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pubmed

我的投资心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筹资部分分为流入和流出个部分。流入里包括吸收到的投资现金,取得的借款,和其他,流出包括偿还债务,股利·利润·利息支付和其他,期末统计的时候分别计算出来流入总额和流出总额,所以有正有负,这是很正常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000799

关注两方面内容:
1、二季报销售有无突破性增长,现金流有无好转。
2、看看被套的基金有何变化。#*29*#

2010一季报还是有很多牛基

截至日期:2010-03-31 十大流通股东情况 股东总户数:39304 户均流通股:4407
──────────────┬─────┬─────┬────┬─────
股东名称                    |持股数(万 |占流通股比|股东性质|增减情况(
                            |       股)|       (%)|        |    万股)
──────────────┼─────┼─────┼────┼─────
安徽国富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    617.59|  3.57 A股|  公司  |   262.17
公司                        |          |          |        |         
中国工商银行—汇添富成长焦点|    471.12|  2.72 A股|  基金  |     新进
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          |          |        |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456.94|  2.64 A股|证券公司|     新进
交通银行—富国天益价值证券投|    327.93|  1.89 A股|  基金  |     新进
资基金                      |          |          |        |         
黄学文                      |    320.78|  1.85 A股|  个人  |    11.64
全国社保基金一零二组合      |    300.00|  1.73 A股|社保基金|   -94.84
中国工商银行—易方达价值成长|    270.00|  1.56 A股|  基金  |   -39.99
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          |          |        |         
中国工商银行—广发聚瑞股票型|    269.57|  1.56 A股|  基金  |    89.58
证券投资基金                |          |          |        |         
光大证券—光大—光大阳光基中|    256.42|  1.48 A股|私募基金|     新进
宝(阳光2号二期)集合资产管 |          |          |        |         
李亚洲                      |    249.71|  1.44 A股|  个人  |     未变
──────────────┴─────┴─────┴────┴─────
合计持有3540.08万流通A股,分别占总股本11.68%,流通A股20.44%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002327 富安娜关注,罗莱家纺错过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6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别喜欢的一篇由茅台03分析山西汾酒的文章。思路真好!

过去曾写过一个汾酒的帖子,目前看来是比较失败的。虽然翌年首季数据给了我们及时回避的机会,但亦不能因此否认当初认识上的错误,为此我也比较遗憾,并更加谨慎地观察和等待汾酒。
       [淘股吧]
       前几天公布的三季报让我感觉比较好,认为是一个契机,便推荐给许多朋友买入。也听到了一些不同意见,认为三季度业绩是促销压货而来,类似于去年末季,容易对下一季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我的看法是:不可能。首先从现金流上我们可以看出,去年是赊销而今年是现款。其次,去年单季毛利相对下降而今年是大幅上升。我们知道一般企业促销是有5到8个点的折让的,没有毛利越促越高的道理。而且就算是促销压货造成的增长也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毕竟在今年体制变化和上半年销售萎缩以及价格大幅提高的情况下经销商敢于现款接货的行为本身也说明渠道的理顺和市场的认可。并且良性的促销本来就是企业主动出击的表现,这有利于产销关系的平衡、渠道资源的占据和经销伙伴重视等多个方面,毕竟任何商家对压住了资金和仓库的产品都会额外重视,所以我向来是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企业的促销“拳”的,当然,这里是不包含“赊销和记库”这两种恶性促销的,因为它不但不能吸纳外部资源还会导致自身资源的浪费和外流,是企业虚弱的无奈之举。像汾酒去年末季就属于这样的恶搞,并以此导致了上半年市场的崩溃。还有,很多人把销售当作是一种稳定平衡的东西,认为这个季度多了下个季度就会少,这是完全错误的,事实上做过快速消费品的人都应该知道,增长本身会带来增长,因为增长意味着新的市场、新的合作关系、新的渠道方式和新的销售信心,并且产品本身的铺开是最好的营销宣传方式,它能够带来新增的消费体验和重复购买,这也是我过去为什么总是在消费品公司突破性增长后追高买入、在其停止增长时卖出的原因。
       另外,关于管理的问题。无可争辩的是,市场对汾酒公司的管理评分是相当低的,对此我并不否认,其实我们稍加注意便可得知,在整个中国的白酒行业,除五粮液、泸洲老窖外大部分白酒企业的管理素质都非常之低(其中包括茅台),毕竟大家都是落后偏远地区、都是国有机制和传统经营模式,谁并不比谁好到哪里去,但为什么汾酒在这个问题上就特别突出呢?原因在于汾酒的工商联合经营的方式较其他方法更混乱和难以掌握与梳理,这有历史原因造成的路径依赖,也有公司在落后情况下的缺乏自信有关,不敢高举高打、宁缺毋滥,从而不断地降低经销伙伴的选择标准。其实像价格混乱、渠道混乱等问题并不是完全靠企业能解决的,如果经销商缺乏铺货能力和客情关系、供需不能衔接,厂家的治理只会起到丢失市场的效果。所以汾酒过去的问题是台没搭好戏就没法唱,里面更多的是决心和利益问题。今年的改革主要针对的就是这些方面,思路非常到位,也很正气,虽然付出了半年销售下滑的局面,但这是值得的,从三季度销售情况来看,我认为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企业敢放客户肯接这本身就表示对改革效果的肯定与自信,而且这样的调整只用了半年时间更说明汾酒的生命力。毕竟它拥有全行业最优异的自然禀赋:完美的出酒率、行业最高的投入产出比、灵活的生产能力和通行的香型口味还有众酒之祖的历史文化,在目前的经济波动中其他企业面临原有路径瓶颈、渠道和消费在经济起落中必然也会孕育新的机遇,这些都是我所期待的。因此,虽然熊市尚未结束但我依然选择买入并长期持有。毕竟,目前的价格在未来3年可能只有5到8倍的PE,我相信是极度安全的。
       下面我把汾酒最新的数据分析贴出来,由于是电脑录入的,资产表中的个别项没有数据源,我的表格自动类比引用了过往数据,所以有些地方需要忽略来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6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1.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有什么区别?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为销售产品而应当在一年内向客户收取的销货款,也就 是其他企业欠的货款。企业因为采用赊销的办法促销商品,出售后不立即收取货款就形成了 应收账款。与此相似的,"应收票据"是其他企业因为欠债而签发的不能立即兑付票据,票 据包括支票、银行本票和商业汇票。比如,甲企业向乙企业销售商品,价值100万元,乙企 业一时没有现钱,暂时先欠着,于是,向甲企业签发一张票据,票据上注明100万元,甲企 业形成100万元的应收票据。看起来,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的区别就在于这张票据,企业持 有的这张票据经银行承兑后可以保证付款,并且企业可以选择在票据到期前将其转让给银行 ,这在会计上叫办理"贴现"。因此,同应收账款相比,应收票据更加可靠,也更加灵活。
(通俗理解:应收票据是有形势的纸币凭证.(银行汇票,商业汇票等)它们和支票是一个道理.
而应收帐款是一种权利.是没有具体形态的.)


2.是否应收账款中包括了应收票据呢?

应收账款当然不包括应收票据。你所说的包括是应收款项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款项、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补贴款、其他应收款 ...


强调:应收帐款和应收款项是不相同的概念, 后者除含前者外,还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款项、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补贴款、其他应收款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600809

财务指标(单位)    |2009-03-31|2008-12-31|2008-09-30|2008-06-30|
├─────────┼─────┼─────┼─────┼─────┤
|每股收益(元)      |    0.3600|    0.5663|    0.4600|    0.1430|
|每股收益扣除(元)  |    0.3600|    0.6255|    0.5200|    0.1771|
|每股净资产(元)    |    3.7500|    3.3900|    3.2800|    2.9600|
|调整后每股净资产( |         -|         -|         -|         -|
|元)               |          |          |          |          |
|净资产收益率(%)   |    9.6000|   16.7200|   14.0300|    4.8200|
|每股资本公积金(元)|    0.6879|    0.6879|    0.6879|    0.6879|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    1.6900|    1.3300|    1.2835|    0.9661|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61311.26| 158451.93| 112590.43|  58776.53|
|主营业务利润(万元)|         -|         -|         -|         -|
|投资收益(万元)    |         -|     10.15|     10.15|         -|
|净利润(万元)      |  15584.12|  24517.17|  19935.50|   6191.85|

对比看看08年三季报与半年报的区别。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及每股收益均大幅增长。

释放出介入信号。

结合现金流量表,赊销减少,预收账款增加。股价合理。买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的000799是否与08年10月左右的600809有些相似。思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4 天

发表于 2010-6-9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d1*# #*d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2-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vil6

程定华:谢谢大家参加我们这样一个会议!下面由我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在策略方面的一些看法,目前时点上考虑这样的问题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再困难的事情也需要有人做,我们努力的猜测一下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的变化,然后把这样的猜测跟大家交流一下,也许我们的看法是不正确的,如果有说的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多给我们提一些宝贵意见。
      
       我们的报告分四块内容:第一块内容,涉及到宏观方面的内容,高博已经讲得很多了,4万亿之后经济重新出现疲软状况,目前面临非常严重的政策困境。第二,对投资来说短期风险,有可能是存货调整,有可能是流动性衰减,目前并不是非常清楚以存货调整为主还是以流动性衰减为主。第三,对未来牛市的看法。最后是结论和对策。
      
