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真炮手

2004年9月16日(星期四)上市公司与经济政策消息专贴,欢迎大家添加,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17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诺贝尔奖得主畅言全球经济

从现在算起,75年后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可能是美国、欧盟,还是中国呢?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经济学Koshland荣誉教授乔治·亚克洛夫(George A. Akerlof):欧盟。欧盟比美国人口多,但人均收入的差距却不像人口差距那么大。我认为目前中国和美国、中国和欧盟之间的差距75年内可能是赶不上来的。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经济学荣誉退休教授肯尼斯·约瑟夫·阿罗(Kenneth J.Arrow):除非经济增长状况发生根本改变,中国将在75年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中国的人均收入可能还不及欧盟的一半。

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经济学Clinton R. Musser荣誉退休教授罗纳德·科斯(Ronald H. Coase):中国将在75年后超越美国和欧盟,我对此深信不疑。

斯坦福大学胡佛战争、革命与和平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 on War Revolution and Peace)高级研究员密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中国。

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经济学荣誉退休教授格兰杰(Clive WJ Granger):这三者在75年后的经济实力排序应当是:美国、中国和欧
盟。

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经济学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荣誉退休教授劳伦斯·R·克莱恩(Lawrence R. Klein):75年后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很可能是中国。这个回答不是基于人均收入。中国正在迅速增长,但人口数量庞大。而且,为了避免出现像日本那样的高赡养比率,中国有可能会放宽对家庭人口数量的限制。从人均的角度看,我觉得美国是75年后最强的经济体。

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科研教授哈里·马科维茨(Harry M. Markowitz):中国。

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高级科研数学家约翰·纳什(John F. Nash Jr.):欧元区所包括的范围还在不断的变化,如果到2079年俄罗斯也加入了欧盟,那它
肯定是当时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否则,尽管中国和美国的领土面积相当,美国仍将是最大经济体。

斯坦福大学金融学Stanco 25荣誉退休教授威廉·夏普(William F. Sharpe):中国75年后成为头号经济强国的概率是50%、欧盟是30%、美国是20%。

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经济学及法学教授弗农·史密斯(Vernon L.Smith):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学院荣誉退休教授和经济学荣誉退休教授罗伯特·索洛(Robert M. Solow):按经济总值算,可能是中国。按人均值算,应当是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教授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现在很难对75年之后的事情作出判断。首先,我们不知道还有什么国家会加入欧元区,欧元区会以怎样的速度扩张。其次,我们必须承认也许中国到时候不是人口第一大国,但该国的人口只会有增无减。不过,即使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无法再保持像过去25年那样的势头,中国与欧盟和美国之间的差距也会大幅缩小。其结果是,很有可能出现另一种经济力量的均衡。

哪个国家或地区目前所采用的经济政策最合理?为什么?

乔治·亚克洛夫:瑞典。瑞典政府积极扶持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这个国家基本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好的政策是一回事,效果怎样是另一回事。我们不得不说,从经验看来,尽管中国、台湾和韩国所实行的经济政策有些违反经济学准则,但它们的政策的确是很合理的。

密尔顿·弗里德曼:香港,主要得以于英国遗留下来的管理体系。

格兰杰:挪威。尽管挪威有石油,但这个国家却能够很理智地管理石油收入。

劳伦斯·R·克莱恩:我选择挪威。这个国家所采取的社会-政治-经济政策让不同层次的人得到公正待遇。挪威有优良的天然条件和重要的经济资源。挪威政府从整体经济福利的角度考虑,很合理地利用著这些资源。

哈里·马科维茨:美国的“自由市场”是最好的政策,紧随其后的是中国。

约翰·纳什:当然是瑞士了。至少瑞士没有走错路,这个国家没有实施意在刺激经济增长但在长期却事与愿违的政策。

威廉·夏普:可能是英国,肯定不是美国。

弗农·史密斯:美国...拥有一定的自由度。欧盟越来越像是搞社会经济学了。中国迈向正确方向迈进的步伐非常缓慢。

罗伯特·索洛: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问题。美国在很多方面要比其他发达国家强,但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这样。很难说像丹麦或荷兰 -- 两国整体上都非常不错 -- 是否具有可比性。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每个国家的问题各异。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就好像它们都在考试,但考题却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打分的。最近三四年,美国所采取的政策显然很差劲。欧洲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太合理。稳定及增长协定(Growth and Stability)并没有发挥作用,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也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欧洲的经济发展一直不大稳定。

如果从经济的整体表现上看,显然中国的表现是最好的,而且在东亚经济危机(East Asian crisis)中也表现出了高超的经济管理能力。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总会有新的挑战出现 -- 你得不断去衡量各国驾驭新形势的能力。从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灵活性方面,中国的确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韩国从1997年的危机中复苏也令人刮目相看。所以,韩国和中国制定的政策应当说是很不错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17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经济学家?

