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下半年翻五倍的标的查询只要觉得你的资源有价值,找我超长线翻倍股6个,299元想知识变现,点这里
广东线下聚会即将开始帮你配置仓位领五倍以上大牛不做制度的牺牲品
楼主: govyvy

逗逼传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2-12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银行贷款业务赚钱愈发不易。

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采访发现,2016年银行贷款在整体上呈现出如下特征:净利差和净息差继续下降,单一案例来看,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但从整体资金使用效率来看仍不甚理想。以上海为典型,据上海地区多名银行业人士反馈,其所在分行2016年企业授信客户提款率仅在25%左右。

“去产能”大背景下,银行在调整优化信贷结构过程中存在转型阵痛。

一方面,传统制造业领域贷款规模下滑,特别是在过剩产能行业的退出和收缩,并不意味着在不良率的反映上可以“立竿见影”;另一方面,房地产和政府类项目等主流投向,也在累积一定风险。

尤其是政府相关融资值得银行关注,随着大量政府引导基金、PPP基金的兴起,银行表内外资金联动投入,但依靠的仅是政府相关回购协议(未纳入政府负债),在合规和资金安全方面均存在一定隐患,并已引起多地监管的格外关注。

利差、息差收窄

2015年以来,作为银行最重要的业务,贷款对于银行的利润贡献呈下降趋势。这与金融脱媒,企业贷款需求走弱,以及存贷利差缩窄均有一定关系。

银行业受到的经营挑战,可以从一组数据了然。

以西部某直辖市为例,2016年前11个月新增贷款在新增社会融资中的占比较2015年下降5.4个百分点。换言之,企业和个人融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度下降。

该区域银行全年利润同比下降9%,银行业净息差2.42%,较年初下降0.41个百分点;净利差2.28%,较年初下降0.3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同比下降2.09个百分点。其中,30家机构资产规模下降,49家机构利润下滑,29家机构全年经营亏损。

一方面,银行负债成本(存款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而贷款利息还在下行。该直辖市银监局数据显示,2016年辖内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56%,同比下降了0.9个百分点。

在银行调整信贷投向过程中,或被动,或主动,难免经受转型所带来的阵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江苏银行业人士获得的数据显示,2016年该省制造业贷款延续下降趋势,全省制造业贷款比年初减少600多亿元,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已减少超1400亿元。制造业贷款占比同比下降了近3.5个百分点。

在银行业降低过剩产能行业授信的背景下,某些区域的产能过剩行业信贷风险还在继续上升。以某西南大省为例,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行业不良贷款比去年增幅高达90%以上。

贷款质量仍是普遍困扰银行业的问题。实际上,资产质量对于利润的影响,也是银行净利的关键所在。

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四个季度末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75%、1.75%、1.76%和1.81%,不良贷款率在四季度有所回升。按不同区域来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权威渠道获取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海地区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出现双降,截至2016年末不良率仅为0.68%。江苏省不良余额有所上升,但不良率较年初下降0.14个百分点。四川省则出现不良贷款及不良率双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2-12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大证券报发文力挺IPO提速、再融资严监管
证券时报:股市下跌该对IPO打板子吗?市场化新股发行有助提升效率
------------------------

      好,我就将你们的话来说,海量IPO是为发展经济而来的,而不是为圈钱套现而来,OK,那我提个方法,就可以让真正想上市发展企业和圈钱的甑别出来..
        
       只需要对上市后大小非减持限制1个条件,同时这个规则对应大小非前10股东的非流通股及所有上市时原非流通股皆有效:
        该公司每年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你就可以减持,如果第2年达不到,那麻烦你等一年。如果连续2年达不到10%,那麻烦你等到之后的2年,也就是第4年再考量10%的标准再来谈减持。如果连续3年达不到标准,依次类推...
        
       这个规则很公平,你不是说你上市来发展企业的吗?OK,那就看你企业到底做得如何?净资产收益率10%并不高,是过去配股的标准,算是对业绩藏在最低的考核标准。
        
       如果你长期来连净资产收益率10%都达不到,说明你企业做得不好,那麻烦你,你就没有套现的权利,不然你当初上市就是为圈钱套现而来

    这个规则很公平,你不是说你上市来发展企业的吗?OK,那就看你企业到底做得如何?净资产收益率10%并不高,是过去配股的标准,算是对业绩成长最低的考核标准。
        
         如果你长期来连净资产收益率10%都达不到,说明你企业做得不好,那麻烦你,你就没有套现的权利,不然你当初上市就是为圈钱套现而来

       按我这个标准,目前A股只有2成公司才有长期减持的资格,其他的公司,麻烦你们为了减持努力做好企业吧..
        
       这才是A股发展的动力...

      按这个标准来算,我估计目前600家IPO库存,至少会立马撤掉一半的上市...
        
       而且后面准备要上市的都得掂量下了,那些PE造起想上市赚钱的,那些圈钱后想改善生活的,都得想想:我上了市,以我公司的能力,会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被套牢的长期股东,那可不化算,还不如另外想办法融资,小刘,麻烦撤回上市申请....

        我这个建议仍然在建立在大小非3年全流通的老规则上的...,其实真正大额减持都是发生在上市3年后...
        
      
       A股3年后有几个能保持在净资产收益率10%的?估计不到3成上市公司...

    IPO做帐,一般管2年,大多数3年后就开始要见真章..
        
       我这招绝对是打中命门,这比刘殊威的分红超过首募金额才获得减持权来得好,因为分红高本身对上市公司的发展就有害,而且首募完全可以做得很小啊,现在已经在按这样操作了,就当做个壳上市,上来了站稳了再圈钱...
        
       所以刘殊威的分红超过首募金额才获得减持权,非常不实际。
        
       我的思路很简单,股民买卖股票,都要承担对应的收益和责任风险。同样大小非需要承担的责任就是业绩及格,你才有权减持,因为你对公司建设付出了努力,所以你应该得到回报,那就是可以减持套现..。
        
       这个道理说得通,也好执行,而不是刘殊威那种很无理的要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2-12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主席的思维误区,

刘士余的思维里,搅动市场,就是往市场里加水,加速IPO,

他似乎不明白搅动市场这个含义是什么,市场没有涨跌,再多的IPO也没用,

因为没有人运作的市场,只有一群吃瓜群众,市场是起不来的,

现在的IPO只有一个功能,就是圈钱,

摊大饼的玩法很无聊,现在的炒新,只能是一次性的操作,

好比刚出生的婴儿,就来一针兴奋剂,兴奋完了,这人也就没救了,

股票也一样,一次性的操作,只能是表面繁荣,繁荣过后,谁来擦屁股?

国内市场是个单边市场,散户除了知道“涨”其他都不管,只要我挣钱了,国家怎样,上市公司会怎样,散户是不会在乎的。

所以市场的涨跌必须符合国家现有情况,散户不懂这些,领导似乎也不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2-13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IPO发行常态化 质量齐升抑炒壳服务实体经济
  每周一批,新股发行已是常态化。2月10日,中国证监会下发今年第四批12家企业的IPO批文,由此,今年以来,已有46家企业拿到了IPO批文。对此,市场人士表示,IPO的快节奏与常态化发行,将有助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并且对于市场恶炒壳资源有很大抑制作用,有利于市场回归理性投资、价值投资。

  IPO既要保质又要保量
  上周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对2016年新股发行等作出表态:在充分考虑市场承受能力的基础上,顺势而为,及时调整,让新股发行和上市公司再融资审核回归正常状态,积极增加市场供给。2016年,全年IPO、再融资(现金部分)合计融资1.33万亿元,同比增长59%,IPO家数和融资额创近五年来新高,再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
  对此,大同证券首席投资顾问郑虹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数据透露出的信息看,监管层对IPO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在新股发行常态化的同时,还要提高新股的质量,让更多的优秀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发展壮大,进而引导社会资金“脱虚向实”流向实体经济,让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资本市场的功能就是融资,然而在过去的很多年,市场上都是谈发行而色变,认为发行加速会带来股市的下跌。但是,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市场规模的越来越大,这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小了。”联储证券首席投资顾问胡晓辉告诉媒体记者。
  他同时表示,对于实体经济来说,IPO意义重大,也符合普惠金融的国家政策。
  知名阳光私募基金经理、煜融投资董事长吴国平称,发行新股常态化,兼顾市场承受力,注重生态改善,积极预期管理,那么,市场就没有理由不给予积极回应。
  虽然新股发行常态化,但是,对于存在瑕疵的企业,必须挡在IPO大门之外。这一点,从今年以来发审委审核的情况中可见一斑。
  媒体记者经过统计后注意到,1月份证监会审核了48家公司的首发申请,其中,40家获得通过,7家被否,1家暂缓表决,通过率为83.33%。而2015年、2016年IPO审核的通过率分别为92.28%和91.21%。
  东方恒润投资总经理张耀东认为,最近IPO过会率降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对合规性要求从严,是证监会逐渐回归监管为中心职能的体现;二是对IPO企业持续盈利的要求从严,是IPO从审批制向注册制过渡前,证监会对投资者还需要做适当性保护的必要措施。
  胡晓辉表示,从目前来看,对于拟上市企业的质量把关不会有什么问题。特别是从去年以来开展的更大规模的检查,对券商等各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说,市场的透明度也变得越来越高了,这样市场也就越来越健康了。”
  “新股发行已经常态化,但审核越来越严格,这就意味着2017年在加大股票供给的同时,新股的质量也将不断提升。因此,可以预期的是,接下去会有更多优秀公司到A股上市。”一位来自上海的的投行人士称。
  这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推动中小企业发行上市,积极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发展。来自中国证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证监会共核准162家中小企业发行上市,其中多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企业。
  “这里着重强调的是中小企业,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这就是为中小创生态更完善埋下了很好的种子。”吴国平称,强调这些,预示着未来这些细分领域将有新机会,新机遇,“我们坚定看好中小创的未来”。

  退市要常态化
  在吸引更多优秀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的同时,也要让不再符合上市条件的公司坚决退市。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市场上“走不动、跟不上”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这类上市公司“苟活”于市场,不仅导致市场投机行为加剧,也从整体上拉低了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让这些公司退出市场是应有之义。
  近年来,证监会高度重视并持续推进退市制度改革:2012年4月份发布了《关于改进和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意见》,沪深交易所修订《股票上市规则》;2014年10月份发布《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启动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指导沪深交易所同步修订《股票上市规则》。
  据媒体记者了解,经过多次改革,目前已形成涵盖财务类、规范类、交易类、存续类等四类情形的多元化退市标准。上述退市制度改革后,陆续出现了首例央企退市、主动退市和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案例,效果陆续显现。
  另外,2016年7月8日,证监会宣布对欺诈上市的欣泰电器启动强制退市,进一步彰显了严格退市的坚决态度。业界认为,证监会对重大违法公司采取零容忍态度,坚决执行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制度,将推动上市公司退市市场化、法治化和常态化。
  “在规则已经制定好的情况下,今年退市或将有所增加。”胡晓辉判断。他表示,过去上市公司数量少,所以壳资源价值就高。如今,在IPO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那些壳资源的价值就降下来了,这样退市公司就会越来越多,“市场必然会发挥其自身的作用”。
  郑虹表示,因重大违法和欺诈发行分别被强制退市退市的两家公司,都非常具有典型性,体现出监管部门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决心。
  “资本市场就好比一个大池塘,IPO好比是源头活水,如果池塘里的水只进不出,不能实现循环,那么,池塘里的水就会变成一滩死水。所以,为了发挥IPO常态化的市场优势,A股市场必须要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市场退市机制。可以预期的是,未来将有更多企业退市。”郑虹表示,“这有助于提高市场有效性,增强市场竞争力,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原标题:IPO常态化 质量齐升抑炒壳服务实体经济) (证.券.日.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2-13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一家门户网站以“网友看到陶华碧坐了一辆宾利SUV”为由头,盘点了一下“老干妈”辣酱创始人陶华碧的座驾,包括了宝马、奔驰等。

说起“老干妈”牌辣酱,中国人可谓无人不知。因独特的风味,“老干妈”成为了国人家常饮食中常用的调味酱料。其创始人—现年70岁的陶华碧,更是被奉为商界楷模。

生产“老干妈”的公司,是位于贵州省贵阳的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这家企业由陶华碧在上世纪90年代注册成立。去年,其销售额已达45亿元。

公司秘闻注意到,一向低调的陶华碧,已在2014年悄然退出了对公司的持股,不再持有南明老干妈任何股份。这一股权变动,至今未被外界注意到。同时,她的小儿子李辉在股东名单中也不再出现。

取而代之,现在南明老干文明用语股权,被陶华碧的大儿子李贵山和一名叫李妙行的自然人所掌控。
2014年3月,一篇媒体报道曾提及老干妈成立之初的股权结构,称股东结构极其简单,只有陶华碧与其两个儿子。其中,陶华碧仅占1%的比例,大儿子李贵山持有49%,小儿子李辉2012年5月才入股,持有50%。

报道中提及,陶华碧已不再管老干文明用语具体事务,只掌握大方向。李贵山主管市场,李辉负责生产。

公司秘闻注意到,南明老干妈最新股东信息一栏显示,公司股东由李贵山、李妙行两人组成,陶华碧名字不再出现。工商信息中并未提及李贵山、李妙行两人的持股比例。
陶华碧撤出股东名单,发生在3年之前,但至今未被外界发现。工商信息显示,2014年6月27日,南明老干妈投资人信息变更,陶华碧从股东中删除,另一股东李辉也退出,李妙行则新出现在股东名单中。

