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张婷

奉茶,赏茶联,吟茶诗,听茶乐--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27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
途径。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
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
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静。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
,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
,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
之鉴也,万物之镜。”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
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

  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
论实践。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写道:“茶之为物,……冲淡
闲洁,韵高致静。”徐祯卿《秋夜试茶》诗云:静院凉生冷烛花,风
吹翠竹月光华。

  闷来无伴倾云液,铜叶闲尝字笋茶。

  梅妻鹤子的林逋在《尝茶次寄越僧灵皎》的诗中云:白云南风雨
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

  诗中无一静字,但意境却幽极静笃。

  戴昺的《赏茶》诗: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

  绿阴天气闲庭院,卧听黄蜂报晚衙。

  连黄蜂飞动的声音都清晰可闻,可见虚静至极。“卧听黄蜂报晚
衙”真可与王维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相比美。

  苏东坡在《汲江煎茶》诗中写道: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
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写时声。

  枯肠未易禁散碗,卧听山城长短更。

  生动描写了苏东坡在幽静的月夜临江汲水煎茶品茶的妙趣,堪称
描写茶境虚静清幽的千古绝唱。

  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心
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
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升华净化,你将在虚
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和一”的“天乐”境界。

  得一静字,便可洞察万物、道铜天地、思如风云,心中常乐,且
可成为男儿中之豪情。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教更主静。我们常说
:“禅茶一味”。在茶道中以静为本,以静为美的诗句还很多,唐代
皇甫曾的《陆鸿渐采茶相遇》云: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

  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

  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磐声。

  这首诗写的是境之静。

  宋代杜小山有诗云: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写的是夜之静。

  清代郑板桥诗云: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写的是心之静。

  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是高僧
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大道。因为静则
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课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激,体道入
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7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怡”中国茶道中茶人的身心享受

    “怡”者和悦、愉快之意。

  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它体现于平常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不
讲形式,不拘一格。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
,不同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由不同的追求。。
历史上王公贵族讲茶道,他们中在“茶之珍”,意在炫耀权势,夸示
富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重在“茶之韵”,托物寄怀,激扬
文思,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德”意在去困提神,参禅悟
道,间性成佛。道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功”,意在品茗养生,保生
尽年,羽化成仙。普通老百姓讲茶道,重在“茶之味”,意在去腥除
腻,涤烦解渴,享受人生。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在茶事活动中取得生理
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畅适。

  参与中国茶道,可抚琴歌舞,可吟诗作画,可观月赏花,可论经
对弈,可独对山水,亦可以翠娥捧瓯,可潜心读《易》,亦可置酒助
兴。儒生可“怡情悦性”,羽士可“怡情养生”,僧人可“怡然自得
”。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
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7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真”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中国人不轻易言“道”,而一旦论道,则比执著于“道”,追求
于“真”。“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
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
;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
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新静要真闲。茶是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
认真,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真。

  中国茶道追求的“真”由三重含义。

  1.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
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

  2.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展,
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

  3.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
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爱护生命,珍惜声明,让自己的身心都更健康,更畅适,让自己
的一生过得更真实,做到“日日是好日”,这是中国茶道的追求的最
高层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7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张婷作品再次加精,什么时候我才有精华帖呀!祝贺祝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2-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7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4-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7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敬、怡、真』『清、敬、怡、真』茶之根本
『清』即
『清洁』、『清廉』、『清静』及『清寂』之清。『茶艺』的真谛,
不仅求事物外表之清洁,更须求心境之清寂、宁静、明廉、知耻在静
寂的境界中,饮水清见底之纯洁茶汤,方能体味『饮茶』之奥妙。

  『敬』敬者万物之本,无敌之道也。敬乃对人尊敬,对己谨慎,
朱子说:『主一无适』,即言敬之态度应专诚一意,其显现于形表者
为诚恳之仪态,无轻藐虚伪之意,敬与和相辅,勿论宾主,一举一动
,均□有『能敬能和』之心情,不流凡俗,一切烦思杂虑,由之尽涤
,茶味所生,宾主之心归于一体,英文可用respect表之。

『怡』据说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悦也、桨也。』可见『怡』字
含意广博。调和之意味,在于形式与方法,悦桨之意味,在于精神与
情感,饮茶啜苦咽甘,启发生活情趣,培养宽阔胸襟与远大眼光。使
人我之间的纷争,消弭于形,怡悦的精神,在于不矫饰自负,处身于
温和之中,养成谦恭之行为,英语可译为harmony。