包括您在内,谁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经济学家?

乔治·亚克洛夫: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些经济理论都是很多人的工作成果(比如:国民收入核算、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博弈理论等)。如果非要点出一个人,我会选择拉格纳·弗里希(Ragnar Frisch)。和其他经济学家不同的是,他开始将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结合起来,后者现在已经是经济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如果再点到一个人,那就是西门·库兹列茨(Simon Kuznets),他将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发展到实际运用当中,使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成为经济学领域的最受关注的问题。

密尔顿·弗里德曼:凯恩斯。

格兰杰:密尔顿·弗里德曼--他让所有的人清醒。

劳伦斯·R·克莱恩:我选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然后是凯恩斯。

哈里·马科维茨:密尔顿·弗里德曼。

约翰·纳什:凯恩斯。

威廉·夏普:肯尼斯·约瑟夫·阿罗或保罗·萨缪尔森。

弗农·史密斯:哈耶克(Hayek)。

罗伯特·索洛:凯恩斯。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你真想让人回答这个问题么?我觉得恐怕很难说出一个最杰出的经济学家。很多人作出了不同的卓越贡献。说到二十世纪,人们会想到凯恩斯、萨缪尔森和阿罗。他们具有非常巨大的影响力。我之所以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有些犹豫,那是因为很多人在其各自的经济领域内都有重大影响力。

虽然谈不上是革命,但至少很多人都促进了经济学的发展。新的理论得以建立。凯恩斯说,在有失业的情况下也能实现经济均衡。而在那之前,很多人都说只有充分就业的经济均衡。他帮助经济学家认识到了失业问题的持续性。虽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用凯恩斯的模型,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是经济学上的重大突破。

凯恩斯的理论是在大约70年前确立的,从他的理论中发展而来的宏观经济管理,使经济危机持续的时间缩短,危害性降低。这一点对经济的影响最为深远。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17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博弈论的应用

在过去50年中,您认为经济理论界的哪一项突破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著最深刻的影响?为什么?

乔治·亚克洛夫:博弈论的应用。它使经济学家能够更细致的研究问题,使理论研究更好的符合实际情况。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我真不知道什么是“一项突破”。我认为,运用模型分析对不同政策的影响加以分析这对于制定政策最为有益,理论的发展、计算的革命以及数据量的增大已经使之成为可能。模型分析不一定可以制定出正确的政策,但至少可以避免做出错误决策的可能性。

密尔顿·弗里德曼:人们接受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的观点。为什么是这个呢?因为以这种思想为基础的经济政策已经使一些发达国家将低通货膨胀保持了20多年,同时有相对稳定的经济产出、高水平的就业和生活条件。

格兰杰:控制通货膨胀的能力。

劳伦斯·R·克莱恩:简·丁伯根(Jan Tinbergen)成为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并不奇怪。他在建造计量经济学模型领域的研究已经远远超出当时的时代,而那时几乎没有今天所使用的这些资源。他用公式来表达制定经济政策所依据的主要理论,并且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推论为它们在实际中的运用奠定基础。此外,他早期为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建造的模型中包涵很多有关收入分配、财富效应和工资决定论的精辟见解。他的研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后,在他的研究基础上建造的模式在世界上得到广泛运用。

哈里·马科维茨:我认为是投资组合理论,当然我可能有些偏颇。

约翰·纳什:我不知道该如何做出选择;一项伟大的经济理论需要超长于50年的时间来证明它的意义。

威廉·夏普: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和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

弗农·史密斯:哈耶克的理论谈到,管理经济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是分散存在的,一个主体不可能全面掌握所有的信息;靠命令统一指挥经济的体系最终肯定会失败;这使智利、苏联、东欧和中国等都放松了对其经济的集中控制。

罗伯特·索洛:这不好说。对国际贸易、外汇汇率和开放经济的进一步了解可能算得上吧。(从数字上考虑。)

乔治·亚克洛夫:刑事和司法体系(还有军队)。这其中也包括私人运营监狱。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有很多,但从影响的规模和深度看,医疗政策领域受到市场力量的制约最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17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觉得什么最能够限制市场的力量?