       经济在短期之内出现非常快速的上升,今年一季度达到向下的拐点,中国GDP增速,今年一季度大概12%左右,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家机构对今年二季度经济开始出现减速有太大疑问,目前不清楚的是减速的速度有多快。有些比较乐观的机构认为今年四季度还有9-10%的增速,比较悲观的机构最低的预测是7.9%的增速,只是减速快和慢的问题。如果看整个经济增长的动力,包括整个工业增加值的情况,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出现趋势性回落。另外贸易顺差持续下降,如果整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出现趋势性下降,以及贸易顺差出现趋势性回落,对长期经济增长支持力度就已经发生了非常严重的衰减。对于固定资产投资这样一个增速,有些机构和我们的看法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在最近有些机构对于今年四季度或者明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会有些调整,因为有些人认为那是一个转折,但是我们不太相信在今年四季度或者明年一季度会出现固定资产投资的重新上升,特别是不相信民间投资会在今年四季度或者明年一季度出现重新上升,逻辑是根本难以成立的。为什么难以成立呢?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民营投资跟两块相关,第一块和房地产相关,第二块和出口相关,从出口情况来看,今年下半年出口显著会减速,我们不能清楚的知道为什么要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候,而不是投资增长速度最快的时候,而到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上半年,跟出口相关的投资才会起来,逻辑在哪里我们没有搞清楚;第二,如果房地产这样一个调控整个政策持续,到今年下半年房地产存货会出现大幅度上升,为什么房地产存货出现大幅度上升投资反而上升我们也没有搞清楚。我们相信今年四季度或者明年一季度看中国投资反弹看法应该是非常非常难以站得住脚的,这是我们对于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看法。基本可以决定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上半年经济都是持续减速过程,只是不清楚减速的过程有多快,这是我们所看到的第一个情况,经济增长重新由升转降。在房价方面,由降转升,中国整个房价在2008年出现了非常大的下降之后,2009年由降转升,而且这样的过程一直持续到今年4月份,直到房地产宏观政策的出台。另外一个由降转升的东西是什么呢?是物价,物价由降转升,经济由升转降,房价和物价在由降转升,这就是目前政策里非常大的困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希望把经济由升转降的过程扭转过来,房价和CPI压力就会变得非常非常大,如果目前想阻止经济下降,你必须在整个财政政策或者货币政策上重新调整,如果重新调整的话,就没办法控制房价和物价的上升。而房价从整个调控进度来看,到目前为止显然已经弄僵掉了,转向也好,不转向也罢,理性预期完全被扰乱,房地产交易数据不断的下降,转来转去地别人根本搞不清楚了。对于物价来说,虽然按照正常预测,比如高博刚才讲的正常预测,大家预期今年下半年CPI跟PPI要下移,基本前提条件是目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保持不动,如果动一动呢,马上就会改变。
      
       为什么会很快改变呢?因为现在影响CPI的因素非常明显,总的来说还有几个大的定时**。一个大的定时**就是大家看到的关于劳动力的价格,尤其低端劳动力价格,中国低端劳动力在未来十年里基本持续衰减,这是第一个大的定时**,这个定时**基本上构成工资、物价螺旋性上升,假定货币政策不是出现持续性抑制作用的话,工资、物价螺旋性上升,这个定时**目前难以排除。第二个定时**,资源的价格,资源价格目前正处在非常大的下降的拐点,那是因为中国经济再次出现非常明显的减速,如果我们通过刺激政策把中国经济重新转向加速,我深信资源的价格很快就会向下转向,目前非常不容易处理。第三个定时**,租金,随着整个房价的不断上升,整个租金的价格在不断上涨,租金的价格也是物价上涨很重要的原因。第四个定时**,猪肉价格,猪肉价格今年系抑制通胀最大工程,由于猪栏比不断下降,农民目前正在不断的杀猪,猪存栏数量在剧烈下降,现在已经从高点回落到正常水平,甚至回到比正常水平还要低的状况,很显然,猪的存栏量在今年四季度可能就要出现逆转,如果猪肉价格今年四季度重新出现比较大的反弹,会构成通胀非常大的压力,在折算的情况下,虽然我们看到所谓的经济减速,但是货币跟财政政策并不敢公然转向,原因是因为通胀这一颗定时**已经摆在边上。
      
       第二部分,短期风险,短期最大风险来自于什么呢?一个是存货调整,第二流动性衰减。刚才讲我们搞不清楚经济到底快速减速,还是慢速减速,快速减速和慢速减速对投资来说有非常重大的差异,快速减速所引起的最大影响就是存货调整,为什么存货调整对我们有那么大的影响呢?因为存货调整会双杀企业盈利,我们所看到企业盈利,大家所谓的估值,目前很多人在说股票市场非常便宜,在存货调整下,静态估值全是镜花水月,我举个例子,你们看宝钢股票到底是便宜还是不便宜,现在估价6块钱,假定今年三季度出现一次存货调整,你认为宝钢便宜还是贵呢?业绩从一季度0.2元可能变成零,一个季度只挣0,或者挣一分钱、两分钱,对于6块钱的估价你认为贵还是便宜?你根本不知道,如果经济快速减速情况下,存货调整是什么情况,目前产品库存指数已经接近历史高点,需求在下降,这个过程一定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比如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一季度或者二季度整个需求都在下降,不断累计存货,经销商会疯掉。经销商一定会出现资金的断裂,和2008年三季度的高点已经非常接近,但是需求在下降,如果我们看原材料存货指数,已经超过了历史最高点,铜、铝的存货已经超过了2008年最高点,但是需求也在下降,经销商或者厂商会不会不断的累计库存呢?我想最大的可能性是不会累计库存。如果我们看整个房地产行业,如果分行业看,看房地产情况,房地产公司资产负债率2009年下降以后目前重新出现了上升,导致上升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现金流的下降,2008年曾经出现非常大的下降,那就是存货的调整,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库存消化时间,2009年一直在下降,但是最近停止了,库存消化时间重新转向上升,意味着房地产企业库存今年下半年会变得很严重,如果目前的销售没有增速,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一季度会面临巨大的现金流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进行存货的削减。
      
       如果我们看钢铁的库存情况,钢铁存货是不是已经创出了历史的新高?5月份或者6月份旺季,存货都在继续上升,当年9月份之后就会进入消费淡季,9月份钢铁要不要削减库存,比如玻璃、水泥、煤炭这样的行业,煤炭是非常晚周期的重化工,库存都出现了大幅度上升,如果6月份、7月份、8月份、9月份时间里总需求一直在下降,这些库存难道不需要调整吗?如果库存出现比较大的调整,唯一的办法就是降价销售,意味着PPI会出现剧烈的下降,会杀伤企业的毛利率。第二,如果库存出现剧烈的调整,意味着经销商会中断与厂商和生产商的采购,很多公司盈利会快速下降,双杀企业盈利,如果以汽车作为一个例子,上海汽车产能利用率如果从80%下降到60%,业绩绝对不会从1块钱降到8毛钱,而是从1块钱降到2毛钱,80%盈利会损失掉。如果整个经济减速是以快速的方法来完成的话,我们会在今年三季度或者今年四季度面临一次非常大的企业盈利向下的调整,这个风险目前正在积累。如果欧洲的情况使中国出口今年下半年变得很差,国内又没有大的财政刺激政策,今年三季度很容易就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就是存货的调整,存货的调整对于企业盈利的影响就是2008年的四季度,2008年四季度是典型的存货调整引起的企业盈利的理念,2008年四季度很多挣一块钱、两块钱业绩的公司,突然在那个季度不挣钱,业绩到零,那是存货调整引起的变化,这是第一种情形。
      
       还有一种情形,如果经济减速的速度很慢,比如经济减速并不是从11.9%减速到四季度的7%或者6%,而是缓慢减速,在这种情况下大概是什么情况呢?存货的调整没有这么剧烈,但是同时意味着CPI下降的速度必然很慢,因为总需求下降速度比较慢,CPI下降速度也会比较慢,在那种情况下,整个信贷放松以及整个财政刺激政策就会遥遥无期,并不能在今年三季度或者四季度迅速做转向,因为担心CPI始终处在相对比较高的位置上,在这个位置上最大问题在于流动性的衰减,流动性会缓慢的抽紧和衰减。如果国内需求快速衰减的话,有没有可能通过出口消化呢?几乎没有可能性,像韩国这样的国家,目前的存货基本上处在非常高的位置上,如果中国需求衰减,韩国需求肯定也要衰减,也要进行存货调整,像美国和日本这样的国家,产能利用率处在很低水平上,如果向他们那边转移,肯定会产生严重的反倾销,排除的难度很大。如果整个经济减速比较慢的情况下,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流动性衰减,我们讲三段案例:第一段案例,2004-2005年,所有紧缩都是这样,首先中国银行抽紧银根,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干的第一件事情一定是压票据,票据的收益率比较低,愿意做的事情就是压票据,把钱支持中长期信贷,在第一阶段能够看到票据的下降以及信贷的上升,因为那时候经济看起来很好,第二阶段,随着中央银行不断抽紧银根,信贷出现下降,票据收益率在短期会飙升,
      
