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下半年翻五倍的标的查询只要觉得你的资源有价值,找我超长线翻倍股6个,299元想知识变现,点这里
广东线下聚会即将开始帮你配置仓位领五倍以上大牛不做制度的牺牲品
楼主: 大象73

2009年世界经济及股市十大猜想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7-6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时政简评】中国未来宏观政经走势的破题核心


阅者皆师,学者无境

【评论】
在昨日的会议上,众多企业家对经济前景异常悲观,而我们在一季度对客户发布这种悲观观点时,大部分人仍不置可否。

转眼半年过去了,UBS在做三季度展望时,开始转变观点,对前景谨慎乐观。昨日的会议交流,实际上从政治经济分析方面,确认了UBS对次观点的置信度。

我们认为,目前中国发展的最核心问题是:资源定价回归市场调节机制。(其他诸如民工到技工、出口到内需也重要,但市场机制是关键中的关键)交由市场调节资源,由市场组织有效的科技创新和劳动生产率提高,而非由政府操控,是中国经济欲顺利升级所必然经历的分娩剧痛。

而欲实现此转变,必然触及的核心困局是:政治改革、治理结构、利益格局重分配,而这种困局,在中国历史上通常都是以革命,而非内部改良的形式打破。

然纵观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由肉食者被动顺应后改良,已成为人类社会明确的趋势,远至一战前的英国,中至二战后的伊朗,包括后来的苏联,最近的尼泊尔。随着人类心智的提高,剧烈的革命似乎可以被避免。

结合对目前社会动态及朝廷动作的观察,UBS宏观策略分析员认为,核心决策层早已把握到问题的核心,但他们推动改良的底线在哪里?推进的终极目标又如何?而在该过程中该采取何种节奏?。。。。对于核心决策层之外的观察者而言,则扑朔迷离。

从短期各种社会事件来看,缓慢的市场化改良正在进行,来自民众的群体性压力和民生诉求将加速政府合法性的建设;另一方面,未来朝廷一个更为去核心化的决策层将有利于各种阶层的更充分博弈。

对未来中国政经前景维系谨慎乐观的评价。持此观点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压力的释放需要有一个过程,所以实体经济结构实质性好转的信号可以预期将在明年初出现。 而在此过程中最值得期待的一个正面政策信号就是减免税赋,还利于民。

UBS版权所有,允许在保留版权说明的情况下转载

【原文转帖】经济增长的隐形航线.作者.袁剑
  中国,似乎已经成为永无休止的高增长的代名词。很多人相信,在西方资本主义逐渐老迈、迟暮之际,中国正在东方续写新的历史传奇,并为世界资本主义提供新的想象力。
  很显然的一种乐观主义情绪,已经开始在中国的精英群体及官僚体系中蔓延并逐渐上升为主流意识。中国的精英们确信:只要凭借过去30年奠定的体制基础并在这个体制基础上小心翼翼地调整和应对,中国就能像过去的30年一样,将经济增长的神话再延续30年,乃至更久。然而,这是真的吗?
  30年增长的隐“协定”
  在2007年11月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总书记胡锦涛以其一贯的平稳风格说到:“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长期积累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同时还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况新问题。”
  如果人们真正了解2007年中国经济形势的诡谲,会发现胡锦涛的讲话中其实充满了忧虑与疑惑。中国的最高领导者们有充足的理由对2007年岁末的中国经济形势表示疑惑。虽然GDP一如既往地高速增长,但一场久违了的通货膨胀却不期而至。中国领导人显然早已经习惯了高速甚至过热的增长,但新世纪以来历久不衰的低通胀高增长环境却让他们对通胀变得相当陌生。在很多技术官僚那里,通货膨胀甚至早已经是货币政策可以轻易降伏的对象而成为现代经济史的遗迹。
  然而,通胀这个在中国政治中具有特殊敏感性的老问题却陡然卷土重来,让技术官僚们颇有点措手不及。不过,这并不是唯一令人疑惑的“新情况、新问题”。在 2007年,原因不详的流动性泛滥、民怨沸腾的房地产市场都久治不愈。而在南方,一向被视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制造业开始出现大规模倒闭风潮。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中国经济变得陌生起来。所有这一切,都不能不让国家领导人疑窦丛生。
  一场历时30年的走向“市场”的狂欢之后,中国可能正在进入一个前途诡谲的时期。
  正如近年已被广泛揭示的那样,在过去30年沸腾的实验中,中国不仅缔造经济史上无与伦比的增长纪录,但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成本。这些成本虽然无法像 GDP一样反映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中,但却是加诸于中国社会的实实在在的债务。长期以来,这些成本被转移、隐匿起来,不仅没有得到很好的消化,反而跟中国的GDP一样处于高速积累之中。如果说我们在以前更多的是看到并快乐地享受高速增长之红利的话,那么在未来的很多年中,我们将为积累下的巨额债务痛苦地埋单。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其实正在进入一个还债高峰期。中国经济在2007年所发生的种种诡异症状,其实就是这个债务洪峰即将到来的明确信号。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高速的经济增长一直是政府的主要合法性来源。而对于经历了1980年代末的种种事件风波的中国来说,尤其如此。进入90年代的中国快速转变成一个彻底的世俗国家,经济增长变成这个世俗国家最新的意识形态。可以说,除了策略性的民族主义之外,经济增长是进入90年代之后中国官方与民间、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以及其他林林种种的利益主体之间所达成的唯一交集与共识。虽未明言,但中国政府与民间却达成了一种显而易见的默契:政府许诺经济高速增长,而民间许诺放弃其他诉求。某种意义上也可以把这看作是邓小平先生所谓“发展就是硬道理”的历史由来。
  作为一个嗅觉极其灵敏的老资格政治家,邓小平显然非常精准地把握了中国进入90年代之后的精神脉动。增长不仅成为官方与民间的一种隐性契约,也成为中国官僚系统头上一道紧箍的精神魔咒。在相当程度上,它就是90年代之后,中国官方与民间共同认可的一部隐性“宪法”。
  不过,经济增长作为一种民间与官方共享的意识形态,实际上暗含了这样一种协定,那就是:经济增长必定可以带来普遍而且相对平均的福利改进。1990年代之前中国的经济增长的确具有这种特点,这也为经济增长成为一种新的国家认同提供了经验基础。然而,经济增长与福利促进的协定,只是一段错觉。事实上,经济增长并不能自动带来福利的改进,更不会自动将增长红利以一种可以接受的平均程度分配给全体国民,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它甚至可能带来福利损害。而当它作为一种压倒性的政治任务和政治录用标准时,经济增长就可能被中国各级官僚系统推向极端并成为获取政绩的统计数据。不幸的是,中国1990年代以来尤其是 1990年代中期以来的经济增长非常经典地诠释了增长的这种另类意涵。
  高增长的廉价密码
  1992年的“南巡景气”之后,中国新生的市场经济很快就遭遇了第一次过剩危机,接踵而至的亚洲金融风暴则使危机雪上加霜。急迫之下,从中央到地方,中国各级政府开始全面涉入经济增长并成为经济增长之中最活跃也是最具决定性的角色。在1990年代中期之前,政府在经济增长中扮演活跃角色的情况还基本上限于沿海地区,但在1990年代中期之后,这种情况则遍及全国。
  虽然没有正式的号召,但考核官员事实上的GDP标准以及地方政府本身的内在利益冲动使全国各级地方政府陷入了一场狂热的GDP竞赛。在中央政府层面,政府主要通过其掌控的财政金融手段来推动经济增长,其中包括积极的财政及宽松的货币,甚至积极的股市政策。而在各级地方层面,则通过其掌握的一切资源疯狂地招商引资,不管是内资还是外资。在1990年代中期之后,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在内)的招商引资活动中出现得最频繁的,就是中国的官员。
  在中国,由于各级政府垄断性地掌握了经济增长所需的几乎全部要素和资源(这是中国政府的得天独厚之处),所以,只要他们愿意,在理论上他们就可以通过将要素及资源价格降至最低在世界范围内吸引最多投资,并生产出世界上最廉价的产品。
  事实上,将各种资源及要素价格尽可能地压低至极限以吸引投资(唯一没有被压低的可能是腐败成本),正是19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经济超速增长的关键密码。于是我们看到,中国有超低的能源价格、水价格、土地价格(有时候是白送),超低的环保标准、劳动标准,超高的税收优惠。在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国家,资源理应由于稀缺而具有更高的市场价格,然而中国资源价格却长期维持极低的水平。巨大差价,被政府送给了各类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合作者。难怪有人说,在中国抢土地抢生态不仅风险极小,而且收益极大,比抢银行要合算得多。很多人都将中国的投资吸引力归结为所谓劳动力价格的低廉,这其实是一种严重的误导。劳动力价格只是构成中国优势的因素之一。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实际上也是在政府与企业的合谋之下形成的。这个合谋形成的劳动力价格,正是造成中国消费率长期低迷的主要元凶。
  权力垄断一向是中国体制的特殊禀赋。与市场经济理论界流行认识所不同的是,这个禀赋并没有阻碍经济增长,反而一直是30年经济高增长最重要的支撑之一。凭借这种禀赋,中国可以通过压低一切需要压低的价格从而在国际投资的竞标中获胜。然而,它的另一面则是人民权利的极端矮化和萎缩。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一个关键秘密实际是:极端廉价的公民权利。也正是这种长期萎靡不振的公民权利,使得中国经济高增长的福利效果受到了严重扭曲,使得高增长的成本一再被隐匿、转移,直至积累到难以负荷的地步。
  所有这一切,都让那些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价格及“环境”套利的国际资本欣喜若狂。在19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实际上成为全球名副其实的投资天堂。在全球套利资本蜂拥而至的情况下,中国的投资想回落恐怕都难。如果说此前,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的是国内高投资的话,那么其后,中国的经济增长则同时为国内及国际两个高投资所支撑。这种高投资所带来的高增长与毛泽东时代的投资颇有几分相似。区别在于,现在的这种高投资多少要受到市场需求的约束。从理论上及经验上看,长期脱离消费的畸高投资必然带来严重过剩,幸运的是,冷战结束之后越来越紧密的经济全球化市场,为中国的这种高投资暂时找到了出路。但条件是:必须低价,甚至是最低价。所以,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本质并不仅仅在于国家塑造了一批大型的垄断企业,而是通过国家力量为所有资本创造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套利环境。
  在畸高的资本投资的推动下,中国积累了越来越庞大的过剩产能,虽然这种过剩产能通过维持低价在国际市场上暂时找到了出路,但是灾难接踵而至,维持产能所消耗的原材料、资源(除了人力因素之外的几乎一切要素)却立即发生了严重的短缺。
  我们大致可以这样图解一下19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循环:中国利用国家操纵的极端廉价的投资环境在国内和国外同时吸引投资(当然也包括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本身的高投资),通过最廉价的方式消耗国内资源或者以昂贵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购买所需资源来维持产能,然后以最低廉的价格在国内及国际两个市场上同时倾销其巨大的产能。我们丝毫也不怀疑中国的高增长,但整体上看,这越来越像一桩赔本的买卖。而赔本的买卖是很难持续的。
  必须提醒的是,政府塑造一个极端廉价的投资环境的过程,并不是一个中性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了剥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民的土地、人民的社会保障、劳动阶层的工资都处于被剥夺的可能之中,子孙后代享受正常自然环境的权利也被剥夺了。而这些被剥夺的福利通过市场交易的形式被源源不断地馈赠给国内的特殊利益集团以及境外的套利者及消费者(这个过程中的市场交易外表特别具有欺骗性)。这正是19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高增长的政治经济学本质。
  可以相当有把握地说,中国1990年代中期之后的经济增长,已经不再是一个多赢的游戏,而是一个典型的零和博弈。这就是为什么1990年代中期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对经济增长感到疑惑和不耐烦的原因。人们似乎渐渐明白,中国的高增长实际是这样一个怪诞的组合,即:高污染、高消耗、高剥夺,而它的另外一副面孔则是低工资、低福利、低保障、低消费以及急速扩大的贫富悬殊。在这样一种经济增长中,投资焉有不高之理、消费焉有不低之理?中国民间对经济增长的逐渐祛魅向执政者发出了一个警告:作为政府合法性金字招牌的高速增长可能正在迅速褪色。
  不过,这并不是中国真正的麻烦,真正的麻烦在于:中国1990年代中期以来看上去不可一世的竞争力以及建基于此的高增长循环,实际上是一个异常脆弱的平衡。只要条件稍稍改变,这个循环就可能戛然而止。在2007年,我们已经看到这个循环发生突然梗阻的强烈信号。其集中表现,就是突如其来的通货膨胀。
   当成本开始释放
  对于2007年至今这场让人措手不及的通胀,中国经济学家做出的解释已经连篇累牍,但其历史本质,则是长期被隐匿的高增长成本开始逐渐释放的结果,是长期被压抑着的要素、资源、环境等价格从最底线开始反弹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这次通货膨胀并不是一次普通的通胀,而是一次历史的报复。
  初看上去,中国这次通胀的诱发因素似乎相当复杂,但追根溯源,仍然是成本回归上升的推动。而所谓成本回归上升,无非是中国国内的劳动力价格、资源价格、环保及劳动保障标准在不提高则无以为继的基础上略微上涨而已。而且,目前的上涨可能也仅仅只是能够维持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而环保、资源价格的上升对弥补已经造成的环境破坏和支持可持续发展则是杯水车薪。
  有人将本次通胀归结为境外输入型,意思是说,中国的通胀主要是由于国际市场诸如石油等大宗商品的暴涨所引发的。但仔细分析,结论可能正好相反:不是世界向中国输入通胀,而恰恰是中国的资本投资需求导致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
  数据表明,在2006年,中国消耗了世界32%的钢材,25%的铝,23%的铜,30%的锌和18%的镍。在石油方面,随着中国石油进口的大幅提升,世界原油价格开始了一轮令人惊叹的牛市。在2006年的世界新增石油需求中,中国已经占据了31%。此外,当2007年上半年中国首次由煤炭出口国变为煤炭进口国的时候,世界煤炭价格立即在短时间内上涨了近一倍。而由于中国对铁矿石的巨大需求导致澳大利亚矿业劳动力严重不足,以至于出现澳大利亚海军兵员不足的情况。
  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中国将在2010年以后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国,毫无疑问,虽然有其他诸多因素影响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但中国需求的因素,却是世界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最重要的基本面背景之一。今天的中国已然成为标准的大宗商品进口国。中国这种建立在高消耗基础上的高增长模式,引发全球基础原材料及能源价格暴涨实际上只是时间问题。
  当中国巨大产能所需要的基础原材料及能源,还可以在国内满足的时候,中国可以通过政府力量强行压低要素、资源、环保等价格,维持商品的低价输出,这就是本世纪初,中国向全球输出通缩的真相(所谓“中国卖什么,什么就跌”)。而当中国的产能日长夜大,国内的基础原材料及能源远远不足以满足需求的时候,为了维持这个巨大产能,中国就只能向全球购买,从而引发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外的人力价格、资源价格、环保标准远远超过中国,其成本自然也要远远高于中国,政府既然没有能力像压低国内价格一样压低国际市场的价格,大概就只能忍受通胀之苦了。
  以中国潜在经济规模之巨,增长之迅速,“中国需求”(当然不仅仅是中国)引发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还仅仅是开始。在国际金融界,人们将中国需求所引发的大宗商品牛市,称之为“超级周期”。言下之意很明显:这轮牛市可能持续的时间以及上涨的幅度,将大大超出传统智慧的想象。
  很显然,中国愈演愈烈的通胀绝非短期因素或一般的周期性因素所引发,而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必然后果,是中国经济早就应该付出的成本。这是一个迟到的幽灵,当它姗姗来迟却又终于来到的时候,它可能预示,中国经济增长可能正在迅速奔向其极限。现在,该是发达国家为长期享受中国廉价产品的美好时光付出代价的时候了。
  在中国经济增长一路凯歌的表象之下,还有一个比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消耗隐匿得更深的成本,那就是社会分裂的成本。社会分化,不仅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结果,更是其条件。不维持一个庞大的低工资低层,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就不能成立,不剥夺农民的土地以及其他弱势阶层的利益,中国所谓的经济交易成本就不足以降低。正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这种内在要求,将中国在极短的时间中,变成了一个贫富差距悬殊的国家。
  无论是是数据还是经验都表明,中国的社会分化程度正愈演愈烈。社会财富分配的严重失衡,在短短30年中瓦解了中国的社会团结,也因此瓦解了社会合作最隐性但却是最重要的信任基础。人民仅仅被一种与经济增长如影相随的虚假幻想扭结在一起。这种幻想向人民许诺:假以时日,每一个人都能够发财致富。这是中国改革从未明言但却不断向全体人民暗示着的一个“中国梦”。可惜的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的确只是一个梦。
  健康的经济增长本应是一个巩固社会团结,加强社会认同的过程,很不幸,在中国30年的经济增长尤其1990年中期之后的经济增长中,中国不仅没有在新的基础上重建社会认同,反而加速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认同和社会团结。
  与环境破坏及资源消耗一样,社会团结的瓦解,不会计入任何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也不会计入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但它作为一种真实的负债,则随时都可能引发整个经济体系的内爆。从概率上讲,任何经济体都会遇到经济危机。所以重要的不是我们是否会遇到危机,而是我们在遇到危机的时候,社会是否团结,人民是否能够共度时艰。很多人对韩国在遭遇亚洲金融危机时,韩国人纷纷捐出自己的金银首饰共度难关的情形记忆犹新,这就是社会认同与社会团结在关键时刻的关键作用。很多人可能无法理解缘何日本可以历经十多年的经济停滞不至于土崩瓦解,而社会却一片祥和,其中原因并不神秘: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的财富分配非常平衡。如果这种停滞换在今天的中国,不要说十年,就是两年恐怕都无以为继。
  如果说以掠夺自然资源和环境为条件的经济增长,还可以通过获得其他国家的资源勉力维持的话,那么以剥夺内部人民为条件的经济增长则肯定会遇到重大挫折。这不仅是因为它造成内部需求的严重萎缩进而阻塞经济循环(内需不足一直是中国经济最大的苦恼之一),更是因为它破坏了一个社会最重要的信任环境和抽象资源,而这恰恰是一个社会之所以为社会的基础设施。通货膨胀只是一个经济体系自毁的助燃剂,而社会认同和社会团结的裂解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燃料。这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的更加深层的含义所在。
  屈指算来,从1978年开始,中国经济已经高速增长了30年,其高昂的成本也积累了30年。30年之后,中国似乎出现了一种奇异的格局:在积累了巨大的对外债权(巨额外汇储备)的同时却也积累了天文数字般的对内债务。常识告诉我们,成本不能无限制地向未来转移,也无法永远隐藏在地毯之下。种种迹象暗示,中国经济增长高昂的成本正在进入集中释放周期——这个曾经被我们强行按进瓶子里的幽灵,正在悄悄从后门回到我们中间。在30年的增长盛宴之后,中国正在进入一个还债周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6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2 大象73 的帖子