密尔顿·弗里德曼:人类的自主。

格兰杰:数学和科学的原研工作。

劳伦斯·R·克莱恩: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治监管和领导,市场体系下会有很多市场失灵和腐败行为发生,这反映在很多方面,而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国家内部以及国家之间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平等。

哈里·马科维茨:污染。

约翰·纳什:“限制市场的力量”的说法意思是要人为的安排而不是让市场平衡来决定事态的发展。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国家捍卫它自身的存在。这可能引出关于国家自给自足的众多概念,比如说,日本可能会选择不要让所有的大米都靠进口取得!

威廉·夏普:经济和政治力量的过度集中。

弗农·史密斯:没有,因为“市场”本身就承认信息分散于社会体系的各处,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就是找到、设计并发现下面这种制度:该制度激励并使人们能够在无需他人引导的情况下作出正确的决定。要控制市场力量的想法是源于一种对市场观念根本性的错误理解。这个提问本身就不对。

罗伯特·索洛:发达国家应当主要避免大范围失业、贫穷及不平等差别的扩大。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家通常会把收入的分配列在前面。我们完全没有理由认为在市场力量驱使下形成的收入分配就是最合理或最能接受的。如果没有政府干预,任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那会造成大量人口难以生存。这就是需要政府有所作为的地方。我们知道,单单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会导致经济的大起大落。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这种状况。我们还知道,市场效应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就要政府制定政策措施来加以规范。还有,公共设施通常都面临投资不足的困境。当想到创新经济的时候,我们不应忘记大多数私营领域的创新都是基于政府资助的研究工作成果,比如互联网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17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认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经济挑战是什么?

你认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经济挑战是什么?

乔治·亚克洛夫:如何应对全球变暖。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附属于撒哈拉沙漠的非洲地区以及南亚一些地区的极度贫穷。

密尔顿·弗里德曼:缩减政府机构的规模和权力范围。

格兰杰:以适当的速度用创新技术替代不断耗减的资源。

劳伦斯·R·克莱恩:在一个和平的政治环境中共同努力减少贫穷和疾病,将是我们所在年代的主要挑战。

哈里·马科维茨:降低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关税。

约翰·纳什:人们无法回避的一个挑战是在地球人均面积随著人口不断增长而下降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或至少是在感觉上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在很多方面,人们都感到生活水平正在提高,令人不可思议。

威廉·夏普:为医疗和养老支出融资。

弗农·史密斯:去除补贴和壁垒等所有阻碍自由贸易和资源流动的措施,以唯一可持续的方式最大化地创造财富和消灭贫穷。

罗伯特·索洛:世界上贫穷的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很难说哪一项挑战是最严峻的。保持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 --不仅仅是保证充分就业,显示是一项巨大挑战。除此之外,汇率和资本流动的不稳定性也是棘手问题。

世界各个经济体之间已经更加相互依赖,因此更有必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全球合作体系。

第二个问题是贫富国家的发展和差距。在过去25年中,这个问题已经有所好转。但如果不能继续改善,它将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17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成果50年后会更加平均地分配,还是分配更加不均呢?为什么?

您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成果50年后会更加平均地分配,还是分配更加不均呢?为什么?