公司秘闻注意到,陶华碧目前仍是老干妈法定代表人,李贵山出任监事。第三方平台天眼查信息则显示,陶华碧仍担任公司董事长一职。

陶碧华小儿子李辉为何退出股东名列,目前不得而知。

贵阳市南明区政府网站信息显示,从2008年至2011年,李辉历任贵阳南明春梅酿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南明老干妈公司董事长助理、贵阳南明老干妈公司总经理;2012年1月起,李辉担任南明区政协副主席,分工为根据工作需要联系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工作
(李辉担任了南明区政协副主席)

贵阳南明区新闻中心今年1月19日的一则报道显示,李辉目前仍在南明老干妈任职。报道称,云南文山州文山市党政代表团考察南明老干妈,李辉以南明区政协副主席,南明老干妈总经理身份陪同。

李辉曾经担任总经理一职的贵阳南明春梅酿造有限公司,也是陶华碧创立的企业。工商信息显示,同样在2014年6月27日,南明春梅投资人信息变更,陶华碧、李辉从股东名单中消失,股东变更为李妙行一人,其出资1500万元。但目前,陶华碧仍是该公司法定代表人。

公司秘闻注意到,无论是南明老干妈官网,还是公开报道中,极少有李妙行的信息,其与陶华碧家族之间的关系不得而知。

有迹象显示,早在股权变更前,李妙行就在老干妈企业中任职。一个名“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党委”的网站2012年的报道显示,在2007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公司的党员与区人大代表春梅厂厂长李妙行共集资1.8万元,为辖区子弟兵送去了节日的问候。

此外,工商信息还显示,李妙行还担任南明老干妈贵定分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贵定分公司为南明老干妈两家分支机构之一,另一分支机构遵义分公司目前的法人、董事长仍为陶华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2-13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将中超版权卖出5年80亿元的天价,2016年收入达到15亿元的中超联赛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超公司),在近日上演了一出“丢章”悬案。

据《21世纪商业评论》在2015年的报道,一位私募曾表示,中超公司的估值最少在100亿元。

中超公司登报挂失印章

在2月8日出版的《北京晚报》上,一条启事引起了外界的注意,中超联赛有限责任公司刊登了一则声明,称:

中超联赛有限责任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0007109340866)不慎遗失财务专用章及法人名章,特此声明。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条被“藏”在《北京晚报》第18版的启事被网友截图并上传后,立马引起了大众关注——财务专用章、法人名章均为公司的重要用章,在公安局备案并拥有专属的代码。中超公司竟弄丢了财务章和法人名章,较为蹊跷。

在遗失声明登出后,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前财务主管苏小春对《新京报》表示,中超公司这两枚印章目前在他手中,并未丢失。

2月12日上午,记者也联系到了苏小春,他表示:

印章确实仍在我手中。中超公司知道印章并未丢失,只是想通过登报挂失的方式重新制作新的,让我手里的公章作废。

根据相关规定,公司登启事作废旧公章,挂失声明三天之后,就可以开一个公安部门的证明,并重新刻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法人名章和财务章。一旦新印章刻好后,苏小春原来的公章也将就此作废。

“我原来是足管中心的财务主管,自从新的中超公司成立后,公司的财务章和法人名章一直都在我手中。财务账目也都要经我审核、盖章才能通过。我的职位就是当时中超公司的财务总监。”苏小春表示。

那么,财务总监为何不直接交出印章,反而让中超公司走上了“登报挂失”的道路呢?

据了解,2017年1月时,中超公司曾召开董事会,决议取消苏小春的财务审核权,要求其交出两枚印章。作为公司监事的苏小春没有到场,此后,他认为会议的程序、理由都不符合相关规定,因此拒绝接受这次决议。

“如果交出这两枚印章,我认为就是我业务上、责任上的双重失职。当时的董事会流程不合规,决议就应当是无效的。公司现在又用‘丢章’的方式欲拿财务权,我认为这也不是诚实的做法。”苏小春表示,中超公司若走正常渠道,那他没有理由不配合。目前,足协所在地区的公关机关已经就此事展开调查。

为了解更多,记者致电中超公司副总经理陈永亮,在说明来意后,对方以“目前不方便说什么”为由婉拒了记者采访。

双方纠葛起于2015年

目前仍担任中超公司监事的苏小春,实际上已是一位中超“老臣”。苏小春介绍,早在1994年时,他就进入原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下简称足管中心),并在2007年时竞聘为财务主管,此后多年负责财务工作。

“我可以说参与了中超公司的整个创建,包括从筹备到运行。当时中超公司在工商局注册,也都是我全程办理的,我还是工商局盖章时的被委托人。”苏小春对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谈起了往事。

双方纠葛开始于一年多前。据悉,2015年9月,“足管中心”根据足改方案和《中国足球协会调整改革方案》,要求工作人员根据个人意愿一次性选择去留,苏小春选择进入中国足协工作,但“足管中心”又于2015年11月23日将苏小春调往国家体育总局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

苏小春对此不接受。随后,其将“足管中心”诉至北京市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后者作出“足管中心”继续与苏小春履约的裁决,并要求其补发苏小春相应的工资。“足管中心”不服裁决,曾于去年3月8日将苏小春诉至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理由为“因聘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事实发生重大变化,原告认为已经无法继续履行合同,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但“足管中心”败诉。

“在改革的时候,足协给了我们两个选项,A是留在足协,B是跳出体制。我选择了A,但在岗位选择上,领导当时以‘保护我’为由要把我调离原岗。我觉得我一个会计,想不通有啥可被保护的,因此难以接受,没想到事情成为这样。”苏小春对记者表示。

虽然打赢官司,继续回到足协上班,但在苏小春看来,自己似乎已成为“不受欢迎的人”。他称,在官司以后,虽然工资恢复,但自己的实权并没有恢复。他还说,公司另聘了财务主管,他每天仍然打卡上班,准点下班,没有实质工作内容。他还通过短信告诉记者,“我一直在中国足协上班,在8层。中超公司在9层,他们(以前)都是来我办公室签字的。”直到近日出现“丢章”一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2-13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如果将这场改革比喻成一场马拉松,按照“2016年基本完成改革重点工作和任务,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时间表,那么财税体制改革正处于半程配速的关键期。

值此关键期,2017年财税改革有啥大动作?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7年财税体制改革定了调:落实推动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快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总体方案,抓紧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方案。为了完成年度任务,财税改革该往哪儿使劲?有哪些难点和痛点?针对和谐和谐注的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

剑指“乱花钱”与“乱举债”

政府预算管理制度大框架确立,多项税制改革加快推进

“在国家治理中,财税体制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制度性、保障性作用,可谓牵一发动全身。”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最重要的任务有三项: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从目前来看,前两项任务进展明显,很多改革措施已经落地见效。

预算是公共财政的基石,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是深化财税改革的首要内容。抓住预算这一“龙头”,就等于牵住了改革的牛鼻子。这两年,预算管理制度的大框架已经搭起来了,财政资金管理越来越规范,预算公开迈出新步伐,地方债务风险的“缰绳”越勒越紧。

比如,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是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2016年两会上,“国家账本”中的四大预算齐“亮相”,一个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体系就此建立。按照新《预算法》要求,政府的收入、支出和债务,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从根本上解决花钱不到位和“乱举债”的问题。

同时,加大各预算之间的财力统筹,将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更多地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我国政府预算体系包括四本预算,各有侧重和分工。相对而言,一般公共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主要涉及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与百姓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将资金更多地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意味着公共财政实力增强,政府可以更好地保障百姓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中央财经大学政府预算管理研究所所长李燕教授认为。

预算公开透明,百姓才能了解财政的钱花到了什么地方,花得是否合理到位。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我国预算公开迈出实质性步伐,预算公开法制框架基本确立。除单独公开“三公”经费预算外,公开范围由一般预算拓展到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由单独公开部门收支预算拓展到公开部门职责、机构设置、机关运行经费安排、政府采购、国有资产占用、预算绩效等情况。

政府预算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同时,税改也成效显著。“税制改革和减税政策,不仅直接降低了企业税收负担,有力支持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且助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企业转型升级,对稳定经济增长和增强市场活力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国家税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军表示,2016年营改增全面推开,改革总体运行平稳、渐行渐好,成效好于预期。全年累计减税超过5000亿元,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改革目标如期实现。

2016年,税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多项改革加快推进。资源税改革实行从价计征,并在河北省试点开征水资源税。从改革实施情况看,改革运行平稳,企业税费负担普遍下降,促进资源节约利用效应初步显现。此外,我国第一部“绿色税法”——环保税法出台,环保税将成为我国第十八个税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2-13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华北大对美国贡献大于中国


据报道,著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教授在宁夏大学演讲时指出,中国高教非常成功,培养了几代对中国作出无比贡献的毕业生,并且还认为“清华、北大对中国的贡献,远大于哈佛对美国的贡献”。对清华和北大这两所即使不是中国最好的,起码也是最著名的高校,我当然没有理由不表示我的敬意,但得出清北二校比哈佛对自己国家的贡献更大的结论,我则实在很难看出其物理学原理或者逻辑论证,所能推导出来的合理性存在。

反而,我倒是记得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2006年,美国博士生第一大来源是清华,第二是北大。而且,我依然记得据《纽约时报》援引权威数据表明,2002年在美国拿到科学和工程博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中,到2009年仍然滞留美国的比率,中国的留学生以92%再次高居榜首。

我在中国大学期间的经历,也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从本科直至博士,不仅清、北如此,其他大陆顶尖高校中最好的学生,基本都是以出国为终极目标的,鲜少例外。反而是二、三流大学中,由于眼界、实力等方面的原因,想出国的人少得多。而且在大量自费留学的现象出现之前,整个中国社会中也把留学当成一种莫大的荣誉,以此来权衡一个学生的成功与否。而这些人中,拿到学位后,除了公费留学签定了合同,或个人家庭及生活等方面的特殊原因和找工作出现严重问题外,只要能在欧美发达国家扎下根的,很少会把回国当成一个选项。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不知道清、北对中国的贡献,是否真的比哈佛对美国的贡献大,但好像倒是更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清华、北大,尤其是清华这所被民间戏称为“留美学生训练营”的学校,对美国的贡献实际上是大于中国。

其实,承认这种国际间的人才流动是一种开放社会中的必然,并没有什么丢人之处,有些分析人士以最近几年海外中国留学生回国渐多为理由,认为情况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其实应该看到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后的新情况。早年中国留学生多数是最为精英的一群,但最近随着中国人的日益富裕,自费出国的情况越来越多,很多连中国普通大学都考不上的富家子,也欣然加入留学生的大军。但即使是几年的“游学”生涯,也无法保证他们能像其他优秀学生一样的生存条件,故而这些人的回归,也大大地提高了“学成”归国的比率。再加上经济发展迅猛的中国,确实也提供了更多的个人发展机会,所以回国的人自然会比以前要多。

然而,即使是中国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有很大提高,大陆留学生中真正最优秀一群,却还是绝大多数选择留在海外。承认不承认并不重要,问题是如何减少以至于遏制这种国家精英的流失。这就要分析一下,为什么那些最优秀的留学生不愿意回国。首先是生活品质的自然追求,人往高处走,自然决定了大多数人选择留在发达国家。虽然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但是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治安、高房价、社会前景的不确定性等问题,都使得很多人不得不放弃家国之思。

其次是学术方面的原因,对于真正追求学术理想的学者而言,有个好的学术环境是选择去留的一个关键。即使是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也总是把有限的经费,放在建大楼而不是收集图书资料之上。以我的专业为例,中国最好的五所大学中的外文资料,都可以用“寒伧”两个字来形容。而网络上的限制,更加重了这种资料上的缺乏与学术思想上对外交流的封闭程度。你不能接受国际最尖端的信息,你就注定无法成为世界一流。所以这就造成了中国拥有几乎世界上最优秀的本科生,却不能成就世界上最优秀的学术成果。

而行政官僚统治下的中国大学,学术独立几乎是一个永远的幻象。前两天,我的一位在中国最好的几所大学之中教书的同学还向我抱怨,他每年都被极为繁琐的学术任务和不懂行的学术指标所控制,想要用几年安下心来完成一个稍大点的课题却了然不可得。

所以在这种意义上而言,以清、北为首的中国大学教育确实是成功的,但是这种成功往往会在它所教育的学生出国之后才更加体现出来。这与其说是世界的成功,不如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悲哀。

作者是新加坡佛学院助理教授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2-13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本是逐利的,不赚钱的市场,没人会要,

这个市场,对于散户和机构,机会是平等的,

做出的选择,对应着利润,

没人强迫散户买什么股,散户割肉那是自己的事

为什么散户割肉,总是埋怨别人,

就像自己走在马路上,没人指挥你方向,那是自己选择的

人性是向下的,所以政策再好,

个人的心理却是丑恶的,所以造成一个丑恶的市场,

对于散户,别埋怨别人,市场环境是自己造成的,

个体的心理趋向,指挥着个体行为,

市场不会自我造出利润,你赚的就是别人赔的,

所以赚钱是自己的事,和外界无关

心是贪婪的,那么回馈给你的也是贪婪

市场就是一面镜子,照出人性最丑恶的一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2-13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1930年出生的乔治·索罗斯今年将迎来自己的87岁生日。虽然此前他多次信誓旦旦地宣布“终极退休,不再管理投资”,但索罗斯重回交易市场、股市疲软背后有索罗斯身影等消息仍频现于各大媒体,颇有“他不在江湖,但江湖仍有他的传说”的意味。

  2017年伊始,一份由权威机构统计的全球对冲基金成立以来累计收益榜单,将这位“金融大鳄”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虽然索罗斯旗下的对冲基金排在累计收益榜的第二位,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其在2016年却亏损了近10亿美元;而其老对手雷伊·达里奥旗下的桥水基金,2016年的整体收益则达到49亿美元。一时间,风声四起。

  公开数据显示,自1969年成立至2011年,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量子捐赠基金年均投资回报率达到20%,没有盈利的年份屈指可数,即便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也是正回报。

  那么2016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这家几乎无往不利的公司出现了大幅亏损?索罗斯到底是“看得太早”、走在了市场前面,还是年事渐高、“江郎才尽”?

