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小鸟很疯狂

[大盘交流] 比技术更重要的是战斗的意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31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保启动A股上市准备  
[⊙本报记者 卢晓平] 来源: 2008-01-31 02:53  

【字体:大 中 小】 【论坛】 【博客】



  ⊙本报记者  卢晓平
  

  保险上市公司行列将添新军。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总裁吴焰昨日在公司2008年工作会议上表示, “今年我们要继续推动改革重组,把A股上市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着力推进。”

  据悉,集团公司党组已经决定成立股改领导小组和股改办公室,春节后,将进入实质性的更加有效的运作层面。不过,采取什么方式登陆A股市场,是集团整体上市还是单一的财险回归,目前尚未明确。

  按照吴焰的想法,实现A股上市,必须坚持中国人保整体价值的最大化,正确处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去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分别登陆A股市场,为境内投资者提供了分享保险行业高速发展的高收益,而中再集团也从去年启动A股上市计划。因此,国内最大的财产险公司人保财险回归A股,也是投资者期待之中的。

  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人保总资产1417亿元,比年初增加363亿元,增长33%;管理的总资产2231亿元,比年初增加906亿元,增长68%;净利润22亿元,是上年的1.2倍。保费收入957亿元,同比增长31%,超出市场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保费增量市场份额为16%,居各保险集团之首。

  投资收益大幅度提升,去年,中国人保实现投资收益78.6亿元,投资收益率15.2%,加上可供出售的资产浮盈,投资收益128.4亿元,投资收益率24.8%,位居保险同行前列,创近年来最好水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31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年1月31日午盘
年线千万千万不能跌穿
否则将无险可守必将带出新一轮的割肉盘!
中石油已经做出榜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31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这半个月的股灾
我最近思考为 坍塌效应
主要是美国的金融集团集体坍塌下去
这必然形成旋涡式的吸流效应
从而拉垮周边市场
唯一能期待的美国的走稳!
或窟窿得到有效填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31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13:17分
0002 试图接过 中石油的班
顶住啊....这个点位不能倒
倒不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31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正庆:抓紧构建股市安全评估和应急处理机制  
[周翀]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08-01-31 02:56  

【字体:大 中 小】 【论坛】 【博客】



周正庆:抓紧构建股市安全评估和应急处理机制  
  周正庆认为,从2006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了重要转折,摆脱了持续四年的低迷状态,走上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    史丽 资料图
  ⊙本报记者  周翀
   应改进和完善金融调控,维护资本市场安全与稳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周正庆日前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资本市场四年持续低迷、两年快速发展的实践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充分说明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具有战略意义。他建议,应抓紧研究正确分析、判断市场形势的方法,从“大金融”的角度着眼,改进和完善金融调控,维护资本市场的安全与稳定。

  上海证券报:近年,我国资本市场出现重大转折,对于这种转折的出现,您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周正庆: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资本市场高度重视,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和正确的政策决策,为落实这些战略部署,我国资本市场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随着股权分置改革、法律环境完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上市公司清欠等基础性制度建设逐步取得成效,我国资本市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从2006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了重要转折,摆脱了持续四年的低迷状态,走上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

  四年持续低迷、两年快速发展的实践使我们可以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深刻体会到这样的道理:

  持续低迷的四年,对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都是不利的。 如果2006年没有出现转折,任其发展下去,将给整个经济和金融带来巨大风险。证券公司的全面亏损必然引发挤兑保证金的风潮,从而产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由于持续低迷,资本市场功能难以继续发挥,从2001年开始,A股筹资功能逐步萎缩,2005年全年新发股票筹资仅几十亿元,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筹资功能无法实现,其他功能更无从谈起,资本市场就将被逐步边缘化。所以说,持续低迷的后果一定是灾难性的。

  股市出现转折这两年,情况则大变:不仅筹资功能充分发挥,为经济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而且为深化改革作出了新的贡献。我仅举一例来说明这个问题:2006年,工中建交4家银行先后进行了股份制改革,终于摆脱了多年难以解决的困境——在此之前,国外曾有评论说,我国国有银行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通过改革,这些银行一举建立了现代银行制度,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本金合计达4331亿元。如果没有资本市场的转折和快速发展,这是很难想象的。

  上海证券报:过去一年中,由于行情火爆,各方对市场形势的分析和观点也很多,您是怎样看待这些分析、判断和观点的?

  周正庆:对于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形势的分析和判断,我在近一段时间听到了很多说法,林林总总,归结起来,我认为大致存在两种不同观点。

  第一种,是从西方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经济和自由化的观点出发,对中国资本市场所做出的分析和判断。这些观点虽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往往脱离了中国国情,存在片面性和误导性。用这种判断去指导资本市场,必定产生不良后果。

  例如,前一段时间,当中国资本市场摆脱了持续4年的低迷,走上快速发展道路的时候,一些专家学者不加科学对比分析,就提出中国股市估值过高,已经产生严重泡沫,有的观点甚至说搞不好要出现崩盘,引发经济衰退。这种观点从上证指数达到3000点时就已经出现,到4000点时,这种观点仍继续存在;到5000点时,还是有人重复3000点时的观点,使人感到无所适从。

  还有一些股市“权威专家”,对中国股市的判断时好时坏,有时讲发展正常,潜力巨大,长期利好;有时又说出现严重泡沫。

  上述人士的共同特点,就是缺乏基本数据的科学分析对比,没有令人信服的论证过程,观点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第二种,是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以“三个有利于”和构建和谐社会为衡量标准,实事求是地分析判断我国的资本市场。只要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事情,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事情,就要积极大力推动;反之就要予以限制、调控,甚至进行干预。

  我认为,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中央提出的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战略决策,把握科学发展观和“三个有利于”的衡量标准;要善于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对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治理,这是由我国资本市场处于“新兴加转轨”的发展阶段特点所决定的。

  特别是在牛市行情中,出现一些过热的问题,只要精心治理就可以了,事实上,治理水平也在跟随市场的不断发展成熟而同步演进。一定要避免用第一种观点,对中国资本市场乱加点评,不负责任地只挑毛病,不谈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

  上海证券报:您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分析、判断市场的形势,在这个问题上,有哪些思路可以考虑?

  周正庆:我认为,当前应该抓紧构建对股市的安全评估和应急处理机制。

  建议组织力量对股市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科学的研究分析,包括研究什么是股票指数、市盈率指标的合理水平,为判断股市是否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定量依据。要仔细研究一下中国股票指数在多少点以前是经济实体可以承受的,超过多少点是不可承受的。市盈率保持多少倍是合理、健康的,超过什么标准就可能标志着过热。在评估和判断过程中,一定要从中国国情特点出发。我国资本市场具有“新兴加转轨”的特征,是处于只有17年发展历史的初级阶段,而国民经济处于改革开放、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应切忌不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盲目与发达国家已经发展一两百年的成熟市场进行简单比较,从而得出不切实际的结论,做出错误的评估,误导市场,影响领导层的决策。只有真正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安全评估、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才有利于防患于未然,防止出现大的纰漏。

  上海证券报:刚才您还提到对股市进行精心治理的问题,可否更详细地阐述一下您的观点?

  周正庆:为了推动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我们要改进和完善金融调控,维护资本市场的安全与稳定。

  对资本市场如何进行宏观调控,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在思想认识上和实践操作上都有待提高。比如,当央行采取提高利率或提高准备金率的政策措施时,有的同志解释说,这些措施不是针对股票市场的,采取了一种回避的态度。实际上央行的任何一项货币政策措施出台,不管主观愿望如何,其结果必然会对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都产生广泛的影响。因为货币、资本两个市场存在着密不可分的有机联系。任何一项对货币市场紧缩或放松银根的措施,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变化,形成“利空”或“利多”。2004年4月金融调控强力紧缩银根,使资本市场资金大量流出,就让刚刚出现好转的股市迅速跌入低谷。

  实践证明,金融调控只面对货币市场,不研究如何面对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必然会影响其有效性和前瞻性。

  早在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明确要求“要改进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建立健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机制,维护金融运行和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很不平衡,一方面货币市场出现流动性过剩,增长势头不减,另一方面债券市场和证券市场发展滞后;一方面间接融资比重过大,中长期贷款快速拉升,另一方面直接融资比重过低,企业融资需求高度依赖银行。在这种情况下,金融调控只面对货币市场,只靠提高准备金率、提高利率等措施,不下决心对金融市场结构进行较大调整,不组织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的联合运作,是难以收到实效的。

  上海证券报:对下一步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您认为还要推进哪些工作?

