续超预期成长,就成为了我们额外的超额收益了,此就是巴爷所言之
蛋糕上额外的樱桃。

  DELL、强生、甲骨文和可口可乐都是美国市场上公认的好企业,在2000-2006年间这些企业在经营上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业绩基本都是6年前的2~3倍,这在大企业中已经是非常优异的经营业绩了,我们不可能要求更多了。但对投资者来说,结果却是悲惨的,股票价格普遍在6年间跌了 30~50%。

  问题出在哪里呢?99年时这些公司的PE基本都在60以上,也就是说对这些企业要求年60%的复合增长速度才能取得满意的回报,而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长期实现的。再看2007年,PE基本都回落到14~23这个合理水平,和债券收益率接近。PE的巨大滑落成为股价暴跌的根本原因,我们称为反向复利。如果我们以低PE买入高成长的股票,随后随着业绩的提升和PE的回归正常水平,股价的涨幅将远超业绩提升幅度,这就是著名的戴氏双杀,但如果反过来,以高PE买入预期高成长的股票,如果成长下降(注意,并非业绩下降),PE的巨大的滑落就会造成巨大损失,这就是我们在买高成长股中常被忽略的因素。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7-9-10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科前8月纳税超去年全年

——中国证券报
 
   万科日前主动公布了企业纳税情况,2007年前8个月累计纳税额约31亿元,超过了2006年24.2亿元的全年纳税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110%。

  目前国内上市公司较少关注纳税额,万科在公告中专门披露纳税情况的做法受到市场普遍好评,并且在万科的2006年年报当中,纳税额也被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在“管理层讨论”一节予以单独列出。数据显示,2006年万科销售增长52%,净利润增长约60%,而纳税金额增长83%。

  对于国内房地产企业来说,纳税一直是一个非常敏感但却又无法回避的话题,房地产企业的纳税能力一直受到质疑,甚至被讥诮为“纳税侏儒”。

  万科同时公告的8月份销售业绩还显示,该公司当月销售金额已达到62.8亿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6-15 15:56 , Processed in 0.074347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