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下半年翻五倍的标的查询只要觉得你的资源有价值,找我超长线翻倍股6个,299元想知识变现,点这里
广东线下聚会即将开始帮你配置仓位领五倍以上大牛不做制度的牺牲品
查看: 43869|回复: 139

[讨论] ▲★▲▲★▲ 散户 控股+坐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9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 散户 控股+坐庄

来自:MACD论坛(bbs.macd.cn) 作者:罗小俊罗小俊 浏览:43869 回复:139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关于
散户  控股+坐庄  的构想

1.依据
2.选股
3.控股
4.坐庄
请各位高手和明白人士指点
关于选股
考虑到大小非等实际问题
个人 倾向于  从三无板块中选择
又由于 爱使股份 盘子适中
负面报道多
第一大股东 持股 不多
且又 名声 不佳
.....
所以  决定  
爱使股份 作为 目标
:*19*: :*19*: :*19*:

[ 本帖最后由 罗小俊罗小俊 于 2008-8-19 22:31 编辑 ]
参与人数 1奖励 +10 热心 +5 时间 理由
liuchs + 10 + 5 2008-7-16 00:17 呵呵,不错的思路~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都忙于数钱去了:*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做不到
只有想不到


vv vv vv vv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炒股
不如
控股

本人把希望寄托在
沿海一带的人士和资金上
.......

先从老延中的故事说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舰战 于 2008-7-9 13:07 发表
最后出不掉:lol:


THKS
为什么非要出掉呢
可以做短线,箱型...
更重要的是
控股后,
可以多搞一些
资本运作
其收益
恐怕比炒股更高吧
看看以前的例子
看看立立股份....
何况我们会更加合理合法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0 天

开心哈粉

发表于 2008-7-9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vv vv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9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vv vv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penglcplusplus 于 2008-7-9 13:18 发表
vv vv
原帖由 y6010 于 2008-7-9 13:23 发表
vv vv