大概,只有经历一次较大范围的世界经济危机才能使资源和环境问题得到改善,中国必然在此危机中率先跳出,成为旗手,条件是要改变逐步增长方式,而印度,巴西,俄罗斯,越南(?),印尼..............许多国家却无法跳出,成为牺牲品,有一印度为甚,只有这样,世界的能源才能较平稳的增长,这就和领头羊和追随股一样,遇到困难,领头羊强势调整,其他的回调整理,等机会再次来临时,领头羊中国快马加鞭,而其他小羊,只能温和上扬了,因为在没有更好的机会和条件了.

中国印度经济增长的的分水岭

[ 本帖最后由 大象73 于 2008-7-6 22:32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6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股民的教科书--很好的

十年股市一场梦


股市十年一场梦!作者:但为君故 作于2005年  

  闽发是我喜欢的一个论坛,因为在这里总能看到许多人在非常努力地用功研究,也经常能看到思想的碰撞,让我不禁有些说两句的冲动。真正想落笔,才发现自己的思绪零碎。但有些话还是想说一说,相信对大家会有点帮助。

  毕业后就来到这家机构,沉浮了这么些年,心中的感觉就像标题所示。但也留下了一些观感,看到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名为机构投资者如何看市场的评论,总觉得陌生,还是说说我这样的机构投资者怎么看这个市场的吧。

  1、所谓机构盈利模式

  吴老先生说的没错,这就是一个赌场。我想这点大家都心知肚明,也不用太多费口舌。而市场一直在聒噪所谓的盈利模式,说白了就是怎么把人家的钱掏到自己口袋里。这里当冤大头的是谁?舆论一边倒地都说是散户,其实散户口袋里那三瓜俩枣怎么喂的饱。如果散户自己损失惨重,人家也是无心之失,不是存心要算计你的,现在看那么多人要上诉,索赔,真是有点啼笑皆非。

  中国改革20多年,就是一个国有资产不断流入私人腰包的过程,证券市场又怎么能例外。其实所谓的盈利模式,就是自己建好老鼠仓,用公家的前往上打,简单得很。那一个个坚决的涨停,拉起来气势如虹,毫不哆嗦,是什么让里面的资金如此兴奋,难道是上市公司业绩良好、分配优厚、题材独特,这些都是给别人看的,真正让他们勇往直前的是想到自己的小金库正在跟着不断膨胀,香车豪宅指日可待。后来市场看到许多大盘股都有大机构入住,欢呼什么“蓝筹时代”。其实是因为几年的发展,老鼠仓规模已经太大,小盘股已经容纳不下了,用大盘股做做波段,倒也有滋有味。

  那国家亏空了也不好交待啊,放心,国家不会亏的,只要把股价高高的顶在上面,账面一堆浮赢。到年末做帐的时候,把筹码倒一遍,浮赢变实赢,当然是会计上的,然后明年接着顶,许多人都注意看年底拉尾盘,其实年底突然放量对倒才是主要的,不信去看看k线。许多人看到一些大机构控盘度太高,还替人家担心怎么出货。不用担心,过两年,张老总高升了,李老总接任,张老总就算出货给李老总了,李老总好好干,只要不出篓子,会有机会出给王老总的,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去年以来,这种盈利模式不好做了,为什么?市场开始结构性调整引发价值重心下降当然是主因,但如果你够横一样可以继续做。直接的原因说出来大家都无法想心。就是因为一级市场取消,改为市值配售,没有一级市场收益了。管理层的这个措施最失败,想激活市场,没想到成了导致阴跌的导火索。其中的原因只有你深入了解机构的运作才能够理解。虽然可以用会计办法做出利润,但证券业务已经成了许多国企最主要的利润来源。每年等着这些钱发奖金呢。你必须给我一些现金。以前很好办啊,控盘拉高为自己挣钱同时做业绩,用一级市场的收益作为利润上交。许多基金不就是这么做的吗,重仓拉市值,一级市场的收益拿出来分红。现在没有一级市场了,到年底上哪里弄现金去啊,手中的票控盘度又那么高。没办法跳水吧。先弄点钱回来。所以,管理层要激活这个市场其实很简单,要么回到以前打新股的年代,要么取消市值配售单个账户的上限。虽然这也只是权宜之计,但要比什么降印花税强百倍。许多人还夸管理层调控有度,从这件事情上看,他们也是不明就里。

  多年不摸笔了,原来写东西那么费劲。还想接着谈谈关于技术分析,关于市场的一些感悟,有时间再写吧。

   接着上面的话题再说几句。机构所采用的会计方法会极大地影响所操作个股的盘面。为什么这么说呢?每个机构每年都有一定的利润指标,在完成今年的利润指标的同时,必须为来年的利润做点储备。但是有些股票又必须在今年出掉一部分。这样兑现出来的利润岂不是让今年超额,而明年少了储备了吗?现实情况是,许多机构采用卖出后不计收益,直接冲减成本的办法。这样有的股票成本就被冲得很低,我们有一个股票的成本是0,外人确实很难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市场惯用的技术分析手段根本派不上用场,你觉得好象所有的筹码都是套牢盘,但卖单还是源源不断,因为它的成本是0,不明内情的人你能想得到?之所以现在可以公开的来谈论这个问题,是因为去年估计所有的机构都把老本吃光了,这种会计手法也没有用武之地了。呵呵。