  “对冲基金”黄金时代不再?
  “自古美人叹迟暮,不许英雄见白头”,用来形容2016年对冲基金整体业绩,尤其是一些明星基金的表现,恰如其分。

  根据投资研究机构LCH Investments与Evestment的统计,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球对冲基金资产规模已达到3.04万亿美元,创下新高。另据对冲基金研究机构HFR的数据显示,该机构编制的追踪全球对冲基金业绩表现的HFRI综合指数在2016年上涨了5.5%,为2013年以来表现最佳的一年。

  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入围LCH Investments累计收益前20名榜单的对冲基金,也有不少遭遇了亏损。在2016年,知名对冲基金经理约翰·保尔森旗下的Paulson & Co亏损高达30亿美元;安德里亚斯·哈尔沃森的Viking基金和斯蒂芬·曼德尔的Lone Pine基金也分别亏损6亿美元和1亿美元;号称统治了华尔街数十载的知名选股人、老虎基金创始人朱利安·罗伯逊及其门徒,也经历了相当黯淡的一年。

  不仅业绩堪忧,2016年对冲基金还遭遇了大规模赎回。根据数据供应商Vestment的初步估算,截至2016年底,全球对冲基金投资者退出所带走的资金总量达到了800亿美元,继2009年以来再次遭遇净赎回。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也不是去年才出现。高盛统计发现,在过去14年中,对冲基金业有10年的收益率低于标普500指数的涨幅。

  一切现象似乎都指向一个结论——对冲基金发展的一波黄金时代似乎已经过去,而下一轮行情尚未到来,目前正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尴尬时期。

  招商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监白海峰对理财不二牛坦言,对冲基金去年表现不佳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对冲基金规模的快速增加。随着境外公募基金越来越难跑赢指数,追求绝对收益的钱大部分都涌进了对冲基金,后者规模增加得非常快。而在市场上规模某种程度上是敌人,对业绩会产生冲击。第二是2016年‘黑天鹅(事件)’频发,如果再根据传统的经验来做判断,可能就会犯错误。第三是科技的应用,例如智能投顾大规模出现,也让之前的套利机会越来越难把握,这是对对冲基金的一大挑战。”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教授胡颖毅也表示,对冲基金业绩下滑的根本原因在于近几年全球都处于量化宽松状态,这种环境并不利于对冲基金这样的主动管理型基金。

  诺亚香港首席研究官夏春进一步指出,从2008年开始,全球出现了量化宽松、水涨船高的局面,资产价格也被推高,传统企业的基本面也都被打破,宏观因素的影响也因此变得举足轻重。“低增长、低通胀、低息,量化宽松造成了基本面失真,做传统基本面投资的对冲基金就很吃亏。”

  成立40余年鲜有亏损
  作为昔日的明星基金,索罗斯管理的基金近年来一直在LCH Investments对冲基金年度收益榜单名列前茅。截至2016年12月31日,该基金自1973年成立以来的净收益累计达到418亿美元,仅次桥水基金。而在2013年和2014年,该公司还曾超过桥水基金跃居榜首,净收益分别达到了55亿美元和23亿美元。

  据《金融时报》报道,2013年索罗斯旗下的量子捐赠基金获得了55亿美元的净收益,是自2009年以来表现最好的一年。2015年,该基金成立以来的净收益达到了巅峰428亿美元,当年也获得了9亿美元净收益。

  再把时间线往前推移,索罗斯在对冲基金驰骋多年创下的业绩就更加令人惊叹。最辉煌的是在1985年,他抓住了“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的契机,押注德国马克与日元,当年创下121.2%的收益;1992年旗下量子基金再度出手,做空英镑一次性获利超过10亿美元,当年也获利超过60%。

  复旦大学郭飞舟博士论文《乔治·索罗斯金融投资思想研究》显示,自量子基金1973年成立至2002年,仅在1981年和2000年出现亏损,亏损幅度分别为-22.9%与-15.5%。

  2016年误判行情押错宝?
  在全球资本市场低迷的大背景下,去年索罗斯基金也以亏损10亿美元收尾。人们的第一反应不外乎相当惊讶:那个几十年来鲜有失手的索罗斯,他2016年到底经历了什么?

  《华尔街时报》2016年6月曾报道,近年索罗斯已经鲜少过问公司的具体交易,但从2016初开始,他待在办公室指导交易的时间却越来越多,并且与公司高层的联系也愈发频繁。知情人士透露,索罗斯还指导了一系列做空相关的交易。

  理财不二牛查阅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提交至美国证监会的季报文件后发现,2016年一季度索罗斯的主要策略是大力布局黄金,并且做空美股。他看中了全球最大金矿公司——巴里克黄金,不仅购入了这家公司价值2.64亿美元的股票,在一季度末,巴里克黄金成为其持仓最多的美股,占比达到1.7%,索罗斯基金也成为该公司第八大机构持有人。

  此外,索罗斯还加仓了约1.23亿美元的SPDR黄金ETF看涨期权。也正如索罗斯预料,一季度巴里克黄金上涨高达75%,SPDR黄金ETF上涨近15%。在押注黄金上涨的同时,索罗斯还大举投资美股看跌期权。一季度末,索罗斯持有210亿份SPDR标普500ETF看跌期权,相比之前的仓位几乎翻了一倍。

  二季度索罗斯基本延续了一季度的策略,继续加仓巴里克黄金股票至285万股,二季度末持仓市值超过5千万美元。而到了三季度,索罗斯的持仓又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动——清仓了先前大举持有的SPDR黄金ETF看涨期权,巴里克黄金也进行了大幅减仓;对新兴市场、科技类股票加大投资。

  2016年,真正让索罗斯大赚一笔的,是英国“脱欧”公投期间的一次下注。彼时有德国媒体公开报道称,索罗斯在“脱欧”公投期间投入1亿欧元做空700万股德意志银行流通股。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也惊叹,索罗斯做空德意志银行“非常巧妙,甚至做空英镑都没有做空德银赚钱,因为前者走势还有反复”。一位基金经理甚至据此表示,“索罗斯这笔投资应该赚了很多钱,按全年来看去年未必是亏损的”。

  另外据网站dailycaller.com分析,2016年索罗斯在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投资赚得约4420万美元。2016年索罗斯基金购入了68.5万股石油钻探公司Baker Hughes的股票,并且出售了先前投资的两家石油企业Marathon Oil和Schlumberger的股票。

  写到这里,索罗斯基金2016年的投资看上去都是顺风顺水,不过其却在2016年底栽了一个大跟头,全年收益功亏一篑。

  根据彭博报道,索罗斯曾预测如果特朗普当选,美股市场极有可能急转直下。但事实却是在连续上涨2个月后,特朗普赢得选举的消息一出,美股继续上行。有知情人士透露,此后美股的上涨致使索罗斯持有的一系列交易损失了近10亿美元,索罗斯不得不对持仓进行调整,并且退出了部分做空操作。

  除此之外,索罗斯公司内部的管理也出现了问题。一位知情人士告诉理财不二牛,索罗斯目前“就是依赖外面找来的人,不过最近请来的这些年轻人正在‘ 打架 ’”。

  “之前的首席投资官自己掌管着索罗斯基金旗下最多50亿美元的资产,剩下的钱就是打包出去让别人管理。这个人前段时间辞职了,具体原因是什么还不知道,或许理念不合或许是其他,但我相信内部管理出现问题也是他今年亏损的重要原因。”

  就在近日,有公开消息称,瑞银资产管理部高级执行官Dawn Fitzpatrick已经接受了索罗斯家族基金的首席投资官(CIO)一职。前CIO Ted Burdick任职仅8个月,但卸任后仍将留在基金。

  投资理念引人深思
  在金融投资界,能被称为“大鳄”的人寥寥可数。这个亦正亦邪的称谓本身似乎就带有某种感情色彩,就像夏春在提到索罗斯时所说的:“索罗斯这个人很难去评价,要看站在哪个角度。那些因为他而失去工作的人肯定会恨他一辈子,但站在一个客观中立的角度来说,我个人认为七三开、八二开都有可能。”

  当下,索罗斯这个名字其实越来越符号化,一经提起就会出现诸多刻板印象和标签符号。提到“反身性”理论,很多人也自然会想到他——这位“金融大鳄”坚持认为当代经济学的基础假设是错误的,而他的投资理念以哲学为基础,甚至提出自己的核心投资理论是“反身性”,简单说来就是指投资者与市场之间会产生互动影响。

  夏春举了个例子:索罗斯认为,股票市场上大部分人认为企业内在决定了股票价格,但大部分人并不了解真实情况以及全面的基本面信息,更多是跟随一种主观倾向,而他的观念里,这个逻辑是反过来的,他认为大众没有人知道企业的内在价值是否好,对企业的认识很多来自宣传和媒体报道,基于这个“假象”去买卖,最终形成一个价格,反过来又会影响企业的内在价值。所以在他看来,这种主观的认知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并不能像自然科学一样找到确定性的联系。

  当然了,这个“反身性”理论一开始是不被传统经济学所接受的。正如胡颖毅所言,主流金融领域的观点还是认为投资者的个体影响很小,不会影响到市场的均衡状态。不过在行为金融学逐渐受到重视之后,情况开始有了一些变化。

  “学术界逐步发现,原来市场的均衡会受到个体认知偏差的影响,索罗斯的理论也包含了这样的观点,他认为市场参与者认知上的偏差会和市场产生作用、两者相互作用。所以他的观点还是比较先进的,将最近较火热的行为金融学观点与传统标准金融学进行融合,产生出了他对市场的认识,有点类似于学术上‘正反馈交易’的理论。”

  虽然学术界对索罗斯关注不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甚至公开反对过前者的观点,但索罗斯的投资观念对业界还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多位受访者也都表示,对于索罗斯等大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一位曾在对冲基金工作的投行人士坦言,自己在做趋势判断的时候会用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来做方法论,“有时候投资的成败就在一个判断上,深刻理解索罗斯的理论有助于想清楚背后的逻辑和相互影响的因素、在边际上增加成功概率”。

  白海峰则无不感慨地表示,市场是非常复杂的,有时候也会感到很无助,这个时候对于索罗斯、巴菲特和彼得·林奇这些大师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帮助投资者想通一些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让人茅塞顿开。“他们的意义不是教科书或者工具书,更多的是一种启发、启迪。在你无助、不知道下面怎么走的时候,用这个理论验证一下,可能有的问题能找到答案。”

  看错了还是看早了?
  虽然索罗斯在2016年底的投资策略让其蒙受了不小的损失,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眼里却很难说他是看错了。

  白海峰就向理财不二牛表示,投资上的对与错需要一个期限来验证,看早了的时候看上去就像是看错了,“有可能三四年之后回过头来看,反而发现索罗斯是正确的”。

  上述投行人士对此也表示了认同,并指出按照目前索罗斯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来计算亏损幅度在3%左右:“对冲基金采取的投资策略比较激进,有一些收益上的波动也很正常,况且这种幅度算不上大。索罗斯的反应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是领先市场,到现在为止这个问题还很难下结论。”

  除此之外,夏春还指出,索罗斯是一个勇于承认错误并积极转变的人,这是一个很大的优点。这一点为索罗斯写过传记的多位作者也都有提到。正如索罗斯本人所言:“承认错误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犯错误并没有什么好羞耻的,只有知错不改才是耻辱。”

  “他可以在今天亏钱,明天赚回来,我觉得对他来说真的是小菜一碟。”夏春笑言。

  在大家还在关注去年对冲基金业绩的时候,索罗斯其实就已经展开了新的布局。近日,由于荷兰监管机构AFM的失误,一些对冲基金的做空交易细节被公布在其网站上,其中有数据显示,索罗斯的家庭办公室正在做空荷兰银行ING.
  “2017年两类人能赚到钱:第一是价值投资派,第二就是索罗斯这样,在宏观对冲、趋势方面的把握比较准确,而且下手比较果断的投资者,今年市场可能是他们的。”白海峰总结道。(每.日.经.济.新.闻)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2-13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晚间,乐视网发布高比例送转方案预披露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贾跃亭提议对公司2016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提出建议: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20股,现金派息金额将在审议分配议案时确定。公告披露,乐视网将以1,981,680,127股为基数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20股,共计转增3,963,360,254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将增加至5,945,040,381股。

公告称,公司此次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有利于扩大公司股本规模,增强公司股票流动性,提升公司市场形象,符合公司战略规划和发展预期。

公司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预案在保证公司正常经营和长远发展的前提下,更好地兼顾了股东的即期利益和长远利益,体现了公司积极回报股东的原则,适应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

公告显示,现金派息金额将在审议分配议案时确定,而贾跃亭承诺将在该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时投赞成票。公司控股股东、5%以上股东以及董监高未来6个月暂无减持计划。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2-14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万达据悉考虑收购德国邮政银行。

  万达宣布:不再是地产集团
  1月14日,万达集团在合肥召开年会,并公布2016年经营简报。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万达集团资产7961亿元,同比增长21.4%。营业收入2549.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3.2%,同比增长3.4%;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

  在年会上,王健林称万达转型基本成功。他提出,不仅万达集团不是地产企业,万达商业也不再是地产企业了。他还对外宣布,旗下电商平台“飞凡”计划于今年将进行首轮私募,募资100亿元。飞凡将力争在2018年实现盈利,2020年利润超百亿并实现上市。

  万达已完成A股上市申报
  关于万达要回到A股上市,市场上一直有各种纷纷扰扰的小道消息。凤凰财经在达沃斯会议上专访王健林,直接提问:“今年万达是否会完成A股上市?”