  『真』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即是真理与真知结合的总体。
至善的境界,是存天性,去物欲,不为利害所诱,格物致知,精益求
精,换言之,用科学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诚,饮茶的真谛,在于
启发智慧与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澹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
、善、美的境界。英文可用truth表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7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养性』茶人必须顺茶性,从清趣中培养灵源,涤除积垢,还其
本来性善。

  『明伦』茶之功用,是敦睦人际关系的津梁。今举茶为天伦饮,
合乎五伦十义(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友、弟恭、友信、朋宜、
君敬、臣忠)。
『茶道主性俭』陆羽在茶经上说:『茶之性俭。』又说:『茶,
行优而有俭德者饮之甚宜。』易经卦文:『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以
禄荣之。』…。我茶道中人率先戒绝奢侈,扬弃华服美饰,自力更生
,勤俭建国。则俭能养廉,俭能建国,其理自明矣。

  『茶道贵养气』际兹文明行将被人欲淹没之时,吾辈心智更应受
茶之涤清,而振奋正刚正大的浩然气,以中华民族礼义廉耻的道统,
来作中流砥柱,则中兴有望,复国可期。

  『茶道善品味』茶之味至甘,其性至和,善饮之余,当能啜苦咽
甘,转移风气,振奋人心,励志报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5-6-27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你一万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7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沏茶技艺

  喝茶人人都会,但要冲泡得法,并非易事,茶叶冲泡大有学问,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沏茶)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要泡好一壶茶或一杯茶,既要讲究实用性、科学性,还要讲究艺
术性。所谓“实用性”,就是要从实际需要与条件出发,可以是冲泡
一杯普通的“大碗茶”,也可以是冲泡一壶高贵的名茶;所谓“科学
性”,就是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
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所谓“艺术性”,就是要选用合适的器
皿以及优美的、文明的冲泡程序与方法等。

  茶的选择 要泡(沏)出好茶,茶叶的选择至关重要。一般红、绿
茶的选择,应注重“新、干、匀、香、净”五个字。所谓“新”,是
避免使用“香沉味晦”的陈茶。“饮茶要新”是我国人民总结出来的
宝贵经验,对于名茶和高档绿茶尤其如此。“干”指茶叶含水量低(
〈6%),保持干燥,用手可碾成粉末。“匀”,指茶叶的粗细和色泽
均匀一致,这是衡量茶叶采摘和加工优劣的重要参考依据,合理的采
摘,芽叶完整,干茶中的单片和老片少,规格一致;良好的加工,色
泽均匀,无焦斑,上、中、下档茶比例适宜,片末碎茶少。“香”,
指香气高而纯正,可抓一把茶叶先哈一口热气,再置鼻端嗅干香,茶
香纯正与否,有无烟、焦、霉、酸、馊等异味,都可从干香中鉴别出
来。“净”,是指净度好,茶叶中不掺杂异物,给宾客敬茶时,茶叶
中有夹杂物会大扫茶兴。花茶则以透出浓、鲜、清、纯的花香者为上
品。选择茶叶时,还应根据茶叶花色品种的品质特征而定,有些花色
品种经合理的短时存放,甚至久存后,品质更佳。例如西湖龙井、旗
枪和莫干黄芽等,采制完毕后,放入生石灰缸中密封存放1-2个月后,
色泽更为美观,香气更加清香纯正。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湖南
黑茶和湖北伏砖茶,经合理存放后,会产生受茶人欢迎的新香型。隔
年的闽北武夷岩茶,反而香气馥郁,滋味醇厚。

  水的选择 我国人民对沏茶用水一向很讲究,唐代陆羽《茶经》对
泡茶用水就有描述:“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砾乳泉、
石池,漫流者上”,泉水涌出地面之前为地下水,经地层反复过滤,
涌出地面时,水质清澈透明,沿溪涧流淌,又吸收空气,增加溶氧量
;并在二氧化碳的作用下,溶解岩石和土壤中的钠、钾、钙、镁等元
素,具有矿泉水的营养成分。我国的五大名泉:江苏镇江的冷泉、无
锡惠山的惠泉、苏州虎丘的观音泉和杭州的虎跑泉,都是沏茶的优质
泉水,但有些泉水如硫磺矿泉则不宜用于泡茶。

  选择江河之水时,应在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取水煮沸冲茶。通过氧
化、沉淀和稀释以及软化后的江水,也获得净化,用其泡茶也别有一
番风味。所以也不仿“自吸松江桥下水,垂湖亭上试新芽”!