       第三个内容,何日牛归来?关于对市场大趋势的推断,每家机构采用的观点不一样,高博他们喜欢进行总量研究,从流动性拐点或者从政策拐点推断牛市,有些人很喜欢从微观角度考虑这样的问题,从上市公司的盈利角度看这个问题,从我个人经验来看,我觉得两样东西相对来说都有一些偏颇。在过去20年里面,在宏观层面上有很多次流动性拐点,但是真正大的牛市其实只有两次:一次是1995年开始,可以认为1998年结束,也可以认为2000年结束,差异不是很大,然后是2005年,可以认为2008年结束,也可以认为2009年或者2010年结束,真正的差异不是很大,为什么有那么多宏观拐点?真正牛市只有两次,因为宏观和微观完美的配合在一起就只出现过两次,而宏观拐点就是你会看到很多次,中国整个中央zf政策都是经常性的变动,而微观层面的东西是最难以把握的,非常非常完美的构造只出现过两次,第一次1995-1999年,如果看当时微观基础,1995-1999年黑色家电、计算机硬件、纺织服装是那一轮牛市里最为重要的三大行业,所谓长虹、海尔、康佳、方正,在微观层面上,1994-1998年这段时间是不是这些行业里盈利能力上升速度最快的时候呢?这是那一轮牛市里非常重要的微观基础,牛市并不是我只要国家政策措施一下、只要货币政策刺激一下就成牛市了,需要国家政策,也需要微观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1995-1999年牛市微观基础上,2000年前后是不是得到彻底破坏?当年所看到的风光一时的行业2000年前后全部进入产能过剩情况,他们整个盈利能力出现了趋势性和灾难性破坏,当时所看到的比如黑色家电、计算机、纺织服装行业在以后历史上还有没有出现过第二次风光?没有,因为微观基础已经破坏掉了。四川长虹股票破坏之后指数反弹和它没有任何关系,这个股票基本一路向下。
      
       我们再看2005-2007年牛市微观基础,这个微观基础来自于重化工业,我们的机械、化工、有色行业在2002-2007年整个周期里是不是出现盈利的趋势性上升呢?如果我们看煤炭或者钢铁行业,在2002-2007年周期里盈利能力是不是出现了趋势性上升?2009年之后是不是出现了趋势性破坏?如果看有色钢铁、航空行业,盈利能力还能恢复到以前的水平吗?我相信很多人都会用城镇化来忽悠大家,由于有城镇化,所以有些人相信这些行业还会有很长的很长的生命周期,我已经我根本不相信能重新恢复活力,就像2001年有人说四川长虹还可以保持高增长,因为开发了背投、等离子,四川长虹的盈利能力没有恢复,这些并不需要用高深的经济学知识进行分析,具备常识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找来电力研究员、钢铁研究员、有责研究员、水泥研究员,我问他们在过去十年里电力装机容量翻多少倍?回答是翻四倍,我说电解铝这个行业在过去十年产能翻多少倍?回答大概是翻5倍,我问他们钢铁行业在过去十年产能翻多少倍?回答是翻4倍,水泥行业在过去十年里翻4倍,我的问题是在后面十年里钢铁的产能会翻4倍吗?会从7亿吨产能搞到28亿吨产能吗?水泥产能会翻4倍吗?会从15亿吨、16亿吨翻到60亿吨吗?中国基础化工产能会再翻4倍吗?都不会,这是非常简单的问题,我问他们有可能会翻多少倍?他们说大概有可能翻1倍,钢铁产能从5亿吨到14亿吨,这也是一个很可怕的数据,电力产能翻1倍,水泥产量翻1倍,从15亿吨、16亿吨到30亿吨、32亿吨,这也是很可怕的数据,如果这样,意味着这些行业在未来十年增长速度和过去十年相比下降了75%,你们认为盈利能力还会出现猛烈的回升吗?我们在过去这些年里面以这么高的增长速度造成的ROE上升难道会在未来时间里再现吗?我们相信在未来十年时间里,这些行业会系统性的失去整个投资的机会,我们不会再相信中国重化工业由于有了城镇化就能实现指数重返6000点的位置,已经受到了系统性和趋势性的破坏。我们如果说这个市场还有新的牛市,一定不会是机械、化工行当在盈利上重新冲击以前的高点,就像2005-2008年,指数越过2200点的时候,并不是靠深科技也不是靠四川长虹,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如果看很的牛市微观基础有没有构造起来,到现在为止我们能看到一些萌芽,但是只是非常非常微弱的萌芽,会不会长大我们根本没有把握,这些萌芽产生于哪里呢?产生于我们所看到的所谓的新的牛市微观基础,把所有行业分类做了一下,我只发现有5个行业2007年之后ROE超越了2007年高点,第一个行业是医药,第二个行业是信息设备,第三个行业是食品饮料,第四个行业是白色家电,第五个行业是电器设备,只有这5个行业ROE水平超越了2007年高点,看起来像是新牛市的萌芽,如果分析这五个行业在2007年表现,没有一个行业不是远远超越贷款,如果能找到第六个或者第七个,我相信也是一样,搞不清楚这些星星之火是不是可以燎原,我们没有太大把握,对于牛市来说,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我们搞一个住房保障政策,或者因为政策在今年下半年转向一下我们就是反转,2002-2005年周期里有多少政策变化?有多少政策性的反弹?“6.24”政策反弹,难道那是牛市的起点吗?不是,就是熊市中比较大的反弹而已,新一轮牛市根基我们并没有看到,但是我们看到一些萌芽,这些萌芽如果持续发展下去,并且在最后形成巨大的集群,就像2003-2006年周期里看到的重化工业集群,我们就会看到新的牛市的发展,在此之前我们根本不看反转不反转,大部分情况下指数在比较低的位置上运行。银行这个行业非常特殊,2002-2007年ROE有一次明显的巨大上升,现在银行这个行业ROE水平处在高位回落但是方向很不明朗的状况,如果中国新经济周期如果在两年或者三年时间里不能够快速的被替代,银行的坏帐一定会起来,相反,如果中国新的经济萌芽能够在两、三年之内快速成长起来,银行坏帐就会被遏制住,银行实际上是相当中性的行当,看银行这个行业,在观察整个资本市场方向上有非常好的意义,尽管在投资上没有太大意义。这样的过程是不以人的短期意志为转移的,并不能因为资本市场希望他尽快出来他就能出来,肯定需要很长时间。
      
       第四部分内容,关于对策的问题,现在讲一下结论和对策,第一,短期里资本市场继续面临盈利调整和流动性收缩的压力,目前希望短期快速的反弹是不现实的,我同意高博的看法,今年四季度之后,随着盈利比较大的调整,还有经济减速达到比较低的位置,财政政策方面会有一些活动空间,以及股票市场的下跌,最终会形成明显的反弹机会,是明显反弹的机会,但绝不是反转机会。第二,建议投资人短期保持相对比较低的仓位,在熊市里永远都是重要的,因为你并不知道手中股票什么时候出现下跌。第三,新一轮牛市宏观和微观基础正在萌芽状态中,但是远没有达到成熟的状态,即使跌到比较低的位置,即使下跌过程结束了,并不意味着新牛市快速的开始。第四,在战略性向新兴产业和大众消费品行业转移,战术上可以参与传统行业的反弹,下一次牛市根基一定是由新兴产业和大众消费品构成的,而不是由传统行业构成的,对于你来说,可以在战术性选择什么时点上参与,如果今年四季度出现一些财政刺激政策,出现一些流动性好转迹象,产生反弹,而且有利于传统行业,那也只是传统行业的回光反照。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熊市达到很低位置时大家会看到三种结果:第一种结果,有一部分公司特别是一线蓝筹股票会变成“木乃伊”,所谓“木乃伊”就是没有水份、没有弹性、没有动量。第二种东西是二、三线或者三、四线传统行业公司会不断下跌和创新低,这个过程和2002-2005年在底部折磨的情况一样,第三种情况是经过两年或者三年时间有些产业变得很陈述,然后会向上冲击,市值会从20亿、30亿冲击200亿或者300亿市值,这就是底部特征,这样的特征如果出现,熊市趋于结束状态,这是我们的大概推测,这是我们对于市场的观点。
      
       总体来说,目前为止还是倾向于配置一些新兴行业,目前在短期内仍然不希望配置一些传统行业,原因是因为我们对于盈利的调整保持高度的警惕,盈利调整并不是一个研究员告诉你我已经把盈利调低了15%,然后就已经覆盖掉了,其实根本没有研究员可以准确的知道存货调整的时候盈利应该下调多少,在短期内对于盈利的调整保持高度的警惕,我们其实不知道会调整到什么状况,等调整结束,我们再看这个问题。
      
       我今天就讲这些,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谢谢大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善文:
      
       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对中国经济情况的一些看法和判断,讲的不对的地方也请大家批评指正,我今天陈述的题目叫《十年之痒》,之所以取这个题目,讲完之后大家就明白了。今天陈述内容总体上来讲分解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我们会花比较多的时间对过去接近20年中国经济的波动和中国市场的波动从产业周期的角度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总结,梳理和总结的重要目的一方面在于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更重要的在于帮助我们更清楚的确定我们现在站在什么地方,我们将向何处去。第二部分,我们会花一定的时间对下半年经济走向、政策的走向和市场基本取向提出一些判断性意见。
      