THKS

:*19*: :*19*: :*19*: :*19*:
董事交椅谁来坐——上市公司收购与重组回眸

穿新鞋走老路
    上海工人谢海清的名字以独一无二的方式写进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1985年1月14日,延中实业首次公开发行500万元股票,万名上海市民近水楼台,凌晨起便开始排队争购,450万元个人股一售而空。在长长的申购队伍里,谢海清排在了最前面,第一个购得延中实业股票。他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就因为这个第一名,延中实业公司把他选进了董事会。
    13年前的佳话说明了一件事:跟抓阄一样把谢海清选为董事的董事会,并不比普通人更清楚股权的真正含义。从延中实业的发行人到购股人,对股权和公司的股本结构都还缺乏最基本的认识。这正是中国上市公司最初阶段的缩影。
    将近六年以后的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当时挂牌上市交易的股票总共只有八家,人称“老八股”时代。这时的股份制改革试点已从小厂小店扩大到了真空电子这样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但当时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企业虽然穿上了股份制的新鞋,走的却依然是政企不分的老路。具体表现为股本结构极其不合理,公司经营管理人员仍然依靠行政任命,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延中实业、飞乐音响、爱使股份(当时称爱使电子)、申华实业(当时称申华电工)等上市公司没有控股大股东,董事长、总经理没有大股东的推举居然也可以安安稳稳地坐在“老板”的太师椅上发号施令,而且没有人觉得其中有什么不合理。上市公司的“老总”基本上都是上级任命的。
“宝延事件”石破天惊
    1992年至1993年中国证券市场进入第一轮扩容高峰期,“老八股”的时代迅速成为历史,投资人买卖股票难的问题基本上得以解决。然而,随之而来的漫漫熊市也让许多投资人陷入彷徨麻木之中。谁也没有想到,一场加快中国证券市场历史进程的暴风骤雨已经悄然形成了。
    那是1993年的9月份,在大部分股票交易都极其清淡时,一向并不引人注目的延中实业股票成交量却在悄然放大。股价明显坚挺起来。到9月下旬时,市场气氛开始活跃,人们风传南方某大机构在收购延中实业股票。  笔者当时供职于上海一家金融机构,受命前往延中实业公司打探情况。负责接待的公司办公室人员对笔者就延中实业股价异常表现所给予的关注显示了不屑一顾的神情。她认为股价的涨涨跌跌是一种正常的市场现象,上市公司没有必要为此分心,重要的是要搞好本公司的生产经营。这是当时上市公司所通用的外交辞令。笔者一一历数延中实业成交量的变化及其与股价走势之间的关系,证明这绝非一般的市场波动。接待人员看出笔者是有备而来,遂当即接通了公司总经理秦国梁的电话。笔者问他,万一真有外来机构收购延中实业,公司方面是否有什么具体对策。他很干脆地说,没有。他认为,如果真有这种事,这应该是政府部门管的事,有关部门应该保护上市公司。他强调,公司的生产经营一切正常,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显而易见,延中实业公司还笃定泰山。  
    9月30日,中国宝安集团上海公司从幕后走向前台,发布公告称其和关联公司已持有延中实业公司发行在外的5%以上的股份。稍后,宝安集团再度公告,其持股数已一跃增至近19%,一举成为延中实业的第一大股东,拥有相对控股权。上海股市为之沸腾,延中实业股价直线飙升,最高冲至42?20元。飞乐音响、爱使股份、申华实业等无国家股、无法人股、无控股大股东的“三无概念股”也都搭车上涨。延中实业公司这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匆忙采取对策,一是宣称要反收购,二是抓住宝安集团操作中的违规行为向政府部门告状。
    “宝延事件”是中国证券市场开天辟地首例在二级市场大举收购上市公司的案例。尽管宝安集团在具体操作中确实存在违规行为,事后也受到了中国证监会的查处,但其积极意义要远远大于消极影响。事后,许多上市公司的老总挤出时间认真学习《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的第四章“上市公司的收购”。这部刚刚于当年发布施行的法规,一开始并没有引起上市公司的足够重视,其中关于上市公司收购的条文更是被许多人视为“超前”而不予理会,直到这时上市公司的老总才发现这些条文事关公司的生死存亡。上市公司股本结构的合理化问题从此受到了方方面面的重视,股票代表股权的观念开始萌芽。
曲折的股权变革历程
    此后又相继发生了“万申”、“天飞”和“国爱”等二级市场参股事件,都是有始无终。深圳万科公司因为持有申华实业5%的股份而有两人入选申华实业董事会,但实际上并不能达到参与管理的目的。万科公司耗巨资只是买了两个董事职位,十个月之后万科公司将所持股票一抛了之,退出了申华实业的董事会。同样来自深圳的天极光电技术实业公司,在大举购入飞乐音响股票时,意外地遭遇到了飞乐音响的大股东飞乐股份公司的坚决抵抗,飞乐股份公司连续增持飞乐音响股票,捍卫自己的第一大股东的地位。面对强有力的对手,天极公司只好知难而退,结果连一个董事也没有当上。