  周正庆:在看到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存在不少深层次的问题和挑战。

  从外部环境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资本市场发展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挑战。

  从自身发展看,我国资本市场本身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机制和体制性问题,需要继续深化改革。为此,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稳步发展股票市场,加快发展债券市场,尤其是公司债、企业债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期货市场。要进一步加强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推进股票、债券发行制度改革,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市场监管。要继续积极采取措施,吸引合规资金入市,进一步加大保险资金、社保资金等参与资本市场的灵活性,为机构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更加充分地发挥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进一步推进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要改革中小企业板的发行制度,继续做大做强中小企业板,同时尽快推出创业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31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sfz20080131.JPG


深发展的抉择!
选择光明还是无边的黑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31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sz2008013130.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31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跳水崩溃的主因是银行板块
居然跌得西把烂了
晚上整理下资料!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31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hszs20080131.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1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我学习,·~呵呵~~~祝福你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7-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31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SZ20080131.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31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砖帖---继续学习
===============
『经济论坛』 [经济杂谈]简述中国经济现状及08年预测


分页链接:[1] [2] [下一页] [末页] [回复此帖]  
作者:珠穆撒哈 提交日期:2008-1-22 17:32:00  

??(本人尽力以最通俗的语言描述一下我国当前的经济情况,并提出了一些个人预测,欢迎大家捧场!呵呵!)
  
  
  中国经济的现状:
  
  第一,通货膨胀现象日益严重。
    2007年的一年,相信每个人都感受到了物价的飞涨。尽管开始时某些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一再强调这只是“结构性物价上涨”不是全面的“通货膨胀”,或者“尚在可控范围之内”等等。但随着食品类物价上涨逐渐扩散到居住、医疗、交通、服务等其他各个行业,“结构性物价上涨”的说法越来越站不住脚,全面的通货膨胀已经开始并加剧。我们应该明白,政府官员以及大部分经济学家的评论有时并不是中立的个人观点,有时会代表着一些集团或组织的利益,有时会顾及言论造成的影响。几乎没有经济学家会在经济崩溃前说形势已经无法控制,经济崩溃在即的,因为那样会使民众陷入恐慌,这点在全世界的范围都是如此。按照国际惯例,CPI指数超过3%,就是有通货膨胀,超过5%。就算是严重的通货膨胀。我国近几个月的CPI都在6%之上。个人认为所谓的“结构性物价上涨”更多地接近于安抚老百姓的说词。
    为什么会有通货膨胀?西方经济学很早就清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就是政府发行了过量的货币流入到了流通领域。政府发行的货币量需要与国民经济的增长相匹配,如果货币的发行量高于经济增速,那么通胀就难以避免。我们要注意,只有发行的货币进入“流通领域”,才会引起通胀。如果银行把过多的钱冻结在准备金帐户上或者存在仓库的保险柜里,是不会引起通胀的。最近几年,我国出口规模日益增大,贸易顺差连年剧增,2006年的贸易顺差已经高达1774.7亿美元,2007年再创新高至2622亿美元,增长了47.7%,目前这一数字还在以每个月两三百亿美元的速度增加。另外,人民币升值以及继续升值的预期使得国际上的热钱以各种渠道涌到中国,连同持续的贸易顺差一起,使得我国稳居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至2007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5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3.32%。
    我国出口企业出口贸易换来的美元,都按照一定汇率在国家的银行兑换成了人民币。这样,国家在吸收美元的同时,就向出口企业兑换出了大量的人民币。最近几年的外汇储备如果按照大概1:8的汇率计算,就有约12万亿的人民币流入市场(1.53万亿*8)。如果国家的银行里没有这么多钱怎么办?那恐怕只有开动印钞机印钱了。反正国家1.5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就对应着银行换出了12万亿的人民币,这些钱叫做外汇占款,全部流入到了流通领域。而我国06年GDP才只有约21万亿元(07年GDP数据尚未出来),近几年的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使我国人民币发行增长量可能高达20%左右(近几年GDP在10%左右)。如此多的人民币流入市场,物价怎能不涨?
    为了有效地抑制通胀,央行今年出台了史无前例的调控政策,2007年一年,央行上调了10次准备金率(16日又上调了0.5个点,算作08年的),6次加息,接二连三地发行央票,用以回笼市场上的大量人民币。除此之外,国家还重启了20年未用过的特种存款,另外还发行了1.55万亿特别国债。然而这一切相对于不断增加的外汇占款仍然是杯水车薪,物价依然像断了线的风筝,扶摇直上。
    1月9日,国家又出台了价格管制政策,进行行政限价。国务院限制近期全国不得调整汽油、天然气、水、电、供气、供暖、公共汽车等公用事业价格。我们可以看看,准备金率已经是22年以来的最高点,特种存款已经20年没有用过,价格管制也是15年来首次使用。更为夸张的是,有人居然提出恢复使用废除多年的粮票、油票、肉票供给制度,一夜之间,我们仿佛回到了计划经济时代。这些十几二十多年未使用过的工具重新启用,可以想象我国的经济正潜伏着巨大的危机。
    那么行政限价是否可取?说起最近的“行政限价”,不得不提的就是赫赫有名的“牛肉面”事件。07年6月,兰州西固区多家面馆经不住成本的持续上涨纷纷涨价,原来的大碗牛肉面由2.5元提高至3元。群众一片哗然,兰州物价局经过调查,一纸限价令,规定“大碗牛肉面价格不得超过2.5元”。稍微懂点经济学常识的人就知道,在牛肉面这种非垄断的市场中,价格取决于市场,行政限价不起作用。如果强行实行限价,那么牛肉面的分量和质量必然会打折。果然,人们发现限价后的牛肉面分量变少了,一大碗牛肉面吃不饱了。碗还是大碗,只不过面是小碗的量。兰州市物价局、工商局、质监局、卫生局以及兰州市牛肉面协会五大部门联合推出的限价令成为废纸。
    物价局是个很不受欢迎的部门,曾经看过一篇新闻的标题“济南市物价局就该对1元机票说不”,讲的是济南物价局限制春秋航空推出的1元机票促销活动的事,并处以春秋航空公司一定的罚款。这种促销活动是老百姓最能得到实惠的事了,但是被物价局叫停了。面对日益高企的房价物价局没有说话,高额的手机漫游费也不表态,居然“管低不管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大家自己去想。总之,在权力的大棒下,在利益群体的合谋下,在尊重市场的名义下,春秋航空的1元机票黯然退出了市场,最能让老百姓享受到实惠的促销活动被掐死在襁褓之中。
    继续讨论“限价政策”的另外一个例子,07年8月16日,国家发改委的一纸通报,正式认定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和方便面相关企业“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并且责令其立即改正错误,向社会公开作出正面说明。又一张“限价令”使国内方便面生产商进退不得,格外尴尬。其实方便面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涨价只因为原材料棕榈油、面粉等都已涨价,成本持续上升的缘故。发改委不顾方便面原料的持续上涨,不顾方便面企业已经逼近零利润,声色俱厉地拿方便面开刀。起作用了吗?很遗憾,大部分品牌方便面的零售价仍坚持涨价后的价位,说明发改委此次限价措施再次失败。
    物价的持续飞涨,发改委、物价局等政府部门出来摆架势,更多地是要给广大的老百姓看,政府确实在重视这些事,确实在管!但对上涨的物价这些举措根本就不能治本,甚至治标也不能。解决通货膨胀的根本还是要收紧市场上过多的人民币,通过央行的种种调控措施或者汇率手段。然而每种措施都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当很多调控工具已经逼近使用极限的时候。
    最近这次国务院的行政限价似乎有着极大的决心,最近几天一直看到相关的新闻,为了保证老百姓能痛快地过个春节,政府已经把物价上涨的问题提到了政治的高度。由于此次限价的对象是“汽油、天然气、水、电、供气、供暖、公共汽车”等国家垄断或隶属于国企事业单位的公共事业的费用,所以这些价格还是能暂时限制住的。但价格干预和管制必然将损害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会造成我国当前的价格改革身陷困境和价格扭曲,在未来的某个阶段,这些被限制的价格必然以更加剧烈地上涨作为报复。当然,除非我们回到像朝鲜一样的计划经济时代,把历史倒退。
    今年的通胀到底有多严重?根据官方的CPI数据,最近几个月的数值都在6%以上(年度数据未出来)。请注意这是官方数据,是统计局经过“润色”后的数据,实际的CPI数值必然远高于此。大家如果仍然相信统计局的官方数据,只能说明你尚未告别学生时代的单纯和稚嫩。那么07年的CPI到底有多高?我看过很多机构的估测数据,有的说我国某个月的CPI实际数值已经早在20%以上,当然这些也只能作为参考。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CPI数值不包括商品房房价这一项,因为房子被认为成是投资品,而不是消费品。纵使如此,近几个月的CPI也绝对不止6点多,大家可以亲自去感受,现在的生活支出比原来多出多少,有时候自己的感觉比官方的数据更接近事实,个人感觉这个数值至少是两位数。
    物价一旦全面上涨,就很难跌回去了,所以大家不要期望物价会跌,不继续上涨就已经极难了。我国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曾经有过一轮严重的通货膨胀(CPI超过12%),国家推出了考虑通货膨胀率的保值储蓄(1989年3月年利率是13.14%,通货膨胀补贴率是13.64%,总名义利率是26.78%)。那次通胀过后,物价稳定了几年,但再也没有回去。那么对于当前的通胀,国家是否能推出保值储蓄使实际利率为正的3%左右呢?我想政府不太可能这么做,因为过高的利率对经济发展也有严重的副作用,按照当前的CPI,若想使银行实际利率达3%,名义存款利率就需要到10%左右。大量需要还债的房奴就可能吃不消,大量贷不起款的中小企业发展受阻,从而导致失业率上升。
    通货膨胀,2007年最让人关注的经济问题。
  