       第一部分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第一方面,我们想从经济产能投放周期角度对过去20年中国宏观经济在总量层面的表现做个基本的总结。从总量层面来看,回顾过去20年经济波动历史包括证券市场波动历史,在大周期划分上,从产能投放、产能形成、产能过剩这样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大约以十年左右的长度为周期,我们可以看到两轮比较明显的周期:第一轮周期大约是从1992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01年;第二轮周期大概从2002年开始到现在为止可能正在接近尾声。从总量层面上看,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1992年受小平同志南巡的影响,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急速上升,剔除价格因素以后固定资产形成的因素,我们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2002年、2003年中国固定资产形成经历了非常显著的加速,而整整十年以后的2002年,在一系列内外经济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和固定资本形成也再次出现了非常显著的加速,这一加速的标志是在固定资产形成的高点超过了20%,此前固定资产形成速度始终在10%左右波动。急速上升整个经济增长速度、整个工业增长速度在1992年和2002年以后开始出现非常快速的上升,从经济启动时点上看,我们可以看到前后十年由固定资产投资急速上升、工业增加、经济增长急速拉升,实际上中国进口增长率也开始快速上升,两轮周期的起点前后大约相隔十年的时间。到1993年特别是1994年时候,由于经济增长的连续上升,经济过热的问题开始表现出来,经济过热突出标志是在1993年特别是1994年通货膨胀达到了上一个周期的顶峰,1994年通货膨胀超过20%,但是2002年经济加速开始以后,2003年特别是2004年经济过热开始明显的表现出来,2004年通货膨胀也达到了这一轮周期阶段性高点,1994年高通货膨胀和2004年通货膨胀阶段性高点相距十年时间,代表中国一部分价格受到管制,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1994年前后,时间上发电设备小时所体现的运力的紧张程度在上一轮周期达到了顶点,同样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在2004年发电设备小时紧张程度比1994年更严重,同样达到了这轮周期的最严重的程度,前后相隔时间大约整整十年时间。我们还可以从对外贸易的角度看问题,1995年以后,前期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产能在集中的释放,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经济总需求开始逐步回落,另外一方面对外贸易盈余开始急速增长起来,从对外贸易盈余波动角度看问题,1995-1997年对外贸易盈余表现出突出加速,同样整整十年以后,从2005年到2007年,我们再次看到了中国贸易盈余的绝对总量以及贸易盈余占GDP比例同样经历了非常显著的加速,这两轮加速在实践上的距离几乎是整整相隔十年,第一段时期从1995年到1997年,第二段时期从2005年到2007年。
      
       在这样的背景下,还可以举出更有标志性事件,1996年时候,一方面产能的投放集中进行,另外一方面总需求在缓慢的回落,在这样的背景下,整个经济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局面,高增长、低通胀突出标志是在当时的背景下从zf到学术界到其他研究部门都觉得中国经济经过严重的过热以后由于zf调控政策1996年经济表现出了高增长、低通胀良好局面,成功的实现了伟大的软着陆,实际上两、三年以后或者站在现在回顾我们清楚的知道1996年我们感受到的经济软着陆实际上只是幻觉,只是经济从盛到衰的转折过程,1997年、1998年以后经济很快陷入巨大困难,同样整整十年以后的2006年中国经济再次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局面,增长率之高是周期启动以来前所未有的,通货膨胀率非常低、非常稳定,2006年zf没有讲出伟大的软着陆,提出黄金十年,无论是在2006年的当时,还是在现在,我们都很清楚的知道这只是一种幻觉,站在现在来看,我们可以看的更清楚,1996年软着陆到2006年黄金十年,刚好整整十年时间。
      
       另外一个事件是1996年整个经济高增长、低通胀背景下,1996年对外贸易盈余大幅度上升背景下,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非常显著的上涨,并且这样的上涨与估值水平的剧烈抬升表现出来,同样十年以后2006年,在高增长、低通胀的幻觉下,在对外贸易盈余急速上升支持下,中国股票市场再次经历了估值水平普遍抬升为标志的轰轰烈烈的牛市,整整十年的时间。
      
       我们再往后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亚洲金融危机顶点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的出口增长率急速下滑,由于内外原因,遭遇了非常大的困难,整整十年以后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2008年这一轮危机达到了高点,在这一轮危机高点上,整个中国出口增长率也经历了非常显著的下滑,经济由于内外原因出现了非常大的困难,而且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1998年市场还是2008年市场都非常的困难。
      
       我们再看1997年的情况,面对内外非常不利的局面,zf开始采取非常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或者比较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开始实实在在的产生作用,我们知道1998年zf开始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在货币政策层面上,也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但是直到1999年突破信贷角度看问题,货币政策的放松才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取得初步成效的显著标志是如果我们看1999年到2000年期间狭义货币增长率,中国狭义货币供应出现了比较显著的加速,有些人可能很困惑,同期广义货币供应的增长还有一定的放慢,我比较仔细了研究了这段时期的经济数据,我个人倾向性看法是在2000年的时候,中国居民部门的储蓄倾向有过一次依次性的下降,每百元收入的消费倾向有短暂的依次性上升,这种上升表现为当年的消费增长率突然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加速,当年中国资金流量表上也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但是在货币信贷层面上非常严重的影响是居民储蓄增长率的下降,给M2的增长形成比较大的拖累,在实体经济层面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样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M1 1999年以后到2000年非常显著的加速,体现了货币政策或者比较积极的货币政策开始产生一定的作用。一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逐步将经济形势稳定下来,另外一方面货币的环境在一段时间之内变得非常宽松,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看到中国的股票市场经历了非常显著的上涨,并且这样的上涨以估值中枢的剧烈抬升表现出来。1996年有应力上升的强劲支持,2000年的上升,缺乏盈余的基础。我们看2009年的情况,我们再次看到了非常急进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被实施,在非常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的作用下,从货币层面上看,2009年以后我们看到了狭义包括广义货币供应非常急剧的增长,经济增长率层面上,我们也清楚的知道由于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的作用,经济增长率在很短时间之内很快的被稳定下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再次看到了股票市场出现了非常剧烈的上涨,这样的上涨以估值中枢剧烈抬升为主要标志,前者具有盈利增长的支持,后者缺乏盈利增长的支持。2009年以后这轮市场急速上涨和2006年市场上涨基础是非常不一样的。2006年市场的上涨有黄金十年的梦想或者幻觉在里面,上市公司表面上非常强劲的盈利增长作为支撑,但是2009年以后市场的上涨、特别是市场上涨在结构层面上所表现出来非常大的差异并没有很快的盈利增长作为支持。而这样比较有差异性的表现,从过去20年时间视野来看,在周期上前后也几乎是整整相隔十年的时间。
      
       从总结的角度来看,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经济在比较长周期角度来讲会表现出更大的相似性呢?原因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大约六、七年时候,我们很大程度上已经感觉经济具有比较规律的周期性,关键的原因是中国作为一个人均收入水平比较低、仍然高速追赶的经济体,支持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资本的形成,而资本的形成,换更通俗的话讲实际上就是产能的形成,从中周期意义上看,经济波动周期无外乎产能的短缺、产能的投放和形成、产能的过剩、产能的清除,由于产能短缺、产能投放和产能过剩物理上需要一定的时间,甚至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所以我们在比较长的时间周期上才能比较清楚的看到这种周期性,如果说这种周期性在过去20年时间里大约刚好是以十年为周期的长度,可能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产能投放所决定的比较长的时间上经济本身表现出比较规律的周期性,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内在的规律性,并不完全来自于经济增长本身的因素,而正是在这样的产能短缺和产能过剩的交替循环之中,整个资本市场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站在这样一个总结角度,我们还想补充什么呢?我们想补充的是站在2010年看问题,非常清楚的结论是:我们处在2002年以来这一轮经济周期的末端,我们也可能处在即将启动的新一轮经济周期即将开始但是还没有开始的位置,从大周期上看,如果给现在经济增长阶段和现在的市场运行提供基础的定位,从这样一个基础的定位来看问题,对市场运行趋势我们的基本结论是什么呢?如果上述逻辑没有太大问题,市场以估值中枢上升为特征的单边的比较大幅度趋势性上涨的机会应该已经没有了,而且不仅是在今年接下来的时间里没有了,在未来几年时间里边我们都可能很难看到市场的单边趋势性非常大的上涨,基本原因在于站在现在周期的末端整个经济产生贸易盈余的能力实际上已经基本消失,从现在的对外贸易盈余的账户上可以看的很清楚,整个经济产生贸易盈余的能力站在现在或者站在未来几年时间里可能基本已经消失,传统行业的产能过剩意味着盈利非常大的上升的话是很难实现的,而新的产业链的出现仍然需要时间来等待。站在现在的位置往后看,非常急进的单边的大力度的货币政策的刺激应该是非常不现实的,即使新一轮经济周期在未来一、两年时间里能够启动,在周期启动的初期,因为产能的短缺和经济的过热,整个股票市场在估值层面上也会承受很大的压力,就像2002-2004年期间市场在估值层面上所承受的压力一样,在这样的背景下,整个市场单边趋势性上涨的机会或者概率应该是很小的。
      
