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均线多头

均线多头---我的价值投资策略学习与实践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30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投资大赢家的投资心法

台湾投资大赢家的投资心法

2006-06-14 12:39:26

大 中 小
十年获利十六倍

台湾投资大赢家“陈进郎”的苦力型投资心法


选自先探周刊


有人说,股票市场只有赢家与输家,没有专家,而陈进郎,一位以苦力型作业模式,在股票市场上面大赚的赢家。短短十年间,员工只有三个人的投资公司,在他操盘之下,从五千万元进场累积到现在的获利八亿四千万元,等于是十六倍。他也在十二月当期财讯月刊理财征文比赛中名列第二名,其买卖股票的心法以及规则,值得投资人参考。本刊特别专访到陈先生,以下纪录其独到的投资心法:

健康情绪管理为先

我个人研发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苦力型作业模式,一路走来,不但我找到适合自己的操作模式,我也因此获利匪浅,从小散户升到中实户。
每个人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操作模式,并且要拥有健康的情绪管理。这两点,就是个人会在股票市场上面输赢的关键。
有的人有其他事业,无法专心看盘,就不适合我这种苦力型研究模式,而破釜沉舟全心投入成为投资家,从早到晚研究股票市场生态与操作原则,则是我认为适合我的赚钱方式。
我的操作法则有三大面向:第一是产业动态,第二是盘中强弱,特别是看强势股,而技术分析则是综观全局的关键指标,也是第三大面向。

产业动态与强势股选股

技术分析总结买卖点
以产业动态来说,我是参考威廉欧尼尔的股市赢家一书提到的CANSLIM原则,也就是追踪C :每股当季﹝月﹞盈余及营收、A:每年盈余成长幅度、N:新产品、新管理阶层以及股价创新高、S:流通在外股数、L:涨幅超前或落后、I:投资机构支持、M:与市场走向同步。利用七大法则,我要花很多时间搜集资料研读。

威廉欧尼尔“股市赢家”书中CANSLIM原则

C
每股当季﹝月﹞盈余及营收
A
每年盈余成长幅度
N
新产品、新管理阶层以及股价创新高
S
流通在外股数
L
涨幅超前或落后
I
投资机构支持
M
与市场走向同步


不过,在产业动态当中,必须要知道的是,许多媒体已经率先进场的股票,我是不碰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很简单,一但利多公布而早盘股价开高,就不应该追价。
有时候,一但有一些利多尚未完全发酵,我又不完全确定后势,我会在上涨之际酌量加码,若发现很强或是隔天继续开高,我会加码更多,这就是强势股原则。而卖点呢?一但发现股价不再上涨那天的转折点,我就会开始逐步出脱,不是等到真正下跌到成本以下那天才卖股。
应该说,只要今天开盘总市值低于昨天的总市值,我就会开始出脱股票。
我在强势股原则跟产业动态苦力研究之下,现在四亿元可操作资金,投资的就有一百四十档,不过有五成资金放在前面二十档,剩下一百二十档随时修正替换。由于每天看一百档股票,因此我才说我是全心投入,确是苦力型操作。有时候还会梦见隔天股价走势,这样,我不去设定大盘指数,我也不去设定何时该买该卖,或是资金该如何配置,以我的操作原则,不符合强势股就会被淘汰。
股票其实都是坏股票,因此投资人不应该对股票怀有感情,因为高价股票都是经过本益比灌水,低价股股票则是本身财务有问题居多,因此我不会眷恋。
对我而言,股票都是坏股票,除非他能马上上涨,对于深具危机意识的我来说,股票是选秀会,一定会有许多更好的投资机会。这是机会成本的问题,只要是发现有更好的机会值得你该放弃现在的持股,即使被套到,也应该舍弃。

突破加码、跌破减码

我也会用“机会成本”观念去破除“成本观念”的迷思,多头行情每天都是开平走高,我习惯早盘买进看涨的股票。在资金有限之下,我收盘前一定要卖出手上表现欠佳的股票,我不会去在乎卖出股票是赚钱还是亏损。
基本上,技术分析是大股东买卖股票的轨迹统计纪录,因为市场好坏大股东会先知道,技术面操作原则是突破加码、跌破减码,而且要分批买进,技术面指标就是最基本的KD、K线、量价、MACD以及DIF五项,其实都是交叉着看,用你的眼睛研判多空,只要明显出现重大转折,就是买卖点。
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害怕赚钱,因此突破加码都会相反,变成突破就卖股,但是一但跌破又不愿意减码,甚至还摊平加码,这就是大多数人总是愿意接受赔钱的风险、逃避赚钱的风险,也就是赚小钱赔大钱的原则。
有些人喜欢买卖曾经被套牢的股票,这跟懒有很大关系,而摊平就是买原来的弱势股,摊平会变成赤贫。总而言之,不要对股票有所眷恋。

机会成本与汰弱择强的观念

股市的关键在于选股、选股、选股,许多人会听所谓专家喊指数,其实大多数券商对指数预测都是为了要卖基金或是公关,没有意义,不须听太多人的意见,又不是选举,只要听一到两位你认为比你强的专家即可。在这些资讯当中,我会用产业讯息选择股票,最终再用盘中走势汰弱择强,最后再用技术面把关。
一但大盘持续破底之际,我会买进不再破底的强势股,多头行情之际,我会买盘面最强势的股票,而多头回档之际,我选择抗跌性较强的股票。多头涨势开始之际,我会追近领先创新高的个股,一但多头大涨后,我会慢慢转进刚转强的落后补涨股。
我就是这样以“机会成本、汰弱择强”方式为操作主轴,培养出自己的节奏感及对资讯的穿透力,在股市翻滚十六年,我终于创造出自己的运气跟目标。

只要相信一到两位比你强的人

其实,我觉得在股票市场上面要拥有健康的情绪管理,虽然每天庸庸碌碌看资讯,但是其实内心很笃定与安定。有一些人早上看盘,下午去吃下午茶或洗三温暖,外表看来很悠闲,但是其实内心很恐惧。
我现在四十出头,从当兵退伍刚进入股市的十五万元,现在不但个人变成中实户,由我操盘的投资公司,在八二年投入五千万元,现在累积获利八亿四千多万元,分配盈余五亿四千万之后,我还有四亿元可运用资金,期间只有八九年有亏损。现在在适合我的操盘节奏当中,表现都还不错。
我现在依然是战战兢兢,诡谲多变的股票市场,充满惊奇与风险,而我也勇于面对,心存感激与不怨天尤人,健康的情绪始终让我生活相当有意义。

陈进郎的投资心得

(1)买强势股
比大盘强势的,越强买越多,较前一天上涨者继续酌量加码,随较前一天下跌者酌量减码。
(2)媒体先上车股不能买
新闻出来之后早上开高就不买
(3)技术分析五大指标很重要
春江水暖鸭先知,大股东先买先卖,透露在技术面当中。
(4)机会成本观念
股票是一种机会成本,若是卖掉可以赚更多,宁可舍弃。
(5)股票是投机市场
股票都是坏股票,因为都是大股东印出来是换钞票的,只有选择相对比较有机会的去买。
(6)一般投资人的错误
该恐惧时却期待,该是期待时却恐惧;多数人总是逃避赚钱的风险而接受赔钱的风险,也就是赚小钱赔大钱。
(7)专家意见
不要听太多专家意见,找一到两个比你厉害的就好。
(8)走势
用资金来预测走势最准,总体基本面都是落后指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30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笔记

每一位投资者购买股票前要问的10个问题

         
                  每一位投资者购买股票前要问的10个问题

                  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末股市狂热时期所做的调查表明,一般投资者会用很大的工夫研究去哪儿度假,但却吝于花时间去研究要买的股票。听上去真草率,是不是?但这确实是人们熟悉的常见做法。说实话,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翻一翻旅游指南,找一找安提瓜岛上的海滨酒店,要比理解诸如上市公司这种复杂的事情轻松多了。大家宁肯掷骰子来决定买哪只股票。

                  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只要稍微花点时间和精力,投资者就能避免投资时“纯粹撞大运”的怪圈。为便于理解,我们列出了一份有 10 个基本问题的清单,每位投资者在将自己的血汗钱投入某只股票前,都应该先问一问这些问题。这种做法的灵感来自于拉姆•查兰(Ram Charan)这样的公司咨询师,它不需要你费尽周折地进行财务证券分析。实际上,有些问题听起来都是些浅显的东西。但我们可以保证:只要你在买股票前确实问过这些问题,你就是踏踏实实根据一个公司的长期前景来下赌注,而不仅仅是碰运气。


                  1 这家公司如何赚钱?

                  如果你不知道你买的是什么,你就很难判断该付多少钱。因此,买股票前,你应该了解一下这个公司是怎么赚钱的。这个问题听上去简单,但答案却不总是那么一目了然。比如说,通用汽车每年销售上千万辆汽车,但不幸的是公司在这上面几乎不赚钱。实际上,目前通用汽车几乎所有的利润都来自通过公司的财务子公司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General  Motors Acceptance Corp.)向消费者发放的贷款。而且你可能也猜得到,来自汽车贷款的利润只占总利润的一半,其余的则来自通过 ditech.com  这样的通用汽车子公司发放的住房按揭贷款(就是有关电视广告无处不在的那家企业)。这并不一定说明通用汽车的股票就不好。但很明显,这使你对这家公司的风险和潜在的利润有了更好的了解。


                  扫一眼《财富》500强公司的资料,你就能看到几十个这种例子。这就是为什么每一位投资者都必须看公司最新的年报。你可以从年报中详细了解公司的业务构成,以及每一项业务的销售和收益数据明细。你还可以找到另外一个关键问题的答案:这些收益是否可能转成投资者手中的现金?虽然“净收益”和“每股收益”这些东西会成为商业媒体的头条新闻,但这些仅仅是会计学概念。对股东而言,最重要的是实实在在、铁板钉钉的现金,无论这些现金是以分红的形式分给股东,还是以再投资的形式投入公司运营,从而推动公司股价上涨。翻开年报中的现金流报表,看一看公司“经营带来的现金流”是正还是负,以及现金流是在增长还是在减少。找找看有没有这样的危险信号:(收益表中显示的)净利润在增长,而现金流在减少。如果是这样,可能就是一种迹象,表明公司使用了“创造性的”会计手法来夸大了账面利润,而这对股东毫无益处。安然公司就是一个例子。

                  2 销售额是实实在在的吗?

                  说到现金,大家要明白的要点之一是:根据会计方面的规定,在某笔现金确确实实到帐之前很长时间,公司就可以将其计入销售收入(最糟糕的情况是,这笔现金永远也到不了帐)。这可能会大大影响你打算购买的股票目前的价格。那你怎么知道公司是否有这样的事情?通常可以从公司递交的收益报告中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以技术公司 RSA Security 为例。在 2001  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的注释中,该公司披露了它已经转而采取更激进(不过也是合法的)的会计方法,在把软件发给经销商的同时就将其计入销售收入──为什么非要等到终端用户真正买走产品后再入帐呢?


                  有时候,这种具有警告意义的操纵收入迹象比较隐蔽。比如说,对于那些销售收入增长的速度大大高于竞争对手的公司要提高警惕。法庭会计师杰克•西谢尔斯基(Jack Ciesielski)说,“如果你看不到导致公司销售增长的具体原因,比如说公司有一种产品特别畅销,那你就要多个心眼了”,他是权威的《分析师会计观察》(Analyst's Accounting Observer)的出版人。此外,还要当心那些实现销售增长的唯一途径就是吞并其他公司的公司。如果某家公司每年平均都要收购好几家公司,那么其动机可能就是管理层希望满足华尔街短期的预期。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将数个各自独立的公司整合在一起,可能会搞得一团糟并付出沉重代价。

                  3 与竞争对手相比,公司经营得怎么样?

                  买一家公司的股票前,要了解它怎么积聚起竞争实力,这一点至关重要。最容易入手的是分析公司的销售数据。共同基金经理罗恩•米伦坎普(Ron  Muhlenkamp)说,“想要知道一家公司是否比竞争对手强,最好的线索就是看这家公司每年的收入”。过去 10  年中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基金表现一直强于标准普尔 500            指数。如果这家公司处于高增长行业(比如电子游戏),那么,他的销售增长幅度与竞争对手相比如何?如果公司处于成熟的行业(比如零售),过去几年中销售是否持平或者有所增长?尤其要注意新竞争对手的销售业绩,特别是在那些已经停止增长的行业。米伦坎普说,“沃尔玛进军零售业让所有业内人士很沮丧。过去,人们觉得
                  Kroger 和 Safeway 就够便宜的了,可是那时候没有沃尔玛与它们竞争。”

                  在对比该公司及其竞争对手时,别忘了比较成本。以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和福特为例,它们都背负著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险这样的沉重负担,这些开支使得它们在与丰田和本田等外国对手竞争时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


                  4 经济大环境对公司有什么影响?

                  一些股票的周期性很强──换言之,公司业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体经济状况。周期性波动股票有时貌似价廉物美,实则不一定。比如说,在经济下滑的时候,纸业公司股票价格可能会变得非常便宜。但这是大有原因的:经济不景气,许多公司减少广告开支,报纸和杂志页码变少,所以造纸公 司的销售量就减少。当然,经济走出低谷时,事情又会朝另外一个方向发展。

                  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利率的走势,因为利率的变动会对很多行业产生巨大影响。比如说,过去两年里利率大幅降低,从而导致房屋再贷款和消费者支出急剧增加。这对住宅建筑商、电器制造商和零售商等行业是极大的利好。但是,利率不大可能继续降低,且大部分经济学家也预计 2004 年利率可能会上调。所以那些受益于利率下调的公司的增长可能会大幅放慢。

                  买股票前需要考虑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可能是公司所处行业的价格竞争程度。价格战也许对消费者大大有利,但会使公司的利润迅速减少。咨询公司麦肯锡对《财富》1,000 家最大公司的分析表明,对于一家公司而言,产品销售价格每下降 5%,销售量必须增加18%,公司才能维持原来的利润。麦肯锡公司合伙人、定价专家克雷格•扎瓦达(Craig  Zawada)警告说,“大部分行业无法把销售量提高这么多”。多数情况下,发动价格战的公司想要保证盈利,就必须有比竞争对手强很多的成本优势。看看所谓的“汉堡大战”给麦当劳和汉堡王(Burger  King)持续造成的利润灾难,就明白这一点了。

                  5 哪些因素可能在未来几年损害甚至毁灭公司?

                  投资一家公司之前,你必须考虑一下这家公司在未来可能遇到的最糟糕情况。比如说,如果一家公司的销售额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某一个客户,那么如果该公司失去这个客户,销售就可能大幅减少。看一看公司的首次募股说明书(如果这家公司刚刚上市)或者公司向美国证监会(SEC)提交的最新 10-K 年报,你就能对这些风险有所了解(你可以在美国证 监会网站www.freeedgar.com 上下载这些文件)。看看 1999 年底上市的光纤制造商Sycamore Networks,看过公司募股说明书的人都能发现公司只有一个客户──Williams Communications。两年半后,Williams Communications 破产了,现在   Sycamore(公司后来又找到了其他一些客户)股价较其 2000 年高点已经下跌了 97%。

                  有一些公司的风险天生就比别的公司大。看看那些毫无盈利的生物技术公司吧,这些公司在其神奇药物没有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审批后,公司股价一下子就从天上摔倒了地下。这还使我们认识到了很重要的另外一点:如果某个公司的业绩大大依赖于某个人的行为和名望,那么这时你就要警觉了:这支股票的风险很自然就会较一般股票高出数个等级。确实,2002  年 6 月份马莎•斯图尔特 (Martha Stewart)陷入官司后,根据“马莎 斯图尔特”命名的公司 Martha Stewart Living Omnimedia 的股价下跌了差不多一半。

                  6 管理层是否隐瞒了开支?

                  纵观一家公司的历史,冲销和重组支出通常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如果一家公司年复一年都有计入“一次性”支出的习惯,大家就要提高警惕了:这实际上使得投资者无法了解到底公司利润如何。比如说,零售商凯马特(Kmart)在 2002 年倒闭之前不断将什么开支都计入一次性支出,从关闭经营不善商店、冲销过时的库存到“重新定位”互联网业务的开支都包括在内。纽约投资管理公司 New Amsterdam Partners 首席投资官米歇尔#8226;克莱曼(Michelle  Clayman)对系列支出现象有所研究,她说,“这种情况太典型了。他们一直在将所有这些计入支出,而竞争对手就没有。”

                  克莱曼建议,如果你发现一家公司过去五年的收益报表中,至少有三年出现了一次性支出,那就要对这支股票提高警惕。实际上,她的研究发现,70%  的情况下,这类公司的股票的表现始终弱于标准普尔    指数。500要查看财务报表后面的注释对一次性支出的解释;有时候这种支出来源于那些实际上对公司有利的举措,比如说通过更低利率的再融资提前偿还债务。但通常而言,这种支出对于有意投资的人是坏消息。


                  7 公司是否量力而为?

                  即使目前公司的利润看上去很不错,但如果公司积累了一大堆长期债务,这种好时光就难以长久。买任何一支股票前,你得先看看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有多少债务──债务过高是很有风险的,因为销售减少或者利率上调可能会危及该公司偿还债务利息的能力。而且高负债率还大大降低了业务的利润率。Financial
                  Alert 基金的创始人鲍勃•欧斯坦(Bob   Olstein)说,“如果你欠了一屁股的债,你不仅必须走对路,而且还得知道什么时候走对路,否则你就死定了”。此外,债权人拥有优先获得赔偿的权利:公司必须首先偿还债务的利息,但没有义务必须向股东分发红利。要判断一家公司是 否负债过多,可以用长期债务除以资本总量(债务加上股东权益──这两个数据都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上找到)。如果结果大于  50%,很有可能公司的负债超过了其偿还能力。

                  但让公司栽跟头的不仅仅是债务。期权──通常意义上的高管薪酬之外的一笔额外之财──对于股东而言是一笔代价高昂的付出。在公司年报的注释中,必须披露计入期权后的公司收益。一定要看这部分注释:期权能够让已公布的盈利转眼之间变为亏损,就好像在 2002 年,如果苹果电脑(Apple Computer)、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和嘉信理财(Charles Schwab)在成本中计入期权,其收益结果就完全不同。


                  8 谁掌管大局?

                  对于一般的局外人而言,评估一家公司管理团队的质量通常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专家认为,投资者购买股票前仍然应该考虑一些传统的指标。快人快语的保德信金融集团(Prudential  Financial)银行分析师麦克•马约(Mike  Mayo)建议,投资者可以读一读历年来首席执行官在年报中致股东的信。看看公司的管理层传达的信息是否始终如一,还是经常变换策略,或是将公司经营不善归咎于外因。如果是后者,就要避开这支股票。

                  哈佛商学院研究首席执行官及组织行为学的助理教授唐纳德•萨尔(Donald Sull)认为,就算公司总部对管理团队的工作重点能娓娓道来,但“如果我看见这家公司总部是一个庞大、崭新的大楼,我会卖出这支股票。股东的钱这么被乱花的情况很多。”萨尔警告说,投资者应该避开在新总部大楼里布置了以下东西的公司:挂著建筑设计奖,大堂里有瀑布,或者楼顶有直升机停机坪。虽然这种警告听上去有点搞笑,但萨尔坚持说他是很认真的:“管理层说,`我们胜利了,现在应该竖一个丰碑来庆祝庆祝'。但他们没有想,`我们赢了,但等一等:这也许并不能保证将来我们也一定能赢'。”

                  9 公司真正的价值是多少?