    然而,从上述事件的演变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的股权观念在逐渐明晰。万科公司因为持股5%而入选申华实业的董事会,尽管没有起什么实际作用,但至少表明其持有的股权受到了应有的尊重;而飞乐股份公司以增持股份来回击对其控股地位的挑战,比起当初延中实业公司寻求行政保护的举动来,飞乐股份公司学会了市场总是通过市场手段来解决的道理,这是一种了不起的进步。
    “宝延事件”半年之后,宝安集团终于如愿以偿入主延中实业公司,来自宝安集团上海实业公司的总经理何彬成为延中实业的董事长,原任董事长周鑫荣改任名誉董事长。这是二级市场收购事件中当时唯一实现管理权交接的上市公司,表明人们开始逐步接受控股权的观念了。
    股权变革的道路是曲折的。当辽宁国发集团及其五家关联公司在二级市场大举购入爱使股票时,他们并没有能入主爱使股份公司。尽管后来加入辽国发的同盟军增至七家,合计持股数达到爱使股份股本总额的11?2%,但爱使股份公司的对策是以不变应万变,对辽国发的对话呼吁不予理会。后来辽国发由于国债期货市场的“3·27事件”而东窗事发,自顾不暇,因此“国爱之争”遂不了了之。
    1995年4月间,在爱使股份即将召开股东大会之前,笔者曾以《证券市场周刊》特约记者的身份拜访了爱使股份公司的董事长赵坤兴。笔者问道,根据爱使股份公司最新公布的年报,辽国发等公司是爱使股份的第一大股东,现在爱使股份公司就要召开股东大会了,辽国发有没有向公司董事会提出改选董事的动议?赵董事长表示,他们承认辽国发的大股东地位,并且也已向辽国发等征询意见,但辽国发等迄今没有任何答复。他说,如果辽国发提出要求入选董事会,他是可以接受的。笔者问,如果辽国发要求改选掉现任的董事会成员会怎么样呢?他流露出为难的神情说,这种要求就没有道理了,我们都是这个公司的创业者,公司从小到大发展到现在很不容易,我们并没有犯什么错误,怎么能让我们说走就走呢?
    赵坤兴的这番话代表了当时大多数人的想法。从情理上看,他说得在理。爱使股份从初创时的30万元股本发展到当时的5000余万元股本,十年间资产规模扩大了117倍,而作为公司的创业者,赵坤兴等公司领导人还挤在相当简陋的民房里办公,办公室里甚至没有空调,他们确实是在辛辛苦苦地创业。但是,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法不容情,上市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股东是真正的上市公司老板。如果上市公司的控股权转移了,那么拥有控股权的大股东完全可以通过股东大会撤换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并不需要特殊的理由。这个在今天看起来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在当时还很难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控股的人当然掌权
    如果说“宝延事件”发生时,人们一时还难以接受谁控股谁掌权的观念的话,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便由被动接受逐步转为主动接受了。“宝延事件”之后,中国证券市场不断爆出控股收购新闻,当年的“三无概念股”全部发生过被外来机构“举牌”的收购事件,通过场外协议转让国家股、法人股更换大股东而实现控股权转移的上市公司就更多了。由此进而实现公司管理层大换班的也屡见不鲜,有的甚至连公司名称也改了,脱胎换骨成了一家“新”公司,如上海交运集团控股钢运股份公司,改“钢运股份”为“交运股份”;山东兰陵集团控股环宇股份公司,改“环宇股份”为“兰陵陈香”;中远集团控股众城实业公司,改“众城实业”为“中远发展”;深圳奥海实业投资发展公司控股新亚快餐公司,改“新亚快餐”为“奥海发展”,等等。不仅一般的投资人对此已习以为常,即使是被收购的上市公司原高级管理人员,也都心平气和地接受了现实,主动辞职让位。  
    1997年11月30日,中国华源集团在《上海证券报》上以整版篇幅刊登了十个公告,宣布对浙江省凤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大规模的资产重组,其中涉及“五方四面”的连环股权转让。中国华源集团在这一连串的股权转让中表现出了高超的资本经营技巧,令市场分析人士拍案叫好。
    华源集团重组浙江凤凰,是1997年中国证券市场方兴未艾的资产重组热中比较成功的一个案例。据有关统计,当年上市公司中约有半数以上进行了资产重组或关联交易。这表明中国证券市场在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方面已取得了长足进步,股权变革成为上市公司实现改制的突破口。 中国证券市场经过连续七年多的超常规发展,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尽管目前仍然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比起早期来已有天壤之别。(葛荣根)
.......