  对此相对敏感话题,王健林拒绝回应,表示:“这个问题我不能回答。”但他接着透露:“我们已经申报了。”  

  .凤.凰.国.际.i.M.a.r.k.e.t.s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2-14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媒体揭秘马云挚友沈国军:年幼家贫 靠知识改变命运






时间:2017年02月13日 08:22:34 中财网




  177亿元要约收购银泰控股权,沈国军与马云擦出大火花
  马云和沈国军联手以177亿元价格收购银泰集团,这是阿里巴巴近年来实施规模最大的线下交易,马云能否借此开创新的零售模式,人们将拭目以待
  地处东三环路国贸桥,北京银泰中心伫立于此,按照规定,长安街两侧建筑限高300米,而银泰中心打了个擦边球——高度249.9米,这使得银泰中心在一片高楼中仍可独树一帜。很多人知道银泰中心,却鲜有人知道银泰集团的实控人沈国军。

  这位身家高达上百亿的60后民营企业家,近年来经常与其挚友马云同台出现。近期阿里集团联同沈国军共斥资177亿元参与银泰商业私有化一事又将沈国军推到了风口浪尖。他甚至被人称为零售行业的“叛军”,而更多人则是期待马云与沈国军的碰撞到底能为传统零售业的互联网化擦出哪些火花。

  银泰商业相关负责人据记者表示,公司对于此事不予评论。而对于阿里入主之后,将给公司带来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到底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问题并未给予相关回复。

  与挚友马云合作多次
  沈国军是一个60后,但却乐于接受新的技术、新的潮流,在2015年9月份的一次公开演讲会上,沈国军道出了自己的想法:未来的商业是共享经济的天下。这一观点在互联网领域算不上新鲜,但从一个传统实业家口中说出来,可谓思想超前。另外,沈国军备受市场关注的焦点还在于他与马云私交甚笃。

  据沈国军介绍,他与马云是2005年前后在飞机上认识,2006年马云成立的高端会所“江南会”,沈国军也是发起人之一。

  其后十年间,阿里系与银泰系进行了不少合作。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阿里参与银泰商业私有化,2017年1月10日,阿里巴巴方面发布消息称,将与银泰商业创始人沈国军联合向银泰商业提出要约收购,双方总共斥资177亿元收购公司股票,收购完成后,阿里方面持有公司股份由原来的28%提高到74%,沈国军则持股16%,较之前9.17%的持股份额有所提高。

  值得关注的是,一向精明的马云在收购股权时却给出了不低的溢价,数据显示,银泰商业2016年12月28日停牌,收盘价为7.03港元/股,而阿里的收购价却为10港元/股,溢价约42%。

  不过银泰商业方面对于阿里介入私有化事件颇为低调,近日,记者致电银泰商业,相关人士据记者表示,公司方面希望保持低调,并且表示对于相关事件不予评论。

  实际上,这并不是银泰商业与阿里的首次股权交易,早在2014年4月,阿里巴巴集团就以54亿港元战略投资了银泰商业,成为仅次于沈国军的第二大股东。2015年6月份,阿里通过转换可换股债券等增持银泰商业的股票,并跃升成为第一大股东。

  想与阿里进行合作的百货公司不计其数,为何马云单单选中了银泰商业?沈国军此前曾对此解释称,马云投资银泰商业主要还是因为银泰商业自身的优势,有近1000万单品的SKU(库存量单位),并且在做数字化。“这样能够做到让线上的淘宝天猫用户分享到我们的商品资源,我们的商品资源也能够分享到淘宝天猫里面,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沈国军说。

  目前,银泰商业业绩也还不错,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达6亿元,2015年全年净利润也有13个亿。

  2015年6月5日,沈国军正式辞任银泰商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及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一职,而由阿里系高管张勇接手。至此,也可以看出,沈国军希望能将银泰商业尽快与互联网接轨的决心。

  近年来不断“触网”
  沈国军在离职后给内部员工发了一封公开信称,自己进入零售行业完全是“误入歧途”。实际上,1998年沈国军决定将买来的地用来做百货商场时,看起来并不明智,当时大批大牌如日本八佰伴之类的百货商场都倒闭了,但是沈国军依然要做,甚至不惜以1000万年薪招聘优质团队。其后,沈国军在银泰商业上也没少下功夫。

  零售可谓是传统行业,而沈国军可能是传统企业家中觉悟得较早的一个。最初沈国军希望能自力更生完成集团与互联网生态的对接,2010年,银泰商业网上商城银泰网成立,这使得银泰商业成为国内最早一批拥抱互联网的传统商业零售企业之一。2013年“双11”,银泰商业集团宣布与天猫合作O2O。

  此次银泰商业正式被阿里纳入麾下,这或许也是沈国军在经历自力更生对接互联网,但发现并不容易之后而做出的选择,背靠阿里这棵大树,他到底能给银泰商业带来哪些变化?到底能否符合沈国军对于银泰商业的期待?目前看还没有答案。

  事实上,近年来,沈国军不断“触网”,不仅是银泰商业与阿里的合作。还包括一系列的股权投资。例如2014年与阿里、复星等机构联合成立了浙江网商银行,进军互联网金融行业。此外,沈国军还联合阿里投资了菜鸟网络,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方式,将线上与线下彻底连接。

  年幼家贫靠捕鱼积攒学费
  目前,银泰商业在浙江等地区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实际上零售业务只是沈国军旗下众多资产中的一部分。目前沈国军控制的银泰集团成立于1997年,历经20年发展之后,已形成银泰零售、银泰地产、银泰矿产等6大业务板块,旗下拥有100多家控股、参股公司,总资产近千亿元。

  2016年,沈国军以180亿元的身家排名胡润百富榜的第132位。不过这位富豪实际上从小家境贫寒。据公开资料显示,沈国军1962年出生于浙江省奉化市栖凤村,家里有4个兄弟姐妹,沈国军是老大,一直靠捕鱼、种植等农业劳动支撑。然而就在沈国军十几岁的时候,家里的顶梁柱父亲因车祸去世,这令本来就贫寒的家庭雪上加霜。

  为了补贴家用,沈国军一放学就带着弟弟妹妹去海边捉虾蟹、捕鱼,然后再去集市上卖掉,换点零钱,甚至学费也是暑假从海边捕鱼凑来的。

  但打击沈国军的事情并未停止,父亲去世五年之后,母亲又患上了胃癌,不久也离开了人世。双亲的相继去世使得沈国军备受打击,看清了人情冷暖,也使得沈国军历练得更加坚韧。这对于沈国军后来的工作、创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例如看淡挫折等,沈国军曾在媒体专访中表示,“赔点钱就赔点钱以后再去挣回来;如果闹矛盾就坐下来聊聊,吃一点亏就吃一点亏。我从来不愿意跟人家去争什么。”沈国军坦言少年的经历让他对很多事情都看开了,“再也没有像失去双亲那次一样的伤心过,以后碰到诸多困难挫折等对我来说都不是那么重要了。”

  这种淡然处之的心态或许也体现在沈国军对于银泰集团的管理上,自1997年银泰集团成立至今,公司基本没有发生过比较激烈的资本斗争或者内部管理层的斗争。

  靠知识改变命运
  虽然家境贫寒,但在母亲的坚持下,沈国军还是坚持上学,据了解,他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并获得研究生学历。毕业之后就被分配到银行工作,是当时系统内最年轻的高级经济师,1992年沈国军被调往海南,出任新成立公司的副总经理,开始涉足企业管理。这些经历给沈国军带来了丰富的资本市场经验和管理经验。

  35岁的沈国军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成功人士,手捧“铁饭碗”,并且拿着不菲的年薪。不过1997年沈国军还是选择下海。对于为何抛弃优越的银行工作而下海创业,沈国军曾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我不会拍马屁、不喜欢办公室政治,那种体制和机制让我感到压抑。”至今,沈国军在其交际圈子内,有个外号叫“纪委书记”。沈国军曾表示,“我是一个非常简单、直白的人,有什么事情我是要说的。有些人不太想说的事,但是我看不惯,就直截了当地说。”

  1997年,沈国军借了20万元,成立了“中国银泰投资公司”,创业之初,沈国军就遭遇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经济惨淡,很多人选择抛售资产,而沈国军却趁机下手,杭州的银泰百货武林店、北京银泰中心都是在这时候买下的。

  做慈善培养人才
  目前,沈国军旗下拥有100多家参股控股子公司,涉及地产、酒店、能源等多个行业。不过参股控股的上市公司数量并不多,而且很少有激进投资的行为,所以沈国军在整个资本市场上给人一种处事低调的感觉。

 据记者注意到,沈国军参股控股上市公司中持股比例较大的有银泰资源、鄂武商A等,两家公司2016年前三季度分别盈利2亿元、7亿元,经营状况也还不错。

  值得关注的是,如今沈国军又多了一个慈善家的身份。他曾对他的浙商友人说,企业家的最高境界是慈善家。与其他企业家做慈善单纯捐钱的行为有所不同,沈国军更希望能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社会公益管理经验的高端人才,进而能够将公益更加高效地运作起来。目前,沈国军已与北大光华学院有相关合作。

  从房地产到零售行业,再到触网做成O2O,沈国军这张投资的大网铺得非常大,甚至让人无法摸清他的投资偏好、投资逻辑。不过在近期沈国军接受媒体采访时更加明确地表示,未来可能会由目前的六大板块聚焦成——“新实业、新投资、新金融”三大板块,至于什么是所谓的“新”,沈国军还会与马云在这些“新”领域擦出哪些火花,或许沈国军在未来会给出答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2-14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2月13日,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简称PPP中心)公布项目库最新汇总数据。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PPP项目库录入项目数量超1.1万亿,投资额度约13.5万亿。累计签约落地项目数量为1351个,投资额约2.2万亿,落地率为31.6%。

当天,由龙元明城PPP研究中心和PPP知乎微信公众号整理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月底,全国公布中标社会资本PPP项目金额已经达到3.18万亿。其中,仅2016年的中标PPP项目成交金额就达到2.4万亿,呈现出井喷状态。

财政部数据还显示,入库的13.5万亿项目中,若按照回报机制来统计,政府付费项目投资额3.37万亿,可行性缺口补助项目投资额5.52万亿元,这两类项目比重逐步提高到60%左右,使用者付费项目下降到40%左右。

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守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力推PPP模式的初衷之一,在于减少政府债务。但随着政府支付或补助项目比重的提高,现在达到60%,这类PPP项目的增加,虽然现在按财政部的规定不属于政府债务,但可能造成或有债务,政府未来还是要履行支付和补贴义务的,应当适当控制,以避免部分地方政府这类项目做得太多,超出财政承受能力,形成过大的政府债务风险。

2016年PPP项目落地出现井喷

财政部PPP中心2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入库项目,截至2016年12月末,共计11260个,投资额13.5万亿元。其中,已签约落地1351个,投资额2.2万亿元。

其中,国家示范项目的“标杆”作用明显。截至2016年12月末,国家示范项目共计743个,投资额1.86万亿元。其中,已签约落地363个,投资额9380亿元;落地率49.7%,第一、二、三批示范落地率分别为100%、62.4%、42.9%,全国落地示范项目呈逐月稳步增长态势。

财政部根据全国PPP项目库录入数据,汇总得到截至2016年底,全国落地的PPP项目投资额为2.2万亿。

实际上,市场机构统计的数据比这个还要高。

根据龙元明城PPP研究中心和PPP知乎微信公众号联合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4年1月份起至今,全国已经中标社会资本的项目金额已经达到3.18万亿元。

亚洲开发银行高级PPP官员、PPP知乎创始人肖光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数据来源为各地政府采购网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PPP项目招标社会资本方会在相关网站上公示,汇总社会资本方中标信息,得到全国中标PPP项目金额达到3.18万亿。对PPP公示信息的长期跟踪,发现部分公示的PPP项目,并未录入到财政部PPP项目库中。

上述官方和市场的两份数据均显示,2016年PPP项目在加快推进中。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6年,PPP项目库项目数量从年初的6997个项目,8.1万亿元,增长至年末的11260个项目,13.5万亿元,项目数及投资额都有大幅提高。

PPP知乎则给出了更具体的投资额度。2015年PPP项目成交额为6091亿元,2016年则飙升至2.4万亿,同比增长接近300%。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2-14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看到一篇名叫《投资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作者是谁不知道,我也是看到的转载。但文章说得很大胆,是一篇敢说真话的文章。值得一读。
    第一,这篇文章敢于说出“投资股票的本质就是赌博”;

    第二,这篇文章敢于质问PE或PB的真实意义;

    第三,这篇文章敢于挑战权威人士如巴菲特等的理念;

    第四,这篇文章敢于颠覆投资与投机的概念。

     现摘要转载如下:

                   投资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投资的本质是PE或者PB吗?