  第二,房价一路猛进
    既然CPI不包含商品房房价,我也把房价的上涨和上述的通货膨胀独立开来。房价为什么涨个不停?这问题就复杂了,有很多原因。先说我们的人口结构,大家都知道我国从8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在这之前是一对夫妇可以生几个孩子,在这之后是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所以我们这群80年代前后出生的人,是人口最多的一代人,我们的下一代人会比我们这代人少的多,一对夫妇两个人只能有一个小孩,人口数量就会倒金字塔式递减,而我们上一代人以前的人口一直是金字塔式递增。整个中国的人口结构是中间粗两头细的锥形,而我们这代人,无疑成为了中间最粗的一截。中国人的传统思想是“想要有个家”,一个温暖舒适而又固定的地方。没有固定的住所怎么能结婚?于是,当我们这群80年代出生的兄弟姐妹到了20-30岁的适宜婚龄时,整个社会对住房市场的刚性需求达到最大,而这个时候无疑就是最近几年了,再加上近些年大量人口尤其是大学毕业生涌入到城市,对城市住房的需求就不必多说了。这便是需求上的因素。
    其次,大家是否知道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外收入的组成?一般有行政事业收费、政府性基金和土地出让金三大块。其中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最大最肥的一块。现在地方政府征来的土地基本上有这样分配的:三分之一左右的土地用做公共目的用地(基础设施、道路、学校等);三分之一左右做工业用地;另外大约还有不足三分之一的土地用于商业和住宅用地,这些才是真正的商业用地和房地产用地。也就是说。地方政府要供应的土地里面,超过三分之二是没有多少利益的,只有不足三分之一的土地是可以赚钱的。地方政府要想从土地上获得利益,就必须拿占总数不足三分之一的商业用地,赚大于另外三分之二的非营业性用地的成本才能有利润。正是在这样一种机制的刺激下,地方政府自然要拼命的炒高房地产,绞尽脑汁使占小部分的商业用地价值最大化,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极其重要的的一块。地方政府既然把土地拍卖给房地产开放商时要狠赚一笔,请问房价怎么能跌?目前来看房地产业对中国各级政府来说太重要了,政府根本不愿意房价下跌。
    第三,房价的高企和现阶段我国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过多也有直接的关系。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以及升值预期,吸引了大量国外游资流入了中国市场,这就是所谓的国际热钱,这些“游资”的目的就是赚钱,哪里预期有利润就会冲到哪。现在众所周知人民币在升值,中国在高速发展,这些钱当然前赴后继地通过各种合法的或非法的渠道流入,一方面增加了我国外汇储备从而而引发通胀(上文已经提到),一方面也推高了股市和房市。上述通货膨胀的原因当然也是房市高企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个世纪的日本,情况和当今的中国类似,日元先升值,热钱流入,后贬值,热钱流出。大量美元在此间暴炒了一把房地产和股票,然后依靠流入和流出的前后汇率差狠赚了一大笔满载出逃。留给日本的是房地产市场的崩盘和股市的漫漫熊途,十六年过去了,日本经济所受的重创余痛尚在。历史经常会重演,中国是否会重蹈覆辙,就要看政府的政策和执行力了。07年六部委出台政策限制外资炒房,就是担心日本悲剧在中国重演。
    第四,房地产开发商的恶意炒作,囤积居奇,积压闲置土地,控制房源供给,联手哄抬房价,想方设法榨取购房者最大的利润。房地产业的成本和利润率到底有多少,外界全然不知,这点也是很多人对房产开发商格外不满的原因。但房价的坚挺并非仅仅这些商人的行为所致,政府、银行都要借助高房价大赚一笔。
    综上几点,我国大中城市房价已经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合理的住房价格”的“房价收入比”应该为3-6倍,而我国很多城市的这项数值都已经过10,深圳、上海等个别城市已达到了16。
    政府其实完全有能力把房价压下来,个人认为这根本不是客观上能不能的问题,而是主观上想不想的问题。看新加坡的弹丸之地,房价却一直很低,没有人为买不起房发愁,政策使然也。从05年至今,我们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调控房价,基本措施都在课各种税、限制户型、打击炒作、提高首付等方式中选择。这些不痛不痒的政策每次出台,都会引起讨论一片,沸腾一片,但对房价的快速上涨总是无济于事。真的想让房价跌下来,倒也不难,征收高比例物业税或者收100%的交易所得税,房价一定能冷到冰点,但政府决不会这么做,上面已经提到,地方政府还要靠不断上涨的土地出让金赚钱呢。与房市类似的还有股市,整个2007年,政府真正打压股市只有一次,就是上调印花税。诸如加息、准备金、发行央票等措施对疯狂的股市不会有作用,真正的重磅炸弹是印花税和资本利得税,这两个炸弹扔出一个,股市马上会崩盘。但无论房市还是股市,都是不能崩盘的。房市和股市的高涨客观上也吸走了大量的人民币,一旦崩盘,这些钱找不到出路,就会流入到大宗商品领域,使大宗商品迅速涨价,从而引发全面的剧烈的通货膨胀。同时,房价的下跌还会使政府收入减少,银行坏账增加,大量已经买房者资产贬值甚至成为负资产者。政府的态度显而易见,只是希望房价、股价慢慢地涨,但绝不希望下跌,更不用说崩盘了。
    房价猛涨,受益的是地方政府、商业银行、房地产商、已购房者。这些群体或个人非官即贵,所以如果不出现特殊的突发事件,别指望短期内房价会下跌。
  