乔治·亚克洛夫:更加均匀,因为中国和印度可能将赶上西方发达国家。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如果中国、印度和印尼等国家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发达国家,我觉得收入的分配未来会更加平均。

密尔顿·弗里德曼:更平均。造成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差距较大。随著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家会找到促进经济增长和繁荣的道路,这样国家之间的差距就会逐渐缩小。

格兰杰:不会有太大变化。如果不控制人口的增长,世界上的穷人总是很多。

劳伦斯·R·克莱恩:在全球经济中新出现的一些强国已经在为消灭贫穷而付出努力。印度和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增长迅速,已经大大减少了一部分贫穷人口。俄罗斯的经济实力正在增强,也在为解决这一问题作出贡献。

约翰·纳什:我必须承认我不知道。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效率的问题。某种形式的共产主义可能会使人类劳动成果平等分配,但是,其负面影响是产出数量可能会大幅减少,因为人们到时会缺乏劳动的动机。

威廉·夏普:60%的概率是更平均,30%的概率是和目前差不多。

弗农·史密斯:相对于人们为重新配置经济全球化的成果以使收入分配更平均所付出的努力而言,收获总是不成比例地减少。要让创造成果的一方将成果分享给别人,这可能只有靠武力才能实现,而且这不管对创造者还是接受者都是一种危害和贬低。

罗伯特·索洛:这很难说。相对缺乏专业技能和教育的人的境遇可能会更差,但随著民主的发展,营养、人口控制和以及教育状况可能会有进步。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50年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将会追赶上来,但很有可能其它国家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除非我们为缩小非洲与工业国家之间的差距作出一些特别的努力,否则我们将看到一个贫富差距更大的世界。在中国,大部分人的收入会增长,贫富差距可能有所缩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17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证监会人事更替可能提振股市--替罪羊

中国证监会人事更替可能提振股市  



向来低调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简称: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可能即将离任,西部重镇重庆市副市长黄奇帆将执牛耳,人事更替的传言将给中国股市刺入一针强心剂。但导致股市勉徘徊于5年低点附近的关键问题尚未解决:一是信贷紧缩,二是国有股减持。

有官员称,黄奇帆不久将接替尚福林担任中国证监会主席。1992年12月份,尚福林接替现任央行行长周小川成为中国证监会主席,领导著这家统管深沪两家证交所、旗下券商过百的监督机构。

据《南华早报》周三报导,尚福林可能接替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BRC)主席刘明康的职务,该传言尚缺乏证据。

刘明康制定的新银行规则使驻中国的一些海外银行家颇感不快,有些规定限制了外国银行为国内某些业务进行融资的能力。尽管如此,刘明康一直被誉为治理国内银行业的开路先锋,在他的领导下,国内银行,特别是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和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的不良贷款率已明显下降。

经纪商需要什么样的证监会主席尚不可知,但有人预测,一旦尚福林将离任,股市将为之一振。上证综合指数在过去三个交易日里已累计上扬8.8%,以上预期在其中扮演了一定角色。

传言中即将登任证监会主席位置的黄奇帆现年52岁,曾任重庆、上海两大城市的高级官员。在任期间,重庆和上海都处于关键的发展时期,黄奇帆在推动国有公司上市及吸引投资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国内媒体对此褒奖有加。

黄奇帆的个人助理通过电话否认人事变动的消息,并表示这完全是市场谣传。

相关机构的发言人没有对此事置评。

传闻的出现与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开幕不约而同。但官方媒体新华社(Xinhua News Agency)指出,为期四天的会议将围绕政治话题展开,其中包括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问题。

众多传闻导致投资者不光要为人事更迭作准备,因为还有传言称,中国将进行九年以来的首次加息,以及政府将有节制地放松导致人民币估值较低的汇率管制。市场传闻多在节日前后现身,这在中国已是屡见不鲜,即将到来的国庆节就是一例。

股市不振-尚福林有责

尚福林于2002年12月接任证监会主席,上证指数此后基本持平。但最近几周,该指数一路跌至5年低点,周四上证综指收于1371.20点,较4月6日创下的1777.52点峰值下跌23%。股市近日的回升与尚福林将离任的传言有一定关系,同时,支撑股市的一些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交投人气。中国证监会的前任主席是现任央行行长周小川,他在任时,上证指数累计下挫18%。

尚福林在任期间的重大举措包括:显著扩展了基金管理行业的规模,向股市输入了数百亿人民币的资金;批准境外机构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机制(QFII)获得近20亿美元的中国市场投资额度;中小企业板于今年的推出;券商首次获准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但市场没有因此获得可持续交投提振。

分析师并没有把具体问题归罪于尚福林,但表示他们需要一个令人信心百倍的领导人。长城证券(Great Wall Securities)驻深圳的分析师丁朝宇表示,股市需要的不是资金,而是信心。证监会的领导人应该让投资者对股市充满信心。