让我们来PK一下2014年2月底的比亚迪和深万科:比亚迪,当月收盘价格56.91元,总股本23.5亿,总市值1337亿;深万科,当月收盘价格6.72元,总股本110亿,总市值740亿元。比亚迪的市值,几乎是万科的两倍。

再来看看,两个公司2013年的盈利:比亚迪上年只赚了5.5亿元,PE为243倍;深万科,上年大赚151亿元,PE不到5倍。深万科赚的钱,几乎是比亚迪的30倍。

如果按PE投资,该选择谁,一目了然。

但奇怪的是,巴菲特持有的是贵的比亚迪,而不是买入便宜的万科B。巴菲特要买万科B,太容易了。而且在香港市场上,PE为3—5的地产公司股票一大把,巴菲特并不是因为流动性不足,买不到足够的而不买。

显然,PE不是投资的本质。

再来看看,PB,万科的PB不到1,比亚迪的PB超过6。

显然,PB也不是投资的本质。1和6的区别太大了,完全可以说已经达到质的区别



如果说,比亚迪和万科,还处在不同的行业,估值本来不太好对比的话,那我们来看看茅台吧。公司还是原来的公司,PK 茅台的2007和2013。

2007年1月8日,贵州茅台收盘84.86元,上年业绩1.64元,PE=52倍,很高,但股价却在此基础上,当年上涨到最高230元,涨幅接近200%,惊人。

2013年1月8日,贵州茅台收盘210.84元,上年业绩12.82元,PE=16倍,中等,但股价却在此基础上,当年下跌到最低122元,跌幅接近50%,同样惊人。

这就奇了怪了,同一个股票代码,原来52倍高PE的时候,股价一年里还能上涨200%;而七年之后,PE降低到了16倍,股价反而在年内下跌接近50%!

而且,七年里,每股业绩从1.64元增加到14.58元,几乎上涨10倍!股价呢?从2007年的年末收盘价格230元,下跌到2013年的年末收盘价格128元,几乎腰斩一半!

显然,对于贵州茅台这样同一一个个股来说,PE,PB也不是投资的本质。



是不是中国股市不成熟?那让我们来看看美国股市吧。

特斯拉电动车:2012年每股亏损,2013年股价从33.87美元上涨到最高265美元,一年之内,上涨幅度接近7倍。公司至今亏损。

再来看看巴菲特的富国银行:2012年每股业绩大约3.89美元,2012年年末的收盘价比特斯拉电动车还高,但2013年从34.18美元只上涨到至今49.29美元,涨幅在美股大牛市的背景下只有区区45%。与特斯拉电动车的7倍相比,情何以堪?

特斯拉亏损,无法计算PE;富国银行盈利,PE只有12倍,并且有明星经理管理。

看来,在美国股市,PE和PB也不是投资的本质。



让我们来看看我的老师是怎么做的?

小小辛巴老师,在重剑无锋里,列出了格雷厄姆的估值公司,并提出对于“合理价值”,安全边际的折扣越大越好。

果真如此吗?我仔细研究了辛巴老师对于京东方一票的操作。

辛巴老师是在2.13元买的京东方A。当时的京东方B,股价只有1.87元港币,相当于人民币1.48元。比京东方A低44%。

京东方B,股价相对于“价值”的折扣,显然比京东方A要大多了,安全边际就大多了。

难道辛巴老师会看不出来吗?于是,有人问:“价值投资者应该买它的B股!”

下面是辛巴老师的精彩回答:“我从来都不是价值投资者,我只是一个长线交易者。”(2013-12-12 14:09)

显然,辛巴老师并不把PE作为价值投资的本质。



再来看SOSME老师是如何做的。

SOSME在港股买的几乎清一色的是垃圾股。联邦制药,是SOSME老师投资的一个重仓股,买入的时候是亏损的。而且至今亏损。

难道SOSME不知道,在港股里民生银行的股价只有7.5元港币(人民币6元),只相当于A股价格的3/4,公司业绩一直增长,2013年的PE只有4倍。

联邦制药亏损,无法计算PE;民生银行大赚,PE低至4倍。

然而,老师买入的联邦制药已经大涨60%,而民生银行仍然在原地踏步。

我最敬重的——中国价值投资者的典范SOSME老师,并没有迷信地把PE当成投资的本质。



转了一大圈,让我们最后来看看大师们是怎么说的?

欧奈尔:

对于低PE股票的评价:“……人们认为收入型股票比较稳妥,因此只要安稳地持有股票,坐收红利就可以了。1984年,伊利诺伊大陆银行的股价从25美元跳水至2美元;2009年年初,美国银行从55美元跌至5美元。”

对于高PE股票的评价:“……以上分析表明,如果不想以高于25-50倍的价格买入成长股,那么,你就自动剔除了大多数可供选择的最佳投资机会!(错过美股历史上绝大多数的大牛股,如微软、思科、苹果、脸谱、亚马逊、谷歌等)”

索罗斯:

“如果把金融市场的一举一动当作是某个数学公式中的一部分来把握,是不会奏效的。数学不能控制金融市场,而心理因素才是控制市场的关键。”

投资的本质就是赌博,又不是赌博



首先,这里所谓的投资,是指股票二级市场的投资。

我倾向于将“投资”的本质,视为“赌博”。

尽管“赌博”一词不太好听,而且也许投资并不能完全等同于赌博,但我认为,赌博一词,非常接近于投资的本质。而且,能够将投资还原为赌博的人,更容易赚钱,更难得亏损。

另外,我想了一个好听的优雅的词,来代替“赌博”,那就是“博弈”。但我更愿意使用赌博一词。



“股票”的本质,就是一个代码;“大盘”的本质,就是一个赌场;“公司”,即不能吃,也不能喝。

其实,公司赚钱了,投资人能得到什么?公司亏损了,投资人又会失去什么?如果市场对公司的盈亏不做反映,不涨不跌,投资人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不失去。

公司本身并不能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甚至分红也不会。现金分红和送股一样都是游戏,因为最终都要强制除权的。如果市场不填权,现金分红又能怎样?

因此,投资人的盈利完全来自于市场,而非来自于公司。

公司就是一个特殊的骰子;骰子多了,就编了号码,就是股票代码;每天将一大把骰子,在一个大盘子里一撒,大家去猜其红绿,红是涨,绿是跌。

是红?是绿?都无所谓。关键是要猜中。做多的,猜中了“红”,就赚;做空的,猜中了“绿”,照样赚。所以,在一个成熟的有做空机制的市场,公司本身是无所谓的。公司赚钱,股民可能亏损;公司亏损,股民可能反而赚钱。



“股市就是一个赌场,任何一笔投资,除非是完全确定的套利,否则都是彻底的赌博。”——摘自我的《2013年投资反思》

“股市通常是不可信赖的,因而,如果在华尔街地区你跟随别人赶时髦,那么,你的股票经营注定是十分惨淡的。”索罗斯的这句话,言外之意,就是股市即赌场,只有少数人能获利。

“中国股市连一个规范的赌场都不如。”吴敬琏,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他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提出了以上的著名论断。很遗憾,吴老只看清了中国股市是一个赌场,却不知道美国股市也是一个赌场,世界各国的股市都是一个赌场而已。(因为我在中国股市、香港股市、美国股市都有投资,我基本有这个话语权。)



如果只看到投资是赌博,是不够的。还必须看到,投资又不完全是赌博。

赌博的时候,骰子朝上还是朝下,都是1/2的机会,由老“天”来公平决定。

但公司是一个特殊的骰子。他的朝向,在不同的时期,朝上或朝下的机会是不均衡的,而且总体上朝上的机会大于朝下的机会,由“人”的心理因素决定。

而人的心理因素,又受一系列外在客观因素和自我主观因素决定。



投资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赌博?我又肯定,又否定,摇摆不定。其实,内核的东西,本身只能逐步接近,而无法确定。

投资的本质,是否这样:股市的谐音是什么?是“故事”。股市是否一个讲经济故事的地方?

“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经济史的演绎从不基于真实的剧本,但它铺平了累积巨额财富的道路。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索罗斯的这一论断,让我感觉自己已经无限接近股市的真谛,接近投资的本质。



从1000点到6124点,股市讲了一个城市化的故事,是一个打死也不卖的故事;

从6124点到1664点,股市讲了一个次贷危的故事,是一个打死不能买的故事;

从1664点到3478点,股市讲了一个四万亿的故事;

从3478点到1949点,股市在讲谁将为四万亿买单的故事。结果是,都不想买。银行,也不想买单,拼命公布亮丽的业绩,甚至不惜加大现金分红来证明业绩是真的。于是,市场就僵住了。

前面提到的万科,在城市化的故事里是主角,因此3年上涨了30倍。2007年万科的每股业绩0.45元,股价最高40.78元,市盈率可以达到91倍!——这就是一个划时代伟大故事的主角该有的市盈率。这个故事虽然已经讲完了,但“它铺平了累积巨额财富的道路”。

现在,万科的PE不到6倍。为什么?因为,万科是一个全国性房地产公司,全国城市化的主要过程已经过去了,万科的故事已经不吃香了。那城市化,还有故事吗?有的。那就是后城市化,或者说区域城市化。比如,海南地产的故事,比如上海免税区的故事,以及现在保定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的猛烈程度,不亚于万科。外高桥,从6块多到60多块,只花了九个月!

所有的房地产公司最终的市值,都将归0。万科也不例外。万科,去美国开发房地产,就是在向股民宣布:一,我赚的钱,你想得到?二,股民痛不欲生,老王却娶了电影演员,在剑桥浪漫;三,我要继续讲故事,不管你爱不爱听。

万科暂且按下不表。那比亚迪又是怎么回事?城市化之后,会出现什么问题?人口多了,汽车就会多,汽车尾气必然多,城市的空气会怎样?房地产公司中国不缺,但能解决汽车尾气的电动车公司并不多。于是,比亚迪成了新故事的主角,新的电影上演。所以,你不得不佩服巴菲特,他老人家在好几年前就布局了高PE的比亚迪,讲起了新故事。

比亚迪,最终也一定是一地鸡毛,没关系——“它铺平了累积巨额财富的道路”。

新的故事又会开讲。

其实,PE也是故事的一部分或者说一个版本、一种风格。讲这个故事的人在说:“我什么都不做,长期持有就行了,到时候靠分红就收回了成本。”也许真的能成,有些股票。所以,讲PE,也是讲故事。只是历史上真的鲜有成功案例。

说一千,道一万:该怎样做?



买什么?   

什么都可以买。只要能赚钱。而且千万不要画地为牢。比如说,只买PE低的;比如说,只买消费类的;比如说,只买互联网股;比如说,只投资创业板;比如说,只买小盘股;比如说,只买蓝筹股;比如说,只买高增长的……这都是在画地为牢。

关键是猜中某个标的的价格方向和对应时间。你猜中了一只股票的上涨,可以通过买入获利;你猜中了一只股票的下跌,可以通过融券卖出,照样可以获利。

我曾经专注于地产股(万科),后来专注于消费股(茅台),再后来专注于医药股(复旦张江),现在让自己坚定不移地寻找可以成为伟大公司的小公司。我感觉,这都是在画地为牢。投资,应该是海纳百川的。

SOSME曾经教导我说:“能力圈是一个伪概念。……至于说到具体行业、公司类型、市场(A股、B股或H股)都不应成为构筑能力圈的限制,哪个地方你觉得有潜在的反转几率就可以投资到那个领域。”

但索罗斯也说过:“市场是愚蠢的,你也用不着太聪明。你不用什么都懂,但你必须在某一方面懂得比别人多。”

综合来讲,我认为:一,投资应该海纳百川;二,有些行业、有些现象,你更容易把握,可以更多的关注。在投资的广度和深度上,都要适可而止。




     何时买?

    这个才是关键。而且不同的派别,有不同的判断标准。

    格雷厄姆:“我大胆地将成功投资的秘密精练成四个字的座右铭:安全边际。” 他的方法是先计算公司的合理价值,然后等到有4—6折的安全边际时才考虑。格老的方法很好,但还是有缺点,就是格老只考虑了价值,而没有考虑时机。

    巴菲特:“宁愿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好公司、也不愿以便宜的价格买入普通公司。”这句话,让多少人亏损!?因为合理没有标准,好公司没有标准。反而让人在买入时粗心大意。坚决不采纳。

    在二级市场何时买入的问题上,我认为:格老的观点,可以学习;巴菲特的观点,必须坚决放弃。而在何时买的问题上,索罗斯、李佛摩尔、欧奈尔,已经给了我最精彩的回答。他们的方法,不仅解决了买什么的问题,还解决了何时买的问题,比格老更技高一筹。




     索罗斯:“金融世界是动荡的、混乱的,无序可循,只有辨明事理,才能无往不利。如果把金融市场的一举一动当作是某个数学公式中的一部分来把握,是不会奏效的。数学不能控制金融市场,而心理因素才是控制市场的关键。更确切地说,只有掌握住群众的本能才能控制市场,即必须了解群众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聚在某一种股票、货币或商品周围,投资者才有成功的可能。”

    索罗斯这句纲领性的话,着重强调了时机的重要性——“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聚在某一种股票周围”。但他点到为止,在原则性的话之后,没有提供具体的参考指标。

    美国股市二级市场,最灿烂的明星李佛摩尔,早就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他给出了买入的重要指标:“
每一次耐心等到市场来到关键点才下手,总能赚到钱。”至于这个关键点,是如何计算的,李佛摩尔有一套记录股价的方法,很容易掌握,详细见《股票作手回忆录》。
     欧奈尔,以李佛摩尔为师,补充了一系列买入的信号:这套信号系统简称“CANSLIM”。可以大体上这样解释:C——年报:公司过去2-3年里业绩缓慢增长,比如7%、8%、9%;A——季报:公司最近2-3个季度的业绩加速增长,比如15%、25%、50%;N——新闻:公司有新的事件发生,比如新的管理层、新的产品、新的收购等;S——市值:股票流通市值不大,在成交上反映为上涨放量,而下跌缩量,突破当日成交量至少放大50%,放大100%更好;L——龙头:所处行业最好是当前市场的龙头行业,个股走势最好是该行业的龙头走势;I——机构:过去没有一个机构关注,现在开始有1-2个机构开始关注;M——大势:大盘最好是企稳配合,或者该股所处的行业指数稳定或上涨。当然,完全符合这套系统的股票是非常少的,能符合其中的大部分就不错了。