                  如果你买进时股价过高,那么就算是买了全世界最好的公司的股票,也会变成最糟糕的投资。同理,如果你低价买进一支股票,哪怕这家公司基本面平平,也可能会成为你投资组合中的明星。但正如巴菲特在《财富》“2001 年投资指南”中指出的那样,投资者往往什么便宜买什么,但就是不这样买股票。事实上,投资者总是更愿意等到股票价格上涨后再买进。

                  不要落入这种陷阱。如果你想买的股票最近成交量巨大,而且创出一年来的新高,要找出背后的原因:这支股票受到众人追捧,并不能成为你买进的理由。华盛顿州立大学的金融学教授约翰•诺夫辛格(John
Nofsinger)说,“散户投资者总是愿意随大流”。他著有《疯狂投资:心理因素如何影响投资》(Investment           Madness: How Psychology Affects Your  Investing)一书。他写道:“可是,如果因为其他人都在买进某支股票,你也打算买,那你不就成为最后一个买进的了?难道你不愿意先于众人买进吗?”


                  所以,股票的市盈率(股票价格除以每股收益)仍然是衡量公司价值的最好、最快捷办法。通常的规则是,大部分追求增值的投资组合经理不会碰那些市盈利高于 30 倍的公司,哪怕这家公司处于增长型行业(原因何在?如果投资者想要从投资这种公司中获利,公司的回报就必须较整体市场价值高出 50%)。记住,如果你是用来年或者后年的收益预期来计算市盈率,那么你就是在猜测,而不是计算。下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审查现金流表,看看经营是否带来正现金流(最好是不断增长的现金流)。如果一家公司的现金流一直都是负值,那么其股价的上涨多半是大家的一厢情愿,而不是经济的真相。

                  10 我确实需要拥有这支股票吗?

                  在美国各交易所公开交易的股票大约有 15,000 支,因此没有那支股票是你必须投资的。但通常我们一相情愿地认为,如果不买进世通(WorldCom)或者 eToys  股票,我们就会错过发财的好机会。诺夫辛格说,“多数情况下,我们根据道听途说投资,这通常没有好结果”。所以在这里你要对自己保证,至少在你回答完第一至第九个问题之后,才会买进股票。如果你在此基础上投资,那么无论市场是沉是浮,你都会坚定地持有自己的股票。你也会知道自己是为长远经济利益进行投资,而不是赌博,这会让你倍感欣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30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私募基金的价值之路---访同威资产总经理李驰

私募基金的价值之路---访同威资产总经理李驰
www.hexun.com 2006.09.08 09:38 《value》 杂志2006年9月


   私募基金的价值之路——访深圳同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驰
  (随着股改的推进,私募基金再度活跃,市场对其的认识也不断加深,许多私募基金的核心操作手法——价值投资,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私募基金的阳光化和规模的不断扩展,推动了价值投资理念的发展。巴菲特会老去,而价值投资之树常青。)
  Value: 有人说公募基金前两年坚持的价值投资其实是一种表演,你对此怎么看?私募基金存不存在类似公募基金的行为呢?你对价值投资又是怎样看的?
  李驰:大众的恐慌或者亢奋都能在基金指数涨落中得到体现。基金指数为什么下跌?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大众恐慌要赎回,基金也不得不抛售,所以基金指数的低点和高点基本上都是大众行为恐慌或亢奋的外在表现。公募基金为了正常的运作需要表现,为了吸引客户,它也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表现出业绩。
  相比较而言,私募基金这方面的麻烦就少得多。因为私募基金的募集本身就非常困难,如果你的水平确实高,客户认可你,那他就会终身跟随你。这当然需要不断和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客户理解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这跟公募基金有一定的区别,公募基金有时还需要保密,我们则需要让客户充分理解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解释清楚我们行动的理由,让客户明白我们正在进行的投资是有道理的。
  有些基金经理以股价马上涨不涨论英雄,有的客户也喜欢这样。我们也遇到了一些要求买进后立即上涨的客户,但这样的想法在我们这里行不通,因为我们要做的是长远的事。
  我们崇尚并基本理解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和实践。我们公司的网站介绍了几位投资专家,给了巴菲特最长的篇幅,这也清楚地表明了我们的观点。其他几位投资专家中,最接近他的是彼得·林奇,而索罗斯等人的风格与价值投资风马牛不相及。
  我们跟现在的有些公募基金不同,他们之中或许不乏波段操作的高手,但他们坚持的是不是价值投资还有待时间去检验。许多基金崇尚的贵州茅台,目前的价格可能已偏离了价值,因为我们觉得贵州茅台的炒作和以前的庄股有非常相似之处,只不过它做到了“合适的时点和合适的股票”,所以显得风险似乎较小。至于我为什么说它不像是价值投资呢,你看巴菲特投资的对象都有商业模式上的可复制性,而且数量可以无限扩大。贵州茅台目前看不到这个特征,它能销售到100多个国家并成为当地的大众品牌名酒吗?显然看不到,其股价的上涨靠的是产品的涨价,这一点确实提供了茅台股价过去两年上涨的理由。但有人用巴菲特的理论来评价茅台的上涨是不准确的,哪怕美国的AB啤酒公司都比茅台符合巴菲特的理论,因为AB的商业模式可以在全球复制(实际上这几年巴菲特已开始在AB上建仓了)。茅台还看不到这个特点,它目前还只是中国的文化。
  Value: 现在你能不能讲讲你进入证券投资市场以来关于投资的心路历程,因为你的思想肯定不是只靠读书得来的,一定是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这些理论才得以保留和发展。
  李驰:10多年前,我们还比较年轻,当然没有现在这么平静的心态来看待收益。我们刚进股票市场时都希望赚钱快而且数量多,抱着这个信念在A股市场里摸爬滚打了好多年。
  当时沪深股市出现过一波行情,时间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初到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的那一段时间。那时候我们的心态和新入市的股民没有什么两样,觉得进去了就赚钱很开心,但并没有想过整个行情的起落规律。后来那次行情跌下去很长一段时间,在下跌期间,我们自己也在不断总结,想弄清楚其中是否有规律性的东西。
  我在思考的同时,也和一些朋友进行了交流,并不断向这个领域的杰出者学习,比如我现在的合作伙伴韩涛,他在投资方面有许多非常独到的见解。如今他是我投资领域的榜样。现在看来一些非常理性的选股方法当时并没有为人们所认识,他当时讲到的一些东西,我也没有留下强烈的印象,比如1999年他就讲到同股同权的B股便宜,要买B股,之后他也一直参与B股投资,直到2001年B股开放后全仓退出,两次重仓买到翻10倍的B股。在A股里我回头看到了翻10倍的股票,但我没买到; 在B股里回头也看到了,我的朋友却做到了。我就反思他为什么能做到而我为什么没有做到?等到2001年B股开放,我的感触更深了:机会其实一直就在眼前。这个时候再回头去研究巴菲特、林奇等人,才发觉他们说的话都是出自肺腑,没有任何包装,他们成功投资的真理都包含在自己或者别人写他们的书籍中,但大家并不相信真理是那么简单。我是浙江大学毕业的,校训就是“求是”。但我在大学里没有真正领会,来深圳的前几年中也没有做到,直到后来参与证券市场的长期投资过程中才发觉,无论是做人也好做投资也好,都需要求是,同时也体会到真理确实十分简单,关键在于人们往往不相信真理就是这么简单。
  Value: 我觉得巴菲特1969年退出股市之后的行为才真正发挥了价值投资的魅力。
  李驰:是的,前段时间我讲过,巴菲特什么时候退出市场?是一个真正的大牛市开始不久后退出的。美国的那次大牛市是在1969-1973年,整整一个牛市,巴菲特几乎都离开了,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发财。而且是发大财。
  我们为什么在牛市里还能保持一个比较正确的判断?是因为在B股开放后,也就是2001年6月政府允许内地居民可以参与B股投资之前的两个月内,市场疯狂后我们就退出了。那一次退出令我印象深刻,我也相信了以前不甚了解的价值投资理论。从那之后,我们的步伐就合上了市场的节奏。
  退出之后,我们再次回到我们已熟悉的香港股市,当时香港市场上的许多股票都跌到了非常便宜的价格区间,这给了我们机会。在这么多次崩溃中,我们的信心并没有丧失,反而越做越有自信,而我们的路也越来越像巴菲特一样规规矩矩了。
  回溯过去,我们走过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也有很多投机的色彩,也做了很多错误的事情。但在整体仓位上没有犯致命的错误,这才使我们生存了下来,并且有机会领悟到真正的投资之道。
  Value: 从2000年到2001年8月份这段市场盘顶期间,投资者都疯狂了,当时甚至有开夜市的说法,那时候你们是如何做的?那个时候应该是你的思想往巴菲特靠拢的时候,看到那么多人都在赚钱,你是怎么想的。
  李驰:等中国证券市场想开夜市的时候,美国已经有了。2001年年初我正好在美国,住在一个朋友家里,我不太懂英文,所以就到超市买中文报纸,发现整版整版都在谈论股票。我朋友家在加州,因为美国东西部时差的原因,他是每天加早班(天还没亮,相当于夜市了),凌晨6点多就在电脑前看行情了。因为有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前车之鉴,我感觉到狂热的美国股市离顶不远了,这是重要的直观因素,我感觉中国的股市一直在跟随美国股市,行情自然要慢一点。其后美国等国际市场的下跌调整是十分充分的,中国一直没有调整充分,又有涨跌停板制度,所以熊市持续的时间反而人为地加长了。
  这也告诉我们,不要去谈论什么定价权,现在的证券市场应该唯美国市场马首是瞻。这不是什么志气不志气的问题,而是市值、实力的问题,看看太阳、地球和月亮谁围绕谁转就知道了。如果美国股市都不行了,中国自然会跟着下来。
  另外,当时内地的股市确实高到了一个非理性的地步,平均市盈率都有60多倍了,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它迟早要走一条类似日本股市的道路——理性的回归。
  鉴于美国股市到顶和市盈率过高,我们判断前景不妙,就退出了。然后我们进入了比较熟悉的香港股票市场,但当时香港股市也没有调整到位,所以后来也调下来了一点,直到2003年下半年香港股市才起来。当然,我们与巴菲特相比还是有相当差距的,他可以做到一段时间完全退出定价偏贵的市场,我们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境界。
  Value: 当时你们进入香港市场,作了怎么样的选择,抱着什么样的想法?
  李驰:1997年我们刚去香港市场的时候,我们是抱着炒一把的态度。尽管已经很小心了,而且还是选择了高速公路股,又是打新股,结果还是损了手。我们选择的是成渝高速,算上发行佣金是一块五毛多、不到一块六。发行第一天,它从发行价跌到一块以下。当时给我们的感觉是不可思议,要是在内地股市,绝对股价这么便宜的股票上市第一天应该是涨到天上去了,怎么可能一天内就跌到一块钱以下?如果说进入市场要交学费的话,这就是学费,因为我们对这个市场还没有理解,抱着内地股市的炒作思想贸然就进去了。结果第一次出去就遇到了亚洲金融风暴,那种跌法终身难忘。
  好在当时运气不错,因为不会炒股票的人输了往往就熬。1998年3月的一次强劲反弹中,它回到了一块四毛多,我们果断把它出清。
  现在回头看看,如果当时你买了一只垃圾股的话,那就惨了,用香港的话来说,可能就永远回不了家乡了。顺便说一句,成渝高速的股价现在还在一块三港币左右。
  那是我们第一次去香港市场投资,之后我们也赶上了香港2000年的科技股炒作,当时的中移动、联想等大市值股票都涨了10倍左右。科技股的市盈率很高,市场极其疯狂,我们这次的成绩比上次要好得多,赚了钱。
  2003年再回去的时候,我们感到不能再随便炒了,风险非常高,要踏踏实实以做实业的心态投资做股票。因为像盈动这只全香港人都在买的股票也会从二十多块跌到一块多,还有什么不能跌的。
  找寻和踏上朴实的价值投资之路的过程非常漫长,当中的喜怒哀乐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有感触。
  Value: 2003年回香港市场以后,你抱的是什么选股思路呢?
  李驰: 就是选择非常优秀的公司,用一句不太恰当的话说,就是闭着眼睛都可以买的股票。闭着眼睛能够把事情想得比较清楚,会想到它的风险在哪里,有没有倒闭的风险。这是投资的关键一步,我们后来选择的几只股票从目前看来至少20年之内不会倒闭。在这以后,我们没有参与过多股票的投资,也就投资了几只股票,这与巴菲特集中持有的理念不谋而合。
  这时我们对什么是价值投资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了,不再追求很短时间的增长,而是追求能够闭着眼睛持有十年二十年的股票,所谓时间越做越长,胆子越做越小了。现在内地有些上市公司有很多故事,但因为闭着眼睛想想可能这家公司五年以后都不一定存在了,所以也就没有参与。
  Value: 你如何判断一只股票会不会涨呢?
  李驰:每个人做投资最重要的是要理解股价往上走的根本动因是什么?对此我们现在理解得比较深刻了。一只股票,根据什么判断它能从一块钱涨到两块、三块甚至十块钱?我们就是看一条,看它五年甚至十年的盈利跟现在相比,有没有上涨的空间,比如一只股票现在一年赚一千万,那么要判断它五年十年后有没有赚五千万甚至上亿的能力。在股本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未来五到十年每股盈利是不是比现在大得多是判断一家公司能不能长期持有的标准,而能不能判断一只股票未来五到十年盈利大幅增长是看一个投资者是否优秀的标准。看看内地股市中的中集、赤湾、茅台等股票,每股的盈利是不是比五到十年前翻了5到10倍,就可以知道判断股票长期涨跌实在是需要远见的。
  我现在只敢讲买一只股票未来两三年输不了,不敢预测两三年涨五到十倍这样的好事。我问有些投资者,是否知道他们买的股票为什么上涨,为什么敢持有它几年。很多人实际上根本弄不清楚,所以有的人会输得很惨。刚才我说过新手往往输了就熬,实际上只有刚刚我说的那类股票能熬,否则的话,熬到后来就什么都没有了。我们经常劝一些投资者不要熬,但他们有的说我买在高位,一定要等它回来再抛掉,这样想真的会血本无归。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30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的投资之道] 第一理财家彼得·林奇

[大师的投资之道] 第一理财家彼得·林奇


●投资是没有结果的投机。

  ●在某种程度上,某种股票价格便宜要比关于市场明年如何运作的流行概念真实可靠得多。

  ●避免投资最热门行业里的最热门股票。

  ●购买被中层管理人员抢先购得的萧条股票。

  ●投资者尽可以从买卖拥有隐蔽性资产的公司股票上获得巨大的收益。

  ●许多投资者对市盈率的分析存在着很大的误区。



  彼得·林奇是美国最大的投资基金——麦哲伦基金的’总经理,他凭其杰出的投资才能,创造出令华尔街惊叹的投资业绩。从他1977年主管麦哲伦基金以来,到1990年该基金的股票价格提高了20多倍,资产由最初的2000万美元剧增为90亿美元,其投资组合也由原来的40种股票变成了1400种。彼得·林奇也因此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第一理财家"。



  实践重于理论



  彼得·林奇于1944年1月19日出生于波士顿。父亲曾是波士顿学院的一个数学教授,后来成为约翰·汉考克公司的高级审计师。但不幸的是,在彼得·林奇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逝,全家生活从此陷入困境。彼得·林奇不但从私立学校转到了公立学校,而且不得不找个半天的工作,以补贴家用。

  1955年,彼得·林奇在高尔夫球场找了份球童的工作。这份工作对于彼得·林奇来说太理想了,球童工作一个下午比报童工作一周挣得还多;在球场,彼得·林奇还能从高尔夫俱乐部的成员口中接受股票市场的早期教育。布雷·伯雷高尔夫球俱乐部的成员都是大公司的董事长和股东,他们除了打高尔夫球外还交流投资观点,林奇跟随球手打完一轮球,就相当于上一堂有关股票问题的免费教育课。在五六十年代,人们对股票业并不很信任。虽然股市上涨了3倍,但人们仍然视股票市场如赌场,但当球童的经历使林奇逐渐改变了看法,增强了赚钱意识,虽然他那时并没有钱去投资股票。

  球童生涯并未妨碍彼得·林奇的学业,他读完了中学,而且顺利考入波士顿学院。即使在波士顿学院学习期间,林奇也未放弃兼职球童的工作,他还因此获得了费朗西斯·维梅特球童奖学金。

  由于日后的职业目标十分明确,林奇在大学学习期间便有目的地专门研究与股票投资有关的学科。除了必修课外,他没有选修更多的有关自然科学、数学和财会等课程,而是重点地专修社会科学,如历史学、心理学、政治学。此外,他还学习了玄学、认识论。逻辑、宗教和古希腊哲学。因为在林奇看来,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历史和哲学在投资决策时显然比统计学和数学更有用。

  当球童的小费似乎还相当可观,林奇不但靠球童挣的钱和奖学金支付学费,而且在他进波士顿学院的第二年有了一笔不小的积蓄。他决定用这笔积蓄进行股票投资。他从积蓄中拿出1250美元投资于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当时他买入的价格是每股10美元。后来,这种股票因太平洋沿岸国家空中运输的发展而暴升。随着这种股票的不断上涨,林奇一点一点地抛出手中的股票来收回资金,靠着这笔资金,他不仅读完了大学,而且念完了研究生。

  第一次股票投资的成功坚定了林奇的投资信心。他坚信在股票市场大的聚财机会是存在的,只要抓住它,就会有更多的机会随后出现。

  彼得·林奇在波士顿学院攻读研究生时,利用暑假期间,在富达公司找到一份夏季工作。富达公司在美国发行共同基金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它犹如各投资公司中的圣殿。能在这样的公司实习,对于彼得·林奇来说,无异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机会。

  在富达公司,林奇被分派作企业调研和撰写报告的工作,负责对全国造纸业和出版业公司的真实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分析。这份工作不仅使林奇打破了对股票分析行业的神秘感,而且使他对课堂中所学的关于股票市场的理论产生怀疑。他觉得大学教科书上的有效市场假设和随机运转假设是相矛盾的,根本无法帮助人们获得投资上的成功。林苛认为在大学教授数量分析和随机运行理论的教授们远不如富达公司的同事们干得好。如果要在理论与实践之间作出选择,他更愿意当一名实践家。这种信念促使了林奇后来特别注重实际调研的作用。

  林奇获得MBA证书后,在军队里度过了规定的两年,他被派往韩国服役。由于汉城当时没有证券交易所,在此期间华尔街发生的挤兑使他在缅因糖业公司股票上的投资遭到了损失,这使他得到两个教训:一是当人不在国内时不要买卖股票,以免损失钱财;二是不要购买那种要依赖于类似缅因州农民的那种四平八稳的公司股票。

  1969年林奇退伍之后,富达公司给他提供了一份永久性的工作。起初是金属商品分析师,干了几年的分析工作之后,1974年,林奇升任富达公司的研究主管。当时公司正陆续扩展化学、包装。钢铁、铝业以及纺织等部门的业务,这个工作为他深入了解证券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他除了不断走访公司,收集情报,筛选最有前途的投资领域之外,还一次又一次地将判断与实际结果相验证。这一切为他以后驰骋投资领域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在富达公司作为永久性雇员干了8年之后,林奇于1977年被任命为富达旗下的麦哲伦基金的主管。虽然林奇在接管麦哲伦基金时,资金仅有2200万美元,其业务也仅局限于几家较大的证券公司中,但这至少可以让林奇按照自己的投资理念去施展自己的投资才华。

  林奇是一个工作狂,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对其所做的一切显示出一种着了魔的狂热。也许在投资界没有人比他工作更努力,也没有人比他阅览所及的范围更广。他每天要阅读几英尺厚的文件,他每年要旅行16万公里去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此外,每年他还要与500多家公司的经理进行交谈,在不进行阅读和访问时,他则会几小时几十小时的打电话。