  第三,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
    我们知道GDP的增长有三驾马车推动,分别为消费、投资、净出口(GDP=消费+投资+净出口)。
    一般地说,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占GDP的比重在平均在20%~30%左右,发达国家在15%~20%左右。中国连续几年投资占GDP比重保持在40%-50%的水平,这样大的投资比例必然导致产能过剩。对于如此大的产能,我国的消费却一直萎靡不振,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在消费不振的情况下,我国生产的大量商品都依靠出口卖到国外。所以我国才有上面已经提到的那么多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因此当前的出口对我国经济显得格外重要。
    为何我国投资项目如此地蓬勃发展?我国政府的官员一般是5年一换届,当前政府对官员政绩的审核基本上看GDP的增涨如何,基础设施建设搞得怎么样。而投资是短期最容易提高GDP的一块。所以每届政府官员到任,无不大兴土木,搞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部投资,审批上马尽可能多的企业,这些投资企业之中很多是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业。同时,政府推高房地产价格,在土地转让金上尽可能榨出最多的资金,根本不会考虑长远的持续的发展。5年任期一满,就拿着显赫的GDP成绩单去邀功受封了。而下界的到任领导,也会重复前任的老路,因为如果不这样就不会推高短期GDP,GDP不迅速增长很可能乌纱帽就没了。于是,全国各地,热火朝天地搞基建、兴土木、建工厂,我国总的投资比例便上去了。如此大的投资,其中有很多重工业项目,这些项目污染了环境,消耗了资源和能源。当这些投资实施完毕,生产能力得到释放,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就必须得有人消费,然而我国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却出奇地低。
    我国的消费占GDP的比例在逐年降低,原因就是我国教育、医疗、住房三座大山严重限制制约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大家纷纷把自己微薄的工资存进银行,作为防御性存款,用来抵御未来可能出现的疾病和养老的风险。另外,我国收入增长明显滞后于经济增长。最近几年,我国GDP以超过10%左右的速度增长,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2003-2007年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从2万亿元快速突破5万亿元),但工资占GDP的比例则一直在下降。而且,我国收入分配不均,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收入远远高于其他劳动者。这些垄断行业的员工也是每次加薪的对象。所以,每次提到全国工资总水平上升时,很多人困惑自己薪水并没有上调,怎么平均水平上调了呢?原因就是工资全都加到上述垄断国企的职工和事业单位的公务员那里去了。就在最近几天,又有传闻说垄断性国企要全面加薪了。但众所周知地,民工工资十年不涨,最近几年虽有上涨,但考虑到通货膨胀,还是在原地踏步。
    消费!消费!大家都知道,除了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工资标准连年下降以外,其他的任何东西都在涨价。而大学生的工资水平决定着未来这个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这个群体也算是未来我国消费人群的一个主体。然而他们的工资水平直逼农民工,大学生都这样了,谁还能消费?设法提高整体人群的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是提升整个消费能力的良药。但这个问题,还看不到任何曙光。
    中国不缺富豪,几十亿上百亿身价的富豪人数越来越多,但是他们不是我国整体消费的主力军,他们只是豪宅名车珠宝等奢侈品消费的主力。一个国家的消费能力,取决于最广大群众的日常消费,日用品、娱乐、旅游等。一句话,我国居民太穷了,而且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所以储蓄率越来越高,消费能力越来越低,消费所占GDP比例也越来越低。
    既然投资产生了大量产能,自己的老百姓又消费不起,那就只能求助于出口了。因此,我国的外贸依存度逐年升高。可以说,我国经济很大一部分是外贸拉动的。我国出口的产品都有哪些?大概列一下名单:钢坯、铁合金、焦炭、煤、农产品、服装、纺织品、汽车零部件、建材、化工品、农林产品等。大家可以看看,基本都是资源类产品,还有附加值很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都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而且很多产品的生产会污染环境。而科技含量很高的产品我国需要进口,所谓几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就是这个意思。
    我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程度如此之高,万一哪天世界经济衰退,消费不了我们的产品了,不购买我们的产品了,而我国国内的消费依然萎靡不振,那会如何?结果当然是出口型企业的重创和纷纷倒闭,而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倒闭会导致大量的员工失业。这不是假想,大家都知道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极广,波及了欧洲、日本、加拿大。而次债危机的负面影响还远没有结束,个人认为此次危机的影响会在2008年进一步显现,美国可能出现经济衰退,我国的出口可能遭到一定的打击。和我国命运类似还有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和我们一样,辛辛苦苦把自己的大量劳动凝结在钢坯、衬衫或者鞋子上,消耗了国内的资源,污染了自己的环境,廉价贱卖给欧美国家消费。换回来的美元却一直在贬值,不仅如此,欧美国家还会三天两头指责我们倾销,指责我们政府补贴,指责我们操控汇率,指责我们伤害他们的企业,于是我们还要承受大量的反倾销、反补贴的诉讼。中国无疑“光荣地”成为了世界上遭到反倾销最多的国家。而遭到这种待遇,只因为我们的产品廉价!
    很多时候,欧美国家提出的反倾销,只是想逼迫人民币更快地升值,以达到他们的某些目的。大家千万不要相信美国对中国操控汇率的指责,“汇率”这个东西很多时候就是政治和外交的手段。决定汇率的因素很复杂,任何国家和政府都会操控汇率以达到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只不过中国可能会采取行政手段,美国采取更为隐蔽的手段而已,比如通过控制美元的发行量来达到目的。
    我国经济的发展过度地依赖投资和出口,是近几年日益严重的问题,而且没有任何改观的迹象。
  
  第四,国企垄断严重,外企得到照顾,私营企业惨遭排挤,贫富差距扩大。
    我国国有经济控制着关键行业、基础行业和自然垄断行业,国有经济以垄断型大企业为主,控制着军工、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航空、航运等几大行业,存在明显的利益集团特征。除此之外,国有资本还控制着银行、保险、证券、盐业、烟草、殡丧、医疗、教育、新闻传媒等行业。这些寡头型和垄断型国有企业有自身利益取向,而且经常与和老百姓的利益取向相反。例如三大石油石化公司,利用垄断地位不断挤压民营油企和民营加油站,通过减少生产逼迫国家提高汽油柴油零售价。再比如几大航空公司,会想尽一切办法打压民营航空公司,有时甚至会动用政府部门的力量。想想前面提到的春秋航空1元机票被叫停的事件,就应该明白,国企和民营企业都是运动员,政府是裁判员,但殊不知政府和国企本是一家人。
    国有企业的弊端很多,大部分经营效率低下,如果不是得到政府的保护,多数国企的竞争力是比不上私营企业的,但它们凭借垄断地位,通过提高产品服务价格实现高收益,不断提高垄断行业职工的收入。当然买单的是老百姓啦,传说手机的漫游成本几乎为零,但高额的漫游费迟迟不降,直到最近才拿出来讨论,讨论的结果还只是降一点点,都是垄断惹的祸,而这些我们乖乖上缴的漫游费,最终会以薪水的形式流入到相应企业的员工口袋。现在更加理解为何全国工资水平上涨而自己没有上涨了吧,就因为我们不在垄断型国企。
    这有一个数据,2005年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共有职工833万人,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估算相当于当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而且在垄断性国企内部的薪酬分配也严重不均,国企内部员工薪资差距极大。贫富差距就是这么来的,而且这一差距在逐年扩大,中国近些年出现了严重地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两极分化现象,贫富差距直赶拉美。
    实际上,私营企业才应该是我们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但是它却不像国企那样有政府的靠山,也不想外资企业那样有优惠的政策照顾,只能在两面夹击下勉强存活。说到外资企业,我国政府为了引进它们,带动经济的发展,给了他们极其优惠的税收政策。
    为了还给民营企业一个相对平等的竞争环境,2007年我国在一片呼吁声中相继出台了《两税合并法》和《反垄断法》,前者用以逐步取消对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税收差距,而后者为了限制垄断性国企的垄断行为。这些法律法规的效果,还需日后再看。
  