       我们再讨论一下十年周期结构层面内容,从总量层面上看,我们看到了产能的短缺、产能的过剩、经济的过热、经济的过冷,但是如果从结构层面上看问题,虽然过去有两轮非常显著的周期,但是两轮周期的内容是非常不一样的,1993年也有经济过热和产能短缺,2003年也有经济过热和产能的短缺,但是产能短缺的内容是非常不一样的,实际上对一个追赶型的经济体来看,从总量层面上看,支持增长的力量主要是资本连续的快速积累,但是从结构和内容上来看,非常重要的内容是经济体制造业的复杂程度,制造业的技术复杂程度在增加值链条上持续向上攀爬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也可以把这两轮周期内容做个简单的对比,首先我们看中国纺织行业的进出口,观察这个比重,在过去接近20年时间变化里,我们很清楚的看到在1996年、1997年内容贸易盈余内容非常大增长过程中,中国纺织行业贸易盈余增长非常惊人,但是2006年、2007年这一轮贸易盈余显著上升过程中,纺织行业的进出口增加实际上基本上看不到,实际上纺织行业进出口还有一些比较明显的下降,如果说2002年、2003年中国纺织行业进出口也有一些轻微的上升的话,这种上升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所提供的市场开放,依据市场开放给低端、劳动力密集行业提供的增长机会,从大趋势上看,1996年、1997年纺织行业对外进出口有很大增长,2002年、2003年这个增长几乎没有,在过去十年周期中,实际上纺织行业处在相对下降或者衰弱趋势之中。
      
       如果我们再看另外一个行业,这个行业和纺织行业几乎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就是钢铁行业,钢铁行业在2004年以前所有时间里都处在净进口状态,在经济严重过热时候,净进口数量非常大,比如1993年或者2003年,但是即使在1996年、1997年中国贸易盈余上升非常大的时期,钢铁行业的贸易盈余的增长是很不明显的,但是作为对比,在这轮周期之中,钢铁行业的增长非常的惊人,这种惊人的增长在出口结构、在贸易盈余的结构层面上可以表现的非常明显,突出的标志就是2006年前后贸易盈余上升过程中,钢铁行业进出口上升幅度非常大,这样一个对比清楚的告诉我们从出口角度看问题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知道钢铁行业在这一轮经济增长过程之中是至关重要的产业支柱。
      
       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就是观察和研究zf的文件,来研究产能过剩问题。从纺织行业的表现来看,实际上我们可以清楚知道90年代后期纺织行业有非常大的产能过剩,从钢铁行业的表现来看,我们也知道最近几年钢铁行业肯定有比较大的产能过剩,但是在前一轮周期和后一轮周期尽管同样存在着产能过剩,产能过剩行业的构成是很不一样的,我们研究这个问题另外一个方法是查阅当时的zf文件,我们都知道在周期后期zf会花很大力气试图清除过剩行业的产能,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会点名哪些行业有产能过剩需要清除,我们对比了1999年和2009年zf文件,可以看到在1999年zf点名存在严重过剩的行业是什么呢?比如纺织、烟草、玻璃、石膏等等,但是2009年zf点名的行业是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风电设备等等,在一些非常细分行业层面上有些重叠,比如电解铝、平板玻璃,但是在行业构成大多数内容上,实际上两轮产能过剩周期之中行业的内容是非常不一样的,1999年纺织行业是产能过剩的重灾区,1999年看不到钢铁行业的影子。
      
       在过剩行业对比过程之中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我们看到的是产业结构的升级,看到的是经济在技术上复杂程度的上升,看到的是在总量产能波动之外在结构和内容层面上经济正在沿着增加值从简单到复杂的链条上向上攀爬。
      
       我们再看中国通用设备行业,我们也可以计算通用设备行业净出口占行业增加值的比重,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在大的趋势上总体上都处在不断上升的趋势之中,总体上这个行业处在不断上升的趋势之中,比较清楚的说明这个行业的技术复杂程度在不断的上升,比较清楚的说明这个行业之中的企业在比较快速的实现进口替代,并将进口替代在后期发展成为出口导向,不仅将大量的进口品全部替代掉,而且将自身的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上。从进口替代发展到出口导向,正是这个产业技术复杂程度的上升、劳动生产效率的上升和国际竞争力上升非常显著的标志,如果没有足够的国际竞争力,很难发展到进出口这样一个阶段,但是在竞争力上升过程中,势必经历一段时间的进口替代,而这样的进口替代最终发展成为出口导向。在这样增长链条下,我们还想说的是什么呢?对于通用设备这样一个行业在技术复杂程度不断上升过程中,实际上行业成长性明显高于经济成长性,之所以行业成长性要高于经济成长性,原因在于行业的成长除了分享经济的成长之外,还实现了对进口品的替代,并且最后实现了进出口的扩大,这个层面的标签恰恰体现了经济产业升迁的方向,在纺织和钢铁行业中,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现象。
      
       对比十年周期,在产业内容上的差异一方面在回顾历史,更重要的是我们想在这里必须一个可以讨论的标准,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在最近这段时间甚至在未来几年时间里可能都会问未来产业升级的方向在哪里?未来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未来产业升迁路径可能是什么样子?我们想说的是,
      
       比较完十年周期的结构部分内容,从结构层面上看问题,重要的不仅仅在于回顾历史,而在于展望未来,从展望未来的角度,我们不知道新一轮经济增长点在哪里,但是我们相信在制造业层面上新一轮经济增长点一定集中在现在仍然进行进口替代的行业,而且我们相信势必过渡到出口导向的方向上,在过渡时期成长一定高于整个经济的成长,对于现在已经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产能过剩、已经处在非常大的进出口状态的行业来讲,行业高成长性基本已经没有了,这个行业成长性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全球经济的成长性,而全球经济的成长性势必很低,我们想提出这样一个标准,提出这样一个标准另外一个目的在于这个标准在产品横断面层面上、在产品历史序列层面上都是容易操作的,如果采用的题目叫革故鼎新,故是什么故呢?就是现在存在大量进出口的故,我们相信很多新兴行业集中在现在正在尝试或者正在进行进口替代的行业,在这些行业之中,如果净进口数量非常大,技术复杂程度非常高,我们很难相信短期之内能够成功实现进口替代,如果这个行业进口替代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并且可能已经接近或者比较接近进出口平衡点,我们相信这些行业有可能在未来周期之中在技术复杂程度上实现比较像样的突破。
      
       第三部分,周期遗产部分,一轮周期末端、另一轮周期即将启动时候遗留下来的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90年代这轮周期当然有很多非常重要的仪器,一个非常显著的遗产是大量的银行不良资产,甚至是非常巨额的银行不良资产,根据很多学者的估计,在2000年前后,四大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应该不会低于20%,比较粗略的说法是20-40%之间,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但是对这轮经济周期来讲,迄今为止严重的银行坏帐问题还没有暴露出来,并且也许不像那轮周期那么大,一个需要提出注意的问题就是地方融资平台以及地方融资平台暗含的坏帐风险,根据权威部门统计,截止到2009年年底,地方融资平台余额可能在7万意义上,这样的贷款余额跟地方当年财政收入相比或者跟整个银行新增贷款相比等等都是不能轻易忽略的数据,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说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至少隐含着比较大的不良资产风险,除了这个风险之外,在一般制造业以及其他领域坏帐风险似乎没有1999年那么大。
      
       这两轮周期另外一个非常重要遗产是站在2001年、2002年在股票市场上存在非常大的估值泡沫,估值泡沫在新一轮经济周期启动过程中要逐步捅破,从2001年到2005年市场连续5年的下跌,在很大程度上在消化2001年市场的泡沫,但是在这一泡沫的清除和吸收过程之中,整个证券行业经历了非常痛苦的时期,经历了非常痛苦的挣扎,但是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如果说2009年、2010年股票市场上泡沫还不是那么明显的话,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上泡沫无疑是非常严重的,据估算,大范围之内租金回报率推算泡沫的程度可能有些困难,我们倾向认为在北京、上海这些地区住房租金回报率很可能在2.5%附近,住房价格在绝对水平意义上看,高估程度恐怕在1倍左右的水平,如果对全国范围之内租金房价比做个粗略的估算看历史序列的话,我们把历史序列的估价值放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清楚的看到2005年以后中国租金房价比经历了非常剧烈的下跌,显示了房地产市场泡沫化过程,而在2010年租金房价比已经下跌到历史上没有见过的非常低的水平。如此大的房地产泡沫在未来一轮周期启动过程中毫无疑问是需要吸收的,这种吸收可以通过经济很高的成长、收入很高的成长来吸收,也可能通过房价比较明显的下跌来吸收,更大的可能性是两种路径可能都会试一试。这样的调整过程,对整个经济也会带来很多的不确定性。这一轮周期跟上一轮周期相比,上一轮周期主要是大量的银行坏帐,这轮周期银行坏帐是值得注意的风险,非常严重的房地产市场泡沫可能是比银行坏帐更严重的风险,房地产泡沫和未来比较长时间的吸收过程毫无疑问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给未来经济恢复和调整带来很多挑战。
      
       除此之外我个人认为对这轮周期来讲还有第三个遗产,90年代那轮周期中几乎没有,当我们站在2010年来检查中国经济的现状,我们发现经过这一轮经济迅猛增长,经济所发生的影响和深远的变化是经济很可能已经跨越拐点,低端劳动力全面短缺的局面已经出现或者正在出现,这样的变化毫无疑问有中国劳动力结构层面的原因,有计划剩余政策的影响,另外一方面也有过去十年经济高速成长对劳动力的吸收和就业岗位的创造有密切关系,我们过去曾经提出过很多依据,如果只检查最直接的报告依据,就是在过去六、七年时间里,在外出务工人员市场上工资经历了非常快速的上升,并且中西部地区工资上涨速度比工资名义增长率更快,这样的情况是90年代没有过的,在90年代甚至更早时间里在非常低端劳动力市场上工资增长大约接近通货膨胀的增长幅度,在这一轮经济周期中,工资增长比通货膨胀增长幅度大得多,甚至比经济名义增长率还要到得多,比较清楚的说明已经出现了比较普遍的劳动力短缺,并且暗示我们很可能已经跨越了刘易斯拐点。
      