  井水属地下水,是否适宜泡茶,不可一概而论,有些井水,水质
甘美,是泡茶好水。一般说,深层地下水有耐水层的保护,污染少,
水质洁净;而浅层地下水易被地面污染,水质较差。所以用井水泡茶
,易取深井之水。有些井水含盐量高,不宜用于泡茶。

  雨水和雪水,古人誉为“天泉”。雨水一般比较洁净,但因季节
不同而有很大差异。秋季,天高气爽,尘埃较少,雨水清洌,泡茶滋
味爽口回甘;梅雨季节,和风细雨,有利于微生物滋长,泡茶品质较
次;夏季雷阵雨,常伴飞砂走石,水质不净,泡茶茶汤浑浊,不宜饮
用。用雪水泡茶,一向就被重视,古代文人已有许我记载,清代曹雪
芹在《红楼梦》“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一回中,更描绘得有声有色,
但雪水一定要选没受过污染的。

  现在城市中最为方便的水源是自来水,自来水一般采自江、湖,
并经过净化处理,比较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但有时处理水质所用的
氯化物过多,则自来水有一种异味,对沏茶是不利的。此时可将自来
水注入洁净的容器,让其静置过夜,使氯气挥发散失,或适当延长沸
腾的时间。

  总之,泡茶用水可以有多种,但比须符合下列要求:1、酸度近中
性。2、水的硬度低于25度。3、重金属和细菌、真菌指标必须符合饮
用水的卫生标准。4、透明度好,无异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7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茶具的选择   冲泡茶叶,除了好茶、好水外,还要有好的茶具。
如今的茶具,通常是指茶壶、茶杯、茶碗、茶盘、茶托等饮茶用具。

  我国茶具,种类繁多,各种茶具的结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包
含极丰富的内容,早已有人将其列为“茶具文化”,这里仅就日常生
活中常用的茶具和品质审评用的茶具作简单介绍。日常生活中用什么
茶具呢?这要根据茶叶的种类、人数的多少以及各地饮习惯而定。

  东北、华北一带,大多数人喜饮花茶,一般常用较大的瓷壶泡茶
,然后斟入瓷杯饮用,壶的大小视人数多少而定。

  江南一带,普遍爱好炒青或烘青绿茶,多用有盖瓷壶泡茶。福土
建、台湾和广东王等省和东南亚华侨,对乌龙茶特别喜爱,宜用紫砂
茶具。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一般也用瓷壶或紫砂壶冲泡,然后倒入杯
中饮用。品饮各种名茶,如西湖龙井、君山银针、洞庭碧螺春等茶中
珍品,则以选用无色透明的玻璃杯最为理想。

  品饮绿茶类名茶或其它细嫩绿茶,不论用何种茶杯,均宜小不宜
大,用大杯则水量多,热量大,使茶叶容易“烫熟”,影响茶汤的色
香味。冬季,有人常喜用一种保温杯,这HHHH种杯只适用于泡乌龙茶
或红茶等,不适宜泡绿茶,尤其不适宜泡高级绿茶和名茶。

  四川、安徽等地还流行喝盖碗茶。盖碗由碗盖、茶碗和碗托三部
分组成。个人泡饮或多人都适宜。

  此外,还有一些配套茶具,如茶船、茶盅、茶荷、茶巾、茶匙、
茶盘、茶托和茶罐等。

  泡茶技术 好茶、好水、好茶具,还要掌握好的泡茶技术,才能真
正得到好的效果。

  泡茶技术包括三个要素:茶叶用量、泡茶水温和冲泡时间。

  1、茶叶用量 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无统一的标准,主要根据茶叶
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

  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每
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
放5——10克。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为茶壶的1/2——
2/3。

  2、泡茶水温 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不能用10
0摄氏度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度(指水烧开后再冷却)左右为宜,这
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而
在高温下,茶汤容易变黄,滋味较苦,正如平时说的,水温高,把茶
叶“烫熟”了。

  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度的沸水冲泡,
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

  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较粗老
,必须用100度的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
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