  林奇的投资一般采用的是一种以价值为出发点而进行比较的方法,但林奇从不将自己局限于任何一种股票,小公司股票、高股息股票、成长股,只要股价合理他都可能买。通常,他认为某一种股票在其价格收益乘数是公司增长率的一半时,会是一个好的购进时机,而价格收益乘数为公司增长率的二倍时买进则可能是一个极差的投资。因此,一般来说,林奇喜欢低价格收益乘数的那些股票。

  林奇不停地寻找投资机会,他不断地奔波于各家公司,目的就是要根据有关的信息找出“明显的赢家”。当然,林奇和大多数的投资者不同,否则他们也能做出和林奇一样的业绩了。首先,林奇对资料有足够充分的理解,从而能够快速敏捷地行动,用不着费工夫去得到并不是必需的资料,这足以保证在多数时候他是正确的。

  林奇有两个分析员助手,一个专门收集华尔街的信息及出席各种会议,另一个专门打电话及走访公司。林奇每天要处理上千条信息,在这些信息中有些是无意中偶然得到的,而有些信息则是林奇精心收集而来的。林哀获得投资信息的渠道有很多:首先是从经纪人那里获得。林奇大约要听取200个经纪人的意见,通常一天他要接见十个经纪人的电话。一般情况下林奇不亲自接电话,他根据经纪人在其助手处留下的简洁信息,只选择跟主题密切相关的回电话。其次,他所造访的公司也是他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林奇走访公司,每月40家到50家,他通常要对这些公司总裁进行归类,因为公司总裁所谋求的是按照机构股东的旨意来办事,他们所披露的信息有的言过其实,有的谨小慎微,有的诚信可靠,职业投资者应了解他们的类型,懂得如何解释其所听到的信息。当然,要想快速地了解多家公司的信息,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参加由当地的经纪人组织的地区性公司会议。在这种场合,数十家公司将派出他们最优秀的人才,尽可能用最精炼、最富有信息的方式介绍他们公司的情况,还有专门解答问题的时间。另外,林奇还特别重视从同行处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所有比较成功的投资家们都有松散或正式的联盟,大家可以通过联盟交换思想获得教益。当然你不会把眼下你要购买的股票告诉他们,但你跟他们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不难理解,这些经过选择的少数同行,每个人后面都有数百人的经纪人为其提供资讯服务,可以说是处于这"智力食物链"的顶端,他们当然是比经纪人更丰富的信息源。林奇认为这是他有价值想法的最好来源。

  许多非职业的投资者把自己想像成福尔摩斯那样,待在他们的俱乐部里,不允许任何人进来交谈,而是通过阅读和思考来破案。这些投资者认为只要他们坐在载有电视屏幕和事件记录的桌旁,做充分的工作,然后“'美元就会滚滚而来”!其实事情并未如想像般简单。那些做法仅仅是专业人员的起点,现在他也许正是那些非专业人员的买主或卖主。所以,在林奇看来,优秀的投资者更善于利用他所能得到的每样工具,而最关键的一样就是获取第一手资料。

  林奇在实践中并不像大多数投资者一样,将投资局限在有限的领域内,他涉足任何领域的任何股票。当他发现市场良机时,他不一定作深入的调整和进行过多的分析,就毫不迟疑地采取行动。当然,这既需要天生的本领,又需要有在这方面长期研究基础之上的确切的判断。如果某项政策或某一趋势对某~行业有利,林奇通常不是只买最好的~家公司股票,而是买一批能从中受益的公司股票,也许几家,也许十几家,然后再进行调查研究,筛选最佳公司保留下来,把其余的卖掉。

  林奇不作彻底的分析就购买股票的做法是为了避免错过投资良机。例如当日本汽车打人美国市场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股票大跌,林奇未作详尽的研究即大量购买这三家公司的股票,等到股价上涨后又悄悄卖掉。如果林奇因期望发生某种事情而购进股票,但事情却并未如期望发生,那么他就会立即把这些股票卖出去。华尔街对这种思想表述为:'股资是没有结果的投机。”你基于某种期望而有了某种想法,但你错了,那么现在你没有任何理由继续拥有该股票,应当迅速地把它卖出去。有人通常倾向于认为无论如何也得继续干下去,让有价证券承受可怕的风险,要不就是在一些明显不同的低价部分扩充业务,然而这样一来,他就很容易因无知而犯错误。而林奇常常~眨眼的功夫就将这些股票卖出去了,因为“你不会被不属于你的东西的价格上涨所伤害,而你真正拥有的东西才会毁灭你”。



  吐故纳新,扬长避短



  林奇对理论家和预言家历来异常反感。理论家’总是喜欢高谈阔论股票市场如何如何,林奇却认为股市中总存在着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风险,常常令人捉摸不到,如果一味听信股市理论家和预言家的意见,而缺乏自己的分析判断,多数情况是投资失误。这是他经过亲身体验而得到的一个教训。1977年,他刚开始掌管麦哲伦基金不久,即以每股26美元的价格买进华纳公司股票。而当他向一位跟踪分析华纳公司股票行情的技术分析家咨询华纳公司股票的走势时,这位专家却告诉林奇华纳公司的股票已经"极度超值"。当时,林奇并不相信,一笑而过。6个月后,华纳公司的股票上涨到了32美元,林奇开始有些担忧,但经过调查,发现华纳公司运行良好,于是林奇选择继续持股待涨。不久,华纳公司的股票上升到了38美元,这时,林奇开始对股市行情分析专家的建议作出反应,认为38美元肯定是超值的顶峰,于是将手中所持有的华纳公司股票悉数抛出。然而,此后华纳公司股票价格一路攀升,最后竟涨到180美元以上。即使后来在股市暴跌中也维持在脱美元左右。对此,林奇懊悔不已,从而导致他丧失了对那些高谈阔论的股市评论专家的信任,以后只坚信B己的分析判断。林奇十分欣赏沃伦·巴菲特的观点:“对我来说,股市是根本不存在的。要说其存在,那也只是一个让某些人出丑的地方。"美国有数以万计的专家天天在研究指数的变化、美联储的货币供应政策沙D国投资等,但林奇认定这些专家们不能预测到任何东西。

  由于从某些方面看,股市与整个经济的情况是相互联系的,所以许多经济学家希望对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对景气和破产、对利率变动方向进行分析来预测股市的变动。甚至有些人提出“每五年出现一次衰退”的理论。林奇虽然相信利率和股市之间确实存在着微妙的相互联系,但却不信谁能准确地提前说明利率的变化方向。他更认为“每五年出现一次衰退”的理论是无稽之谈。常常是只有到了时过境迁的时候,大家才能看到一些事情的真相,许多人都是事后诸葛亮。因此,林奇提醒投资者:“不要轻信经纪人公司的推荐,甚至连你最信任的金融通讯杂志上最新推出的'至少不会损失’的建议也别接受,请只相信你自己的研究。”

  林奇直率地排斥了许多被誉为成功捷径的投资公式。许多信托公司喜欢采用经济概况和产业配置的方法以取代知识和技术,把投资组合分为周期性的、公用事业性的等类别,而林奇却避免使用这种方法,在股票和准备金之间、在产业部门之间,他根本不做有意识的“资产分配”。

  传统的证券组合理论告诉投资者不需要理解其所购买股票的公司,只需把他们分门别类,然后按类别进行交易即可。然而,对于证券组合,林奇有自己独创的见解。他不在乎股票是上涨还是下降,他认为投资的关键在于抓住转折点。不能仅仅因为某种股票下降就购买(即所谓的最低点购买),也许某种股票3个月前是60美元,而现在只值20美元,甚至10美元。投资的惟一依据是根据公司的真正价值而不是最近的股市行情作出判断。在林奇看来,在一家公司财务状况好转前的一瞬间进行投资,等到转折真正开始,再增加投资,无异是最佳的选择。

  林奇通常选择下列四种类型的股票进行投资:

  (l)成长股,林奇谋求能够获得200%一300%的收益;

  (2)股票价格明显低于实际价值的价值股,他希望从中迅速赚取1/3左右的收益,然后立即转移资金;

  (3)绩优股,带有防御性,经得起经济不景气的打击;

  (4)特殊情况及萧条的周期性股票。

  在某种程度上林奇也认为,某种股票价格便宜要比关于市场明年如何运作的流行概念真实可靠得多。尤其当许多股票价格便宜,或者大多数股票便宜时,在一位没有经验的评估人看来,整个市场都将价格下跌,而不是相反。

  林奇从不持有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然而,林奇喜欢持有稳定产业中有巨大收益的保守股票,因为这些股票不会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尽管当市场上升时,它们上升得较为缓慢,但当市场下跌时,它们仍能支撑得住。他很少涉足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工具,他认为,如果你买股票,即使是一种风险很大的股票,你也是在为国家做贡献,而期权、期货市场就犹如一处昂贵而又无用的赌博场所,它没有为社会提供任何资金,你认为糟透了的股票毫无理由地越涨越高,最后使你陷入一贫如洗的困境,而你的钱也仅仅是输给了赢家和经纪人而已。

  在林奇的投资组合中,林奇比较偏爱两种类型的股票:一类是中小型的成长股股票。增长理所当然是一家公司首要的优势,成长股股票在林奇的投资组合中占最大的比例,其中中小型的成长股更是林奇的偏爱。因为在林奇看来,中小型公司股价增值比大公司容易,~个投资组里只要有一两家股票的收益率极高,即使其他的赔本,也不会影响整个投资组合的成绩。不过,林奇在考察一家公司的成长性时,对单位增长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利润增长,因为高利润可能是由于物价的上涨,也可能是由于巧妙的买进造成的。林奇不断追求的是实际单位销售量的增长数目。他曾向投资者建议:“想赚钱的最好方法便是将钱投入一家近几年内一直都出现盈余,而且将不断成长的小公司。”林奇偏爱的另一类股票是业务简简单单的公司的股票。~般的投资者喜欢缴烈竞争领域内有着出色管理的高等业务公司的股票,例如宝洁公司、3M公司、德州仪器、道化学公司、摩托罗拉公司等——经过数十年成功的奋斗,它们已经形成了有效率的队伍来利用机会、争夺市场,并通过创制新产品来推动增长。毫无疑问,你真希望自祖辈起就持有这些公司的股票。但在林奇看来,作为投资者不需要固守任何美妙的东西,只需要一个以低价出售、经营业绩尚可、而且股价回升时不至于分崩离析的公司就行。

  林奇认为,最恐怖的陷饼之一就是购买了一家振奋人心的公司的股票却没有获利。他曾经购买过数十家这类公司的股票,如果这些公司的理想前景变为现实的话,他就能赚1000%的钱,但不幸的是他每次都赔了进去。美好的故事总是那么诱人,就像他说的"只有煎得滋滋的声音,却看不到牛排"。每次他都想咬下去,却每次都失败。以前,林奇曾看上这类公司,是因为他的消息来源——通常很可靠——低声告诉他:“我有一家很好的公司,但规模太小,不适合基金投资,不过你可以考虑自己投资。"当然,伴随着可靠的资讯的,常常是一些动人的情报,但林奇无论是在阿尔汉市纳矿业公司上,还是在美国太阳王等公司上都无一例外地赔了钱。

  另外,林奇在考虑投资时,还尽量避免投资最热门行业里的最热门股票,因为这类股票已备受投资者的关照,投资者们相互之间都在谈论它们,这时股票的价格已被抬到很高的价值,有时甚至已超过其内在价值,股票随时都有下跌的可能。当这些热门行业中的热门公司为了追求高增长,保持市场份额,花费巨资而导致公司的利润率下降,并陷入财务困境时,由于每个证券分析师与投资者都从事这种股票,一旦下跌,就会成为抛压最沉重的股票,使它的下跌幅度会更大。林奇为了规避投资风险,通常对这类热门行业中的热门股票退避三舍。

  作为投资天才,林奇有一种常人所不具备的能力,即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能一眼看出其中的关键所在,并能用一种完全不同于他人的方法分析由大众发出去的信息。他不断地以媲熟的技巧把投资从一个方向引向另一个方向。他就像一位比赛中的船长,要不断变换航向以利用风向的变化,许多证券在他的投资组合里仅停留一两个月,而整个投资组合里的证券一年也至少翻检一次。林奇自称购买的股票如在3个月后,其中有1/4仍值得保留,就很满意了。

  从价格反常的情况中寻求获利是许多投资者的共识。在证券投资单上,不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任何时候都有一些股票因价格到达某一高位而应该出售,一些股票因价格跌至某一低位而适于购进。投资者通过对这些股票的买进、卖出,再买进,再卖出,周而复始,不断地从中获取收益,积累财富。但是,林奇与大多数投资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大多数的投资者最多同时经营一二十种股票,而林奇却好似市场的创造者,他同时经营着1400多种证券,并且时常翻新。

  在林奇经营的1400多种证券中,其中最大的100种占其所投资金的一半,其次100种占其所投资金的1/6。林奇每天大约都要卖掉5000万美元的股票,又买进5000万美元的股票。当发现有的公司股票超过应有的价值时,即使是稍稍超过,也立刻卖掉;当发现有的公司股票低于应有的市价时,就马上购进。如A公司股票每股20美元,B公司股票每股30美元,他会先以20美元的价位买入A公司股票,当A公司股票上涨到每股30美元时,把A公司股票卖掉。也许那时B公司股票已下跌至每股20美元,然后,他再购买每股20美元的B公司股票。几股小利润汇集在一起会构成一笔巨大的收益。林奇是一个相对价值论者,而不是最大价值论者,他喜欢积少成多,他从不拒绝追求哪怕是很少的利润。同时,林奇喜欢每天作一些小决定,而不是每年作几个大决定。他觉得每天作一些小决定所发生的错误损失,要比一下子作几个大决定所发生的错误损失少得多。换句话说,一年作出几百个决定,这样即使你错了也不会太离谱。根据平均利润法则,只要你比普通的投资者优秀,你肯定能准确无误地前进。当然,林奇也同时指出:“当然错了的时候,你必须得知道,然后卖出去。"

  林奇不放弃对小利润的追逐,也直接影响了他的交易员。他的交易员对股票的价格都表现得很敏感。跟许多其他的交易员不同的是,他们不是立即进行大宗股票交易,他们会在股票行情不利于他们时,撤回他们的出价,直到市场恢复。如果林奇知道有一起极具竞争性的大型订货,一般他也会通知他的交易员退出市场,等待下一个有利时机的到来。



  理性思考的胜利



  不断地翻检手中所持有的证券,不仅和林奇须鲸般的投资方式有关,而且和企业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有关。须鲸是一种海洋生物,它不是采取有针对性的捕食方式,而是先不加选择地、快速地吞食数以千百万计的微小海洋生物,然后,通过鲸须选择很少的精华部分留下来,其余的杂质则全部排除出去。林奇在感觉到投资良机时,也像须鲸一样,先买一大批股票,然后经过仔细研究,最终选择一小部分优异的股票留下来,继续持有,其余的则全部卖出。但即使这些留下来的股票,也会由于公司经营情况的改变而使该公司的股价发生变化,如该公司所处的行业竞争加剧,面临新产品的挑战,公司本身的管理出现问题,凡此种种都会引起该公司股价的下跌。一旦情况有变,就要采取行动。即使企业本身没有什么变化,股价变了也会促使林奇采取行动。

  林奇试图从一家公司发生重大变化时及早掌握信息。从一家公司发生变化到这种变化反映到股价上来,往往有1个月到三年的间隔。林奇希望抢在人先,利用这个间隙做买卖。林奇除了经常找所投资的公司经理通话以外(这要比财务报告出来后再分析,在时间上更有利),另外一项为大多数优秀的投资者所欣赏的策略就是询问管理人员对竞争对手的看法。如果某公司管理人员对竞争对手进行严厉批评,那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参考价值;然而,如果管理人员对竞争对手赞誉有加,那就值得注意了,林奇说不定会投资该公司的竞争对手,因为没有人比竞争对手更了解一家公司,它得为创设新产品、占领市场份额与这家公司天天斗争。有一次林奇访问联合旅社,他被公司管理人员对他们的竞争对手拉克塔汽车旅馆所怀有的尊敬深深触动,第二天,他就迫不及待地与拉克塔汽车旅馆的高级管理层通了电话,过了不久他又亲自前去造访,然后在三周的时间里,他把麦哲伦基金总资本的3%投资于该公司。

  向公司经理们打听他的公司以外的情况还有另外一个意想木到的收获:关于它的供应商或消费者的投资观念。例如建筑工人们认为销售比通常认识的行情要好,这就会促使林奇开始考虑森林产品、水泥、石膏或其他建筑材料。不过,林奇同时也指出,跟你交谈的人对行情真正了解的程度深浅将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一家钢铁公司的老板说将迅速改善工厂的状况,这是个可靠的信息。但如果他说纤维光学业务将有重大进展,那也许你最好应当向更有证据的人那里寻求证实。然而很奇怪的是,投资者们很容易地就被对真正的秘密并不懂的不同产业的头面人物所引诱。

  林奇还特别注意公司内部管理人员买卖本公司股票的举动,认为他们买卖公司股票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赚钱。而作为公司的内部管理人员,他通常比外界更熟悉、更了解自己的公司,而且可以放心地假定,只有在有了充分自信的依据之后,他才会买卖本公司股票。林奇发现管理人员大量购买本公司股票的公司很少会破产。林奇尤其在寻找被中层管理人员抢先购得的萧条股票,这要比总经理都介入的情势更为乐观。当然,并非所有的内部管理人员买卖股票的行为都值得注意。如果一位内部管理人员,为了购买房子将他所持有的1万股售出了1000股,这并没有什么意义。但如果他持有45000股而将4万股售出,同时其他几位官员也抛售了相当数量的股份,那这里面的意义就重大了,需要进行调查研究,或许有必要采取行动。林奇手下专门有一个小组负责追踪公司内部管理人员买卖股票的动向。他们通过对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交易委员会所收到的报告加以分析提炼,标出公司内部购买股票的情形,然后提交给林奇作决策参考之用。

  林奇处世冷静,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他的许多投资都来源于对身边事物的细心观察。他看报时不仅注意好消息,而且特别注意坏消息,灾难性的坏消息往往能带来异乎寻常的机会。即使在他逛街购物时,也随处留心新事物,以期发现新的投资主意。比如他对塔克·贝克、沃尔沃、苹果计算机、邓金·唐纳兹、皮尔第一出口以及哈尼斯等公司的投资全部得益于他在与这些公司交往时,对这些公司的细心观察。但他也有因未留心观察而错失投资良机的教训。

  美国最大的有限电视公司的股票1977年仅为每股12美分。由于当时它的收入状况不佳,债务也令人担忧,依传统的观点来看,有线电视并不是吸引人的买卖,因此,林奇始终未大量买进有限电视公司的股票。10年后,该公司的股票上涨到每股31美元,也就是说上涨了250倍。这令林奇感到非常后悔。他之所以错失良机,一方面是由于有线电视1986年才在他住的城市里开始使用,到1987年他才用上有线电视,这使他对这一行业的价值缺乏第一手的一般性认识。虽然其他人也曾告诉过他,但经常是若非他亲眼见到事实,别人的劝说都没有多大效果。另一方面是由于林奇未能注意到他的家人是多么喜欢有线电视的节目。他的大女儿玛丽是那么地欣赏通俗音乐,他的小女儿是那么地喜欢迪斯尼节目,妻子安妮是那么地盼望观看尼克尔迪思的表演,甚至他自己都非常爱好CNN的新闻和有线电视上的体育节目。如果他当时能注意到这一点的话,他也许会意识到有线电视已成为像自来水和电一样的家家必装物品,数以百万计的有线电视用户会给该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