       从细节数据上来看,我们可以做两个对比:第一个对比,2008年下半年,一直到现在整个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跟2003年到2007年相比低得多,在过去几年尽管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有明显的沉降,但是在过去几年,在低端市场上劳动力工资的增长速度实际上比前七年更快,前七年经济高速成长的时候,劳动力工资增长速度比如在13%的水平,过去几年经济成长速度明显放缓的背景下,劳动力工资增长速度在经历明显的加速,一方面经济增长放慢,就业机会创造过程在放慢,另外一方面工资增长在加快,暗示劳动力供应结构上正在遭遇一些问题。另外一个证据,去年年底和今年一季度中国出口总量和2008年上半年情况相比并不明显的更高,但是今年一季度中国沿海地区出口行业用工紧张程度以及从草根层面说看到的工资的上涨幅度比2008年上半年要更大,出口总量只是恢复到当时的水平,但是工资增速比当时高得多,暗示劳动力供应层面上正在遇到比较严重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想说什么呢?
      
       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对经济不仅仅意味着风险,很可能酝酿着很多机会,这些机会在哪里呢?我们集中研究1960-1980年20年时间里日本和德国经历的一些经济调整过程。首先,我们看日本的经验,看日本经验之前,我们做一个必要的背景补充,日本主流学者的研究倾向于认为日本刘易斯的拐点出现大约1960年前后,但是如果我们观察日本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我们会看到大约是从60年代末期开始一直到70年代这一比例有非常显著的上升,说明劳动者报酬比经济增长快得多,说明劳动力出现严重短缺,工资增长比名义增长快得多,不大不小的疑问是为什么1960年前后日本一般学者倾向于认为日本已经走过了刘易斯拐点,但是工资增长比整个经济增长更快,这种情况直到60年代末期才出现呢,我们个人对这段数据做过一段时间的梳理,我倾向性看法是在60年代这段时期日本劳动生产效率经历过一段时间非常显著的加速,在60年代这段时期里劳动生产效率显著加速,将经济增长率维持在很高位置,但是物价压力相对来讲仍然可以管理,劳动增长率报酬并没有很明显的异动,显著劳动生产效率加速,从60年代后期基本加速,随着劳动生产效率加速的基本结束,工资非常显著的上涨压力开始在各个层面上表现出来,在劳动者报酬占比层面上非常显著的表现就是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大幅度上升,意味着劳动者报酬比经济增长更快,在这样的背景下,整个经济经历了第二个变化是整个资本的形成速度在明显的放慢,进入70年代以后整个资本形成占GDP比重在系统性放慢,一方面劳动者报酬显著上升说明劳动力出现普遍短缺,说明劳动力供应增长在显著放慢,整个经济资本形成在明显的放慢,一方面资本形成在放慢,另一方面劳动供应的放慢,带来的影响就是经济潜在增长率在大幅度下降,在整个60年代时候,他们的潜在增长率接近10%,到70年代已经下降到4-5%的水平,这种变化还在经济层面上产生一个变化,劳动者报酬显著上升的背景下,日本私人部门消费在急剧上升,大众消费在全面兴起,突出表现在70年代以后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在急速的抬升,表明消费者增长率比整个经济增速更高,表明消费增长正在成为驱动经济增长最关键的力量,这种情况在60年代市没有的。带来的另一个变化,就是相对整个经济规模来讲,制造业在相对萎缩,在劳动力全面短缺、消费全面兴起的背景下,制造业相对整个经济规模在萎缩,服务行业在大量的兴起。除此之外,还经历了一个变化,是在制造业内部,整个制造业复杂结构在向着技术和产品更加复杂的方向上非常快速的上升,比如纺织和基本金属等等技术含量比较低的行业在加速萎缩,在电器、交通设备等等领域占出口比重在快速上升,在制造业内部整个经济复杂程度在快速提升。
      
       总结日本这段历史,我们看到两段显著的案例,第一段案例,刘易斯拐点出现以后经历了劳动生产效率显著加速,劳动力短缺的压力在整个经济层面上表现的很不明显,这段时期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在60年代日本劳动生产效率加速与刘易斯拐点出现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这两者之间同时出现,到底是因果关系,还是因为其它的因素带来的偶然变化?到底是因为刘易斯拐点出现了,劳动力非常短缺,所以大家被迫投资于节约劳动的方向,促成了劳动生产效率进步,在很长时间之内压住了刘易斯拐点出现的影响,这是一种解释。另外一种解释,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和劳动生产效率进步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完全是偶然的碰到一起的,70年代,劳动生产效率进一步影响消失以后,经济出现剧烈的调整,劳动短缺的背景下,一方面经济潜在增速非常大的下降,通货膨胀水平的上升,另外一方面,消费的兴起和服务的兴起,还有一个是制造业相对萎缩和制造业加速产业升级。
      
       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和劳动生产效率之间到底有没有因果关系我们也不知道,我研究了德国的案例,结论是两者之间不见得有那么强的因果关系,原因在于同样案例在德国的数据之中是没有的,我们看一下德国的数据,从50年代一直到1990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开始重建,一直到80年代,总体上德国经历过前20年非常高速的成长,这样的成长,70年以后基本稳定下来,从1970年一直到1990年平均经济增速大致稳定在相对比较低的状态,但是50年代和60年代经济增长非常高,但是增长的重心也是在不断的下移。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特别想看的是在50年代到70年代德国经济增长率总体上不断下移的同时,德国物价增长率实际上在不断上升,德国60年代通货膨胀率比50年代更高,但是德国60年代经济增速比50年代实际上更低,这种情况到1971年到1975年时期达到顶峰,1975-1975年德国经济增长率基本上稳定在比较低的水平,但是通货膨胀水平相当的高,经济增速节节下降,通货膨胀水平节节上升。发生这种长期变化的关键原因是什么呢?非常关键的原因是工资的增长太快,更准确地说,是工资的增长剔除掉劳动生产效率后以后的增长太快,比如德国单位产出工资增长率是什么概念呢?工资增长率扣减掉劳动生产效率的增长率,工资的增长率扣减掉劳动生产效率的增长以后,从50年代一直到75年一直在节节上升,工资增长很高,表明劳动力非常短缺,但是劳动生产效率在这段时期总体上在放慢,或者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看这个数据,从50年代一直到75年,德国工资增长率大体稳定,后期有些加速,但是剔除劳动生产效率以后工资增长快得多,表明在工资增长比较高的后期实际上劳动生产效率增长相当的慢。
      
       潜在增速的下降,为什么很多时候以台阶式的形式出现?为什么潜在增速的下降在很多时候都会带来比较大的问题?至少会带来比较严重的通胀,甚至带来更严重的问题,回答这一点,我们研究了过去几十年美国的案例,首先我们观察美国的学者所估计的美国经济的潜在增长数据,从1950年一直到2009年的情况,观察这段数据,我们想提出两段案例,一段案例70年代,一段案例过去10年,从1970-1981年,以及从2001年到现在,美国潜在增速都经历了十年非常明显的下降,如果说在我们所知道的美国经济史中,美国在历史上曾经出现比较大的问题,在这两段经济潜在增速的下降时期,美国都出了比较大的问题,70年代的问题就是经济的停滞和通货膨胀越来越高,70年代美国通货膨胀越来越高,但是经济增速并没有系统性上升,同时过去十年,非常显著的表现就是非常大的房地产市场泡沫和金融体系的崩溃。
      