  第五,人民币加速升值。
    很多人不理解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怎么会同时出现。为何人民币升值的同时,物价还会上涨?其实,汇率升值是个对外的概念,就是去买美国的商品便宜了,如果不去美国消费,人民币升值这件事就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而通货膨胀就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了,因为它是对内的。
    我们一般说的人民币升值,实际上是美元的贬值,只因为我们的汇率是以美元为基准的。事实上人民币对欧元、澳元等其他货币一直是在贬值的,几乎所有货币对美元都在升值。可以这样说,美国政府印刷了大量的美元,理论上这些美元的印刷应该引起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但是这些美元并没有投放到美国国内市场,而是输出到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以外汇储备的形式存放起来。而这些拥有外汇储备的国家,必然会增加本国货币的投放。就像前面所提到的,我国投放了大量的人民币兑换贸易顺差带来的美元,这些人民币被美国人投放到中国市场购买我们的产品了。于是,我国市场上就会因为流通了过多的人民币而出现通胀。看起来有意思吧,美国政府过量地印刷美元,能导致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这就是说美国在享受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商品的同时,实际上在对外输出通胀。美国正在把通货膨胀输出到全世界。
    美国政府在大量印刷美元的同时,美元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必然贬值,一方面导致了大量持有美元国家的外汇储备严重缩水,比如中国和欧佩克国家,同时也推高了国际市场以美元计价的石油、黄金等商品。我们看到石油和黄金都是历史上的最高点,而且还在不断的冲击新的高点。同时,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大豆等各种农产品也在纷纷涨价,整个世界也在通胀。
  
  第六,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007年的一年,我国的极端性气候明显增加,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灾害性气候屡见不鲜。从洞庭湖鼠患到太湖蓝藻之灾,最近几天长江又出现了有水文记录142年以来的最低水位,不仅航道无法通行,长江沿线的城市居民饮水都面临潜在的困难。我们可以观察一下,我们身边还有干净的河流吗?在追求GDP高增长的导向下,我国环境正在逼近环境承受力的极限。每次出现类似事件,都是事后撤职一些官员,当年的非典型性肺炎如此,如今的太湖蓝藻也是如此。如此的行为更多的是用以平民愤,真希望政府能在治本的环节多做些工作。
    我们欠自然的债必然要还的。以上的种种灾害都只能算是小小的警告,自然的力量是极大的,而且巧合的是自然灾害经常会与政治变革或经济危机赶在一起出现。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给我国的经济带来巨大损失。这一损失也在逐年增加。
  
  
  
  针对上述的几点,个人对08年经济运行及国家调控政策的预测:
  1、通货膨胀继续,08年央行至少加息四次,准备金率上调至18%左右。
    个人认为07年的通货膨胀只是开了一个头而已,2008年的通货膨胀将更加严重。07年物价上涨比较严重的商品主要在肉类、油类、禽类等食品领域。大米等粮食涨幅并不太大,主要是国家更加重视粮食的价格变化。预计2008年猪肉、大豆油等食品将继续上涨,同时粮食将出现普涨的局面。通货膨胀还会向其他行业蔓延,造成CPI持续居高不下。
    尽管央行今年已经加息六次,但是存款利率仍然是负值,利率为负的直接影响就是老百姓纷纷取出储蓄,投向股市、房市和大宗商品。在世界现代史上,持续的负利率环境无一例外地带来资产泡沫。个人认为央行08年仍然会加息4次以上(每次0.27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利率将超过5%。同时,准备金率将继续上调6次左右(按照每次0.5个百分点计算),达18%左右。由于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会对商业银行的运作产生负面影响,可能会使企业无款可贷从而影响经济运行,准备金上调总有极限。而加息的负面影响可能更大,美联储已经连续降息,个人对08年的美国经济形势并不看好,08年可能继续降息,如果我国持续地加息,必然吸引来更多的热钱,同时加息同样抑制中小企业贷款,增加购房者还贷的压力。
  2、房价继续上涨。
    最近总有楼市成交量缩小,楼市拐点到来的说法,但个人认为这些说法未必真实,楼市的统计数据猫腻更多。假如真的楼市的拐点来了,那也是短期的,不可持续的。个人认为2008年楼市将继续高涨。原因上面已经提过,除非发生比较特殊的事件,比如说国家为了抑制通胀以平民愤重启保值储蓄(大幅加息)。
  3、贸易顺差将略有放缓,消费依然萎靡不振。
    在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下,我国出口的商品将越来越“贵”,再加上国家一再调整出口税收政策,逐步取消了大量商品的出口退税,并逐渐增加“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关税,一些规模比较的小的出口企业将被迫转型或者倒闭。同时美国次贷危机可能使美国经济放缓,并波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使它们的消费能力下降。因此,2008年我国出口增速将放缓,贸易顺差增幅将持续放缓。请注意是增幅放缓,就是增长的加速度放缓,但增幅还是有的,只不过减小了。08年贸易顺差估计将超过3000亿美元,还是会比07年高出一些。
    对于消费,上面已经说了,这不是一年半载能改变的现状。中国老百姓整体太穷了,花钱的地方又太多了,所以能省则省,不会拿储蓄去消费,宁可购买基金股票房地产去投资。08年消费依然萎靡不振,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
    对于贫富差距,也将越来越大,因为明显有钱人和赤贫者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越是有钱就越容易获取有利的投资信息,以便获取更多的利润回报。
  4、人民币升值加速。
    2007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7%左右,而且07年底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加速。预计2008年人民币将加速升值。个人感觉08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将超过10%。可能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看到人民币的破7大关,预计08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应该到1:6.5左右。
  5、生态环境继续恶化。
  
    生态环境也将继续恶化,自然灾害和环境恶化对经济带来的损失和政府投入生态环境的治理费用也会逐年增加。2008年也应该会出现像鼠灾或者蓝藻等等的类似事件,出现类似偶然事件也实属必然。
  6、最后单独说一嘴国际经济环境,个人认为美国的次贷危机影响可能比我们预测得要严重得多!
    以上皆为个人观点,欢迎交流拍砖!(08/01/15-08/01/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 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檀:“花旗们”的“阴谋”
2008-01-31 08:37:37 来源: 解放网-每日经济新闻(上海)  进入贴吧 共 1 条   黑马推荐




叶檀 NBD评论员

  花旗对中国资本市场耸人听闻的预测,加重了中国股市雪灾。

    这家正在遭遇次贷剧痛、受到破产保护传闻困扰的国际著名金融机构,对于中国资本市场发表了“今年将成为‘最不受青睐’的亚洲投资市场”的宣言。理由是,海外亚洲基金撤资规模在亚洲以中国居首,达到了11亿美元。花旗银行分析师认为,中国大陆股市将首次“超越”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成为亚洲“最为分量不足”的资本市场。

    这样的预测实在有损这家著名金融机构的脸面。他们忘记说全年的情况——中国是去年国际基金流入最多的目的地之一——仅凭一周流出的数据就断言2008年全年,这样截头去尾的论据难以令人信服。有相反的证据可以证明这样的耸人听闻站不住脚,人民币兑美元仍在急速升值,这说明市场对人民币的需要有增无减。根据经验可以断定,只要人民币汇率仍然受到管制,那么国际资本的追逐就会持续下去。

    几乎与这份预测报告同时,1月27日,花旗与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郑州签署业务合作协议,双方拟设合资券商的申请业已递交监管层,前者将申请持有合资公司33%最高可持股比例。花旗对此相当重视,集团亚太区首席执行官麦睿彬出席了签约仪式。此前,花旗中国首席执行官施瑞德明确表示:“中国经济基础雄厚、发展强劲,花旗在中国发展的投资战略不会改变。次贷危机对花旗中国的业务扩张计划没有影响。”实际上,花旗是在中国金融与资本市场介入最深者,先有 浦发银行(行情 股吧)与广发银行,现在又涉足券商,如果不是为了追逐人民币资产,难道花旗是充当活雷锋来了?

    在中国资本市场不受青睐之前,还是先关心一下欧美接近崩溃的信用市场吧。东亚与石油美元救西方之场,西方美元到东方淘金,已经是不真的事实。据 《华尔街日报》1月30日报道,作为向中国投资者开放美国市场的最新措施,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在未来几天内与 中国银行(行情 股吧)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BRC)签署一份谅解备忘录,允许中国的银行推出投资美国股市的开放式基金。

    国际资金流出中国并不说明人民币资产失去了吸引力,恰恰说明欧美金融资本市场的岌岌可危。由于基金遭遇赎回,不得不从赢利旺盛的地区忍痛割爱。东南亚金融危机时,就曾上演过基金赎回多米诺骨牌倒塌的一幕,花旗最好乞求中国资本市场恢复平稳,否则他们会失去最大避风港,上周资金流入量大的马来西亚能承载西方金融公司的巨船吗?