  林奇常常建议个人投资者应当对他们认为良好的零售产品。服务业、食品供应公司等做详细的记录。许多个人投资者在作为消费者购置一件重要的物品,如住房、冰箱、电视机时,他们会先向朋友询问,或向专家请教有关问题,然后作仔细的比较研究,最后才作出是否购买的决策。但当这些人购买某种股票时,却一点研究都不做,而是像赌博一样,靠碰运气去投资。结果,他们所谓的“运气”通常不太好,常常是胜少失多。而在林奇看来,个人投资者不必像机构投资者那样,每个月、每个星期甚至每天都买卖股票,他们应该像购买自己的住房一样,集中精力对其所购买的股票进行仔细的研究,而留心身边各行各业拥有良好产品的公司,有助于他们获得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从某种程度上说,个人投资者应当比机构投资者拥有“一种难以置信的优势”。

  同时,林奇也建议投资者,只要所投资的公司业绩好,大可以持股五年十年不变。林奇说:'哦投资组合里最好的公司往往是购股三五年后才利润大增,而不是在三五个星期之后。”投资者有时既需要对自己所选的股票有充分的自信,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耐心,只有这样,才会有理想的回报。

  尽管林奇的投资方法是属于现代派,但他认为现代投资理论的那一套关于市场有效率、股价反映一切信息的观点是荒唐的。林奇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格兰姆投资方法的运用。

  林奇注重对公司隐蔽性资产的挖掘。他认为在金属和石油业、报业、电视台、药业等行业,甚至有时在公司的亏损中,都有隐蔽的资产。这些隐蔽性资产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可能是一笔现金,也可能是房地产或者是税收优惠等等。林奇曾举了沙石滩公司作为例子。1976年年末,沙石滩公司股本规模为170万股,每股为14.5美元,整个公司的价值仅为2500万美元。过了不到3年的时间(1979年5月),20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以7200万美元买下了沙石滩公司,沙石滩公司的股价随之涨到了每股425美元。而20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在买下沙石滩公司后的第二天,就把该公司的砾石场以3000万美元的价格卖出。而砾石场只是沙石滩公司诸项资产中的一项。换句话说,仅砾石场这一项资产的价格就超出了1976年投资者买下整个公司所需的资金。所以,砾石场周围的地产、德尔蒙特森林和蒙特雷半岛的2700公顷的土地J300年长成的树木、一家旅馆、两个高尔夫球场等就成了白送上门的财富。

  资产与机会处处皆是,投资者尽可以从买卖拥有隐蔽性资产的公司股票上获得巨大收益。可是为什么许多投资者未能将资金投资于这类股票呢?林奇解释说,这些投资者不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在他们与这些能涨10倍的股票之间存在着极多的障碍。

  按现行的体制,只有当某种股票在股市上为多数大金融公司所认可,并且已被华尔街知名的分析家(即对各行各业、各公司进行追踪研究的人员)列入到购买推荐单里以后,这种股票才对买卖股票的大多数人具有吸引力。众人都等待着别人先迈第一步,这常常会贻误投资良机。当这些投资者都准备购买时,该股票已涨了很多,5倍或者10倍。

  林奇把上述这种状况称为“华尔街滞后现象。’然奇最得意的投资之——国际服务公司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国际服务公司是1969年上市的。在其后10年间,虽然该公司曾尽力想引起华尔街的注意,但是却没有一位股市分析人员对这家公司给予稍微的注意。直到1980年,史密斯一巴奈投资公司才发现了它,并对它进行了研究预测。

  在史密斯一巴奈股票公司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对丧葬服务业的服务需求决定于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人人会死。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收集的资料显示,死亡人数不断上升,丧葬业很明显属于增长型行业。作为该行业最大的公司——国际服务公司,当时经营着189家殡仪馆,每家殡仪馆的年均收入达55万美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此外,该公司还首创了预约丧葬服务,顾客可在丧葬服务提供之前预先付款,这些“超前需要”销售有两大好处:(1)他们能保证业务量的持续稳定以及未来收益的增长;(2)预付款会有利息,成为公司收益的主要来源。在前10年中,国际服务公司的营业额及其股票的每股收益均按15%以上的比率增长。史密斯一巴亲公司的报告还预测国际服务公司未来增长至少保持同等水平,特别是由于国际服务公司的管理层已决定增加市场的占有额。

  的确,如果投资者在1983年以每股12美元买进国际服务公司的股票,而在1987年以每股30%美元卖出,投资者可以使自己的钱翻一倍多,但假如投资者早在1978年就买进该公司的股票,那么他的钱会涨40倍。但是华尔街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忽视了国际服务公司。这主要是因为,按照华尔街的标准,殡仪服务业既不是耐用消费,也不是一般服务业,所以无法归类到任何一个部门。而完全依赖于华尔街知名分析家推荐股票,坐等现成的投资者毫无疑问失去了赚大钱的好机会。



  财务报告的妙用



  受格雷厄姆的影响,林奇对阅读财务报告也有着足够的重视,他常常根据公司财务报告中的账面价值去搜寻公司的隐蔽性资产。

  林奇对如何阅读公司的财务报告有其独特的看法:“无数财务报告的命运是送进废纸篓,这并不足为怪。封面和彩色页张上的东西还可以看懂,但却无大价值。后面所附的数字犹如天书,但又相当重要。不过,有个办法可以只花几分钟就从财务报告上得到有用的情况。那就是翻过封面和彩负介绍,直接找到印在较差纸张上的资产负债表。(财务报告,或者说所有的出版物,都遵循了一条规律:纸张越差,所印内容越有价值)资产负债表中所列出的资产和负债,对投资者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林奇认为,通过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可以了解该公司的发展或衰退情况,其财务地位的强弱等,有助于投资者分析该公司股票每股值多少现金之类的问题。

  对于账面价值,林奇认为有一种理论是极为错误的,那就是如果账面价值为每股20美元,而实际售价只有每股10美元,那么投资者就以便宜一半的价钱买到了想要的股票。这种理论的错误之处在于标出的账面价值常常与股票的实际价值毫无关系。账面价值常常大大超过或低于股票的实际价值。例如,1976年年末,阿兰伍德钢铁公司的标明账面价值为3200万美元,即40美元一股。尽管如此,该公司在6个月后还是破产了。其原因在于该公司更新了一套炼钢设备,该设备的账面价值为3000万美元,但由于计划不周,操作上又出了差错,结果毫无用处。为了偿还部分债务,该公司以约500万美元的价格把轧钢板机卖给了卢肯斯公司,工厂的其他部分则几乎没有卖得多少钱。

  在资产负债表右面的负债很多的情况下,左面的超值资产就更加不可靠。假定说一家公司的资产为4亿美元,负债为3亿美元,结果账面价值是正1亿美元。谁能确保负债部分的数字是实实在在的呢?假An4亿美元的资产在破产拍卖中只能卖得2亿美元,那么实际上账面价值就是负1亿美元。公司不仅一钱不值,还倒欠不少呢。投资在按账面价值购买一种股票时,必须对这些创值到底值多少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账面价值常常超出实际价值,同样,它也常常低于实际价值c林奇认为这正是投资者挖掘隐蔽性资产,从而赚大钱的地方。

  对于那些拥有诸如工地、木材、石油和稀有金属等自然资源的公司来说,这些资产只有一部分真实价值登记在账面上。例如,一家铁路公司HS公司在1988年把130公里长的铁路用地卖给了佛罗里达州,当时,这块土地的账面价值几乎为0,而铁轨的价值却达1100万美元。在这笔交易中,CSX公司除保留其在非高峰时期使用这条铁路的权利外,还获得了2.64亿美元的完税后收入。

  又如,某家石油公司或炼油厂的存货已在地下保存了40年;但存货的价格还是按老罗斯福执政时计算的。若仅从资产负债表上看,它的资产价值可能并不高。但是若从石油的现值来看,其创值已远远超过所有股票的现价。它们完全可以废弃炼油厂,卖掉石油,从而给股票持有者带来一笔巨大的财富。而且卖石油是毫不费事的,它不像卖衣服,因为没有人会在乎这些石油是今年开采的还是去年开采的,也没有人在乎石油的颜色是紫红的还是洋红色的。

  60年代以后,许多公司都大大抬高自己的资产,商誉作为公司的一项资产,常常使公司产生隐蔽性资产。例如,波士顿的第五频道电视台在首次获得营业执照时,它很可能为获得必要的证件而支付25000美元,建电视塔可能花了100万美元,播音室可能又花了100万到200万美元。该电视台创业时的全部家当在账面上可能只值250万美元,而且这250万美元还在不断贬值,到电视台出售时,售价却高达4.5亿美元,其出售前的隐蔽性资产高达4.475亿美元,甚至高于4.475亿美元。而作为买方,在其新的账簿上,就产生了4.475亿美元的商誉。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商誉应在一定的期限内被摊销掉。这样,随着商誉的摊销,又会产生新的隐蔽性资产。又如,可口可乐装瓶厂是可口可乐公司创建的,它在账面上的商誉价值为万亿美元,这个月亿美元代表了除去工厂、存货和设备价值以外的装瓶特许权的费用,它实际上是经营特权的无形价值。按美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可口可乐装瓶厂必须在开始经营起的4年内全部摊销完,而事实上这个经营特权的价值每年都在上涨。由于要支付这笔商誉价值,可口可乐装瓶厂的赢利受到严重影响。以1987年为例,该公司上报的赢利为每股63美分,但实际上另有50美分被用来偿付商誉了。不仅可口可乐装瓶厂取得了比账面上好得多的成就,而且其隐蔽性资产每天都在增长。

  在由母公司全部或部分所有的子公司内也有隐蔽的资产存在。例如在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内,国际希尔顿公司的资产值为10亿美元,赫兹租车公司的资产值为13亿美元,威斯汀饭店的资产值为14亿美元,另有10亿美元是旅行预订系统的资产。除去债务和税收之后,这些资产的总值还是高于联合航空公司的股价。因此,投资者在购买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公司的股票时,实际上一分钱也没花。

  当一家公司拥有另一家公司的股票时,其中也有隐蔽的资产。雷蒙德工业公司和油田电信服务公司的情况就是如此。雷蒙德公司的股票售价为12美元一股,而每一股都代表了电信公司价值18美元的股票。所以,投资者每买~股雷蒙德公司的股票就等于得到电信公司一股价值18美元的股票,增值了6美元。

  另外,对于可能复苏型企业来说,减税是最好的隐蔽资产。由于实行损失账目结转,当佩思中央公司破产后,留有巨额的税收损失可供结转。一旦佩思中央公司从破产中摆脱出来,即使它开始赢利其中数百万美元的利润仍不用缴税。由于当时的公司所得税的税率为50%,这使佩思中央公司一开始复苏,就占有了50%的优势。佩思中央公司的复苏使它的股票从1979年每股5美元上涨到1985年的每股29美元。投资于佩思中央公司的投资者将因此而获得500%多的利润。

  林奇认为,市场总是存在着盲点,投资者可以以最低的风险去实现预期的利润。投资者应保持足够的耐心和敏锐的分析能力不断地发掘市场所存在的盲点,市场盲点一旦被整个市场所认同先迈一步的投资者将会获得可喜的回报。

  对于交易者,尤其是保证金交易者来说,如果他在股市运行①相反方向被套时间太长将会被淘汰出局。这时没有挽回的余地因为时机的把握是最关键的。除了选择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进于投资以外,投资者还应把握最佳时机将股票卖出。至于什么时依卖股票,林奇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公司的业务从根本上恶化,二是股价已上升过高,超过了其自身价值。这时应毫不犹豫地迅遣将这类股票卖掉。林奇认为显示过去一二十年内的股价波动的七术图表很有参考价值,可以帮助他判断目前股票市价是否太高穹太低。在具体操作时,投资者应当遵循更加明确的原则:总是在合格削弱时买入,在强劲时卖出。这要么需要一个价格敏感的经其人,要么小心地设定买卖的数量。非职业炒手,甚至职业炒手创I少能像彼得·林奇那样,能发挥出极高超的技艺,常常是付出了高昂的交易成本,却未能达到预期的收益。

  与传统的长期投资模式不同,林奇并不是在熟知了公司的内部管理信息才去投资,他不太担忧公司管理方面的问题。在他看来,尽管管理在公司中相当重要,但在许多时候,公司的利润稳步上升并不是管理所致,而是由于公司所从事的事业本身的声誉所致。如回收废纸并制造新纸在市场上占统治地位的福特哈佛公司;国际服务公司,作为一家殡葬屋连锁公司,稳定地购买新居住区现存最好的殡葬屋;邓金·唐纳兹,在自己简单的业务里不断发展;等等。一家公司所拥有的某种独一无二的特征可以使其在市场占有较大的份额,保证其利润的稳步上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人们对该公司管理方面的担忧。林奇之所以对高技术公司不感兴趣,是因为林奇认为那些高技术公司难以让人理解,即便它们中的一些公司可能不错,但如果你不真正了解它们,它们也不会让你受益。当然,林奇也并不否认有些分析家正在试图了解这些问题。但这些人通常都是专业人士。

  林奇有一种超越其他投资者的优势,那就是林奇购买股票时寻找的是购买的理由,而许多其他投资者寻找的是不购买的理由,如公司实行了工会化,其他新产品的问世将给公司带来巨大的冲击,国家颁布政策禁止销售某种产品使公司利润大幅度下滑等等。其中有许多偏见影响了大多数投资者对行情的通盘研究。“要挣钱,就得发现别人未发现的东西,就得做别人因心理定势作祟而不愿做的事。’然奇认为这是他成功的秘诀之一。

  作为互助基金的管理者,林奇除了涉足国内投资以外,还将投资触角伸到了国际投资领域。如果说所有美国货币资产投资于海外的比例,必须大体上符合主要外汇市场的资本化程度的话,那么大部分美国机构资产组合应当投资于海外。但是,由于地方沙文主义的作用,上述情况不会发生。尽管如此,由于各国税制、获利程度、交易风险等因素的作用,将会促进美国机构资产组合继续流向海外。林奇经过调查发现,国际投资的无效性令人吃惊。林奇曾访问过瑞典的一家大股票经纪公司,公司里没有一个人曾去过沃尔沃,尽管该汽车公司距哥本哈根仅320公里。在瑞典,沃尔沃就相当于IBM、通用汽车、通用电气公司。这种情况在德国、香港、泰国等地也经常发生,人们对公司的分析显然是不够的,在许多情况下则几乎根本没有分析。由于市场的无效率性,使有胆识的投资者很可能在国外投资中赚很多钱。

  林奇的胆识使他毫不迟疑地向国外投资。例如,林奇在考察雄狮食品超级市场时,发现雄狮食品超级市场25%的股票掌握在比利时德尔·黑兹公司的手中,而雄狮食品超级市场的股值远远超出德尔·黑兹公司的股价。所以,林奇大笔购人比利时德尔·黑兹公司的股票,后来德尔·黑兹公司的股价从每股30美元上升到120美元,而相比之下,雄狮食品超级市场的股票价格才上升了仅仅50%。又如,瑞典仅有几家保险公司上市。当美国保险公司获利率提高,保险费上涨之时,大家都预期这些公司将在世界各地大赚其钱。然而,斯堪的纳维亚公布的业绩仍然不佳,而它的竞争者已被淘汰出场。股票在利润回升之前是不会升值的。林奇抓住时机购买了这些股票,从而获得了8倍到10倍的收入。

  林奇认为他在欧洲等地的成功机会要远多于在美国。购买2个月后,他仍对至少~半的欧洲公司感到满意,而美国则仅有1/A的公司尚可。"法国的经纪人是可怕的",他说,"你仔细地分析一家公司,就会发现那些经纪人制定的目标很难实现。他们不知从哪里变出了那些数字。"

  在国家当中,林奇对那些其他的资金经理们感到不安因此不想投入大量资金的国家最为中意。比如说意大利,它的存款利率在全世界名列前茅,这将有助于把大量的钱引人到股票方面。当林奇在米兰交易所购买IFI时,那家公司将菲亚特汽车和其他公司持股价值的40%并入公司资本。

  SIP是一家电讯公司,以现金流量的1.5倍出售。换言之,意大利公司的股价相当便宜。

  林奇最高兴的是他能在其他美国投资机构之前买进外国股。其中的一些股票有巨大的资本市场,能够吸收巨额的投资。当这个过程持续足够长的时间,该股票将会被过多的美国人所有时,那就到了转移目标的时候了。



  投资哲学



  林奇认为,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时应避免重大损失而不是所有损失。许多投资者对此常常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当他们看到股票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时,他们认为从他们所获得的收益中支付出去一部分,作为信托公司的报酬是合理的,而一旦有一次所购入的股票价格下跌,他们就拒绝接受,不愿付给信托公司任何报酬。林奇指出,那是一种自毁前程的反应,那将导致信托公司不再冒任何风险。没有风险就不会有好的收益。他说:“如果你有5种股票,3种下跌75%,一种上涨了10倍,一种上涨了29%,那么这5种股票仍然会令你干得很出色。……因为这么去做,你在上涨10倍的这种股票上已赚足了钱,远远抵消了你那些下跌50%刀5%甚至90%的股票所带来的损失。"

  一位杰出的投资家必须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林奇喜欢令投资大众焦虑不安的市场。在他看来,市场上所流传的各种各样的担心,如担心暴跌,担心臭氧层,担心新总裁,担心干旱等并不表明市场情况很糟糕,相反,当各种消息看起来很可怕之时,正是在市场上赚大钱的好时机。林奇曾经不顾他所观察到的不利的工业形势,买下一系列半导体公司的股票。他说:“如果我是正确的,那我可以赚400%,如果我错了,我可能损失60%。多好的差额!"只要这么去做,你有可能赚20倍,而你充其量损失100%。这一点大众并不理解。"

  林奇不太相信接管与杠杆收购。他曾尝试接管过几家公司,但最后大多以失败而告终。这些经历使他认识到不可太相信所得到的内部消息,因为许多所谓的内部消息都是错的,这常常令人作出错误的决策,付出了许多,结果却一无所得。同时,这些经历也促使林奇放弃了对杠杆收购的分析,因为他认为杠杆收购会妨碍投资大众全力参加衰落后的复苏。比如,几家公司都以每股20美元售出,然后由于市场滑坡或其他坏消息的影响,它们都降至每股8美元,最糟的那种股票再没有复升,但稍好的几家重新调整并反弹回来。如果没有那种事,该股票可能上涨到每股40美元或扣美元。因此,投资大众承受了损失。

  林奇指出,许多投资者对市盈率的分析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认为以较高市盈率出售的公司比以较低市盈率出售的公司更易下跌。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一家公司呈高速增长,即使它以较高的市盈率出售,投资者仍能比购买市盈率较低、增长速度较慢的公司股票赚取更多的钱。林奇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对他的观点进行证实:一家公司以20倍的市盈率出售,每股赢利1美元,即共20美元,每年以20%的速度发展;另~家公司以10倍的市盈率出售,每股赢利1美元,即共10美元,每年以10%的速度发展。一年以后,第一家公司每股将获利1.20美元,而第二家公司每股获利为1.川美元。在第十个年头,第一家公司每股获利将达到6.19美元,而且如果它仍以20情的市盈率出售,那市场价格将是123.80美元。如果像过去经常发生的那样,假设市盈率下降至15倍,那么,市场价格是92.85美元。而在此期间,那家利润增长为10%的公司,每股获利5.29美元,意味着万.90美元的市场价格,仅为第一家高速增长公司的1/4左右。

  作为一代投资大师,林奇经常应邀去发表演讲,每次都是听者如潮。每次演讲完毕,在自由提问的时间里,总有人问林奇股票的行情,或者目前的股票旺市能否继续保持并进一步发展或跃市已初露端倪。针对这些问题,林奇所总结出来的关于股市预测的“鸡尾酒会”理论可谓深得人情事理之精妙。