  少数民族饮用砖茶,则要将砖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

  3、冲泡时间和次数   这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
茶习惯等都有关系,不可一概而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7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用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约200毫
升冲泡,加盖4——5分钟后,便可饮用。缺点是:如水温过高,容易
烫熟茶叶(指绿茶);水温较低,则难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
往往一时喝不完,浸泡过久,茶汤变冷,色、香、味均受影响。改良
冲泡法是:将茶叶放入杯中后,先a倒入少量开水,以浸没茶叶为度,
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开水到七八成满,便可趁热饮用。当喝到杯中余
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
一般以冲泡三次为宜。

  如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与绿碎茶,用沸水冲泡3棗5
分钟后,其有效成分大部分已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饮用,饮用速溶茶
,也是采用一次冲泡法。

  品饮乌龙茶多用小型紫砂壶,用茶量较多,第一泡1分钟就要倒出
来,第二泡比第一泡增加15秒,第三泡1分40秒,第四泡2分15秒。也
就是说从第二泡开始要逐渐增加冲泡时间,这样前后茶汤浓度才比较
均匀。

  泡茶水温的高低和用茶数量的多少,也影响冲泡时间的长短,水
温高,冲泡时间宜短,水温低,用茶少,冲泡时间宜长。冲泡时间究
竟多长?以茶汤浓度适合饮用者的口味为标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7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斗茶散论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圣陆羽《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
氏,闻于鲁周公。”不过,茶文化的真正形成则始于唐代。在茶文化
的发展过程中,斗茶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为茶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
彩。斗茶又称“茗战”,就是品茗比赛,意为把茶叶质量的评比当作
一场战斗来对待,“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范仲淹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斗茶源于唐,而盛于宋。它是在茶宴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风俗
。三国吴孙皓“密赐茶荈以代酒”。这是以茶代酒宴请宾客的开始,
但尚不是正式茶宴。东晋大将军桓温每设宴,“唯下七奠茶果而已”
。(《晋书·桓温传》)这当是茶宴的原型。南北朝时,“每岁吴兴
、毗陵二郡大守采茶宴于此。”(山谦之《吴兴记》)。“茶宴”一
词正式出现。唐代贡茶制度建立以后,湖州紫笋茶和常州阳羡茶被列
为贡茶,两州刺史每年早春都要在两州毗邻的顾渚山境会亭举办盛大
茶宴,邀请一些社会名人共同品尝和审定贡茶的质量。唐宝历年间,
两州刺史邀请时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赴茶宴,白因病不能参加,特作
诗一首《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遥闻境会茶山夜,
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青娥递午应争
妙。紫笋齐尝各斗新。白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表达了
对不能参加茶山盛宴的惋惜之情。宋代茶宴之风盛行,与最高统治者
嗜茶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宋徽宗对茶颇有讲究,曾撰《大观茶论》二
十篇,还亲自烹茶赐宴群臣,蔡京在《大清楼特宴记》、《保和殿曲
宴记》、《延福宫曲宴记》中都有记载。如《延福宫曲宴记》写道:
“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己,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上命近侍
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诸臣日:
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当时,禅林茶宴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径山
寺茶宴。浙江天目山东北峰径山(今浙江余杭市境)是山明水秀茶佳
的旅游胜地和著名茶区,山中的径山寺建于唐代。自宋至元有“江南
禅林之冠”的誉称,每年春季都要举行茶宴,品茗论经,磋谈佛理,
形成了一套颇为讲究的礼仪。径山寺还举办鉴评茶叶质量的活动,把
肥嫩芽茶碾碎成粉未,用沸水冲泡调制的“点茶法”,就是在这里创
造的。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径山寺求法,
前后五年学成回国,将径山寺茶宴仪式传到日本,在此基础上形成和
发展了“以茶论道”的日本茶道。茶宴的盛行.民间制茶和饮茶方式
的日益创新,促进了品茗艺术的发展,于是斗茶应运而生。五代词人
和凝官至左仆射、太子太傅,封鲁国公。他嗜好饮茶,在朝时“牵同
列递日以茶相饮,味劣者有罚,号为“汤社”(《清异录》)。“汤
社”的创立,开辟了宋代斗茶之风的先河。不过,斗茶的产生,主要
出自贡茶。一些地方官吏和权贵为了博得帝王的欢心.千方百计献上
优质贡茶,为此先要比试茶的质量。这样,斗茶之风便日益盛行起来
。正如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所说:“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
雄豪先斗美。”苏轼《荔枝叹》也说:“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
丁(渭)后蔡(襄)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斗茶之风从贡茶产地兴起以后,不仅在上层社会盛行,后来还普及到
民间。唐庚《斗茶记》记其事道:“政和二年(1112年)三月壬戍,
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予为取龙塘水烹之,而第其品。以某为
上,某次之。”斗茶,常常是相约三五知己,各取所藏好茶,轮流品
尝,决出名次,以分高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7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斗茶茶品以“新”为贵,斗茶用水以“活”为上。胜负的标准,
一斗汤色,二斗水痕。首先看茶汤色泽是否鲜白,纯白者为胜,青白
、灰白、黄白为负。因为汤色是茶的采制技艺的反映。茶汤纯白,表
明茶采时肥嫩,制作恰到好处;色偏青,说明蒸时火候不足;色泛灰
,说明蒸时火候已过;色泛黄,说明采制不及时;色泛红,是烘焙过
了火候。其次看汤花持续时间长短。宋代主要饮用团饼茶,饮用前先
要将茶团茶饼碾碎成粉末。如果研碾细腻,点汤、击拂都恰到好处,
汤花就匀细,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如果汤花泛起后很快消散,
不能咬盏,盏画便露出水痕。所以水痕出现的早晚,就成为茶汤优劣
的依据。斗茶以水痕早出与为负,晚出者为胜。

