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550|回复: 1

人工成本优势新时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6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工成本优势新时代

来自:MACD论坛(bbs.macd.cn) 作者:舒颜 浏览:3550 回复: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前言:

过去三十年,一提到中国的比较优势,就会说中国人工便宜。当然,现在仍然是。不过,主角,已经悄悄的,从蓝领换成了白领。

一、华为的启发

华为的无疑是中国最为成功的企业。这家公司不仅赚钱,还经常和“自主研发”、“下一代技术”、“核心技术”等等字眼联系在一起。不过对这家公司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流行一个庸俗的解读:

按照2004年西门子公司董事会内部汇报材料的分析,华为研发的人均费用(R&D Personal Cost)为2.5万美元/年,而欧洲企业研发的人均费用大概为12万~15万美元/年,是华为的6倍;华为研发人员年均工作时间约为2750小时,而欧洲研发人员年均工作时间大约1360小时(周均35小时,但假日很多),人均投入时间之比为2∶1;依照2004年的数据,华为有13000软、硬件开发人员,13000×6×2×0.8(与西方公司开发效率相比打八折)=124800(人员)。华为相当于具备西方同类公司12.5万开发人员的能力,因此在产品响应速度和客户化特性方面反应较快,研发投入产出比接近大多数西方公司的10倍。

华为当年研发人员的数量差不多相当于AT&T贝尔实验室,只花费相当于西方公司一两千工程师的支出。如今的华为有14万员工,产品与解决方案研发人员占比约46%、销售人员11%、服务人员20%、战略与Marketing人员1%、生产与交付人员8%、其他人员14%。现在和西方公司的对比怎样呢?

2012年爱立信公司的年收入为2067亿元,略小于华为的2141亿元。但盈利58亿人民币,仅有华为的40%。(但爱立信这样体量的公司,仅有这点盈利,本身也说明问题,他们能不亏就不错了。)

那么爱立信有多少员工呢?我没有找到可以确信的数字,多数资料说是有11万人。那么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华为的钱是怎么赚来的。

我们可以搜索到华为2012年公布的研发支出,299亿人民币。凭这个数字,大概华为就是中国最牛逼的公司。据彭博社汇整的数据显示,爱立信目前拥有21400名研发人员,去年的研发支出为328亿瑞典克朗(约49亿美元),几乎与华为相当,占爱立信总营收的14.4%。这个信息可以得到确认,因为另有信息显示,华为目标2013年在研发上超过爱立信。

华为的研发人员是:14万*46%=6.44万,几乎是爱立信的三倍。费用却几乎一样。也就是说,经过差不多十年后,在高级智力员工方面的费用,和欧美企业的差距,从6倍缩小到了3倍。缩小的原因,一是中国的发展较快;二是华为在发达国家的业务拓展,需要雇佣当地人员,提高了成本;三是爱立信可能雇佣了较多新兴市场国家的人力,以降低成本。

中兴通信2012年年报显示,其员工总数是78402,支付工资的现金是130亿。相当于人均16.6万。通常行业里认可的一种说法是,华为的员工薪水比中兴通信高10%或略多。那么华为的人均费用,大概是20万。相当于人均3万美元。假设华为是14万*3万美元,爱立信是11万*8万美元,那么人力费用方面的差距是46亿美元,接近300亿人民币。这个假设,肯定是只少不多。

华为和爱立信营收相当,盈利140亿左右,员工有14万,相当于每人赚了10万人民币——试问:沿用上一篇文章的逻辑,这盈利是不是全部来自于人力成本的节省,而且有相当程度的折扣?这个折扣可以明确为是差异化方面的劣势所导致。

当然是这样。这是一个重要的启发。



二、A股里的成功制造业企业

我们来看看A股的上市公司。

为了具备比对的效果,一共找了六家公司。除了京东方外,其他五家,都已经是行业里公认的巨头,也在资本市场获得了认可。在面板业选取京东方,没有考虑节操因素,纯粹是该企业的数据,比较能反应行业状况。
4.jpg
说明:金发科技(行情 消息 资金)的生产工人占比最低,但本科以上比例只有中等程度。原因可能是,大专可以胜任技术员,或部分工程师岗位,占比11.5%。类似情况在其他行业也可以看到,比如歌尔声学(行情 消息 资金)大专占比19.8%,欧菲光20.5%。在一个制造类企业里,技术含量越高,生产工人中,高中以下占比越低,在京东方,大中专生普遍充当了生产工人,大专23.9%,中专32.7%,合计56.6%。与格力构成二个极端,格力几乎是由高中以下学历构成。

对上述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后,得到以下数据:
5.jpg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

1、万华化学和福耀玻璃(行情 消息 资金),作为经典的价值型蓝筹,显然具有明显的差别。二者在人均各项的对比中,万华远远优于福耀。二者等同的净利率,可以视作以不同人力成本从事不同工业生产,在现阶段,取得同等经营效率的典范。

2、歌尔声学(行情 消息 资金)和欧菲光,市销率和市盈率享受了TMT的待遇,但从生产企业的角度,似乎非常传统,高学历占比、人均工资和人均利润都不突出。看样子,当行业成熟后将受到考验。

3、京东方,在人力特征上更接近于万华化学。



三、新人工成本优势时代

现阶段的生意,大概分二种。一种是已经完成制造环节的转移,比如服装鞋帽、五金工具、玩具礼品等等,;一类是还没有完成制造业方面的转移,比如奢侈品、高端制造等等。这二种生意的产品,又可以按差异化战略是否显著有效,可以分为二种性质。由此可以产生四种不同的生意。