   话题越扯越多,看来以前老师教导的写文章要先拟提纲是很有必要的。写到这里发现自己有可能没有把主要的思想表述清楚,会将大家带入一些误区。这个市场上不是只有一类机构,最起码我们还应该来谈谈私募基金和基金。我在这里谈盈利模式,其实是在说这个市场的生态环境,大家在这里怎么混饭吃。吴老说这是个赌场,非常对,赌场里进行的是负和游戏。上面说过,冤大头是国家。我是不是太罗嗦了?但是有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谁?就是这些所谓的私募基金。先看看所谓的私募基金是怎么出现的吧。有这么一些人,做股票挣了钱了,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等等,如果言语冒犯了某些同志,请见谅。于是就开始为别人理财,想用杠杆多挣点,也许资金大了,觉得坐庄很容易,想自己做一把。看看,他们已经开始走入误区了。在这个赌场里,你要挣钱,就要找到那个输钱给你的人,这就是盈利模式。主流机构的盈利模式很稳定,就是赢国家的钱嘛。原来你跟着这些主流机构挖墙角,挣到了一些钱,你就误认为是自己厉害,要单干了,做私募了,你的灾难开始降临了。你也要找那个输钱给你的人,你以为他应该是那些散户。庄家吃散户,大家不都是这么说的吗?呵呵,全国散户就那么多,资金就那么大,好嘛,突然出现那么多庄家要吃他们,实在是有心无力,喂不饱啊。有些私募还是比较聪明的,继续跟着挖墙角,0048之流。而那些想单干的,以为学到主流机构的操作手法了,吸筹、拉高,很顺利,该出货了,怎么好像不一样了,出给谁啊?每天只有自己的单子在对敲,散户呢?散户在哪里?所以去年灭了那么多私募,不知道他们痛定思痛之后,想明白没有,如果觉得是市场不好害了你,那下次你还要再被灭。你在开始单干的时候,就决定了你必将灭亡。现在看到许多所谓的私募基金代言人,隔三差五的在那里写评论,说我们私募的动态如何,准备发动什么行情了,看来还是执迷不悟,还想吃散户?所以大家注意了,如果你想跟庄,首先要搞明白你在这个食物链中的环节,你是愿意做帮凶,一齐挖墙角,还是愿意做人家的食物。为什么有的散户挣钱,有的亏钱,主要的原因不是水平高低,是他们在这个赌场中不自觉地站到了不同的位置。

   该谈谈基金了。大家都知道基金黑幕,黑幕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基金充当了赌场中冤大头的角色。这个角色本来是由国家充当的,但是当时封闭基金的性质决定了自身的命运,15、20年的封闭期,圈了钱相当于不用还,市场中的大鳄是不会放过这块肥肉的。当然基金当时的一些锁仓行为也做了不少好事,至少客观上也充当了一起挖墙角的角色。而且每年通过打新股的优势也分了不少红。但基金的这点钱和庞大的国家资源比起来还是太渺小,因此他无法获得源源不断的补充,这就决定了他净值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就很难再动了。当时我对做基金的朋友开玩笑说,买基金其实很简单,他从舱位轻到重的过程就是净值不断提高的过程,你就挑个舱位轻的,没什么重仓股的买进去,等他舱位重了后再出来就行了。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一开始的基金明星是安系、裕系,后来是同系,再后来大家舱位都重了,也爆黑幕了,一个叫泰和的哥们因为没有黑幕舱位特别轻,结果他开始冒出来了,大手笔不断。解释一下,我所说的舱位不是一般的什么50%持仓,是指有没有重仓股。后来发开放式了,这绝对是中国基金业的里程碑,也可以算证券市场的一个小里程碑。因为开放式,基金公司的人开始认真做基金了。现在的开放式基金中存在着中国未来机构投资者的雏形,尽管希望还是很微小,但不能忽视。不知道大家感觉到没有,基金已经从大家很不屑的一个冤大头,逐渐转变为一个谁也无法忽视的角色。这次的反弹,主流板块大部分是基金在主导,而且他们的理念也得到了不少正在转型的机构的认同。我记得好像有一次某私募基金代言人撰稿大骂基金的手法耽误了行情的发展。这已经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态,大家可以揣摩一下。

   在现在的基金公司里,我唯一佩服的是博时。我不是做广告,也不建议去买他们的基金。我建议如果大家以后有机会,可以和他们交流一下,从总经理、投资总监到基金经理,给我的印象非常好。不多说,再说真成广告了。对了,闽发有许多做数据分析的朋友,如果有机会去看看博时的数据分析系统,相信你会垂涎三尺的,他们的数据是直接从交易所拷的。也就是看了这个公司后,让我有一个感觉,他们在做的是专业化,也就是我觉得的希望所在。当然也许我看到的只是表象,毕竟不在其中,说的没那么深。

   还想罗嗦一点就是,基金公司的分化已经很严重了,从开放式的发行可以看出来。如果有机构朋友在选择开放式进行投资,有几点心得可以告诉你。首先,如果他宣称他们的优势是时点判断,看大盘很准,有多种工具,然后以分散组合来跑赢大盘,那你直接可以cancel掉他。这是个大散户。其次,让基金经理不要看材料,把这个基金的招股书给你讲一遍。因为许多基金都是糊弄事,研发部弄出一堆名词,基金经理并不了解,也许也不认同,以后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

   这个贴子太象广告了,不多说了。

   聊完这个市场的所谓盈利模式,附带说了说各色机构,声明一点,以上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更不要到处散播,权做饭后谈资吧。

   接下来想聊一聊我对技术分析的一些看法。不过我想到闽发里以技术分析自负的高手很多,如果看了后觉得是谬论,不屑辩驳倒好,如果非要争个明白,我才疏学浅,恐怕难以招架,只能搞挂免战,见谅见谅。

   我对技术分析的看法是,一对我没用,二如果沉迷其中就成不了大器。

   我不能说技术分析没用,这样太托大了,大的道理我也不想说太多,就举一个例子,说一说技术分析的主流之一形态分析。我刚入行的时候,和现在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觉得技术分析神奇有效,值得好好学习,而且也乐此不疲,如饥似渴。后来有一次,我们在讨论一个股票,从a点要拉到b点,怎么个走法。然后我就在纸上画了许多可能性。画着画着,我觉得无论我怎么画,最后一笔总要画到b点,而且看看我画好的几幅图,什么旗型突破,楔型突破,三角整理突破,上升通道,箱形整理突破,或者往下做个双底再突破,等等,都被我画出来了。怎么都是教科书上的经典图形阿?至此我明白一个道理,形态分析里的各种形态都没错,凡是上涨的股票都会走出其中一种形态来。但是哪个是本?哪个是标呢?不是因为走出这样的形态才使股价从a点到b点,而是因为股价必然会从a点到b点,然后其运动轨迹出现经典形态。形态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而想通过形态分析,得出股价会从a点到b点,逻辑上就是错误的。实际上效果也不好。效果好的时候是因为你正好碰上了。其实很多评价技术分析的文章都谈过这个问题,我只不过是说一个实际的例子,现身说法。形态分析是如此,那波浪理论呢,太高深了,不敢评论。

   其实我想告诉一些年轻朋友的是,如果你把投资当作一项事业,那沉迷于技术分析是成不了大器的。经过严格的技术分析训练,我相信你会变得敏感,对细节把握很好,但无论你怎么去缩小k线,或者换成周线、月线、年线,你都无法跳出其中的起起伏伏,以更大的气魄和眼光去看市场。你对技术分析运用的越纯熟,你对投资的认识越接近自身的局限,你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匠”,但成不了“师”。这说的还是好的情况,糟糕的情况就是你浸淫几年后,脑袋里越来越迷糊,最终被市场淘汰,你最后发出的感叹是,我不适合做股票。这些东西要靠你自己领悟,还有些话,我在后面的内容中会补充。

   从技术分析延伸开去,再说点别的。

   近几年散户受到的专业化教育中,最深入人心的我觉得是两个字,“止损”。这两个字被不断强调,重要性日益提高,最后俨然成了投资中头等重要的大事。有一次我面试一个学生,他说,只要做好止损,做股票挣钱很容易,我亏了10次都止损了,一次挣个够。cut the lose shor,let profit run。中毒太深。

   我不否认止损的重要性,但要时刻牢记,止损只是一个辅助的手段。如果你买一个股票,让你心安的是,大不了我止损,那你最好不要动,你这是给人送钱去了。

   还是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给几个交易员每人500万的额度,让他们自己做做看。后来都亏了。我看了看他们买的股票,不应该亏损阿。原因是他们都在波动中止损了。问他们为什么止损,他们说心里没底,对这个股票又不了解,单纯从技术分析的角度看,破位就应该止损。

   所以,投资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不是止损,是选一个好股票。要在深入了解这个股票的基础上再来谈风险控制,谈止损。否则你会越止越瘦。

   大家很奇怪,觉得我后面写的和前面写的风格好像不一样,有点投资的味道了。在一个赌场里谈这些干么?后面我会谈到。

   回到这个市场。这个市场为什么会成为赌场?这方面的论述太多了,该说的大多也说到了。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市场最大的问题是股权分割,3/4的股权不流通。这样的造成的结果是,大股东不关心流通市值,这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比尔盖茨会拼命的蹂躏公司刮钱吗?不会,因为他世界首富的地位和微软的股价息息相关。所有市场化的措施都应该建立在全流通的基础上,否则南辕北辙。这些问题大家都看到了。但为什么迟迟无法解决呢?

   02年初曾经出台了全流通的征求意见稿,结果市场以暴跌来回答,这个方案收回去了。可是流通股东们,你们可知道,这是唯一可能有利于流通股东的一个全流通方案,现在在提的许多全流通方案要么不切实际,要么都是那个方案的翻版。但是机会已经被市场自己放弃了。博弈论里有一个著名的“囚徒困境”,现在的管理层和市场就是一对囚徒,博弈的结果就是那个效果最差的均衡。流通股东很难再有什么补偿了,国有股正在流到各个利益集团手里。

   2001年6月开始暴跌不久,2100点左右,5个号称经济学家的跳出来炮轰吴敬链,市场反弹了一下。后来市场跌去近千点,你还看见过他们这么大的仗势吗?没有。为什么?利益使然。当时情况太紧急,好多人都来不及出,于是会气急败坏地说“如果让吴敬链得逞,将是中国股市的灾难”,其实是某些人荷包的灾难。据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所有的舆论都是为利益集团服务的。不知你看到没有,现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利益集团的力量正在改变。许多资金撤出流通股市场,大肆收购法人股和国家股。过不了多久,你会发现所有的舆论开始一边倒地告诉你全流通是多么有必要?(这倒是真的),流通股东不该有补偿,应该立刻全流通等等。这一天快要到来了。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热切盼望全流通到来。波浪理论我虽然不精通,但我觉得它用来解释问题是个很好的工具。我这么认为,一个完整的波浪形态都可以看作更大一个波浪形态的1浪和2浪。所以我很简单的数中国市场的浪型。2001年6月以前都算1浪,这个时期中国股市创立,发展,确立了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之后是2浪,这个时期股市问题暴露,人们开始痛思制度改革的必要。然后就是中国股市的大3浪。20年经济高速增长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这时候全流通实施了,股市恢复了本来的面目,不再是个赌场,可以反映经济的面貌。

   全流通会让流通股东利益受损,我觉得这是必然的。但难道因为这样我们就拒绝它吗?我曾经和一些朋友说过,钱亏了,哪怕腰斩了,都可以再赚回来。但我们的青春失去了,就永远回不来了。我们的青春多么短暂,而我们在这么美好的时光里都在干些什么,在一个赌场里赌博?为了我们的青春年华、我们的事业,为了我们的孩子不会拿着中科创、银广厦的报道对我们说,爸爸你的工作是不是和他们一样?为了让我们的孩子不再遭受我们这样的痛苦,为了他们能够在一个真正的市场中展现他们的才华。我们需要做出牺牲。常常听到有人说,要是当时戊戌变法成功了,中国会怎么怎么样,但如果当时大多数的人肯做出牺牲,戊戌变法会不成功吗?现在时代把我们推到了这样一个十字路口,把选择的权力交到我们手中,何去何从啊?