    次贷危机中,东西方资金正处于激烈议价期。西方金融机构希望中国市场“假熊”一阵子,这样的话,一来可以让他们调过头寸,二来可以让他们在市场人气最低迷时捡拾筹码。

    抱此想法的不止花旗,法国巴黎证券亚洲有限公司分析师欧文说,尽管自去年10月16日中国股指飙升至6000点以上的高位后已经下滑了18%,但“现在的市值水平仍然太高了”,“这只是中国牛市最新的一次阵痛,我们还会继续看到股指的大幅下跌”。跌到哪儿是个头?也许再下跌18%?如果这样,中国投资者就会成为拯救大兵瑞恩的壮士。

    不可否认,面临动荡的全球金融局势,50年未遇的冰雪灾害,越来越浓重的通胀阴云,疾速推进的利率与汇率市场化,中国股市的不确定性确实在增强。但这种不确定性,是建立在经济持续上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而不是美国信用危机深不见底的不确定性。

    笔者不反对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也承认中国的金融机构走出去,议价能力相对国际金融机构仍然低得多。即便如此,也不是中国资本市场一而再再而三上“花旗们”的当的理由:一方面在国内市场为走出去筹集巨额资金,生生地把市场从牛市拽下来,让国外金融机构在价格低谷中吸引人民币资产;另一方面,以正在上涨的人民币在海外收购相对高价的美元资产,并且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承认美元资产高溢价十分合理。正确的做法是,通过市场把资金配置到中国最有活力的企业身上,完善中国薄弱的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让居民敢消费,让中国资经济可承受雪灾的考验。

    很明确,如果今年中国股市成为最不受欢迎的市场,次贷危机恐怕就没有翻身的指望。这一点,在次贷危机中相对受损较少的高盛公司要公允一些,而花旗已经迫不及待公布了亚洲银行的次贷损失,看来到了悬崖边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 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房产观澜』 [政策法规]全球经济大循环下的中国房地产
??
  ☆【天涯经济频道(biz.tianya.cn)首页推荐帖】
  
  引言:
  陈某人倒掉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真的房地产要暴跌了吗?
  
  我看未必。
  
  房价目前不会大幅下跌,真正导致全国房价下跌的因素,乃是全球性的经济冷却。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慢慢来分析一下。
  
  正文:
  
  现在中国跟以前不一样了,我们已经融入全球体系,什么叫做“融入全球体系”呢?我所注意的,乃是2001年,我们加入世贸组织。
  
  第一节:当前全球经济体系分工
  
  那一刻,意义非同小可。那意味着西方主流经济接纳我们进入它们的分工体系。这个分工体系是什么呢?我们来粗略看一下:
  
  1、 最低级,乃是非洲、南美的靠提供资源,出口原材料的国家,它们的产品都是初级产品,未经加工或者仅仅粗劣加工,所得附加值很少。当然南美比非洲又好很多,南美多少有些加工工业;
  2、 次低级,负责将从最低级的国家得到的原材料加工成为工业产品,这一级,需要较高的工业化水平,需要较多的稍高级的人才,所以由较为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担任,这一级乃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3、 次高级,乃是除去美国之外的西方发达国家,它们是少数拥有垄断性高科技的国家,靠这一优势,它们可以高价出卖自己的产品,低价买入最低级和次低级国家的原料和产品,主要包括欧盟、日本等;
  4、 最高级,这是食物链的顶层。只有一个国家可以占据这一级,这就是老美。它除了具有次高级的优势可以低偿获得最低级和次低级国家的产品外,还凭借美元霸权、军事霸权和文化霸权的力量,在全球坐地分赃,无偿获得高额利润,换句话来说,除了老美之外,包括欧盟和日本在内的各国,都要按时给它缴纳“保护费”。
  
  目前全球发展中国家力求进入的是“次低级”国家,为什么?很显然,做“最低级”,没有前途,做“最高级”,老美先干掉你,做“次高级”呢,要很高的技术实力和其他相关因素,所以短期内还是先坐上“次低级”的交椅比较现实。
  
  第二节:入选次低级国家的条件
  
  我们注意的是“次低级”国家,这个级别的国家并非世界上160个左右的发展中国家都能担任的,它是由老美、欧盟和日本(当然主要是老美)联合挑选的。它的入选条件如下:
  
  1、 政治稳定,方便稳定的生产。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不具备如欧美一样的稳定的中产阶级,所以搞民主制度必然大乱,所以倾向于选择独裁政权(尤其在1980年代前),而由后者以强力来维持国内的稳定;
  2、 有相当规模的劳动力,可以提供足够量的产品;
  3、 具有较高的技术实力,所谓“较高”,乃是相对于最低级国家来说,这个所谓的“较高”的技术实力比起上面的两级来,自然是云泥之别。较高的技术实力,保证能够生产出在国际市场上质量较好的产品;
  4、 劳动力价格极低;
  5、 意识形态与西方接近,至少是不公开挑战西方。
  
  第三节:我们当上了次低级国家,怎么发生的?
  
  那么担当这个角色的国家是谁呢?
  
  在1970年以前,主要是日本担当的,此后到1997年前,主要是由东南亚(四小龙、四小虎)国家(当然墨西哥、阿根廷等国也有份)担当的,而2001年后,主要是由我们来担当的。
  
  老美咋转了性,1989年还要整死我们呢,怎么没多久就准了我们这个“美差”呢?
  
  这又牵涉上东南亚金融风暴。
  
  老美不管是无意也好,有意也好,它的人(投机资金)利用了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漏洞,制造了一场金融风暴,从而毁掉了东南亚国家30年的建设成果,将其轻轻松松收入自己囊中。老美发了一大笔横财,化作了华尔街股市的受益,维持了克林顿政府的高经济增长率的神话;毁了日本苦心孤诣营造了多年的“日元经济圈 ”,除掉了日本建立“经济大东亚共荣圈”,进而威逼美国经济地位的威胁;留下了一个极端仇美的马哈蒂尔,至今还在哼哼唧唧骂个不停,等等等等。
  
  但是老美爽完了,忽然发现事情不对了,它发现充当它廉价商品供货地的“长工”被它毁了,咋办呢?哦,忘了说一句,墨西哥、阿根廷为代表的拉美诸国,在1990年代的大大小小金融风暴中也依次陷入了金融泥潭。(有兴趣的兄弟可以查一下: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2001年12月阿根廷金融危机等等)
  
  老美绝顶聪明,长工嘛,到处都有,再选个好了。
  
  按照老美选择的标准,大家看一下,符合标准的,在21世纪初的世界,是哪个国家?
  
  嗯,对了,是我们。
  
  我们的优势是什么?
  
  1、 政治稳定,这个我不要多说;
  2、 劳动力充足,我们具有数以亿计的劳动力(或者说就是现在我们常常说的“农民工”),每年数百万大学毕业生;
  3、 经过毛主席的开创,邓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远远高于一般发展中国家;
  4、 劳动力价格低的吓人;
  5、 放弃了意识形态上的反美概念。这点勉强及格,到底你是“共”字号的。
  
  第四点实在不能让老美放心,但是环顾全球,实在没有更好的选择。
  
  第四节:谁是消费者,谁是生产者?
  