现在,再来描述一下,投资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我的观点:投资的本质是赌博,又不完全是赌博。索罗斯的观点:股市是一个讲经济故事的地方。其实,李佛摩尔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的观点:“股市里只有投机,没有投资。”原来,我们在讨论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李佛摩尔进一步说:“投机是一项事业,而不是赌博。”

    下面通过一个形象的比如,来阐述投资与投机的区别:假设有一座巨大的山,用一个巨大的字母“A”表示。那么投机就是在山顶的左边,在上山阶段买入;而投资是在山顶的右边,在下山阶段买入。投机=“投”+ “机”,投是出手,机是天机(上天的暗示)。上天发出了命令,难道不该出手吗?而投资=“投”+“资”,“投”是投入,“资”是资金,用自己的资金来资助他人。

    为何说投资是赌博,而投机反而不是呢?投机最大的特征是:及时发现天机,当上天发出暗示的时候及时出手;而投资最大的特征是:越跌越买,本质是赌博。逻辑很简单:在明知判断错误的情况下,投机人会及时改正,而投资人会拒不认错并在错误上加码,谁在赌博一目了然!如果一个人自以为是按投资赚了钱,那一定是搞错了,他实际上是暗合了投机而赚到钱。投机者不仅赚的比投资人多,更重要的是投机者亏的比投资人少。下面的这句话,精确地解释了为何说投资是赌博,而投机不是?李佛摩尔:“纯粹投机在股市中所允许损失的钱,与自命不凡的投资人在投资随波浮沉中所造成的庞大损失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因为“投机客犯错时,市场会立刻告诉他们,因为他们在赔钱。一旦发现自己犯错,就必须立即出清,承担起损失,不要让情绪控制,而是研究记录找出出错的原因,静待下次出手机会。”

    总结:股市里只有投机,没有投资。如果硬要说投资,那么投资的本质就是赌博。而投机是一项事业,不是赌博,投机的本质是当上天发出暗示的时候及时出手。

    搞清了投资的本质,一系列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为谁持?

    答:“除非所持股票在上升通道,就持有,因为能获利。否则,坚决不持有股票,因为这是在赌博。”这个理由很简单了,我们为谁持有股票?我们不是为上市公司而持有,不是为巴菲特而持有,我们是为自己持有;我们为何持有股票?我们不是为荣誉而持有,不是为当股东而持有,那如果持有股票会造成亏损,为何不选择早早卖出?

    何时卖?

    一旦股票开始给我们带来亏损,就应该立即卖出,否则就是在赌博。李佛摩尔:“有一种不用市场通知就自己知道犯错的直觉,会形成一种通风报信的潜意识,这发自内心的信号来自对市场过去表现的了解。”,在股票下跌的时候,千万不要心存侥幸和幻想:“每一个人都具有的人类基本特性,就是一般投资人所面临的头号敌人——充满希望的想法必须加以驱逐。 ”

    如何防?

     投机客始终把本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因此:1,布局必须分散;2,舱位必须控制;3,心态必须严肃;4,行动必须勤奋;5,思维必须专注;5,操作必须等待;6,必须顺势而为;8,绝不逆势而为;9,投机必须尊重市场。索罗斯指出:“承担风险。无可指责,但同时记住千万不能孤注一掷!”李佛摩尔指出:“投机客的致命错误就是妄想一夜致富。他们舍弃在2-3年里让财富累积500%的机会,转而追求用2-3个月坐拥金山。即使做到,也守不住。”



    我们必须纠正那些非常有害的观念?


     错误一:“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曾经是一句多么诱人的话!买入好股票,长期持有,什么都不做,靠分红就收回成本,多美。但其错误是明显的:因为没有所谓的“好股票”。如果一只股票不能给你带来盈利,好在哪里?如果有一家好公司,其股票让你亏损,就不是好股票。

   错误二:“越跌越买,因为越跌越有价值。”因为,股市并不是一个理智的场所,谁也无法预测底部在哪儿?市场先生有的时候真的很恐怖,跌了还会跌,低估之后还会再低估,地板下面还有地下层,我们只有耐心等待。多少人死在抄底的路上。我们不仅要买“价值”,更要买“时机”。不是不报,时机未到。因此,正确的做法是:买入观察仓,时时跟踪,等待时机,不见兔子不撒鹰。

    错误三:“投资就是要买有核心竞争力、有护城河的公司”。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护城河”,也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当人们说某股有核心价值——这是庄家卖股给你时,逼迫你出高价的理由;某股没有核心价值——这是庄家想得到你手上的筹码时,逼迫你贱卖的理由。仅此而已。

    错误四:巴菲特的“集中持股理论”危害在哪里?......

    错误五:巴菲特的“打孔理论”是错误的。......

    错误六:巴菲特的“能力圈”理论是有害无益。......

    错误七:投资不要关注股价的波动。......

    错误八:“这样的公司不能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2-14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方说法孰真孰假,公司也无法作出定论。公司把知晓的信息都以公告形式进行了披露。”2月13日,针对曙光股份(600303.SH)股权转让“罗生门”事件,公司证券部一位工作人员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

而引发这次罗生门事件的则是曙光股份大股东近期的一次股权转让。

据曙光股份今年1月13日披露的股权转让公告表明,其原大股东曙光集团将其持有的曙光股份 9789.5000万股(约占公司14.49%股份)出售给华泰汽车,并将其持有的剩余4581.8300万股曙光股份股票(约占公司6.78%股份)的投票权委托给华泰汽车。

但此举却引来了另一家曾经的潜在受让方——七里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里港”)的不满,其称早在今年早些时候已经就有关股权转让的问题与曙光集团达成协议,并于近日将曙光集团就股权转让一事诉诸法院。

2月8日,公司公告称,七里港已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提交《 民事起诉状》,其认为七里港与曙光集团共同订立并于2017年1月11日盖章生效的《股份转让框架协议》系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内容合法有效,并表示协议生效后,原告按约定及时向被告支付了2000万元合作定金,被告却又与他人就同一事项签署了相关的股份转让协议,被告该行为明显有违诚信原则。

2月13日,曙光股份在回应上交所有关上述事宜问询时表示,公司大股东曙光集团与七里港曾就部分股权转让事宜的确进行过商谈,但七里港在《民事起诉状》中所称的曙光集团与七里港商议股权转让并签署《股权转让框架协议》的事项不属实。

那么此次曙光集团“一女二嫁”到底谁是谁非?

有私募机构人士称,“‘脚踩几条船’是业内的一个潜规则。截至目前,壳市场还是卖方市场,出让方占据主导权。曙光股份大股东‘劈腿’事件的发生,说明了市场对壳资源的争夺仍然很激烈。”

七里港协议或系伪造

曙光股份在关于上交所问询函回复的公告中称,2016年12月25日,曙光集团与七里港商议曙光股份股票转让事宜,并拟就商谈中达成的部分股份转让方案草签了《股份转让框架协议》。经曙光集团说明,由于尚有重要条款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曙光集团在该份文件中并未盖章。因此双方于2016年12月25日草签的《股份转让框架协议》 并未生效。

公司还表示,七里港在《民事起诉状》中所提及的双方于2017年1月11 日签署《股份转让框架协议》不是双方2016年12月25日草签的《股份转让框架协议》,而是七里港伪造或变造的。曙光集团从未在双方草签的《股份转让框架协议》上盖章。

此外,经曙光集团查询,2017年1月12日,七里港向曙光集团汇入人民币2000万元。 曙光集团在七里港与曙光集团之间的《股份转让框架协议》没有盖章生效前,已最终决定放弃交易并于2016年12月31日正式通知七里港终止交易并获得七里港同意。七里港在明知《股份转让框架协议》没生效且已被废止的情况下,在曙光集团不知情的情况下,强行将2000万元汇入曙光集团多年不用且不是双方约定的非经营账户,已被曙光集团“拒收退回”。

“大股东股权转让纷争的内情,上市公司是不知情的。而且,大股东与七里港的谈判也是发生在公司股票停牌期间。事件发生后,公司也在第一时间作出了信息披露。”对此,前述工作人员强调。“公司法律顾问也认为,目前情形对公司控制权交易不构成实质性的法律障碍。”

根据七里港提出的诉讼请求,原告请求法院依法判令被告双倍返还原告定金人民币4000万元;请求法院依法判令被告继续履行原、被告双方签署的《股份转让框架协议》。

不过,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智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七里港的两个诉讼请求之间存在相互冲突。其既要求被告承担违约责任,又要求被告履行合同。

“这种诉讼请求是不可能同时成立的。将来,法院会要求原告方明确其诉请。” 王智斌称。“如果其诉讼请求是要求赔偿违约责任的情况下,而其意图是真实的话,这并不影响曙光股份股权再次转让。但是,如果判令要求继续履行合同的话,曙光集团是没有办法履行第二次股权转让义务,会要求相应承担第二次股权转让违约的责任。”

此外,如果七里港印章的确是伪造的,那么,这次股权转让的协议不成立的,是没有约束力的,那么上市公司股权也就可以自由地进行转让。

当天,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电话联系七里港工商登记预留电话,但被告知该电话所拨打的用户已暂停服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2-14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2014年的一纸承诺到去年10月《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出台,CRS自今年1月1日起就进入“实操期”。其实针对绝大多数中国居民而言,这项新政是“无所谓的”,但对在海外有金融资产配置、在海外持有壳公司进行投资理财等行为的富豪来说,其影响却不可小视。

  CRS自今年1月1日起就进入“实操期”。这意味着,从今年开始,人们除了在银行换外汇时要多填写一张申请书进行自我声明,在开立新账户时也多了一道手续,即填写一份声明自己税收居民身份的文件。虽然对于绝大多数百姓来说,这份文件只是在表格中的“中国税收居民”一栏后画个勾,但这份声明背后则大有文章。这是为我国税务机关即将定期与全球上百个国家(地区)的税务机关相互交换居民账户信息而做的铺垫。这意味着今后中国税收居民在国外的账户信息情况将由中国税务机关清楚掌握;相应的,外国税收居民在中国的账户信息也将由其本国税务机关掌握。

  关注

  神秘的CRS究竟是什么?

  其实,虽然对普通百姓来说,对这个细节并不很在意,但自从国家税务总局去年10月中旬公布了《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出了要打击跨境逃避税,履行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国际义务。对此,国内很多特定人群还是相当敏感的,其中就包括通过各种渠道将资产或多或少转移到海外的中国人。这些人对CRS,即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也早有耳闻。

  所谓CRS,是各国家和地区之间基于同一标准的一项共同申报准则。据了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AEOI(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其中就包括共同申报准则(CRS),其大致内容就是签署国或地区之间相互披露对方国家或地区公民在本国的经济财产情况,以提升税收透明度和打击跨境逃税。

  追访

  已有101个国家地区参与信息交换

  据国家税务总局有关人士介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纳税人通过境外金融机构持有和管理资产,并将收益隐匿在境外金融账户以逃避居民国纳税义务的现象日趋严重,各国对进一步加强国际税收信息交换、维护本国税收权益的意愿愈显迫切。二十国集团(G20)委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制定了一项“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并于2014年7月发布。

  这项“标准”获得当年G20布里斯班峰会的核准,为各国加强国际税收合作、打击跨境逃避税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在G20的大力推动下,截至去年底已有101个国家(地区)承诺实施“标准”。

  我国是在2014年9月的G20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就承诺将实施这一“标准”的,其中确定首次对外交换信息的时间为2018年9月。

  动态

  今年先完成600万元以上账户调查

  根据G20委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的规定流程,调查首先由一国(地区)金融机构通过尽职调查程序识别另一国(地区)税收居民个人和企业在该机构开立的账户,按年向金融机构所在国(地区)主管部门报送上述账户的名称、纳税人识别号、地址、账号、余额、利息、股息以及出售金融资产的收入等信息,再由该国(地区)税务主管当局与账户持有人的居民国税务主管当局开展信息交换,最终实现各国(地区)对跨境税源的有效监管。

  根据日程,从今年1月1日开始我国将对新开立的个人和机构账户开展尽职调查;今年12月31日前,完成对存量个人高净值账户的尽职调查。所谓高净值账户,是指截至2016年12月31日金融账户加总余额超过600万元。在2018年12月31日前,我国将完成对存量个人低净值账户和全部存量机构账户的尽职调查。

  影响

  海外存有巨款人群账户信息将被掌握

  某外资银行的理财分析师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针对绝大多数中国居民而言,这项新政是“无所谓的”,但有几类特殊人群应该是会受到影响的。他举例说,在海外有金融资产配置的人肯定首当其冲,比如某位中国公民在英国某银行存有巨款,一旦中国与英国达成了协议,那么这名中国公民在英国的哪家银行存有多少钱的信息将由英国银行报送到英国银行管理部门即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该局再报送到英国税务局,由英国税务局与中国国家税务总局进行信息交换,这位中国公民在英国银行的所有信息对中国税务总局来说将一览无余。

  另外,在海外持有壳公司进行投资理财,以及已在海外设立家族信托的中国公民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中国早期富豪最喜欢在新加坡、新西兰、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库克群岛、耿西岛等设立家族信托,目前这些国家和地区已都成为CRS签约方。当然,这些受影响人群都属于富豪级别,与普通百姓没什么关联。

  最新

  购买香港保险也将被上报

  与内地一样,香港属于已经承诺实施CRS的国家和地区中的“第二批”,这意味着香港金融机构也是从今年起实施CRS。

  在海外购买超过一定金额的高额人寿保险的中国公民也将在交换信息之列,比如前一段很多内地居民热衷到香港买人寿保险显然就要受到影响了。有消息称,今年起凡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单7800港币以上,其保单信息会自动作为个人税务资产上报中国税务机关。此信息会作为多项调查的依据,包括资产来源的合法性、资产出境的合法性、缴税的合法性等。事实上,不仅是今年新购买香港保险的内地居民受到影响,由于香港是CRS签约地区,因此香港的保险公司有义务将历史上购买过大额保单的高净值客户的保单资产信息报告给国家税务总局。

  释疑

  美国为何不在CRS之列?