   不好意思,有点激动了。

   回到标题,十年一场梦,有的人做了几个美梦,有的人噩梦连连,但所有的人在梦里都是浑浑噩噩。醒来以后,是深深的幻灭感。如果我们这一代证券人在历史上留下的只是一个个赌徒、骗子、恶棍的形象,那是怎么样的耻辱。所幸的是,历史没有将我们赶尽杀绝,而是将我们带到了这样的十字路口。中国证券市场和中国其他政治、经济的各个层面一样,露出大变革的曙光。我所经历的这些,你们所看到的这些,但愿都成为历史,不要再回首。而市场中出现的微弱的希望,但愿是顶着严冬末日寒风绽放的春芽。坚信我们能够迎来中国股市的复兴。

   在新的市场,新的投资理念,新的盈利模式面前,我也在孜孜以求。有些许感悟,愿意和大家分享。

   说大话了,落笔之前才发现自己的所谓感悟也许只是些不入流的东西。其实很多人都很明白,只是在这样的市场里,你故意去遗忘它。

   上面有个朋友说,证券市场的本质是什么?股票的本质是什么?股价为什么必然会从a点到b点?在股价出现波动的时候你凭什么去决定是否止损?在追涨杀跌中,很多人已经不愿意承认,买股票就是投资企业,股票的价值就是企业的价值。这条简单的道理会有那么多的争议,只能说是人性使然。

   长期稳定盈利的基础必定是企业价值的增长。寻找好的股票就是寻找好的企业。这样简单的道理不需要再有更多的论述。

   做任何事,最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其次是在此信念下的策略,然后才是更具体的东西。比如你首先是有中国股市大调整不可避免的信念,才会有做反弹市的策略;你首先是有投资股票就是投资企业的信念,才会有不断逢低吸纳优质企业,长期持股的策略。

   而信念如何而来,如何而坚定?你是否认为它会来自于你对一些技术指标的加减乘除,一些形态的分析,或者数浪?或许你这样认为,但我不这么看。我觉得它应该来自于一些更广阔、更深刻的东西。而且应该来自我们更刻苦的努力。为什么这么说?再此我无意贬低许多技术分析者的热情和努力。但就我自己而言,我觉得满足于技术分析是一种懒惰的做法。而认真去研究一些基本面的东西则要辛苦得多。

   闽发的高手很多,许多人对技术分析已经研究的相当深入,悟性也很高。这个市场到目前为止,可能给技术分析者的机会更多一点,但它正在慢慢改变,我相信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如果你觉得投资是你想从事的一项事业,建议你将你的智慧、汗水投入到对经济、对行业、对企业的研究中来。更大气、更磅礴一些。这个市场会慢慢走向成熟,价值投资的空间会越来越大,这是我的信念。但也不要忘了,市场是由千万个你我组成,市场在改变着你我,你我也在改变着市场。

   为什么会想写这么一些东西。是因为在闽发看到很多热情的年轻人正在走我们走过的路。“有人漏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总有人在谈论机构如何如何,上次还看到一个年轻人在问有没有机构愿意要他。也许是所谓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我希望能用我所经历的以及我所感悟到的,告诉这些热情的年轻人,不要将你的智慧和青春投入到那些根本没有价值的事情中去。如果你想做这行,你首先必须将它当作一项事业,一项和其他事业一样需要刻苦努力和扎实投入才会有成绩的事业。沉迷于那些线和指标中是绝对成不了大器的。如果我碰到这样的应聘者,这就是我的回答。(完)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6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墨菲法则”、“派金森定理”和“彼德原理”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中最杰出的三大发现。它源于1949年,一名叫墨菲的美国空军上尉工程师,发现:假定你把一片干面包掉在地毯上,这片面包的两面均可能着地。但假定你把一片一面涂有一层果酱的面包掉在地毯上,常常是带有果酱的一面落在地毯上(麻烦)。换一种说法:如果某件事有可能变坏的话,这种可能就会成为现实。这就是墨菲法则。它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揭示的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及自然现象。它的极端表述是: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坏。   
--  墨菲法则摘录
If anything can go wrong, it will。  
如果事情还能更糟的话,它会的。  

In nature, nothing is ever right. Therefore, if everything is going right ... something is wrong。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是永远正确的。所以,如果每件事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一定出问题了。  

It is impossible to make anything foolproof because fools are so ingenious。  
愚蠢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愚蠢太富有创造力了。  

Nothing is as easy as it looks  
没什么事情像看上去一样简单。  

Everything takes longer than you think  
每件事总比你估计的要多花点时间  

Whenever you set out to do something, something else must be done first  
每当你准备做什么的时候,总有些别的事你得先做了。  

Every solution breeds new problems  
每个解决办法都会衍生出新的问题。  

The legibility of a copy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its importance  
文件的可读性和它的重要性是成反比的。  

The chance of the buttered side of the bread falling face down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cost of the carpet  
面包往下掉的时候,抹了白脱一面冲下的概率和地毯的价值成正比。  

You will always find something in the last place you look  
东西总是在你最后去找的地方被发现。
<!---->  
--------------------------------------------------------------------------------
  
--  作者:流水断桥
--  发布时间:2005-6-18 21:58:00

--

[ 本帖最后由 大象73 于 2008-7-7 08:24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6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宁面临双重压力

快速扩张 苏宁面临双重压力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侯雪莲 2008-7-7 23:08:29  




  在市场对大小非减持极度恐慌的背景下,6月30日,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宣布,将其所持有的已解禁股份的上市流通日期延后3年。这部分股份近3亿股,占苏宁电器增发后总股本的26.79%。
  在张近东做出这个承诺前两天,6月28日,苏宁在全国有24家门店同时开业,其中新开店面16家,改造升级8家,主要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等重点区域。这是苏宁实现三年内“行业全面领跑”发展目标的一部分。
  “未来三年,苏宁将通过外延性扩张及内生式增长两种方式实现稳健发展,每年保持30%的增长率应该不成问题。”苏宁电器某高层对公司未来的成长很有信心。
加速开店
  这位高层所说的外延性扩张,集中体现在苏宁的开店速度上。
  在2008年度发展计划中,苏宁明确提出:公司将在去年末600多家店面的基础上,新开超过200家店面,预计到今年底,店面总数将达到900家左右。与此同时,苏宁的连锁发展区域重心依然集中在已进入城市的纵向渗透上,并适当横向进入部分二三级市场。截至6月底,今年苏宁新开门店已经超过110家。
  今年六七月份,成为苏宁开店密集期。上海苏宁位于金山区、嘉定区的两家新店将于7月份开张,届时,上海苏宁连锁门店数量将达到50家。苏宁集团总裁孙为民告诉记者,之所以在这两个月将开店速度骤然提升,一方面是考虑奥运会期间北京、上海等城市可能会限制新开店面,另一方面,7月份历来是家电市场的销售大月。
3C的未来
  在苏宁2008年度发展计划中,另一个重要的看点就是在全国组建150家3C+旗舰店集群计划。在传统家电行业利润不断走低的背景下,苏宁认为,转型3C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选择。但也有机构质疑,认为3C与传统家电在经营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转型过程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
  “3C产品已成为苏宁新的增长点。”苏宁电器华北管理总部执行总裁范志军告诉记者,手机、数码及IT产品的更新速度要比彩电、冰箱等传统家电要快很多倍,而家电连锁店的店面环境也比传统IT市场更有秩序、售后服务更有保证,最重要的是,价格也同样具有优势。
  广发证券分析师欧亚菲认为,苏宁与电信运营商及主流手机工厂的紧密合作,将使公司摆脱以往手机销售单一的模式:“庞大的手机、数码和IT市场,使公司的市场容量大大提升,公司在3C领域还有非常广阔的空间。”
还是管理
  苏宁的企业结构,由数目不断增加的连锁卖场搭就而成,而如何让旗下各店面协调运转、产生合力,最终还要依靠内部管理。以批发空调起家的张近东对此深有体会,多年来,不论前方战场多么火爆,苏宁一直没有放弃后台建设。
  出任苏宁ERP项目咨询方的是IBM的BCS(业务咨询服务事业部)部门,他们针对苏宁内部供应链系统进行的全面改造,被认为是中国零售企业首次直面自身系统性能力缺陷的尝试。经过试行、优化、实施,新系统的成效很快显现:与同行相比,苏宁新开店面的盈利周期将整整提前一年左右。
  2007年6月,尝到甜头的张近东一次性投入3亿元,与IBM在南京建立名为“蓝深计划”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IBM对苏宁流程变革、应用系统开发与IT管理等领域进行技术支持,以进一步提升苏宁的企业管理和IT应用水平。
  数据显示,在销售额和净利润稳步增长的同时,苏宁电器的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同比相应下降了1.44个百分点。而在东方证券连锁商业高级分析师郭洋看来,后台建设及规模效应带来内生增长和费用率降低,正是苏宁吸引机构投资者的要素之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6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宁电器:强势扩张能否持续

苏宁电器:强势扩张能否持续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李辉 2008-7-7 23:08:29  




  2004年7月21日,一家名为苏宁电器(002024.SZ)的家电连锁企业登陆深交所中小企业板,这时候的苏宁并不引人瞩目。四年后,苏宁一度坐上“两市第一高价股”交椅,成为最受机构青睐的公司之一。
  “当初苏宁上市有三个目的:通过资本市场提高品牌形象;规范公司治理结构;解决全国化布局中的融资问题。现在这些目标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实现。”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说,“但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全国网络化,苏宁离这个目标还差得很远,这意味着苏宁仍将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
  四年来,苏宁电器的总股本从9316万股扩张到14.96亿股,营业收入从91.07亿元“窜”到401.52亿元,净利润从1.9亿元“长大”到15.23亿元。昔日的小鱼,吞食了资本市场的营养后已经变成大鱼。但这条大鱼,能不能以这样的速度继续长大?
扩张不能丝毫懈怠
  在买方机构眼中,苏宁电器能否在未来几年依然实现高速增长,给投资者带来不俗的回报,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这意味着,苏宁的扩张步伐不能有丝毫懈怠。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苏宁不能保持既定的扩张速度,或者市场行业格局出现重大变化,将对苏宁的发展造成极大损害。
  在不久前通过的增发方案中,苏宁顺利融得24.3亿元,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开设250家连锁店面,建设总建筑面积41400平方米的沈阳物流中心,购买武汉中南旗舰店和上海远东旗舰店。申银万国分析师认为,这与苏宁的中期发展战略紧密吻合。在老对手国美电器(0493.HK)持续通过高溢价方式并购永乐、大中和三联之后,苏宁的拓展步伐再次提速,显示出公司对其自身发展的坚定信心和不为外界扰动而专注自营发展的平稳心态,苏宁有能力达到全年200家新店的扩张计划。
  “随着基数的变大,未来我们的成长速度可能会放缓,但是绝对数量依旧很高,我们的高成长性依然明显。”为了证明苏宁有能力继续为投资者提供高额回报,孙为民尝试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首先,公司已有的店面尚未达到理想状态。“随着管理逐步规范,成长性会继续显现”;其次,公司扩张步伐依旧很快。“每年200多家新增店面的绝对数量在业内是很高的数字,而在经济保持平稳的情况下,这对苏宁来说几乎没有难度”;第三,随着后台建设的效果显现,公司在人才、信息以及物流方面的优势将逐步发挥,从而实现效率提升、成本节约,公司净利润率将得到改善。
  现在,苏宁电器正在从家电连锁向3C连锁转变。“从3C的市场空间以及中国一线、二线大城市的市场空间看,苏宁的高速增长期并未结束。”吴美萍预计,苏宁2008年和2009年的每股收益有望达到1.71元和2.41元左右。“苏宁在未来2~3年保持40%左右的增长是可以实现的。”
  中投证券研究所零售贸易行业分析师兰飞燕认为,苏宁电器未来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包括:依旧强劲的外延扩张、规模效应下费用率的降低和3C市场的拓展。其风险因素包括:竞争加剧及市场格局的变动,使公司单店销售增长达不到预期,并降低销售收入的增长预期,同时,3C市场的拓展也存在一定变数。虽然预测苏宁2009年增速将有所放缓,但兰飞燕依然认为,未来6~12个月,苏宁电器的股价升幅将超过30%。
滚动式扩张还是并购整合?
  稳健的发展模式,是苏宁最被机构看好的核心因素之一。但与老对手国美电器相比,苏宁在资本方面的表现还是略显保守。
  “我们也觉得自己在资本市场上比较保守,太‘中规中矩’了。虽然我们更擅长经营和管理,但我们已经意识到,要与时俱进。”孙为民承认,如何更加充分地利用资本市场,已经成为苏宁的重要课题。“应该积极尝试通过资本市场获得更大的发展。”
  孙为民说,苏宁并非没有考虑过通过并购整合的发展加快扩张:“外延式扩张和通过自身力量扩张应该是相互促进的。现阶段,后者就能够达到公司的目的,但我们也在考虑在合适的时机通过并购实现更快发展。”
  但对苏宁是否适用通过快速扩张带来企业规模迅速膨胀的增长模式,分析师却有不同看法。
  “现在来看,苏宁的滚动式扩张发展速度的确受到一些限制,但其网点配置更加合理,从长期来看,发展速度和增长质量未必缓慢。”吴美萍认为,规模代表的是一时的市场地位以及据此所取得规模效益的优势,但规模并不一定意味着高效。如果并购成为规模扩张的主要手段,那么整合的代价、网点的重合和有效性、信息系统的整合、门店的剩余租约长短等等,都必须加以综合考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6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10万亿元:非正规信贷完全补位紧缩缺口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李建军 2008-7-7 23:08:29  




紧缩政策:控制货币总量10万亿
  尽管紧缩型货币政策是从2007年年底正式确立的提法,但是,适度收紧银根,控制信贷规模和货币投放的从紧货币政策从2003年9月就开始实行了。
  由于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从紧货币政策的效果至今没有能够有效发挥出来。投资、物价、资产价格等过快增长的势头在2007年表现得非常突出,2008年上半年能源和农产品价格成为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国际收支顺差迅速扩大,人民币汇率升值速度加快,国际游资进入规模有增无减,基础货币投放压力较大。为此,央行在控制流动性、抑制物价上涨方面采取了更加严厉的政策:自2003年9月21日首次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6%提高到7%以来,法定准备金政策使用频率不断提高,目前已经达到17.5%;在公开市场业务方面,央行票据持有规模从2005年年底的2.03万亿元扩大到2008年4月底的4.30万亿元;从2004年10月29日开始本轮加息以来,先后9次提高存贷款利率。目前,由于通货膨胀水平较高,加息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这些政策的实施,控制基础货币总规模应该在10万亿元左右。