  我想,这个问题很多文章说的很清楚,我不再多说。老美挑选我们作为廉价产品生产供应国,当然我们作为全球主要或者首要的生产者,而老美、欧盟、日本则是全球主要的消费者。
  
  自从我们加入世贸,出口大幅增长,对世界的影响有多大呢?我引用一段数据给大家看:
  
  “亚洲已经接纳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它已经成为这个地区低成本制造的中心;它现在是从日本到印度尼西亚各国不可缺少的出口增长源;中国是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外汇储备拥有国。……
    
    ……根据香港高盛经济学家胡祖六的计算,中美为过去4年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大约2/3的贡献;美国有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再过10年,中国则注定将成为最大的产品生产国;美国对外国资本有永不知足的胃口,而中国正在建造的巨大外汇储备正可满足美国的需求;只有中美合作,才能处理好稳定货币,维持开放的贸易体系,保持合理的石油价格和管理亚洲大量过剩的劳动力这些问题。”
    
    引自:http://news.qq.com/a/20040207/000183.htm
  
  上面的数据,一方面说明了我们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大家不知道注意没有,它将中美并称,甚至大家这几天到网上去查询,可以看到“(中美)两国集团”的称谓。这意味着什么呢?《参考消息》2006年9月24日星期日的第八版刊登了一篇文章,我们不妨引用来,看一段有意思的评论:
  
  “中美‘两国集团’正成为全球经济核心:
  …………
  世界第一和世界第四大金融强国创造了一个非正式的全球经济:两国相互依赖的程度比它们愿意承认的还要深。中国需要美国的投资和美国消费者的不断消费,美国需要中国来降低包括资金、商品和劳务在内的所有东西的价格。…………”
  
  话虽然少,但是很清楚,当前全球经济的发展,主要靠的就是中美两国,而两国之间,则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简单说来,就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通过这个关系,完成了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循环。
  
  1、 美国人提供资金,办厂,招收中国劳动力工作;
  2、 我们提供廉价产品,卖给美国人,拿回美元;
  3、 我们再把美元借给老美(以购买老美国库券的形式,至2006年7月份中国增持美国国债至3327亿美元),请他付出每年大约5%的利息;(参见http://fulen.com/bond/article2.php?pd=债券频道&lm=债市要闻&id=204285)
  4、 老美拿我们借给它的美元,继续购买我们的产品。
  
  如此,完成一次经济循环。俩国的经济就在如此一个个循环中往复。
  
  换句话来说,目前全球经济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中美两国的经济大循环。
  
  第五节:中美大循环的裂缝
  如果细心一点,我们会发现这个循环中的破绽,或者裂缝(为甚是裂缝?因为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所以是“裂缝”,哈哈!):
  
  1、 生产者(我们)卖给老美的是实实在在的能用的商品,换来的却是一张纸——虽然这张纸的名字叫做“美元”从理论上来说,老美想印刷多少,就能印刷多少,实际上它也是这么做的;
  2、 美元贬值与否由老美决定,而且自从去年,一直在贬值,本来它是否贬值,跟我们无关,因为我们一直以1:8.28的比例盯紧美元,但是从去年老美就伙同欧洲毛子、小倭联合逼迫我们升值,那么我们的钱就缩水了;
  3、 我们只是赚回了廉价劳动力的工资,而90%以上的获利都被老美(公司的主人)再次拿回去了。
  
  对于第一条,我需要增加一些说明,还是老样子,引用老外的文章,到底比我说的清楚:
  “美元生病,谁给解药?
  …………经济专家:美元免费午餐面临考验
  长期以来,国际贸易领域一直存在这种现象,即美国印制美元购买进口商品,而外国用向美国提供商品获得的美元再购买美国国债和企业证券充作本国外汇储备,从而支撑了美国经济。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评论说,这看上去就像“现代经济史上最大的免费午餐”。
  
  有报道说,2001年以来美国的货币发行量增长了12.75%,达到7.8万亿美元,其中在美国国内流通的美元所占比重不到8%,其余都被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储存起来。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2004年12月4日刊登题为《正在消失的美元》的文章指出:“由于美国的放宽信用政策已经溢出国境,全球金融系统已变成一个巨大的印钞机构。全球流通能力的实际发展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努力使本国货币钉住美元的新兴经济体——尤其是在亚洲——被迫将美联储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以放大:各中央银行大量印制本地货币买进美元从而限制其货币升值。全球流通能力的迅速提高不是加剧了通货膨胀,而是流入全世界的股票价格体系和房地产之中,导致一系列资产价格泡沫。结果一方面是,如果美元像有些人预测的那样再下跌30%,它将造成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欠账行为,导致外国人丧失价值数万亿的美元资产。…………”
   
  到底是专家,说的就是清楚。我觉得说的非常清楚,总起来就是两点:
  
  1、 美国现在发行了7.8万亿美元的钞票,但是都在国外,只有一小部分在国内;
  2、 老美不负责任滥发货币,而且发到国外,导致全球闲散资金膨胀;
  3、 这些资金自然要寻找出路,那么所有能够投资的领域,必然出现发烧,或者过热的情况。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 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winnerby 回复日期:2006-9-26 01:55:49    
  第六节:中国房地产外,哪些领域在过热?
  
    我们在生气国内的房地产暴涨的同时,必须同时注意到我们所在的这个星球同时在发生什么事情,这是辩证法教给我们的思维方式。
    
    我们可以看到,几乎在我们国内房价暴涨的同时,全球的黄金(白银、白金)、石油、有色金属(以铜为代表)、铁矿石、数个国家的股市等等,几乎我们知道的原材料、矿产资源价格全面暴涨。
    
    而且除此之外,除了我们国家外,全球的房地产价格,从莫斯科到巴黎,从上海到香港、澳门,从纽约到洛杉矶,都在暴涨。这些情况,大家平常注意,在经济类的报纸,或者《参考消息》的经济版就能看到,甚至,我看到上个周五(?)的《参考消息》上说连当年受到楼市泡沫重创的日本东京,房地产也涨价了。
    
    这些经济膨胀的幅度倒也罢了,其所涵盖的范围无疑是空前的,我们不妨称之为“全球性经济大扩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 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winnerby 回复日期:2006-9-26 15:54:39    
  作者:电脑太慢 回复日期:2006-9-26 8:52:52 
     考虑中国的问题,还不要忘记中国与日本以及东南亚诸国经济的区别——中国典型的二元经济问题。。考虑全球经济的时候,有个三六九等;考虑中国经济的时候,也有个三六九等。。
    
     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市场,究竟是“坚实的后盾”还是“柔软的下腹部”呢? 这个问题就是今后中国经济去向的关键。
  
  ××××××××××××××××××××××××××××××
  
  老兄说的很对,我没有放很多精力在这里,到底这个题目太大,本来我只想写全球金融膨胀下,中国房地产的发展趋势。
  
  我的看法:决定房地产的因素,并非中央的干掉某人,而是全球金融的力量。
  
  中国房地产在全球金融膨胀的背景下疯狂扩张,也必将在全球金融紧缩的北背景下全面崩溃。
  
  这个大势,非哪个国家央行所能左右的,甚至老美也只能影响它,而不能左右其方向。
  
  它的运行规律,决定了全球金融扩张下,全球可投资或者投机领域的疯狂扩张,也决定了在全球金融紧缩的情况下,所有被这些投资或者投机的领域,必然陷入全盘崩溃。
  
  这是后面的内容,我会缓缓仔细分析来。
  
  昨晚太累了,最后的分析就不如先前的细致,有机会再补上这一课。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 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winnerby 回复日期:2006-9-26 17:07:34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了:
  
  1、房地产乃是全球金融疯狂大扩张下的一个牺牲品,它不幸变成了全球膨胀的金融下的一个目标;无数的资金投入进去,这是房地产疯狂暴涨的客观原因,也是根本原因;
  
  2、zy和地方zf在这个问题上都不干净,zy所以干掉陈某,并非为民除害,并非为了彻底还原房地产到百姓能承受的程度,只是因为zy必须为了全局负责,而继续爆炒下去,必然导致全国经济大崩盘的危险加剧;
  
  3、事实上,zy根本也做不到恢复房地产理性的目标,因为大量的资金徘徊在国内和国际,都在寻找合适的投资点,中国的房地产,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仍然是爆炒的好素材
  
  4、中国房地产大膨胀乃是全球金融疯狂膨胀的一个反映点,只是一个很小的点,它是全球已经暴涨了的投资领域(有色金属、贵金属、石油、艺术品、房地产、股票等等)中的小小一环——全球房地产——的小小一环——中国房地产,而上海的房地产,又是中国房地产全面大膨胀中的显眼但是并非唯一的一环。
  