       为什么在经济潜在增速下降过程中会发生这么大的问题呢?我们认为非常关键的原因在于在经济潜在增速开始下降的时候,从zf决策部门到企业到住户部门,都是没法及时认识到的,经济潜在增长率在下降,但是zf的决策部门、企业部门、住户部门很难及时的认识到经济的潜在增速已经在下降,所以他们所追求的经济增长率、他们所假设的增长率、他们所预期的增长率仍然维持在过去比较高的平台上,近来的潜在增长率已经从10%下降到8%、7%,但是每一个人所追求的增长率仍然在10%,在一段时间之内,经济的实际增长就会越来越严重的偏离它的潜在增长速度,经济在一段时间越来越严重的偏离潜在增长速度就会积累很多的压力,在劳动力市场上、在投资者决策之中、在zf行为决策之中、在通货膨胀领域就会积累越来越大的压力,而这种压力的积累在合适的时机会通过恰当的渠道宣泄出来,而这种宣泄就会带来非常大的震荡。美国70年代经济增速一直在下降,但是美联储实际上很长时间之内都没有认识到这一局面,经济一下降,马上就刺激,追求的增速跟潜在增速的背离越来越大,造成了通货膨胀越来越高。在过去十年美国经济增速一直下降,美联储一直追求比较高的增速,不断刺激,不断刺激的结构是房地产市场造成非常大的泡沫。如果大家对这点体会还不是很深的话,我举一个大家经历过的例子,现在每个人都清楚的知道2002年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已经启动,十年以后的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很清楚这点,但是在2003年的下半年,新一轮经济周期已经启动一年以后,中国股票市场上所讨论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所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当时经济加速是没有温度的高烧,这份研究报告断言经济的加速过程在2003年10月份以后就可以掉下去,并且再也起不来了,2003年经济加速过程已经进行了一年时间,在很多层面上都有表现,但是证券市场的研究人员仍然认为这是没有温度的高烧,认为经济的加速过程很快就会下去,认为经济会在很低的位置停留非常非常长的时间,经济加速都已经持续了一年时间了,证券市场研究人员仍然不能够认识到经济在加速,更不用说经济潜在增速在下降,潜在理论可以维持的经济增速在下降要及时的认识到,站在事后看很容易,问题在于对潜在增速第一时间的确认和追踪在技术上非常难,很多时候只有事后才知道,经济都已经起来了,大家还在讲这是没有温度的高烧,更不用说潜在增速在下降呢。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想说什么呢?我们想说的是在大范围之内的劳动力的短缺正在出现的背景下,有可能我们会迎来劳动生产效率加速的局面,如果能够成功的迎来劳动生产效率的加速,我们现在看到的比较高的增长在新一轮周期中仍然会维持一段时间,但是劳动生产效率在这一背景下的加速并不具有必然性,从德国的案例来看,并不具有必然性,如果劳动生产效率显著加速没有如约而致,在劳动力短缺广泛出现的背景下,整个经济会经历非常大的调整,除了消费的兴起、服务的兴起、制造业技术升级之外,就是整个经济潜在增速的下降,如果整个经济潜在增速的下降,决策者、企业或者住户部门没有及时的认识到,在一段时间过渡时期之内,经济就会积累比较大的问题,这种比较大的问题,或者是通货膨胀压力的积累,或者是汇率贬值压力的积累,或者是泡沫压力的积累,这样的压力积累和最后集中的爆发会带来比较大的冲击和震荡。
      
       最后一部分,我们对下半年经济倾向性看法,我们之所以花一个多小时讨论十年周期,做这么多国际比较,是为了更清楚的弄明白我们现在站在哪里、我们将向何处去?通过对过去20年波动的研究,通过对美国、日本、德国很多相关案例的研究,我们最重要的是想搞清楚我们现在站在哪里、我们将向哪里去?最后研究以后,我们结论是站在上一轮周期末期、站在新一轮周期即将启动的转折点附近,在这样一个转折点附近整个经济产生贸易盈余的能力基本已经消失,非常大力度货币单边刺激也不太可能出现,在这个背景下,以半年时间来看,或者以几年时间来看,趋势性机会应该不会很大,在现在不会很大,在新一轮周期启动时候更不会很大,现在是没有盈利,在新一轮周期启动时候没有资金,我们仍然要对下半年经济趋势提出一些判断性意见。
      
       首先对物价形势的预测,我们认为中国一般消费物价指数高峰可能已经过去,或者正在过去,通货膨胀压力的洪峰可能已经过去,或者正在过去,这一洪峰的高点应该不会超过3.5%,大概就在最近两个月时间,下半年大部分时间里一般消费物价指数会节节下降,当然有些基础层面的影响,除此之外经济的减速、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美元汇率的升值等等是影响这一趋势最基本的因素,大宗商品的跌价、需求减速带来的价格压力的消退,通过通货膨胀预期等等渠道,看起来也已经扩散到农产品市场上,包括扩散到猪肉市场上,整个下半年通货膨胀压力会节节下降,今年年底一般消费物价指数的涨幅很可能下降到2-2.5%之间的水平。货币紧缩看起来越来越没必要,无论通过加息手段控制经济,或者通过非常强的信贷控制管理总需求,或者通过汇率升值,这样一些紧缩性措施在这样的背景下看起来越来越没有必要。
      
       第二个层面,对于生产资料价格趋势的预测,从生产资料价格趋势上来看,高点可能也正在出现,随后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就会经历非常大的下降,就像CPI的下降一样,除了美元汇率的升值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以外,很关键的在于需求的减速,今年年底当月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的涨幅很可能会下降到零附近的水平,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大范围之内的下降,非常关键的影响在于在需求萎缩背景下所形成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大范围之内的下降,意味着企业盈利能力、意味着制造业、意味着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在普遍下降,意味着未来盈利增速将大幅度下降,以锥从这样一个盈利能力下降相适应银行体系不良资产风险在上升,信用风险很可能也在上升,在比较大的范围之内不断小调对上市公司和工业企业盈利趋势,看起来这种局面正在形成。从经济增长角度看问题,非常清楚的是二季度以后整个经济增长率在同比意义上会节节下降,在今年四季度当季会下降到什么水平?大家仍然有些争议,我个人看法是会下降到8.5-9%之间的水平。
      
       以这些关键经济数据预测为基础,我们可以对经济和市场形势提出一些初步的判断,从经济角度来看问题,毫无疑问,企业盈利在比较大的范围之内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下降,这种下降毫无疑问对市场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从政策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非常大力度的紧缩现在已经越来越没有必要,现在整个宏观经济政策毫无疑问处在观察期,对总量指标表现的观察已经对房地产新政影响的观察,如果说经济的下降会比较快,或者大家对经济下降比较快有些担心的话,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就是在今年晚些时候整个经济政策基调会有一定的调整,这种调整更加突出的表现是财政政策一定程度的放松,已有的紧缩政策执行力度的放松,在货币层面上,重新出现非常大的信贷增长,并通过信贷增长刺激经济,这种可能性应该是很小的。下半年虽然整个经济政策基调的转向显然是很大的可能性,但是这种政策转向不太可能通过大力度的货币刺激来实现,更大的可能性是已有政策执行程度的放松,以及一定程度财政刺激的实施。这种政策非常关键的影响在哪里呢?非常关键的影响在于如果没有大力度的货币刺激,整个市场在资金层面上缺乏强有力的支持,财政政策的刺激,以及政策执行力度放松的影响更多的表现在基本面层面上,表现在大家对基本面预期层面上,表现在大家对政策预期层面上,资金层面上很难有资金的来源和支持。在整个今年下半年,整个经济名义增速(通货膨胀加上经济实际增速)在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可能差不多,今年三、四季度整个经济名义增速会出现比较大的下降,同时由于内外不确定性的上升和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整个实体经济领域私人投资意愿也在下降,两种下降共同影响在于实体经济领域对资金的需求在今年下半年会处在减速的过程之中,私人部门投资意愿的下降,会带来私人部门融资意愿的下降,整个经济名义增速三季度以后的下降会带来对交易性需求的下降,在实体经济对资金需求层面上,今年三季度以后肯定处在比较快的减速趋势之中。从资金的供应层面上来看,在今年晚些以后,特别是今年四季度以后,贸易盈余能够重新恢复增长,将对资金层面产生比较明显的支持,除此之外,整个货币信贷政策在执行层面上可能仍然会维持上半年我们所看到的基调,也许在执行力度上会有一些放松,换句话说讲在信贷层面上可能会维持现状,至少不会比上半年更紧。这些因素合并在一起意味着完全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和今年上半年相比今年下半年可能会有逐步的缓和,不排除出现一定的转折。
      
       我个人对下半年市场趋势的看法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如果看一、两个月的话,各个层面面临的压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吸收,如果看到今年年底,不排除市场会出现一定转折机会,至少在急速下跌过程中会迎得像样的喘_息之机,这一喘_息之机的迎来,政策的预期基本稳定下来和资金层面上一定程度的放松可以确认,站在现在来看,肯定需要一定时间,放在整个今年下半年来看,这样局面的出现还是完全有可能的。
      
       我就陈述这些,谢谢大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2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总股本30305万股, 今天收盘价13.37元, 总市值40.5亿, 09年销售额3.65亿, 市销率约11倍, 过去四个季度销售毛利率76-81%之间.

总经理徐可强, 任职时间是2009-2-27, 任职前在五粮液.
吴晓萍, 虽已离开酒鬼酒, 但是在酒鬼酒的两年大大提升了酒鬼酒的品质.
黄永玉,负责包装设计.

酒鬼酒有3万吨基酒, 也就意味着持有1万股的酒鬼酒股票, 就拥有了1吨基酒的权益.