信贷紧缩是近几个月来影响中国股市的主要因素。市场借贷利率的上扬导致了国债回购协议交投的减少,许多券商不得不卖出股票以抵消这种影响。

然而,拖累股市的最大因素还是基本结构问题。由于政府持有上市公司近三分之二的股权,这些股权减持与否的问题一直困扰著市场。分析师说,现在谈这个问题还为时过早。

股价下跌,公司收益上涨,导致国内股票更便于购买。《中国证券报》刊载的数据显示,上海证交所(Shanghai Stock Exchange)上市股票的平均本益比约为26,较2003年中旬低10个百分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17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3%

中国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3%  



中国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26.3%,增速低于7月份的约32%,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可能性有所降低,而中国政府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效应仍在。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四公布,中国今年1-8月固定资产投资为人民币3.22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3%,增速快于今年上半年的28.6%,也高于去年全年的26.7%。

但统计局没有像以前那样公布更具有参考意义的8月份当月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

不过统计局有关人士周四向道琼斯表示,中国今年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6.3%,与此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透露的增幅相一致。这一增速高于普遍预期的21%,不过低于7月份约32%的增幅。

国家统计局自今年7月份以来,连续两个月没有公布当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数据。统计局上个月向道琼斯表示,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约为32%,大大高于6月份的22.7%。

中国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8.3%,大大低于4月份34.7%的增幅,也低于3月份43.5%的增幅。

中国官方媒体本周初援引发改委的数据已经公布了8月份和今年前8个月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但没有公布进一步的细节。

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7月份反弹之后重又放缓,表明中国政府今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措施仍在发挥效力。

今年以来,中国政府一再就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问题发出警告,并连续采取措施以遏制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等行业投资过热的现象,以避免对经济健康增长构成威胁。

而从固定资产投资今年上半年单月增速逐渐减缓来看,中国政府的措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固定资产投资是衡量中国钢铁和建筑材料等过热领域投资的一项关键的宏观经济指标。

发改委周三透露,自今年4月底以来,中国已经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总计70,600个,项目总投资规模为人民币17.3万亿元。

而自4月底以来,中国政府已经停止建设的项目总计为427个,项目投资规模430亿元;已经取消立项的项目841个,投资规模为1,272亿元。

不过,近来中国政府高层官员相继表示,要防止固定资产投资速度反弹,保持宏观调控的成果。

中国总理温家宝7月底曾表示,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效仍是初步的,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已经取得的成果基础还不牢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本周也曾表示,尽管宏观调控仍然发挥成效,但这些成效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

统计局周四公布的数据还显示,与今年前7个月相比,今年前8个月部分固定资产投资的分类项目增速也有所回落。

分行业看,1-8月份,黑色金属开采和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为1,1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6.3%,增幅比前7个月回落2.9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开采和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为37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8%,增幅较前7个月回落6.1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6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6%,增幅比1-7月回落4.3个百分点。

今年前8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为7,1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8%,增幅较前7个月提高0.2个百分点。而同期土地购置面积增长了6%,增幅与前7个月持平。

统计局的数据还显示,今年前8个月,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为1.86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9%;住宅项目投资6,01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6%。

分产业看,今年1-8月,第一产业投资33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3%;第二产业投资1.28万亿元,增长41.7%;第三产业投资1.9万亿元,增长23.9%。

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增长42.1%,至1.24万亿元。

此外,数据还显示,今年1-8月,中央项目投资为5,01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3%,增幅比前7个月的5.7%回落了1.4个百分点。

前8个月地方项目投资为2.72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6%,虽较前7个月回落0.6个百分点,但仍显示地方项目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今年1-8月,累计新开工项目9.4万个,较上年同期增长7.4%,增速快于快于前7个月的4.8%。

国家统计局没有公布8月份当月固定资产投资的分类数据。

中国今年前7个月和7月份当月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为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只在季度末公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17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财经IPO拟筹资3,050万美元

新华财经IPO拟筹资3,050万美元  



香港财经新闻媒体新华财经有限公司(Xinhua Financial Network)周四宣布,计划通过在东京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筹资3,050万美元。这是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后首次有中国公司在日本股市上市。