  斗茶不仅要茶新、水活,而且用火也很讲究。陆羽《茶经·五之
煮》说,煮茶“其火用炭,次用劲薪。”沾染油污的炭、木柴或腐朽
的木材不宜做燃料。温庭筠《采茶录》说:“茶须缓火炙,活火煎。
活火谓炭火之有焰者。当使汤无妄沸,庶可养茶。始则鱼目散布,微
微有声。中则四边泉涌,累累连珠。终由腾波鼓浪,水气全消,谓之
老汤。三沸之法,非活火不能成也。”苏轼也说:“活水还须活火烹
”(《汲江煎茶》,“贵从活火发新泉”(《试院煎茶》)根据古人
的经验,烹茶一是燃料性能要好,火力适度而持久;二是燃料不能有
烟和异味。人们常说:水火不相容,但在茶文化中,水与火配合得却
那样的默契、和谐和统一。

  斗茶是一门综合艺术,除了茶本身、水质和火候外,还必须掌握
冲泡技巧,宋人谓之“点茶”。蔡襄《茶录》将点茶技艺分为炙茶、
碾茶、罗茶、候汤、燲盏、点茶等程序。即首先必须用微火将茶饼炙
干,碾成粉未,再用绢罗筛过,茶粉越细越好,“罗细则茶浮.粗则
沫浮”。候汤即掌握点茶用水的沸滚程度,是点茶成败优劣的关键。
唐代人煮茶已讲究“三沸水”:一沸,“沸如鱼目,微微有声”;二
沸,“边缘如涌泉连珠”;三沸“腾波鼓浪”。水在刚三沸时就要烹
茶;再煮,“水老,不可食也。”(《茶经·五之煮》)。宋代点茶
法同样强调水沸的程度,谓之“候汤”。“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
过熟则茶沉。”(《蔡襄·茶录》),只有掌握好水沸的程序,才能
冲泡出色味俱佳的茶汤。南宋罗大经认为,点茶应该用“嫩”的沸水
,“汤嫩则茶味甘,老则过苦矣。”(《鹤林玉露·茶瓶汤侯》)。
因此,他主张在水沸后,将汤瓶拿离炉火,等停止沸腾后,再冲泡茶
粉。这样才能使“汤适中而茶味甘”。在点茶前,必须用沸水冲洗杯
盏,“令热,冷则茶不浮”,叫做“燲盏”。正式点茶时,先将适量
茶粉用沸水调和成膏,再添加沸水,边添边用茶匙击拂,使茶汤表面
泛起一层浓厚的泡沫(即沫饽),能较长时间凝住在杯盏内壁不动,
则为成功。宋代斗茶,除比试茶汤的色泽之外,还要比试沫饽的多少
和停留在怀盏内壁时间的长短。而“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
”应当指出的是,点茶既以茶粉为原料,那么,人们在饮用时必然连
茶粉带水一起喝下。这与今天的饮茶习惯是不同的。