[ 本帖最后由 罗小俊罗小俊 于 2008-7-9 13:29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9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vv vv vv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0-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982 天

发表于 2008-7-9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罗小俊罗小俊 的帖子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9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7-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slqwxp 于 2008-7-9 13:30 发表
:*22*:
原帖由 美丽S江南 于 2008-7-9 13:29 发表
:*22*:
原帖由 fei9 于 2008-7-9 13:26 发表
vv vv vv


说是构想
差不多
也是
狂想吧

:*22*: :*22*: :*22*: :*22*:
万事开头难
何况对
一盘散沙的散户

但是
人心齐泰山移啊vv vv vv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27*: :*27*:
8888888888.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系提款机爱使股份资产处置惹争议

 艾经纬

  爱使股份和明天科技不是童话中的天使,能为投资者带来利益则是童话。

  5月17日,爱使股份公告称,股东大会通过了公司控股子公司山东泰山能源公司,拟受让内蒙古荣联公司50.6%股权的议案。在此之前,明天科技的相关议案已于4月在其股东大会上得到通过。

  “胳膊毕竟扭不过大腿”,爱使股份的一孙姓投资者说,尽管这起收购很惹争议。

  与西水股份、华资实业的投资者一样,爱使的投资者同样担忧公司的资金使用情况,特别是去年明显有失公允处置相关资产所得的5亿多资金。

  溢价56倍的煤田

  明天系开始转到明天科技以及爱使股份这两个提款机上了。

  3月25日,“明天系”旗下两家上市公司同时发布公告称,明天科技出资4亿元收购内蒙古荣联公司49.4%的股权,爱使股份控股子公司山东泰山能源有限公司出资4.1亿元收购荣联公司50.6%的股权。收购完成后,二者分别拥有荣联公司66.6%和28.35%的股权。

  荣联公司事实上是个项目公司,其中华溢公司持70%的股权,包头市凯诺瑞丰贸易公司持30%的股权,法人代表为宋晓明。至今,荣联公司只是在做地质勘探工作,尚未取得采矿权,更未形成实质性的开发建设方案等,因而可采储量并不确定,且此勘查许可证将于2009年6月到期。

  此外,泰山能源用将近去年净利润4倍的钱去买这么一个采储量和采矿权都不确定的煤田也值得商榷。对记者的疑问,爱使股份证券办赵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正在申请采矿权,如果拿不到采矿权,我们还可以把它转让,而且还有升值空间。”但事实上,如果拿不到采矿权,有谁还想要这期限仅1年的勘查许可证呢?

  最惹争议的是公司以55.75倍的净资产溢价收购荣联公司。中资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评估结果显示,截至2007 年12 月31 日,荣联公司净资产账面值1488.69 万元,评估值83001.5 万元。此外,即使将其与神火股份和兖州煤业两家上市公司近年来的购买探矿权和采矿权的价格相比,这一出价也依然过高。

  爱使股份何处去

  “爱使总是高价买项目,一段时间后亏损再低价卖出,我们被公司伤透了心。”

  3月26日,公司董事会决定为控股子公司鑫宇高速提供续保。而去年11月,公司为鑫宇高速发行了第二期信托融资计划。计划中,公司拟以25%的溢价回购期初出让的股权,但未对募集资金用途作出任何说明。当时就有分析师认为,高速建成后仍进行大规模信托融资是比较奇怪的,公司募集资金没有详细说明用途,意味着很可能会作他用,而且溢价之高远超第一期也缺乏合理性。

  鑫宇高速成立于2004年4月,截至2007年末,爱使股份共投资鑫宇高速4.13亿元,持有70%的股权,截至2007 年9 月,鑫宇高速净利润为-5337.76 万元。对此,赵姓工作人员解释,“每年有六七千万的利息,所以还是报亏,如果还是不好的话,我们可以卖出。”

  2007年10月,爱使股份公告称将出售爱使商厦,拟定拍卖价7001万,折合每平米6000元,同时,公司还拟以不低于1.55亿元的价格将8家油气站转给中石油等企业。

  此外,2005年至2006年,爱使股份转让了当初制造概念的数家计算机子公司。2007年公司计算机行业仅实现收入6000多万,相关公司仅剩下上海博胜佳益科技。

  公司2007年报显示,泰山能源是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但在股东方如此折腾下,泰山能源很可能也以黯淡收场。泰山能源除了今年3月以56倍高溢价买下上述煤田外,还于2007年6月以1.99亿现金买下当时净利润为-88万元的潍坊大酒店;以4000万元收购了2007年中期利润为-197万的中浩发展担保公司80%股权,同时单方面增资3000万元,持股比例达到87.5%。而这些资产在2007年度均是大幅亏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652的历史看

持股6-7千万

控股就不成问题

....