新华财经首席执行长弗雷迪·布什(Fredy Bush)说,公司计划于10月28日在东京证券交易所(Tokyo Stock Exchange)创业板市场上市,届时将向日本投资者发行2万股股票。

布什说,新华财经之所以选择在日本、而不是香港或美国上市,是因为他们希望抓住这个机会成为首家1997年后在日本上市的中国企业,此次IPO还有望使之成为第一家在东京证交所创业板上市的非日本公司。

布什在接受道琼斯采访时说,她很希望新华财经成为第一家在日本上市的中国企业,也希望能够延续他们的市场先锋地位。

她说,IPO筹得的资金将用于公司的持续扩张,目前公司考虑在2005年进行若干笔收购交易。

新华财经已经选定野村证券公司(Nomura Securities)、HSBC Securities Tokyo和Merrill Lynch Japan Securities作为此次发行的主承销商,其IPO的指导价格区间为每股137,000-197,000日圆,合1,253-1,801美元。

东洋证券(Toyo Securities Co. Ltd., 8614.TO)、环宇证券(Cosmo Securities)、Naito Securities、冈三证券(Okasan Securities Co. Ltd., J.OKS)、Orix Securities、Shinko Securities和Monex Securities等日本证券公司也将参与此次承销工作。

新华财经此次在东京上市的是其控股公司Xinhua Finance Ltd.。

此次IPO对于东京证交所来说不啻为一次突破,此前,中国企业大多不考虑在日本上市,而是选择在纽约或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

作为此次上市的一部分,新华财经还准备将8,649股已有股票上市,以满足认购期间的额外需求。承销商还享有额外发行4,297股的增售选择权。

新华财经在此次上市前曾于年初进行私募,这也是对批评人士做出的回应,批评人士曾一直称新华财经在中国官方的新华通讯社(Xinhua News Agency)控制之下。

尽管新华社在新华财经于1999年成立时是该公司的主要股东,但随著新的外国合作伙伴和战略投资者的加入,新华社在新华财经的股权比例已经逐渐下降。

新华财经首席执行长布什称,该公司的竞争对手常常歪曲新华财经的背景,称新华财经为中国政府所控制,甚至接受中国政府的新闻审查,尽管事实并非如此,但竞争对手还是这样说,她自信新华财经在中国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她表示,事实是新华财经由一群海外管理人士独立经营,新华社虽是公司的一个重要股东,但持股比例不足10%,而且是间接持股。

布什称,新华财经超过90%的投资者来自海外,大部分是美国、日本和欧洲的投资者。

东京证交所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此次IPO的巡回推荐将在9月21日至10月6日期间进行,且仅限于在日本。该公司将在10月8日至10月15日期间基于投资者对股票的需求情况进行入标定价(book-building)。

东京证交所表示,根据上述入标定价的结果,发行价将于10月18日正式宣布。

布什表示,公司决定在东京证交所创业板上市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日本投资者了解中国市场。她指出,主承销商之一的野村证券已经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机制(QFII)在中国推出了封闭式基金。

布什表示,日本投资者对投资中国市场很感兴趣,而且对这个市场非常了解。

根据日本的会计标准,Xinhua Finance Ltd.预计截至12月底的本财政年度净亏损11.2亿日圆,税前亏损9.043亿日圆,同期收入60.7亿日圆,合每股亏损5,548.93日圆。

由于Xinhua Finance Ltd.是近期成立的,因此没有历年可比数字。

新华财经去年净亏损4.664亿日圆,其中税前亏损4.678亿日圆,收入为17.3亿日圆,每股亏损11,716.7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17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原则上允许银行从事基金管理业务

中国原则上允许银行从事基金管理业务  



中国国务院(State Council)已经“原则上”同意商业银行推出自己的基金管理子公司,此举可能会为国内资本市场引入更多的资金。

中国央行(People's Bank of China)周三宣布了上述消息,这为监管机构著手起草与此类新的基金管理业务有关的法规扫清了道路。

此前,各银行仅限于销售外部基金管理公司所推出的基金产品,这是政府在国内银行业和证券业之间设立防火墙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央行在其网站上发布公告称,允许商业银行发展基金业务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是比较现实可行的选择。