  5、要解决房地产问题,必须追根溯源,而根源则是在全球金融的疯狂膨胀,房地产的冷却,必然由全球金融的疯狂膨胀的退潮而引发。
  
  ××××××××××××××××××××××××××××
  
  注:房地产必然崩盘,但是绝非zy的意思,而且可以确定的说,在危机面前,zy必然力保房地产,但是这非zy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因为zy对付的是全球金融疯狂大膨胀和前者必然带来的全球金融大紧缩。


作者:winnerby 回复日期:2006-9-26 17:11:22    
  那么,这个“全球金融的疯狂膨胀后必然带来的全球的寒冬”何时到来,为什么会一定到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 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winnerby 回复日期:2006-10-3 18:41:56    
  奸商历来就是奸的,贪官也是我们的高度集中的、毫无监督的体制下一点也不稀奇,甚至可以说是盛产的东西。
  
  银行本来就被官员控制,或者说被官员控制了几十年,贪官们炒做的资金本来就不缺乏。
  
  zy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换句话来说,就是罗斯福搞的那套,大规模的投资基建,以此拉动经济——也并非仅仅在2003年后才施行的。
  
  为什么我们的房地产从2003年开始疯狂,3年以来狂涨了400%?这里面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作者:winnerby 回复日期:2006-10-3 18:45:49    
  这一切,就隐藏在我所说的“土壤”,或者说客观条件里面。
  
  没有这个客观条件,贪官再渴望,zy再动员,奸商再奸,银行的钱再急于用于房地产,也不会造成今天的局势。
  
  这个客观条件,就是我在这里,这篇帖子谈的内容。至于贪官、奸商、zy在房地产里面的各自起到的作用,不在这个层面上,或者说只是这个大的客观环境下的一个个小小的“虫豸”(房版高手“一柱擎天向太阳”语)而已。


作者:winnerby 回复日期:2006-10-3 19:24:46    
  简单说来,造成房地产恶性膨胀的客观因素需要如下几点:
  
  1、大量的资金在国内游荡,无处投资
  
  2、除了房地产外,其他投资方式都是低回报的
  
  3、房子是刚刚手里有了几个钱的中国人渴望得到的
  
  而这几个因素,我们需要仔细看一下。
  
  第一个因素,说白了就是资金膨胀,而膨胀的资金,包括了国内的资金和外资。
  
  国内的资金,在谁的名下?
  
  我们简单来看一下,应当包括这么几个来源:
  (1)房地产奸商的钱,加上走贪官的门路,从银行空手套白狼,套来的钱;
  (2)地方zf私仆的钱,它们按照工资,不会有多少钱的,但是事实上它们有很多、很多,哪里来的,我不说大家也知道;
  (3)先富裕起来的一些小老百姓的钱,包括温州的资金
  (4)其他来路不正的钱,比如山西小煤窑老板从屈死的煤黑子身上刮来的断子绝孙的钱
  
  国内的资金,大致是这么多。
  
  第二个因素,是关于国内投资渠道狭窄的问题。这个现象,在欧美本来不存在,但是在我们这里,在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变成了现实。
  
  一个国家融资渠道,其实本来应该是股市,但是,在私仆和奸商的勾结下,我们的股市烂成了一坨大粪,有数字表明,股民被它们圈走了多少钱:
  
  ×××××××××××××××××××××××××××××
  
  流通市值跌破一万亿元大关
  ------------------------------------------------------------
  
  金羊网 2005-05-31 09:37:17
  
  
  股民人均亏损2万元
  
  新快报讯 据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5月27日收盘,沪市流通市值合计6240.61亿元,深市流通市值总计3660.31亿元,两市合计9900.92亿元,已跌破了1万亿元。自2001年6月以来,中国股市进入熊市,…………股市上实际蒸发的资金将高达14243.15亿元。
  
  这个数字比较接近4年间投资者在股市的损失总额。按照7000万股民总数计算,平均每个账户亏损金额将超过2万元。
  
  ××××××××××××××××××××××××××××××
  
  我另外得到的数字,是8000万股民,被圈走4万亿人民币,反正不管怎么说,大家都知道:股市就是骗人的。
  
  我们其他的投资渠道,如金银、收藏品,还是刚刚起步,或者盘子太小,容纳不了多少资金。
  
  那么,第二个条件也具备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 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winnerby 回复日期:2006-10-3 19:54:46    
  但是必须指出,外资进入中国的背景:
  
  1、中国是欧美确定的全世界的“加工厂”,或者说是我上面提到的“长工”,做长工的收入,和靠自己积累下来的前,可以确保外资有钱可赚:
  
  既然是长工,那么多少会拿到些工钱,那么这些工钱,放在13亿的人口、或者数亿为老美工作的廉价劳动力的基数上,就不是个小数目,那么如何将这些工钱(当然还有我们自己国内经济循环所创造的财富,呵呵)再弄到手,就是欧美资金苦苦思索的问题了,要弄到手,当然先要进入中国,这就是它们说的“中国国内广阔的市场”;
  
  2、既然是长工,那么可以预期,老美及其打手们短期内(在找到更好的一个长工前)不会有兴趣,当然也没有能力颠覆我们,那么远期的经济增长可以预期,可以保证投资的风险较小;
  
  好,老美为代表的外资的收益可能性和风险性经过评估后,觉得可以接受,然后就大举进入我们国内。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 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winnerby 回复日期:2006-10-3 20:37:21    
  而外资大举进入我们国内的背景,即是我上面所提到的“全球金融大膨胀”,即全球大量富余资金四处游荡,四处寻找时机,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
  
  “全球金融大膨胀”的背景,乃是老美放出了“美元赤字”政策这个魔鬼。老美滥发美元,用一堆名字叫做“美元”的废纸,去换全球各国(包括了欧盟各国、小倭狗在内)的实实在在的货物,我叫它“美元赤字”。
  
  美元赤字的后果,就是大量的美元被各国央行收藏,数万亿美元在除了美国以外的各国的海关被兑换成了各国货币,于是全球各国国内平白多了数万亿美刀的货币,造成国内资金过剩。
  
  就我们国家来说,我上面提到了,我们是平白多出了1万亿美刀的资金,其中从1978年到2002年,24年我们10多亿人民累死累活,外汇储备不过3000亿美刀,2003年4000亿美刀,2004年达到5500亿美刀,2005年大约7300亿美刀,到了今年(2006年)6月,是9411亿美刀,(见下图)(今天呢?我还没有看到数字,不会低于1万亿美刀,我猜^_^):
  
  换句话来说,我们在不到3年半的时间内,外汇储备增加额,顶得上此前24年全部积累量的两倍!
  
  这么牛,超英赶美了!你高兴吗?
  
  是啊,高兴啊,我也高兴啊,高兴到了恐惧的地步。
  
  我引用一段我前面的帖子《上海楼市泡沫破裂点火线——“相当规模的撤资”》中的一段给大家看看:
  
  “中国每年的FDI,汉语名字叫做外商直接投资,是500亿美元左右,每年的贸易盈余是300亿美元左右,加起来,大约是800亿美元左右,我们算得宽松些,算1000亿美元。也就是说,在2004年初到现在,增加的4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里面,有2000~3000亿美元是非正常地进来的。(上面的这些数字是公开资料,可以在网上很容易查到。恕我就不引用资料证明了。)”
  
  ××××××××××××××××××××××××××
  
  这是2005年8月的说法,现在再算,来自国外的资金,或者膨胀起来的“额外的”资金大约在3000~4000亿美刀,换句话来说,就是2.4~3.2万亿人民币的流通货币。而我们国家一年的GDP才20万亿人民币,大家可以想象这个数额的冲击有多大。
  
  这造成了我们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也造成了我国国内大量资金到处游荡。
  
  终于所有的资金同时找到了房地产这个稳赚不赔的买卖,于是盛宴开始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5-1 12:08 , Processed in 0.066829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