  “鸭尾酒会”理论是林奇在家里举办鸡尾酒会,天长日久,通过与来宾的交往闲谈而悟出来的,这种理论实际上更应该称做经验,源自生活,通俗浅显,却很有效用。林奇这样形容他的“鸡尾酒会”理论:

  “当某一股票市场一度看跌,而同时又无预期其会看涨时,纵使股市略有上升,人们也不愿谈论股票问题,我们称这一时期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如果有人慢慢地走过来,问我从事何种职业,而我回答说'我从事共同基金的管理工作’,来人会客气地点一下头,然后扭头离去。假如他没有走,他会迅速地转移话题,讲凯尔特人玩的游戏,即将到来的大选,或者干脆说天气。过一会儿,他会转到牙科医生那儿,说说牙床充血什么的。

  “当有10个人都情愿与牙医聊聊牙齿保健,而不愿与管理共同基金的人谈股票时,股市就可能涨。

  “在第二阶段,在我向搭讪者说明我的职业后,他可能会和我交谈长一点,聊~点股票风险等。人们仍不大愿谈股票,此间股市已从第一阶段上涨了15%,但无人给予重视。

  “到了第三阶段,股市已上涨了30%,这时多数的鸡尾酒会参加者都会不理睬牙医,整个晚会都围着我转。不断有喜形于色的人拉我到一边,向我询问该买什么股票,就连那位牙医也向我提出了同类问题,参加酒会的人都在某种股票上投入了钱,他们都兴致勃勃地议论股市上已经出现的情况。

  “在第四阶段,人们又围在我身边,这次是他们建议我应当买什么股票,向我推荐三四种股票。随后几天,我在报纸上按图索级,发现他们推荐的股票都已经涨过了。当邻居也建议我买什么股票,而我也有意听从时,正是股市已达到峰颠、下跌就要来临的准确信号。”

  “鸡尾酒会”理论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林奇也提醒人们对这种理论的态度应当是各取所需,切忌盲目迷信。

  针对股市上所存在的一些流行说法,林奇特批评态度。他认为这些说法虽吻合大众心理,但却是最愚蠢、最危险的说法。比女D:

  1."既然它已经降了那么多,它就不可能再往下降了";

  (股价的底线是零,零以上就都存在降的可能)

  2."黎明之前总是最黑暗的";

  (大自然如此,股市并非如此,最黑暗的时候并不意味着黎明即将来临,黑暗可能持续动0重;同样,你也不能信奉"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3."等它回升到10美元时我就抛出";

  (股票操作贵在根据情况伺机而变,守株待兔式的刻板操作绝非制胜之道,许多人正是在自己划定的框框里失败的)

  4."等的时间太长了";

  (时机不是有序间隔出现的,有时瞬息而来,有时则要长久等待。该等的时候,就一定要耐心地等。否则,无论买进还是卖出,都不可能选择到最好时机)

  5."我上次错过了一家公司的股票,下一家可不能再错过了"。

  (过去已经成为过去,你要注意的是现在的事实,你只能以现在的调查结果为依据取舍去就)

彼得·林奇把股市作为他任意驰骋的竞技场,他所取得的非凡业绩使他成为世界上薪酬最高的有价证券投资雇员之一。伟大的成功通常总是需要执著的投入。不管某一项事业是否值得献身,如果你尚未达到非常热爱它的程度,你就难以取得伟大的成就。正如一句古老的法国格言所说,“精神的欢乐会释放能量”。由技巧带来的欢乐就是林奇的秘密。








●投资是没有结果的投机。

  ●在某种程度上,某种股票价格便宜要比关于市场明年如何运作的流行概念真实可靠得多。

  ●避免投资最热门行业里的最热门股票。

  ●购买被中层管理人员抢先购得的萧条股票。

  ●投资者尽可以从买卖拥有隐蔽性资产的公司股票上获得巨大的收益。

  ●许多投资者对市盈率的分析存在着很大的误区。



  彼得·林奇是美国最大的投资基金——麦哲伦基金的’总经理,他凭其杰出的投资才能,创造出令华尔街惊叹的投资业绩。从他1977年主管麦哲伦基金以来,到1990年该基金的股票价格提高了20多倍,资产由最初的2000万美元剧增为90亿美元,其投资组合也由原来的40种股票变成了1400种。彼得·林奇也因此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第一理财家"。



  实践重于理论



  彼得·林奇于1944年1月19日出生于波士顿。父亲曾是波士顿学院的一个数学教授,后来成为约翰·汉考克公司的高级审计师。但不幸的是,在彼得·林奇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逝,全家生活从此陷入困境。彼得·林奇不但从私立学校转到了公立学校,而且不得不找个半天的工作,以补贴家用。

  1955年,彼得·林奇在高尔夫球场找了份球童的工作。这份工作对于彼得·林奇来说太理想了,球童工作一个下午比报童工作一周挣得还多;在球场,彼得·林奇还能从高尔夫俱乐部的成员口中接受股票市场的早期教育。布雷·伯雷高尔夫球俱乐部的成员都是大公司的董事长和股东,他们除了打高尔夫球外还交流投资观点,林奇跟随球手打完一轮球,就相当于上一堂有关股票问题的免费教育课。在五六十年代,人们对股票业并不很信任。虽然股市上涨了3倍,但人们仍然视股票市场如赌场,但当球童的经历使林奇逐渐改变了看法,增强了赚钱意识,虽然他那时并没有钱去投资股票。

  球童生涯并未妨碍彼得·林奇的学业,他读完了中学,而且顺利考入波士顿学院。即使在波士顿学院学习期间,林奇也未放弃兼职球童的工作,他还因此获得了费朗西斯·维梅特球童奖学金。

  由于日后的职业目标十分明确,林奇在大学学习期间便有目的地专门研究与股票投资有关的学科。除了必修课外,他没有选修更多的有关自然科学、数学和财会等课程,而是重点地专修社会科学,如历史学、心理学、政治学。此外,他还学习了玄学、认识论。逻辑、宗教和古希腊哲学。因为在林奇看来,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历史和哲学在投资决策时显然比统计学和数学更有用。

  当球童的小费似乎还相当可观,林奇不但靠球童挣的钱和奖学金支付学费,而且在他进波士顿学院的第二年有了一笔不小的积蓄。他决定用这笔积蓄进行股票投资。他从积蓄中拿出1250美元投资于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当时他买入的价格是每股10美元。后来,这种股票因太平洋沿岸国家空中运输的发展而暴升。随着这种股票的不断上涨,林奇一点一点地抛出手中的股票来收回资金,靠着这笔资金,他不仅读完了大学,而且念完了研究生。

  第一次股票投资的成功坚定了林奇的投资信心。他坚信在股票市场大的聚财机会是存在的,只要抓住它,就会有更多的机会随后出现。

  彼得·林奇在波士顿学院攻读研究生时,利用暑假期间,在富达公司找到一份夏季工作。富达公司在美国发行共同基金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它犹如各投资公司中的圣殿。能在这样的公司实习,对于彼得·林奇来说,无异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机会。

  在富达公司,林奇被分派作企业调研和撰写报告的工作,负责对全国造纸业和出版业公司的真实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分析。这份工作不仅使林奇打破了对股票分析行业的神秘感,而且使他对课堂中所学的关于股票市场的理论产生怀疑。他觉得大学教科书上的有效市场假设和随机运转假设是相矛盾的,根本无法帮助人们获得投资上的成功。林苛认为在大学教授数量分析和随机运行理论的教授们远不如富达公司的同事们干得好。如果要在理论与实践之间作出选择,他更愿意当一名实践家。这种信念促使了林奇后来特别注重实际调研的作用。

  林奇获得MBA证书后,在军队里度过了规定的两年,他被派往韩国服役。由于汉城当时没有证券交易所,在此期间华尔街发生的挤兑使他在缅因糖业公司股票上的投资遭到了损失,这使他得到两个教训:一是当人不在国内时不要买卖股票,以免损失钱财;二是不要购买那种要依赖于类似缅因州农民的那种四平八稳的公司股票。

  1969年林奇退伍之后,富达公司给他提供了一份永久性的工作。起初是金属商品分析师,干了几年的分析工作之后,1974年,林奇升任富达公司的研究主管。当时公司正陆续扩展化学、包装。钢铁、铝业以及纺织等部门的业务,这个工作为他深入了解证券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他除了不断走访公司,收集情报,筛选最有前途的投资领域之外,还一次又一次地将判断与实际结果相验证。这一切为他以后驰骋投资领域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在富达公司作为永久性雇员干了8年之后,林奇于1977年被任命为富达旗下的麦哲伦基金的主管。虽然林奇在接管麦哲伦基金时,资金仅有2200万美元,其业务也仅局限于几家较大的证券公司中,但这至少可以让林奇按照自己的投资理念去施展自己的投资才华。

  林奇是一个工作狂,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对其所做的一切显示出一种着了魔的狂热。也许在投资界没有人比他工作更努力,也没有人比他阅览所及的范围更广。他每天要阅读几英尺厚的文件,他每年要旅行16万公里去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此外,每年他还要与500多家公司的经理进行交谈,在不进行阅读和访问时,他则会几小时几十小时的打电话。

  林奇的投资一般采用的是一种以价值为出发点而进行比较的方法,但林奇从不将自己局限于任何一种股票,小公司股票、高股息股票、成长股,只要股价合理他都可能买。通常,他认为某一种股票在其价格收益乘数是公司增长率的一半时,会是一个好的购进时机,而价格收益乘数为公司增长率的二倍时买进则可能是一个极差的投资。因此,一般来说,林奇喜欢低价格收益乘数的那些股票。

  林奇不停地寻找投资机会,他不断地奔波于各家公司,目的就是要根据有关的信息找出“明显的赢家”。当然,林奇和大多数的投资者不同,否则他们也能做出和林奇一样的业绩了。首先,林奇对资料有足够充分的理解,从而能够快速敏捷地行动,用不着费工夫去得到并不是必需的资料,这足以保证在多数时候他是正确的。

  林奇有两个分析员助手,一个专门收集华尔街的信息及出席各种会议,另一个专门打电话及走访公司。林奇每天要处理上千条信息,在这些信息中有些是无意中偶然得到的,而有些信息则是林奇精心收集而来的。林哀获得投资信息的渠道有很多:首先是从经纪人那里获得。林奇大约要听取200个经纪人的意见,通常一天他要接见十个经纪人的电话。一般情况下林奇不亲自接电话,他根据经纪人在其助手处留下的简洁信息,只选择跟主题密切相关的回电话。其次,他所造访的公司也是他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林奇走访公司,每月40家到50家,他通常要对这些公司总裁进行归类,因为公司总裁所谋求的是按照机构股东的旨意来办事,他们所披露的信息有的言过其实,有的谨小慎微,有的诚信可靠,职业投资者应了解他们的类型,懂得如何解释其所听到的信息。当然,要想快速地了解多家公司的信息,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参加由当地的经纪人组织的地区性公司会议。在这种场合,数十家公司将派出他们最优秀的人才,尽可能用最精炼、最富有信息的方式介绍他们公司的情况,还有专门解答问题的时间。另外,林奇还特别重视从同行处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所有比较成功的投资家们都有松散或正式的联盟,大家可以通过联盟交换思想获得教益。当然你不会把眼下你要购买的股票告诉他们,但你跟他们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不难理解,这些经过选择的少数同行,每个人后面都有数百人的经纪人为其提供资讯服务,可以说是处于这"智力食物链"的顶端,他们当然是比经纪人更丰富的信息源。林奇认为这是他有价值想法的最好来源。

  许多非职业的投资者把自己想像成福尔摩斯那样,待在他们的俱乐部里,不允许任何人进来交谈,而是通过阅读和思考来破案。这些投资者认为只要他们坐在载有电视屏幕和事件记录的桌旁,做充分的工作,然后“'美元就会滚滚而来”!其实事情并未如想像般简单。那些做法仅仅是专业人员的起点,现在他也许正是那些非专业人员的买主或卖主。所以,在林奇看来,优秀的投资者更善于利用他所能得到的每样工具,而最关键的一样就是获取第一手资料。

  林奇在实践中并不像大多数投资者一样,将投资局限在有限的领域内,他涉足任何领域的任何股票。当他发现市场良机时,他不一定作深入的调整和进行过多的分析,就毫不迟疑地采取行动。当然,这既需要天生的本领,又需要有在这方面长期研究基础之上的确切的判断。如果某项政策或某一趋势对某~行业有利,林奇通常不是只买最好的~家公司股票,而是买一批能从中受益的公司股票,也许几家,也许十几家,然后再进行调查研究,筛选最佳公司保留下来,把其余的卖掉。

  林奇不作彻底的分析就购买股票的做法是为了避免错过投资良机。例如当日本汽车打人美国市场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股票大跌,林奇未作详尽的研究即大量购买这三家公司的股票,等到股价上涨后又悄悄卖掉。如果林奇因期望发生某种事情而购进股票,但事情却并未如期望发生,那么他就会立即把这些股票卖出去。华尔街对这种思想表述为:'股资是没有结果的投机。”你基于某种期望而有了某种想法,但你错了,那么现在你没有任何理由继续拥有该股票,应当迅速地把它卖出去。有人通常倾向于认为无论如何也得继续干下去,让有价证券承受可怕的风险,要不就是在一些明显不同的低价部分扩充业务,然而这样一来,他就很容易因无知而犯错误。而林奇常常~眨眼的功夫就将这些股票卖出去了,因为“你不会被不属于你的东西的价格上涨所伤害,而你真正拥有的东西才会毁灭你”。



  吐故纳新,扬长避短



  林奇对理论家和预言家历来异常反感。理论家’总是喜欢高谈阔论股票市场如何如何,林奇却认为股市中总存在着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风险,常常令人捉摸不到,如果一味听信股市理论家和预言家的意见,而缺乏自己的分析判断,多数情况是投资失误。这是他经过亲身体验而得到的一个教训。1977年,他刚开始掌管麦哲伦基金不久,即以每股26美元的价格买进华纳公司股票。而当他向一位跟踪分析华纳公司股票行情的技术分析家咨询华纳公司股票的走势时,这位专家却告诉林奇华纳公司的股票已经"极度超值"。当时,林奇并不相信,一笑而过。6个月后,华纳公司的股票上涨到了32美元,林奇开始有些担忧,但经过调查,发现华纳公司运行良好,于是林奇选择继续持股待涨。不久,华纳公司的股票上升到了38美元,这时,林奇开始对股市行情分析专家的建议作出反应,认为38美元肯定是超值的顶峰,于是将手中所持有的华纳公司股票悉数抛出。然而,此后华纳公司股票价格一路攀升,最后竟涨到180美元以上。即使后来在股市暴跌中也维持在脱美元左右。对此,林奇懊悔不已,从而导致他丧失了对那些高谈阔论的股市评论专家的信任,以后只坚信B己的分析判断。林奇十分欣赏沃伦·巴菲特的观点:“对我来说,股市是根本不存在的。要说其存在,那也只是一个让某些人出丑的地方。"美国有数以万计的专家天天在研究指数的变化、美联储的货币供应政策沙D国投资等,但林奇认定这些专家们不能预测到任何东西。

  由于从某些方面看,股市与整个经济的情况是相互联系的,所以许多经济学家希望对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对景气和破产、对利率变动方向进行分析来预测股市的变动。甚至有些人提出“每五年出现一次衰退”的理论。林奇虽然相信利率和股市之间确实存在着微妙的相互联系,但却不信谁能准确地提前说明利率的变化方向。他更认为“每五年出现一次衰退”的理论是无稽之谈。常常是只有到了时过境迁的时候,大家才能看到一些事情的真相,许多人都是事后诸葛亮。因此,林奇提醒投资者:“不要轻信经纪人公司的推荐,甚至连你最信任的金融通讯杂志上最新推出的'至少不会损失’的建议也别接受,请只相信你自己的研究。”

  林奇直率地排斥了许多被誉为成功捷径的投资公式。许多信托公司喜欢采用经济概况和产业配置的方法以取代知识和技术,把投资组合分为周期性的、公用事业性的等类别,而林奇却避免使用这种方法,在股票和准备金之间、在产业部门之间,他根本不做有意识的“资产分配”。

  传统的证券组合理论告诉投资者不需要理解其所购买股票的公司,只需把他们分门别类,然后按类别进行交易即可。然而,对于证券组合,林奇有自己独创的见解。他不在乎股票是上涨还是下降,他认为投资的关键在于抓住转折点。不能仅仅因为某种股票下降就购买(即所谓的最低点购买),也许某种股票3个月前是60美元,而现在只值20美元,甚至10美元。投资的惟一依据是根据公司的真正价值而不是最近的股市行情作出判断。在林奇看来,在一家公司财务状况好转前的一瞬间进行投资,等到转折真正开始,再增加投资,无异是最佳的选择。

  林奇通常选择下列四种类型的股票进行投资:

  (l)成长股,林奇谋求能够获得200%一300%的收益;

  (2)股票价格明显低于实际价值的价值股,他希望从中迅速赚取1/3左右的收益,然后立即转移资金;

  (3)绩优股,带有防御性,经得起经济不景气的打击;

  (4)特殊情况及萧条的周期性股票。

  在某种程度上林奇也认为,某种股票价格便宜要比关于市场明年如何运作的流行概念真实可靠得多。尤其当许多股票价格便宜,或者大多数股票便宜时,在一位没有经验的评估人看来,整个市场都将价格下跌,而不是相反。

  林奇从不持有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然而,林奇喜欢持有稳定产业中有巨大收益的保守股票,因为这些股票不会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尽管当市场上升时,它们上升得较为缓慢,但当市场下跌时,它们仍能支撑得住。他很少涉足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工具,他认为,如果你买股票,即使是一种风险很大的股票,你也是在为国家做贡献,而期权、期货市场就犹如一处昂贵而又无用的赌博场所,它没有为社会提供任何资金,你认为糟透了的股票毫无理由地越涨越高,最后使你陷入一贫如洗的困境,而你的钱也仅仅是输给了赢家和经纪人而已。

  在林奇的投资组合中,林奇比较偏爱两种类型的股票:一类是中小型的成长股股票。增长理所当然是一家公司首要的优势,成长股股票在林奇的投资组合中占最大的比例,其中中小型的成长股更是林奇的偏爱。因为在林奇看来,中小型公司股价增值比大公司容易,~个投资组里只要有一两家股票的收益率极高,即使其他的赔本,也不会影响整个投资组合的成绩。不过,林奇在考察一家公司的成长性时,对单位增长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利润增长,因为高利润可能是由于物价的上涨,也可能是由于巧妙的买进造成的。林奇不断追求的是实际单位销售量的增长数目。他曾向投资者建议:“想赚钱的最好方法便是将钱投入一家近几年内一直都出现盈余,而且将不断成长的小公司。”林奇偏爱的另一类股票是业务简简单单的公司的股票。~般的投资者喜欢缴烈竞争领域内有着出色管理的高等业务公司的股票,例如宝洁公司、3M公司、德州仪器、道化学公司、摩托罗拉公司等——经过数十年成功的奋斗,它们已经形成了有效率的队伍来利用机会、争夺市场,并通过创制新产品来推动增长。毫无疑问,你真希望自祖辈起就持有这些公司的股票。但在林奇看来,作为投资者不需要固守任何美妙的东西,只需要一个以低价出售、经营业绩尚可、而且股价回升时不至于分崩离析的公司就行。