山西样本:非正规渠道融资比重85%
  紧缩货币政策控制了一定规模的基础货币,广义货币增长率趋于稳定,但是固定资产投资和物价水平仍在高位运行。从商业银行的反映看,法定准备金率的大幅度提升,使得银行资金周转困难,流动性紧张,贷存比率显著下降。商业银行收缩信贷必然增加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企业的流动性也相应减少。但是,由于中国目前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其生产和经营规模总量已经大大超过国有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融资并不完全依赖金融机构等正规金融途径,企业之间的拆借、股权或债权私募,通过小额信贷公司、典当与寄售行、高利贷组织、地下钱庄、私人票据中介、垫款公司等非正式金融途径融资的比重不断扩大。
  2008年5月,我们在山西平遥、介休、太原等地对多家民营煤炭、焦化和铸铁企业的调查发现,他们通过非正规渠道融资的比重平均为85%。这些融资的成本普遍较高,如债权私募的年利率为15%,典当融资的月利率为5%,小额贷款公司的抵押贷款年利率为21%。进入2008年后,随着紧缩型货币政策的实施,浙江、福建等地民间借贷的月利率也高达5%。

上半年非正规信贷规模突破10万亿
  紧缩货币政策抑制了正规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却刺激了民间非正规金融的发展,非正规金融再次进入活跃期。2006年,我们课题组对除了西藏、贵州、重庆和台湾外的全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调查发现,全国未观测货币规模在6.8万亿元左右,非正规信贷规模接近6.8万亿元。2006年和2007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分别达到21.09万亿元和24.66万亿元,按照我们对居民、企业、政府部门的调查结论,全国未观测经济规模占GDP比重平均为29.2%,据此推算,2006年和2007年中国未观测到的经济规模应该分别为6.02万亿元(21.09×29.2%)和7.2万亿元(24.66×29.2%),2006年和2007年的未观测货币总量应为7.77万亿元和9.12万亿元。由于非正规金融体系内部没有类似央行的机构,他们无须交纳存款准备金,现金可以看做是准备金。因此,未观测货币规模可以近似等同于未观测信贷存量规模。那么,2007年年底,中国非正式信贷规模应该超过9万亿元。
  非正规信贷在2006年和2007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4.25%和17.34%。2006年和2007年中国GDP增长率分别为11.1%和11.4%,非正规信贷增长对GDP实际增长的弹性分别为1.28和1.52。显然,随着货币政策的收紧,非正规信贷增长速度在加快。由于2008年上半年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非正规信贷对GDP的弹性还会提高,保守估计目前已经达到1.6。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GDP规模为6.15万亿元,同比增长10.6%,非正规信贷规模应该增长16.96%(10.6%×1.6)。如果按照匀速增长计算,2007年第一季度非正规信贷规模为8.11万亿元;相应地,2008年第一季度全国非正规信贷(包括民间借贷、地下借贷等)规模应该在9.5万亿元(8.11×(1+16.96%))。所以,在紧缩型货币政策下,按照这样速度推算,到2008年6月,全国非正规信贷规模已经突破10万亿元。
  毫无疑问,央行紧缩型货币政策在控制正规金融信贷投放方面是有效的,但是,对于不受监管的地下金融、民间金融和其他非正式金融组织而言,紧缩政策刺激了企业融资需求的转型,非正式金融在需求扩张中进入活跃期。央行应全面审视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应,调整政策。单一的紧缩型政策是否可以持续,值得思考。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6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A股“围城”:场内外资金谈判“出入口”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卢远香 2008-7-7 23:08:29  




  刚刚过去的6月,沪深两市加速下跌,累计跌幅已近20%;刚刚开始的7月,仍在延续6月的恐慌。7月1日、2日,招商银行(600036.SH)和中国平安(601318.SH)先后以跌停的方式宣泄着这种情绪。
  但记者采访的多位市场人士认为,上证指数击破3000点后,单边下跌格局正在悄然发生改变。“里面的人想出来,外围的资金想进去。”深圳一位知名私募老总如此描绘A股目前的“围城”状态。
转型资本等待入市
  “我相信未来三年A股收益翻一倍的概率很大。”说这话的,是温州企业主李平(化名)。
  李平靠外贸生意起家,2003年后,只要生意赚了钱,他就会“拿去买房子”,直到2007年年初。去年10月以后,以深圳为代表的房价开始回落,楼市出现拐点的声音四处弥漫,但杭州、宁波等地的房价仍然坚挺,甚至小幅上涨。这给李平提供套现良机。
  “房子卖完了,资金都撤了出来。”李平坦言,他的炒房资金部分来自民间借贷,年息12%;对一套500万元的高档住房,如果空置一年,资金成本要60万元。以房价每年上涨12%计算,投资只能“打个平手”,无利可图。更重要的是,李平判断:“房价大幅上涨的最好时机已经过去。”
  但闲余资金如何安排,是李平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
  4月24日,政府降低印花税救市,A股市场强劲反弹,李平也及时跟进,不料“出得不及时,浮亏20%”。有了这次“练手”经历,李平觉得,尽管目前股市波动风险很大,但仍不失为一个好的投资方向。“如果能够找到一家好的投资机构,每年有20%的回报,不做主业,也能过舒服日子。”
  事实上,在温州、绍兴、宁波等地,有相当大一批类似李平这样的民营资本。
  上海一位近期刚刚发完信托产品的私募总经理告诉记者,在产品推介期间,他会见温州、绍兴等地几十位客户,他们都对股市投资表示出强烈兴趣。“他们主要集中在外贸、纺织行业,还有一些中小型房地产商,人民币升值及紧缩政策使这些企业很难做下去,他们手上现在有太多的钱要投出去。”
  但这些企业主大多还没有行动。“市场熊了就跑,涨了就追。这些客户整体还在犹豫中,(对股市)‘又想又怕’。”上述私募总经理说。
场内资本“已经输不起”
  周进(化名)是上海一位股票型基金经理。他告诉记者,近期基金普遍完成了持仓结构的调整,纷纷采取防御策略,“持仓向煤炭等上游资源类企业以及受通货膨胀影响比较小的消费品行业集中。”
  周进告诉记者,6月以后,很多基金经理甚至不愿看盘,宁愿选择去上市公司调研或参加各种报告会。“一天成交也就400多亿元,很难交易。另外,确实没什么可玩的品种,看不到赚钱效应。”周进也是远离市场群体中的一员,以前一个月出去调研一次,现在是每月至少有15天在外面。
  相对于基金的“被动死扛”,私募的仓位一直在飘忽变化。
  有些前期彻底清仓的私募,不时拿20%~30%的资金打个短仓。内地一位私募董事长透露,6月27日他买了一些股票,第二天就出掉。“T+1赚了100万元,净值也能涨1个点。”
  前期一些仍保留40%仓位的私募,则纷纷将仓位降至20%左右。“大家都怕了。”深圳一位阳光私募董事长有点无奈地感慨,在不断的调整中,“受伤者”几乎已经“输不起”了,不仅是客户,也包括投资人自己。
新进资金不惧2000点
  7月3日,上证指数一度下探至2566.53点,再创年内新低。沪深300的动态市盈率已经不足15倍。
  但场内机构心态依然非常谨慎。
  “前期市场下跌更多的是基于估值水平下移,目前下跌,则更多反映了对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放缓的预期。”博时基金裕阳的基金经理周力认为,经济全面放缓正在对市场形成更大重压。
  “股价打折了,确实能吸引一些资金进来。但涨上去以后,后续动力在哪里?”申万巴黎基金研究总经理吕晓峰表示,目前市场估值的确比较合理,但无法获得向上动力。
  一些前期空仓的机构和新进资金,已经在2700点左右开始买入。“在这个点位买入,市场再跌300点也正常。怕的是跌不下来。”深圳一位私募老总坦言,市场跌了这么久以后,空仓的压力也很大。
  “市场呈现的是一种‘围城’状态:里面的资金希望寻机减持,外围资金在试探性建仓。两者的区别在于成本。”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研究总监解释:市场存量资金普遍已亏损30%以上,假设市场再跌20%~30%,前后叠加,亏损程度将“扛不住”;而新进资金避开了最大的一轮调整,建仓点位相对便宜,能够忍受的安全边际要高很多。“即便市场跌到2000点,(这些新进资金)亏损10%~20%,也在忍受范围之内。”更重要的是,如果将投资期限放长,未来一年内这些资金的赚钱概率依然很大。
  “想进去的资金很多,但也都很害怕,都在等待看到向上趋势,才会蜂拥而上。”在申银万国研究部一位高层看来,股市现在缺的是向上趋势的“导火索”。
  “原油价格开始见顶,CPI传导效应走势清晰时,也许才是介入的好时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7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媒:A股1200点才是底 十年难见6000点http://www.huanqiu.com  来源:中国经济网  01网友评论37条进入论坛  2008-07-02 09:13金融时报:中国股市为何常会超跌于海外市场 罗杰斯与胡立阳对话:A股或1个月见底 巴基斯坦救市采取“宽涨限跌” 中国可借鉴   《福布斯》6月28日报道:若以史为鉴,上海股市在最终触底前总会暴跌。迄今为止香港股市跌幅相对小得多,但它在熊市尚未张开血盘大口前也会连连失守。


  这对中国数以百万计的投资者来说可不是什么佳音。这些投资者在大牛市时倾囊下注,如今却遇上了渐进式的大跌。同样那些在股市冲顶之际买入中国股票,共同基金或股票型基金的美国投资人也伤透了脑筋。


  事实上恐怕至少10年内,沪市都难再现6000高点了。自2005年6月以来沪市A股上涨幅度加上熊市永恒的逻辑将映证大热后必大跌的道理。股市熊市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必须直面的挑战,即高居不下的通胀,以及使过热经济冷却之必须。


  来看一组数据:从2005年1000点的底部起,沪市大盘指数在后来两年中上涨了500%,直到2007年10月16日冲至6092.06的最高点。沪市的这种飙涨速度超越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纳斯达克指数和20年代的道琼斯指数,也超过了80年代火暴牛市下的日经指数。然而这些股指后来的发展可不这么美妙。纳斯达克和日经指数下跌近80%,而在30年代的那场经济大萧条中,道指跌幅达90%,触底过程近三年。


  业内专家认为每次泡沫破裂时大盘股指均会出现80%甚至90%的下跌。那么对沪市而言多少点才能见底?《国际投资导师》和《国际股市投资人》的编辑尼古拉斯-瓦蒂认为是“1200点”。这比沪市眼下的2900点还低了50%。


  艾略特-威孚国际集团的首席市场分析师史蒂芬-赫克伯格认为中国市场泡沫眼熟得怪异,其增长指数斜率类似于2000年的道指。他认为中国最终也不会例外,出现1500点或更低点都有可能。中国香港股市一向认为比沪市更成熟,因为它有更多的机构参与且没有来自内地的热钱。港股自2003年出现底部到去年冲高,涨幅与纳斯达克和日经飙升时期持平。


  然而单单技术因素还不至于引起股市崩盘。众所周知股市随时事而变,高企油价使股市受伤,中国偏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缺乏国。持续上涨的食品价格亦如此。为了持续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必须进口各种自然资源:锌,铜,水泥和铝等等。这些产品价格也在飙升。就这周来看中国钢铁制造商同意向力拓支付两倍于一年前的铁矿石的价格。中国政府采取缓慢加息的举措来抵制通胀,然而眼下通胀率已高达7%。


  本文作者预测八月份北京奥运之后央行将大幅加息。在中国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且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出口或将放缓。再加上材料价格上涨和发达国家经济疲软,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恐怕低于9.8%。或许沪市的下跌告诉人们中国奇迹可能稍许褪色,因为中国正努力从低成本产品出口大国转变为21世纪主要货物服务供应国。


  沪市不会一跌到底。赫克伯格认为在大熊市中出现40%到50%上涨还属常见。比如油价下跌或政府出手救市了就会有这种上涨。




评论:有可能,但是10年太长了吧,1200点,也稍低了,1500点可能性更高,但是应该注意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7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墨菲法则 二  

Left to themselves, things tend to go from bad to worse  
听之任之的话,事情一般不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After you bought a replacement for something you\'ve lost and searched for everywhere, you\'ll find the original  
在你丢了东西到处找不到并买了新的后,你就会找回原来丢了的那样。  