公告称,商业银行将可通过这些基金管理公司发售各种基金产品。

这些基金产品包括货币市场基金、股票投资基金以及各类债券型基金。

但是在初期将鼓励商业银行侧重于风险较小的债券型基金,如次级债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等。

中国基金管理行业正在蓬勃发展,这反映出决策者深化资本市场的努力。决策者希望通过引入职业经理,来抑制中国市场散户投资者占主导所造成的短线投机行为。

中国目前有近50家基金管理公司,其中包括几家与外国基金管理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

央行称,此举将使拥有大规模储蓄资金的商业银行能够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渠道。

这种流动资金的增长适逢中国股市的重要时刻。中国股市最近跌至5年低点,原因是投资者对政府采取的经济降温举措和可能采取的加息举措感到担忧。

官方数字显示,8月末中国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储蓄余额总计11.4万亿元(1美元=8.28元)。

支持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还将有助于分散间接融资风险。

不过,银行仍强调,银行的基金管理业务与银行业务之间应当设立“防火墙”,以降低可能存在的系统风险。

央行官员与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负责人就此问题召开了座谈会,讨论了有关细节问题,这意味著这些机构可能率先设立基金管理公司。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17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布什在美中贸易问题上面临压力

布什在美中贸易问题上面临压力  

随著美国大选日的日益临近,美国工业及纺织业团体正在向美国政府施压,要求对中国的贸易做法采取反制行动。

一个由美国工业、农业及劳工团体组成的联盟计划于周四向布什(Bush)政府提交贸易申诉,指责中国通过操纵人民币汇率获得定价优势的做法违背了全球贸易准则。多年来,中国一直实行钉住美元的汇率机制,但一些贸易专家认为中国通过这种汇率机制人为地压低了人民币的汇率。

此时正值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John Kerry)提高嗓门抨击布什政府的就业及贸易纪录之际。今年4月,就在这个联盟起草要求中国改变汇率机制的请愿书之际,布什政府率先表态,拒绝接受这项提议。定于周四提交的请愿书将迫使布什当局在11月2日大选日之前的几天做出决定。布什政府拥有45天的时间来做出是否接受这份请愿书的决定。

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U.S.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曾对提交这份请愿书表示支持,但后来收回了它的支持,原因是提交请愿书之举的政治色彩越发浓厚,这导致其成员的立场出现了分化。

在大选期间,美中贸易问题向来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美国贸易代表佐立克(Robert Zoellick)认为,那些抨击美中贸易的人是想把美国带到经济孤立主义道路上去。

他为美国政府的对华贸易政策辩解道,美中贸易关系是一种美国能对中国施加影响力的接触政策。克里的竞选团队支持对中国施加压力,以迫使其改变工作条件和汇率机制。

美国劳工联盟及产业工会联合会(AFL-CIO)的主任助理西娅·李(Thea Lee)称,之所以决定提交请愿书,是因为该联盟认为布什政府并没有兑现在4月份做出的允诺,即将会积极解决美中在劳工及贸易方面的纠纷。李目前还在克里竞选班子中担任著贸易问题外部顾问之职。

此时,美国纺织业准备也向美国政府提交一系列请愿书,要求对中国出口至美国的服装加以严格限制。

布什政府将在10月份的某个时候决定是否接受并认真考虑这些请愿书,现在看来有这种可能。但要等到今年12月或者明年1月美国政府才能做出是否针对中国出口商品加以限制的决定。

今年年底时,阻碍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纺织品配额制度将被废除。预计中国将从中受益,并成为全球成衣市场的主宰者。

限制中国的出口将使处境艰难的美国纺织业获得喘息的机会,这样一来,布什就会在南、北卡罗来纳州获得更多的选票。但仅仅是扬言要对中国纺织品实施新的限制就已经引发了美国零售商和海外制造商的关切。

中国已经明确表示,将对任何阻碍中国成衣出口至美国的举措进行反击。

中国高级贸易官员刘海云昨日在华盛顿表示,仅对中国实施新的配额制度将激化美中两国的一系列双边纠纷。

刘海云敦促布什政府“审慎“对待这些请愿书。他认为,中国有权在世界贸易组织内部对美国的纺织品贸易保护政策提出申诉。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5-2 08:03 , Processed in 0.059612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