  林奇认为,最恐怖的陷饼之一就是购买了一家振奋人心的公司的股票却没有获利。他曾经购买过数十家这类公司的股票,如果这些公司的理想前景变为现实的话,他就能赚1000%的钱,但不幸的是他每次都赔了进去。美好的故事总是那么诱人,就像他说的"只有煎得滋滋的声音,却看不到牛排"。每次他都想咬下去,却每次都失败。以前,林奇曾看上这类公司,是因为他的消息来源——通常很可靠——低声告诉他:“我有一家很好的公司,但规模太小,不适合基金投资,不过你可以考虑自己投资。"当然,伴随着可靠的资讯的,常常是一些动人的情报,但林奇无论是在阿尔汉市纳矿业公司上,还是在美国太阳王等公司上都无一例外地赔了钱。

  另外,林奇在考虑投资时,还尽量避免投资最热门行业里的最热门股票,因为这类股票已备受投资者的关照,投资者们相互之间都在谈论它们,这时股票的价格已被抬到很高的价值,有时甚至已超过其内在价值,股票随时都有下跌的可能。当这些热门行业中的热门公司为了追求高增长,保持市场份额,花费巨资而导致公司的利润率下降,并陷入财务困境时,由于每个证券分析师与投资者都从事这种股票,一旦下跌,就会成为抛压最沉重的股票,使它的下跌幅度会更大。林奇为了规避投资风险,通常对这类热门行业中的热门股票退避三舍。

  作为投资天才,林奇有一种常人所不具备的能力,即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能一眼看出其中的关键所在,并能用一种完全不同于他人的方法分析由大众发出去的信息。他不断地以媲熟的技巧把投资从一个方向引向另一个方向。他就像一位比赛中的船长,要不断变换航向以利用风向的变化,许多证券在他的投资组合里仅停留一两个月,而整个投资组合里的证券一年也至少翻检一次。林奇自称购买的股票如在3个月后,其中有1/4仍值得保留,就很满意了。

  从价格反常的情况中寻求获利是许多投资者的共识。在证券投资单上,不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任何时候都有一些股票因价格到达某一高位而应该出售,一些股票因价格跌至某一低位而适于购进。投资者通过对这些股票的买进、卖出,再买进,再卖出,周而复始,不断地从中获取收益,积累财富。但是,林奇与大多数投资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大多数的投资者最多同时经营一二十种股票,而林奇却好似市场的创造者,他同时经营着1400多种证券,并且时常翻新。

  在林奇经营的1400多种证券中,其中最大的100种占其所投资金的一半,其次100种占其所投资金的1/6。林奇每天大约都要卖掉5000万美元的股票,又买进5000万美元的股票。当发现有的公司股票超过应有的价值时,即使是稍稍超过,也立刻卖掉;当发现有的公司股票低于应有的市价时,就马上购进。如A公司股票每股20美元,B公司股票每股30美元,他会先以20美元的价位买入A公司股票,当A公司股票上涨到每股30美元时,把A公司股票卖掉。也许那时B公司股票已下跌至每股20美元,然后,他再购买每股20美元的B公司股票。几股小利润汇集在一起会构成一笔巨大的收益。林奇是一个相对价值论者,而不是最大价值论者,他喜欢积少成多,他从不拒绝追求哪怕是很少的利润。同时,林奇喜欢每天作一些小决定,而不是每年作几个大决定。他觉得每天作一些小决定所发生的错误损失,要比一下子作几个大决定所发生的错误损失少得多。换句话说,一年作出几百个决定,这样即使你错了也不会太离谱。根据平均利润法则,只要你比普通的投资者优秀,你肯定能准确无误地前进。当然,林奇也同时指出:“当然错了的时候,你必须得知道,然后卖出去。"

  林奇不放弃对小利润的追逐,也直接影响了他的交易员。他的交易员对股票的价格都表现得很敏感。跟许多其他的交易员不同的是,他们不是立即进行大宗股票交易,他们会在股票行情不利于他们时,撤回他们的出价,直到市场恢复。如果林奇知道有一起极具竞争性的大型订货,一般他也会通知他的交易员退出市场,等待下一个有利时机的到来。



  理性思考的胜利



  不断地翻检手中所持有的证券,不仅和林奇须鲸般的投资方式有关,而且和企业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有关。须鲸是一种海洋生物,它不是采取有针对性的捕食方式,而是先不加选择地、快速地吞食数以千百万计的微小海洋生物,然后,通过鲸须选择很少的精华部分留下来,其余的杂质则全部排除出去。林奇在感觉到投资良机时,也像须鲸一样,先买一大批股票,然后经过仔细研究,最终选择一小部分优异的股票留下来,继续持有,其余的则全部卖出。但即使这些留下来的股票,也会由于公司经营情况的改变而使该公司的股价发生变化,如该公司所处的行业竞争加剧,面临新产品的挑战,公司本身的管理出现问题,凡此种种都会引起该公司股价的下跌。一旦情况有变,就要采取行动。即使企业本身没有什么变化,股价变了也会促使林奇采取行动。

  林奇试图从一家公司发生重大变化时及早掌握信息。从一家公司发生变化到这种变化反映到股价上来,往往有1个月到三年的间隔。林奇希望抢在人先,利用这个间隙做买卖。林奇除了经常找所投资的公司经理通话以外(这要比财务报告出来后再分析,在时间上更有利),另外一项为大多数优秀的投资者所欣赏的策略就是询问管理人员对竞争对手的看法。如果某公司管理人员对竞争对手进行严厉批评,那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参考价值;然而,如果管理人员对竞争对手赞誉有加,那就值得注意了,林奇说不定会投资该公司的竞争对手,因为没有人比竞争对手更了解一家公司,它得为创设新产品、占领市场份额与这家公司天天斗争。有一次林奇访问联合旅社,他被公司管理人员对他们的竞争对手拉克塔汽车旅馆所怀有的尊敬深深触动,第二天,他就迫不及待地与拉克塔汽车旅馆的高级管理层通了电话,过了不久他又亲自前去造访,然后在三周的时间里,他把麦哲伦基金总资本的3%投资于该公司。

  向公司经理们打听他的公司以外的情况还有另外一个意想木到的收获:关于它的供应商或消费者的投资观念。例如建筑工人们认为销售比通常认识的行情要好,这就会促使林奇开始考虑森林产品、水泥、石膏或其他建筑材料。不过,林奇同时也指出,跟你交谈的人对行情真正了解的程度深浅将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一家钢铁公司的老板说将迅速改善工厂的状况,这是个可靠的信息。但如果他说纤维光学业务将有重大进展,那也许你最好应当向更有证据的人那里寻求证实。然而很奇怪的是,投资者们很容易地就被对真正的秘密并不懂的不同产业的头面人物所引诱。

  林奇还特别注意公司内部管理人员买卖本公司股票的举动,认为他们买卖公司股票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赚钱。而作为公司的内部管理人员,他通常比外界更熟悉、更了解自己的公司,而且可以放心地假定,只有在有了充分自信的依据之后,他才会买卖本公司股票。林奇发现管理人员大量购买本公司股票的公司很少会破产。林奇尤其在寻找被中层管理人员抢先购得的萧条股票,这要比总经理都介入的情势更为乐观。当然,并非所有的内部管理人员买卖股票的行为都值得注意。如果一位内部管理人员,为了购买房子将他所持有的1万股售出了1000股,这并没有什么意义。但如果他持有45000股而将4万股售出,同时其他几位官员也抛售了相当数量的股份,那这里面的意义就重大了,需要进行调查研究,或许有必要采取行动。林奇手下专门有一个小组负责追踪公司内部管理人员买卖股票的动向。他们通过对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交易委员会所收到的报告加以分析提炼,标出公司内部购买股票的情形,然后提交给林奇作决策参考之用。

  林奇处世冷静,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他的许多投资都来源于对身边事物的细心观察。他看报时不仅注意好消息,而且特别注意坏消息,灾难性的坏消息往往能带来异乎寻常的机会。即使在他逛街购物时,也随处留心新事物,以期发现新的投资主意。比如他对塔克·贝克、沃尔沃、苹果计算机、邓金·唐纳兹、皮尔第一出口以及哈尼斯等公司的投资全部得益于他在与这些公司交往时,对这些公司的细心观察。但他也有因未留心观察而错失投资良机的教训。

  美国最大的有限电视公司的股票1977年仅为每股12美分。由于当时它的收入状况不佳,债务也令人担忧,依传统的观点来看,有线电视并不是吸引人的买卖,因此,林奇始终未大量买进有限电视公司的股票。10年后,该公司的股票上涨到每股31美元,也就是说上涨了250倍。这令林奇感到非常后悔。他之所以错失良机,一方面是由于有线电视1986年才在他住的城市里开始使用,到1987年他才用上有线电视,这使他对这一行业的价值缺乏第一手的一般性认识。虽然其他人也曾告诉过他,但经常是若非他亲眼见到事实,别人的劝说都没有多大效果。另一方面是由于林奇未能注意到他的家人是多么喜欢有线电视的节目。他的大女儿玛丽是那么地欣赏通俗音乐,他的小女儿是那么地喜欢迪斯尼节目,妻子安妮是那么地盼望观看尼克尔迪思的表演,甚至他自己都非常爱好CNN的新闻和有线电视上的体育节目。如果他当时能注意到这一点的话,他也许会意识到有线电视已成为像自来水和电一样的家家必装物品,数以百万计的有线电视用户会给该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

  林奇常常建议个人投资者应当对他们认为良好的零售产品。服务业、食品供应公司等做详细的记录。许多个人投资者在作为消费者购置一件重要的物品,如住房、冰箱、电视机时,他们会先向朋友询问,或向专家请教有关问题,然后作仔细的比较研究,最后才作出是否购买的决策。但当这些人购买某种股票时,却一点研究都不做,而是像赌博一样,靠碰运气去投资。结果,他们所谓的“运气”通常不太好,常常是胜少失多。而在林奇看来,个人投资者不必像机构投资者那样,每个月、每个星期甚至每天都买卖股票,他们应该像购买自己的住房一样,集中精力对其所购买的股票进行仔细的研究,而留心身边各行各业拥有良好产品的公司,有助于他们获得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从某种程度上说,个人投资者应当比机构投资者拥有“一种难以置信的优势”。

  同时,林奇也建议投资者,只要所投资的公司业绩好,大可以持股五年十年不变。林奇说:'哦投资组合里最好的公司往往是购股三五年后才利润大增,而不是在三五个星期之后。”投资者有时既需要对自己所选的股票有充分的自信,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耐心,只有这样,才会有理想的回报。

  尽管林奇的投资方法是属于现代派,但他认为现代投资理论的那一套关于市场有效率、股价反映一切信息的观点是荒唐的。林奇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格兰姆投资方法的运用。

  林奇注重对公司隐蔽性资产的挖掘。他认为在金属和石油业、报业、电视台、药业等行业,甚至有时在公司的亏损中,都有隐蔽的资产。这些隐蔽性资产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可能是一笔现金,也可能是房地产或者是税收优惠等等。林奇曾举了沙石滩公司作为例子。1976年年末,沙石滩公司股本规模为170万股,每股为14.5美元,整个公司的价值仅为2500万美元。过了不到3年的时间(1979年5月),20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以7200万美元买下了沙石滩公司,沙石滩公司的股价随之涨到了每股425美元。而20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在买下沙石滩公司后的第二天,就把该公司的砾石场以3000万美元的价格卖出。而砾石场只是沙石滩公司诸项资产中的一项。换句话说,仅砾石场这一项资产的价格就超出了1976年投资者买下整个公司所需的资金。所以,砾石场周围的地产、德尔蒙特森林和蒙特雷半岛的2700公顷的土地J300年长成的树木、一家旅馆、两个高尔夫球场等就成了白送上门的财富。

  资产与机会处处皆是,投资者尽可以从买卖拥有隐蔽性资产的公司股票上获得巨大收益。可是为什么许多投资者未能将资金投资于这类股票呢?林奇解释说,这些投资者不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在他们与这些能涨10倍的股票之间存在着极多的障碍。

  按现行的体制,只有当某种股票在股市上为多数大金融公司所认可,并且已被华尔街知名的分析家(即对各行各业、各公司进行追踪研究的人员)列入到购买推荐单里以后,这种股票才对买卖股票的大多数人具有吸引力。众人都等待着别人先迈第一步,这常常会贻误投资良机。当这些投资者都准备购买时,该股票已涨了很多,5倍或者10倍。

  林奇把上述这种状况称为“华尔街滞后现象。’然奇最得意的投资之——国际服务公司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国际服务公司是1969年上市的。在其后10年间,虽然该公司曾尽力想引起华尔街的注意,但是却没有一位股市分析人员对这家公司给予稍微的注意。直到1980年,史密斯一巴奈投资公司才发现了它,并对它进行了研究预测。

  在史密斯一巴奈股票公司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对丧葬服务业的服务需求决定于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人人会死。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收集的资料显示,死亡人数不断上升,丧葬业很明显属于增长型行业。作为该行业最大的公司——国际服务公司,当时经营着189家殡仪馆,每家殡仪馆的年均收入达55万美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此外,该公司还首创了预约丧葬服务,顾客可在丧葬服务提供之前预先付款,这些“超前需要”销售有两大好处:(1)他们能保证业务量的持续稳定以及未来收益的增长;(2)预付款会有利息,成为公司收益的主要来源。在前10年中,国际服务公司的营业额及其股票的每股收益均按15%以上的比率增长。史密斯一巴亲公司的报告还预测国际服务公司未来增长至少保持同等水平,特别是由于国际服务公司的管理层已决定增加市场的占有额。

  的确,如果投资者在1983年以每股12美元买进国际服务公司的股票,而在1987年以每股30%美元卖出,投资者可以使自己的钱翻一倍多,但假如投资者早在1978年就买进该公司的股票,那么他的钱会涨40倍。但是华尔街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忽视了国际服务公司。这主要是因为,按照华尔街的标准,殡仪服务业既不是耐用消费,也不是一般服务业,所以无法归类到任何一个部门。而完全依赖于华尔街知名分析家推荐股票,坐等现成的投资者毫无疑问失去了赚大钱的好机会。



  财务报告的妙用



  受格雷厄姆的影响,林奇对阅读财务报告也有着足够的重视,他常常根据公司财务报告中的账面价值去搜寻公司的隐蔽性资产。

  林奇对如何阅读公司的财务报告有其独特的看法:“无数财务报告的命运是送进废纸篓,这并不足为怪。封面和彩色页张上的东西还可以看懂,但却无大价值。后面所附的数字犹如天书,但又相当重要。不过,有个办法可以只花几分钟就从财务报告上得到有用的情况。那就是翻过封面和彩负介绍,直接找到印在较差纸张上的资产负债表。(财务报告,或者说所有的出版物,都遵循了一条规律:纸张越差,所印内容越有价值)资产负债表中所列出的资产和负债,对投资者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林奇认为,通过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可以了解该公司的发展或衰退情况,其财务地位的强弱等,有助于投资者分析该公司股票每股值多少现金之类的问题。

  对于账面价值,林奇认为有一种理论是极为错误的,那就是如果账面价值为每股20美元,而实际售价只有每股10美元,那么投资者就以便宜一半的价钱买到了想要的股票。这种理论的错误之处在于标出的账面价值常常与股票的实际价值毫无关系。账面价值常常大大超过或低于股票的实际价值。例如,1976年年末,阿兰伍德钢铁公司的标明账面价值为3200万美元,即40美元一股。尽管如此,该公司在6个月后还是破产了。其原因在于该公司更新了一套炼钢设备,该设备的账面价值为3000万美元,但由于计划不周,操作上又出了差错,结果毫无用处。为了偿还部分债务,该公司以约500万美元的价格把轧钢板机卖给了卢肯斯公司,工厂的其他部分则几乎没有卖得多少钱。

  在资产负债表右面的负债很多的情况下,左面的超值资产就更加不可靠。假定说一家公司的资产为4亿美元,负债为3亿美元,结果账面价值是正1亿美元。谁能确保负债部分的数字是实实在在的呢?假An4亿美元的资产在破产拍卖中只能卖得2亿美元,那么实际上账面价值就是负1亿美元。公司不仅一钱不值,还倒欠不少呢。投资在按账面价值购买一种股票时,必须对这些创值到底值多少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账面价值常常超出实际价值,同样,它也常常低于实际价值c林奇认为这正是投资者挖掘隐蔽性资产,从而赚大钱的地方。

  对于那些拥有诸如工地、木材、石油和稀有金属等自然资源的公司来说,这些资产只有一部分真实价值登记在账面上。例如,一家铁路公司HS公司在1988年把130公里长的铁路用地卖给了佛罗里达州,当时,这块土地的账面价值几乎为0,而铁轨的价值却达1100万美元。在这笔交易中,CSX公司除保留其在非高峰时期使用这条铁路的权利外,还获得了2.64亿美元的完税后收入。

  又如,某家石油公司或炼油厂的存货已在地下保存了40年;但存货的价格还是按老罗斯福执政时计算的。若仅从资产负债表上看,它的资产价值可能并不高。但是若从石油的现值来看,其创值已远远超过所有股票的现价。它们完全可以废弃炼油厂,卖掉石油,从而给股票持有者带来一笔巨大的财富。而且卖石油是毫不费事的,它不像卖衣服,因为没有人会在乎这些石油是今年开采的还是去年开采的,也没有人在乎石油的颜色是紫红的还是洋红色的。

  60年代以后,许多公司都大大抬高自己的资产,商誉作为公司的一项资产,常常使公司产生隐蔽性资产。例如,波士顿的第五频道电视台在首次获得营业执照时,它很可能为获得必要的证件而支付25000美元,建电视塔可能花了100万美元,播音室可能又花了100万到200万美元。该电视台创业时的全部家当在账面上可能只值250万美元,而且这250万美元还在不断贬值,到电视台出售时,售价却高达4.5亿美元,其出售前的隐蔽性资产高达4.475亿美元,甚至高于4.475亿美元。而作为买方,在其新的账簿上,就产生了4.475亿美元的商誉。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商誉应在一定的期限内被摊销掉。这样,随着商誉的摊销,又会产生新的隐蔽性资产。又如,可口可乐装瓶厂是可口可乐公司创建的,它在账面上的商誉价值为万亿美元,这个月亿美元代表了除去工厂、存货和设备价值以外的装瓶特许权的费用,它实际上是经营特权的无形价值。按美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可口可乐装瓶厂必须在开始经营起的4年内全部摊销完,而事实上这个经营特权的价值每年都在上涨。由于要支付这笔商誉价值,可口可乐装瓶厂的赢利受到严重影响。以1987年为例,该公司上报的赢利为每股63美分,但实际上另有50美分被用来偿付商誉了。不仅可口可乐装瓶厂取得了比账面上好得多的成就,而且其隐蔽性资产每天都在增长。

  在由母公司全部或部分所有的子公司内也有隐蔽的资产存在。例如在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内,国际希尔顿公司的资产值为10亿美元,赫兹租车公司的资产值为13亿美元,威斯汀饭店的资产值为14亿美元,另有10亿美元是旅行预订系统的资产。除去债务和税收之后,这些资产的总值还是高于联合航空公司的股价。因此,投资者在购买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公司的股票时,实际上一分钱也没花。

  当一家公司拥有另一家公司的股票时,其中也有隐蔽的资产。雷蒙德工业公司和油田电信服务公司的情况就是如此。雷蒙德公司的股票售价为12美元一股,而每一股都代表了电信公司价值18美元的股票。所以,投资者每买~股雷蒙德公司的股票就等于得到电信公司一股价值18美元的股票,增值了6美元。

  另外,对于可能复苏型企业来说,减税是最好的隐蔽资产。由于实行损失账目结转,当佩思中央公司破产后,留有巨额的税收损失可供结转。一旦佩思中央公司从破产中摆脱出来,即使它开始赢利其中数百万美元的利润仍不用缴税。由于当时的公司所得税的税率为50%,这使佩思中央公司一开始复苏,就占有了50%的优势。佩思中央公司的复苏使它的股票从1979年每股5美元上涨到1985年的每股29美元。投资于佩思中央公司的投资者将因此而获得500%多的利润。