The other line always moves faster  
你旁边的车道总是比你这条走得快些。  

When a broken appliance is demonstrated for the repairman, it will work perfectly  
每次演示给修理工看电器如何不正常运作时,它都干得挺好。  

Build a system that even a fool can use, and only a fool will use it  
建立一个连傻瓜都会用的系统的话,一般只有傻瓜才会去用。  

Everyone has a scheme for getting rich that will not work  
每个人都有套没法运作的致富计划。  

In any hierarchy, each individual rises to his own level of incompetence, and then remains there  
在任何等级制度中,每个独立个体都会迁升到力所不能及的职务,然后就呆在那儿了。  

The better you know the amount of ill luck that will strike you,
the worse you know when this will happen  
你越清楚厄运的危害,你越不知道它什么时候降临。  

Your best golf shots always occur when playing alone  
你最好的分数一定是你一个人玩的时候得到的。  

He who angers you controls you, there-fore you have no control over your anger  


帖子相关图片:

作者: vs318  2005-12-5 13:27   回复此发言   

--------------------------------------------------------------------------------

2 墨菲法则  
都是那些让你愤怒的人控制你,所以你没法控制你的愤怒。  

No matter how hard you try, you cannot push a string  
不管你怎么努力,你不能推一根绳子。
<!---->  
--------------------------------------------------------------------------------
  
--  作者:流水断桥
--  发布时间:2005-6-18 21:59:00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7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墨菲法则 三  

Murphy\'s Law Current Revision
Any thing that can go wrong, HAS Already Gone Wrong!
You just haven\'t been notified  
墨菲法则现代版:
如果事情还能更糟的话,它已经有那么糟了,只是你没发觉罢了。  

all good things come to those who wait...  
but , don\'t wait too long or they will pass you by...  
like 2 ships that pass in the night...  
never again to return that same exact site  
好事情总是为等待它们的人来临,但是,不要等太久,它们会擦肩而过,就像两艘夜航的船,再也回不到本可以相逢的那个刹那。  

No degree of acceptance can ever change the facts  
没有任何限度的接受可以改变现实。  

Beauty is only skin deep, fashion even shallower  
如果美貌是肤浅的话,时髦连汗毛都没沾上。  

A person without values or standards can never be a hypocrite  
一个没有价值观和做人标准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伪君子的。  

Don\'t let go of something until you have a hold of something else  
不管是西瓜还是芝麻,没捡到前别把手里的扔了。  

It takes forever to learn the rules and once you\'ve learned them they change again  
规则不容易掌握,一旦掌握了,规则又变了。  

The optimist proclaims that we live in the best of all possible worlds,
the pessimist fears this is true  
乐观主义者声称相比前生和来世,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最好的,悲观主义者就怕这是真的。  

You will find an easy way to do it, after you\'ve finished doing it  
你总能找出一个更便捷的方法,在你已经做完这件事以后。  

The wind will always blow opposite to your hairdo  
风永远不顺着你的发型吹。  

Window polishing: It\'s always on the other side  
擦窗法则:不干净的老是在另一面。  
--------------------------------------------------------------------------------
  
--  作者:流水断桥
--  发布时间:2005-6-18 21:59:00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7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墨菲法则 四  

Anyone who isn\'t paranoid simply isn\'t paying attention  
没有得妄想症的人普遍注意力不集中。  

Whenever you cut your finger nails, you find a need for them an hour later  
每次剪了指甲后没多久,就有用得着它们的地方。  

Nothing is impossible for the man who doesn\'t have to do it himself  
对一个不需要自己来做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Probabilities serve only and exclusively to determine the degree of improbability of the catastrophes that actually take place  
概率,也只有概率,是用来解释为什么不大可能发生的灾难发生了。  

Two wrongs don\'t make a right. It usually takes three or four  
错错不会得对。一般要错上个三四次才行。  

If the truth is in your favor no one will believe you  
如果真相对你有利,没人会信你。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tupidity and Genius is that Genius has its limits  
天才和愚蠢的区别是天才有它的局限性。  

Those who don\'t take decisions never make mistakes  
不做决定的人是不会犯错的。  

Murphy\'s Metalaw
Knowing Murphy\'s Law will never help  
墨菲星际法则:知道墨菲法则不会带来任何帮助。  


  
作者: vs318  2005-12-5 13:27   回复此发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7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3 墨菲法则  

Everything that could possibly go wrong for anyone else always seems to happen to you  
那些谁碰上都倒霉的事儿老是在你身上应验。  

The person ahead of you in the queue, will have the most complex transaction possible  
排在你前面的人总是有最复杂的手续要办。  
--------------------------------------------------------------------------------
  
--  作者:流水断桥
--  发布时间:2005-6-18 21:59:00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7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墨菲爱情法则 一

A good women/men are like parking spots, all the good ones are taken  
一个好女人或者好男人就像泊车位一样,好的都给占了。  

Brains x Beauty x Availability = Constant. This constant is always zero  
智慧和相貌以及可行性的乘积是个常量,而这个常量总是为零。  

Money can\'t buy love, but it sure gets you a great bargaining position  
钱不能买到爱情,但毫无疑问它的份量可以影响杠杆的平衡。  

Sex takes up the least amount of time and causes the most amount of trouble  
性爱只需要最短的时间就能带来最多的麻烦。  

No matter how many times you\'ve had it, if it\'s offered take it, because it\'ll never be quite the same again  
不管你曾经拥有了多少次,如果还有的话,接受吧,因为每次都是不同的。  

If it seems too good to be true, it probably is  
如果令你难以置信的话,你最好还是别信。  

When a man\'s wife learns to understand him, she usually stops listening to him  
当一个男人的妻子学会去理解她丈夫的时候,她一般不再听他怎么说了。  

The qualities that most attract a woman to a man are usually the same ones she can\'t stand years later  
某个男人最吸引某个女人的品质也就是多年后那个女人所不能容忍的。  

Sex is hereditary. If your parents never had it, chances are you won\'t either  
性爱是遗传的。如果你父母从来没有过,那你也不会有的。  

It was not the apple on the tree but the pair on the ground that caused the trouble in the garden  
在花园里造成麻烦的不是树上的苹果,而是那双在地上的脚。  
--------------------------------------------------------------------------------
  
--  作者:流水断桥
--  发布时间:2005-6-18 22:00:00

--   
墨菲爱情法则 二

Before you find your handsome prince, you\'ve got to kiss a lot of frogs  
在发现你的英俊王子之前,你已经吻过了无数只青蛙。  

There may be some things better than sex, and some things worse than sex. But there is nothing exactly like it  
有些东西可能比性爱好,有些东西可能比性爱差,但没有一样东西是像性爱那样的。  

If the effort that went in research on the female bosom had gone into our space program, we would now be running hot-dog stands on the moon  
如果把用在研究女人胸部的精力放在航天计划上的话,我们或许已经在月球上练摊儿了。  

Love is a matter of chemistry, sex is a matter of physics  
爱是化学反应,性是物理反应。  

It is better to have loved and lost than never to have loved at all  
爱过了,失去了,好过爱也没爱过。  

A woman never forgets the men she could have had; a man, the women he couldn\'t  
女人永远不会忘了那个她曾经可以拥有的男人;男人永远不会忘了那个他没可能拥有的女人。  

It is better to be looked over than overlooked  
匆匆一瞥好过目中无人。  

Don\'t do it if you can\'t keep it up  
不能继续下去的话,最好还是别做。  


  
作者: vs318  2005-12-5 13:27   回复此发言   

--------------------------------------------------------------------------------

4 墨菲法则  

Love is the delusion that one woman differs from another  
爱,是一种错觉,让你认为某个女人不同于另一个。  

If you\'re heart is broken, sweep up the pieces.
There will always be someone who will want to put it back together  
如果你的心碎了,把碎片收拾起来。这世上总会有人想要把它补好。  
--------------------------------------------------------------------------------
  
--  作者:流水断桥
--  发布时间:2005-6-18 22:00:00

--   
墨菲爱情法则 三

Love and high-school must NEVER go together  
爱和高中永远也走不到一起。  

Never trust a woman who acts like you are so sexy she can\'t help herself but drag you to bed  
如果一个女人表现出因为你长得太性感以至于控制不住把你往床上拽得话,别信她。  

The Key to a woman\'s heart is an unexpected gift at an unexpected time  
打开女人心的钥匙是在一个意想不到的时间送上份意想不到的礼物。  

The two thing no man can ever understand; Women and what makes all men complete damm fools over women  
有两件事没一个男人能搞明白: 女人,和是什么让所有男人在女人面前变得绝对愚蠢。  

The man shalt not win the argument he started  
The man shalt not win the argument he didn\'t start  
If a man won an argument, it was just in his head  
男人挑起的争论,他赢不了。不是他挑起的,他也赢不了。如果他赢了,那只有他这么认为。  

Before falling in love do take your backup, it always helps in recovery  
在坠入爱河之前请备份,有助于伤后恢复。  

Love has all the answers. But till then sex brings up some good questions  
爱有了所有的答案。只是后来,性又带来些有意思的问题。  

Anticipation is 98% of the pleasure  
期待占据了快乐的98%。  

Marriage is the greatest leveler  
婚姻是最伟大的平均主义者。  

If you\'re having difficulties choosing between potential two girls, you\'ll always pick the wrong one  
如果你准备结束脚踩两只船的状况,基本上你抽回了那只不该抽的脚。  
--------------------------------------------------------------------------------
  
--  作者:流水断桥
--  发布时间:2005-6-18 22:00:00

--   
墨菲爱情法则 四

If it seems perfect today, tomorrow it will end  
如果今天看上去完美的话,明天将是终结。  

Never make love in your back garden. Love is blind, but not your neighbors  
别在你的后花园***。爱是盲目的,你的邻居不是。  

Love is blind. Marriage is an eye opener  
爱是盲目的,婚姻就是撑起眼皮的小棍儿。  

Your best friend stop being your best friend the instant a beautiful woman walks in and you both are attracted to her  
在一个美女走过来而你和你最要好的朋友都被她迷住的一刹那,你最要好的朋友不是你最要好的朋友了。  

Women are like boats: they require constant maintenance and attention, and they cost a lot of money.
Men are like buses: another one will eventually come along  
女人像游艇:需要定期的维护和关注,而且花费很高。  
男人像公共汽车:下一班迟早会来。  

Romance is when common sense flies out of the window  
浪漫就是常识从窗口飞出去了。  

Beauty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number of drinks consumed  
眼里的美貌与肚子里的佳酿成正比。  

Any "Why" question, has no answer, and if it does, that answer is not logical  
任何‘为什么’的问题都没有答案,如果有的话,答案也不合乎逻辑。  


  
作者: vs318  2005-12-5 13:27   回复此发言   

--------------------------------------------------------------------------------

5 墨菲法则  

If you love a person let them go. If they don\'t come back they weren\'t worth it  
如果你爱一个人,让他走。如果他没回来,他不值得你去爱。  

To get your significant other you need: Time. Money and Energy.
The sum of the three is constant.
If you are short of one of them, you need quite a lot of the remaining two.
If you are short of two of them, you need tremendous amount of the remaining one.
If you are short of all the three, no hope.
Otherwise the result is always success.  
想要得到你的另一半,你需要:时间,金钱和精力。  
三者的总和是常量。  
如果缺其中一样,另外两样的投入相应增加。  
如果缺其中两样,剩下的那样需要巨大的投入。  
如果三样都缺,没希望。  
除了这些情况,结局都是成功的.  
--------------------------------------------------------------------------------
  
--  作者:流水断桥
--  发布时间:2005-6-18 22:00:00

--   
墨菲爱情法则 五  

You don\'t pay for sex, you pay him/her to leave after you\'re done  
你不是花钱买乐子,你只是在完事后付钱让他/她离开。  

Beaches law:
If you think a girl is beautiful, her boyfriend will always be there to confirm it  
沙滩法则:如果你认为一个女孩漂亮的话,她的男朋友总会在那儿证实你的观点。  

Marriage is like a dog with a bone, he might not touch it, just doesn\'t let another dogs come near it  
婚姻关系就像一只狗和一根骨头,他/她可能碰都不碰那骨头,只是不允许其他狗靠近。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ove and the common cold is that for the common cold there is a vaccine  
爱和感冒的区别在于感冒是有药可治的。  

Being told that someone doesn\'t want to date you because you\'re such a good friend, is like being told that you didn\'t get the job because you\'re overqualified  
被告知某人不愿和你约会是因为你是个难得的好朋友,就像被告知你得不到这份工作是因为你资历太高了一样。  