  古代斗茶的情景,从流传下来的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的《斗茶
图》可见一斑。《斗茶图》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风俗画,共画有四
个人物,身边放着几副盛有茶具的茶担。左前一人脚穿草鞋,一手持
杯,一手提茶桶,袒胸露臂,似在夸耀自己的茶质优美,显出满脸得
意的样子。身后一人双袖卷起,一手持杯,一手提壶,正将壶中茶汤
注入怀中。右旁站立两人,双目凝视前者,似在倾听双方介绍茶汤的
特色,准备还击。从图中人物模样和衣着来看,不象是文人墨客,倒
象走街串巷的“货郎”,说明斗茶之风已深入民间,相沿成一种社会
风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7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代还流行一种技巧性很高的烹茶游艺,叫做“分茶”。(宋)
陶谷《荈茗录》说:“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
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
,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指的就是这种烹茶游艺。玩
这种游艺时,碾茶为末,注之以汤,以筅击拂,这时盏面上的汤纹就
会幻变出各种图样来,犹如一幅幅的水墨画,故有“水丹青”之称。
斗茶和分茶在点茶技艺方面因有若干相同之处,故此有人认为分茶也
是一种斗茶。此说虽不无道理,但就其性质而言,斗茶是一种茶俗,
分茶则主要是茶艺。两者既有联系,又相区别,共同表现了中国茶文
化丰富的内容和文化意蕴。

  斗茶作为一项民俗活动,具有继承性和变异性两大特点。近年来
,全国各产茶区召开的名茶评比会,其实就是斗茶的继续和发展。现
代斗茶的情景,从铁观音的故乡——福建安溪县西坪镇评比“茶王”
茶的活动可见一斑。西坪斗茶是当今一大奇观。西坪一万户茶农,每
年生产2500吨乌龙茶。每年收获季节,茶农们拿出自家上品铁观音,
先在组里评选出优胜者,参加村里评比。随后,26个行政村选出百来
种上品铁观音,集中到镇上参加复赛,从中选出最好的7份,进入西坪
镇每年春秋两季的“茶王”决赛。在“茶王”决斗场上,一字排开7只
白瓷盖怀,“决斗”开始后,先是“白鹤沐浴”,用开水汤洗盖杯;
接着“乌龙入宫”,将称好的6克铁观音倒入杯内;继而“悬壶高冲”
,滚水顺杯沿慢慢冲入杯内;然后用杯盖轻轻刮去浮沫,叫“春风拂
面”;加盖一分半钟后,打开杯盖细闻香味,叫“梦里寻芳”;随后
将茶依次斟入茶杯,叫“关公巡城”、“韩信点兵”。7只茶杯编号,
没有姓名,以示公正。专家评委经过三泡茶品尝后,决出了名次。结
果一宣布,顿时全场轰动,鞭炮声、锣鼓声响成一片。“茶王”穿礼
服,戴礼帽,手持彩色绢花,坐上八人大轿,随着浩浩荡荡的茶王“
踩街”的队伍绕镇一周。这是一场由成千上万茶农参与的现代斗
茶活动的缩影,是一幅活生生的现代风俗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8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问还真是不少,谢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9-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28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qqq888999 at 2005-6-27 22:28
宋代还流行一种技巧性很高的烹茶游艺,叫做“分茶”。(宋)
陶谷《荈茗录》说:“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
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
,此茶之变也。时 ...

关于茶的知识真是很多,欢迎继续:*22*::*22*::*22*::*22*:

茶语清心-荷 ...



[ Last edited by 张婷 on 2005-6-29 at 14:04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0-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8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张婷 at 2005-6-28 12:46

关于茶的知识真是很多,欢迎继续:*22*::*22*::*22*::*22*:

不骂我,哪继续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8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茶文化——茶叶:

  我国是茶的故乡。茶叶被我们的祖先发现以后,对它的利用方式先后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演化,才进展到如今天这种“开水冲泡散茶”的饮用方式。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仅仅是把茶叶当作药物。这与《神农本草》记载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是相吻合的。茶叶具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等功能,至今仍被某些地区的群众当作药用。那时人们从野生的茶树上砍下枝条、采下芽叶,放在水中烧煮,然后饮其汁水,这就是原始的“粥茶法”。这样煮出的茶水,滋味苦涩,因此那时称茶为"苦荼"……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8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22.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8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茶叶的分类——按发酵程度不同来分类:
1.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4-28 20:51 , Processed in 0.064325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