因为持股方式

可以选择集体持股,委托持股...:*19*: :*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其
把命运交到
不中用、不守信的败家子手中
不如
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至少
可以自己选出一个相对
高效的董事会、董事长吧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22*:
俯卧撑.gif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发表于 2008-7-9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1-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ing-ding 于 2008-7-9 16:06 发表
:*10*:



谢谢顶帖的兄弟们.......
仔细读读下文, 体会一下吧:

        那是1993年的9月份,在大部分股票交易都极其清淡时,一向并不引人注目的延中实业股票成交量却在悄然放大。股价明显坚挺起来。到9月下旬时,市场气氛开始活跃,人们风传南方某大机构在收购延中实业股票。 笔者当时供职于上海一家金融机构,受命前往延中实业公司打探情况。
      负责接待的公司办公室人员对笔者就延中实业股价异常表现所给予的关注显示了不屑一顾的神情。她认为股价的涨涨跌跌是一种正常的市场现象,上市公司没有必要为此分心,重要的是要搞好本公司的生产经营。这是当时上市公司所通用的外交辞令。笔者一一历数延中实业成交量的变化及其与股价走势之间的关系,证明这绝非一般的市场波动。接待人员看出笔者是有备而来,遂当即接通了公司总经理秦国梁的电话。笔者问他,万一真有外来机构收购延中实业,公司方面是否有什么具体对策。他很干脆地说,没有。他认为,如果真有这种事,这应该是政府部门管的事,有关部门应该保护上市公司。他强调,公司的生产经营一切正常,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显而易见,延中实业公司[B]还笃定泰山。 [/B]

         9月30日,中国宝安集团上海公司从幕后走向前台,发布公告称其和关联公司已持有延中实业公司发行在外的5%以上的股份。稍后,宝安集团再度公告,其持股数已一跃增至近19%,一举成为延中实业的第一大股东,拥有相对控股权。上海股市为之沸腾,延中实业股价直线飙升,最高冲至42?20元。飞乐音响、爱使股份、申华实业等无国家股、无法人股、无控股大股东的“三无概念股”也都搭车上涨。延中实业公司这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匆忙采取对策,一是宣称要反收购,二是抓住宝安集团操作中的违规行为向政府部门告状 .

       “宝延事件”是中国证券市场开天辟地首例在二级市场大举收购上市公司的案例。尽管宝安集团在具体操作中确实存在违规行为,事后也受到了中国证监会的查处,但其积极意义要远远大于消极影响。事后,许多上市公司的老总挤出时间认真学习《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的第四章“上市公司的收购”。这部刚刚于当年发布施行的法规,一开始并没有引起上市公司的足够重视,其中关于上市公司收购的条文更是被许多人视为“超前”而不予理会,直到这时上市公司的老总才发现这些条文事关公司的生死存亡。上市公司股本结构的合理化问题从此受到了方方面面的重视,股票代表股权的观念开始萌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来说

其实就像

城里的集资建房一样

有很多困难和细节

需要解决

.....这里首先提供的是

一个思路

vv vv
.............爱使股份的现状和历史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1、本站所有广告均与MACD无关;2、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网友发布信息非MACD观点与意思表达,因网友发布的信息造成任何后果,均与MACD无关。
MACD俱乐部(1997-2019)官方域名:macd.cn   MACD网校(2006-2019)官方域名:macdwx.com
值班热线[9:00—17:30]:18292674919   24小时网站应急电话:18292674919
找回密码、投诉QQ:89918815 友情链接QQ:95008905 广告商务联系QQ:17017506 电话:1829267491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19026207号—2  陕ICP备20004035号

举报|意见反馈|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ACD俱乐部 ( 陕ICP备20004035号 )

GMT+8, 2024-6-19 15:51 , Processed in 0.104493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