You don\'t fall in love, you fall in a hole. The depth of the hole is proportionate to how oblivious you are of the fall  
你不是坠入爱河,你是掉在坑里。坑的深度和你对掉进去的健忘程度成正比。  
--------------------------------------------------------------------------------
  
--  作者:流水断桥
--  发布时间:2005-6-18 22:01:00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7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墨菲科技法则 一

Logic is a systematic method of coming to the wrong conclusion with confidence  
逻辑就是一个让人充满信心的,系统的得出错误结论的方法。  

An expert is one who knows more and more about less and less until he knows absolutely everything about nothing  
专家就是那些在越来越狭窄的领域里知道得越来越多的人。照此推下去,总有一天他们会在空无的领域里知道一切。  

Tell a man there are 300 billion stars in the universe and he\'ll believe you. Tell him a bench has wet paint on it and he\'ll have to touch to be sure.  
告诉一个人宇宙有三千亿颗星星他会相信的。告诉他椅子刚漆过他非用手摸一下以确证。  

Nothing ever gets built on schedule or within budget  
没什么东西可以按计划或预算内完成的。  

The first myth of management is that it exists  
管理神话第一篇:管理的存在。  

A failure will not appear till a unit has passed final inspection  
失败总在通过了最后的检验后出现。  

To err is human, but to really foul things up requires a computer  

6 墨菲法则  
人总会犯错,但要把事情搞砸还需要一部电脑。  

We don\'t know one millionth of one percent about anything  
我们对任何事情所知的还不到百分之一的百万分之一。  

Any sufficiently advanced technology is indistinguishable from magic  
任何充分绝对完全先进的技术和魔法没什么区别。  

A computer makes as many mistakes in two seconds as 20 men working 20 years make  
一台电脑在二十秒里犯的错误相当于二十个人在二十年里犯的错误的总和。  
墨菲科技法则 二  

Nothing motivates a man more than to see his boss putting in an honest day\'s work  
没什么比看到老板老老实实的干一天活更能激励员工的了。  

Some people manage by the book, even though they don\'t know who wrote the book or even what book  
一些人喜欢按图索骥,甚至有时他们都不知道是谁画的图,或甚至于是什么图。  

To spot the expert, pick the one who predicts the job will take the longest and cost the most  
如何甄别专家?那个认为该项目需要最长时间并需耗费最多资金的家伙就是。  

Computers are unreliable, but humans are even more unreliable. Any system which depends on human reliability is unreliable  
电脑靠不住,人更靠不住。靠人维护的所有系统当然也靠不住。  

If you can\'t understand it, it is intuitively obvious  
如果你没法理解一件事,说明这件事在直觉上是显而易见的。  

In designing any type of construction, no overall dimension can be totaled correctly after 4:30 p.m. on Friday. The correct total will become self-evident at 8:15 a.m. on Monday  
不管任何建筑设计,大样图是不会在周五下午四点半以后校正合成的。周一早上八点十五分以前它会自动校正合成。  

The only perfect science is hind-sight  
仅有的完美的科学就是马后炮。  

If it\'s not in the computer, it doesn\'t exist  
对于今天来说,如果不存在电脑里的,那就是不存在的。  

When all else fails, read the instructions  
怎么也搞不定的话,看一看操作说明吧。  

Any instrument when dropped will roll into the least accessible corner  
工具总是掉在那些不容易捡的角落里。  
--   
墨菲科技法则 三  

Any simple theory will be worded in the most complicated way  
任何简单的理论均会给予最复杂的文字表述。  

A difficult task will be halted near completion by one tiny, previously insignificant detail  
一项任务在完成前会由于一个微小的先前曾经是微不足道的细节而中断。  

The remaining work to finish in order to reach your goal increases as the deadline approaches  
离截止日期越近,为达到目标而需完成的工作越来越多。  

Don\'t fix something that ain\'t broke, \'cause you\'ll break it and you still can\'t fix it  
别修理那些还没停工的家伙,不然的话你会把它整停工了而且还修不好。  

If you are not thoroughly confused, you have not been thoroughly informed  
如果你还没彻底糊涂的话,说明你还没获取足够的信息。  

Never trust modern technology. Trust it only when it is old technology  
千万别信最新科技。得等它有点岁数了。  

The most ominous phrase in science: "_Uh_-oh . . ."  

7 墨菲法则  
最不吉利的科技短语就是,‘啊呀。。。’  

It is simple to make something complex, and complex to make it simple  
把事情搞复杂简单,把事情搞简单复杂。  

A man with one watch is certain about time. A man with two watches isn\'t  
一个人有一只表的时候他可以确定时间。如果有两只的话就难办了。  

The more knowledge you gained, the less certain you are of it  
知道的越多越吃不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7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利率政策的调整可能引发危机

美国利率政策的调整可能引发危机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  何帆

    美国商务部在6月26日将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再次上调至1%,高于上次调整之后的0.9%,比市场年初预期的0.3%高出不少。增长数据上调,主要是因为出口和消费数据会有所改善。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在不同场合表示,美国经济最艰难的时刻也许已经过去,美国不会陷入明显的衰退。4月底,美联储发布的《黄皮书》(Beige Book,即美联储理事会对其12个储备区进行的经济调查报告)也小幅调高了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该报告预计美国今年经济增长将达到1.2%。

    经历了1年多的次贷危机和金融动荡,美国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大大降低了美国经济的总体风险。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迅速出手,在危机之后果断干预,稳定了市场的恐慌情绪。美联储降息325个基点并不断注入流动性,缓解流动性不足的窘困。截至5月底,美财政部财政刺激计划为美国民众减少了570亿美元的税赋,一定程度上为稳定消费创造了条件。由于欧洲等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也购买了美国的次级债券,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次贷危机的损失。美国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比欧洲更及时,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基于这些判断,或可认为,美国经济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爆发大规模金融危机的概率越来越小。

    然而,美国经济复苏的动力仍然不足。目前属于“大震已过,余震不断”的时期。从宏观数据来看,第一,美国消费仍没有实质性反弹。一季度消费同比增长1%,是2O01年第二季度之后最低的。从四五月份的数字来看,尽管美国政府实行了大规模的退税,但是消费并没有显著增长。由于石油、食品等价格上涨,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之后,实际消费的增长更加有限。从消费信心指数来看,受到失业率上升和通货膨胀抬头的影响,未来的消费增长仍然不容乐观。其二,收入和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尽管每小时平均收入提高了0.3%,但是平均工作时间下降了0.2%,因此个人收入难以有较大幅度增长。尤其是就业数据仍然在恶化。5月份,美国失业率上升至5.5%,为2004年10月以来之新高,建设业和制造业的就业状况十分糟糕。美联储4月底预计,美国今年4季度的失业率将攀升至5.7%。第三,制造业仍然不振。飞机订单有较大幅度下降,而且新的订单主要是最为廉价的波音737。汽车订单预计也将继续下降,这将影响到下半年的增长态势。第四,房地产市场仍将保持颓势。市场预期,美国房地产市场今年可能无法反弹。3月份标普住房指数下跌14.4%,为1988年指数创立以来之最低。4月份,住房销售继续下降1%。五月新房开工下降3.3%,但是现有房屋的销售出现反弹。哈佛大学教授弗雷德斯坦认为,美国房价可能还要下降15%。第五,金融市场动荡尚未结束,次贷危机造成金融机构的损失可能继续扩大,货币市场流动性紧张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6月17日,美最大投行高盛公布二季报,净收入为94.2亿美元,同比下降7%,延续一季度的颓势。自去年夏天以来,花旗、JP摩根、美洲银行、雷曼、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等最大七家金融机构在过去4年的盈利(2540亿)近一半己悉数蒸发,至5月底减记资产总值达1072亿美元。多家机构表示需要吸收资本充足资本金,以抵抗风险。从目前情况来看,地区性银行的坏账尤其值得关注。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美国的经济政策走向正在发生反转,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将是深远的。随着次贷危机逐渐平息,通货膨胀将成为美国经济最大的威胁。次贷危机以来,美联储为了救市,持续降低利息,使得全球金融市场上的流动性不减反增,而且美元汇率也持续走低。受到能源、初级产品价格走高的刺激,也因为传统的金融资产如股市和楼市失去了吸引力,大量投机资本进入期货市场,推高了能源、粮食价格,这导致了美国通胀压力将更严峻。4月份,美国核心通胀率同比增长3.9%,远高于2%的政策上限。美联储6月25日宣布维持联邦基准利率2.0%不变。8月份美联储是否会加息,仍然有待观察。但是在格林斯潘时期,美联储在遇到金融市场动荡的时候常常置通货膨胀威胁不顾,降低利率以迎合投资者所好。如果次贷危机进一步稳定,但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加大,伯南克可能会吸取格林斯潘的教训,采取更加有力的反通胀措施,因此,今年下半年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仍然较大。

    美联储政策取向的改变,其影响是深远的。首先,美联储停止降息甚至加息可能改变美元持续下跌的走势。两年多来,美元对欧元已经贬值50%,欧元虽然承受升值压力,但也极大地提升了欧元的国际地位,这对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是极大的威胁。其次,原油、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等的价格可能出现逆转。这些商品主要是以美元计价的,美元走强将拉低这些商品的价格。近期这些市场投机成分很高,美元走强可能导致某些没有基本面支撑的市场出现崩塌现象,由此可能使得有的金融机构和国家承受重大损失,甚至可能对国际政治局势产生影响。再次,控制通胀可能会损失增长目标,美国需求可能下降,进口可能放缓。这对与美国经济高度相关的外向型经济体的危害较大。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利率政策的调整往往是引发危机的时刻。从二战后历次金融危机的历史来看,大部分金融危机都发生在美元汇率由贬值转为升值,或美国利率政策从降息周期转为加息周期,或在原有的较高利率基础上进一步加息的时候。美国的经济政策的外部性比较大,外围国家可能被迫进行调整,并触发意想不到的危机。比如,美联储停止降息甚至加息可能导致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经济体向美国本土回流,美元走强也会使得外债负担较重的金融机构和国家承受更大的还债压力。如果美元走强,美联储加息,可能也会影响到过去流入中国的热钱大规模流出,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管制。如果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放慢,也会影响到中国货币供给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假如央行仍然坚持紧缩的货币政策,或许会使得紧缩的力度过大,并增加经济衰退的风险。受到美元走强的影响,如果石油和初级产品的价格回落,对于缓解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是有好处的。最后,中国的周边国家如越南、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甚至印度等处于“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敏感时期,在美联储利率政策调整的影响下,不排除引发个别国家甚至区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因此应该警惕美国经济政策取向的变化,并做好相关的准备与预案,以防危机的发生。

[ 本帖最后由 大象73 于 2008-7-7 12:42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7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加息,一旦对中国的经济有较明显的影响,政府会改变紧缩的策略,时间应是美国加息之后的的半年----1年后,
外汇储备,通胀都有较明显的下降之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7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越南金融危机已在叩门

2008年6月11日

越南金融危机已在叩门
国际金融研究室  张明  

    越南为什么会陷入危机?