  尽管目前已经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了CRS,但作为全球头号经济大国的美国并不在其列,这意味着中国税务机关对中国公民在美国的金融资产账户信息目前还无法通过CRS掌握。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排斥这种账户信息的交换,而是美国其实早有自己的“海外账户税收合规法案”(FATCA),而CRS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根据这项美国法案升级而成的。

  根据美国2010年颁布的FATCA,要求外国金融机构向美国税务部门报告美国人账户的信息,否则外国金融机构在接收来源于美国的付款时将被扣缴30%的惩罚性预提税。FATCA主要采用双边信息交换机制,美国与其他国家(地区)根据双边政府间协定开展信息交换。其实这意味着,虽然美国不在CRS的集体交换信息之列,但其可以与其他国家“一对一”签署协议,同样可以互换金融账户的涉税信息。

  强调

  “中国税收居民”并非依据身份证件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大多数人今年起在银行新开立账户时在声明表格中会选择自己是“中国税收居民”,但其实“中国税收居民”的概念与我们身份证件上的“居民”概念并不完全相同。那么如何确定自己的身份呢?根据我国税法,“中国税收居民”中的个人是指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中国税收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而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个人和企业即不属于中国税收居民。值得强调的是,外籍华人、已经取得外国永久居留权者,或者在境外停留超过一定时间的华侨,如果根据所在国(地区)法律已经构成当地税收居民,即不属于中国税收居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2-14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炒股误终身——情人节的告白】炒股成功者寡,工作成功者众,炒股成功者毫无成就感,社会认同感,也不融入社会。工作成功者享受到的各种好处是多少钱也换不到的。
所谓成功是按照社会公认标准,成就,财富,影响力,权利等。
我也认识不少炒股成功者,所谓股神,没什么意思。炒股成功需要反人性,所以难以融入社会,也很少朋友。
所谓反人性就是你思考的方式是逆大众的,所谓人弃我取,人取我弃。老巴也是一样说法,在人们恐惧时我贪婪,人们贪婪时我恐惧。
炒股的人其实是这个社会最没有用的一群人,他们只是食利者没有对社会做出任何贡献,不如清洁工。
不能说完全错误,有一定道理。天朝股市不是美国股市,一级市场是权贵专属,二级市场更多是炒作。资源配置之说是对美国有用 对天朝就是戏说。
你看徐翔累死累活,刀口舔血,赚的钱除了上缴国库的,都被律师们赚走了。掌握一门有议价权的专业技能,远远超过投资回报。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最有价值的投资是投自己。
最失败的就是放弃工作专职炒股。一般人专职做一个工作十年,只要专注,一般都会取得比较好的成就,年入百万如囊中取物。
现在看到这么多的失败者,只是提醒大家炒股没意思,不如做好一份职业。
任何时代都要专注工作才会有成就,心猿意马只会一事无成。
我做外贸对国家贡献很大,我觉得工作收获很多,回报非常好。
我上了二十多年班。89年研究生毕业开始上班。
我94年去深圳下海,一千元,98年自立门户,零元,积蓄全款买了一套房。依靠客户提前预付货款,一年赚了270万。炒股和专注工作收入不能比。
如果算回报,我1994年下海带着1000元人民币到深圳,回报已经没法计算了。
在深圳很多,我身边大把人,过百万都是谦虚的说法,几百万几千万大有人在。
很多人不懂北上深的人获取财富的机会和金额是小地方的人无法想象的。
我的朋友里面,依靠实业成功的百亿级好几个,亿级就多的不得了。炒股很难达到这种水平。
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以后的时代属于年青人,属于新的行业。我就是明白这个道理,退休了。
和我先后下海的开工厂已经有百亿身家,开公司也有百亿身家,亿万富翁比比皆是。感谢邓小平,感谢深圳,感恩大时代。多加一句:炒股误终身。
——黑暗时代
————————————————————————
【将股市投资作为一件严肃的事业来做】1、投资股市没有必要与其他人相比,但我觉得其底线是“三个跑赢”:跑赢通胀,跑赢长期无风险利率,跑赢上证指数。否则,就没有必要在里面“忙乎”了。
2、我将股市所有的人,“简单粗暴”地分为两类:一类是投资者,一类是交易者。投资者是从买生意、买入股权出发的,而交易者是将股权作为交易的筹码,股市上大多数人当是后者。据我的观察,最终的长期结果,大概率上多数交易者长期的收益率不如投资者。从你的短短表述看,如“炒股”、“面对一堆的交易”之类的文字,我认为你可能是属于后者。因此,要建立投资的分析框架,还是要回到这个“原点”、“根本点”上来,即自己在股市究竟是做个投资者,还是做个交易者。说大一点,这实际上是一个人的投资世界观,而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决定了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3、如果做个交易者,我提供不出什么具体的建议,因为我认为,作为个人投资者从大概率上看,最终是要亏钱的(拚上时间与健康还不算),否则便不会有股市“七亏二平一赢”之说了。
我认为,无论自己的本金是多是少,哪怕是投资10万的本金,也该将股市投资作为一件严肃的事业来做(切不可有玩玩的心态,或者赌一把的想法儿),因为这毕竟关系到自己的家庭未来财富命运。而作为一件严肃的事业来做,我认为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做一个投资者,即从买生意的角度去投资。
——闲来一坐话投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2-14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来源:海国图智日播报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不管承不承认,这个世界已经变了。只是这种变化不是靠世界性战争实现的,而是一种改良式、渐进式、“温水煮青蛙式”的变化,在量变和质变之间甚至看不出明显的界线。但是,毫无疑问,我们已经处在一个新的时代、新的世界。回溯过去,从1648 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一战”后华盛顿—凡尔赛体系以至“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再到冷战后漫长的过渡式“后后冷战时代”,我们今天正面临第四次历史性变迁,我们正见证一个新的世界秩序的重构,正所谓四百年未有之变局!
前三次历史性巨变都同世界性战争(热战或冷战)直接相关,因此体系之坍塌或构建都是疾风骤雨、大开大合式的,基本是推倒重来、另起炉灶。我们正身处其中的这新一轮秩序之变,则既与一系列局部性战争(如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地区性冲突(如朝核危机、伊核危机、乌克兰危机、东海南海摩擦)相关,也同国际力量格局的自然变动攸关—所谓新兴力量群体性崛起、西方世界整体性低迷、非国家行为体呼风唤雨、全球性问题集中爆发等,从不同侧面冲击西方主导的既有国际体系。
而更为根本的,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威胁多元化、文化多样化等“五化”前所未有地同时并存于世界,它们相互激荡、互为因果、连锁反应、推波助澜,你方唱罢我登场,东边日出西边雨,剪不断理还乱。对执政者来说,面临的任务千头万绪,机遇和挑战均前所未有,纵然使出百般武艺,最终白了少年头,也未必招人待见。对普通民众来说,面对一天一变的网络资讯和难以适应的气候变化,面对日新月异的国事家事天下事,常常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
而对善于冷眼看世界的战略思想家而言,这个时代给他们思考、写作提供了绝佳的素材,于是诞生了所谓“单极说”“多极说”“两极说”“无极说”,产生了所谓“后美国时代”“中国崛起时代”“信息技术3.0 时代”等。一批高质量、有深度的作品连番问世,即以近两年为例,法国人皮凯蒂的《21 世纪资本论》 、日裔美国人福山的《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英国人克拉克的《梦游者:1914 年,欧洲如何走向一战》 、中国台湾学者朱云汉的《高思在云》等,从历史的纵深、政治经济的结合部、人类政治的发展前景等多角度考问我们的时代、探寻未来的秩序。然而,他们提出的问题比给出的答案多,他们的困惑似乎比芸芸众生还更多几分。
其中不能不提的是年逾90 的基辛格博士,他依然活跃在国际舞台,敏于思考,勤于著述,善于沟通,指点迷津。他的《世界秩序》 一书悄然面世,似乎是一个阅尽世间沧桑的老人在告诫世人,我们所处的世界真的已经变了,而我们却都没有做好重塑新秩序的准备。旧的秩序濒临坍塌,新的秩序将建未建,还有什么比这更危险的事实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各国都忙于自己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而无暇静下心来重整地球村这个共同的家园,则世界表面的经济繁盛和技术进步到头来恐将带来更具毁灭性的后果。
或许正是意识到这一点,在联合国成立70 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重大历史性时刻,各国都在积极筹备、隆重纪念,红场阅兵、天安门广场阅兵、联合国大会……人们似乎期待以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为分水岭,总结过去、正视现在、面向未来,内心其实都在呼唤一个更加与时俱进同时富有活力的新世界秩序的到来。然而,谁将是世界新秩序的引领者或缔造者?

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同时也是既有国际秩序的主要缔造者,美国自然希望继续主导这个世界。奥巴马无论怎么“谦逊”,在继续领导世界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从来都不含糊。他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问题不在于美国是否继续领导世界,而在于如何领导”,“美国决不当老二!”“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不管如何包装,内核都是“实力”,美国追求的永远是实力至上,目标则是继续领导世界100 年。
问题是,世界已不是过去那个世界,美国也不是昨天那个美国。就军事实力而论,美国仍占据绝对优势,相较逐渐老化的俄罗斯军力,美国的军事实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比冷战时期更胜一筹。其他如科技力、网络力、战略力、文化力、情报力、同盟力、智慧力、地缘力等,仍令其他大国难望其项背。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仍是“唯一超级大国”。
但从经济实力角度看,美国的绝对领先优势至少面临来自欧洲和中国的挑战。就单个国家而言,2014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10 万亿美元,达到10.2 万亿美元,离美国17.4 万亿美元虽差距仍大,但全世界超10 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毕竟不再只有美国一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购买力平价论,甚至认为中国经济总量在2014 年已经超过美国。而更多的国际观察者认为,中国经济超美只是时间问题。
从政治和社会两个维度看,则美国面临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内部问题,政治“极化”和社会“分化”愈演愈烈,以致曾经高呼“历史已经终结”的福山写下《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一书,公开表达对美国政治制度的失望和无奈。制度优势和社会活力一直是美国人引以为傲的软实力,也是其对外实行霸权的国内基础,如今看来,面对2016 年总统大选出现的“特朗普现象”“桑德斯现象”,不得不承认这个基础正在出现大麻烦。“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奥巴马的对外政策屡遭批评或掣肘,绝非偶然,而他在应对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危机、利比亚危机、伊拉克危机、“伊斯兰国”等问题上的作为不力,实在是因为他不想管、不敢管也管不了。毕竟,2008 年金融危机后被推上台的奥巴马,当务之急是经济、经济、经济!结果,美国的经济终于走出危机,再次步入复苏增长轨道,但蓦然间美国人也发现,美国的国际影响力却在无情地下滑。在这种实力与影响力并不同步的情况下,靠美国单极维持国际秩序的稳定显然不切实际,尽管少数美国人仍在做着“美利坚帝国”的迷梦,但多数美国人对美国实力的限度是心知肚明的。
欧盟能否构成世界的另外一极姑且不论,但其作为经济总量世界第一、现代化水平程度最高、全球治理水平和能力最强的力量组合,是维护国际秩序稳定或重构世界新秩序的重要力量。2014 年平主席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首访欧盟总部布鲁塞尔,传递出一个非常鲜明的信号,那就是中国认同欧盟作为世界政治一极、经济一极、文明一极的独特分量,也希望通过深化中欧合作共同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
然而,自冷战结束后,“欧盟往何处去”就一直困扰着欧洲各国领导人。美国人所形容的“经济巨人、政治矮子、军事侏儒”状况虽有所改观,在叙利亚、利比亚冲突中欧洲人甚至冲锋陷阵跑在美国人前面,但总体而言,欧盟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还面临不少困难。高福利制度和外来移民增多带来的社会问题、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下的经济复兴问题、乌克兰危机背后折射出的战略安全困境,等等,显示“后现代”的欧洲也免不了“战争与和平”“发展与复兴”等现代国家习以为常的那些事儿。而近两年来欧洲主要大国恐怖袭击不断,更让欧洲一夜之间成为全球恐怖主义的重灾区和全球难民的集散地。
总之,欧盟作为国际政治事务中的整体性力量,如何整合实力、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是个大问题。否则,欧盟主要大国只能各怀心事,劲有时并不往一处使。德国最具实力,但默克尔很有分寸感,不愿挑头;法国有意在国际舞台上一展身手,但作用有限;老牌帝国英国则如美国著名评论家法里德·扎卡利亚所言,“正在放弃全球大国身份”,一场谁也不在意的“脱欧”公投竟然出人意料地弄假成真,让人对大英帝国是否从此变成“小”不列颠开始认真思考。欧洲大国如此,中小国家能做何指望呢?
另一个堪称一极的大国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最具争议。中国人和美国人、欧洲人在如何看俄罗斯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就大相径庭。中国人大多看到的,是俄罗斯广袤的国土、丰富的资源、强大的军力、厚重的文化,以及充满魄力和魅力的普京,因此往往对俄罗斯高看一眼,一直将它视为另一个世界级大国而倍加重视。这背后,恐怕多少同中国与沙俄之间的历史积怨、与苏联之间的历史恩怨等记忆有关。毕竟,我们曾是受害者、受伤者或弱者,因此容易放大对俄罗斯实力的认识。
美国人看待俄罗斯,则完全是一种胜利者的心态。问起华盛顿的战略界人士,十之八九会说“俄罗斯不会有什么用了”。一些学者甚至觉得,冷战后的美国历任总统总在试图从羞辱俄罗斯的过程中享受某种快感。美国朝野弥漫的这种“俄罗斯不行论”其实蕴藏着巨大的危险。如果历史是一面镜子的话,镜中的俄罗斯从来就不是这个世界上的平庸者。在成功化解古巴导弹危机后,肯尼迪曾经心有余悸地告诫后任美国领导人:“核大国在捍卫自身利益时,应避免出现让对手必须在耻辱的退让与核战争间做选择的情形。”
不管怎样,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面临巨大难关,俄罗斯毕竟是世界政治中谁也不能小觑的战略性力量。更何况,俄罗斯拥有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能源、国土规模等天然优势。作为战后国际秩序的共同缔造者之一,俄罗斯对当今及未来世界秩序有一套全面的看法和阐述,需要人们仔细聆听和认真解读。
在世界大国俱乐部里,不应忘记的还有印度、日本和巴西。三国虽各具特色,但在期待成为被人尊重的世界级大国方面则同气相求,联手“争常”即是重要标志。但毕竟,印度崛起的光芒不如中国闪亮,目前合纵连横多意在经济发展,对世界新秩序的构建缺乏必需的意愿和能力。日本安倍政权虽无日不在“俯瞰地球仪”,但志大才疏、心胸狭隘、缺乏担当,在美国的羽翼下尚难称得上是一支完全独立的战略性力量。巴西虽不甘偏安南美,但与世界政治的中心地带相距遥远,且自身面临严重的政治社会经济问题,世界杯、奥运会的光环掩盖不了巴西深层的矛盾,巴西的再度崛起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其他如南非、土耳其、伊朗、沙特、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尼、韩国、阿根廷等中等强国,对世界秩序的构建越来越有想法和发言权。它们有望成为新秩序构建的生力军,但指望其成为推动构建新秩序的主力军,似乎勉为其难。