  林奇认为,市场总是存在着盲点,投资者可以以最低的风险去实现预期的利润。投资者应保持足够的耐心和敏锐的分析能力不断地发掘市场所存在的盲点,市场盲点一旦被整个市场所认同先迈一步的投资者将会获得可喜的回报。

  对于交易者,尤其是保证金交易者来说,如果他在股市运行①相反方向被套时间太长将会被淘汰出局。这时没有挽回的余地因为时机的把握是最关键的。除了选择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进于投资以外,投资者还应把握最佳时机将股票卖出。至于什么时依卖股票,林奇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公司的业务从根本上恶化,二是股价已上升过高,超过了其自身价值。这时应毫不犹豫地迅遣将这类股票卖掉。林奇认为显示过去一二十年内的股价波动的七术图表很有参考价值,可以帮助他判断目前股票市价是否太高穹太低。在具体操作时,投资者应当遵循更加明确的原则:总是在合格削弱时买入,在强劲时卖出。这要么需要一个价格敏感的经其人,要么小心地设定买卖的数量。非职业炒手,甚至职业炒手创I少能像彼得·林奇那样,能发挥出极高超的技艺,常常是付出了高昂的交易成本,却未能达到预期的收益。

  与传统的长期投资模式不同,林奇并不是在熟知了公司的内部管理信息才去投资,他不太担忧公司管理方面的问题。在他看来,尽管管理在公司中相当重要,但在许多时候,公司的利润稳步上升并不是管理所致,而是由于公司所从事的事业本身的声誉所致。如回收废纸并制造新纸在市场上占统治地位的福特哈佛公司;国际服务公司,作为一家殡葬屋连锁公司,稳定地购买新居住区现存最好的殡葬屋;邓金·唐纳兹,在自己简单的业务里不断发展;等等。一家公司所拥有的某种独一无二的特征可以使其在市场占有较大的份额,保证其利润的稳步上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人们对该公司管理方面的担忧。林奇之所以对高技术公司不感兴趣,是因为林奇认为那些高技术公司难以让人理解,即便它们中的一些公司可能不错,但如果你不真正了解它们,它们也不会让你受益。当然,林奇也并不否认有些分析家正在试图了解这些问题。但这些人通常都是专业人士。

  林奇有一种超越其他投资者的优势,那就是林奇购买股票时寻找的是购买的理由,而许多其他投资者寻找的是不购买的理由,如公司实行了工会化,其他新产品的问世将给公司带来巨大的冲击,国家颁布政策禁止销售某种产品使公司利润大幅度下滑等等。其中有许多偏见影响了大多数投资者对行情的通盘研究。“要挣钱,就得发现别人未发现的东西,就得做别人因心理定势作祟而不愿做的事。’然奇认为这是他成功的秘诀之一。

  作为互助基金的管理者,林奇除了涉足国内投资以外,还将投资触角伸到了国际投资领域。如果说所有美国货币资产投资于海外的比例,必须大体上符合主要外汇市场的资本化程度的话,那么大部分美国机构资产组合应当投资于海外。但是,由于地方沙文主义的作用,上述情况不会发生。尽管如此,由于各国税制、获利程度、交易风险等因素的作用,将会促进美国机构资产组合继续流向海外。林奇经过调查发现,国际投资的无效性令人吃惊。林奇曾访问过瑞典的一家大股票经纪公司,公司里没有一个人曾去过沃尔沃,尽管该汽车公司距哥本哈根仅320公里。在瑞典,沃尔沃就相当于IBM、通用汽车、通用电气公司。这种情况在德国、香港、泰国等地也经常发生,人们对公司的分析显然是不够的,在许多情况下则几乎根本没有分析。由于市场的无效率性,使有胆识的投资者很可能在国外投资中赚很多钱。

  林奇的胆识使他毫不迟疑地向国外投资。例如,林奇在考察雄狮食品超级市场时,发现雄狮食品超级市场25%的股票掌握在比利时德尔·黑兹公司的手中,而雄狮食品超级市场的股值远远超出德尔·黑兹公司的股价。所以,林奇大笔购人比利时德尔·黑兹公司的股票,后来德尔·黑兹公司的股价从每股30美元上升到120美元,而相比之下,雄狮食品超级市场的股票价格才上升了仅仅50%。又如,瑞典仅有几家保险公司上市。当美国保险公司获利率提高,保险费上涨之时,大家都预期这些公司将在世界各地大赚其钱。然而,斯堪的纳维亚公布的业绩仍然不佳,而它的竞争者已被淘汰出场。股票在利润回升之前是不会升值的。林奇抓住时机购买了这些股票,从而获得了8倍到10倍的收入。

  林奇认为他在欧洲等地的成功机会要远多于在美国。购买2个月后,他仍对至少~半的欧洲公司感到满意,而美国则仅有1/A的公司尚可。"法国的经纪人是可怕的",他说,"你仔细地分析一家公司,就会发现那些经纪人制定的目标很难实现。他们不知从哪里变出了那些数字。"

  在国家当中,林奇对那些其他的资金经理们感到不安因此不想投入大量资金的国家最为中意。比如说意大利,它的存款利率在全世界名列前茅,这将有助于把大量的钱引人到股票方面。当林奇在米兰交易所购买IFI时,那家公司将菲亚特汽车和其他公司持股价值的40%并入公司资本。

  SIP是一家电讯公司,以现金流量的1.5倍出售。换言之,意大利公司的股价相当便宜。

  林奇最高兴的是他能在其他美国投资机构之前买进外国股。其中的一些股票有巨大的资本市场,能够吸收巨额的投资。当这个过程持续足够长的时间,该股票将会被过多的美国人所有时,那就到了转移目标的时候了。



  投资哲学



  林奇认为,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时应避免重大损失而不是所有损失。许多投资者对此常常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当他们看到股票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时,他们认为从他们所获得的收益中支付出去一部分,作为信托公司的报酬是合理的,而一旦有一次所购入的股票价格下跌,他们就拒绝接受,不愿付给信托公司任何报酬。林奇指出,那是一种自毁前程的反应,那将导致信托公司不再冒任何风险。没有风险就不会有好的收益。他说:“如果你有5种股票,3种下跌75%,一种上涨了10倍,一种上涨了29%,那么这5种股票仍然会令你干得很出色。……因为这么去做,你在上涨10倍的这种股票上已赚足了钱,远远抵消了你那些下跌50%刀5%甚至90%的股票所带来的损失。"

  一位杰出的投资家必须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林奇喜欢令投资大众焦虑不安的市场。在他看来,市场上所流传的各种各样的担心,如担心暴跌,担心臭氧层,担心新总裁,担心干旱等并不表明市场情况很糟糕,相反,当各种消息看起来很可怕之时,正是在市场上赚大钱的好时机。林奇曾经不顾他所观察到的不利的工业形势,买下一系列半导体公司的股票。他说:“如果我是正确的,那我可以赚400%,如果我错了,我可能损失60%。多好的差额!"只要这么去做,你有可能赚20倍,而你充其量损失100%。这一点大众并不理解。"

  林奇不太相信接管与杠杆收购。他曾尝试接管过几家公司,但最后大多以失败而告终。这些经历使他认识到不可太相信所得到的内部消息,因为许多所谓的内部消息都是错的,这常常令人作出错误的决策,付出了许多,结果却一无所得。同时,这些经历也促使林奇放弃了对杠杆收购的分析,因为他认为杠杆收购会妨碍投资大众全力参加衰落后的复苏。比如,几家公司都以每股20美元售出,然后由于市场滑坡或其他坏消息的影响,它们都降至每股8美元,最糟的那种股票再没有复升,但稍好的几家重新调整并反弹回来。如果没有那种事,该股票可能上涨到每股40美元或扣美元。因此,投资大众承受了损失。

  林奇指出,许多投资者对市盈率的分析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认为以较高市盈率出售的公司比以较低市盈率出售的公司更易下跌。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一家公司呈高速增长,即使它以较高的市盈率出售,投资者仍能比购买市盈率较低、增长速度较慢的公司股票赚取更多的钱。林奇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对他的观点进行证实:一家公司以20倍的市盈率出售,每股赢利1美元,即共20美元,每年以20%的速度发展;另~家公司以10倍的市盈率出售,每股赢利1美元,即共10美元,每年以10%的速度发展。一年以后,第一家公司每股将获利1.20美元,而第二家公司每股获利为1.川美元。在第十个年头,第一家公司每股获利将达到6.19美元,而且如果它仍以20情的市盈率出售,那市场价格将是123.80美元。如果像过去经常发生的那样,假设市盈率下降至15倍,那么,市场价格是92.85美元。而在此期间,那家利润增长为10%的公司,每股获利5.29美元,意味着万.90美元的市场价格,仅为第一家高速增长公司的1/4左右。

  作为一代投资大师,林奇经常应邀去发表演讲,每次都是听者如潮。每次演讲完毕,在自由提问的时间里,总有人问林奇股票的行情,或者目前的股票旺市能否继续保持并进一步发展或跃市已初露端倪。针对这些问题,林奇所总结出来的关于股市预测的“鸡尾酒会”理论可谓深得人情事理之精妙。

  “鸭尾酒会”理论是林奇在家里举办鸡尾酒会,天长日久,通过与来宾的交往闲谈而悟出来的,这种理论实际上更应该称做经验,源自生活,通俗浅显,却很有效用。林奇这样形容他的“鸡尾酒会”理论:

  “当某一股票市场一度看跌,而同时又无预期其会看涨时,纵使股市略有上升,人们也不愿谈论股票问题,我们称这一时期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如果有人慢慢地走过来,问我从事何种职业,而我回答说'我从事共同基金的管理工作’,来人会客气地点一下头,然后扭头离去。假如他没有走,他会迅速地转移话题,讲凯尔特人玩的游戏,即将到来的大选,或者干脆说天气。过一会儿,他会转到牙科医生那儿,说说牙床充血什么的。

  “当有10个人都情愿与牙医聊聊牙齿保健,而不愿与管理共同基金的人谈股票时,股市就可能涨。

  “在第二阶段,在我向搭讪者说明我的职业后,他可能会和我交谈长一点,聊~点股票风险等。人们仍不大愿谈股票,此间股市已从第一阶段上涨了15%,但无人给予重视。

  “到了第三阶段,股市已上涨了30%,这时多数的鸡尾酒会参加者都会不理睬牙医,整个晚会都围着我转。不断有喜形于色的人拉我到一边,向我询问该买什么股票,就连那位牙医也向我提出了同类问题,参加酒会的人都在某种股票上投入了钱,他们都兴致勃勃地议论股市上已经出现的情况。

  “在第四阶段,人们又围在我身边,这次是他们建议我应当买什么股票,向我推荐三四种股票。随后几天,我在报纸上按图索级,发现他们推荐的股票都已经涨过了。当邻居也建议我买什么股票,而我也有意听从时,正是股市已达到峰颠、下跌就要来临的准确信号。”

  “鸡尾酒会”理论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林奇也提醒人们对这种理论的态度应当是各取所需,切忌盲目迷信。

  针对股市上所存在的一些流行说法,林奇特批评态度。他认为这些说法虽吻合大众心理,但却是最愚蠢、最危险的说法。比女D:

  1."既然它已经降了那么多,它就不可能再往下降了";

  (股价的底线是零,零以上就都存在降的可能)

  2."黎明之前总是最黑暗的";

  (大自然如此,股市并非如此,最黑暗的时候并不意味着黎明即将来临,黑暗可能持续动0重;同样,你也不能信奉"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3."等它回升到10美元时我就抛出";

  (股票操作贵在根据情况伺机而变,守株待兔式的刻板操作绝非制胜之道,许多人正是在自己划定的框框里失败的)

  4."等的时间太长了";

  (时机不是有序间隔出现的,有时瞬息而来,有时则要长久等待。该等的时候,就一定要耐心地等。否则,无论买进还是卖出,都不可能选择到最好时机)

  5."我上次错过了一家公司的股票,下一家可不能再错过了"。

  (过去已经成为过去,你要注意的是现在的事实,你只能以现在的调查结果为依据取舍去就)

彼得·林奇把股市作为他任意驰骋的竞技场,他所取得的非凡业绩使他成为世界上薪酬最高的有价证券投资雇员之一。伟大的成功通常总是需要执著的投入。不管某一项事业是否值得献身,如果你尚未达到非常热爱它的程度,你就难以取得伟大的成就。正如一句古老的法国格言所说,“精神的欢乐会释放能量”。由技巧带来的欢乐就是林奇的秘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6-11-30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获很大,谢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 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朋友们一起分析一下股票投资的机会成本

1:如果在2004年的11月买入下图的20位组合,到今天是两年,你的100万元中头采的话,将是600万元,最差也是300万元.每年平均涨幅150%-300%.主要股票为周期繁荣的有色金属.代表锌的宏达.铝的众和,钛的宝钛.钨的厦门钨业.非周期性块费类(熊市必炒版块)子版块的白酒版块:茅台,老窖.山西汾酒.红酒张裕.和商业连锁:银座,国药.苏宁.爆炸性主题投资的军工股洪都航空,西飞国际,航天机电.新材料高速成长股金发科技.置信电器.新能源的天威.重组的寰球,华翔.建峰.
2:如果在2005年的11月买入下图的20位组合,到今天是一年,你的100万元中头采
的话,将是500万元,最差也是300万元.每年平均涨幅300%-500%.主要集中重组,机械,造船,消费类.
3:如果在2006年的3月买入下图的20位组合,到今天是半年,你的100万元中头采
的话,将是400万元,最差也是200万元.每年平均涨幅400%-800%.主要集中在造船,机械,重组,传煤.成长.
4:最佳投资时间:2006年3月-2006年11月.市场面极其强势.其次是一年前,最后是两年前.但是这样强势的市场能维持多久呢?
5:最佳理想策略:市场不好时保持低周转的长期持股,市场激烈时保持高周转率的换股.
2004.11-2006.11年两年3-6倍.gif
2005.12-2006.11一年3-5倍.gif
2006.3-2006.11半年2-4倍.gif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 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studuyin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我总结炒股要点:

长线持股:长线持股的资金管理要点是利用复利的力量
假设:帐户A投资额10万,帐户B投资额20万,帐户A在10元买入1万股金发科技,帐户B在20元买入1万股。如果股价涨到30和40,帐户A,B成本差10万元不动,但收益随股价的上涨变化很大。这就是复利的威力。

划个表简单的说明这个问提:
                         如果股价在30元
                    帐户A                 帐户B
成本             10万                    20万
利润              20万                    10万
收益率           200%                  50%
成本差                                     10万(100%)
收益差                                     150%
                        如果股价在40元
收益差                                     300%
复利的前提是一定要低价买入,比如你10万元买入1万股金发科技,成本10元。如果涨到20元,赢利10万元,获利润100%,如果你20元买入1万股,成本20万,涨到现在的30元,获利润10万元。同样的获利。成本翻一翻。风险翻一翻。但是股价从20-30运行的过程对于你最早买入的帐户的贡献是不一样的。20元涨到22元,日涨幅10%但对于你10元的成本来说。一天帐户增殖2万元。贡献是20%,如果最后20-30不过涨了10元,涨幅度为50%,但为你的帐户贡献是100%。也就是说同样的股票10元买和20元买,到30时帐户收益比幅度为50%----150%。

长线选股的要点是高成长5-10年的优秀企业
时间要求:如果有能成长10年的就不选5年的,如果有5年的就不选3年的,如果有三年的就不选一年的,
连一年都没有的,就不能称为成长股。
基本面上的成长主要体现为市场,客户,在不断稳定成长,概念性的成长不能称之为成长。
财务上的成长体现为赢利在不断的增加。具体为高额的总体利润,也就是利润的绝对植要大,1亿元的利润应该是个标准,相对植也要大。每年利润增长应该为20——30%,净资产收益率也要高,15%是个要求,现金流要好。负债要低于60%


长线买股的要点:
要低吸,低吸的风险是看错不涨。那就是看筹码,看均线支撑,技术面和基本面要统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回避热门股票

如果有朋友们从热们股票上挣上大钱的话,请告诉我挣钱的方法,拜师学艺。
但我总是回避热门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 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对巴菲特的分析对我帮助极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 天

发表于 2006-12-2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股市对态度正确的人是金矿,对态度错误的人是坟墓。

谢谢提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们能成为优秀的行业和企业分析师的话:

如果我们能成为行业分析师或企业分析师,拒绝做股价分析师的话,炒股的业绩应该会很优秀,但能成为优秀的行业或企业分析师是很难的,我们看看国内一流高手对2007年一些行业或公司的看法.明年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明年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2006年12月02日 08:53:50 中财网
  在近日举行的"潍柴动力·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投资峰会"上,获得32个行业第一名的最佳分析师集体亮相,就2007年证券市场的投资机会,在此精选了一批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并透露了一批富有投资机会的股票。由于部分股票涨幅较大,请注意短线调整风险。
  金融行业:
  (中信证券 杨青丽)
  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剥离不良资产后,各环节都加强了控制,中国银行业应给予较高的估值。
  有人说,中国银行业的股票未来以20%-30%的速度增长,赚不了多少钱,这其实是一种谬误。每年稳定地以20%-30%的速度增长,这其实是很高的成长速度。
  国外成熟股市,银行股的市值肯定是最大的。而目前我国的股市还未达到它们的水平,由此中国银行类股票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推荐股票:招商银行、工商银行
  汽车、零部件业:
  (南方证券 王智慧)
  中国汽车市场现在是全球第二大市场,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市场潜力的巨大是公认的、不容置疑的。
  长期看好商用车这一细分市场,轻型商用车及重卡也较为看好。
  推荐股票:宇通客车、中国重汽、江铃汽车、江淮汽车
  纺织和服饰:
  (国泰君安 李质仙)
  我国纺织服饰行业企业,过去产能扩张拉动业绩增长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这类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价格的增长,导致这些企业成本直线上升。而出口拉动的盈利增长模式,又受到人民币升值的考验。而且,出口退税还有下降的空间。
  推荐股票:伟星股份、七匹狼、雅戈尔
  医药生物:(南方证券 罗鶄)
  我国ZF会在医药改革上加大投入,这些投入会投到什么地方呢?我认为有两个方向:一是城镇居民的用药;二是农村的社区医疗。
  目前药品生产企业90%是普药企业,产能过剩。创新药企业会有较好的生存空间。
  推荐股票:恒瑞医药、国药股份、云南白药
  有色金属:(国金证券 李追阳)
  本轮有色金属板块的行情是属于非典型周期商品大牛市。本轮长周期的主要需求因素是中国因素。
  全球货币政策将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将导致金属价格下跌。
  投资策略为资源类股(主要是期货交易品种)风险在逐步增大,优先选择加工类。
  推荐股票:中钨高新、厦门钨业、新疆众和、阳之光、南山实业、宝钛股份
  钢铁行业:(中信证券 周希增)
  钢铁股行情才刚刚开始,在人民币升值趋势下,未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目前,钢铁行业的拐点已经出现。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现在已由过去的钢铁净进口国变成了钢铁净出口国。
  国内钢材价格普遍比国际市场低出较多,价格有上涨的空间。
  推荐股票:宝钢股份、太钢不锈、马钢股份
  石油化工:(中信证券 殷啸东)
  中国炼油企业正在成为世界上有竞争力的企业。西方国家由于环境保护的因素,将不会再新增产能,新增产能将主要集中于远东和中东。而我国的炼油企业的操作水平,与世界上超大型的炼油企业的水平已经很接近了。
  推荐股票:中国石化
  基础化工:(中信证券 刘旭明)
  1、长期景气处于高位的公司值得关注。第一是进入壁垒比较高,第二个特点是行业集中度比较高,市场潜力增长比较大。按照这样的标准主要有钾肥行业、有机硅行业、改性塑料(金发科技)等。
  2、景气有所回升的行业内公司值得关注。今年尤为突出的是纯碱行业,原油价格下跌对其是利好。行业龙头公司值得关注。
  3、技术进步抵御周期下降风险的行业内公司。
  推荐股票:柳化股份、金发科技、烟台万华
  电力、煤气、水等公用事业:
  (国泰君安 姚伟)
  2007年上半年,电力类股票将有实质性的资产注入,建议关注资产注入类公司;下半年电力行业景气回升,电力上市公司业绩将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推荐股票:长江电力、国投电力、华电国际
  计算机行业:(南方证券 龚浩)
  2007年的三条投资主线,三个细分子行业:
  管理软件--边际成本低导致的强者恒强,主要公司完成转型;
  软件外包--行业迅速发展,有实力的企业脱颖而出;
  IT服务--社会分工的必然趋势,电信运营服务商的故事不仅仅是3G。
  推荐股票:用友软件、东软股份、华胜天成
  社会服务业:
  (中信证券 赵雪芹)
  景点最先分享行业的成长,景区客流增长已经降至10%以下,但由于票价提升,小幅客流增长带来的盈利仍将持续两位数的增长。
  酒店行业微观层面企业竞争仍然比较激烈,拥有一定品牌的集团化、连锁化企业更有优势,单体酒店竞争力明显下降。
  推荐股票:首旅股份、中青旅、桂林旅游
  房地产行业:
  (中信证券 王德勇)
  中国房地产已经走出了供给短缺的时代,在现阶段,房价仍然要上涨。现在的市场不可能为中低收入阶层提供住房,但是中低收入的住房问题怎么解决,这需要ZF出台政策予以保障,因此我国房市将面临第二次市场改革。目前地产股的估值已基本达到和超过原先的预期,需不需要调高估值还需进一步观察。
  推荐股票:二线地产股、商业地产股如金融街等
  非金属类建材:
  (中信证券 潘建平)
  水泥行业维持景气上升趋势,并购重组加速。区域龙头、并购重组、资产注入主题有望再续精彩。玻璃行业上游景气上升压力依然较大,并购蔓延,下游继续看好。节能和技术创新主题值得期待。
  推荐股票:海螺水泥、华新水泥、福耀玻璃
  批发、零售行业:
  (招商证券 胡鸿轲)
  建议重点投资具有"外延扩张"与"内涵提高"双引擎推动的优质成长股。
  推荐股票:苏宁电器、武汉中百、小商品城、农产品、银座股份
  农产品行业:
  (南方证券 赵金厚)
  农业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最明显的就是全面并购。农产品加工国家的政策正在向下游延伸,这种加工模式将会改变某些市场产品的市场变化。以前主要是减税方面,而现在是在拿现金来补贴。
  主要考虑消费安全、自然资源、资产重组方面来选股。
  推荐股票:獐子岛、农产品、北大荒、赣南果业
  电信行业:(国泰君安 陈亮)
  TD测试决定中国3G进程。2006年底-2007年初,预计商用网络正式发牌。
  推荐股票:中兴通讯、亨通光电、中国联通
  传媒行业:(国泰君安 谭晓雨)
  今年三种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全部确定,即将迎来全面数字化时代。数字电视传输市场未来格局:有线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卫星电视。
  推荐股票:歌华有线、博瑞传播
  机械行业:
  (中信建投 郑贤玲)
  中集集团、振华港机已经成长为世界级的企业,它们的成长打破了中国机械行业一些固有的特性,比如周期性的波动时间。
  投资机会的把握主要在三个方面:1、有能力平抑价格波动的企业;2、资产注入带来的机会;3、横向并购带来的机会。
  食品饮料行业:
  (招商证券 朱卫华)
  从成长性与风险度配比看,我们偏好销售半径大的龙头公司甚于销售半径小的公司,进一步从品牌体系建设、经营策略、成长阶段角度看。
  推荐股票:贵州茅台、伊利股份、五粮液
  家电、休闲品:
  (招商证券 胡雅丽)
  一直谨慎看待该行业。
  推荐股票:厦华电子、格力电器、苏泊尔
  电力设备行业:
  (中信证券 刘磊)
  坚持看好两个行业,一个是输变电行业,另一是新能源行业。从短、中、长期来看,输变电行业景气持续向上。
  中国输变电企业未来具有国际竞争力。未来电力出口是必然的趋势。新能源行业来说,看好风电公司。电力设备的投资效益在电力行业是非常明显的。
  推荐股票:金山股份、国电南瑞、平高电气
  煤炭开采行业:
  (中信证券 王野)
  明年国家控制低劣产能,整治小煤窑,提高生产效率。作为资源股,煤炭公司有长期的投资价值,但面临近年的价格调整。在明年价格下调过程中,上市公司可能面临购并机会增多。重大的资产重组会带来投资机会。
  推荐股票:兰花科创、西山煤电
  航空运输行业:
  (中信证券 马晓立)
  未来5年航空需求年增长14.5%,而供给年增长为12.9%。只要国际油价不涨,航空行业将迎来周期向上,盈利好转。而人民币升值将带来行业利润增加。
  推荐股票:中国国航、南方航空、深圳机场、上海机场
  公路、港口、水运行业:
  (中信证券 于军)
  公路行业毛利率稳步提高,估值水平也有所提高。主要表现为:1、路网效应体现,收入增加。2、计重收费大幅降低公路养护费用,进而提高公司毛利益率。主要看好干线类公司,此类公司估值水平可能提高到15倍市盈率。
  港口行业的整体状况是:稳步增长,具有较强的防御性,要关注的是资产注入和整体上市带来的投资机会。(0212002)
  据《新财富》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方法这里介绍的很多了,建议进入实质的分析。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有特点的公司赚钱模式的分析。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交流:

原帖由 lidingq 于 2006-12-2 21:04 发表
投资方法这里介绍的很多了,建议进入实质的分析。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有特点的公司赚钱模式的分析。


先说老巴认为的赚钱模式:垄断(有壁垒)消费品公司:
我认为在中国上市公司中符合其忒征的有:
男人抹白药,女人吃阿胶.      不用小商品,也得看有线.
宴请非矛台,出行车喝油(石化),假发瑞贝卡,行销到全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交流:

男人抹白药,女人吃阿胶. 不用小商品,也得看有线.
宴请非矛台,出行车喝油  假发瑞贝卡,行销到全球

这几家的赢利模式的要点
企业原则:
1:有绝对的壁垒.有多少钱,有多少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都很难打败这种公司
2:主营业务清晰简单.专业化经营.,很容易观察业绩变化.相对比较准确判断
3有稳定的经营历史,治理结构还过得去.
财务原则:
1:绝对数:利润总额足够大
2:相对数:净资产收益率,负债率,毛利率.三率不错
3:现金流达标
4:每年利润增长会增加(增加的方法.每家不同,具体看报告吧)
买入原则:足够的安全边际
老巴20倍左右买可乐,这些票票现在肯定是不行了,等这些股票跌吧.跌时买是不会错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1:彼得林奇成长股赢利模式分析:企业成长=股价上涨

彼比较喜欢成长股,分享成长的快乐。它的原理就是企业成长=股价上扬。
成长最典型的就是:连锁业。理由成长周期长达10-20年。也是彼的最爱。象沃尔玛这样的牛股.国内也只能看大商和苏宁.这个领域多出10倍股.这两只票票牛了很久了,恐怕还要在牛几年 。还能不能买入,晚上看看其他人的分析吧.
就外延扩张模式来看.苏宁投个店只要几百万元,而大商要几千万,速度,还是可复制性都比大商强..

具体核心要点分析我放在后面分析。

[ 本帖最后由 均线多头 于 2006-12-4 14:06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3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瑞贝卡已经具备潜力,最后形成垄断尚待时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3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寻找中国的隐形冠军

寻找中国的隐形冠军
  作者:刘亚洲/刘建强
  
  这是一小群让世界同行见面时行脱帽礼的公司,是另一种公司榜样。同国外同行一样,中国的隐形冠军也告诉人们,低调的小企业也可能成为风光的大企业的典范
  中国版本的隐形冠军
  这是一个奇特的群体。
  在江浙地区和珠江三角洲,随便走进一间简朴甚至简陋的工厂,见到一群普通的人和一堆普通的产品,这些都不会你给留下太特别的印象。
  但如果这些普通的人漫不经心地告诉你,这些普通的产品都出口到国外,而且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至少超过50%,你会有什么感觉?
  除了出口商和他们的国外客户,没有人知道它们是谁,甚至没有一个恰当的名称来概括这个群体。
  直到1997年,一个叫赫尔曼•西蒙的美国人在一本著名的书中给他们命名,这个群体才为人所知,它们的名称就是这本书名—《隐形冠军》。
  在这部名著中,西蒙给这类公司的属性做了如下归纳:
  它们是中小型公司;
  控制着它们的产品市场,一般为全球市场的50%以上;
  它们的产品经常是“无形”的或“不被人们所知”;
  拥有引人注目的生存记录;
  它们的收入很大一部分靠出口,为国家的外贸平衡做出了巨大贡献;
  均是地地道道的全球竞争斗士;
  大多数都是家庭拥有的私营公司;
  都是成功的公司,但却不是奇迹般的公司……
  这样的公司在中国当然存在,而且当然在西蒙为它们命名前就存在。
  它们是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甚至比国外的同行更为隐形。因此,尽管有“线人”帮助,本刊记者在中国隐形冠军的最大聚集地浙江的寻访仍是筚路蓝缕,这种艰辛甚至让我们忘记了是奔波在浙江50年一遇的高温天气中。
  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几天的寻找终于可以让我们呈现一个中国版本的隐形冠军群落。
  在后面的寻访记中,您会看到那些符合国外成功公司标准,但又极富本土特色的中国隐形冠军群像—
  产品五花八门:从无人驾驶飞机、赛艇、大型活动看台,到空调制冷控制元件、汽摩铝轮、扬声器配件,再到小得不能再小的纽扣和别针。
  定位独特:杭州飞鹰船艇有限公司成为明年雅典奥运会使用赛艇惟一中标企业;全国知名体育场馆、电视台的大型活动看台大多出自浙江大丰实业有限公司。独特的定位减少了竞争,更容易脱颖而出。
  市场高度占有:万丰奥特集团生产的汽摩铝轮基本控制了国内市场,短短9年时间,已成为亚洲最大的摩托车铝合金车轮生产基地。杭州飞鹰赛艇公司的“无敌赛艇在国内占有80%以上的市场。
  高速增长:这些企业历史最长的不过30年,初期大都设备简陋,技术缺乏,如今已成长为行业巨人。
  创新:虽然竞争对手相对稀少,但是仍然存在被超越的可能。隐形冠军们每天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把自己的产品做到极致?
  
  融资渠道顺畅:让这些企业家引以为自豪的是,银行追着他们贷款而不是相反。而在他们的企业资产中,贷款的比例通常很小。此外,他们是当地政府极力催促的上市对象。
  多元化:隐形冠军们多年来奉行的原则是小、专、精。他们能把一个配件做得精益求精是生存的重要保证。但是近年来,这些企业或多或少都开始涉足另外的领域,似乎长期的蜇伏已经让他们有些寂寞难耐。这可能是中外隐形冠军最大的差异。
  
  独特的公司形态
  赫尔曼•西蒙在《隐形冠军》一书中总结道:这些小企业并非是“小型”的大企业,他们在战略目标、市场定位、全球市场、客户、创新、竞争、合作伙伴、团队精神、管理层等众多方面都由独特之处。同样,与中国的隐形冠军接触,能够很直观地感受到它们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与常见的公司形态不同:
  
  接不完的订单
  
  订单,订单,还是订单。当一些大企业在为订单大打出手时,这些隐形冠军公司正在为接不过来的订单困扰。隐形冠军们都存在订单太多、生产能力跟不上的现象,其直接表现就是工人劳动时间延长。今年浙江出现罕见高温天气,对万丰奥特这样生产铝轮,车间不能施冷风的企业着实是个考验,汗流浃背的工人在为订单奔忙着。万丰奥特董事长陈爱莲说,在万丰奥特工作两年以上的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都超过了对金钱的追求,如果休息时间长了会觉得公司不正常,因此公司作出的一个月必须休4天的硬性规定施行半年之后再也施行不下去。高温天气里,万丰副总一级的干部都在一线。飞鹰公司董事长熊樟友也提到自己员工的责任感,说他们会打着吊针赶来为订单而忙碌。
  
  订单接不过来,与生产车间跟不上发展速度有关。飞鹰公司目前有三个生产车间,每个都相当局促,挪动赛艇往往是件费力的事。为摆脱这种窘境,飞鹰公司斥资6000万元,在富阳工业区新建占地85亩的工业园。届时,年产赛艇能力将由目前的1000艘提升至3000艘甚至更多。
  
  同样的问题也在考验着天乐集团与万丰奥特集团,解决方式也极类似。天乐320亩工业园区预计在年底完成,万丰奥特的800多亩科技园区已经脱离图纸阶段。
  
  标准或准标准制定者
  
  是订单让隐形冠军大兴土木吗?是,也不全是。
  令这些隐形冠军企业老板大兴土木的,还有他们的野心:必须尽早成为行业标准制定者,起码,也要成为准制定者。
  
  国际上有六家铝轮生产商每年开会讨论行业标准,万丰奥特是中国目前惟一一家参与者。但它显然不满足于此,正在报批万丰奥特科技园区。一旦800 多亩的园区现形,万丰奥特铝轮的生产与制造能力将大大增加,问鼎行业世界冠军,成为世界行业标准制定者,绝非不可期之事。
  在扬声器配件王国里,天乐集团在纸盆工艺上有自造抄纸机,这是其它扬声器配件厂商没有的。当然,天乐董事长葛南尧并不满足这一点。在他的脑子里,天乐必须抓住世界性制造业转移的良机,成立世界性电声配件交易中心,扮演标准制定者角色。天乐320亩的工业园,除液晶显示板之外,相当部分将用于建立扬声器配件交易中心。在嵊州,不时看见诸如“世界电声一流企业”的路牌。把嵊州打造成领带之外的电声王国,是葛南尧瘦弱身体,谦逊表情下,不轻易表露的雄心。
  
  三花集团在空调制冷件上,起码在某几个主导件上,已经和正在成为标准检测者。在制冷行业当了20年的配角,三花董事长张道才觑准了四通阀即将淘汰之机,先期开发了电子膨胀阀,稳定了行业领跑者的地位。在张道才身上,体现了隐形冠军企业对行业细微变化的精准判断。
  
  不向上下游猎食
  
  看着自己的用户用了自己的配件赚大钱,有一次,葛南尧的心动了,想上马生产扬声器。
  
  很快,葛南尧退回原地。他发现,昔日的用户朋友,都有成为竞争“仇家”的危险。从那时起,日后的扬声器隐形冠军老板葛南尧再没有动过凡心与杂念,专心致力于配角。更多的时间,是做精做专而不是向上下游企业猎食。如今,在天乐的展室里,可以看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拆除的天安门广场的那只著名的大喇叭和两个大音箱,但除了表示天乐的专业和地位外,没有任何其它意义。天乐更乐于向人们展示的,是其在配件上的实力和进取心。
  
  和葛南尧不同,张道才只是动了下生产空调的念头,抽支烟后就打消了。这样的念头张道才动了无数次,每次都是烟灭念头消。 “不能向20多年的客户市场里去”,最终那样会丢掉自己的专业市场,这是张道才的理念。不过,看着空调企业动辄百亿元的规模,张道才真不服气,实在耐不住,就涉足地产,涉足光电信息,但就是不向自己客户市场里去冒险。
  
  当有精力猎食时,隐形冠军们宁可选择向外冒险,但绝不向邻居无礼。
  隐形冠军的短板
  
  隐形冠军提醒人们,在海尔、联想、万向等中国大公司榜样之外,还有一种小公司榜样。由于所处行业的不显著,以及在行业分工中的隐蔽性,他们的规模要小得多;过分的低调,也使他们不太为外界所知。不过,这些公司的某些方面,如对质量近乎偏执的完美追求,如对行业的精准判断,如行动的敏捷,可能是大公司所无法比拟,甚至忘尘莫及的。
  
  这是一小群让世界同行见面时行脱帽礼的公司。
  
  不过,如果认为中国的隐形冠军公司都能让世界同行行脱帽礼,显然与事实不符,至少是与现在的事实不符。中国,尤其是江浙一带的隐形冠军企业,基本还是世界制造业转移的产物,清一色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这一点注定了中国隐形冠军公司目前在世界制造业的分工上,绝大多数以低端市场为主。这些企业不仅劳动强度非常之大,而且工人数量很多。更重要的是,与世界级隐形冠军比起来,中国的隐形冠军们利润普遍偏低。同样是赛艇,无敌牌(飞鹰公司制造)仅是王牌(德国王牌赛艇公司制造)的二分之一还不到;对只在扬声器配件的中低端市场称雄的现状,天乐公司表示忧心忡忡。这可能也是一些隐形冠军企业纷纷多元化(参见后文《多元化之庠》)的隐衷。
  
  当然,过分苛责这些隐形冠军是有失公道的。毕竟,与中国众多公司相比,他们的竞争力与影响力不在一个话语层面上。此外,一如中国企业不到30年的成长史一样,中国隐形冠军们太年轻了。根据赫尔曼•西蒙的统计,世界级隐形冠军企业的老板在一线领导公司的时间是24年。24年,差不多是中国隐形冠军们的全部年龄,甚至是像万丰奥特这样的公司的近三倍。
  
  太年轻、太多的不规范、太多的诱惑、太多的不确定,中国的隐形冠军的定力,毅力,眼力都有很多短板。
  
  已被“发现”的部分浙江隐形冠军公司一览(本刊资料)
  
  企业名称 主导产品 国内市场占有率
  
  * 大丰影视设备公司 座椅、活动看台 95%
  * 杭州汽轮动力集团有限公司 工业汽轮机、工业发电汽轮机 80%、30%
  
  *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有限公司 船用齿轮箱 79.2%
  
  * 浙江康莱特药品有限公司 康莱特注射液 100%
  
  * 中科生命股份有限公司 医用冷冻/冷藏箱 100%
  
  * 浙江天皇野生植物有限公司 铁皮枫斗晶 100%
  
  * 浙江华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普利类系列产品 85%
  
  * 浙江升华集团公司 碱性蛋白酶 70%
  
  * 浙江佳雪集团 特种微型电机 70%
  
  * 杭州大自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D-R光盘 67%
  
  * 浙江双飞无油轴承有限公司 无油轴承系统 60%
  
  * 浙江浙大中控技术有限公司 无纸记录仪 60%
  
  * 浙江水晶电子集团 人造石英水晶 50%
  
  * 杭州桐庐尖端内窥镜有限公司 医用内窥镜 36.7%
  
  *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公司 汽车散热器 35.4%
  
  * 飞跃缝纫机集团公司 超高速包缝机、绷缝机 50% (国外)
  
  * 浙江金鹰股份有限公司 绢纺、麻纺系列成套设备 75% (国外)
  
  * 浙江嘉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化学农药 75%
  
  * 海宁红狮电梯装饰有限公司 观光梯轿厢 50%
  
  * 浙江天通电子股份公司 软磁铁氧体 35%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3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均线多头老兄05年3月曾点评过600276,时间能证明一切。尽管当时有人吵吵嚷嚷,但今日600276在骄傲的翱翔。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3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5-10 05:40 , Processed in 0.085685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