    在1990年代晚期和21世纪初期,越南曾经被誉为继“东亚四小龙”、“东盟四小虎”、中国与印度之后的新的亚洲奇迹。自1986年越共六大确立了“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由国家管理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多种成分的商品经济”的改革开放路线以来,越南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1年至2007年,越南GDP年均增长率为7.7%。最近三年(2005-2007)的GDP增长率更是超过了8%。这一增长速度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中国。

    根据宏观经济学原理,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率持续高于潜在增长率,则该国将出现总需求过热,进而引发通货膨胀。而为了预防通胀肆虐,该国政府应该前瞻性地使用紧缩性货币财政政策,将经济增长率适度压低,从而将通胀压力保持在可控范围内。这就意味着,当越南GDP增长率在2005至2007年持续超过8%时,越南政府应该采取加息、削减政府开支、增税等宏观调控政策。

    然而,越南政府一方面过高地估计了越南经济的潜在增长率,认为8%以上的GDP增长速度是合理的,没有必要进行宏观调控;另一方面,为了扶植本国新兴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越南政府迟迟不愿意提高基准利率、削减低息贷款规模,也不愿意通过增税来遏制总需求。这就造成了两个严重后果,一是通货膨胀率加速上升,2007年CPI同比增长12.6%,2008年5月CPI同比增长25.3%(年率);二是财政赤字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越南政府财政赤字达到50亿美元,约占同期GDP的7%。

    作为一个典型的小国经济体,越南经济的贸易依存度很高。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对越南经济形成外部冲击。自2007年以来,全球能源及初级产品价格不断飙升,这一方面为越南经济注入了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压力,另一方面使得越南的进口不断上升。而2007年夏季爆发的次贷危机使得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削弱了对越南出口产品的外需,导致越南的出口不断下滑。出口下滑与进口上升使得越南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贸易赤字。2007年全年越南的贸易赤字为124亿美元,占同期GDP的17%,而2008年前5个月越南的贸易赤字就达到144亿美元。

    由于越南政府在2007年12月放宽了越南盾对外币的汇率浮动区间,贸易赤字与财政赤字的扩大,以及通货膨胀的恶化就形成了越南盾的贬值压力。从2008年3月底到5月底,越南盾对美元汇率贬值近3%。而5月底的境外非本金交割远期市场(NDF)显示,市场预期越南盾将在未来1个月内贬值8%,在未来12个月内贬值30%。

    作为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越南政府在近年内过快地开放了本国的资本账户,使得外资以外商直接投资(FDI)与证券投资的形式大量涌入。2007年,越南吸引的FDI达到203亿美元,证券投资达到53亿美元,两者合计为256亿美元,占同年GDP的36%。目前在越南股票市场上,外资占到交易量和交易额的70%以上。在外资的推波助澜下,越南的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近年来获得迅猛增长。从2003年10月到2007年3月,胡志明股票指数上涨了780%。但是一旦宏观形势急转直下,外资就会集体撤出,从而导致资产价格大幅下跌。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6月,胡志明指数下跌了60%。而胡志明房价指数也下跌了一半左右。

    综上所述,导致越南面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包括:越南政府在经济繁荣时期没有及时实施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次贷危机以及全球能源及初级产品价格飙升放大了越南的贸易赤字、越南政府过快地开放了资本账户导致本国资本市场被外资所掌控。

    越南金融危机的发展前景

    目前越南的经济金融状况极其不乐观,且和1997年的泰国非常相似。首先,本国经济基本面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例如贸易赤字、财政赤字、通货膨胀、本币贬值压力等;其次,由于本国经济和资本市场被外资充分渗透,因此外资的撤出以及热钱对越南盾的主动攻击,都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加剧危机的烈度。

    目前已有证据显示,国际投机性资金开始同时做空越南股票市场和越南盾市场,这与11年前热钱对泰国的攻击如出一辙。如果越南政府放任越南盾贬值,则投机性资金可以在货币市场获利,如果越南政府通过大幅加息来维持越南盾汇率,则越南股票市场必然下跌,投机性资金可以在股票市场获利。这种立体性攻击策略往往是危机国政府防不胜防的。

    在未来几个月内,越南极有可能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危机的演进逻辑可能与11年前的泰国金融危机类似:首先是在热钱大规模冲击下,越南盾大幅贬值(货币危机);其次,为了保卫越南盾以及遏制通胀,越南政府可能进一步加息;再次,由于本币大幅贬值,造成银行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严重恶化(银行危机);第四,在资金成本上升以及资产负债表恶化的双重打击下,企业盈利能力迅速下降,大批企业倒闭;最终,金融危机可能演变为全面经济危机。

    当然,如果越南政府能够采取适当的应对危机的政策,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危机的强度,甚至避免危机的爆发。首先,越南政府应该借鉴1997年的马来西亚,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尤其是防范热钱的大规模流出;其次,如果发生货币市场上的投机性攻击,越南政府不应该用外汇储备来维护越南盾汇率。因为越南政府的外汇储备额非常有限,不足以抵御投机资本的冲击;再次,越南政府应该避免继续大幅度提高利率,因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显示,大幅提高利率将会恶化本国企业的盈利前景,从而加重并延长了危机;第四,为避免高通胀对低收入阶层的冲击,越南政府应向低收入阶层提供补贴;最后,在本国力量不足以抵御危机的情况下,越南政府应及时向邻国(例如中国)和国际性组织(例如IMF)请求援助。

    越南金融危机会传染到其他国家吗?

    在1997年,肇始于泰国的金融危机在很短时间内传染到菲律宾、印尼和韩国,也有人担心,本轮的越南金融危机是否会传递到东盟国家甚至东亚国家?笔者认为,虽然越南的情况具有一定程度的特殊性,但东南亚国家也必须对可能的危机扩散保持足够的警惕。

    目前其他东南亚国家的贸易状况和财政状况均保持在可控范围内,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本币通常面临升值趋势,这与越南经济基本面迥然不同。然而,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全球能源及初级产品价格飙升,也对其他东南亚国家形成了显著的外部冲击。2008年以来的粮食危机也严重打击了菲律宾、孟加拉等严重依赖粮食进口的东南亚国家。热钱对东南亚国家的渗透同样是惊人的。因此,东南亚国家必须防范本国贸易状况的恶化以及热钱的突然撤出。

    越南金融危机传染到中国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中国当前面临着贸易盈余、财政盈余、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外汇储备的迅猛增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可以高枕无忧。从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起,在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的刺激下,热钱大规模流入中国。根据笔者的估算,2005至2007年流入中国的热钱总规模超过8000亿美元,占外汇储备存量的50%以上。这意味着一旦热钱集中撤出,中国的国际收支格局可能发生逆转,人民币将会面临贬值压力,资产价格泡沫将会被刺破,并通过多种渠道影响到实体经济。因此,在越南金融危机爆发之时,中国政府应防止热钱继续大规模流入以及突然撤出,这需要我们调整人民币现有升值策略,以及加强对国际收支的检测与管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7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侯宁:直面媚惑 关于股市“市场底”的冷思考

侯宁:直面媚惑 关于股市“市场底”的冷思考

www.eastmoney.com   2008-07-07 07:43   侯宁   
【字体: 大 中 小】 【收藏】 【复制网址】 【打印】
揭秘社保抄底目标   新一代TopView赢富!  最新基金业绩排行榜  银行业大型在线路演


    这些天,新华社几位主力记者集体采写的大作——《关于中国股市的通信》给了市场看多派无限的联想,于是,“市场底”出现或接近的说法不翼而飞,几乎包揽了各财经网站的头条,传遍了市场各个角落。

    接触之下,周边的朋友也大都认为股市已跌出来价值,至少个股有可玩的空间了,所以“做多信心正在加强”,甚至还有媒体打出了“大概率事件:中级反弹”的标题。而据报道,“某金融研究中心指出,在跌幅、市盈率、市场反应上现今A股都和历史上的‘998’点的熊市底部状况非常接近。”

    也就是说,不论政策导向,还是从跌幅考虑,抑或从利益驱动,甚而从感情取向等多角度看,中国股市都该见底了!试想,连国家通讯社都撰文认为股市进入“战略性建仓”阶段,股指又岂能不在底部?

    面对这些暖性言论,我也是犹豫的。事实上,在我的预测史上,我在做出任何一个肯定性判断前都往往会犹豫很久,并消化尽可能多的信息和资料。比如在03年11月13日建议“理性投机者入场”时,比如在05年6月断“千点一夜情”时,比如在06年做“千三铁底论”时,比如在07年5月23日做出“中期调整”判断时,比如在07年10月21日做“6124铁顶论”时,再比如说在08年1月14日做“血色浪漫论”时……

    概言之,在做出任何一个重大判断前,我都试图消化所有得到的公开信息,尽可能地去“思考一切”。所以在如今弥漫于市场的“市场底”判断面前,我还是本着“真理愈辩愈明”的初衷,想要问看多的朋友几个不能不解的问题:

    第一,面对今天超常规发展起来的市场,如果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记者朋友(注意,不是一个,是N多)都能看出“市场底”和“战略建仓区域”,那么还要专业投资人和券商基金研究员干什么?须知,16年前的《股市通信》所面对的市场和现在已有天壤之别,规模不论,参与者也早不是一回事了。

    第二,前期“3000点政策底”刚破,莫非跌了400多点便马上出来“市场底”?须知,在2001年证监会朋友都坚定认为1500是绝对“政策底”后,股指最终竟还下跌到了998点,跌幅达30%多啊!

    第三,半年来的大调整绝非一般的调整,它折射的不仅是去年的非理性暴涨,不仅是不同以往的大小非减持压力,更反映了市场对我国宏观经济出现周期性大转折的担忧。试想,中国股市建市18年来,我们何时面对过如此多的真正利空?

    第四,我说过,中国股市的定位已到了非转折不可的时候,面对民营经济对GDP近60%的贡献率,股市已经到了非反映这一切才能健康发展的时刻。否则,“脱困济贫”的原有思路只能让旨在“优化市场资源配置”而非“优化国企资源配置”甚至“优化权力配置”的中国股市走上不归路。

    第五,股市监管存在重大弊端,也已到了必须革新除弊的时刻。但是,从股市监管的实践来看,这一点根本无法令人满意。比如,在“一虎一席谈”,联讯证券首席分析师文国庆先生坚决反对推出股指期货,理由便是“连权证都监管一团糟,哪里有能力监管期指?”,比如在今晚播出的《对话》节目中,连基金经理自己都坦诚中国股市的犯罪成本太低,监管力度远远不够;比如在南航认沽事件的处理上,上交所等相关机构至今仍在毫无诚意地强词夺理、拖延不决,根本无视自己的违规违法行为和投资者合法权益;比如面对正直记者和投资者对太平洋证券违规上市等事件的持续质疑,监管层依旧沉默……试想,这一系列问题不解决,涨起来的股市不依旧是那个靠着投机热情“疯一把就死”的股市么?庄家可以考虑救自己,但能真正去救散户于水火么?

    第六,也是比较让人担心的一点是,如今的股指在中石油上市后已经变味了。6日下午,我特请厦门鑫鼎盛老总林劲找人测算了一下,只中石油上市至今,它便把股指打落了近800点!也就是说,除却中石油,中国股市的点位至今依旧在3500点一线,这一点位代表的是除中石油外其余所有个股的综合水准。然而,按照一般的股市在暴涨后泡沫破裂的跌幅,从6100跌到3500是远远不够的。

    当然,除了以上六点“我的不放心”之外,我依旧坚持我的另一观点,即如今“左右股市的早已在股市之外”,所以大家还需对通胀危机、石油危机、煤电危机、粮食危机等多加关注,在我看来,这些潜在的危机如何发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股市内在发展逻辑的影响力,已经成了中国股市后市涨跌的几大决定性因素,是我们必须直面的东西了。

    如此,在自我拯救的驱动之下,在“红色奥运”的大环境中,虽然市场出现暖性期盼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七月出现反弹也是非常正常的,但在通胀压力极大、加息预期愈发强烈的今天,轻言什么“市场底”却绝对是感性的、媚惑的和非理性的。

    记得去年10月29日,我写了《傲慢媚俗之风是如何贻害中国股市的》,直陈股市里的媚俗和傲慢将如何害人;如今,股市暴跌了,媚俗变成了媚惑,虽然“看上去很暖”,但若骨子里不知悔改,其结果却便往往依旧是冰冷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7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压物价不是首要目标,是在增长与物价之间取得适度的平衡

中国政府智囊:经济增长放缓和物价高企难以避免2008年07月07日 10:09中国新闻网【大 中 小】 【打印】在“第三届中国金融市场投资分析年会”上,物价还将持续在高水平运行成为与会专家的共识,但专家们在宏观政策是以抑制通胀为主,还是以确保经济增速为主方面颇有分歧。

未来两三年或呈高物价低增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指出,“今后两三年内,经济增长肯定是缓慢的,物价还会在高水平运行。”

中欧国际商学院教授许小年认为,在国际油价和粮价没有大幅回落的情况下,国内通胀压力不会消失。尽管五月份CPI涨幅略有回落,但PPI涨幅不断创下新高。过去的历史证明PPI在两个季度后才传导到CPI,PPI传导到CPI的作用目前还没有显现出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副所长程国强认为,受供需基本面以及发展生物燃料导致农产品原料需求大幅增加、市场投机等因素影响,全球粮价上涨可能刚刚开始,在可预见的将来会进入一个长期的高价时代。(中国证券报)

防通胀还是保增长

宏观政策如何在防通胀和保增长之间保持平衡呢?

对此,许小年认为,在通胀预期下,工人会要求加工资、供应商会要求提价来转移成本,企业提价反过来又会强化社会上的通胀预期,为下一轮的工资成本上升奠定基础,三者之间不断循环,就会出现恶性通胀。因此,应采取果断而坚决的措施打消通胀预期,防止出现恶性通胀。他认为,政府要收紧银根,用利率政策来管理社会的通胀预期;需要人民币更大幅度的升值。

夏斌认为,我国每年约有一千万的新增就业人口,如果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过快,代价肯定很大,不讲代价的紧急刹车对世界经济也不利,容易引发全球性的风险。因此,对于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挑战,压物价不是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首要目标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尽可能地在增长与物价之间取得适度的平衡。

德意志银行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指出,中国出口行业现在已经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如果人民币继续大幅度升值,出口行业的情况可能会继续恶

[ 本帖最后由 大象73 于 2008-7-7 15:13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6-17 22:08 , Processed in 0.077171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