相较欧、俄、印、日、巴等诸强,中国的优势是明显的。不仅经济发展态势最好,而且政治社会总体稳定,更重要的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30 多年坚持正确的战略选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盛一日。正因如此,中国越来越被国际社会视为最有可能取代美国的下一个超级大国。2015 年6 月29 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它标志着中国人发起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步伐。这是继2010 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之后又一标志性事件。除日本之外的几乎所有美国重要盟国都积极参与其中,这似乎印证了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新现实,那就是,美国的经济在复苏,但国际影响力却在下降;中国的经济在减速,但国际影响力则在上升。综合评估,实力对比中升美降的总趋势没有改变。
然而,中国也有中国的问题,集中体现为所谓“老二综合征”。尽管中国只是在经济总量上位列第二,但国际社会倾向于认为中国在综合国力方面也是“老二”,于是中国终于“被老二”了。问题是,这个“老二”与“老三”“老四”“老五”的差距没有实质性拉开,却与“老大”的差距依然巨大;既要面临来自“老大”的挤压,也要适应来自“老三”之后诸强的羡慕嫉妒恨;既要继续跨越新兴大国崛起进程中的“中等收入陷阱”,也要努力超越与既成大国美国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防范在中亚、西亚、北非一度上演的“颜色革命陷阱”,更需处理一系列国内、周边问题交织混杂的“成长中的烦恼”。平主席讲,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恰如黎明前的黑暗,越接近光明,面临的问题、困难、风险、挑战就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始终强调自己是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而不会成为颠覆者。
但在部分美国战略界人士看来,“亚投行”“一带一路”东海南海强势维权……凡此显示,中国人正以自己的方式改造既有国际和地区秩序,在表面维护既有体系的同时打自己的小算盘,搞自己的小体系。同样,在中国部分学者眼里,美国无节制无原则地偏袒日本和菲律宾,公然插手南海争端,滥用“量化宽松”和贸易保护主义等,也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颠覆自己一手打造的战后国际秩序。于是乎,中美关系走到今天,秩序之争越来越成为凌驾一切之上的核心问题。这恐怕是中美关系过去三四十年来最深刻的变化。不只如此,世界各主要力量也都在思考如何修复、改革世界秩序。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一个最核心的问题:什么是世界秩序?
对于各国的决策者、执政者而言,所谓世界秩序、国际秩序、国际格局、国际体系等等,无外乎就是如何把握世界大势的另类表述,而不太在意严格区分这些概念之间的微言大义,更多是不求甚解、大而化之。对于学者或研究者而言,上述概念的区分则是有意义的,为此他们往往不遗余力,甚至皓首穷经。中国知名学者阎学通教授近期对这些概念的研究非常有见解,给出了清晰的界定和解释,值得学习、借鉴。
在这个问题上,我比较倾向于基辛格的态度,既有一定学理阐述,又不过多纠缠于概念本身。在他看来,世界秩序其实更多是一种理念、一种构想、一种愿景,与既有的国际秩序不尽一致。理由很简单,因为真正的世界秩序到今天并没有存在过。今天绝大多数国际政治学者往往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作为现代国际体系的起点,主要原因在于它确立了现代国际体系的基本准则,比如,主权独立、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
这些准则虽然此前不同程度地存在过,但并没有像威斯特伐利亚条约那样被明确地规范,进而具有超越区域而成为所谓的普适性的准则。但从历史的大视野去看,一方面,这个体系所规范的相关国际关系原则是不全面的,更多是建立在欧洲中心主义的立场和经验之下的。另一方面,它规范的更多是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准则,而对非国家行为体则没有做明确的规定,可是今天的世界已经是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共同组成的新世界。更重要的是,在欧洲各国1648 年构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时,世界还存在几个并行的体系,比如中国的朝贡体系、以中东为核心的伊斯兰体系,而此时的非洲、美洲、大洋洲板块,则远离这些体系,尚未全面觉醒。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规范的只是欧洲部分板块,对世界并没有广泛的约束力。
从中国的视角看问题,中国传统体系出现裂痕,早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前,其中1592 年的中日壬辰战争具有某种标志性意义。这一年,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公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对日本而言,这是其发动海外侵略战争的起点;对中国而言,则是自唐朝以来一直学习中国的好学生—日本—开始动手打老师了。
遗憾的是,当时的中国政府没有将日本的这种战略意图当作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战略转折,而依然沉醉在天朝王国的幻象中;及至1840 年鸦片战争,中国人依然处在半梦半醒之间;再及至日本人在1894 年重演壬辰战争的那一幕,通过甲午战争将天朝大国的尊严打得体无完肤,中国才“猛回头”,完全惊醒。中国被西方坚船利炮裹挟进所谓现代文明体系,再被当年自己的学生羞辱得颜面扫地,华夏体系已无法维系。但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百年屈辱,由此开端。此后,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救国图存、民族独立、国家建设进程,并最终走上通过改革开放迈向民族复兴的艰难历程。
中国人的秩序观、体系观与西方人相比,自成一格,是不争的事实。中西方之间在所谓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发展道路等方面的矛盾、冲突和隔阂由此变得更加深刻,也是源于两种不同秩序在不同轨道上的自我演进。而等中国开始走向现代化,尤其是跟美国、欧洲主要国家在“一战”和“二战”战场上并肩作战,两种体系才有了正式的正面互动。
然而,这种互动对西方而言是主动的,对中国而言则是被动的。虽然中国也以战胜国身份参与了华盛顿—凡尔赛体系的共建,但仅分得西方列强的残羹冷炙,遭受的却是更大的屈辱。“二战”后构建的雅尔塔体系,中国终于能与美、英、苏等列强共建联合国,并成为安理会5 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但这是建立在西方对中国未来政治方向的一种不切实际的期待之上的。而一旦中国的国内政治方向出现另一种面貌,西方的脸色即为之一变。新中国仍然被西方视为旧世界,被孤立在美国主导的所谓国际体系之外。
邓小平领导的中国改革开放也曾经一度给美国人和西方人再次带来期望,认为中国从此走上融入西方体系的不归路。但历史的发展往往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中国的命运始终还是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几十年之后,中国既没有“西化”,也没有“分化”,中国虽不再是那个封闭的中国,但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的中国。另一方面,中国不是苏联,虽在崛起,却坚定地奉行和平崛起;虽坚持独立自主,却不全面挑战既有国际秩序;虽没有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质,却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对外开放的道路上走得比西方更坚决。
对于这样一个中国,美国人和西方人既爱又怕,想全面接纳却心有不甘,想全面遏制又难以做到,想放任自流却风险太大。怎么办?奥巴马在思考,希拉里在思考,美国战略思想界人士都在不同程度地思考,但迄今却没有给出一个清晰的答案。
不论怎样,必须承认一个基本事实: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威胁多元化,将世界各国历史性地拉近,使得全球第一次可以开始思考共建一个所谓既建立在国与国平等基础之上,又必须思考非国家行为体,既要应对所谓“高政治”的政治、经济、安全问题,又必须面对所谓“低政治”等非传统全球性新问题的世界新秩序。
如何构建新秩序?既然没有一家能主导新秩序的构建,就只好依赖国际社会的再度合作。但现实情况是,除少数战略思想家在思考这个问题外,各国政要多忙于政务,疲于应对各种不同的挑战,没有时间去顾及这个过于形而上的问题。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中美在新秩序的构建过程中是合作者还是竞争者抑或对抗者,将直接攸关新秩序的成败。为此,包括基辛格、布热津斯基、伯格斯滕、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等在内的国际战略家们纷纷建言献策,从不同侧面勾画中美合作的蓝图。但同时也有不少学者、政客以旧的思维预测甚至鼓噪中美冲突的未来。中国领导人平在不同场合提出“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等新理念、新思想、新倡议,体现了在世界秩序重构进程中中国人不同以往的包容、大气、主动、自信。但一个巴掌拍不响,探戈需要两个人跳,全球共同的事业需要世界各国共建。
文/袁鹏(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网友]

好文章,值得一读。

基辛格说对了,要变天了,而且是大变

人类对欲望的过渡追求,欲望的延伸、 异化,把他变成某个国家的意志。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扩散、普及,能使一些非政府的行为在历史上头一次具备了与民族国家可以等量齐观的能力。那么可以理解为一个时代将终结,一个新的世界将出现!

生产力的发展如果不能与当地消费力相适应,那么资本就会面临三个选择,一种就是去产能,一种是提振消费,一种就是跳出系统约束寻找境外的消费力。第一种情况并不能提升经济,只是减缓经济下行的速度,第三种必然与境外的生产力形成矛盾摩擦和战争,而且境外国家岗位的减少其实也会遇到国内同样的情形,就是资本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所以只有第二条路可走。反过来,消费力的成长如果不能与当地生产力水平相适应,那么消费力有三个选择,第一就是减少消费,一种就是增加当地生产力,一种就是选择国外商品消费。第一种就是直接导致经济下滑,第三种提振的国外的生产力,对国内岗位的减少消费下降造成经济恶性循环,只有第二种让适应当地的生产力落户增加岗位才是正确的做法,这就是特朗普正在的工作

大气磅勃,思想深远。好文章。
我也有这种预感。做为一个普通人,我认为世界国家秩序将会变成,备战但战不起来,不敢打,因为打就意味着地球毁灭,这已经是世界绝大多数人的共识。所以只能看到主张和平的国家实力一天天在坐大,主张打仗的国家实力一点点在消耗。国家间次起彼伏,但主张公平与正义和平与发展,共建地球村的思想会主导世界,所以世界进入春秋五霸争雄共同维护世界新秩序的阶段。

这么好的文章,大家都要读一读,有深度,有高度。未来中美合作,才能引领世界的大方向,随着世界人民的素质和文明程度越来越高,只要走正确的路,世界也会有一个好的未来。

人类对欲望的过渡追求,欲望的延伸、 异化,把他变成某个国家的意志。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扩散、普及,能使一些非政府的行为在历史上头一次具备了与民族国家可以等量齐观的能力。那么可以理解为一个时代将终结,一个新的世界将出现!

世界秩序,就是可持续发展,每个国家的生产力必须满足本国消费,而本国全体老百姓过好日子本身就是为本国生产力和本国资本提供发展**,二者相辅相成良性互动,这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从而不会由于经济利益导致战争的发展路径,这条道路来自美国和英国的经济主张,也就是西方系统的根本————消费系统或者说消费驱动

观点都没问题,只是提出的都是老生常谈毫无意义

总说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为什么不说说中国总人口十三亿,是别国人口的多少倍,难道经济总量就不要消费的吗?中国的经济总量与总人口比例一消耗,就排到了世界倒数几名了。清王朝时期,经济总量世界第一,结果如何呢?还是那句话:贫穷落后,拿经济总量说事的人,大多是脑残。
世界和平秩序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力量主持,一次世界大战、二次世界大战皆因多极力量平衡,终导致战争,二战后,美国主导世界和平秩序,避免了韩国和科威特的沦陷,阻止了野心家的侵略战争。若不是美国充当世界警察,第三次世界大战早就发生了。现在一些伪学者极力主张多极平衡,就是想把世界重新拉入战争。应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觉。
基辛格的“平衡论”,早已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在欧美已无市场,中国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拿来鼓吹,目的就是要制造国际社会的分裂,火中取栗,置世界和平秩序不顾,终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多极几十年打一场大仗,一极隔几年就打一次中小仗。联俄抗美日三十年内,丝毫不可动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2-14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5-19 16:18 , Processed in 0.074806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