徐去年的承诺业绩是销售额五亿(全年5个亿收入、5000万净利润), 但是最终只完成了净利润的目标,收入的没能完成, 这也说明了销售是个大问题.
四月份闹过一场人事风波, 徐可强、曾盛全勉强留下, 韩经纬离开. 徐可强的管理团队似乎跟大股东中糖有了嫌隙.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4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所有行业分类做了一下,我只发现有5个行业2007年之后ROE超越了2007年高点,第一个行业是医药,第二个行业是信息设备,第三个行业是食品饮料,第四个行业是白色家电,第五个行业是电器设备,只有这5个行业ROE水平超越了2007年高点,看起来像是新牛市的萌芽,如果分析这五个行业在2007年表现,没有一个行业不是远远超越贷款,如果能找到第六个或者第七个,我相信也是一样
   
     我喜欢这种分析。中国股市不确定性很大,选择最好的企业进攻型的防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richwood兄常来踩踩。呵呵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5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如何看000799公告的人士变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3-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5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d1*# #*d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9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酒 鬼 酒:否认华北营销团队集体请辞  



2010-07-06 00:00:00 【博览资讯报道】继3月份酒鬼酒(000799)总经理徐可强等三位高管辞职风波之后,近日再次传出酒鬼酒华北9省、市营销团队集体请辞消息,不过酒鬼酒官方予以否认。近日获悉,酒鬼酒供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肖竹青正式辞职。董秘张儒平表示,目前没有听说集体辞职的事,个别人辞职属于正常流动。而对于酒鬼酒各地区销售情况,对方则回应一切正常。

一名北京经销商表示如果营销团队集体辞职,将势必对酒鬼酒的销售以及该品牌的声誉带来影响。一名中信证券分析师指出,如果销售团队集体离开,销售一定会有影响。中信证券酒类分析师黄威表示,今年公司预计整体收入5亿,我认为完成可能性很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9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酒 鬼 酒:携经销商合设销售公司  



2010-07-07 00:00:00 【博览资讯报道】酒鬼酒(000799)的控股子公司酒鬼酒供销公司与多个公司及自然人,共同投资组建酒鬼酒湖南销售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9550万元。根据约定,酒鬼酒湖南销售公司只销售酒鬼酒公司生产的在湖南上市的系列白酒,不销售其它白酒或产品。

此次对外投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湖南本土销售市场,改革与优化营销机构的股权结构、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导入新的运营机制和制衡机制,建立厂商价值和利益共同体,稳定营销政策、稳定经销商、稳定营销队伍和经营业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9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酒鬼酒人事地震真相调查:资方撕毁利润对赌

“徐可强虽然任新设酒鬼酒(12.94,0.43,3.44%)湖南营销公司的董事长,但是这个公司是总经理负责制,现任酒鬼酒总经理的徐可强实际上是被架空了!而且新公司分割了原来酒鬼酒湖南市场80%的利润,这直接令中糖与管理团队核心人员之间6:4利润分成的销售对赌协议完全失去真实意义。”

  昨日,接近酒鬼酒管理层的知情人士陈国(化名)独家向本报记者透露。虽然酒鬼酒人事地震事件中涉及的已经离职的常务副总韩经纬和总经理助理、销售总监肖竹青以及仍在任的徐可强不愿意回应记者的采访,但是陈国称认为,随着酒鬼酒湖南营销公司日前宣告成立,可能意味着自今年4月份延续至今的酒鬼酒资本方中糖与职业经理人徐可强团队持续数月的谈判已经决裂。

  矛盾激化导火索:湖南销售公司成立

  这个被视为酒鬼酒资本方与职业经理人团队最大矛盾激化导火线的酒鬼酒湖南销售公司,6日晚由酒鬼酒正式公告成立。据公司公告,该销售公司的出资方之一是酒鬼酒的控股子公司酒鬼酒供销公司,而其它的出资方包括常德市繁荣实业有限公司、湖南恒和商务发展有限公司、郴州杰翔商贸有限公司、湘西自治州和谐酒业营销有限公司、张家界(5.50,0.11,2.04%)金湘酒业有限公司、湖南省德泰酒业食品有限公司、孟碧蓉、周福莲、彭丽华等人。据酒鬼酒的公告,该公司注册资本为9550万元;酒鬼酒供销公司以2000万元的出资持有酒鬼酒湖南销售公司20.95%股份,为第一大股东;自然人王子权以1500万元的出资持有15.71%股份,陈尚志以1200万元出资持有12.57%股份,分别为第二、第三大股东。

  “新营销公司的主导方是酒鬼酒的大股东中糖,而徐可强作为管理层强烈反对。“湖南是酒鬼酒销售的‘主产区’,去年销售额达到2.08亿元,这是公司总收入的57%。新成立的酒鬼酒湖南销售公司,全盘接手原来公司的酒鬼酒供销公司旗下的湖南地区销售业务,这就是说今年超过2亿元的湖南市场销售利润,原来酒鬼酒上市公司可以100%占有,而自此后,酒鬼酒只能分享到20.95%,这中间令酒鬼酒的利润损失了绝大部分。”陈国告诉记者。

  “中糖引入前五粮液(25.00,1.15,4.82%)销售功臣徐可强入酒鬼酒时双方曾经有一份秘密的销售对赌协议,就是未来5年每年销售利润超过5000万元,中糖和徐可强、韩经纬之间可以按6:4的比例分成利润。当时这对经营团队的激励作用是非常大的。”陈国独家向本报透露。“然而,湖南销售公司的成立,明显为分割原来酒鬼酒湖南市场的利润,假如原来5000万元的利润,新公司成立后,酒鬼酒就只能够占有其中20%,也就是1000万元左右的利润,这在利润对赌的背景下,徐可强和韩经纬肯定是不干的,这是今年4月份韩经纬辞职的原因。”陈国称。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酒鬼酒湖南销售公司的成立,大大分割了酒鬼酒上市公司的利益,但是割出来的利益去了哪里了呢?既然这对上市公司利润而言并不是有利的,为什么又能在5月31日长沙市华天大酒店召开的股东会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呢?大股东中糖显然是力促新公司成立的,那么二股东长城是什么立场呢,为什么也同意呢?”陈国反而向记者抛出了一连串的问题。陈国称,对于这些问题,他也无法看清楚,他认为要在酒鬼酒上市公司之外再建立酒鬼酒湖南销售公司这个新的操作平台,只能对酒鬼酒股东以外的方面才有利益。

  而对于颇受争议的湖南营销公司为何最终成立,大股东中糖方面的解释是,这有利于打造“大客户联盟”,即采用和经销商共同出资的形式成立销售公司,以激发经销商热情,做大湖南大本营市场的业绩。

  中糖埋伏重兵:徐可强已失左臂右膀

  据酒鬼酒的公告,5月31日长沙市召开的酒鬼酒股东会全体会议还选举了徐可强、王子权、范震、陈尚志等9人为公司董事,任期三年。同日召开的董事会全体会议又选举徐可强为公司董事长,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既然要对徐可强削权,为何又将徐可强推上新公司董事长之位?“徐可强虽然任新设酒鬼酒湖南营销公司的董事长,但是这个公司是总经理负责制,中糖方面委任的苏晓飚担任公司总经理,徐可强实际上还是被架空了!”陈国称。陈国还称,徐可强的力量不但在新公司得不到体现,而在酒鬼酒公司层面,徐可强总经理的地位,也因为中糖多位副总的委任而被削减。据称,7月2日,酒鬼酒集中提拔了三位副总经理,分别是苏晓飚、郝刚、姚蔚,他们都来自中糖。“7月1日,酒鬼酒湖南销售公司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手续。徐可强一直反对成立的酒鬼酒湖南销售公司顺利开展,预示着徐可强团队和资本方中糖的沟通陷入僵局。”陈国称,徐可强目前已经在团队上失去韩经纬和肖竹青左臂右膀,因此目前在酒鬼酒势单力薄,估计辞职也是其最终的结局。

  酒鬼酒2009年年报显示,2009年实现营收3 .65亿元,同比增42.07%。但除去非经常性损益4317万元之后,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1531万元,而陈国称新的湖南营销公司成立前,预计今年酒鬼酒的利润肯定大大超过5000万元。

  南都记者 伍静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9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酒鬼酒(000799)人事地震,潜龙勿用2010-04-02 09:32:05
  《21 世纪经济报道》披露,在3 月31 日上午公司内部高层会议上,大股东中糖公司没有事先通气就突然提出,委托副总经理范震和徐可强团队一起打造“大客户联盟”,即采用和经销商共同出资的形式成立股份公司,以此激发经销商积极性,并计划引入一位陈姓经销商,买断所有“湘泉”系列酒鬼酒在湖南市场的销售,其中大客户联盟出资仅为20%,而陈姓经销商所在公司持股80%。此举直接导致徐总等三人提出辞职。

  媒体引述内部人话,称中糖此举的原因是徐可强曾与中糖方面签订对赌协议,要求2009 年销售额完成指标5 亿元,利润则要保证在5000 万,而公司未能完成销售额指标(实际3.65 亿元),利润指标虽然完成了(实际5500 万元),但却是建立在“很多市场经费和品牌投入还没有支付到位”的基础之上,“中糖似乎已经失去了对徐可强团队的耐性”。

  我们认为中糖给徐可强的时间太短了,如果中糖真以酒鬼酒公司长远打算出发,还是应该更多的信任徐总。尽管在起步阶段,徐总在平衡深度分销与品牌开发总代之间可能有些工作方面的不足,但这对酒鬼酒这样小规模的企业,任何一个掌舵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不让徐总做,还有谁能担当?至于韩经纬的离开,我们认为对公司损失不大,韩经纬在四川蒙顶山有上亿身家,留在湘西这家处于创业阶段的公司里吃苦耐劳,本身就不是什么长久之计。

  公司1 季报应该不错,不过我们认为2 季度就很难说了。媒体称,公司2010 年1-3 月的回款金额为1.4 亿,利润为2000 万。此次人事地震让很多经销商会起观望之心,延迟打货款,徐可强的个人魅力再强,也架不住大家对人事稳定性的担心。1 季报一般也是酒类公司销售旺季后最后一个股价刺激因素,所以建议投资者在此前择机退出,未来等公司经营上正轨后再投资。


研究员:朱卫华    所属机构:招商证券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5-5 14:55 , Processed in 0.068824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