有二种生意,几乎不用讨论,因为过于泾渭分明。比如人力都在欧美且差异化显著的,类似奢侈品或前沿科技之类,这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中国企业基本没什么指望念想。另一种,成本以低收入国家衡量,但差异化不很明显的产品,大件如PC、空调,小件如普通日用品,那基本已经是欧美日放弃的领域。

目前欧美最强的行业,莫过于制造成本已经转移到低收入国家,但产品却具备显著的差异化。这样跨国公司雇佣的高级人工,全部用来营运,以维系差异化战略,刚好具备最佳效果。典型比如耐克。这种商品的价格不是以成本决定,而是受差异化战略决定,而他的成本却以低收入国家标准为衡量,这样模式造就的优势,就是李宁与耐克的差距。不过这类行业,仍有一定的希望,只要市场空间足够大,定位可以细分。

目前中国最幸福的行业,则是倒过来。我在《寻找幸福的行业》说过,目前中国汽车业可以算,尤其是合资汽车。比如华晨宝马,在中国的售价高于在美国的售价,但是人工却以本地计量,这样,华晨宝马的利润率肯定远远高于宝马总部。这种情形,也构成对自主品牌利好的环境。前述的华为,也类似。人工费用和爱立信对比,由此产生的巨大的人力成本优势,只要最终产品的差异化劣势有限,运营商和最终用户都可以容忍或接受,那么其价格优势是巨大的。产品可以打折到爱立信运营亏损,而自己仍然获利丰厚。西门子、诺基亚、北电、摩托罗拉等等通讯厂商是怎么死的死,并的并?汽车和通讯二个例子显示,只要是成本拿欧美比,那么无论是用不用拼价格,都是占据优势的。

面板业,从这样的角度看,更加幸福:因为人工是完全对比高收入国家地区,而产品的差异化特征,虽然以前非常明显,但现在却比汽车和通讯都小得多。即便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这二个壁垒仍然存在,但几乎已经被个别企业攻克,不足为虑,同时留出一个巨大的人工替代带来的成本优势。这个成本优势,打点折就可以变成利润。这个景象目前正在发生,华星光电赚的盆满钵满,而友达群创LG夏普等等却面临亏损,他们的命运大致将和通讯领域里曾经的那些巨头类似。未来顶多留下三家,和中国进行差异化竞争。

四,A股的启发

我去年下半年开始转向大众消费品研究。按上述的逻辑,需要做一些修正,进一步明晰有机会的行业,以及选择的逻辑。

1、成本以低收入国家衡量,但差异化不很明显的产品。这一类产品,竞争基本上是自己打自己。所以,只有最早最快最有效地比同业建立差异化优势的企业,才可以值得投资,比如格力空调。如果要发掘到这样的早期牛股,应该多审视其产品规划、品牌战略以及人力资源状况等等。毕竟,差异化战略需要高级人力资源支持。

2、成本以低收入国家衡量,但差异化劣势显著的产品。这一类值得警惕,需要精挑细选和注意天花板。以油漆为例,你装修会使用国产油漆么?不太可能。因为人们即便使用了进口品牌里最贵的,也对指标心存疑虑,需要这个检测那个检测的。如果消费者存在类似的根深蒂固的口碑印象或行为习惯,那么国内企业的机会就非常少。即便有,也不太可能成就高价值企业。如果已经成就,那也可能是特色,不一定能持续,或已经见顶。这样的案例挺多,大众食品、酒水饮料、高级营养品等行业里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并可能会长期存在。

从投资的角度,可以选择细分定位和国际巨头有异的品类,比如中药、加多宝之类的传统医食品、或上海家化(行情 消息 资金)的花露水沐浴露、白药的牙膏等等。同时,当市值和估值到一定程度时,需要使用常识保持警惕。

对于这类企业来说,制造成本已经不是优势,真正的优势来自于模仿顶级企业那样的高级运营,定位于某些细分特定领域,从而取得成功。既然是高级运营,高质量的人力资源肯定是必要条件。

3、成本以高收入国家衡量,但差异化已经不很明显的产品。

前面提了合资汽车和通讯。必须承认,这样的行业已经不是太多,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如果出现,都是金子。一般说来,肯定具备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等等明显特征。我们需要寻找各种迹象都显著表明已经比较成熟,差异化的劣势有限的行业。主要的突破口,就是选择该行业还具备劳动力密集型的特征。这既意味着该行业体量很大,有产业转移的必要性;也意味着中国的新人力成本资源可以发挥作用,有突破的可能性。

插一段。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汽车业,必然经历一个惨烈的阶段。如果未来五年需求总量见顶,那么合资品牌就势必要向长城汽车(行情 消息 资金)们发起挑战,蚕食低价市场。这个阶段将加速中国汽车业成熟,然后,汽车的进口各项税收会慢慢降低到没有多少门槛。到那一天,中国自主汽车业将真正的站起来,迎接或走向全球化竞争。我重申长城汽车(行情 消息 资金)的好日子已经结束,将需要迎接残酷的***礼。

同时具备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力密集型的特征,比如有海工、化学、材料等等。大行业里,面板业一直被忽略,现在看起来最得时最合适。

4、成本以高收入国家衡量,但差异化很明显的产品。

这一类几乎不要看了。不要指望中国近十年会出现苹果或辉瑞或LVMH这样的企业。

五、小结

未来做投资,最好研究具备“新人力成本优势”的企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7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写的太好了,思维清晰,功底深厚。:#DAXIAO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3-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4-27 09:41 , Processed in 0.093851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